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健康C证论文
结业论 文
学院:
姓名:蓝月 学号: 联系方式:
班级:
摘要:青少年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加速器和过渡期。青春期少年身体的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育并逐渐达到成熟,其心理的各个方面虽然也在发展,但相对胜利发育速度来说则相对平稳,因此造成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种种特殊矛盾和表现,使他们面临一系列的心理危机。因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因引起家长、校方及社会的关注,并用正确的方法引
导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青少年、身心发展、心理社会问题、引导、意义 正文:
青少年心理特点及引导方式
一、青少年心理特点 11、12岁到14、15岁这段时间可称为青春期、少年期,这三、四年时间是个体身体发展的一个加速期。青春期少年身体的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育并逐渐达到成熟,其心理的哥哥方面虽然也在发展,但相对生理发育速度来说则相对平稳,因此造成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种种特殊矛盾和表现,使他们面临一系列的心理危机。
二、青少年产生心理危机的原因
1.生理和心理发展不平衡
生理上的成熟使青少年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他们希望能获得承认的某些权利,找到新的行为为标准并渴望变换社会角色。然而,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在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速度是相互协调的,青春期作为个体发展的过渡时期同时也是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这个阶段的青少年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在2至3年内就能完成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任务并达到成熟水平,但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发展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由于青春期少年的身心处于一种非平衡状态,所以会有许多的期望不能实现,这样容易使青少年容易产生挫折感。总之,由于此阶段身心发展不平衡,使青少年面临种种心理危机,并出现一些心理危机及问题行为。
2.性成熟带来的心理变化
青少年期是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形的变化、体内技能的增强以及性的发育和成熟三个方面。而由于性的成熟,导致青少年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萌发了与性相联系的一些新的情绪体验,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心理冲击和压抑。3.家长对待青少年的方式
在青春期,有几个交往模式可能在家庭中发生,其中有两种关系疏远的模式。其一为“放出模式”(ExPelling mode),这包含忽略或拒绝年轻人,父母放弃他们的照顾角色,不再看管年轻人,鼓励孩子走出去。“放出模式”常被这样的一些父母所采用。他们被自己的生活问题(如婚姻问题)所耗竭,没有精力再管孩子,另一种为“替代模式”(Delegating mode),青少年被暗示采用这样的一种行为方式,即给父母带来替代性愉快的方式,他们的父母不能做的事,也包含表现出父母的一些不良习性。如若父母所安排的并非孩子所想要的,那么青少年则会慢慢形成反抗心理,这种逆反心理会给青春期少年的身心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4.心理上成人感和幼稚型的矛盾
由于青春期少年心理上的成人感和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击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i.生理的快速发展让青少年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成人感,进而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对一切都不愿顺从常处于一种与承认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但他们的内心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只是方式有所改变,从儿童期在情感和生活上的依赖转变为希望能从父母那里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虽然青春期少年已经具有独立人格,但他们还是需要成人帮助的,尤其是在遭受挫折的时候。ii.青少年容易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加之对外界的不信任和不满意又无法改变社会现状,所以增加了他们这种封闭心理的程度。但他们又容易感到非常孤单和寂寞,希望从外界得到关心和理解,所以不断寻找知心朋友,然后推心置腹、毫无保留。
iii.青春期少年在思想上很少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和束缚,在主观意识上没有过多的顾虑,常能采取果断的行动,然由于他们在认识能力上的局限性,使其经常不能立刻辨析出某一些危险情景,即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容易胆怯、紧张、脸红等。5.强烈的个人主义
青春期少年人不能区别他们所想的和别人所想的不同,因为他主要是关心自己,他相信别人所想也是他的外表与行为。皮亚杰理论主要解释者爱尔金德(D Elrind)称这种现象为青春期自我中心主义,并指出两种后果:假设的观众(imaginary audience)和个人神化(personal fable),前者是指青年人将对自搜索己的关注和兴趣投射给他人,认为自己的行为、外表及自我被他人关注,因而他们追求自我表现、追随时装及对传统的反叛。由于认为自己是他人关注的对象,青少年易产生这样的观点,认为自己和自己的情感是独一无二的,即“个人神化”,他们易产生一些宗教的信念,认为自己受到神的指引和支持,期望自己不受自然法则的支配。
三、如何正确的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1.全面发展
青少年应在在德、智、体各方面有良好发展,能在学习和社会活动过程中与人建立良好关系,能谅解他人,辨别是非,在遇到困扰时能克服困难。
2.师长正确教授性知识
青春期在心理上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模仿心理强,在性心理上,表现尤为突出。比如不良书刊上的色情故事,电视、电影的性行为或暗示,赤裸裸的美女画片,父母、兄姐、长辈两性之间的亲昵动作都能对青少年产生影响,甚至进行模仿。因此,家长应该明白,青少年处在性生理、性心理幼稚的阶段,容易经不起外界的诱惑或被坏人利用,在性的问题上容易出现过错以至遗恨终生。
家长应该及时将这个时期的性生理与性心理的差异告诫青少年,让他们能正确把握自己,认识自己,增强自控的能力,让青少年们懂得,性生理的成熟促进了性意识的发展,但性生理的成熟又远远早于性心理的成熟,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的接触、知识的不断丰富,对生活、事业、爱情等有了现实的理解,不断地自我克制、自我完善,使性心理逐渐趋向成熟。
3.家庭氛围融洽
家庭环境是青少年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场所,在青少年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其中,影响最为重要和突出的,则当数父母的文化素质、教养方式、健康状况、夫妻关系、经济状况及父母的品德行为等因素。在与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咨询教师及团委书记的个别访谈中了解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多来自生活困难或单亲家庭。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主任张大生更是一语中的: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必有一个问题家庭。
父母应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要保持良好心态,提高自身修养,树立家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从根本上避免外在的、强制的、过度的教育,并给孩子以情感上的支持。
4.多参加体育竞技活动 青春期少年应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即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全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认可的形式进行适应。通俗的说,心理健康就是人遇到来自内心的情感冲动和外部的挫折都能适当缓解,不至于心理失调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青少年在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时都要求克服困难,体育竞赛更是要求积极的竞争。它要求参与者乐观豁达,能友善的与人相处,能团结合作的进行竞争。体育活动正为青少年认识自己和调节情感提供了机会。在青少年性格形成过程中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与良好性格的形成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5.正确认识自己
学生时代应以学习为主,但不应该为考试而学习,为名利而学习,为了和别人比试而学习。不同的学科有不同教学目的和要求,学生依据自身的特长和才能,结合自己的实际,脚踏实地学点真本事,不要图什么虚名,要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为目标,不断解放自我,提高改造自我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培养个人的爱国情操,树立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只有对学习目的有了正确了解认识之后,才能树立远大志向和产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并为达到目的而进行不懈努力和积极进取。
四、结束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改进和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为青春期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由此也可以看出人们对青少年的期望和爱护,相信在社会各界人士共同的努力下,青少年会有一个充满温暖、激情、向上的成长氛围。参考文献
[1]雷雳/张雷著:《青少年心理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1版。
[2]林崇德著:《发展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年版。
第二篇:心理健康C证论文
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毛志英
(龙华新区元芬小学)
摘要: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的定义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心理健康;
出现问题 ;重要性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的定义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随着我们社会的飞速发展,时刻都有新事物的产生。但是在我们使用这些新事物的时候,往往也会引发很多的心理问题。特别是我们现在的小学生,他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未来的栋梁。虽然现在的物质条件比较好,当小孩子的生活却没有我们以前过得那么幸福。在小孩子的身边,有很多无形的压力,对他们或多或少的造成一定的影响。在造成影响的同时,并没有一个恰当的途径可以去了解他们的想法,长久下去,造成的心理影响就会越来越严重。
就拿我们的“应试教育”来说,虽然现在到处都大张旗鼓地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只要还有高考这只“指挥棒”的指挥,学生就会在学校的提高升学率,家长的高期望下,被迫负担更重的学习担子。久而久之,学习繁忙,要与同学互相竞争,心理承受能力差一点的学生就特别容易出现问题。
何谓教育?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就算你再聪明,但你的心理素质不过关,动不动就钻牛角尖,那么培养出来的就是一个不定时的炸弹,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爆炸。这是一种很可怕的事情。所以,身、心两方面都必须得到健康的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
国内多种调查提醒我们: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随机抽取的3万名中小学生心理状况的科学检测发现,32%的学生有心理异常表现;又据某种心理测检组检测,只有43%的中小学生自认为朝气蓬勃的,27%的学生认为有心理问题。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首先是学习方面的问题,现在的学生中常有缺乏自信、厌学和学习困难的现象;其次是普遍存在不良性格和行为问题,比较突出的性格问题表现为依赖他人、固执任性,行为问题表现为讥笑别人、说谎、注意力不集中;再次是心理承受能力差,责任心不强,面对难题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受不了委屈、挫折。此外,在情绪、人际交往方面也有明显的问题,有情绪问题的约占10%,人际交往方面突出的问题是自我中心,不遵守集体规则。
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小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很多学生都说,他们天天过着“单调”、“紧张”、“烦躁”、“抑郁”、“无聊”的学校生活。甚至多达近30%的小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比如说: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经验,简要地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正常健康、全面发展的保证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正是学生的“过渡时期”。在小学阶段的高年级,学生个体开始从儿童进入青少年,其身心变化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性成熟的开始,身体的发展,让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甚至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出现独立的需要。产生这种矛盾,学生特别需要心理健康的教育和疏导。许多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孩子在物质上做到应有尽有,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保护,学习上过分计较成绩,而对孩子的心理需求漠不关心,甚至不以为然。这种情况会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进而产生了心理障碍。
学生的心理发展一般是正常和健康的。但是学生还是有时候会存在一些小困惑——在我们眼中的小事。如果困惑没有及时解决,让它越积越多,当它超过了自己的承受力,就会很容易产生自暴自弃、自卑乃至妒忌、憎恨等不健康心理,从而形成孤僻、懦弱、粗暴等人格阻碍。有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
比如:在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学生。他脑子特别的聪明,人也很活泼好动。只要是他想做的事情,没有做不好的。但是,他特别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下课老是动手动脚惹同学,上课也喜欢插嘴。当他不喜欢的时候,考试卷子也不愿意写一个字;当他受到委屈时,就喜欢装病不上课,吵闹着要回家。班里面的学生都特别不喜欢他。作为班主任,我有义务,也有责任和家长进行沟通。几次想把家长请来学校,但家长一直说工作忙,没空。直到小孩在学校与其他同学打架,弄得鼻青眼肿,需要双方家长进行调解时,才愿意露面。家长的不重视,是显而易见的。
这个学生的一切行为,只是为了要引起家长、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关注。后来通过几次的谈话,学校的相关部门也和家长进行了沟通,教育家长要多关心小孩,要用鼓励的方法让他改掉坏习惯,要让小孩有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个学生的行为有了很大的转变,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不少。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各科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全面发展。
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
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发展,随着社会变革而产生的一些变化或暂时不可避免地滋生的一些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状态产生消极的影响作用。方面
现象
1.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家 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有重大的影响;、“问题家庭”中家庭气氛温馨减少; 庭 2.“单亲家庭”3.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的管教方式。1.学生之间激烈的升学竞争; 学
2.学校追求升学率,频繁的测验,对学生的分数进行排位; 校
3.教师不适当的教育行为;
1.色情、暴力以及非法电子游戏厅、不法网吧的出现; 社
2.政府部门的不正之风; 会
3.观念的多元化。
三、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是老师
有专家通过个案分析指出,2/3的成年人心理疾病产生于中小学时期。小学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多在于教师。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要如何树立楷模,我认为老师先要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其次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绩好的学生都受老师的青睐,但是我们老师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最重要一点是要讲诚信。不能夸大或缩小事实,不能答应学生的事情不做,更不能在学生面前无所顾虑地讲话。
导致学生陷入紧张、焦虑,担忧等不平衡状态。
对社会有错误的认识,自我调控能力减弱。
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影响
四、结合各学科教学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学科渗透
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在小学开设一门课,而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优化整个教育过程。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等多项工作中。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健康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新课程的理念最重要的有几点:一是创设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情境,使学生喜欢上数学学习;二是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特别是班级的“后进生”,应该给他们机会在课堂上展示,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三是与学生有良好的互动,善于观察学生,引导学生。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在课堂中建立良好的师生之间,对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个重要的保证。
总之,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学会自我防止和消除产生心理疾病的各种因素,从而保持积极、乐观、健康心态,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我们要不断地探索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第三篇:心理健康C证论文
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青少年时期是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和个性、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需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有助于解决其心理问题,使其健康成长,这已经成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次的心理培训指导让我受益匪浅,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心理健康对知识教育的影响重大,我们作为教育系统的基线,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也是同等重要的。我认为,青少年时代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个体从儿童进入青少年阶段,其身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首先是性的成熟,使青少年出现了性的需要;其次是由于身体的全面发展与性的需要的形成,使青少年产生了成人感,出现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这两种需要与他们心理成熟水平及社会地位水平常常产生矛盾。于是便形成了他们既不同于儿童,又有异于成人的心理特点。而这些特点又使他们最容易进入心理不平衡状态,最不容易通过自我调节或寻求成人疏导,从矛盾中解脱出来。这时所面临的心理适应问题是前所未有的,而这些问题只依靠传统的说教式、单一化和公式化的德育是解决不了的。只有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更好地解决学生所存在的种种心理行为问题,促进中小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社会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下面我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需要。
学生的交往需要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扩大,但他们的交往能力如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往往只能停留在原始的水平上,甚至常常由于交往不当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例如矛盾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就容易形成暴力对抗,封闭孤独、派别流动或不良的心理。我班就曾有一个这样的学生,他从小学高年级起就沉迷于玩电脑游戏,慢慢地就形成了一种孤僻的性格:不喜欢与别人交流,喜欢自己干自己的,不开心的时候也是因为没有朋友可以倾诉,只会拿自己的身体自残来进行发泄,这时应通过自我的调节或者他人的疏导,消除心中的不平衡,而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及时疏导学生的情绪,使陷于不平衡状态或不健康状态的个体恢复到正常状态,就可以大大地减少偏态与变态的不适应行为,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与异常事件,使学校、社会的正常治安与秩序得到维护,也保证了家庭的幸福。
二、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的需要。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所处的客观环境(家庭、社会、学校)的影响,例如家庭的纠纷、父母的离异造成孩子抑郁和焦虑;社会不良风气,人际复杂关系造成孩子内心矛盾冲突与困惑疑虑;学校教师的教学风格,严厉或放任,造成孩子对抗情绪或退缩畏惧等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家长们忽略的问题,却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很严重的影响。据我调查,我班上大部分抽烟的同学,家里情况都是父母离异,家长没有时间陪伴及教育他们,他们觉得家里根本给不了温暖他们,慢慢地从好奇而抽烟到习惯抽烟。但每次我跟家长沟通的时候,家长只会责备自己的孩子不懂事,或者说他们叛逆,却没有好好思考过当中的原因或尝试去寻找正确的引导方法。所以,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适应中小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地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三、激烈的社会经济竞争,沉重的升学就业压力,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或许应试教育实在根深蒂固,从小学到高中,分数一直成为学生心理上的一个沉重的包袱,家长或者学校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孩子们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阻碍了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影响了他们创造力的发挥。虽然我们老师一直在鼓励学生大胆把心中所想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但无形中总会有个标准答案。虽说不想用成绩来看待一个学生的好坏,但还是不自觉地会注重成绩,所以学习竞争无形中变得激烈,每一次考试,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高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恢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学生由于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能力差。不少学生说“想排解压力,不知该用何方式去解决,难以接受又难摆脱”,“我自认为我学习是努力的,但期中考试又是班上的倒数几名,这样下去还有什么意思”,“有时真想一死了之”,于是挫折感“油然而生”,渐渐出现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适应中小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提高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
四、身心发展的巨大诉求,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青年学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需要,探索出奇的问题,并以标新立异为自豪,不愿意恪守“老一套”,不愿意听“老生常谈”,看问题往往容易片面和偏激。由于中学生阅历浅,思想混乱,有些行为表现过激,让人看不下去,容忍不了,然后老师的批评教导又容易使学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社会情况出现障碍。大胆的学生,逆反心理支配他们,无论教师如何用心教育,学生均以抗衡的心理对待,胆小的学生虽不言语或直接反抗,但常常出现消极的反抗。这些青少年心理问题行为表现十分令人担心,因此,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其具有重要性。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针对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素质方面的弱点,进一步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科学研究表明,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保证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就应认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将取得更大的教育作用。
第四篇:心理健康教育C证论文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
XXX(自己改名字)时代的进步,我国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给社会各阶层的人士带来越来越多的压力,特别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学业上的压力,师生、同学之间的摩擦,父母过高的期望......这些使得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显得十分脆弱,一旦遇到挫折,他们会常出现时常或过激的行为,甚至走向极端。因此,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逐渐引起了教育工作者以及全社会的重视,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破不容缓。下面,笔者就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激烈竟争,生活日新月异,小学生周围的一切也急剧地变化,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比他们的父辈多,据我观察,认为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物质逐渐丰裕。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小学生比较容易满足,考试取得一个好成绩,只要有一粒糖的奖励也会欣喜若狂,比较重视老师和家长的表扬。现在物质丰裕,还有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家长过于宠爱孩子,对物质的要求有求必应,以至于有的小学生对表扬、鼓励无所谓,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
2、教育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小学生的父母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祖辈疼爱第三代,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乏心理上、情感上的交流,同时由于照顾太多,他们的能力得不到发展,甚至出现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
3、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家长对于分数的敏感甚于孩子,孩子考试得了99分回家得不到表扬,家长却问为什么不是100分,就是得100分回家也同样要接受教育,关照不要骄傲自满,要努力,因此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家庭管教过严,以至于一出家门仿佛小鸟飞向天空,到了学校就任性放纵。
4、独生子女缺少玩伴,自我表现欲过强。在班级集体中表现出自私,缺少合作精神。由于居住环境的改变,大多数家庭独门独户,没有交往的小伙伴,缺少交往活动,在班级集体中往往几个能干的学生无法合作做好一件好事,不懂得互相帮助。个别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太强,有的学生觉得自己很聪明,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上课举手发言很积极,只要老师没有请他回答问题,就认为老师不喜欢他,故意讲话、吵闹,有得甚至闹得无法上课,他们只是希望老师注意他,并看到他有能力。
5、学校考试方面的压力。高考升学的压力,频繁的测验考试,学生分数排位等等,导致竞争激烈,压力剧增,使青少年学生无休止地陷于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等不平衡状态之中。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宽容保密、持续”的原则。但首先要树立以下这些观念:
1、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所谓“新”,是课堂和班级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作为平等的人,帮助学生发展。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课堂上的师生互助,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对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样学生的心理健康对老师也有益。在实践中常有这样的例子:教师心情好,学生也显得特别好,教师心情不好,学生事情也多,心情更烦;气氛好的班级,教师教学顺,教学成果也易见,班级气氛不好,学生问题多,教学不见效果。其中的缘由就是教师与班级学生互动的心理现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有益于营造班级教室良好的心理氛围,对教师学生都有利。
2、尊重每一个学生。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是要尊重每一个学生。首先教师要消除差生的概念,没有问题学生,只有学生的问题,教师要消除对学生智商问题的错误认识,即便是智商临界的学生从理论上讲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可以完成的。其次,教师要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学生和评价学生,在小学教育实践中,尊重每一个学生不应该只是一种理论讨论;而是具体的操作;不应该只是教师和颜悦色地面对小学生,而是具体有效的帮助和教育小学生发展,要明确尊重学生和放任学生的区别,只有充分尊重学生才能真正实现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
3、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非是假设小学生班群体中大量存在心理问题,而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心理健康发展,个别学生确有心理问题,可以通过全面全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矫正问题。
4、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这一个学生的一切。宽待每一个学生,就不能把学生分类,不能假设班级学生存在三分之一好、中、差,不能因为学生家庭经济、文化、行为习惯不同而看不起学生。缺乏对学生的宽容,心与心难沟通,教师与学生难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进行。教师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学生,包括他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不能原谅的错误,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教育好。
5、保密事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成效。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教师一定要保密,谈话记录、心理测试资料都要妥善保管。保密的对象包括学生本人、家长和其他的老师,不能随意使用学生个案资料,并还有时间上的规定。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学校、家庭和学生自我教育三条途径进行: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①团体辅导。团体辅导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积极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我们一般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班主任要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团体辅导计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也是时代发展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②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以学生个体为对象,由于工作专业化,因此需要专职教师负责,并接受上岗培训,心理辅导室的环境布置除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要适合儿童的特点。名称可以童趣化。
③个案教育。这是对上述两种心理辅导的补充和深入。学生作为个案 对象,可以让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据研究的需要而定,个案教育一般要做较长期的跟踪研究,做好记录,尽量详尽,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
④测试与矫治。利用问卷调查、测试等手段充分了解学生群体现状,测试的数据资料仅供参考而已,通过测试调查发现的问题,分别进行团体辅导等,进行必要的预防和矫治,促进小学生整体发展。
⑤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根据各班的不同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老师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和游戏活动,学生可以说出心里话,并倾听别人的心声。
2、指导家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完成是不够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教育才是主要的。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家长学校,家长节假日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多提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3、指导小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1)培养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要通过多种途径使小学生知道它的重要性及基本常识,知道心理若有疑问怎样才能获得帮助。比如心理辅导室,带小学生参观比讲它的作用更合适。
(2)指导小学生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从实用出发,教会小学生几种常用方法,如: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找老师、长辈、亲友谈心,学会与人谈心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没得到本人的允许,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
总之,对于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我们要及时参与措施,不能让孩子带着心理问题长大。作为未来的教师,我们必须掌握好心理辅导方法,才能引导学生的心理特点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五篇:心理健康教育C证论文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育
C证论文
单位: 系别: 班别: 姓名: 学号:
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xxx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式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需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接下来我将以文献法的方法来论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关键词] 中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正文]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离异家庭的增多,都导致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急剧上升,这一现象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人们已深刻的认识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从2000年秋开始,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就要求广大中小学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担当好学生“心理的维护者”,但更要注重教师本人的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因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学校是一个由学生和教师(包括学校领导)组成的整体,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 传统教育中忽视得最多的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片面的应试教育使青少年产生角色的片面性,误认为自己就只是一个学生;加之家庭教育出现偏差,导致青少年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影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其实,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生理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的全面提高都是看是否能够全面发挥人的心理潜能。因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心理支配之下完成的,而心理素质是人的各种素质的核心和动力。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学生整个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我们国家在21世纪中的兴旺发达。因此,现代教育呼唤良好的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消除心理障碍,促进他们能够正常生活。通过对学生有计划地施加影响,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智力因素和认知风格,培养学生的毅力、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以及对自己的全部行为和思想起调节作用的自我意识。从而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面对二十一世纪全球范围内更加激烈的人才竞争,面对迎面而来的信息社会,面对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当前学校中、社会上出现的种种教育问题或与教育有关的问题,人的创造力、理性选择能力、责任感和合作性受到空前的挑战。以人文精神取向,以助人成长为宗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途径、一种教育技术,同时也作为促进教育改革的有生力量之一,正在走入我们的学校、家庭和社会。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注意力),培养健康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自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效的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当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生存环境相适应、相和谐时,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才能得到提高。因此,心理素质是学生素质结构的核心与基础,学生的一切发展都是在此基础上、以此为背景来展开的。心理素质的发展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归宿。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本身应有的内涵之一。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包括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当前中小学教育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心理健康教育占有重要地位。健康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健康,还包含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即身心健康。因此,中小学就迫切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生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如嫉妒、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乃至自杀、犯罪等,迫切要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三、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我国学校教育和儿童发展事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一方面,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向学校的传统教学内容提出了挑战。21世纪的社会更需要心理健全的人,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学校教育面临的新的挑战。
另一方面,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美好时期,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塑造和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有用人才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心理的发展与成熟。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保护和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种种原因,学校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忽视心理卫生方面的教育,致使许多教师或者没有充分认识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性,或者在遇到学生心理问题是束手无策,更谈不上指导家长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挠,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是一个终生相随的人生课题,并且表现出很强的阶段性。从差异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具有相对性。心理健康并非截然的和绝对的。学生无法被截然划为心理健康的和心理不健康的两类,同时也没有绝对心理健康的学生,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会面临的问题,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同时存在心理健康的和不健康的侧面,只有哪种情况占主流和程度不同而已。心理健康的这种相对性说明心理健康具有全员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
四、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近年来国内大量的调查研究说明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相当严重的并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这从以下摘录的部份调查结果和数据可见:国家教委“八五”重点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在东北地区的18所中学和58所小学,运用SCL-90心理健康量表随机检测万余名学生,结果表明约有32%的中小学生存在心理异常表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同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夏威夷大学合作,于1987 年对上海市中小学生调查发现,有27%的学生心理异常;浙江省在1989年对该省城乡不同类型学校的2961名大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有16.9%的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1994年广州市穗港青少年研究所对广州市四个区1000多名中学生的调查表明,53.2%的中学生有心理危机。(以上数据引自周燕:《关于我国学生研究的几点思考》,《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年第一期)上述数据因采用的工具不同或未经修订,有些可能不完全适合中国国情,同时调查对象与内容也各异,故所得数据不一定完全准确,但尽管如此仍可以说明,学生的心理健康普遍存在问题。
没有健康心理的学生是很难甚至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学校如果只从生理的角度理解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将无法保证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总而言之,无论从社会发展要求的角度看,还是从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都是非常的重大、非常紧迫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和必要的。参考文献:
[1]《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资料》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李百珍
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7-12 [3] 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开明出版社 [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李春明 [5]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林维仙
[6] 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施殿岐、龙立荣 [7] 浅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韶关学院 教育学院 [8] 浅谈开展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易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