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线产品经理的工作感想范文
一线产品经理的工作感想
只是个人的工作心得和所思所想,信马由缰一通,做产品的人能大致看得懂就行了。没啥铺垫的,直入正题,一块块来:先上一张图
需求文档看不看
当你辛辛苦苦写出来一堆需求文档,跟UED的同学定好交互、视觉、重构;满以为技术会认真对待,但是你会发现,技术同学基本不会看你准备的一堆东西,基本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开发,当开发不下去,第一时间也不是看文档,而是看测试用例,或者直接跟产品沟通;基本文档只是QA同学对着写用例。
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对于技术不按照文档开发,是比较着急上火的,经历一段时间后,发现重点就好了。产品的本质是保证产品核心功能的质量,保障用户体验,用户端和商户端的功能不能含糊;运营后台、客服后台之类的,保障功能完整和业务流畅的基础上,可以给技术适当的自由发挥;就算是前台页面,多听听技术的意见,让技术同学参与进来;开发过程中,保持沟通,对于技术提出的问题,最快速度的响应。
什么样的需求要写文档?对于功能性、涉及业务流转,状态切换,边界条件灰常多的需求,流程图、交互、PRD一个都不能少;对于非功能性的需求,提升用户体验的部分,文档可以不准备,准备好原型图,然后在上面标注出重点,交付的时候讲清楚。
todolist与优先级
产品在迭代过程中,不断有新的需求,不断有需求被完成,通过list来管理这些需求,整理的过程也是对产品思考的过程,不停问自己,这个需求用户是谁,解决什么问题,是否必要,以及是否必要现在就做?
list的好处就是,可以尽量多的记录所有需求,虽然有些天生就是被砍的命,但是list一堆需要完成的事情,对整个项目组都会有紧迫感;一句话讲清楚每个需求,标明优先级,负责人,对应的开发,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完成状态,让项目组所有人(包括老板),都知道我们现在有多少事情在做,已完成来多少,接下来做什么。
需求永远做不完,对于优先级安排,平时工作中最常用的就是四象限法,重要又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也不重要,根据项目实际来做判断。
需求会议
2014年都是一周一次迭代,每周都会有下次迭代的需求会议,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需求评审,产品驱动的公司,基本就是需求讲解,交付,以及相关时间点确认
需求准备要充分
在需求会议上,面对技术和QA,甚至老大们的挑战,这是正常的,他们会问为啥要这么做,为啥不那么做,甚至直接对你的需求提出挑战:这个东西不靠谱,不可能;拍桌子打板凳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唯一避免发生的情况,就是对于需求的准备要充分;不管面对何种挑战,讲清楚数据、用户需要、和竞争对手怎么做的,基本就能说服;一般只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会有大问题。
真有自己无法立即解答的,快速承认错误:不好意思,这个是我没有准备好,会后我再去做详细调研和准备,快速跳过这个问题,继续下面有把握的内容;会后再去完整论证,并把问题描述清楚,邮件给大家;既可以避免冲突,会后大家平和心态来对待,也便于解决。
讲好我的故事
这里应该是讲好用户的故事,为啥叫讲好我的故事,因为产品需要把自己代入到各个角色中;做过几次用户访谈,很多用户描述这样一个场景,我快下班了,拿出点评App搜索附近找吃的;运营说这个这个很烦,我需要这么这么做,其实可以这样就解决了;
客服说,这个信息在这里查,那个信息在另外一个页面,每条记录处理的时间增加多少分钟;
最有意思的是商户端,商户那边有签合同的、店长、负责人、前台、收银,会计,每个人都有可能来用我们的后台,去商户端做访谈的时候,观察他们如何使用点评的产品;
讲需求的时候,先描述用户遇到的困境,绘声绘色,动人心弦;如何做到,代入自己的角色,不要假装用过,而是自己真正使用过程中的痛点,放大再放大,感情方式来打动技术。
描述痛点只是第一步,可以清楚描述,如果这个需求做来,运营效率可以提升多少,节约多少成本,最终转化率预计提高多少,以及ROI(投入产出比),所有功能点的改进,最后都可以结算为Money,因为钱,会让所有人兴奋,并集中精力来解决问题。
让更多的人参与需求讨论
需求被挑战,会有点不舒服;但是若所有人都表现出对你的需求漠不关心,那才是最难受的。如何让技术更多的参与需求讨论:首先可以挖掘对业务有兴趣的人,多跟他们聊,他们会主动告知他们的想法。一般工作几年的技术比刚刚工作的童鞋更关心;其次让技术有存在感,定时告知他们相关的产品数据,月用户数,月增长量,收入等,根据技术所开发的功能点,细化到此功能带来的数据,以及同比环比数据;最后在Scrum中,计划扑克能够让所有人都参与到需求当中,因为每个人都要评估task的工作量,目前来看,效果还不错。
确定好时间点和相关责任人
Scrum确实是一个好的方式,能够估算出工作量,并且技术自发领取任务,直至每个人工作内容都填充满整个sprint。
在未开始Scrum之前,每周一次需求会议,只是交付好相关需求,由开发主管来指派任务,并定好工作计划表,然后QA同学补充相关测试安排,最后敲定上线时间。
其实不管何种方式,最终的结果导向就是,产品尽快上线,且以最有效、风险最小的方式。
适当地砍需求
产品是不需要懂技术,但是如果能根据需求大致预估工作量,排期更简单;每次我都会提前多准备一些,连交互和重构都准备好,摆出一副不做此需求是誓不罢休的架势;资源充分时,技术童鞋会主动领取需求的,但是当工作都排的比较满的时候,就很难了;所以需求评审时,每个需求的优先级都排的高高的,将用户痛点描述的栩栩如生,如果技术实在抱怨太多,或是总拿51230.com那样的婚恋网站来举例,那就象征性地砍掉一部分,前提是保证核心必须完成,其实当时砍掉一部分,不会一直砍下去,而且心里也会有满足感;其次给技术紧迫感,赶紧完成,后面还有一堆事情呢,即使这次迭代不做,下次迭代也需要完成。
产品开发过程中
保持沟通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技术都是非常有责任心的,会帮你考虑边界条件,作为产品积极响应技术提出来的各种疑问,是维系技术与产品之间很有效的方式。虽然有一些问题,可能是技术对需求的理解并没有产品那么深刻,讲清楚就好了,没有必要上纲上线,因为最终大家的目的都是为了产品,另外公司开始实践的Scrum也对整个团队保持沟通,既是要求,更要成为一种习惯。
认真对待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又是一个保证产品质量的利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认为测试用例只是QA同学的工作,第一版本App上线做UAT的时候,发现对着需求文档并不能完整验证完所有需求,但是对着测试用例,所有的主流程,辅助流程,边界条件,非功能性需求,清晰明了,感觉太有用了。所以每次都提前完成需求文档交付QA,QA在技术正式进入研发完成用例文档;在过测试用例时,产品同时参与,避免一些需求理解上的偏差,此外技术同学对着case开发,比需求文档描述更清晰,另外技术同学可以参与部分自测;UAT的时候,也是产品的参考。
需求变更与delay
需求变更是永恒的话题,Scrum中一般是不接受需求变更,其实不允许变更的本质不是需求定板不动,而是对产品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从需求调研、准备、设计、交付每一步都需要考虑周全和清楚;即使在要求严格的Scrum中,需求真的不能变更么?如果临时线上bug造成用户无法访问,技术同学是不是要停下手中工作,来排查线上故障呢。作为一个产品,不是神,尽量保证所有的需求都是合理且必要,并且将所有的需求准备工作做到位;如果还不能避免,就要影响甚至说服整个团队来拥抱变化。
正确处理需求变更
需求变更已经发生,那就赶紧处理吧。如果是产品没考虑清楚,用户调研或者数据支持出错,果断向团队承认自己的错误,没有人会责怪一个真心诚意道歉的人;并在第一时间交付变更后的需求文档、交互、视觉、重构等,并跟技术沟通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完成此次实现;若技术的工作在本次迭代已经安排很满,那考虑需求的紧急程度,适当情况下,可以放到下个迭代去完成。
若是因为行业或者市场变动,产品转型等原因,直接向团队传达变更的原因,以及接下来的产品规划,让所有人都看到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技术会有疑问和挑战,耐心解答,通过行业数据、竞品等角度去阐述;遇到老板变更需求,那比较简单,因为老板的需求优先级永远是最高的,但是作为跟技术直接沟通的产品,要认真对待老板变更的部分,若老板频繁变更需求,烦的是技术,会不会以后合作留下影响呢。
关于产品delay
不管产品还是技术,没有人愿意看到delay的;面对delay,怎么处理?换个思路:就算delay了,只要用户还能用,服务照样跑,地球还照样转。如果真的导致用户不能访问,整个技术团队肯定加班加点,不吃不喝也会搞好的。一旦出现delay,整个团队一起来排查delay原因,是需求变更,还是资源没到位,还是项目之间的耦合关系,前面小的改动,导致后面项目的延期,做好每次的总结会议,并在下一个迭代中避免此问题。
目前团队中正慢慢引入Scrum敏捷开发,而本篇总结,大部分是基于小瀑布模式的迭代;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一转眼又过了两个月,正式工作已经八个月,需要走的路还有很多,跟随整个team一起成长。
算是工作总结吧,主要是自己梳理一下,路还长,继续跟着一班牛人加油呗!
第二篇:产品经理工作职责
产品经理工作职责
1.负责课前产品的功能规划与迭代跟进;
2.具备一定的社群裂变、公众号裂变、流量循环的操盘能力,能够实现用户增长到变现的过程;
3.能够理清业务流程,设计合理的产品功能,并撰写需求文档、推进开发;
4.定期开展用户调研,收集用户需求、竞品动态分析,对产品规划设计、运营工具的功能提出优化建议和方案;及时搜集、跟踪运营数据,以数据来驱动运营,运用数据对用户进行分析;
5.主导并对接运营等业务部门,推动产品方案的落地,对产品负责、对用户体验负责。
产品经理工作职责2
1.负责针对系统集成IDC产品的研究,方案设计,承担客户信息化解决方案沟通协助工作;
2.负责客户需求信息收集,整理,根据客户需求形成汇总及方案设计分析;
3.对于不同领域新客户产品信息定位和设计,了解、分析和评估各个行业的需求,形成智能集成产品体系化解决方案提供销售部门;
4.协调相关部门并对商务部给与解决方案完成解决方案编写、合同准备、标书制作,产品选型等工作;
5.对于工程部根据解决方案进行施工指导及产品特性分析;
6.智能集成产品规划及统筹。
产品经理工作职责3
1)负责集团电商系统产品线,能够充会理解公司战略方案,独立推动项目顺利落地和执行;
2)完成产品需求文档及产品原型设计,协同设计师完成UI设计,交互设计;
3)与业务,开发,测试,项目等多部门多角色对接,对需求进行分析、管控、细化,制定出项目版本计划,确保项目按时上线;
4)配合产品运营,通过调研、观察和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与挖掘,通过数据驱动产品不断优化,使产品功能更能满足用户需求及业务发展;
5)日常关注行业动态、竞品动态,深入分析,吸纳先进思想,寻找差异竞争策略;
产品经理工作职责41、负责toB
产品规划、设计,通过调研分析,深挖高校业务需求,将需求转化为产品需求文档及原型到最终可落地的产品
2、主导完成软/硬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及产品操作手册的编写。
3、跟进及协调产品在项目现场的调试、产品的培训和演示。
4、负责项目中各厂商、第三方软硬件的对接需求定义、对接协议的获取
5、参与toB产品需求讨论,对toB产品原型设计进行可用性测试及分析,注重用户体验,配合UI完成高保真原型
6、制定产品上线和迭代计划,协调开发人员把控产品开发周期、质量及进度,推动产品的测试及发布
7、把控产品各阶段(原型、开发)输出质量,保证上线系统能满足甲方产品需求
8、跟踪产品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与技术部门、运营部门等其他相关部门良好沟通,跟进甲方反馈,确定迭代改进需求,不断完善和优化产品
产品经理工作职责5
1.负责工业机器人IDE系统的功能架构规划设计,优化产品核心流程,持续改进用户体验
;
2.负责行业动态的敏感度监控,形成竞品分析报告,为产品打造给出指导性建议,和长期的规划;
3.能够理解公司的业务特点与模式,准确判断IT如何给业务带来价值,提供客制化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4.客户的需求调研、产品设计、业务测试、上线实施;
5.保证产品上线的质量以及产品的最终发布。
产品经理工作职责61、新产品预研,评估、生产跟进等工作(前期协助,后期主导);
2、用互联网运营的思维,实施推进新产品的宣传;
3、协助新品牌搭建和宣传工作;
4、基于市场预测、竞品分析、用户研究,确定新品牌的产品定位并组织执行(前期协助,后期主导);
5、负责部分现有产品的下单、生产、物流跟进等工作。
产品经理工作职责7
1.与负责区域内的客户进行技术交流,解答客户在产品上的问题;
2.根据客户需求提供项目解决方案,跟进项目进展,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3.分析潜在客户群体,挖掘相关客户信息;
5.与销售配合,反馈的市场需求、产品竞争等情况;
6.参加国际、国内会议,并完成宣讲工作。
第三篇:关于产品经理工作职责
关于产品经理工作职责
1、根据所负责的产品线特点,制定市场推广策略;
2、负责与村田/LRC等原厂的价格谈判、订单交期确定、库存控制,以及防止呆料产生;
3、了解原厂动态,建立和维护好与原厂之间的关系;
4、制定并达成所负责产品线的、季度、月度计划;
5、跟进产品线的重要目标客户,协调客户公关,支持公司重要客户的跟进工作;
6、负责本产品线相关部门员工进行市场指导、培训和宣传资料的编制。
产品经理工作职责2
1.协助事业部及营销中心进行市场推广;
2.解决客户技术服务等售后工作;
___对区域业务、工程进行产品技术培训;
4.根据市场要求推进完善产品的工作;
5.完善产品方案,引进新产品;
6.跟踪并推动项目进度,协调项目各方资源,确保完成项目按计划完成;
7.配合测试部门完成产品的测试工作;
产品经理工作职责31、公司产品学术推广、学术推广活动的策划、组织、执行、跟进等;
2、产品活动文案的撰写;
3、市场活动的设计与执行;
4、公司产品的讲解/介绍;
5、公司产品培训;
产品经理工作职责41、分析行业格局,深入市场了解用户需求,寻找机会点;
2、负责产品的定义、设计、项目过程管理,包括收集管理客户/用户的需求,进行市场和竞争分析,制定创新性的、可规模化的产品规划和设计;
3、协调跟踪设计、开发和测试等各方面资源,保证整体产品从需求设计到开发到上线的顺利完成;
4、有一定的运营视野,需在设计中考虑产品及后市场推广的运营方式;
5、阶段性的总结线上产品情况,并形成PPT形式汇报。
6、对产品的客户和市场表现负责,并持续优化产品,提升客户体验,负责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产品经理工作职责5
1.负责原创内容市场研究,深度挖掘和分析行业需求;
2.产品定位、架构与规划,负责需求分析与设计,完成原型设计及PRD撰写;
3.负责与研发团队紧密配合,推进产品评审、开发、测试、发布上线等相关工作;
4.推动并分析产品上线运营,持续优化产品,提升公司业绩;
5.能独立负责并发起需求调研,完成需求分析,优化产品功能及设计;
6.负责产品的用户研究,提升用户体验;
7.规划产品发展方向,制定产品的长期竞争策略。
产品经理工作职责61、具有深厚的产品背景,能够快速对行业进行熟悉,建立行业的业务和产品模型
2、具备强大的产品逻辑思维,能够对需求进行抽象和产品化
3、具备独立推进产品需求落地的能力,能够沟通协调研发、测试、运维、工程团队一起推动产品落地
4、具有强大的产品原型设计能力和文档能力
5、具有良好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产品问题,优化产品设计
6、具有优秀的沟通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强烈的责任心。
产品经理工作职责71、追踪行业动态,研究分析全球市场上的相关产品,分析竞争对手相应产品经营情况,调研用户需求,为公司产品设计提供规划和具体方案;
2、负责物联网项目售前阶段的客户调研、分析、技术交流、参观、演示,把握和挖掘客户需求;
3、根据客户需求,完成售前方案的草拟编写、呈现讲解,同时结合客户实际业务进行改善;
3、配合市场,对接研发部门,完成与客户的技术交流、技术方案宣讲、产品演示等工作;
5、负责物联网产品宣传资料、解决方案、技术建议书、市场指导书等市场文档的规划、撰写和定期更新;
6、配合完成市场和重点项目的深入挖掘,组织完成产品和方案的包装及客户引导。
第四篇:成功的产品经理培训感想
技术强未必能成功
——《成功的产品经理》培训感想
近日,中心组织了一次《成功的产品经理》高级培训,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感觉受益匪浅。总结一下就是,“走出了一个认识误区,获得了几点成长经验”。
在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产品经理”这个词给我的概念就是负责市场的,类似于一个产品前期需求调研和后期推广支持的负责人。该负责人需要时常与客户和研发人员联系,以便从客户那获取新的需求并通知研发人员修改,产品发布后,要进行该产品的业务支持和推广工作。
现在在我看来,“产品经理”应该是一个产品的总负责人。他首先应该对产品的市场成功负责,保证产品符合市场需求,使产品在质量、成本、进度、功能、服务以及品牌等方面具有相当的市场竞争能力,说白了就是使该产品的“可买点”尽量得多;其次要对产品全流程负责,包括产品的需求、开发、推广、生命周期各个过程,不能只重视技术;再次要协调与资源部门的接口关系,保证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使得整个团队不断发展,共同前进。市场是产品经理关心的第一要素,也是最关键的。如果一个产品市场定位错了,即便你技术能力再强,做出的产品也无法赢得客户认可。很多产品不是输在了技术上,而是输在了开始也就是市场定位上。就拿即时通讯软件来说吧,目前做得比较好的有腾讯QQ、MSN、Skype、阿里旺旺等,这取决于它们的市场定位非常成功,QQ定位于娱乐,MSN定位于工作商务,Skype定位于语音,阿里旺旺定位于电子商务和交易,而新浪UC,网易泡泡,百度Hi等虽然做得非常好,但是用户量不大,究其原因就是市场定位这块做得不够。其次,产品经理要充分重视客户的具体需求,做出的产品要么能帮客户盈利,要么能帮客户降低成本。这就需要对客户的需求细分细分再细分,使得产品能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脱颖而出,并占据一席之地。沈南鹏创办的如家快捷酒店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他将客户对酒店的需求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价格、房间的安静程度、卫生情况、床的舒适度、有无家具和其他设施、能否接待别人、房间大小、有无休息室、美观、用餐的便利程度。经过分析,他发现很多星级酒店都对后面几个需求做得质量比较高,但这对于很多出差的人来说是没有必要的。于是他着重对房间的安静程度、卫生情况、床的舒适度方面狠下功夫,降低了价格,于是该酒店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全国很多城市都开了分店。
再有,产品经理要对产品的全流程进行统筹把握,而不能只强调技术压倒一切。每一个阶段都要有具体的规范,在阶段的转换点要进行严格把关。尤其是产品开发测试完成准备发
布的时候,要对宣传书进行仔细设计,要求既能全面地阐述该产品的“可买点”,又不能长篇大论、泛泛而谈。这一点非常重要,有的时候感觉产品做出来了,也觉得做得比较好,但是推广了一阵子感觉没什么效果,就是这个原因。
最后,产品经理要能调动各个部门,共同为该产品服务。这就要求产品经理要有比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把大家引到“一切为了产品”这个主线上来。
可见,一个产品的成功光靠好的技术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多手抓,多手都要硬,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一天半的培训很快就结束了,感觉时间稍短了点,感谢部门提供给我这个培训的机会,也盼望今后能参加更多类似这样的培训。
总体设计部彭振
2010-11-5
第五篇:野外一线地质工作感想
地质事业,无尚光荣
李金林(藏金沟项目组)
当我第一天迈进“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大门时,首先看到的便是那墙壁上让人心情高涨的八个字“地质事业,无尚光荣”。
我喜爱地质事业,渴望成为一名地质工作者,并且认为地质队是一个很能磨练人的地方,我明白进地质队的首要条件就是能吃苦耐劳,耐得住寂寞。所以从报道的那一刻起,我准备好了接受一切,把自己当作一名真正的地质人彻底离开那些记忆深刻的象牙塔生活。
怀着一股高涨的激情来到野外一线,一切和我想象的差不多,帐篷,炉子,电台,发电机。空旷的山野上除了埋头苦干的地质人,就只剩下些星星点点的牧民人家。这里的夏天很冷,或者说这里没有固定的季节,随时都有可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高海拔,氧气稀缺,紫外线强,气候恶劣是这个地方鲜明的特征。这些对于常年在外的老地质工作者而言不过是稀松平常的事,而对于我们这些刚接触地质生活的新人来说就是一种挑战。
经过一段时间的新环境适应,我们正式进入了野外工作阶段。每天早晨,大家早早地起床,吃过饭,就背起地质包,带上工具,开始一天的工作,白天在山上完成野外任务,晚上回室内整理资料。野外实习,带给自己的不仅仅是工作学习的机会,还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地质工作者的艰辛,这份艰辛并不是在学校的教室内便能体会的。刚来的我什么都不懂,心中不免会有失落感,经过师傅,师兄们悉心的教导,我对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一些实用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地质工作虽苦犹乐,一张地形图看不懂时那些线条或许就会变成密密麻麻的烦恼,看懂了那便有一种站在峰顶俯视山河大地的感觉。
野外生活,给了我很多感触,地质人过着倒退般的生活一直在向前走,因为当别人在享受夜晚白炽灯的光亮便捷时这里还在用发电机照明,当别人抱怨着无线网太慢时这里还在用电台接收信号,当别人因一粒灰尘要倒掉整碗汤时这里还在用地下水煮粥,而这一切的落后生活都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前进。在这里很多时候不是人来选择野外环境,而是由野外环境来选择人,因为人只有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适应恶劣的环境。这些地质生活方面的体验又给了我很多生活方面的感触。人要时时懂得珍惜,把每一个机会当作最后一个机会,什么东西都有可能成为一种奢侈品,信号,电,饮用水这些在平常生活中是再平凡不过的东西,平时没有人会去在意这些,而在这里却成了人人渴望的奢侈品。成长中人往往想着等自己长大了再去感恩父母,但谁又能保证当你真正长大成人之时就不是离你父母最远之时。人该趁着年轻去孝顺父母,或许他们等待的不是将来享受不动的幸福,而是现在一句远方的问候。
地质生活,充满着酸甜苦辣的味道,而每种味道也都有它独特的价值。从地质“入门”的那一刻开始,我逐渐认识到了地质工作不仅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还需要精明强干的智慧和无私无畏的情怀,才可以寻找到一处又一处的矿产宝藏,实现地质找矿事业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