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六组 综合性学习(范文)
第六组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1.引语: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我国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诗歌呢?你知道哪些诗人呢?
2.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
3.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引语: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教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99页和106页。
4.学生自由读P99页和106页的“活动建议”。(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读懂哪些要求。(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准备一个笔记本)(4)举行诗歌朗诵会。(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三、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三、课外阅读,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诗海拾贝 阅读材料
《诗经·采薇》 《春夜喜雨》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问答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小结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2.自学。
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
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
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
1.播放多媒体课件。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4.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
七、总结学习方法
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八、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
九、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十、布臵作业,拓展学习
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
沙·秋思》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2.了解古诗的特点。
3.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诗、词、曲的有关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诗经?采薇》《春夜喜雨》,相信同学们已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妙了,同学们还想不想继续去了解诗歌,去感受诗歌的魅力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欣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跟随诗人一起到诗歌的王国去继续遨游吧。
二、初读诗歌
1.自由地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已查字典解决,把诗歌读通顺。
2.小组合作读,比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读出古诗的韵味来。3.让几名学生朗读,并让其他同学作出评价,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词的节奏。
三、读中悟意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2.让几名学生说说诗歌大意,师相机在学生展示资料的基础上引导:
① 让学生了解诗、词、曲。② 解释个别词语。
3.学生同桌或小组内说说词的大意。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诗歌。
四、品读诗歌,读中悟情,欣赏诗歌意境 1.默读诗歌,体会两首诗歌的异同。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品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品读的收获:
① 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说说你在阅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眼前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② 通过阅读,你从中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在班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师相机指导: 5.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
1、课后背诵这两首诗歌。
2、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
《天上的街市》《白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教学准备:课前搜集现代诗的有关资料,搜集诗歌的特点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朗诵,导入新课 1.师配乐朗诵冰心的《纸船儿》。
2.让生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3.师小结导入
二、初读两首诗,了解大致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3.小组交流:通过朗读两首诗,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天上的街市》中,诗人运用联想和想象,把夜晚的天空想象成美丽的街市,把天上的明星比作无数的街灯,然后联想到天上的人们提灯在夜游。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的向往、追求。
《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也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体会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 1.自读《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天上的街市》《白桦》
2.小组内交流交流你的发现。
3.班上交流,师相机指点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
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五、快读阅读材料,体会诗歌的特点 1.学生默读阅读材料。
2.让学生说说读了这六首诗的发现,师相机指导。
① 诗歌的特点: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语言具有音乐美。
② 这六首诗所写的内容都与什么有关?(自然景物)
六、拓展延伸 1.背诵这两首诗。
2.课外阅读描写其他内容的诗歌。
诗海拾贝 活动一 搜集诗歌
活动目的:
1.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
2.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美的熏陶。
活动重难点: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再次共同阅读“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1.分小组感情诵读这6首诗。
2.这几首诗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主题? 吟咏大自然美好风光。
二、和学生一起回顾一下中国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即由古代诗歌到近代诗歌的演变。
(1)什么是古代诗歌: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①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学生稍作了解。
②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学生稍作了解。
(2)什么是现代诗:
①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叙事诗和抒情诗。②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三、在此基础上确定搜集诗歌的方法和形式 1.小组讨论。2.得出结果:采用阅读报刊书籍、采访、上网查找等形式。3.组内分工,形成书面。
第二课时
一、利用校园资源开展活动。
1.分组利用图书馆、网络教室等信息渠道搜集诗歌。2.搜集到后,用本子记录下来。
二、利用课余时间采用多种形式继续搜集并记录。
活动二 整理诗歌、欣赏诗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2.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3.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整理诗歌,给诗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自由朗读这6首诗歌。
2、小组交流讨论这6首诗歌的特点。(明白这几首诗的共同点──内容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
3、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诗歌。
4、组内诵读这些诗歌,讨论:诗歌除了可以按内容分类,还可以按哪些方面来分类?
5、师生交流归纳:(可以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关于秋天的诗、关于春天的诗……
可以按题材分: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可以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按国家和作者分:外国诗、中国诗 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或童谣
按时间分: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
二、学习整理诗歌,将诗歌分类
1、小组学生在组内将自己搜集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
2、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诗歌分类表 整理人:
类别 诗歌的题目
3、将自己分类整理好的诗歌交流交流。
4、师生交流:每一小组选一代表汇报小组的整理情况,并展示。
5、小组补充资料,补充搜集一些诗歌。
三、利用墙报张贴大家搜集整理的诗歌,供大家阅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欣赏诗歌,推荐自己喜爱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学习欣赏诗歌
1.学生自读《给诗加“腰”》,思考:苏小妹给诗加的“腰”好在哪里?
2.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有关诗歌的哪些知识? 3.你在课余生活中还知道哪些有关诗歌的故事?能交流一下吗?
4.组内学习《诗中的“秋”》,交流:怎样欣赏、理解诗歌?(重点是学会明诗意和悟诗情)
5.讨论:你还了解哪些有关诗歌的知识? 6.师生交流。
二、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诗歌推荐活动)1.出示“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每人一张)
诗歌 作者
推荐人:
2.学生填表,并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3.交换朗读自己喜爱的诗歌。4.说说自己喜爱的理由。5.欣赏诗歌(教师推荐)
6.教师推荐书目:《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毛泽东诗词鉴赏》等
与诗同行
活动一 举办诗歌朗诵会
活动目的: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热爱诗歌。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活动重难点: 诗歌朗诵会的形式、内容的确定。活动过程:
一、在班里分组讨论一下,怎样开好诗歌朗诵会
1.确定内容,诗歌朗诵会朗诵的诗,可以是搜集到的诗,也可以是自己写的诗。可以利用教材,本学期教材中,《中华少年》就是一首典型的朗诵诗,本组教材中的《我们去看海》,选读课文中的《我们的方阵》都可作为选材。还可以是自己写的诗歌。2.小组内商定形式,可以展示,也可以比赛。
3.全班商议可以是小组合作参加,也可以是小组初选后,推荐代表参加班级的朗诵会。
4.确定朗诵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可以个人朗诵,可以男女对诵,可以小组合诵,可以是诗表演,还可以配乐朗诵。
5.组织分工,力求每个同学或小组都有任务,如,环境布臵、编排节目单、化妆,人人为班级朗诵会出力。
6.确定时间、地点、形式等。
二、制定一张班级朗诵会安排表,如:
主题
“秋诗冬韵”诗歌朗诵会
活动二 自己动手写诗
活动内容
1.阅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诗歌。2.尝试写诗。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近段时间以来,咱们在诗歌的海洋中拾到了许多美丽的贝壳,了解了许多关于诗歌的知识,谁能谈谈自己前一段活动的收获?(预设:)
2.在大家的心目中,诗歌是那样神奇,那样美好,诗人是那么的了不起,可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两首你们的同龄人写的诗,你一定会对诗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二、自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 1.你欣赏哪首诗?为什么?
(预设:生:我喜欢《致老鼠》,因为作者把讨厌的老鼠想象成了人来写,很有趣。
生:我喜欢《爸爸的鼾声》,作者很会想象,把爸爸的鼾声比作了火车开动的声音。)
2.师相机归纳板书:大胆想象 3.读了这两首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预设:我知道写诗并不是那么神奇的事,我们也可以学着写。写诗就是写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4.教师小结: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只要我们有一颗童心,能够大胆想象,锤炼语言,就可以写出有趣的童诗。
三、补充诗歌,让学生欣赏。将下面的诗歌复印给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交流交流写作方法。
巧用比喻;妙用拟人;运用夸张;运用假设。
四、你喜欢哪首诗,就试着学它写一写,注意想象要大胆,语言要精炼,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五、在小组里交流你写的诗,听听同学的看法,再改一改。
六、小组推荐优秀诗作全班交流。
活动三 合作编诗集 诗歌知识竞赛
活动目的:
1.通过编诗集,培养学生编辑、合作能力,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2.通过诗歌知识竞赛,增强对诗歌的兴趣,加强诗歌的积累和理解。
第一课时
一、合作编本小诗集
1.咱们已经收集了许多诗作,欣赏了著名诗人的佳作,还自己动手写了诗当了小诗人了!这么多我们喜欢的诗犹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就让我们来编本诗集,把这些珍珠串成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吧!
2.小组合作编辑 3.成果展示
第二课时 诗歌知识竞赛
一、赛前准备
1.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几组。
2.搜集竞赛题目:可以是诗句接龙、诗歌常识、诗句释义等。3.出题方式:学生出一半的题,教师出一半的题。
二、知识竞赛
1.必答题.每组5道题,每题10分。
2.抢答题。共20道题,每题10分。答对得10分,答错扣10分。3.风险题。每组2题,分成10分、20分、30分三个分值档,答错扣相应分值。
4.评出优胜组。
三、小结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总结
学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活动内容: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活动准备:带上自己活动过程中随时记下的点滴收获和体会以及活动前拟订的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过程
1.同学们,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之下,开展得比较成功,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走出了语文课堂,把语文学习的过程延伸到了其他课堂和学校以外的其他地方,在这样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中,大家都有了一些收获,今天,我们就把自己点滴的收获总结一下,让我们今后的活动开展得更好。
2.还记得活动开始时我们自己拟订的计划吗?请大家将自己的活动计划浏览一遍,回忆本次活动的全过程,想想本次开展了哪些活动,哪些活动自己收获比较大,然后用5── 8分钟的时间写一写。
3.就象大家写的一样,这次活动我们有了不少的收获,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还记录了点滴体会,赶紧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交流。
4.全班交流活动中的收获,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谈。(教师相机板书:诗歌的特点 诗歌的分类 朗诵的技巧 学习写诗 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
5.接着刚才所写的活动过程,详细地写写自己活动中的收获。6.小组里交流总结,评选出优秀总结。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1.引语: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我国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诗歌呢?你知道哪些诗人呢?
2.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
3.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引语: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教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99页和106页。
4.学生自由读P99页和106页的“活动建议”。(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读懂哪些要求。(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准备一个笔记本)(4)举行诗歌朗诵会。(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三、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三、课外阅读,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二篇:第六组综合性学习
第六组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一、单元总说
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和我们息息相关。现代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组教材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走进信息世界”分成“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根据学校、家庭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信息的有关知识。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上述这些,学生还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提供。这是继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之后又一次课内外一体的、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学习。目前,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要进一步使学生熟悉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比如,活动前要制订计划,活动中要发扬合作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活动后要展示和交流成果。每个板块后一些要求认读的字,可以让学生结合阅读认读,并在活动结束时盘点巩固。
这次综合性学习建议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信息传递的方式及其变化。(2)开展调查,了解现在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信息,认识信息与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密切关系。(3)通过讨论或辩论,能够正确使用媒体,辨别信息的良莠,自觉抵制不良信息。(4)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一般一星期完成一个板块。开始时可以用l课时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结束时用1—2课时展示、交流学习收获。为了便于开展活动,可以适当调整课时,必要时可把几节语文课连在一起上。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利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
4.初步学会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19个生字。
三、活动建议
(一)基本思路
“走进信息世界”是继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之后又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这是一种新的教材编排方式,教学方法与其他单元明显不同。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采用这样的流程:
1.浏览本组教材,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主要任务是: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阅读“活动建议”,浏览“阅读材料”,了解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参考哪些材料;制订活动计划;根据“活动建议”和当地实际条件,确定开展哪些活动。(1课时)
2.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了解信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2课时)
3.先后开展以下两项活动,或在以下两项活动中选择一项进行:①进行“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的调查并在全班交流;②阅读《把握自己》,辩论或讨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其中①适合城乡各类学校,②适合电视和网络普及程度较高的地区。(3—4课时)
4.阅读《奇怪的东南风》和《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了解怎样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可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确定研究报告的主题。(2课时)
5.根据主题,搜集有关信息,并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3课时)
6.全班交流简单的研究报告,评价本次综合性学习成果。(2课时)
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采取个人、小组和班级三级活动结合的形式。个体活动有利于培养自主性,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时间、地点和活动方式,适合一些简单的调查访问、查找资料等,但是由于个人能力有限,获得信息量比较少,需要通过小组活动、班级交流来互补。小组活动有
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分工合作能完成比较复杂的活动,如果组内人员配备合理,还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特长和优势,取得更佳的成果。班级集体活动单位时间内的效益较高,受益面广,但受时间限制,难以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活动的时间和机会。所以,这三种活动形式应当结合起来进行。
“调查家人从哪些渠道获得信息”可以个人活动的方式进行,“搜集资料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比较适合小组活动,“怎样正确利用媒体的辩论”需要班级集体活动,而“学写研究报告”需要个人、小组、班级三个层面结合的活动。
(二)实施要点
1.了解信息传递的途径。这项活动的目的是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活动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充分利用阅读材料中的《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等文章,了解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和不同;另一方面通过自己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亲身操作体验等形式,了解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及它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了解的重点是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特别是要对网络有初步的感受。
指导学生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等4篇文章。《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与《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3篇文章在内容上形成强烈的对比。古代采用烽火、人报信、漂流瓶等形式,尽管也能传递信息,毕竟速度太慢,有时还会误事。后3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现代社会以网络为主的信息传递方式,可以从中体会到信息传输的速度、效果都已日新月异,不可同日而语。《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回顾了从古至今信息传递形式的主要发展经历:古代,驿差长途跋涉近代,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现代,电报、电话当代,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教学时,可要求学生把这些信息传输方式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人类在追求高效率信息传输方式的步伐从未停止过;同时,讨论各种信息传播方式的优点和缺点。
《神奇的电脑魔术师》主要讲的是多媒体电脑的强大功能,它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还可以传递声音、图像等信息。《网上呼救》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使许多原来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有条件的学校,要结合信息技术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在电脑上欣赏照片、音乐、动画,收发邮件、贺卡等,亲身体验多媒体电脑和网络的神奇,感受现代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还要让学生谈谈电脑和网络给自己和家人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变化。缺乏设备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了解多媒体电脑和网络,如,到本地中学的计算机教室上课,参观本乡镇使用计算机的部门,也可以用电视、VCD等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脑和网络的作用,并谈谈参观后的感受。
2.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这项活动简单易行,且很有意义。学生通过这样的调查可以直接感受到现代社会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和信息的丰富性。活动前,可以先引导学生设计好调查记录表,表格要简单明确,便于记录。
这项活动需要事先布置,学生和家长都要留心自己一天获得的信息以及获得信息的渠道。学生可以用访谈的方式,一边与家长交流,一边记录,也可以由学生、家长分别填写,学生整理汇总。本次活动不能只得出调查结果,更重要的是对调查结果作分析。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如,信息的丰富性和快捷性;信息渠道的多样性;不同的渠道信息量大小不同;人对信息需求的差异;通过统计认识自己家信息的来源与渠道以哪些为主。在学生个人调查的基础上,还可以作小组或全班的统计和分析。
3.怎样正确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的讨论或辩论。讨论或辩论应从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出发,例如,有的学生一回家就看电视,一直看到睡觉;有的学生沉湎于网络游戏,作业马虎潦草……教师可以先和学生一起拟定几个讨
论的题目,如,“看电视的利与弊”“玩网络游戏好不好”“媒体信息的真假是非”。如果准备举行辩论,还要精心拟好辩论题,辩论题要求概念清晰,表达明确,没有歧义,一般用“是/不是”“应该/不应该”“有利/不利”“利大于弊/弊大于利”等这些词语作为正方和反方的辩题,比如,“小学生上网聊天好处多/小学生上网聊天坏处多”“小学生应该多看电视/小学生不应该多看电视”。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或辩题,组成学习小组去搜集资料,也可以结合阅读材料《把握自己》,做好讨论或辩论的准备。在讨论或辩论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防止“走极端”。如,《把握自己》中“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就说得比较全面。在进行全班交流时可以让不同的小组发言,教师做好组织工作。讨论或辩论尽可能由学生自己主持,以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和策划、组织活动的能力。教师不宜对讨论或辩论的结果下简单的结论或作强制的规定,可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心悦诚服,也可以留待以后讨论。
4.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这是一次综合性强、难度较大的活动,是对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一次全面锻炼。但是,小学生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也并不是高不可攀,国内外许多案例表明,只要研究课题选择适当,小学生也能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而且学生可以从中得到多方面的锻炼。这项活动建议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进行个体活动。活动中有几个环节特别需要教师指导:
(1)阅读《奇怪的东南风》和《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了解搜集和利用信息进行研究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研究报告的写法。这两篇研究报告在做法和写法上有差别,为学生撰写研究报告提供了范例。指导学生阅读这两篇研究报告,重点应该是了解研究的方法和研究报告的写法。阅读《奇怪的东南风》,侧重于了解问题的研究过程。它研究的问题是爸爸奇怪的咳嗽的原因。作者的做法是先自己实地观察和记录,把观察得到的信息做成记录表,从中发现了爸爸的咳嗽与东南风有关,然后请教医生,终于弄明白工厂的气体污染是爸爸咳嗽的病因。归纳一下作者的做法是:记录信息分析信息请教别人得出结论。阅读《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侧重于了解研究报告的写法。这个研究报告分四部分: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结论。每个部分都很清晰,是比较规范的研究报告。学生可以从这个研究报告中学习简单研究报告的写法。教学中特别要让学生注意,这两个研究的结论,都是以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为基础的,具有科学性,这是进行简单的科学研究和撰写研究报告最重要之处。
(2)选择课题和分组。研究报告的课题可以在教材提供的范围内选择,也可以集思广益,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课题。课题选择要注意两点:一是课题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尽量要浅要小,要有实际意义,避免大而无当,力不能及,像“本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和分析”“菜场使用塑料包装袋的情况调查”“我家节约用水的调查”“校门口交通情况的调查和建议”等,都是比较适合小学生的研究课题。二是通过互相启发,打开思路,可以选择家庭生活、校园文化、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当地习俗等方面作研究课题。如果有的学生提出有一定难度的研究课题,如,“究竟有没有UFO”“火星上有没有生命”,学生有兴趣并有搜集这些资料的能力,教师也应给予支持,尽管有些研究一时不可能有结论,我们可以鼓励学生继续探索。
分组有两种做法:一是先分组,然后由各小组成员协商确定研究课题;二是先提出一批研究课题,再由对同一课题感兴趣的同学组成小组。这两种做法可以变通、结合,尽可能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意愿,使小组成员志同道合。
(3)资料的搜集与处理。这次活动,搜集资料是中心环节。各小组要事先拟订一个简单的计划,要讨论清楚需要搜集什么资料和到哪儿去搜集资料,教师要在这两方面给学生一些帮助,避免学生进行大量的无效劳动。搜集的资料应当和研究课题有关,尽可能多一些和全面一些,正面的反面的都要。搜集资料可以自己调查、访问、记录,可以从有关的书籍报刊上摘录,还可以利用网络搜索。我们可以把这几种搜集资料方法的适用性作个比较:
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去搜集信息。小组内的同学分好工,每人负责搜集某一方面的资料,或根据自身优势,每人负责从某一种渠道搜集资料。应该允许学生请家长或其他人帮助去搜集资料。
资料处理是一个阅读和筛选的过程,也是一个继续搜集和积累的过程。一面阅读资料,去芜存菁,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在观点形成的过程中会需要更多的资料,继续搜集资料,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对资料的处理作比较具体的指导。要让学生学会浏览和筛选材料,筛选的标准是:①是否与研究的课题有关。有关的保留,无关的删除。②这个资料已有还是未有。未有的留下,已有的删去。③要注意资料中是否与自己有不同的看法,要把不同的观点保留下来。
(4)撰写研究报告。可以仿照《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分成四个部分,努力做到问题明确,方法恰当,资料比较充足并有合理的分析,结论清楚(有的还不清楚可以写明准备继续探讨什么)。研究报告可以在小组成员讨论的基础上,由一个同学执笔,然后集体讨论修改,使它真正成为一个小组合作的成果。
5.汇报、交流和总结。在本次综合性学习结束之前,要进行汇报、交流和总结。汇报、交流的形式有多种,可以布置一次展览,展出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进行的各种调查结果、研究报告、活动掠影等;也可以开一次汇报会,报告个人或小组在某一个问题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其他同学就感兴趣的问题进一步提问。考虑到教学时间有限,汇报和交流的形式最好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意愿确定一种。但不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让全体学生参与。这里特别要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应只有单向的讲和听。具体做法可以是:(1)汇报人带动全班同学活动。(2)对汇报进行补充或发表不同的意见。(3)听众提出疑问,请汇报人或其他同学解答。(4)听众对汇报作评价。通过这些形式促进
全体学生参与,共享学习成果。
6.综合性学习的评价。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查学生参与的态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既评价个人,也评价小组,关注个人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采用“成长记录评价”。“成长记录评价”有几种类型,本次活动宜采用“过程型成长记录”,即把活动各阶段的资料纳入成长记录。可以收录的材料有:活动计划、活动记录、搜集到的资料、小组或个人做的研究报告等。整个成长记录后有自我评价、小组同学的评价、教师的评价以及被访人的评价。一般采用定性评价,同学和教师都要多用激励性评语,也可以采用等级或星级评定。
第三篇:第六组 综合性学习教案doc
第六组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1.引语: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我国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诗歌呢?你知道哪些诗人呢?
2.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 3.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引语: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教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99页和106页。
4.学生自由读P99页和106页的“活动建议”。(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1)指名读“活动建议”。(2)汇报读懂哪些要求。(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准备一个笔记本)(4)举行诗歌朗诵会。(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三、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2.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三、课外阅读,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诗海拾贝 阅读材料 《诗经·采薇》 《春夜喜雨》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问答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小结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2.自学。
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
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 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
1.播放多媒体课件。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4.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
七、总结学习方法
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八、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
九、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十、布置作业,拓展学习
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2.了解古诗的特点。
3.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诗、词、曲的有关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诗经?采薇》《春夜喜雨》,相信同学们已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妙了,同学们还想不想继续去了解诗歌,去感受诗歌的魅力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欣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跟随诗人一起到诗歌的王国去继续遨游吧。
二、初读诗歌
1.自由地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已查字典解决,把诗歌读通顺。2.小组合作读,比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读出古诗的韵味来。3.让几名学生朗读,并让其他同学作出评价,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词的节奏。
三、读中悟意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2.让几名学生说说诗歌大意,师相机在学生展示资料的基础上引导:
① 让学生了解诗、词、曲。② 解释个别词语。
3.学生同桌或小组内说说词的大意。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诗歌。
四、品读诗歌,读中悟情,欣赏诗歌意境 1.默读诗歌,体会两首诗歌的异同。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品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品读的收获:
① 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说说你在阅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眼前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② 通过阅读,你从中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在班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师相机指导: 5.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
1、课后背诵这两首诗歌。
2、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
《天上的街市》《白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现代诗的有关资料,搜集诗歌的特点的有关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朗诵,导入新课
1.师配乐朗诵冰心的《纸船儿》。
2.让生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3.师小结导入
二、初读两首诗,了解大致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3.小组交流:通过朗读两首诗,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天上的街市》中,诗人运用联想和想象,把夜晚的天空想象成美丽的街市,把天上的明星比作无数的街灯,然后联想到天上的人们提灯在夜游。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的向往、追求。
《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也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体会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 1.自读《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天上的街市》《白桦》
2.小组内交流交流你的发现。3.班上交流,师相机指点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
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五、快读阅读材料,体会诗歌的特点 1.学生默读阅读材料。
2.让学生说说读了这六首诗的发现,师相机指导。
① 诗歌的特点: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语言具有音乐美。
② 这六首诗所写的内容都与什么有关?(自然景物)
六、拓展延伸
1.背诵这两首诗。
2.课外阅读描写其他内容的诗歌。
诗海拾贝 活动一 搜集诗歌
活动目的:
1.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2.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美的熏陶。
活动重难点: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
第一课时
一、再次共同阅读“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1.分小组感情诵读这6首诗。
2.这几首诗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主题? 吟咏大自然美好风光。
二、和学生一起回顾一下中国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即由古代诗歌到近代诗歌的演变。
(1)什么是古代诗歌: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①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学生稍作了解。
②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学生稍作了解。
(2)什么是现代诗:
①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叙事诗和抒情诗。
②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三、在此基础上确定搜集诗歌的方法和形式 1.小组讨论。
2.得出结果:采用阅读报刊书籍、采访、上网查找等形式。3.组内分工,形成书面。
第二课时
一、利用校园资源开展活动。
1.分组利用图书馆、网络教室等信息渠道搜集诗歌。2.搜集到后,用本子记录下来。
二、利用课余时间采用多种形式继续搜集并记录。
活动二 整理诗歌、欣赏诗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2.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3.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整理诗歌,给诗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自由朗读这6首诗歌。
2、小组交流讨论这6首诗歌的特点。(明白这几首诗的共同点──内容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
3、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诗歌。
4、组内诵读这些诗歌,讨论:诗歌除了可以按内容分类,还可以按哪些方面来分类?
5、师生交流归纳:(可以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关于秋天的诗、关于春天的诗„„
可以按题材分: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可以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按国家和作者分:外国诗、中国诗 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或童谣
按时间分: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
二、学习整理诗歌,将诗歌分类
1、小组学生在组内将自己搜集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
2、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
3、将自己分类整理好的诗歌交流交流。
4、师生交流:每一小组选一代表汇报小组的整理情况,并展示。
5、小组补充资料,补充搜集一些诗歌。
三、利用墙报张贴大家搜集整理的诗歌,供大家阅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欣赏诗歌,推荐自己喜爱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学习欣赏诗歌
1.学生自读《给诗加“腰”》,思考:苏小妹给诗加的“腰”好在哪里? 2.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有关诗歌的哪些知识?
3.你在课余生活中还知道哪些有关诗歌的故事?能交流一下吗? 4.组内学习《诗中的“秋”》,交流:怎样欣赏、理解诗歌?(重点是学会明诗意和悟诗情)
5.讨论:你还了解哪些有关诗歌的知识? 6.师生交流。
二、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诗歌推荐活动)1.出示“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每人一张)2.学生填表,并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3.交换朗读自己喜爱的诗歌。4.说说自己喜爱的理由。5.欣赏诗歌(教师推荐)6.教师推荐书目:《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毛泽东诗词鉴赏》等
与诗同行
活动一 举办诗歌朗诵会
活动目的: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热爱诗歌。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活动重难点: 诗歌朗诵会的形式、内容的确定。活动过程:
一、在班里分组讨论一下,怎样开好诗歌朗诵会
1.确定内容,诗歌朗诵会朗诵的诗,可以是搜集到的诗,也可以是自己写的诗。可以利用教材,本学期教材中,《中华少年》就是一首典型的朗诵诗,本组教材中的《我们去看海》,选读课文中的《我们的方阵》都可作为选材。还可以是自己写的诗歌。
2.小组内商定形式,可以展示,也可以比赛。
3.全班商议可以是小组合作参加,也可以是小组初选后,推荐代表参加班级的朗诵会。
4.确定朗诵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可以个人朗诵,可以男女对诵,可以小组合诵,可以是诗表演,还可以配乐朗诵。
5.组织分工,力求每个同学或小组都有任务,如,环境布置、编排节目单、化妆,人人为班级朗诵会出力。
6.确定时间、地点、形式等。
二、制定一张班级朗诵会安排表,如:主题“秋诗冬韵”诗歌朗诵会 时间: 地点: 形式: 主持人: 组委会成员与分工:
教室布置 串词准备 道具准备 评委安排 场地清洁 活动报道
三、举行诗歌朗诵会。
四、总结与表彰。
活动二 自己动手写诗
活动内容
1.阅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诗歌。2.尝试写诗。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近段时间以来,咱们在诗歌的海洋中拾到了许多美丽的贝壳,了解了许多关于诗歌的知识,谁能谈谈自己前一段活动的收获?(预设:)
2.在大家的心目中,诗歌是那样神奇,那样美好,诗人是那么的了不起,可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两首你们的同龄人写的诗,你一定会对诗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二、自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 1.你欣赏哪首诗?为什么?(预设:生:我喜欢《致老鼠》,因为作者把讨厌的老鼠想象成了人来写,很有趣。
生:我喜欢《爸爸的鼾声》,作者很会想象,把爸爸的鼾声比作了火车开动的声音。)
2.师相机归纳板书:大胆想象
3.读了这两首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预设:我知道写诗并不是那么神奇的事,我们也可以学着写。写诗就是写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4.教师小结: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只要我们有一颗童心,能够大胆想象,锤炼语言,就可以写出有趣的童诗。
三、补充诗歌,让学生欣赏。将下面的诗歌复印给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交流交流写作方法。
巧用比喻;妙用拟人;运用夸张;运用假设。
四、你喜欢哪首诗,就试着学它写一写,注意想象要大胆,语言要精炼,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五、在小组里交流你写的诗,听听同学的看法,再改一改。
六、小组推荐优秀诗作全班交流。
活动三 合作编诗集 诗歌知识竞赛
活动目的:
1.通过编诗集,培养学生编辑、合作能力,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2.通过诗歌知识竞赛,增强对诗歌的兴趣,加强诗歌的积累和理解。
第一课时
一、合作编本小诗集
1.咱们已经收集了许多诗作,欣赏了著名诗人的佳作,还自己动手写了诗当了小诗人了!这么多我们喜欢的诗犹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就让我们来编本诗集,把这些珍珠串成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吧!
2.小组合作编辑 3.成果展示
第二课时 诗歌知识竞赛
一、赛前准备
1.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几组。
2.搜集竞赛题目:可以是诗句接龙、诗歌常识、诗句释义等。3.出题方式:学生出一半的题,教师出一半的题。
二、知识竞赛
1.必答题.每组5道题,每题10分。
2.抢答题。共20道题,每题10分。答对得10分,答错扣10分。
3.风险题。每组2题,分成10分、20分、30分三个分值档,答错扣相应分值。4.评出优胜组。
三、小结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总结
学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活动内容: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活动准备:带上自己活动过程中随时记下的点滴收获和体会以及活动前拟订的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过程
1.同学们,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之下,开展得比较成功,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走出了语文课堂,把语文学习的过程延伸到了其他课堂和学校以外的其他地方,在这样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中,大家都有了一些收获,今天,我们就把自己点滴的收获总结一下,让我们今后的活动开展得更好。
2.还记得活动开始时我们自己拟订的计划吗?请大家将自己的活动计划浏览一遍,回忆本次活动的全过程,想想本次开展了哪些活动,哪些活动自己收获比较大,然后用5── 8分钟的时间写一写。
3.就象大家写的一样,这次活动我们有了不少的收获,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还记录了点滴体会,赶紧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交流。
4.全班交流活动中的收获,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谈。(教师相机板书:诗歌的特点 诗歌的分类 朗诵的技巧 学习写诗 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
5.接着刚才所写的活动过程,详细地写写自己活动中的收获。6.小组里交流总结,评选出优秀总结。
第四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组综合性学习
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单元总说: 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和我们息息相关。现代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组教材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走进信息世界”分成“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根据学校、家庭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信息的有关知识。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上述这些,学生还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提供。这是继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之后又一次课内外一体的、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学习。目前,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要进一步使学生熟悉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比如,活动前要制订计划,活动中要发扬合作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活动后要展示和交流成果。每个板块后一些要求认读的字,可以让学生结合阅读认读,并在活动结束时盘点巩固。
这次综合性学习建议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信息传递的方式及其变化。(2)开展调查,了解现在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信息,认识信息与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密切关系。(3)通过讨论或辩论,能够正确使用媒体,辨别信息的良莠,自觉抵制不良信息。(4)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一般一星期完成一个板块。开始时可以用l课时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结束时用1—2课时展示、交流学习收获。为了便于开展活动,可以适当调整课时,必要时可把几节语文课连在一起上。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认识生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初步养成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信息传递的方式的变化及对人们工作和学习的影响。教学难点:了解现在信息特点,学会选择信息。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优势,在阅读中积累,搜集整合,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课时安排:10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浏览整组教材,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制定活动计划。
一、揭示主题,激发兴趣
1.师生共同回忆五年级时进行过的“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的经历。
(1)历数开展过的活动。
(2)说说在活动中感觉最快乐或最难忘的事。(3)谈谈开展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的事项。
2.揭示主题。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展一次新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1)说说对“信息世界”的了解。
(2)谈谈你对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期待,或者说你希望在这次活动中能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尽可能的纳入到即将制定的活动计划中去。
二、浏览教材,交流感受
1.自由浏览整组教材,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读得仔细一些。2.交流浏览教材后的感受。
(1)浏览了教材,你知道了一些什么?(2)你产生了哪些困惑或疑问?
(3)你认为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注意倾听,特别是学生的困惑、疑问和活动建议,这些要成为最终的活动的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分组讨论,制定计划
1.重点阅读: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1)自由阅读,你认为有价值的可以画下来。
(2)课堂交流: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2.根据“自由组合,适当调整”的原则,组成3到5人的学习小组。3.分组制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计划。
(1)组内充分讨论:想开展哪些活动?可以开展哪些活动?(2)组内达成共识,填写活动计划表。___________小组:“走进信息世界”活动计划
小组成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预期的成果
四、交流计划,取长补短
1.分组交流各自的活动计划,要求:
(1)清晰地汇报各项计划中的活动,随时回答同学的提问;(2)认真倾听别的组的活动计划,及时记录与自己组的计划不一样的内容,需要的话可以向回报的小组提出疑问。2.分组修改各自的活动计划。
(1)分析其他组提出的活动建议是否有价值,是否可行。(2)修改小组活动计划。3.公布活动计划。
可以采用适当的形式公布各组的活动计划,比如:张贴,装订成册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能选择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
2.认识这几篇阅读材料中的14个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要点。
一、谈话激趣,交待任务
1.教师例举生活中传递信息的生动事例。
2.其实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来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把握自己》等五阅读材料。
二、快速阅读,了解概况 1.默读阅读材料,思考:
(1)材料中提到的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2)现代的因特网传递信息有什么特点?
边读边思考,在材料中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做好标注。2.课堂交流
(1)学生自由发言,特别要关注学生对上面两个思考题的认识来自于材料中的哪些语句。比如: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 ①速度慢。典型语句:
◇哪知瓶子在海上足足漂了359年,到1852年才被人发现。◇当时有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从马拉松平原出发,一刻不停的跑了40多千米…… ②不精确。典型语句:
◇各路诸侯看到烽火,以为有敌人入侵,火速率兵出击。
◇……然而诸侯们望见熊熊燃起的烽烟,却以为是周幽王故伎重演,个个按兵不动。……
(2)因特网传递信息的特点: ①速度快。典型语句:
◇计算机把全世界连成一家,“天涯若比邻”已经不再是梦想。②多媒体。典型语句:
◇这个小学生为了通过电脑教表姐学唱,除了把歌词、各谱写在电脑屏幕上,还通过多媒体的录音技术把自己的歌声录在上面…… ③不受地域阻隔。典型语句:
◇他赶紧问:“你在什么地方?”答案是“芬兰”。
2.再次阅读材料,思考:信息传递的方式是怎样变化的?(1)重点阅读《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画出关键词语。(2)尝试填写:
古代:驿差长途跋涉—→近代:()—→现代:()—→当代:广播、电视和()。3.根据课堂讨论,填写下面的表格。
种类
特点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
现代信息传递方式
三、联系生活,了解现状
1.说说你在生活中接触到那些信息传递方式?举一个例子。2.想想这些信息传递方式带给你什么?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继续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把握自己》,进一步了解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体会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阅读《把握自己》认识沉迷于网络的危害,坚定把握自己,告别网吧的决心。
一、阅读材料,体会影响
1.默读五篇阅读材料,联系材料中的具体事例说说信息是如何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2.小组讨论。3.课堂交流。
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阅读材料,感受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比如:
(1)信息传递错误导致了西周灭亡。──《烽火戏诸侯》
(2)信息的及时传递“大大增强了希腊人抵抗波斯侵略军的信心。”──《“我们胜利了”》
(3)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还可以传递多媒体信息。──《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4)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使许多原来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实行超远距离的救助。──《网上呼救》……(5)认识沉湎网络的危害──《把握自己》
二、重点阅读,深入体会 1.重点阅读《网上呼救》。(1)默读课文,思考:
①苏珊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呼救的? ②桑恩救援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2)边读材料边思考,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3)课堂交流。
①苏珊当时的紧急情况:“图书馆里一片寂静,这一层只有她一个人。离他最近的电话在外面的走廊上,靠瘸着的腿走到那里是办不到的。” 如果你就是苏珊,你能怎么办?如果没有网络,结果会怎么样? ②捕捉文中的有关信息,理清桑恩救援的过程:
网上呼救—→打电话给县政府—→打电话给救援中心—→救援人员赶到学校
(4)这一次跨越大西洋的不可能的救助行动,带给你怎样的启示。学生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回答,教师要善于总结,引导学生发现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使不可能的事成为了可能。2.重点阅读《神奇的电脑魔术师》。(1)默读材料,说说电脑能变哪些“魔术”?
(2)教师展示电脑制作的多媒体作品,让学生感受信息传递的进步。3.重点阅读《把握自己》。
(1)想一想:从这篇演讲稿中,你明白了什么?
①沉迷于网的危害:影响学习成绩;影响身体健康;导致犯罪…… ②青少年要调整好心态,不要被它所控制、所奴役。(2)课堂讨论。
怎样理解“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
①师生共同历数“网络英雄”和他们的故事。②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沉迷网络的危险。
③小结:网络中的信息资源,有效地利用资源就能获得成功,被不良信息捕获就会发生悲剧。
(3)面对网络怎样才能“把握自己”。①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②教师宣读“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三、学科整合,延伸体验
1.结合信息技术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在电脑上欣赏照片、音乐、动画,收发邮件、贺卡等,亲身体验多媒体电脑和网络的神奇,感受现代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
2.谈谈电脑和网络给自己和家人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变化。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能对记录进行分析,能自己发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课前准备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好调查记录表,要求简单明确,便于记录。如:
家庭信息调查表 家庭成员
获得的信息
获得信息的渠道爸爸妈妈我 2.做好调查,填写好调查表。
一、说说调查的过程 1.说说你是怎样进行调查的?
引导学生注意同学间不同的调查方式,比如:有的用访谈的方式,一边与家长交流,一边记录;有的家长分别填写,学生整理汇总。2.说说调查的快乐和烦恼。
二、交流调查的结果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传阅或者逐个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2.推荐组内“最有价值的信息”。3.全班交流“最有价值的信息”。
三、分析调查结果 1.教师说明分析调查结果的重要性,让学生觉得有必要进行分析。教师可进行实例分析,如: 家庭信息调查记录表
调查日期:2005年9月28日
调查人:502班 殷晨露 家庭成员
获得的信息
信息来源
爸爸
中国男排以0:3负于日本队
④郊区有300多户农户要求作房屋拆迁评估
①全国人大举行《个税法》听证会
③妈妈天气预报:明天晴
④星光街开了一家大型水果超市
①杭州西湖边万人免费品茶
③我柿子和桂圆嫁接在一起结出柿桂果
④失去双臂的男孩制成飞机模型
③一只北极熊来到杭州动物园
③(说明:获得信息的渠道分类:①亲自看到或听到;②电话或短信;③报刊和书籍;④广播和电视;⑤网络;⑥其他。)调查后的分析:
(1)通过这次调查,我知道信息无处不在,只要稍加留意,就能获得很多信息,对生活有帮助。如妈妈知道了明天天晴,准备洗晒衣服。(2)从家中每个人了解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如爸爸喜欢体育 和了解国家大事,妈妈关心跟家庭生活有关的信息,我比较注意有趣的信息。
(3)我们家的信息主要来自广播、电视和报纸,也有一些是直接看到或听到的,来自网络的信息不多,因为爸爸妈妈都没有上网的习惯,家里也没有装宽带网,上网不方便。2.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可以统计和分析一家人一天内获得了哪些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哪些渠道多,哪些渠道少;不同的人感兴趣的信息相同吗等。
(2)写好书面的“调查结果分析”。
3.尝试对学习小组内同学的调查表综合起来进行分析。主要分析:获取信息的渠道的比例
4.全班汇总交流调查分析结果,判断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5.讨论:我们今天的调查结果和分析结果有什么作用?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推测作用,比如:企业如何选择最佳的广告渠道;如何最快地获得有效的信息。
第五课时
学习目标
能明确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参加辩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的辩论赛。
一、明确任务,选择立场 1.交待辩论赛的一般规则和比赛办法。2.出示辨题
辨题1:正方: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 ∕ 反方: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 辨题2:正方:玩网络游戏好处多 ∕ 反方:玩网络游戏害处多 辨题3:正方:上网聊天多交朋友 ∕ 反方:上网交友危险大 辨题4:正方:我相信媒体上的广告 ∕ 反方:媒体上的广告不可信 3.选择辨题和立场,组成四场比赛的正反双方阵营。
二、小组讨论,充分准备
1.同一观点的同学组成一个辩论队,组内讨论:(1)主题观点的陈述。(2)支持自己的观点的事实。(3)反对对方观点的事实。(4)总结观点的陈述。
2.根据同学的个性特点,做好分工。
三、展开辩论,陈述观点
学生分成四组展开辩论,要求学生善于倾听,并能适时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课堂小结
主要总结学生在辩论中的观点。
第六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认识5个生字。2.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
一、谈话激趣,明确目标
1.我们身边充满了信息,信息对我们有什么用呢?
2.我们遇到一些问题,可以搜集处理信息,撰写研究报告来解决。
二、阅读报告,了解特点 1.通读两篇研究报告,学习生字。
2.说说这两篇研究报告主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3.在这两篇研究报告中,问题是怎么解决的?(1)观察记录天气(风向)的变化。(2)了解有关知识。(3)收集相关的资料。……
4.小结:研究报告最主要的特点是要在掌握尽量多的信息的前提下,进行分析研究。
三、开拓思路,确定主题
1.教师举例说明生活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打开学生的思路。比如:(1)牛顿发现苹果掉在地上,通过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2)瓦特观察水壶中的水开的情景,通过研究,发明了蒸汽机。……
2.学生分组讨论可以研究的问题。3.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4.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值得研究的主题,比如:(1)本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和分析(2)菜场使用塑料包装袋的情况调查(3)我家节约用水的调查(4)校门口交通情况的调查和建议(5)究竟有没有“UFO”(6)火星上有没有生命 ……
5.学生竞争选择研究主题,组成研究小组。
四、制定计划,明确任务
1.出示研究计划的范例。比如:第二小组研究计划 研究课题:我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 研究方法:1 发调查表,做统计。
观察同学的读写姿势。访问家长,了解同学们在家保护视力的情况。分
工: 组
长:
调查统计: 观察记录:
走访家长:
研究报告执笔:
时
间:5月 日前完成调查,5月 日完成研究报告。2.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3.课堂交流各组研究计划。
五、课外作业: 按照研究计划,搜集研究资料,越多越好。
第七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学习根据研究的问题处理信息。
一、组内交流信息
1.以研究小组为单位,每人简要的说说自己搜集到的相关的资料。2.组内汇总搜集到的所有的资料。
二、学习处理信息
1.阅读研究报告《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1)这篇研究报告中是怎样处理搜集到的信息资料的?找到有关的内容,仔细阅读。(2)课堂交流:
①搜集到的信息是要分类的,可以按照信息的不同方面分类。②搜集到的信息是要筛选的,有些要去掉。2.对组内成员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1)讨论确定分类的标准。(2)阅读资料,分类。3.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
(1)明确筛选的标准:①是否与研究的课题有关。有关的保留,无关的删除。②这个资料已有还是没有。没有的留下,已有的删去。(2)阅读资料,讨论筛选。
三、形成初步观点
1.认真阅读资料,想想是否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组内成员充分讨论。2.如果不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作出结论,需要继续搜集资料;如果资料已经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太多也不必要。要注意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把不同的观点保留下来。
四、补充搜集资料
1.根据讨论的结果,明确需要进一步补充搜集的资料是那一些方面的。
2.分头继续搜集。
五、课外活动
进一步搜集资料,分类、筛选资料,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观点。
第八课时
学习目标
研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撰写研究报告的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方法,讨论撰写研究报告。
一、研读研究报告,领悟写作要点
1.认真研读两篇研究报告,思考:两篇研究报告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归纳:(1)相同点:
①两个研究都有明确的结论。②都有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过程。(2)不同点:
①《奇怪的东南风》的写作思路:记录信息—→分析信息—→请教别人—→得出结论。
②《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的写作思路: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结论。
③两篇研究报告的语言个有特点:前一篇语言更形象生动一些;后一篇更平实一些。
二、充分讨论,准备撰写研究报告
1.根据前一阶段搜集整理的资料,小组内讨论:(1)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拟定研究报告的标题(2)我们的研究的结论是什么?(3)我们有哪些治疗?可以怎样表达?(4)我们采取哪一种研究报告的写法? 2.课堂交流讨论结果,相互借鉴启发。3.取长补短,进一步讨论。
三、小组合作,撰写研究报告 1.确定组内执笔的同学。2.一边讨论一边拟写初稿。
第九课时 学习目标
继续撰写研究报告,修改完善研究报告。教学过程
一、继续撰写研究报告
二、组内讨论修改研究报告 1.研究报告的标题是否表述清楚? 2.有关的信息资料表达是否明确? 3.语言是否通顺?
4.是否还可以用图表等方式更清晰直观的表达信息? ……
三、修改制作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誊写或打印研究报告,并做好装帧美工等工作。
第十课时
学习目标
交流汇报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总结综合性学习的收获。课前准备
各小组做好汇报准备:(1)人员分工,确定主报告人;(2)准备好要展示的材料;(3)在教室内做好必要的布置等。
一、交流汇报研究报告
1.支持人宣布汇报展示活动开始,说明有关的注意事项。2.各小组轮汇报展示。
(1)小组内的主报告人汇报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①研究的主题。②调查研究的过程。③研究的结论。
(2)同一小组的成员对汇报进行补充或发表意见。(3)听众提出疑问,请汇报人或其他成员解答。各研究小组一次轮流汇报。
二、评价研究成果
1.全班同学对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及其汇报作出评价,如,打分、评星级等。
2.教师作出综合评价。
三、畅谈综合性学习体会
1.自由交流: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师生共同提出今后活动的方向。
(1)经常浏览报刊、杂志、书籍、网络,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随时保存有价值的信息,建立自己的信息库,比如:简报本、信息卡片等,并能对其中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类,以便今后查找。(2)经常和其他人进行信息交流,养成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合理的使用各种信息的习惯。
(3)经常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试着写写研究报告,到时候还可以汇编自己的研究报告集。课后小结
第五篇: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一、备课时间: 年 月 日
二、教学内容: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难忘小学生活
三、单元知识结构:
本组教材是综合实践活动“难忘小学生活”分成“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两大板块。第一板块阅读材料:《难忘的启蒙》、《新来的王老师》、《忘不了的笑声》、《作文上的红双圈》。第二板块阅读材料:《给王老师的一封信》、《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给校长的建议》、《同学录》、《毕业赠言》
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可以激起对六年小学的回忆,激发对老师、同学和学校的感情。同时在写演讲稿、给母校老师写信,写临别赠言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
四、教学目标:
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老师、同学的感情。
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4.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选做)
5.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 1
动。(选做)
五、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同步阅读》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育和同学的帮助。
六、课时划分:
本组教材计划用12课时安排教学。其中,“成长足迹”安排9个课时,“依依惜别”安排3个课时。
《成长足迹》„„„„9课时 《依依惜别》„„„„3课时
七、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开展活动的材料,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
2、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的特征。
3、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使这次综合性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真正成为学生难忘的回忆。
《成长足迹》教案
教学时间:2015年 月 日
教学课时:9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成长足迹 教学目标:
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4、通过引导学生分类筛选评语、给相片加小标题、个性化作文,培养学生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表达能力。
5、承前启后,为下阶段的活动做好铺垫。教学重、难点:
重点: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让学生回忆美好的小学生活
难点:用心感受老师的辛勤耕耘,在浓浓的师恩中找寻成长的足迹。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班级“成长足迹”的材料。
2、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教材分析:
“成长足迹”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可以激起对六年小学生活的回忆,激发对老师、同学和学校的感情,同时在写讲演稿、给母校老师写信、临别赠言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再提供一些。在五六年级,学生已开展过很多次这种任务活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综合性学习,也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的特征,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使这次综合性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真正成为学生难忘的回忆。学情分析:
在五、六年级,学生已开展过很多次这种任务,活动贯穿始终的综合性学习,学生也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能在老师的点拨下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相关的活动。教学方法:
以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活动的“自学法”。学生活动:
自主开展活动,分工协作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制定计划、收集资料、自主阅读阅读材料、讨论交流、筹备计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单元整体回顾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时光荏苒,转眼间,你们已从天真烂漫的幼儿成长为身心健壮的少年。这六年中,发生过多少令人激动、喜悦、忧愁和伤心的事。老师的谆谆教诲,同学的关怀、帮助,都是值得我们珍藏的美好回忆。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课文中的人和事,去回味那难忘的点点滴滴!
二、主题回顾
在六单元第一板块的学习中,哪些人,哪些事温暖了你的心,值得你久久回味?
课件出示:
《难忘的启蒙》——启蒙 《新来的王老师》——鼓励 《忘不了的笑声》——友情 《作文上的红双圈》——引领
三、阅读概览
在《同步阅读》教材中,也选编了几篇以成长足迹为年主题的文章,我们重点阅读了四篇(课件出示四篇文章题目)。
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进行了阅读,并填写了《同步阅读卡》请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看看你们阅读后的感受是不是一样的。可以先读一读,再讨论。
四、学习要求
1、通过制作“班级纪念册”,培养学生热爱母校、珍惜同学情谊的思想感情,培育团队精神。
2、以生活为本位,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选取作 5
文材料;开拓思路,使他们体会到: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写出不同的作文。
3、说写结合,完成两篇作文:(1)介绍照片中的“我”;(2)为同学的照片写一份说明。习题设计:
阅读熟悉本单元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课时 制定计划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这六年,是你们在人生道路上开始起步而永远难忘的岁月。在即将毕业的时候,让我们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并且永久珍藏,成为美好的回忆吧。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课件出示:
(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122和134页。
4、学生自由读 “活动建议”。
5、学生谈论哪些活动有可行性,还可以补充什么活动。
三、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四.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1)学生汇报活动内容 教师相机提示:围绕“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2)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出示课件:
“成长足迹” 要做的是(1)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2)回忆和说说自己成长的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3)搜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足迹”,写写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人和事。最后制作成班级纪念册。“依依惜别”板块可以有选择地开展下面的活动:(1)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2)为母校做点事,留作纪念。(3)举行一次毕业联欢会,在联欢会上回忆成长经历,表达惜别之情,互相赠言,(4)出一期“再见吧,母校”的黑板报,(5)开展“我为母校捐本书”活动。习题设计:
学习制定计划
第三课时 阅读《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
一、出示课件导入:
1、我看到了这么一首诗歌:
人们把老师比作红烛,照亮别人而把自己燃烧。人们把老师比作园丁,培育桃李开遍天涯海角。教师是太阳底下崇高的事业。老师给了我们理想的阳光和智慧的阳光。老师引导我们走上洒满阳光的人生之路。老师期望我们成为新世纪的太阳。老师的话儿像春雨滋润我的心。老师用知识的雨露浇灌我们成长。无论我们走到哪儿,永远记住你的情;无论我们走到哪儿。永远记住您的话。无论我们走到哪儿,永远记住您的爱;无论我们走到哪儿,永远是您的一朵花。
2、从这两首诗歌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谈。
二、学习《难忘的启蒙》
1、童年的生活是难忘的。童年的启蒙老师更使人难忘,他们更能永远留在每个人的记忆之中。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篇回忆启蒙老师的文章——《难忘的启蒙》。什么叫启蒙?
2“我”的启蒙老师为什么难忘呢?他在文中写下了哪几件令他难忘的事情呢? 学生交流后,归纳板书:抗日讲演、老师对“我”的两次批评、抵制日语课。
3、体会“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些道理”这句话,在课文中“宽”指的是什么,“严”指的是什么,老师为什么对作文、写字那样严格,而对日语课却那么宽容?
4、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的启蒙老师是个怎样的人?(出示课件)
5、总结课文。
文章回忆了抗日讲演比赛、老师对“我”的两次批评、对日语课的抵制等三件事,表现了启蒙老师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严谨的教学作风,表达了作者对启蒙老师的崇敬、感激和怀念。
三、学习《老师领进门》
1、默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课件: 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田老师教一首小诗,他以诗为内容,编了一段故事,娓娓动听的讲述,有如春雨点点入地,在作者心中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3、你对文末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这句话怎样理解?
4、能说说你的启蒙老师吗?
四、比较两篇文章的写作特点
1、同样是回忆老师的文章,表现的重点是不一样的:有的是赞扬老师满腔的爱国热情和严谨的教学风格(《难忘的启蒙》),有的是回忆老师的才华横溢和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老师领进门》)有的是难忘当年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新来的王老师》。、都写了具体事例,有的写一件事,有的写多件事。习题设计:
以《我的启蒙老师》或《难忘小学生活》为题写一篇习作。
第四课时 阅读《忘不了的笑声》《作文上的红双圈》
一、导入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启蒙老师的教诲使我们终身难忘,然而六年来小学同学富有个性的特点相信也深深 9
印在每个同学的脑海中,让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课堂。
二、学习《新来的王老师》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讨论思考你佩服这位老师吗?为什么?
3、你是否也遇到过这样的老师?回忆老师帮助、鼓励你进步的点滴往事。学生交流。
4、自由朗读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5、学生总结。
出示课件:文章围绕“小队的同学都爱笑,各人的笑声不一样”,写出了小队同学别具一格的笑声、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7、说说自己班上同学的笑声特点。
三、学习《作文上的红双圈》(1)自读课文,提出学习方法。(2)按照学生的提示学习。
(3)从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你想到了什么?(4)文章标的中心是什么?习题设计:
1、收集描写笑的词语书上的和课外的歌5个。
2、自习观察本班的同学写写他们的特点或用“难忘——”来回忆小学生活。
第五课时 难忘的回忆
一、习作指导
1、谈话导入 课件64出示 六年了我们聆听着老师的教诲,与同学一起学习、劳动、游戏。今天就让我们的思绪尽情驰骋,从记忆中搜寻最让你心动的情景,10
唐我们一起分享那一个个印象最深的老师、同学,一件件难以忘怀的事吧。
2、拓展 翻开自己的日记、习作再次进行整理,注意真情实感。
二、学生开始写作。
三、老师指点,学生习作。习题设计:
准备自己成长的故事
第六课时 活动:难忘的——
一、学生主持过程(要求每个学生能上台演讲)
二、老师总结
1、师生共同评选活动中的优秀学生发奖品。
2、老师总结。习题设计:
以“难忘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习作
第七课时 活动课
一、导语
成长的过程中,有鲜花,也有荆棘;有欢笑,也有眼泪。但无论酸甜苦辣,都将成为珍贵的回忆。今天就让我们重温那过去的岁月,唤起美好的回忆吧。下面老师将活动交给中队长,让他来给我们主持。
二、学生主持活动。
三、师生共同总结评出此次活动度的积极分子。课件65出示成长足迹习题设计:
准备好资料制作班级卡
第八课时 “班级纪念册”启动阶 第九课时 选制作班级纪念册
一、导入
六年的小学生活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让每一个学生都把那些珍贵的回忆留住,那不仅是对过去日子的美好回忆,也将是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激励。许多年后,当一个个同学长大成才,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的时候,班级纪念册将永远连接着小学老师和同学的情谊。
二、讨论活动卡内容
1、分小组讨论
2、集中每小组的建议 课件出示:
回忆,所以形式可以多样。可以是书刊式的纸制班级纪念册,也可以是网页式的多媒体班级纪念册。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班级纪念册,都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努力做到图文并茂,有的还可以用实物。教师要鼓励有创意地制作“班级纪念册”。
三、选取活动卡的制作负责人
1、学生提名美编、资料收集人、文字编辑、审稿人等
2、每个学生要做的:上交一张照片写上自己的特点
3、有特色的照片要配上说明和故事。习题设计:
预习新课
板书设计:
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
成长足迹 《难忘的启蒙》 组织演讲 —— 爱国
启蒙老师 老师的批评(两次)—— 正直 诚实 勤勉
难忘
对日语课的宽容 —— 爱国 老师领进门,十年树木,百
年树人;
插柳之恩,终身难忘。——师恩难忘
忘不了的笑声 难忘 笑声不一样 快乐小队(总 分 总)
作文上的红双圈
征文——展出——发表——成为作家——感谢 教学反思:
《依依惜别》教案
教学时间:2015年 月 日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依依惜别 教学目标:
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老师、同学的感情。
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4、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选做)
5、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选做)教学重、难点:
1、写好倡议书和建议书。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教学准备:
教师:为联欢会做好准备
学生:收集毕业留言,为联欢会做好准备 教材分析:
在“依依惜别”的板块中,活动建议提出了三方面的活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开展。(1)写临 14
别赠言。临别赠言可以写在同学录上,也可以写在自制的卡片上。(2)为母校做点事。这项活动范围很广,“阅读材料”中提出可以给母校、老师写信,表达自己的心声;可以用演讲方式,向母校告别;可以把对学校的各种建议写成建议书;可以畅想20年后每个同学都是什么样子的。(3)策划一台毕业联欢会。毕业联欢会可以以班级的形式进行,也可以以年级组形式(毕业班)进行。前者准备方便,参与面广;后者气氛热烈,场面隆重。学情分析:
在五、六年级,学生已开展过很多次这种任务,活动贯穿始终的综合性学习,学生也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能在老师的点拨下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相关的活动。
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活动,促使学生全员参与。学生活动:收集毕业留言、自己策划、主持联欢会活动、布置环境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教学中围绕本单元综合性学习,读“阅读材料”,自主、合作、探究,开展自主活动、自己策划、主持、布置环境联欢活动。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学“阅读材料”中5篇文章
1、想想他们都围绕一个怎样的话题,有什么不同指处。(“告别母校”这个话题,但文体各不相同。
2、自由朗读。(喜欢哪篇读哪篇)结合自学谈谈自己的感受。(可以是写作方法上的,也可以是感受最深的部分)
二、出示课件:
1、不同类型
(1)激励性赠言。“分别后的人生犹如一条街,让我们共同为长街增添美丽的景致。”
(2)祝愿性赠言。“生活如一条长河,愿你是一叶执著的小舟;生活如一叶小舟,愿你是一名风雨无阻的水手。
(3)褒扬性赠言。“你不张扬的个性,让我领略到宁静,感受到宁静里有一颗平静如水的心。”
(4)怀念性赠言。我把缕缕的情思拧成一股长长的红线,让你这即将远飞的风筝时时飞翔在我蓝蓝的天空中。”
(5)鞭策性赠言。“你没有摘到的只是春天里的一朵花,而整个春天还是属于你,朋友,别灰心!”
2、风格独特。
开放热情的学生大都喜爱富有个性的赠言。对此,教师可教给他们一些有鲜明风格的赠言形式。常见的有:(1)诗歌式。如,“阳光会走/花儿会谢/唯有你我的友谊/才是永恒。”(2)抒情式。如,“临行前,我赠你一个美好的理想,让他成为你坚韧的拐杖;我赠你一只智慧的行囊,让他成为你人生的通行证。”(3)格言式。如,“什么是路,路是从荆刺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从没有路的地方踩出来。”(4)对偶式。如,“真诚的友谊无 16
需承诺,永恒的情缘无需约定。”(5)相等式。如,“你的美=严谨的工作作风+热心助人的精神+富有活力的创新能力。”
3、因人而宜。赠言要避免千篇一律,要根据同学的个性、兴趣、爱好、志向、三、比较写作的方法 1、1-3篇是说明文。
2、第四篇为诗歌,五篇为短小的赠言(相互鼓励,积极上进,给人启迪)习题设计:
1、写给同学的赠言
2、写给老师的赠言
3、写建议书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小组内自由地交流。
三、指名说一说。
四、指导写《倡议书》和《建议书》。
1、倡议书的格式。
倡议就是倡导、建议。倡议书是为倡议、发起某项活动而写的号召性的公开建议性的专用书信。如,提议开展抢救国宝大熊猫的倡议书;给希望工程捐款的倡议书。这些号召性的书信或公诸报端,或张贴校园,都是倡议书的范例。
倡议书遵循书信的一般格式,又有自己的特点。一般而言,分为向谁倡议,倡议什么,谁倡议的,以及倡 17
议日期等几个部分,同一般专用书信差不多。特点在于第一行不写称呼,而是写倡议题目,如,“关于抢救国宝大熊猫的倡议”“关于成立学雷锋小组的倡议”。接着在另起一行的顶格处写号召的对象。但称呼不像书信那么实指,而是泛指。有时也可以不写称呼,而直接写正文。
2、怎样写建议书。
建议书是针对某项具体工作或规划向领导或个人提出建议的一种专用书信。它与倡议书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倡议书也有“建议”的内容,这一点与建议书类似。但是倡议书一般是公开宣读、张贴或发表,内容面向公众,属书面号召的性质。所倡议的内容一般为公众所认同。而建议书公开宣读、张贴或发表者较少,因为它的内容只是个人见解的陈述,仅供对方参考。所以,建议书一般取商讨的语气,不像倡议书那么富于鼓动性。
建议书的内容:①摆情况:摆情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对方注意;②讲理由:申述建议的理由,目的是为了引起对方的思考;③提建议:一般用条款形式提出建议,目的是希望对方如何行动。前两部分内容为铺垫,第三部分才是主体。各部分的内容可多可少,可长可短。为清晰醒目,一般取条款式陈述。当然如果建议不多,也可以不列条款。④结尾:一般写些谦虚的话,如,“以上建议仅供参考”。⑤开头和署名等与其他专用书信的格式相同。
五、学生动笔写《倡议书》和《建议书》。
六、指名读一读《倡议书》或《建议书》。习题设计:将《倡议书》和《建议书》交流阅读。
第三课时 告别校园中队活动
一、队仪式
甲:是谁,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点燃一盏最明亮的灯?
乙:是谁,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平凡地做那引路人?
(全体女生):是您,我们敬爱的老师!
丙:是谁,像一棵参天大树,庇护着棵棵幼苗?
丁:是谁,像一艘乘风快船,带领我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全体男生):是您,我们亲爱的母校!
合:在即将扬帆远航的今天,有多少昨天值得我们回忆,当我们又重新翻开过去的点点滴滴,才发现昨天的一切是那么美丽,那么绚烂。
甲:我宣布,《别了,亲爱的母校》六年级六(2)中队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二、过程
甲:又是一个洋槐纷扬的日子,当毕业的最后一天,每个人的心中都饱含深深的留恋。
(一)谢师篇
丙:朦胧的月光,无尽的思念,让我们用点点星光写下难忘年代最动人的诗,丁:把梦留给夜,把爱留给您——母校,请听诗朗诵《谢谢您老师 》
甲:老师,您是大山里涌出的一眼温泉,叮叮咚咚 19
奏响我进取的心音。
乙:为了铸就我们理想的支架,塑造我们拼搏的羽翼 丙:您窗前的那盏小灯常常彻夜不眠。(音乐声起)
(二)离别篇
合:当我们捧起一张张奖状,我们怎能不感谢您,老师!当我们唱起来舞起来弹奏起来,我们怎能不感谢您,老师!
甲:您是那红烛——(场下)为我们献出所有的光和热
乙:您是那园丁——(场下)满园春色是您日夜浇灌
丙:您是那火种——(场下)点燃我们心灵之光 丁:您是那春蚕——(场下)默默耕耘从无炫耀 合:您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您用真心谱写了一首永唱不衰的师之赞歌,如今,我们即将离别校园,即将离别亲爱的老师,心中怎能不无限感慨,怎能不深深怀念。
(三)馈赠篇
乙:假如我能搏击蓝天,是母校给我弄潮的力量 丙:假如我能施展才华,是母校给我丰沃的土壤 合:亲爱的母校,让我们用最真诚的语言,大声告诉您——(场下)我们忘不了您!
合:虽然即将离别,虽然即将远航,但请让我们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把爱心永留在育才这美丽的校园里。
(四)回忆篇
甲:别了,敬爱的老师,您已为我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乙:别了,亲爱的母校,您已为我们鼓足了远航的风帆
丙:我们飞得再高,心总要与您连在一起 丁:我们航行再远,人总要与您遥遥相望。
甲:听,那熟悉的声音开始在耳边回响,听,那悦耳的旋律在会场里激荡。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聆听老师们的声音,聆听他们深情演唱那动听的歌曲,把这悦耳的歌声永远留在我们记忆里。
三、活动结束 音乐起《同一首歌》)习题设计:
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感谢母校,感谢老师。板书设计:
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
依依惜别
1、给老师的一封信
写信的要求
2、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演讲稿的相关要求
3、给校长的建议
《倡议书》与《建议书》的要求
4、同学录
5、毕业赠言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