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航机载电子设备课设感想
民航机载电子设备课设感想
小组成员:
负责任务:labview软件学习与虚拟大气数据仪表设计连接。收获及体会:
经过一周的课设,个人感觉最大的收获就是对labview软件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会了初步制作虚拟仪器的方法。电路连接以及对仪器的调试及修改。
labview是一种用图标代替文本行创建应用程序的图形化编程语言,使用的是图形化编辑语言G编写程序,产生的程序是框图的形式。labview提供很多外观与传统仪器(如示波器、万用表)类似的控件,可用来方便地创建用户界面。不像C语言编程那样枯燥,只要很好的分析目标仪器所存在的各种关系及结构,就能用图形化的结构把仪器构建出来。
在labview软件中存在很多的标志和应用符号,接触这款软件之前还是很担心的,因为自己安装的是英文版的,所以很多功能都看不懂,需要对着参考书一条一条的去查询、记录。因为开始比较困难,安装好了摸索了一晚上还是很多东西不懂,第二天去图书馆借了两本参考书,一本就是LABVIEW虚拟仪器基础知识,里面把每条的作用都详细介绍,通过大家的探讨学习,最终初步了解了软件应用,使得我们小组的课设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我们共同讨论,得到最后的计算公式,着手设计仪表。开始的时候还是不知所措,因为感觉信息量很大,可是不知道该从哪开始。最后选择先把所有输入输出量都列出来,然后分析、连接。然后是运算公式的输入,这个费了很大的力气,因为连线太多,而我自己比较粗心,经常会出现把线连错的情况,以至于在调试的时候,兴冲冲的打开,却发现真空速根本不动,而其他的量动的毫无规律。而检查的时候,因为之前连接电路时候把各个组件挨得太过紧密,而且杂乱无章,检查了半天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最后经过考虑,以输入、转换、输出的顺序重新排列,拉大间距。最后再一条线一条线的检查,才发现有几根线接错了,并且有一个公式中的变量输入关系有问题,终于改完了所有的问题,调试也可以初步符合要求了,我们就开始了最后的完善和美化工作。
一周的课设结束,我最大的收获学会了怎样去接触和学习一门新的知识。怎样去熟息并应用一个软件。更重要的是,团队合作,相互支持。
第二篇:民航说课
《民航概论》课程说课稿
一、课程定位
“民航概论”课程是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校区)航空机电设备维修、航空电子设备维修、航空商务、航空安全管理等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课程设计总课时数为36学时。该课程是学生接触专业和民航行业知识的启蒙课程,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
二、教学设计思路
《民航概论》课程是我院航空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入门课程,涉及的专业面广,教学班级多,参与教学的教师多。将该门课程建设成为精品课程,有利于提高该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将优质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同时培养一批青年教师,规范教学内容及过程。
1、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我院坚持以培养民航机务维修、民航商务管理、民航安全管理、民航空中乘务等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和管理人才为目标,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注重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行业建设的要求。“民航概论”课程是民航各专业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启蒙课程,在教学内容上,除了要考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外,还应充分考虑不同专业在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上的差异,并兼顾各专业对于民航、航空公共知识的通用性方面的要求。基于上述两点,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分为“公共”和“专业”两大类模块,如下图所示:
图1 模块化教学内容
2、教学方法设计
本课程作为航空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入门课程,学生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相关航空知识,民航运输知识,飞机基本结构组成等。这些知识的获取,将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并提高他们对民用航空事业的热爱,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考虑到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信息非常丰富,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模拟实验、实训设备、校外实习基地等多种教学资源,并通过整合、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贴近具体工作过程、岗位工作内容,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对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教学目标 基于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的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了解航空历史、机体构成、飞行基本原理、飞机的基本运动;
◇ 了解航空运输、机场的运营过程及安检程序等。 技能目标:
◇ 会在教师引导下,掌握相关航空基础知识;
◇ 会初步应用飞行原理,分析飞机的基本运动及其控制;
◇ 提高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
◇ 了解伟大的航空发展史和相关航空知识,增强对航空的热爱;
◇ 培养独立探究能力和团结互助精神,获取成功体验。 教法选择
教法采用情境式、启发式教学法。一方面“以教师为主导 ”,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在语言表达、心理辅导等方面的特长。
学法指导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主动参与、知识感悟和自我习得,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手段
以实例观察、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等多样化的方式来达成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引导学生借助生活实例,学会观察和分析;并以多媒体课件、模拟训练、实验实训辅助教学,实现课堂容量的扩充,提高课堂效率。
图2 校外实训基地现场教学
图3 校内实训场所现场教学
图4 订单式培养 图5 工学结合三、教学设施、环境和实训实习场景介绍
1、网络课程资源 在“民航概论”精品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开发了该课程配套教学的全部多媒体教学课件、教案、题库等网络学习资源,并摄制了课程的全程录像。
2、实验、实训设施
我院拥有航空模型陈列室、计算机辅助专用CBT教室、飞机机械实训室、模拟候机楼、安检实训室、外场实训机坪以及校外实训基地等多种实验、实训场所和设施供本课程的教学。
① 航空模型陈列室
该陈列室内陈列了多种民用和军用航空飞机模型,种类齐全,同时,还拥有一个机场模型,用于本课程的教学展示。
图6 航空模型陈列室
② 计算机辅助CBT教室
我院拥有机务、安检、商务等专业CBT辅助教室三间,教室均为50座学员机配置,组建有小型局域网,其中服务器1套、教师机1台、工作站50 台。安装有B737/B757/A320/MD82等机型的机务专业教学培训软件,PW4000/GE/RR发动机培训软件、安检专业x光机图像识别教学软件、民航客运、空乘等专业实训、教学软件,以计算机模拟实训、演示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7 计算机辅助CBT教室
③ 飞机机械实训室
飞机机械实训室是我院最大的一个室内实训场所,该教室占地二百多平米,分为:现场教学区、发动机及飞机部件展示区、实训工作区等区域。
图8 现场教学区
现场教学区配备了折叠式桌椅50座,移动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施,供教师在实训室进行现场教学,做学一体,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感。
图9 发动机单元体 图10 起落架液压收放系统
发动机单元体展示区域可以为本课程中发动机一节内容提供现场教学条件,通过现场实物教学,使学生对发动机的各部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图10所示为起落架液压收放系统,可进行收放演示,为本课程中飞机机体构成一节的教学提供现场演示效果,非常形象。
图11 现场实训区
图11所示为实训室内的现场实训区域,该区域有工作台若干,飞机部件陈列架、工具间等,可供多位学生同时现场实训,提供飞机机械维修、电子设备维修等专业实训教学。
④ 模拟候机楼
该室内实训室是我院商务类专业最大的一个室内实训场所,占地约二百多平米,室内布局完全参照机场候机楼的布局安排,拥有售票处(该售票处与机场售票处可实施动态实时联
网)、值机柜台、安全检查通道、贵宾休息室等区域,供我院安检、商务等专业进行专业实训,同时,也为本课程的航空运输、机场等内容提供现场教学条件。
图12 模拟候机楼
上:模拟售票处 左下:模拟办票柜台 右下:模拟安检通道
⑤ 安检实训室
图13 安检实训室 图14 安检监控室
我院拥有安检专业实训室、安检监控室各一间。实训室内配置有x光机2台、安全门一台、手持式金属探测仪若干,供安检专业实训教学用。安检监控室内配有一套监控设备,可提供多路监视,目前连接八个监控探头,可进行图像硬盘拷贝和编辑。该实训场所为本课程的机场的教学提供实训条件。
⑥ 外场机坪
我院拥有校内实训用飞机和机坪,拥有An-24(运-7)飞机1架、An-2(运-5)飞机1架、IL-14飞机 1架,同时,在机坪一侧,还拥有飞机机务维修实习车间(机电车间、电子车间以及综合实习教室),供现场实训教学使用。同时,飞机的机舱改造为乘务模拟实习客舱,供空乘专业学生实训使用。
图15 外场机坪
⑦ 校外实训基地
除了校内丰富的实训设施、实训场所外,我院还与上海及华东地区的航空公司、机场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如:常州奔牛机场就是我院的校外实训基地之一,每年,学院都将组织学生到该基地进行认知性实习。
图16 校外实训基地——常州机场
四、课程特色与创新
1.在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下,建立认知实习环节——课程现场教学——技能实训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首先安排3天的认知和企业参观实习,然后进入课程学习,大部分内容在实训室现场教学,随后安排技能实训。
2.开发了内容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包括网络教程、助教课件、电子教案、实践教学、考核题库、具有助学、助教及师生互动交流功能。
3.课程现场教学与技能实训相结合,利用与企业建立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将部分内容安排在委托方企业的相应的职业岗位和工作环境中进行,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五、课程改革的方向与途径
1.教学内容要不断更新,适时补充民用航空发展新知识、航空器的新技术、新结构等。2.继续提高教学队伍中主讲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和专业技能水平。3.继续完善相关实训室的建设。
罗玉梅 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校区)2008-11-11
第三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设感想(范文模版)
课设感想
本次课设主要锻炼了我们的零件设计能力以及真正需要加工的时候需要的动手能力操作。我们通过金工实习老师的指导学会了包括铣床,车床,线切割以及钻床的一系列机床的使用方法。因而我们可以更加熟练地操作与运用各种机床的操作,虽然期间有一些小瑕疵但是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因为通过多天的锻炼我们已经可以熟练掌握多种机床的独立操作了。所以我觉得如果能将课程设计放在一些课程学习中进行这样大家可能会更融会贯通地理解所学习的内容并能充分理解。另外在此次课设中,我主要担任铣床及线切割方面的加工任务以及一些孔加工也是由我负责,首先我们进行的是铣床方面的操作,铣床加工需要注意的就是一定要注意要将工件夹紧,不然很容易出现崩刀现象,同时我们还要一些比较好的加工手法,就是一定要平稳而缓和地转动摇杆,令工件平稳移动,这样就可以保证切削力的稳定而不会发生刀具过热发生事故。在线切割方面,需要需要注意的主要就是在加工前的找正,在进行加工路线的制定中要注意程序的编写以及方向的正反。这样才能保证丝能按自己所希望地进行进给。
在进行孔的钻机操作中,一定要先划线,钉刻,再进行钻床的钻孔操作。钻孔时要进给一些退出一些加入润滑油,这样能保证孔的粗糙度低而且也不容易使钻头卡住工件,发生事故。这就是本次课设我的感想。
第四篇:数据结构课设
数据结构课设 大整数计数器 1.问题描述
实现大整数(200位以内的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2.设计要求
设计程序实现两个大整数的四则运算,输出这两个大整数的和、差、积、商及余数。
3.数据结构
本课程设计采用顺序串来实现。4.问题分析
由于整数数据存储位数有限,因此引入串的概念,将整型数据用字符串进行存储,利用字符串的一个字符存储大整数的一位数值,然后根据四则运算规则,对相应位依次进行相应运算,同时保存进位,从而实现大整数精确的运算。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1)计算大整数加法时,采用数学中列竖式的方法,从个位(即字符串的最后一个字符)开始逐位相加,超过或达到10则进位,同时将该位计算结果存到另一个字符串中,直至加完大整数的所有位为止。
(2)计算大整数减法时,首先调用库函数strcmp判断这两个大整数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则结果为0,否则用compare函数判断被减数和减数的大小关系,进而确定结果为正数还是负数,然后对齐位依次进行减法,不够减则向前借位,直至求出每一位减法之后的结果。
(3)计算大整数乘法时,首先让乘数的每一位都和被乘数进行乘法运算,两个乘数之积与进位相加作为当前位乘积,求得当前位的同时获取进位值,进而实现大整数的乘法运算。
(4)计算大整数除法时,类似做减法,基本思想是反复做减法,从被除数里最多能减去多少次除数,所求得的次数就是商,剩余不够减的部分则是余数,这样便可计算出大整数除法的商和余数。
需求分析(1)任何一个表达式都是由操作数、运算符和界限符组成的,我们称之为单词.(2)表达式求值首先要符合四则运算规则: ① 先乘除,后加减 ② 从左到右进行运算 ③ 先括号内,后括号外(3)功能实现: ① 若当前单词为数字串,则压入数值栈 ② 若当前单词为运算符并大于运算栈的栈顶符号,则进栈 ③ 若当前单词为运算符并等于运算栈的栈顶符号,去括号,输出 ④ 若当前单词为运算符并小于运算栈的栈顶符号,则进行运算
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全面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关键知识点,掌握C语言中数组、指针、结构体、文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通过课程设计了解并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的方法,熟悉C程序设计的开发环境及C程序的
调试过程。
培养学生查阅参考资料、手册的自学能力,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任务: 编程求出输入的两个正整数之和,这两个正整数的可能达到200位。
要求:
输入:
共有两行,第一行为第1个正整数;第二行为第2个正整数。
输出:
2个正整数之和。
主要参与成员
姓 名 学 号
系 别 班 级 主要作用(分工)
成果形式
设计 软件 作品 其他:
完成情况及以后的拓展设想 通过用C语言编写函数基本实现了大整数相加这个程序,但该程序仍存在一些不足,还可以加上一些语句使程序具有容错功能,并且可以正确计算一个负数和一个正数相加。
课 程 设 计 鉴 定 情 况 表 小组鉴定意见
小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意见
教师签名:
****年**月**日
课程设计成绩 优 良 及格 不及格 教研室意见
年 月 日 备注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书 作者:廖 序 课程设计概述 课程设计名称
大整数相加 任务要求: 编程求出输入的两个正整数之和,这两个正整数的可能达到200位。
输入:
共有两行,第一行为第1个正整数;第二行为第2个正整数。
输出:
2个正整数之和。开发环境: C语言。C语言是目前世界上流行、使用最广泛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1972年,C语言在美国贝尔实验室里问世,后来又被多次改进,并出现了多种版本。80年代初,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ANSI),根据C语言问世以来各种版本对C语言的发展和扩充,制定了ANSIC标准。
目前,在微机上广泛使用的C语言编译系统有MicrosoftC、Turbo C、Borland C等。这些C语言版本不仅实现了ANSIC标准,而且在此基础上各自作了一些扩充,使之更加方便、完美。
C语言的特点: C语言是一种结构化语言。它层次清晰,便于按模块化方式组织程序,易于调试和维护。C语言的表现能力和处理能力极强。它不仅具有丰富的运算符和数据类型,便于实现各类复杂的数据结构。它还可以直接访问内存的物理地址,进行位(bit)一级的操作。
由于C语言实现了对硬件的编程操作,因此C语言集高级语言和低级语言的功能于一体。既可用于系统软件的开发,也适合于应用软件的开发。
此外,C语言还具有效率高,可移植性强等特点。因此广泛地移植到了各类各型计算机上,从而形成了多种版本的C语言。
参考资料
李铮、叶艳冰、汪德俊,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CSDN技术中心
二、概要设计
为了实现大整数相加这个程序,将程序划分为了三个模块: 输入数据。运算。输出结果。
首先定义了子函数Input()来存储用户输入的两个加数,为了满足任意位数的两个大整数相加,在子函数Input()中嵌套调用子函数Init()使sum数组里面存放的数初始化为”0”。
然后定义子函数Long_Add()使两个大整数作加法运算,从后面往前面相加,附带进位。定义子函数Output()实现输出结果。
最后如下图所示,在主函数main中调用Input(),Long_Add(),Output()三个子函数实现程序。
三、详细设计
程序的流程图:
四、调试过程 第一次 测试数据a=***7,b=111111 编译运行后不能输出结果,检查函数后编译正确。再次分析,发现如果直接把a,b,sum定义为unsigned int型的话,计算出来的和的范围只能在0~65535之间,否则就会出现错误。尝试将a,b,sum存放到字符数组中,从个位开始,一位一位相加。
第二次 测试数据a=***7,b=111111 编译运行后仍不能输出结果。分析原因,在用于输出的子函数Output()中,输出数组字符数组sum[]前未确定和的最高非零位。
尝试加入for(i=0;i 第三次 测试数据a=99999919,b=99 编译运行后发现计算出来结果不正确。经过分析,函数中没有对最后 一个进位进行处理。 尝试加入while(carry > 0)语句,再次进行调试。 { tempsum = sum[i]-'0'+carry;sum[i] = tempsum%10+'0';carry = tempsum/10;i--;} 第四次 测试数据a=99999919,b=99 编译运行后得到正确结果。 第五次 随意输入几组数据进行测试,结果都是正确的。程序得到实现。 五、结论与体会 通过不断的调试、修改,本课程设计最终实现了200位以内的两个大整数相加,但程序还 可以进一步完善,程序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缺少容错功能,不能准确计算负整数加正整数,等等问题 虽然C语言程序设计在上学期做为我们的必修课已经学习过了,但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次课程设计的学习程序设计中暴露出的我自身的问题更是非常明显。 一开始看到题目认为非常简单,直接将两个数都定义为整型。编写程序并运行后发现并不能达到题目的要求,计算出来的和只能小于等于65535,否则就会出现错误。分析后,将数据作为字符串来处理,用for循环语句从存数的字符数组中一位一位的取数出来,按照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按位相加,逢十进一的运算规则进行运算。最后用字符输出函数putchar()输出计算出来的结果。由于程序偏大且较复杂,将程序划分为了输入数据、运算、输出数据三个子程序。数次编译调试后,最终使程序得以实现。 经过三个星期的上机实践学习,使我对C语言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让我能够进一步的掌握和运用C语言来编写程序。要想学好C语言要重在实践,要通过不断的上机操作才能更好地学习它,通过实践,我也发现我的好多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 首先,基础掌握不牢固,对于C语言中的许多基本语法尚没有熟练掌握,在设计过程中仍需请教其它同学,查阅课本,设计效率很低。 其次,经典算法掌握不牢。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还需查阅书籍和借鉴他人。 再次,程序量过大的时候,头绪理不清。杂乱无章,无系统性,不便调试和阅览,自己也易于出错。 并且对C语言中经常出现的错误也不了解,通过实践,使我在这几个方面的认识有所提高。 通过实践的学习,我认到学好计算机要重视实践操作,不仅仅是学习C语言,还是其它的语言,以及其它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都要重在实践,所以后在学习过程中,我会更加注视实践操作,使自己便好地学好计算机。 六、源程序清单 #include t;string.h> #define Max 1000 char sum[Max+1];/*和*/ char a[Max],b[Max];/*两个加数*/ int len1,len2;void Input(char a[],char b[]){ int i,len;void Init(char a[]);/*对Init()函数进行声明*/ printf(“Please enter two integer:n”);scanf(“%s %s”,a,b);len1=strlen(a);len2=strlen(b);Init(sum);len=strlen(a);for(i=len-1;i>=0;i--)sum[Max+i-len] = a[i];} void Init(char a[]) { int i;for(i=0;i void Long_Add(char sum[],char new[]){ int i,j;int len;int tempsum;int carry = 0;/*进位*/ len = strlen(new);/*从个位开始,按位相加,逢十进一*/ for(i=Max-1,j=len-1;i>=0,j>=0;i--,j--){ tempsum = sum[i]-'0'+new [j]-'0'+carry;sum[i] = tempsum%10+'0';carry = tempsum/10;} while(carry > 0)/*处理最后一个进位*/ { tempsum = sum[i]-'0'+carry;sum[i] = tempsum%10+'0';carry = tempsum/10;i--;} return;} void Output(char sum[]){int i,n;/*寻找和的最高非零位*/ for(i=0;i Long_Add(sum,b);Output(sum);getch();return 0; 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设计 报告 系(院): 计算机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 计科11511 姓 名: 钟灿均 学 号: 201503687 指导教师: 余绍文 设计时间: 2017.6.12-2017.6.23 设计地点: 12教1楼机房 一、课程设计目的和意义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更深入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核心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用具体的实践成果,体现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利于学生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实践能力,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其基本目的是: 1.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结合生产实际分析和解决网络应用中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基础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2. 学习掌握网络应用工程的一般设计过程和方法。 二、设计题目和要求 1.编写程序,实现系统的基本功能; 2.要有用户界面:要求至少采用文本菜单界面;鼓励采用图形菜单界面; 3.写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包括: 封面(参见附录I) 需求分析:以无歧义的陈述说明程序设计的任务,强调的是程序要做什么?给出功能模块图和流程图。同时明确规定:输入的形式和输出值的范围;输出的形式;程序所能够达到的功能;测试数据,包括正确的输入及其输出结果和含有错误的输入及其输出结果。 概要设计:包括程序设计组成框图,程序中使用的存储结构设计说明(如果指定存储结构请写出该存储结构的定义)。 详细设计:包括模块功能说明(如函数功能、入口及出口参数说明,函数调用关系描述等),每个模块的算法设计说明(可以是描述算法的流程图)。其中源程序要按照写程序的规则来编写,结构清晰,重点函数的重点变量,重点功能部分要加上清晰的程序注释。 运行结果:包括典型的界面、输入和输出数据等; 总结:包括课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及体会、收获、对课程设计的认识与思考等。 附录:包括主要程序清单,要有适当的注释,使程序容易阅读。 开发环境:windows 10 开发工具: vs2008 题目3:基于UDP协议的简易聊天机器人 设计目标: 1.了解Socket通信的原理,在此基础上编写一个聊天程序; 2.理解upd原理;课程设计系统组成及模块功能: 此课程设计实现了基于UDP的客户/服务器通信程序,需要实现以下一些基本功能: 1.客户端连接聊天机器人服务器; 2.消息发送:客户端发送消息给机器人服务器。 3.消息接收:客户端接收到机器人服务器发送给他的消息。4.可以有多个客户端同时连接 5.智能回复功能:根据用户发送的消息内容,稍微有点智能回复。 运行效果: 服务器端和客户端截图 三、设计内容 1、UDP传送数据前并不与对方建立连接,即UDP是无连接的,在传输数据前,发送方和接收方相互交换信息使双方同步。 2、UDP不对收到的数据进行排序,在UDP报文的首部中并没有关于数据顺序的信息(如TCP所采用的序号),而且报文不一定按顺序到达的,所以接收端无从排起。 3、UDP对接收到的数据报不发送确认信号,发送端不知道数据是否被正确接收,也不会重发数据。 4、UDP传送数据较TCP快速,系统开销也少。 5、由于缺乏拥塞控制(congestion control),需要基于网络的机制来减小因失控和高速UDP流量负荷而导致的拥塞崩溃效应。换句话说,因为UDP发送者不能够检测拥塞,所以像使用包队列和丢弃技术的路由器这样的网络基本设备往往就成为降低UDP过大通信量的有效工具。数据报拥塞控制协议(DCCP)设计成通过在诸如流媒体类型的高速率UDP流中增加主机拥塞控制来减小这个潜在的问题。 从以上UDP协议特点可知,UDP提供的是无连接的、不可靠的数据传送方式,是一种尽力而为的数据交付服务。 1.服务端 1.2.3.4.5.加载协议栈; 创建套接字; 将套接字绑定到一个本地地址和端口bind; 等待接收数据recvfrom;关闭套接字; 2.客户端 1.2.3.4.加载协议栈; 创建套接字socket; 向服务器发送数据sendto;关闭套接字; 3.相关代码显示:(客户端)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system(“@color 0e”);WORD socketVersion = MAKEWORD(2, 2);WSADATA wsaData;if(WSAStartup(socketVersion, &wsaData)!= 0){ } sockaddr_in sin;sin.sin_family = AF_INET;sin.sin_port = htons(8888);sin.sin_addr.S_un.S_addr = inet_addr(m);int len = sizeof(sin);return 0;以上代码为相关版本信息及热启动的一些操作;; 结构体端口号及相关地址信息以及转化函数,将输入的信息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的二进制代码,进行相关构造 char * sendData = new char[255];cout << “主人:”;cin >> sendData;while(strcmp(sendData, “#”)!= 0){ sendto(sclient, sendData, strlen(sendData), 0,(sockaddr *)&sin, len);char recvData[255];int ret = recvfrom(sclient, recvData, 255, 0,(sockaddr *)&sin, &len);if(ret > 0){ } recvData[ret] = 0x00;cout << “机器人:”;printf(recvData);4.相关代码展示:(服务端) SOCKET serSocket = socket(AF_INET, SOCK_DGRAM, IPPROTO_UDP);if(serSocket == INVALID_SOCKET){ } printf(“socket error!”);return 0;3 if(bind(serSocket,(sockaddr *)&serAddr, sizeof(serAddr))== SOCKET_ERROR){ } sockaddr_in remoteAddr;int nAddrLen = sizeof(remoteAddr);char * sendData = new char[255];char recvData[255];while(true){ int ret = recvfrom(serSocket, recvData, 255, 0,(sockaddr *)&remoteAddr, //printf(recvData);if(ret > 0){ } struct Ro { char recv[255];char send[255];recvData[ret] = 0x00;printf(“接受到一个连接:%s rn”, inet_ntoa(remoteAddr.sin_addr));cout << “主人:”;printf(recvData);printf(“bind error!”);closesocket(serSocket);return 0;以上为对套接字的绑定及判断绑定是否成功,以及对于相关信息的初始化 &nAddrLen);}Ro;FILE *fp;fp = fopen(“G:机器人问答机制.txt”, “r”);while(!feof(fp)){ } fscanf(fp, “%s %s”, Ro.recv, Ro.send);if(strcmp(recvData, Ro.recv)== 0){ } else { } strcpy(sendData, Ro.send);break;strcpy(sendData, “对不起,我不知道”);4 fclose(fp);cout << endl;cout << “机器人:” << sendData << endl;sendto(serSocket, sendData, strlen(sendData), 0,(sockaddr *)&remoteAddr, nAddrLen); 四、设计成果以及心得 1.成果 2.心得 通过对课设的相关的操作,加强了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对于知识的应用也得以加强,在课设过程中,聊天机器人制作较为有趣,对于TCP与UDP的通信方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加强,对于socket编程的相关基础也得以进一步的理解和学习。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希望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学以致用。而且对于课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通过老师的讲解,对一些算法加以分析和改进,从而不断完善课设内容,对内容的理解得以加深。 指导老师意见: 成绩: 教师签名: 2017年6月23日第五篇:计算机网络课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