第一篇:天堂和地狱之分由心态决定-活法读后感
天堂和地狱之分由心态决定-----《活法》读后感
今年大学毕业后,我选择了进纳爱斯益阳有限公司设备科工作,然而一周以来却迟迟没能进入工作状态。看着同学们一个个都跑广州、上海等沿海大城市工作去了,留在益阳的我,心里难免有些迷茫,也有些不平衡。办公室的谢科长好像看出了我的心理,他没有批评我,而是很和气的拿出一本叫做《活法》的书,叫我下班后细细的看。于是我就这样幸运地接触到了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哲学思想。
稻盛和夫在书的第四章里以一个地狱里人和天堂里人因为不同的吃面方式导致不同生活结果的故事告诉我们:天堂和地狱之分由心态决定。当我们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时,我们便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且能宽容、改造所遇到的不愉快,从而活的乐观快活,这便是天堂;当我们心态不对,总是一味埋怨生活时,那就只能看到生活中消极的一面,并且将它放大,造成恶性循环,一直活在阴影中,这便是地狱。上班后的第三天,科长派我去洗衣粉车间学习,这段时间天气一直很热,我单从办公室走到车间便出了一身的汗。当时我就心想:我走一趟都这么热,在车间上班做事的人怎么受得了啊。然而我进车间后看到的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车间里的每一个工人都在跟着机器的节奏快速熟练地操作着,偶尔用肩上搭着的毛巾快速地擦一下汗又接着做,生怕慢了一点点。尽管有风扇吹着,但工人的额头上总有汗水往下流。其间,更有一位大约四十多岁的师父,拉着一板车的元明粉(足足15袋)从车间缓缓经过。身上的衣服和搭在肩上的毛巾全湿
透了,额头上豆大的汗珠还在冒着。我看他吃力的样子,忍不住上前去帮他推车。我好奇的问了一句:您为什么要留在这里做这么辛苦的工作呢。他停下来,擦了一下汗说:“因为我是纳爱斯人”。这是一种何等豁达的心态!这是一种何等高尚的集体荣誉感!我不禁对眼前的这位纳爱斯人肃然起敬,也对自己先前的想法感到羞愧。然而,在益阳基地里,像这样的员工不止一个两个,从车间到办公楼,从操作工人到公司总经理,“我是纳爱斯人”是公司每一个人所抱的工作心态。正是这样的心态,使得他们为了公司的生产而认真、忘我地工作。如若不信,您现场看看他们工作时的样子便知道了。
我们敬爱的庄启传总裁也提醒过我们:在工作中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我们要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处理每一个问题。这样我们才能在工作中投入最大的热情,最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务,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周围的肯定,同时也能帮助集体获得荣誉。5月26-28日,首届中国国际清洁产业博览会在首都北京举行,我集团携绿色新品成功参展,并成为博览会上最闪耀的“明星”,向全世界人们展示了集团的深厚实力和文化底蕴。如此巨大的成功,其背后隐藏的是什么呢?是心态。是成百上千的纳爱斯人积极乐观的工作心态。如果不是带着这样的工作心态,我们纳爱斯人又怎会有那么高涨的工作热情,又怎么会铸就纳爱斯今天的辉煌呢?“担当是责任,付出是幸福”,这是纳爱斯集团作为国家清洁产业领头企业所应持有的心态,也是我们纳爱斯人现在正持有的工作心态。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心态,我们的集团才有今天的成功,才能使她继续发展下去,创造更多 的辉煌。
天堂和地狱之分由心态决定。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要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多去 “造”天堂,少“造”地狱,那样我们就能工作得更顺利,生活得更幸福。
第二篇:天堂与地狱读后感
天堂与地狱读后感(精选7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天堂与地狱读后感(精选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天堂与地狱读后感1从前,有一片森林。森林里住着一只英俊潇洒的兔子,它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儿子个个很漂亮。女儿美丽大方,名叫丽婼。它在父母的爱护下,幸福地生活着。但不幸的事情不久就发生了,母亲突然生病,卧床不起,去世了。父亲又娶来一位狠毒的兔子,还自称 “美丽’’。一天,美丽与三个儿子发生了矛盾,还使用魔法,但法力有限,三个儿子变成了三只蜻蜓,还将丽婼让贫瘠的兔子农夫收养。丽婼听到三个哥哥变成了蜻蜓后,悲愤欲绝。丽婼一天天长大,变得更美丽了,美丽非常嫉妒。一天,丽婼突然有了去找哥哥的想法,美丽没有理,但丽婼还是被一只狡猾的狐狸盯上了。在找哥哥们的途中,它认识了聪明的信鸽,并与它作伴。一天,丽婼遇到了一个巫婆,她说:“只要你找来狐狸毛让哥哥们拿在手中,一会儿,就可以变回原形了。”丽婼很高兴,可它知道狐狸不是好惹的,所以和信鸽商量。聪明的信鸽不久就想到了办法。它在草地上布置了一个陷井。第二天,丽婼和信鸽来到狐狸家前,信鸽让丽婼上爬上树。一会儿信鸽开始乱叫,不时还大声地说说狐狸的坏话,搞得狐狸不得安宁。狐狸生气了,它紧追着信鸽,树上的丽婼很是紧张。狐狸万万没想到,信鸽会把它引到一个精心布置的陷井,“扑通!”一声掉了进去。随后,信鸽带着丽婼来到狐狸家,在枕头上找到了三根狐狸毛。巫婆也给丽婼准备了一个惊喜,当丽婼回到居住的树洞时,看到了三只蜻蜓,迫不及待地拿出三根狐狸毛给了它们,蜻蜓们拿着狐狸毛,一会儿,变回了三只漂亮的兔子。
从此,哥哥们和丽婼决定留在这儿,幸福地生活着。
天堂与地狱读后感2今天,我读了《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的第3封,名字是《天堂与地狱比邻》。
工作比什么都要重要。假如你在天堂里享受所有的美食,可是你没有工作的话,你就没有了快乐。你要是想干一件事情的话,必须要付出代价;也必须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
喜欢工作才能觉得工作不是一种负担,觉得很轻松;如果不喜欢的话,就会有很多的烦恼。
你喜欢这个工作的话,才去做;如果不喜欢的话,就不能去做,任何很简单的事你都做不成、也做不好。
你要是工作好了之后,就会很快乐。不管多厉害,也不能有一堆人抬着轿子让你坐在上面上山,你至少要自己先爬一段山路。
学习和工作一样,你越觉得难,就越要努力,越要立刻去学。就象射击一样,你等待的时间越长,枪口就越可能偏离目标。
你想学习数学的话,你就要先有基础,要先学会数字怎么读、怎么念,然后才能学习加、减、乘、除法。
你工作不是仅仅为了赚钱,你要是做得好的话,会有很大的成就感。你要是在死之前,有很多奉献的话,你就会上天堂;如果你去偷盗、或者干坏事的话,你就会下地狱。
如果你觉得什么事情都很累,你就觉得一生都在地狱里;如果你觉得做什么事情都很有兴趣,你就会觉得很快乐,你就是在天堂。
天堂与地狱读后感3今天阅读了《舍得》中养心篇部分。下面,结合《天堂与地狱一念间》一文,按3R标准,谈谈我的体会。
一、认同观点
星云大师说:“天堂地狱在一念之间,只要我们将心中一念的地狱摧毁,用自己的正念在心中建设永恒的天堂,就可以使我们远离颠倒梦想。所谓‘地狱除名,天堂有份’,何乐而不为呢?”我深以为然。
二、联系实际
工作比什么都重要。假如说你在天堂里享受所有的美食,但如没有工作,你可能没有一丁点快乐。喜欢工作才能觉得工作不是一种负担,觉得很轻松;如果不喜欢的话,就会有很多的烦恼。相反,如果你觉得做什么事情都很累,就觉得一生都在地狱里;如果你觉得做什么事情都很有兴趣,就会觉得很快乐,你就是在天堂。
天堂与地狱在一念之间。天堂在人间,地狱也在人间。天堂地狱在我们的心里,心中一念善就是天堂,心中一念恶就是地狱。你愿意在天堂里呢,还是在地狱呢?若解剖自己的一念之间在想什么,就可以知道了。
三、重构反思
我想起了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第三封信:《天堂与地狱比邻》,在信中他告诫儿子:“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检视一下你的工作态度,那会让我们都感觉愉快。”这是积极的人生观,相信每个人看了都会从中受益。
“一念之间包含所有的时空、人我对待。一念之间在时间上超越三大阿僧只劫,在空间上超越东西南北十方。”“一念之慈,万物皆善;一心之嗔,千般为恶。”我的感悟:心存恶念,即是地狱;一心向善,就是天堂。以此自勉。
天堂与地狱读后感4和谐美是美的最高境界。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就说过:“美在和谐。”可见,和谐美是一个极古老而又至今依然熠熠生辉的美学命题。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看到了一篇《天堂与地狱》的故事,从中所悟出的道理让我永远铭记于心。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人问上帝,他想知道到底天堂和地狱是什么样子,于是上帝就说先带他去看地狱,带他来到一间房间,里面有一个长条形的桌子,桌上摆满了各种很香的食物,桌子上面坐满了人,每个人都面黄饥瘦,非常的饥饿,他们每人有一双很长很长的筷子,他们把夹起的菜尽力想喂到自己的嘴里,可是由于筷子太长,没有一个人能把菜喂到嘴里,所以这个房间所有的人都是非常痛苦的样子,看着好吃的菜,却吃不到!于是这个人就给上帝说:“太残忍了吧,那带我去天堂看看吧!”上帝说:“好啊,其实天堂就在地狱的隔壁!”于是他们来到隔壁的房间,看到的是同样的长条桌子,同样很好吃的菜,同样的每人拿了一双不可能喂到自己嘴里的筷子,不同的是他们都非常的开心!因为他们都把自己夹起的菜喂到了别人的嘴里,所以大家都吃到了美味,而且人与人之间也非常的开心!听了这个故事让我感触到人与人之间是需要多多的交流的,只要能和谐相处,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能幸福地生活。
读了《天堂与地狱》的故事,再想想我们自己平时的所作所为,真是惭愧。记得有一次上课,老师让我们四人小组讨论问题。本以为我们可以和谐地相处,可是偏偏在一个问题上出现了分岐,大家各自坚持自己的意见,针锋相对,谁也不让谁。结果,不但没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而且还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这都是我们不能和别人和谐合作惹的祸。
还有一个是发生在我们宿舍的故事:一位同学不小心弄湿了另一位同学的衣服,眼看那位同学要发火了,另一位同学及时而又真诚地说上一句:“对不起!”一场即将发生的战争就这样避免了。你看,“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人与人之间能那么和谐,还人什么问题是我们不级解决的呢?
和谐,一个多么美丽而又熟悉的字眼。成为一个更好的团体,需要和谐;建立一个更好的社会,需要和谐;人与人之间,更需要和谐。我们渴望和谐,更渴望一种由和谐形成的“和谐之美”。
天堂与地狱读后感5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从地狱到天堂》,我能大概的给你们讲述。
有个人想看看地狱与天堂的区别。他先来到地狱,地狱的人正在吃饭,但奇怪的是,一个个面黄肌瘦,饿得嗷嗷直叫。原来他们使用的筷子有一米多长,虽然争先恐后的夹食物往各自嘴里送,但是筷子比手长,就是吃不着。
‘地狱真悲惨啊!’这个人想,然后他来到天堂。天堂的人正好也在吃饭,一个个红光满面、欢声笑语。但奇怪的是,天堂人使用的也是一米长的筷子,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在互相喂对方!
我明白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生活在同样的世界中,但每一个人都要面临天堂和地狱的生活:当我们懂得付出、帮助、爱、分享,我们就生活在天堂;若只为自己,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实质就等于生活在地狱里。
天堂和地域,就在自己的心中。
天堂与地狱读后感6今天,我读了一篇《天堂地狱之别》的文章,文章的大意是这样的:有一天,上帝带着教士去看地狱,地狱里许多人围着一只正在煮食的大锅坐着,他们又饿又失望。每个人都有一只汤勺,但是汤勺的柄太长,所以食物没有办法进入口中。他们又来到了天堂,这里跟上次的房间一模一样,但这里的人看起来又快乐又饱足,而且他们的汤勺和刚才那群人的一样长,教士很疑惑,上帝说:“因为这个房间里的人都学会了喂对方。”……文章用天堂和地狱的对比手法描写出了真实生活中人们对朋友、邻里之间的关心。地狱的人都只为自己着想,从不顾及他人,就觉得自己的利益高于一切,他人的事情与我无关,很冷漠,从而每个人都吃不饱饭;而天堂的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把他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觉得别人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自己也要帮着做,从而每个人都吃得饱饱的、快快乐乐的。
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让生活无助而苍白,但彼此的关心和爱却使每一个人渺小的力量汇成江海。所以,我们要学会帮助他人,团结友爱,要把集体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之上,这样别人也能在危难时刻帮助我们。
天堂与地狱读后感7《天堂与地狱》这一个故事讲的一个大善人死后。天使飞来接他上天堂的时候,大善人想到地狱去看看地狱与天堂的差别,结果才知道,天堂与地狱其实只相差一点点:
自己给自己夹食物———地狱;
用自己的筷子给别人夹食物—相互养活对方。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思。我们平常形容两种很大差别的时候,总是说“好比天堂与地狱”。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大的差别只有那么一点点,只是人与人之间的态度。可见,人们之间的态度很重要。
我想大家一定都知道“千人糕”这样一个故事吧;哪怕一点点也是通过许多只手作成的。你有没有想过,你在一个森林里,没有任何工具,也没有任何食物,也没有任何人理你,难道这不是地狱吗?你能坚持多就久?
只有我们先帮助别人,别人自然会帮助你。
人人付出一点点的爱,这个世界更温暖、幸福。
第三篇:《天堂与地狱》读后感
《天堂与地狱》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天堂与地狱》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和谐美是美的最高境界。早在古希腊时期,着名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就说过:“美在和谐。”可见,和谐美是一个极古老而又至今依然熠熠生辉的美学命题。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看到了一篇《天堂与地狱》的故事,从中所悟出的道理让我永远铭记于心。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人问上帝,他想知道到底天堂和地狱是什么样子,于是上帝就说先带他去看地狱,带他来到一间房间,里面有一个长条形的桌子,桌上摆满了各种很香的食物,桌子上面坐满了人,每个人都面黄饥瘦,非常的饥饿,他们每人有一双很长很长的筷子,他们把夹起的菜尽力想喂到自己的嘴里,可是由于筷子太长,没有一个人能把菜喂到嘴里,所以这个房间所有的人都是非常痛苦的样子,看着好吃的菜,却吃不到!于是这个人就给上帝说:“太残忍了吧,那带我去天堂看看吧!”上帝说:“好啊,其实天堂就在地狱的'隔壁!”于是他们来到隔壁的房间,看到的是同样的长条桌子,同样很好吃的菜,同样的每人拿了一双不可能喂到自己嘴里的筷子,不同的是他们都非常的开心!因为他们都把自己夹起的菜喂到了别人的嘴里,所以大家都吃到了美味,而且人与人之间也非常的开心!听了这个故事让我感触到人与人之间是需要多多的交流的,只要能和谐相处,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能幸福地生活。
读了《天堂与地狱》的故事,再想想我们自己平时的所作所为,真是惭愧。记得有一次上课,老师让我们四人小组讨论问题。本以为我们可以和谐地相处,可是偏偏在一个问题上出现了分岐,大家各自坚持自己的意见,针锋相对,谁也不让谁。结果,不但没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而且还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这都是我们不能和别人和谐合作惹的祸。
还有一个是发生在我们宿舍的故事:一位同学不小心弄湿了另一位同学的衣服,眼看那位同学要发火了,另一位同学及时而又真诚地说上一句:“对不起!”一场即将发生的战争就这样避免了。你看,“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人与人之间能那么和谐,还人什么问题是我们不级解决的呢?
和谐,一个多么美丽而又熟悉的字眼。成为一个更好的团体,需要和谐;建立一个更好的社会,需要和谐;人与人之间,更需要和谐。我们渴望和谐,更渴望一种由和谐形成的“和谐之美”。
第四篇:(读后感)但丁《神曲》从地狱仰望天堂
九重天,无间狱,在地面仰望天堂
从最开始的死海文书,到之后的神曲,属于神的荣光照耀着文人们的笔。
文人们总喜欢将一切假托于神祇的名,于是文字就蒙上了神圣的色彩。好像这样他们所书写的东西就成为了不朽的神圣,带着不朽的思绪。
事实上,我们总能发现,在寄托于信仰或者称不上信仰仅仅是某种崇拜或者象征之后,文人们的文字就会被充斥某种韵味,如泰戈尔最令人震惊的作品是《吉檀迦利》,也如但丁的《神曲》,借神的名义洞察了人世。
森林,洼地,漏斗,高山。这是但丁的世界,他在诗中所说的自己眼中的世界,和常人眼中的世界或许没有多少不同,然而又有着那么多不同。在这个世界里,充溢了圣灵的光辉,神,圣灵,魔鬼,他们共同存在于此,而他走过这个世界,自然而然和他们对话,了解这个世界的本质。这或许是一种现实世界的具现化,美好的,神圣的成为神灵和圣人,丑陋的,阴暗的成为魔鬼幽魂,他们共存在这个世界,同时和但丁产生了交集。
且不说地狱的漏斗形状,当但丁将地狱的中心放在耶路撒冷的时候,是多么大胆?神圣的耶路撒冷,居然被作为了象征罪恶的地狱的中心,这何尝不是一种对罪恶的批判,对那些被忽视的罪恶的批判?但丁隐晦地在说话,他说:赎罪劵是不能真正赎罪的,对宗教的崇拜不是对神职人员的崇拜,神职人员借神的名义,或许犯下了更加严重的罪责。宗教理应是神圣的,然而掌管宗教的人未必是神圣的。我始终笃信这或许是从圣经被修改就遗留下来的隐患,当旧约告诉人们,切莫用偶像符号来塑造神的身体,不要这样虚伪的崇拜的时候,新约却为大家准备了十字架。另一方面,当神圣的宗教介入世俗,介入翡冷翠的时候,世俗便污染了宗教。
这或许是诗中无比重要的精神之一。因为但丁说,宗教不应干扰世俗,他怀抱对神祇圣灵的热爱,却并不愿看到以维护神祇名义产生的迫害和干涉。
这是自由的时代,在大航海时代开始之前,在资本主义缓慢萌芽发展的时刻,思想的世界乞求着独立和自由,这样的思想就好像是神的赐予,被但丁所表达。
贪色,嫉妒,欺诈,买卖官职,唆使人犯罪,阿谀奉承,叛逆„„人间的罪责在地狱和炼狱中理应受到惩罚,然而在资本主义的大时代来到的时候,这些罪责不断在人间发生,甚至发生得更为频繁。从一个诗人的眼光,但丁或许无法看透这一切直接看透生产力的本质,然而就如同每一个普通人一样,我们所希望的无非是惩恶扬善。如果说在人世间看不见罪恶受到惩罚,善良得到褒扬,那么就将一切寄托在死亡之后的世界如何?于是他看见在地狱和炼狱之中,那些人受苦,就如同中国文化中十八层地狱一样——即使是相隔万里的两种文化,它们微妙地巧合了。这或许是出于人类共同的想法,罪恶应当受到惩罚,而什么是罪恶也有类似的判定。因为无论是和东方还是西方,佐指出这一切想象的都是“人”。是每一个微小的单位,是芸芸众生。作为这浩大世界中渺小的一员,我们有着同样的想法,类似的观点,而这些思想的精髓后来被人们称为人文主义。
渴求自由,渴求独立,渴求尊重,渴求善恶有报。如此简单。
地狱是阴暗的,而走过阴暗,是宁静的炼狱。炼狱的宁静或许代表着悔过的色彩,因为他们已经接近了神。
作为一个道教信徒,对于但丁的神,自始至终我未必有多少敬意。这或许是源于他并不是我的信仰的缘故,但另一方面,则是他有太多说不清的地方。这些说不清的地方或许是宗教改革的后遗症,从信仰耶和华到信仰所谓三位一体,人们始终相信他们笃信的就只是那一位神,从未变化,但我却觉得,信仰已经改变。在一神教的背景之下,神祇或许已经被代替,但终究有的东西没有变——人们理所应当信神,敬神,爱神。这是一种已经融入文化的理所应当,即使是但丁也无法摆脱,不管他是不是所谓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神学的光辉照耀着那时的人们,那时候哲学属于神学,而无论什么时候,哲学直接影响着每一个人的思维,甚至是最尖端的技术。
资本主义的大时代就要来了,新的思潮就要来了,神学就快要成为束缚了,该如何做?那个诗人分明看清了神学的逐渐没落,信仰的逐渐消逝,然而他不说。他不敢说。多少年一代又一代积累下来的虔诚让他将之归于人间,未曾敢想是否是神学本身已经落后,或许已经需要旧约到新约的再一次革新了。
然而真的有这么一次革新吗?虔诚的信徒怎么敢怀疑神祇。
神当是光辉荣耀的,在九重天之上,他所处的地方,无忧无虑,神圣而欢愉,那就是人们在世之时死去之时一直所希望到达的地方。那是至善之地,至圣之地,至高之地。
但丁如此笃定,将自己束缚入这样的思想里,或许他只是这样故意?即使是天真无邪的孩子,如果没有实行神的洗礼,也必将落入地狱。如此的判断方式,也只有一神教能够做出,只有一个选择——信我!这个世上,唯有信神!他将整个世界放在了地狱,将天堂放在大地的另一面。以人的脚程永远无法到达那令人渴慕的天堂,唯有成为一个真,善,美的人方能去到那里。在这个即将引来道德沦丧的大时代,他埋下一颗种子,祈求美好生根发芽。在地狱渴慕天堂,到底,这是凡人的心态。
但丁只不过写出了凡人的心而已。
第五篇:上得天堂 下得地狱读后感
《上得天堂,下得地狱》读后感
最近,我阅读了《上得天堂,下得地狱》这本书,它是美国作家安迪·安德鲁斯著,窦薇译。这本书构思非常奇特,描写一个人失业后贫困潦倒沮丧之极情况下发生车祸,他住院昏迷时在梦中成为时间旅行者,去了七个地方,遇到七位名人或智者,他为他(她)们的精神而震撼,也获得了人生成功的七条秘诀。书中也暗示,主人公梦中获得深刻的感悟,苏醒后身体力行,最终成就了大事业。
大卫·庞德是一家企业的管理者,他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但最终企业还是被兼并而失业,他找不到好的工作,基本的生活都难以保证,最后不得不做了搬运工。但即使这样的工作,一次因为女儿生病而接一个处理的电话又被辞退,真是走投无路。在满怀抱怨,万分沮丧情况下,大卫开车在公路上狂奔,不幸撞在树上,不省人事。
幸运的是,在昏迷治疗过程中,他被上帝选为最后一位时间旅行者,分别在德国波茨坦、耶路撒冷、美国葛底斯堡战场、大西洋上、阿姆斯特丹、葛底斯堡墓地、无名地遇到了哈里·杜鲁门总统、所罗门国王、约书亚·劳伦斯·张伯伦上校、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躲避纳粹的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亚伯拉罕·林肯总统以及天使加百利。这七位巨人或智者都有非凡的经历,他(她)结合自身的感悟给了大卫七条成功秘诀。这七条秘诀仔细想来,对事业成功和人生完美多么重要。我愿意再次回味:1.责无旁贷。我对自己的过去和未来负责。2.寻找智慧。我要服务于他人。3.行动为先。我把握今朝,我选择现在。4.坚定不移。我不达目的,誓不罢休。5.笑对人生。我有一颗感恩的心。6.有容乃大。我要原谅自己。7.持之以恒。我怀有坚定的信念。
这本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给我了极大的震撼。回想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历程,很强的责任感、服务他人、快速行动、坚定不移、自信奋进……,很多方面我做的很不够。七位前辈的经历和精神让我感动,七条秘诀,让我受益无穷。
我的未来我做主,充满信心,百折不饶。
我信,我能。
高一(1)班陈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