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技术交流
各位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举办2012年度论文、新技术交流会。2012年全院共发表论文39篇(核心期刊11篇,普通期刊28篇),新技术12项,论文和新技术题材广泛,涉及到医疗、医技、药剂、护理等等各个领域,这些论文和新技术,是同志们对过去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积累,也是对工作的创新和突破。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论文、新技术交流会,从一个侧面反映医院科研和临床研究方面的工作进展,也是科室及个人业务进步、水平提高的关键,体现医院整体医疗质量、护理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为医院创造了活跃的学术气氛,营造了“比、学、赶、帮”的学术氛围,它带动了医院整体医疗水平、护理水平与管理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从而带动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上一个台阶。
二、下面,我介绍一下今天的评委
三、讲一下要求,1、所有评委必须全程参与本次活动
2、保持会场纪律和安静,参会期间手机一律调至震动状态。
3、参会人员无特殊事情不得随意离会,参加交流的人员必须全天参会。
4、请各位交流的同志做好交流前的准备,交流时间控制在8分钟之内
第二篇:核电站新技术交流研讨会会议报道
核电站新技术交流研讨会会议报道
2010年11月5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核电站新技术交流研讨会”在深圳召开,会议为期两天,由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协办、中国电力科技网承办。会议注重先进技术和经验的交流,由50多位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核电相关领域专家和技术主管,采取新技术讲座和典型实例分析形式,与三百多位参会代表进行广泛、深入、热烈地技术交流与研讨。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学术部副主任赵建军博士代表学会致辞并讲话,他着重强调了核电领域的学术交流是学会学术工作的重要内容,并对会议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后如何使会议有新变化、新亮点、新进步和使参会者有所收获,是学会组织学术活动时思考的重点;最后他希望大家抱着一颗核电人的拳拳之心,为我国核电发展付出一份心力,体现工程师的社会责任和自身价值。协办单位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黄学清致欢迎辞。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电力科技网魏毓璞主任主持。
学术部副主任赵建军博士代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致辞并讲话
会议针对与会代表的专业和关注的方向,分别设置了主会场和研究设计与建设和制造运行与维修管理两个分会场,使整个会议更加紧凑,充分体现出会议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会议针对代表关心的热点焦点以及疑难问题,6日上午专门安排了一个半小时的专家答疑。
5日上午的大会,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李依依院士、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核电分会霍耀光秘书长、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黄学清总工程师、山东大学孙奉仲教授、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张敬才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核电技术中心凌和宾副主任、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辅机厂陈建生副总工程师、清华大学核能研究院王海涛副教授、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主设备所段远刚总工程师、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工程改造中心黄文有主任,分别就从核电关键材料的研发、我国核电规模化可持续发展、核电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侧风的劣化影响看特大型冷却塔的三维热力设计、强化完善核电设备制造工艺规程与管理、如何确定核电机组的铭牌功率、1000MW等级核电站主要辅机的特点、ASME规范在核电技术中的应用、核岛主设备材料国产化实践、核电站关键核级设备研发发表主题演讲。这些权威专家对核电相关技术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主题演讲中对核电发展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和前沿研发发表了观点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中国科学院李依依院士作核电关键材料的研发报告
5日下午和6日上午研究设计与建设会场,就我国内陆核电厂址选择、常规岛热控设计原则及方案、不同地基条件的适宜性分析、核电站模块化建造技术、核岛建造技术、核电站建造项目控制、关键敏感设备焊接技术、合金及管材研究与技术开发、核电站全范围模拟机研制与工程应用展开研讨。这些设计方案和建设经验得到了参会代表的密切关注。
5日下午和6日上午制造、运行与维修管理会场,主要讨论了我国核级设备国产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核电站寿命管理策略、核电用钢开发和工程应用、大型核电汽轮机低压转子锻件研制、核反应堆压力容器超声检验、核电站维修策略、堆内构件设备国产化研究与实践等。这些研究成果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管理和项目管理领域成功经验和良好实践,值得借鉴。
6日下午,会议组织与会代表参观大亚湾核电基地展厅及观景台,认识到核电对环境未带来不利影响,而且核能将成为最终解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能源。会议通过对核电的规划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保障,环境影响等的探讨,对核电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代表参观大亚湾核电基地
中国电力科技网还特邀山东电视台新闻中心对会议进行全程实况录像,并制作高清晰DVD光盘,大部分代表现场订购了会议光盘,他们将“会议”带回单位,组织未能参会的人员集体收看精彩讲演和答疑,既弥补了不能与会的遗憾又有亲临会场的收获。
研讨会的组织注重新技术研发、工程实践和设备管理成功经验的技术交流,出版《核电站新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两卷,择优收录学术论文98篇,对参会代表有很强的吸引力,是近年来学会组织的核电专业规模较大的一次会议;会务组提前征询核电热点和疑难问题,专家现场答疑交流方式独特,收获颇丰;各位专家认真准备,精心制作PPT课件,提前试讲,使得整个会议演讲精彩而丰富。
第三篇:核电站新技术交流研讨会会议报道
核电站新技术交流研讨会会议报道
2010年11月5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核电站新技术交流研讨会”在深圳召开,会议为期两天,由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协办、中国电力科技网承办。会议注重先进技术和经验的交流,由50多位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核电相关领域专家和技术主管,采取新技术讲座和典型实例分析形式,与近四百位参会代表进行广泛、深入、热烈地技术交流与研讨。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学术部副主任赵建军博士代表学会致辞并讲话,他着重强调了核电领域的学术交流是学会学术工作的重要内容,并对会议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后如何使会议有新变化、新亮点、新进步和使参会者有所收获,是学会组织学术活动时思考的重点;最后他希望大家抱着一颗核电人的拳拳之心,为我国核电发展付出一份心力,体现工程师的社会责任和自身价值。协办单位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黄学清致欢迎辞。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电力科技网魏毓璞主任主持。
学术部副主任赵建军博士代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致辞并讲话
会议针对与会代表的专业和关注的方向,分别设置了主会场和研究设计与建设和制造运行与维修管理两个分会场,使整个会议更加紧凑,充分体现出会议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会议针对代表关心的热点焦点以及疑难问题,6日上午专门安排了一个半小时的专家答疑。
5日上午的大会,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李依依院士、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核电分会霍耀光秘书长、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黄学清总工程师、山东大学孙奉仲教授、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张敬才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核电技术中心凌和宾副主任、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辅机厂陈建生副总工程师、清华大学核能研究院王海涛副教授、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主设备所段远刚总工程师、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工程改造中心黄文有主任,分别就从核电关键材料的研发、我国核电规模化可持续发展、核电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侧风的劣化影响看特大型冷却塔的三维热力设计、强化完善核电设备制造工艺规程与管理、如何确定核电机组的铭牌功率、1000MW等级核电站主要辅机的特点、ASME规范在核电技术中的应用、核岛主设备材料国产化实践、核电站关键核级设备研发发表主题演讲。这些权威专家对核电相关技术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主题演讲中对核电发展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和前沿研发发表了观点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中国科学院李依依院士作核电关键材料的研发报告
5日下午和6日上午研究设计与建设会场,苏州热工研究院焊接研究所赵建仓所长、中广核集团新项目开发部赵德山工程师、华东电力设计院储小平高级工程师、中电投电力工程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设计管理部袁战军副主任、山东核电有限公司工程部马元华主任工程师、中广核工程公司仪控所谷鹏飞项目经理、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刘军强高级工程师、中广核工程公司施工管理中心李予卫副总工程师、国核工程有限公司项目控制部方小朋高级经理、中广核集团新项目开发部朱晶工程师、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郑卫贞高级工程师、华北电力大学核热工安全与标准化研究所周涛所长、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高宏喜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刘奎研究员、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核电事业部唐洪驹副总工程师、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贾宁注册土木工程师、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张桂英专总、东北电力设计院石金龙工程师、中广核(北京)仿真技术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章旋经理、山东核电有限公司设计管理部高宁土建处处长分别就核电关键敏感设备焊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EPR核电技术对不同地基条件的适宜性分析、秦山核电二期扩建工程常规岛热控设计原则及方案介绍、非能动断层对彭泽核电的影响和对策、AP1000核电站核岛建造技术、核电厂人机界面及人因工程设计、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启停堆系统设计初探、自动焊技术在核电站建造中的应用和研究、AP1000核电站建造项目控制工作实践与分析、从密西西比河流域长江流域对比—浅谈对我国内陆核电厂址选择的几点看法、AP1000核电站模块化建造技术、超临界水堆核热耦合及其瞬态相关控制方式研究、不同支撑方式低压模块分析、蒸汽发生器用Inconel690合金及管材研究与技术开发、加快实现设计、制造国产化、打造中国核电集成供货商、核电厂岩体质量等级可拓评判方法应用研究、压水堆核电站常规岛汽水管道FAC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核电厂引水隧洞抗震设计研究、大型压水堆核电站全范围模拟机研制与工程应用、钢板混凝土在AP1000核电站中的应用做专题技术报告。这些设计方案和建设经验得到了参会代表的密切关注。
5日下午和6日上午制造、运行与维修管理会场,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实验室战仕全主任、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王毅高级工程师、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发电机厂魏燕飞高级工程师、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易飞工程师、华北电力大学刘连光教授、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电站寿命管理研究中心任爱主任、哈电集团(秦皇岛)重型装备有限公司龚正春高级工程师、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张汉谦首席研究员、南京菲尼克斯电气有限公司刘智永经理、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汽轮机厂设计研究所蒋浦宁副所长、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核电所杨晓辉所长、中核集团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陈晓华工程师、中国石油大连研发中心技术服务部徐平副主任、核动力运行研究所在役检查中心聂勇主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都祥元研究员、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电站运行技术研究中心江虹高级工程师、深圳协同动力技术公司何坚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江苏核电有限公司武杰科长、中国华电工程有限公司水处理分公司沈建永副总经理、哈尔滨电机厂产品设计部谢玉增副部长分别就我国核级设备国产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金属堆内构件设备国产化研究与实践、1100MW级核电发电机技术特点、百万千瓦核电站反应堆压力容器主螺栓的研制、磁暴对沿海核电站变压器安全影响的研究、核电站寿命管理策略及研究现状、核电蒸汽发生器用SA-508.Gr3.Cl1锻件材料均匀性试验研究、宝钢核电用钢开发和工程应用、菲尼克斯防雷及电涌保护技术、核电汽轮机转子防应力腐蚀设计技术研究、大型核电汽轮机低压转子锻件研制、消防稳压泵频繁启停的故障分析及对策、汽轮机油的研究及在核电应用、核反应堆压力容器超声检验技术研究和验证、核电站控制棒驱动机构驱动杆用1Cr13管材研制、基于RCM的核电站维修策略选择与管理、滨海核电站凝汽器管材应用与发展、汽机跳闸反应堆不停堆试验瞬态分析与设计优化、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在核电站中的应用、1250MW级汽轮发电机技术特点做专题技术报告。这些研究成果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管理和项目管理领域成功经验和良好实践,值得借鉴。
6日下午,会议组织与会代表参观大亚湾核电基地展厅及观景台,认识到核电对环境未带来不利影响,而且核能将成为最终解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能源。会议通过对核电的规划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保障,环境影响等的探讨,对核电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代表参观大亚湾核电基地
中国电力科技网还特邀山东电视台新闻中心对会议进行全程实况录像,并制作高清晰DVD光盘,大部分代表现场订购了会议光盘,他们将“会议”带回单位,组织未能参会的人员集体收看精彩讲演和答疑,既弥补了不能与会的遗憾又有亲临会场的收获。
研讨会的组织注重新技术研发、工程实践和设备管理成功经验的技术交流,出版《核电站新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两卷,择优收录学术论文98篇,对参会代表有很强的吸引力,是近年来学会组织的核电专业规模较大的一次会议;会务组提前征询核电热点和疑难问题,专家现场答疑交流方式独特,收获颇丰;各位专家认真准备,精心制作PPT课件,提前试讲,使得整个会议演讲精彩而丰富。
第四篇:2 福建公司-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管理交流材料
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管理经验交流
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近年来,福建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国网公司基建工作会议精神,不断规范和加强新技术推广应用管理,在新建输变电工程中大力推广新技术,提倡科技创新理念,在提高工程建设水平与效率、减少能耗、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根据会议安排,现将福建公司在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管理方面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果汇报如下:
一、全力推动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
(一)明确新技术推广应用项目的确定原则
由省公司领导挂帅,成立基建新技术应用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省公司基建部牵头,组织设计、施工、建设管理单位编制出台了《新技术推广应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新技术推广应用的三个选项原则,从源头上规范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1.推广项目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a、符合国家发展电力工业的产业政策,对行业技术进步有促进作用;
b、技术先进、实用可靠,已完成试验和通过鉴定,并在一定范围内完成生产示范,证明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c、投资效益好,回收周期短; d、适用范围广,具有推广前景,能形成一定覆盖面; e、技术依托单位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较强的技术能力。2.推广项目优先选择各类科研攻关、开发、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等成果以及获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的成果。
3.大量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的新技术应采用国网公司最新发布的新技术目录中规定的项目,对国网公司新技术目录内未列的新技术原则只采取试点或列入科技项目开展研究。
(二)认真实施,职责明确,强化项目的过程管理 新技术推广应用项目由省公司各直管单位按《新技术推广应用管理办法》规定的流程进行申报,省公司组织各有关单位初审后报国网公司审批。在新技术推广应用项目批复后,由基建部负责组织各参建单位,制定新技术实施方案、措施、时间表,明确各单位职责分工,并落实到具体责任人。
在项目实施中,认真开展新技术调研,主动联系新技术持有单位,以考察、讲座、培训等方式消化吸收新技术,然后与具体工程相结合,研究新技术实施的措施,对需要招标的新技术产品制定相应的招标技术规范书,使之合法、有效地运用于新建输变电工程中。新技术应用过程中,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落实进度和存在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应用中发现的问题,确保了新技术的成功应用。
为了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的管理,省公司在《新技术推广应用管理办法》中也明确了有关考核与奖励办法,有关奖励等级、奖金额度等评审方式参照《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执行,在新技术推广应用中取得的业绩,可以作为评选“513”人才和评选先进的条件。
(三)开展设计竞赛,加强宣贯培训,助推电网建设水平
近年来,我们强化了项目计划管理,对基建新技术课题进行分类整合、统一组织,减少重复研究;建立起福建特色的“基建新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实施目录”,形成储备、研究、试用、推广的良性机制;依托工程基建新技术研究及应用集约化管理,切实推进技术创新及向生产转换的进程。在“两型一化”变电站、“两型三新”输电线路、智能化电网建设上推广应用了多项新技术。
通过开展输变电工程设计竟赛活动和定期举办设计、施工新技术专题讲座,充分调动各参建单位的积极性,鼓励创新思维,不断发现设计亮点,并进行推广实施或开展进一步研究,在基层各单位形成了良好的创新氛围。
通过集中培训和学习,提高了设计、施工人员的素质,建设管理单位人员的管理水平、接受新技术的理念也得到不断提升,形成了主动应用新技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现新技术应用的关健问题的氛围,在反馈问题、研讨、优化使用方法的过程中,确保了新技术应用的可控性,为成功应用和总结成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输变电新技术应用的成果和实例
1.应用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电网安全可靠度
一是采用同塔多回、紧缩型及紧凑型技术,节约线路走廊。利用同塔多回输电技术,建设了220/500kV同塔四回线路、110/220kV同塔六回线路,充分利用了线路走廊资源,突破电网建设路径瓶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利用紧凑型输电技术,龙岩~三明500kV单回线路按照紧凑型单回路线路架设,导线相间的距离压缩到6.7~7.0m,走廊宽度仅为常规线路的1/3。塔头布置附加带来的防雷保护角为-16~-18°,降低线路绕击率47%;利用L串紧缩型输电技术,较常规220kV线路减少走廊约30%,实现城区线路按照原110kV线路走廊宽度建设220kV线路(如,220kV福州-黎明I、II回线路);利用窄基钢管塔技术,依托石狮鸿山热电厂~香山220kV线路工程开展窄基钢管塔应用研究,优化窄基塔结构设计,采用L串窄基钢管塔技术,根开小于4米,利用城区道路绿化带架设220kV线路,替代传统钢管杆设计,节约造价约40%。
二是采用基于IEC61850标准的智能化变电站技术,提高自动化水平。目前,福建电网变电站均采用具有五遥功能无人值班技术,完全取代传统的集中控制屏,220kV及以下变电站均实现了无人值班,500kV变电站实现少人值班方式。在笠里500kV变电站、先农220kV变电站、会展110kV变电站、柯井110kV变电站等采用基于IEC61850标准的智能化变电站技术,提高自动化水平。
三是采用多项技术,提高防雷水平。采用“小保护角”技术用于输电线路防雷,目前,福建公司新建输电线路工程500kV采用-5度保护角、220kV采用0度保护角,有效降低绕击概率17%。采用铜覆钢(铜包钢)接地体,解决了传统接地装置易腐蚀的通病,并可节约材料和降低施工难度。应用于输电线路平地部分铁塔及电缆线路工作井接地装置。采用复合接地模块,降低工频接地电阻和抵抗土壤中水分、盐、酸、碱等因素侵蚀。在大田鹤冲~太华110kV线路等工程中根据具体杆塔的土壤电阻率加装一定接地模块,使工频接地电阻达到5~8Ω的理想范围。
四是采用行波故障测距技术,提高电网故障恢复的响应水平。在福州500kV变电站、宁德500kV变电站、南平500kV变电站采用行波故障测距技术,快速、精确确定故障点,减少故障停运时间。
2.应用新设备、新材料,实现节能环保
一是大容量变压器、紧凑型变电设备等新技术的应用有效节约土地资源。根据负荷发展需要,大部分500kV变电站采用1000MVA大容量变压器,经济发达地区220kV变电站采用240MVA大容量变压器,减少总体变电站座数,减小变电站总体用地,降低了变电站单位容量投资;多个市区变电站采用GIS配电装置,结合采用反跳出线等优化总平面布置的方案大大压缩站区占地面积,有效提高城市建设用地综合利用率。(如220kV泉州田边、110kV释雅);福州笠里500kV变电站站址充分利用山坡地形,不占基本农田,配电装置500kV采用HGIS、220kV采用GIS,在提高可靠性的同时,较AIS方案节约占地39950 m(59.9亩),节约全寿命成本约1200万元,社会和经济效益均显著;
二是自能式六氟化硫(SF6)断路器的应用,降低维护成本。部分变电站积极采用自能式六氟化硫(SF6)断路器,该型号断路器优化灭弧室设计,仅需要较低的能量,使用一台弹簧操动机构可以操作多至4断口的断路器;操动机构的能量可以灵活调整,适用于大范围的需要不同能量的断路器;相比气动和液压操动机构,采用弹簧操动机构大大降低维护工作量(如龙岩卓然500kV变电站等)。
三是采用新材料导线,提高单位走廊输送容量。利用ACCC碳纤维软铝导线,对全省220kV曹园线等12条线路采用不改动或局部改动杆塔的方式,更换旧导线,提高输送容量两倍以上。采用应力转移型软铝导线,实现了4×400导线与6×240导线输送容量的匹配(如500kV三明~卓然线路工程)。采用间隙型导线,对220kV厦门进岛二通道在不改变原杆塔的前提下,将原2×240普通导线更换成2×240间隙型导线,实现1.5倍增容目标。
四是应用节能型金具,降低能耗。在大田鹤冲~太华110kV线路、平潭前进~北厝线路等多项工程采用预绞丝防滑防震锤、2预绞丝悬垂线夹等节能金具,能耗降低60%
五是应用新材质、新材料杆塔,节省材料。推广应用国网钢管塔应用研究科技成果,在福建沿海高风速、大截面导线、同塔多回、大跨越线路中合理应用钢管塔,相对角钢塔节省钢材10%~20%,同时减少基础造价。并在福清核电送出500kV线路工程中采用了Q420高强度钢管及锻造法兰;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作为杆塔横担及塔身辅材,有效缩小线路走廊宽度,减轻杆塔自重,提高杆塔耐腐蚀能力和线路耐雷水平。(如110kV平潭高山~前进线路);耐候冷弯型钢--耐候钢材料具有免镀锌、耐腐蚀特性,减少环境污染(如在厦门220kV梧侣~内官线路工程中试点应用);另外,在我省同塔多回及500kV线路工程中普遍采用Q420高强钢,节约钢材约6%~8%。3.应用新工艺,提升电网建设及运行维护水平
输电线路勘测设计采用数字化地理信息系统(3D GIS)、输电线路全寿命周期(LCC)管理技术、架空线施工采用气球放线、动力伞放线、优化的带电跨越措施、履带式山地运输车等新工艺。电缆施工采用非开挖水平定(导)向钻进技术敷设高压电缆、非开挖大顶管方式敷设高压电缆技术。福建与华东联网500kV线路运行维护采用直升机巡线技术。
汇报结束,谢谢!
第五篇:聊城市四新技术交流大会发言稿
聊城市四新技术交流大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同事上午好:热烈祝贺四新技术交流大会胜利召开!
我叫付朝忠,聊城市大地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在这里向支持和厚爱我公司发展的新老客户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各单位的帮助和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公司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拥有罗兰160四色、罗兰130四色各一台;小森1020五色印刷机两台。印前发排机两台,以及印前印后前进设备数台,本公司以纸张销售、印刷加工、印后覆膜等工艺,为大家服务。在各兄弟单位的支持下,我们取得了长足性的发展,我公司将不断取得新的去突破,来回报广大客户的鼎立支持。为我们的印刷事业尽我们的微薄之力,我们以强己惠外、相互支持、友好合作的原则,实现双赢目标,携手开始、奔向美好的明天。
回首过去峥嵘岁月,欣慰神驰。展望未来锦绣前程,壮怀激超。
十几年来我们始终以诚信、双赢的合作理念,来求发展、壮大之路。双赢是我们合作的目的,我们总是把双赢作为合作的目标,把合作的利益放在与本公司利益同等重要位置,把合作向纵深发展,从而使我们共同发展。今天我们在这里为大家提供一个沟通平台,目的就是增进友谊、增进了解、加强合作。
最后祝各位同事、各位来宾、各位领导,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