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书本到实践,市场营销的学习心得
从书本到实践
——市场营销的学习心得
不知不觉已经大四了,在管理学院学习的进程也即将结束,从大一的基础课,到大四的营销模拟,每一步的课程都让我从中学习到很多知识,学院的师资力量给了我充分的空间去学习锻炼,给了我充分的平台去突破自己的能力,负责任的老师,更是让我在学习中能帮助我不断的反思自己的不足。通过四年的学习,我对市场营销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也觉得这个专业的博大精深需要我日后的不断努力,不断体会。
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就业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作为一个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毕业了能否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是对我们大学四年的生活的一个客观反映,所以,我需要重新去思考很多问题:市场需要怎样的人才?我又有什么优势可以作为产品放入市场,又如何从中获得利益?
如果一个人的思想每四年有一次的转变,那么我感觉现在自己有一种想要对市场了解的渴望。正如老师说的那样市场营销是对我们洗脑的过程,对一些之前对营销没有概念的同学思想转变的开始,对一些很久以来对市场对营销有浓厚兴趣和有行销思想的人是一种走向成功的助力。我想无论是学市场营销也好,还是学机械制造或生物工程也好,只要我们开始在营销天赋、从业经验、策划能力三个方面全面发展与提升,都可以做营销。营销无门槛,关键在于自身的实力。
我认为,不管是市场营销学还是会计学,工商管理等学科,对于学习任何知识来说,主动性是最重要的。也许我的数理思维能力不强,或者我在学习语言上能力有欠缺,但市场营销告诉我们,绝对不能觉得自己学不会某种知识、做不好某件事,因为自信心和发自内心的努力是做好一切事的前提。自从进入大学之后,我慢慢意识到自己应该对自己负责,让心智成熟起来,得到社会的认同,正是市场营销,使我增强了自信心。
另外,我们很容易达成一点共识,那就是:成功的人都怀有一颗相信自己会成功或者希望自己会成功的心。那么这点我们都可以做到,因为作为一个智力正常的人我们完全有能力将自己的生活规划的很好。想成为怎样的人,想过怎样的生活这些都是由每一个人自己决定的。一旦你确定了自己生活的目标你就像夜航的船找到灯塔一样,你需要做的就是寻着灯塔的光靠岸,无论通过什么方式,走多么曲折的路。我们可以把成功的人生看作是一盘飞行棋,每一个落脚点都代表向成功迈进了一步。
通过这门课程里,我很系统的学习到了很多的专业知识,很多的专业术语,其中有很多策略和能力的培养使我获益匪浅,这些知识让我了解到怎样发现市场,分析市场,怎样对产品进行定位,定价,怎样为产品介绍,怎样让产品为广大顾客所熟知,怎样进行有效的销售方式。虽然在理论上学习了这么多,但想要做一名合格的销售人员还需要具备很多自身条件,真正实践还得经得起社会考验。
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讲了销售员应该必备的十大素质:1.强烈的自信心;2.勇敢;3.强烈的企图心;4.对产品的十足信心与知识;5.注重个人成长,不断的学习和反复学习可以大幅度的减少犯错和缩短时间;6.高度的热忱和服务心;7.非凡的亲和力;8.对结果自我负责,100%的对自己负责。9.明确的目标和计划。10.善用潜意识的力量。
通过这些的了解,我发现我的差距还有很远。我相信通过市场营销能力的培养对我以后的工作必定大有帮助,我会利用所学的知识来从事我的销售工作,把知识应用于实践才是真正的硬道理!
第二篇:从书本走向实践
从书本走向实践
法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而法学专业实习又作为实践教育的关键一环,在法学本科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实习是一个从校园走向社会,从课堂走向岗位,从书本走向应用,从理论走向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为应用法学院的一名莘莘学子,就更应该把从书本中学到的理论应用于法律实物中去,做一个法律实务性的人才。2011年11月21日,在学院的组织下我们踏上了去江北区检察院进行专业实习的里程。我也幸运的被分到了一线科室——公诉科。
在短短一周的实习中,认真学习了检察院办理案件的司法程序,让我更深层次的体会到了司法程序的重要性,以及在刑诉中“公正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此所谓: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保障。另外,还学会了如何整理对受害人及证人的询问笔录、对证据材料的分析以及如何做好案卷的装订归档工作。学会了如何把书本中的证据分类、证明对象及对证据证明力的大小进行审评的原理运用到一个个具体的案例中去,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对案件进行具体分析。
然而,理论与实践在某种程度上是存在偏差的。宪法规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监督权,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各人的干涉。在实践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法院判处的罪名和检察院起诉基本是一样的。我猜想这可能是法院与检察院相互沟通的结果,互相交流的结果。虽然这样有利于办案效率的提高,但这是否符合法治精神和司法公正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另外,程序也不像书本中那样显得明了。在司法实践中,程序是很复杂的,在我们从书本所学的简易程序、普通程序、再审程序三种程序中,每每细分,每一种程序都要划分为十几步略有不同的步骤。所以,要从书本走向实践,还需把理论细分、深化。
在实习过程中,越来越发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对专业知识的匮乏。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案例,才发觉对一些工作无从下手,不能把书本所学的理论运用于实际案例中。在书本中,看似一个极其简单的知识点在实践中也会变成一个疑难点。比如,拘留的时间应不应该算在羁押的时间里面这样一个问题。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需要理论的支撑,而法学又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所以,法学的学习必须与实践结合起来,要从书本走向实践,在实践中深化理论。
曹勇
2011/11/27
第三篇:学习心得《从优秀到卓越》
读《从优秀到卓越》心得体会
《从优秀到卓越》是吉姆·柯林斯的一本著作,他从1965年以来《财富》杂志历年的500 强企业进行了规模巨大的调查研究,筛选出11家取得巨大成功的卓越企业,并与未能实现跨越的公司对比分析,得出了许多令人震惊的研究成果。公司从优秀到卓越,跟从事的行业是否在潮流之中没有关系,事实上,即使它最初默默无闻,也可能变得卓越。柯林斯提出了一整套观点,“只要采纳并认真贯彻,几乎所有的公司都能极大改善自己的经营状况,甚至可能成为卓越公司”,因为从优秀到卓越的答案“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普遍适用于任何机构”。虽然书中讲述的是一个公司如何从优秀变为卓越,但是套用到每个人身上也是适用的,将自己的事业作为一家公司来经营,我们都会从书中的观点中受益无穷。作公司的一员要适应内部的人才培养要求,更应以积极的心态投身到国内外行业的发展中,只有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才能和公司一起成长,走向卓越。下面围绕《从优秀到卓越》感触比较深的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1.什么是卓越? 什么是卓越?卓越是一种挑战,永远不会有终点的挑战!就像我们无法给予成功一个准确的哲学定义一样,卓越也是。柯林斯这样明确的卓越的状态:“任何一个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都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发展轨迹,不断追求更高的表现和更大的影响,无论你已经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与自己可能达到的最佳状态相比,你始终有不足。因此对卓越的追求本身是个动态的过程,是没有终点可言。一旦你以为你已经非常卓越了,那滑像平庸的过程与就开始了。“在书中,作者在书中定义的卓越公司具备以下特征:其累积股票收益率在15年内 相当于或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此后有一个明显的转折点,在随后的15年中其累积股票收益率至少是市场的平均水平的三倍。卓越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自我满足都可能使你停滞不前,所以说优秀是卓越的大敌。2.为什么要实现卓越 实现卓越并不比实现优秀更难。从统计数字来看,或许只有极少数的公司才能达到卓越,但这并不表示构建卓越比恒久平凡经历更多的磨难。从优秀到卓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费神,一旦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时,我们会发现这个过程往往带有很多能量,促进你的成长。相反,持续的平庸本质上是一个让人沮丧的过程,越走越让人疲惫,所需的精力远远超越了走向卓越的过程。更为重要的一点走向卓越的过程也是你追求意义的过程,但我们的工作走向卓越,我们的人生也走向辉煌。当我们回首往事,自己并未虚度年华,此生无憾!3.如何从优秀走向卓越 《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讲了如何将一个优秀的企业,发展为一个能持续作者在详实的调研基础上,表述了企业从优秀走向卓越的7个方面重要内容,分别是:第5 级经理人、先人后事、直面残酷的现实、刺猬理念、训练有素的文化、技术加速器、飞轮和厄运之轮。
一、卓越的企业领导人必然是品质高尚的人 书中将公司经理人分为5级,分别是能力突出的个人、乐于奉献的团队成员,富有实力的经理人、坚强有力的领导者和第5级经理人。第5级经理人是指具有谦逊品质和坚定意志的企业领导人,他们个个具有雄心壮志,永远把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很少计较个人的得失,他们把对社会有所建树、有所创造、有所贡献作为人生的最大价值。
二、优先组建优秀的管理团队
作者阐述了一个新颖的观念,那就是“先人后事”,即卓越公司的领导不是先决定做什么,而是设法得到合适的人才,强调人力不是最重要的财富,合适的人才是。任何一家卓越的企业,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成功不是市场,不是技术,不是竞争,也不是产品,而是寻找并留住优秀的人才,就是所谓的“让合适的人上车”,一定要把握合适的标准,宁缺勿滥。
三、直面残酷的现实——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几乎所有的卓越公司都通过“面对残酷现实”为起点,但他们无一例外的勇于面对,保持坚定信念,从而走向成功之路。面对现实的关键首先要诚实,领导层要多倾听员工的意见,创造一个让事实说话的氛围;其次是保持坚定的信念,并积极的采取行动。
四、做“刺猬”不做“狐狸”
“狐狸”借指头绪繁多,总是想着应该做哪些事但变化无常的人或企业,“刺猬”借指总是聚焦于自己最擅长的事的人或企业,他们具有一个简单而清晰的理念。柯林斯发现,卓越企业都是刺猬型的。
五、训练有素的文化 实现跨越的公司建立了一贯制度,但他们也给予员工制度框架下的自由和责任。他们聘用严于自律无需管理的人,公司只需管理系统,而不需管理这些人。每个人都想成为最好的,但大多数组织缺乏纪律,不了解自己,不清楚自己的最大优势是什么,凭借什么把潜力变成现实。他们缺乏严格的训练有素的文化规范自己。
六、速度加速器
技术是发展动力的加速器,而不是创造者。合理地使用技术,技术就会成为动力的加速器而非创造者。实现跨越的公司从来不在转变初期开拓新技术,原因很简单——只有当你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时,你才能更好地应用技术。技术很重要,但技术本身永远不是公司卓越或是衰落的主要原因。
七、飞轮和厄运之轮
柯林斯的研究成果表明,从优秀到卓越公司的转变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优秀到卓越的飞跃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卓越的公司不是靠一次决定性的行动、一个伟大的计划、一个好运气或灵光一闪而造就。相反,转变的过程好像无休无止地推着巨轮朝一个方向前进,累积的动能愈来愈大,终于在转折点有所突破,一跃而过。站到巨人的肩膀上去发展,可以飞得更高更远。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如果每个人都想独自摸索,什么都从零开始,那么我们的发展高度是有限的。借鉴前人累积的智慧知识,通过学习,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实际情况,感悟出一些能够实现跨越的理念,或许我们最终能够实现从优秀到卓越。
第四篇:《从教学对话到对话教学》学习心得
《从教学对话到对话教学》学习心得
海丰完小
蒲晓琼
一、“对话”教学有助于培育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课堂进行“对话”教学,能体现师生关系和谐、民主、平等,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培育。学生主动探究教材,大胆质疑,积极讨论,在争鸣中学生逐渐又走出了文本,展开了与读者、生活的对话,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此时,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对话者、协调者、参与者、表演者和指挥者。真正实现民主与平等、沟通与合作、创造与生成,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二、“对话”式课堂教学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对话的核心就是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对话。课堂对话,教师所提的话题若得当,就可以激以学生的思维,增进学习的兴趣;所提话题若不当,就不易收获。因此,我认为教师所提的课堂对话话题,要充分准备进行优化选择,遵循一定原则。具体用八个字概括,“准确、启发、主动、适度”。
三、对话教学是提高语文课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语文学习的每一个活动都应引起学生知识、能力、情感诸多方面的变化。但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无形中成为知识的占有者,教学成为单边活动,学生学习兴趣锐减。这是语文教育莫大的悲哀。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应该使语文课堂教学建立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基础上,通过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在讨论、辩论、质疑等对话过程中,增强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提高教学实效,而对话教学正是这种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
四、实施对话教学,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教师、学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两个最基本的因素。两者之间的关系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学主体之间的对话意识是对话教学不可缺少的必要形式。
首先要注意师生对话,这是对话教学的最基本形式。根据新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有两个主体,一是教师——教的主体,二是学生——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体现两个主体的对话交流和互动合作关系,而不再是传统的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关系。师生对话过程不仅是师生语言的交流,更应该是师生心灵的彼此接纳,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与沟通,是心理、情感的对话。如在教《论语》时,孔子赞扬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如果仅仅是翻译、得出结论,那课堂气氛就呆滞了,成了知识单向的灌输,如果教师问:你对颜回的这种生活方式是持什么态度?赞同、否定还是另有看法,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有人赞同:以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安平乐道来解释;有人反对:认为新时代的人应该投身于社会建设之中,而不是孤芳自赏;还有人从孔子“入世与出世”观点进行分析,一分为二地评点„„针对学生的各种看法,教师顺势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特点相结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究,深入分析,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这过程中,教师用鼓励的眼神、赞许的微笑、肯定的语言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情感的对话,学生的参与热情被激发,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
其次也要重视生生对话,这是对话教学的必要形式。传统课堂上只存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只流于形式,甚至根本不存在。实际上,生生对话是学生形成的以互相合作为基础的各种综合能力所必须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激发、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欲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要在为学生创设对话的情景、明确对话话题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进行对话交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辨驳他人的观点,如针对学生想辍学打工的想法,结合演讲的教学,我组织了一场辩论。围绕“先上学还是先挣钱”展开辩论。正反两方积极备战,辩论时唇枪舌战,场面达到了白热化的状态。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引发了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一举多得,师生皆乐。
第五篇:从悲壮到豪迈学习心得
《从悲壮到豪迈》学习心得
观看了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在国防大学所作的《四川:从悲壮走向豪迈》形势报告专题录像片,刘书记的报告深刻总结了“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灾后重建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和宝贵经验。“5.12”汶川特大地震以来,四川走过了极为特殊、极其艰难、极不平凡的历程,同时谱写了气壮山河、坚韧奋进的历史篇章。刘奇葆书记的报告,分科学救灾、科学重建、科学发展三个方面,以翔实的资料、客观的陈述、精辟的论断,对“5·12”汶川特大地震以来,四川走过的极为特殊、极其艰难、极不平凡的岁月,我党领导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夺取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的光辉历程进行了科学回顾,对抗震救灾和科学重建中谱写的气壮山河、坚韧奋进的历史篇章和创造人类抗灾救灾史上伟大奇迹的原因进行了深刻揭示,对四川运用科学发展观推动跨越发展的美好前景进行了科学描绘。特别是2008年“5﹒12”地震后四川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尤其在经历了地震的巨大创伤后,四川人民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积极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取得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并以此为契机推进了四川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本人观后静思,深深感动,不禁为我们党领导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创造了人类抗灾救灾史上伟大奇迹而自豪。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夺取四川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是因为我们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光明正确的道路,是因为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推进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强大,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目的和群众工作方法。
作为在校的大学生,这一刻,我们必须明白,灾后的废墟是昨日的坟墓,也是明日的家园;灾难是过去的终点,但更是新生的起点;被撕裂的伤口,不是简单的让它愈合如初,而是要让康复后的躯体更加强健。因此,我们就更应该担负起对国家,对人民的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加快经济发展,更快地促进富农增收。只有这样,地方的经济发展了,老百姓富裕了,我们才能抽出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支持灾区人民,支持灾区的重建,也才能为灾区人民排忧解难,为国家排忧解难。相信有了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有了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有了灾区群众的艰苦奋斗,再大的困难都能战胜,四川所以从悲壮走向了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