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c证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系别:英语系 班别:13英语2班 学号:2013147233 姓名:罗湛媚
岭师基础教育学院
二0一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简论青少年心理特点与教育
摘要: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重视。我们要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分析青少年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进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词:青少年心理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 正文: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人才的竞争,知识的竞争。我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为的是适应世界发展潮流,增强中国综合实力。正因为如此,青少年的综合发展成为了关注的重点对象,他们是未来的主力军,是时代的主宰。人们对青少年(中学生)投入最多,期望也最大。学校如此,家庭如此,社会亦如此。
但现实却是如此,许多青少年因为种种原因轻生、犯法,甚至犯罪。人们对青少年的外在本领过分关注,却忽略了他们的心理健康。现在的青少年们由于学业成绩以及升业就业问题,出现了种种心理健康问题,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发展。面对时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多,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重视的一个课题。
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要先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这是教育和引导青少年的需要。
一、青少年心理特点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青少年时期在生理上是发育的又一高峰时期,尤其是性迅速发展,迅速成熟。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一方面受到性生理发育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发展青少年正常的性心理,对于完善其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性器官的发育和第二性的出现,青少年对性产生了兴趣,开始关注有关性方面的事情。美国心理学家克雷奇曾说:“青少年期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也许是初步的性的兴趣。”青少年对性的兴趣表现为发生性冲动,包括各种性欲望和生理上的冲动,还有出现自慰行为。有的会出现早恋现象和婚前性行为。另外,青少年时期异性意识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出现难以把握两性关系的分寸现象。
(二)青少年时期形成自我意识,发展独立性。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发生突变的时期,是自我意识的第二个飞跃期。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有以下特点:(1)对自我的发现和对自我形象的关注;(2)自我体验强烈;(3)自我评价能力明显提高、但仍具有片面性和不稳定性;(4)独立意向强烈,但容易产生盲目反抗。所以,常常会出现,孩子与父母意见不合导致父母儿女关系不好;孩子离家出走;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问题。
(三)青少年时期情感发展迅速。青少年情感丰富强烈,但两极化明显,摇摆易变。青春期的发育不成熟,高级神经活动兴奋和抑郁过程的强弱与不平衡。往往表现为青少年易动感情、情感比较强烈,遇事容易激动,同时存在多种情绪状态。例如会称兄道弟、替受别人欺负的熟人出气等等。
(四)青少年时期的社会交往也会有所变化。面对成人,他们会采取闭锁的态度。当爸妈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他们还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和父母说。可是青少年时期的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独立了,有自己的想法了,不受其他人思想的束缚。因此,他们转向同龄人倾诉交流,或者把秘密藏在自
己心底。或者说,青少年一般都是与同伴有共同话题,在同伴之间形成了开放这一特性。不过这时候的他们认识水平不高,往往片面理解友谊,容易出现一些包庇朋友错误的现象。
(五)青少年的行为和行为控制。青少年在社会认知与行为方面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求新、求异、偏激。行为控制方面特点有:(1)易冲动,行为易越轨;(2)行为的坚持性不强;(3)承受能力较低;(4)受暗示性强。很多青少年因为家庭的辱骂,父母的不理解,或者是学校老师的严厉责骂,同学关系的僵化等等,造成了青少年把自己封闭起来,或者把网络当成发泄对象。他们在网络里找到一种满足感,让他们暂时忘记现实中的不快乐。但有的却因为心理压力过大而选择轻生。
(六)青少年时期智能快速发展。青少年时期,注意力基本成熟,观察力高度发展、具有概括性,记忆力进入最佳发展期,想象力丰富多彩,尤其是逐步形成完善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活跃。这时候他们的学习成绩进步很快,学习新东西的欲望很强。
二、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
(一)家庭方面:亲子关系,例如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教养模式,亲子冲突与沟通;家庭结构(单亲家庭);兄弟姐妹;家庭生活环境等因素。
(二)学校方面:教师个性,教师的管理方式,教师的期望,教师的能力,教学与课程设置,学校环境等。
(三)同伴关系
(四)社会方面:传媒(图书、电视、电影等),社会文化,现代科技(互联网,游戏机)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根据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特点,依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针对青少年性萌动问题,学校应开设特定的课程,向学生说明个体青春期发育的特点,让学生知道自己身体的变化,向学生介绍青春期性的卫生知识和疾病防治,如经期卫生、遗精频繁等;作青少年身体发育指导,如营养卫生、运动与健康等,还有对性病、艾滋病、性虐待、卖淫的认识与防范措施;教导学生如何合理得体地与异性交往,建立友谊;介绍青春期心理保健知识与技巧,如,如何培养健康情绪、接纳自己的性身份、锻炼自制力等;培养学生良好的性道德认识,如男女平等、尊重女性、自对自爱等;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有益的活动,使其精力能得到充分的发泄;净化环境,消除青少年性冲动的诱因。
(二)进行自我意识教育。在老师的帮助下和指导下,通过青少年的自我教育,培养青少年的自知、自爱、自尊、自强的精神。教师不能把自己当成权威,应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般对待。从这个层次上说,对班主任的素质要求更高。
(三)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家长,应以身作则,率先示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别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家长要尊重孩子,不能溺爱,更不能打骂。要经常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给孩子鼓励,这样孩子在被爱,被尊重的环境中成长,他也必然知道怎样去爱他人,尊重和帮助他人。家长应时刻注意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变化,及时发
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及时引导孩子,及时解决孩子心理问题。另外,家长也要加强与学校的联系,积极主动配合学校的工作。只有青少年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提高青少年承受挫折能力。家长、老师通过教育与训练使青少年能够忍受挫折,提高承受能力,以便保持自身个性的完整和心理平衡。教育青少年们得如何面对现实、适应社会、提高鉴别力,以免误入歧途。
(五)加强沟通教育。青少年时期由于对性关系的错误,可能会造成社会交往能力缺失。我们要在孩子青少年时期,有意识地培养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能力,引导正确的两性交往方式。结论: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这不仅要靠学校,家庭的教育和引导,而且还要靠社会环境的影响。充分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仔细分析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让青少年们健康、全面发展,成为国家栋梁,为祖国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第二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C证论文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C证论文
浅谈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嘉应学院 刘宇志 201009441
摘要:在后进生的心理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后进生的内心是十分敏感的,矛盾的。对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剖析从宏观上看,通常表现为:强烈的自尊心与得不到尊重的矛盾;自卑与反抗自卑的矛盾;希望上进与习惯惰性的矛盾;渴望成功与经常受到挫折的矛盾等等。从微观上看,由于每个人的气质特点不同,其心理状态又不尽相同。如何更好地转化后进生,应从其心理健康入手。
关键词: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论题的理性思考
所谓后进生,一般是指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不守纪律、不求上进的学生。这类学生由于长期在集体中处于后进,常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冷落和歧视,很少得到理解与信任。久而久之,甚至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作为生命的个体,后进生更容易在心理上或多或少留有阴影,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由此产生自我评价降低,没有自信,逆反情绪严重,甚至厌学,这些都严重的损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身心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生,处于心理、生理发展的极不成熟阶段,尤其是后进生,他们的可塑性很强,对他们开展具有创造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但可以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地成长,还能大幅度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充分挖掘各方面的潜能,同时会对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他们的一生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1.转变思想,逆转负面心理
(1)教师要转变思想。长期以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容易形成根深蒂固的观念,后进生即是差生,他们什么也不行。对此,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后进生不能和差生划等号。班级的每一位学生都有他们的闪光点。黑格尔曾经说过:“存在便合理。”我们姑且不谈它是唯心还是唯物,但对每一名学生来说,我认为他们的“存在便合理”。因此,对于每一名学生,我们都要平等对待,一视同仁,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上。教师思想的转变是对后进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证。
(2)转变学生的思想,这里主要指后进生的思想。其实,后进生只不过学习暂时落后而已,并不能说明他们其他方面就不如别人。我们传统的教育失误恰恰在于认识不到这点,而否定了后进生的其他优势,使后进生长期处于压抑、受挫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如果长期处于受挫状态时,会对挫折产生种种适应方法,其中有不少消极的方法。后进生就常常有这样的心理,当这种心理日趋严重时,他们便会自暴自弃,产生“丑小鸭心理”。这种心理达到极点时,便会影响他的正常学习活动,妨碍其智力的发展与发挥,长此以往,他们就果真是一无
是处了,最终只能通过冷漠待人、打闹取宠等消极方式来表现自己。教师这时一定要帮助后进生转变认识、卸下他们心头沉重的思想包袱,认清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大胆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开启自己独特的思维,展示自身的价值。
2、以赏识教育为载体,催化积极表现
教师要为后进生在班集体中营造赏识的氛围。同学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责怪,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批评。在内心深处对他们真正的了解和尊重。教师要理解并打开他们的心扉使他们处在民主、平等、自由的环境里,这样学生才能感觉到爱和乐观,才能敢于发表见解、提出问题,才会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适度为后进生提供一个理解的学习氛围,宽容学生的一些“错误”,创造轻松和谐的时空,能引导他们不断地进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另外,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对后进生的心里障碍,为他们搭建被赏识的舞台,帮助他们走出障碍圈,帮助他们走向成功。一直以来都记得自己上学时一位老师对我的影响:说实话,那时我确实是一个后进生,由于说话能力、表达能力极差,作文时,文章前言不搭后语,没有一句完整的话。但是,我的作文没有招来老师的半句批评,老师反而用红笔将我写得比较好的词圈出来,并在全班同学的面前读,表扬用词的准确。从那时起,我的头就抬得高高的,因为老师“赏识”我。看着作文簿上写的“真看不出来,你竟是个小作家。”“你写得真好,我喜欢!”,我上学都变得更积极了。正是在这极度赏识的氛围中,我对作文产生了的兴趣,开始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坚持记日记,写作兴趣越加浓厚。此后,我每次写作文更加认真细致,被推荐为我班板报撰稿人,并成为班报的小编辑。我已经深深的喜欢上了习作。由此点燃了学习热情,其他学科的成绩也迅速提高。实践证明,搭建被赏识的舞台,正如为学生搭起了层层进步的阶梯。
3用真诚促进心理认同,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于老师的教育,只有从心底里感到老师的话是对的,也就是说只有取得了心理认同,才能接受并改正。依据心理学原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应遵循“真诚”的信条。因此,老师要用真诚换得与学生的沟通,在此基础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使他们产生心理认同,从而自觉迷途知返、改过自新。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觉得学生的后进不是一天造成的,因此,转变后进生的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由于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以及受到环境的干扰及习惯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行动总具有很大的反复性,好三天,坏两天,今天做到了,过几天就做不到了。出现反复是正常的事,这是进步中的曲折,绝不是徒劳无功。因此,在教育后进生时我们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不仅要给后进学生帮助,而且要给时间,而不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朽木不可雕也”这些打击后进生积极性,刺伤其自尊心的话。
(三)总结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后进生的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只要有信心、有毅力、有方法,就一定能够将后进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第三篇:心理健康教育C证论文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
XXX(自己改名字)时代的进步,我国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给社会各阶层的人士带来越来越多的压力,特别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学业上的压力,师生、同学之间的摩擦,父母过高的期望......这些使得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显得十分脆弱,一旦遇到挫折,他们会常出现时常或过激的行为,甚至走向极端。因此,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逐渐引起了教育工作者以及全社会的重视,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破不容缓。下面,笔者就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激烈竟争,生活日新月异,小学生周围的一切也急剧地变化,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比他们的父辈多,据我观察,认为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物质逐渐丰裕。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小学生比较容易满足,考试取得一个好成绩,只要有一粒糖的奖励也会欣喜若狂,比较重视老师和家长的表扬。现在物质丰裕,还有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家长过于宠爱孩子,对物质的要求有求必应,以至于有的小学生对表扬、鼓励无所谓,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
2、教育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小学生的父母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祖辈疼爱第三代,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乏心理上、情感上的交流,同时由于照顾太多,他们的能力得不到发展,甚至出现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
3、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家长对于分数的敏感甚于孩子,孩子考试得了99分回家得不到表扬,家长却问为什么不是100分,就是得100分回家也同样要接受教育,关照不要骄傲自满,要努力,因此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家庭管教过严,以至于一出家门仿佛小鸟飞向天空,到了学校就任性放纵。
4、独生子女缺少玩伴,自我表现欲过强。在班级集体中表现出自私,缺少合作精神。由于居住环境的改变,大多数家庭独门独户,没有交往的小伙伴,缺少交往活动,在班级集体中往往几个能干的学生无法合作做好一件好事,不懂得互相帮助。个别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太强,有的学生觉得自己很聪明,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上课举手发言很积极,只要老师没有请他回答问题,就认为老师不喜欢他,故意讲话、吵闹,有得甚至闹得无法上课,他们只是希望老师注意他,并看到他有能力。
5、学校考试方面的压力。高考升学的压力,频繁的测验考试,学生分数排位等等,导致竞争激烈,压力剧增,使青少年学生无休止地陷于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等不平衡状态之中。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宽容保密、持续”的原则。但首先要树立以下这些观念:
1、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所谓“新”,是课堂和班级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作为平等的人,帮助学生发展。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课堂上的师生互助,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对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样学生的心理健康对老师也有益。在实践中常有这样的例子:教师心情好,学生也显得特别好,教师心情不好,学生事情也多,心情更烦;气氛好的班级,教师教学顺,教学成果也易见,班级气氛不好,学生问题多,教学不见效果。其中的缘由就是教师与班级学生互动的心理现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有益于营造班级教室良好的心理氛围,对教师学生都有利。
2、尊重每一个学生。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是要尊重每一个学生。首先教师要消除差生的概念,没有问题学生,只有学生的问题,教师要消除对学生智商问题的错误认识,即便是智商临界的学生从理论上讲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可以完成的。其次,教师要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学生和评价学生,在小学教育实践中,尊重每一个学生不应该只是一种理论讨论;而是具体的操作;不应该只是教师和颜悦色地面对小学生,而是具体有效的帮助和教育小学生发展,要明确尊重学生和放任学生的区别,只有充分尊重学生才能真正实现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
3、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非是假设小学生班群体中大量存在心理问题,而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心理健康发展,个别学生确有心理问题,可以通过全面全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矫正问题。
4、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这一个学生的一切。宽待每一个学生,就不能把学生分类,不能假设班级学生存在三分之一好、中、差,不能因为学生家庭经济、文化、行为习惯不同而看不起学生。缺乏对学生的宽容,心与心难沟通,教师与学生难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进行。教师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学生,包括他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不能原谅的错误,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教育好。
5、保密事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成效。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教师一定要保密,谈话记录、心理测试资料都要妥善保管。保密的对象包括学生本人、家长和其他的老师,不能随意使用学生个案资料,并还有时间上的规定。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学校、家庭和学生自我教育三条途径进行: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①团体辅导。团体辅导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积极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我们一般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班主任要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团体辅导计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也是时代发展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②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以学生个体为对象,由于工作专业化,因此需要专职教师负责,并接受上岗培训,心理辅导室的环境布置除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要适合儿童的特点。名称可以童趣化。
③个案教育。这是对上述两种心理辅导的补充和深入。学生作为个案 对象,可以让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据研究的需要而定,个案教育一般要做较长期的跟踪研究,做好记录,尽量详尽,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
④测试与矫治。利用问卷调查、测试等手段充分了解学生群体现状,测试的数据资料仅供参考而已,通过测试调查发现的问题,分别进行团体辅导等,进行必要的预防和矫治,促进小学生整体发展。
⑤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根据各班的不同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老师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和游戏活动,学生可以说出心里话,并倾听别人的心声。
2、指导家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完成是不够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教育才是主要的。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家长学校,家长节假日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多提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3、指导小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1)培养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要通过多种途径使小学生知道它的重要性及基本常识,知道心理若有疑问怎样才能获得帮助。比如心理辅导室,带小学生参观比讲它的作用更合适。
(2)指导小学生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从实用出发,教会小学生几种常用方法,如: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找老师、长辈、亲友谈心,学会与人谈心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没得到本人的允许,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
总之,对于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我们要及时参与措施,不能让孩子带着心理问题长大。作为未来的教师,我们必须掌握好心理辅导方法,才能引导学生的心理特点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四篇:心理健康教育C证论文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育
C证论文
单位: 系别: 班别: 姓名: 学号:
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xxx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式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需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接下来我将以文献法的方法来论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关键词] 中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正文]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离异家庭的增多,都导致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急剧上升,这一现象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人们已深刻的认识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从2000年秋开始,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就要求广大中小学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担当好学生“心理的维护者”,但更要注重教师本人的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因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学校是一个由学生和教师(包括学校领导)组成的整体,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 传统教育中忽视得最多的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片面的应试教育使青少年产生角色的片面性,误认为自己就只是一个学生;加之家庭教育出现偏差,导致青少年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影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其实,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生理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的全面提高都是看是否能够全面发挥人的心理潜能。因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心理支配之下完成的,而心理素质是人的各种素质的核心和动力。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学生整个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我们国家在21世纪中的兴旺发达。因此,现代教育呼唤良好的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消除心理障碍,促进他们能够正常生活。通过对学生有计划地施加影响,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智力因素和认知风格,培养学生的毅力、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以及对自己的全部行为和思想起调节作用的自我意识。从而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面对二十一世纪全球范围内更加激烈的人才竞争,面对迎面而来的信息社会,面对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当前学校中、社会上出现的种种教育问题或与教育有关的问题,人的创造力、理性选择能力、责任感和合作性受到空前的挑战。以人文精神取向,以助人成长为宗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途径、一种教育技术,同时也作为促进教育改革的有生力量之一,正在走入我们的学校、家庭和社会。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注意力),培养健康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自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效的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当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生存环境相适应、相和谐时,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才能得到提高。因此,心理素质是学生素质结构的核心与基础,学生的一切发展都是在此基础上、以此为背景来展开的。心理素质的发展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归宿。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本身应有的内涵之一。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包括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当前中小学教育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心理健康教育占有重要地位。健康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健康,还包含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即身心健康。因此,中小学就迫切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生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如嫉妒、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乃至自杀、犯罪等,迫切要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三、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我国学校教育和儿童发展事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一方面,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向学校的传统教学内容提出了挑战。21世纪的社会更需要心理健全的人,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学校教育面临的新的挑战。
另一方面,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美好时期,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塑造和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有用人才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心理的发展与成熟。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保护和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种种原因,学校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忽视心理卫生方面的教育,致使许多教师或者没有充分认识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性,或者在遇到学生心理问题是束手无策,更谈不上指导家长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挠,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是一个终生相随的人生课题,并且表现出很强的阶段性。从差异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具有相对性。心理健康并非截然的和绝对的。学生无法被截然划为心理健康的和心理不健康的两类,同时也没有绝对心理健康的学生,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会面临的问题,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同时存在心理健康的和不健康的侧面,只有哪种情况占主流和程度不同而已。心理健康的这种相对性说明心理健康具有全员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
四、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近年来国内大量的调查研究说明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相当严重的并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这从以下摘录的部份调查结果和数据可见:国家教委“八五”重点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在东北地区的18所中学和58所小学,运用SCL-90心理健康量表随机检测万余名学生,结果表明约有32%的中小学生存在心理异常表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同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夏威夷大学合作,于1987 年对上海市中小学生调查发现,有27%的学生心理异常;浙江省在1989年对该省城乡不同类型学校的2961名大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有16.9%的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1994年广州市穗港青少年研究所对广州市四个区1000多名中学生的调查表明,53.2%的中学生有心理危机。(以上数据引自周燕:《关于我国学生研究的几点思考》,《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年第一期)上述数据因采用的工具不同或未经修订,有些可能不完全适合中国国情,同时调查对象与内容也各异,故所得数据不一定完全准确,但尽管如此仍可以说明,学生的心理健康普遍存在问题。
没有健康心理的学生是很难甚至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学校如果只从生理的角度理解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将无法保证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总而言之,无论从社会发展要求的角度看,还是从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都是非常的重大、非常紧迫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和必要的。参考文献:
[1]《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资料》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李百珍
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7-12 [3] 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开明出版社 [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李春明 [5]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林维仙
[6] 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施殿岐、龙立荣 [7] 浅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韶关学院 教育学院 [8] 浅谈开展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易继林
第五篇:心理健康C证论文
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毛志英
(龙华新区元芬小学)
摘要: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的定义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心理健康;
出现问题 ;重要性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的定义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随着我们社会的飞速发展,时刻都有新事物的产生。但是在我们使用这些新事物的时候,往往也会引发很多的心理问题。特别是我们现在的小学生,他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未来的栋梁。虽然现在的物质条件比较好,当小孩子的生活却没有我们以前过得那么幸福。在小孩子的身边,有很多无形的压力,对他们或多或少的造成一定的影响。在造成影响的同时,并没有一个恰当的途径可以去了解他们的想法,长久下去,造成的心理影响就会越来越严重。
就拿我们的“应试教育”来说,虽然现在到处都大张旗鼓地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只要还有高考这只“指挥棒”的指挥,学生就会在学校的提高升学率,家长的高期望下,被迫负担更重的学习担子。久而久之,学习繁忙,要与同学互相竞争,心理承受能力差一点的学生就特别容易出现问题。
何谓教育?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就算你再聪明,但你的心理素质不过关,动不动就钻牛角尖,那么培养出来的就是一个不定时的炸弹,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爆炸。这是一种很可怕的事情。所以,身、心两方面都必须得到健康的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
国内多种调查提醒我们: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随机抽取的3万名中小学生心理状况的科学检测发现,32%的学生有心理异常表现;又据某种心理测检组检测,只有43%的中小学生自认为朝气蓬勃的,27%的学生认为有心理问题。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首先是学习方面的问题,现在的学生中常有缺乏自信、厌学和学习困难的现象;其次是普遍存在不良性格和行为问题,比较突出的性格问题表现为依赖他人、固执任性,行为问题表现为讥笑别人、说谎、注意力不集中;再次是心理承受能力差,责任心不强,面对难题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受不了委屈、挫折。此外,在情绪、人际交往方面也有明显的问题,有情绪问题的约占10%,人际交往方面突出的问题是自我中心,不遵守集体规则。
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小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很多学生都说,他们天天过着“单调”、“紧张”、“烦躁”、“抑郁”、“无聊”的学校生活。甚至多达近30%的小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比如说: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经验,简要地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正常健康、全面发展的保证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正是学生的“过渡时期”。在小学阶段的高年级,学生个体开始从儿童进入青少年,其身心变化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性成熟的开始,身体的发展,让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甚至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出现独立的需要。产生这种矛盾,学生特别需要心理健康的教育和疏导。许多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孩子在物质上做到应有尽有,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保护,学习上过分计较成绩,而对孩子的心理需求漠不关心,甚至不以为然。这种情况会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进而产生了心理障碍。
学生的心理发展一般是正常和健康的。但是学生还是有时候会存在一些小困惑——在我们眼中的小事。如果困惑没有及时解决,让它越积越多,当它超过了自己的承受力,就会很容易产生自暴自弃、自卑乃至妒忌、憎恨等不健康心理,从而形成孤僻、懦弱、粗暴等人格阻碍。有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
比如:在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学生。他脑子特别的聪明,人也很活泼好动。只要是他想做的事情,没有做不好的。但是,他特别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下课老是动手动脚惹同学,上课也喜欢插嘴。当他不喜欢的时候,考试卷子也不愿意写一个字;当他受到委屈时,就喜欢装病不上课,吵闹着要回家。班里面的学生都特别不喜欢他。作为班主任,我有义务,也有责任和家长进行沟通。几次想把家长请来学校,但家长一直说工作忙,没空。直到小孩在学校与其他同学打架,弄得鼻青眼肿,需要双方家长进行调解时,才愿意露面。家长的不重视,是显而易见的。
这个学生的一切行为,只是为了要引起家长、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关注。后来通过几次的谈话,学校的相关部门也和家长进行了沟通,教育家长要多关心小孩,要用鼓励的方法让他改掉坏习惯,要让小孩有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个学生的行为有了很大的转变,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不少。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各科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全面发展。
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
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发展,随着社会变革而产生的一些变化或暂时不可避免地滋生的一些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状态产生消极的影响作用。方面
现象
1.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家 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有重大的影响;、“问题家庭”中家庭气氛温馨减少; 庭 2.“单亲家庭”3.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的管教方式。1.学生之间激烈的升学竞争; 学
2.学校追求升学率,频繁的测验,对学生的分数进行排位; 校
3.教师不适当的教育行为;
1.色情、暴力以及非法电子游戏厅、不法网吧的出现; 社
2.政府部门的不正之风; 会
3.观念的多元化。
三、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是老师
有专家通过个案分析指出,2/3的成年人心理疾病产生于中小学时期。小学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多在于教师。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要如何树立楷模,我认为老师先要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其次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绩好的学生都受老师的青睐,但是我们老师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最重要一点是要讲诚信。不能夸大或缩小事实,不能答应学生的事情不做,更不能在学生面前无所顾虑地讲话。
导致学生陷入紧张、焦虑,担忧等不平衡状态。
对社会有错误的认识,自我调控能力减弱。
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影响
四、结合各学科教学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学科渗透
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在小学开设一门课,而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优化整个教育过程。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等多项工作中。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健康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新课程的理念最重要的有几点:一是创设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情境,使学生喜欢上数学学习;二是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特别是班级的“后进生”,应该给他们机会在课堂上展示,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三是与学生有良好的互动,善于观察学生,引导学生。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在课堂中建立良好的师生之间,对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个重要的保证。
总之,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学会自我防止和消除产生心理疾病的各种因素,从而保持积极、乐观、健康心态,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我们要不断地探索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是具有重大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