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代需要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小编推荐)
新时代呼唤高素质专业化干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并强调,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就是对党的十九大报告相关论述的深化和延伸。旨在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培育新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干部队伍。
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是新时代的追梦者,也是圆梦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代党员干部的竭力奋斗。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换挡升级的关键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互联网+”经营模式的推广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经济的发展对干部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群众对于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质量的要求。而由新型城镇化建设所带来的城市与农村人口的双向流动,使得农村工作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党的干部不断提升服务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时代有呼唤、事业有需要、人民有期待。
作为基层青年干部,应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主动成长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
要厚立从政之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青年干部要得到认可和支持,就要有良好品行和为民情怀。一是要铸造政治德性。政治德行区别于政治理性,指的是政治的道德价值。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政治德行就是指理想信念和党性原则的坚定性。要坚信实现社会主义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自觉将个人追求与之相统一;要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自己的立场,保持政治定力;要坚持政治原则,增强政治敏锐感和政治鉴别力,在实际工作中与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保持一致;要学会讲党性,时刻牢记自己作为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以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心中有党、对党忠诚。二是要牢记为民宗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强调的就是党员干部要有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前不久,《湖北日报》刊登了仙桃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产试运行的报道。这一项目得以重新启动,化“邻避效应”为“挽臂同行”,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充分尊重民意和最大限度让利于民的科学决策。群众的信任与支持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的成败。要获得群众信任,先要学会把群众当家人,多听群众声音,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三是要涵养个人品德。总书记在重庆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党员干部要“严私德”。“私德”就是指的个人品德,对基层青年干部来说,尤为重要。基层工作环境相对复杂,青年干部大多工作时间不长、工作阅历还没有那么丰富,更应该在工作中,保持谦虚谨慎、真诚善良的传统美德和严于律己、不落俗套的道德操守。
要锤炼博学之才。当前,复合型人才成为了各个领域的稀缺性资源。党员干部的“复合型”,就体现在基础性知识储备和综合性处事能力上。一要提高知识储备。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要避免本领恐慌,就必须及时充电。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法律条款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要加强党史和时事政治的学习,提高积极的政治敏锐干和政治遇见性;要加强报纸刊物的学习,养成每日必读三大报的习惯,学习先进的工作经验,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在工作中的创新思维能力。二要强化办事能力。培育综合能力,光有知识储备是不够的,还必须下沉一线,积累实践经验,避免纸上谈兵。要不段地在处理群众事件、解决急难险重问题的过程中磨练意志、锻炼胆识、积累经验,借助工作岗位所给予的平台和机会,提高自己应对复杂局面、处理重难点问题和领导协调各方的能力。三要善于思考总结。学而不思则罔。只有善于思考,才能深刻理解所学到的知识,进而合理有效地利用,反之,如果拘泥于学习时间的长短、所读书本的多少,学习就会停留于表面,效果不佳甚至会陷入迷茫。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基层干部往往是身兼多职,能够真正静下心来学习的时间不多,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及时总结,才能在忙碌的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成长。要弘扬实干之风。《意见》中提到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的重要性。考察选拔干部,多以“德才兼备”为衡量标准。德,来自于周围同事和服务对象的评价;才,可以通过干部的工作业绩来衡量。而这两个标准都离不开干部的实干。所以,青年干部人生价值的实现要依靠在工作岗位上的苦干实干。一要严谨细致。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严谨细致,就是用谨慎的态度,把做好每件事情的着力点放在做好每一环节、每一步上,将简单的工作做到极致。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农村工作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以往粗糙的工作方式已经不能再适应当前农村工作的需要了。很多基层干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处理复杂问题的过程中,依然觉得只要能把事情处理下来就可以了,没有注意到工作细节,无意中踩线越矩,以至于被追责问责。作为青年干部,从一开始就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在处理复杂问题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每一环节、每个时间节点,把问题尽量处理得精细化。二要敢于担当。党的十九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两个责任”追究制度的实施、各项追责问责机制的完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等等……这些举措在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同时,也使基层干部陷于“想干不敢干”“出力不讨好”的尬尴境地。然而,越是艰难环境,越能看出干部的担当精神。在其位,则谋其政。岗位赋予基层干部的,不仅仅是权力,更是责任。这就要求基层干部要克服畏难情绪,学会吃透法规政策、摸透社情民意,依法依规、合情合理的处事问题,要在工作岗位上体现自己的价值。三要求真务实。靠谱,是对一个人最高级别的评价。落到党员干部身上,就是要说真话、办实事。在实际工作之中,有一些领导干部事情还仅仅停留在规划阶段,就迫不及待地向上级部门汇报,这些人可以把工作汇报的很好,却不能把工作落到实处,牛皮吹到了最后,却没有办法兑现落实,反而误导上级部门的决策,造成了经济损失。曾国藩曾说,禁大言以务实。作为青年干部,要努力做一个让人放心的人。不管是对待上级领导还是面对服务对象,应该养成少说话、说真话,言出行、行必果的良好习惯。
新时代呼唤高素质专业化干部。总书记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对于基层青年干部而言,我们要最应该答好的题目,就是做一名时代所需要的合格的干部。
第二篇:党课讲稿: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
党课讲稿: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
党的十九大对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作出重大部署,对新时代的组织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干部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的特殊组成部分,始终是推进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既是关乎擘画十九大宏伟蓝图的战略命题,也是关乎党的事业接续发展的永恒课题。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气象,干部队伍建设贵在推动“使命、担当、本领”的贯通衔接,以鲜明导向引领干部成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然要求各级干部有新状态、新作为、新本领,加快培养造就一支“使命、担当、本领”相匹配的干部队伍。要真正实现这种匹配,仅有抽象的理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突出政治标准,结合地方实际,清晰界定新的使命责任下“高素质专业化”的具体内涵,并转化为具象的标准、鲜明的导向,从而不断催生顺应新时代要求的好干部。
干部队伍的高素质专业化,体现在能够完全胜任新时代的新使命上。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们党开创了一条“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中国道路,实现了从富起来向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其背后无不彰显着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作用。党员干部有创造力,党才有生命力;干部队伍有智慧,我们才能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从工作实际看,高素质的干部至少应具备三种禀赋:
一是有理想家的气象。
很多聪明人之所以未能做成大事,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情怀问题。有情怀才会有格局、有激情、有动力,才能跳出一己得失,找到明确务实的从政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一个人只有确立了崇高的理想,其精神才能强大、追求才能执著。二是有政治家的气度。
政治标准是选人用人的首要标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各级干部面对的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唯有讲政治、讲忠诚、讲大局,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度改革创新,以“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的气度选贤用能,才能更好地承载历史使命、创造崭新业绩。三是有企业家的气质。
顺应新常态、保持中高速,关键在于破除计划经济惯性思维,善用市场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难题,而企业家创新、务实、权变的成事之法,无疑是各级干部可供鉴取的有益财富。干部队伍的高素质专业化,体现在能够自觉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上。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历史,盛世无不吏治昌明、官风清正,反之则是纲纪废弛、衰败不堪,甚至走向灭亡,正所谓“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各级干部必须自觉践行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切实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
这个“自觉践行”,首先是政治自觉,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上树信仰高线、中立价值坐标、下划红线底线,不当“两面派”、不做“墙头草”,涵养有风骨、有境界的政治人格。其次是责任自觉,深刻认识“四个考验”的长期性复杂性、“四个危险”的尖锐性严峻性,切实把“忧党忧在难处、管党管在实处”的使命和担当牢记心中、扛在肩头。再次是行动自觉,把纪律规矩内化为自身素养、转化为思维模式、上升为自觉自为,大道谋事、正路做事,真正做到不忘初心、不违本心、不负真心。
干部队伍的高素质专业化,体现在能够全力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上。做官是做事的杠杆,岗位是事业的平台。干部的职业生涯是有限的,追求政绩当然重要,但群众生活美好比这更重要。高素质的干部,一定是“以百姓心为心”的干部,一定是把事业追求镌刻在群众期盼之中,让群众日益享受到更高质量和品质的生活。
十九大作出重大政治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固然有一个地方区位条件、自然禀赋、发展基础等客观方面的制约因素,但也与一些干部初心偏离、宗旨弱化紧密相关。
这就要求各级干部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民的价值取向、民生优先的行动指向、民意为重的评价导向,补好民生“欠账”、不欠民生“新账”、算好民心“大账”。可以说,干部最大的成功和幸福,是成为一个百姓念念不忘的人、一个离任后还能留下些许印记的人。
新的任务凸显新的差距,干部队伍建设重在找准“难点、痛点、堵点”的症结关键,以破解难题打造过硬队伍。
问题与事业共生,难题与革新同在。我们的工作总是在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改进提高的。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根本目的,在于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依靠一支既忠诚干净担当,又具有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的干部队伍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向问题叫板、向靶心发力,以干部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推动改革发展难题的有效破解。
在理论武装上:入脑才入心、真知方笃行,重点解决好“真信真用”的问题。政治上的清醒来自理论上的坚定,而理论上的坚定来自于学习上的坚持,党性锤炼和道德养成都与理论学习密不可分。对党员干部来说,书读多了,蕴含其中的道理可以潜移默化为信仰与信念、尊严与风骨,为眼前的工作找到持久的意义,为个人的追求注入永恒的价值。
反之,如果没有内在信仰,心存“投机”之念,很容易为现实利益所牵引,脊梁挺不直、骨头硬不了。现实中,一些干部认为读不读书与胜任岗位、职务升迁没有直接关联,有些所谓“政治上成熟”的人,甚至明里暗里把爱读书与能干事对立起来,认为书读多了书生气重,容易认死理,不懂潜规则,很可能影响仕途。
表现在行动上,就是不把学习作为一种使命和责任,仅仅依靠组织培训从外部“赋能”,缺乏内在的学习“动能”,参加集中学习培训“搞应付”,自我日常学习“穷对付”,从原则到原则、就理论谈理论,知行脱节“两张皮”,达不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
在作风建设上:治庸也治懒、问责也担责,重点解决好“想为敢为”的问题。有多大担当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有多大成就。当前,无论从哪个视角来谋划发展,其最终的落脚点都集中到改革创新上。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但改革必然有代价乃至牺牲,这就要求改革者必须直面是非和矛盾。古人讲,怕获公罪,难以成事;沾惹私罪,难以立足。
衡量一名干部是否合格,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风险关口敢不敢闯,利弊抉择善不善断,争论面前肯不肯干,非议误解能不能忍,疑难困惑会不会解。现在,部分干部不敢为、不善为,分析其深层次原因,一方面有自身担当不够的问题,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喜欢“大树底下好乘凉”“左右推手打太极”,怕冒风险丢“位子”,怕担责任出“乱子”;
另一方面有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机制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能上”的培育激励还不够,“能下”的考核评价、实施细则还没有完全做到让人羞愧服气。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担责的氛围和环境,必须通过有形化、个案化的具体事件来加以体现,从而更好地保护和调动干部一往无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在能力素质上:不求过得去、追求过得硬,重点解决好“专业精业”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多、更加艰巨。
困难,冲不破是关卡,冲破了就是坦途;挑战,战不胜是压力,战胜了就是机遇。当前,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客观上有改革发展的阶段性问题,但更多的还是我们的干部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与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不完全适应。不少干部思想上充斥着旧观念与新理念的冲突,思维上习惯以工业化初期的思路解决工业化后期的问题,工作上依赖用行政化的手段解决多元化的诉求,结果难免会造成“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之尴尬。
新的要求需要新的探索,干部队伍建设成在实现“培养、选拔、管理”的融合并进,以系统思维推动实践创新。
省委书记xxx在宣讲十九大精神时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谋划工作的系统性、攻坚克难的主动性、求实落实的自觉性。对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而言,就是要强化统筹谋划,既从整体上把握目标,抓好规划引领,又在方法上遵循规律,注重科学推进,精准选择创新突破口,切实把各个方面的好干部精心培养起来、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在具体操作上,要着重把握好四个环节。
实施“浸润教育”、进行“思想补钙”,筑牢党性压舱石。干部工作本质是做人的工作,核心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抓的是精气神,注入的是精神力量。而这种精神力量来自于持续不断、“细水滴灌”式的教育引导。贯穿干部成长全过程的党性培养就是最好的教育、最活的教育,能让干部在“润物细无声”中净化灵魂、受到洗礼、提升境界。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核心内容,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重要契机,坚持因时因地因人精准施教,化“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将红色传统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改革发展现场拓展为教育课堂、将现代传媒手段运用为教育手段,用鲜活的表现形式反映厚重的历史话题和全新的时代命题,使非常时刻的党性光辉固化为平常时期的先进标尺,引导各级干部强正气、增才气、接地气,去霸气、祛戾气、除邪气,挺起精神脊梁,追求远大理想。
坚持“靶向发力”、加强“能力补短”,促进队伍专业化。一个地方的发展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关键是领导班子能力要有新质态。一方面,要聚焦专业素养抓提升。党要领导好一切工作,党的干部首先要有更强的本领、更加专业化的能力。
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熟悉相关理论和政策,了解国内外成功范例和失败案例,善于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始终以专业的眼光和思维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着眼于专业对应、层次对应、岗位对应,突出经济金融、城市规划、社会治理、生态环保等方面内容,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培训和实践锤炼,着力培养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的干部。另一方面,要着眼整体功能抓配备。班子战斗力怎么样,关键看结构优不优、功能强不强。选干部不求全,配班子务求全。
既要坚持量才适用,重视调整充实专业素养强的领导干部,尽可能用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也要从整体上统筹考虑、科学搭配,努力放大结构比例、能力素质的“乘数效应”,以个体能力“长板”的优化组合,破除班子整体上的“短板”,努力打造又博又专、点石成金的素养结构。
强化“一线选人”、抓好“力量补源”,注入事业新血液。干部可以任命,但好干部却是在一次次实践中打磨出来、成长起来的。干部有三个“生命年限”:一是生理年限,二是工作年限,三是领导职务年限。从个人角度讲,使生命历程变得更宽广和厚重的唯一办法,是做事和经历;从组织角度讲,挖掘干部生命历程最大潜力的唯一办法,是让他们在创造的高峰期唱主角、挑大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干部,急抓不顶事,不抓要误事,善抓才成事。
要积极在基层一线实施“赛场选马”,在识别干部上,突出考察干部关键时刻的表现、利益面前的取舍、担当时候的态度,注重从小事上看德、从难事上看能、从大事上看绩、从份外事上看勤;在用人比选上,透过重点工作看干部、着眼重点工作用干部、干不好重点工作调干部,在重点工作的赛道上发现、锤炼、选用干部;在人岗相适上,努力把组织最放心的人放在最不放心的岗位上,把工作能力最强的人放在工作难度最大的岗位上,把最有潜力的人放在条件最艰苦的岗位上,把个性特点最鲜明的人放在最能发挥特长的岗位上,把综合实力最强的人放在“一把手”岗位上;在统筹使用上,既综合比选“排队”,也果断淘汰“掉队”,还允许破格“插队”。通过规范化、个性化、制度化的措施,在各级干部中逐步形成一种明确的认知:只要真的优秀,一定能成长起来;只要埋头苦干、做出成绩,一定会得到更好使用。
第三篇:沿海开发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沿海开发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
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就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选人用人思想,着力锻造宏大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切实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沿海开发的伟大事业中来。
一、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必要性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需要好干部,党的干部必须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党肩负的历史使命,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新需求,对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沿海开发未来的发展进程中,还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迫切需要千千万万高素质的优秀干部共同担当。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推进,我国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分工日趋复杂、形态更加高级、国际国内联动更加紧密,各项工作对专业化、专门化、精细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七个战略”,创新社会治理等,都要求各级干部不断提升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是不断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重要组织保证,必须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去。
在南通沿海开发进程中,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是不可缺少的。沿海开发是一项长期而浩大的工程,没有高层次人才,没有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是不能保证这项伟大事业的科学持续发展的。
二、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
1、理想信念淡化。部分党员干部注重个人利益的获取,把心思和精力用在“造势”和谋官上,不仅于事业无利,而且会严重涣散党的干部队伍,对党的形象是极大的损害。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政党不断进步的精神动力,丧失理想、失去信仰,会直接导致政治方向的迷失和政治嗅觉的迟钝。尤其在相对偏远的沿海前沿,由于业务工作的繁重而忽视理想信念的不断强化,会导致整体发展思路的偏移。
2、脱离群众倾向严重。由于一些干部主观世界改造不好、思想政治素质不高、群众观点不牢,致使他们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不端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越来越疏远有的干部摆架子,用权力来树立威信,拉大了与群众的距离,有的干部说大话、搞形式、欺下瞒上、报喜不报忧、巧立名目增加群众负担、多吃多占等等。这样的干部虽是少数,但在人民群众中造成极坏的影响,损害了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沿海开发是一项基层工作,与群众关系的脱离可能会导致开发主体与当地群众的矛盾,不利于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
3、应对新挑战的素质不够。领导干部应对新挑战的 “高素质”,除了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政治品格、思想作风、敬业精神、优良传统和组织协调能力之外,更包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自主自强意识、开拓创新精神、效率效益观念、竞争探索品格及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而目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对新动向、新趋势的把握能力和洞察能力不强、专业知识不扎实、科技创新意识和积极竞争意识薄弱等问题, 制约着事业的发展。沿海开发的形势与要求是瞬息万变的,如果不能有效学习新的发展理念、及时把握新的经济形势、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就不能科学应对变化。
三、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路径
1、务实抓好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指引前行的灯塔,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尤为重要。理想信念出了问题,行动上就很难保证不出问题。全体党员干部要坚持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要原原本本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和践行蕴含其中的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勇于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论,坚定不移为沿海开发伟大事业奋斗。
2、全面增强八种本领。党的干部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要有成事的真本领。要增强学习本领,在沿海前线工作的党员中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要增强政治领导本领,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在沿海开发事业中的领导地位,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要增强改革创新本领,锐意进取,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精神,善于运用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开展沿海开发工作;要增强科学发展本领,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要增强依法执政本领,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能力,优化沿海开发的法制环境;要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维护好与当地群众的良好关系;要增强狠抓落实本领,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使“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成为沿海精神的生动诠释;要增强驾驭风险本领,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尽量降低沿海开发的风险。
3、着力提高干部专业化水平。一要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的专业能力。要着眼于专业对应、层次对应、岗位对应,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和形式,为各类干部提供具有前瞻性、实践性和岗位适配性的个性化专业能力培训,尤其关注沿海产业、港口建设等相关领域培训。沿海区域的各级党组织既要经常化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学习和教育,又要督促干部自觉进行专业知识学习。二要强化干部自身修养,着力培养干部的专业精神。沿海区域的各级党组织和组织部门应加强对干部的职业道德和业务品格教育,强化干部专业精神的培育。广大干部要自觉增强自己的专业意识,养成自己的专业精神。三要坚持量才使用,努力形成专业结构合理的领导班子。选干部、配班子既要依据事业需要、工作要求,又要注重发挥各自专业特长,把专业特长各不相同的班子成员组合成为一个功能完整、结构合理的沿海开发领导班子。
4、精准科学选人用人机制。选人用人,为的是干事创业。要坚持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沿海需要第一,把沿海事业需要、岗位要求与促进干部成长、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不能搞论资排辈、平衡照顾,不能把职位作为奖励干部的手段。重视选拔具有专业素养的干部,注重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的统一,努力打造又博又专、推陈出新的素养结构,使班子专业素养整体覆盖沿海区域的发展需要。要进一步开阔胸襟和眼界,拓宽选人视野,统筹干部资源,改进推荐考察方式,防止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龄取人,让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使沿海事业在优秀干部推动下兴旺发达、干部在推进沿海事业发展中健康成长。
5、完善干部考核与监管机制。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加强干部教育培养和管理监督。选与管、严与爱、奖与惩是选人用人管人的辩证法。要强化干部日常管理监督,抓早抓小抓预防,用好谈心谈话、提醒函询诫勉等手段,多做咬耳扯袖、防偏纠错的工作。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政策体系,创新沿海区域的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建立健全符合人才特点的考核激励办法,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提升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以更高的境界、更强的本领、更好的状态,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的时代、新的特点、新的任务、新的使命,必然要求党特别是各级干部具有新气象、新作为、新素质、新本领,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能够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具有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南通沿海开发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提高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为全面建设上海北大门、践行三港三城三基地提供更加坚强的组织和人才保证。广大干部尤其是投身于沿海开发事业的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凝聚起同心推进沿海开发的磅礴力量!
第四篇: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进入新时代,如何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要求,着力锻造一支能够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是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公务员作为治国理政的骨干力量,在大力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中,常怀为民之心,勤修为民之德,恪尽为民之责,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整体素质和作风建设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仍有一些公务员身上存在着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安于现状等现象,还有一些公务员存在着素质不够高、专业不够强等问题。因此,我们务必从以下四方面去消除公务员队伍中的不良现象,解决存在的问题。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就要提高干部队伍思想认识。思想认识是站在整个社会发展的历史大潮之中,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在整个社会历史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做一个尽职守则的工作者,做一个社会发展的推动者,甚至做一个崭新历史的创造者。只有在工作中学习,在工作中提高思想认识,才能成为“弄潮儿”,才不是与社会脱节的人。提高思想认识,也一定坚持做到清正廉洁自律。常戒非分之想、常怀敬畏之心。坚持做到“非无安居,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我无足心也”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攀比、不奢华,多为国家着想,多为群众着想,少计个人得失,清清白白做事,干干净净做人。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加强干部职业道德建设。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是公务员形式公共权力的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以一定的善恶观念作为评价标准的,用来调节公务员与他人、社会、自然之间关系的一系列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准则。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我们必须加强道德建设。要培养干部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这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这也是我们加强干部道德作风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实现干部道德作风进一步转变的鲜明标志。公务员队伍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职业道德建设的同时,要加强一系列制度建设,使道德建设融入各项制度之中。同时,良好的职业道德,也需要优良社会环境的熏陶。强化国民思想道德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转变办事走后门的思维方式,改善各行各业不送钱不踏实的心理状态,从而减少公务员腐败机会。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根本上就是要提高干部学习能力。人非生而知之者,学习是提升自己能力的最好办法;生有涯而知无涯,只有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知识的海洋,人生才能变得充实和丰盈。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只有拥有了“泰山”、“河海”的气度,才能拥有泰山的“高度”和“河海”的“宽度”。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工作过程中,要坚持多“拜师”,多从领导、同事、朋友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同时,也要主动自我“充电”,加强理论素养的修炼,加强工作中接触到的先进技术及理论的了解、理解,广泛涉猎经济、法律、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勤学多思,努力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综合型的干部。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着眼提升干部业务能力。提升干部业务水平不仅仅是学习专业的知识,也要提升执行落实的能力。坚持把个人的荣辱切合到人们群众的利益诉求上来,切合到单位部门的事业发展上来,切合到社会改革的战略大局上来,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综治工作贴合群众生活,“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在工作工程中多下一线,了解群众的诉求,倾听群众的意见,才能可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同时,坚持原则、把握分寸,杜绝松散、懒惰、畏难等情绪;无私奉献,勤政廉洁,创造出经得起实践、历史特别是人民检验的政绩。为了更好的收听民意诉求,加快智慧综治项目的推进,把资源和力量下沉到基层,采取“上下联动、分工分则”模式,实施精细化、信息化、可视化、动态化的社会服务管理,最终实现社会管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的目标,有效整合服务资源,健全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为居民提供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畅通民意诉求通道,调动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居民的自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与服务经济发展。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旅程,只有坚持“水滴石穿”、持之以恒,力求“淘尽黄沙见真金”。让每一个干部队伍在工作中坚持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己任,不断努力奋斗,定然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五篇:2020年党课讲稿: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新时代干部队伍
2020年党课讲稿: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新时代干部队伍
党的十九大对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作出重大部署,对新时代的组织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干部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的特殊组成部分,始终是推进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既是关乎擘画十九大宏伟蓝图的战略命题,也是关乎党的事业接续发展的永恒课题。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气象,干部队伍建设贵在推动“使命、担当、本领”的贯通衔接,以鲜明导向引领干部成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然要求各级干部有新状态、新作为、新本领,加快培养造就一支“使命、担当、本领”相匹配的干部队伍。要真正实现这种匹配,仅有抽象的理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突出政治标准,结合地方实际,清晰界定新的使命责任下“高素质专业化”的具体内涵,并转化为具象的标准、鲜明的导向,从而不断催生顺应新时代要求的好干部。
干部队伍的高素质专业化,体现在能够完全胜任新时代的新使命上。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们党开创了一条“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中国道路,实现了从富起来向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其背后无不彰显着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作用。党员干部有创造力,党才有生命力;干部队伍有智慧,我们才能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从工作实际看,高素质的干部至少应具备三种禀赋:一是有理想家的气象。很多聪明人之所以未能做成大事,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情怀问题。有情怀才会有格局、有激情、有动力,才能跳出一己得失,找到明确务实的从政目标。xxxxx反复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一个人只有确立了崇高的理想,其精神才能强大、追求才能执著。二是有政治家的气度。政治标准是选人用人的首要标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各级干部面对的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唯有讲政治、讲忠诚、讲大局,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度改革创新,以“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的气度选贤用能,才能更好地承载历史使命、创造崭新业绩。三是有企业家的气质。顺应新常态、保持中高速,关键在于破除计划经济惯性思维,善用市场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难题,而企业家创新、务实、权变的成事之法,无疑是各级干部可供鉴取的有益财富。
干部队伍的高素质专业化,体现在能够自觉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上。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历史,盛世无不吏治昌明、官风清正,反之则是纲纪废弛、衰败不堪,甚至走向灭亡,正所谓“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各级干部必须自觉践行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切实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这个“自觉践行”,首先是政治自觉,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上树信仰高线、中立价值坐标、下划红线底线,不当“两面派”、不做“墙头草”,涵养有风骨、有境界的政治人格。其次是责任自觉,深刻认识“四个考验”的长期性复杂性、“四个危险”的尖锐性严峻性,切实把“忧党忧在难处、管党管在实处”的使命和担当牢记心中、扛在肩头。再次是行动自觉,把纪律规矩内化为自身素养、转化为思维模式、上升为自觉自为,大道谋事、正路做事,真正做到不忘初心、不违本心、不负真心。
干部队伍的高素质专业化,体现在能够全力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上。做官是做事的杠杆,岗位是事业的平台。干部的职业生涯是有限的,追求政绩当然重要,但群众生活美好比这更重要。高素质的干部,一定是“以百姓心为心”的干部,一定是把事业追求镌刻在群众期盼之中,让群众日益享受到更高质量和品质的生活。十九大作出重大政治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固然有一个地方区位条件、自然禀赋、发展基础等客观方面的制约因素,但也与一些干部初心偏离、宗旨弱化紧密相关。这就要求各级干部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民的价值取向、民生优先的行动指向、民意为重的评价导向,补好民生“欠账”、不欠民生“新账”、算好民心“大账”。可以说,干部最大的成功和幸福,是成为一个百姓念念不忘的人、一个离任后还能留下些许印记的人。
新的任务凸显新的差距,干部队伍建设重在找准“难点、痛点、堵点”的症结关键,以破解难题打造过硬队伍。
问题与事业共生,难题与革新同在。我们的工作总是在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改进提高的。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根本目的,在于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依靠一支既忠诚干净担当,又具有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的干部队伍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向问题叫板、向靶心发力,以干部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推动改革发展难题的有效破解。
在理论武装上:入脑才入心、真知方笃行,重点解决好“真信真用”的问题。政治上的清醒来自理论上的坚定,而理论上的坚定来自于学习上的坚持,党性锤炼和道德养成都与理论学习密不可分。对党员干部来说,书读多了,蕴含其中的道理可以潜移默化为信仰与信念、尊严与风骨,为眼前的工作找到持久的意义,为个人的追求注入永恒的价值。反之,如果没有内在信仰,心存“投机”之念,很容易为现实利益所牵引,脊梁挺不直、骨头硬不了。现实中,一些干部认为读不读书与胜任岗位、职务升迁没有直接关联,有些所谓“政治上成熟”的人,甚至明里暗里把爱读书与能干事对立起来,认为书读多了书生气重,容易认死理,不懂潜规则,很可能影响仕途。表现在行动上,就是不把学习作为一种使命和责任,仅仅依靠组织培训从外部“赋能”,缺乏内在的学习“动能”,参加集中学习培训“搞应付”,自我日常学习“穷对付”,从原则到原则、就理论谈理论,知行脱节“两张皮”,达不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
在作风建设上:治庸也治懒、问责也担责,重点解决好“想为敢为”的问题。有多大担当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有多大成就。当前,无论从哪个视角来谋划发展,其最终的落脚点都集中到改革创新上。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但改革必然有代价乃至牺牲,这就要求改革者必须直面是非和矛盾。古人讲,怕获公罪,难以成事;沾惹私罪,难以立足。衡量一名干部是否合格,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风险关口敢不敢闯,利弊抉择善不善断,争论面前肯不肯干,非议误解能不能忍,疑难困惑会不会解。现在,部分干部不敢为、不善为,分析其深层次原因,一方面有自身担当不够的问题,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喜欢“大树底下好乘凉”“左右推手打太极”,怕冒风险丢“位子”,怕担责任出“乱子”;另一方面有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机制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能上”的培育激励还不够,“能下”的考核评价、实施细则还没有完全做到让人羞愧服气。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担责的氛围和环境,必须通过有形化、个案化的具体事件来加以体现,从而更好地保护和调动干部一往无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在能力素质上:不求过得去、追求过得硬,重点解决好“专业精业”的问题。xxxxx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多、更加艰巨。困难,冲不破是关卡,冲破了就是坦途;挑战,战不胜是压力,战胜了就是机遇。当前,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客观上有改革发展的阶段性问题,但更多的还是我们的干部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与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不完全适应。不少干部思想上充斥着旧观念与新理念的冲突,思维上习惯以工业化初期的思路解决工业化后期的问题,工作上依赖用行政化的手段解决多元化的诉求,结果难免会造成“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之尴尬。
新的要求需要新的探索,干部队伍建设成在实现“培养、选拔、管理”的融合并进,以系统思维推动实践创新。
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宣讲十九大精神时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谋划工作的系统性、攻坚克难的主动性、求实落实的自觉性。对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而言,就是要强化统筹谋划,既从整体上把握目标,抓好规划引领,又在方法上遵循规律,注重科学推进,精准选择创新突破口,切实把各个方面的好干部精心培养起来、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在具体操作上,要着重把握好四个环节。
实施“浸润教育”、进行“思想补钙”,筑牢党性压舱石。干部工作本质是做人的工作,核心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抓的是精气神,注入的是精神力量。而这种精神力量来自于持续不断、“细水滴灌”式的教育引导。贯穿干部成长全过程的党性培养就是最好的教育、最活的教育,能让干部在“润物细无声”中净化灵魂、受到洗礼、提升境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突出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核心内容,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重要契机,坚持因时因地因人精准施教,化“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将红色传统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改革发展现场拓展为教育课堂、将现代传媒手段运用为教育手段,用鲜活的表现形式反映厚重的历史话题和全新的时代命题,使非常时刻的党性光辉固化为平常时期的先进标尺,引导各级干部强正气、增才气、接地气,去霸气、祛戾气、除邪气,挺起精神脊梁,追求远大理想。
坚持“靶向发力”、加强“能力补短”,促进队伍专业化。一个地方的发展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关键是领导班子能力要有新质态。一方面,要聚焦专业素养抓提升。党要领导好一切工作,党的干部首先要有更强的本领、更加专业化的能力。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熟悉相关理论和政策,了解国内外成功范例和失败案例,善于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始终以专业的眼光和思维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着眼于专业对应、层次对应、岗位对应,突出经济金融、城市规划、社会治理、生态环保等方面内容,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培训和实践锤炼,着力培养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的干部。另一方面,要着眼整体功能抓配备。班子战斗力怎么样,关键看结构优不优、功能强不强。选干部不求全,配班子务求全。既要坚持量才适用,重视调整充实专业素养强的领导干部,尽可能用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也要从整体上统筹考虑、科学搭配,努力放大结构比例、能力素质的“乘数效应”,以个体能力“长板”的优化组合,破除班子整体上的“短板”,努力打造又博又专、点石成金的素养结构。
强化“一线选人”、抓好“力量补源”,注入事业新血液。干部可以任命,但好干部却是在一次次实践中打磨出来、成长起来的。干部有三个“生命年限”:一是生理年限,二是工作年限,三是领导职务年限。从个人角度讲,使生命历程变得更宽广和厚重的唯一办法,是做事和经历;从组织角度讲,挖掘干部生命历程最大潜力的唯一办法,是让他们在创造的高峰期唱主角、挑大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干部,急抓不顶事,不抓要误事,善抓才成事。要积极在基层一线实施“赛场选马”,在识别干部上,突出考察干部关键时刻的表现、利益面前的取舍、担当时候的态度,注重从小事上看德、从难事上看能、从大事上看绩、从份外事上看勤;在用人比选上,透过重点工作看干部、着眼重点工作用干部、干不好重点工作调干部,在重点工作的赛道上发现、锤炼、选用干部;在人岗相适上,努力把组织最放心的人放在最不放心的岗位上,把工作能力最强的人放在工作难度最大的岗位上,把最有潜力的人放在条件最艰苦的岗位上,把个性特点最鲜明的人放在最能发挥特长的岗位上,把综合实力最强的人放在“一把手”岗位上;在统筹使用上,既综合比选“排队”,也果断淘汰“掉队”,还允许破格“插队”。通过规范化、个性化、制度化的措施,在各级干部中逐步形成一种明确的认知:只要真的优秀,一定能成长起来;只要埋头苦干、做出成绩,一定会得到更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