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乐县组织乡村旅游培训班学员赴外县考察学习
民乐县组织乡村旅游培训班学员赴外县考
察学习
9月28日至29日,民乐县旅游扶贫及乡村旅游培训班学员一行50余人赴山丹县、高台县考察学习乡村旅游发展及旅游扶贫情况。
培训班学员先后考察了山丹县高庙农耕民俗文化记忆馆、祁店村、大寨村、高台县胡杨林乡村休闲旅游度假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南华镇祁连葡萄酒生产基地等地,听取了当地乡村旅游发展有关情况的介绍,详细了解了乡村旅游发展状况,对当地村在乡村旅游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里不仅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布局合理,乡村旅游产品丰富、休闲体验特色明显,市场吸引力强。其中高庙村注重当地民俗文化内涵挖掘和人文精神培育,祁店村、大寨村、高台南华村现代农庄能够利用当地农业特色,采取农户入股,政府引导的模式建设现代农业休闲庄园值得借鉴和推广。学员们均表示要将本次参观考察的成果与丰都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学以致用,观念有新变化、思路有新拓宽、工作有新成效,努力为脱贫致富和发展旅游产业添砖加瓦。
第二篇:乡村旅游培训班学员开班发言稿
培训班学员代表开班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全体学员向给我们提供这次宝贵学习机会的县扶贫办领导表示诚挚的谢意;向精心组织、辛勤筹备此次培训工作的恩威职中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我们授课的全体专家老师表示热烈欢迎。
能参加此次培训,我感到无比的激动。因为县扶贫办为了将农民培训成为具有服务技能的乡村旅游服务人才,促进农民脱贫致富,推动新农村建设,开办了2012年第三期“潼南乡村旅游扶贫创业培训班”。培训内容有旅游接待礼仪、客房服务、餐饮服务、接待服务、营养及食品卫生知识、潼南旅游概览和职业道德等针对乡村旅游所需要的主要知识。参与培训的老师均是骨干教师及专家。这将会使我们的知识更加丰富,观念更加新颖,视野更加宽阔,思路更加敏捷,这些都必将使我们受益终身!
我会倍加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带着各位领导和老师对我们的期望与重托,以饱满的热情、勤恳的态度、朴实的作风来参加此次培训学习。课上要认真听讲,勤于思考,不耻下问,课下要认真实践,互帮互助,虚心求教,把老师传授的知识做到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真正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用有所果,不辜负各位领导的期望与重托。
我相信,通过这次乡村旅游培训学习,这次给我们农民工集中培训学习科学系统的乡村旅游知识,通过培训将学会农家乐的一些好的运营方式,了解了乡村旅游发展的优惠政策,并掌握了一些服务技能,这对自身从事农家乐经营有很大的帮助。明年的旅游文化节又快来了,每年来潼南游客很多,我将把这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用于我的农家乐经营里,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相信农家乐的生意会越来越好。”
最后,祝各位领导、老师们、学员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祝本次培训班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第三篇:赴四川省考察乡村旅游情况报告
赴四川省考察乡村旅游情况报告
为学习借鉴先进省份乡村旅游发展经验,推动我省乡村旅游实现更快更好发展,根据省领导指示,6月26日至7月1日,由省政府宋振华副秘书长任团长,省旅游局王新勇局长任副团长,各市政府主管旅游工作的副市长(或副秘书长)、市旅游局长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河北省政府考察团赴四川,重点就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考察团听取了四川省政府有关情况介绍,实地考察了成都、阿坝等地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四川省发展乡村旅游的有益探索和生动实践,给考察团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为促进我省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四川省乡村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四川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旅游省份,九寨沟、黄龙、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佛等旅游资源闻名中外。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在加快旅游发展中站在全局看旅游,跳出旅游抓旅游,推动发展大旅游,坚持政府主导,围绕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两大主线,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强化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环境建设,旅游业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全省旅游总收入从2000年的258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721.26亿元,年均增长22.8%,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5.6%增长到9.8%,在全省基本确立了支柱产业地位,也一跃跻身全国旅游重点省份和热点地区。
迅猛发展的四川旅游业也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旺盛的生机与活力。早在1987年,成都郫县农科村就形成了面向成都市民的“农家乐”旅游雏形。近年成都锦江区打造的“五朵金花”更是成为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典范。“五朵金花”位于锦江区三圣花乡,是成都市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精心打造、错位发展的五个旅游专业村。“花乡农居”位于红砂村,以发展小盆花、鲜切花和旅游产业为主导。“荷塘月色”位于万福村,以生态荷塘景观为载体,是艺术创作、音乐开发的艺术村。“东篱菊园”位于驸马村,以绚丽的菊花美景和丰富的菊文化为依托,形成了“环境、人文、菊韵、花海”的交融。“幸福梅林”位于幸福村,围绕梅花文化和梅花产业链,发展旅游观光产业。“江家菜地”位于江家堰村,以“市民认种一分田”的方式把传统种植业变为体验式休闲产业。“春有红砂,夏有荷塘,秋有菊园,冬有梅林,江家菜地四季皆宜”的锦江“五朵金花”竞相开放,给游人以美好的享受,给农民以巨大的实惠。“五朵金花”景区近两年已接待游客1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4亿元。农业生产总值五年间增长了6602万元,增幅达85.5%。整个片区地价飙升4倍,农户资产增值超过13亿元,土地产出效益由每亩的2000多元提高到上万元。全区农民通过租金、薪金、股金、保障金等多种形式,年人均纯收入达6321元。“五朵金花”的成功运作,使农民走出了一条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就地享有城市文明成果的发展之路,得到了国家旅游局和全国旅游业界的高度评价。
四川乡村旅游大致经历了自发发展、规模发展、规范发展三个阶段。目前全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氛围日趋浓厚,旅游功能进一步完善,旅游形象和品牌进一步突出。主要体现在“四个变化”:一是发展速度加快。如成都市农家乐经营户两年内增长了1371家,总数达到近6000家。二是质量提高。经营形式由一家一户为主经营发展为合伙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经营内容由单一为游客提供周末休息、餐饮、茶水、棋牌服务发展为提供休闲、度假、娱乐、养生、会议等服务;投资主体呈多元化发展态势;服务方式由自发粗放走向逐步规范。三是农民生产生活区成为景区。郫县友爱镇农科村、龙泉驿区兴龙镇、都江堰市青城镇均已成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锦江区三圣花乡成为国家4A级景区。四是农副产品成为旅游纪念品。乡村旅游地区的果进篮、花进盆、菜进盒、农副产品进袋工程,有效提升了农副产品的形象和附加值。
截止2005年底,四川共有农家乐17037家,其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7家,吸纳就业23.8万人,接待旅游者824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7亿元,上缴税费9049万元。乡村旅游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四川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成为了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
二、四川省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经验和做法
四川省把发展乡村旅游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紧密结合,按照“党委总揽、政府主导、部门参与、产业支持、农户主体”的原则,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突出发展重点,强化发展措施,推动乡村旅游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基本经验和做法是:
(一)坚持政府主导。四川政府主导乡村旅游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党委政府重视。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如成都锦江区按照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要求,制定了《锦江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方案》,打造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五朵金花”,走出了一条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都市观光农业发展之路。广安市政府为牌坊新村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确定重点发展战略,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解决了400余人就业,农户年人均增收2000多元。二是资金倾斜。政府公共财政资金适度向农村倾斜,重点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都锦江区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农民参与的方式,按每平方公里1500万元的标准完成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农户房屋内外表面改造资金的80%和购买新型厨具资金的50%也来自政府,整个片区区政府投入9745万元。眉山东坡区广济乡政府对万亩果园民居进行了统一规划,并以资金鼓励农民进行房屋改造,并大力推动了“两池(沼气池、污水处理池)六改(改厨、改厕、改圈、改水、改院、改房)”工程。三是部门支持。乡村旅游涉及哪个部门哪个部门就负责政策、资金和物力倾斜。为打造“五朵金花”,锦江区抽调旅游、卫生、环保、食品管理、交通、工商、税务等十几个部门的干部分包到户,对农家乐经营户专门培训和上门指导,仅市级各部门就注入各项资金1800万元。四是综合协调。政府牵头规划与策划,杜绝重复建设和任意破坏生态行为。制定行业规范和服务标准,强化从业人员培训,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多元化发展模式。四川根据各地乡村旅游资源特点,坚持因地制宜、错位开发,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模式。一是依托核心景区优势。四川著名景区基本上都在农村地区,这些年全省形成了“开发一个景区,保护一方生态,带动一方经济”的良性循环模式。九寨沟、峨眉山、都江堰等著名景区都带动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点,农村和农民成为旅游接待和服务主体。二是依托城市近郊优势。成都、绵阳、眉山、攀枝花、雅安等市近年来都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着力开发建设了一批城郊型农家乐旅游点,走出了一条“城市还是城市、农村还是农村”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成都锦江区创造性打造了“五朵金花”,5个村形成了5个特色,仅2006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就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三是依托农业资源优势。以自然农业资源为依托的代表是成都的龙泉万亩观光果园、郫县友爱镇农科村、眉山东坡区广济乡万亩果园;以传统手工业为依托的代表是眉山青神县中国竹艺城;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依托的代表是攀枝花市的宇森酒堡;以现代高科技农业为依托的代表是雅安高科技农业园区。四是依托民俗风情优势。甘孜、阿坝、凉山等地少数民族风情浓郁,特色非常鲜明,旅游发展迅速。如阿坝州的桃坪羌寨、甘孜州丹巴的碉楼群、凉山自治州的泸沽湖等。
(三)坚持实施精品战略。四川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坚持实施精品战略,全方位重点打造核心景区。成都锦江区对“五朵金花”景区实施景观化打造,城市化建设。一是农房改造景观化。按照宜散则散,宜聚则聚的原则,对农房实施就地改造,一幢幢赏心悦目的老成都民居和仿欧式建筑群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二是基础设施城市化。按城市道路、污水处理、天然气等生活设施标准,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三是景区环境生态化。打造湿地,新建绿地,保护原生态植被,用荒山、沟渠、坡坎等土地修建会所,营造优美的生态环境。四是景观建设人文化。注重把文化因子和产业因素注入“五朵金花”,挖掘幸福梅林的梅花传统文化,赋予荷塘月色的音乐、绘画艺术内涵,再现江家菜地的农耕文化,展现东篱菊园“环境·人文·菊韵·花海”的菊花韵味,变单一的农业生产为吸引市民体验、休闲的文化旅游活动。五是形象塑造品牌化。按照“一村一品一业”不断推出农业新品牌,将传统农家乐提升为都市乡村旅游,把原本相对独立的五个村庄整合为一个旅游区,把“五朵金花”建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精品旅游区。
(四)坚持规范化管理。一是标准规范。成都市以推行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和评定星级农家乐、星级乡村酒店为抓手,推进全市农家乐规范经营、提高服务质量。先后出台了《农家乐开业基本条件》、《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的划分及其评定》、《成都市农家乐旅游服务暂行规定》、《乡村酒店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其评定》等系列地方标准。截止目前,全市已评定出星级农家乐300余家,星级乡村酒店2家。二是培训提高。成都市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乡村旅游工作的重点,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培训。如锦江区“村姑变导游”的培训,平乐镇对农家乐业主的餐饮培训,郫县农科村书报进家、对联字画入户,龙泉驿区对农家乐从业人员的礼仪礼节、基本服务技能的培训等。三是行业自律。注重发挥行业自律
组织作用,全省大部分乡村旅游景区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成立了“乡村旅游协会”,通过制定章程和乡规民约,在管理和规范村民依法经营、诚信经营、文明经营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
三、对我省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
我省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许多地方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但从总体看,我省乡村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仍然面临着许多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学习借鉴四川经验,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把发展乡村旅游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发展乡村旅游对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乡村旅游重要性的认识,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旅游资源富集地区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结合文明生态村创建,当前在全省要大力开展“千村创建、百村达标、三十村示范”活动(即在全省选择一千个旅游资源丰富的村发展乡村游,其中一百个村今年基本达标,三十个村成为全省示范村),加快打造一批功能齐备、特色鲜明的旅游型村镇,走出一条“以旅游助三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之路。
(二)研究制定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重要发展阶段。中央明确提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对农村、农业的投入力度会逐年加大,发展乡村旅游恰逢其时。同时,发展乡村旅游又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强有力的政府主导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建议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在规划编制、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包括道路硬化、房屋改造、供水供电、生态建设、广播电视等)、土地使用开发、吸引投资、旅游商品开发、从业人员培训、品牌打造、宣传促销、软环境建设等方面,抓紧研究制定促进全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的政策措施要符合实际,可操作性要强。
(三)召开全省乡村旅游工作现场会。建议省政府近期召开一次由各设区市主管旅游工作的副市长、市旅游局局长,部分重点乡村旅游村镇和示范点负责人,以及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全省乡村旅游工作现场会。会上,现场观摩邢台、保定、秦皇岛等市部分乡村旅游示范点,交流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和做法,印发四川省有关发展乡村旅游材料,力争出
台我省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明确发展乡村旅游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发展重点,促进全省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四)打造一批城郊型乡村旅游示范区。抓住城乡一体化建设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地缘优势,顺应城市居民日益高涨的休闲需求,借鉴成都打造“五朵金花”运作模式,集中人财物力,在省会石家庄和其他中心城市城郊开发建设乡村旅游示范区,同时瞄准京津市场,在京津周边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区。这些乡村旅游示范区的开发建设,在突出农村生活特点、营造乡土休闲氛围的同时,必须从规划开始就树立精品意识。对此,省里要加强指导,全力支持。各设区市要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搞好规划,充分挖掘当地自然和人文内涵,突出地方特色,错位发展,力争用较短的时间在省会、省内中心城市和京津周边打造成一批特色各异、优势互补,在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的乡村旅游精品示范景区,带动全省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第四篇:党校培训班学员赴华东地区学习考察汇报
党校培训班学员赴华东地区学习考察汇报
根据省委党校教学计划安排,经省委组织部同意,湖南省委党校第32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于5月15日至22日赴上海、江苏、浙江等地进行异地教学。八天的时间里,我们边学习、边考察、边思考、边讨论,真正做到了学有所获,不虚此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习考察情况
我们一行50人在班主任伍晓华副教授、跟班老师吴厚庆教授的率领下,先后到上海市浦东新区、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浙江省宁波市学习考察。主要完成了四项任务:
一是听取知名专家学者授课。先后听取了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邵煜栋教授的《上海浦东新区发展之路》,华东师大余南平教授的《上海改革开放经验借鉴》,上海市社科院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钱运春的《经济全球化与构建和谐社会》,江阴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建设》,宁波市委党校王凌副教授的《宁波社会经济发展研究》。
二是考察现代城市和现代企业。先后参观考察了浦东新区,正大广场,南京路步行街,宝山钢铁集团,宁波市区等。
三是参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先后参观了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浙江省奉化市腾头村。
四是考察现代旅游业。先后参观考察了普陀山景区、奉化溪口景区,拜谒了鲁迅故居。
二、主要收获
这次华东之行,我们看到兄弟省市巨大的发展变化,感受到了兄弟省市人民强烈的创业精神,获益良多,深受启迪。
一是开阔了视野。我们置身高楼林立的浦东新区,漫步美丽富饶的华西新村,感受到的是一种视觉的冲击、心灵的震撼。他们依托品牌企业,借势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宁波市余姚浙江帅康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厨具行业的主导企业,当地政府积极引导个私企业依托“帅康”名牌,生产名牌配套产品,现有配套生产厂家30家,去年产值8.98亿元,销售额7.59亿元。该市宁海爱妻股份有限公司,曾借用沈阳“红双喜”压力锅牌子,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与“红双喜”脱钩,注册“爱妻”牌商标,产品供不应求。他们通过集聚联合,提升块状经济产业层次,增强市场竞争力。宁波市一些县(市)以推进城市化为契机,以规划为龙头,以小区为载体,以产业和产品为纽带,积极探索连片发展、联合经营、整体优化的块状经济发展路子,使个私经济能够做到“小产品、大市场”。如慈溪市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政策、统一配套”的要求,建立个私工业小区,引导一家一户的个私企业向小区集聚。到目前为止,已形成浒山轻纺织品、横河轴承、掌起灯火机等具有一方特色的块状经济35块,产值均超亿元。他们依靠科技兴企,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宁波市民营企业已从原来的低价竞争转向品牌竞争。不少民营企业以联营、合资、技术咨询等多种方式,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大企业、大集团联姻合作,开发新产品。宁波奉化南海化学集团公司从“借鸡生蛋”到“借脑生财”再到“筑巢生蛋”,共购买了12个系列、20个品种的高新化学助剂生产技术,成为年销售超亿元的企业集团。他们实施外向带动,培育了大批出口创汇民营企业。针对国内消费需求不旺的新情况,宁波市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到境外投资办厂。目前,该市有境外企业163家,其中不少是民营企业。2000年全市有出创汇民营企业1600多家,出口创汇额9.4亿美元。在出口创汇企业中,已形成了一批上规模的龙头企业。
三、几点启示
这次华东之行,主要是为了学习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分析我们的省情,既没有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也缺乏上海这样的工业基础,对华东地区的经验不可盲目模仿,依葫芦画瓢。但这次学习考察却给以我们深刻的启示。
第一、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行动的先导。抢抓机遇,敢为人先,这是华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上海在解放后、改革开放前,曾以辉煌的业绩给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改革开放开始的前十年,随之而崛起是珠江三角洲,人们较快地经受了市场经济的洗礼,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面对国内外激烈竞争的走势,上海人反复思考,及时转变了观念。他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来指导和推动浦东的开发开放,并且响亮地提出了“自费改革、自主改革、率先改革”的口号,在上海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生产力布局整体性调整中,他们提出要有“壮士断腕”的气魄,要有“金蝉脱壳”的技巧;他们牢牢记住了小平同志“希望上海人民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的嘱托,在体制方面大胆创新。如在90年代的改革开放中,他们利用土地批租得到1000亿元的城市建设资金;直接利用外资来改造城市的基础设施,同意香港巨商李嘉诚投资改造黄浦江码头并有偿转让码头的使用权;等等。这些超前的改革措施的实施,使上海的发展牢牢地抓住了二十世纪发展的最后机遇,在浦东的开发开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学习借鉴华东经验,首要的就是要把华东人的思维观念和敢闯、敢试的魄力学到手,大力倡导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精神和率先改革、率先发展、率先开放、率先富民的理念,多在主观上找差距,在困境中找出路,在挑战中抓机遇。要敢于与强的比,高的攀,勇的争,快的赛,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善于创造和把握一切加快发展的机遇,脚踏实地,艰苦创业,在中部崛起中加快发展。
第二、坚定不移地实施新型工业化带动战略。工业兴则省市兴,工业强则省市强,是被华东各省市实践证明的一条带有规律性的经验。分析湖南实际,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高度发达的工业是实现湖南富民强省的关键。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立足现实基础,立足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与推动,立足惠及全省人民,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带动战略,以工业的大发展推进全省经济的大跨越。一是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经济的实力、活力和控制力;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嫁接,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和企业创新,加快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的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骨干龙头企业,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二是坚持以产业集群为重点,发展壮大工程机械、轨道交通、钢铁有色等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建筑材料、食品加工、石油化工、林纸加工等传统产业,形成一批集中度大、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的产业集群。三是坚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认真做好园区工业布局规划,促进各类园区依托比较优势,形成产业特色,实现规模效益。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充分利用好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开发一批能支撑我省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项目。四是坚持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着力发展现代金融、物流、商务、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规范发展法律、会计、审计、咨询等专业服务业,稳步发展房地产业,鼓励发展中介服务和社区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对工业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全省上下要以无功即过的责任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集中精力谋工业、抓工业,加快实现由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
第三、必须把招商引资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抓好招商引资是华东各地经济腾飞的一条共同经验。我们必须强化“招商引资”,通过外来资金解决经济发展的总量、速度和效益问题。一是围绕资源优势抓好招商引资。
第五篇:校长培训班学员赴西安等地学习的考察
校长培训班学员赴西安等地学习的考察
报告
兰溪市蜀山中学柳遵建4号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3日,我们全班四十多位同学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西安市铁路五小、洛阳55中、洛阳36中等数所学校学习考察,从中学到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启发。
重视培训首建卫星远程教育网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省、市两级标准化中学,学校始建于1979年,隶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现拥有两个校区,在校学生4千余人。学校位于大学校园南区,北临南二环,南依电子城,西傍高新技术开发区,具有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
学校拥有国家一级一类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现代化教育技术中心、图书资料中心,校园网与互联网连接,每个教室都装备了多媒体触摸屏电子黑板,以保证教师随时可以用多媒体教学。每位教师配备手提电脑和U盘,教室内均安装暖气、空调,硬件设施齐备,给学生提供了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学校教师年龄结构优化,师资雄厚。中、高级职称占95%,其中高级教师超过57%,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106人,特级教师2人。学校多年来坚持每周三晚上的教师培训,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队伍素质一流,曾获教师素质大赛评比团体西安市第四名和雁塔区第一名,曾获全国计算机网络课件大赛国家三等奖,陕西省一等奖,西安市、雁塔区教育系统师德演讲比赛第一名、雁塔区教师课件制作评比团体第一名。各学科均有在省、市具有影响力的一流教师,先后有4位老师获省级教学能手7人次,多位老师获市级教学能手21人次,区级教学能手65人次。省级骨干教师8人,市级骨干教师5人。
学校注重课程改革,用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课改。近几年在国家级、省级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评选中有3位老师分别获一等奖、二等奖8人次;10余名老师20多次受各方邀请在省内进行新课程示范教学;3名教师参与编写了新课程地方教材;3名教师为全市政、史、地教师进行了新课程培训。
学校编印雁塔区《新课程实验工作》西电科大附中专辑一本。2010年学校获西安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先进单位。
学校于2003年9月开办了西部卫星远程教育网络学校,使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学校的学生远在千里之外,可同步实时地与本校学生共同聆听本校优秀教师的教学,共享到省级标准化中学的优质教学资源。目前,卫星远程教育面向高中三个年级开设了语、数、英、理、化、生六门课,教育成果获得了远端学生家长、学校等各方面的认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中正迎着课程改革的旭日,在“德健先行、才志永恒”校训的指导下,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育质量,让所有的学生在我们的学校都能得到发展,积极开拓创新,争创省级特色学校。
一流的设施 一流的管理 一流的乒乓球
西安市铁路五小毗邻西安交大和曲江新区,始建于1958年,原为西安铁路局第五职工子弟小学,2005年移交碑林区教育局,更名为碑林区铁五小学。学校占地10276㎡,校舍占地9147㎡,绿化面积2315㎡,主要建筑有教学楼2栋,综合楼1栋。在校学生2300百余人,有40多个教学班,现有教职工近百名。在职教师具有专、本科学历者占95%,高级教师占60%以上。
学校教学条件优越,校园布局合理美观,教学设备先进,专用教室齐全,铺设了塑胶操场、足球场、篮球场。学校构建了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实现了学生学习、教师办公、学校管理、对外交流等多元化网络信息的格局,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步入现代信息高速公路。
学校以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面向学生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以“高起点、高质量、创特色”为宗旨,以“一流设施、一流服务、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为保障,坚持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并重,强化英语、微机和科技教育,进行艺术体育普及化教育尝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努力创办规范加特色学校,致力培训合格加特长学生,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学校走内涵发展道路,注重教师培养和校本教研,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和尝试新的教育教学评价方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校先后被国家教育部命名的“现代教育技术试验学校”,团中央、少工委授
予的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全国红旗大队”。该校的另一特色是组建了一支能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颇具影响力且多次得奖的乒乓球队,被命名为“全国向阳杯乒乓球训练基地”。
注重个性培养造就一代新机器人洛阳市第五十五中学(原洛阳零一四中心学校、六一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总校建校于1973年,现有35个教学班,100余名教职工,二千多名在校中小学生。2010年9月55中学南校区开始投入使用、并进行了初中一年级的招生。洛阳市第55中学校园整洁,绿树成阴,校风端正,校纪严明,学风浓厚,教学秩序井井有条,教学成绩突飞猛进。学校实施“名师工程”建设,注重教师知识的更新与业务的提高,全校教职工积极奋进,一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现有河南省教育教学专家1人,河南省学科带头人4人,省骨干教师9人,洛阳市名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5人,涉及各个学科,他们在国家、省、市举行的各级教学竞赛、教改教研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追求第一,特色办学”已成为全校师生的奋斗目标。由于学校在机器人研究上取得非常有益的成绩,所以被国家命名为“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培训基地”,每年还派出学生选手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为省和国家争得荣誉。
风水宝地广育英才
洛阳市第三十六中学,地处瀍洛两水交汇的祥瑞之地——古都东关下园路,北通中州名路,南接九都大道,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莘莘学子理想的学习乐园。
学校创办于1980年,28年春华秋实,至今已为国家培养了万余名优秀毕业生,是一所声望日窿、名扬河洛的市属初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生均用地21平方米,建筑面积5666平方米,拥有壮观的教学大楼1栋、实验办公楼1栋、多媒体电教大厅1个、200米环行跑道运动场1个和校中花园一所;另拥有教师家属楼4栋,解决了教师教书育人的后顾之忧。
学校教室全部装备了“三机一幕”电教器材,理化生3个实验室设备先进,2个微机室设施一流,1个生物陈列室标本丰富。另有美术、音乐专用教室和体育器材室。学校大型图书馆共有藏书30000余册,学生阅览室共有报刊杂志40余种。
学校以“培养文明精神,丰富文化知识、锻炼强健体魄,助你扬起人生的风帆”为办学格言,带领全校教师敬业奉献、为国育才,争创一流的办学业绩。
总之,考察了以上几所学校之后,我深深感到,校长的确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舵手。校长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根据本校实际,明确学校定位,抓住机遇,把握发展方向,永远为学生的前途、学校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