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技术及其影响
新技术及其影响
一、创新/技术信息:
新技术的影响无处不在。我们使用卫星地图定位,用手机导航。有了物流、存货管理和柔性制造技术,超市的存货量是80 年前杂货店的50 倍,网上购物则让我们可以在一个更大的宝库中进行选购。大多数人在工作中使用的电脑,比几十年前的电脑强大好多倍,那时需要把它们存放在巨大的房间里,并且还专门配有空调。我们的工作改变了,交流的方式改变了,创作方式改变了,娱乐的方式也改变了—这一切改变都是新技术带来的。然而,技术的影响力似乎还未触及一个地方:我们的薪水。
二、发明过程:
按创新程度不同,技术发明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开创性技术发明 这种发明,其新技术方案所依据的基本原理与已有技术有质的不同,又称基本技术发明。如蒸汽机技术的发明开创了热能向机械能的转化,在基本原理上区别于仅有机械能转化的简单机械。立足于电磁感应原理的电力技术的发明开创了电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化。从利用链式核反应原理到利用核聚变反应原理,可取得开创性的核技术发明。近代和现代的开创性技术发明大都以科学原理的突破为条件,自觉地应用新的科学原理来解决技术问题。科学上的许多重大突破,将会导致技术上的开创性发明。
(二)改进性技术发明
这种发明是在基本原理不变的情况下,对已有技术作程度不同的改变和补充,又称改良性技术发明。如电灯中用钨丝代替碳丝,用充氩代替真空,都是依据电热发光的同一原理。高压蒸汽机、汽轮机和多缸蒸汽机的发明,都是对蒸汽机技术的改进。改进性技术发明以开创性技术发明为基础,开创性技术发明靠改进性技术发明得到完善和发展。改进性技术发明可能以新的科学发现为前提,但在很多情况下是靠长期的经验积累和经验摸索。没有科学原理的根本性突破,也可能做出有重大价值的改进性技术发明。改进性技术发明与开创性技术发明的区分是相对的。
开创性技术发明往往导致技术系统的根本性变革,其意义重大。在技术发明中,数量最多的是改进型的。完善与基本技术有关的材料、结构、工艺和功能都会导致改进性技术发明。把一种基本技术移植、应用于多种对象,通常要求改变基本技术的某些环节,派生出另一些发明,这属于应用改进型技术发明。把多种已有技术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前所未有的系统,实现某种新的功能,往往也需要对已有技术作改进而产生一些发明,这属于综合改进型技术发明。对产品的形状、构造乃至外观设计上的创新和改进,有时也具有发明的性质。
发明的意义:
不断地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是人类的本质特征。人类利用天然条件创造了劳动手段和工艺,并在发明器物的过程中意识到外部世界的性质和自身的力量。
发明是技术和生产活动的起点,有了打制石器、人工取火的发明和应用,才开始了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历史。技术变革和技术进步,生产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历史的发展,都离不开发明创造。古代社会的进步依赖于石器的磨制、冶铜炼铁、制陶晒砖和养蚕织丝等发明。18世纪的产业革命,发端于新的纺织机、蒸汽机的发明。电子计算机和一系列现代发明,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劳动方式、生活状况和社会面貌。人类的文明史首先是一部发明创造史。
历史上的发明家对自己创造性活动的社会意义往往是不清楚的。他们在改进已有的器物或工艺时大都从切身的需要出发,没有也不可能充分认识到所作出的发明的重大价值和应用后果。而且,他们通常是以业余的方式从事发明创造的。在近代特别是现代,人们日益明确地认识到发明的重要性,用悬赏的办法征求发明,用专利制度鼓励和保护发明,发明成为专门的职业。发明家有了自己的开发研制机构和交流成就的组织,发明创造规律性的研究受到重视,发明创造教育和发明方法的培训得到普及。现代的技术发明在自觉性、质量和数量上都有了很大提高。
技术发明要利用自然知识和科学原理,并要依靠生产和工程上的技术革新才能发挥作用。与发明相比,科学研究对物质生产更有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但科学必须经过发明才能成为技术,技术必须有发明才能成为新的生产力,技术思想、技术方案是由知识过渡到实践的中介,是科学转化为生产力和工程应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三、社会影响
新技术是今天一个很重要的悖论。从个人计算机革命开始,美国的薪资中位数就一直停滞不前。信息技术甚至可能对许多白领不利,尤其是那些没有大学教育背景的。语音邮箱系统代替了接线员,自动柜员机能完成银行柜员的工作,计算机系统可以自行完一系列日常文书工作。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必须找到新工作,或学习新的技能才不会失业。此外,科技专家,如埃里克·布林约尔松和安德鲁·迈克菲还注意到,这些转变趋势正在加速。
看起来似乎机器背叛了我们。在过去的200年里,技术使得发达国家普通工人的薪水大幅增长,甚至包括那些没受过职业教育的工人。综合通货膨胀因素,今天英国和美国工薪阶层的收入是200年前的十多倍,技术是这一增长的主要原因。然而,同样是现在,技术导致许多普通工人失去工作,工资减少,但是高收入者的薪酬仍在大幅上涨。
更糟糕的是,一些人认为当前技术的影响预示着黑暗时代的来临。托马斯·皮凯蒂认为,当前的收入不均会让世代继承财富的现象变得更严重。泰勒·考恩认为,新技术会导致未来只有受过高等教育或有专业技能的精英才能够得到工作。
技术影响就业和工资,让受过教育的精英和普通人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真的是我们正在经历的一场革命吗?实际上,我们之前有过类似的经历,过去和现在并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期,机器接管了工作任务,进步的技术并未给工人带来多大的经济收益。在工业革命最初的几十年里,虽然重大的新技术促进了人均产出大幅上涨,但工厂工资一直停滞不前。财富被创造出来了,但都进了投资者、管理者和一些关键的熟练员工的口袋。利润增加了,不平等现象加剧,工人并未能获得多大收益。这种趋势的最终逆转发生在几十年之后,即使是没有受过教育的工人的工资也大幅上涨了,工人从新技术中获得了大量收益。
四、经济学意义
可以肯定的是,今天的技术不同于过去的技术。然而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技术是如何提高普通工人工资的,以及为什么要耗时几十年才能实现这种增长。这种分析能够帮助理解如今仍可能在发挥影响的类似力量,并制定让普通工人再次从技术中获利的策略。
将专注点放在技术如何影响普通工人工资上面,而不是皮凯蒂等人研究的财富分配不均。这些问题互相关联,但又有明显区别。利润增长期工资的停滞不前会导致财富分配不均。然而,财富集中不一定会抑制工资增长。过去,在贫富差距严重的时期,技术也曾大大提高普通工人的工资。集中的财富对民主也是一种威胁。但推进减缓普通工人发展政策的既得利益者,并不是只有亿万富翁。财富分配不均这个问题很重要,但研究的是技术如何影响普通工人。
开发大规模推行新技术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是一个社会难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解决。过去是这样,今天依然如此。然而,一旦解决了这个难题,大多数工人都会受益。而要解决它,需要时间和适当的政策。
很多人没有认识到当前转型的复杂性和缓慢性,因为他们将技术与发明混为一谈,认为技能就是教育。一项新技术通常比一项新发明所需求的更多,新技术需要规划、建造、安装、操作,以及维护。最初,新技术知识大都开发缓慢,因为它要通过实践来习得,而不是在学校里就能学到。历史上,工人通过正式的培训,结合经验来获得技术知识。他们在工作中,通过“从实践中学习”,习得了很多重要的技术知识。正规和非正规的实验,加上与他人日常的沟通,让工人获得了新的技能和技术知识。
过去,这样的技能甚至能让几乎没受过学校教育的工厂工人拿到相当于中产阶级的工资。在工作中学习对于今天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而言同样重要。医疗技术人员学习新的诊断技术,护士学习新的护理协议,办公室工作人员学习新的计算机系统,设计师学习新的网络标准。
当重要的新技术同时影响到许多行业,如19世纪的机械化或是今天的信息技术,培训大量工人就成了一个社会难题,尤其是在早期阶段。早期的技术知识通常过于零碎、含糊,在实现标准化的过程中不断变化。在实现标准化之前,课堂教育很难开展,劳动力市场也不太可能奖励在自我培训上投资的员工。没有稳健的市场和培训机构,大量的普通工人要从与新技术有关的技能中受益,可能需要几十年。
这些机构最终出现,在“技术生命周期”内改变着各种行为。几十年后,技术突然变得具有“分裂性”。那些一直集中在类似硅谷这样的地理集群的技术,扩散到了全世界。一些从事新技术工作的经验丰富的工人,终于等到了工资增长。
今天,许多职业正在经历这样一个过渡。尽管有人将其预言为一场灾难,但技术并没有整体取代工人,而是将他们放到了需要新技能的新工作中。但这些技能几乎在课堂上学不到,许多技能还没有实现标准化,在许多新的工作中,普通工人还看不到工资上涨。同时,雇主们又抱怨雇用不到足够多的拥有新技能的工人。技术正在拉大贫富差距,但情况不一定非得这样。
五、对企业水平影响
(一)技术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企业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市场瞬息万变,技术和市场的激烈竞争,常常影响企业的发展。它即可给企业带来风险和挑战,又可给企业带来商机。企业欲取得在市场竞争地位的巩固和发展,就需要借助强大的竞争优势。而市场竞争优势的形成又依赖于超前的技术优势,技术创新则是实现这种技术优势的重要途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既要面对国内企业的竞争,又要面对国际跨国公司的竞争,企业能否随着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不断研发市场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这是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规模上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企业间的技术创新实力的较量。
当今世界,技术的日新月异加剧了市场竞争力的此消彼涨过程,企业越来越重视技术创新所带来的竞争力量的增强以及由此创造的短期和长期市场利益,逐步形成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战略。
技术创新是具有特定含义的经济发展观,是指将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包括引进新产品,引入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供应的新来源,实现工业的新组织。不能把技术创新等同于技术革新、发明创造或单纯的技术活动,而要正确把握技术开发、工程化、商业化应用和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创新活动全过程。正因为如此,技术创新是实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主要形式和必由之路,是各类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基本前提。就工业企业来说,产品的竞争力,包括性能、质量、成本、价格、服务、交货期等,核心是技术创新。因为任何产品都有生命周期,而且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不断的更新换代、适应需求变化以及创造新的市场,都有赖于技术创新。由此可见,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不仅要靠技术创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而且也是目前有些处于困难的传统产业的振兴之路。无论国内国外,都不乏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实现以质取胜的成功事例。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夕阳产品”,没有“夕阳产业”。
(二)如何实现技术创新
1、技术创新的模式
技术创新既可以由企业单独完成,也可以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完成,但是,技术创新过程的完成,是以产品的市场成功为全部标志,因此,技术创新的过程,无论如何是少不了企业参与的。具体从某个企业看,企业取何种方式进行技术创新,要视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企业自身的实力等有关因素而定。从大企业来看,技术创新的要求具体表现为,企业要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中心,提高技术开发的能力和层次,营造技术开发成果有效利用的机制;从中小企业看,主要是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建立承接技术开发成果并有效利用的机制。对政府而言,就是要努力营造技术开发成果有效转移和企业充分运用的社会氛围,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地位。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意识,加大技术开发成果面向市场的力度,使企业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有用的技术开发成果。
2、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人才是具有内在建设性的潜力因素,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特殊资源。企业为员工的工作提供各种条件,使其主观能动性和自身劳动潜力得以充分发挥。人才是技术的载体,是企业无法估量的资本,人才作为资源进行开发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企业只有依靠人才智力因素的创新与变革,依靠科技进步,进行有计划的人才资源开发,把人的智慧能力作为一种巨大的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才能达到科技进步和经济腾飞。企业必须创造一个适合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良好环境,建立凭德才上岗、凭业绩取酬、按需要培训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满足企业经济发展和竞争对人才的需要,从而实现企业经济快速发展。
3、技术发展对营销和管理的影响 技术发展对市场营销的影响
市场营销的职能就是保证客户成为企业的中心环节,并且指导企业决策,良好的市场营销技术可以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使企业的盈利能力得到提升。市场营销通过营销技术的创新,制造新产品的开发经营,降低市场风险,促进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解决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满足生活消费和生产消费的需要,实现生产和消费的统一,并且市场营销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产品的价值和增值,通过对产品创新、分销、促销、定价、服务方便和加速相互满意的交换关系,是产品的价值和附加值得到社会的认可。
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给企业竞争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竞争手段越来越多样化,激励程度越来越大的时期,企业都把市场营销作为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生命线。面对新时期,信息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市场营销概念和方式跟随者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新形势下,企业必须抓住市场机遇,迎接来自企业内、外的各种挑战,积极进行市场营销策略的创新。企业只有从自身实际出发,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实现市场营销观念和方式等的全方面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技术发展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影响
信息技术可以促进企业组织形式的改善和管理效率的提高,从而使企业不断提高效率,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信息信技术来进行企业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交易成本,可以开拓市场,从而形成企业独特的品牌优势。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和决策、研究和开发、市场和销售等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可充分开发企业内外部的信息和知识资源,应用信息系统,调整或重构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服务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等方面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企业经济、社会效益,实施企业全方位变革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同时,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日常管理之中,可以为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信息,进行科学决策,以便能快速适应市场需求的多变,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水平,能使企业科学合理地制定信息化规划,避免企业在战略上出现重大失误。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不断地持续发展,全面的信息技术建设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不少企业在将信息技术引进到企业管理之前没能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没能认真研究企业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不考虑企业的实际需求,最终导致企业在信息技术方面蒙受巨大的损失,可见信息技术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六、结论
技术并非一定会毁掉中等收入阶层的就业机会。即使机器接管了人的工作,技术也会创造出社会对拥有新技能工人的需求。但技术不会保证普通工人能获得更多财富。结果取决于政策选择。从历史上看,美国的政策推进了新技术知识和技能在大量普通工人中的传播。美国的教育事业世界领先;在其他领域,政策旨在培养新技能并鼓励科技初创企业,包括影响政府采购政策,影响职业认证、员工流动、专利制度的政策。但今天,政策往往变得更有利于老牌公司和既得利益者,而不是推动新技术的发展和缩小贫富差距。既得利益长久以来一直在政策问题上针对新兴事物,金钱在政治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导致政策向错误方向倾斜。
从历史上来看,在激励工人习得新知识这一点上,各个国家的主动程度各异,这也导致了它们经济实力的不同。这个区别使得一些国家受益于新技术,变得更加富裕,另一些国家却受益有限。当前的经济停滞呼吁能推动广泛技术技能发展的政策。国家的繁荣取决于制度和政策,具体说来,取决于能否让普通公民获得技术知识,而且很大一部分要在工作中习得。
第二篇:影响21世纪的新技术
影响二十一世纪的新技术
全国政协副主席、原中国工程院院长朱光亚院士,在《跨世纪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报告中预测,芯片加工技术,灵境等高新技术等将对21世纪产生重大影响。
1.芯片加工技术。当年386计算机处理器芯片采用1.5微米工艺,586机采用0.35微米工艺,含有330万个晶体管;Intel公司正在设计中的 Merced为2000-5000万个晶体管。预计到2011年,采用0.1 微米工艺,处理器主频可达1000兆以上,处理速度达每秒1亿条指令。
2.光纤通信技术。目前因特网信息传输率低,只适应传文字和数据,不适于传声音。依托光纤技术的高速光纤网,将使因特网成为全球的媒体传送网络。
3.并行计算技术。高性能计算机正向大规模并行处理机的方向发展,二十一世纪初运算速度将达每秒100万亿次。
4.灵境(虚拟现实)技术。人可望通过计算机“身临其境”地听到、看到、触到、嗅到、感到某种环境中的一切,这可能改变未来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
5.信息安全技术。针对目前在网上出现的“计算机陷阱”,“逻辑炸弹”、“软件侦察”、“软件卧底”“蠕虫”等研制的防范技术,以防止网络被外来侵袭。
6.液晶平板显示技术。2005年前,液晶平板显示技术将生产出壁挂式高清晰度电视。
7.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上,它将改造谷物和家畜品种。在制造新型药物、疫苗和基因治疗方面,人类将可望通过基因治疗攻克癌症、免疫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其它疾病。
8.DNA芯片技术。DNA芯片技术即基因芯片技术,它是将大量“生命信息”(基因片段)固化在1平方厘米的玻璃或硅衬底上的技术,它将不仅对生物基础研究起革命性影响,还可望在临床诊断、司法、军事等领域大显身手。此技术刚起步,有巨大产业化前景。
9.新型陶瓷技术。预计到21世纪中叶,目前以金属为主要原材料制造的产品,将被陶瓷材料所取代。
10.超导技术。到2000年,世界超导材料市场将超过100亿美元。超导技术将给能源、交通、医药等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其中,利用原来的电缆管道安装超导电缆,可满足大城市供电增容的需要。超导发电机、变压器的样机也在开发之中。
11.纳米材料技术。1997年,“纳米管”在高压和几千度的高温下用石墨之间的电弧放电所合成,具有金属性质。至今世界上还没有什么东西比这种极细的纤维更坚固,仅此,它的应用前景便可想而知。
12.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自1987年美国首次做出直径100微米、60微米的微电机后,人们早已看好它将在医疗、宇航、生物、能源等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不久的将来,将从研究走向应用。
13.高效洁净发电技术。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将成为发电机组主流;清洁、安静、灵活的燃料电池将直接把化学能高效地转化为电能。
14.太阳能技术。专家们估计,下个世纪太阳能发电有可能取代火力发电成为最有活力、最紧迫的一项技术。
第三篇:骨科医疗新技术的发展对骨科护理的影响
骨科医疗新技术的发展对骨科护理的影响内固定技术的发展与骨科护理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其代表是 A0 组织,这种设计十分的科学和精密,可以非常牢固的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安全性极高,从而给护理带来了便利的条件。在传统的骨折护理过程中,通常是内部选择钢板固定,外部选择石膏固定。钢板由于是存在内部的所以不需要太多的关注,但是护士要对外部的石膏定期的观察,石膏变形,变色都要进行重新处理,这就给护士的工作量增加了,降低了工作效率。而目前的内固定技术的诞生,在内部进行钢板固定的基础上,可以避免外部的石膏固定,相对的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且这种技术较之传统的更加的牢固,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这种技术的另一个优势就是,患者可以在这种技术的支持下,提早的进行床下的锻炼和恢复训练,能够加速康复时间,并减少由于缺乏运动而导致的大量的不良的后遗症。但是这种技术在给患者和护士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有弊端凸显出来,这就要求护士要对这种新技术提前进行技术指导,并掌握要领,及时的处理相应的新问题。
1.1 重视术前患者的心理支持任何手术之前,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虽然已经做好了手术之前的准备,也提前进行了手术方面的各种讲解,但是任何手术都是存在危险和突发状况的,因此,患者都会有相应的心理抵触情绪。这就需要护士在手术之前,对整个手术的环节进行详细的讲述,使患者能够更加了解自己的手术,减少心理负担。护士的讲解要耐心,通俗,尽量的放松患者的心理。
1.2 完善的术前护理准备目前的新型的手术技巧改变了传统的手术定位,所以术前护理除常规准备外,还要对可能涉及到的部位进行系统的准备。确保手术的成功,将危险值降到最低的程度。
1.3 熟练的术中配合精细的内固定系统必然带来内固定系统的繁琐。所以,这就对护士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手术之前要对护士的相关业务能力进行考核,并实行考核评比制度,对于不合格的护士进行奖金处罚等,对于合格的护士要进行奖金的鼓励,做到奖罚分明。考核的关键的督促护士熟练业务,对于相关的设备要反复的操作和拆卸,以便于了解内部结构,在手术的过程中能更好的配合医生的工作。这样既能提高手术的质量,还能缩短手术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手术护士对器械的熟练程度是关系到手术配合和谐的关键。AO 对于常用的手术内固定系统,对手术室的护士进行定期培训,护士要对这种系统的线管设备的元件掌握精准,可以自行组装,也通过组装来让护士熟练掌握设备的名称和详细使用说明,在具体的手术中可以对设备的反应情况及时的采取措施处理。这对于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缩短手术时间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4 周密的术后观察及护理任何的手术后期的观察期都不能够放松警惕,要对手术之前的血液流动情况以及手术之后的进行对比,分析是否术后存在问题,术前的病症是否解决完善。相应的不同的手术类型,需要观测的重点也不尽相同。微创骨科的发展对骨科护理的影响皮肤准备术前一般不进行刮除体毛的工作,因为内镜技术手术切口小,感染的机会少,大量的实践已经表明了,过早的或者过多的刮除体毛,更容易造成感染。必要的备皮可以在手术室进行。康复指导随着微创技术的运用,带来了患者的伤口小,恢复迅速等优点,患者不需要长时间的卧床,术后即可下床活动,所以术前以及
术后的康复锻炼就成为了重点,尤其要引起护士的注意和护理侧重。术后的康复锻炼主要是活动患者的关节和四肢,避免长时间的病患带来的萎缩,降低术后的后遗症风险。熟悉操作系统微创技术通常是在监视下完成的手术,大部分的手术都是借助机器完成的,而整个手术的过程中可能运用到光学照象系统和图象采集系统。所以,护士必须在传统的手术基础上,不断地培养自己对新设备的熟练操作和认识,保证手术过程的正常进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微创骨科的手术虽然是伤口小、恢复迅速,但不是绝对的没有并发症。也会不同程度的选择性的出现各种并发症。所以在术后要进行定期的观察,并填写观察记录,对于并发症及时发现,提早治疗,减少对患者的危害。支具的发展对骨科康复护理的影响有时候骨科的治疗是不采用手术的,而是进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的重要手段就是支具治疗,它早就存在于医学的领域当中,但是运用的不是很广泛。比如先天性髋脱位的支具治疗,大多数时候是作为手术后的辅助治疗,以前由于各种原因,支具治疗一直未能引起重视。近几年,随着材料和技术的进步,支具治疗也越来越多。支具治疗使单纯的基础护理逐渐转向康复护理,对我们护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手外科治疗中,桡神经损伤的患者,为了提高关节的运动技能,常常使用特定的手部支具,这种设备的利用主要是提高术后手部的活动功能,避免长时间不活动造成的萎缩。支具的使用 随着骨科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骨科护理工作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相关的人员提高业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文章来源:完美人体艺术 http://
第四篇:论新技术与新材料对建筑行业发展的影响
论新技术与新材料对建筑行业发展的影响
代政雄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也有了巨大的变化。新技术与新材料的出现是建筑行业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动力,新技术与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和应用,解决了建筑工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同时也对其他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本文就新技术与新材料对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些影响展开阐述。
关键词:建筑行业;新技术;新材料
一、我国建筑行业现状概述
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整个行业呈现平稳上升态势。然而,由于建筑市场过度竞争依然激烈,企业经营压力不断扩大。城市住宅除了面对新增城市人口的需求之外,还要满足已经到来的居民住宅更新换代的巨大需求,住宅建设市场还有很大的开发建设潜力。预计未来,除了在新开发的土地上建设住宅外,对于危旧居民区实施的拆迁重建所占的比重将会加大。但是在中国建筑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行业发展同样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市场环境严峻,行业内部恶性竞争严重,企业的利润率却很低,财务杠杆很大企业经营的风险很高。面对这种形式,寻求未来发展道路是所有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建筑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冲出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以求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创新来提高工程质量,降低经济成本,以增强建筑企业的实力。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在建筑领域中,新技术与新材料的创新也逐渐得到了重视和广泛应用,技术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但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国建筑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国际同行业相比还存在很多不足,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不断提高工程的科技含量,全面推进新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才能有效降低投资和施工成本,提高效益,从而改变我国建筑行业的现状。
二、新技术对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影响
(一)新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的水平也相应得到了提高,特别是近年来,施工工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给传统对施工技术带来了较大的冲击,这一系列新技术的出现,不断解决了过去传统施工技术无法实现的技术瓶颈,推广和引导了新的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的出现,而且新的施工技术是的施工效率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一方面它降低了工程的成本、减少了工程的作业时间,另一方面更是增强了工程施工的安全可靠度,为整个施工项目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
目前国家建设部重点推广的“建筑业十项新技术”包括:深基坑支护技术、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高效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新型模板和脚手架应用技术、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应用技术、新型建筑防水和塑料管应用技术、钢结构技术、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安装技术、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和管理技术。
(二)我国建筑行业近几年出现的一些新技术及其应用
1、防水施工技术:首先要做好板缝、节点和基层处理。然后对塔楼屋面及裙楼屋面进行施工。施工涂膜时应分布涂满,要等待先涂的涂料干燥成膜以后才可以涂布后一遍的涂料。
2、钢筋连接施工:直螺纹接头连接。直螺纹接头连接有三种不同的形式。
3、深基坑支护技术:预应力地下连接墙是一个地下连接墙的发展趋势,墙厚度可以减薄支护墙的刚度可以达到百分之三十五以上。曲线布筋拉后会产生反拱作用。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支护墙的变形,提高抗渗透性。
4、建筑节能新技术
墙体保温:墙体保温系统的施工是墙体节能措施的关键环节。墙体的保温层通常设置在墙体的外侧。典型的保温墙体,是有机与无机材料相间复合而成,而这种墙体除了传统的承重、隔声要求外,还增加了保温隔热的要求。保温效率高,采暖空调费用大大降低,室内热稳定性,好居住舒适,结构墙体温度湿度变化小延长寿命。
屋面保温:通常屋面节能是将容重低、导热系数小、吸水率低、有一定强度的保温材料设置在防水层和屋面板之间。屋面保温隔热材料用时,一定要按设计和有关产品技术规范,在容重、导热系数、吸水率、外观等性能参数上重点把关,贮存时要注意防水防潮,施工时严格按配合比和施工工艺操作,必要时要进行试配。实行倒置式屋面和屋面绿化。将传统屋面构造中的保温层与防水层颠倒,把保温层放在防水层的上面就是所谓倒置式屋面。房屋建筑实行屋面绿化,可以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门窗节能:采用新型玻璃。低辐射玻璃是在表面镀上一层半导体氧化物等涂层薄膜制成,主要特点是反射率低。这种玻璃对可见光和近红外的透光率较高,反射率较低。可大量获得太阳辐射能。但对常温下的长波红外热的透光率很低,反射率较高,因而保温性能很好。
供热供暖:采暖供热分户计量技术。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每户安装一块热表通过进水流量和进出水温差两个参数来计量每一户消费的热值。热力部门根据每户消费热值多少收取相应的采暖费用。充分体现“多用多交,少用少交,不用不交”按需消费原则,达到节能效果。
5、先进管理技术的使用: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人类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计算机的应用使人们从纷繁芜杂的事务和数据中解脱出来,同时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也给建筑行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文档处理、财务核算、成本控制以及人事管理等方面,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综合运用现代化工具和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信息的流通和数据的共享,为项目决策提供一定的支持和服务,实现施工企业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和现代化。
三、新材料对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影响
(一)建筑新材料概述
1、建筑新材料的含义
建筑新材料是指除了传统的砖、瓦、石、灰、沙之外的,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已经成功应用的,并且代表建筑材料发展方向的具有更新、完善、环保等属性的建筑材料。
2、建筑新材料的特性
(1)美观特性:具有更好的审美特性、装饰特性;(2)新功能特性:保温特性、防护特性、耐火特性、吸声特性、耐腐特性、智能特性;(3)低成本特性:低制作、低运输、低施工、低维护成本等;(4)环保特性:生产使用环保、便于回收利用和废品资源化等;(5)高性能特性:更优良的强度、比强度、韧性,和更少的缺陷;(6)施工优化特性:在施工条件、时间、强度、难度等方面都得到优化。
3、建筑新材料的分类
按用途分为墙体材料、地面装饰材料、墙面装饰材料、绝热吸声材料、建筑防水材料、建筑密封材料、顶棚装饰材料、灯饰灯具、给排水管道、门窗玻璃及配件等。按使用部位分为墙体材料、屋面材料、外装饰材料、室内装饰材料、内墙隔断、卫生设施等。按材质可分为陶瓷制品、铝合金及其制品、新型木材、新型石材、玻璃纤维制品、玻璃钢制品、化学建材、新型混凝土、各种砌块、新型水泥制品、新型玻璃制品等。
(二)建筑行业新材料发展现状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产品将会越来越多;低能耗、低资源消耗产品将会不断取代那些高消耗、高资源消耗的产品;施工效率高、污染小的标准化组合型建材将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全程污染负荷低的产品将会取代全程污染负荷高的那些产品;高比强度产品也将得到更加广阔的应用。
(三)新材料运用的发展方向
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我们却不得不面临着一个严峻的事实:资源短缺,能源耗竭,环境恶化等问题正日益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建筑材料作为能耗高,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工业产业,在改善人居住环境的同时,对人类的环境污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而,如何减轻建筑材料的环境负荷,实现建筑材料的生态化,成为21世纪建筑材料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日益发达的物质社会里,新材料的生态化考虑显得尤为重要。建筑材料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建筑材料从原料采掘代生产使用直至废弃的全过程中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建筑材料与环境的协调性,当然建筑材料与环境之间也有某种程度的协调性。许多建筑材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环保性。
利用建筑材料实现固体废弃物的再生资源化将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今后新材料发展对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关口。因此新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对建筑行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结束语
以上可以看出,建筑施工中各种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给建筑行业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影响。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将会出现更多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我相信只要我们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加大建筑业推广先进技术,我国的建筑业一定会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费祝辉.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4).【2】 周云.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01).【3】 钱毅东.建筑防水新技术的工程应用,山西建筑,2009,(02).【4】 徐春华.建筑节能暖通新工艺浅析[J].科技致富向导,2008(20).【5】 2014年中国建筑行业现状研究分析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6】 王华.建筑业10项新技术应用.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7】 房志勇.建筑节能技术.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9.
第五篇:护理新技术
护理新技术
1例食管裂伤的观察与护理
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一旦发生,如果不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所以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1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
1.1患者因素
1.1.1新生儿新生儿因全身都分布有胎脂,需做静脉输液者有的是皮肤苍白,有的是皮肤青紫,仅能做穿刺的地方只有头皮,可见的血管很少,穿刺难度大,固定后易脱落,加之哺乳或喂食影响,使其易外渗。
1.1.2婴幼儿婴幼儿由于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且家长都很紧张,无形中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压力,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天性好动,难于固定,易发生外渗,一旦发生外渗又难于表达疼痛的感受,所以小儿外渗多于成人,严重外渗也多于成人。
1.1.3老年人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容易失控导致注射针头移位;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增加了外渗的可能。
1.1.4无法沟通的患者此类患者主要包括接受麻醉的患者,使用镇静剂或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
此类患者由于烦躁、感觉和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
1.1.5重症患者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
1.2药物因素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化疗药物、甘露醇、钙剂,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的高危药物,这些药物一旦外渗,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
1.3疾病因素(1)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静脉脆弱,难以穿刺。(2)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3)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4)静脉压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患者,全身静脉淤血,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发生外渗。
1.4技术因素护理技术缺陷造成外渗的情况:(1)没有经验,对血管不了解,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2)没有定时巡视静脉通道。(3)护理人员知识缺乏,对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4)使用钢针,据有关文献报道钢针外渗是留置针的2倍。(5)用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影响外渗的观察。(6)在远端小静脉用力推注药物。(7)使用输液泵,在一个部位长时间输液。(8)同一部位多次穿刺。
1.5解剖部位外周静脉较中心静脉容易发生外渗;静脉炎的血管,由于血管收缩,血管内压力增加容易发生外渗;关节、皮下组织少的部位由于活动度大,易外渗。2静脉输液外渗的机制
1)血管受到药物的化学刺激,一方面血液成分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通过药物直接刺激引起炎症介质的释放以及使血管内壁受损通透性升高,从而引起炎症反应。(2)药物持续滴注,胶体渗透压降低。(3)液体静压增加。(4)继发感染,因细菌及其毒素的作用,炎症细胞的聚集及炎症介质的释放,造成血管通透性升高,而发生组织水肿。
3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为肿胀、胀痛,中度或重度疼痛通常为烧灼、刺痛,局部红肿,回抽无回血,或局部水疱,皮肤发黑变硬,形成溃疡。
4静脉输液外渗的后果
患者将经历精神上的痛苦和肉体上的创伤,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对患者、家属、医护人员产生压力和担忧,严重的甚至造成患者残疾,引发医疗护理纠纷。5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
5.1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力求一针见血,穿刺时避开关节,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采用保护性约束,有家属陪伴的教会家属正确的照顾方法,已发生外渗者不在此处远端再做穿刺,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
5.2选择合适静脉正确地选择静脉,有计划地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到近端,儿科病房和意识障碍、病危的患者,化疗时尽量使用留置针,使用留置针时选择粗直的血管。因留置针导管柔软,不易损伤血管,轻微活动不会发生外渗,而且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5天,避免反复穿刺,保护了血管。
5.3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持续输入多巴胺、间羟胺时,应用留置针建立2条静脉通道,每隔2~3 h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局
部组织坏死,用甘露醇时局部热敷或提高药物的温度,使血管的通畅性增高,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时必须确保针头在血管内才能滴入药物。
5.4加强责任心、多巡视特别是危重患者,巡视时要检查输液部位;输液过程中患儿出现哭闹,一定要检查注射部位,发现药物外渗如果是高危药物,立即更换注射部位;输注化疗药物或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要进行床头交接班。
5.5做好患者的宣教交代使用留置针的好处,保护留置针的方法;在输注高危药物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要求患者尽量减少活动,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如果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及时向护理人员报告。
5.6正确拔针输液完毕,拧紧调节器,除去胶布,快速拔针,在针尖即将离开皮肤的瞬间,迅速用干棉签沿血管方向按压穿刺点及其稍上方,直至不出血为止,一般为5~10 min,切忌在按压处来回揉动,按压的力度要适中;正确拔针可避免血管损伤,提高血管的利用率,防止皮下淤血和再次输液时发生渗漏。
6护理对策
6.1小范围外渗(1)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辅助治疗的药液,可以用湿热敷,或用95%的酒精、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如果所剩的药液不多,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湿敷,如不再继续外渗,可以坚持到输液完成。
(2)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续湿敷,红肿也会很快消失。
6.2大范围外渗输入的药液为刺激性大的药液,如在四肢,局部制动,抬高患肢,用50%的硫酸镁或95%的酒精持续湿敷,配合理疗,局部封闭,亦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拮抗,如缩血管药物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地塞米松,钙剂可用50%的硫酸镁、山莨菪碱(654-2)湿敷,也有介绍说可用马铃薯、生姜外敷。
6.3化疗药物外渗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滴入,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加以稀释,并局部冷敷,以防止局部疼痛、肿胀、坏死。
6.4药液外渗引起局部水疱水疱小未破溃的尽量不要刺破,可用无醇碘伏外涂;水疱大的,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水疱里的渗出液,再用不含醇的碘伏外涂、外敷,也有介绍用鸡蛋清外敷的。
7小结
静脉输液外渗虽然是一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但若发生在关节处,范围大,药物刺激大,组织坏死严重,给病人造成严重后果,将引发医疗护理纠纷。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预防和处理静脉输液外渗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