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哲课学习感想收获
马哲课学习感想范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效果比我预想的好得多
步入大学,情绪处于兴奋与苦闷之间。整日怀旧或者憧憬未来,生活过得可以用“空虚”二字来表达。
军训完了以后,我们正式开始了大学的课程学习。其中有一门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的哲学老师是一位老教师,他知识渊博、说话风趣幽默。第一节课最具有吸引力,所以同学都听得很激动。他举了许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个个都贴近学生实际,尤其是大一新生(有人说是高四的学生)。因此我便不由自主地翻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其中第一句话就是:“哲学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时我又联想到老师说的哲学是使人聪明、使人智慧的学问。因而我默想:我要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且要试着将其运用在现实生活中。
本书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
一、绪论;
二、辩证唯物主义;
三、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学习方法,我和一些同学的想法不一样。我认为,除了听课下来一定要系统看教材,真正感悟一下其中的内容。而不是为了考试而突击背它个三天五天就行了。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当然在“马哲”课学习中最有意义的当属写论文了。那篇论文是我的历史最高纪录,无论是篇幅的大小,还是文中的含金量,或者是所花的时问,所用的精力,对待的认真程度等等,都是最最多的。
在哲学课仁我确实学了比较有用的东西。因为老师的举止言谈经常把我吸引过去,或者将我在睡梦中唤醒。再说要考试了,同学们都在背,我没有,我想哲学是靠日常的累积,我不认为哲学是用来背的。
人门、学习、考试,我都说了。我最想说的还是心得。
我最喜欢的哲人是庄子。喜欢他的白然、洒脱、超然、逍遥,但绝非消极。他是平民知识分子的思想代表,颇有才华,但始终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用。传说楚威王曾派使者带着贵礼聘请他去当宰相,庄子却说:我宁游戏污读之中以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庄子有着大鹏之志―扶摇直上九万里。他鄙视世俗小人,一直以来生活贫困,经常无米下锅,然而他的思想却深深地影响着后人。庄子是一棵孤独地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夜晚看到月圆时,我就想为什么月亮没有丢,因为有他―庄子。庄子是中国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认为感觉经验是相对的,思维理性更是如此„„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庄子哲学在一些方面有相通之处,例如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当然,我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高于庄子哲学,它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有着指导作用,对人们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有启迪作用,对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有着导向作用。总之,这学期“马哲”课的学习,比我预想的效果要好得多。本学期我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主要经历了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认真听老师讲课。这一环节我只有两节课由于思考班级问题没有认真听讲,但课后我复习了一下补上了。所以,我基本上做到了认真听课。听课过程中,老师形象、幽默的语言深深吸引着我。例如老师讲到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时,引用了别人的一个比喻:费尔巴哈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就像一个家庭主妇为孩子洗澡,孩子因调皮,弄得满身脏,家庭主妇一边唠叨,一边给孩子洗澡。然后孩子洗干净了,洗下了好多污水,然而主妇在倒污水时把孩子也一块倒掉了。这使我深刻地理解了费尔巴哈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时,丢弃了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显然,费尔巴哈的批判是偏激的,他的唯物主义也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是“半截子唯物主义”。而马克思主义析学则辩证地吸收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和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从而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在此基础上又发现了唯物史观,建立了一个新的哲学体系。在认真听讲的同时,我系统地记了笔记,虽然一部分记在了本子上,一部分记在了书上,但我总是认真的。
第二个环节是考前一周的系统复习。通过系统复习,使我对 “马哲”课的学习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它主要由四部分构成:本体论、发展观、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本体论的主要内容是世界的物质性以及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发展观主要讲唯物辩证法。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以及三大基本规律和五对基本范畴。历史唯物主义部分我感受最深的是生产力论和人民论。我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已是成年人,应更多地了解社会,生产力论给我打开了一扇认识社会的窗口。第三个环节是“马哲”课的学习总结。
以上就是我这学期学习“马哲”课的主要收获,是我的真实感受。
第二篇:马哲课感想
马哲课感想
对于马哲课,再没上之前我就早有耳闻,它重重的传闻,让许多人一开始都认为马哲是大学中最乏味的几门课之一。但是一些即将毕业的学长却对这门课的感触最深,不管这种感触与这门课本身有无多大关系,总而言之,它作为一种象征式的记忆存留方式让我们在大学中留有马哲的一席之地。
我是文科生,早在高中的政治课上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深刻印象,曾经倒背如流的思维与存在,物质与意识,联系与规律,量变与质变,辨证与统一等等这些的原理与定义让我对于马哲有了系统上的概念,也让我毋庸置疑地认为自己是个辩证的唯物论者。但是到了大学,我渐渐开始对这种认识产生了怀疑,因何缘由暂且不说。重点在于,这种思想上的变化让我重新接触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对其内容和定义慢慢地由清晰变得越加模糊,曾经认为唯物与唯心之间明显的界限甚至荡然无存。这种思想上的困顿也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哲学家探讨精神问题的价值所在—人类实现自我存在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为基石。
对于马哲课的老师,我是很满意的,他并没有啰里啰唆的照搬书本上解释了跟没解释的定义跟我们讲长篇大论,他善于用生活中的常识性例子和文学言语来解释哲学的现实意义与价值。简言之就是,他的课很生动,简洁,明了,引人思考。
这学期开学之后,各种事情凑到一起,马哲课只上了三四节,因此课程还只是刚刚进入正题。其中我们重点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虽然内容都耳熟能详了,但其实探讨哲学的魅力正在于此,就是基于相同的问题,无数次的理解与讨论,得出千万种不同的结论。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的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我们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我们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了不少。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
同样一件事情,我们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刚进入大学时有些同学会选择进入学生组织工作,刚参加时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学校和同学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我们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这个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边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其实以上这些话都是些老生常谈了。从小到大,其实长辈都是这样教育我们做人的,只是那时候不会究其理论来源罢了,如今一看,其实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产生的人生哲理。但其实正像我在开头说到的,与小时候不同的是我从理论源头上对唯物产生了困惑,因此对于已经坚持了很久的原则也发生了改变。但我并不认为这是件坏事,依然使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的观点来解释,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在矛盾中发展的,于事物,于我,皆如此。对于一件事产生困惑的开始,就是自我思想进步的开始,甚至是被思考事物重新发展的开始。
最后,我个人为哲学最实际的价值就是它可以重塑人格,颠覆人们的人生价值观。仅此对于哲学,我们不能急于下定义,特别是哲学立场。确定的人终将怀疑,怀疑的人终将确定。哲学去探讨死亡,活着的人又有什么资格断定对错?
第三篇:马哲课感想
体味“马哲”
-吴成龙
1.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在矛盾中发展的.2.坚持协调渐进,注意整体效应。
3.所谓的客观辩证法就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反应。
对于马哲课,再没上之前我就早有耳闻,它重重的传闻,让许多人一开始都认为马哲是大学中最乏味的几门课之一。但是一些即将毕业的学长却对这门课的感触最深,不管这种感触与这门课本身有无多大关系,总而言之,它作为一种象征式的记忆存留方式让我们在大学中留有马哲的一席之地。
我是艺术生,早在高中的政治课上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深刻印象,曾经倒背如流的思维与存在,物质与意识,联系与规律,量变与质变,辨证与统一等等这些的原理与定义让我对于马哲有了系统上的概念,也让我毋庸置疑地认为自己是个辩证的唯物论者。但是到了大学,我渐渐开始对这种认识产生了怀疑,因何缘由暂且不说。重点在于,这种思想上的变化让我重新接触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对其内容和定义慢慢地由清晰变得越加模糊,曾经认为唯物与唯心之间明显的界限甚至荡然无存。这种思想上的困顿也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哲学家探讨精神问题的价值所在—人类实现自我存在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为基石。
对于马哲课的老师,我是很满意的,她并没有啰里啰唆的照搬书本上解释了跟没解释的定义跟我们讲长篇大论,她善于用生活中的常识性例子和文学言语来解释哲学的现实意义与价值。她还带领我们看着很多的纪录片,意味深长。简言之就是,她的课很生动,简洁,明了,引人思考。
这学期开学之后,马哲课在第二星期就上了。其中我们重点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虽然内容都耳熟能详了,但其实探讨哲学的魅力正在于此,就是基于相同的问题,无数次的理解与讨论,得出千万种不同的结论。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的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我们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我们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了不少。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
同样一件事情,我们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刚进入大学时有些同学会选择进入学生组织工作,刚参加时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学校和同学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我们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这个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边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其实以上这些话都是些老生常谈了。从小到大,其实长辈都是这样教育我们做人的,只是那时候不会究其理论来源罢了,如今一看,其实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产生的人生哲理。但其实正像我在开头说到的,与小时候不同的是我从理论源头上对唯物产生了困惑,因此对于已经坚持了很久的原则也发生了改变。但我并不认为这是件坏事,依然使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的观点来解释,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在矛盾中发展的,于事物,于我,皆如此。对于一件事产生困惑的开始,就是自我思想进步的开始,甚至是被思考事物重新发展的开始。
最后,我个人为哲学最实际的价值就是它可以重塑人格,颠覆人们的人生价值观。仅此对于哲学,我们不能急于下定义,特别是哲学立场。确定的人终将怀疑,怀疑的人终将确定。哲学去探讨死亡,活着的人又有什么资格断定对错?
第四篇:学习马哲感想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与感受
文学是无数的语言文字拼凑而成的艺术,科学是无数的定理定律组成的知识体系,美学是无数人对现实的感觉所组成的审美意识,而哲学,我觉得它是无数个世界的概括与总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是人类发展至今最伟大的精神产物之一。
几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在老师深入浅出、绘声绘色的讲解下,马克思主义这个既神圣又有些抽象的名词渐渐在我的脑海里清晰起来,对马克思主义也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以下是我在读过共产党宣言以及通过课上老师讲解后对马克思理论一些自己浅显的理解与感受。
马克思认为促成改变并因此把历史向前推进的,其实是一个社会的经济力量。马克思将物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条件称为社会的基础,并将社会思想、政治制度、法律规章、宗教、道德、艺术、哲学和科学等称为社会的上层构造,马克思相信物质条件“支持”着一个社会里的每一种思想和看法,一个社会的上层结构反映那个社会的基础。可以把社会的“基础”分成三个阶层。最“根本”的一个阶层就是一个社会的“生产条件”,也就是这个社会可以利用的自然条件与资源。所谓条件指的是气候、原料等因素。这些东西是每一个社会的基础,而这个基础明显决定这个社会的生产种类,同样的,也决定这个社会的性质与它的整体文化。一个社会的政治情况与意识形态是由它的生产模式决定的。现代人的思想、道德尺度和古代封建社会之所以有很大的差距并不是偶然的。一个社会的是非标准主要是由那个社会里的统治阶级来决定的,因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换句话说,历史所牵涉的主要就是一个谁拥有生产工具的问题。使我们的历史能够从古代的奴隶社会发展到今天的工业社会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基础的改变。
马克思认为在历史的各个阶段,社会的两个主要阶级彼此之间都会有冲突存在。
在中国古代奴隶社会这种冲突存在于一般人和奴隶之间。在中国近千年的封建社会冲突则是为封建地主和农民之间。资产阶级产生并推翻封建统治之后,在中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民国时期),这种冲突主要存在于资本主义者和工人(或无产阶级)之间。因此冲突乃是存在于那些拥有生产工具的人和那些没有生产工具的人之间。既然“上层阶级”不会自愿放弃权力,因此唯有透过革命才能改变社会现况。
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工厂制度中,工人实际上是为另外一个社会阶级在做牛做马。在这种制度下,工人把他的劳动成果以及他的整个生命都转移给中产阶级。从欧洲十九世纪中期的社会情况来看,工人所受的待遇确实很糟糕。当时的工人可能每天必须在冰冷的工厂里工作十二个小时,而且薪资通常都很微薄,以至于孩童和孕妇往往也必须工作,造成了许多惨不忍睹的社会现象。有许多地方的工厂老板甚至用廉价的酒来代替一部分工资。有些妇女不得不靠卖淫来补贴家计,而她们的顾客却是那些“在镇上有头有脸的人”。简而言之,工作原本应是人类光荣的标记,但在当时工人却变成了牛马!在工人们受苦受难、不得温饱的同时,那些中产阶级人士的子女却可以洗一个舒服的澡,然后在温暖、宽敞的客厅中拉着小提琴,或坐在钢琴旁边等着吃有四道菜的晚餐,或者一整天骑马打猎,无所事事。
马克思相信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本身有若干内在的矛盾。他说,资本主义是一种自我毁灭式的经济制度,因为它缺少理性的控制。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因素会驱使它逐步走向灭亡。
一个工人所制造的商品一定有若干销售价值,如果把工人的工资和其他的生产成本从销售价值里扣除,一定还会有一些剩余价值。这个剩余价值就是马克思所称的利润,资本主义者把事实上是由工人创造的价值放进了自己的口袋。这就叫做剥削。资本主义者除了奢侈生活又把一部分的利润拿来做为资本,将工厂加以现代化,以期生产成本更低廉的商品,并借此增加他将来的利润。工厂所需的工人愈来愈少,表示失业的人愈来愈多,社会问题将因此而增加。出现这些危机,就象征资本主义正迈向毁灭的道路。但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毁灭因素还不止于此。当愈来愈多利润必须花在生产工具上,而生产的产品数量又不足以压低价格时资本家会削减工资,工人们就会变得很贫穷,以至于买不起东西了。这样一来,购买力就降低了,而这种情况会变成一种恶性循环。
无产阶级以武力镇压中产阶级。马克思称此为无产阶级专政。但在这段过渡期后,无产阶级专政会被一个“不分阶段的社会”所取代即“共产主义社会”。在这个社会当中,生产工具是由“众人”,也就是人民所拥有。在这种社会中,国家的政策是“各尽其才,各取所需”。这时劳动成果属于劳工,资本主义的疏离现象也就到此终止!
“共产主义者不屑隐藏他们的看法与目标。他们公开宣称他们的目标只能透过强行推翻现有的社会情况而达成。让统治阶级因共产主义革命而颤抖吧!无产阶级身上只有锁链,因此无惧任何损失,却可借此赢得全世界。各国的劳动工人们,团结起来吧!”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在百年之后直接影响了中国几代领导人的政治方针,推动了中国的发展。
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为了心中的共产主义伟大理想,抛头颅洒热血。八年抗日战争,四年解放战争无数的烈士都牺牲在了革命道路上才有了新中国。
中国社会主义的建立,标志着彻底改变了人民群众受压迫受剥削的社会地位,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保证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一切爱国人士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权力和他们的民主权利。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我们的社会主义,主要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通过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被时间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团结、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光荣使命。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是大学生个人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把追求个人理想与追求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把追求共同理想与追求远大理想结合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分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第五篇:马哲收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收获
对于理工科出身的我,从高二开始就不再学政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只是知道它主张唯物论,只是听过辩证法这个词,但对其内涵并不了解。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了清晰的认识。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重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组成部分。我学到了: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什么物质之间都有它的统一性,斗争性,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任何事物都是普遍存在联系的,我们看待事物发展的时候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认识就是不断发展的过程,它也是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延伸的过程;我们要整体的看待问题,还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实事求是,什么事情都从实际出发。
认识和改造世界,知道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要认识事物,就是要了解事物之间存在的真正内在的东西,它不以形式的改变而改变,我们认识事物不要停留在形式上,更要注重内在的的东西,而要全面的了解事物、认识事物,我们必须通过实践来完成。还记得妈妈总说的一句话: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自去尝一尝,别人的感觉不一定对自己也正确。我坚信实践出真知。
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了解了社会的基本结构。后面又学了资本主义的形成、本质及其发展。
通过学习,我收获了很多。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先进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我们要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多思考,常反思自己、反思现状,以找到更好的发展方向;其次,学会概括总结,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再者,以一种批判的态度对人与世界现实关系作出评价,要改变世界,就必须对现存世界持批判的态度,在对现实的批判中确立作为现实之否定形态的理想,再通过实践把理想转变为新的现实(辩证法意义上的批判不是消极的否定);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预测功能,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引导着我们从现在走向未来,从大体上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发展趋势,它具有宏观整体性、综合性和概括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指出人与世界的关系实质上是以实践为中介的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关系,因此说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是由自己创造的,现在要好好把握自己,为改造未来积蓄力量。
课上老师讲了很多小故事来激励我们,从中也能领悟到不少哲理和对人生的思考,使我受益匪浅。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是啊,积极的人生态度总是可以感染周围的人,也能更加坚定自己奋斗的信念及决心。
积极对待人生,努力提升自己,力争改造未来,这就是我在这门课上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