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恒平教授的《管理—无为中大成》学习心得

时间:2019-05-12 11:54: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田恒平教授的《管理—无为中大成》学习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田恒平教授的《管理—无为中大成》学习心得》。

第一篇:田恒平教授的《管理—无为中大成》学习心得

田恒平教授的《管理—无为中大成》学习心得

湖北省第二师范大学的田恒平教授的报告很吸引听众,让我感觉到学习真是一种享受。下面我初浅的谈一谈学习了田教授讲的“无为中大成”的学习心得。听了报告以后,使我知道“无为而大成”不是什么都不去干,什么都不去做,而是用更高的智慧、策略站在更高的角度上管理班级,为孩子一生的成长而打算。

一、树立自我形象,在示范中形成

班主任要做一个好人,把人格魅力彰显。做一个实在人,把虚幻的工作做实在。实在人就是着眼大局、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着眼大局即大场合说大话;立足现实即小场合说小话;放眼未来即深谋远虑说长话。做一个有性格的人,把平凡的工作做出特色。有性格从三方面:注意积累厚积薄发、注意消化本土意识、注意创新阴阳思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可田教授却认为,身正未必成范,成范的人未必身正。当年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四次请陈独秀,陈独秀说自己不适合当老师。他这个人比较风流,因为他当时有才帅气,称为四大美男之一,所以在他进北大之前有三个姨太太。被请去之后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鲁迅等人提倡男女同校学习。陈独秀后期因个人作风问题被撤掉。学识并不高的我们,要当好老师一定要身正。现在中国社会处于巨大的转型期,公众对教育的关注达到史无前例的程度。社会上的人追崇是金钱、地位、名利。咱们在社会大染缸里,如果不能做到洁身自爱,出淤泥而不染,就会成为追逐金钱名利,乏味平庸的俗人。面对这样的社会我们一定要明白,我是什么人?我能做什么?我想做什么?现在怎么做?我们是做教育工作的,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那么基石的风化和松动岂不会发生大厦倾覆的悲剧?国民素质要提高靠的就是我们——教师。李镇西说:不要因为社会风气而放弃我们教育的善良,这是我们的教育良知和我们做人的底线。我们是光荣的人民教师,肩负民族的希望,胸怀祖国的未来,手捧孩子的明天。所以,老师们,如果我们能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二、运用制度文化育人。对于制度,田教授的观点是:制度越少越好,表述越直越好,应用越巧越好。他举了一个很有味道的例子,他说,中国革命的胜利,毛主席只用了“三项纪律”就建立了新中国,难道我们治理一个班级还要几十条上百条制度吗?宋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毛泽东三篇文章稳中华(第一篇《为人民服务》、第二篇《纪念白求恩》、第三篇《愚公移山》)。邓小平主席一生只讲三段话,就是著名的三大理论:“猫”理论、“摸”理论、“灯”理论,到江主席就三句话,“三个代表”,胡主席就三个词(科学、和谐、低碳)。到了习主席,就两词:美丽中国、幸福中国。伟人运用制度文化是少而精,但指导到位。咱们平时管理班级的时候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我们能不能把班规也像毛主席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那样,浓缩为几个或是十几个字?我从中觉得应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年级的高低制定有效制度,但还要注意着眼于长远目标。那就是“以人为本和自主发展”,核心就是“为了成就学生的幸福人生”。

三、确立发展目标

田教授将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唐僧师徒来隐喻班级管理。唐僧作为领导者,带着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还有白龙马,前往西天取得了真经。不可否认,他带领出的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团队。

大家看,这张图片里有五个形象:唐僧,一位高僧;孙悟空,一个铜头铁脑的猴子;猪八戒,一头猪;沙和尚,一个水怪;白龙马,一匹马。这里有一个人和四个“畜生”,一个高级动物和四个低级动物。这五个人中最没有本事的,最无用的就是唐僧。这就奇怪了。唐僧没什么本事,但他管理的都是些有本事的人。孙悟空,大闹天宫,玉皇大帝都管不了;天蓬元帅猪八戒,那不是好玩的,不是一般的猪,孙悟空都管不住他;沙和尚,当年天上的卷帘大将;白龙马,西海龙王之子。这四个家伙,都是犯过错误的,这么一帮家伙,唐僧怎么把它们管住的呢?研究这个团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必修之路。原来这个没用的唐僧有两个绝招,第一个是目标定位,第二个是管理策略。

向西,向西,再向西!——唐僧的目标定位

我们先讲目标。在这个团队西行14年的漫长过程中,孙悟空一会儿上天入地,一会儿回花果山,一会儿跑到如来佛那里去。猪八戒也是,沙和尚也是,白龙马也是。只有唐僧以一种无可动摇的信仰在确定着团队的前进方向:那就是向西,向西,再向西!只是一个向西,他就成功了。而如果方向一改变,他们就不可能取到真经。唐僧以一种执著的信仰,引导这个团队一路向西取得了成功。

我们再来看孙悟空。孙悟空这个形象很奇特,他集三大教派、三大文化于一身,学的是道家的本事,取的是佛家的真经,信奉的却是儒家的文化。为什么这么理解?他的七十二变是个道士教的,他取回来的是佛家真经也不用我解释了。孙悟空一路上哪像个和尚?和尚不许喝酒,他天天喝酒。和尚不许杀生,他一天杀几个。他干过很多坏事。所以我说他不像和尚。九九八十一难,我们发现只有一个妖精是他一棒敲死的,这个妖精叫白骨精。那时孙悟空刚出道没经验。后来他不这样干了。他每次碰到妖精以后,妖精把他师父掳到洞里,你看他总叫:“妖精你出来,咱们大战三个回合!”妖精出来了。他抡起金箍棒,大声叫:“妖精,看棒!”他要把这个动作做好,等他做好了,妖精都跑了,他才一棒打下去,这一棒总是抡到石头上,然后他说:“好生看着师父。”他上天搬救兵去了。这里面有两个问题,第一,他为什么叫妖精看棒?有两秒的时差,他是想让妖精逃跑。因为孙悟空发现这些大小妖精都不是一般人,他们都有背景,不能随便敲死了。有人说孙悟空也没什么本事吧,每次总要上天搬救兵。你如果只是这样理解就太肤浅了。天上那些天兵天将都是他手下败将,他大闹天宫时没有一个人能打得过他。他去找他们的原因是去找这些妖精的主子去了,让他们去把妖精收回来他们师徒好继续西行。所以当班上有学生调皮你准备抡棒时,你一定要想一下,每一个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家庭。不要轻易把棒子抡到学生头上。不要轻易抡棒子,要学学孙悟空。

唐僧师徒总是这样的状态:唐僧是领导,如果没有妖魔鬼怪出现,白龙马是专车,猪八戒开着车,沙和尚挑着担子,孙悟空没事做。不信,有歌为证:“你挑着担”,沙和尚挑着担;“我牵着马”,猪八戒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根本没有孙悟空的事。孙悟空要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所以他总是摆出这样(单脚站立、手搭凉棚向远处眺望)一个寻找的姿势。他在寻找什么?有人说他寻找路,不是,他是在找妖精。只有妖精出现他才有价值。比如说看到前面的山峰云雾缭绕,唐僧说:“多好看的风景啊!”而孙悟空则说:“那里有妖精!待俺老孙前去打探!”当真的有妖精出现了,只有一个人是最兴奋的,那就是孙悟空。

所以作为班主任,如果我们所有的学生都是好学生,既不调皮也不上网,要我们干嘛?我们班主任的存在是以学生的“后进”为前提的,每一个班主任都是后进生成就的。当妖精出现时,所有人都很紧张,只有一个人很兴奋,就是孙悟空。所以,当你们的学生调皮捣蛋时,当你们的学生搞得任课老师手足无措时,你应该很兴奋,因为证明你班主任存在价值的时间到了。有了孙悟空这种心态,你就不会想:昨天我都说过你了,今天怎么又这样了呢?孙悟空昨天打了一个妖精,今天绝不会说:妖精怎么又出现了?我们要学习孙悟空的这种心态。田教授讲了目标,目标有三个基本层面:信仰,信念,信心。从这个团队来看,唐僧是有信仰的,他有对佛教的信仰,对拯救大众的信仰。孙悟空有信念,他一定要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八戒和沙僧是有信心的,他们对猴哥有信心。目标落实到班级中,班主任是要有信仰的,科任老师是要有信念的,学生是要对班主任有信心的。带着信仰上路的人,可以虔诚;带着信念上路的人,可以坚忍;带着信心上路的人,可以勇往直前。

(四)搭建成长的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为。在谈这个之前,我们不妨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班主任总是忙忙碌碌、身心疲惫,却又收效甚微?为什么我对学生常常“谆谆教导”,而他们却“听之藐藐”? 我们怀着一颗强烈的责任心,事无巨细,从早读,从自己上课到其他各门课程,从学习到生活,从卫生到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教育与培养。我们事无巨细,事事操心。结果我们“高度负责”的结果是:孩子们自律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班级时时刻刻都离不开班主任。田教授还是用《西游记》给我们做了很好的阐释:唐僧除了确立坚定的目标外,还有高超的管理艺术。无知,无能,无用,无欲。什么时候你能做到这四个“无”,就是一个高水平的管理者了。无知。唐僧带领着三个徒弟漫漫西行途中,每遇到一条河、看到一座山、经过一个村庄,总是问:悟空,这是一条什么河?悟空说不知道,他去问问,回来说这叫沱沱河。八戒,这是什么山?八戒说不知道,他去问问,回来说这叫火焰山。每走一个地方都是这样,一直走到了西天。我们说唐僧怎么这么没用,什么都不知道。到了西天,师徒四人换上干净衣服,准备去拜见如来佛。进得雷音寺,看到一棵大树挡住去路。以前都是唐僧问三个徒弟,今天徒弟们来问师父了:这是什么树?唐僧很镇定地说:徒儿们,这叫菩提树。然后讲了菩提树背后很玄妙的一个故事。这是整个西行途中最玄妙的一个知识点。唐僧连这么玄妙的知识点都知道,以前的山和河他会不知道吗?西行前唐僧做了十年的准备工作,他将整个西行途中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各地文化全部了然于胸,你说像昆仑山、天山,我们都知道,唐僧会不知道吗?他知道!他只是把自己当做一个倾听者,把徒儿们推上前台。这就是他当领导的高超之处。要真正做一个无知者,这是很难的。作为班主任,作为老师,当学生问你:“老师,一加一等于几?”你说:“等于二。”这不算好老师。你应该告诉他:“对不起,我不知道。我们两个算算吧。我给一个苹果,再给你一个苹果,你有几个苹果啊?”学生会说:“两个,明白了,一加一等于二。”做老师的、做父母的要把自己置于无知的境界和孩子共同去探讨。无知的最高境界就是难得糊涂。无能。唐僧带着几个徒弟西行途中,到过很多村庄,村里的长老请他们吃饭时爱说:哎呀,唐长老,最近村里有妖精胡闹,搞得我们家家不宁,你一定要帮我们抓住妖精。唐僧总是说:施主放心,我这三个徒弟,个个本领高超。他们一定会给你们抓住妖精的。唐僧这么一说,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马上就跳出来了:看我们的!长老们想,三个徒弟都这么厉害,师父肯定更厉害。唐僧把自己置于无能者的地位,他以欣赏的目光看三个徒弟,这是一种管理艺术,一种境界。老师们不要当一个能者,要学会当一个无能者。无用。孙悟空有金箍棒,猪八戒有九尺钉耙,沙和尚有降魔杖。唐僧没有武器,所以每次妖精来时,孙悟空都说:保护好师父!毛泽东一辈子不舞枪弄棒,他是一个高超的领导者,一个战略家。诸葛亮一辈子不拿武器,只拿扇子。可是谁敢不看他?无用是指挥者的胸襟。做班主任也是这个道理。很多班主任什么事情都要搞一个示范,这是最蠢的做法。元旦节,带学生跳个舞、唱个歌,没有必要!你记住田老师的话:那个舞台是学生的,你当一个旁观者就行了。对你来说需要的是无用。记住了,一个好的领导者是无用之人。无欲。说唐僧没有欲望是假的,唐僧有欲望,有一个大欲望——去西天取回真经。因为他有了大欲望,所以没有了小欲望。唐僧长得好,肉也好吃,一路上惹了很多麻烦,很多美女都想嫁给他。唐僧真的无欲吗?你看每次女妖精勾引他时,都要打扮得很性感,然后去找他。按说唐僧不是佛教徒吗?不是四大皆空吗?但他一看到妖精就用袖子挡住眼睛。这个动作暴露了他的欲望,他还是有欲望的。只是因为他有大欲望,所以不得不压抑小欲望。无欲就是用你的信仰,用你的大欲望压抑小欲望。作为教师,我们是有信仰的,是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为了中国未来的希望。这就是我们的大欲望,所以我们今天可能要压抑很多东西。作为老师,无知就要做一个倾听者;无能就是做一个欣赏者;无用就是做一个指挥者;无欲就是做一个扶植者。作为教师,要把探索、表现、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教师要学会向学生示弱,增强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时候,要做到无为而无不为,即进一步深刻理解学生是自我发展的主人,老师要做一个旁观者,一个智者,不一定非要事必躬亲,应当善于用人。班主任必须放手放权,让学生独挡一面,把机会留给学生,最终达到学生自主管理的目标。

(五)引导学生自主发展,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

引导自主发展,这是“无为中大成”最为核心的东西。班主任不要自己做得太多。没有前途是可以设计的,没有发展是可以替代的。前途是学生自己的前途,发展是学生自己的发展,我们不可替代。那么班主任干什么呢?我们不妨老听听田教授在转换差生方面的经验,那就是“让后进生爱生活,而不是爱学习”。别和后进生谈学习,那是哪壶不开提哪壶。班主任对那些学业上实在糟糕的学生,更重要的是唤醒他们爱生活,而不是爱学习。这样他们或许可以同样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确实,这种困境在教育当中是真实存在的,对班上这极少数学习实在困难的学生而言,学习往往就像笼罩在头顶的阴霾,每天相伴相随,没有掌声,没有鲜花,有的只是一次次失败的体验,痛苦的滋味。不谈成绩,不揭伤疤,这样或许后进生也能感受到春暖花开,他们在校园生活的精神品质会得到一些提升。

田教授初为人师的时候,在一个山区教学,当时生活所迫好多学生退学在家,校长让老师们先去家访进行劝学。当他来到一个孩子家中,告诉他说上学是大山孩子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等,最后这个孩子说,我根本就没学习好过,指着学习出路那是不可能的。谈话到此中断。田教授开始端详这个孩子,14岁1米72那么高,于是他就说:你有这么好的身材这就是资本,当兵的都是大高个,如果要是有可能的话说不定能进入国家仪仗队呢,要是那样的话,找个对象至少都是空姐级的,他们的谈话让孩子欣喜万分。他最后告知那个孩子,第一保护好自身宝贵资源,第二:你就是考倒数第一,也要坚持到高中毕业。从此这个孩子有了人生目标。十几年后的一天,家里突然来了个军人拜访田教授,通过辨认才知道是这个大山里的孩子,他说就因为那次谈话帮他确立目标,到初中不敢和人打架怕伤着自己,从不招是惹非,得到校长老师的好评,也不谈恋爱,因为田老师说过,空姐是起点。在上高中时,部队的人去选人才,他当时已经1米8多了,再经老师推荐幸运的选中了,到了部队他不怕吃苦受累,别人休息他接着练,结果在这批新兵中脱颖而出,在接受首长检阅时他是领队走在队伍最前列。因为他的坚持再加上机遇好,首长就点带队的这个当他的勤卫兵,后来首长的女儿看中了他,通过调查这个人除了学习成绩不好,品行端正、乐于助人、热爱劳动,是一个好人。就这样被留在部队,提干才有了今天。虽然是一个特例,但我们应该懂得:一个人的成长是性情的成长,而不是知识的成长,教育目的之一在于“育人性情,培养完人”要以人为本。做为班主任,要快乐工作,享受教育,既然这是我们的选择,我们就要喜欢。心态决定一切,工作就是娱乐。把学生看成天使,我们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成魔鬼,那就生活在地狱里。

让我们带着信念,让学生带着信心,从“无为”到“无不为”,共同走向成功的彼岸!

第二篇:田恒平教授讲座有感1

听田恒平教授的讲座《在无为中大成》有感

学校最近组织了所有教师听了田恒平教授的《在无为中大成》的精彩讲座,虽然田恒平教授主要是讲班主任的管理,但是我作为一个科任教师在他的讲演中也有了比较深刻的体会,在教学、做人、处事方面可以说都有了重要启示。现将此次活动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做如下总结。

在教学方面,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个人生活要豁达,尊重他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适时放弃,放下才能承载。班级管理中不要总把目光盯在哪些不爱学习的孩子身上,这样对老师对其他孩子也不公平,花费老师的精力,影响老师的情绪,挤占了关注其他孩子的时间。另外,要相信孩子,放手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充分调动孩子自身的潜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让各种能力的孩子都有展示才能的机会,发展个性。教师要有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在其它方面,田教授以《西游记》唐僧四师徒来隐喻班级管理。田教授认为:唐僧四师徒就是一个团队,唐僧是最没有能力的人,但是他却带领团队取得西经,他的成功原因在于:

有目标:向西天取经是他们的目标,“向西、向西、再向西。”是唐僧所坚持的信念。可见,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团队一样,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向着目标不断努力的信念。

有境界:无知、无能、无用、无欲。在小说中,唐僧给人的感觉是无知的,每到一个地方,总是问:“悟空,这是什么地方?”“悟空,这是什么树?”,可到了西天,反过来是悟空问唐僧:“师父,这是什么地方?”由此可见,唐僧并非无知,他的无知是假装的,是一种境界,是把自己放在无知的位置上。因此,田博士认为,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时候,要学会向学生示弱,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唐僧不会识别妖怪,也不会打妖精,更没有打妖精的武器,他似乎是一个无能、无用之人,但细细分析,唐僧并非无能,他的专长不在于打妖精,而在于拜佛念经,佛经就是他强有力的武器,金箍咒就是唐僧管教悟空的有力武器。因此,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学生,找到管理班级的有力武器,对症下药。

有仁爱。在唐僧四师徒的团队中,最有能力的当数悟空,悟空更是整个团队的救命恩人,从这一角度看,悟空理所应当是这一团队的领导,但为什么悟空不能成为领导,而唐僧却能呢?田博士认为是唐僧仁爱。唐僧善于调动悟空的积极性,总是把最难办的事都交给悟空,让悟空有一种被重用的感觉,所以悟空每一次都很乐意地接受了任务。唐僧还常怀着仁爱之心对待自己的徒弟,当悟空责备八戒贪吃的时候,他一方面劝悟空:“悟空,你让他吃吧,八戒饭量大。”一方面又安慰八戒:“八戒,你多吃点,你饭量大。”由此,作为班主任首先自己要有一份仁爱之心,要公平对待自己的学生,无论是后进生还是优秀生。如此解读《西游记》,如此借《西游记》来隐喻班级管理,我还是第一次听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第三篇:听了田恒平教授讲座有感

去深圳听讲座有感

上周末学校组织大部分班主任教师到深圳,听了田恒平教授的《在无为中大成》和华林飞副校长《教育叙事和行动研究》的精彩讲座,田恒平教授主要是讲班主任的管理,在他的讲演中有了比较深刻的体会,在教育教学、做人、处事方面可以说都有了重要启示。我对田教授的演讲感触较深,体会较多。现将一些心得体会做如下总结。

在教育教学方面,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个人生活要豁达,尊重他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适时放弃,放下才能承载。班级管理中不要总把目光盯在哪些不爱学习的孩子身上,这样对老师对其他孩子也不公平,花费老师的精力,影响老师的情绪,挤占了关注其他孩子的时间。另外,要相信孩子,放手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充分调动孩子自身的潜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让各种能力的孩子都有展示才能的机会,发展个性。教师要有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在其它方面,田教授以《西游记》唐僧四师徒来隐喻班级管理。田教授认为:唐僧四师徒就是一个团队,唐僧是最没有能力的人,但是他却带领团队取得西经,他的成功原因在于:

1、有目标:向西天取经是他们的目标,“向西、向西、再向西。”是唐僧所坚持的信念。可见,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团队一样,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向着目标不断努力的信念。

2、有境界:无知、无能、无用、无欲。在小说中,唐僧给人的感觉是无知的,每到一个地方,总是问:“悟空,这是什么地方?”“悟空,这是什么树?”,可到了西天,反过来是悟空问唐僧:“师父,这是什么地方?”由此可见,唐僧并非无知,他的无知是假装的,是一种境界,是把自己放在无知的位置上。因此,田博士认为,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时候,要学会向学生示弱,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唐僧不会识别妖怪,也不会打妖精,更没有打妖精的武器,他似乎是一个无能、无用之人,但细细分析,唐僧并非无能,他的专长不在于打妖精,而在于拜佛念经,佛经就是他强有力的武器,金箍咒就是唐僧管教悟空的有力武器。因此,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学生,找到管理班级的有力武器,对症下药。

3、有仁爱。在唐僧四师徒的团队中,最有能力的当数悟空,悟空更是整个团队的救命恩人,从这一角度看,悟空理所应当是这一团队的领导,但为什么悟空不能成为领导,而唐僧却能呢?田博士认为是唐僧仁爱。唐僧善于调动悟空的积极性,总是把最难办的事都交给悟空,让悟空有一种被重用的感觉,所以悟空每一次都很乐意地接受了任务。唐僧还常怀着仁爱之心对待自己的徒弟,当悟空责备八戒贪吃的时候,他一方面劝悟空:“悟空,你让他吃吧,八戒饭量大。”一方面又安慰八戒:“八戒,你多吃点,你饭量大。”由此,作为班主任首先自己要有一份仁爱之心,要公平对待自己的学生,无论是后进生还是优秀生。如此解读《西游记》,如此借《西游记》来隐喻班级管理,我还是第一次听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以上是我这次学习的收获。

2014.03.16

第四篇:田德禄教授学术思想学习心得

田德禄教授学术思想学习心得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祖国医学源远流长,昔岐黄神农,医之源始;汉仲景华佗,医之圣也。中医中药都需要传承,没有传承就谈不上发展,中医名家的学术经验是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并发扬他们的学术思想无论对中医药事业还是对个人都是大有裨益的。研究生阶段开展《中医现代名家学术传承》这门课程,不仅使我们领略了现代名家的风采,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名家、学习名家的良好机会,实乃大幸。通过对“田德禄教授学术思想”的课间认真学习和课后仔细钻研,深深被田老的学术思想和医术医德吸引,田德禄教授消化系统疾病诊治为专长,对脾胃病有独特的认识和丰富的经验,细细钻研其治病经验,受益匪浅。

田德禄,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首席专家,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师承著名中医学专家董建华教授。田德禄教授从事消化内科的临床、教学、科研30余载,精研中医经典及各家著述,既娴熟于中医传统辨证,又能结合西医对病的研究。厚古不薄今,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学术上既继承前人,又不囿于成说,颇具特色。用药不尚矜奇炫异,看似平淡,寓意深刻,层次分明,配伍精当。治疗胃病不仅经验丰富,且独成体系。现将田老治疗脾胃病等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回顾如下。

一、治胃三法、和降为先

胃病病位在胃,治应以胃为本。胃为阳明燥土,多气多血,生理上以和降为顺,病理上以胃气塑滞为主。田德禄教授治胃以清、润、降三法括之,而三法之中,尤重和降。胃病之由或因外感六淫、或因七情内伤、或因饮食劳倦,必影响胃的和降功能乃为病也。诚如《景岳全书》所言“多有因食、因寒、因气不顺者,然因食、因寒,亦无不皆关于气。”和降胃气则利于胃腑功能的恢复,即“六腑以通为用”、“胃气以通为补”之意。田德禄教授深得《医学三字经》的“三气病,香苏专”之旨,多以香苏散出入。因紫苏理气和胃通降之力稍逊而有偏燥之嫌,而以苏梗易之,并加荷梗一味,一升一降,寓降于升之中。夏月则用苏、菠梗,又多加焦三仙以助胃受纳腐熟功用的恢复,并据感邪之不同随证加减。《丹溪心法》言“六郁则蒸热,热久必生火„„”。古方中多以山桅子为热药之向导,则邪易伏,病易退,正易复而病安。”打破了治胃之法多以温散的格局,胃病从热论治至此明矣。田德禄教授同时指出,胃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在六、七十年代以虚寒为主,而步人八十年代以来则以热证居多。不仅六郁皆从火化,久病非寒,而邪毒在胃病的发生及病机转化中亦具重要意义。近代关于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关系研究,便是更好的说明。

二、肝脾并调、重在气血

田德禄教授指出,胃病在胃而与肝脾二脏最为密切。脾胃同居中土,一主腐熟,一主运化,共司后天,燮理气机。肝与脾胃为一对先天矛盾,“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亦应知肝传胃。叶天士“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之言更为中的。故胃病日久,多及肝脾,而胃病之由亦可因于肝脾。此时不仅治胃,还当调理肝脾。或从肝论治,或从脾论治,或肝胃同治,或脾胃同治,或肝脾胃同治。而调理肝脾重在气血二字。经云“实在阳明,虚在太阴”,故胃病多实,脾病多虚。脾病或责之中气不足,或责之中气下陷,或责之脾阳不振,故治之多健脾、升阳、温中,而不离乎气。治脾在于燮理焦气机,补而勿滞乃治法之要,此亦丹溪“痛无补法”之意所在,非言不能补也。脾胃同病则以虚实相兼、寒热并见为多,常见清浊相混,相逆征象。治当脾胃并调,寒热并施。治肝在于安胃,而治肝之法须体用兼顾,刚柔相济。因肝胃同病仍以实证、热证居多,故失治误治后有化热、伤阴、致癖之变,临证当知常达变,并用清法、润法或消法,于气血之中求治。胃病日久多肝、脾、胃三者俱病,证见胃有蕴热、脾有虚寒而肝血不足,滞气于中之象。田德禄教授治之,肝脾胃并调,妙用乌梅丸。田老认为该方用黄连、黄柏苦寒泄热,干姜、桂枝辛热散寒,人参甘温补中似与半夏泻心汤异曲同工,而妙在乌梅、当归补肝,使其不乘脾胃之虚而强克之。

三、微观辩证、用药精当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核心。田德禄教授指出,辨证的核心在于通过传统的和现代的诊查手段,收集尽可能多的资料,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综合分析,以辨明病因、病位、病性和病机的转化。胃镜下对病灶的直视实为中医望诊之延伸,且更能直观、客观地反映出其全貌,对其以中医理论加以分析,不仅促进对胃病本质的认识,对指导临床用药更具意义。自80年代田德禄教授即对胃镜下胃粘膜相的辨证进行了观察研究,临床用药渐成体系。如胃粘膜相见粘膜充血、肿胀、糜烂,则加蒲公英、连翘、虎杖以清热解毒;若伴分泌物较多,质地粘稠,则选用具有燥湿之功的黄芬、黄连、大黄等清热解毒药;如胃、十二指肠粘膜有溃疡形成,则加血竭、锡类散以祛腐生机敛疮;若胃粘膜相见片状苍白区,或红白相间,血管网清晰可见,分泌物减少,则加百合乌药汤、黄精、天麦冬以养阴益气;如胃粘膜相见粘膜红白相间、树枝样血管透见、粘膜呈顺粒样或结节样增生等过形成改变,病理活检揭示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则加三棱、羲术、路路通、贝母以化痰逐癖通络;如见胆汁返流、胆汁淤积则予柴芬温胆汤以清胆和胃;如胃粘膜相见出血或渗血,则视病及血分,并据“离经之血便为癖血”之理,加失笑散、赤芍、三七粉以止血不留寇。田德禄教授这一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理论,使临床用药更为精当,使症效、证效、病效三者有机地结合一体。

四、辨病论治、同中求异

田德禄教授指出,现代中医治疗学应注意辨证施治与专方专药相结合。徐灵胎曾言“一病必有一专方,一方必有一主药。”这就告诉人们,每一种疾病必有其主要病机,治法用药应紧扣于此。如慢性浅表性胃炎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均以胃脱胀满痞闷,时或疼痛为主证,属中医“痞证”范畴,但一实一虚、一在胃一及脾。前者治宜和胃通降,以香苏饮化裁。后者则视轻、中、重不同,分别治以甘寒益胃、甘平养胃、甘温健胃。再如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均为邪毒与气血搏结于胃府,化腐成疡,治之均需“清”、“消”并用,即清热解毒与活血化瘀并施。从宏观辨证而言,胃溃疡活动期以实证、热证多见,与肝、胃关系密切。愈合期,疤痕期则以脾虚湿阻为主而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多有脾虚之证,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愈合期、疤痕期则以脾阳不振为主,二者同中有异。对此,田德禄教授治疗胃溃疡活动期多在和胃降逆的基础上加强清化湿热及活血之力,甚至化浊逐瘀并施。静止期则多以香砂六君子健脾化湿。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则补泻兼施,以益气活血解毒法治之。

名老中医学术与经验传承,是一项功在千秋的事业。传承是基础,学习不能懈怠。而学习不仅是学知识,学技术,还应学做人,学治学方法,学临床思维方法,而且还应提倡创造性学习,可以借鉴现代数理技术,对名老中医医案进行数据挖掘。同时我们应该强调,传承的目的,是为临床实践服务,为了提高疗效,促进理论创新与学术进步。做好名老中医学术与经验传承这项基础工作,必然会对临床,对科研,对中医人才培养,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第五篇:班级管理中的“无为”教育-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中的“无为”教育

“无为管理”的真谛应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引导其开悟。“无为”教育的目的,正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悟性。这一过程是因势利导,是教育者的“无为”,促使受教育者的有为。

一、“无为”教育艺术的特征

1、教育意图的隐蔽性

“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集中概括了“无为”教育的首要特征。

2、教育手段的间接性

常用的直接的教育手段,如:讲课、报告、参观、访问、表扬、批评、奖励、惩罚、谈话……而不运用某些直接的具体手段,教育者的有些行为,在有意或无意中触动了受教育者的心灵,促使其觉悟。这种间接手段,有时更有力量。

3、教育者身教的示范性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示范,崇高的师德是最具魅力的“无为”教育。教师无小节。选择了这种职业,就应时时处处为人师表,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深远。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学,自然,教师的示范作用主要应该体现在教学上。

教师示范,不仅要体现在学科的知识结构中,而且要体现出思维品质和哲学高度。应既是学科课,又是哲学课,既要传播知识又要启迪智慧。平常常说的功夫在课外就是这个道理。弦外之音最动听,感受的是乐曲的美和心灵的美。

4、受教育者亲身经历的体验性

应该说,没有亲身的体验,就不会有觉悟。“无为”教育是学生作为主体的自我教育。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我行!”

二、“无为”教育艺术常法

1、垂范

教育者的示范是无言的身教。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讲的就是垂范的作用。青少年善于模仿,教育者的行为成为楷模,自然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身教是“不教而教”的首要方法。身教好,教育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半。

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的是未来的人才,学生在高压下会遵从纪律,可一旦压力解除就难有保证,只有触动心灵的体悟才有永久的效力,所以不能只着眼于眼前而动不动就用空洞的说教乃至以纪律来压制学生。所谓“无为”的管理就是有所必为而有所不为。

2、激励

教育者通过语言或文字等多种手段,含蓄地、寓意深长地触动教育对象的心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开发潜能。激励源于尊重,源于信任。出乎意料的处理,往往能促使教育对象的心灵震撼。

3、迂回

对教育对象的问题,不采取就事论事的直接说教,而是通过心理暗示启发联想等手段,使其认识事物的规律、领悟生活的真谛。

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走直道而走弯道,这往往是获得成功的策略。上学期期末时我曾经留下班里成绩最好的四个学生做值日,她们问我原因,我就告诉她们值日能让她们考上重点大学,她们笑而不答,我又接着说:“班里都叫你们四大才女呢。才女不考重点,谁考?”

4、空白

摒弃包办代替,给教育对象留有创造的空间和时间,调动其主动性。为了取得教育的实效,往往需要等待。“耐心是伟大的老师”。

5、宽容

对教育对象错误、过失产生的原因,给以充分的理解,使其在意想不到的宽厚态度、宽松环境中自省。“出奇制胜”的兵法运用在教育领域是教育方法的极致。教育者的宽容使教育对象无地自容,这是真正的教育诗篇。

我们经常说起班级管理的民主问题,民主管理说得简单一些就是班主任不独断,不强制学生,而是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尽量地参与班级管理,无为的管理方式的根本点也就在此,它很好地体现了民主意识。

下载田恒平教授的《管理—无为中大成》学习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田恒平教授的《管理—无为中大成》学习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