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教研课题小结
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教研课题小结 课题:
《地理教学联系社会实际、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研究》
本组成员:曾少斌 甄鹏涛 王希琳
2007年9月份是本学期的开局之月,也是本课题的规划之月。从计划的制定,到教材的挖掘整理;从授课中发现的疑点,到实际中的教研探索,都需要我们敏锐地观察切实地研究。现就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实施阶段性进行小结。
地理课题《地理教学联系社会实际、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研究》第二阶段的时间为2007年10月至2008年6月。此阶段为实施阶段,现已进行了将近一半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本课题组的成员在各自研究的范围内努力着。现将此阶段本课题组所做的一些工作、遇到的问题及吸取的教训作一个小结。
本课题成员基本上按照课题实施的要求去做,收集相关教学材料,设计体现渗透教学过程中去,尽可能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比较切近现实生活的讲解,还要离不开科技的发展水平,以及社会实际。在此写出了一些论文或体会。如收集了《地理与三S技术》等材料,写出了《地理教学联系社会实际、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研究》等文章。本课题分几步走的:
(一)了解当代科技发展的概况,中学地理教学需要引进信息技术。
当今世界,以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已日渐成为科学技术和教育领域的最重要的技术力量之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而且对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产生巨大影响,逐步形成了网络环境下的新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可以这样说,谁掌握了现代信息技术,谁就掌握了科技发展的主动权。我们地理老师有必要行动起来,学习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我们传统的教学有机整合,让信息技术为我们的教与学服务。
(二)开展全面或专题研究
在全面规划,建立起研究小组之后,各组针对自己研究的对象作出学期或学年的计划;根据计划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进行研究活动。研究证明,学生的学习类型包括听觉式/语言型、视觉式/文字型、运动式/实际操作型和组合型。传统教学形式下,听、视觉型学生的才智得以充分发挥,往往成为优秀生,而运动型学生却常常被视为学习的“低能儿”、“后进生”。试想,一只听觉敏锐到可以清晰听到20公里以外的声音的狐狸,能够因为他不能飞翔而被称为智力残障吗?在具体教育管理中我们常发现:许多“后进生”都擅长一项或两项与文化知识无关的运动技能;许多学校“后进生”进入技术学校学习后能成为技术尖兵„„这说明他们不是智商差,而是我们的教育没有提供给他们适当的学习方式。计算机辅助教学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将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的视、听觉器官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使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三)整理调查材料
小组各成员到一定时间,要把调查访问来的资料进行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总结出研究成果。由于研究对象不同,研究方式不同,各成员整理资料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与搜集来的前人研究资料加以对照,进行分项系统整理。
(四)结合教学活动,从社会实际出发,从学生生活出发,自主设计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课题特例
本阶段,带领一部分学生到自然界中去参加社会的实践活动有益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例如学生在野外对照地图实地观察具体地区方向时,就对学生理解地图上的方向很有帮助、学生通过学校及周边地区平面图的绘制,对地图比例尺和图例的理解就比纸上谈兵要好的多;学生对城市环境问题的实地观察得出的环境问题要比从书本上理解的深刻。学生的实践活动对正确理解地理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实践活动可以为课堂上和书本上抽象的孤立的知识提供极为生动形象的例证和解释。比如学生进行气象观测实践活动,学生对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的来源及使用就十分清楚。最后把这些研究成果用于编写教学实际或写出专题论文。虽然本课题各成员在地理课堂中,尽可能进行德育渗透,但遇到的困难还是不少:
困难之一,课题成员过少,基本上是“孤军奋战”。本课题组成员主要由3人组成,其中2人是副班主任,而课题所定的目标范围过大,每人实际都要负责一个或几个子课题,基本是单枪匹马,孤军奋战,课题研究往往只是蜻蜓点水,很难深入,有时也很难面面俱到。
困难之二,实施课题所需设备条件跟不上。体现在:教材资料缺乏。现本校使用的教材是课改教材。
具体教训有二:
教训之一,所立课题目标过大,实施起来显得力不从心。本课题是关于地理课堂教学科技方面的渗透内容,而科技包括的范围很大,内容很多,初中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因而实施起来很难面面俱到。
教训之二,课题时间过长,而初中地理教学只安排两年;研究对象是初
一、初二的学生,对于初中地理内容来说知识很浅显,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还要顾及到初中学生的认知阶段。
总之,半学习的过程也是自己知识体系完整的过程。通过精读和做笔记,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
一学期来本课组的成员都比较自觉地进行课题的实施工作,但在课题实施工作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使我们对课题的立项要讲究它的可行性有了比较深刻的体会。吃一堑长一智,即使本课题实施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但也会给以后的立题和实施提供一个很好的经验和教训。
时间:2008年元月10号小结
第二篇: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教研课题小结(精)
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教研课题小结 课题: 《地理教学联系社会实际、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研究》 本组成员:曾少斌 甄鹏涛 王希琳 2007年 9月份是本学期的开局之月,也是本课题的规划之月。从计划的制定,到教材的挖掘整理;从授课中发现的疑点,到实际 中的教研探索,都需要我们敏锐地观察切实地研究。现就本学期的 课题研究实施阶段性进行小结。
地理课题《地理教学联系社会实际、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研 究》 第二阶段的时间为 2007年 10月至 2008年 6月。此阶段为实施 阶段,现已进行了将近一半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本课题组的成员 在各自研究的范围内努力着。现将此阶段本课题组所做的一些工作、遇到的问题及吸取的教训作一个小结。
本课题成员基本上按照课题实施的要求去做,收集相关教学材 料,设计体现渗透教学过程中去,尽可能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比较 切近现实生活的讲解, 还要离不开科技的发展水平, 以及社会实际。在此写出了一些论文或体会。如收集了 《地理与三 S 技术》 等材料, 写出了《地理教学联系社会实际、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研究》等 文章。本课题分几步走的:(一 了解当代科技发展的概况, 中学地理教学需要引进信息技术。当今世界,以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已日 渐成为科学技术和教育领域的最重要的技术力量之一。信息技术的 发展,不仅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而且对教育方式和学习方 式产生巨大影响,逐步形成了网络环境下的新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 式。可以这样说,谁掌握了现代信息技术,谁就掌握了科技发展的 主动权。我们地理老师有必要行动起来,学习信息技术,将信息技 术与我们传统的教学有机整合,让信息技术为我们的教与学服务。(二开展全面或专题研究
在全面规划,建立起研究小组之后,各组针对自己研究的对象 作出学期或学年的计划;根据计划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进行研究 活动。研究证明,学生的学习类型包括听觉式 /语言型、视觉式 /文 字型、运动式 /实际操作型和组合型。传统教学形式下,听、视觉型 学生的才智得以充分发挥,往往成为优秀生,而运动型学生却常常
被视为学习的“低能儿”、“后进生”。试想,一只听觉敏锐到可 以清晰听到 20公里以外的声音的狐狸, 能够因为他不能飞翔而被称 为智力残障吗?在具体教育管理中我们常发现:许多“后进生”都 擅长一项或两项与文化知识无关的运动技能;许多学校“后进生” 进入技术学校学习后能成为技术尖兵„„这说明他们不是智商差, 而是我们的教育没有提供给他们适当的学习方式。计算机辅助教学 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将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的视、听觉器官 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使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 己的学习方式。
(三整理调查材料
小组各成员到一定时间,要把调查访问来的资料进行整理,去 粗取精、去伪存真,总结出研究成果。由于研究对象不同,研究方 式不同,各成员整理资料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与搜集来的前人研究 资料加以对照,进行分项系统整理。
(四结合教学活动,从社会实际出发,从学生生活出发,自主设 计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课题特例
本阶段,带领一部分学生到自然界中去参加社会的实践活动有 益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例如学生在野外对照地图实地观察具 体地区方向时,就对学生理解地图上的方向很有帮助、学生通过学 校及周边地区平面图的绘制,对地图比例尺和图例的理解就比纸上 谈兵要好的多;学生对城市环境问题的实地观察得出的环境问题要 比从书本上理解的深刻。学生的实践活动对正确理解地理知识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实践活动可以为课堂上和书本上抽象的孤立 的知识提供极为生动形象的例证和解释。比如学生进行气象观测实 践活动 , 学生对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的来源及使用就十分清楚。最后把这些研究成果用于编写教学实际或写出专题论文。虽然本 课题各成员在地理课堂中,尽可能进行德育渗透,但遇到的困难还 是不少: 困难之一,课题成员过少,基本上是“孤军奋战”。本课题组 成员主要由 3人组成,其中 2人是副班主任,而课题所定的目标范 围过大,每人实际都要负责一个或几个子课题,基本是单枪匹马, 孤军奋战,课题研究往往只是蜻蜓点水,很难深入,有时也很难面 面俱到。
困难之二,实施课题所需设备条件跟不上。体现在:教材资料缺乏。现本校使用的教材是课改教材。具体教训有二: 教训之一,所立课题目标过大,实施起来显得力不从心。本课题是 关于地理课堂教学科技方面的渗透内容,而科技包括的范围很大, 内容很多,初中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因而实施起来很难面面俱 到。
教训之二,课题时间过长, ,而初中地理教学只安排两年;研究对象 是初
一、初二的学生,对于初中地理内容来说知识很浅显,我们在 研究的过程中还要顾及到初中学生的认知阶段。
总之,半学习的过程也是自己知识体系完整的过程。通过精读 和做笔记,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
一学期来本课组的成员都比较自觉地进行课题的实施工作,但 在课题实施工作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使我们对课题的立项要讲究 它的可行性有了比较深刻的体会。吃一堑长一智,即使本课题实施 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但也会给以后的立题和实施提供一个很好的经 验和教训。
时间:2008年元月 10号小结
第三篇: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1)新闻联播与“地理”(2)山谷风的形成(3)(某地)公交线路现状与规划设计(4)“三圈环流模型”制作
(5)地球温室效应会不会导致海平面的持续上升
(6)(某地)旅游景点的开发(7)自然带与旅游特色
(8)城市功能分区(9)地域气候变化的“蝴蝶效应”
(10)调查家族人口的增长和迁移(11)月相变化观测
(12)读(某地)地图和照片研究(某地)的变化
(13)我的一日生活与自然资源(14)火山模型的制作
(15)利用GIS信息技术制作(某地)人口分布特征图
(16)(某地)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7)中华民族服饰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
(18)(某地)人口分布与学校的布局
第四篇:高二地理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
高二地理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
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开展高二地理研究性学习。每一研究课题,学生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要明确研究目的,拟定研究题目,采取可行的方法和步骤,得出结论(探究报告)。下列课题供参考。
1.连续观测一个月(至少半个月)的月相,记录并总结月相的变化规律,尝试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
2.你的家乡有哪些资源优势?目前对这些资源利用的现状如何?要促进家乡资源可持续利用及人地关系协调发展,需要采取哪些措施?你能为此做哪些工作?
3.×××(城市或地区)有哪些特色农产品?×××发展特色农业的自然优势条件分析。
4.近几年来,你家乡农村的种植业结构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5.针对“地球温室效应会不会导致海平面上升?”这一问题,有正反两方面的意见。你支持哪一方意见?用搜集的资料论证你的观点。
6.观察你熟悉的某公交路线(或路段)常出现的交通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
7.调查各种生活垃圾所造成的污染。你认为采取哪些措施会减少垃圾污染?实施这些措施需要哪些部门的参与?你计划用什么办法协调这些部门间的联系,促使其共同参与治理垃圾污染?
8.找两幅或两幅以上不同时期的家乡地图,对比地理要素的变化,结合该区域面积、人口等统计资料,分析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9.对比你的家乡与你所观察或通过传媒了解的地理区域,分析这两个区域在自然和文化方面的差异及其对各自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10.调查×××某一旅游景点,分析该景点的形成条件,并提出发展建议,思考发展旅游业对当地的影响。
11.调查×××外来打工人员生活现状,他们主要从事哪些行业?对迁出区和迁入区分别有何影响?
12.了解×××开发区一种食品或饮料工厂,了解该工厂所属公司的总部设在哪个国家或国内的哪座城市;分析该厂为什么在×××生产;这种产品生产对×××有何影响。对此,你有何更深入地思考。
13.调查当地气候对居民衣食住行的影响。
14.统计自己衣食住行所使用的各类商品,哪些是本地、本国生产的,哪些是外国生产的。你从中受到哪些启示?请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15.你的家乡附近有河流、湖泊、水库或池塘吗?如果有,自你记事以来,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是否满意这种变化?请分析河流(湖泊、水库或池塘)变化的原因,并为该河流(湖泊、水库或池塘)的发展前景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
16.搜集近年所发生的一件国家间冲突的报道资料,分析这一事件的地理背景,以及对相关国家和世界的影响,并就此发表个人评论。
17.调查你居住的城镇是否已有建设与发展的科学规划。你对家乡的城镇规划有何建议?请给有关部门写一封可行性建议书。
18.你所居住的连队(乡村)是否需要进行科学规划?请你用所学的地理知识绘制一幅简单的规划图,为家乡建设与发展的美好图景出谋划策。
19.把学生分成五个组,假设分别到地球上的某类型自然区域(如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热带雨林、高山地区、极地等)走访或旅游,要求学生思考去适应那里环境所必须携带的物品,并说明携带这些物品的理由。
20.在电话簿里查找本地主要的学校、党政机关、工业企业等单位的地址,并把它们标到地图上,分析其分布规律,并阐述你的看法。
21.请你为高中城设计一个绿化方案,提出主要的树种、花卉的名称,计算完成绿化方案需要的经费和管理办法。向学校管理部门提交一份可行性方案。
22.假如你的学校建筑可以像玩具积木一样移动到你想任意选择的地方,如大城市、小城市、北方、南方、沿海、内陆等地,你将选择何处?请用你学过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说明你所选择的依据和道理。
23.×××秋日落叶资源化报告。
24.设计一份对本校学生环境意识的调查问卷,开展调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提出社会环境教育的建议。
25.结合当地情况,了解自然灾害对人民生活、经济发展造成的危害,提出减轻和防治灾害的建议。
第五篇:新课程下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教研课题小结
新课程下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教研课题小结
张顺辉2010年11月
十一月份是本学期本课题的规划之月。从计划的制定,到教材的挖掘整理;从授课中发现的疑点,到实际中的教研探索,都需要我们敏锐地观察切实地研究。现就本月的课题研究进行小结。
1.在教材中挖掘课题视点,结合教材《探索》进行课例设计
本学期在高一地理教学中,课本给出了十二个《探索》,但对我们学生来讲,可操作性的《探索》案例只有六个,其中《中国人口变化模式》《中国的城市郊区化》、《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区位选择》《调查一个城市的变化》四个,我们计划在教学中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相应学段是实施。目前已实施的是《中国人口变化模式》,让学生调查了他们自曾父(母)到祖父(母)到本人各段的家庭子女数量,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人流变化一家庭为单位的变化数量;同时结合国家的基本国策和国情从中分析人口数量的主观原因。学生对这一课题完成的交好!
2.结合教学活动,从实际出发,自主设计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课题特例 本月,我们针对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的内容,在讲授了“人口的概念、分类”后,重点从经济的原因入手学习了“人口迁移”的五大原因。为了使广大学生切实感到人口迁移的影响,我们设计了《调查家族人口的增长和迁移》教研子课题,要求学生以时间为纵坐标,调查自己家族人口自曾祖父(母)起到本人,这段时间的家庭居住地变动状况及不同居住地经济条件,并且以询问的方式记录下被调查人口的语录,从中分析家族人口迁移的原因。共收到学生为完成此子课题所进行的调查报告七十余份,还有一部分未完成。不过从中可看出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的同学热情很高。
3.学习《多元智能论》、《建构主义与学校教育》、《地理学课的实验方法》三本理论著作。
学习的过程也是自己知识体系完整的过程。通过精读和做笔记,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