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爱,是教育的基本条件
——读《江西教育》中《爱与教育》一文有感
从教几十年,《江西教育》一直陪伴着我,是我的良师益友。从她身上我获得了很多知识,得到了很多帮助,使我不断地成长。前段时间我在《江西教育》中读了王老师写的《爱与教育》一文,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王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非常感人,使我至今难以忘怀。
王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无不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高尚情操。他对学生的爱超越了一般的师生之情,是一种父母对子女的爱,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敬佩之情在我心中由然而生。王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王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习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越过该阶段
而扩展到终身。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懂得儿童时期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并善于开发其生命潜力。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动人的灵魂,无法引起人的共鸣,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具有爱心和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喜欢前者。学生们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的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爱学生就让我们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吧。
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爱去赢得爱,用爱去化解许多的矛盾。爱我们身边的人,无疑是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也懂得去爱护和关心别人,尤其是当老师的我们,面对的是正在成长,性格还没有定型的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爱的滋润,我们给予他们的爱心也一定会影响到日后他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曾几何时,看到书上有几句话:“不会对别人宽容的人,对自己也不会宽容的;不会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爱你的!”总相信你负出的爱越多,你也会获得越多的爱。
第二篇: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李镇西《爱心与教育》
有这样一句话“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我想:作为教师,贵在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用心爱学生,用心育新人。因为有了爱学生的心,才有了对学生的关心和耐心,进而有了彼此之间的贴心。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非常赞同这句话。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爱心和童心,又怎么能走近孩子,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虽然,爱心并不是教育的全部,但,爱心是教育的源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或许,正是这份对孩子的喜爱让我选择了这个职业,教育必须要在爱的基础上建立,少了爱就无法实施教育。只有拥有了智慧的爱,与学生平等相处,才能与学生达到真正的心与心的沟通、心与心的互换。
从教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记得去年四(4)班的一个女孩子,她从外地港转来时老想回家,上课走神,作业也马虎,我开始问她原因,她不做声,问多了,她掉眼泪说:不习惯想回家."我救开导她说:这里的每个同学和老师都是你的朋友,只要你愿意,别人都会和你玩.我还嘱咐几个好学生多帮她,慢慢地她上课专心了,作业也做得好多了,成绩从不及格提高到60多分,到今年上半年成为了班上成绩好的学生,每一次我不会忘记鼓励她,赞美她,爱就有那么神奇.为教育培育一颗爱心,智慧的爱心,使教师融入学生中,对学生爱入深处,他们方能“爱其师,信其道”。
第三篇: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有这样一句话“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我想:作为教师,贵在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用心爱学生,用心育一代新人,反过来,才能让人用心去接受教育。因为有了爱学生的心,才有了对学生的关心和耐心,进而有了彼此之间的贴心。
今年有幸读到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一书,李老师对教育事业和对学生的执著的爱一次深深打动了我。很多次地看到这样的话语,“我这是在还债呀!” 李老师说:“比起学生对我的感情,我欠他们的实在太多太多!但我应该也必须还这笔债。”越往下读,越发觉得李老师的人格特别高尚,也就更多地将李老师作为一面镜子,反思自己的教育工作,于是也越发引起自己心中的震撼。
李老师曾有这样一段话:“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但这种情感,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李老师的教育中追求的是师生之间多么朴素,多么和谐的情谊呀!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孩子,这是一种特殊力量的奉献,教师要用美好的爱,用对人的尊敬和美好、深信的精神来塑造
人。”是啊,爱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没有爱心便没有教育教学活动。
李镇西老师认为,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走到学生中间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对学生真挚的爱,这是我们老师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
在我从事小学教育这几年,我也发现,当我对孩子真心付出时,孩子们也同样对我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乎,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当孩子悲观的时候,告诉他:你已经开始走向成功了;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告诉他:一切都可以重来;当孩子怨恨时,告诉他:每个人都会出错的,宽容一些,对大家都有好处。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
第四篇: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一年级:李盛美
有这样一句话“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我想:作为教师,贵在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用心爱学生,用心育一代新人,反过来,才能让人用心去接受教育。因为有了爱学生的心,才有了对学生的关心和耐心,进而有了彼此之间的贴心。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非常赞同这句话。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爱心和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虽然,爱心并不是教育的全部,但,爱心是教育的源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或许,正是这份对孩子的喜爱让我选择了这个职业,教育必须要在爱的基础上建立,少了爱就无法实施教育。只有拥有了智慧的爱,与学生平等相处,才能与学生达到真正的心与心的沟通、心与心的互换。
从教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乎,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当孩子悲观的时候,告诉他:你已经开始走向成功了;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告诉他:一切都可以重来;当孩子怨恨时,告诉他:每个人都会出错的,宽容一些,对大家都有好处。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
为教育培育一颗爱心,智慧的爱心,使教师融入学生中,对学生爱入深处,他们方能“爱其师,信其道”。
第五篇: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读完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爱心与教育》,我被他的爱心、童心、悲心、真心、信心所感动,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就像李镇西老师所言“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的深处。”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没有抽象的说理,而是夹叙夹议的讲述事例,而事例本身就渗透着教育哲理。有作者对“逆境”学生的关怀,对“后进”学生的转化,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对“心理”教育的尝试,对“有效”德育的探索,有着普遍的启发性,很值得每一位老师一读。
一位工作仅三年,没从事过班主任工作的年轻数学老师,我更多的是带着学习的心态去阅读。李镇西老师对爱的执著深深打动了我,李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他也收获着学生的爱。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老师对待万同同学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
自己阅读的时也不时再对照自己、反省自己平时的教育教学行为。任何一个教育者,只要稍微细心一下,就可以随时感到来自学生的爱。这种爱更多的时候是“润物细无声的”-----自己刚接班时,用嗓过度出不了声,学生拿来一袋子梨让我熬梨汤注意用嗓;当家长无奈谈及孩子学习说谢谢您看的起我的孩子;在临毕业最后一节课,当我发自内附的讲述这几年来我们共同成长经历学生情不自禁流下眼泪;还有甚至个别女生悄悄发短信吐露自己心事。。。“生活并不是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其实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是富有爱心的,学生对我们并不是缺乏爱,而是我们缺乏感受爱的心灵。“人之初,性本善”,童心及爱---哪怕最调皮的学生,也是爱老师的。作为老师,有时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可能太过追求在学生面前的威严了。其实,“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但是,李镇西老师所提倡的爱绝不是迁就和纵容学生的爱。在一次访谈中他说: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而我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也在想其实这本书里面记载的许多案例,都有它具体的背景甚至特定的时代背景,而现在的社会又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刻舟求剑,胶柱鼓瑟式的阅读或许并不聪明,重要的是这本书里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者的爱心,应该成为我们从事教育的这个群体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