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读书感想

时间:2019-05-12 04:56: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哲读书感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哲读书感想》。

第一篇:马哲读书感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述

读书活动感想

题目:《论语新解》读后感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3 年 11 月 17 日

《论语新解》读后感

钱穆《论语新解》 对于《论语》 学习的意义在于, 不但初学者可以从中了解常识, 帮助扫清文字障碍, 懂得《论语》 读法;一般研究者亦可从中明白读书当先知人, 学习《论语》 当先学习孔子之人品、道德、风范。

1.读《论语》 贵在做人。

(1)如何读《论语》 ? 钱穆先生在写作《国史大纲》 时就反复申明, 对于中国历史的研究者来说, 首先的也是最重要的便是“怀着温情与敬意”。此一原则被推广到其所进行的所有研究之中。《新解》 指出读《论语》 同样首先的一点, 即是要有对孔子之崇敬心情, 否则便将一无所获。《子张篇》 篇末《新解》提示道: 司马迁称赞孔子, 曰:“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读《论语》者, 本此十六字心情, 庶可以渐企乎有窥于圣道之几希。使初学者明白读《论语》 之目的, 首先在于学习做人。对于此, 《新解》 尤殷殷切切, 无处不提示点明。如《学而篇》 之一章申述道: “孔子一生重在教, 孔子之教重在学。孔子之教人以学, 重在学为人之道。”又如《公冶长篇》之二五章为孔子与弟子讨论人生志向, 《新解》特意指出: “读者最当于此等处体会, 是即所谓志孔颜之志, 学孔颜之学。又按: 孔门之学,言即其所行, 行即其所言, 未尝以空言为学。读者细阐此等章可见。”又, 《雍也篇》 之一八章《新解》 有按语: “孔子教人,循循善诱, 期人能达于自强不息欲罢不能之境, 夫然后学之与道与我, 浑然而为一, 乃为可乐。”指出学习《论语》 当是为己之学。如《阳货篇》 之一五章《新解》按语提示学者学习《论语》 当是学习为人之道, 当求为己之学: “人品大略可分为三类, 有志于道德者, 此为己之学。有志于功名者, 此为人之学。有志于富贵者, 即本章之所谓鄙夫, 乃不可与共学之人。”强调学者学《论语》 当“善自反省”, 与个人之修养相结合方有效果。《卫灵公篇》 一二章《新解》 按语: “孔子论学每言好, 如言好德好仁好礼好义皆好也。好色亦好也。有志于学者, 当先辨己心所好, 此义至深长, 不可不善自反省。”指出学者当以群为乐。如《卫灵公篇》 之三0 章《新解》按语谓”人必生于群, 必于群中而始成其为人。故学非一人之学, 道非一人之道, 亦必于群而始有学有道也。””故君子贵乎乐群而敏学, 不贵离群而独思。”指出学者当自强不息。如《子罕篇》 之一八章《新解》 按语谓: “本章言学者当自强不息, 择积久而终成。若半途而废, 则前功尽弃。其止其进, 皆在我, 不在人。”

(2)提醒不应在字句上追求, 而应当求其精神。如《雍也篇》 之二章《新解》 按语: “可见孔门之学, 主要在何以修心, 何以为人, 此为学的。读者当取此章与颜渊子路各言尔志章对参。志之所在, 即学之所在。若不得孔门之所志与所学, 而仅在言辞间求解, 则乌足贵矣!”

(3)提示读者当从人身体验上领会《论语》 之义。如《子罕篇》 之一七章《新解》 按语提醒读者读《论语》, 贵亲从人生实事上体会, 不贵多于其它书籍牵说。”又有提醒”学者其善体之”者。《雍也篇》 之九章《新解》 按语告诫道: “本章孔子再言贤哉回也, 以深美其虽箪食瓢饮居陋室而能不改其乐。孔子亦自言,)饭蔬食, 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宋儒有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之教, 其意深长。学者其善体之。”

2.指出读《论语》 贵在通贯。

(1)指出应将各章与《论语》 全书结合起来读, 方能理解孔子学说之真谛。

如《述而篇》 之一八章《新解》 之按语告诫“学者就此章, 通之于《论语》 全书, 入圣之门, 其在斯矣”, 其辞曰: “凡从事于学, 必当从心上自知愤, 又必从心上自感乐。从愤得乐, 从乐起愤, 如是往复, 所谓纯亦不已, 亦即一以贯之。此种心境, 实即孔子之所谓仁, 此乃一种不厌不倦不息不已之生命精神。见于行, 即孔子之所谓道。下学上达, 毕生以之。然则孔子之学与仁与道, 亦即与孔子之为人合一而化, 斯其所以为圣。言之甚卑近, 由之日高远。圣人之学, 人人所能学,而终非人人之所能及, 而其所不能及者, 则仍在好学之一端。此其所以为大圣欤!学者就此章, 通之于《论语》 全书, 入圣之门, 其在斯矣。”

(2)指出会通全书方可“透彻了解”《论语》 之深意。

如《宪问篇》之一三章《新解》 按语: “此章当与孔门四科之分合参。颜闵德行一科, 绝非自外于智、勇、材、艺、事业、干济之外而能空成其所谓德行者。所谓博学于文, 亦非专指书籍文字, 智、勇、材、艺皆文也。学者当会通《论语》 全书求之, 则孔门理想中之所谓完人, 与其教育精神, 可以透切了解矣。又按: 成人之反面即是不成人。无行斯不成人矣。严格言之,无材亦不成人。再严格言之, 不有礼乐之文, 犹今言无文化修养者, 纵是材能超越, 亦不成人。学者于此章, 正可作深长思。”

(3)指出关键词之通贯全书是研究的基础。

如在《卫灵公篇》 之一0 章《新解》 按语中反复申明一以贯之之重要, 不但是了解《论语》全书之基础, 而且是进行思想史研究的根本出发点, 其语道:孔子曰:“好古敏以求之。”又曰:“予一以贯之。”若读此章, 不知敏求一贯之义, 则《论语》 以外, 可不再从事于汉、唐、宋、明历代之探求。有所探求, 亦仅博闻, 而无以贯之, 此非所以学孔子。”

第二篇:学习马哲感想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与感受

文学是无数的语言文字拼凑而成的艺术,科学是无数的定理定律组成的知识体系,美学是无数人对现实的感觉所组成的审美意识,而哲学,我觉得它是无数个世界的概括与总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是人类发展至今最伟大的精神产物之一。

几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在老师深入浅出、绘声绘色的讲解下,马克思主义这个既神圣又有些抽象的名词渐渐在我的脑海里清晰起来,对马克思主义也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以下是我在读过共产党宣言以及通过课上老师讲解后对马克思理论一些自己浅显的理解与感受。

马克思认为促成改变并因此把历史向前推进的,其实是一个社会的经济力量。马克思将物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条件称为社会的基础,并将社会思想、政治制度、法律规章、宗教、道德、艺术、哲学和科学等称为社会的上层构造,马克思相信物质条件“支持”着一个社会里的每一种思想和看法,一个社会的上层结构反映那个社会的基础。可以把社会的“基础”分成三个阶层。最“根本”的一个阶层就是一个社会的“生产条件”,也就是这个社会可以利用的自然条件与资源。所谓条件指的是气候、原料等因素。这些东西是每一个社会的基础,而这个基础明显决定这个社会的生产种类,同样的,也决定这个社会的性质与它的整体文化。一个社会的政治情况与意识形态是由它的生产模式决定的。现代人的思想、道德尺度和古代封建社会之所以有很大的差距并不是偶然的。一个社会的是非标准主要是由那个社会里的统治阶级来决定的,因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换句话说,历史所牵涉的主要就是一个谁拥有生产工具的问题。使我们的历史能够从古代的奴隶社会发展到今天的工业社会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基础的改变。

马克思认为在历史的各个阶段,社会的两个主要阶级彼此之间都会有冲突存在。

在中国古代奴隶社会这种冲突存在于一般人和奴隶之间。在中国近千年的封建社会冲突则是为封建地主和农民之间。资产阶级产生并推翻封建统治之后,在中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民国时期),这种冲突主要存在于资本主义者和工人(或无产阶级)之间。因此冲突乃是存在于那些拥有生产工具的人和那些没有生产工具的人之间。既然“上层阶级”不会自愿放弃权力,因此唯有透过革命才能改变社会现况。

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工厂制度中,工人实际上是为另外一个社会阶级在做牛做马。在这种制度下,工人把他的劳动成果以及他的整个生命都转移给中产阶级。从欧洲十九世纪中期的社会情况来看,工人所受的待遇确实很糟糕。当时的工人可能每天必须在冰冷的工厂里工作十二个小时,而且薪资通常都很微薄,以至于孩童和孕妇往往也必须工作,造成了许多惨不忍睹的社会现象。有许多地方的工厂老板甚至用廉价的酒来代替一部分工资。有些妇女不得不靠卖淫来补贴家计,而她们的顾客却是那些“在镇上有头有脸的人”。简而言之,工作原本应是人类光荣的标记,但在当时工人却变成了牛马!在工人们受苦受难、不得温饱的同时,那些中产阶级人士的子女却可以洗一个舒服的澡,然后在温暖、宽敞的客厅中拉着小提琴,或坐在钢琴旁边等着吃有四道菜的晚餐,或者一整天骑马打猎,无所事事。

马克思相信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本身有若干内在的矛盾。他说,资本主义是一种自我毁灭式的经济制度,因为它缺少理性的控制。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因素会驱使它逐步走向灭亡。

一个工人所制造的商品一定有若干销售价值,如果把工人的工资和其他的生产成本从销售价值里扣除,一定还会有一些剩余价值。这个剩余价值就是马克思所称的利润,资本主义者把事实上是由工人创造的价值放进了自己的口袋。这就叫做剥削。资本主义者除了奢侈生活又把一部分的利润拿来做为资本,将工厂加以现代化,以期生产成本更低廉的商品,并借此增加他将来的利润。工厂所需的工人愈来愈少,表示失业的人愈来愈多,社会问题将因此而增加。出现这些危机,就象征资本主义正迈向毁灭的道路。但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毁灭因素还不止于此。当愈来愈多利润必须花在生产工具上,而生产的产品数量又不足以压低价格时资本家会削减工资,工人们就会变得很贫穷,以至于买不起东西了。这样一来,购买力就降低了,而这种情况会变成一种恶性循环。

无产阶级以武力镇压中产阶级。马克思称此为无产阶级专政。但在这段过渡期后,无产阶级专政会被一个“不分阶段的社会”所取代即“共产主义社会”。在这个社会当中,生产工具是由“众人”,也就是人民所拥有。在这种社会中,国家的政策是“各尽其才,各取所需”。这时劳动成果属于劳工,资本主义的疏离现象也就到此终止!

“共产主义者不屑隐藏他们的看法与目标。他们公开宣称他们的目标只能透过强行推翻现有的社会情况而达成。让统治阶级因共产主义革命而颤抖吧!无产阶级身上只有锁链,因此无惧任何损失,却可借此赢得全世界。各国的劳动工人们,团结起来吧!”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在百年之后直接影响了中国几代领导人的政治方针,推动了中国的发展。

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为了心中的共产主义伟大理想,抛头颅洒热血。八年抗日战争,四年解放战争无数的烈士都牺牲在了革命道路上才有了新中国。

中国社会主义的建立,标志着彻底改变了人民群众受压迫受剥削的社会地位,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保证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一切爱国人士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权力和他们的民主权利。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我们的社会主义,主要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通过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被时间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团结、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光荣使命。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是大学生个人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把追求个人理想与追求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把追求共同理想与追求远大理想结合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分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第三篇:马哲课感想

马哲课感想

对于马哲课,再没上之前我就早有耳闻,它重重的传闻,让许多人一开始都认为马哲是大学中最乏味的几门课之一。但是一些即将毕业的学长却对这门课的感触最深,不管这种感触与这门课本身有无多大关系,总而言之,它作为一种象征式的记忆存留方式让我们在大学中留有马哲的一席之地。

我是文科生,早在高中的政治课上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深刻印象,曾经倒背如流的思维与存在,物质与意识,联系与规律,量变与质变,辨证与统一等等这些的原理与定义让我对于马哲有了系统上的概念,也让我毋庸置疑地认为自己是个辩证的唯物论者。但是到了大学,我渐渐开始对这种认识产生了怀疑,因何缘由暂且不说。重点在于,这种思想上的变化让我重新接触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对其内容和定义慢慢地由清晰变得越加模糊,曾经认为唯物与唯心之间明显的界限甚至荡然无存。这种思想上的困顿也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哲学家探讨精神问题的价值所在—人类实现自我存在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为基石。

对于马哲课的老师,我是很满意的,他并没有啰里啰唆的照搬书本上解释了跟没解释的定义跟我们讲长篇大论,他善于用生活中的常识性例子和文学言语来解释哲学的现实意义与价值。简言之就是,他的课很生动,简洁,明了,引人思考。

这学期开学之后,各种事情凑到一起,马哲课只上了三四节,因此课程还只是刚刚进入正题。其中我们重点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虽然内容都耳熟能详了,但其实探讨哲学的魅力正在于此,就是基于相同的问题,无数次的理解与讨论,得出千万种不同的结论。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的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我们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我们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了不少。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

同样一件事情,我们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刚进入大学时有些同学会选择进入学生组织工作,刚参加时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学校和同学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我们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这个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边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其实以上这些话都是些老生常谈了。从小到大,其实长辈都是这样教育我们做人的,只是那时候不会究其理论来源罢了,如今一看,其实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产生的人生哲理。但其实正像我在开头说到的,与小时候不同的是我从理论源头上对唯物产生了困惑,因此对于已经坚持了很久的原则也发生了改变。但我并不认为这是件坏事,依然使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的观点来解释,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在矛盾中发展的,于事物,于我,皆如此。对于一件事产生困惑的开始,就是自我思想进步的开始,甚至是被思考事物重新发展的开始。

最后,我个人为哲学最实际的价值就是它可以重塑人格,颠覆人们的人生价值观。仅此对于哲学,我们不能急于下定义,特别是哲学立场。确定的人终将怀疑,怀疑的人终将确定。哲学去探讨死亡,活着的人又有什么资格断定对错?

第四篇:马哲课感想

体味“马哲”

-吴成龙

1.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在矛盾中发展的.2.坚持协调渐进,注意整体效应。

3.所谓的客观辩证法就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反应。

对于马哲课,再没上之前我就早有耳闻,它重重的传闻,让许多人一开始都认为马哲是大学中最乏味的几门课之一。但是一些即将毕业的学长却对这门课的感触最深,不管这种感触与这门课本身有无多大关系,总而言之,它作为一种象征式的记忆存留方式让我们在大学中留有马哲的一席之地。

我是艺术生,早在高中的政治课上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深刻印象,曾经倒背如流的思维与存在,物质与意识,联系与规律,量变与质变,辨证与统一等等这些的原理与定义让我对于马哲有了系统上的概念,也让我毋庸置疑地认为自己是个辩证的唯物论者。但是到了大学,我渐渐开始对这种认识产生了怀疑,因何缘由暂且不说。重点在于,这种思想上的变化让我重新接触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对其内容和定义慢慢地由清晰变得越加模糊,曾经认为唯物与唯心之间明显的界限甚至荡然无存。这种思想上的困顿也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哲学家探讨精神问题的价值所在—人类实现自我存在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为基石。

对于马哲课的老师,我是很满意的,她并没有啰里啰唆的照搬书本上解释了跟没解释的定义跟我们讲长篇大论,她善于用生活中的常识性例子和文学言语来解释哲学的现实意义与价值。她还带领我们看着很多的纪录片,意味深长。简言之就是,她的课很生动,简洁,明了,引人思考。

这学期开学之后,马哲课在第二星期就上了。其中我们重点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虽然内容都耳熟能详了,但其实探讨哲学的魅力正在于此,就是基于相同的问题,无数次的理解与讨论,得出千万种不同的结论。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的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我们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我们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了不少。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

同样一件事情,我们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刚进入大学时有些同学会选择进入学生组织工作,刚参加时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学校和同学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我们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这个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边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其实以上这些话都是些老生常谈了。从小到大,其实长辈都是这样教育我们做人的,只是那时候不会究其理论来源罢了,如今一看,其实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产生的人生哲理。但其实正像我在开头说到的,与小时候不同的是我从理论源头上对唯物产生了困惑,因此对于已经坚持了很久的原则也发生了改变。但我并不认为这是件坏事,依然使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的观点来解释,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在矛盾中发展的,于事物,于我,皆如此。对于一件事产生困惑的开始,就是自我思想进步的开始,甚至是被思考事物重新发展的开始。

最后,我个人为哲学最实际的价值就是它可以重塑人格,颠覆人们的人生价值观。仅此对于哲学,我们不能急于下定义,特别是哲学立场。确定的人终将怀疑,怀疑的人终将确定。哲学去探讨死亡,活着的人又有什么资格断定对错?

第五篇:马哲读书体会

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辅导读本)》体会

---河海大学2011级通信三班某个小组

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我们从中深刻的了解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下面从几方面浅谈一下我们四人的读书心得体会。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解概述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在我们看来,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理解,即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主义者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组成。其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反映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内在逻辑联系的具有整体性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是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表达。

二、我们的见解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在现实生活中,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显得尤为重要。想问题、办事情只有从这一原则出发,方能做成功想做、要做的事情。回眸几千年的历史,无论是历代帝王建立基业,还是近代革命先烈为美好社会的不懈奋斗,抑或是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无不考虑现实状况和社会环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也正因为一切从实际出发,才造就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当然了,人非圣贤,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个人意志的薄弱也会影响人们处理问题应坚持的原则。如学业的不顺利、就业屡次受挫、恋爱的不成功、人际关系的破裂等等。因此,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外部因素和主观意识的影响,懂得变通,学会适应,从而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规律,同时对立统一规律还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对立统一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每时每刻都要面对激烈而残酷的竞争,竞争的双方都有自己的利益出发点和立脚点,不能正确处理彼此竞争间的关系就会影响自己的大学生活和未来的社会就业。矛盾分析法,是处理我们现实生活矛盾的好方法。它要求我们既要看到竞争对手强势、残酷的一面,同时也应当了解到自己与众不同及彼此竞争相互促进的一面。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为自己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更多的机会。

(三)真理与价值的辨证统一

从真理的本性上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我们身边,存在着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把课本的理论知识当做真理,有的人把时尚达人的言语认作社会的价值所在,有的人执迷于个人浅薄认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都不能成为真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以实际行动践行马克思主义

(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第一,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刻苦专研,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前提。

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联系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许许多多的问题。

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教条主义从本本出发,把个别的观点和结论当作万古不变的教条。

(二)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人生旅途的指向标

第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理想和奋斗目标。

第二,运用马克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看待和处理生活中繁杂的问题和事物,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立场,切实成为一名唯物主义者。

第三,努力参加社会实践,提高社会实践技能,为社会的发展和 文明的进步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下载马哲读书感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哲读书感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哲读书报告)[推荐5篇]

    篇一:马哲读书报告 马哲读书报告——知行的辨证统一知行的辩证统一 ——读《列宁中关于认识论思想的部分论述》 摘要:人为万物之灵,其特点是具有主观能动性,有思想、会思维、......

    马哲读书心得矛盾论

    读《实践论》有感 “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通过阅读毛主席的《实践论》,我更进一步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 毛主席的《实践论》是其最杰......

    马哲原理概论习题库+共产党宣言读书感想

    本原理概论习题库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C)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

    马哲课学习感想收获

    马哲课学习感想范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效果比我预想的好得多 步入大学,情绪处于兴奋与苦闷之间。整日怀旧或者憧憬未来,生活过得可以用“空虚”二字来表达。 军训完了以后,我......

    马哲读书报告(共5则范文)

    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之《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有感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尽管知道那段历史,但是对于深刻的潜藏的原因却不能十分明了于心。为什么会有鸦片战争?为什么英国要对......

    马哲课读书报告(最终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读书报告 ——《国富论》读后感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1002班王洋10212049 一、内容概述:《国富论》共分五卷。它从国富的源泉――劳动,说到增进劳动生......

    马哲论文(合集)

    黑 龙 江 大 学 硕 士 生 论 文 论文题目: 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以及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关键策略 学 院: 年 级: 专 业: 姓 名: 学 号: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4级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

    马哲论文

    谈认识论 班级: 0706101 学号: 1070610118 姓名: 严禹明 谈认识论 先谈谈什么是认识论,所谓认识论就是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 ,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