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汽车新技术
新技术—汽车防碰撞系统
摘要:汽车防碰撞系统可以减少因碰撞而引发的事故,对提高交通道路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1971年开始,相继出现过超声波、激光、红外、微波等多种方式的主动汽车防碰撞系统。汽车碰撞报警系统,系统由信息采集单元、中央控制单元、报警电路和显示输出单元四部分构成。信息采集单元由四种传感器对车辆运行状态信号采集,中央控制单元对输入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完成防碰撞预测与判断功能,报警电路产生警报,系统还具备显示功能,提醒驾驶员采取措施避免碰撞事故发生。
关键词:防碰撞;信息处理
汽车防碰撞系统的工作原理:
汽车防碰撞系统是一种安装在汽车上的主动安全系统,是一种可以向驾驶员预先发出视听报警信号的探测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在汽车正常行驶时,该系统处于非工作状态;当行人、车辆、障碍物非常接近于本车时,该系统将发出警告;在发出警告后,如果驾驶员没有采取减速制动措施,该系统便自动启动紧急制动装置,以避免发生碰撞事故。汽车防碰撞控制系统包括3个主要功能:环境监测、防碰撞判断和车辆控制。其中的关键问题是通过监测,快速、准确计算出汽车行驶的安全距离,并据此实现车辆控制。
1、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如图1所示,系统是由信息采集单元、中央控制单元、报警电路和显示输出单元构成。
1.1信息采集单元
传感器是信息采集系统单元重要部分,传感器是指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从而完成检测任务。它可将对象特性或状态参数转换成可测量,然后将此信号送入传感器系统处理。最后将引起控制系统发生变化的原因转换为电信号后传输给控制单元进行分析与处理。
信息采集单元由测距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及路面情况选择开关组成,用来采集路况和车辆的运行状态等信息。
一、测距传感器
系统采用脉冲式光电传感器测定距离。本文利用光电传感器的时差测距原理进行工作,即:利用测量往返脉冲间隔时间来获知距离,测量脉冲间隔方法是在确定时间起止点之间用时钟脉冲填充计数,如图2所示:恒定光源D发出的光投射于目的物O,然后反射至光电元件B,根据发射和接收之间的时间差距测出距离,这种方法可以得到较高的测试精度。
二、速度传感器
车速传感器是利用霍尔效应的原理制成的。即在半导体霍尔器件中,当磁力线穿过通电的霍尔元件时,会引起霍尔元件电荷的偏移,在元件中引起霍尔电压UH值发生相应变化,形成脉冲,霍尔传感器便会输出转速信号,经放大整形电路输出整齐的脉冲信号,利用单片机的外部计数接口,检测脉冲数,就可以计算出车辆的运动速度。因此,对汽车车速的测量实质上是对转速信号的频率的测量。
三、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
该传感器用来判断驾驶员在接收到报警或已认识到危险时,是否采取了制动措施降低车速。如已制动,则对报警进行抑制。制动传感器直接从车辆制动指示灯回路中提取电位信号,处理后,作为车辆制动信息的标志信号送入控制单元。
四、路面情况选择开关
本系统采用手动式三触点路面选择开关,用来选定路面摩擦系数,路面摩擦系数随路面情况的不同而变化。驾驶员应根据当时的路况来选择,从而选择相应的开关位置。
五、传感器的测量误差和补偿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多种因素影响起测量精度,造成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半导体固有特性,另外一类是半导体的制造工艺的缺陷,表现为零位误差和温度误差。
零位误差主要是由半导体制造工艺问题引起的不等位电势造成的,为了消除或减小不等位电势,可采用图7所示电桥平衡原理进行补偿。而温度误差是由于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迁移率和载流子浓度等随温度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程度随不同半导体材料有所不同,针对温度变化对传感器输出或输入内阻的影响,可采用输出回路并联电阻或输入回路串联电阻进行补偿。
1.2 中央控制单元、警报输出单元及显示装置
中央控制单元是控制系统的中枢,是系统中的信息处理部分,传感器输入信息在这里进行处理、分析,完成防碰撞预测与判断功能,危险时发出信息给报警输出装置,实现报警,提醒驾驶员采取减速、制动等措施,,避免追尾碰撞事故发生。
报警输出单元电路由三极管外加扬声器等外围电路构成,当中央控制单元通过分析确定前方存在追尾碰撞隐患时,便产生一定的信号驱动扬声器发出警报,提醒驾驶员注意以采取必要的措施。同时,系统中的显示装置,可由芯片MCS14495驱动数码显示屏显示。
当系统根据计算发现通过紧急制动已经难以避免与前方车辆的碰撞,系统一方面给驾驶员紧急报警,另一方面,如果驾驶员已经采取了通过转向躲避的措施,系统就会辅助驾驶员进行转向助力控制。如果驾驶员还没有采取措施,系统就会实行对方向盘的主动控制,使汽车进入临近的安全行车道。该项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的发展,汽车这一交通工具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用,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显而易见,那就是随着车辆的增多,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由此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数目惊人。
对于公路交通事故的分析表明,80%以上的车祸是由于驾驶员反应不及所引发的,超过65%的车辆相撞属于追尾相撞,其余则属于侧面相撞。奔驰汽车公司对各类交通事故的研究表明:若驾驶员能够提早1s意识到有事故危险并采取相应的正确措施,则绝大多数的交通事故都可以避免。
因此,大力研究开发如汽车防撞装置等主动式汽车辅助安全装置,减少驾驶员的负担和判断错误,对于提高交通安全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显然,此类产品的研究开发具有极大的实现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21世纪的汽车将走向智能汽车之路,集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控技术、全球卫星定位技术、传感器技术及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等高新技术于一身的智能防碰撞系统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并通过优化设计,提高系统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使驾驶员能够轻松、安全、有效地驾驶车辆,在紧急情况下甚至在极限条件下,仍能实现对车辆进行自动、有效地控制,自动发现前方障碍物后主动避让,从而减少碰撞事故的发生。心得体会:
在汽车发展已经较成熟的现在,要想是汽车的性能有进一步的提高,往往要借助电子工业、材料化学等其它工业的发展,在其他工业发展时,和成果合理的嫁接到汽车工业中或许是较好的一个方向。电子防碰撞就是充分的利用电子技术的发展才成为可能,随着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相信电子防碰撞技术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普及。另外,在很多方面,国内的科研要落后一些,所以我们应尽快走出抄袭的误区,走自己的科研之路才能真正在技术上做到世界一流。参考文献: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0年4期
《现代职业安全》-2009年2期
《上海汽车》-2004年3期
姓名:吴军
班级:车辆工程
学号:11021450141
第二篇:汽车新技术论文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选修课论文
汽车被动安全新技术
班 级 ****** 学 生 姓 名 ****
学 号 ******** 指 导 教 师 *****
二 ○ 一 二 年 六 月
摘要
汽车被动安全技术是指一旦事故发生时,保护车辆内部乘员及外部人员,使直接损失降到最小的技术。被动安全技术主要包括碰撞安全技术、碰撞后伤害减轻与防护技术等,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在交通安全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仍然不可避免发生意外情况。此时,汽车被动安全技术将是避免乘员伤亡的唯一保障。因此,汽车被动安全技术的开发研究仍将是汽车安全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我国也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现代汽车被动安全技术。
一.主动安全配置
主动安全配置主要是指发生撞击之前所做动的辅助装置,这些装置在车辆接近失控时便会开始启动,以各种方式介入驾驶的动作,希望能利用机械及电子装置,保持车辆的操控状态,全力让驾驶人能够恢复对于车辆的控制,避免车祸意外的发生。
防碰撞控制系统、ABS、VSC(车身稳定控制系统)、DSC(动态稳定控制)、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等驾驶上的辅助装置等属于主动安全配置。被动安全系统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尽量减小损伤的安全系统,包括对乘客和行人的保护。
被动安全装置是指在意外发生不可避免,车辆已经失控的状况之下,对于乘坐人员进行被动的保护作用,希望通过固定装置,让车内的乘员固定在安全的位置,并利用结构上的引导与溃缩,尽量吸收撞击的力量,最大限度确保车内乘员的安全。
主动头部保护系统、安全带、气囊、笼型车体结构等属于被动安全配置与设计。
二.欧洲新车安全评价体系NCAP 包括两个方面,正面和侧面碰撞。正面碰撞速度为64公里/小时,侧面碰 撞速度为50公里/小时。碰撞测试成绩则由星级(★)表示,共有五个星级,星级越高表示该车的碰撞安全性能越好。
近年来,增加了车辆对被撞行人的安全保护程度的测试,并将结果划分 为4个等级级:★★★★分数为28-36分,★★★分数为19-27分,★★分数 为10-18分,★分数为1-9分。
三.主动安全装置
1.防碰撞控制系统
1).系统组成
防碰撞控制系统主要由行车环境监测、防碰撞预测和车辆控制三部分组成。2).控制原理
该系统采用激光雷达在水平面上呈扇形快速扫描,提高激光束的能量密度,可延长激光扫描雷达的监测距离,消除因车辆颠簸引起的误差,并能监测弯道上的障碍物。
最小的激光扫描雷达监测范围(一般在120m以上)是由实际车距确定。该车间距是指在潮湿路面状况下,保证在后面车辆减速制动后,不致于碰撞到前面的暂停车辆的距离。
据路面状况(湿/干)、后面车速及相对车速,计算出“临界车间距离”,该值是根据路径估算方法确定的车间距离。判断安全/危险的方法,就是将实际测量的车间距离等于或小于临界车间距离时,自动制动控制系统启动。
2.防碰撞控制系统—预警系统
3.皇冠Majesta防碰撞系统
(1).毫米波雷达除根据到达障碍物的距离和方向,还通过处理摄像头拍摄到的图像来判断前方障碍物的大小。
(2).与凭借毫米波进行判断相比,在遭遇无法避开冲撞的情况时,可在比以前快0.2秒左右的时间内检测出这一情况。通过在较早时间内检测出存在冲撞危险,可在提前在接下来的安全操作方面尽早做出反应。
(3).如判断无法避开冲撞时,便会象以前一样,自动加大收紧安全带的力量以及对制动踏板的踏力
(4).皇冠Majesta在防冲撞系统方面,配备了配套使用毫米波雷达和CMOS摄像头的新式预防碰撞安全系统。
4.英菲尼迪防碰撞辅助概念系统
该系统利用毫米波雷达检测前方的障碍物:
(1).在能够通过方向盘操作等躲避障碍物的速度时,会进行警告制动;(2).在操作方向盘也无法回避碰撞时,则会自动进行紧急制动。
(3).当系统检测到前方障碍物并判断出需要驾驶员减速时,会通过显示信号与声音提醒驾驶员,促使驾驶员进行减速操作。此时,驾驶员可松开油门踏板,平稳减速制动。
(4).在驾驶员未利用方向盘及制动踏板进行躲避操作的情况下,当系统判断出存在发生追尾的可能性时,会自动实施制动。同时还会通过拉紧安全带来减少安全带的松弛余量,增强对乘员的束缚力。
员
四.被动安全装置
1.主动头部保护系统
当受到后方来车撞击时,最容易发生伤害的部位是颈椎。
乘员头颈保护系统,属于汽车被动安全装置,一般设置于前排座椅。当轿车受到后部的撞击时,头颈保护系统会迅速充气膨胀起来,其整个靠背都会随乘坐者一起后倾,乘坐者的整个背部和靠背安稳地贴近在一起,靠背则会后倾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头部向前甩的力量,座椅的椅背和头枕会向后水平移动,使身体的上部和头部得到轻柔、均衡地支撑与保护,以减轻脊椎以及颈部所承受的冲击力,并防止头部向后甩所带来的伤害。(1)预紧式安全带
预紧式安全带的特点是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的一瞬间,乘员尚未向前移动时它会首先拉紧织带,立即将乘员紧紧地绑在座椅上,然后锁止织带防止乘员身体前倾,有效保护乘员的安全。
预紧式安全带中起主要作用的卷收器与普通安全带不同,除了普通卷收器的收放织带功能外,还具有当车速发生急剧变化时,能够在0.1s左右加强对乘员的约束力,因此它还有控制装置和预拉紧装置。
(2)预紧式安全带 控制装置分有两种:
电子式控制装置、机械式控制装置。
预拉紧装置则有多种形式,常见的预拉紧装置是一种爆燃式的,由气体引发剂、气体发生剂、导管、活塞、绳索和驱动轮组成。
当汽车受到碰撞时预拉紧装置受到激发后,密封导管内底部的气体引发剂立即自燃,引爆同一密封导管内的气体发生剂,气体发生剂立即产生大量气体膨胀,迫使活塞向上移动拉动绳索,绳索带动驱动轮旋转号驱动轮使卷收器卷筒转动,织带被卷在卷筒上,使织带被回拉。最后,卷收器会紧急锁止织带,固定乘员身体,防止身体前倾避免与方向盘、仪表板和玻璃窗相碰撞(3)安全气囊
安全气囊主要由传感器、气体发生器、气囊系统等三部分组成,传感器的功能是检测、判断车体所经受的撞击信号,决定是否启动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的功能是在传感器的控制下根据信号指示产生点火动作,点燃固态燃料并产生气体向气囊充气,使气囊迅速膨胀展开保护乘员;气囊一般装在方向盘毂内紧靠缓冲垫处,其容量约50~90升,做气囊的布料具有很高的抗拉强度,同时气囊设有安全阀,当充气过量或囊内压力超过一定值时会自动泄放部分气体,避免将乘客挤压受伤。安全气囊所用的气体多是氮气或一氧化碳。
传统安全气囊的设计是在发生正面撞车事故时避免车内乘员的头部、颈部和胸部强烈撞击在仪表盘、方向盘或挡风玻璃上。在后面碰撞、翻车或大多数侧面碰撞的情况下,它不会被引发。随着技术的发展,安全气囊的保护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从现在的前排乘员前方保护扩展到前排乘员的侧面、膝部和后排乘员的前方与侧面以及车外行人。开发出了侧面安全气囊、发动机罩宽幅气囊、车外气囊等。同时,安全气囊已出现智能化,能识别乘员席有无乘员、有无逆向儿童座椅、乘员身材大小、重量,坐姿、是否佩带安全带等,并根据上述信息调整动作,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误和保护乘员。
汽车的行人安全车采用了两种可以碰撞中对行人进行保护的新颖安全气囊。这两种气囊一是发动机罩气囊,一是前围安全气囊,两者配合使用可减少最常见的行人伤亡事故
2.高强度车身
强度车身HSB(High Strength Body)充分考虑了车辆安全性、轻量化以
及人性化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三层结构的侧围对整个车身结构起到了强大的支撑作用,为车内生存空间提供了保障
正面碰撞时,撞击力通过热成型钢板材质的保险杠支架向碰撞影响区结构分散,被纵梁吸收削弱后的碰撞能量继而被传递给同样由超高强度热成型钢板制成的脚部横梁、中央通道及门槛,这样就可以避免前排脚部区域在碰撞过程中的凸入危险。
五.轮胎气压自动监测系统(TPMS)
(1).轮胎气压对汽车行驶安全性的影响:
轮胎气压对汽车承载能力、制动性能、侧偏特性、高速性能均有影响。TPMS是汽车轮胎气压监测系统(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主要用于汽车行驶过程中对轮胎气压进行实时监测,对轮胎漏气和低压进行报警,以保障汽车行驶安全性。
(2).汽车轮胎气压自动监测系统的类型
间接式TPMS,它通过汽车ABS的轮速传感器来比较轮胎之间的转速差别,以达到监视胎压的目的,其缺点是无法对两个以上轮胎同时缺气的状况和速度超
过100 km/h的情况进行判断。
直接式TPMS,它利用安装在每一个轮胎里的锂离子电池为电源的压力传感器来直接测量轮胎的气压,并通过无线调制发射到安装在驾驶台的监视器上;监视器随时显示轮胎气压,驾驶者可以直观地了解各个轮胎的气压状况,当轮胎气压太低或有渗漏时,系统就会自动报警。
两个以上轮胎同时缺气的状况和速度超过100 km/h的情况进行判断。
六.红外夜视系统
在夜间行驶的时间虽少但出事故的几率却很大,因为在黑暗中人们的视野受到了一定影响。车灯的照射距离和范围有限,无法保证使驾驶者对车灯照射范围以外的潜在危险获得足够的预警。随着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让黑夜变成白昼,让夜间驾驶变得更轻松安全。
当在黑夜中驾驶时夜视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觉方式。在司机借助灯光系统看不清前方路况之前,热感成像相机在黑夜中可以探测到车辆前方的人、动物和一些物体。热感相机另一项功能是将发生的图象增加亮度,然后将增亮的图象传送到控制中心显示,人和动物等目标都会变得更清晰。奥迪A8L的夜视辅助系统
奥迪A8L的夜视辅助系统,除了可以让驾驶者看清近光灯照不到的黑暗中的交通标牌、弯道、车辆、障碍物等会造成危险的事物,正确判断出前方道路的情况,还可以通过远红外热成像摄像头捕捉到车辆前方24度范围300米内的热源(包括人和动物),让驾驶者提前作出反应。
热成像摄像头装在全新奥迪A8L车头的进气格栅内,扑捉前方信息非常直接。当热源(人或者动物)出现在捕捉范围内时,系统会将拍摄到的热信号送交电脑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就会在仪表盘的显示器中显示出来,当行人有横穿车辆前方的意图时,系统会迅速做出判断并以红色突出显示,同时发出声音警告。
七.安全玻璃
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风窗玻璃的性能如何,对高速行驶的汽车安全性影响较大。汽车安全玻璃一般具有足够大的变形余量和柔性,一方面可保证正常状况下良好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既能防止碰撞时乘员从窗中飞出,又不致对其头、颈部位造成较严重伤害。安全玻璃可分为强化玻璃和夹层玻璃
第三篇:汽车新技术论文
论汽车新技术
汽车作为人类最为重要的代步工具之一,已伴随着我们人类走过了近两个半世纪。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汽车也随着人类对物质的更高追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新能源新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也应运而生。究竟这些新技术是什么,又能给汽车带来什么?下面就汽车新技术做一个综述,这些新技术从汽车本身的结构、发动机、刹车系统、车载电子系统、安全应用等诸多方面进行综述。
1.纯电动车
纯电动车有良好发展前景。作为一个对于中国市场和客户有长期承诺的公司,宝马密切关注市场的需求 和发展,我们认为纯电动车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宝马在纯电动车方面做出 了很多尝试和努力:2008 年 11 月开始,宝马集团从美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投放 600 多辆 MINI E 汽车进行实路测试,收集电动汽车日常使用的数据和经验。2011 年,宝马集团将交 付更多电动车辆供客户试验驾驶,这些电动车将基于 2010 年 1 月发布的 BMW Concept ActiveE 概念车进行小批量生产。2010 年底前,我们将在中国引入 50 辆 MINI E 电动车进行实路测试项目。作为该项目 的主要合作伙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ATARC)将在项目准备,实施和测试评估阶段 与宝马紧密合作并进行相关课题研究;国家电网公司也将在充电设施建设以及相关的基础 设施研究课题中提供全面支持。2013 年,到 我们将把在电动汽车领域获得的经验应用到 “超 大城市汽车”项目的研发和推广中。这将是宝马集团的第一款量产纯电动汽车。最受人关注的当之无愧的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汽车,但是也不可忽略其他能源的研究开发。
2.电子点火装置(ESA)
由微机、传感器及其接口、执行机构等几部分构成。该装置可根据传感器送来的发动机各种参数进行运算、判断,然后进行点火时刻的调节,这样可以节约燃料,减少空气污染。此外,新型发动机电子控制装置还有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及自诊断操作等。一般认为,发动机电子控制装置的节能效果在15%以上,而效果更明显的则是在环境保护方面。除此之外,在发动机部分利用电子技术的内容还有:废气再循环(EGR)、怠速控制(ISC)、电动油泵、发电机输出、冷却风扇、发动机排量、节气门正时、二次空气喷射、发动机增压、油汽蒸发及系统自我诊断功能等,它们在不同的车型上都或多或少地被应用。
3.燃油缸内直喷技术(FSI)
FSI是“燃油缸内直喷技术”的缩写。普通引擎是将燃油喷射到进气歧管和空气混合后再进入燃烧室燃烧,而FSI是将燃油直接喷射到燃烧室中燃烧,更容易达到空气和燃油的合理配比,增强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FSI对燃油辛烷值和纯度的要求很高,需要的压缩比也很高。但它在经济性,动力性,环保性上都比其他类型的发动机好,所以在各个工况下都能保证经济性和动力性最佳。
4.无级变速器(CVT)
无级变速器是由两组变速轮盘和一条传动带组成的。因此,其比传统自动变速器结构简单,体积更小。另外,它可以自由改变传动比,从而实现全程无级变速,使汽车的车速变化平稳,没有传统变速器换挡时那种“顿”的感觉。智能怠速停止系统(SISS:Smart Idling Stop System)。这种怠速停止系统用来代替起动机,对处于停止工作状态的发动机气缸进行喷油。使其燃烧,从而重新起动发动机。也可以称为像直喷式发动机那样的再起动装置。智能怠速停止系统(SISS)的优点是,不仅显著降低了发动机与蓄电池的重量负担,而且发动机的重新起动时间只有0.3s的极短时间。这套世界首创的系统可在发动机停止运转时向汽缸内进行燃料直喷并点火,利用其产生的能量推动活塞向下,从而实现发动机安静而迅捷地再次启动,这一系统有望将油耗降低7-8%,可谓环保至极。
5.EGR系统
EGR系统的任务就是使废气的再循环量在每一个工作点都达到最佳状况,从而使燃烧过程始终处于最理想的情况,最终保证排放物中的污染成份最低。由于废气再循环量的改变会对不同的污染成份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影响,因此所谓的最佳状况往往是一种折衷的,使相关污染物总的排放达到最佳的方案。
6.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它与传统的制动系统协同工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制动辅助系统。它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在制动过程中车轮抱死(即停止滚动),从而保证驾驶员在制动时还能控制方向,在某些情况下,如在湿滑路面上还能减小制动距离。对于未装备ABS的车辆,驾驶员可以通过点刹制动踏板人为地防止车轮抱死,但这对驾驶员的操作技能要求太高,一般人很难做到。ABS系统通过电脑自动控制制动系统的油压,驾驶员只需踩住制动踏板不动,系统就能自动地快速地调节制动力,在获得最大制动效能的同时,防止车轮抱死。
7.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
安全气囊是由传感器、气体发生器、气囊和电控单元组成,传感器感受汽车的碰撞程度并将信号送到控制器,控制器对信号进行处理,当判断有必要打开气囊时发出信号触发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迅速点火并产生大量气体给气囊充气,整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约需10毫秒。由于装备安全气囊的汽车在世界上急速增加,安全气囊对于乘员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可以降低车辆在正面冲撞时乘员的死亡率约30%,但对于儿童的保护并不理想。
8.ASS-全功能座椅系统
这个系统是在座椅中设计十组气囊藏於座椅里面, 分别位於座垫的下方、前方、两侧、腰部、腰际等, 当车辆起动后, 每个气囊就会因应每个驾驶人身材与姿势而作不同的充气, 达到最佳的人体支撑, 这一套系统每四分钟还会解读一次, 可依驾驶人的乘坐姿式再进行充气调整, 可使驾驶人随时都保持着最舒适的驾BAS-煞车辅助系统。
9.4WD-四轮驱动系统
4WD系统是将引擎的驱动力从 2WD系统的二轮传动变为四轮传动, 而 4WD系统之所以列入主动安全系统, 主要是 4WD系统有比 2WD 更优异的引擎驱动力应用效率, 达到更好的轮胎牵引力与转向力的有效发挥, 因此就安全性来说, 4WD系统对轮胎牵引力与转向力的更佳应用, 造成好的行车稳定性以及循迹性, 除此之外 4WD系统更有 2WD所没有的越野性。4WD目前大致可分短时(PART TIME 4WD)及全时(FULL TIME 4WD)四轮传动系统, 短时四轮传动系统可依驾驶者的需求, 选择二轮传动或四轮传动, 这种传动系统是属於比较传统的 4WD系统, 从越野性的观点来看, 此种传动系统当选择四轮驱动模式时前后轮系直接连结, 可确保前后轮的驱动力输出, 因此此种系统系属於适合越野的 4WD系统。另一种为全时 4WD系统, 此种系统不需驾驶人操作, 车辆总是处於四轮驱动系统, 此种系统可经由前后驱动力的分配, 可达到更完美的胎驱动力及转向力的最佳化配置, 系属於高性能传动系统, 除了配置於一般的越野吉普车外, 亦常用於一些高性能的轿跑车上。
10.ADS-可调避震系统
此套系统可依据各人的喜好, 路面的状况及使用的条件, 由驾驶人来调整避震器的软硬度, 以适合不同的需求, 例如驾驶者想享受驾驭的乐趣时, 可选择较硬的模式享受跑车式的驾驶乐趣, 当然您也可以选择较软的模式, 享受舒适的乘坐感觉。ADS系藉由变化避震器的阻尼减震力, 来达到较硬模式有较大的阻尼减震力, 加强激烈操驾的减震力, 较软的模式则提供较低的阻尼减震力, 提供较柔合的乘坐感。先进的可调避震系统采用电子式无段可调避震系统, 更可根据不同的路况以及操作条件主动自动的调整最适合避震阻尼力, 唯此套系统由於价格较昂贵, 通常只在高级豪华房车才会配备, 可调避震系统除可提高舒适性外, 亦有助於行车操控安全。
11.ALS-自动车身水平系统
该系统会於当车尾高度因载重量的变化 而使车尾高度降低或升高时, 调整至原来高度的一项系统。大致可区分为两种, 一种是完全独立的套件, 只负责车尾高度的调整工作, 另一种即是整合於悬吊控制系统中, 此系统的大致作用方式如下, 当车辆载重时, 如后座因坐人或行李箱有放重物而使车尾下沉, 位於后悬吊下控制臂上的高度或位置感知器, 便会告知电脑此一状况, 在电脑确认此一状况一段时间后, 认为此车尾高度的改变确实来自车重的增加, 而非路面状况的暂态影响, 便会起动一空压机将空气灌入后避震器中, 使后避震器重新将车尾顶起, 至车高恢复至原车有车身正常的车姿, 相反的, 若车尾车重降低至使车尾高度升高, 则 ALS系统会将避震器内的部分高压气排出, 使车身保持标准, 此种调整除可以保持车身一定的舒适乘坐姿势外, 又可以维持一定的操安性能。
12.ASL-排档锁定装置
ASL亦是配置於自动排档的装置, 所不同的是加装位置不同, ASL系设置於整个排档系统里面, 而自排档锁是外加於排档上, 另外当然功能也不相同, 排档锁是当车辆被偷时, 窃贼无法排档防止车辆被偷。而 ASL是防止车辆暴冲的防范措施, 此套系统可以在驾驶人在起动后, 必须在踩煞车的情形下, 才能将档位由 P档或 N档排到 R档或 D档时, 以防止车辆在未踩煞车的情形下, 直接排入前进或后退档位时, 有可能造成车辆突然行进而引起驾驶人慌张, 造成车毁甚至人亡的灾害。虽然没有 ASL的车辆, 会发生暴冲的机会仍然很低, 但是如能养成起动后排档前先踩煞车的安全习惯, 那是再好不过了。
其实,除了上面所说的之外,还有智能记录仪、雷达式距离报警器、中央控制门琐、自动空调、汽车防盗系统以及汽车音响等等。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相信会有更多的新技术应用于汽车,这样汽车也会变得更加安全、舒适、可靠!
第四篇:汽车安全新技术
论文题目:
汽车安全新技术
汽车安全新技术
通过上我们的选修课以及课后查找相关的资料,对汽车安全技术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在汽车设计上,汽车新技术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汽车安全技术概述主动安全系统是指通过事先防范,避免事故发生的安全系统。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的措施:视认特性;车辆底盘电子综合控制技术;信息传递技术。
汽车安全新技术之欧洲新车安全评价体系NCAP(European 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包括两个方面,正面和侧面碰撞。正面碰撞速度为64公里/小时,侧面碰撞速度为50公里/小时。碰撞测试成绩则由星级(★)表示,共有五个星级,星级越高表示该车的碰撞安全性能越好。近年来,增加了车辆对被撞行人的安全保护程度的测试,并将结果划分为4个等级级:★★★★分数为28-36分,★★★分数为19-27分,★★分数为10-18分,★分数为1-9分。安全测试分为以下四点:1.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撞击测试。2.可变形壁障侧面撞击。3.行人安全测试。4.驾驶人头部保护安全测试。
汽车安全新技术之中国新车安全评价体系C-NCAP要求对一种车型进行车辆速度50km/h与刚性固定壁障100%重叠率的正面碰撞、车辆速度56km/h对可变形壁障40%重叠率的正面偏置碰撞、可变形移动壁障速度50km/h与车辆的侧面碰撞等三种碰撞试验,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各项试验得分和总分,由总分多少确定星级。评分规则非常细致严格,最高得分为51分,星级最低为1星级,最高为5星。C-NCAP的评分项目包括三项测试: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50km/h);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56km/h);可变形壁障侧面碰撞试验(50km/h)。另外包括两个加分项:安全带提醒装置及侧面安全气囊和气帘。C-NCAP的总分是51分,其中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16分;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16分;可变形壁障侧面碰撞试验16分;安全带提醒装置2分;侧面安全气囊和气帘1分。
汽车安全新技术之汽车行驶稳定性控制系统电子稳定程序ESP的作用。ESP 最主要的作用是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帮助驾驶员保持对车辆的控制,从而避免重大意外事故。具体主要是通过防止车辆侧滑,在车辆和地面间还有附着力的前提下,保证车辆的方向操控性。通过对驾驶员的动作和路面情况的判断,对车辆的行驶状态进行及时的干预。ESP在车上的整体结构。ESP系统可大致分为4个部分:用于检测汽车状态和司机操作的传感器部分;用于估算汽车侧滑状态和计算恢复到安全状态所留的旋转动量的ECU部分;用于根据计算结果来控制每个车轮制动力和发动机输出功率的执行器部分以及用于告知驾驶员汽车失稳的信息部分。4.ESP工作情况。ESP以每秒25次的频率对车辆当前的行驶状态及驾驶员的转向操作进行检测和比较。即将失去稳定的情况、转向过度和转向不足状态都能立即得到记录。一旦针对预定的情况有出现问题的危险,ESP会作出干预以使车辆恢复稳定安装ESP与未安装ESP装置的车辆对比1)在多变的路面上行驶时对于安装ESP的车辆:1)车辆表现出转向不足的趋势,即将跑偏。ESP系统立即进行干预,在增加右后轮制动力的同时降低发动机输出扭矩。2)车辆保持稳定。
汽车安全新技术之防撞安全新技术防撞控制系统防碰撞控制系统装有测距传感器,它们利用光线、激光或超声波,测得汽车与障碍物间的距离,这个距离信号,加上车速传感器和车轮转角传感器的信号送入电控单元(ECU),通过计算求出行驶汽车与前方物体的实际距离以及相互接近的相对速度,并向驾驶员发出预告信号或显示前方物体的距离。当将要碰撞时,ECU向制动装置和节气门控制电路发出控制指令,使汽车发动机降速并及时制动,从而有效
地避免碰撞。
汽车安全新技术之行人安全保护发动机罩机械系统。发动机罩机械系统能够在汽车发生碰撞时迅速鼓起,使得撞击而来的人体不是硬碰硬,而是碰撞在柔性与圆滑的表面上,减少了被撞人受伤的可能或程度。行人安全气囊系统。行人保护安全气囊进一步避免人体撞击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以免在猛烈碰撞下行人与车内乘客受到更大的伤害。3.车辆智能安全保障系统。车辆智能安全保障系统是先进的车辆控制系统的一部分,它包括安全系统、危险预警系统、防撞系统等,涉及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决策控制技术、信息显示技术、驾驶状态监控技术等。这些车载设备包括安装在车身各个部位的传感器、激光雷达、红外线、超声波传感器、盲点探测器等,具有事故监测功能,由计算机控制,在超车、倒车、变换车道、雨天、大雾等容易发生事故的情况下,随时通过声音、图像等方式向驾驶员提供车辆周围及车辆本身的必要信息,并可以自动或半自动地进行车辆控制,从而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同时,利用车身四周的传感器分别探测车辆前后左右的路况,为驾驶员提供及时的回避操作指令,并提醒驾驶员保持安全车距,防止车辆与车辆、车辆与其他物体或车辆与行人间的正面、追尾和侧向碰撞。主动头部保护系统乘员头颈保护系统简称WHIPS(Whiplash Protection System),属于汽车被动安全装置,一般设置于前排座椅。当轿车受到后部的撞击时,头颈保护系统会迅速充气膨胀起来,其整个靠背都会随乘坐者一起后倾,乘坐者的整个背部和靠背安稳地贴近在一起,靠背则会后倾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头部向前甩的力量,座椅的椅背和头枕会向后水平移动,使身体的上部和头部得到轻柔、均衡地支撑与保护,以减轻脊椎以及颈部所承受的冲击力,并防止头部向后甩所带来的伤害。
汽车安全新技术之安全气囊新技术高强度车身大众公司高强度车身HSB(High Strength Body)充分考虑了车辆安全性、轻量化以及人性化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三层结构的侧围对整个车身结构起到了强大的支撑作用,为车内生存空间提供了保障。正面碰撞时,撞击力通过热成型钢板材质的保险杠支架向碰撞影响区结构分散,被纵梁吸收削弱后的碰撞能量继而被传递给同样由超高强度热成型钢板制成的脚部横梁、中央通道及门槛,这样就可以避免前排脚部区域在碰撞过程中的凸入危险。在行人保护方面,大众汽车HSB高强度车身也采用了周全的设计。车身前部众多零部件结构及空间布置充分考虑到了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及协同作用。翼子板的连接、前盖及铰链也得到优化。此外,保险杠区内还特为行人保护增加了吸能泡沫件,将行人腿部在碰撞过程中所受伤害程度降到最低。激光焊接运用于汽车可以降低车身重量、提高车身的装配精度、增加车身的刚度。目前的汽车工业中,激光技术主要用于车身焊接和零件焊接。激光焊接主要用于车身框架结构的焊接,例如顶盖与侧面车身的焊接。用激光焊接技术,工件连接之间的接合面宽度可以减少,既降低了板材使用量也提高了车体的刚度,极大提高了安全性。激光焊接零部件,零件焊接部位几乎没有变形,焊接速度快,而且不需要焊后热处理,常用于变速器齿轮、气门挺杆、车门铰链等。
汽车安全新技术在汽车的制造设计当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目前为止汽车的安全性能的提高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于人身安全来说,汽车的安全技术是不容忽视的。
第五篇:汽车照明新技术论文
汽车照明系统新技术
摘要:汽车照明系统对汽车安全起到了主动预防作用,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汽车外部照明和内饰照明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考虑节能环保的要求,出现了很多汽车照明安全节能新技术,本文介绍了包括疝气灯、LED灯、光纤照明、智能车灯,还有自适应前照灯系统和前照灯自动调平系统等先进的前照灯安全技术。
关键词:汽车照明;安全; 节能
The new technology of automobile
lighting system Abstract: Automobile light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external lighting and interior lighting, is of active role in automobile safety.New energy-saving and safe technologies of automobile lighting emerge due to the requirement of the energy-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he new technologies include high intensity discharge, LEDs, fiber lighting, intelligent lights, self-adaptive front lighting system and headlamps automatic leveling system.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the new technologies are envisioned.Keywords: automobile lighting;safety;energy-saving
引言近年来,汽车的各种技术不断发展,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汽车的安全性。汽车的安全性是由汽车安全系统来保证的。汽车安全系统是一个整体概念,照明、制动、避震器、保险带和安全气囊等多个子系统都属于这个整体,并在运行中相互配合。其中照明系统对行车安全能起到关键的主动预防作用。汽车照明主要影响驾驶员视野的清晰度,而驾驶视野的清晰度对行车安全有直接影响,据统计,道路表面状况、交通环境以及车流情况等信息80%以上通过视觉获取。这些信息的获取若在白天很容易,但在夜晚或恶劣气候条件下将十分困难。汽车夜间行驶发生事故的概率是白天的2~3倍,因此照明质量的优劣, 直接影响着夜间的行车安全。所以汽车设计要充分考虑汽车照明系统的安全性,为车辆行驶提供必要的保证。现在已经是汽车照明安全的新时代。汽车外部照明对汽车安全性的保证如此的至关重要,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要照明系统发挥作用,现在人在车内的时间也越来越多,车内的昏暗照明已远远不能满足人的需求。所以解决照明系统的节约用电、降低制造和维修的成本以及绿色环保等问题都是现在各个汽车生产商努力思考和改进的地方,汽车照明系统在进入安全时代的同时也进入了节能的新时代。
汽车照明系统的发展现状
汽车照明系统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目前很多技术已经很成熟并且应用于很多汽车上,下面来介绍各个汽车照明安全节能的新技术。
1.1疝气灯
传统的汽车车灯采用的是卤钨光源,能给汽车提供的照明亮度是非常有限的,从而也影响了汽车的安全行驶,还有一个缺点就是传统的卤素汽车车灯寿命短,而且内部含有一定量的汞元素,既不节能也不环保。现今出现了很多新类型的汽车车灯来替代传统的卤素灯。
飞利浦照明在2004年6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只汽车用绿色无汞氙气前照灯,自此以疝气作为光源的疝气灯在汽车照明领域中不断发展并且到现在已经得到大量应用。疝气灯简称HID(High Intensity Discharge)灯,它的最大魅力就是它的安全性。这主要是因为HID 灯带来的多重光束会比卤素灯更远更宽、强度更大,近光设置更有效。在黑夜里,特别是车辆行驶在郊区,氙气大灯能大幅提高车前方的照明,照亮路边的标志和歧路,对行车安全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同样瓦数的HID的亮度大约是卤素灯的2~3 倍,射程也更远更宽,提高了夜间行车的安全性。在能量的使用方面,一般车辆上卤素大灯每小时需要耗电60W左右,而一些HID氙气大灯在安定器的稳定运作下,平均只需要35W,大大低于通常的卤素灯。HID可明显减轻车辆电力系统的负担,达到了节能的要求。氙气灯是利用电流刺激气体发光,基本上不会产生过高温,所以只要其中氙气没用完就可以正常的发光,不易损坏。据一项研究显示,就算品质再高的卤素灯泡,寿命最多也就是400 h,而一般的HID,寿命最少也有3 000 h,在正常用车情况下,HID可以用上5~6 a。HID不易损坏而且寿命长,满足了对汽车照明节能的要求。
2008年,在美国和欧洲开始流行一种新型前雾灯,也是无汞疝气灯的一种,它采用 24W 的光源,不仅结构设计非常简单,只有2个零件,采用普通的PC(聚碳酸酯)材料,生产工艺难度降低,合格率提高,而且灯具材料成本低,安装简便,总成本大大降低。最为重要的,这款灯具产品的重量非常轻,比我们常见的产品要轻200 q。该产品的寿命是其他产品的3倍,对那些夜间开车时总是喜欢开前雾灯来辅助提高亮度的驾驶员来说是个非常好的选择。无汞疝气灯是指用锌等无害物质来替代汞,使其更加环保。无汞灯的最大好处是氙气充气气压提高到比含汞灯大1倍,并将启动电流增大到3.2 A,使灯的启动速度达到了快速的要求,从而节约了能源。可以看出,疝气灯既能提供高亮度保证安全,同时也是非常节能的产品,是目前和未来汽车照明系统中被广泛应用的车灯。
当然,疝气灯的应用是需要一定条件的。由于疝气灯对灯具的设计精度要求相对比较高,不能自行改装,如果达不到配光要求会造成光污染,这就要求增大市场上疝气灯原配车的数量,与此同时带来的成本问题就是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1.2 LED灯
LED 是一种利用电子发光原理制成的半导体器件,它可直接将电能转化为可变光,具有发光效率高、寿命长、耗电少、体积小等特点,被称为21 世纪的“汽车绿色照明光源”。从制造工艺上讲,生产LED 光源所使用的材料不含重金属,与其他光源相比发光效率可以提高20%以上。LED 的寿命很长,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为10 万h,并且LED 属于实心封装的固体光源,其抗振动性也是其他光源无法比拟的,从这些优势来看,LED无疑是节能环保的首选,正是由于这一点,LED灯在汽车内饰照明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奥迪A8 可选装的带环境照明的照明套件就是这种应用的典型的例子。由于LED灯的节能性非常好,其还应用于城轨车辆的照明系统中。
LED 作为汽车照明光源不仅兼具环保性,更重要的是保证安全可靠性。例如2008年在奥迪研发的一种远光灯便能让驾驶者在夜间行车时,不会因为灯光过亮而使迎面而来的车辆司机暂时爆盲。通过改变灯光的分步,使这种技术得以实现: 一套电子系统不停地对任何正在接近的车辆的距离进行测试,以确保在不刺激到对面车辆驾驶者的同时,对前方道路进行最理想的照明,比如,当在城市中行驶时,内饰灯光会更亮一些;而在乡村道路上行驶时,灯光则会自动变暗,以免影响车外的视野。实现这种功用的车灯就是用LED灯制造的。
LED的安全性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它的快速反应能力方面,在真人实车试验中,同一个人在时速80 km的情况下开始刹车,观看LED 灯会比白炽灯反应速度快,提前4~5 m实现全车制动。这种突出的快速反应能力应用在尾灯中,可以极大地提高驾驶者的安全。
由于LED的成本问题,前些年这种灯只局限在像锐志、皇冠、凯迪拉克、速腾、荣威等中高档轿车上,但发展到现在,很多中低档车也应用LED灯。
2010年,汽车制造商在一级方程式赛车上率先采用并欣然接受LED灯作为尾灯、刹车灯和白天行车灯。由此,LED灯的安全性和节能性是显而易见的。
LED灯发展的越来越快,但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大挑战就是LED的自热问题,这个问题如果得以解决,不但会是照明达到更好的效果,成本也会相应降低。提高LED照射广度,同时降低外界环境对其影响,相信这些方面是当今和未来LED研究的重点,如果解决将大大促进LED的发展。
1.3 光纤照明
光纤技术具有光电分离、降低能耗和绿色环保、安全可靠、可重复利用等优点,目前也应用在汽车照明系统中。在传统的汽车照明系统中,光都是通过将电能转换成光能直接得到的,光与电是分不开的。但电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很多场合都希望光与电分开,排除各种隐患,确保照明的安全性。而光纤照明正好可以实现这一点,使光源与照明装置成功分离,如此一来不仅便于汽车电器产品的模块化研究,同时也易于产品的更换和维修。目前,主要应用于汽车前照灯和前雾灯上。光纤照明的这种光电分离的优势联合其柔性传输,使其不仅应用于汽车前照灯和前雾灯上,还可以运用到汽车内外饰上,为汽车提供大面积、高质量的室内外照明,从而大大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新颖性。例如阅读灯的多点照明、迎宾踏板的背景亮化、仪表盘的轮廓勾勒、车身内部装饰等。1.4 智能车灯
汽车的智能化促进了汽车车灯的智能化,为了确保汽车照明的安全性,2008年奥迪就在努力创造一种能够自行思考并提前做出反映的智能车灯。飞利浦的有些汽车安装了疝气灯的车主呼叫系统,也是一种智能化照明系统,这种系统能使疝气灯发挥更大的安全优势。2006年,奥迪研究了主动式旋转头灯,使前灯光束形状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也已经出现了一种智能化前照灯系统——动态转弯灯,它的特点是在不同的转弯半径下, 该前照灯能够在水平±150°之内摆动, 这使得转弯时近光灯照亮区域几乎扩大了1倍,以帮助驾车者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弯道路况。当转弯半径为 190 m时,普通前照灯可以照亮前方弯道30 m左右处, 而动态转弯灯可以将照亮弯道区域再延长25 m左右。在激活远光灯功能时, 动态转弯灯同样发挥作用。
1.5 白天行车灯
白天行车灯简称DRL,是为白天行驶安全而照明的,这种灯明显地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数与伤亡率。在欧洲许多国家尤其是北欧的国家,DRL 是强制要求执行的,加拿大及美国也要求执行。
1.6 前照灯技术
汽车照明系统中前照灯系统对汽车安全的影响最大,下面谈几种先进的汽车前照灯技术。
1.6.1自适应前照灯系统
夜晚行车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漆黑的夜晚,路上的视线死角远比白天多。特别是在没有路灯又有许多弯道的路上,驾驶者的视线被限制在大灯光束照射的直线范围内,对于弯路中突然出现的人或物,多半也只能听天由命。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夜晚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是白天的 1~1.5 倍,20%以上的致命交通事故发生在午夜至清晨六点,但这个时段的车流量仅占全天的2.4%。这项统计数据不仅反映了黑夜为驾驶员带来的危险,行人同样因汽车照明的欠缺而处于险境之中。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提高照明的安全性,一种自动转向前照灯应运而生。
汽车自动转向前照灯又叫自适应转向大灯系统。它能够根据汽车方向盘角度、横摆角速度和车速,不断对大灯进行动态调节,适应当前的转向角,保持灯光方向与汽车的当前行驶方向一致,以确保对前方道路提供最佳照明并对驾驶员提供最佳可见度,从而增强了黑暗中驾驶的安全性。在路面无(弱)灯或多弯道的路况中,扩大驾驶员的视野,在对面来车时提前提醒驾驶。自适应前照灯系统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操作检测系统,它是用来实现前照灯照明方向自动调整所必须的。
1.6.2汽车前照灯自动调平系统
在夜晚行车时,路况变化、装载量的变化、制动和加速控制等情况都会引起车身倾斜角度发生变化,进而使近光灯的光束倾角发生变化,这样很有可能会造成迎面来车的驾驶员视距丧失或者产生强烈眩目感,产生安全隐患。汽车前照灯自动调平系统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项技术。该系统工作时,会根据车辆负载的变化自动调整HID前照灯的投射俯仰角度,确保其投射高度在合适的范围内,既达到良好的照明效果,又不会对迎面车辆的驾驶员造成眩目,有效地保障了行车的安全。
为了保证夜间会车的安全,汽车前照灯必须具有正确的光束照射方位角。国标GB 7258-2004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中规定:机动车近光灯和左远光灯的光束水平照射方位角向左偏差不得大于58.4′,前照灯其余光束的水平照射方位角偏差不得大于2.0°。前照灯光束照射方位角的检测是汽车安全性能检测的必检项目之一,所以目前发展的汽车前照灯测量误差修正系统[16]是必要而且重要的。这种技术可以大大保证光束照射方位角测量的准确性,从而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性。
结语
在提倡安全节能的今天,汽车照明系统也到了安全节能的新时代,而且有了上述的发展。各种技术在照明系统中的应用使照明系统日益完善。当然,考虑到成本问题以及技术的成熟度问题,还是要有很多改进才能将这些技术普及到中低档汽车以及货车和客车上,而为社会带来更大利处。比如降低LED车灯的成本、解决LED自热问题、提高自适应前照灯系统的技术和智能车灯的完善等这些问题都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汽车照明系统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安全环保节能、越来越人性化这是毋庸置疑的,安全节能这个趋势是其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汽车电子控制装置与应用》.王旭东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现代汽车安全技术》.钱宇彬、胡宁 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3、《 汽车安全与保养》.崔俊杰、张保成、续彦芳编著.冶金工业出版社.4、朱孔源.建立更加智能化的汽车安全系统[J].轻型汽车技术 , 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