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学习《孙子兵法》的现实意义专题
大学生学习《孙子兵法》的现实意义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兵书的集大成之作。一代兵圣孙武以高屋建瓴的眼光对地理、军制、心理学等军事问题做了深刻研究,使军事理论上升到哲学高度,成为当世能与儒、道、墨、法家并驾齐驱的一派显学。
新的时代赋予了《孙子兵法》新的意义。身为一名普通大学生,残酷血腥的战争是我无法触及和想象的。但是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祖国的发展与当代大学生能力和素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习《孙子兵法》,以名家的思想进行诱导,启示当代大学生培养应有的素质和能力。这应该就是我们这个阶段学习《孙子兵法》最现实最重要的意义。具体说来有以下三点。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孙子兵法》用战略的角度对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大局进行客观的分析,理智冷静的做出正确的判断。《兵法》始计篇开篇即是“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战争关系到国民生死,国家存亡。所以时局的变化与任何人都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信息全球化让人们能即时收到各式各样的新闻,同时却也导致了网络上极不负责的言语传播。那些所谓的愤青,或是崇洋媚外的人,张口闭口就是中国人怎么怎么样,外国人怎么怎么样。偏偏有一些媒体闲来无事唯恐天下不乱,常常发出一些模棱两可或说就是蓄意捏造的报道来吸引这些同样唯恐天下不乱之人。得民心者得天下。军队打仗,军心的稳固至关重要;社会的稳定,同样需要民心的凝聚。《五蠹》曰:“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这些社会不稳定因素,才是国家混乱的根源。所谓一叶障目,不见天下。我们没有能力清扫这些社会不稳定因素,如若再不能对复杂的网络流言有准确的判断,就会深陷迷雾之中。久而久之,会对我们所处的社会产生不信任感,甚至,就会变成与他们一样,以偏激的眼光看待国家发展。这对我们的国家是极为恐怖和危险的。
其次,《孙子兵法》能促进大学生对“法”的深刻认识。大学是步入社会的开始,社会是由法律搭建起来的。所以只有真正知道法律的意义,才会知法、守法、用法。始计篇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可见,军队之中如果没有精细的管理制度和严苛的执行者,是无法打赢对手的。吕蒙曾军法处臵了一名拿了百姓蓑笠为他挡雨的士兵,最后他却深得民心。其中奥义可见一般。行军篇曰“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虽然可能会引起士兵们一时的不解和不满,但是从长远看士兵会给予他十分的信任。所以王莽大义灭亲,孔明挥泪斩马谡。为将军挡雨是善,是德,可是取非尔之所有,触犯的是法。地形篇曰“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法的贯彻,正是为了安国定邦,保护群众的利益,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长治久安。意味着一视同仁,绝对不会偏私。所以法律是底线,无论出于什么理由,绝对、绝对、绝对不要去触碰它。
最后,兵不慌马不乱的年代里,战争是残酷的,也是遥远的。可是竞争不一样,它可以是看得见的,也可以是看不见的。对于大学生而言,最残酷的竞争大概就是就业问题了。其实《孙子兵法》里还是蕴含了不少小技巧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一个行业,了解自己的优势,才能有获胜的信心。“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鼓励大学生要打破常规,创新思维等等数不胜数。
不光是就业,所有的竞争都是这样,战争不过是竞争的一种最真实的存在方式罢了。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岁月的流逝使《孙子兵法》的诸多内容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可是作为军事理论名著的《孙子兵法》,它所揭示的一些战争的普遍规律,至今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我们若是抓住其本质,便可将它运用到各式各样的竞争中。无论是国家之间,民族之间,还是个体之间。透过它,我们才有机会去参悟这纵横交错的天下棋局。
第二篇:浅谈《孙子兵法》的现实意义
哈尔滨华德学院
军 事 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姓名: 郑 宛 妮 班号: 1505513 学号: 1150551323 理 论 论 文浅谈《孙子兵法》的现实意义
摘要:《孙子兵法》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司马迁《史记》有记载,(孙武)以兵法见於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它在我国古代汉族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今天,人们对《孙子兵法》的理解已经超越了军事的范畴,其蕴涵的哲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孙子兵法、现实意义、现代运用、后人学习引言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是世界上第一部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盛典”作者为春秋吴国将军孙武,字长卿,汉族,春秋时期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一说博兴,或说广饶)人,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出自于《孙子兵法-计篇》原文意思是:在敌人没有准备时,突然发起攻击,使我方的攻击出乎敌方意料之外,这是军事取得胜利的奥妙之处,不可以预先规定的。
世界万事都是变幻莫测,谁能根据战争的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谁就能掌握住战争的主动权,谁就有可能获得胜利;“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就是讲究一个主动权的把握,主动就灵活,被动则挨打,这个思想对于古代和现代的人们都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它指导我们以最好的方法,最高的效率,最快捷的方式去达到我们的目标。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的时候也需要用到这样的方式方法,只要我们还在这个社会上生活我们就要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而面对困哪的时候我们是不能退缩的,我们要迎难而上,努力的去解决困难,但有的困难是无法避免的,是我们可以提前预知的。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去主动给困哪“找麻烦”,这就运用了孙子兵法的理念,去主动迎难而上,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而孙子兵法还有一个主要的思想就是要全面的考虑问题,不能片面,凡事要顾全大局,孙子对于战争胜负有着十分科学的、整体的认识。他认为战争是“国之大事”,关系到国家的存亡与人民的安危,因此,必须慎重地对待。孙子认为,进行战争要从政治、经济、军事、自然条件、气候条件等各个方面出发,立足于国家的全局,认真地分析战争的利弊,“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交战前,要通过这种对交战双方利弊的分析,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是这样,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不能冲动,要三四而后行,做一件事情之前要认证的思考,反复的考量,不要等事情向不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才后悔。做人做事都一样,多想一点总是没有坏处的。
孙子对于战争与经济的关系也有很深刻的理解。孙子认识到,战 争必须以国家的经济实力为基础,没有强大的经济力量做后盾,战争是无法取胜的;同时,战争还会给国家的经济造成破坏,给人民增加沉重负担。基于这种认识,孙子提出了三个重要观点:1.兵贵胜,不贵久。战争需要“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其“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因此,为了尽量减轻战争对于国家经济造成的负担,就应当争取速战速决。2.因粮于敌。孙子指出,国家在战争中会因为远道运输而导致贫困。因此,战争中应当就地征粮,以解决粮食的补给问题。3.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孙子指出,为弥补战争中物资供应以及兵源的不足,可以将缴获的敌方战车和我方车辆掺杂在一起使用,对俘虏的敌军士卒给予优待,让他们为我所用,以补充自己兵源的不足。
我们也是这样,做事之前先动脑,想明白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完成这一件工作,不要因为一时的口快心急,包揽了自己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到最后不但没有帮助别人,还落了埋怨。提前想清楚自己的能力,尽力而为,不要过早的夸下海口。做事之前也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把可能发生的不好的事情提前想好解决措施,或者根本就把他扼杀在摇篮之中。提前把可能发生的方方面面都想到,这样才是一个干大事的人。
善于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每个人都有他的闪光点,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有长有短,我们不能忽略每一个在你身边的默默无闻的人,也许他能在你的某件事情上给予你莫大的帮助。要学会懂得取舍,凡事都不可能真的完美,有的就得有失,这是大自然的法则,我们不能在一件事上一直纠结,学会做出选择,把你想要的,对你有帮助的留下来,把剩下的留给后人,不要过分的最求完美,你这样大多数都是在无用功。凡事都有利有弊,我们要往好的方面发展,不能因为他有瑕疵就想尽办法的去弥补,这样后面的工作就无法顺利的进行下去了。
古人和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不同的,同样我们和后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也是不同的,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要学习前人所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知识,并把他改良,总结留给后人,而后人同样会重复我们的事情,继续的改良总结。《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尽管现在是和平年代,但是里面的思想一样可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学生要认真研习《孙子兵法》,并把它灵活的运用到生活中来。尽管《孙子兵法》成书于公元前400年前,但是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近现代;无论是在华夏大地,还是在异域他国,它都已经成为了战略决策者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决策依据。而在今天,人们对《孙子兵法》的理解已经超越了军事的范畴,其蕴涵的哲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
《孙子兵法》虚实篇
《孙子兵法智慧全书》 葛伟 中国城市出版社 ④《孙子兵在当今世界的妙用》杨胤宗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 ⑤《孙子兵法研究与应用》褚良才 浙江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学习孙子兵法
学习《孙子兵法谋略与应用》的一点感想
每个中国人几乎都可以脱口而出《孙子兵法》中的若干名句。其中一句便是: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所认为的军事战略家的最高境界,以“伐谋”、“伐交”等战略智慧,在战争开始前创造出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战略格局,也就是孙子所说的“胜兵先胜而后求战”。此时直接的武力对抗已非战争胜败的决定因素,所谓不战而胜。
上课时,老师的一个说法让我觉得非常有意思。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无论是儒生打扮的孙武还是羽扇纶巾的诸葛亮,都是一派斯文形象。至于孙氏的另一位著名的后人孙膑更是一位残障人士,都与横刀立马的武夫形象相去甚远。因为在中国人的战争思想中,是智慧,而非武力决定着敌对双方最终的高下胜败。在十三篇中作为提纲挈领的《计篇》中,孙子论述了一个优秀将领所应具备的素质,分别是“智”、“信”、“仁”、“勇”、“严”,全部取决于将领的内在修养,与体魄、力量无关。
而在孙子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五大因素,即五事中,排在第一位的,既不是将(领导者),也不是法(管理制度),而是同样属于精神层面的一个“道”字。孙子的“道”是一种使上下一心的精神力量。战争中的领袖首先要成为他所辖部下的精神领袖,这样才可以使跟从他的人愿意“与之生,与之死,而不畏危”。
《孙子兵法》之所以几千年来魅力经久不衰,是因为它是一部智慧之书,所谓“兵者,诡道也”,而非穷兵黩武之作。单纯的排兵布阵,在军事科技从长矛弓弩进化到立体化、信息战争时,必定会沦为古董藏品。但是《孙子兵法》中关于人心、关于战略的论述,即使再过2500年,只要人类还在,就依旧有着其深刻的指导意义。
孙子所讲的“诡道”中,给我感悟最深的一点,就是要利用对方的缺点或失误取得战争的胜利。比如孙子讲的“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是迷惑对手,使敌方对我方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利而诱之,怒而挠之,亲而离之”是根据对手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策略,或是将其优势转化成劣势,或是针对对手的弱点所在发动攻击,必定事半功倍。所谓“攻其无备”,其实就是攻击对方的虚弱之处;“出其不意”就是利用敌人的错误判断采取行动,使对方措手不及。这也是为什么战争中“最致命的一击往往并不来自于正面”,因为只有被敌人忽视的角落才是我方取胜的可能性所在,需要全力以赴的去攻击,以赢得“奇胜”。“兵者,诡道也。”孙子一语破的,道出了军事斗争一个最本质的特征。其实,凡存在人与人竞争对抗活动的场合,都奉行“诡道逻辑”。
“五事”中的“道”是精神的力量;“兵者,诡道”中的“道”是智慧的力量。《孙子兵法》作为一部兵书,却使我感受到无论在任何年代人的精神与头脑才是具有最强大力量的武器,是任何物质财富或装备都无法替代的。这也是为什么《孙子兵法》可以跨越时间,跨越国界,被现代人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军事、商战、甚至体育竞技等各个方面的原因。
第四篇:当代大学生学习当代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范文模版]
当代大学生学习当代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生活实践活动中的历史积淀,它与时代特征有机融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精神,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重要影响。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自身各方面发展和国家社会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大学生 现实意义
一、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智慧与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自古至今的演变过程是中国人的生命历程。其中的核心思想、基本价值原则和生活方式是中华民族迎接各种生存挑战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记忆力的基本形式,也是我们获取智慧与能力的重要渠道。比如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就是它善于吸收各种不同流派的思想学说,以丰富和发展自己,这被称之为“会通”之学。《易传》中“天下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说的就是会通之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今天的大学生在学习各种文化的时候应该汲取的智慧,学习不应仅仅局限于专业领域,还要扩大视野,力求文理皆通,学贯中西。
同时要善于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增强个人生存的智慧与能力。古人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上许多丰富的经验教训至今仍然对我们有启迪作用。比如中国历史上为人称道的“康乾盛世”,为什么后来迅速衰落了呢?当时的中国面临三个前所未有的难题:一个是人口在半个世纪内翻了一番,从1.5亿猛增到3亿,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需要解决;一个是西方列强咄咄逼人的态势也是历朝历代没有过的;再一个就是中国政治体制的痼疾,即皇权专制达到了空前的程度。由于这三个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所以其衰落也就成为必然的结果。这个经验在今天仍然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生存的国际环境是强国、大国林立,竞争异常激烈,国内环境是人口过剩,资源短缺。我们既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同时也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如若在国际上立于不败之地,靠谁呢?靠的就是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民族智慧,靠的就是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刻苦钻研、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长期以来,在高等学校过于注重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而对于做人做事基本的道德品质,学校教育引导的力度还不够。中国古代教育以道德教化为先,道德教化诉诸个人内心修养,并重在践行,中国传统文化是“德性”文化,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古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广博而深邃,富有很强的哲理性,其道德学说规范并制约着中国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所谓“仁者爱人”等是传统文化所期许的道德修养的最高精神境界。孔子要求“臣事君以忠”,“君使臣以礼”,要求为人者要尽“孝悌”之道,和“忠信”之礼,尽管有着特定的时代和阶级的内涵,但这种重视教人明人伦关系,崇尚和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可借鉴。除以上内容外,可供借鉴的还有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以德治国,修身为本的重德精神;各族一家,协和万邦的宽容精神;“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人道主义精神等等。正确地介绍这些优秀的道德传统必将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模式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注重气节、操守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强调忧国忧民、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强调群体意识与团结和谐的人际观,以及修己安人的思想等,形成了一整套教人如何做人的观念和规范。它尤其强调个人的“内省”和“慎独”,强调启发主体的内在道德功能和自觉性。因此,中国古代贤哲即使对自然界的新颖见解,结果总是要导向对人心的启迪,落脚以告诉人们某种社会与人生的哲理。而儒家的伦理哲学中则更集中地体现了这一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儒学,按照儒家文化,个人是道德的,由道德的个人组成的社会也是道德的;不仅个人要服从道德,国家也要服从道德。所以,儒家处事的根本原则就是道德考虑高于并优先于功利考虑。早在孔子之前,鲁国大夫叔孙豹就提出以“修德”作为君子的最高追求:“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三不朽。”①《弟子规》中有:“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现能。”②又有:“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③一个人只要按照修身的原则和方法,自强不息,进德修业,发挥出自身的潜能,就一定会锻造成理想人格。
儒家修身理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同时它也是历史的产物,其道德伦理观念、为人处世哲学等虽带有封建色彩,但以儒家为主体所形成的所有传统文化中的这些道德修养的精义,对于塑造和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精神,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诗经》中提出的“夙夜在公”,《尚书》中提出的“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墨子》中强调的“举公义”,贾谊《治安策》中提出的“公而忘私”,以及广为流传的“岳母刺字”等中华民族的爱国故事,都强调着一种为国献身的精神。这种爱国主义可以说是最质朴的情感和品性,在中国传统道德中,历来强调公私之辨,把“阔然为公”、“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作为基本的价值理想,并作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朱熹曾说:“凡事便有两端,是底即天理之公,非底即人欲之私。”④“公”的核心就是去掉私意,“背私谓之公”。因而奉公就必须克己,克尽己私便是公,也就是天理。“克己”即克制己私,超越自我,服从整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爱国也历来被看做是“大节”,崇尚节气,讲求情操,逐步凝结成对祖国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了中国人的正义感和是非感,形成精忠爱国的浩然正气和民族气节。
中国人的国家意识是爱国主义的重要源泉,精忠爱国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巨大凝聚力,也是推动民族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特别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际,各民族人民都起来反对外来的侵略和压迫,保家卫国,不屈不挠,不惜以身殉国。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在多次外族入侵面前之所以没有亡国,与这种爱国主义传统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许许多多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爱国诗人屈原、“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的陆游、前仆后继抵御外族入侵的杨家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还有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关天培,中日甲午战争中的邓世昌,以及“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收复台湾的郑成功,抗击倭寇的戚继光等,都是中华民族爱国的杰出代表。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这些杰出的爱国人物的熏陶,加深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能帮助其修养“为天下立功,为万世开太平”的圣贤品格。当今,由于受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影响,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生活中缺乏明确的目标,理想人格失衡,一切以西方的价值观念为至上追求,毫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和体会。如能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公而忘私的价值取向会对他们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
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消除不规范的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
在市场经济大发展的今天,相当数量的国人无不为生活而奔波,无不为利益而拼搏。在这种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容易产生见利忘义的情况,容易引发唯利是图、拜金主义、享乐至上等思想。教育者要把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深入分析、找出大学生思想症结,从而加以启发教育。要强调先义后利,义以为上。认为在获取个人利益时,一定要考虑是否符合“取之有道”的原则,提倡“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等等。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厚重,格调高雅,哲理深邃,意境悠远,积淀和蕴涵着历代中国人的经验和智慧,是我们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支柱和文化遗产,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传统文化的学习对完善大学生人格,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素质,丰富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很重要。
①《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②《弟子规》 《出则悌》篇 ③《弟子规》 《信》篇 ④《朱子语类》卷十三
第五篇:孙子兵法与大学生
《孙子》与大学生素质的培养——从我谈起
《孙子兵法》是中华文明史上最早的一篇军事理论著作,第一次接触这篇著作记得是我在初中的时候,那时是在老师的推荐下看的这篇著作。可那时的我只粗略的浏览了全书的大概内容,对其内容也没有去加以深刻的理解。来到南京农业大学后,在图书图书馆偶然发现了这本著作,之后自己就借来看。结合选读课老师给的辅导资料,发现其中蕴含了战争思想、战略战术思想、治军思想、军事哲学思想、军事论理、军事心理、军事经济思想等。
作为一名接受高等教育的我,我觉得我现在既要不断提高我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还要全面的提升自身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当然,在这过程中自己也迷茫过,遇到过很多的困难。比如在与人相处方面,之前的我是个争强好胜的人,对一切的事情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别人的就一定是错的,就是因为这,我没少和我的舍友发生过争吵。之后想想,其实也没什大不了的,有时最后还是我的错。现在发现,和周围的同学相处最重要的还是以和为贵,遇到什么问题要的不是争吵,而是理性的去解决和别人之间的问题。《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说“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其中“不战而屈人之兵”正是孙子军事理论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所以我发现,无论与谁发生争执,首先想到的不是争吵甚至动武,而是要用策略来解决两个人之间的问题,最终让别人心服口服的接受你的观点,达到《孙子兵法》中所谓的“全胜”的境界,让别人不仅接受了你的看法与观点,还彻底的接受了你这个人。中华民族向来是注重亲仁善邻,讲求和睦相处的礼仪之邦,作为礼仪之邦的一员更是要做到以和为贵,把我们的文明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处于二十一世纪的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科技的飞速发展要求我们掌握更高层次的科学知识,经济的全球化要求我们能够适应外来的经济文化对我们冲击,与此同时也为我们创造了许多的机遇。大学的教育对我来说,是自身素质的全方位的提高,而不是像高中或初中那样只是局限在书本上的知识的学习。在我刚刚进入南京农业大学的时候,一直是按照我在考上大学的那个暑假中所想的那样去认真的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把老师布置好的任务很好的完成就行了。直到大学生活过了大半个学期,才知道大学的教育模式,已经彻底的改变了,老师管的不严格了,就连班主任一个学期也见不到几次面。有句话是这样的“大学就是半个社会”,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很对。虽然,大学生活还不像在社会中的自由,但你已经可以自主的支配大部分的时间了,这需要我们能够很快的从之前的不自由到现在的自由的生活方式中转变过来。这也是我曾经迷茫的地方,也是我遇到问题最多的地方。现在已是大二学生的我,从最初的迷茫到现在的认识,就是在让自己在课余时间,尽量的多接触一些课外的知识与信息。书本上的知识只是理论上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真正的提高自身的能力。接触一些课外的信息也是为了掌握你所感兴趣的领域的发展动向,这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对现在的知识面的扩展,还是对你将来事业上的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从大的方面上来看,信息是事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普遍形式。从某种意义上看,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实际上就是对来自于自身内外的诸多的信息接收、变换和处理的过程。人类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信息,战争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方式,当然也不例外。对于这一点,《孙子》已经很清晰地指明了。《孙子兵法》的信息思想十分丰富而具体,贯穿于《孙子兵法》全部十三篇之中。二十一世纪又被称作为“信息时代”,可见掌握各方面的动态信息是有多么的重要。大学生素质的培养,这方面是不可或缺的。现在的我,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特别是有什么最新的消息是,都不能够及时的了解,都是事后在同学们谈到之后才有所了解,这是由于我还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以及学校的工作上。以后,自己会尽量的去主动的了解与我感兴趣方面相关的信息,尽量把握我们这个信息时代的动向。在大学里,学习并不是为了最后的那两本所谓的证书,而是要获得真正的知识,为以后在社会上的竞争增添筹码。
既然说学校是半个社会,自然竞争是少不了的,有时甚至是异常的激烈。面对竞争,自己从不会退缩,即使是失败也要去试一试。失败也从侧面说明了自己竞争力还不够。在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时候,美英军21日在伊拉克实施了代号为“震慑”的大规模空袭行动,“震慑”行动的目标是,利用高精度的精密制导炸弹来尽量避免伤害平民,通过地毯式轰炸,一举摧毁伊拉克军队的士气。作为美国,如果没有发达的科技力量,利用高精密制导导弹对伊拉克进行地毯式轰炸,伊拉克军队的士气也不会如此容易地被一举摧毁。归根揭底,这还是要跟美国在全世界的地位有相当大的关系。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国防军事实力,都堪称世界第一,这在无形当中为美国在世界之林的竞争中增添了一股霸气。从士气上就把其他国家打倒。大学的竞争,想要立于不败之地,更要从自身的方方面面出发,全方位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比如知识面上的扩展、掌握多方面的技能、加强口才方面的锻炼等。为进入社会,接受更加激烈的竞争做好准备。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社会就是战场,要战必胜就要“慎战”。这就要用到孙子的“慎战”思想,当然慎战就要求我们要珍惜四年大学时光,为将来的胜仗充足电。
《孙子兵法》所蕴含的哲理与智慧是我们每个大学生应当去体会的,它对我们的理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着很大的作用,为我在以后遇到各方面困难时,敢于去面对,能够用理性智慧的头脑去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