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2010三年级数学课改总结
2009-2010三年级二班数学课改总结
南街小学 李虹
本学期,我研究教材教法,依据新课标的精神要求,在设计教学时,能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通过创设情境,制造氛围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探究,及时对学习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给学生体验和领悟的机会。有效发挥过程性目标的导向作用,体现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新理念,基本能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新的教学理念已渐渐渗透到教师的思想上和行动上。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深刻认识到本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学中,遵循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
一、教学指导思想明确,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数学课上,教师的教不再是单项的知识传授,或技能训练,而是根据新课标要求,由侧重于认知性目标转向认知性与过程性目标并重。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探求知识,把教学过程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过程;重视数学情感的作用,努力实现认知过程的情感化。将学习活动与其积极情绪体验想结合;注重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1.优化课堂教学内容,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来考虑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安排。设计具有愉悦感、充实感的数学学习活动。教师依据新课教材选择确定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其分量适中,难易适度。
①.优化教学目标
教师强化教学“目标意识”,特别注意把单元教学目标转化成课时教学目标时,做到明确、具体、恰当。教师上每节数学课都能密切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实现学习目标。
②.优化教学内容的设计
优化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弄清教学任务的起点和终点及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备课教学起点的选择,倾心于教学情境的设计和教学资源的组织,以及引导性问题的设计。从学生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受到的直观层面上,选取有关“素材”,创设相应的数学活动。设计课堂提问,师生间相互评价,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设计符号标志,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结构融会贯通。总之,课堂上通过创设或安排适当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22.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能根据学 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规律和年龄心理特点设计和组织教学,优化教学过程。课堂上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不断设疑、启发、点拨,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呈现出四点变化:一是以学生为主体,变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为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二是注重揭示知识形成过程,变只重视学习结果为既重视学习结果又重视学习过程;三是关于思想教育,有意识地自觉地结合学科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3.优化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为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我采用了多种组织形式。适时运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上采用不同教学组织形式揭示新知、深化理解、解决个别疑难,有利于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关于教学手段的优化,具体表现在普遍注意运用直观手段。由以教师演示为主变为师生合作、全体动手“做数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展能力。4.优化数学教学评价
对数学教学质量的评价。①评价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适当,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是否全面、适当;②评价教学的效果,其中主要包括实现教学目标的程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否增加。5.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不仅重视认知方面,还要重视情感、态度、操作技能等方面分析。每个单元测验做质量分析,分析成绩好的原因,分析错误的原因,寻找不断提高、改进的途径。还引导学生参加分析,不断增进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教师对学生以赏识鼓励为主,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节奏有时过慢,造成教学上的浪费。各环节设计要注意合理分配时间,并注意节约时间。
教学过程中缺乏充分、有效启动学生思维活动的方法和措施。各教学环节在时间分配上还要留下一定的的空间。学生在探究活动动手之前,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先前的假设,再去验证的时间。老师在活动结束之前,没有时间来引导学生质疑,给学生反思的时间。有时忽视了学生表现自己的学习见解和练习的黄金时机。
2.教学中,已开始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但与真正建立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还有相当距离。
让每个学生在每节生动活泼的课堂上体验数学、体验成功,把数学学科素质教育的目标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明天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初步基础。我还积极参加数学学习,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活动,在深化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第二篇:三年级数学课改总结
新课程教育理念的主旨在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华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在教学中,我们如何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注重学生解题能力训练,忽视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片面做法呢?总结如下:
一、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首先,课堂教学改革要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发展为中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高效课堂。通过探索实践,认识到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探索中,紧紧被问题吸引,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愤悱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的发展”,使人人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学习数学的乐趣。
其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现和掌握数学知识。如:在教学“面积单位的认识”的课堂上,我让学生分组体验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大小,学生4人一组伸直手臂,围成的面积大约是一平方米等。使学生深刻体会常用的面积单位大小的概念。学生就有感而发,有话可言,表现的异常积极。这样的课不管对学生还是对教师来讲,都是一种享受。
二、把握特点,活用教材
与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相比,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所以每一小节数学知识的出现,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素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数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倡导自主的、多样化的学习。
三、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
学生的知识面广了,学得活了,学习兴趣浓了,课堂开放了,教师与学生的亲和力增加了。在看到这些变化的同时,又要冷静下来对目前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困惑问题进行反思。“摸着石头过河”,究竟摸到哪些石头?摸得怎样?有哪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下面对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多样化与优化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作为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个性化,不搞填平补充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算法多样化是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提出来的。例如某一种题目,只要求笔算,另一种题目只要求口算,即使口算也往往只有一种思路(当然,学生如有其他思路也不限制),这样很容易忽略个别差异,遏止了学生的创造性,何况有不少题目本来就可以有多种算法的。
应该明确“算法多样化”与“一题多解”是有区别的。“一题多解”是面向个体,尤其是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遇到同一道题可有多种思路多种解法,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多样化”是面向群体的,每人可以用自己最喜欢或最能理解的一种算法,同时在群体多样化时,通过交流、评价可以吸取或改变自己原有的算法。因此,在教学中不应该也不能要求学生对同一题说出几种算法,否则只是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二)、成功与挫折
课改中,教师都很重视对学生的尊重、信任、赏识和肯定,这很有必要;但也的确看到这方面存在误区。有的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律给予夸奖,即使是一个十分简单的回答都表扬为“真了不起!真聪明„„”,有的还误认为当前不能批评学生,批评就是否定,就会刺激学生,影响其上进心,对课上的一些不良行为视而不见,名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以上种种,会给学生的全面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应该指出,表扬与批评都是对儿童行为的一种强化手段,恰如其分、实事求是的强化,并得到学生的认同,对于学生行为的规范、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与课改同行的路上,我深知:实施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但是,课改引发我们深思,课改促使我们蜕变,课改为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课改也引领了我们走进新的天地。
第三篇:三年级数学课改阶段性总结 1
三年级数学课改阶段性总结
陈家寨小学 李玲琴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成绩
数学课上,教师的教不再是单项的知识传授,或技能训练,而是根据新课标要求,由侧重于认知性目标转向认知性与过程性目标并重。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探求知识,把教学过程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过程;重视数学情感的作用,努力实现认知过程的情感化。将学习活动与其积极情绪体验想结合;注重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优化课堂教学内容,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来考虑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安排。设计具有愉悦感、充实感的数学学习活动。教师依据新课教材选择确定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其分量适中,难易适度。
总之,课堂上通过创设或安排适当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能根据学 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规律和年龄心理特点设计和组织教学,优化教学过程。课堂上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不断设疑、启发、点拨,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呈现出四点变化:一是以学生为主体,变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为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二是注重揭示知识形成过程,变只重视学习结果为既重视学习结果又重视学习过程;三是关于思想教育,有意识地
自觉地结合学科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优化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为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我采用了多种组织形式。适时运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上采用不同教学组织形式揭示新知、深化理解、解决个别疑难,有利于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关于教学手段的优化,具体表现在普遍注意运用直观手段。由以教师演示为主变为师生合作、全体动手做数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展能力。
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课前预习不够充分,造成教学节奏有时过慢,教学上的浪费。
(二)教学过程中缺乏充分、有效启动学生思维活动的方法和措施。部分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
第四篇:数学课改总结
数学课改总结
新课程改革给我校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我校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学校教学气氛浓厚、课堂教学活跃,学生的兴趣有了进一步提高。总之,新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
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文化的改革,一种观念的改革,作为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要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新课程一起成长,以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为此我做了以下工作:
一、以新课改理念为先导,引领教师走进新课程。以新课改理念武装教师的头脑、转变观念是课改实验工作成败的前提,也是进行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工作中始终把师资培训与新一轮课改同步推进,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及时将课改的有关内容纳入继续教育的范围。
二、以课堂教学实践为核心,引领教师走进新课程。“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引导教师把理论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转变学习方式是课改实验工作成败的关键,也是进行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
1、建立适合课改的教学方式。(1)备课。
①改善教案编写方式。本学期继续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②恰当处理好教材。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不应是被动的执行课程,而应成为课程积极的开发者、决策者、创造者。我们在实验中的做法是:当教师认为教材上提供的情景不适合学生的学习状况时,或者有了比教材更有价值的主题情景时,可以更换主题情景。
(2)上课。
①情境化的教学。新课程的情境创设已不是课始、课终的“调味”品,而是贯穿课堂始终的“主味”。“主题图”是数学实验教材编写情境创设的一大特色,然而,“主题图”以“场景图”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事件”为载体来展开和演绎“主题图”情境。我们在实验中总结出解决的办法是:一是给“主题图”编个故事。方法有:
1、以童话为载体编故事。如教学“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老师编了“小猴过生日”的童话故事来进行有序教学。
2、以“重大事件”为载体编故事,如教学“认识钟表”以“神舟6号”发射为载体。
3、以“身边事例”为载体,如“高矮”以班级学生“争高矮”为例。二是静态“主题图”动态化。
②生活化的教学。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我们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例子现身说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建构知识奠定较好的基础。
(3)作业。
一是活动式作业。一册数学有许多活动式练习题,包括说和动手做的两种。这种作业我们要求融入课堂教学。二是需要培养学生书写习惯的作业(如算式类)要求做在作业本上。三是不便抄写的题,直接做在课本上,教师直接在课本上批改。四是许多班级尝试做一些特色作业。
(4)考试。
着力进行考试评价改革。新一轮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这学期期未学生成绩=过程性评价(30%)+终结性评价(70%)。评价的方法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本着客观、公正、发展的目标评价方法和原则,本评价方案将采取学校、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形式,每类评价各制定具体的、易于操作的相关评价指标,分别从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和态度等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2、建立适应课改的学习方式。《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老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适应课改的学习方式。①建立“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②建立“动手实践,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操作实践的机会,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操作实践的材料。③建立“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达成有效提高合作交流的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提出要求。合作交流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有时还要发给“合作交流学习卡”。第二个环节,汇报交流。教师要适时介入,使合作学习的成果或得到肯定、或提出质疑、或提供示范。第三个环节,总结反思。
3、边实践、边学习。这学期我们科组上了许多汇报示范课进行课,而且组织教师评课,使我们每个数学教师课堂教学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听课,向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学习。
三、明确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1、继续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树立课改必胜的信心。
2、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课改的先进典型。
3、深化教学研讨活动,切实提高研讨实效。
4、加强数学学科实验总结。我们要求教师加强课改实验过程的记载,随时记下课改进程中的成功与不足,并经常梳理和小结写成“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
第五篇:小学三年级数学课改工作总结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改工作总结
官渡学校
刘凡军
新课程教育理念的主旨在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在教学中我们如何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注重学生解题能力训练忽视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片面做法呢总结如下
一、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首先课堂教学改革要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发展为中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高效课堂。通过探索实践认识到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探索中紧紧被问题吸引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愤悱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的发展”使人人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学习数学的乐趣。
其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现和掌握数学知识。如在教学“面积单位的认识”的课堂上我让学生分组体验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大小学生4人一组伸直手臂围成的面积大约是一平方米等。使学生深刻体会常用的面积单位大小的概念。学生就有感而发有话可言表现的异常积极。这样的课不管对学生还是对教师来讲都是一种享受。
二、把握特点活用教材
与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相比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所以每一小节数学知识的出现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素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数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倡导自主的、多样化的学习。
三、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
学生的知识面广了学得活了学习兴趣浓了课堂开放了教师与学生的亲和力增加了。在看到这些变化的同时又要冷静下来对目前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困惑问题进行反思。“摸着石头过河”究竟摸到哪些石头摸得怎样有哪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下面对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多样化与优化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作为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个性化不搞填平补充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算法多样化是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提出来的。例如某一种题目只要求笔算另一种题目只要求口算即使口算也往往只有一种思路当然学生如有其他思路也不限制这样很容易忽略个别差异遏止了学生的创造性何况有不少题目本来就可以有多种算法的。
应该明确“算法多样化”与“一题多解”是有区别的。“一题多解”是面向个体尤其是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遇到同一道题可有多种思路多种解法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多样化”是面向群体的每人可以用自己最喜欢或最能理解的一种算法同时在群体多样化时通过交流、评价可以吸取或改变自己原有的算法。因此在教学中不应该也不能要求学生对同一题说出几种算法否则只是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负担。(二、)成功与挫折
课改中教师都很重视对学生的尊重、信任、赏识和肯定这很有必要但也的确看到这方面存在误区。有的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律给予夸奖即使是一个十分简单的回答都表扬为“真了不起真聪明�6�7�6�7”有的还误认为当前不能批评学生批评就是否定就会刺激学生影响其上进心对课上的一些不良行为视而不见名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以上种种会给学生的全面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应该指出表扬与批评都是对儿童行为的一种强化手段恰如其分、实事求是的强化并得到学生的认同对于学生行为的规范、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与课改同行的路上我深知实施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但是课改引发我们深思课改促使我们蜕变课改为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课改也引领了我们走进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