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专题汇集:专题七总结
英国代议制(君主立宪制)
14.1649年1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说:“国王是世袭,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你得告诉我究竟是什么权威传我来的……我愿拥护下议院的公平的权利。不敢后于在场的任何人……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贵族地位开始没落 C.议会拥有绝对权力
B.传统议会制度瓦解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8.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B.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以法律条文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19.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她能做的事情有
①代表国家出访他国 ②任命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组阁 ③决定英国的重大政策 ④任免内阁大臣和高级文官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3.1689年《权利法案》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之处在于 A.确立责任内阁制 B.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基础 C.规定首相对议会负责 D.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
17.近代资本主义各国宪法大都规定设立国家元首一职,近代英、美国的元首都 A.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不世袭
C.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
B.直接领导政府,统帅武装力量 D.有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12.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被众多的历史学家称为“英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对英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一百多年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界标。有人评论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法案时说:“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这主要是因为
A.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B.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获得了普选权
C.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取得了更多席位,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 D.明确规定了限制国王的条款
13.选举是起源于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它是民主的一种表现形式。现代的选举则起源于英国选举,她的发展同经济基本同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选举在英国,甚至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请问下列人员由国民直接选举产生的有
①英国下议院议员 ②美国众议院议员 ③英国内阁成员 ④美国总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到“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1 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源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下列各项制度的发展演变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有()
①中国的丞相制度
②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④雅典的公民大会制度 C.②③④
D.①②④ ③新中国政治协商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21.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尊严的部分”“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 A.君主制和议会制 B.君主制和共和制
C.立宪制和共和制 D.共和制和议会制 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主体,而美国却通过独立战争确立了共和政体,但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道路。据此,请回答7——9题 7.英国《权利法案》公布的意义在于
A.使议会得到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
B.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 C.宣告废除了封建制度
D.宣告废除了君主制 9.下列关于英国和美国两种政治制度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①美国总统和英国国王都拥有相当大权力 ②美国的总统由全国选民间接选举产生,而英国首相由议会多数派领袖担任③美国总统有权解散国会,英国议会有权罢免首相 ④美国总统可以连任两届,而英国首相可以连任几届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③④
10.近代史上,英国在一个长期专制的国家找到了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个“办法”是
A.君主专制 B.民主共和国 C.总统制 D.君主立宪制
34下列对英国内阁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形成于18中期 B.内阁首相由国王的亲信担任 C.内阁要对议会负责
D.内阁受到下院反对,首相要辞职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
35.新兴工业城市的资产阶级得以进入议会是在 A.光荣革命后 B.内阁制形成后
C.1832年议会改革后 D.19世纪后半期的议会改革后
18.有史学家认为:如果把这一事件看作是一次制度变迁,即从君主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那就可以看出,制度变迁不一定要用革命的手段,非革命的手段一样可行。“这一事件”是
A.十月革命 B.“光荣革命” C.工业革命 D.二月革命 19.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由此可见,女王在英国
A.无所事事
B.“统而不治” C.掌控议会
D.领导内阁 20.2008年金融风暴横扫全球,英国政府提出一系列救市法案,如果这些法案在下院不能通过,当时的布朗首相可以①要求投反对票的议员退出议会 ②率全体内阁成员辞职 ③呈请女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 ④呈请女王做出最终裁决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21.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内阁内部意见必须保持完全一致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22.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进一步发展。下列各项中,体现了这一趋势的是
A.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C.美国联邦共和体制的建立 D.法德两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8.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议出兵中国,议会 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的拨款。维多利亚女王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D.议会权力至上,英王遵从议会的决议 10.议会(国会)是近现代资本主义民主政体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晚期,英、法、美、德四国议会制度的相同之处在于
A.四国议会都实行两院制 B.所有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C.议会都掌握最高行政权 D.四国内阁都对议会负责
11.近代英国的崛起主要得益于三大优势:一是制度优势,二是科技优势,三是工业优势。其中的“制度优势”是指 A.君主立宪制、联邦制 B.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 C.总统制、共和制 D.总统制、联邦制 12.在君主立宪制下,英国的国家政府表现为
A.内阁 B.议会上院 C.议会下院 D.王室
13.一个美国国家权力机构的成员声称:“我由国民选举产生,理应对他们负责。”他的身份可能是
①参议院议员 ②国务卿 ③众议院议员 ④联邦法院法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15.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近代西方国家表现各异,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美国是总统共和制、德 国是君主立宪制、法国是议会共和制,这些不同说明
①四国确立代议制的途径不同 ②四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③四国的历史传统不同 ④四国在国体上的本质不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3.英国史学家约翰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对比古希腊和近现代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者的阶级性质相同
B.两种制度下都不可能出现以权谋私
C.二者的适用对象相同
D.体现了民主形式从直接民主到间接民主的变化
24.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的思想基础是源于下列哪位启蒙思想家的思想? A.孟德斯鸠 B.狄德罗 C.洛克 D.霍布斯 25.英国“光荣革命”最重要的结果是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首次推翻了波旁王朝统治 C.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D.废除了君主制
37.1688年英国的“光荣革命”一直为西方的政治家和史学家所津津乐道。这次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被称之为“革命”,从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主要是因为它:
A.推翻了英国的君主统治 B.改变了国王的权力来源 C.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D.保证了工业革命的进行 38.1781年英军在约克敦投降,国内舆论纷纷指责国王乔治的个人干预造成了英国在北美的巨大失策。……1782年,首相诺思不满国王干预而宣布辞职,乔治的个人统治实际上寿终正寝。导致英国政坛出现危机的制度因素是
A.国王违反了《权利法案》的规定 B.北美独立战争中英国惨败 C.国王违反了《人权宣言》的规定 D.首相没有执行国王的命令 39.1649年1月,英国查理一世被处死;1793年,法国路易十六被押上断头台。上述史实反映出的基本特征是
A.两国的君主实行专制 C.两国的君主复辟遭到失败
B.两国的民主发展到最高峰 D.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40.近代资本主义各国大都设立国家元首一职,近代英、美国家元首的共同点是
A.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有权解散议会
C.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
D.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1. 现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22.某同学撰写了一篇论文,题目为《从“枢密院”到“内阁”——论行政权的转
移》,由此推知他研究的可能是
A.宋朝
B.元朝
C.英国
D.美国
23.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抱着老百姓哭,第二天《泰晤士报》的标题是英国首相以无耻的眼泪换取选票。而《太阳报》的标题则会是《英国首相和私生子相认》。”卡梅伦的上述言辞体现了英国首相 A.社会地位较低
B.权力受内阁制约 C.受多方面监督
D.不掌握国家实权
24.英国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缺少主见,往往是一件事已经说好了,一旦出现另一种意见,她立刻就会改变初衷,接受新的建议,这使大臣们难以与她打交道。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这一习惯开创的先例是
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B.国王任命首相控制内阁 C.内阁所有的成员对国王负责
D.内阁保持一致集体负责 25.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改变了下议院由保守派独占的状态:旧有地主及旧有南部 城市金融资产阶级的势力受到打击;增加了中北部城市(如曼彻斯特、利物浦)工商 业资产阶级的参政机会。这次改革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光荣革命”的成功 C.工业革命的进行
D.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4.近代资本主义各国大都设立国家元首一职,近代英、美国家元首的共同点是 A.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有权解散议会
C.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
D.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5.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巴林顿•摩尔指出:“没有新的原则在17 世纪的成功实施,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这里“新的原则”是指 A.议会至上 B.和平渐进 C.自由平等 D.分权制衡
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总统制共和制)
26.下列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叙述不正确的是
A.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B.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C.充分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国家职权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
11.独立战争后的美国面临一系列政治、经济问题,核心问题的是()
A.农民起义高涨 B.中央政权软弱无力 C.南北矛盾尖锐 D.债务负担沉重 12.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①是美国最高司法机关 ②大法官由总统任命,但需经议会同意 ③除非犯罪,大法官任职终生 ④拥有解释美国法律的权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④ 26.美国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一款规定,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者组织邦联”,“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材料充分体现了 A.民主共和的原则 B.联邦制的原则 C.自由平等的原则 D.分权制衡的原则
17.1787年宪法“采取了比人类迄今所建立的任何政府所采取的还要多的防范和其它难以逾越的措施,以防止走向暴政。”其中最主要的措施是 A.允许各州有自治权 B.保障人民基本权利 C.确立三权分立原则 D.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20.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A.共和制 B.联邦制 C.分权制 D.总统制 22.美国1787年宪法具有一定民主性,在其内容中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是
A.三权分立
B.规定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C.允许奴隶存在A.避免了权力的过于集中 C.体现了民主共和的精神
D.规定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和信仰自由
B.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 D.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15.美国1787年宪法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点是
16.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这段材料体现了 A.最高法院司法裁定权
C.最高法院拥有立法权
B.司法权高于行政权 D.总统最后当选与选民无关
15.美国的总统制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相比
①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关系不同 ②国家元首的地位不同 ③政体的实质不同 ④均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11.近代美、德、法三国曾先后分别于1787年、1871年、1875年制定和颁布了本国宪法,三国宪法的相同点主要有()
①国家元首均需选举产生 ②成熟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③议会都是两院制 ④促进了本国社会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 6 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24.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三条规定:“士兵在和平时期,非经房主许可不得驻扎于任何民房;在战争时期,除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外不得进驻民房。”这一规定体现的基本精神是
A.保护私有财产 B.维护法律尊严 C.严明军队纪律 D.调节军民关系
25.美国每届总统当选后,都应当宣誓或誓愿:“我郑重宣誓我必忠诚地执行合众国总统的职务,并尽我最大的能力,维持、保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这说明
A.美国总统恪守职责 B.美国总统对国会负责 C.美国总统对宪法负责 D.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 8.美国1787 年宪法体现的原则,不包括 A.中央集权原则
B.分权制约原则 C.民主原则
D.民族平等原则
11.右图的卡通画在美国不同时期被赋予不同的含义。独立战争 胜利后美国为改变漫画所反映的状况而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共和制 B.实行联邦制 C.推行两党制 D.确立三权分立制
23.费城会议召开前,华盛顿说:“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制力量的干预,哪怕是为人们的利益而设计的最好的制度,也难以得到很好的采纳和执行。”这表明他主张
A.维护邦联制
B.加强中央权力 C.巩固联邦制
D.保障各州的权利
24.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联邦制有利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25.右图中有两个建筑物内的机构,其主要职能同属于
A.国防 B.行政 C.司法 D.立法
26.根据美国宪法规定,美国行政部、院、署、局等机关首长,以及其他数百名联邦政府高级官员的产生方式是 A.人民选举产生
B.总统任命产生
C.国会选举产生 们共同依据的法律文献是
D.各州候选人竞选产生
27.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届总统,2013年奥巴马当选为美国第五十七届总统,他A.《人权宣言》 B.《王位继承法》 C.《权利法案》 D.《1787年宪法》 28.右图漫画“驴象之争”是美国政治生态的生动写照,它直接反映了美国的
A.联邦制 B.总统制 C.共和制 D.两党制
33.在西方代议制中,突出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的法律文件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9.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下列哪些原则()
①中央集权原则 ②分权制衡原则 ③人人平等原则 ④民主原则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美国1787年宪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后,任命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的法官。”这主要体现了这部宪法的()
A.自由原则 B.制衡原则 C.民主原则 D.平等原则
41.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关系。下列具有此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
①秦汉郡县制 ②《十二铜表法》③《权利法案》 ④1787年宪法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42.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总统由民选产生”“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
A.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原则 B.自由平等、分权制衡、联邦制原则 C.民主、分权制衡原则 D.联邦制、民主集中制、自由平等原则 43.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访问中国西安时,一个小姑娘问他:“总统先生,全美国人民都归你管吗?”克林顿想了一下回答:“不,应该说全美国人民都管着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克林顿的回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近代以来的政治制度的特点 B.克林顿与西安小姑娘开了一次玩笑 C.克林顿道出了美国政权的本质 D.西安小姑娘说出了美国政权的本质
44.2004年11月4日美国总统大选以布什获胜宣告结束(如下图)。你认为美国总统大选有 8 关事宜以1787年宪法解读,正确的是
①每四年选举一次 ②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③俄亥俄州的20张选举人票是按其人口比例分配的 ④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6.华盛顿曾说:“即使对宪法表示最热烈拥护和支持的人们也并不认为它是完美无缺的。……假如这些缺点将产生恶果,也应在今后加以补救。”事实上,其“补救”形式主要是
A.议会改革
B.宪法修正案 C.两党竞选
D.扩大国会的权力
27.2013年9月中下旬,美国共和党把持的众议院屡次提出议案,力图阻挠民主党总统奥巴马力推的医疗保险改革,但都没有得到民主党掌握的参议院的通过,导致10月份美国联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门关门。在这种情形下,奥巴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可能是 A.解散国会,重新进行大选
B.经参议院同意解散众议院
C.下令共和党为非法政党予以取缔
D.继续游说、妥协直至两院均通过改革议案
28.梁启超曾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考察美国的宪政制度,他在《新大陆游记》中写道:“彼美国者有两重之政府,而其人民有两重之爱国心者也。质而言之,则美国者以四十四之共和国而为一共和国也。”这里主要是指美国实行
A.共和制
B.联邦制
C.代议制
D.三权分立
29.1989年,美国国会通过《反亵渎国旗法》,将焚烧国旗定为非法,美国政府对 此表示支持。可仅仅隔了数小时,国会大厦门口就有人开始焚烧国旗。数月后,联 邦最高法院宣布,《反亵渎国旗法》因违宪而作废,裁决书中竟然宣称:美国国旗代 表的权利之一,就是焚烧它的权利。这说明了 A.联邦最高法院部分法官可能缺乏爱国精神 B.联邦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审查权 C.美国政府及国会与最高法院缺乏沟通
D.国会通过的法律必须通过联邦法院批准才能生效
30.美国1787年宪法中规定,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 议员每州两名,任期六年;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美国这种固定名额与按人口比例名额相结合的方法,主要是为了调和 A.南方与北方的矛盾
B.东方与西方的矛盾 C.大州与小州的矛盾
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法国和德国民主政治
14.法国大革命开始以来,法国经历了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复辟的波旁王朝、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的发展历程,这说明 ①由封建专制到民主共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历史总是在曲折发展中前进 ③当时法国的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 ④法国人民发对共和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7.代议制是资本主义各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形式。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政体在英国的确立 B.1787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民主共和政体在美国确立 C.《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德国走上代议制道路 D.法国1875年宪法的通过标志着法国开始探索代议制
27.“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马克思这句话描述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 B.法兰西第一帝国 C.德意志帝国 D.美利坚合众国 29.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不同于英国的君主立宪是
A.宰相对议会负责 B.宰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 C.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D.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15.“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马克思这句话描述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 C.德意志帝国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D.独立后的美国
16.制约平衡原则是英美法德等国建立近代政治制度过程中的核心原则之一,下列现象中未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是
A.美国参议院议员名额分配 B.法国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C.德国宰相与联邦议会关系 D.英国首相与议会下院关系
21.法国大革命开始以来,法国经历了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复辟的波旁王朝、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的发展历程,这说明 ①由封建专制到民主共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历史总是在曲折发展中前进 ③当时法国的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 ④法国人民反对共和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来 26.19世纪晚期,德意志帝国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地 位高于政治家,议员被称为“绵羊脑袋”,德意志皇帝发出的第一道法令就是“致我的军队”。这一切表明
A.德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B.政治生活存在严重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C.德国出现了历史的倒退
D.议会民主政治在德国没有发挥出任何有益的作用
27.某宪法规定:(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大多数票选出参议 院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该宪法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法国1875年宪法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美国1787年宪法 28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① 都颁布了法律 ② 都经历了统一战争 ③ 都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④ 都实行共和制 ⑤ 都实行君主立宪制
A①③ B.①⑤ C.①② D.④⑤
12.法国1791年宪法特别规定,没有比法律更高的权力;国王只有根据法律,才能治理国家和要求服从。这说明此时法国
A.工业资产阶级已掌握政权 B.实行民主共和制 C.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D.实行君主立宪制
13.学者对某一议题分析如下:“1860年代,俄国在战争失败后将精力集中在内部的改革;英国有殖民地的问题,也担心法国向外扩张的野心;奥地利帝国的势力持续下降,匈牙利、意大利等地的挑战都令其付出代价;法国则在拿破仑三世的领导下继续我行我素。”此处所分析应是下列哪一主题? A.民主政治在欧洲的发展 C.大英帝国向世界的扩张
B.工业革命对欧洲的影响 D.德意志帝国立国的背景
14.以下文献,赋予本国国家元首最大权力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 C.《德意志帝国宪法》
B.美国《联邦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4.近代以来,欧美各国或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通过王朝战争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学习了《政治文明历程》中的《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后,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首相不经选举产生,由议会少数党领袖担任 B.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权力不受任何机构的制约 C.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依多数票选出 D.德国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对议会负责而不用对皇帝负责 22.1872年,如果德意志帝国国会准备通过一项不利于政府的法案,其生效程序应当是 A.经过首相批准后才能生效 B.联邦议会通过后即可生效 C.帝国国会通过后即可生效 D.交由联邦议会和皇帝批准生效 23.“(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它”是指
A.英国《权利法案》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C.美国1787年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12.“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但是,这个伟大的民族有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后者产生的历史根源是
A.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C.传统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
D.没有形成一部真正民主的宪法 13.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国王是“国家第一公务员”,必须宣誓忠于国家和法律。这表明,当时法国建立的是
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制 C.共和制 D.等级制
29.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经过七十多年长期艰难的斗争,最终确立的政体形式是 A.君主制 B.君主立宪制
C.联邦制
D.共和制
3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
A.消灭了法国的保守势力 B.摒弃了封建的等级制度 C.平民可直选法国总统 D.有利于确立和巩固共和制
31.近代欧洲某国宪法规定: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会议和帝国会议;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联邦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这表明该国是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32.下列关于德意志第二帝国宰相的职权,表述正确的是
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B.帝国首相对皇帝负责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34.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 A.1787年美国宪法 B.1789年《人权宣言》 C.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D.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35.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共同特点不包括
A.议会立法 B.分权制衡 C.直接民主 D.政党政治
10.《德意志帝国宪法》授予皇帝的权力有()
① 首相和官员的任免权 ② 军队统率权 ③ 批准法律的权力 ④ 召集和解散议会的权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
A.消灭了法国的保守势力 B.摒弃了封建的等级制度 C.平民可直选法国的总统 D.有利于确立巩固共和制 46.“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法国1875 年宪法的这一条款仅以一票之多获得通过;1877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法 国共和政体运行,但当年君主派的一家报纸仍叫嚣:“我们要把共和国和共和派搞成 连狗都不如的烂泥浆。”这从根本上反映出
A.共和制将被君主制推翻 B.法国共和制的确立非常艰难 C.恢复君主制是历史发展必然 D.共和制确立不适合法国国情 47. 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48.国歌记录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追求。以下歌词中,出自德意志国歌的应该是
A.这就是星条旗,愿它永远飘扬;在这自由国家,勇士的家乡 B.愿她保护法律,使民心齐归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 C.统一、权力和自由,是我们千秋万代的誓言
D.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49.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自17世纪以来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努力奋斗,终于制订了适合于自己国家特点的宪法,其具有的共同点在于
①确立了与原来社会性质不同的社会制度 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③成熟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④开始了资产阶级专政的议会制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50.以下内容摘自某论著的目录:“民主的源头”、“迥异于东方的法律制度”、“议会之母”、“驴象之争”、“一票共和”。据此判断该论著的名称可能是
A.《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
B.《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论析》
C.《古代西方政治制度透视》 D.《现代西方经济制度考量》
51.追求民主一直是人类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下列关于近代社会民主化进程的表述,不正 确的是
A.民主化就是以“法治”取代“人治”的过程 B.民主化道路的不同是由各国国情决定的 C.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是长期而曲折的 D.政治家是民主化进程的决定力量
31. 列宁曾说俾斯麦“按照自己的方式”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自己的方式”是 A.封建改革
B.民主改革
C.王朝战争
D.资产阶级革命 32.清朝末年,清廷派遣五大臣出使西洋考察政治。五大臣在考察报告中提到德国 时说:“德国以威定霸……立国之意,专注重练兵。故国民皆有尚武之精神,即无不以服从为主义。……其人民习俗,亦觉有勤俭质朴之风……盖其长处,在朝无妨民之政,而国体自尊;人有独立之心,而进步甚猛。”材料反映五大臣对德国政治制度的态度是 A.赞赏,德国保留了专制主义传统且成为强国,这是清王朝向往的 B.否定,让国民尚武、“无不以服从为主义”,有违中国传统礼教 C.否定,国民享有参政权利“有独立之心”,不利于加强专制统治 D.赞赏,德国用武力实现了国家统一和富强,并在一战中取得主动
33.德意志帝国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 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对马克思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德意志帝国是封建专制帝国
B.德意志帝国是军事帝国 C.德意志帝国名为立宪,实为专制
D.德意志帝国议会权力较大 3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 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
A.消灭了法国的保守势力 B.摒弃了封建的等级制度 C.平民可直选法国的总统 D.有利于巩固共和制
第二篇:湖南省衡阳七校2011-201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学而思网校 www.xiexiebang.com
2011年下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高一历史
考生注意:
1、本卷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班次、姓名、考号在答题卷上填写清楚;
3、必须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交卷只交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近年,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这种习俗源自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假使有一位秦朝高官,他每天的工作很忙,除了整理大臣奏章外,还要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位高官是 A.太尉 B.丞相 C.廷尉 D.御史大夫
3、“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特别的政府部门”中的成员是指
A.丞相 B.殿阁大学士 C.尚书令 D.军机大臣
4、西方人奉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为西方文明之源。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曾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 A.斯巴达 B.雅典 C.罗马共和国 D.罗马帝国
5、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C.领土的扩张 D.外族的入侵6、1789 年,美国成立联邦制政府,当选为第一任总统的是
A.杰弗逊 B.林肯 C.华盛顿 D.罗斯福 7、19 世纪中期,德意志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封建君主制度 B.国家四分五裂 C.国内资源匮乏 D.强大邻国的威胁
8、都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行政首脑的是 A.《权利法案》与《1787 年宪法 》 B.《权利法案》与德意志帝国宪法
C.《1787年宪法》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学而思网校 www.xiexiebang.com
9、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中国人是
A.林则徐 B.孙中山 C.康有为 D.洪仁玕
10、如果要再现邓世昌英勇杀敌、壮烈捐躯的场面,我们选取的历史素材应在 A.黄海海战 B.平壤战役 C.辽东半岛之战 D.威海卫战役
11、某年,清政府户部奏议说:“就中国目前财力而论,实属万不能堪。然而和议既成,赔款已定,无论如何窘急,必须竭力支持。”同时,“很多汉人目睹了满族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据此,与奏议中“和议”“赔款”相关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义和团运动打着的旗号是
A.扶清灭洋 B.反清灭洋 C.以清灭洋 D.反清扶洋
13、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形成的标志是
A.五四运动的发生 B.中共三大的召开 C.北伐战争的开始 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4、鲁迅先生说:“中国现代社会的情况,只有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这里的“一炮”指的是
A.武昌起义 B.广州起义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15、互联网上发布着这样一首诗:“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行程二万通华北,□□□□挽国邦。”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处应该填写
A.遵义会议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土地革命 16、2009年,影片《建国大业》热播,一个个动人的场面,一句句经典的台词,一个个熟知的人物让人久久不能平静。电影中出现了毛泽东与蒋介石在一起的画面,当时二人讨论的主要问题
A.合作抗日 B.军队国家化 C.和平建国 D.政治民主化
17、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8、《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有(1)第一次较为完整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2)阐明了资本主义最终必将被共产主义取代的客观规律(3)阐明了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4)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A.(1)(2)(3)B.(2)(3)(4)C.(1)(3)(4)D.(1)(2)(3)(4)
19、巴黎公社最根本的经验是
A.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无产阶级政权
学而思网校 www.xiexiebang.com B.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C.无产阶级掌握革命武装
D.没收资本家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20、下列对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
B.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1、“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行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政治制度
2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推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主要举措是
A.加紧全面立法工作 B.加紧普法宣传 C.加紧总结文革教训 D.加紧平反冤案
23.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是 A.两种社会制度 B.两种经济制度 C.两种法律制度 D.两种军事制度
24、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A.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25、面对英美等国封锁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情况,苏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扶助各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B.加强对东欧各国的政治控制 C.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D.建立华沙条约组织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6题14分,27题12分,28题13分,29题11分,共计50分。)
26、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政治制度等层面的内容,具体表现为政体或国体范围内的政治体制、机制等方面发展变化的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学而思网校 www.xiexiebang.com(1)材料一中的“这两种制度”各是什么?(2分)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4分)材料二 1644年4月25日,明朝崇祯皇帝自缢于北京禁苑煤山。l649年1月30日,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有学者把东西方这两位末代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
材料三 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有人这样评论此事:“事实上,这却是政体制度上的一次真正的革命。”
(2)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观察问题的着眼点是什么?(1分)材料三中的“革命”有何深刻含义?(2分)材料四 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提出“正确估计支配人类心灵的对权力的迷恋及滥用权力的癖好”,提出“行使政治权时,必须把权力分开并分配给各个不同的受托人以便互相制约,并指定受托人为公众福利的保护人以防止他人侵犯。这种相互制约的必要性早已在古代和现代的实验中显示出来”。
(3)根据材料四,你认为华盛顿的担忧是什么?(1分)为了解决华盛顿所担忧的问题,美国政府是怎么组织的?(2分)其遵循的原则是什么?(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两幅人物图
材料二 长江一带各口,英商船只俱可通商。惟现在江上下游均有贼匪,除镇江一年后立口通商外,其余俟地方平靖,大英钦差大臣与大清特派之大学士尚书会议,准将自汉口溯流至海各地,选择不逾三日,准为英船出进货物通商之区。——摘自《天津条约》
材料三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摘自《马关条约》
请回答:(1)维多利亚女王在位第四年,英国发动了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这场战争的名称是什么?(1分)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江上下游均有贼匪”的“贼匪”是指什么?(2分)学而思网校 www.xiexiebang.com(3)材料三反映了资本主义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是什么?(2分)(4)近代史上中国曾多次遭受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昭和时代的那场战争是什么?(1分)与此前的多次战争相比,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怎样?(2分)这个结果对中国而言有什么重要地位?(2分)
28、近代以来,抵御外侮,探索现代化,实现民族独立富强和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请结合所学知识或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11年四十多年,投资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多个,资本总额仅1.3亿元左右,而1912年至1919年八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八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二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中国近代史参考》 材料三 三幅图片
材料四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五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写信批评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悲观思想。他引用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由此,这句话就成了中国革命力量由弱到强,最终取得彻底胜利的代表性表述。
材料六近几年来国民党领导人吴伯雄、马英九等都强调 “中国国民党一定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训,体现孙中山先生的精神”。
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三分别概括辛亥革命有何历史意义?(3分)
(2)材料四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为探索民族独立的道路作出了哪些新贡献?(2分)(3)材料三中的“星星之火”喻指什么历史事件?(2分)促使中国革命在这一时期力量由弱到强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4)你认为当前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山精神?(2分)
29、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工作不断走向成熟,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建国初期,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毛泽东主席形象地把它概括为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指什么?(3分)
学而思网校 www.xiexiebang.com(2)20世纪50年代,国际舞台上活跃周恩来总理的身影,他提出的外交原则和方针分别是什么?(2分)
(3)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工作取得巨大成就。试举二个事例加以说明。(2分)(4)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什么样特点?(2分)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2分)学而思网校 www.xiexiebang.com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 B D B B C 6——10 C B C D A 11——15 D A D C A 16——20 C C D A C 21——25 B A A A C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其中26题14分,27题12分,28题13分,29题11分,共计50分。)
26、(14分)(1)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2分)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为历朝沿用。(2分)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独尊,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2分)(2)着眼点:社会形态(或社会性质)的转变。(1分)含义:英国结束了君主专制,逐步确立君主立宪制。(2分)⑶ 担忧:有人迷恋权力和滥用权力而出现专制。(1分)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国会掌立法权,总统掌行政权,最高法院掌司法权。(2分)“分权制衡”原则(或三权分立原则)。(2分)
27、(12分)(1)鸦片战争(1分)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大门(或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2分)(2)“贼匪”是指太平军。(2分)(3)材料三反映了资本主义列强侵华从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2分)(4)中国抗日战争(或日本侵华战争)(1分)日本战败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或中国打败日本侵略者等,符合题意均可可给分)(2分)是中国近代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国国际地位提高。(2分)
28、(13分)(1)推动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复辟帝制注定失败);促使社会物质生活与习俗进步。(3分)
(2)五四运动(2分)新贡献:①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②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分)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2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或“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或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2分)(4)两岸政党团体和社会各界应摒弃前嫌、紧密合作,携手排除外来反华势力的干扰,共同完成国家统一大业,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两岸人民谋幸福。(言之有理即可)(2分)
29、(11分)⑴“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3分)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2分)⑶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等(2分,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⑷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2分)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分)
第三篇: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11
秦岭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 历史 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其中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2.本试卷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直接做在试卷上无效。
3.请将班级、姓名、座位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西周时期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假如一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又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王死后,继承他王位的应是()
A、女儿 B、大儿子 C、三儿子 D、二儿子
2、《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我国宗法制纽带是()
A、财产 B、地域 C、血缘 D、信仰
3、与分封制相比,秦朝管理地方的制度创新是()
A、皇位世袭 B、神化皇权 C、统一文字 D、推行郡县制
4、古代所谓的“位列三公”意指位高权重,那么“三公”指的是太尉、御史大夫和()A、禁军统领 B、丞相 C、九门提督 D、军机大臣
5、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B、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C、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D、都有利于国家统一
6、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大体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和()三个阶段。
A、监察制 B、俸禄制 C、征召制 D、科举制
7、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军机大臣和珅,号称“贪污之王”。那么,清朝设置军机处()
A、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B、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C、标志丞相制度的废除 D、限制了皇帝的权力
8、下列古代政治人物与专制制度的组合,错误的一项是()A、秦始皇——皇帝制度 B、唐太宗——刺史制度 C、明成祖——内阁制度 D、雍正帝——军机处
9、《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而言,最严重的后果是()
A、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B、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C、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D、外国列强大批入侵
10、为了缓和列强间的争夺和消弭中国人民的反抗,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1899年,美国向列强提出了()政策
A、自由贸易 B、利益均沾 C、瓜分占领 D、门户开放 11、1884年,清政府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在()设立行省。A、新疆 B、陕西 C、青海 D、甘肃
12、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中法战争 C、日俄战争 D、抗日战争
13、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最主要的意义是()
A、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C、阻止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其灭亡进程 14、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方针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全面抗战路线 C、国共第二次合作 D、百团大战
15、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 B、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 C、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16、2007 年,在中国举行 12.13 —— 南京大屠杀 70 周年纪念日前夕,日本《产经新闻》 头版头条标题竟然为“大屠杀是蒋介石的虚构”。为驳斥这一观点,我们应该向世人拿出证明材料。这些材料应包括()①当年受害幸存者的控诉材料 ②当年驻南京外国记者的记载 ③侵华日军老兵的战争回忆录 ④当时留下的新闻照片和报道等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
17、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A、七七事变爆发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一二九运动发生 D、国共合作的完成
18、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剧中突出展现了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基本一致 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③ 19、1945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A、马克思主义 B、全面抗战路线 C、毛泽东思想 D、武装斗争 20、1945年日本投降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个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对这两个谜底认识正确的是()
A、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B、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 C、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作用
D、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国人民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代价和所起的作用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40分).材料一:日本军国主义妄图独占中国由来已久……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发动和参与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其中大多数是侵华战争。——江泽民
材料二: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中国人民同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斗争……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胡锦涛
材料三: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斯大林
材料四:1945年抗战胜利后,重庆某报刊出一则谜语,谜面是日本投降。谜底是打一中国古代名人。结果出现了多个谜底:屈原、苏武、蒋干、毛遂(随)、共工(功)、华佗(拖)…… 材料五:(靖国神社)内供奉着明治维新以来约250万日本军人的牌位,其中包括……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神社院内有一个“宝物遗品馆“,保存着日军的作战地图、军装、武器,写着“武运长久”的太阳旗,以及1932年3月16日天皇令日军侵占中国上海的诏书等。
(1)根据材料一,列举“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发动和参与了哪些侵华战争?(至少两例)(6分)
(2)试列举侵华日军所犯罪行。(至少三例)(6分)
(3)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有人说,国民党一直是消极抗日,国民党组织的正面抗战是次要战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2分)为什么?(4分)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抗日战争具有怎样的世界意义?(4分)(5)结合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抗战胜利的原因有哪些?(10分)(6)材料五说明了日本政府什么样的历史态度?(4分)(7)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启示?(4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赵嘏:《唐摭言》
材料二:“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 ——伏尔泰(第15页学习思考)
材料三:“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顾炎武:《日知录集释》卷十六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的认识。(提示:从科举制开设的时间,实施的目的,积极作用,负面影响等方面来谈。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全面)
秦岭中学高一年级历史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
1-5:DCDBC 6-10:DABCD 11-15:AABAB 16-20:CABCD
21、(共40分)
(1)侵华战争:甲午战争、全面侵华战争。(6分)(2)略(6分)
(3)不同意。(2分)国民党组织的正面战场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是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的(4分)
(4)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4分)(5)①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建立,实现全民族抗战,这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②国共两党配合,协同作战,这是抗战胜利军事上基本保证;③中共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发动和组织了广大人民群众,使抗战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④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和支援,是加速日本投降的重要因素。(10分)
(6)说明:靖国神社公然为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者张目,否认侵略历史。(4分)
(7)反对侵略,珍爱和平;民族团结,民族振兴;正视历史,警惕右翼;发展经济,振兴国力。(4分)
22、(酌情给分,共20分)
A.积极性:a.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了官吏来源,笼络了各阶层优秀之士,从而扩大了统治基础;
b.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c.促成了普通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B.局限性:但它是一种文化专制,到明清时发展为八股取士,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科技的进步。
第四篇:甘肃省天水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期末)考试试题
甘肃省天水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期末)考试试
题
(满分:100 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在历史学习中,常常会遇到“历史资料”与“历史观点”的区别,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周朝 B.秦始皇接受李斯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C.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D.雅典为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2.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历经几度变迁。秦汉主要有郡、县两级,唐代为道、州、县三级,宋代设置为路、州、县三级。元朝时期,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下设路、府、州、县。以上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地方行政机构数量增长 B.县是最稳定的行政机构 C.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加强 D.地方管理制度日益混乱
3.东汉班超于公元97年率领士兵到达里海,并派遣部下甘英出使大秦,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大秦国一名广鞬,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地方数千里,有四百余城,小国役属者数十……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称之大秦。”由此可见,甘英出使的“大秦”是指当时的()
A.雅典城邦 B.斯巴达城邦 C.拿破仑帝国 D.罗马帝国
4.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记载,宋太祖曾对大臣说:“今之武臣欲尽令读经书。”宋太祖这一做法主要目的是()
A.提高将领的文化素质 B.确保北宋政局的稳定 C.改变社会的价值取向 D.选拔杰出的军事人才
5.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说:“中国历史,二千年前是封建政治,后二千年是郡县政治。”这两种“政治”的根本区别主要集中于()A.经济政策的制定上 B.选拔官员的方式上 C.地方的管理方式上 D.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上
6.孟德斯鸠曾经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以下最能够反映“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 B.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C.元朝实行中书省制 D.清朝设置军机处
7.公元1302年,元朝中书省批评各行省“不详行体轻重,无问巨细,往往作疑咨禀,以致文繁事弊甚非所宜”,要求各行省自主处事,如非重要事情,应自行解决。元朝中书省这样做的目的是()A.为废除行省做准备 B.强化君主专制 C.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行省权力 8.军机处的主要职责为“承旨书谕”或“承旨出政”,清乾隆年间,军机大臣傅恒开创一个人不敢承旨,一个人不作书谕的先例,被称为军机大臣的典范。这说明军机处()A.有助于培育官场廉政之风 B.扩大了地方权力 C.开创了集体决策政务的体制 D.强化了君主专制
9.鸦片战争之后,面对潮水般涌入的“洋药”(鸦片),清政府不得已准许本国栽种土烟,企图通过“内地之种日多”,使“夷人之利日减”,“迨至无利可牟,外洋之来者不自禁而绝”。这本质上揭示了()A.清政府对鸦片走私缺乏清醒的认识 B.为改善民生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 C.鸦片走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 D.清政府开始与西方列强进行商战
10.1895年,李鸿章在日本马关指出:“此次战争,实获两个良好结果。第一,日本利用欧洲式之海陆军组织,取得显著成功,足以证明黄色人种亦决不逊于白色人种;第二,由于此次战争,中国侥幸得以从长夜之梦中觉醒,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发奋图强。”李鸿章的这段话:()①否定了种族歧视论
②肯定了这场战争起到了促进中华民族觉醒的作用 ③实际是对洋务运动的否定
④掩盖了日本在这场战争中的非正义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
12.孙中山曾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其中“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指的是()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君主立宪
13.李大钊认为.五四精神除含有反抗强权世界,争取民族自由、解放外,还包含与民众结合、从事实际斗争的实践精神。材料表明五四运动()A.是中国第一次反侵略的成功 B.是学生领导的爱国运动 C.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 D.助推了中国反侵略进程
14.历史学家杨奎松在《中间地带的革命》中指出“长期苦于专制和武力之害,渴望和平与平等的大批中国知识分子,对于暴力、专政等等,往往有着一种本能的反感……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在俄国诞生之后……是一向主张平等调和并反感专制压迫的广大中国进步知识分子所深恶痛绝的。”这说明五四运动之前()
A.十月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甚微 B.知识分子希望用温和的方式改造社会 C.知识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全面 D.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15.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提出:“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大,尤其是帮助城市斗争、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所以,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由此可以看出毛泽东主张()A.坚决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B.放弃城市斗争,坚决走农村革命道路 C.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 D.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战略
16.《歌八百壮士》:“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四面都是炮火,四面都是豺狼,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我们的国旗在炮火中飘扬!飘扬!”歌词所反映的事件()A.出现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B.中共领导的游击战 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反映了国共合作抗日的情况
17.1943年1月11日中美政府、中英政府分别签署了《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换文》、《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等条约。这些条约的签定()
A.调动了中国坚持抗日战争的积极性 B.彻底废除了近代以来的不平等条约 C.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D.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18.1965年,中央人民政府正式设立西藏自治区。这一举措对形成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意义在于()A.实现了自治区人民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 B.缓和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矛盾 C.促进了自治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D.实现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19.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在()A.1979年,人民日报刊发《告台湾同胞书》 B.1992年两会达成“九二共识” C.1984年,“一国两制”写入宪法 D.1997年香港回归时
20.在1972年6月斯德哥尔摩召开的首次人类环境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发言:“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越南和印度支那,使用化学武器杀伤印度支那人民,破坏人类环境。”对于中国的强烈谴责,美国国务院要求其代表团进行淡化处理。美国这样做是因为()A.迫于舆论压力,美国对其在越南造成的灾难感到内疚 B.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美国需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C.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 D.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美国希望会议能顺利进行
21.下列有关雅典公民亚哥斯的叙述,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是()A.他通过竞选参加公民大会 B.他和妻子一起参加了公民大会 C.他和来自斯巴达的朋友一起参加了公民大会 D.他抽签成为公民陪审法庭法官 22.狄摩西尼指出:“植根于每个人(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则是:人生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自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如果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雅典公民普遍都好战 B.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 C.雅典文化中的尚武精神 D.所有雅典公民的品德都很高尚
23.周格的《罗马法原论》中记载,“主人抛弃老病奴隶的,该奴隶即获得自由,禁止任意杀害奴隶”,“凡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材料说明罗马法()
A.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 B.不再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C.注重用法律调整社会经济关系 D.宣扬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 24.君主立宪制下的英国国王和美国总统都可以进行的政治活动是()A.决定国家重大事务
B.否决议会(国会)制定的法律 C.代表国家参与外交活动
D.当与议会发生矛盾时有权解散议会
25.美国制宪会议代表确立了三条纪律与程序:(1)会议以闭门方式举行;(2)所有问题的决议必须以州为单位来投票;(3)投票结果以当时在场州的总数的大多数的意愿为标准。制宪会议的这些规定()A.表明美国急需建立中央集权制政府 B.确立了国家权力结构中州权至上的原则 C.有助于均衡各州利益确保行政效率 D.主要为避免会议受外界干扰
26.美国第七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在提到维护各州的权利和捍卫联盟的完整时说“这两个问题之间有着必然联系,其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联邦和各州都按照人民用符合宪法的方式所表达意志,在自己的适当范围内明智地行使各自的权力。”材料强调了:()①宪法至上的理念 ②各州的权力都由联邦政府赋予 ③各州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使权力 ④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7.1870年法国君主派欲发动政变支待亨利为国王,但亨利声称将会采用1789年革命前的百合花国旗,拒绝使用革命后的三色国旗,这一行为不仅遭到共和派的反对,大多数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这表明当时法国君主派()A.试图恢复封建君主专制 B.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C.反对建立资产阶级政府 D.是工人阶级的代表
28.1839年,时年20岁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与当时俄国沙皇的长子亚历山大二世相爱,引起了议会的不满,要求女王立刻划清与亚历山大二世的界限,这场爱情最终以失败告终。议会对国王婚恋生活的干预表明()A.议会与国王的矛盾不可调和 B.议会无权干预国王 C.国王作为国家象征而存在 D.传统等级观念十分浓厚
29.“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上述现象出现的时代背景是()A.十月革命 B.二战爆发 C.美苏冷战 的孩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核武器的产生有利于实现和平B.脆弱的和平会被核武器打破 C.美苏核竞争给世界带来了和平D.核恐怖平衡维持了和平局面
二、材料解析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
31.睦邻友好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础。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二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在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
——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材料三 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就指出:中日两国之间,“不但人民要往来,人民还要影响政府,改变政府的态度,两国才能友好。”
——《周恩来外交文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必须一边倒”的合理性。(4分)(2)指出材料二所体现的外交原则,说明其对中国外交的积极影响。(8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促进中日关系变化的原因有哪些?(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时外交政策的变化趋势。(4分)32.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伴随着各种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长、分化组合,世界形势呈现紧张与缓和、动荡与和平交替变幻的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6年)丘吉尔提出“一个明确而实际的行动建议”,号召英美结成特殊的“兄弟联盟”,共同垄断“制造原子弹的秘密”,“配备一支国际武装力量”,联合使用两国遍布全世界的海、空基地,在联合国机构之外联合起来对付俄国。
——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
材料二 美国人正在丧失他们习惯于向世界发号施令的力量。……到70年代,美国的无所阻拦的威力已经受到一些限制。
——(美)沃尔特·拉弗贝《美苏冷战史话1945~1975》
材料三 根据世界银行《2002年世界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2002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98828亿美元,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31.54%,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表的2008年年鉴显示,美国2007年军费开支创历史最高纪录,达到5468亿美元,占全球军费开支的45%。
材料四美国在“冷战”后无法建立一统天下的世界性帝国,而其自身又成为了其他各主要大国联合制衡的目标
D.柏林危机
3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丘吉尔曾经说:“和平是恐怖(编者注:指核武器)生出来的健壮
——李鑫炜《体系、变革与全球化进程》
(1)材料一中“丘吉尔……号召英美……联合起来对付俄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美国响应这一号召,开始行动的标志是什么?(3分)在军事方面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的“威力”受到了哪些国际力量的限制。(5分)上述材料反映出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怎样的变化趋势?(5分)
历史答案
1-5:CCDBC 6-10:DCDAB 11-15:BBDBD 16-20:AAAAB 21-25:DBACC 26-30:ABCCD 31.(1)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破坏和阻挠;美国扶蒋反共(或遏制新中国);两大阵营对峙(美苏冷战亦可);中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4分)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开创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局面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8分)(3)国家利益或民众要求中美关系改善。(4分)
(4)由重视社会制度意识形态转变为重视国家利益、强调和平与发展的外交。(4分)32.(1)根本原因: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4分)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3分)举措:1949年“北约”成立。(3分)(2)欧共体、日本、中国、不结盟运动。(5分)变化趋势:由美苏“冷战”对峙到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或世界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5分)
第五篇:高一期末试题
2011—2012学(上)阶段考试
高一语文
本试卷由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组成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
早在夏商周时期,古代先贤就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
中国古代的“礼”和“乐”起源于远古的原始崇拜。其贡献的礼品、击土鼓而作乐,便是最早的礼乐仪式。到了传说中的五帝时期,虽然帝王的领袖地位和递相禅让产生了“礼”的意识,但是礼的制度还未产生。到了夏朝,礼仪制度才逐渐建立起来。但夏礼因文字记载和考古材料的缺乏,已难知其详。商礼由于殷墟考古的大量发现,以及《史记》有较多的记载,则已彰彰可考。到了周代,礼制集前代之大成,逐渐完备和成熟起来,因为这时不仅形成了系统的礼乐制度,而且赋予礼乐以丰富的人文内涵。“乐”在周之前也已有不少歌舞产生。到了周代,“乐”的内容不断丰富,形成了相应的制度,设臵了专门的机构来规范和管理乐舞。
在礼乐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周公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制礼作乐,不仅将远古至殷商的礼乐加以改造和发展,形成系统化的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而且注入“德”的因素,使其具有道德伦理的深刻内涵。孔子是发展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继承、推广和宣扬礼乐文明,整理、传播了记载古代礼乐文明的儒家经典“六经”,并且,他以礼乐为解说对象,着力彰显礼乐文明的精义,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
“礼”是人性的基础,是人类文明社会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区别人与动物、文明与野蛮的标准。礼使人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臵,懂得尊敬和谦让;使人区别事物或行为的是非,懂得什么是该做和不该做的。“礼”也是一种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因此,礼乐文明更强调通过礼教,使社会规则内化为人的内心尺度,通过让他们知礼、守礼,达到社会和谐的境界。“乐”的社会作用重在和谐精神。“乐”
高一语文
共 8页
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它的作用是使人们各安其位,和谐相处。“乐”也有陶冶情操,移风易俗的功用。因此,孔子要求人们要听雅乐,远淫音。
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主旨。乐的作用在于协调上下,礼的作用在于区别次序。然而,礼和乐虽有形式、功用上的不同,但却是相辅相成的。在远古传统中,礼即人文,是涵盖一切包括乐在内的。到了周代,礼、乐虽各有制度,但是乐毕竟仍是礼制的一个方面,乐的“和”也是为实现礼而辅助、服从于礼的。乐之“和”能够弥合礼之“分”所造成的心理差距。孔子等儒家常将“礼”“乐”相提并论,就是因二者之结合,能起到平衡与调和的作用。
先秦礼乐文明经历代沿革,具体内容有变而主旨不变。摒弃旧礼中的贵贱之分,汲取礼乐文明的秩序、和谐理念,对于中国,对于世界,都具有现实意义。
(选自《光明日报》2010年5月6日,有删改)
1.下列有关“礼”的发展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古代先贤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制礼作乐,逐步形成了一套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
B.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是在周代开始完备、成熟起来的,其原因就是当时产生了大量的礼乐歌舞形式。
C.周公是礼乐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他继承了殷商的礼乐形式,并注入“德” 的因素,使其有较大的发展。
D.先秦的礼乐文明经历代继承发扬和变革发展,其内容不断丰富,秩序与和谐的内在思想也在与时俱进。
2.下列各项对“礼”与“乐”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是人性的基础,是区别人与动物、文明与野蛮的标准,它能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乐”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它能陶冶情操,移风易俗。
B.“礼”的作用在于使人明确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关系;“乐”的作用在于使人们各安其位,和谐相处。
C.在远古传统中,“礼”“乐”并存,涵盖了一切;自从周代以后,“乐”便成为礼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D.由于“礼”“乐”的结合,能够起到平衡与调和的作用,所以孔子常常将礼、乐两个方面相提并论。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的礼乐文明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有了礼乐仪式。B.夏朝时期,“礼”的意识开始产生,礼仪制度就开始初步建立。
C.孔子不仅整理、传播了儒家经典“六经”,还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
D.礼乐文明强调通过礼教,让人们知礼、守礼,达到社会和谐的境界。
高一语文
共 8页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进湖广布政使。
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张彩、曹元自内出,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命兼左佥都御史,处臵粮运。寻疏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节选自《明史·儒林传》)
[注]宁王宸濠:朱宸濠,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袭封宁王,封于南昌。正德十四年起兵反叛,兵败被俘,伏诛。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躬课.农桑 课:督促 B.卒奏寝.其事 寝:搁置 C.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 要:邀请 D.命有司以礼存.问 存:看望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邵宝性格耿直、不附权奸的一组是()①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 ②有司校勘,独无宝迹 ③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 ④宝至京,绝不与通
⑤无大过,不知所劾 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 A.①③⑥ B.③⑤⑥ C.②③⑤ D.①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高一语文
共 8页
A.邵宝重视教育,在许州知州任上,每月初一亲自到学校为众生员讲课;任江西提学副使时,在白鹿书院修建校舍,安置读书人。
B.邵宝关心民生,重视农事,采取“积散法”等一系列措施防备饥荒发生;他不主张开采处州银矿原因之一,是怕劳民伤财。
C.邵宝极其孝顺,多次请求辞官奉养母亲,最后才得到皇上同意;回家之后,母亲有病,左手麻痹不仁,他早晚奉侍在母亲身边。D.邵宝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每当学有所得就写在竹片上,用宋代理学家程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意思,取名“日格子”。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4分)(2)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3分)(3)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8.这首词前两句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4分)
9.有人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出诗人的豁达,有人则说表现的是诗人沉重的忧伤。你的看法怎样?为什么?请联系全诗说明。(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诗经《氓》)
(2)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屈原
《离骚》)
(3)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屈原《离骚》)(4)乱花渐欲迷人眼。(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苔痕上阶绿。(刘禹锡《陋室铭》)
高一语文
共 8页
乙 阅读题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三叔郁达夫的少年时期 郁风
对于三叔达夫的记忆就像一幅非常熟悉的亲切的画,却是只有色彩没有线条,只有光影没有具像了。
三叔达夫自幼智慧过人,七岁入私塾启蒙,九岁时就能作诗,他后来的《自述诗》有“九岁题诗四座惊”之句。他在一九二七年回顾童年时写道:“我在小学中学念书的时候,学校的功课做得很勤,空下来的时候只读读四史和唐诗古文,当时正在流行的礼拜六派前身的那些肉麻小说,和林畏庐(即闻名翻译家林纾)的翻译小说,一本也没有读过。只有那年正在小学毕业的暑假里,家里的一只禁阅书箱开放了,我从那只箱里,拿出了两本书来,一部是石头记(即《红楼梦》),一部是六才子书。”
在富阳高小三年级(实际读了两年,十二岁)毕业后到杭州投考杭府中学,被录取了但又因一时学费不够而改入用费较低的嘉兴府中学读了半年,才又回到杭府中学。这时期他的全部爱好都在读“闲书”和游山逛水,仅有的零用钱都送进叫做梅花碑的旧书店里,据他自己在自传中说,当时买来的书中使他狂喜的有数部:一部是《吴诗集览》(清代诗人吴梅村的集子),一部是《庚子拳匪始末记》,这本书“使我满肚子激起了义愤”,还有一部是“署名曲阜鲁阳生孔氏编订的《普天忠愤集》,甲午前后的章奏议论,诗词赋颂等慷慨激昂的文章,收集得很多,读了之后,觉得中国还有不少的人才在那里,亡国大约是不会亡的。”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和这些前辈古人的民族正气文章,培育了他的爱国诗人的气质。稍后他又涉猎诗集词曲杂剧,他的《自传》中说:“真正指示我以做诗词的门径的,是《留青新集》里的《沧浪诗话》和《白香山词谱》。……记得《桃花扇》和《燕子笺》是我当时最爱读的两部戏曲。”也可以说受这些作品的感染孕育了浪漫主义的萌芽。这时期的少年达夫已经像着迷似的作些诗词,并且私下里用笔名向报纸投稿,“第一次投稿被采用的,记得是一首模仿宋人的五古,报纸是当时的《全浙公报》”,据他说直至两三年后,觉得投稿已有七八成掌握,才用真名发表。那时的真名可能是“郁文”。
读了两年中学,到了一九一0年十四岁,他认为学校里教的中文已没有什么好读的,科学在当时也不被重视,算来算去只有英文是他所欠缺的,于是就转入了美国长老会办的育英书院。数月后由于参加了反对校长的**而被开除,又转入另一浸礼会办的教会中学,仍旧看不惯那个教务长的奴颜婢膝,谀媚洋人,趾高气扬,压迫同学。他说:“是在这一年的年假放学之前,我对当时的学校教育,实在是真的感到了绝望,于是自己就定下了一个计划,打算回家去做从心所欲的自修功夫”。他的计划就是:订阅上海发行的进步报刊,遍读家里所藏的四部旧籍和在杭州买的许多新书,在已读完第三册文法的基础上自修英文。“若能刻苦用功,则比在这种教会学校里受奴隶教育、心里又气、进步又慢的半死状态,总要痛快一点”。于是真的就住在富阳家乡那所老屋里两年,忍受着亲友长辈的非难和邻人的讪笑,阿太和祖母管不了他,能管他的大哥——我的父亲又不在家,他是完全自由地读自己爱读的书,精读了《资治通鉴》和两部《唐宋诗文醇》和其他典籍,有时一个人到田野间去,接触到农夫疾苦,再就是阅读上海寄来的报刊。他深有体会地说:“实际上这将近两年的独居苦学,对我的高一语文
共 8页
一生,却是收获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个预备时代。”
如果说他在日本高等学校时期继续不同程度的搞通了英、日、德、法、俄五国文字,遍览世界名著,吸取了外国文学的成就,那么,在他去国以前的少年时期就已奠定了他的中国文学基础和养成了爱国诗人的气质。
(节选自郁风《一个真正的文人——三叔达夫》)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传记主要是通过郁达夫的侄女郁风的回忆讲述了郁达夫少年时期读书和求学的经历,对正在求学的我们很有启发。
B.在嘉兴府中学和杭州府中求学期间,郁达夫酷爱读书,诗、词、曲、杂剧、小说、史书均有涉猎,并计划遍读家里所藏的四部旧籍和在杭州买的许多新书。
C.中学时,郁达夫对作诗词很着迷,还经常向报纸投稿,但都是用笔名,直到他自己觉得投稿有绝对把握之后,才用真名。
D.郁达夫后来留学日本,在这期间因能读懂多国文字,所以接触了大量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这对他的文学生涯的影响要远远超出少年时期的积淀。E.文章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强调了郁达夫少年时期的勤学苦读为他后来在文学上取得重要成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郁达夫为什么对当时的学校教育“感到了绝望”?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6分)
(3)第三段写郁达夫中学时期读了许多“闲书”,这些“闲书”对他产生了哪些影
响?简要回答。(6分)
(4)郁达夫的“独居苦学”的经历给你哪些启发?请结合文本,联系自己的学习经
历简要回答。(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
吧。B.“天河一号”开发团队是一群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年轻人,他们立志在有生..之年..
开发出领先世界水平的超级计算机。C.面对经济危机,中国企业移花接木....,迅速抓住中央政府扩大内需的机会,积极开阔国内市场,使企业走出困境。
D.最近一期的《瞭望新闻周刊》有文章称“消费就是爱国”,有关专家撰文加以嘲笑:我从来没有想到量入为出....的生活方式,居然会成为一种道德瑕疵。
高一语文
共 8页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18.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A.记者从省司法厅获悉,开封市司法局已组成调查组,就被媒体称为“冲凉死”的开封市劳教所学员穆大民死亡事件展开调查。
B.酸奶比鲜奶更容易消化吸收,它特有的益生菌能够以足够数量直达肠道,并保持更持久的活性,有效改善食物的胃肠通过时间。
C.北大不久前宣称,明年自主招生时将拒收生活中不孝敬父母的学生,这一举措的目的旨在弘扬中华民族“孝”的传统美德。
D.虽然现在所学的专业课对我们很陌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不过我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只要下功夫,就一定能够学好。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再加上写意的程式化动作蕴含不尽的妙味……,川剧为世人所喜爱并远涉重洋传遍世界。
①清代乾隆时,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吸收融汇各地声腔 ②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 ③“变脸”、“喷火”、“水袖”独树一帜 ④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
⑤形成了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的用四川话演唱的“川剧”⑥其中川剧高腔曲牌丰富,唱腔美妙动人,最具地方特色
A.④③⑥②⑤① B.②③①⑤④⑥ C.③⑥②①⑤④ D.②①⑤⑥④③ 15.下列句中,加黑的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
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B、令媛这次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感谢您。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16.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内容。(3分)(不超过30个字)
5月2日下午4点,载着198名朝鲜红楼梦剧组演员的专列驶入丹东口岸。据了
解,由朝鲜国家级艺术团——血海歌剧团潜心50载创作的大型歌舞剧《红楼梦》将于5月6日至9日登陆北京电视台大剧院。又有消息说“韩国版古装红楼梦”要上演了。于是,有网民很担心,说“完了,中国四大名著要换国籍了”。17.阅读下面的文字,仔细揣摩划线句子的特点,仿写三个句子。(6分)真正的沉默是一种至高境界的“无言之美”:高山沉默自是一种稳重,月亮沉默自是一种娇羞,松竹沉默自是一种坚强,。
六、作文(60分)
高一语文
共 8页
有这样一个蒲公英的故事:在地中海东岸的沙漠中生长着一种特殊的蒲公英,它们不是按常规来伸展自己的生命,如若没有雨,它们一生一世都不发芽、不开花。但只要有一场小雨,不论这雨什么时候落下,它们都会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迅速发芽、开花,并在水被蒸发之前,抓紧时间做完结子、传播等所有的事情。这启示我们:只有善于抓住机会,才能创造奇迹,成为了不起的人。可是,很多人往往生活在抱怨、自负、享乐中,这不值得深思吗?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确定文体,不要写成诗歌;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
共 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