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级access公共基础知识总结
公共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1.1 算法
算法: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
算法不等于程序,也不等计算机方法,程序的编制不可能优于算法的设计。
算法的基本特征:是一组严谨地定义运算顺序的规则,每一个规则都是有效的,是明确的,此顺序将在有限的次数下终止。特征包括:
(1)可行性;
(2)确定性,算法中每一步骤都必须有明确定义,不充许有模棱两可的解释,不允许有多义性;
(3)有穷性,算法必须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完,即能在执行有限个步骤后终止,包括合理的执行时间的含义;
(4)拥有足够的情报。
算法的基本要素:一是对数据对象的运算和操作;二是算法的控制结构。
指令系统:一个计算机系统能执行的所有指令的集合。
基本运算和操作包括: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关系运算、数据传输。
算法的控制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算法基本设计方法:列举法、归纳法、递推、递归、减斗递推技术、回溯法。
算法复杂度:算法时间复杂度和算法空间复杂度。
算法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
算法空间复杂度是指执行这个算法所需要的内存空间。
1.2 数据结构的基本基本概念
数据结构研究的三个方面:
(1)数据集合中各数据元素之间所固有的逻辑关系,即数据的逻辑结构;
(2)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关系,即数据的存储结构;
(3)对各种数据结构进行的运算。
数据结构是指相互有关联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数据的逻辑结构包含:
(1)表示数据元素的信息;
(2)表示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
数据的存储结构有顺序、链接、索引等。
线性结构条件:
(1)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
(2)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一个前件,也最多有一个后件。
非线性结构:不满足线性结构条件的数据结构。
1.3 线性表及其顺序存储结构
线性表由一组数据元素构成,数据元素的位置只取决于自己的序号,元素之间的相对位置是线性的。
在复杂线性表中,由若干项数据元素组成的数据元素称为记录,而由多个记录构成的线性表又称为文件。
非空线性表的结构特征:
(1)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a1,它无前件;
(2)有且只有一个终端结点an,它无后件;
(3)除根结点与终端结点外,其他所有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前件,也有且只有一个后件。结点个数n称为线性表的长度,当n=0时,称为空表。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点:
(1)线性表中所有元素的所占的存储空间是连续的;
(2)线性表中各数据元素在存储空间中是按逻辑顺序依次存放的。
ai的存储地址为:ADR(ai)=ADR(a1)+(i-1)k,,ADR(a1)为第一个元素的地址,k代表每个元素占的字节数。
顺序表的运算:插入、删除。(详见14--16页)
1.4 栈和队列
栈是限定在一端进行插入与删除的线性表,允许插入与删除的一端称为栈顶,不允许插入与删除的另一端称为栈底。
栈按照“先进后出”(FILO)或“后进先出”(LIFO)组织数据,栈具有记忆作用。用top表示栈顶位置,用bottom表示栈底。
栈的基本运算:(1)插入元素称为入栈运算;(2)删除元素称为退栈运算;(3)读栈顶元素是将栈顶元素赋给一个指定的变量,此时指针无变化。
队列是指允许在一端(队尾)进入插入,而在另一端(队头)进行删除的线性表。Rear指针指向队尾,front指针指向队头。
队列是“先进先出”(FIFO)或“后进后出”(LILO)的线性表。
队列运算包括(1)入队运算:从队尾插入一个元素;(2)退队运算:从队头删除一个元素。
循环队列:s=0表示队列空,s=1且front=rear表示队列满
1.5 线性链表
数据结构中的每一个结点对应于一个存储单元,这种存储单元称为存储结点,简称结点。
结点由两部分组成:(1)用于存储数据元素值,称为数据域;(2)用于存放指针,称为指针域,用于指向前一个或后一个结点。
在链式存储结构中,存储数据结构的存储空间可以不连续,各数据结点的存储顺序与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不一致,而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由指针域来确定的。
链式存储方式即可用于表示线性结构,也可用于表示非线性结构。
线性链表,HEAD称为头指针,HEAD=NULL(或0)称为空表,如果是两指针:左指针(Llink)指向前件结点,右指针(Rlink)指向后件结点。
线性链表的基本运算:查找、插入、删除。
1.6 树与二叉树
树是一种简单的非线性结构,所有元素之间具有明显的层次特性。
在树结构中,每一个结点只有一个前件,称为父结点,没有前件的结点只有一个,称为树的根结点,简称树的根。每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个后件,称为该结点的子结点。没有后件的结点称为叶子结点。
在树结构中,一个结点所拥有的后件的个数称为该结点的度,所有结点中最大的度称为树的度。树的最大层次称为树的深度。
二叉树的特点:(1)非空二叉树只有一个根结点;(2)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两棵子树,且分别称为该结点的左子树与右子树。
二叉树的基本性质:
(1)在二叉树的第k层上,最多有2k-1(k≥1)个结点;
(2)深度为m的二叉树最多有2m-1个结点;
(3)度为0的结点(即叶子结点)总是比度为2的结点多一个;
(4)具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其深度至少为[log2n]+1,其中[log2n]表示取log2n的整数部分;
(5)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为[log2n]+1;
(6)设完全二叉树共有n个结点。如果从根结点开始,按层序(每一层从左到右)用自然数1,2,„.n给结点进行编号(k=1,2„.n),有以下结论:
①若k=1,则该结点为根结点,它没有父结点;若k>1,则该结点的父结点编号为INT(k/2);
②若2k≤n,则编号为k的结点的左子结点编号为2k;否则该结点无左子结点(也无右子结点);
③若2k+1≤n,则编号为k的结点的右子结点编号为2k+1;否则该结点无右子结点。
满二叉树是指除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的所有结点有两个子结点,则k层上有2k-1个结点深度为m的满二叉树有2m-1个结点。
完全二叉树是指除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的结点数均达到最大值,在最后一层上只缺少右边的若干结点。
二叉树存储结构采用链式存储结构,对于满二叉树与完全二叉树可以按层序进行顺序存储。
二叉树的遍历:
(1)前序遍历(DLR),首先访问根结点,然后遍历左子树,最后遍历右子树;
(2)中序遍历(LDR),首先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结点,最后遍历右子树;
(3)后序遍历(LRD)首先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根结点。
1.7 查找技术
顺序查找的使用情况:
(1)线性表为无序表;
(2)表采用链式存储结构。
二分法查找只适用于顺序存储的有序表,对于长度为n的有序线性表,最坏情况只需比较log2n次。
1.8 排序技术
排序是指将一个无序序列整理成按值非递减顺序排列的有序序列。
交换类排序法:(1)冒泡排序法,需要比较的次数为n(n-1)/2;(2)快速排序法。
插入类排序法:(1)简单插入排序法,最坏情况需要n(n-1)/2次比较;(2)希尔排序法,最坏情况需要O(n1.5)次比较。
选择类排序法:(1)简单选择排序法,最坏情况需要n(n-1)/2次比较;(2)堆排序法,最坏情况需要O(nlog2n)次比较。
第二章程序设计基础
2.1 程序设计设计方法和风格
如何形成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
1、源程序文档化;
2、数据说明的方法;
3、语句的结构;
4、输入和输出。
注释分序言性注释和功能性注释,语句结构清晰第一、效率第二。
2.2 结构化程序设计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四条原则是:1.自顶向下;2.逐步求精;3.模块化;4.限制使用goto语句。
结构化程序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1)顺序结构:一种简单的程序设计,最基本、最常用的结构;
(2)选择结构:又称分支结构,包括简单选择和多分支选择结构,可根据条件,判断应该选择哪一条分支来执行相应的语句序列;
(3)重复结构:又称循环结构,可根据给定条件,判断是否需要重复执行某一相同程序段。
2.3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以60年代末挪威奥斯陆大学和挪威计算机中心研制的SIMULA语言为标志。
面向对象方法的优点:
(1)与人类习惯的思维方法一致;
(2)稳定性好;
(3)可重用性好;
(4)易于开发大型软件产品;
(5)可维护性好。
对象是面向对象方法中最基本的概念,可以用来表示客观世界中的任何实体,对象是实体的抽象。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中的对象是系统中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一个实体,是构成系统的一个基本单位,由一组表示其静态特征的属性和它可执行的一组操作组成。
属性即对象所包含的信息,操作描述了对象执行的功能,操作也称为方法或服务。
对象的基本特点:
(1)标识惟一性;
(2)分类性;
(3)多态性;
(4)封装性;
(5)模块独立性好。
类是指具有共同属性、共同方法的对象的集合。所以类是对象的抽象,对象是对应类的一个实例。
消息是一个实例与另一个实例之间传递的信息。
消息的组成包括(1)接收消息的对象的名称;(2)消息标识符,也称消息名;(3)零个或多个参数。
继承是指能够直接获得已有的性质和特征,而不必重复定义他们。
继承分单继承和多重继承。单继承指一个类只允许有一个父类,多重继承指一个类允许有多个父类。
多态性是指同样的消息被不同的对象接受时可导致完全不同的行动的现象。
第三章软件工程基础
3.1 软件工程基本概念
计算机软件是包括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
软件的特点包括:
(1)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
(2)软件的生产与硬件不同,它没有明显的制作过程;
(3)软件在运行、使用期间不存在磨损、老化问题;
(4)软件的开发、运行对计算机系统具有依赖性,受计算机系统的限制,这导致了软件移植的问题;
(5)软件复杂性高,成本昂贵;
(6)软件开发涉及诸多的社会因素。
软件按功能分为应用软件、系统软件、支撑软件(或工具软件)。
软件危机主要表现在成本、质量、生产率等问题。
软件工程是应用于计算机软件的定义、开发和维护的一整套方法、工具、文档、实践标准和工序。
软件工程包括3个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
软件工程过程是把软件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包含4种基本活动:
(1)P——软件规格说明;
(2)D——软件开发;
(3)C——软件确认;
(4)A——软件演进。
软件周期:软件产品从提出、实现、使用维护到停止使用退役的过程。
软件生命周期三个阶段:软件定义、软件开发、运行维护,主要活动阶段是:
(1)可行性研究与计划制定;
(2)需求分析;
(3)软件设计;
(4)软件实现;
(5)软件测试;
(6)运行和维护。
软件工程的目标和与原则:
目标:在给定成本、进度的前提下,开发出具有有效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可适应性、可移植性、可追踪性和可互操作性且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
基本目标:付出较低的开发成本;达到要求的软件功能;取得较好的软件性能;开发软件易于移植;需要较低的费用;能按时完成开发,及时交付使用。
基本原则:抽象、信息隐蔽、模块化、局部化、确定性、一致性、完备性和可验证性。
软件工程的理论和技术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
软件开发技术包括:软件开发方法学、开发过程、开发工具和软件工程环境。
软件工程管理包括:软件管理学、软件工程经济学、软件心理学等内容。
软件管理学包括人员组织、进度安排、质量保证、配置管理、项目计划等。
软件工程原则包括抽象、信息隐蔽、模块化、局部化、确定性、一致性、完备性和可验证性。
3.2 结构化分析方法
结构化方法的核心和基础是结构化程序设计理论。
需求分析方法有(1)结构化需求分析方法;(2)面向对象的分析的方法。
从需求分析建立的模型的特性来分: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结构化分析方法的实质:着眼于数据流,自顶向下,逐层分解,建立系统的处理流程,以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为主要工具,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
结构化分析的常用工具
(1)数据流图;(2)数据字典;(3)判定树;(4)判定表。
数据流图:描述数据处理过程的工具,是需求理解的逻辑模型的图形表示,它直接支持系统功能建模。
数据字典:对所有与系统相关的数据元素的一个有组织的列表,以及精确的、严格的定义,使得用户和系统分析员对于输入、输出、存储成分和中间计算结果有共同的理解。
判定树:从问题定义的文字描述中分清哪些是判定的条件,哪些是判定的结论,根据描述材料中的连接词找出判定条件之间的从属关系、并列关系、选择关系,根据它们构造判定树。
判定表:与判定树相似,当数据流图中的加工要依赖于多个逻辑条件的取值,即完成该加工的一组动作是由于某一组条件取值的组合而引发的,使用判定表描述比较适宜。
数据字典是结构化分析的核心。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特点:
(1)正确性;
(2)无岐义性;
(3)完整性;
(4)可验证性;
(5)一致性;
(6)可理解性;
(7)可追踪性。
3.3 结构化设计方法
软件设计的基本目标是用比较抽象概括的方式确定目标系统如何完成预定的任务,软件设计是确定系统的物理模型。
软件设计是开发阶段最重要的步骤,是将需求准确地转化为完整的软件产品或系统的唯一途径。
从技术观点来看,软件设计包括软件结构设计、数据设计、接口设计、过程设计。
结构设计:定义软件系统各主要部件之间的关系。
数据设计:将分析时创建的模型转化为数据结构的定义。
接口设计:描述软件内部、软件和协作系统之间以及软件与人之间如何通信。
过程设计:把系统结构部件转换成软件的过程描述。
从工程管理角度来看: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软件设计的一般过程:软件设计是一个迭代的过程;先进行高层次的结构设计;后进行低层次的过程设计;穿插进行数据设计和接口设计。
衡量软件模块独立性使用耦合性和内聚性两个定性的度量标准。
在程序结构中各模块的内聚性越强,则耦合性越弱。优秀软件应高内聚,低耦合。
软件概要设计的基本任务是:
(1)设计软件系统结构;(2)数据结构及数据库设计;
(3)编写概要设计文档;(4)概要设计文档评审。
模块用一个矩形表示,箭头表示模块间的调用关系。
在结构图中还可以用带注释的箭头表示模块调用过程中来回传递的信息。还可用带实心圆的箭头表示传递的是控制信息,空心圆箭心表示传递的是数据。
结构图的基本形式:基本形式、顺序形式、重复形式、选择形式。
结构图有四种模块类型:传入模块、传出模块、变换模块和协调模块。
典型的数据流类型有两种:变换型和事务型。
变换型系统结构图由输入、中心变换、输出三部分组成。
事务型数据流的特点是:接受一项事务,根据事务处理的特点和性质,选择分派一个适当的处理单元,然后给出结果。
详细设计:是为软件结构图中的每一个模块确定实现算法和局部数据结构,用某种选定的表达工具表示算法和数据结构的细节。
常见的过程设计工具有:图形工具(程序流程图)、表格工具(判定表)、语言工具(PDL)。
3.4 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定义:使用人工或自动手段来运行或测定某个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是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
软件测试的目的: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软件测试方法: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
静态测试包括代码检查、静态结构分析、代码质量度量。不实际运行软件,主要通过人工进行。
动态测试:是基本计算机的测试,主要包括白盒测试方法和黑盒测试方法。
白盒测试:在程序内部进行,主要用于完成软件内部操作的验证。主要方法有逻辑覆盖、基本基路径测试。
黑盒测试:主要诊断功能不对或遗漏、界面错误、数据结构或外部数据库访问错误、性能错误、初始化和终止条件错,用于软件确认。主要方法有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因果图等。
软件测试过程一般按4个步骤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验收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
3.5 程序的调试
程序调试的任务是诊断和改正程序中的错误,主要在开发阶段进行。
程序调试的基本步骤:
(1)错误定位;
(2)修改设计和代码,以排除错误;
(3)进行回归测试,防止引进新的错误。
软件调试可分表静态调试和动态调试。静态调试主要是指通过人的思维来分析源程序代码和排错,是主要的设计手段,而动态调试是辅助静态调试。主要调试方法有:
(1)强行排错法;
(2)回溯法;
(3)原因排除法。
4.1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数据:实际上就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数据的特点:有一定的结构,有型与值之分,如整型、实型、字符型等。而数据的值给出了符合定型的值,如整型值15。
数据库:是数据的集合,具有统一的结构形式并存放于统一的存储介质内,是多种应用数据的集成,并可被各个应用程序共享。
数据库存放数据是按数据所提供的数据模式存放的,具有集成与共享的特点。
数据库管理系统:一种系统软件,负责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数据操纵、数据维护、控制及保护和数据服务等,是数据库的核心。
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
(1)数据模式定义:即为数据库构建其数据框架;
(2)数据存取的物理构建:为数据模式的物理存取与构建提供有效的存取方法与手段;
(3)数据操纵:为用户使用数据库的数据提供方便,如查询、插入、修改、删除等以及简单的算术运算及统计;
(4)数据的完整性、安生性定义与检查;
(5)数据库的并发控制与故障恢复;
(6)数据的服务:如拷贝、转存、重组、性能监测、分析等。
为完成以上六个功能,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以下的数据语言:
(1)数据定义语言:负责数据的模式定义与数据的物理存取构建;
(2)数据操纵语言:负责数据的操纵,如查询与增、删、改等;
(3)数据控制语言:负责数据完整性、安全性的定义与检查以及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
数据语言按其使用方式具有两种结构形式:交互式命令(又称自含型或自主型语言)宿主型语言(一般可嵌入某些宿主语言中)。
数据库管理员:对数据库进行规划、设计、维护、监视等的专业管理人员。
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员(人员)、硬件平台(硬件)、软件平台(软件)五个部分构成的运行实体。
数据库应用系统:由数据库系统、应用软件及应用界面三者组成。
文件系统阶段:提供了简单的数据共享与数据管理能力,但是它无法提供完整的、统一的、管理和数据共享的能力。
层次数据库与网状数据库系统阶段 :为统一与共享数据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系数据库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特点:数据的集成性、数据的高共享性与低冗余性、数据独立性(物理独立性与逻辑独立性)、数据统一管理与控制。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
(1)概念模式:数据库系统中全局数据逻辑结构的描述,全体用户公共数据视图;
(2)外模式:也称子模式与用户模式。是用户的数据视图,也就是用户所见到的数据模式;
(3)内模式:又称物理模式,它给出了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与物理存取方法。
数据库系统的两级映射:
(1)概念模式到内模式的映射;
(2)外模式到概念模式的映射。
4.2 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的概念:是数据特征的抽象,从抽象层次上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特征、动态行为和约束条件,为数据库系统的信息表与操作提供一个抽象的框架。描述了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及数据约束。
E-R模型的基本概念
(1)实体:现实世界中的事物;
(2)属性:事物的特性;
(3)联系:现实世界中事物间的关系。实体集的关系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联系。
E-R模型三个基本概念之间的联接关系:实体是概念世界中的基本单位,属性有属性域,每个实体可取属性域内的值。一个实体的所有属性值叫元组。
E-R模型的图示法:(1)实体集表示法;(2)属性表法;(3)联系表示法。
层次模型的基本结构是树形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1)每棵树有且仅有一个无双亲结点,称为根;
(2)树中除根外所有结点有且仅有一个双亲。
从图论上看,网状模型是一个不加任何条件限制的无向图。
关系模型采用二维表来表示,简称表,由表框架及表的元组组成。一个二维表就是一个关系。
在二维表中凡能唯一标识元组的最小属性称为键或码。从所有侯选健中选取一个作为用户使用的键称主键。表A中的某属性是某表B的键,则称该属性集为A的外键或外码。
关系中的数据约束:
(1)实体完整性约束:约束关系的主键中属性值不能为空值;
(2)参照完全性约束:是关系之间的基本约束;
(3)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约束:它反映了具体应用中数据的语义要求。
4.3关系代数
关系数据库系统的特点之一是它建立在数据理论的基础之上,有很多数据理论可以表示关系模型的数据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关系代数与关系演算。
关系模型的基本运算:
(1)插入(2)删除(3)修改(4)查询(包括投影、选择、笛卡尔积运算)
4.4 数据库设计与管理
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应用的核心。
数据库设计的两种方法:
(1)面向数据:以信息需求为主,兼顾处理需求;
(2)面向过程:以处理需求为主,兼顾信息需求。
数据库的生命周期:需求分析阶段、概念设计阶段、逻辑设计阶段、物理设计阶段、编码阶段、测试阶段、运行阶段、进一步修改阶段。
需求分析常用结构析方法和面向对象的方法。结构化分析(简称SA)方法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式分析系统。用数据流图表达数据和处理过程的关系。对数据库设计来讲,数据字典是进行详细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所获得的主要结果。
数据字典是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包括5个部分: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可以是数据项,也可以是数据结构)、数据存储、处理过程。
数据库概念设计的目的是分析数据内在语义关系。设计的方法有两种
(1)集中式模式设计法(适用于小型或并不复杂的单位或部门);
(2)视图集成设计法。
设计方法:E-R模型与视图集成。
视图设计一般有三种设计次序:自顶向下、由底向上、由内向外。
视图集成的几种冲突:命名冲突、概念冲突、域冲突、约束冲突。
关系视图设计:关系视图的设计又称外模式设计。
关系视图的主要作用:
(1)提供数据逻辑独立性;
(2)能适应用户对数据的不同需求;
(3)有一定数据保密功能。
数据库的物理设计主要目标是对数据内部物理结构作调整并选择合理的存取路径,以提高数据库访问速度有效利用存储空间。一般RDBMS中留给用户参与物理设计的内容大致有索引设计、集成簇设计和分区设计。
数据库管理的内容:
(1)数据库的建立;
(2)数据库的调整;
(3)数据库的重组;
(4)数据库安全性与完整性控制;
(5)数据库的故障恢复;
(6)数据库监控。
第二篇:计算机二级access基础知识总结
二级教程——公共基础知识 1.算法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2.程序的编制不可能优于算法的设计。3.算法的基本特征:a.可行性;b.确定性;(不允许有模能两可的解释,也不允许有多义性)c.有穷性;d.拥有足够的情报。
4.算法的两种基本要素:一是数据对象的运算和操作;二是算法的控制结构。5.算法设计的基本算法:a.列举法;b.归纳法;c.递推;d.递归;e.减半递推技术;f.回溯法。
6.算法的复杂度主要包括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7.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理解):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算法的基本运算反映了算法运算的主要特征,用基本算法的次数来度量算法工作量是客观的也是实际可行的。8.算法的空间复杂度(理解):指执行这个算法所需要的内存空间。9.数据结构主要研究和讨论的三个方面问题:
a.数据集合中个数据元素之间所固有的逻辑关系,即数据的逻辑结构; b.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关系,即数据的存储结构;
c.对各种数据结构进行的运算。
10.数据结构是指反映数据元素之间关系的数据元素集合的表示。
11.数据结构应包含的两方面的信息:a.表示数据元素的信息;b.表示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
12.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空间中的存放形式称为数据的存储结构(也称数据的物理结构)。常用的存储结构有顺序、链接、索引等存储结构。13.根据数据结构中各元素前后件元素的复杂程度,一般将数据结构分为两的类: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14.线性结构又称线性表,一个非空的数据结构需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构成线性结构:一是有且只有一个根节点;二是每一个节点最多有一个前件,也最多有一个后件。
15.线性表是最简单、最常用的一种数据结构。
16.线性表由一组数据元素构成,而复杂的线性表中,由若干数据相组成的数据元素成为记录,而由多个记录构成的线性表又称为文件。线性表是一种线性结构。数据元素在线性表中的位置只取决于它们自己的序号,即数据元素之间的相对位置是线性的。
17.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点: a.线性表中所有元素所占的存储空间是连续的;
b.线性表中各数据元素在存储空间中是按逻辑顺序依次存放的。
18.栈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在这种特殊的线性表中,其插入与删除运算都只在线性表的一端进行。
19.栈是限定在一端进行插入与删除的线性表。栈也被称为“先进后出”表或“后进先出”表,其具有记忆作用。通常用指针top来指示栈顶的位置,用指针bottom只想线索。
20.栈的基本运算有三种:入栈,退栈与读栈顶元素。21.线性表组织管理用户程序的排队执行的原则是: a.初始时线性表为空;
b.当有用户程序老道士,将该用户程序加入到线性表的末尾进行等待; c.当计算机系统执行完当前的用户程序后,就从线性表的头部取出一个用户程序执行。
在这种线性表中,需要加入的元素总是插入到线性表的末尾,并且又总是从线性表的头部取出(删除)元素。这种线性表成为队列。22.查找技术:一是顺序查找;二是二分法查找(二分法查找只需要比较㏒2 n 次,而顺序查找需要查找n次。23.排序技术:
交换类排序法:a.冒泡排序法;b.快速排序法。
插入类排序法:a.简单插入排序法b.希尔排序法(简单插入排序需要n(n-1)/2次比较,希尔排序所需要比较次数O(n),堆排序需要比较的次数为O(n㏒2n)).24.形成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主要应注重和考虑下述一些因素:a.源程序文档化;b.数据说明的方法;c.语句的结构(程序编写要做 到清晰第一,效率第二);d.输入和输出;
25.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主要原则可以概括为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模块化,限制使用goto语句。
26.结构化程序的基本结构:a.顺序结构;b.选择结构;c.重复结构(又称循环结构)。
27.面向方法的主要优点:a.与人类习惯的思维方法一致;b.稳定性好;c.可重用性好;d.易于开发大型软件产品;e.可维护性好。
28.对象是面向对象方法中最基本的概念。对象可以用来表示客观世界中的任何实体,也就是说,应用领域中有意义的,与所要解决的问题有福安息的任何事物都可以作为对象。
29.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中设计的对象是系统中用来描述蛇管事物的一个实体,是构成系统的一个基本单位,它由一组表示其静态特征的属性和它可执行的一组操作组成。
30.属性即对象所包含的信息,它在设计对象是确定,一般只能通过执行对象的操作来改变。
31.对象的基本特点:a.标识唯一性;b.分类性;c.多态性;d.封装性;e.模块独立性好。
32.将属性、操作类似的对象归为类。
33.消息是一个实例与另一个实例之间传递的信息,它请求对象执行某一处理或回答某一要求的信息,它统一了数据流和控制流。
34.一个消息有下述三部分组成:a.接收消息的对象名称;b.消息的标识符(也称为消息名);c.另个或多个参数。
35.继承是指能够直接获得已有的性质和特征,而不必重复定义它们。
36.继承分为单继承和多重继承。但继承是指一类只允许有一个父类,即类等级为树形结构。多重继承是指,一个类允许有多个父类。
37.对象根据所接受的消息而做出动作,同样的消息被不同的对象接受时可导致完全不同的行动,该现象称为多态性。38.软件分为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和工具软件。
39.计算机软件(software)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是包括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
40.软件的特点:
a.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而不是物理实体,具有抽象性;
b.软件的生产与硬件不同,它没有明显的制作过程; c.软件在运行使用期间不存在磨损老化问题;
d.软件的开发、运行对计算机系统具有依赖性,受到计算机系统的限制,这导致了软件移植的问题; e.软件复杂性高,成本昂贵;
f.软件开发涉及诸多的社会因素。
41.软件危机是泛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42.软件危机归结为成本、质量、生产率等问题。
43.关于软件工程的定义,国标中指出,软件工程是应用于计算机软件的定义、开发和维护的一整套方案、工具、文档、时间标准和工序。44.软件工程包括三个要素,即方法、工具和过程。
45.ISO 9000定义:软件工程过程是把输入转化为输入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46.软件工程过程是指为获得软件产品,在软件工具支持下由软件工程师完成的一系列软件工程活动。基于这个方面,软件工程过程通常包含4种基本活动: a.P(Plan)——软件规格说明。规定软件的功能及其运行时的限制b.D(Do)——软件开发。产生满足规格说明的软件。
c.C(Check)——软件确认。确认软件能够满足客户提出的要求d.A(Action)——软件演进。为满足客户的变更要求,软件必须在 使用的过程中演进。
47.软件生命周期:软件产品从提出、实现、使用维护到停止使用退役的过程。48.软件生命周期分为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及软件运行维护三个阶段。49.软件生命周期的主要活动阶段是: a.可行性研究与计划制定;
b.需求分析;c.软件设计;d.软件实现;e.软件测试;f.运行和维护。50.软件工程的目标是:在给定成本、进度的前提下,开发出具有有效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理解性、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可适应性、可移植性、可追踪性和可互操作性且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
51.软件工程的理论和技术性研究的内容包括: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52.软件工程的原则(8条):a.抽象;b.信息隐蔽;c.模块化;d.局部化;e.确定性;f.确定性;g.一致性;h.完备性;i.可验证性。53.软件开发方法包括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程序设计方法。
54.结构化方法包括已经形成了配套的结构化分析方法、结构化设计方法和结构化编程方法,其核心和基础是结构化程序设计理论。
55.常见的需求分析方法有:a.结构化分析方法;b.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56.结构化分析就是使用数据流程图(DFD)、数据字典(DD)、结构化英语、判定表和判定树等工具,来建立一种新的、称为结构化规格说明的目标文档。57.结构化分析方法的实质是着眼于数据流,自顶向下,逐层分解,建立系统的处理流程,以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为主要工具,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58.结构化分析的常用工具:a.数据流图(步骤:由外向里,自顶向下,逐层分解);b.数据字典(数据字典是结构化分析方法的核心);c.判定树;d.判定表。
59.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特点(8点):a.正确性;b.无歧义性;c.完整性;d.可验证性;e.一致性;f.可理解性;g.可修改性;h.可追踪性。60.软件设计包括软件结构设计、数据设计、接口设计、过程设计。
61.软件设计的一般过程:软件设计是一个迭代的过程;先进行高层次的结构设计;后进行底层吃的过程设计,穿插进行数据设计和接口设计。
62.软件设计的基本原理:a.抽象;b.模块化;c.信息隐蔽;d.模块独立性(①内聚性:(内聚性是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的度量)②耦合性(耦合性是模块间互相连接的紧密程度的度量))。
63.各模块的内聚性越强,则耦合性越弱。一般较优秀的软件设计,应尽量做到高内聚,低耦合,即减弱模块之间的耦合性和提高模块内部的内聚性,有利于提高模块的独立性。
64.软件概要设计的基本任务是:a.设计软件系统结构;b.数据结构及数据库设计;c.编写概要设计文档,d.概要设计文档评审。
65.模块用一个矩形表示,矩形内注明模块的功能和名字;箭头表示模块间的调用关系。
66.经常使用的结构图有四种模块类型:传入模块、传出模块、变换模块、协调模块。
67.数据流类型:a.变换型;b.事务型(特点是接受一项事物。根据事物处理的特点和性质,选择分派一个适当的处理单元(事务处理中心),然后给出结果)。68.设计的准则:a.提高模块独立性;b.模块规模适中;c.深度、宽度、扇出和扇入适当;d.使模块的作用域在该模块的控制域内。
69.详细设计的任务,是为软件结构图中的每一个模块确定实现算法和局部数据结构,用某种选定的表达工具表示算法和数据结构的细节。70.常见的过程设计工具:a.图像工具:程序流程图。N-S.PAD.HIPO;b.表格工具:判定表;c.语言工具:PDI(伪码)。
71软件测试的定义:使用人工或自动手段来运行或测定某个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是弄清预期结果与实践结果之间的差别。
72.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方法: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73.软件测试的方法若是从是否需要执行被测试软件的角度,可以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方法。若按照功能划分可以分为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方法。74.静态测试包括代码检查、静态结构分析、代码质量度量等。它不实际运行软件,主要通过人工进行。
75.白盒测试方法也称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它是根据软件产品的内部工作过程,检查内部成分,以确认每种内部操作符合设计规格要求。它的主要方法有逻辑覆盖、基本路径测试等。
76.黑盒测试方法也称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黑盒测试主要诊断功能不对或遗漏、界面错误、数据结构或外部数据库访问错误、性能错误、初始化和终止条件错。
77.等价类划分法设计测试方案,首先要划分输入集合的等价类。
78.软件测试过程一般按四个步骤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验收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
79.程序调试的任务是诊断和改正程序中的错误。
80.程序调试的基本步骤:a.错误定位;b.修改设计和代码,以排除错误;c.进
行回归测试,以防止新的错误。
81.软件调试可以分为动态调试和静态调试。
82.静态调试主要指通过人的思维来分析源程序代码和排错,是主要的调试手段,而动态调试是辅助静态调试的。
83.主要的调试方法有:a.强行排错法;b.回溯法;c.原因排除法。84.数据实际上就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85.软件中的数据(Data)是有一定结构的:数据有型(Type)和值(Value)之分。86.数据库(Database)是数据的集合。
87.数据库管理系统:a.数据模式定义;b.数据存取的物理构建;c.数据操作;d.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定义与检查;e.数据库的并发控制与故障恢复;f.数据的服务。
88.数据定义语言:数据定义语言(Data Definition Language,简称DDL)、数据操纵语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简称DML)、数据控制语言(Data Control Language简称DCL)。
89.数据库管理员(Data Administrator,简称DBA)其主要工作:a.数据库设计;b.数据库维护;c.改善系统性能,提高系统效率。
90.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数据库(数据)、数据管理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员(人员)系统平台之一——硬件平台(硬件)、系统平台之二——软件平台(软件)。
91.数据库应用系统(Database Application System,简称DBAS),它是数据库系统、应用软件和应用界面三个部分组成,具体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应用软件、应用界面。92.文件系统是数据库系统发展那个的初级阶段,它提供了简单的数据共享与数据管理能力,但是它无法提供完整的、统一的管理和数据共享的能力。93.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起,真正的数据库系统——层次数据库与网状数据库开始发展,他们为统一管理与共享数据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94.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特点:a.数据的集成性;b.数据的高共享性与低冗余性;c.数据独立性;d.数据的统一管理与控制。
95.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a.概念模式;b.外模式;c.内模式。
96.数据是实现世界符号的抽象,而数据模型则是数据特征的抽象,它从抽象层次上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特性、动态行为和约束条件,为数据库系统的表示与操作提供了一个抽象框架。
97.凡是有共性的实体可组成一个集合称为实体集。属性刻画了实体的特征。现实世界中事物间的关联称为联系。
98.实体间的联系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99.由实体、属性、联系三者结合起来才能表示现实世界。100.实体是概念世界中的基本单位,属性附属于实体。
101.E-R模型中的三个概念与两个联接关系:a.实体集表示法;b.属性表示法;c.联系表示法;d.实体集(联系)与属性间的联接关系;e.实体集与联系间的联接关系。
102.层次模型的基本结构是树形结构。
103.网状模型是一个不加任何条件限制的无向图。
104.关系模型采用二维表来表示,简称表。二维表由表框架(Frame)及表的元组(Tuple)组成。表框架由n个命名的属性组成,n为属性元数。每个属性
有一个取值范围称为值域。表框架对应了关系的模式,即类型的概念。105.在二维表中凡能唯一标识元组的最小属性称为该表的键或码。
106.关系中的数据约束:a.实体完整性约束;b.参照完整性约束;c.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约束。
107.关系模型的基本运算:插入、删除、修改、查询(投影运算、选择运算、笛卡尔积运算)(笛卡尔积运算是两个关系的合并操作)。
108.关系代数中的扩充运算:交运算、除运算、连接和自然连接运算。109.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库应用的核心。
110.在数据库应用系统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设计一个能满足用户要求、性能良好的数据库,这就是数据库设计。
111.数据库设计的基本任务是根据用户对象的信息需求,处理需求和数据库的支持环境(包括硬件、操作系统与DBMS)设计出数据模式。
112.在数据库设计中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以信息需求为主,兼顾处理需求,成为面向数据的方法;另一种方法是处理需求为主,兼顾信息需求,成为面向过程的方法。
113.数据库设计目前一般采用生命周期法,即将整个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分解成目标独立的若干阶段。它们是:需求分析阶段、概念设计阶段、逻辑设计阶段、物理设计阶段、编码阶段、测试阶段、运行阶段、进一步修改阶段。114.分析和表达用户的需求,经常采用的方法有结构化分析方法和面向对象的方法。结构化分析方法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式分析系统。用数据流图表达了数据和处理过程的关系,数据字典对系统中数据的详尽描述,是各类数据属性的清单。
115.数据字典通常包括五个部分,即数据项,是数据的最小单位;数据结构,是若干数据项有意义的集合:数据流,可以是数据项,是也可以使数据结构,表示某一处理过程的输入或输出;数据储存,处理过程中处理的数据,常常是手工凭证、手工文档或计算机文件;处理过程。116.数据库概念设计的目的是分析数据间内在语及关联,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数据的抽象模拟模型数据库概念设计的方法有以下两种:一是集中是模型设计法,二是视图集成设计法。
117.数据库的逻辑设计主要工作是将E-R图转换成指定RDBMS中的关系模式。118.逻辑模式规范化及调整、实现:规范化、RDBMS.119.数据库物理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对数据库内部物理结构作调整并选择合理的存取途径,以提高数据库访问速度及有效利用存储空间。
120.数据库是一种共享资源,它需要维护与管理,这种工作称为数据库管理,而实施此项管理的人则称为数据库管理员。
121.数据库管理内容:a.数据库的建立;b.数据库的调整;c.数据库的重组;d.数据库安全性控制与完整性控制;e.数据库的故障校复;f.数据库监控。
第三篇:二级Access知识点总结
1)类具有多态性、继承性、封装性。
1)数据库语言包括数据描述语言和数据操纵语言。2)在SQL中,用delete命令可以从表中删除行,用drop命令可以从表中删除列。
3)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和数据库的建立以及维护。4)Access数据库有两种视图:数据表视图和设计视图。5)主关键字有两种类型:单字段和多字段。
6)筛选记录的方法:按选定内容筛选、内容排除筛选、按窗体筛选、高级筛选。
7)Access中,一个表最多可以建立1个主键。但在一个表中,可以指定一个或多个字段成为关键字。
8)建立关系时,只有选中“实施参照完整性”复选框时,才会在一对多的关系连线上标记一对多字样。
9)Access在排序时,英文按字母顺序排序,英文不分大小写。10)查询的分类:选择查询、操作查询(生成表查询、更新查询、追加查询、删除查询)、交叉表查询、参数查询(单参数查询、多参数查询)和SQL查询。11)SQL查询分为联合查询、传递查询、数据定义查询和子查询。12)Access数据库的查询有三种视图:数据表视图、设计视图、SQL视图。13)其他运算符:Is 指定一个值是Null或Not Null;*
与包含任意多个字符的字符串匹配; ? 与任意一个字符匹配 ;
# 与任意一个数字字符匹配; [ ] 与方括号内的任意一个字符匹配,例如,与b[ae]ll匹配的只有ball和bell;!与不在方括号内的任意一个字符匹配。14)基本查询向导:简单查询向导、交叉表查询向导、查找重复项查询向导、查找不匹配项查询向导。15)注意:在一个数据源中,重复的记录是不允许的,而部分字段重复是允许的。16)17)18)19)输入接口是窗体的功能,不是查询的功能。总计是交叉表查询必须搭配的功能。交叉表查询有行标题、列标题和值组成。
在设置查询的“准则”时,可以直接输入表达式,也可以使用表达式生成器来帮助创建表达式。20)21)查询中的计算可以分为预定义计算和自定义计算。窗体的作用:显示和操作数据、显示信息、打印信息、控制流程。22)23)窗体是Access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接口。
纵栏式窗体适用于字段多、数据记录少的情况(一次只显示一条记录)。24)25)表格式窗体适用于数据记录较多的情况(多条记录)。窗体的节:窗体页眉、页面页眉、主体、页面页脚、窗体页脚。其中,页眉和页脚是成对出现的。26)控件的分类:绑定控件(来源是字段值)、非绑定控件(用来显示不变的对象)、计算控件(来源是表达式)。27)窗体视图包括:设计视图、窗体视图(用于查看窗体的效果)、数据表视图(用于查看来自窗体的数据)。28)29)30)数据来源不是窗体必备的组件。
在数据透视表中,筛选字段的位置是页区域。列表框和组合框中都只能包含一列数据,列表框只能显示一列数据,而组合框还可以输入新值,因此组合框可以看成是文本框和列表框的组合。31)创建窗体的方式:自动创建窗体、窗体向导、设计视图。32)33)34)控件可以由工具箱和字段列表添加到窗体中。窗体可以改变数据源中的数据,而报表只能查看数据。报表的功能:分组汇总功能、格式化数据、插入图片或图表、输出多样化。35)报表的分类:纵栏式报表、表格式报表、图表式报表、标签报表。36)报表的节:主体、报表页眉(只在第一页打印)、页面页眉(每一页都打印)、页面页脚(每一页都打印)、组页眉(用来显示分组字段等分组信息)、组页脚(用来显示分组统计数据等分组信息)、报表页脚(只在最后一页打印)。37)38)报表的视图:设计视图、打印预览、版面预览。主报表可以是绑定的,也可以是非绑定型的。非绑定型的主报表可以容纳要合并的无关联子报表;绑定型的报表用来显示有一对多关系的表中的记录。39)40)Access不打印子报表中的页面页眉和页面页脚。对记录设置分组是通过设置排序字段“组页眉”和“组页脚”属性来实现的。41)42)版面预览视图显示部分数据。
对记录排序时,使用报表设计向导最多可以按照4个字段排序,不可以对表达式排序。43)绝对路径和相对路径:绝对路径就是从根目录开始一直到目标地址的全过程的路径;相对路径就是目标地址相对于当前目录的路径。44)数据访问页的类型:交互式报表页(不能编辑数据)、数据输入页、数据分析页。45)数据访问页由正文和节组成。节用来显示文字、数据库中的数据以及工具栏,节的种类包括组页眉/页脚节、记录导航节、标题节、页脚等。46)数据访问页的作用:远程发布数据,远程维护信息,随时更新。通过数据访问页,用户不仅能够浏览、分析、随时获得最新数据,而且可以修改数据,并且所做的修改可以保存在数据源中,但用户对数据源的筛选、排序等数据显示形式上的修改不会保留在数据库中。
47)在数据访问页中修改记录时,若要取消当前字段的修改,可以使用Esc键按钮键。48)49)记录源就是指窗体、报表或数据访问页的基础数据源。若要查看最新的只读数据,可以使用Microsoft Access创建服务器生成的ASP或IDC/HTX文件类型的Web页。若要查看数据的快照可以使用静态HTML文件格式。50)若果要设置数据页允许的最多记录数,需要在页面属性里修改。是否显示组或页的标题是在排序与分组设置的。51)Office提供了3个可以使用在Web上的组件,包括电子表格、图表、数据透视图。52)HTML:超文本置标语言;DHTML:动态超文本置标语言。53)54)55)宏由宏名、条件、操作和操作参数组成。注意:对于复杂宏,只能运行它的第一个宏。模块由过程组成,过程分为函数过程(Function)和子(Sub)程序。模块分为两个基本类型:类模块(窗体和报表)和标准模块(包含通用过程和常用过程)。56)VBA中,对象是将数据和代码封装起来的实体,它是代码和数据的组合。方法是对象可以执行的动作。方法隶属于对象,不是一个单独的实体;而函数不隶属于对象,是一个独立的实体。57)58)59)VBA的运行机制是事件驱动的工作方式。变量和常量都可以被声明为特定的数据类型。VBA的运算符:数学运算符、比较运算符、连接运算符、逻辑运算符。60)61)62)VBA程序设计的三种控制结构:顺序、分支和循环。模块基本上由声明,语句和过程构成。
VBA中提供的3种数据访问接口是ODBC API、ADO、DAO 63)64)多字段索引最多可以有10列。
Access中不使用已被删除的自动编号字段的数值,从新按递增的规律从新赋值。65)66)必须输入任一字符或空格的输入掩码是:C 在Microsoft Access中可以定义三种类型的主关键字:自动编号、单字段和多字段。67)超级链接最多包含三个部分:在字段或控件中显示的文本文件;到文件或页面的路径;在文件或页面中的地址。68)标题是用来指定不同于字段名称的文本,该文本用于在窗体标签中字段的字段名。69)如果需要运行选择或交叉表查询,则只需双击该查询,Access就会自动运行或执行该查询,并在数据表视图中显示结果。70)在查询中,根据数据源数量,我们将查询分为多表查询和单表查询。控件是窗体中显示数据、执行操作或装饰窗体的对象。71)72)选项组不能创建具有开与关、真与假或是与否。命令按钮代表一个或一组操作;组合框按钮用来选择字段值并允许输入新数据。73)纵栏式窗体显示窗体时,在左边显示字段名,在右边显示字段值。74)有三种类型的控件可以使一个字段具有是/否、真/假或开/关值:选项按钮、复选框、切换按钮。75)76)77)78)窗体属性包括数据、格式、事件、其它和全部选项。
报表的布局方向有横向和纵向两种。参数传递有按地址和按值两种方法。
在VBA编辑器中,本地窗口能够显示所有当前过程中的变量和变量值的信息。
第四篇:ixhsby全_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ACCESS程序设计和公共基础知识总结
、|
!_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1.算法的复杂度主要包括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2.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3.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指执行这个算法所需要的内存空间。
4.一种数据的逻辑结构根据需要可以表示成多种存储结构。而采用不同的存储结构,其数据处理的效率是不同。5.线性结构又称线性表,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都可以是空的数据结构。
6.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点:①线性表中所有元素所占的存储空间是连续的;②线性表中各数据元素在存储空间中是按逻辑顺序依次存放的。
7.栈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在这种线性表的结构中,一端是封闭的,不允许进行插入与删除元素;另一端是开口的,允许插入与删除元素。先进后出或后进先出。
8.队列(queue)是指允许在一端进行插入、而在另一端进行删除的线性表。后进后出或先进先出。9.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一般采用循环队列的形式。
10.元素变动频繁的大线性表不宜采用顺序存储结构,而是采用链式存储结构。
11.在链式存储方式中,要求每个结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用于存放数据元素值,称为数据域;另一部分用于存放指针,称为指针域。
12.树(tree)是一种简单的非线性结构。属于层次模型。13.二叉树通常采用链式存储结构 14.二叉树的基本性质
性质1在二叉树的第k层上,最多有2k-1(k≥1)个结点。性质2深度为m的二叉树最多有2m-1个结点。
性质3在任意一棵二叉树中,度为0的结点(即叶子结点)总是比度为2的结点多一个。
15.二叉树的遍历可以分为三种:前序遍历(中前后)、中序遍历(前中后)、后序遍历(前后中)。16.对于长度为n的有序线性表,在最坏情况下,二分查找只需要比较log2n次,而顺序查找需要比较n次。17.在最坏情况下,冒泡排序需要比较次数为n(n-1)/2。18.在最坏情况下,简单插入排序需要n(n-1)/2次比较。19.在最坏情况下,堆排序需要比较的次数为O(nlog2n)。
20.著名的“清晰第一,效率第二”的论点已成为当今主导的程序设计风格。
21.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主要原则可以概括为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模块化,限制使用goto语句。22.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分别是: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
23.对象的基本特征有:a.标识惟一性;b.分类性;c.多态性;d.封装性;e.模块独立性好。24.软件工程的核心思想是把软件产品看做是一个工程产品来处理。
25.软件的三个要素:程序、数据和文档。26.软件工程的三个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
27.软件生命周期就是软件产品从提出、实现、使用维护到停止使用退役的全过程。28.三个阶段:软件生命周期包括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及软件维护三个阶段。29.软降工程管理包括软件管理学、软件工程经济学、软件心理学。30.软件开发阶段(设计、编码、测试)31.软件设计分两步完成: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32.需求分析方法有:①结构化分析方法②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
33.从需求分析建立的模型的特性来分,需求分析方法又分为静态分析方法和动态分析方法。
34.结构化分析的常用工具有数据流图(DFD)、数据字典(DD)、判定树和判定表。其中最重要的工具是数据流图。35.数据流图中的主要图形元素与说明如下:○加工(转换)。数据流。存储文件(数据源)。源,潭。表示系统和环境的接口,属系统之外的实体。
36.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SRS)是需求分析阶段的最后结果,是软件开发中的重要文档之一。
37.内聚性:是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间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的度量;耦合性:是模块间互相连接的紧密程度的度量。一般较优秀的软件设计,应尽量做到高内聚,低耦合,有利于提高模块的独立性。38.典型的数据流类型有两种:变换型和事务型。39.过程设计工具有:
图形工具:程序流程图,N-S,PAD,HIPO。表格工具:判定表。语言工具:PDL(伪码)。
40.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41.软件测试从是否要执行被测试软件的角度可以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42.软件测试按照功能划分可分为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方法。43.静态测试包括代码检查、静态结构分析、代码质量度量等 44.动态测试是通过计算机的测试,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45.白盒测试方法也称为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方法有逻辑覆盖测试和基本路径测试等
46.黑盒测试也称为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方法有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因果图等 47.程序调试的任务是诊断和改正程序中的错误 48.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
49.数据库系统(DBS)由数据库(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员(人员)、系统平台之一(硬件平台)和系统平台之二(软件平台)组成。
50.数据管理发展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51.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特点
(1)数据的集成性。
(2)数据的高共享性与低冗余性。
(3)数据独立性。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与存取方式的改变不会影响应用程序。数据独立性分为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4)数据统一管理与控制。
52.数据库系统在其内部具有三级模式及二级映射,三级模式分别是概念级模式、内部级模式与外部级模式,二级映射则分别是概念级到内部级的映射以及外部级到概念级的映射。
53.数据模型按不同的应用层次分为: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和物理数据模型三种。54.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有一对一(1∶1)、一对多(1∶m)和多对多(m∶n)三种。55.E-R图中矩形表示实体集,菱形表示联系,椭圆表示属性。
56.数据发展过程中产生过三种基本的数据模型,它们是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57.关系模型采用二维表来表示。二维表由表框架和表的元组组成。表框架由多个命名的表属性组成。每个属性有一个取值范围称为值域。二维表中的每一行数据称为元组。
58.关系模型中提供实体完整性约束、参照完整性约束和用户完整性约束三种数据约束。59.在数据库设计中主要采用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四个阶段。60.数据库是存储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中的、结构化的相关数据的集合。61.数据库设计原则
(1)关系数据库的设计应遵循概念单一化“一事一地”的原则。(2)避免在表之间出现重复字段。
(3)表中的字段必须是原始数据和基本数据元素。(4)用外部关键字保证有关联的表之间的联系。62.关系运算主要有:选择、投影和联接三种运算
选择:在关系中选择满足某些条件的元组
投影:从关系模式中指定若干个属性组成新的关系
连接:联接运算将两个关系模式通过公共的属性名拼接成一个更宽的关系模式,生成的新关系中包含满足联接条件的元组
63.一个Access程序在同一时刻只能打开一个数据库 64.关闭 Access4 种方法:
(1)单击 Access 右上角的“关闭”按钮
(2)选择“文件”菜单中的“退出”命令
(3)使用 Alt+F4 快捷键
(4)使用 Alt+F+X 快捷键
65.表的构成: 表结构(字段)+数据内容(记录)66.唯一主键,但类型有自动编号、单字段和多字段等三种 67.格式:只影响数据的显示格式
68.文本、数字、日期/时间、货币等类型字段可定义输入掩码,文本和日期/时间有输入掩码向导在显示数据时,格式属性优先于输入掩码
69.索引可创建基于单个字段的索引和基于多个字段的索引。70.同一个表可以穿件多个唯一索引但一个表只有一个主索引。
71.按多个字段排序:先对最左边字段进行排序,然后依此从左到右进行排序。72.不能对备注型字段进行排序和索引。73.货币型不必键入美元符号和千位分隔符。
74.自动编号性一旦被指定,就会永久地与记录连接,Access不会对表中自动编号型字段重新编号。75.0必须输入数字(0~9),9可选择输入数据或空格;#可选择输入数据或空格;L必须输入字母(A~Z)。76.在SQL查询中使用WHILE子句指出的是查询条件
77.查询分5类:选择查询、交叉表查询、参数查询、操作查询、SQL查询。78.操作查询共有4种类型:生成表查询、删除查询、更新查询与追加查询。79.SQL查询分为联合查询、传递查询、数据定义查询和子查询等4种。
80.CREATE语句定义基本表;ALTER语句修改已建表的结构;DROP语句删除某个不需要的表;INSERT语句实现数据的插入功能;UPDATE语句实现数据的更新功能;DELETE语句实现数据的删除功能
81.窗体视图:设计视图 窗体视图 数据表视图 数据透视表视图 数据透视图视图 82.窗体中的节:窗体页眉/窗体页脚 页面页眉/页面页脚 主体
83.为窗体上的控件设置Tab键的顺序,应选择属性对话框中的数据选项卡
84.文本框控件:用来输入、编辑数据;有绑定(结合)型、非绑定(非结合)型和计算型三种 85.列表框与组合框控件:从一组数据中选择输入的具体数据内容 86.选项卡:选项卡为窗体内容分组 87.图像控件:直线和矩形美化窗体 88.分页符:分页 89.报表:打印输出
90.报表的类型:纵栏式报表 表格式报表 图表式报表 标签式报表 91.报表的视图:设计视图 打印预览视图 版面预览视图 92.构成:报表页眉/页脚 页面页眉/页脚 分组页眉/页脚 主体 93.数据访问页有两种视图方式:页视图和设计视图。
94.Sub过程又称为子过程,执行一系列操作,无返回值。Function过程又称为函数过程。执行一系列操作,有返回值。95.VBE的工程资源管理器将模块分为“对象”、“标准”和“类”3种类型模块。96.符号常量const 97.常用标准函数
(1)算术函数
①绝对值函数:Abs(〈表达式〉)
②向下取整函数:Int(〈数值表达式〉)③取整函数:Fix(〈数值表达式〉)④四舍五入函数:Round(〈数值表达式〉[,〈表达式〉])⑤开平方函数:Sqr(〈数值表达式〉)⑥产生随机数函数:Rnd(〈数值表达式〉)(2)字符串函数
①字符串检索函数:InStr([Start,]〈Str1〉,〈Str2〉[,Compare])②字符串长度检测函数:Len(〈字符串表达式〉或〈变量名〉)③字符串截取函数
Left(〈字符串表达式〉,〈N〉):从字符串左边起截取N个字符。Right(〈字符串表达式〉,〈N〉):从字符串右边起截取N个字符。
Mid(〈字符串表达式〉,〈N1〉,[N2]):从字符串左边第N1个字符起截取N2个字符。④生成空格字符函数:Space(〈数值表达式〉)返回数值表达式的值指定的空格字符数。⑤大小写转换函数
Ucase(〈字符串表达式〉):将字符串中小写字母转换成大写字母。Lcase(〈字符串表达式〉):将字符串中大写字母转换成小写字母。⑥删除空格函数
Ltrim(〈字符串表达式〉):删除字符串的开始空格。Rtrim(〈字符串表达式〉):删除字符串的尾部空格。Trim(〈字符串表达式〉):删除字符串的开始和尾部空格。(3)日期/时间函数
①获取系统日期和时间函数 Date():返回当前系统日期。Time():返回当前系统时间。Now():返回当前系统日期和时间。②截取日期分量函数
Year(〈表达式〉);返回日期表达式年份的整数。Month(〈表达式〉):返回日期表达式月份的整数。Day(〈表达式〉);返回日期表达式日期的整数。
Weekday(〈表达式〉[,W]):返回1~7的整数,表示星期几。③截取时间分量函数
Hour(〈表达式〉):返回时间表达式的小时数(0~23)。Minute(〈表达式〉):返回时间表达式的分钟数(0~59)。Second(〈表达式〉):返回时间表达式的秒数(0~59)。
④日期/时间增加或减少一个时间间隔
DateAdd(〈间隔类型〉,〈间隔值〉,〈表达式〉):对表达式表示的日期按照间隔类型加上或减去指定的时间间隔值。
⑤计算两个日期的间隔值函数
DateDiff(〈间隔类型〉,〈日期1〉、〈日期2〉[,W1][,W2]):返回日期1和日期2之间按照间隔类型所指定的时间间隔数目。
⑥返回日期指定时间部分函数
DatePart(〈间隔类型〉,〈日期〉[,W1][,W2]):返回日期中按照间隔类型所指定的时间部分值。⑦返回包含指定年月日的日期函数
DateSerial(表达式1,表达式2,表达式3):返回由表达式1值为年、表达式2值为月、表达式3值为日而组成的日期值。
(4)类型转换函数
①字符串转换字符代码函数:Asc(〈字符串表达式〉)②字符代码转换字符函数:Chr(〈字符代码〉)③数字转换成字符串函数:Str(〈数值表达式〉)④字符串转换成数字函数:Val(〈字符串表达式〉)当遇到他不能识别为数字的第一个字符时停止读入字符串 ⑤字符串转换日期函数:DateValue(〈字符串表达式〉)⑥Nz函数:Nz(表达式或字段属性值[,规定值])数值型且值为 NULL,NZ函数返回0;字符型且值为NULL,NZ函数返回空字符串“” 98.条件语句
(1)If—Then语句(单分支结构)(2)If—Then—Else语句(双分支结构)(3)If—Then—ElseIf语句(多分支结构)(4)Select Case——End Select结构 99.条件函数IIf函数、Switch函数、Choose函数 100.循环语句
(1)For—Next语句(2)Do While—Loop语句(3)Do Until—Loop语句(4)Do—Loop While语句(5)Do—Loop Until语句(6)While—Wend语句
101.如果形式参数被说明为传值(ByVal项)则过程调用只是相应位置实参的值“单向”传送给形参处理,而被调用过程内部对形参的任何操作引起的形参值的变化均不会反馈、影响实参的值。
102.如果形式参数被说明为传址(ByRef项)则过程调用是将相应位置实参的地址传送给形参处理,而被调用过程内部对形参的任何操作引起的形参值的变化又会反向影响实参的值。103.VBA程序运行错误处理
(1)On Error GoTo标号(2)On Error Resume Next(3)On Error GoTo 0 104.本地窗口:自动显示出所用在当前过程中的变量声明及变量值。105.立即窗口:可以安排一些调试语句。
106.监视窗口:程序可以动态了解一些变量或表达式的值的变化情况,进而对代码的正确与否由清楚的判断。
107.打开窗体操作DoCmd.OpenForm formname[,view][,filtername][,wherecondition][,datamode][,windowmode]
关闭操作DoCmd.Close[objecttype][,objectname][,save]
输入框InputBox(prompt[,title][,default][,xpos][,ypos][,helpfile,context])返回字符串数据信息 消息框MsgBox(prompt[,buttons][,title][,helpfile][,context])108.VBA变成验证数据:IsNumeric指出表达式的运算结果是否为数值,返回True为数值
IsNull支出表达式是否为无效数据,返回True为无效数据
109.在Microsoft Office VBA中主要提供了3种数据库访问接口:
(1)开放数据库互连应用编程接口(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 API,简称ODBC API)(2)数据访问对象(Data Access Objects,简称DAO)(3)ActiveX数据对象(ActiveX Data Objects,简称ADO)。
110.DAO模型包含了一个复杂的可编程数据关联对象的层次。其中DBEngine对象处于最顶层,它是模型中唯一不被其他对象所包含的数据库引擎本身。
111.通过DAO编程实现数据库访问时,首先要创建对象变量,然后通过对象方法和属性来进行操作。
第五篇:计算机VB二级公共基础知识总结
数据结构的基础知识
数据结构的定义:指数据对象及其相关关系和构造方法。
结构是指结点之间的关系,数据结构就是在结点的优先集合和关系的有限集合。
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是指结点和结点间的相互关系。
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的存储内容,一般包括结点的值和结点间的关系,数据结构的存储形式就是数据的存储结构。
数据结构按逻辑关系的不同分为线形结构和非线性结构两大类,非线性又分为树形结构和图结构,树形结构又分为树结构和二叉树结构。2 线性表
线性表是最简单、最常用的一种数据结构,它是由相同类型的结点组成的有限序列。线性表最重要的性质是线性表中结点的相对位置是确定的。
线性表常用的运算有4种:查找运算、插入运算、删除运算和其他运算。
线性表的存储方式主要有:
1)顺序存储:能直接访问线性表中的任意一个结点。2)链接存储:用单链表存储线性表。3 栈和队列的含义
栈是只允许在同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运算的线性表。
队列是只允许在一端进行插入运算,另一端进行删除运算的线性表。4 数组和字符串的特点 数组是最常用的数据结构之一,一般用于描述顺序存储的线性表。数组有固定个数的元素组成,全部元素的类型相同,元素按照顺序存储。每个元素对应一个下标,数组元素按数组名和元素的下标引用,引用数组元素的下标个数称为数组的维数。最常用的是二维数组。5 树的基本概念、存储结构和遍历
树是一种多分支、多层次的数据结构,有一组结点组成。树是由一个结点或多个结点组成的有限集T,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有一个特定的结点,称为根结点
2)其余的结点分成m个互不相交的有限集T0等,每个集合都是根结点的子树。
树的定义是递归的,即一棵树是由子树组成,子树由更小的子树构成。树的存储结构:树是非线性的结构,有多种实用的存储结构,最常用的是标准存储形式和带逆存储形式。
树的遍历方法有4种:树的前序遍历、树的后序遍历、树的层次遍历、访问树中所有的叶子特点。6 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及遍历
二叉树是一个有限的结点集合,该集合或者为空,或者有一个结点及其两棵树不相交的左右二叉子树组成。
二叉树的遍历: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7二叉查找树
查找树便于链接存储,还能实现快速查找。或者为空,或者满足以下3个条件:A 该树根结点的左子树非空,其左子树所有结点的键值都小于该树根结点的键值。B该树根结点的右子树非空,其右子树所有结点的键值都大于该树根结点的键值C该树的根结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均为查找树。8 关于排序与查找,散列表
对于有N个结点的线性表,将结点中某些数据项的值按递增或递减的次序,重新排列线性表结点的过程,称为排序。
查找就是在案某种数据结构形式存储的数据集合中,找出满足指定条件的结点。
散列表又称杂凑表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查找技术。由于查找码与结点在数据结构中的位置不存在确定关系,查找只能通过对查找码与结点的关键码的反复比较来实现。第二章 程序设计基础知识 1程序设计的方法与风格
程序设计的方法主要是结构化程序的设计,集体有面向数据流的方法和面向数据结构的方法。数据结构既影响程序处理的结构又影响程序处理的过程。
程序设计风格主要是指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主要是指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过程进行编程的一种方法,而面向对象的主要是强调程序的功能模块化,同时引入了继承、多态的概念,使程序易于编写和维护,最适合规模较大的软件。2 结构化的程序设计
结构化的程序(SP)设计采取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设计方法和单入口单出口的控制结构。其设计方法符合抽象和分解的原则。其控制结构使程序的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执行过程一致。3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及相关概念
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支持模块化设计和软件重用的编程方法。它把程序设计的主要活动集中在建立对象和对象之间的联系上,其基本思想是封装性和可扩展性。以软件设计的对象为基础。
对象:在计算机系统中,指一组属性以及这组属性上的专用操作的封装体。一个对象通常可由对象名,属性和操作3个部分组成。封装:是一种信息隐蔽技术,用户只能看见对象封装界面上的信息,对象的内部实现对用户是隐蔽的。其目的是使对象的使用者和生产者分离,使对象的定义和实现分开。
属性:对象的特性,是对象外观及行为的特征。
方法:对象所具有的功能。每一个对象的属性,只能通过特定的操作来存取或者修改,这种特定的操作就是方法。
继承:在某个类的层次关联中,不同的类共享属性和操作的一种机制。一个子类可以只有唯一的一个父亲,被称为单一继承,一个子类也可以由多个父亲,从多个父亲中继承特性,叫多重继承。
多态性:指同一个操作作用于不同对象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产生不同的执行结果。
动态绑定:在运行过程中,当一个对象发送信息请求服务时,要根据接收对象的具体情况将请求的操作与实现方法连接。
第三章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 1软件生存周期各阶段的任务
软件生存周期指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和软件维护等阶段组成的全过程。
A定义阶段;确定系统的逻辑模型,产生有需求规格说明书
B开发阶段:软件设计、编码和测试3部分。软件设计分为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编码是用某种程序语言为每个模块编写程序,产生的文档有程序清单。软件测试的任务是发现软件中的错误加以纠正。C维护阶段: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或扩充其功能,改善其质量,产生的文档有维护计划和维护报告。2 软件设计的原则
1)抽象原则;抽象的最低层次就是实现该软件的源程序代码。过程抽象和数据抽象是常有的两种抽象手段。2)模块化原则:
3)信息隐蔽原则:对提高软件的可修改性、可测试性和可移植性有重要作用。4)模块独立的原则 3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尽可能多的发现软件产品中的错误和缺陷。白盒测试主要检查程序中的逻辑通路
黑盒测试主要检查程序的功能是否符合规格说明书的要求。大多的软件生产者使用Alpha测试和Beta测试,后者的开发者通常不在场。4软件开发工具和环境 软件工具是指用来辅助软件开发、运行、维护、管理和支持等过程中活动的软件。大多包括检测机制。
软件开发环境则把一组相关的工具集成在环境中,提供数据集成、控制集成和界面集成等机制。第四章 数据库的基础知识 1数据库
数据库:是存储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能为各种用户共享,具有最下冗余度,数据间的联系密切,由较高的程序与数据独立性。数据库管理系统:指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数据库的方法,包括数据库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它是DBS的核心部分。
数据库系统: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的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软、硬资源组成的系统,即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2 数据模型
常有的数据模型有两种:一种是独立于任何计算机系统的模型,完全不涉及信息在计算机系统中的表示,称为“概念数据模型”。最著名的模型是“实体联系E-R模型”。另一种数据模型直接面向数据库的逻辑数据结构,被称为“基本数据模型”。
基本数据模型主要有层次、网状、关系三种模型。层次模型时用树型结构来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网状模型用丛结构表示,关系模型用表格结构表示实体集,用键表示实体间的联系。网状模型采用有向图,层次模型采用树,关系模型采用二维表。在搜索数据时,层次模型采用单向搜索法,网状模型采用可从任一结点开始且沿任何路径搜索,关系模型则是通过对关系进行运算实现的。3 关系代数
关系数据库的数据与更新操作必须遵循实体完整性规则、引用完整性原则、用户定义完整性原则。
关系代数是以集合代数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以关系为运算对象的一组高级运算的集合。
关系代数的5种基本操作;并、差、笛卡儿积、投影和选择。关系代数的4种组合操作;交、联接、自然联接和除法。
4在数据库中,用概念模式描述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负责物理结构与逻辑结构的定义和修改的人员是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定义语言的功能是描述数据库的结构,为用户建立数据库提供手段。在人事管理系统中,规定工程师的基本工资和奖金不能超过1500元,这样的数据完整性约束条件称之为用户定义完整性。在关系数据库的逻辑设计阶段,需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