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统计分析报告培训心得

时间:2019-05-12 11:28: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统计分析报告培训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统计分析报告培训心得》。

第一篇:关于统计分析报告培训心得

统计分析报告培训心得

2016年11月份对我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因为我有幸成为国家统计局统计教育培训中心组织的关于举办国家统计局部分重点支持地区统计干部培训班的一名学员。为期五天的培训,听取了于老师如何撰写统计分析报告的专题讲座,感受了于教授的人格魅力,受益匪浅。解决了我日常工作中写统计分析报告时遇到的很多问题。如面对一大堆统计数字不知从何处着手,不知如何对这些数字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并运用语言文字把这些数字有机地组织起来:如出现所撰写的统计分析报告不是文不对题.就是简单的数字罗列等弊病。通过此次培训,有了如下几点体会:

一、统计分析报告的概念

统计分析报告是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大量统计数据来反映、研究和分析社会经济活动的现状、成因、本质和规律,并做出结论,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一种统计应用文体,是统计分析结果的最终形式,是对研究过程进行表述的文章,与一般的文章相比。对统计分析报告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统计分析是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写好统计分析报告,必须首先做好统计分析。

(二)统计分析报告要遵循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是社会经济统计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等。

(三)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特色是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无论是通过研究去认识事物,或通过反映去表现事物,都是要运用统计数据。统计部门和部门统计合在一起是一个巨大的“数据库”,为统计分析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来源,写统计分析报告就应充分运用这个资料源,而且要用好、用活。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这是统计分析报告与其他文体最明显的区别。可以说,没有统计数字的运用,就不成其为统计分析报告。

(四)作为一种文体,统计分析报告既要遵循一般文章写作的普遍规律和要求,同时,在写作格式、写作方法、数据运用等方面也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

二、统计分析报告的特点

(一)以统计数据为语言。统计分析报告以统计数据为主要语言,并辅之以统计表和统计图,来清晰明确地表述事物之间的各种复杂联系。一篇好的统计分析报告所使用的统计数据不是个别的、简单的、杂乱无章的,而应是相互联系的、反映事物深刻特征的、系统的统计数据,需要强调的是,这些统计数据应该是准确可靠的。如果统计资料的质量没有保证,势必会使统计分析偏离科学的轨迹,也会使统计分析报告建立在谬误的论据之上。

(二)具有简明的表达方式和结构特点。统计分析报告属于说明文,它的基本表达方式是以事实来叙述,让数字来说话,在展开中议论,在议论中分析。因此,在表述时,不宜使用那些夸张、华丽、虚构、想象等文学手法。它要求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其丰富的内涵,做到言简意赅、精炼准确,并做到资料与基本观点相统一,论点和论据相一致。另外,从统计分析报告的结构上看,其特点突出表现为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一般是先摆数据、事实,在进行各种科学的分析基础上,针对问题,亮出观点,最后提出建议,办法和措施。

(三)分析方法的特殊性。统计分析报告除了使用哲学、数学等一般学科的分析方法外,主要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如分组分析,动态分析、相关分析、指数分析、平衡分析、回归分析等等。这些统计方法虽然属于定量分析方法,但与纯数学分析方法有明显区别。纯数学方法只是分析抽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统计分析方法则是在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和数量界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质的规定性。这就形成了统计分析独特的研究领域和分析方法。

三、统计分析报告的作用。

撰写统计分析报告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统计分析报告是表现统计成果最理想的形式之一。表现统计分析成果有文章、表格、图形等多种形式。在这些形式中,以文章来表现最为理想。这是因为①它能综合和灵活地运用表格式、图形式等表现方式。②它可以表现出表格式与图形式所不能充分表现的活情况。③它可以表现出表格式与图形式所不能表现的定性分析。④它可以表现出研究过程中的条理性和逻辑性。⑤它可以运用语言的表现力对重要问题加以强调,对一些细节进行提示,对数据表现出的规律性进行解释。

(二)统计分析报告是发挥统计整体功能,提高统计地位的重要手段。统计分析报告把数据、情况、问题、建议等融为一体,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比一般统计数据更集中、更系统更鲜明地反映客观实际,又便于阅读、理解和利用,因而是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的主要手段。与此同时,也可以提高统计工作的社会地位。

(三)有利于提高统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要发挥统计的整体功能,就要广泛地开展统计分析,经常向领导部门和社会各界提供有价值的统计分析报告;这是一项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工作,也是成就统计人才的必由之路。统计人员积极撰写统计分析报告,才能不断增长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统计分析报告是增进社会了解的重要窗口。由于统计分析报告可以综合表现和传播多种统计信息,因而它可以成为充分展示各种统计成果的重要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既可以向社会各界传递统计信息,也可以使他们增进对统计工作的了解,进而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自改革开放以来,各级统计部门和各部门的统计机构大办开放式统计,积极向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提供各种形式的统计分析报告,发挥了参谋和助手的作用,使统计的地位得到很大程度的认可和改善。

总之,通过培训让我认识到写好统计文章,必须意志坚定,百折不挠,日积月累,持之以恒。要想写好统计分析报告,仅凭知道什么是统计分析报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多读书.多看报.及时掌握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当地的实际情况。要勤于读书、善于做笔记,及时把所看到、听到或想到的观点记下来.日积月累就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头脑,等到写分析时.所用到的观点就可以信手拈来。在写分析的过程中,对于所遇到的问题要认真进行推敲,要学习古人‚两句三年得的治学精神。过程是个长时间积累的过程.读书学习是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它要求我们必须耐得住孤独、忍得住寂寞、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2016年11月16日

第二篇:撰写统计分析报告心得

撰写统计分析报告心得 撰写统计分析报告,对于好多人来说,最大的困难是面对一大堆统计数字不知从何处着手,不知如何对这些数字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并运用语言文字把这些数字有机地组织起来:往往出现所撰写的统计分析报告不是文不对题.就是简单的数字罗列等弊病。归根结底是对如何撰写统计分析报告,缺乏了解。

一、统计分析报告的概念

统计分析报告是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大量统计数据来反映、研究和分析社会经济活动的现状、成因、本质和规律,并做出结论,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一种统计应用文体,是统计分析结果的最终形式,是对研究过程进行表述的文章,与一般的文章相比。

对统计分析报告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统计分析是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写好统计分析报告,必须首先做好统计分析。

(二)统计分析报告要遵循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是社会经济统计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等。

(三)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特色是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无论是通过研究去认识事物,或通过反映去表现事物,都是要运用统计数据。统计部门和部门统计合在一起是一个巨大的数据库,为统计分析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来源,写统计分析报告就应充分运用这个资料源,而且要用好、用活。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这是统计分析报告与其他文体最明显的区别。可以说,没有统计数字的运用,就不成其为统计分析报告。

(四)作为一种文体,统计分析报告既要遵循一般文章写作的普遍规律和要求,同时,在写作格式、写作方法、数据运用等方面也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

二、统计分析报告的特点(一)以统计数据为语言

统计分析报告以统计数据为主要语言,并辅之以统计表和统计图,来清晰明确地表述事物之间的各种复杂联系。一篇好的统计分析报告所使用的统计数据不是个别的、简单的、杂乱无章的,而应是相互联系的、反映事物深刻特征的、系统的统计数据。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统计数据应该是准确可靠的。如果统计资料的质量没有保证,势必会使统计分析偏离科学的轨迹,也会使统计分析报告建立在谬误的论据之上。(二)具有简明的表达方式和结构特点

统计分析报告属于说明文,它的基本表达方式是以事实来叙述,让数字来说话,在展开中议论,在议论中分析。因此,在表述时,不宜使用那些夸张、华丽、虚构、想象等文学手法。它要求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其丰富的内涵,做到言简意赅、精炼准确,并做到资料与基本观点相统一,论点和论据相一致。

另外,从统计分析报告的结构上看,其特点突出表现为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一般是先摆数据、事实,在进行各种科学的分析基础上,针对问题,亮出观点,最后提出建议,办法和措施。

(三)分析方法的特殊性

统计分析报告除了使用哲学、数学等一般学科的分析方法外,主要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如分组分析,动态分析、相关分析、指数分析、平衡分析、回归分析等等。这些统计方法虽然属于定量分析方法,但与纯数学分析方法有明显区别。纯数学方法只是分析抽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统计分析方法则是在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和数量界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质的规定性。这就形成了统计分析独特的研究领域和分析方法。

三、统计分析报告的作用

撰写统计分析报告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统计分析报告是表现统计成果最理想的形式之一。表现统计分析成果有文章、表格、图形等多种形式。在这些形式中,以文章来表现最为理想。这是因为①它能综合和灵活地运用表格式、图形式等表现方式。②它可以表现出表格式与图形式所不能充分表现的活情况。③它可以表现出表格式与图形式所不能表现的定性分析。④它可以表现出研究过程中的条理性和逻辑性。⑤它可以运用语言的表现力对重要问题加以强调,对一些细节进行提示,对数据表现出的规律性进行解释。

(二)统计分析报告是发挥统计整体功能,提高统计地位的重要手段。统计分析报告把数据、情况、问题、建议等融为一体,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比一般统计数据更集中、更系统、更鲜明地反映客观实际,又便于阅读、理解和利用,因而是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的主要手段。与此同时,也可以提高统计工作的社会地位。(三)有利于提高统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要发挥统计的整体功能,就要广泛地开展统计分析,经常向领导部门和社会各界提供有价值的统计分析报告;这是一项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工作,也是成就统计人才的必由之路。统计人员积极撰写统计分析报告,才能不断增长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四)统计分析报告是增进社会了解的重要窗口。由于统计分析报告可以综合表现和传播多种统计信息,因而它可以成为充分展示各种统计成果的重要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既可以向社会各界传递统计信息,也可以使他们增进对统计工作的了解,进而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各级统计部门和各部门的统计机构大办开放式统计,积极向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提供各种形式的统计分析报告,发挥了参谋和助手的作用,使统计的地位得到很大程度的认可和改善。

四、统计分析报告的分类

统计分析报告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划分种类,有许多种。

(一)按统计领域分,可分为工业、农业、商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电视、环境、资源、人口、财政、金融、政法、人民生活、国民经济综合、核算等统计分析报告。

(二)按写作对象的层次划分,可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统计分析报告。对于微观、中观、宏观的划分,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一般来讲,基层企事业单位、村、家庭及个人,属于社会经济的细胞,可视为微观;乡镇、县一级可视为中观;而地(市)及地(市)以上的地区和部门,由于地域较广,社会经济门类比较复杂,需要较多地注意平衡关系,可视为宏观。(三)按内容范围分,可分为综合与专题统计分析报告。综合统计分析报告,是研究和反映一个地区、部门或单位的全面情况的分析报告。这种分析报告,一般是定期的。所谓综合;既包括各方面的意思,也包含着综合方法的意思。专题统计分析报告,是研究和反映某一方面或某个专门问题的分析报告。专题统计分析报告有定期的,也有不定期的,而以不定期的较多。(四)按照时间长度分,可分为定期与不定期的统计分析报告。定期统计分析报告,一般是利用当年的定期统计报表制度的统计资料来定期研究和反映社会经济情况。根据期限不同,定期统计分析报告又可分为日、周、旬、半月、月度、季度、上半年、等统计分析报告。不定期的统计分析报告,主要是用于研究和反映不需要经常性定期调查的社会经济情况。(五)按写作类型分,可分为说明型、快报型、计划型、总结型、公报型、调查型、分析型、研究型、预测型、资料型、信息型、微型、综合型、文学型、系列型等十五种类型的统计分析报告。

下面介绍几种统计工作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报告:

1、专题分析报告

专题分析报告是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门调查和深入研究的一种统计分析报告。它的作用主要是为领导解决某个问题,制定某项政策,做出某项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专题分析报告具有以下特点:(1)单一性

专题分析报告的内容单

一、不要求反映事物的全貌,只针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某一问题、某一方面、某一环节、某一因素进行分析。如产品质量、原材料供应、市场销售、奖金分配、劳动工资、设备改造等等。虽然在分析和写作中,有时涉及的范围较广,研究的问题较复杂,但是它的目标必须始终集中在一个问题上,而不能面面俱到,泛而不专。(2)深入性

由于专题分析报告内容单一,重点突出,因此便于集中精力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进行深入解剖,透彻分析。它不仅要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状态进行具体描述,更重要的在于探索形成这种状态的原因和规律,并且还要提出对策和办法。这就要求专题分析报告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认识比其它类型的分析报告更加深刻,更有力度,切忌蜻蜓点水,泛泛而谈。(3)灵活性

专题分析报告一般是根据作者对某一社会经济现象的认识以及社会需要,由自己选题。要反映什么,分析什么,写作什么,灵活自由,可不受内容和对象的限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是带有突发性、动向性、重要性的问题,均可以作为选题的目标。正是由于专题分析报告选题灵活,范围广泛,因此课题必须选准,这是写作对路的关键。

2、综合分析报告

综合分析报告是从社会生产全过程综合反映和评价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全面情况的一种统计分析报告。它的分析对象可以是大小不同的总体,不仅能综合反映一个地区社会经济的总规模、总水平,综合研究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也能综合研究一个企业产、供、销以及内部生产经营环节之间的比例关系。综合分析报告通过研究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中的基本状况、各种矛盾以及比例关系,为促进社会生产各部门、各环节的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综合分析报告具有以下特点。(1)全面性

综合分析报告反映的对象,无论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还是一个单位,都必须以这个地区、这个部门、这个单位为分析总体,站在全局的高度,反映总体特征,做出总体评价,得出总体认识。综合分析涉及的范围广泛,要把构成总体的各个侧面、各种要素联系在一起,加以综合研究。比如反映企业的综合分析,就既要全面分析生产经营的各环节,又要全面分析人、财、物各因素,要把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联系起来综合分析企业的经济效益,不能单从一个部分、一个侧面来反映总体情况。(2)联系性

综合分析报告要把互相关联的一些社会经济现象综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资料要求不仅全面而且系统。综合分析不是对全面资料的简单罗列,而是通过对系统的统计指标进行分析的同时,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这种联系的重点是比例关系和平衡关系,研究这些关系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否协调,是否适应。

3、进度分析报告

进度分析报告是以定期统计报表为依据,反映计划执行情况并分析影响和形成原因的一种统计分析报告。这种分析报告一般是按月度、季度和等时间阶段定期进行,故叫定期分析报告;由于它的内容主要是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所以又叫计划执行情况分析报告。进度分析报告可以是专题性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进度分析报告应用十分广泛,既可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进行宏观监督,又可以对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企业的发展动态进行分析。只要有定期统计报表任务的部门和单位都要用到进度分析报告。

进度分析报告分为期中和期末两种。期中分析报告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编写的。如在月度计划执行中,按旬编写;在季度计划执行中,按月编写;在计划执行中,按季或半年编写。期中分析报告写作的重点是反映计划执行的进度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保证计划的顺利完成。

期末分析报告是在计划期结束以后及时编写的。它利用定期统计报表资料和实际调查得到的情况,分析和总结计划的完成情况。如月度分析、季度分析、分析。这种分析具有综合性和总结性,其作用是总结前阶段工作的经验教训,为改进今后工作和制定新的计划服务。

进度分析报告具有以下特点:

(1)进度性由于进度分析报告的主要任务是反映计划的执行情况,因此必须把时间的进展与计划完成的程度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观察两者是否一致,从而判断计划执行的好坏。为此,在进度分析报告中往往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计算,使用一些相对数指标来反映和突出进度。(2)规范性

进度分析报告基本上成了统计部门和部门统计的例行报告,到时就必须向本单位领导和上级部门提供。为了阅读和使用的方便,进度分析报告形成了比较规范的写法。一般包括这样几个部分:反映计划完成的基本情况;分析完成或未完成的原因;总结成绩和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不仅结构较规范,而且标题一般变化也不大,有时为了保持连续性,只变动一下时间范围,如《××季度工业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分析》。(3)时效性

由于进度分析报告的性质和作用所决定,它是时效性最强的一种统计分析报告。只有及时提供生产活动进程中的各种信息,才能使领导掌握生产经营管理的主动权,否则将失去机会,贻误工作。为了增强其时效性,篇幅一般比较短小。

五、撰写统计分析报告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 撰写统计分析报告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与撰写其他类型的文章有其相似之处,但统计分析报告要突出其简明扼要的特点。

(一)写作提纲的拟定

拟定提纲,并不是写作统计分析报告必经的步骤,有些短小的统计分析报告可不必有提纲。但对于大型的综合性较强的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和初次撰写统计分析报告的同志来讲,提纲是很重要的。随着写作的进行,统计分析报告不断展开,作者的分析和认识不断加深,在具体的分析中,也常会出现新的问题,有新的发现。因此,在具体的写作中,根据不同情况,要随时补充新的资料、新的观点,论证新的发现。所以,提纲不是写作的框框,作者也不要受写作前拟定的提纲的约束。一般地,最后完成的统计分析报告,总会多多少少与提纲有不同程度的差别。

(二)标题的拟定

标题也称题目,俗话说:看人先看脸,看脸先看眼。人们阅读文章,第一眼是看标题, 它是作者向读者传递社会经济信息的第一个通道。加之标题常常是文章中心内容、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因而标题也就成了文章的眼睛,在文章的总体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篇统计分析报告有了好的标题,可以增强文章对读者的吸引力。因此,选题是写作统计分析报告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1、选题的原则

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首先要解决写什么题目的问题,确定题目对统计分析报告写作很重要,第一,它关系到统计分析报告是否具有实用性,是否产品对路。如果没有实用性.写得再好,也是不会有人需要的。第二,关系到写作过程是否能顺利进行。如果选的题目难度超过了作者本身的能力和条件,写作也不会成功,不但不能实现写作目的,而且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人们常说,?选好了题目就成功了一半?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统计分析报告的题目有三种:一是任务题,这是领导交办或上级布臵的题目;二是固定题,这是结合定期报表制度进行分析的题目,这种题目,一般不变化;三是自选题,这是作者自己选择的题目。所以,我们所说的选题就是针对自选题而言的。统计分析报告的选题,应同时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有实用价值;二是有新颖性,必须有新的内容或新的见解。

选择题目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一是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选题。二是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来选题;三是要根据本身的工作条件来选题。

一般情况下,最好是结合自己的专业工作,选择自己熟悉的,适合自己业务水平的、各项资料也比较齐全的课题来写。这样,成功的把握较大。切不可好高骛远,选题过大过难,以至力不从心,半途而废,既使勉强写出来了,也不会有较好的质量。

2、选题的方法

统计分析报告的课题虽然很多,但不等于随便什么都可以写。而是抓住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需要知道了解他们尚未认识或充分认识的社会经济情况。这是主观与客观应该结合之点。常常表现为注意点、矛盾点和发生点。统计分析报告的选题应该抓住这三点。

所谓注意点,就是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比如前几年的通货膨胀到近年来的通货紧缩和需求不足,农民收入等都是人们比较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所谓矛盾点?就是问题比较集中,影响比较大,争议比较多,但长期得不到很好解决的社会难点问题。比如国有企业改革、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等。

所谓发生点,就是我们常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联系和新趋势。比如经济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居民消费启而不动等。抓住发生点来写作统计分析报告,意义是很大的。

那么统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才能发现注意点、矛盾点和发生点呢?这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做法:(1)经常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产第一线。只有经常到基层去,到实际中去,才能掌握丰富、生动、真实、具体的第一手材料,才可以发现问题、才能研究问题。这样,脑子里积累的问题多了,材料多了,写起文章来就会深刻得多,不致于枯燥贫乏,空洞无力。

(2)经常了解党政领导的意图和工作动向。主要是向领导多请示、多汇报,参看必要的文件。了解领导意图及工作动向。

(3)经常走访有关主管部门。各主管部门由于分管具体业务工作,对其分管的某个领域的情况是比较熟悉的,经常走访这些主管部门,了解他们的业务活动,参加他们的有关会议,搜集他们的有关资料、既可以帮助我们熟悉情况,又能使我们了解这些部门所关心的注意点和矛盾点,并从中得到启示,进一步发现发生点。

(4)经常研究统计资料。统计报表、统计台帐、统计历史资料等,包含了丰富的社会经济信息,比较全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过程,并能暴露一些问题,因此细心地研究这些资料,并有意识的进行一些纵向、横向比较,并注意剖析其中的内部结构以及各种联系的变化,这些统计数据也往往能提示社会经济活动的注意点、矛盾点和发生点。

(5)加强理论学习,经常阅读报刊,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

3、选题的内容

在实际写作统计分析报告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来选题:a.围绕方针政策选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选择题目:(l)研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新苗头、新动向和新情况,为制订新的政策提供依据;(2)研究政策贯彻执行情况,反映新成就、新经验;(3)研究政策执行中的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为检验和校正政策提供依据;b.围绕中心工作选题。所谓中心工作,就是党政领导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力量开展的某项工作。应该看到,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和单位,其中心工作是不同的,比如西部开发是国家当前比较大的中心工作;c.围绕重点选题,所谓重点,就是在全局中处于举足轻重地位的某些部位或某项工作;d.围绕经济效益选题。提高经济效益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应当作为写作统计分析报告的经常课题;e.围绕人民生活选题。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不断满足社会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人民生活状况如何?城乡居民收入与外省、外市的差距有多大;f.围绕民意选题。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对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出台的一些重大问题的看法和意见,真实地表达人民群众的意向和要求;i.围绕横向比较选题;h.围绕较大变化选题;g.围绕薄弱环节选题;h.围绕形势宣传选题;j.围绕重要会议选题;k.围绕发展战略选题;l.围绕理论研究选题;m.围绕空白来选题

4、对标题的基本要求:就统计分析而言,好的标题应做到确切、简洁、新颖。

确切,是指标题要准确概括统计分析报告的内容,做到题文相符。

简洁,是指标题要精炼、扼要、通俗易懂,以尽可能少的文字来概括全文的内容。

新颖是指标题要不落俗套,具有鲜明的观点和独特的风格。

5、几种常见的标题拟定方式

标题的拟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a.以分析目的为标题。这是统计分析标题最基本的形式,如:?濮阳市国民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b.以主要论点为标题。如?我市工业企业大有作为?。c.以主要结论为标题。如:?制度创新才是国有企业解困之路?d.以提问的方式为标题。如:?我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路在何方???亚洲金融危机告诉了我们什么?? 制作好标题,一般来说有正题和辅题。正题(也叫主题或大标题),辅题包括引题和副题。引题(也叫肩题、眉题或小题),是正题的引子;副题(也叫次题或提要题)是正标题的辅助标题,用于进一步补充和说明正题,使正题的意思更完整。要使标题新颖醒目,扣人心弦,增加吸引力,引起人们的重视,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1)多用论点题和?事实题?少用对象题。试比较以下两题(乡镇工业大有作为;关于乡镇工业的调查);(2)适当采用设问题,试比较以下两题(商品库存为什么升高;商品库存情况的分析);(3)用具体事实做标题。试比较以下两题(我县夏粮增产四千万斤;我县夏粮获得丰收);(4)用突出的事实做标题。试比较以下两题(我区工业总产值突破一千亿大关;我区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5)加重语气。试比较以下两题(我市蔬菜价格猛涨2.65元;我市蔬菜价格上涨26%);(6)运用对比手法。试比较以下两题(改革前长期亏损共达八万七,改革后一年盈利足有十万八;改革后我厂扭亏为盈全年盈利十万八);

(7)适当运用比喻。试比较以下两题(××地区大力营造绿色宝库;××地区开展植树造林情况);(8)适当运用诗词、成语、古语、警句。试比较下面两题(安得广厦千万间黎民百姓尽开颜;我区房地产情况调查);(9)适当运用副题。试比较以下两题(××县葡萄生产情况一一今年全县葡萄产量可达25万吨,比上年增长24%;××县葡萄生产情况);(10)适当运用提示语和有强调作用的语句。如(请注意:我区耕地面积大量减少——我区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差距惊人)。

6、标题的常见毛病

(1)提法雷同。很多统计分析报告,一般都冠以?对比分析?、?几点看法?、?几个问题?、?情况?、?调查?等标题。这样的标题,大家可用,年年可用,显不出特色,显得呆板、千篇一律。虽然标题基本上反映了统计分析报告的内容,但却吸引不了人,使人看了不想再读下去。

(2)标题与内容不一致。一般文不对题的情况较少,但标题与内容不一致的情况则时有发生。例如,有的题义过宽,如,一篇题为《关于我市物价情况的分析》的报告,实际上只分析了蔬菜价格问题。有的题义过窄,如,一篇题为《关于我厂今年生产情况的分析》的报告,实际上不但写了今年的生产情况,还比较大篇幅对明年的生产情况进行了预测。

我们拟定标题,要力求避免这些通病,使标题确切、新颖、有吸引力。

(三)资料的收集加工整理

统计分析报告所需要的材料主要是统计资料。统计资料不仅是统计分析的基础,也是报告写作的基础;不仅是形成和表现观点的依据,也是阐明事物发展变化的依据。

统计分析报告的材料有多种分类,我们仅按材料的形式分类做如下说明:

1、统计资料。这是写作统计分析报告用得最多,也是最主要的材料,可分为以下几种材料:(1)定期报表资料:这主要指当年的定期报表数字资料,也包括定期的原始记录资料;(2)一次性调查资料:这里指统计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的数字资料;(3)统计整理资料:这里主要指历史统计资料和统计台帐资料。仍是数字资料;(4)统计分析资料:这是指已经印发的各种统计分析素材及统计分析报告;(5)统计图表资料:这是指各种形式的统计图;(6)统计书刊:这是指统计部门编印的有统计资料内容的书刊,如《统计年鉴》、《统计》杂志、《中国国情国力》杂志、《统计月报》、《中国信息》等。

2、调查资料。这是在特定的统计调查中所取得的情况或资料。是指在统计报表之外的,尚未写成统计分析资料的情况。主要通过观察、访谈、发问卷、座谈等方法获得。

3、业务材料。这是反映社会经济有关业务活动情况的文字材料。这些材料大多来自各业务部门以及有关的业务会议。比如计划会议、财政会议、经济工作会议等。

4、见闻材料。这是通过非统计调查的日常见闻所取得的活情况。这种活情况,一是指有文字记载的,如报刊发表的一些社会现象;二是指没有文字记载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某些社会现象(如在街上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等)这些并非特意调查的见闻,有时也成为统计分析报告的材料。

5、政策法规。这是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条例、规定、决定、决议等文件材料。

6、有关言论。这是革命导师、领袖、党政领导、古今中外的专家、学者的有关言论。这也是统计分析报告论事说理的重要材料。

7、书籍材料这是有关的教科书、论著、专著、资料书与参考性的工具书等等。在书籍材料中,主要是理论材料。

8、报刊材料这是报纸、期刊发表的各类材料,其中包括内部的,不定期的报刊材料。

9、横向材料这是指同类地区以及市际、省际、国际之间的材料。有了这种材料,在写作统计分析报告时就便于进行横向比较。

此外,还要掌握一些必要的文学材料,如诗歌、成语、典故、谚语等。这些文学材料若在写作中运用得好,必能增加统计分析报告的生动性与可读性。(四)掌握统计分析报告的说理方法

统计分析报告的说理方法,主要有三大类:一是统计的方法;二是逻辑的方法;三是辩证的方法。

1、统计的方法

在说理中运用的统计计算及统计分析的方法是很多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总量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和分析总量指标(绝对指数)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总规模或总水平的方法;

(2)比较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和分析比较指标(相对数指标),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结构,比例、强度、速度及计划完成程度的方法;(3)平均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和分析平均指标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平均水平,并以此为依据与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比较的方法;(4)动态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和分析动态指标反动态相对数(时间数列),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方法;(5)因素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和分析统计指数,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变动中,各因素影响程度和方向的方法;(6)相关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和分析,来认识有相关关系的社会经济现象所表现的相关形式、密切程度及数量联系的方法;(7)平衡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和分析,来认识有平衡关系的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对应关系,数量联系及其综合平衡问题的方法;(8)预测分析法。是指通过数学模型或其他统计方法的计算和分析,来认识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及其数量表现的方法;(9)抽样分析法。是指通过抽样调查资料计算分析和推断,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情况的方法(10)重点分析法。是指通过重点调查资料的计算和分析,来认识重点单位的社会经济情况的方法;(11)典型分析法。是指通过典型调查资料的计算和分析,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典型情况,进而加深对总体情况认识的方法;(12)分组分析法。是指通过统计分组的计算和分析,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不同类型,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其不同特征、不同性质及相互关系的方法。

2、逻辑的方法

统计分析报告的说理,离不开逻辑的方法。现将统计分析报告中常用的推理及论证的方法分述如下:(1)归纳法就是指从若干个具体事实做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2)演绎法这是以一般性道理对具体事实做出结论的方法;(3)类比法 这是通过两个或若干同类的具体事实进行比较而的出结论的方法;(4)引证法 这是引用某些伟人、经典作家的言论或科学上的公理,尽人皆知的常理来推论观点的方法;(5)反证法 这是借否定对立的观点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的方法。(6)归谬法 这是顺着错误的观点、错误的现象继续延伸,进而引出荒谬的结论,以间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的方法。

3、辨证的方法

这主要是运用马列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来说理的方法。例如物质与意识,认识与实践,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略)。

掌握这些方法还不够,还要会综合运用。

第一,要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分析。例如,要分析一个企业的生产情况,只看全年的总产值就很难说明问题。如果我们用多种方法来分析,用动态数列法分析近几年工业总产值水平的高低和生产发展速度的快慢;用分组法对全厂车间班组进行解剖,对比分析各部门任务完成情况;用平衡法把现价工业总产值同销售收入、成品资金占有额进行分析,观察产销平衡情况;再联系报告期的利润、税金、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物资消耗等情况分析经济效益,那么我们对这个企业的基本状况就有了总体的认识和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就可以把分析引向深入。当然,并不是分析每个问题都必须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方法,这要针对分析对象灵活选择。

第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是根据现有资料和经验,主要运用演绎、归纳、类比以及矛盾分析的方法,对事物的性质进行分析研究。定性分析主要从实地调查收集资料,通过选择能代表事物本质特征的典型进行研究而获得结论。定性分析可以较快地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找出其本质要素。但由于定性分析忽略了同类事物在数量上的差异,结论多具有概貌性,并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成分,因此不容易根据定性分析的结论来推断所涉及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定量分析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的方法。定量分析可以为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提供量的说明,可以反映事物总体的数量情况。定量分析是现代统计调查分析的主要方法。但定量分析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科学的分析方法体系。

第三,要善于使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也是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统计分析离不开比较,如分组法、动态数列法、指数法等统计分析方法,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通过比较来说明问题的。

比较可以分为纵比和横比。纵比是事物现状与历史的比较,它可以反映事物前后的变化,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横比是一事物与其它同类事物的比较,它可以反映事物之间的差距,找出事物的外部联系。

在统计分析中使用比较的地方较多,如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数比、本期与上期比、本期与上年同期比、本单位与外单位比等等。

使用比较应注意可比性。指标的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计量单位必须一致;比较的指标类型必须统一;比较单位的性质必须相同。第四,要善于进行系统分析。社会是一个错综复杂、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在分析过程中,不但要注意研究对象所包括的各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要用系统的眼光将所研究的对象放在社会的大系统中去考察。如1985年我国工业超高速发展,单从工业本身看,似乎没有多大问题,速度虽然快一点,但轻重工业比较协调,经济效益也较好。但是当我们把这个现象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大系统中来分析,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外汇信贷等就缺少相应的负担能力。因此,工业超高速发展是不能持久的。这就是从系统分析中得出的观点。

只要我们从多层次、多角度去进行分析,就可以使我们的认识不断深化,逐步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弄清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五)构思内容形式

在动笔写作之前,必须对统计分析报告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全面而缜密的构思。这是统计分析报告整个写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孕育统计分析报告?胎儿?的过程,而且是深化和完善统计认识的过程。

构思首先要考虑的是确立文意(即文章的基本观点)。通过统计分析,作者对社会经济现象有了较深入的认识,但这些认识往往还不能直接成为文章的基本观点。构思文意就是要把对事物的认识经过精心选择,反复提炼,转化为统计分析报告的观点,使之成为统帅全文的主脑。然后要考虑的是文章的内容。全文写些什么,大体内容有哪些,分为几大部分,各部分是什么关系,有些什么观点,需要哪些材料来说明,等等。对全文的内容进行构思后,还要对各部分的内容进行构思。最后再考虑报告的层次、段落、表现形式等问题。

经过这一系列构思,统计分析报告的构架就基本形成,于是就可以动笔进行具体的写作了。

(六)合理安排统计分析报告的结构

所谓结构,就是文章的内部组织、内部构造,是对文章内容进行安排的形式。统计分析报告的结构,在过去有个俗成约定的格式,就是一情况、二问题、三建议这种三段式。还有一种就是: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这是最常见的也是经常用的两种格式。但统计分析报告的格式应该是多样化的,例如:有的统计分析报告是情况、问题、根源、预测建议五个部分组成。有的是情况、问题、根源、建议四个部分组成。有的虽然也是三段式,但组成部分是情况、问题、根源或者是问题、根源、建议。还有的是两部分:情况、问题,或问题、根源,或问题、建议,或情况、建议。也有的则专门写情况,或专门写问题,或专门写建议。总之统计分析报告的结构应该不局限于三段式,应该是多种形式。但都要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一般地,统计分析报告的结构有以下几种:(1)递进结构

即各层意思之间是一层进一层,层层深入地联系。一般又可分为按照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展开,及按照事物逻辑层次展开的递进结构。(2)并列结构

即各层意思之间是并列关系。一般是将所要表述的情况,分成并列的几部分横向展开。如在分析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时,按照农业、工业、商业等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叙述。(3)序时结构

即按事物发展的经过和时间的先后次序安排层次。这种结构多用于反映客观事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统计分析。如在分析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状况时,可按?一五?时期,?二五?时期,三年调整时期,…来安排。

(七)掌握开头与结尾的写作技巧

人们常说:写文章是头难起,尾难收。

1、开头的撰写

对统计分析报告的开头(导语的撰写)的基本要求是:①要抓住读者的心理,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使读者急于读下去和乐于读下去。②要为全文的展开理清脉络;牵出头绪,做好辅垫,主定格局。③要短、要精、要新。

具体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1)开门见山

?开门见山?的开头方法,其特点是紧紧围绕文章的基本观点,简明扼要,直叙入题。这种开头方法是统计分析报最常见的一种。

(2)造成悬念

在分析问题或阐述观点以前,先有意地提出一个问题,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造成悬念?式开头与下文是密切关联的,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外乎是:

这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来认真分析吧。

为什么会得出这种结果?让我们讲给你听,你就会明白的!今后发展趋势如何?让我们都关心、探讨吧!

这种开头方法使文章内容在问与答中不断扩展深化,使读者在问与答中得到新的启迪和提高。

(3)交待动机

以交待统计分析动机的开头方法,目前也属常见。这种开头的主要特点是:起因线索完整,时间、地点俱在,分析动机清楚,命题明显自然。(4)总说全文。这种开头,把全文所要阐述的内容作概括的介绍。使读者在开始即能了解总的情况,也为全文的论述定下基本的格局。

除以上几种开头(导语)比较典型,导语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甚至有的统计分析报告不写导语,直接进入正文

2、结束语的撰写

结束语就是分析报告的结尾。好的结尾,可以帮助读者明确题旨、加深认识,又可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思考。统计分析报告结尾的写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统计分析报告在分析事物发展变化的主客观原因,论证多层次观点后,在结束全文时予以归纳总结,加强基本观点,突出中心思想,这种结尾方法就叫总括全文。

总括全文式结尾的文章一般都有明显的?总起—分说—总结?的结构特点。且结尾的启始句多使用?综上所述?、?总之?、?总而言之?等概括性词语,然后再把文章前面叙述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概括,使读者进一步明确全文的中心思想。

(2)表明态度,提出建议。

统计分析报告以建议结束全篇的居多,并且形式各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大类:一是没有结尾段,以最后一个层次的若干条建议来收笔;二是专门有个建议结尾段,用简炼的语言把建议内容概括在终篇段内。(3)呼应开头首尾圆合。

有的统计分析报告在导语提出问题,通过分析归纳,在结尾时给予回答,这种结尾方法叫做首尾呼应式。

(4)水到渠成篇末点题

这种类型的统计分析报告,在开头不亮出基本观点,经过一系列分析、论证、最后才在文章的收笔处照应题旨,点明题意。所谓?点?,就是用笔极少,但却含义深刻,富有概括力、表现力。

统计分析报告的结尾除以上几种外,有的还展望前景,提出看法;强调问题引起重视;事物未来做出预测等形式结尾,意在引起人们进一步的思索;或补充、强调导语和正文中未提到的问题,以使分析报告更加全面系统;有的还以饱满的热情,有力的语言来完成全篇分析报告。

(八)掌握统计数据的运用技巧

数字是统计的语言,也是统计分析报告论事说理的重要依据。因此,在表达中用好统计数字,对于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极为重要。下面介绍一些常用方法:a.密度法是指适当控制统计分析报告的数字密度。如果统计数字用得太多,容易使读者产生枯燥感和疲劳感,难以再读下去。一般来讲要控制统计数字的,总用量,以占全篇文字的10-20%为宜,不能超过30%。b.概略法是指把复杂的统计数字加以简化,使读者易读易记。c.明晰法是指把一些比较抽象、复杂的数字变得更清晰、更明确。

六、统计分析报告的修改

所谓修改,就是文章的初稿(草稿)写成后,作者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再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使其不断完善、提高,直至定稿的过程。

为了把统计分析报告修改好, 修改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修改需要冷处理。写作统计分析报告时要热气争取一气呵成,以求文意贯通,语气畅达。但在修改的时候,却不能趁热打铁,而要冷处理,如果时间允许,可放一段时间,使头脑冷静后再修改,就能发现许多不妥之处。

(二)要正确地听取意见。当事者迷,旁观者清?一方面听取领导同志的意见,一方面听取其他统计人员的意见。

(三)抓住重点修改。修改当然要推敲某些字句,但这不是重点,修改的重点主要是核实数字和情况是否准确,观点是否正确,论据是否充分,说理是否透彻,意义是否深刻。

写好统计文章,必须意志坚定,百折不挠,日积月累,持之以恒。要想写好统计分析报告,仅凭知道什么是统计分析报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多读书.多看报.及时掌握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当地的实际情况。要勤于读书、善于做笔记,及时把所看到、听到或想到的观点记下来.日积月累就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头脑,等到写分析时.所用到的观点就可以信手拈来。在写分析的过程中,对于所遇到的问题要认真进行推敲,要学习古人?两句三年得?的治学精神。以上的过程是个长时间积累的过程.读书学习是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它要求我们必须耐得住孤独、忍得住寂寞、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通过以上循序渐进的演变后,一篇好的统计分析报告就完成了。

八、一篇好的统计分析报告的标准是怎样的

首先是在?质?的要求上。数据与文字的有机融合。两者结合不好造成顾此失彼,结构紊乱的通病已严重影响了统计分析报告的表述效应。撰写统计分析报告时统计数据的选择与表述文字的组织不可马虎了事,必须反复优化,使之?质量上乘?,极具说服力。具体要符合以下要求:

第一,要准确,有真实性。采用的数据要准确可靠,否则一个不实的数据就会影响全篇的说服力。如某乡上报的春耕生产统计报告中的数据:?全乡已积上渣肥30000公斤,可保证每亩稻田施上渣肥2500公斤。?照此一算,这个有两万多人的乡仅有12亩稻田,令人啼笑皆非。此外,依据统计数据进行的分析判断要正确,符合客观实际,如某纺织厂的季度统计报告说该厂主导产品宽幅装饰布的销量比上年同期增加 1.25%,得出的却是?有大幅度提高?的结论,前后搭配失调。这些现象须防止。

第二,要新颖,有时效性。从事统计分析要具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及时捕捉最新的统计数据,并及时做出中肯的分析报告,为上级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如 1982年,墨西哥发生火山喷发,亿万吨火山灰直冲云霄,形成罕见而又十分壮观的景象,当人们对此赞叹不已的时候,美国的一个专家小组敏感地意识到此事对农业的巨大影响,立即采集了大量的气象统计数据,着手进行分析研究,并向美国政府及时提供了一篇统计分析报告,指出这些悬浮在半空中的大量火山灰,将会造成大面积的低温多雨天气,使全世界范围的粮食作物受到损害,于是政府的农业部门根据这篇报告,马上采取了相应的促进粮食增产与储备的措施。果然,第二年世界各国的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而美国粮食大量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大大地赚了一笔。这个例子就很有说服力。而统计分析中若采用滞后的统计数据或过时的文字描述不仅会弱化统计分析报告所提供的统计信息的使用价值,甚至会得出不正确的结论,误导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决策。

第三,要典型,有代表性。写统计分析报告要精心选用最有代表性的统计数据,使之以一当十,反映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文字分析则要能一语破的,揭示出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征。2000年6月12 日的《信息日报》曾有一统计分析报道:?1990年各种部门向健力宝公司伸手要钱631次,总额1.98亿元,其中职能部门开出‘红头文件’索要1736.32万元;各种媒介索要3323.71万元,各种研讨会和出书赞助索要1042万元,各类社会管理部门索要1.4亿元。而健力宝公司一年利润仅两、三个亿。?文章据此分析:?国内各部门无穷索要这种‘打’‘压’形成的杀伤力已远远大于外国品牌的封堵,企业已招架不住。?切中时弊,发人深思。

二、?量?的均衡

?量?的均衡指的是统计分析报告中数据与文字二者在用量上要适度。这是统计分析报告的编写中常常易被人忽视的问题。某些统计分析报告要么从头到尾全是统计数据的堆砌罗列,就数字论数字,脱离实际,既不生动又缺乏表现力;要么全是依赖主观判断,凭经验进行的文字描述,由于没有准确数据的支撑,缺乏说明力。因此,编撰统计分析报告一定要注意两者搭配的适度,不可顾此失彼。数据引用应控制在篇幅的10~30%之间,分布也要均衡。作者授引统计数据,必须具备基本的统计知识和运用计算机处理复杂数据的能力,善于运用综合指标法、时间数列分析法、统计指数分析法、抽样推断法、相关与回归分析法等统计方法对原始数据作科学的处理分析,援用数据要与精要、中肯的文字分析有机结合,使之有理有据。

例如一篇统计分析报告为了说明某山区贫困的主要原因除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与该地?人口与经济增长不协调?有关的观点,就用了这样的统计数据?950~1995年该地区粮食增长50%,年平均增长0.91%,而同期人口增长3倍,年平均增长

3.13%,人口增长大大快于粮食增长,致使人均产量锐减,1950年人均粮食产量为320公斤,1995年人均粮食产量锐减到110公斤。?这里作者运用统计方法计算和精心提炼出6个统计指标数值,其中有两个定基增长速度指标值,两个平均增长速度指标值和两个平均发展水平指标值,它们在时间上的纵向比较,就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文章中统计数据与文字阐述有机结合,相互关照,使读者感受到了人口无节制增长的严重后果。

当然,如果统计分析报告要用一连串的统计数据才能说清问题,就可以在文中列表显示或绘制成统计分析图,这样可以一目了然,形象直观地说明问题。统计分析报告中的文字阐述同样要简炼紧凑,不要繁杂冗长。两者用量恰当,搭配均衡,就可以产生相得益彰的整体效应。

三、?序?的合理原则

统计分析报告在数据、文字?质?的优化与两者搭配?量?的均衡的基础上还须进一步讲究内在组织?序?的合理,才能实现?l+1>2?的最优系统效应。这里的?序?指的是数据与文字在文中的组织艺术,涉及的是统计分析报告的结构章法。文章数据与文字的组合技巧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全文的谋篇布局,二是层次、段落的内在结构安排,三是自然段中句间意义的搭配。要使数据、文字的组织合理?序?,必须从这三方面着手:

全文布局要服从统计分析的目的,突出全文主旨。所有统计数据的运用和文字语言的描述都要围绕主题。统计分析报告?大体须有,定体则无?,分析的目的不同,报告的章法也就不同,没有僵化的模式。可以先叙后议,先摆出数据,后作量化分析,予以议论阐述,揭示事物的规律与本质,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也可以夹叙夹议,边列数据,边量化分析,边作理论阐述。

层次段落安排要条理清晰,井然有序。层次的安排要反映事理逻辑,各段内容要清楚地体现层次意义。要注意段落的单一性和完整性,即每一段只说明一个中心意思。各层、各段既要相对独立又彼此关照,前呼后应。

段内句子意义要精心搭配,使之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可读性。统计分析报告数据较多,文字简朴,易使人感到单调枯燥,但如果讲究文句的组合技巧,适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就可使文章既准确精要又生动活泼,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一篇反映我国耕地面积面临严峻形势的统计分析报告这样表述:?我国耕地本来就少,近几年平均每年又占用700多万亩耕地以作他用,这相当于青海全省的耕地。每年种植烟叶又占去耕地1600多万亩,比宁夏的全部耕地还多。饮酒更有过之,全国一年喝掉白酒、啤酒944万吨之多,耗用粮食1400多万吨,相当于10亿人口一个月的口粮,而生产这些粮食需要4000多万亩耕地,差不多等于新疆的耕地总面积。如此看来,我国耕地面积每年将被占用一个‘青海’,抽掉一个‘宁夏’,喝掉一个‘新疆’?。作者巧用比拟辞格,比较换算手法,使本来单调枯燥的数据文字鲜活起来,既能晓之以?理?,又能感之以?形?,实现了文句组合合理有?序?的最佳效应。

综上所述,统计分析报告数据与文字融合?质?的优化,?量?的均衡,?序?的合理是系统理论思想的具体体现,运用这些原则来解决统计分析报告中数据与文字搭配不当的突出矛盾,实现?质?、?量?、?序?的有机结合,提高写作的质量,可以说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第三篇:统计分析报告格式

2012-2013-1《统计学》课程设计

统计分析报告

题目: 关于**********的调查分析

小组成员: 财务1040*班 39号 张三

财务1040*班 40号 李四

联系方式: 189******** 指导教师: 张纯荣

目 录

第一部分 调查方案设计

一、调查方案 „„„„„„„„„„„„„„„„„„„„„„1

二、调查问卷 „„„„„„„„„„„„„„„„„„„„„„

三、„„„„„„ 第二部分 分析报告

一、„„

二、„„

„„„„„„„„

第一部分 调查方案设计

一、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

示例,通过调研„„,为„„„„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

示例,长春大学光华学院商学院学生„„

(三)调查程序 1.„„„„设计调查问卷,明确调查方向和内容; 2.分发调查问卷。随机抽取在校大二学生男、女各25人作为调查单位; 3.根据回收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根据样本的生活费来源、分布状况的均值、方差等分布的数字特征,推断人大学生总体分布的相应参数;

(2)绘制统计图形使样本数据直观化并对统计量进行分析

二、问卷设计

关于* * * * * * * * *情况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您好!

„„„„„„„„„„„„„„„„„„ 1.性别:a 男b 女()2.你的消费方式为()a.能省则省 b.事先做好消费计划 c.毫不在乎,想花就花 d.其他 3.你平均一个月的生活费大约为__________元 4.您的生活费的来源主要是()(多选题)a.„„ b.„„

c.„„ d.„„ e.„„ f.„„ „„„„ „„„„

谢谢您的支持与参与

三、问卷发放

本次调查我们采取**抽样,对*******发放问卷****份;

共发放问卷***份,回收问卷***份,其中有效问卷共***份。„„„„

第二部分 分析报告

示例:

一、***********情况分析 经过抽样调查发现,„„„„„„„„„„„„„„

表1 ******频数分布表

接收 500以下 500-800 800-1100 1100以上 其他

频率

14 4 0 累积 % 12.77% 61.70% 91.49% 100.00% 100.00% 接收 500-800 800-1100 500以下 1100以上 其他 频率 23 14 6 4 0 累积 % 48.94% 78.72% 91.49% 100.00% 100.00%

二、***************情况分析

在购买

图4使用手机不同功能的频率分布图

表4 购买手机地点和购买价格的双因素分析

地点 商场 手机专卖店 网站 其他 1000元以下 10 44 3 5 1000--1500 2 20 1 0 1500--2000 2 2 0 0 2000元以上

0 2 0 0 „„„„„„„„„„„„„„

八、家庭收入、学生总消费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我们令家庭收入为x,学生总消费为y,利用excel得到表 summary output 回归统计

multiple r r square adjusted r square 标准误差 观测值 方差分析

回归分析 残差 总计 intercept x variable 1 0.978641 0.957739 0.956858 64.43173 50 significance df ss ms f f 1 4515931 4515931 1087.797 1.23e-34 48 199269.5 4151.448 49 4715200 p-value lower 95% coefficients 标准误差 t stat 77.03136 22.73468 3.388276 0.001413 0.148054 0.004489 32.98176 1.23e-34 upper 95% 31.32023 122.7425 0.139028 0.157079 由表可知:相关系数r=0.978641,f检验回归方程显著,t检验回归系数p值小于0.05,说明回归系数是显著的,于是有可预测的一元回归方程:y=77.03136+0.148054x。„„„„„„„„„„„„„„

十二、调查结论

通过******************的调查分析,我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篇二:统计分析报告格式(样板)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统计学》课程实践考查

关于“——————”

——————————————————————————————————————————————————正文————————————————————————————————————————。

一、——————

(一)——————

——————————————————————————————————————————————————正文————————————————————————————————————————。1.——————(1)——————

——————————————————————————————————————————————————正文————————————————————————————————————————。

(2)——————

——————————————————————————————————————————————————正文————————————————————————————————————————。2.——————

——————————————————————————————————————————————————正文————————————————————————————————————————。

(二)——————

二、——————

—————————————正文—————————————————————————————————————————————————。

第 1 页篇三:统计分析报告

【目录】

一.引言

二.研究目的 三.数据分析 i.对能源生产及构成的分析 i.1.基于excel对能源生产及构成的简单分析 i.2.基于spss对能源生产及构成的有关分析

i.2.a.相关分析 i.2.b.回归分析 ii.对能源消费的分析 ii.1.从能源消费总量和类型方面做简单分析 ii.2.综合分析能源消耗各类型及总量之间的关系

ii.2.a.相关分析

ii.2.b.以年份粗略预测未来对能源的需求量

四.综合上述分析并总结 五.附录

一.【引言】能源是整个社会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也

是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关注的焦点,能源短缺曾长期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合理的能源生产与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讨能源消费与生产状况,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施科学发展观战略和走能源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二.研究目的本文采自1978年以来近30年全社会的能源生产及消费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基于excel及spss软件,从能源的生产构成及消费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用线性回归模型对世界能源需求进行预测。

三.统计数据分析 i.对能源生产及构成的分析 i.1.基于excel对能源生产及构成的简单分析

下图是自1978年以来社会能源生产总量的情况,对原始数据进 行简单的转换得到图一。

从图中不难看出能源的生产几乎成直线增长,最近十余年来由于

科技的发展及能源的需求量的不断提高,能源的产量增长尤为明显。各能源占生产总量的比例结构从图二中显而易见,原煤不论从储存量还是对人类生活和工业发展的角度而言,目前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支柱。而原油的产量却有回落的趋势,自1978年以来逐年降低。当然随着近年来科技的发展,能源短缺危机,在天然气开采上有所提高,水、核、风能逐步发展。

下面基于excel将近30年的数据进行了简单的处理,得到各能源的产量增长对能源总产量变化的影响。

当然这里我就简单的以原煤产量对总产量的影响做了分析(原油,天然气等同理),几乎成线性正相关,并得到方称y=1.2708x+5455.6。

基于此方程我们可以从原煤的产量粗率估计能源总产量的情况。i.2.基于spss对能源生产及构成的有关分析 i.2.a.相关分析

由于自1978年以来的数据太多,于是接下来我选择了近十年来能

源的生产情况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下面选取2002年至2012年的数据,如表一:

表一很清晰的呈现出能源生产总量的增长趋势,同样也反映出各能源组成的不断增长及所占比例的变化情况。由于变化趋势的一致性,所以我对各能源构成及生产总量进行了简单的相关分析。结果如下表:

由表二可以看出能源的生产总量与各构成成分之间确实有着明显的相关性,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到能源生产总量与原煤,原油,天然气及水、核、风电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0.989、0.988和0.972,所有相关系数均大于0.8,成显著相关关系。所以各能源产量确实与能源总产量间存在某种密切关系,能够影响全球的能源总产量。i.2.b.回归分析

同样我利用表一的数据,基于spss分析各能源构成的产量对能源生产总量的影响,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到表三:

如上图,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相关数据,加以整理可以得到一个 有关能源总产量与各能源构成的多元线性方程。设能源总产量为w, 篇四:统计数据分析报告(范本)统计数据分析报告(范本)【摘 要 题】青少年社会调查

【正 文】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青少年人口群体。统计表明,2003年中国14~35岁人口有4.65亿,占总人口的36.25%。对于任何社会来说,青少年都是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中国社会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时代,现在的青少年是变革的弄潮儿、受益者和风险承担者,他们正在经历着我国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发展变化的速度很快。客观、准确地了解和掌握青少年的现状,才能从实际出发,制定有效的政策,从而正确引导青少年,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本报告主要是依据统计数据对近年来中国青少年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所采用的数据均为撰写本报告时(截至2005年7月31日)中国青少年发展状况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所能获得的最新数据。在本报告中青少年采用14~29岁和14~35岁两种年龄统计口径。

一、青少年人口状况指标 1.青少年人口总数及比重 2003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国14~29岁青少年共有311,217,923人,占总人口的24.25%。其中男性158,338,086 人,女性152,879,837人,分别占总人口的12.34%和11.91%,性别比 为103.57。14~35岁青少年共有465,259,674 人,占总人口的36.25%。其中男性235,453,157人,女性229,806,517人,分别占总人口的18.34%和17.90%,性别比为 102.46。2.青少年人口性别年龄构成分性别年龄结构反映的是男女不同性别人口的年龄分布情况。2003年中国青少年分性别人口的年龄分布基本一致,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其总人口中都是30~35岁人口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14~20岁人口。人口年龄结构在20~30岁之间出现凹陷,除了自然的人口变动规律(如受人口惯性发展的影响)以外,与该年龄人群的漏报也有较大关系。因为这一年龄段人群处于流动活跃时期,而流动人口的漏报是统计中很难避免的。同时,我国军人也主要集中在这个年龄段,而军人人数是不在统计数据中反映的,这也加大了凹陷的程度。3.青少年人口分布状况

人口的分布状况主要由地区构成和城乡构成两项指标来衡量。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14~29岁的青少年人口广东省为最多,达2900万人,西藏最少,仅为82万人。各省市青少年占总人口的比重集中在24.01~34.03%区间范围内,广东省比重最高,达34.03%,最低的为江苏省,占 24.01%。14~35岁的青少年人口数分布与14~29岁的青少年人口数分布接近,比重略有差异。各省之间青少年人口差异与各省总人口和它们过去的生育率、死亡率、迁移率的变化都有密切关系。

2003年14~29岁青少年人口31,122万人,居住在城市的有7817 万人,占青少年人口的25.12%,居住在镇的有4718万人,占 15.16%,居住在乡的有18,587万人,占59.72%。14~29岁青少年人口城镇化水平40.28%略低于我国40.53%的城镇化水平。14~35岁青少年人口46,526万人,居住在城市的有12,165万人,占青少年人口的26.15%,居住在镇的有7234万人,占15.55%,居住在乡的有27,127万人,占58.31%。14~35岁青少年人口城镇化水平41.69%又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青少年人口的迁移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我国迁移人口有12,466,250人,其中14~29岁6,749,193人,占迁移总人口的54.14%,14~35岁8,396,246人,占迁移总人口的67.35%。迁移原因以务工经商、学习培训、婚姻迁入为主,占迁移总人口的七成之多(见图1-3a和图1-3b)。从全国迁移情况来看,学习培训、分配录用、婚姻迁入、务工经商主要是以青年人口为主,均占80%以上。

5.青少年人口的受教育状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14~29岁青少年人口有98.33%受过小学以上教育,14~35岁青少年人口比例略低一点(97.14%),但仍以初中教育程度为主,分别占55.13%和50.34%。这与青少年正处于学习求知年龄不无关系。从全国总人口受教育情况来看,青少年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好于其他年龄人口,初中以上各级文化程度人口中,14~29岁人口基本占40%左右,14~35岁人口基本占60%左右。6.青年人口的婚姻状况

青年人正处于组建家庭时期,15~29岁青年未婚人口占64.03%,有配偶占35.53%,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配偶的比例逐渐增大,15~35岁青年未婚人口占43.36%,有配偶占55.02%。青年人口婚姻关系比较稳定,无论是在15~29岁青年人口中还是在15~35岁青年人口中,丧偶、离婚和再婚有配偶的比例都非常低,分别为0.7%和1.62%。7.青年人口生育状况 青年人口不同于老年人口和少年儿童人口,随着其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成熟,开始组建家庭哺育后代。从生育的年龄分布来看,青年正处于生育高峰期。根据2003年全国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计算,全国一般生育率为38.01‟,总和生育率为1.4‟,29岁组累计生育率为1164.79‟,35岁组累计生育率为1375.93‟。8.青少年人口死亡状况

青少年人口处于风华正茂、生命力旺盛、死亡率水平最低时期。青年人口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略有增长,但增长幅度不大,基本在0.28~1.38‟的小区间范围内波动增长。根据2003年全国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计算,全国死亡率水平为6.05‟,青少年人口死亡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29岁的死亡率仅为0.85‟,14~35岁的死亡率为0.95‟。9.青年人口的民族状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青少年人口。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汉族仍是我国的主体民族,14~29岁青少年人口中有90.58%为汉族,9.42%为少数民族;14~35岁青少年人口中汉族比例略高,为91.09%,少数民族占 8.91%。少数民族中壮族、满族、回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人数最多,人口比例均占0.5%以上。篇五:统计分析报告概述及范文

统计分析报告概述及范文

什么是统计分析报告

统计分析报告(statistical analysis report)。统计分析报告,就是指运用统计资料和统计分析方法,以独特的表达方法和结构特点,表现所研究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一种应用文章。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分析研究过程中所形成的论点、论据、结论的集中表现;它不同于一般的总结报告、议论文、叙述文和说明文;更不同于小说、诗歌和散文;它乃是运用统计资料和统计方法、数字与文字相结合,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的表现。统计分析结果可以通过表格式、图形式和文章式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文章式的主要形式是统计分析报告。它是全部表现形式中最完善的形式。这种形式可以综合而灵活地运用表格、图形等形式;可以表现出表格式、图形式难以充分表现的活情况;可以使分析结果鲜明、生动、具体;可以进行深刻的定性分析。

统计分析报告有哪些类型

由于统计分析报告的内容和作用不同,统计分析报告的类型主要有下列几种:

1、统计公报

统计公报,是政府统计机构通过报刊向社会公众公布一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分析报告。一般是由国家、省一级以及计划单列的省辖市一级的统计局发布的。如《国家统计局关于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进度统计分析报告

进度统计分析报告必须讲究时效,力求内容短小精悍,结构简单规范,看后一目了然。

3、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综合统计分析报告是从客观的角度,利用大量丰富的统计资料,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模、水平、结构和比例关系、经济效益以及发展变化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所形成的一种统计分析报告。

4、专题统计分析报告

专题统计分析报告是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进行专门的、深入研究的一种分析报告。它的目标集中,内容单一,不像综合分析报告那样,要反映事物的全貌。正因为如此,专题统计分析报告更要求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根据领导和社会公众的需要灵活选题,做到重点突出,认识深刻。

5、典型调查报告

典型调查报告,是根据调查的目的、要求,有意识地选择少数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实际调查后所写成的报告。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是各级领导、各部门了解情况,指导工作经常采用的一种工作方法。习惯上称为“解剖麻雀”,统计上叫做典型调查。

党员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一、党员基本情况

截止到xx年12月31日,我院共有党员总数1229名。其中,正式党员882名,预备党员347名;女性党员517名,占党员总数的42%;少数民族党员49名,占党员总数的4%。从党员的身份来看,教职工党员391名(其中,教师党员192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123名);学生党员663名(其中,研究生党员63名,本科生党员578名,专科生党员22名);离退休党员140名;其他35名(已毕业学生党员组织关系未转走等)。学生党员在全体党员中所占比例最大,达到了53.9%,见附图1。

二、xx年发展党员情况 xx年我院共发展党员365名,其中发展教职工党员9名、研究生党员11名、本科生党员320名、大专生党员25名。

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突出了两个重点,一是继续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发展本科生党员人数占发展党员总数的87.6%;研究生党员人数为63人,占研究生总

数的52.9%。二是积极做好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xx年我院共发展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6名,占发展教职工党员总数的66.7。

三、党员教育管理

我院党委历来十分重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去年,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教育为契机,我院举办校、院两级专题报告23场,党支部集中学习108次,组织各种参观和实践活动23次,各级开展学习体会交流64次,各级开展先进性具体要求大讨论活动52次。在认真征求意见和深入谈心的基础上,全体党员认真撰写了个人党性分析材料,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回顾了自己近来的思想作风和工作经历,查找了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得我院党员的精神面貌焕发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四、近三年党员队伍状况分析

通过对近三年统计数据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我院党员队伍建设方面有如下几个特点: 1、学生党员数量合理,保持较高比例。

三年来,我院学生党员占全院党员总数的比例均在55%左右,本科生党员比例保持在10%左右,见附图2。

学生党员保持较高比例主要是由于我院党委高度重视发展党员工作。党委认真贯彻《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精神,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从党建经费中拨出专款用于积极分子培养、培训和党员教育工作。党委组织部和党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工作的几点意见》等一系列有关发展党员的工作制度,组织编写了《发展党员工作制度选编》,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党员的新思路。党校进一步规范培训模式,实行两级党校管理体制,推动并开展了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分党校初级班、院党校高级班三级培训的模式,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

2、教职工党员队伍逐年扩大,整体结构进一步改善

三年来,我院教职工党员人数逐年增加,见附图3。截止xx年底,我院教职工党员总数为391名,占全院教职工总数的52.2%;其中,教师党员人数为192名,占我院教师总数的比49.0%。xx~xx年,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人数由98人增加到123人,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总数中所占的比例由46.4%提高到58.0%,见图4。具有高职称教职工党员人数由60名增加到65人,在具有高职称教职工总数中所占的比例由49.7%提升到51.2%,见图5。

我院教职工党员人数之所以逐年增长,整体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主要原因是,在党委的领导下,党委组织部和党校统筹规划,加大教职工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力度,培训的内容和时间上都做了较大的增加,形成历时两个月六个阶段的教育培训,为强化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保证发展党员质量,把好入口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党委组织部、党校定期指导和督促各基层党组织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此外,每年在引进新教职工时,我院加强了对其政治素质的考察。

五、对今后工作的思考

根据党内统计分析所反映出的情况,我院今后党员发展工作的主要思路如下:

1、进一步推进在教职工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尽管今年来我院教职工党员保持较高比例,但在发展教职工党员过程中所能考察的重点培养对象范围较小、选择余地不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做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工作的能力优待进一步提高,尤其在与学术骨干谈话时显得能力较弱,从而导致了教职工发展党员工作相对学生发展党员工作比较滞后。因此,我院在教职工发展党员工作中,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高知识群体和中青年学术骨干中的党员发展工作。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如何写好统计分析报告

写好统计分析,使之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切实有效地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是统计工作者一生都为之奋斗的目标。

统计分析,是一种高级理性思维活动。它是统计工作全过程的最后阶段,是对统计资料进行调查、搜集、整理,感性认识得到升华和提高,出产成品、精品的阶段,是统计认识的高级阶段。写好统计分析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发展统计文化的需要,更是统计工作者肩负的职责。统计分析研究,是以文字报告形式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找出规律,讲出道理,服务社会公众、服务领导,为决策者提出应注意的问题和建议,并对未来一定时期做出科学的预测。

笔者认为写好统计分析,应符合4条标准,即:题目新颖突出、观点鲜明正确;内容详细具体、材料新颖充分;结构科学合理、层次分明清晰;语言简练通顺、用词通俗简朴。4条标准既是统计分析的要求,也是一般文章的要求,但作为统计分析,除此标准要求外,还必须在广度、深度和力度上作文章。

广度是指分析反映事物、现象的全面程度;深度指对事物、现象分析的深浅程度;力度指通过对事物、现象分析所掌握其规律及变化的准确度,从而确立观点,提出建议的准确性、针对性、实用性、价值量的大些

定于分析思路和表述思路,归结于写作思路。

所谓统计分析的写作思路,是指撰写者在一定背景下,通过对接触、感受到的统计资料所进行的高级理性思维活动的程序、路线及其轨迹。这种轨迹非指物理意义上的“形”为轨迹,而是指统计分析的结构、层次、布局以及通过语言文字描绘出来的思维运行轨迹。因此,虽说其表面“无形”,但实质为“有形”,即当一篇统计分析成文定稿之后,其写作思路——思维运行轨迹业已固定成形,具体显示在文章的内容范围、标题、结构、布局、层次、语言、词汇及运用顺序,它既可以体现出作者思维线路示意图,又可以体现出作者的思维逻辑性的强弱程度。

思路的具体内容可分为思域、思路(总思路的具体细化)和思理。思域,是写作者思维空间及包括内容范围的形象比喻;思路,是对事物、现象分析表示的路标所向;思理,是作者对事物、现象理性认识的思维逻辑显示。把思域、思路、思理与广度、深度、力度相对应联系一起,即可得出一个结论:思域决定广度,思路决定深度,思理决定力度。统计分析的基本特征,就是用数字说话,依数成理是基础,依理立论是灵魂。所以,作者要做到思域宽广、思路深远、思理有据,其统计分析就会有广度、深度和力度。综上所述,提高统计分析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必须在写作思路的培养锻炼上下功夫,达到升华和提高。首先要对写作思路进一步加深理解。文中所讲思路“有形”,是指成文定稿的文章其思路可以显现成形。其实一篇文章的思路形成存在有初级勾画和完善精炼两个层次和阶段。

第四篇:2016统计分析报告

2016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第1篇:年报统计分析报告

根据西宁市2016人才资源统计及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统计年报资料显示,2016年西宁市人才资源快速增加,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基本稳定,工资制度改革后收入稳步增长。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人才结构日趋合理、素质有所提升

一是人才总量稳步增长。2016年末,西宁市国有事业单位人才总量达到27558人,比上年末净增加1091人,增长4%。其中管理人才2897人,专业技术人才25271人。企业人才总量达到1518人,比上年末净增加287人,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833人,专业技术人才1039人(其中354人在管理岗位工作)。人才队伍的快速增加,得力于人才政策的落实到位,以及各级党委和政府对人才队伍的重视和保护措施得力。二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从专业技术人员的文化层次结构来看,本科文化程度的8818人,占30.3%。研究生以上文化程度129人,占0.44%。比往年均有所提升。三是人才队伍结构渐趋合理。西宁市现有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中高级职称2130人、中级12324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各行业的分布状况,已由“点”状分布扩展并形成了“块”状分布的格局,初级人才偏多、中级人才偏少、高级人才缺乏的被动局面得到改观。行政单位5588名干部中,35岁及以下的占26.4%,36岁至45岁的占47.8%,55岁及以上的占2.6%,老中青梯次配备渐趋合理,干部队伍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

二、事业单位人员合理增长、行政人员稳中有降

2016年西宁市行政事业单位总数达1117个,年末职工总人数达41114人,比上年末增加923人。其中,行政机关单位345个,年末职工总人数达8377人,比上年减少112人。西宁市事业单位772个,年末职工总人数达32737人,比上年末增加1035人(主要是弥补长期以来师资力量不足,也是西宁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

机关单位年末总人数有所减少,在市、县、乡三级分布中主要表现在市、乡镇幅度大,县级基本持平。

2016年,西宁市市级行政机关单位有65家,年末职工总人数2559人,比上年减少93人;县级行政机关单位有246家,职工总人数4817人,比上年末减少1人;乡镇机关单位有50家,职工总人数有1001人,比上年末减少18人。行政机关人员队伍稳中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市级机关人员减少幅度较大,是当前西宁市政府机构改革、精减机构、减人增效的体现。

三、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完善、职工工资收入稳步提高

近年来,西宁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经济效益的提高,增加了税源,地方财政收入有较大的增长。06年,西宁市在认真落实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措施的同时,普遍提高了企业离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抚恤对象抚恤标准、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等一系列措施。职工的工薪报酬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2016年西宁市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年均工资达22853元,比上年增加了4040元,平均每月增加336元,增长21.4%。其中,行政机关人员年均工资24853元,比上年增加6040元,增长32.1%;事业单位人员年均工资23457元,比上年增加4768元,增长25.5%。

在行政机关人员工资中,市级机关人员年工资达27278元,比上年增长31.7%,县级机关人员年工资24317元,比上年增长28.3%;乡镇机关人员年均工资21604元,比上年增长25.2%。

在事业单位人员工资中,市级事业单位人均工资23551元,增长14.7%;县级事业单位人均工资23600元,增长27.1%;乡镇事业单位人均工资22901元,增长37.8%,位居首位。

2016年西宁市人才总量有较快的增加,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队伍基本稳定,职工薪酬收入稳步提高。但是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机关事业单位非正式职工仍然偏多

从这次年报中可以看出,2016年西宁市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非正式职工总人数达524人,占全部人数的1.3%。比上年同期还增加386人。其中机关单位非正式职工有118人,占机关单位全部职工总数的1.4%,比上年增加76人。主要表现在区县机关拥有非正式职工非常突出,总数达到81人,占西宁市机关非正式职工的68.6%;事业单位非正式职工2016年达到406人,占事业单位全部职工总数的1.2%,比上年增加310人。非正式职工在单位的大量存在,说明单位机构改革中仍然存在着不完全彻底的现象,后遗症严重,特别是区县机构的人事制度改革任重道远。

2.公务员队伍年龄偏大、工资偏低

从西宁市行政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工龄统计表反映情况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呈现出三个特点:

一是年龄偏大,35岁以下的人员占比重不足27%。由于公务员制度管理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公务员队伍实行逢进必考的制度,加之行政机关由于有编制的控制,年青人进机关的难度越来越大。多数机关由于没有空编,长期无法招收年青人,少数机关进人也只是每年招1至2个,无法改变队伍的老龄化趋势。据统计,西宁市当前公务员年龄众数处在41--45岁年龄组中,年龄中位数处在42岁左右。

二是工龄偏长,工作年限在15年以下的人数只占26%,工龄年满30年以上的仍有22%。目前西宁市公务员队伍中工龄众数处在21-25年之间,工龄中位数在22年左右。

三是工资偏低,机关人员实发工资达不到统计年报人均水平。从年报中反映的人均工资,是各单位按档案工资标准上报的,多数单位实发工资达不到档案工资标准,许多政策加资的项目不能兑现。所以工资增幅相应较低,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差距。

3.人才总量还不足,特别是公有经济企业人才更显紧张

2016年西宁市人才队伍总量仅有2.87万人(只包括事业单位和国有经济企业),与210万人口的城市不相配比,并且人才主要分布在事业单位,占95.8%,而公有经济企业只占4.2%。在计划经济时代,人才队伍主要集中在企业,是西宁市人才的集聚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改组改制的冲击,前几年西宁市人才队伍出现过大量外迁的现象发生,特别严重的反映在国有企业人才流失。一方面原有的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大量向沿海城市迁移,另一方面企业又招不到大中专毕业生和吸纳优秀人才来青工作,造成西宁市的优秀人才队伍呈萎缩状况。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加之整个国民经济形势的好转,西宁市抓住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利机遇,国有经济和社会发展迈入了快速稳定发展的轨道,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企业的搞活,从而企业人才外流现象得到了遏制,人才队伍又出现稳中有升的好趋势。虽然人才队伍遏制了减少流失的现象发生,但是西宁市人才仍然偏少

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紧缺,部分专业类别人才也十分欠缺。

西宁市即将建成复合肥、多晶硅高新技术企业急需一批领军的技术人才,但从人才资源基本情况统计表来看,博士学位以上人才为0,特殊专业技术人员也基本为0,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西宁的人才队伍中缺少这些优秀人才。同时,部分专业类别人才奇缺,如翻译人员、科学研究人员等人才奇缺。

针对西宁市人才队伍现状和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和工资变化出现的情况,进一步更好地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保证西宁市的人事工作健康快速的发展,现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1.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为西宁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动力源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竞争力,谁就拥有了发展。所以西宁的发展靠人才,人才资源靠开发,人才队伍靠建设。为此,建设西宁人才队伍,必须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既要快速培养本地人才,又要大量吸收和引进外地人才,这样才能快速地扩大和壮大人才队伍;二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满足各类专门人才需求相结合,尽量做到人尽其才,充分调动每个人的聪明才智;三是做到用事业吸引和待遇留住相结合,重点解决西宁人才能用不能留的局面,既用激励机制,又用竞争手段来激活人才合理流动,做到良性循环。

2.加快公务员制度改革力度,充实和完善公务员队伍结构

针对当前西宁市公务员队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的现状,要从根本上改善和充实,做到精干高效的、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公务员队伍结构,必须从现在做起,加快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如制定符合身体欠佳和不太适应工作需要的中老年人退休的政策措施,腾出相应编制,用来引进大学生进机关,改善年龄结构,防止在机关出现年龄断层现象发生。

3.加大公务员工资改革进程,逐步缩小地区差距

目前西宁市机关公务员工资主要存在基数低、与外地差距大、不能体现绩效挂钩、存在吃大锅饭的现象。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公务员工资的上涨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统一,不能滞后于经济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在制定标准工资的同时要积极实施奖励措施,充分发挥和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打破多干不多得的“大锅饭”现象。三是要积极向外地市学习取金,吸取各地工资政策的好办法,尽量保证在一定范围内同类公务员工资的基本平衡。

西宁市人事局综合处

20xx年xx月xx日

第2篇:党内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根据**市委教育工委的要求,我院党委组织部于20xx年底对全院党组织和党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汇总。从统计数据看,一年来,在积极分子培养、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和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但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些需要改进和加强的方面。现对20xx发展党员及统计情况报告如下。

一、党员基本情况

截止到20xx年12月31日,我院共有党员总数1229名。其中,正式党员882名,预备党员347名;女性党员517名,占党员总数的42%;少数民族党员49名,占党员总数的4%。

从党员的身份来看,教职工党员391名(其中,教师党员192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123名);学生党员663名(其中,研究生党员63名,本科生党员578名,专科生党员22名);离退休党员140名;其他35名(已毕业学生党员组织关系未转走等)。学生党员在全体党员中所占比例最大,达到了53.9%,见附图1。

二、20xx年发展党员情况

20xx年我院共发展党员365名,其中发展教职工党员9名、研究生党员11名、本科生党员320名、大专生党员25名。

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突出了两个重点,一是继续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发展本科生党员人数占发展党员总数的87.6%;研究生党员人数为63人,占研究生总数的52.9%。二是积极做好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20xx年我院共发展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6名,占发展教职工党员总数的66.7。

三、党员教育管理

我院党委历来十分重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去年,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教育为契机,我院举办校、院两级专题报告23场,党支部集中学习108次,组织各种参观和实践活动23次,各级开展学习体会交流64次,各级开展先进性具体要求大讨论活动52次。在认真征求意见和深入谈心的基础上,全体党员认真撰写了个人党性分析材料,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回顾了自己近来的思想作风和工作经历,查找了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得我院党员的精神面貌焕发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四、近三年党员队伍状况分析

通过对近三年统计数据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我院党员队伍建设方面有如下几个特点:

1、学生党员数量合理,保持较高比例。

三年来,我院学生党员占全院党员总数的比例均在55%左右,本科生党员比例保持在10%左右,见附图2。

学生党员保持较高比例主要是由于我院党委高度重视发展党员工作。党委认真贯彻《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精神,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从党建经费中拨出专款用于积极分子培养、培训和党员教育工作。党委组织部和党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工作的几点意见》等一系列有关发展党员的工作制度,组织编写了《发展党员工作制度选编》,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党员的新思路。党校进一步规范培训模式,实行两级党校管理体制,推动并开展了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分党校初级班、院党校高级班三级培训的模式,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

2、教职工党员队伍逐年扩大,整体结构进一步改善

三年来,我院教职工党员人数逐年增加,见附图3。截止20xx年年底,我院教职工党员总数为391名,占全院教职工总数的52.2%;其中,教师党员人数为192名,占我院教师总数的比49.0%。

20xx~20xx年,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人数由98人增加到123人,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总数中所占的比例由46.4%提高到58.0%,见图4。具有高职称教职工党员人数由60名增加到65人,在具有高职称教职工总数中所占的比例由49.7%提升到51.2%,见图5。

我院教职工党员人数之所以逐年增长,整体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主要原因是,在党委的领导下,党委组织部和党校统筹规划,加大教职工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力度,培训的内容和时间上都做了较大的增加,形成历时两个月六个阶段的教育培训,为强化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保证发展党员质量,把好入口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党委组织部、党校定期指导和督促各基层党组织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此外,每年在引进新教职工时,我院加强了对其政治素质的考察。

五、对今后工作的思考

根据党内统计分析所反映出的情况,我院今后党员发展工作的主要思路如下:

1、进一步推进在教职工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尽管今年来我院教职工党员保持较高比例,但在发展教职工党员过程中所能考察的重点培养对象范围较小、选择余地不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做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工作的能力优待进一步提高,尤其在与学术骨干谈话时显得能力较弱,从而导致了教职工发展党员工作相对学生发展党员工作比较滞后。因此,我院在教职工发展党员工作中,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高知识群体和中青年学术骨干中的党员发展工作。

2、进一步加强党员的后续教育和管理工作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要把发展党员工作与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定期检查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制度。加强对党员尤其是新党员的后续学习教育,对入党三年内的新党员进行质量考核和检查,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集中学习教育。

**学院党委组织部

20xx年4月27日

第五篇:统计分析报告

一、党员基本情况

截止到XX年12月31日,我院共有党员总数1229名。其中,正式党员882名,预备党员347名;女性党员517名,占党员总数的42%;少数民族党员49名,占党员总数的4%。

从党员的身份来看,教职工党员391名(其中,教师党员192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123名);学生党员663名(其中,研究生党员63名,本科生党员578名,专科生党员22名);离退休党员140名;其他35名(已毕业学生党员组织关系未转走等)。学生党员在全体党员中所占比例最大,达到了53.9%,见附图1。

二、XX年发展党员情况

XX年我院共发展党员365名,其中发展教职工党员9名、研究生党员11名、本科生党员320名、大专生党员25名。

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突出了两个重点,一是继续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发展本科生党员人数占发展党员总数的87.6%;研究生党员人数为63人,占研究生总数的52.9%。二是积极做好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XX年我院共发展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6名,占发展教职工党员总数的66.7。

三、党员教育管理

我院党委历来十分重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去年,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教育为契机,我院举办校、院两级专题报告23场,党支部集中学习108次,组织各种参观和实践活动23次,各级开展学习体会交流64次,各级开展先进性具体要求大讨论活动52次。在认真征求意见和深入谈心的基础上,全体党员认真撰写了个人党性分析材料,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回顾了自己近来的思想作风和工作经历,查找了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得我院党员的精神面貌焕发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四、近三年党员队伍状况分析

通过对近三年统计数据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我院党员队伍建设方面有如下几个特点:、学生党员数量合理,保持较高比例。

三年来,我院学生党员占全院党员总数的比例均在55%左右,本科生党员比例保持在10%左右,见附图2。

学生党员保持较高比例主要是由于我院党委高度重视发展党员工作。党委认真贯彻《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精神,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从党建经费中拨出专款用于积极分子培养、培训和党员教育工作。党委组织部和党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工作的几点意见》等一系列有关发展党员的工作制度,组织编写了《发展党员工作制度选编》,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党员的新思路。党校进一步规范培训模式,实行两级党校管理体制,推动并开展了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分党校初级班、院党校高级班三级培训的模式,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

2、教职工党员队伍逐年扩大,整体结构进一步改善

三年来,我院教职工党员人数逐年增加,见附图3。截止XX年底,我院教职工党员总数为391名,占全院教职工总数的52.2%;其中,教师党员人数为192名,占我院教师总数的比49.0%。

XX~XX年,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人数由98人增加到123人,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总数中所占的比例由46.4%提高到58.0%,见图4。具有高职称教职工党员人数由60名增加到65人,在具有高职称教职工总数中所占的比例由49.7%提升到51.2%,见图5。

我院教职工党员人数之所以逐年增长,整体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主要原因是,在党委的领导下,党委组织部和党校统筹规划,加大教职工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力度,培训的内容和时间上都做了较大的增加,形成历时两个月六个阶段的教育培训,为强化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保证发展党员质量,把好入口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党委组织部、党校定期指导和督促各基层党组织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此外,每年在引进新教职工时,我院加强了对其政治素质的考察。

五、对今后工作的思考

根据党内统计分析所反映出的情况,我院今后党员发展工作的主要思路如下:

1、进一步推进在教职工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尽管今年来我院教职工党员保持较高比例,但在发展教职工党员过程中所能考察的重点培养对象范围较小、选择余地不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做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工作的能力优待进一步提高,尤其在与学术骨干谈话时显得能力较弱,从而导致了教职工发展党员工作相对学生发展党员工作比较滞后。因此,我院在教职工发展党员工作中,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高知识群体和中青年学术骨干中的党员发展工作。

下载关于统计分析报告培训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统计分析报告培训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统计分析报告格式

    统计分析报告格式统计分析报告一般包括:基本情况,成绩,问题,原因分析和建议措施几个部分。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调查研究,占有资料,数据资料与数据有关的各方面情况,企业内部资料......

    统计分析报告

    统计分析报告(一)近年来,巴州区委在上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坚持用好的作风和好的制度保障《干部任用工作条例》和各项干部政策、制度的贯彻......

    资产统计分析报告

    资产统计分析报告 市财政局: 根据贵局《关于转发省财政厅的通知》(X市财资„2011‟10号)要求,我单位认真对截至2010年12月31日的单位资产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统计数据显示我单位......

    张北县2011年度统计分析报告

    附件3 张北县2011年度农业综合开发 项目统计数据分析报告 张北县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上级农发办部门的指导下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转变思维、制定新目标;创新......

    数理统计分析报告

    课程设计(论文) 课程名称: 课程论文题目:姓名: 系: 专业: 年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数理统计 数理统计分析报告 2016年 12 月22日 1 在钢线碳含量对于电阻的效应的研究中,得到以下......

    月度事故隐患统计分析报告

    六月份事故隐患统计分析报告 一、排查概况: 本月参加检查人员由各级分管领导及各科队负责人组成,各级领导完成当月下井排查任务,每周四开展安全生产活动日,重点检查省厅下发的大......

    如何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如何撰写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是以统计资料为依据,以统计方法为手段,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去认识事物的一种分析研究活动,是统计工作的最后阶段,也是展示统计工作成绩、提升统......

    党内统计分析报告

    党内统计分析报告 根据**市委教育工委的要求,我院党委组织部于2005年底对全院党组织和党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汇总。从统计数据看,一年来,在积极分子培养、发展党员工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