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游浙江辛亥革命纪念馆感想
不灭将志,不死国魂
于九月二十日,我参观了浙江辛亥革命纪念馆。当历史从书本走到我们身边,一切都洋溢着无限的庄严与厚重。
浙江辛亥革命纪念馆坐落于杭州鸡笼山西北,浙江辛亥烈士墓群旁,馆内分为“钱江涌起革命潮”、“光复会的成立”、“光复会皖浙起义”、“辛亥年浙江光复”、“为建设和保卫共和而奋斗”五大部分,向世人直观的描述着那段血与火的战斗篇章。
当我从马路上即将拐入纪念馆的一刹那,宏伟高大的石碑稳稳地矗立着,“国魂不死”四个大字触目惊心。这是孙中山先生对攻克金陵阵亡的将士的无限缅怀和对国人的极大鼓舞。
走进纪念馆,是一位位英勇烈士的肖像,章太炎、蔡元培、陶成章、徐锡麟、秋瑾、陈伯平、杨哲商等浙军将士,好多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民族英雄。“江户矢丹忱,重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这是孙中山先生祭“最崇高的革命烈士之一”秋瑾时所撰的挽联。在她的纪念碑上,我一字一句的触摸着秋瑾的一生,1904年,赴日本留学,与陈撷芬发起共爱会,同年秋,在上海创办《白话报》,倡导妇女解放,提倡男女平等,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次年,加入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同盟会浙江主盟人。直到1907年的7月13日,她终于舍得停下自己为革命奔跑的步伐,这也是令人悲痛的一天,因准备在安徽、浙江起义事泻,秋瑾被捕。但她毫无惧色,慷慨就义。
沿着指示,绕过一片翠竹林,在修竹与松柏的掩映下瞥见一幢小楼房,这就是浙江辛亥革命纪念馆。行径在这庄严的圣地,展柜里陈列着一件件承载重大历史意义的物件,似乎我也亲身经历了当时的大变革,对那时国家存亡的险峻、历史的动荡感同身受,对革命烈士火一样的爱国热情铭记在心。
馆内详细的介绍了光复会的历史,发生在浙江这片土地的种种事迹,让我驻足良久。如诗人臧克家所言“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正是因为他们英勇的事迹,让英雄的形象永远的活在现世人的心中。最后在孙中山先生的题词“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勉励中结束了这次参观。
辛亥革命的伟大,在于它推翻了封建王朝的残酷统治,也在于它取得了我国革命的首战成功,更在于它让我们看到了革命的希望。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一打就垮;如果没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不打自垮。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留给我们的是一种敢闯、敢干、敢试、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这种精神具有爆发力、原创力,是一种宝贵的人文精神。岁月更迭,历史远去。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震耳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可以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
记得刘醒龙先生曾说过:“有的人也许因为肚子而生活在苦难中,而现在更多的人却是因为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而痛苦的生存着。这样的苦难,也许更让我们感到悲伤吧。”现在的我们似乎早已远离了生命的崇高感。我们生活得卑微,我们生活得浅薄。但是曾经的先烈却可以用那么短暂的岁月画出自己人生里最浓艳的一笔。而我们,不也更需要在这样恬静美好的岁月里去描画属于自己的蓝天吗?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更加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忠于党,随时做好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自己一切的准备。我会在平时的学习中,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己的爱国主义教育,自觉向党组织靠拢。
同时,我相信,经过这次十八大三中全会的公告改革,对于未来的中国蓝图充满希望,此次大会弘扬了辛亥革命敢闯、敢干、敢试、敢为天下人先的大无畏精神,新一届的领导人将带给中国新的希望。
第二篇:浙江辛亥革命纪念馆感想
辛亥革命纪念馆感想
空气凛冽,嘴中哈出的热气凝成一团白雾,氤氲开来。一阵风吹过,竹声沙沙,翠柏静默。2月21日,我们xxx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了美丽的龙井景区,来到了浙江省辛亥革命纪念馆。
刚来到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汉白玉的笔直伫立的纪念碑,上面有四个大字“国魂不死”。“国魂不死”这四个字就足以让我久久震撼。我盯着这四个字看了许久,眼前似乎浮现了硝烟战火,浮现了视死如归的英雄们的身影,耳边似乎传来了炮声枪声,传来了“复兴中华”的怒吼。我眼睛停留在那代表烈士纯洁国魂的汉白玉上,那烫金的在晨光下闪闪发光的四个大字上,嘴里不禁轻轻地念出了声音“国魂不死”。我慢慢地走进,当双手接触到了冰凉粗糙的碑身,眼眶竟然有点湿润,抬头仰望,碑身更显高大。
转过纪念碑之后是汉白玉雕像群,烈士们或愤怒或庄严,直视前方。在后面就是“徐锡麟烈士墓”,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深深地鞠了一个躬。
接下来我们怀着崇敬肃穆的心情参观了浙江省辛亥革命烈士馆。纪念馆通过“钱江涌起革命潮”、“光复会的成立”、“光复会皖浙起义”、“辛亥年浙江光复”、“为建设和保卫共和而奋斗”五大部分,真实而直观地展示了中国民主革命史册上这一段闪耀着血与火的战斗篇章。
其中有一部分让我特别印象深刻。那是一张一位革命者处决之前的照片。在照片中,英雄神色自若,对于死亡似乎已经没有了恐惧。无惧死亡对于一般人都是难以做到的事情,但是在民族危亡关头,民族似乎更重要。“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烈士的断头诗回响在我脑中;“革命要流血才能成功”鉴湖女侠秋瑾的决心令我热血沸腾。看着照片中年轻、目光灼灼的他们,我难以抑制地感慨:先辈付出了一生的全部才有现在的生活,我们要珍惜当下才能无愧地领受他们的馈赠啊!我惭愧地想,如果我在当时恐怕不会有那样的勇气吧。
从辛亥革命烈士馆出来之后我们参观了众烈士墓。烈士的名字,一笔一划,永远地停留石碑上,与山间清风相和,与天幕中朗月同辉。他们不仅仅留下了名字,他们还在我们心中留下了一段故事,一腔热血,一份让人动容的豪情!
第三篇: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想
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想
10统计 王一捷
5月17日下午2时30分,我们第七支部成员集体乘公交车来到长洲岛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纪念馆外观是个铅灰色的巨大匣子,同时有中国传统花纹纹路与书法牌匾,现代感与历史感融合得恰到好处。天空灰蒙蒙的下着细雨,正如同这沉重的历史一样静默庄严。通向纪念馆内部的共和大道上有展示雕塑名家雕造的黄兴、朱执信、廖仲恺、蔡元培等革命先驱,尽头则是孙中山先生高大的雕塑。孙中山先生是辛亥革命中民主共和思想的代表人物,这一条共和大道实在震撼人心。
馆内对辛亥革命的整个过程循序渐进地进行展示,从被压榨的普通百姓到英勇牺牲的烈士,从到各地同盟会到武昌起义,从旧中国的悲惨现状到剪发易服的新气象,每一过程都有力地展示了人民崛起的力量。
纪念馆内满目琳琅的照片和展品将一个真实历史呈现在眼前,十分具有视觉冲击力。馆内还使用多种新颖展示方式,如景观再现,人物蜡像,声音渲染,动画表演,甚至是游戏互动平台。
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长达27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另外,辛亥革命城中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注意的发展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运动也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
本次支部活动轻松惬意,而且学习效果极佳。纪念馆内满目琳琅的照片和展品将一个真实历史呈现在眼前,十分具有视觉冲击力。我们在参观的过程中受到历史文化熏陶的同时,更了解到我们中国共产党来之不易。在我党成立以前,人民生活在列强侵略的水深火热之中,国人在救国救民问题上先后进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朝新政、清朝预备立宪、辛亥革命等各种改革尝试,特别是辛亥革命已经不仅仅是改革,更是一次伟大变革——一次浩浩荡荡,意义深远,并深刻影响中国未来几十年政治版图的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国人从此抛头换面逐渐走向正轨。然而,辛亥革命最终的失败表明,资本主义方案不适用于中国,这是日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重要基础。
第四篇: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感想
国魂不死
——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
走进门,就看到高高的纪念碑上醒目的四个大字“国魂不死”,轻声念出,却又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扰了这清静。周围是革命烈士墓群,我静静地走到跟前,微微弯下身鞠躬,以表敬意。
再往里走,才看到纪念馆。房子不大,只有两百多个平方吧。我走进去,脚步轻轻地,眼睛盯着墙上的一字一句。
我多多少少也查阅过资料,了解过辛亥革命这一段历史。这是一次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专制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起了中华民国。
纪念馆的最里面有一堵墙,墙上金色的大字写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孙文(孙中山)” 这句精简的话语不知激励了多少革命英雄勇往直前。如今他们已离我们而去,但历史是不能忘却的。他们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枪林弹雨、前赴后继、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值得我们敬佩。
辛亥革命的胜利吹响了埋葬封建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号角,拉开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唤醒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推动了中国近代革命的发展。
历史的硝烟虽然已经散尽,但是让我们牢记了历史,为实现先烈的理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东方巨龙的腾飞,我们要刻苦学习,发奋图强。
历尽艰险、坚持不懈、不屈不挠、呕心沥血的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留给我们的是一种敢闯、敢干、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爱国精神,我们青少年正需要这样的一股力来激励自己,弘扬辛亥革命精神,弘扬“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这样的精神必将成为中华民族光耀千秋的精神财富!
第五篇: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后的感想
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后的感想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武昌阅马场,是依托武昌赶忙军政府旧址建立的以纪念辛亥革命为主题的专题性纪念馆,其内陈列着大量的有关辛亥革命的史迹,它们时刻提醒着我们,在祖国现代化建设蒸蒸日上的今日,我们依然不能忘记那曾经为祖国大地抛头颅撒热血的仁人志士,也时鞭励着我们这些并报时代的党员,要时刻为祖国的富强壮大努力不息。
站在阅马场的北端远远望去,我们发现绿荫丛中掩映着一座红色楼房,武汉人习惯把它叫做“红楼”,这就是辛亥革命纪念馆。红楼前建有碧樟广场和花坛喷泉,广场中央耸立着1931年铸造的孙中山铜像,先生身着长袍马褂,左手执杖,右手持帽,面南而立,凝视远方。南端有黎元洪拜黄兴为将的“拜将台”纪念碑,碑作方型,四面中突,顶呈锥体,锐利向上,有一种“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慨。
进入纪念馆后,首先进入视野的是主楼,我们发现红楼的主楼实际上是红色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讲解人员告诉我们,整个纪念馆占地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而主楼面阔73米,进深42米。由于最初建立时为清末湖北省谘议局办公场所,因此建造型式仿照西方国家的行政大厦,风格典雅庄重:花岗石砌台基,红砖砌墙,廊前列柱起卷,檐下饰飞头,檐上压以女儿墙。外墙砖砌,间饰附加假柱、柱头和垂花、垂禾、束莲等图案。红瓦覆顶,屋顶正中矗立“圭”字形望楼,主楼平面呈“山”字形,门前有突出的门廊和回车道,前方及两翼为门厅和办公室,后方正中为会堂。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前往军政府会堂、黎元洪起居室和会客室、孙中山驻鄂会客室、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和宋教仁起草《中会民国鄂州临时约法草案》的军政府秘书处等一系列场馆,这些场馆再现了当年神秘而又庄严的的历史场景,而凝聚其中的那种紧张而又热烈的战斗气氛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而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展览、黄兴先生生平事迹展览前,大家或低声交流抒发感想,或驻足凝望若有所思。馆内收集的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千余件历史文物和上万张历史照片,不仅使大家大饱眼福,同时也更加直观地反映了那段历史。那些独具民国特色的物品记录下了那个短暂而又变幻的瞬间,墙上的黑白照片表彰着那些为革命出生入死的英雄人物,我们的眼前不断涌现我们未曾经历的那段历史。特别是孙中山签发的“李翊东前往赣州办理要事”的大元帅令和王霞宙、张善子绘制的刘静庵烈士画像,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怀着敬仰的心情或热烈讨论,或拍照留恋。
怀着对无数革命志士的崇高敬意,怀着对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深切缅怀,我们对纪念馆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参观。我们不仅参观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展览,还参观了辛亥革命起义史迹陈列馆,从而有幸见到许多鲜为人知的珍贵照片和文物,了解了那些为革命英勇奋战、流血牺牲的无名英雄们可歌可泣的故事。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英勇作为,坚强不屈、坚定不移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精神,才会有我们今天这安稳的生活。“武汉保卫战”是辛亥革命期间爆发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能取得成功,是战士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抵挡刀枪,用热血洒满大地换来的。虽然他们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的灵魂是永远存在的!他们活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他们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值得我们尊敬和怀念的。站在“红楼”上,回顾辛亥革命的光辉历程,我们更加深刻怀念伟大的辛亥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以及无数为了国家的解放、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奋斗、英勇牺牲的仁人志士,他们崇高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后辈人努力奋斗。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生活在划时代的青年人更应该全面的了解中国的革命历程。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是武汉首义文化的历史名片,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党员,应该倡导这种敢为天下先、敢为民生洒热血的精神,将首义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贡献于国家建设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引导党校成员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将历史纪录与现在的首义文化弘扬的目标相结合,这正是我院学子贡献于地方建设的特色路径。
时间让辛亥革命成为了不朽的历史,多少的忠魂埋骨中华这块火热的大地上。江水浩荡,青山峥立,承前启后,扬帆激行,在前辈伟大革命精神鼓舞与指引下,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将为祖国的统一富强而更加努力拼搏,为之奋斗不懈!
诸多的努力奋进并取得成功,揭示了中国历史的光辉篇章。这些赋予历史性的论述无不证明了革命历史的伟大。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大家积极性很高,在纪念馆门前,大家集体照相,经过此次活动,同学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那段历史,也同时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期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将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责任,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全体学员感受很深,我们了解到真正的学习是离不开实践的,只有经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让我们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中国革命道路的漫长与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