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技术心得体会
新技术心得体会
东华中学:陈小林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习期间,在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现将一些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通过对继续教育的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两个重要的观念:其一,对中学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其二,我们这些综合科从现在的教育角度上讲不是一门主科,但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科。教师对此的定位非常迷惑。但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二、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2009、12、27
第二篇:新技术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新技术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经过新技术讲座,我大概了解了最新的关于计算机方面的技术,课下又关注了一些资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PHP代表:超文本预处理器(PHP: Hypertext Preprocessor)。PHP是完全免费的,不用花钱,可以从PHP官方
1.PHP遵守 GNU公共许可(GPL),在这一许可下诞生了许多流行的软件诸如Linux和Emacs。可以不受限制的获得源码,甚至可以从中加进你自己需要的特色。PHP在大多数Unix平台,GUN/Linux和微软Windows平台上均可以运行。怎样在Windows环境的PC机器或Unix机器上安装 PHP的资料可以在PHP官方站点上找到。安装过程很简单。[1]如果机器解决了2000问题,那么PHP也一样没有千年虫问题!
应用PHP有许多好处。当然已知的不利之处在于PHP由于是开放源码项目,没有什么商业支持,并且由此而带来的执行速度缓慢(直到PHP4之前)。但是PHP的邮件列表很是有用而且除非正在运行像Yahoo!或者Amazon这样的极受欢迎的站点,不会感觉出PHP的速度与其他的有什么不同。
2.发展历史
PHP原始为 Personal Home Page的缩写,现已经正式更名为 “PHP: Hypertext Preprocessor”的缩写。注意不是“Hypertext Preprocessor”的缩写,这种将名称放到定义中的写法被称作递归缩写。ISAPI筛选器94年由Rasmus Lerdorf创建,刚刚开始是Rasmus Lerdorf 为了要维护个人网页而制作的一个简单的用Perl语言编写的程序。最初这些工具程序用来显示 Rasmus Lerdorf 的个人履历,以及统计网页流量。后来又用C语言重新编写,包括可以访问数据库。他将这些程序和一些表单直译器整合起来,称为 PHP/FI。PHP/FI 可以和数据库连接,产生简单的动态网页程序。
在1995年早期以Personal Home Page Tools(PHP Tools)开始对外发表第一个版本,Lerdorf写了一些介绍此程序的文档。并且发布了PHP1.0!在这早期的版本中,提供了访客留言本、访客计数器等简单的功能。以后越来越多的网站使用了PHP,并且强烈要求增加一些特性。比如循环语句和数组变量等等;在新的成员加入开发行列之后,Rasmus Lerdorf 在1995年6月8日将 PHP/FI 公开发布,希望可以透过社群来加速程序开发与寻找错误。这个发布的版本命名为 PHP 2,已经有今日 PHP 的一些雏型,像是类似 Perl 的变量命名方式、表单处理功能、以及嵌入到 HTML 中执行的能力。程序语法上也类似 Perl,有较多的限制,不过更简单、更有弹性。PHP/FI加入了对MySQL的支持,从此建立了PHP在动态网页开发上的地位。到了1996年底,有15000个网站使用 PHP/FI。
在1997年,任职于 Technion IIT 公司的两个以色列程序设计师:Zeev Suraski 和 Andi Gutmans,重写了 PHP 的剖析器,成为 PHP 3 的基础。而 PHP 也在这个时候改称为PHP:Hypertext Preprocessor.[5]。经过几个月测试,开发团队在1997年11月发布了 PHP/FI 2。随后就开始 PHP 3 的开放测试,最后在1998年6月正式发布 PHP 3。Zeev Suraski 和 Andi Gutmans 在 PHP 3 发布后开始改写PHP 的核心,这个在1999年发布的剖析器称为 Zend Engine[7],他们也在以色列的 Ramat Gan 成立了 Zend Technologies 来管理 PHP 的开发。
在2000年5月22日,以Zend Engine 1.0为基础的PHP 4正式发布,2004年7月13日则发布了PHP 5,PHP 5则使用了第二代的Zend Engine[5]。PHP包含了许多新特色,像是强化的面向对象功能、引入PDO(PHP Data Objects,一个存取数据库的延伸函数库)、以及许多效能上的增强。目前PHP 4已经不会继续更新,以鼓励用户转移到PHP 5。
2008年PHP 5成为了PHP唯一的有在开发的PHP版本。将来的PHP 5.3将会加入Late static binding和一些其他的功能强化。PHP 6 的开发也正在进行中,主要的改进有移除register_globals、magic quotes 和 Safe mode的功能。
PHP最新稳定版本:5.3.21(2013.1.17)PHP最新发布版本:5.4.11(2013.1.17)3.学习过程
与Java和Perl不同,你不必把头埋进100多页的文档中努力学习才可以写出一个象样的程序。只要了解一些基本的语法和语言特色,你就可以开始你的PHP编码之旅了。
PHP的语法与C,Perl,ASP或者JSP类似。对于那些对上述之一的语言较熟悉的人来说,PHP太简单了。相反的,如果对PHP了解较多,那么对于其他几种语言的学习都很简单了。
只需要30分钟就可以将PHP的核心语言特点全部掌握,可能已经非常了解HTML,甚至已经知道怎样用编辑设计软件或者手工来制作好看的WEB站点。由于PHP代码能够无障碍的添加进你的站点,在设计。和维护站点的同时,可以很轻松的加入PHP使得你的站点更加具有动态特性。
数据库连接
PHP可以编译成具有与许多数据库相连接的函数。PHP与MySQL是绝佳的组合。自己编写外围的函数取间接存取数据库。通过这样的途径当你更换使用的数据库时,可以轻松的更改编码以适应这样的变化。PHPLIB就是最常用的可以提供一般事务需要的一系列基库。
可扩展性
就像前面说的那样,PHP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对于一个非程序员来说为PHP扩展附加功能可能会比较难,但是对于一个PHP程序员来说并不困难。
面向对象编程
PHP提供了类和对象。基于web的编程工作非常需要面向对象编程能力。PHP支持构造器、提取类等。
可伸缩性
传统上网页的交互作用是通过CGI来实现的。CGI程序的伸缩性不很理想,因为它为每一个正在运行的CGI程序开一个独立进程。解决方法就是将经常用来编写CGI程序的语言的解释器编译进你的web服务器(比如mod_perl,JSP)。PHP就可以以这种方式安装,虽然很少有人愿意这样以CGI方式安装它。内嵌的PHP可以具有更高的可伸缩性。
更多特点
PHP的开发者们为了更适合web编程,开发了许多外围的流行基库,这些库包含了更易用的层。利用PHP连接包括Oracle,MS-Access,Mysql在内的大部分数据库。可以在苍蝇上画图,编写程序下载或者显示e-mail。甚至可以完成网络相关的功能。最好的是,可以选择你的PHP安装版本需要哪些功能。引用Nissan的Xterra的话来说就是PHP可以做到你想让它做到的一切而且无所不能!5 竞争对手 ASP,mod_perl,JSP 当然不清楚ASP/JSP能做些什么。不过明确的是编写那样的代码有多简单,购买它们会有多昂贵以及它们需要多么昂贵和强大的硬件。
JSP基于Java,因此Java程序员可以轻松开始编码。ASP只是一个一般的引擎,具有支持多种语言的能力,不过默认的并且是最常用的还是VBScript,C#,mod_perl与Perl一样强大,只是更快一些。
第三篇:新技术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新技术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21世纪是一个以网络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时代。数字化、网络化与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是21世纪的时代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通过计算机技术、数据通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现代化物流和电子商务已是大势所趋。
而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的实施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及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在物流信息交换、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由于信息传递的不及时、信息失真、信息交换错误所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数千亿美元。以全球零售业巨头沃尔玛为例,每年由于信息传递问题所造成的缺货率大约是8%左右,如果可以减少1%的缺货率,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以给沃尔玛增加10亿美元的收入。
另外,在社会信息化过程中,信息资源剧增,各类信息内容呈爆炸式增长。庞大的信息资源和昂贵的信息成本,使得人们无法独立生产所需要的数据,而必须通过共享来获取资源和必要的信息。而物联网则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
国际电信联盟于2005年的一份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例如一家
物流公司应用了物联网系统的货车,当装载超重时,汽车会自动告诉你超载了,并且超载多少,但空间还有剩余,告诉你轻重货怎样搭配;当搬运人员卸货时,一只货物包装可能会大叫“你扔疼我了”,或者说“亲爱的,请你不要太野蛮,可以吗?” 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毫无疑问,如果“物联网”时代来临,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不谈什么隐私权和辐射问题,单把所有物品都植入识别芯片这一点现在看来还不太现实。人们正走向“物联网”时代,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
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中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
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物联网的发展,也是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普适计算和泛在网络发展的结果,带动的不仅仅是技术进步,而是通过应用创新进一步带动经济社会形态、创新形态的变革,塑造了知识社会的流体特性,推动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创新2.0)形态的形成。移动及无线技术、物联网的发展,使得创新更加关注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成为下一代创新的核心。开放创新、共同创新、大众创新、用户创新成为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新特征,技术更加展现其以人为本的一面,以人为本的创新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成为现实。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其中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物联网在实际应用上的开展需要各行各业的参与,并且需要国家政府的主导以及相关法规政策上的扶助,物联网的开展具有规模性、广泛参与性、管理性、技术性、物的属性等等特征,其中,技术上的问题是物联网最为关键的问题,物联网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是一项系统,目前国内还没有哪家公司可以全面负责物联网的整个系统
规划和建设,理论上的研究已经在各行各业展开,而实际应用还仅局限于行业内部。
一般来讲,物联网的开展步骤主要如下:
(1)对物体属性进行标识,属性包括静态和动态的属性,静态属性可以直接存储在标签中,动态属性需要先由传感器实时探测;(2)需要识别设备完成对物体属性的读取,并将信息转换为适合网络传输的数据格式;
(3)将物体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处理中心可能是分布式的,如家里的电脑或者手机,也可能是集中式的,如中国移动的IDC),由处理中心完成物体通信的相关计算。
通过此次讲座,受益匪浅,物联网一定会成为未来的新趋势!
第四篇:新技术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18)
新技术讲座心得体会
云计算经常与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相混淆。云计算是虚拟化(Virtualization)、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
云计算-特点(1)超大规模。“云”具有相当的规模,Google云计算已经拥有100多万台服务器,Amazon、IBM、微软、Yahoo等的“云”均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企业私有云一般拥有数百上千台服务器。“云”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2)虚拟化。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所请求的资源来自“云”,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实体。应用在“云”中某处运行,但实际上用户无需了解、也不用担心应用运行的具体位置。只需要一台笔记本或者一个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实现我们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级计算这样的任务。(3)高可靠性。“云”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使用云计算比使用本地计算机可靠。(4)通用性。云计算不针对特定的应用,在“云”的支撑下可以构造出千变万化的应用,同一个“云”可以同时支撑不同的应用运行。(5)高可扩展性。“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6)按需服务。“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你按需购买;云可以象自来水,电,煤气那样计费。(7)极其廉价。由于“云”的特殊容错措施可以采用极其廉价的节点来构成云,“云”的自动化集中式管理使大量企业无需负担日益高昂的数据中心管理成本,“云”的通用性使资源的利用率较之传统系统大幅提升,因此用户可以充分享受“云”的低成本优势,经常只要花费几百美元、几天时间就能完成以前需要数万美元、数月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
云计算-由来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新兴的商业计算模型。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这种资源池称为“云”。“云”是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通常为一些大型服务器集群,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宽带资源等等。云计算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由软件实现自动管理,无需人为参与。这使得应用提供者无需为繁琐的细节而烦恼,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有利于创新和降低成本。之所以称为“云”,是因为它在某些方面具有现实中云的特征:云一般都较大;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它的边界是模糊的;云在空中飘忽不定,你无法也无需确定它的具体位置,但它确实存在于某处。
之所以称为“云”,还因为云计算的鼻祖之一亚玛逊公司将曾经大家称作为网格计算的东西,取了一个新名称“弹性计算云”(EC2),并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云计算被它的吹捧者视为“革命性的计算模型”,因为它使得超级计算能力通过互联网自由流通成为了可能。企业与个人用户无需再投入昂贵的硬件购置成本,只需要通过互联网来购买租赁计算力,“把你的计算机当做接入口,一切都交给互联网吧”。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更与互联网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这可是一种革命性的举措,打个比方,这就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云计算的蓝图已经呼之欲出:在未来,只需要一台笔记本或者一个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实现我们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级计算这样的任务。从这个角度而言,最终用户才是云计算的真正拥有者。云计算的应用包含这样的一种思想,把力量联合起来,给其中的每一个成员使用。从最根本的意义来说,云计算就是利用互联网上的软件和数据的能力。对于云计算,李开复(Google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钱庄。最早人们只是把钱放在枕头底下,后来有了钱庄,很安全,不过兑现起来比较麻烦。现在发展到银行可以到任何一个网点取钱,甚至通过ATM,或者国外的渠道。就像用电不需要家家装备发电机,直接从电力公司购买一样。“云计算”带来的就是这样一种变革——由谷歌、IBM这样的专业网络公司来搭建计算机存储、运算中心,用户通过一根网线借助浏览器就可以很方便的访问,把“云”做为资料存储以及应用服务的中心。云计算目前已经发展出了云安全和云存储两大领域。如国内的瑞星和趋势科技就已开始提供云安全的产品;而微软、谷歌等国际头更多的是涉足云存储领域。
云计算必然会越来越普遍,逐渐发展成主流的计算模式而取代集中式的大型计算机:
1、现在分布式系统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具有比集中式系统更好的性能价格比。你不要花几十万美元就能获得高效能计算。
2、多数应用本身就是分布式的。如工业企业应用,管理部门和现场不在同一个地方。
3、高可靠性。冗余不仅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信息技术。现代分布式系统具有高度容错机制,控制核反应堆主要采用分布式来实现高可靠性。
4、可扩展性。买一台性能更高的大型机,或者再买一台性能相同的大型机的费用都比添加几台PC的费用高得多。
5、高度灵活性。能够兼容不同硬件厂商的产品,兼容低配置机器和外设而获得高性能计算。
云计算是一个囊括了开发,负载平衡,商业模式,以及架构的时髦词,是软件业的未来模式(Software10.0),或者简单地讲,云计算就是以Internet为中心的软件。
云计算被视为科技业的下一次革命,它将带来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首先,对中小企业和创业者来说,云计算意味着巨大的商业机遇,他们可以借助云计算在更高的层面上和大企业竞争。自1989年微软推出Office办公软件以来,我们的工作方式已经发生了极大变化,而云计算则带来了云端的办公室——更强的计算能力但无须购买软件,省却本地安装和维护。其次,从某种意义上说,云计算意味着硬件之死。至少,那些对计算需求量越来越大的中小企业,不再试图去买价格高昂的硬件,而是从云计算供应商那里租用计算能力。在避免了硬件投资的同时,公司的技术部门也无须为忙乱不堪的技术维护而头痛,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进行更多的业务创新。
在人和机器的互动过程(Human Machine Interaction)中,有一个层面,即我们所说的界面(interface)。从心理学意义来分,界面可分为感觉(视觉、触觉、听觉等)和情感两个层次。用户界面设计是屏幕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界面设计是一个复杂的有不同学科参与的工程,认知心理学、设计学、语言学等在此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用户界面设计的三大原则是:置界面于用户的控制之下;减少用户的记忆负担;保持界面的一致性。
国内目前大部分UI工作者都是从事这个行业。也有人称之为美工,但实际上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美术工人,而是软件产品的产品外形设计师。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UX或UE)简称UX或 UE)是一种纯主观的在用户使用一个产品(服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心理感受。因为它是纯主观的,就带有一定的不确定因素。个体差异也决定了每个用户的真 实体验是无法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全模拟或再现的。但是对于一个界定明确的用户群体来讲,其用户体验的共性是能够经由良好设计的实验来认识到。计算机技术和互 联网的发展,使技术创新形态正在发生转变,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为本越来越得到重视,用户体验也因此被称做创新2.0模式的精髓。
什么是UE(UE——UE就是用户体验度)你会发觉他的使用很人性化:功能强大但操作简单,也更易识别。或许这些都归于Web2.0的定义范畴,但越来越凸出就是一个名词在我脑海中深深震撼。或者可以这么说Web2.0是让用户作主,让用户在站点去发现、挖掘更多的信息,同时还具备交互性、操作简便性。这些无不是以用户为中心,或者说是“以人为本”。那么一个这样的站点在建设之前和发展之际,都应需要注意到“UE——用户体验”。用户体验,英文叫做User Experience,缩写为UE, 或者UX。是指用户访问一个网站或者使用一个产品时的全部体验。他们的印象和感觉,是否成功,是否享受,是否还想再来/使用。他们能够忍受的问题,疑惑和BUG的程度。交互设计是指设计人和产品或服务互动的一种机制 , 以用户体验为基础进行的人机交互设计是要考虑用户的背景、使用经验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的感受,从而设计符合最终用户的产品,使得最终用户在使用产品时愉悦、符合自己的逻辑、有效完成并且是高效使用产品。交互设计的目的是使产品让用户能简单使用。任何产品功能的实现都是通过人和机器的交互来完成的。因此,人的因素应作为设计的核心被体现出来。
通过讲座,我更加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以更好的运用以及了解计算机的新技术。
第五篇:新技术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17)
新技术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通过这一周的科学讲座的学习,让我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就业前景有了另外一种看法,当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开始采用计算机及相应的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和运营,这使得企业生成、收集、存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大大提高,数据量与日俱增。企业数据实际上是企业的经验积累,当其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反映出规律性的东西;对企业来,堆积如山的数据无异于一个巨大的宝库。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迫切需要新一代的计算技术和工具来开采数据库中蕴藏的宝藏,使其成为有用的知识,指导企业的技术决策和经营决策,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另一方面,近十余年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展,产生了许多新概念和新技术,如更高性能的计算机和操作系统、因特网、数据仓库、神经网络等等。在市场需求和技术基础这两个因素都具备的环境下,数据挖掘技术的概念和技术就应运而生了。
计算机软件是现代社会主要的技术基础之一,是信息时代的重要产物,对软件这一人类智力成果和知识结晶实行有效法律保护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对软件的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保护知识产权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受到了国际法学界和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
我也了解到了IT的四大发展趋势云时代将降临 趋势一:社交化计算将成网络社会枢纽
Gartner认为,到2012年,Facebook类的社交网站将成为社交网络整合和网络社会的枢纽。通过网上虚拟社区和其它类似机制,Facebook将支持并主导分布式、可互操作的社交网络的发展。随着社交类网站的持续增长并占主导地位,将对其它社交网络、沟通渠道和媒体网站的生存及走向成功变得至关重要。
趋势二:感知计算迎大量市场机会
移动设备、社交网站和通信产品之间的互连意味着传感计算方面将迎来大量的市场机会。新兴的文本服务将使用位置、存在、社会属性和其它的环境信息预测最终用户的迫切需要,以提供更成熟、环境感知以及可使用的功能。
趋势三:高级数据分析
Gartner估计,到2012年,数据的存储量将是2008年的5倍。Prentice先生表示:“我们处在被数据浪潮淹没的危险中,然而我们却缺乏信息、洞察力和理解。企业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所有数据有意义并能根据这些数据做出更好的决策。过去的分析工具只能给我们事后的分析,而高级分析将提供从原因到结果的远见卓识。我们都可以做到事后诸葛亮,但我们面对的挑战是要能够着眼于未来,针对正在发生的和将要发生的情况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趋势四:云计算的演进 Garnter认为云计算趋势的演进将加速,中小企业、初创企业将成为云的首批用户,而印度在云计算方面可能会占得先机Prentice先生认为:到2012年,20%的企业将不再拥有IT资产。虚拟化、云服务以及员工在公司网络上运行个人桌面和笔记本电脑系统等这些相关的趋势都将驱动企业朝削减IT硬件资产的方向发展。对于计算硬件的需求,无论是在数据中心还是在员工的桌面,都将不会消失。
然而,如果硬件的所有权转移到第三方,那么在整个IT硬件行业的每一层面都将有重大的转移。例如,企业的IT预算将缩水或分配给更富有战略意义的项目上;企业中IT人员将被裁员或重新培训以适应新的岗位需求,而硬件分配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以符合购买需求。
总之,听了这几次的讲座,我感触很深,希望在接下来生活里,能够听到更多的讲座知识、接触到更多的新技术理论,从而让学习的步伐永不停,最终能并把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我相信,只要经过我们的努力学习一定会在一些方面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