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巨化集团十二五发展战略心得体会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
――读公司“十二五”发展战略有感
巨化是一个有着50多年历史的国有老企业,在半个世纪的洗礼中,有过辉煌,也有过落魄。2010年是巨化历史中值得深刻记录的一年,因为这一年是巨化转型升级的启动年和发展战略的确定年。新的领导集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树正气、定战略、增信心,形成主动变革的良好氛围,巨化的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员工收入也有了大幅的提升。
通篇细读公司“十二五”发展战略后给我最鼓舞的一句话就是巨化要发展成一个受人尊重的企业。巨化曾经拥有过尊重,在巨化工作是让人非常羡慕的,然而由于领导层的屡次错误决策,巨化发展停滞不前,反而向了衰退,成为了一个没落的国企,随即“巨化工人”、“巨化价”等旧名词被冠以了新的含义。这么多年来,巨化全体工人兢兢业业的工作,为的就是把企业发展好,增加收入,重新赢回尊重。因此,“尊重”二字对所有巨化人来说都看的无比珍重。然而什么是一个受人尊重的企业呢?受人尊重的企业是一个贡献度大、发展实力和社会美誉度非常高的企业,是一个在行业中具有领先优势、履行社会责任和不断提高员工收入的企业。我期待巨化成为这样一个企业,所有巨化人也期待着。
学习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后,我对以下六点非常关注:
两个定位――主业“四新”化、产业同心化。主业“四新”化是指巨化要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新环保、新用途的“四新”领域,通过“一个转型、两个接轨、四个进入”,完成基础化工向材料化工的转型;产业同心化指“十二五”期间巨化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核心在于产业。两个定位明确的指明了巨化今后的产业发展方向,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
六大转变是指在产业结构上实现同心化;在主业发展上实现“四新”化;在空间平台上适度向外发展;在发展方式上,由经营管理为主向科技引领、创新发展、资本运作、节能环保为主;在治理结构上,由传统粗放管理模式向现代法人治理、真正意义的企业转变;在组织架构上,由生产经营型组织向战略中心型组织转变。六大转变是巨化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六大方面,涵盖了巨化改革发展的全部内容,是“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精髓。只有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六大转变,才能顺利完成巨化的转型升级。
事业部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是指以某个产品、地区或顾客为依据,将相关的研究开发、采购、生产、销售等部门结合成一个相对独立单位的组织结构形式。直线职能制指在各级行政负责人之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分别从事专业管理,作为该领导的参谋,实行主管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巨化自成立以来一直采用直线职能制,随着巨化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多元化,直线职能制已不能满足巨化发展要求。采取“事业部制+直线职能制”的组织框架主要是为了突出集团战略导向,加强各产业发展,强化风险管控,提升整体竞争力。
一主两翼、三环联动。“一主”就是突出化工材料核心主业地位,“两翼”指的是加快发展生产性为主的服务业和适度介入金融投资与资本运作领域,“三环联动”指的是以产业经营为根本、行业联动为支撑,产融结合为动力的产业组合模式。“一主两翼、三环联动”产业组合模式的确立表明了巨化已经逐步开始从单一的化工原料生产企业转变为一个包含多个行业的大企业集团,为巨化今后的可续健康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今后巨化新的经济增长点已不仅是化工产品,还有金融服务业、装备制造业等新的行业。
生态化循环经济示范区。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巨化厂区规模得到了不断的扩大。但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和资金投入,厂区内老建筑物和破损的道路在不断的增多,员工工作和休息的环境差,厂区破败的环境与现代企业的发展格格不入。建设生态化循环经济示范区将有利于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环境对人们心理的改善作用。俗话说“人要衣装,佛要金装”,改造一新后的厂区不仅可以给人一种重生的感觉,还可以腾出更多的发展空间,为巨化发展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企业的打下强有力的硬件基础。
十二五末员工收入翻一番。巨化“十二五”主要目标之一是职工收入从2010年的3.9万元/人·年增加到2015年的8万元/人·年,年均增长率达到15.5%。巨化员工所从事的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化工行业,但由于巨化的效益一直不够理想,员工的收入始终停滞不前,收入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广大员工对提高收入的愿望非常迫切,十二五的这个目标无疑是最振奋人心的。
学习了公司的“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我深受鼓舞,我决心努力学习和工作,紧跟形势,牢记“变革者生,改良者死亡”的信念,更好的发挥一名基层技术人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做一个有益于企业的人,为贯彻和落实公司的“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做出自己最大贡献。
机修车间
第二篇:“十二五”发展战略学习体会
“十二五”发展战略学习体会
当前,党委在全体管技人员中开展了“讲纪律、提素质、保效益、献厚礼”专题活动,要求我们积极参与活动,通过自觉得学习和勤奋的工作,提高业务素质,从而使社区的管技队伍建设成“思想进步、敢于创新、求真务实、执行力强、勤奋廉洁”的高素质管技人员队伍。
党群部是党委行使职能的重要部门和做群众工作的工作机构,肩负着履行党的领导职能,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的神圣职责。对于党群部来说参与活动就要从抓自身学习开始,通过对业务知识的理解、对工作流程的掌握,对上级政策的熟悉,有效提升整体业务能力以及自身素质。
按照活动要求,本人从岗位实际出发学习了相关文件及领导讲话,学习了党建和企业文化相关知识,学习了党史知识等,并根据所学内容开展了相关工作。下面重点就学习“十二五”发展战略体会汇报如下:
今年以来,集团公司上下都掀起了学习“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的热潮,我们专门下发了文件,通过飞信、硬笔书法比赛、网页宣传、牌板宣传等形式,组织广大员工认真学习了“十二五”发展目标。本人在此基础上,还认真收看学习了董事长关于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战略解读的光盘。可以说,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战略符合开滦实际,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战略的解读,让我体会到其站位高远,思路清晰,内容具体翔实,振奋人心,并且对于企业转型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这个发展战略明确了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重点措施,使集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企业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有了一个明确的前进方向。这也使我看到,在“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指引下,企业在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的道路上,一定会阔步走向下一个辉煌。
后勤系统是集团公司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团公司实现多元化发展、建设和谐企业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兴衰直接影响着后勤系统兴衰,而后勤系统能否在以后的转型发展中还有立足之地,生存下去,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思路提出两个相关产业,一个是发展生产服务业,一个是发展生活服务和健康产业,这两个是与我们后勤系统息息相关的。后勤系统的转型发展也必将成为集团公司整体发展的重要一环。我们除了要憧憬“十二五”发展的美好前景外,还必须认识到,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除了压力还有机会,应该紧紧把握政策,寻求机会,争取在推进集团公司的全面发展中,发挥好后勤系统的作用。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节支降耗是支撑集团公司转型发展的需要,也是后勤系统生存的需要。后勤系统在集团中是属于补贴型单位,每年集团公司都要从利润当中拿出大部分来补贴后勤,而补贴也是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发展。补贴的减少也是支撑集团公司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当然,生存的问题就已经是个相关严峻的问题。如果我们想要紧跟的集团发展的步伐前进,必须找到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既要节支降耗又要对外创收,实现收支平衡,就有了立足之地。就节支降耗来说,后勤系统是有着很大潜能可以挖掘的,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三费”收缴,要通过大量的科学认证、技术改造和精细化的管理,切实围堵跑冒滴漏,下大力量改变历史遗留问题,把不应该浪费的水省起来,把应该收的钱收回来。而另外一个重要指标就是降低各方面的费用消耗,把用工管理上的、工程技术上的、办公用的、业务招待的各个方面的钱都节省一点点,每个人都能够自己干的事认真负责的干好了,并积极投入到修旧利废、小革小改和技术创新中去,全员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节支降耗的目标。
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创收增效是集团公司与员工实现共同发展的客观要求。企业发展与员工最直接的关系就是工资的关系。员工最大的要求就是能够实现收入的持续增长,而企业每年也都会将提高员工收入做为企业为员工许下的其中一个承诺。随着集团公司对后勤补贴费用的逐年减少,如何保证工资收入的逐年提高?除了要坚持做好节支降耗工作外,还应该加强对外创收。从前年开始,在后勤系统就掀起了“二次创业”的新高潮,这就是要求我们能够眼睛向外寻找市场,寻找能够创收的渠道。去年来,社区也加大了对外创收的步伐,鲁各庄劳务输出、招待所房屋的出租已经向市场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今年以至于往后,我们还会继续在劳务输出和房屋出租上寻找合作伙伴,会利用污水处理厂出的中水等进行项目开发等,真正使大家意识到市场的潜能,意识到只有向市场、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才能破解发展难题,增强社区发展后劲,提高职工幸福指数。
“十二五”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我们做为开滦的一分子,也应该在这蓬勃发展的大潮中寻找到一页载着我们共同前进的偏舟,共同驶向幸福和美好的彼岸。
第三篇:巨化心得
巨化集团公司实习报告
一、前言概述
2011年6月27日至7月1日我们在甘永平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功能材料专业的28位同学前往衢州巨化集团公司参观实习。
巨化集团公司(中文简称“巨化”,英文简称“Juhua”)创建于1958年5
月。1992年经国家经贸委批准组建企业集团,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120
家试点企业集团,1998年3月被确定为浙江省首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单位。1998
年6月巨化集团公司独家发起设立的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股票(证券代码
600160)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巨化经过50多年的发展,现有在岗员工1.5万人,下设40多个分子公司和
控股参股公司,占地7.3平方公里,建有100多套主要装置,以生产氟化学制品
和基本化工原料为主,兼有高分子材料、化肥农药、化学医药、化学矿山、建筑
材料、装备制造、电力能源等17大类200多种产品。形成了以氟化工为龙头,石化新材料为支柱,氯碱化工和煤化工为基础的产业布局,成为国内重要的化工
大型联合企业之一和国内有影响力的氟化工龙头企业。公司拥有铁路专用线、自
备热电厂、通讯、供水、环保等公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的配套条件较为完善。
2010年,公司实现全部业务收入109.12亿元;在“2009中国企业500强”
中,巨化列第450位。“巨化牌”注册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
国驰名商标”。在世界品牌实验室“2011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巨
化品牌价值101.37亿元,列第100位,居化工品牌第二位。
公司注册地在浙江省杭州市,生产基地位于浙江省衢州市,在上海、北京、深圳、香港、温州、宁波、厦门等设有分支机构,与国外200 余家商社和公司
建立贸易业务关系。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有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是
“国家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巨化中俄科技合作园”的依托单位。
未来发展的总体定位:聚焦于产业竞争力培育和一体化发展,明确“主业
‘四新’化、产业同心化”的核心定位,通过治理、梳理和调理,整合资源,优
化产业结构,创新商业模式、管理模式,使巨化成为氟化工行业的领先者,新材
料、新能源、新环保、新用途产品的一流供应商和现代制造业优质服务商,打造
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氟硅新材料产业基地,使衢化片区成为全省特色产业发展综
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和氟硅新材料产业集群的核心区。
电化厂创建于1959年,目前为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由巨化集团
公司独家发起,采用募集方式设立的国有大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一家子公司,是浙江省最的大氯碱化工企业,也是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创效单位。
电化厂拥有主要产品及产能包括:13万吨/年隔膜烧碱、33万吨/
年离子膜烧碱、23万吨/PVC树脂、万吨级VDC单体、万吨级TCE、万吨
级盐酸,以及PVDC树脂和胶乳。拥有全国一流水平的生产装置和生产
规模,已形成氯碱化工、合成材料、精细化工等三大产业链,并拥有国
内自主知识产权的万吨级PVDC装置。其中有机氯系列产品获浙江省名牌产品称号;烧碱产品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PVC产品获全国用户满意产品;片碱及工业用合成盐酸分获浙江省颁发的食品添加剂和盐酸卫生许可证。目前离子膜铝件工艺是国内最先进的制碱工艺之一。
晶体材料厂是专业从事大直径氧化铝晶体材料、激光晶体材料和其他晶体材料研究、开发和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以“科学的管理、优良的品质、优质的服务”为企业宗旨,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致力于为国内外晶体应用的用户提供高品质的晶体材料和专业化的技术服务。2000年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公司拥有数名国内外晶体材料专家为核心的科技研究和开发的人员。公司的主要产品有3英寸、6英寸的氧化铝晶体,其中6英寸晶体填补了国内此项技术的空白,产品质量居国内领先水平;各种掺杂钇铝石榴石晶体(φ3×0.5mm—φ12×150mm),其品质优良,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如:激光瞄准、激光制导、激光测距、激光打标、激光焊接、激光切割、激光雕刻、激光医疗等行业;现有合成刚玉5#、4#、3#、2#、8#、46#、白色等品种,合成尖晶104#、106#、113#、119#、120#、112#、152#等品种。产品质量稳定,销往国内外市场。
硫酸厂是全国32家重点硫酸企业之一,产量约占全省一半,是原化工部命名的“清洁文明工厂”。主要产品有98%硫酸、105%硫酸、氯磺酸、液体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钠。其中105%硫酸获全国优质产品(唯一)金奖,并综合利用,自产蒸汽、自行发电,在“三废”治理和节能降耗上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安全教育
第四篇:学习河南煤化集团心得体会
学习河南煤化零事故理念心得体会
根据霍州煤电集团公司《关于深入开展学习河南煤化集团“坚持零事故理念促煤矿安全发展”活动的实施意见》和《监督检查的安排》的文件要求,学习河南煤化集团心得体会如下:
河南煤化集团公司自 2008年组建以来,针对所辖138个矿井,开采条件复杂,自然灾害严重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系统分析,大胆尝试,探索出一套“012345”安全管理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就:死亡人数大幅降低,由2008年的33人降至2010年的2人;所属永煤、永贵两个公司,连续7年没发生死亡事故。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啊?在煤矿上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种“零事故”的理念,才能促进煤矿安全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形成统一战线,时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强煤矿安全知识学习,规范操作,安全确认,一切安全管理都是为了保证职工生命安全。
深入贯彻学习河南煤化集团“坚持零事故理念促煤矿安全发展”先进经验,树立“从零开始,向零奋斗”的安全理念,坚定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决心和信心,加强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和执行力建设,全力以赴优化五大安全生产要求,落实六大安全生产主攻方向,极力推进六大安全目标的实现。
通过深入开展学习河南煤化集团“坚持零事故理念促煤矿安全发展”先进经验活动,我们要提高安全工作的认识,要提高安全工作标准和境界,要转变安全工作作风;要提高安全监管部门的安全监管水平;要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进一步降低事故总量和伤亡人数,杜绝重大事故,控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提高安全管理总体水平,实现安全生产再上新台阶。
我们要学习河南煤化集团“坚持零事故理念促煤矿安全发展”先进经验,以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和形成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各项安全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五篇:IBM集团发展战略浅析
高技术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IBM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战略
1.前言
明年,IBM将迎来诞生百年的生日,成为IT产业里第一个百年老店。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我们熟悉的王安电脑倒了,曾经著名的DEC公司、康柏公司的名字不见了,还有非常多曾经在IT领域里叱咤风云的企业不见了,也出现了“70后”的微软、“80后”的思科,以及“90后”的谷歌等等为代表的一夜蹿升起来的互联网公司。如果按照每一个企业、每一类产品都有一定生命周期的产业规律,那么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变迁里,IBM应该已经死过多次。IBM在近百年的IT沧桑巨变中,没有死,而且还一直在产业里担当者预知、引领并驾驭产业需求的巨型企业代表,IBM靠什么? 2.公司简介
2.1 IBM公司简介
IBM,即国际商业机器公司,1911年创立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是一家拥有40万中层干部、520亿美元资产的大型企业,其年销售额达到500亿美元,利润为70多亿美元。它是世界上经营最好、管理最成功的公司之一。
在过去的九十多年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现代科学日新月异,IBM 始终以超前的技术、出色的管理和独树一帜的产品领导着全球信息工业的发展,保证了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行业用户对信息处理的全方位需求。众所周知,早在 1969 年,阿波罗宇宙飞船载着三名宇航员,肩负着人类的使命,首次登上了月球;1981 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又成功地飞上了太空。这两次历史性的太空飞行都凝聚着 IBM 无与伦比的智慧。在计算机这个发展最迅速、经营最活跃的行业里,其销量居世界之首,多年来,《幸福》杂志评选出的美国前500家公司中一直名列榜首。IBM公司追求卓越,特别是在人才培训、造就销售人才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2.2 IBM公司在中国
IBM 与中国的业务关系源远流长。早在 1934 年,IBM 公司就为北京协和医院安装了第一台商用处理机。1979 年,在中断联系近30 年之后,IBM 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再次来到中国。同年在沈阳鼓风机厂安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台 IBM 中型计算机。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IBM 在华业务日益扩大。80 年代中后期,IBM 先后在北京、上海设立了办事处。1992 年 IBM 在北京正式宣布成立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这是 IBM 在中国的独资企业。此举使 IBM 在实施其在华战略中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掀开了在华业务的新篇章。随后的 1993 年,IBM 中国有限公司又在广州和上海建立了分公司。到目前为止,IBM 在中国的办事机构进一步扩展至哈尔滨、沈阳、深圳、南京、杭州、成都、西安、武汉、福州、重庆、长沙、昆明和乌鲁木齐等 16 个城市,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在华业务覆盖面。伴随着 IBM 在中国的发展,IBM 中国员工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已超过 5000 人。除此之外,IBM 还成立了 8 家合资和独资公司,分别负责制造、软件开发、服务和租赁的业务。
IBM 非常注重对技术研发的投入。1995 年,IBM 在中国成立了中国研究中心,是 IBM 全球八大研究中心之一,现有 150 多位中国的计算机专家。随后在 1999 年又率先在中国成立了软件开发中心,现有近2000 位中国软件工程师专攻整合中间件,数据库,Linux 等领域的产品开发。
3.IBM公司的企业战略
3.1 融合:IBM要做最好的中国公司
这家在1979年中国打开国门之初,就进入中国的跨国企业一直积极但不失谨慎地推进着在中国的布局。
IBM在中国对外开放后不久,就以离岸运作的模式开始在中国进行销售业务。据IBM中国全球服务执行中心高级经理范津生介绍,IBM将1979—1989年这段时期定义为“战略尝试阶段”。在这一阶段,IBM一直在从投资中学习中国市场的游戏规则。
从1989年开始,IBM开始了在中国的“战略投资阶段”。在这一阶段,IBM也逐渐通过投资将业务拓展到销售以外的领域。1994年,IBM与长城集团合作以中方20%、IBM80%的比例在深圳成立了IBM在华的第一家合资公司——海量存储公司。这一事件日后被视为IBM实质进驻中国的标志性事件。IBM将中国变为其全球生产中心的大幕也就此拉开。
而之后的1995年更是IBM在华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是年,IBM中国研究院成立。这也是跨国公司在华建立的第一个研究机构。截至2007年,该研究院研究员的数量已突破200名。2007年,研究院提交并获IBM批准的专利申请共70件,百余篇学术论文被全球著名学术期刊和会议接受或发表。这一数字足以让部分对研发欠缺热情的国内企业汗颜。
而从2000年左右开始,IBM在中国转向了“全面融入阶段”。在这一阶段,IBM业务链上的其它环节陆续进入中国。据范津生介绍,IBM在深圳的全球服务执行中心就是在2000年左右正式成立的。而在1999年,IBM在中国的第一个全球服务执行中心在上海成立。
当然,IBM在中国的全面融入并不仅仅是指将IBM的全部业务链在中国布局。IBM的“融入”是双向的。不仅仅是将IBM融入中国,也是将中国市场融入IBM的全球棋局。而这又无可避免地涉及到了另一个关键词——整合。3.2 整合:转型全球整合型企业
IBM供应链的全球整合就是关于“整合”的一个绝佳例子。
2006年10月,IBM全球采购中心迁至深圳。IBM全球首席采购官约翰·彼特森也将办公室迁至深圳。这是IBM第一次将部门总部设在美国本土以外的地区。对于IBM而言,这不仅是地域上的突破,也是企业架构上的突破。
在深圳的采购中心是IBM全球三大采购中心之一。而在此前,IBM在全球采购中心的数量多达数百个。IBM亚太生产副总裁简凡希表示,减少全球供应商数量,锁定核心供应商的手段,使得IBM获得了更优惠的采购价格,大量节约了成本。
而采购的整合只是IBM供应链全球整合的一部分。据简凡希介绍,IBM在供应链全球整合的过程中,对生产环节的整合和全球流程的统一也倾注了很多的注意力。
简凡希表示,在1999年的时候,IBM全球有28个生产工厂,而现在只有9个,流程的改造使得IBM每家工厂具有生产多样化产品的能力。这从而也使得IBM得以在保持产量增加的同时,通过削减生产工厂,节省了大量的固定成本。她同时强调,流程改造之后全球流程的统一性也使得IBM进一步增强了响应市场的灵活性。
当然,简凡希似乎更愿意用数字展现IBM成就。在谈及IBM过去四年在供应链整合方面的受益时,她列举出了如下的数字:成本共节约250亿美元,订单及时交付率提高91%,可靠性提高98%,客户满意度提高2%。但是,整合过程中细节的改变、转型的阵痛就不是外人所能体会的。在IBM的“矩阵管理”架构下,每一位员工都将同时面对两位上司,一位是主管员工个人职业发展的people manager,另一位则是主管项目实施的project manager。IBM企划传播部的冯雨露也坦言,当她作为新员工加入IBM之初,一时也很难适应这种组织架构。
不过,IBM显然还将继续沿着“整合”的道路走下去。IBM董事长、总裁兼CEO彭明盛(Sam Palmisano)在2006年亲自撰文,为IBM现在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定下了基调——“全球整合型企业”(Global Integrated Enterprise,GIE)。3.3 创新:看好中国产业升级的战略契机
全球整合使得中国市场被更紧密地捆绑到了IBM的全球战略中去。但是,现在的中国。已不同于30年前开放国门之初的中国。现在的中国已不再会轻易地因为跨国公司的重视而沾沾自喜。现在的中国会更务实地关注跨国公司能为自己带来什么。IBM对此的回答是“创新”。
IBM的创新是“由内而外”的。简凡希始终在强调一个词“skill-base”。而在内部运营中,IBM也有相应措施鼓励员工进行技术创新。据她介绍,IBM内部有一个技术社区活动,鼓励员工把工作中的创新或是流程的改进写成论文。优秀的论文还可以申请专利。此外,IBM内部一个名为“best idea”(好主意)的活动还允许员工把未成形的创意以内部邮件的形式进行分享,并最终发展为一个成熟的解决方案。即使是在不同生产基地之间也可以通过最佳实践的分享,为彼此融入更多的创新元素。
IBM的创新也是有积极外溢效应的。
2006年,IBM就与商务部“千百十工作小组”签订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中国服务外包业的发展。所谓的“千百十”是指在全国建设10个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推动100家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将其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培育1000家取得国际资质的大中型服务外包企业。
而IBM在“服务科学”领域的创新不仅得到了中国教育部的首肯,也获得了高校的热情追捧。据IBM企划传播部的杨晓兰介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近20所高校已开设了“服务科学”的相关课程。而浙江大学已成功申请了电子服务学科博士点,成为国内首家设立服务科学博士点的大学。3.4 民生:IBM下一个赌注
不可否认,IBM的运营成本相对于其他企业要高,而IBM的优势在于创造更高附加价值。所以IBM必须在不断保持原有市场优势的同时,下赌注和冒险去创造新的市场机会。每年IBM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做超前性的技术、市场研究,以保持自己的敏感性和领先性。尽管IBM每年都在变,但是这几年IBM对新IT技术和新市场的布局还基本属于“小步快跑”的渐变式推进。
2008年2月,IBM研发主管约翰·凯利透露了IBM全球研发调整计划。一是在未来两三年内,将对四个项目各投入1亿美元,这些项目包括,发明取代现今半导体的新产品;设计处理数据更高效的计算机;以应用数学解决复杂的商业难题;构建大规模的计算集群,以“云”计算的方式运作,这些项目的核心将更为关注物理、化学和数学等基础科学研究。二是重塑和改变IBM的研究模式,IBM目前在全球有8个研究机构,但是十年以来都没有成立任何新的研究机构。新的计划是成立十个合资研究机构、“合作实验室”,让不同国家、不同公司和独立的研究机构都可以参与进来。种种迹象透露,IBM正在引爆一场“动静更大”的IT技术革命和市场的迁移行动。
为什么说IBM的系列计划对IBM以及IT产业都具有颠覆性的意义?其一,从IT计算技术的角度讲,IBM投入巨大的技术力量、换了一个新的角度,以更为关注物理、化学和数学等基础科学研究来推动IT基础核心技术,将导致半导体、集群计算到计算模式的根本性变化。其二,IBM正在改变传承了近百年的IT独立研发模式,以合资建立“合作实验室”的模式,邀请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不同公司、独立机构一起来建立研发机构,一方面可以降低研发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融合让IT演进成为全新的产业,而这种融合绝不仅仅是我们昨天所看到的计算机、通信与互联网的3C融合,而是IT将融合生物工程、医疗工程、食品工程、能源工程等而成为全新的产业。其三,将带领IT从原来的产业支撑的幕后角色,进入一个更大的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产业,带给IT产业一个更大的全新市场。
当然,目前IBM的主要业务依然还是我们熟悉的企业市场、行业市场,依然是以顾问服务驱动下的企业转型和软件与硬件解决方案的整合提供。但是IBM正在发生变化,而这场变化将在未来的几年带给IBM更大的变数,也许到那天,IBM是否还是一个IT公司,我们不好预估。
应该说,IBM的“这一步”的确给了中国企业更大的想象空间和提示:我们是否还应该继续在老路上走,我们是否可以在追求规模以求更大市场空间的线性思路下,有新的思路闪现。在这个全球化协作创新的时代,在利用资源进行创新的思路、模式和方法上,我们是否也可以把融合的步子迈得更大一点,胆子再大一点?
也许今天的IT产业也到了需要使用另外视角来重新思考产业问题的时候。也许汽车工程、医疗工程、能源工程等等与IT的融合,能把一直追求计算能力攀升的IT带到另外一个更大的融合空间中去。IBM的李实恭院长认为,IT已经领先其他产业走得太快,现在IT需要回归融合到其他行业里。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全球协作创新的时代,大协作不仅仅意味着我们需要从地域上以全球化的视觉来跨地域进行协作,更需要以跨学科的方式来进行协作。
4.总结
正如IBM研发主管约翰·凯利所说:“可能单枪匹马在所有的领域出于领先地位,如今的科技十分复杂,成本也非常昂贵。我们必须尝试更大胆、更了不起的事情,如果没有失败,我们就不可能取得进一步的成功,从另一个角度讲,我们即便在获得成功之时,也应该追求更大的成功。”在面临各方面的挑战时,IBM公司锐意进取、努力创新,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调整发展战略,顺应市场和消费者需求,这使得IBM公司的前程将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