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阅读力”——学校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力”——学校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督学、山东省教师教育学会会长 张志勇
2008年9月28日,在‚山东省创新学校建设研讨会‛期间,文登实验小学候溪萍校长给我一本书稿,名为《让读书成为时尚》,请我写序。
我学术造诣不高,学术视野比较狭窄,加上行政工作繁忙,我很少给书稿写序言。但是,候校长的书稿,我却有些难以推辞。她评选特级教师、评选‚齐鲁名师建设工作人选‛、评选人民教师、评选年度教育创新人物(校长系列),都与我分管的教师教育工作有关。我曾经跟她开玩笑说:一次又一次都让你漏网闯过去了!
这个序我一直没有想好怎么写。我不想落入俗套,总想找一个新观点或新的视角切入,可是想了很长时间,或者说,多次想破解这个视角,却又多次无奈没有结果。
我早晨好长时间没有真正的起来跑步锻炼了,可就在今天的跑步中,我的大脑像突然被激活了一样,一个创新的观点突然在大脑中‚蹦出‛,这就是:‚‘阅读力’——学校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阅读力‛是学校软实力的源泉 世纪90 年代初,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创‚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从此启动了‚软实力‛研究的潮流。他认为: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是一国综合实力中除传统的、基于军事和经济实力的硬实力之外的另一组成部分。这一概念的提出,明确了软实力的重要价值,将它提高到了与传统的‚硬实力‛同等甚至比其更为重要的位臵——正如约瑟夫〃奈所言,‚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样重要,但是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围绕‚软实力‛的一系列研究,明示人们以一种新型、全面和平衡的发展路径,在提升各级主体综合实力问题上启迪着人们的新思维。
‚软实力‛主要用来研究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指出:‚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
后来,‚软实力‛概念的应用范围逐步得到拓展,如被用于研究企业的竞争力,等等。其实,在当今时代,任何一个行业、一个单位的发展,都存在着竞争与发展的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讲,‚软实力‛可以成为研究各类各级发展主体的共同范式。
改革开放30年给我国教育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各级各类教育的普及率提高了,各级政府对教育的保障力度加强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提高了,……这一切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开始从普及性、生存性发展进入质量性、提高性发展,一句话,我们的教育正在从过去的外延发展进入内涵发展的新阶段,这是改革开放30年我国教育取得的最大成就。基于上述背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路径必将发生新的重要变革,这就是:从过去主要重视教育投入、校舍条件与设施、教师工资保障等经费与物质方面的‚硬保障‛,到在继续重视‚硬保障‛的同时,更加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等等。由此,在今后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我们不得不更加重视学校的‚软实力‛建设问题。
什么是学校软实力?我认为,学校软实力是基于学校的历史传统与物质基础,围绕着‚人‛形成的影响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学校阅读力、文化力、管理力、课程力、运动力、审美力、创造力的整合。在这里,‚阅读力‛是指一所学校的校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的阅读兴趣与习惯、阅读数量与质量对学校教育及其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
有人说:‚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我想,不读书,只从事两种学习活动(听课、做作业)的学生是不可能成为优秀学生的;只开展两种教学活动(上课、做作业)的学校是不可能成为名校的。因为,没有了读书,学校教育就远离了人文精神的源泉,剩下的就只有附属于应试功利的机械教育和单调训练了。
教育意识的自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幸福源泉。如何激发和唤醒教师的教育意识?文登实验小学通过实施‚读书工程‛,用经典的、前沿的理论和实践震撼教师的心灵。于是,我们看到了教师的心灵在苏醒,在激荡,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升腾的力量!由此,我们不能不说:‚阅读力‛是学校软实力的源泉。归根到底,学校是读书与学习的地方。没有读书,学校也就不成其为学校了!
二、建构‚三位一体‛的学校阅读工程
我一直关注着文登市实验小学的发展,这本《让读书成为时尚》,是该校继《教育因美而精彩》之后出版的又一部教育教学成果,是学校向内涵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又一个坚实的脚印,也是实小人勇于开拓、追求卓越的精神再现。可贵的是,这所小学不但开展了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读书实践,使‚阅读力‛真正成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动力源泉,而且形成了由教师读书、学生读书、家长读书构成的‚学校阅读工程‛,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一)以校长读书带动教师读书
侯溪萍校长是一个洋溢着书卷气息的创新型校长。在她的带领下,周围聚集着一群朝气蓬勃、锐意改革的教师群体。他们不断用书香丰富自己的底蕴,并勤奋地引领学生们享受读书的幸福。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文登市实验小学已经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读书发展之路。
令人可喜的是,文登市实验小学的老师们不仅读《给教师的建议》等教育名著,读当下老师们喜欢的《做真正的教师》(李镇西)等流行读物,读《教育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等当代西方教育名著,而且引领老师们把阅读的触角延伸到企业、军事、文学、社科等书籍。
请大家来共同分享文登市实验小学老师们多姿多彩的读书生活: 打开这本书(《教育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你会发现,它不像常见的教育理论书籍那样晦涩难懂,单调刻板。‚教育学就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我们在教育学专著上看到过许多对‚教育学‛的定义,唯有这句话扯住了我的心。教育本来就应该是一件浪漫而美好的事情。当我们忽略了对班级的考评,对考试的排名,只关注孩子每天的成长,每日的进步,这多么令人陶醉快慰。
《责任高于一切》告诉我们:责任,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它伴随着每一个人生命的始终。责任,就是对自己所负使命的忠诚和信守,责任就是对自己工作出色地完成,责任就是忘我的坚守,责任就是人性的升华。
在《效率至上》这本书中提到了西点军校有一个悠久传统,就是遇到军官问话,只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升官,不知道!‛‚报告升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之外,没有别的选择。‚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二百年来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强化的是每一个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它体现的是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而这些优秀品质,正是我们所缺少的东西。
从蔡老师手中接过《每天笑一笑》这本书,心里就特别高兴。在读书的过程中,我越来越发觉:幸福与快乐真的完全取决于你的心态,你想幸福快乐,你随时都可以幸福快乐,没有谁能够阻拦得了你。面对人生道路上的痛苦和挫折,笑便是最好的应对方式。‚任何人的成功都必须依托一个卓越的团队,因为这是一个团队至上、团队制胜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里,我们怎样看待团队的实效作用,怎样做到依靠团队取得成功,读了《团队为赢》这本书后,我感触颇深。
急切地打开《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马上被小豆豆的好奇和天真所吸引,‚反反复复地开关书桌的盖子‛,‚站在窗前与过往的艺人打招呼‛,‚跟教室屋檐下的燕子说话‛等等,我不时地笑出声来。可是,后来我渐渐地笑不出来了,更多的是感动和深深的思考:教育应当如何充分挖掘出每一个孩子的完美天性,让他们一生都生活在灿烂的阳光中?
……
在文登实验小学,读书已成为培育教师教育能力的‚不二法门‛。
(二)以教师读书带动学生读书
当今时代已进入了海德格尔所预言的‚世界图像时代‛,即‚读图时代‛。如何让学生浮躁的心灵变得平衡和充实,宁静而致远,惟有让学生们回到‚读书时代‛。文登市实验小学以教师读书带动学生读书,他们在实施‚学生读书工程‛中的创造性做法和经验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
(1)了解学生读书现状。对五年级学生读书情况阶段总结发现:读书最多的是78本,40~50本的约占50%,30~40本的约占35%,其他的同学都在30本以下。从书籍内容来看,学生喜欢读短篇,喜欢各种小故事,涉猎的童话及寓言故事比较多,而对一些经典名著,尤其是散文及长篇小说读得少。
(2)针对学生的读书情况,帮助制定班级和个人读书计划,重点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指导学生学会读书。
(3)师生相互推荐、借阅图书。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是师生间开展推荐、借阅图书的目的。
(4)提供平台,师生共读。从一份学生‚阅读记录卡‛上,我们看到这样一串书名:《格列佛游记》《海底两万里》《希腊神话》《小学生阅读作文300字》《十万个为什么》《创新作文》《毒药博士的恐怖计划》《哈佛家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爱的教育》《夏洛的网》《绿野仙踪》《一百条裙子》《会飞的教室》《史前动物百科全知道》《百科全书》17本书,足见学生读书数量之多,涉猎范围之广。我们有理由坚信:只要给予正确引导,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和潜能如同书的范围一样浩瀚无边,正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5)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让学生在读书的同时,学会摘记、点评和推介。
(6)营造书香班级。从老师自身做起,每天和同学们一起读书;每班师生一起设计一句班级读书口号,如‚走进教室就看书‛、‚我与好书交朋友‛等,要求每个同学无论是早晨还是中午,走进教室就看书;建立书库,让学生有书可读:教育学生节约零用钱用于购买课外读物,建立个人小书库;同学与同学之间,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的活动;班级小书库实行全天性开放,充分利用每分每秒的时间,保证学生在一天中的读书时间不少于1小时。
(7)开展‚读书博览会‛。一是周一、周三‚活动课‛组织4-5位同学进行‚故事大比拼‛活动,投票选出当天‚故事之星‛,‚故事之星‛同台进行决赛,评出学期的‚故事大王‛。二是每周至少学会两首古诗,开展班级古诗词诵读赛,评选班级‚背诗大王‛,举办学校古诗诵读大赛。三是每天第一节课前5-10分钟进行‚报海采珠 ‛和‚美文共赏‛活动,由值日班长向大家朗读佳作,提高大家的欣赏水平。四是晨读时间可朗读所教的课文,可翻阅课外读物,也可以以‚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好书推荐‛等小板块,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或好文章,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形成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
(8)开展‚我和父母共读一本书‛活动。父母每周利用休息时间和孩子 ‚亲子阅读‛一次,做好‚亲子阅读记录‛,开展‚书香之家‛的评比活动。
(9)开展‚读一本好书,交一个朋友‛、‚换一本好书,交一个朋友‛活动。
(10)建立读书成长册。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以及每学期制定的读书计划书,参加读书实践活动的作品,获奖情况等记录下来。
(11)成立文学社,增强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的自觉意识。(12)‚读书明星‛评比。每学期能读书5本以上,并能精读其中5篇的学生,在该班级读书活动管理小组考核中可申报评为‚读书明星‛。凡是坚持读书并作好记录的孩子都有可能得到加星的奖励。
在文登实验小学,读书已真正成为学生精神发育的源泉!
(三)以学生读书带动家长读书
2005年9月,文登市实验小学组织了一次全校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家长开放日‛活动。活动中全体师生分别向家长展示了‚教师读书富脑工程‛和 ‚读书之士‛(读书小博士、读书小硕士、读书小学士)评选活动开展以来的阶段性成果。家长们对‚创建书香校园‛活动以来孩子逐步养成的良好阅读习惯和日趋浓厚的读书兴趣非常满意。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向爸爸、妈妈们发出了读书倡议——《致家长的一封信》。由此拉开了‚家长读书工程‛的大幕。
学校本着由点及面,以先进带整体的原则,由每个班级中评选出首批书香家庭的家长成立‚家长读书委员会‛,举办家长读书沙龙;在家长中开展‚我与孩子共成长‛征文活动;每到学期末,学校本着自愿申报、班级推荐的原则对家庭读书的情况进行评价,评选班级、学校两级‚书香家庭‛,并召开全校师生大会予以隆重表彰,对校级书香家庭采用学校‚赠书‛的形式激励。邀请专家学者为家长做读书指导,引领家长深入读书的计划也已在筹备当中。
文登实验小学实施的家长读书工程是学校创建书香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引导家长通过读书内涵转变教育观念,了解家教信息,掌握家庭教育的理论与方法,营造家庭书香氛围,使家庭成员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思考习惯。目前,绝大多数家长已经意识到良好的家庭学习、研究氛围对孩子的熏陶作用。
在文登实验小学,家长读书已成为学校竞争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三、阅读改变了人、学校和教育
读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心灵的内在滋养,外化为人以及由人组成的人的活动的积极变化。在文登实验小学,我们深切地感到,读书改变了实小人,改变了实小的教育。
读书改变着老师们对教育的认识。有位老师在阅读《给教师的建议》时谈到:‚思考的意思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苏霍姆林斯基语)‛每每读到这句话,我不禁叩问自己,你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了吗?你的点拨与引导,是不是让学生养成知难而退的情绪?你让学生拥有发现的乐趣了吗?你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意向了吗?扪心自问,其实我更多关注的是解答习题的结果,人为地把一些‚棱角‛磨平,减轻学生掌握教材的难度,这就无形中代替了学生去克服困难,无意中忽略了自身‚思考‛的价值。如今我才明白:思维训练的前提是激发孩子进行思考,思维训练的意义是使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只有勤于思考,才能善于思考,才能开启智慧。
读书改变了老师的教育生活。李镇西老师在当今的教育界影响很大,读李老师的书,听李老师的报告,成为有志于教育事业的青年教师们的向往和享受,更成为许多青年教师成长的内在动力。李老师曾说过:‚真正的教育者,不是没有失误,只是他总会从失误中汲取新的前进力量。‛这是李老师基于自己每天‚五项功课‛的反思与总结——‚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某老师读了李老师的书,听了李老师的报告之后,不仅下决心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实践李老师的‚五项功课‛,而且用今天的自己跟昨天的自己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我今天组织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跟自己比,坚持不懈,我想,我也在不断地向‚做一个真正的老师‛的境界靠拢!——真诚、正直地活着,做着教育。
读书改变着学生的精神世界与学习生活。四年级一位同学在总结读书生活对自己的影响时这样写道:
暑假里,我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
……想想自己,想想保尔,我真是太脆弱了,遇到一点点困难就退缩,不努力、不进取,有时还会生闷气、伤心……自从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之后,我变得坚强起来.我深深地领悟: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保尔那种百折不挠、勇敢向挫折挑战的精神真是太重要了。假期里,我学习写作。开始,我连续写了几篇作文都没能在写作班里的‚作文超市‛发表;但我不气馁,坚持总结经验,改正前几次写作中的不足,继续认真学习。经过几天的努力,我的作文终于发表在‚作文超市‛里!在喜悦面前,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勇敢地向挫折挑战是多么重要!
……
读书是一场场心灵的洗礼,是一次次精神的畅游。文登市实验小学的读书活动,由校长到教师,由教师到学生,由学生到家长,从一颗、一颗心灵的颤动开始,逐渐波及更多的心灵,书的香气就像花香一样弥漫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充溢于家庭的时时刻刻。于是:
书香赶走了浮躁,教师的专业发展步入一个个新的台阶。书香赶走了喧闹,孩子们的眼睛被一本本好书点亮,脑子越来越聪明……
书香赶走了浅薄,老师把书卷气息带进课堂,课堂就得一天天变得丰富、深刻、美丽起来。
书香赶走了单调,在一个个家庭生活里,又回荡起了久违了的读书声。
……
‚恰逢金秋时节,我们轻轻地漫步于书香校园,细细地品味教师们丰收的果实,任由这缕缕书香沁入心脾,我们心里充盈着快乐。‛我认为,文登市实验小学的老师们有资格享受这份快乐,因为她们的心底流淌着因读书而日益丰富的精神的‚绿洲‛。祝福文登实验小学,期待实小人有更加精彩的未来!
第二篇:“六力模式”软实力研究报告
“六力模式”软实力研究报告
作者:文/中国软实力研究中心 李天田来源(期刊):2007.12 文章点击数:
1太极,从意念到手法、步法、身法,均以“圆”为体,首尾相续,永恒循环;太极以静制动,每个招式下蕴藏着下一个招式的开始,螺旋上升、永无止境。因而太极之美,美在绵绵不绝。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就希望东软成为以柔克刚的太极高手,——“外表看起来平和舒缓却具有绵绵不绝的内力”。
从人的生命周期看,十六年的成长,东软集团已经踏在了青春期的门槛。进入青春期通常意味着一种积极的矛盾:身体与心智、财富与精神、硬实力与软实力将在动态的不平衡中快速成长。
为了总结东软十六年的管理经验与案例,作为中国软实力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我们运用本中心开发的企业软实力的六力模型对东软进行了系统的扫描,把东软近年来的管理资料与数据翻了个“底儿掉”。同时,我们还在近一年的时间里,运用六力模型的逻辑,对东软进行了深度剖析,并对东软的现状与未来进行了系统评估。
从“源动力”看东软
我们评估企业源动力有三大指标:企业家自我管理、核心团队建设和企业体制设计。对于东软而言,今日之企业领袖刘积仁先生在自我管理方面堪称典范,在东软历年来的领导力360度评估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刘积仁先生在战略思维和价值典范两项指标上持续取得高分评价,在采访中无论员工还是合作者,对于刘积仁的个人魅力与企业家精神都有口皆碑。在核心团队建设方面,我们着重评估了东软核心管理团队的新陈代谢、互补情况。我们发现,东软的管理团队有着显著的互补性。
譬如,刘积仁在创新、战略规划、价值典范上非常突出,总是能做出快人一拍的决策,为人儒雅宽容;与其一起创业的赵宏老师即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有着严谨、周密、慢一拍的行为风范;总裁王勇峰风格强硬、雷厉风行、个性突出,却也不乏迂回的策略,具有极强的战略执行能力;CTO张霞长于技术,其技术策略能力几乎无人超越;CFO王莉是一位业界公认的财务专家,她变革、执行的速度凌厉如风,却又古道热肠,率直而真诚,因此,凝聚了一个充满战斗力的财务管理团队;而被东软人称为铁娘子的COO卢朝霞深谙营销之道,长于公关,她是熟悉技术与业务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为东软的数字圈地战略的实施立下了汗马功劳……
事实上,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东软核心管理人才都是东软在创业的初、中期引进来的,渐渐形成了年龄梯次互补,知识结构互补、性格互补的团队结构。但是,细心的读者也会发现,以上所提及的核心管理人员都出身于东北大学,而且东软的管理团队长期稳定,这显示东软的新陈代谢功能偏弱,适当空降一些多元背景的管理干部并培养其进入核心管理团队圈子,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东软的源动力。
在企业体制设计方面,由于刘积仁早期的海外工作经验和与国际客户合作而形成的国际观,因此具有很强的体制创新意识,东软及早地登上了九十年代初“股份制改造的大船”,早在1992年就加入了股份制改革试点企业的行列,1993年成为中国最早的一批股份制公司之一,1996年6月18日,东大阿尔派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成为中国近两千多家软件公司中首家上市的软件企业,也成为了中国第一家上市的中外合资企业,发行价是6.98元,募集资金达1.02亿元。也正因为如此,东软较早地对接了一家公众公司的游戏规则,在激励、资本、管理等方面实现了国际标准。
从“规划力”看东软
决策者对于有形的业务活动管理所应发挥的能力,我们命名为“规划力”,决策者最重要的任务是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做出预见、判断和决策,设定企业的发展目标与路径,以此指导企业资源的分配与整合。企业的规划力有多重要?有一个简单的例子:石墨与钻石的成分是完全相同的碳分子,只是碳分子的排列组合结构不一样。东软,是一种优等的排列。
在东软,有着一种“忘掉标杆、只做自己”的规划心得,有着一种“自主创新、另起一行”的坚守与勇气,应该说东软的决策者们开创了一种IT行业的“混业经营”模式。
东软牢牢抓住软件技术这一核心能力,以此为主线整合产业生态圈,将制造、教育、服务等相关或间接相关领域整合到东软大旗下。然后,以产业生态圈的整体力量来对各种经营资源进行重新的排列与组合。
正如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欣赏蒙娜丽莎的微笑一样,观察东软,也需要退出画面,否则观察者极易因为看似庞杂的业务结构而感到混乱。但是,东软在这种庞杂背后建立了一种能力,我更愿意说东软的决策者拥有一种新身份:趋势家。
以刘积仁为例,表面上看来他的学者背景、海外经历是非常引人注意的,但事实上,东软之所以经历多少次的“擦边球”、“命悬一线”而健健康康地活到今天,关键不在于刘积仁其人懂不懂技术或者东软是否掌握什么技术的优势,而是在于他对于中国经济转型期的游戏规则、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所蕴含的机遇与风险、中国本土的政经体系和社会文化,有着深厚的理解与把握,使他总能够做出最“恰到好处”的判断与决策。因为有着极强的趋势分析和预见能力,企业在规划定位上就显现出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超脱。
同时,东软还是一家有勇气的企业,没有商量、不打折扣的导入战略地图作为进行规划落地实施的共同工具。在管理界,战略地图向来是以其实施难度而著称的,但凑巧的是,东软最著名的也是一股韧劲与坚持,一个最简单的逻辑就是:不会有什么管理工具比当年东软的跑
马圈地战略更困难。
基于此,我相信,如果他全心全意,作为一名时代的趋势家,刘积仁能够在任何行业获得成功。当然,当年的产业机遇、院校背景等等,的确能够令东软站在一个最巧妙的起点上。但偏激一点来讲,东软,其实是一个披着软件外衣的趋势经营者。
从“执行力”看东软
执行者对于有形的业务活动管理所应发挥的能力,当是人人都熟悉的“执行力”,但是在企业软实力的系统之中,我们高度关注的是如何运用组织的手段来保障整体执行力的发挥,而非泛泛的、口号式的个人执行力,因此,员工效能、员工绩效和员工发展这紧密联动的三项要素,就是衡量企业执行力的关键指标。在这一方面,IT产业本身就具有以人为本的基本特征,而东软在这一领域长期以来投入了大量资源。特别是东软独特的与IT教育挂钩的专业人才储备和发展模式,更是为东软开创了一个人才蓄水池,因此,东软的员工在职业准备度和工作效能方面也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但值得关注的是,在近年来的东软员工满意度调查数据中,“职业发展空间和机会”指标已经连续两年排在倒数第三位,说明近50%的东软骨干员工不认为自己在公司内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成功机会。在企业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是对人才的渴求,一方面是员工(尤其是骨干员工)对发展空间的不满。由此,这间公司在新聘人才的结构以及对骨干员工职业发展空间的沟通上需要做出更有效的调整,继任计划需要更快速有效的开展和实施。此外,在东软的领导力调研数据中反映出,公司的两位主要领导人刘积仁和王勇峰都在“员工发展”一项中得到相对低分。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与其说这是东软的软实力短板,不如更准确地说,这其实几乎是所有中国企业在当前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共同瓶颈。虽然老板们在员工发展上投入的精力和资源越来越多,但是随着公司业务的高速增长,以业务为主导的运营环境给人力资源发展带来的压力非常大,而员工发展是需要时间积累的,因此,几乎每家公司都采取了“拔苗助长”式的用人方式,也由此特别容易助长焦虑和急躁的职业氛围。这一点,不是简单的一家企业做什么就能解决的,需要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周期内由一批领袖级的企业共同去重塑全社会、至少是全行业的职业文化。不过,东软正在请咨询公司设计领导力发展的规划以及员工股权激励计划,这必然对于稳定骨干员工的心态将起到积极的干预作用。
从“感召力”看东软
在软实力坐标系的左下方位,蕴执行者于无形的组织行为管理能力被称之为“感召力”,这是一种激发人们士气和使命感的能力,它通过企业精神的塑造、员工行为的改变从而实现员工士气的提升。对此,刘积仁多年来有着一种特殊的执著:东软将诸多管理活动和管理工具的开发都采取与外脑合作的方式开展,但是,只有在感召力建设上,刘积仁始终毫不妥协地将其功能牢牢掌握在东软内部,并且本人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
我一直认为刘积仁本人是一种奇特的文化综合体:对艺术的敏感和修养,对科技的敏锐与驾驭,对经营的天赋与坚持,在同一个人身上巧妙地综合在一起。在感召力的建设过程中,企业领袖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而在刘积仁多年来的精心设计下,东软的企业精神也呈现出一种相类似的特征:虽然完美永无止境,但从不放弃对完美的追求。这是一种有理想、但绝不理想主义的文化,也是一种讲现实、但绝不甘于现实的文化。这就是中国人的“大学之道”:止于至善。
东软已经连续几年运用最先进的管理测评工具对员工士气进行监测,并根据数据及时地进行管理活动的调整与改善。同时,东软的管理者们设计了大量的文化活动,来营造企业感召力的氛围,修造着商业社会里一座小小的文化绿洲,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员工的行为。东软的文化显现出一种“水”的特点。刘积仁要求他的管理者们和员工们都要有这种“水”一样的胸怀,他期望东软的“水文化”可以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一种宽容。
在中国企业里,东软的感召力建设是行之有效的。多年来,东软竟然没有任何负面新闻。在公众和媒体的眼里,刘积仁永远都是温文尔雅的君子,而东软永远都那么稳健和低调。从来没有人狂热地追捧东软,当然也没有人强烈地反感东软,东软是一家比较“中庸”的企业,因此,人们尊重它。我相信,在政府眼里,东软也是一家让人放心的企业,因为,它始终保持着循序渐进、与人为善的沟通方式,而且,“值得信赖”也一直是东软在对外感召力建设上强调的主基调。
综合来看,感召力是东软比较突出的优势所在,但是,我仍然要讨人嫌地多说几句:如果从更长的发展周期来看,东软在保持其文化纯粹性的基础上,是否应该尝试吸纳更多新要素?因为,过于纯粹的血统繁衍往往导致人种的弱化,而每一颗美丽的珍珠都曾经是一粒讨人厌的沙子。在东软文化一代代传承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地承受碰撞、重整、融合,东软才会变得更有生命力。当然,这一点对东软不会太困难,毕竟,包容本身就是东软文化的一部分。从“共识力”看东软
那么,如何将决策者对企业的愿景转化成所有执行者众志成城的梦想?如何将决策者对企业的规划落实成为所有执行者日常的行动?企业软实力建设的两大诀窍在于共识力与管控力的运用。共识力建设的关键工具是沟通管理和协作管理;管控力建设的关键工具是流程管理、预算管理、信息管理。
在共识力领域,历年东软敬业度调查的结果反映,“在过去的两周中,我因工作出色而受到表扬”项以及“在过去的6个月内,部门里有人和我谈及我的进步”项的得分都是最低。这充分说明东软管理者在通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技巧来提升管理效能方面还有待加强。同时我们
也感觉到,对于员工包括高管们的一些抱怨或疑问,刘积仁其实都有成熟的思考,但这种思考或者观点并没有被有效地传递到更广阔的员工队伍中,因此在这些领域恰恰产生了误读、误差甚至误解。对此东软不断地在努力,每年跟踪做文化差异指数调查,每年调查结果都有所提高。但是,东软所面临的考验是,近两年东软每年新招聘的人员就达到5000人。新员工的比例越来越高,老员工开始进入职业疲劳期,这时,对企业文化的共识、对管理制度的共识、对事业目标的共识就变得非常重要。
当然,东软也形成了一些提高共识力的最佳实践:比如在2007年,公司要求各大区高管集体回到总部绘制战略地图,这也是一种达成共识的方式,因为人们在对未来的设计过程中互相质询、碰撞、借鉴、沟通之后所达成的共识必然会超越战略地图本身,而更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意气相通”。包括东软所实施的一些比较特殊的培训活动以及真心对话活动,也给管理者们与员工们创造了一些高层面的沟通机会。但的确,这仍然是青春期的东软面临的最大的考验。
从“管控力”看东软
在管控力领域,东软的“出身”是不错的:创业初就与日本方面合作,企业国际化进程走的很早,因此在信息管理和预算管理方面比其他同时期的中国企业拥有更多对接资源和可供借鉴的管理经验。
但是,标志着企业管理成熟度的流程管理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东软的短板。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组数据:在构成满意度的十几个指标中,“制度/流程”指标连续两年排在倒数第二位,超过40%的管理干部和骨干员工认为公司的制度流程/组织结构无法有效地支撑其完成工作。作为组织策略是否可以得到有效执行的核心要素之一的“制度/流程”需要更持续有效的进行改进。流程管理,是企业的“神经系统”。当公司规模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如何既保证管理活动的有序性,又能避免等级和官僚文化的产生,也就是敏感灵活性和安全稳定性如何兼顾,将是东软所面临的一个长期而持续的重大课题。
其实,也不仅仅是东软,中国领袖级企业中谁不曾为此而踌躇。1996年开始,华为开始大规模的流程设计、重组和优化工作,历经近十年的时间,华为才建立了具有世界级水平的流程。而海尔从1998年开始进行激进的流程再造,直到2006年,当记者访问张瑞敏时,他还在为海尔流程再造能否最终成功表示出一种真实的焦虑。
事实上,目前东软所全力推行的TCOE计划、卓越服务流程就是东软流程管理的最重要举措,它们的起点是客户,终点也是客户,宗旨是达到QCD即能为客户及时交付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正如TCOE计划的负责人CTO张霞所言,计划的最终落地成功将面临来自内外部的障碍,破除这些障碍需要假以时日,而东软一定会全力推行,TCOE是东软长期的战略,也正如卓越服务流程的负责人COO卢朝霞所言,东软未来能否取得更大的成功,取决于是否
能让流程真正卓越起来……
东软集团体检报告
大型CT设备是东软的重要产品之一,而我们运用企业软实力的模型来审视东软,也相当于我们对东软进行了一次CT检查。现在我们是否可以为东软出具这样一份体检报告:
企业软实力体系由源动力、规划力、执行力、感召力、共识力和管控力六大系统构成。在六大系统中,东软的源动力、规划力、感召力处于非常健康而有优势的状态,六力体系也相对平衡,但是如果以一种更加精益的心态来要求,东软所面临的考验来自源动力中的核心团队建设、执行力中的员工发展、管控力中的流程管理以及共识力的整体建设。这种考验一方面来自企业文化的制约,另一方面也来自社会整体环境与文化的挑战。因此,企业所要应对的不仅仅是外来的压力,更根本的是来自进行自我否定与自我超越的心理压力。对于一家追求成长的企业而言,最可怕的敌人是四个字:习以为常。
刘积仁的体悟也极其深刻,“我们只能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成功和自豪感,不断地把自己的成功忘却。”
青春期的东软,是一家充满灵性与斗志的企业,面对成长中的不平衡,我相信,热爱太极思想、热爱挑战的刘积仁会带领他的队伍,继续顺势而为,走出一条螺旋上升的增长之路,因为,太极是最有效的提升平衡能力的运动。
第三篇:软实力
【中国铝业网】“前几天楼主去一家企业面试,HR说:年薪23W(万),代价就是天天要陪客户喝酒应酬!如果现在有份这样的工作摆在你们的面前,你们是选择接受还是拒绝呢?”连日来,在武汉某知名论坛上,一则“求助”帖吸引了不少网友“七嘴八舌”:喝酒伤身,但待遇如此优渥,要不要一试?在喝酒、打牌、拉关系等“灰色技能”在职场“横行”时,掌握一两项“灰色技能”的“多才多艺”者往往会被老板另眼相看,而这也成了不少职场白领的“隐痛”。
女白领很纠结:年薪20万需要喝酒换
记者通过论坛短站联系上了发帖者于小姐,进而了解到:她今年26岁,曾在外企公关部门任职四年,社交能力强。春节前,于小姐就接到猎头的电话,一家民营企业在招聘市场部经理,几天前,她正式与该公司招聘负责人面谈,当得知年薪和职位需求时,心里有点打鼓。“当时听说天天陪客户喝酒应酬,我就犹豫了。虽说我酒量还行,但对方提出的这一要求,感觉企业文化和我一直呆的外企相差太大,担心没法适应。”
当就业、高薪和喝酒应酬挂钩,部分白领感到纠结。“会不会喝酒?”“酒量有多大?”记者在招聘会上与部分求职者交流时也发现,一些用人单位在面试时会提出类似问题,令一些应届大学毕业生颇感无所适从。
“这种情况只存在于少数行业的少数企业当中,不能一竿子打死一船人。”街道口一家科技公司人力资源主管邢先生表示,“一般这样的企业属于刚刚起步,还在发展中,硬实力比不过同行,可能就要靠应酬、拉关系来发展业务。”
员工们吐苦水:不能喝酒会被边缘化
在采访中,不少职场人尤其女白领都反映,酒桌上的应酬对她们来说,是一项非常头疼而又不能回避的社交活动。
在一家大型旅行社行政秘书岗位工作近3年的杨小姐表示,自己曾经不大会喝酒,但工作岗位注定了要应酬,“以前怕喝,好几次谈重要业务,领导都不带我出去,我觉得有点被边缘化了,后来就慢慢练酒,现在还是能喝两三瓶啤酒,领导也开始愿意带我出去应酬了。”杨小姐形容这就叫“人在职场混,哪能不喝酒”。
乔乔在丁字桥一家公司上班,做的是销售内勤。半个月前的一个晚上,她和老总、2个部门经理一块陪客户吃饭。“我看他们喝得很高,也没注意到我,碰完杯对方正在喝时,我也假装脑袋一仰,然后把酒杯往肩后一甩,偷偷把酒倒掉了。”乔乔说,以为自己做得神不知鬼不觉,结果却被坐在旁边的顶头上司逮住了。
“我们部门经理凑过来悄悄对我说,这样做很不给客户面子。”乔乔告诉记者,入职这一年,为了躲喝酒她想了不少招数。“这次被抓了现行,还不知道后果如何,忐忑啊!”职场人拥有软实力才能“够硬”
目前,花近千元参加几天课程,提升发音技巧,在K歌时一鸣惊人;学几个有趣的小魔术,在公司年会时露一手„„已然成为现代职场人士为应对职场各种“突发事件”必要学好的技能之一。记者在招聘会上也发现,求职者有特长已成为不少用人单位的要求。比如唱歌、跳舞、打球、喝酒„„这些与所招岗位完全不相关的特长,正在成为用人单位筛选人才必不可少的条件。
1、软实力培训受追捧
在闲暇时学习一些与生活情趣相关,又能提高个人品位的“手艺”,是很多白领梦寐以求的。因此,与强调考证的主流培训相比,像舞蹈、魔术、唱歌、瑜珈、厨艺、化妆等方式灵活、气氛轻松的“软实力”培训,受到许多白领的追捧。
每个周六的下午,在某公司工作的小倩都会准时赶到厨艺培训中心,认真学习厨艺。她告诉记者,因为工作较忙,她过去从不下厨。但经过学习,现在,她不仅能像模像样地做出
几十道菜,还经常请同事或朋友到家里聚会,既品尝到自己的“手艺”,又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与小倩不同,刚进入公司不久的陈世成报名参加的,是魔术班培训。如今,他不仅快速融入了团队,成为团队中最受欢迎的一员,而且成为同事眼中的开心果,而这一切,全都源于魔术。陈世成说:“这些小魔术虽然简单,但很能调节气氛。刚进公司时,看到办公室气氛很沉闷,我就利用午休时间,给大家变变魔术,没想到一下子就把大家的兴致都调动起来了。现在,大家的话题越来越多,距离也越来越近。”
在小倩和陈世成看来,比起常见的IT、英语以及资格证书等培训,这些“软实力”培训更像是一种“生活”培训。他们说,学厨艺的过程是一种放松身心的享受,也是热门的人际交往方式,绝对是以“食”会友;而魔术更像是生活中的调味剂,为忙碌的工作增添多样的乐趣,同时也提升了自身魅力。
事实上,唱歌、跳舞、厨艺等特长确实有助于增强白领的个人魅力。最近,在一个人气较旺的论坛上,有网友总结出《最热的10大职场软实力》,其中“会唱歌、酒量好、写字漂亮、会打扮”等名列其中。不少网友表示,虽然应聘时是“硬指标”说了算,但在实际工作中,“软实力”往往能起到出其不意的作用。
2、软实力为职场加分
聊起这一话题,在某建筑公司当绘图员的小蒋颇有心得。3年前,小蒋还是一个职场新丁,一心只想着做好本职工作,对公司里另一个一起入行的同事小张很不以为然,认为对方“只会喝酒吹牛拍马屁”。但不久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极大地震撼了他。当时,公司好不容易接到了一个市政工程,报价300万元,对方回价260万元,双方谈了好几轮都谈不下来。最后,公司高管设了一个饭局宴请对方领导,席间,小张说学逗唱样样拿手,酒量也完全拼倒了对方,对方领导十分赏识小张,尽兴后大笔一挥,合同竟然异常顺利地以280万元成交了,一顿饭工夫就为公司多赚了几十万元!从那之后,小蒋再也不敢小瞧小张了,私底下也开始猛练酒量。现在,他已经想通了一个道理,在如今的职场里,干好正职远远不够,“特长”才是加分项目。
经常陪客户应酬的资深广告从业者方小姐透露,陪吃陪唱是“联络感情”的最好方式和手段,“多学些发音技巧,好好练练酒量,能更好地与客户交流。”
现在,很多职场人士已经认识到,职场竞争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历和文凭等硬实力比拼,为此,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开始将目光投向更人性化和个性化的“软实力”比拼中去。与此同时,不少业界专家和企业高管也表示,职场“软实力”已成为评价个人非常重要的标准,同时他们也承认,在平时的工作聚会或者公司年会上,拥有一技之长的员工,比如有的员工歌唱得特别好,往往能吸引众人的眼球,甚至引起高层的关注,从而获得更多同事的认可和领导的青睐。
据了解,由于软实力的培训一般都由专业人士任教,因此培训费用相对也较高。如舞蹈培训班,15天的课程,标价通常都在千元以上;厨艺、歌艺等才艺班的培训费用也多在几百上千元。对此“行情”,白领们基本还是可以接受的。不少白领还表示:“如果能让自己在短时间内多掌握一门技能,并在同事聚会或公司年会上获得良好的印象分,那么这笔钱花得还是很值得的。”
3、职场迎来软实力较量时代?
看到越来越多有“特长”者受到领导特别关照及褒奖,有人提出,不久的将来,职场将迎来软实力较量时代。和以往不同,这里所说的软实力不是指家庭背景、裙带关系,而是指除了本职工作以外,能够切实给公司和单位带来利益和好处的个人素质和能力。软实力的内容没有定式,一切依实际需要而定。显而易见,一名具有当代意识的职场人士,不会再把工作以外的“特长”当作旁门左道,也不会把花在学习“特长”上的时间看作是浪费光阴。当
然,这里并不是说只要有软实力就够了,而是说在你的本职工作做得和别人一样好的情况下,软实力就成了一道“选做题”,做好了,同样能多挣不少分。
4、专家:
心理素质层面的“软实力”提升也很重要
对于白领热衷参与“软实力”培训班的现象,广西人才市场相关专家表示,唱歌、跳舞、茶艺等技能特长培训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陶冶身心,并且帮助处于高度紧张的白领减压,扩大交友圈,增强信心等。但对于白领而言,心理素质层面上的“软实力”提升也非常重要,需不断充实和提高。一些企业高管也表示,在招聘过程中,主要还是看学历、职业素质、从业经历等硬件指标,但对部分岗位来说,如果应聘者具备相应的“软实力”,确实可以加分不少。
第四篇:软实力
如何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要加强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提高“硬实力”,为增强文化“软实力”夯实基础;
②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③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进行文化创新;
④吸收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会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⑤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⑥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⑦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 ⑧借助大众传媒及其他各种途径,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文化代表着国家身份和民族形象。对比政治与经济,其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更为持久,是软实力的主要载体和具体体现。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不断深化的国际环境中,文化日益成为国家软实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和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传统。但是在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形势下,中华文化在对外文化交流与竞争中却处于弱势,文化软实力展示和运用不足,民族文化面临着被侵蚀和渗透的危险。
挑战与问题
中国对外文化传播逆差严重
在中国外文局主办的“2006跨文化传播论坛”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在演讲中指出,越过跨文化障碍,加强中国对外交流,是时代的一个重大命题。但由于跨文化差异等原因,中国对外的文化逆差严重。和中国对外贸易“出超”相比,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则是严重“入超”,存在“文化赤字”。
以图书为例,多年来我国图书进出口贸易大约是10:1的逆差,出口的图书主要是到一些亚洲国家和我国的港澳台地区,面对欧美的逆差则达100:1以上。2004年,从美国引进图书版权4068种,输出14种;从英国引进2030种,输出16种;从德国引进504种,输出20种;从日本引进694种,输出22种。2005年,对美版权贸易是4000:14。同一年,我国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出口总额220万美元,进口总额2136万美元,逆差近10倍;全国图书、报纸、期刊累计出口总额2546万美元,进口总额1.6亿美元,逆差为6倍。
文艺演出也有类似状况。从1999年到2002年,仅俄罗斯就有285个文艺团体到中国演出,同期中国到俄罗斯演出的文艺团体只有30个,相差10倍。从2000年到2004年,中国进口影片4332部,其中,美国几乎占到了一半。而我国影片出口则屈指可数。从全球文化的大范围看,在许多国家,有人如果听不懂贝多芬、莫扎特、巴赫的作品,就被认为不懂音乐,但听不懂《二泉映月》则似乎很自然。
韩国服装、韩国电视连续剧、韩国歌舞被称为“韩流”广泛向世界传播;日本动漫和音乐,受到我国青少年追逐。据2004年的一项调查,中国青少年喜欢日本动漫的占60%,喜欢欧美动漫的占29%,喜欢中国动漫的占11%。
在语言文化方面,中国和西方的交流也处于严重逆差状态。美国高中学生只有2.4万人学中文,而学习法语的美国高中学生则达100多万。须知,中国人口有13亿,法国人口只有8000
1多万。在美国3000多所大学里,有近800所开设了汉语课程,但在中国,连小学甚至是学前班,都开设英语课程。大学生不考GRE或托福会被认为不思进取。
赵启正认为,中国文化向世界的传播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力,和中国文化本身的内涵和魅力相比,相差甚远。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除了长城,可能还有大熊猫,但这远远不是中国文化的全部。中国的风景、文化遗产、音乐和风俗的文化短片都不乏上品,但出口到国外的则不多。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的严重赤字和入超,与跨文化差异和障碍相关,但归根结底,还是我们文化这个软实力本身不够强大。因此,提高文化实力,是全民族的事业
丰富的文化资源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竞争力
在跨文化传播论坛上,许多专家认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以至于国人都难以名状。中国文化到底是什么?很明显我们无法用一句很简单的话去概括或者定义它。而一个国家的文化核心某种意义上就像一个国家的品牌,目前象征中国文化的符号还不是很清晰。如果把中国文化看成一种产品,我们需要给它一个鲜明和富有吸引力的品牌和商标。以目前介绍中国文化的书为例,要么太长,要么太专。当前缺少一些篇幅不太长,但能够把中华文化的精华用浅显易懂的事例来说明的书,使外国人看了之后,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能够前进一步。今天的时代正呼唤着这样的作品问世。
文化价值观缺乏广泛认同
认同是信息化时代的核心问题,接受一种文化或拒绝一种文化,都与是否认同其价值有内在联系。麦当劳文化是一种典型的美国文化,迪士尼文化体现的是美国精神,在形式的接受背后,是价值认同上的接受。软实力就表现在让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异国文化的价值观。由于近代中国的贫穷落后和西方对东方文化的敌视,使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缺乏认同,甚至被视为西方文化的对手和敌人。国际上主导的价值观念,包括自由、民主、平等、人权、法治,等等,话语权仍然掌握西方。这也是制约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重要原因。面临西方文化霸权的渗透
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并没有因为苏联的解体而放松其对外文化宣传,相反是加大资金投入,更进一步地提升了对外宣传的地位。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一直把文化、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等发展因素,放在与军事和经济等同样重要的地位。积极利用其大众传媒,向全世界宣传其文化价值观,试图使全球“美国化”。对这问题,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在《大失控与大混乱》的文章中,更是说得没遮没拦:“增强美国文化作为世界各国‘榜样’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力量,是美国维持其霸权地位所必须实施的战略”。向世界推销西方文化价值观,是西方文化霸权的主要表现和重要内容。它一般是以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为手段和工具,强调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全面胜利就是西方霸权主义的目标之一。西方对华文化霸权的战略构想,是以经济全球化框架中的经济上的优势为主要依托,附加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促销”,从经济领域入手再向教育、文体等领域辐射。利用文化作为全球称霸的扩张工具,既有一定程度的合法性和隐蔽性,且渗透力强。正如约瑟夫·奈所说:“在全球信息化时代,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等软实力的来源是成就大国的部分因素。国家的强盛不仅取决于谁的军队能打胜仗,还要看谁能服人。”
机遇与出路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拥有5000年文明的厚实积淀,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强大的文化优势,但是必须承认,中华文化在对外交流与竞争中仍处于劣势,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上面临着如何发展、如何繁荣的重大课题。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交往和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有了较大的进展。一些文化机构、文化企业与海外文化机构加强合作,推进中国文学、美术、摄影、戏剧、音乐、舞蹈、曲艺、杂技、马戏及民族民间工艺等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入国际市场。
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等当代科技手段也使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速度加快。同时,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等西方大国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产生的兴趣,客观上也对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起到了一定作用。
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应内外兼修,重点应把握以下几点。
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寻找普世价值理念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各国的相互依存空前加强,一国利益往往与其他国家密切相关,并且一些与各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全球性问题也需要世界各国共同来解决,这就决定了国与国之间的协调与合作至关重要,而合作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能否平等相待,恪守诚信,互惠互利。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和谐”,讲究“和而不同”,主张平等相待、诚信合作、互利互惠的理念,在化解人与自然、人与人、国与国、家与家之间的冲突方面可以发挥作用,实现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谐发展。以“和谐”为主要价值目标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新的国际竞争形势下,能够发挥独特的协调、平衡、包容作用,为解决新形势下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因此,我们应该以更加自信和开放的心态,发挥以“和谐”为主要价值取向的传统文化的比较优势,发掘其中的普世价值观,不断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学者的研究表明,近几年来,“韩流”汹涌,把中国文化的内蕴精神表现到了极致。尽管韩剧中的故事情节和社会场景皆为韩国的和现代的,但融注于其中的思想观念、人情世理、生活习俗、道德准则、伦理矩制、思维范式等,则一应都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制、延伸与创新,特别是通过对剧情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更是把儒家文化的精髓表现得出神入化、淋漓尽致。这就启示我们,中国的民族文化不但具有丰富的内蕴、恒久的价值、广泛的适用性和极强的再生能力,而且具有与西方现代工业文明和当代信息社会的高度契合性与强大亲和力。这一事实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面对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冲突,传统伦理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东西方价值观与审美观的冲突,我们中国为什么不能创造出有强大魅力和普世意义的文化精品?
建立中国特色的文化安全战略
世界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文化,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各种文化是在交流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面对西方文化霸权的不断渗透,我们既要反对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又要正确对待西方文化。要通过更深入地研究西方文化霸权的理论与实践,充分揭露西方强权国家采用其文化扩张和渗透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种种伎俩。站在维护和扩大国家利益的战略高度上,切实快速地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安全战略和思维模式。
加强文化软实力展示和运用
软实力竞争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对外文化传播与交流。作为强势的西方文化,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现代化的手段,可以畅通无阻地向世界各个角落扩散,而弱势文化若想对外传播,却是步履维艰。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西方的文化强权,还有就是文化的现代化问题。西方文化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传播到世界各地,主要是因为它率先完成现代化的过程,实现了与现代科技、现代市场的结合,然后有意识地在全球推广。长期以来,我们国家没有制定出一个明确而完善的对外文化发展战略。文化企业缺乏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文化品牌建设薄弱,特别是缺少国际性的、符号化、可参与性的文化品牌。像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传承、开发、推广明显不足。对外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意识和手段落后于国际潮流,很难以商业化的手段,进入西方主流销售渠道。因此,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应加大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开发、传承、推销,文化产业部门应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不断扩大文化产品的输出,才能改变我们在软实力竞争中的弱势地位。
展现当代中国文化风采
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在软实力竞争中具有比较优势,但只有经过现代化的提炼,与现代科技相融合,优秀文化才能与人民和国家的行为联系起来,才能成为真正的先进文化,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产生广泛的国际影响。应该看到,国际社会主要想了解的是当代中国文化。因此,中国当代文化是我们对外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主体和重点。当前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我们急需培养一批像姚明、刘翔、章子怡、巩俐、黄豆豆、谭盾、郎郎等代表当代中国文化形象的民间大使。
文化“走出去”关山重重
值得重视的是,一段时期以来,当中国文化软实力尚处于“初级阶段”时,西方舆论已开始不断称赞中国的软实力崛起,炒作中国软实力威胁,以达到遏制、围堵和捧杀的险恶用心。美国的战略家们更是将中美软实力竞争视为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美国《亚洲华尔街日报》2005年12月29日刊登约瑟夫·奈题为《中国软实力的崛起》的文章称
:
第五篇:软实力
论媒体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作用
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媒体是一面镜子,时时刻刻地在记录着社会的百态,社会发展了、进步了,全部展现在这里。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同时,对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媒体对软实力提升的作用,我从报纸、杂志、网络、书籍等各个方面收集的一些资料,希望能够对调查报告有所帮助。通过收集的各种资料,我认为媒体对文化软实力的影响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一、文化软实力的含义
软实力,与硬实力相对,指文化、制度和传媒。软实力大体分为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
①20 世纪 90 年代初,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创“软实力”。这一概念的提出,明确了软实力的重要价值,将它提高到了与传统的“硬实力”同等甚至比其更为重要的位置。在当今世界,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要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不仅需要强大的硬实力作基础,而且需要强大的软实力作保证。“文化”和“传媒本身”作为信息时代条件下国家软实力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仅仅有了文化和理念的普适性是不行的,而是重在于怎样去使这种文化和理念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力,这就需要依赖“传媒”来引导受众。由此可见,媒体作为信息发布、文化传播的重要介质,在提高国家软实力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媒体对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原因
传媒事业,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其传播范围广、传播效果好、社会影响明显的作用。:
(一)媒体对人民了解信息传播文化有着深远的作用。传媒业迅猛发展的今天,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情,成为传播的来源。大众媒体的产出物是信息,投入物是信息,售出物更是信息,采集、加工、传播信息是媒体的主要任务。它反映客观物质世界发生、发展变化的系统信息。媒体作为信息传播工具,兼具信息传播、观念传播、情感传播三大功能,传播的内容大致分为时事类、知识类、服务类。
对时事节目即我们通常说的新闻节目,以报道社会各领域发展变化的最新信息为主的节目。其主要内容包括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路线、方针、政策和法令;党和政府领导人的国事活动、社会知名人士和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活动;国内外最新重大事件,各个领域的重要发展变化,重要的、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报道。知识节目特指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为传播内容的节目。包括以传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各类节目,如“教汉语”即时知识节目。还有一类信息也是受众急需了解的,这就是各类服务节目为受众提供的生活信息。包括购物信息、交通信息、旅游信息等等,如“天气预报”就是典型的服务节目。
(二)媒体对有传承国家文化的作用。拿纪录片来讲,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窗口,全面展示了中华历史、文化的精髓。纪录片《台北故宫》,人们可以了解到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及其馆藏珍宝的全貌,更能够感受到诸多传奇与精彩背后的人文精神与感动。所以纪录片不仅具备社会认知价值、艺术欣赏、影像资料价值,对于海峡两岸同胞了解文物,对于国外受众了解中国文化、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媒体有利于国外对我国文化的认同和接受。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我国的媒体传播长期处于弱势,不利于国外友人理解、接受我国的文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逐渐实行文化“走出去”战略,这种主流媒体传播的信息和观念将逐渐被国际社会所接受,产生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媒体的文化软实力和报道方式紧密相关,直接影响着国家话语权的强弱和影响力的大小。
三、提高文化软实力,媒体应有的对策
(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近几年来,我国的媒体对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的报道,有了很大的进步。媒体积极探索、总结新闻传播规律,坚持正确舆论引导的同时,敢于创新报道模式,吸引更多的受众。01年7月13号对于每个中国人是不平静的一天。那一刻,萨马兰奇对着全世界宣布,下次申奥的城市是北京时,这个镜头被国外多家主流电视机构切换播出时,代表的是中国不仅是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也是我国文化事业开始的一个新的起点。在03年2月14日,第一届《感动中国》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的播出,也许以为着无法被擦干的泪水,或者是心灵的净化。让我们看到对这片土地存在的感激,更加增强了名族凝聚力。在03年抗击“非典”时,央视连续11天递进报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不瞒报病情、真实的基础上,稳住受众的心理,不急、不慌、不乱。在第一时间内向公众发布各地病情扩散情况和治愈情况,坚持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同时对非典个案进行深度报道,起到了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这些报道央视各国际频道通过大型直播强化报道效果,利用新闻、专题、纪录片等多种节目形态,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宣传报道,大大增强了对重大及突发事件的直播能力。在欧美国家黄金时段滚动播出,让世人认清了真相,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有效引导了国际舆论朝着对我方有利的方向发展。这一次次直播充分的体现了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国主流电视媒体的较强新闻报道实力。
(二)办媒体,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营造媒体的舆论影响力。影响力是一种吸引眼球、影响判断、引导行动的能力,②媒体的信息传播能力决定影响力,舆论影响力是衡量一个媒体传播效果的重要指标。媒体坚持以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主线,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就拿中央电视台来讲,2009-2011年,俄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英语新闻频道相继开播,形成7种语言、10个国际频道的播出格局。中央电视台通过开播更多语种的国际频道,完善全球新闻采集网络,从内地扩展至海外,进一步提升在海外的影响力,目前覆盖了137个国家和地区,掌握在国际新闻领域更多的话语权,发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声音,为塑造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效仿央视,在我国多数省台、市台也在新增频道,实现了频道的专业化,通过不同类型的节目,来实现舆论引导。但是同美国的CNN、英国BBC一流大台相比,我们在传播渠道、传播领域和传播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下一步的工作,还应该致力于扩大传播范围、提高传播能力,进一步提高和扩大舆论影响力。
(三)重视互联网、微博等新媒体的发展
互联网是新兴的电子传播媒介,它将人类传播引入网络传播时代,开创了电子传播时代的新纪元。目前,互联网连接了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打破了跨国界信息交流的限制。互联网是新兴电子媒体的集中代表。近年来全国网络媒体成功组织了一场又一场重大主题网上新闻报道活动,发挥其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形式多样等优势,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在2010年的“两会”期间,通过互联网和微博报道,两会网络调查,让百姓对民主政治有了更真实的理解,让“草根们”更积极地参与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实现了比电视、报纸、广播等传播媒介更好的效果,因为通过互联网和微博,能够更好的互动交流,人民群众在网上可以参政议政。网络民意已成为执政者必须考虑的因素,从国家领导人到很多地方官员,都在以开放的视野和心胸对待网络问政。自从有了这些新媒体的出项,“两会”的报道由原来的单向传播变成了双向的沟通交流,更加拓宽了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每个人都有实现自己民主权利的机会。现在的人们,不仅用电脑上网,手机也能更便捷的上网,新媒体的兴起,更加有利于形成民众关心国事、积极参与的舆论氛围。“两会”通过网络媒体的报道,更开放地倾听民声,更广泛地汇集民意,更有序地聚集民智民力,推动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稳步前行。
(四)加强媒体自身文化建设
贵州电视台台长白芳芹说,一个媒体最重要的东西是文化。和企业文化一样,媒体文化体现的就是媒体的追求、媒体的价值观。媒体自身文化建设主要从两个方面讲,第一,从媒体从业人员来说,媒体文化表现为他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操守,比如著名的航拍高手赵群力,生前他曾说过,每次的拍摄都可能是最后一次拍摄,驾驶超轻型飞机进行航空拍摄,是一件非常复杂艰苦、专业性极强、风险性很大的工作。赵群力是把摄影机绑在机翼上,自己先现场勘察,然后制定路线,独立飞行。这实际上担负了国外航空拍摄中驾驶员、领航员和摄影师的三重责任。但是他怀着对电视事业的无比重要之情,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赵群力是在拍摄《寻找远去的家园》时将生命献给了他所钟爱的事业。作为一个媒体人,这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敬业精神和职业操守,同时是媒体文化的一种形象表现力。第二,是媒体节目的传播理念。比如新闻节目的传播理念,可以通过“新闻的故事化”来更接近百姓生活。中央电视台许多电视栏目提出“新闻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细节化,细节人物化”,在近几年,更多的新闻栏目注重民生新闻,提倡把政治新闻民生化,挖掘深度报道,这就需要了解更多的新闻背景以及在表达上更富有趣味性与人情味,以真情流露让新闻立体而生动,从而感染观众。日益繁荣的中国电视节目在此引导下弥散出一派浓厚的“故事”氛围。这也是媒体节目传播理念的创新。电视媒体通过调节舆论引导方向、扩大舆论传播影响力、重视新媒体的发展、加强媒体自身文化建设,向世界展示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理念,使国家在世界舆论中的影响力则随之提高,从而促进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的增强。
四、结语
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不仅和经济发展、硬件设施的建设有关,其他软实力建设也很重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2020年文化改革的重要目标。可见我国近几年对文化软实力的重视,但是,提升软实力是一个战略性、长期性的过程,需要在长期的媒体实践中逐渐成长。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必须借助于特定的媒体形式才能够进行有效的传播,大众传媒是一种工具,一种意识形态传播的载体,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进程中,大众传媒必须在实践层面上以其自身独特的传播机制,来塑造主流文化价值观。
所谓“大众传媒”,即大众传播媒介,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的专业化媒介组织。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而大众传媒不但是文化传播的介质和载体,它本身还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组成部分。传媒的实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化的影响力,它掌握这舆论引导的权利,对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发挥着社会控制功能。文化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等介质,把它传出去。同时又以传媒为依托而存在。积极的媒体力量促进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它本身也属于文化软实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在北大讲传媒》
《电视研究》08年第十期——中国电视50年回顾与前瞻、走向世界的中国电视
《电视研究》08年第六期——充分发挥电视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
《电视研究》08年第十一期——省级媒体在竞合时代的生存之道
《论媒体软实力》凌月仙
《论我国软实力提升中的大众传播策略》程曼丽 《文化软实力》童世骏
《中国软实力发展战略》陈正良 注释:
①、《论媒体软实力》7行
②、《电视研究》08年第十期——走向世界的中国电视 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