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心得体会MicrosoftOff.

时间:2019-05-12 11:47: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心得体会MicrosoftOff.》,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心得体会MicrosoftOff.》。

第一篇:学习《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心得体会MicrosoftOff.

学习《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真正认识到《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以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通过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标准和措施,达到“人、机、环、管”的最佳匹配,从而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其核心是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明确煤矿安全管理的对象和重点;通过保障机制,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风险管控标准与措施的执行;通过危险源监测监控和风险预警,使危险源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通过学习给我们的煤矿安全管理指明了道路。我们以前的安全管理虽然文件、制度、很健全,但没有煤矿的正规管理体系,为此,危险源依然存在、隐患屡禁不止。通过学习使我明白《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它是采取现代科学信息管理以个人、岗位或作业点为单元;以危险源辨识为前提;以风险评估为基础,以岗位行为标准或措施为准绳;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通过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标准和措施,达到“人、机、环、管”的所有隐患和危险源的最小单

元,最原始发现、最早辨识、最早控制,以点带面逐渐扩大管控范围,从而实现煤矿安全生产。

通过学习使我们找到以前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和不足。各级安全管理人员整天苦恼于安全管理、整天忙于隐患的排查与整改、事故的分析与追究。没有专业的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学习是我彻底找到平时安全管理的症结。隐患危险源和事故有原来的事后追究变为事先控制,有被动管理变主动管理。

通过《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学习,我深知体系的重要性。是通过以预控为核心的,持续的、全过程的、全方面的、全员参与的。闭环式安全管理活动。我有信心、有决心按照《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有关设施程序组织实施,一定做到领导重视,保障体系实施机构人员、财物、保障系统工具供给、建立完善的体系文件、加强PDA循环优化体系、并定期评价体系运行情况。实现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进而实现人员、机器设备、环境、管理的本质安全。最终实现本质安全目标。

2013年7月13日

第二篇: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推进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近年来,神华集团积极探索并推行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有效地提升了煤矿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了企业安全发展。

一、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实施背景

大家知道,近十年是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神华集团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期间,我们并购组建了宁煤集团、神新公司、神宝公司和北电胜利公司等。神华企业规模快速扩大,煤矿数量不断增加,由原来的40个变为现在的64个(含基建矿井)。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研究和实施就是在神华生产规模高速发展、安全生产压力骤然增大、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进行的。促使神华做出决定,下大力气研究和推行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神华迫切需要一个切实有效的抓手,快速夯实新并购煤矿的安全管理基础,提高其安全生产水平。并购工作打破了神华原有的以神东公司这样煤层地质条件好、建设起点高的矿区为主的安全管理格局。新并购煤矿大多建设起点低,设计落后,人员多、装备差、煤层地质条件复杂,水、火、瓦斯、顶板、煤尘等灾害俱全,百万吨死亡率也远远高于神华原有煤矿。特别是这些煤矿安全管理的体制、机制和管理理念,与神华安全管理模式差异较大。神华亟需一个办法,将新并购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快速提升上来。

(二)实践证明继续依靠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不能彻底解决神华煤矿的安全生产问题。数年来,我们在推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先后引进了OHSAS 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南非的NOSA综合五星管理体系等国外先进的安全管理办法,但是由于基础不同、文化差异和译文晦涩,这些体系难理解、难结合、难应用,导致最终推行不下去。但这些尝试和探索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发:煤矿安全管理必须体系化,必须将国际标准本国化、将国家标准行业化,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自主创新,研究一套针对我国煤矿特点的管理体系。

(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期望,坚定了神华研究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决心。2005年前后,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党中央国务院和全社会高度关注。当时神华安全生产处在我国煤炭行业先进水平,国家安监总局和国家煤监局希望神华集团带头对煤矿安全管理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创新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一套适合煤矿特点、管用的现代安全方法,以此促进全国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国家安监总局和国家煤监局的指导支持下,神华集团于2005年立项组织国内六家科研院校,历时两年对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基本理论、风险预控管理方法、体系必备元素及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这套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基本架构。2007年国家煤监局在神华召开了推进会,并组织在全国百家煤矿试点推行这套体系,神华集团在全集团52个生产煤矿全面推行。2011年该体系作为一项国家安全生产行业标准予以发布。同年8月,国家安监总局和国家煤监局发文在全国推行。

二、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神华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个流程、两个理论、五个部分。

(一)一个流程。即风险预控管理流程,是实现煤矿“人、机、环、管”四类危险源管控一致性、程序化的方法。该流程包括五个步骤:

危险源辨识。发动全员对自己工作场所和责任区域内的危险源进行逐一排查和登记,找出煤矿面临的各类不安全因素到底有哪些。

风险评估。对煤矿辨识出来的几千条甚至上万条危险源,进行评估分级,搞清哪些是重大风险,哪些是中等、一般的风险,进而明确安全管控的重点。

风险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依法制定危险源管理标准,确定危险源管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标准才能不出事故,解决每个管控重点“如何管”和“如何管得有效”的问题。

危险源监测。在生产过程中,煤矿需要通过监测危险源是否处于受控状态,检验管控标准和措施实施的效果如何,动态排查事故隐患。

危险源预警。对于监测中发现危险源未有效控制的情况,及时分级预警,促进现场迅速落实整改和控制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二)两个理论。一是海因里希法则。根据该法则明确了我们安全工作基本原则,即防范大事故必须从消除小事故和隐患做起,将管理的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查处为风险预控。二是内外因事故致因理论。该理论阐明了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是在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能量意外释放的结果,要想控制事故的发生,就要控制事故的内因,排除诱发事故发生的外因,为煤矿实现切断煤矿事故因果链、建立风险预控管理流程奠定了基础。基于这两个基本理论,我们设计了这套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三)五个部分。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按照系统化原则进行设计的,由风险辨识与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生产系统控制、综合要素管理和预控保障机制五个部分构成。这五部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和作用,形成了以风险辨识与管理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控制、生产系统控制、综合要素管理为重点,以预控保障机制为支撑的全面的、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

煤矿风险辨识与管理。这部分我们设计了5个元素,其主要内容在“一个流程”部分已经做了说明,不再赘述。

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神华多年来事故统计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占到了事故致因的90%以上。因此,我们在设计这套体系时,将不安全行为管控作为体系中的独立部分。这部分从人员准入开始,从源头上排查不安全行为人,到过程中强化人员安全培训,加强不安全行为梳理,矫正不安全行为,实施安全激励政策,提高人员自主防范能力,降低不安全行为发生几率,用7个元素规定了煤矿开展不安全行为控制工作的方法和要求。

生产系统控制。这部分主要针对煤矿采、掘、机、运、通、地测、防治水等生产系统中工艺、设备和有害物等危险源的安全控制,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和其他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明确了管控标准和要求。整个生产系统控制部分分为15个子系统,包含了112个元素。

综合要素管理。这部分我们设计了6个子系统23个元素,对“生产系统控制”之外的地面辅助作业、应急救援、职业卫生和健康服务、环境管理、承包商管理等,做了详细规定,是煤矿实现全面、全方位管理不可缺少的部分。

预控保障机制。为保障这一整套体系的有效运行,充分调动各级人员落实体系的积极性,我们用5个子系统14个元素,分别规定煤矿组织机构、安全投入、考核与奖惩机制和安全文化建设等,确保体系各项要求的有效落地。

神华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五部分包含28个子系统、160个元素,基本覆盖了煤矿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为了提高体系的运行效率,我们还配套开发了信息化管理系统,作为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运行平台。

三、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重要作用

体系推行初期,由于大家对体系了解不够,重视不够,推行工作困难重重,阻力很大。为此,集团公司多次举办了各个层次的培训班和经验交流会,并建立了强有力的考核奖惩机制。采用了子分公司月度、季度考核和集团公司年考核相结合的动态考核办法。年终公布各矿排名,重奖重罚,并且培养和建立了一支近千人的体系培训老师队伍和一支600余人的体系审核员队伍,有效地推动了体系的实施,目前体系已在神华煤矿全部落地。

经过几年的应用实践,我们总结体系的作用,大致有以下方面。

(一)推动了全员参与,将安全责任落到了实处。以前我们的煤矿虽然都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但由于责任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推行体系后,各矿依据体系设计的一系列考核指标,将各项安全工作责任分解落实到了矿领导、各业务部门和岗位员工头上,每项安全工作“谁主管、谁主抓、谁负责”分工清楚,每个领导负责几个元素,每个员工负责几项工作,责任非常明确。

(二)提供了一套好的办法,实现了危险源的全面管控。这套体系将危险源分为两类,实行分级管理。一类是系统性危险源管控。以领导干部和业务部门为主体,开展系统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并落实整改措施,防范较大以上事故。另一类是岗位危险源管控。以区队、班组和一线员工为主体,开展岗位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并严格执行,防范一般事故的发生。我们通过危险源的辨识确定安全管理的对象;通过风险评估确定安全管理的重点;通过管理标准的引入确定安全管理的依据和尺度;通过管理措施的制定确定达到标准的途径和方法。最终达到员工自主管理的目的,切实解决了煤矿安全管理“管什么”和“如何管”的根本问题。

(三)实现了隐患治理的闭环管理和持续改进。这套体系以PDCA为运行模式,风险辨识与管理在PDCA循环运行中不断重复完善,通过危险源监测及时排查隐患,落实整改责任,形成了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消除的闭环管理的长效机制,使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化和常态化,切实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体系自身也在体系策划、体系运行、体系考核评审和体系改进的PDCA循环中,不断完善,持续改进。

(四)注重过程控制,做到了安全管理的关口前移。我们以前的管理是以结果为主,查出一个问题处理一个问题,安全工作跟着问题跑。推行体系后,安全管理是以过程控制为主,通过风险评估提前想到过程中会发生什么,通过过程控制尽量让其少发生或者不发生。这套体系从煤矿设计开始,覆盖了矿井建设、生产直到矿井报废的全过程。体系746项考核指标中,过程性指标有482项,占到64.6%,依靠严格的过程控制来提升煤矿安全绩效。

(五)简便实用,便于员工掌握。煤矿客观存在的危险源多达几千甚至上万条,但就某一个具体岗位而言,通过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估需要管控的危险源只有十几条,需要重点管控的也就几条,而且都是工人每天要干的事情,工人比较容易掌握,安全培训的针对性更强。只要每个员工知道了本岗位的危险源,并严格按标准做到了,就能确保安全。例如,采煤司机在完成“割煤”任务时,需要按照7条标准规范操作,管理人员按照8项措施去管,确保标准执行到位。其他各个工作岗位也是如此,真正做到了工人学有重点、干有标准,管理人员责任明确、管有措施。

(六)体系具有普遍的适用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针对煤矿行业特点的一套安全管理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不同条件、不同规模的煤矿。只不过对于条件复杂的煤矿,危险源的数量要多一些,管控的难度要大一些,但理论和方法是相同的。实践证明,对于风险多的煤矿,推行体系更有必要,效果也更显著。

神华集团公司推行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后,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成效。一是安全生产总体水平持续提高。2007到2011年,连续五年百万吨死亡率保持在0.03以下,今年上半年全集团百万吨死亡率为0.009;二是煤矿现场安全状况持续改善。如原来基础条件较差、管理相对薄弱的乌海能源公司所属8个煤矿,在2011有7家达到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国家级;三是各子分公司安全管理业绩明显趋好,特别是神宁公司取得2009-2011连续三年实现煤炭生产零死亡的成绩;四是职工的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员工不安全行为发生率明显下降,神东公司近3年平均每年下降近30%。神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实践时间还不算长,体系应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在以后体系实施工作中,继续努力改

第三篇: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1、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简介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和神华集团于2005年立项,组织中国矿业大学等国内6家研究机构共同研发,在百余个煤矿试点运行并取得较好成效的一套现代科学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方法。这套管理体系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通过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标准和措施,达到“人、机、环、管”的最佳匹配,从而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其核心是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明确煤矿安全管理的对象和重点;通过保障机制,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风险管控标准与措施的执行;通过危险源监测监控和风险预警,使危险源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经过神华集团等煤炭企业3年多的试点证明,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理念先进、行之有效,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体系总结构

AQ/T1093-2011《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规范》2011年7月12日发布,2011年12月1日实施。包含8个部分,46个要素和若干具体指标。

1、总体要求

2、安全预控管理总体方针

3、风险预控管理

4、保障管理

5、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

6、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

7、综合管理

8、检查、审核与评审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特点

1、通用性: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给出的一套煤矿安全管理的流程与规范,具有通用性,不仅适应于地质条件好的的煤矿,也适应于地质条件差的煤矿。当然地质条件好、装备优良、人员素质高等有利因素更有利于满足《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的要求,但面临安全诸多不利条件的煤矿,通过《规范》的实施,同样可以提高其安全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可以规范其管理流程,可以在既定的条件下提高其安全管理绩效。

2、针对性、特殊性:

《规范》提出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百万吨死亡率、提高我国的煤矿安全水平,因此《规范》的条款是针对煤矿的,不适应于其它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特点

3、科学性、系统性:

整个规范是围绕“危险源管控”建立的,而危险源的辨识又是基于“事故机理”展开的,因此《规范》是科学的;《规范》不仅强调危险源现场管控,还强调煤矿应明确安全管理方针与目标、应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与职责、应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等,以实现危险源的系统管控。

4、“本质”安全性:

《规范》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机”、“环”、“管”的本质安全、打造“本质安全”矿井。也就是即使“人”、“机”、“环”、“管”中的 任何一个因素出现了安全问题,但由于另外其它三个因素的本质安全性,也不会导致伤亡事故的发生。当然这是一个终极目标,现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煤矿还无法做到,但是通过《规范》的有效实施,将使煤矿逐步接近“本质安全”,最终实现零伤亡。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特点

5、全员、全过程、持续改进、长久性:

与《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等管理体系的理念一样,所有的员工都应参与,所有的过程都应覆盖,应确保方针、目标、管理流程、管理方法等持续改进,应确保通过《规范》的有效实施,建立煤矿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煤矿的长治久安!

为什么要推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一、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1.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安全水平差距较大。目前,美、英、德、澳等国已基本消灭重大死亡事故,澳大利亚每生产1亿吨煤的事故死亡人数仅1人。同美国、南非、俄罗斯、波兰和印度相比,我们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几十倍,是同样发展中国家印度的五倍。2.当前国际国内对中国煤矿业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 在国际社会眼中,矿难就是中国的代名词。国内民众和媒体对煤矿事故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党和国家对煤矿安全越来越重视。

煤矿从业人员及其家庭对煤矿安全期望越来越大。

二、影响煤矿安全的客观和主观因素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一)客观因素:

1.煤层赋存条件复杂,开采条件较美、英、澳、印等国家相比,差异 较大,适合露天开采的储量仅占总储量的7%。2.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小煤窑众多。

3.行业总体装备水平落后,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不高。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

4.安全监管相对薄弱。主要手段是依靠下达考核指标,以罚代管,没有过程控制。

(二)主观因素: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没有落实到位。

2、管理工作缺少前瞻性,缺少风险预控的管理意识。

3、管理手段与安全工作“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特征不匹配。

4、安全责任制不健全。

5、对人员的安全需求关注不足。不重视安全培训。

三、当前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

1、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不到位安全措施执行不到位。

2、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知识不足。

3、现场安全监督不到位。安全责任制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等等。只要抓好重大系统性危险源管控,就能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只要将岗位风险控制措施执行到位,就能防止零打碎敲的事故发生

安全管理历程

安全管理的发展经历了经验管理、制度管理的阶段,现在上升到了风险预控管理的阶段。风险预控管理体现了现代安全管理的核心,是安全管理向最高级阶段文化管理迈进的基石。

经验管理 低级阶段 制度管理 目前的管理手段 风险预控管理 科学管理手段 文化管理 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

风险预控管理与制度管理的对比

制度管理是传统管理模式,风险预控管理体系(风险预控管理)是现代管理模式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内涵是:以危险源辨识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冰山理论”为理论基础,以PDCA闭环管理为运行模式的一种科学的、系统的、可持续改进的管理体系。其理念为“所有意外均可避免,所有危险均可控制”,每项工作首先关注安全,通过风险评估,排查不安全因素,制定最合适的风险管理措施,把风险切实、有效、可行地降低至可以接受的程度

一、制度管理体系特点是经验式的管理、是反映式、被动的管理、是“处方”式的管理,注重最终效果,发生事故后深度严厉追究管理者的责任。

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特点是源头管理、未遂管理、是在做全面的体检,是超前预控管理、突出事前、事中的过程管理、注重风险、过程和效果,依靠机制、依靠流程、突出科学、系统、完整、闭合性;突出全员、全过程、持续改进、长久性,是主动管理、全员参与的自主管理、是闭合管理、持续改进管理,更具有针对性、简单性 通过危险源辨识,可以明确管理的对象;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明确管理的重点;

通过危险源的监测和预警,可以明确管理的薄弱环节; 通过标准和流程,可以明确管理的依据和途径; 通过安全文化的引领,可以有效地促使员工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转变;

通过严格考核,能够解决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和信息化管理,能够保证管理的持续改进,形成长效机制

通过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可以实现对危险源的控制和消除,达到风险预控的目的

有人说这上千条危险源怎么来管理?感觉难度很大,管理起来也很复杂。实际上涉及到某个岗位的危险源并不是很多,比如说皮带司机这一岗位的危险源仅有十几条,他只需要知道这十几条危险源的管理标准和措施,并严格执行,便可保证作业安全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系列培训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风险管理 引言 引言

2.1煤矿风险预控管理概述 什么是风险?

2、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

2.1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概述 2.2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工作流程 管理体系相关术语

1、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 源或状态。

2、风险: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组合。

3、危险源辨识:对煤矿各单元或各系统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危害因素的识别,并分析其产生方式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

4、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估计和衡量。此过程往往伴随着对风险的排序、分级。

5、风险预控: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结果,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控制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危险源,预防风险出现的过程。

6、危险源监测:在生产过程中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监测、检查,并及时向管理部门反馈危险源动态信息的过程。

7、风险预警:对生产过程中已经暴露或潜伏的各种危险源进行动态监测,并对其风险大小进行预期性评价,及时发出危险预警指示,使管理层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的活动。

8、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又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指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员工的违规行为;而广义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既包括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也包括可能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管理者的违章指挥行为、不尽职行为。对煤矿的安全管理来说,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属于狭义的不安全行为,而管理者的不尽职行为则属于广义的不安全行为。

9、煤矿本质安全文化:煤矿本质安全文化是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精神,并为广大员工所接受的安全生产价值观、安全生产信念、安全生产行为准则以及安全生产行为方式与安全生产物质表现的总称,是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灵魂所在。

10、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在煤矿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系统中已知的危险源进行预先辨识、评价、分级,进而对其进行消除、减小、控制,实现煤矿人-机-环系统的最佳匹配,使事故降低到人们期望值和社会可接受水平的风险管理过程。

11、管理对象:是管理对象单元的一种划分,是对危险源的总结和提炼,是通过管住管理对象实现对危险源的控制或消除。

12、管理标准:是一种标尺,是管理对象管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消除或控制危险源的风险的最低要求。管理(对象)标准可以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行业有关标准和企业标准从严制定。

13、管理措施:是指达到管理标准具体方法、手段。

14、PDCA:是戴明提出的一种循环管理模式,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从管理的计划到改进是一种闭环的管理。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组成 主要包括:

1、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2、管理对象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3、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与控制;

4、组织保障管理;

5、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和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2.1.2 煤矿风险管理的内涵

煤矿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煤矿生产或生活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风险评估、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危险源实施有效的控制,达到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由此定义可以看出煤矿风险管理由危险源识别、评估、控制等环节组成。其中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关键和目的。

2.1.3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的目标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的理想目标是实现煤矿生产的本质安全化,将风险降到最低,最终达到杜绝责任事故,减少非责任事故的目的。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流程 2.2.1 危险源辨识

2.2.2 风险类型的确定 2.2.3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 2.2.4 事故类型的确定

2.2.5 风险评估

2.2.6 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 2.2.7 危险源监测 2.2.8 风险预警 2.2.1 危险源辨识

煤矿危险源辨识是对煤矿各单元或各系统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危害因素的识别,并分析其产生方式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2.2.1 危险源辨识

一、危险源辩识主要采用的方法

二、煤矿危险源辨识的依据

三、煤矿危险源辨识的内容

四、煤矿危险源辨识的步骤

一、危险源辩识主要采用的方法

1、工作任务分析法

具体操作:以清单的形式列出本岗位所有的业务活动、活动场所及每项业务活动具体工序。

实施步骤:对照相关的规程、条例、标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综合考虑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工作中存在或潜在危险源。

主要用途:辨识生产活动中的危险源。

优点:简便、详尽、易掌握。

缺点:受工作人员主观因素影响。

2、事故致因机理分析法

具体操作:根据煤矿生产系统中可能发生的或已发生的事故,寻找与事故有关的原因、条件和规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分析辨识出系统中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因素。

适用范围:分析生产系统中各类事故产生的原因、条件、规律。

优点:针对性强。

缺点:专业性强,需要专业人员操作。

四、煤矿危险源辨识的步骤(1)单元的划分(全面性)按照空间进行划分: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

按照生产组织划分:综采队、准备队

按照专业进行划分:采掘专业、洗运专业、机电专业

(2)成立矿井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应包括:矿领导、安监员、内审员、有关科室、区队或车间的相关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班组长、工作经验丰富的不同工种的现场员工等。矿属各单位、承包商成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小组。

人员素质要求

a.熟悉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

b.熟悉各工种的所有工作任务及每项工作任务的作业工序。c.熟悉各作业工序中存在的危险源及其后果,危险源管理的主要责任人、监管部门。

d.熟悉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

e.工作认真踏实、态度端正,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3)对风险管理小组进行培训。

a.熟练掌握危险源辨识、分级分类方法。b.熟悉煤矿事故类型及其内涵。

c.能正确使用风险矩阵法对危险源进行分析,确定各危险源的风险等级。(4)收集危险源辨识依据

a.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条例、标准和其他要求。

b.相关的事故案例、技术标准。

c.本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相关信息。d.其他相关资料(1)列出工作任务和工序

(2)危险源辨识(人、机、环、管)

煤矿危险源的辨识须从人员、机(物)、环境、管理四个方面分别考虑,还需要考虑三种状态(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由于危险源具有潜在性,所以辨识危险源必须考虑各种情况下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同时还要考虑过去曾发生过什么事故,从中吸取教训,找出事故的原因,考虑目前系统中存在或潜在什么不安全因素。此外,危险源辨识过程中还要分析各危险源可能导致的风险后果及事故类型。

2.2.2风险类型的确定 2.2.3风险及其后果描述

根据煤炭工业部关于印发《煤炭工业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统计规定》(试行)的通知,可以将事故类别分为顶板事故、瓦斯事故、机电事故、运输事故、放炮事故、火灾事故、水害事故、其它事故,8种。A、顶板事故:指冒顶、片邦、顶板掉矸、顶板支护垮倒、冲击地压、露天煤矿边坡滑移垮塌等。底板事故视为顶板事故。B、瓦斯事故:指瓦斯(煤尘)爆炸(燃烧),煤(岩)与瓦斯突出,中毒、窒息。

C、机电事故:指机电设备(设施)导致的事故。包括运输设备在安装、检修、调试过程中发生的事故。

D、运输事故:指运输设备在运行过程发生的事故。E、放炮事故:指放炮崩人、触响瞎炮造成的事故。

F、火灾事故:指煤与矸石自然发火和外因火灾造成的事故(煤层自燃未见明火逸出有害气体中毒算为瓦斯事故)。

G、水害事故:指地表水、老空水、地质水、工业用水造成的事故及透黄泥、流沙导致的事故。

H、其它事故:以上七类以外的事故。

2.2.6 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

3、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 3.1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目的 3.2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具体内容 3.3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原则 3.4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流程 3.5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程序 3.6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PDCA运行模式

3.1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目的 控制和消除危险源 总结和凝练经验 提高职工的认知 员工行动的指南

3.2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具体内容

一、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构成

1、根据煤矿的生产实际和组织状况(一级)

1、管理标准的具体内容

2、管理措施的具体内容

3.3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原则 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

生命力:

1、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2、贯彻执行的力度。全面性原则

管理标准要完备,覆盖所有管理对象,并保证只要达到管理标准的要求管理对象就 处于 安全状态;管理措施要保证 管理标准的落实。

可操作性原则(经济技术条件、具体、明确)适用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开采作业的不断推进、技术改进)全过程性原则

3.4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流程

(3)管理对象的提炼要和工序中任务的负责人吻合:

如工序中是井下维修电工在检修电器要检查瓦斯,危险源为“未检查瓦斯或检查不到位”,后面的管理对象不能定为“专职瓦检员”或 “瓦检员”;而应为“井下维修电工”。

二、管理标准的制定

三、相关责任人和监督人员的确定

四、管理措施的制定

五、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整理

1、确定样表或格式

2、提取内容

3、修改完善

六、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审核 3.5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程序

一、工作准备

1)人员的组织

根据单位的生产运行与人员组织情况以及岗位设置情况,选择确定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编审人员。成立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编写的工作机构,包括指导审核小组和编写小组。

编审组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工作认真踏实、态度端正;

(2)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并熟悉矿井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

(3)熟练运用办公自动化操作,有较强的语言驾驭及沟通能力。编审人员组成结构要求:

(1)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编写组应包括机电队、运转队、通风队、汽车队、生产调度中心、生产办、机电信息中心、生活服务部、供应 站、保卫科、承包商、地测站等小组。其中各基层单位小组组成成员必须包括生产管理人员、机电管理人员、技术员以及各岗位的工作人员,技术员为主要编写人,其他组成成员参与编写并负责收集整理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等资料。各机关业务部门及驻矿单位、承包商等小组组成人员由本单位负责人指定。

(2)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指导审核组,由风险管理体系办公室工作人员组成。

2)人员的培训

对单位的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编审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经过培训使所有参与编审的人员具备相关的能力。

指导和审核小组、编写小组人员通过培训应具备如下能力:

(1)熟悉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流程与原则;

(2)能够根据危险源描述准确提炼出管理对象;

(3)掌握根据管理对象编写有针对性的、完备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方法;

二、编写工作

1)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小组应对相关资料,包括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和其他环境管理文件以及事故统计表、监测报告等进行收集、整理。

指导和审核小组负责对各编写小组单位及岗位工种名称进行统计,形成《单位及岗位工种名称统计表》,编写小组在编写过程中涉及管理对象为岗位工种时要严格参照该统计表的名称。2)管理对象的提炼和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

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编写小组根据辨识出的危险源,提炼管理对象,并确定相应的主要责任人、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针对管理对象编写相应的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

指导、审核小组对各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编写小组编写的思路、方法给予相应指导。

3)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整理汇总

编写小组在编写完成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初稿的基础上,进一步整理、提炼出针对具体管理对象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形成《煤矿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

三、审核工作

四、试运行

修改、完善后的《风险全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在全矿范围内试运行三个月,针对试运行过程中发现的不足和问题点进一步修订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六、根据生产组织中发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对风险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进行修订

1)定期修订: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每年由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委员会组织更新一次。

2)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及时修订:

(1)公司方针发生变化;

(2)公司活动发生变化;

(3)管理审批、内外审核的要求发生变化;

(4)法律、法规、标准发生变化;(5)研究、开发、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6)其他。

3.6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PDCA运行模式

风险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都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制度和本单位的实际来制定实施的,因此应该保持动态性,才能使其与实际一致。无论采用什么检查和评审方法,当有理由怀疑管理标准、管理措施存在漏洞时,都应对原有的风险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进行修正以适应新的条件,保证煤矿安全生产。为此,提出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PDCA运行模式。

从模式运行的过程来看,一个PDCA仅是其中的一个循环,P(Plan)是指计划;D(Do)是指执行;C(Check)是指检查;A(Action)是指改进。在任何一个部门、一个系统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PDCA运行模式。根据运行模式全过程、全系统的特点,如果将生产矿井,或企业单位看作一个大循环,而将各部门、各时期的循环看作小循环,那么小循环的正常运行就成为大循环运行的保证。因此,模式运行的方式是“大环套小环,一环套一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 2.2.7危险源监测

煤矿危险源监测是指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实时或定期的监测、检查,并及时向管理部门反馈危险源状态的动态信息的过程。

(2)监控仪器监控的方法

一些危险源(如瓦斯浓度超限、风量不足、机器的开关状况等)可以通过监控设备进行监测,其监控记录也是危险源动态信息采集的一个重 要来源。(3)举报的方法

设置举报的方法,所有工作人员都可越级匿名举报发现的危险源,向矿调度室及驻矿安监处举报发现的危险源。(4)其他信息采集方法 2.2.8 风险预警

预警(Early-Warning)一词源于军事。它是指通过预警飞机、预警雷达、预警卫星等工具提前发现、分析和判断敌人的进攻信号,并把这种信号的威胁程度报告给指挥部门,以提前采取对应措施。

在灾害预警方面,近年也发展迅猛,有地震预测预警、台风预警、泥石流预警等。主要是通过先进的预测工具对地震波、热带气流、泥石流多发区的暴雨和地质变动进行探测和分析,如果是成灾信号,则利用电信号与地震波、台风、泥石流的时差向受灾区发出警报,通过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可抗风险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灾害预警理论很大程度上借鉴于经济预警理论。

煤矿风险预警是灾害预警的一种,它是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已经暴露或潜伏的各种危险源进行动态监测,并对其风险大小进行预期性评价,及时发出危险预警指示,使管理层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的活动。

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

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机理及其规律

要加强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管理,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在此基础上还要分析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机理,寻找可能存在的不安全行为规律,这是从事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工作的前 提。

人员不安全行为也是一种危险源。

一、不安全行为的概念

不安全行为又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指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员工的违规行为;而广义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既包括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也包括可能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管理者的违章指挥行为、不尽职行为。对煤矿的安全管理来说,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属于狭义的不安全行为,而管理者的不尽职行为则属于广义的不安全行为。

不论是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还是管理者的不尽职行为,它们都是人们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可能导致生产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应该纳入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的对象之中。以下内容所说的不安全行为既包括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又包括管理者的不尽职行为。

二、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机理

如上所述,人的不安全行为既包括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又包括管理者的不尽职行为,而员工和管理者都是实施煤矿安全管理的行为主体。根据行为主体在行动之前是否意识到自己行动的危险性,可以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行动之前行为主体没有认识到自己行动的危险性,可以称之为非故意违章行为;另一类是行动之前行为主体已经认识到了自己行动的危险性,但仍然采取该行动,可以称之为故意违章行为。行为主体的习惯性行为或工作失误导致的不安全行为属于无意识违章行为;而行为主体明知危险却依然从事的行为则属于故意违章行为。上述故意违章行为和非故意违章行为的发生机理是根本不同的。故意违章行为是人们在预知其行动违反了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做出的,是其有意识选择的结果,它的发生主要受人们决策过程相关因素的影响;而非故意违章行为是人们在没有预知其行为违反相关安全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做出的,不是其有意选择的结果,它的发生则更多地受人们的认知状态、行为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由上述定义可知,不安全行为与实施安全管理的行为主体的安全管理职责密切相关。而安全管理职责主要都是由一定的安全管理主体根据煤矿生产任务结合煤矿生产特点事先加以确定的,用以指导不同安全管理主体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行为。因此,如果事先制定的安全管理职责出现问题,它势必会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不利影响。例如,由于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而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又是非常丰富的,事先制定的安全管理职责不可能对一切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加以界定和要求,这就容易造成在处理一些具体事务上安全管理主体缺少安全管理职责的指导,被迫根据自己的认识自主做出行为选择。缺少安全管理职责及其行为规范的指导是导致行为主体做出不安全行动的原因之一。

只有当行为主体的大脑认识到自己行动的不安全性,他才会面临不同安全性行动的选择问题。事先制定的安全管理职责只有顺利地通过了上述两个环节,行为主体才能够认识到自己下一步的行动是否在自己的安全管理职责中做出了相应的安全行动要求,他才会意识到如果不按照安全管理职责的规定行动,其后果可能会导致生产事故的发生。管理者可以将员工做出的不安全行为按照其行动前是否有意识将其分为有意做出的不安全行为和无意做出的不安全行为两大类。可以按不安全行为的危险级别、行为痕迹、行为频次等重要指标进行分类。将不安全行为按照危险级别进行分类,能够为制定和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行为痕迹主要是看不安全行为发生后是否可追溯,如“无措施停局部通风机”这一不安全行为会留下“通风机停止运转、局部风量不足”等行为痕迹,而“爬车”、“睡觉”、“带电作业”等不安全行为,只有在行为发生的过程中才能被发现而不会留下可追溯的行为痕迹,对于这两种行为应当采取不同管理措施。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般地讲,煤矿不安全行为管理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制定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流程、职责、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等;

1、识别工作人员的可能发生的不安全行为或不尽职行为;

2、采取预防性措施消除或者减少可能发生的不安全行为或不尽职行为;

3、现场检查现场工作人员的行为状态和工作条件; 现场监督、指导和改正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

4、采取措施防止因行为问题而导致的事故发生;

5、总结不安全行为和不尽职行为发生规律,不断提高行为安全管理水平。

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的基本途径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应该是系统的和全方位的。全方位行为管理控制意味着应该从各个方面对工作人员的行为实施管理控制,至少应该包 括自我行为控制、横向行为控制和纵向行为控制这三个方面,即三种基本控制途径。控制途径

自我行为控制:通过思想、情感、价值观、利益等的影响 横向行为控制:通过工作流程设计实施控制

纵向行为控制:通过计划、监督、检查和改正实施控制 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的程序与措施

人的行为不但受自身意志的控制,而且容易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刺激和影响,煤矿生产中的人员还要受到种管理规定、管理者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影响,因此,很难做好煤矿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工作。尽管如此,下面这些方面都是做好煤矿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对于促进和提高煤矿人员的行为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做好人员的准入、培训与行为矫正工作

包括建立健全人员准入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和行为矫正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人员准入管理水平、提高人员培训和行为矫正效果。

2、建立健全人员准入管理制度

人员准入是指依据煤矿生产经营特征,对初进入人员应当具备胜任某一特定的岗位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等胜任条件的一种规定,这种规定是建立在国家、行业或煤矿相关部门的特定要求之上。建立健全人员培训与行为矫正管理制度

培训是指煤矿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在改变员工态度、提高员工知识和技能等的活动,包括各种与煤矿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只要有助于员工态度改变、知识和技能的丰富和提高的活动都 称之为培训。

做好人员不安全行为的自检互检工作 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自检和互检工作有检查、有评比、有奖惩。

(2)建立制度,跟踪自检和互检情况,并对自检和互检要求及时做出反应。

(3)由上级管理人员对自检和互检的情况进行审查。(4)有改进提高的具体方式和方法。

第四篇: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

风险预控管理办公室在集团领导的要求下,重点了解各煤矿单位体系建设的进度和开展情况,坚持日常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相结合,对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及纠偏,探讨体系建设的方法和步骤,同时与各单位体系建设人员进行交流,对体系建设滞后单位进行督促。通过不断查找体系建设中存在问题,推广好的经验、方法,采用示范带动的作用,积极稳妥地推进体系建设工作有序开展。风险预控管理办公室通过对试点单位和其他单位的督导和探讨,现将在督导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建议和要求归纳如下,以便体系建设单位汲取和借鉴:

一.矿级领导和中层领导对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1)矿级领导没有经过培训和学习,对体系建设作用和用途不理解,不知道体系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对此工作开展不积极;

(2)中层领导没有经过培训和学习,不知道体系建设的基本知识,想开展但不知道从何入手,更不能指导职工;

(3)有等待、观望、临时思想,认为是搞形式主义,可有可无,应付对待等;

(4)战线领导不重视,没有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所分管战线体系建设工作的情况不知也不过问,给体系建设带来消极负面影响。

二.三级培训没有落实;无培训计划,无培训效果考核;矿级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没有经过培训和学习,有的培训不到位,笼统培训无针对性,干部不理解,职工不清楚,工作无法开展。体系建设期间应让职工知道的:

(1)什么是危险源?什么是隐患?二者的区别是什么?

(2)什么是危险源辨识?什么是隐患排查?

(3)怎样去辨识危险源,从哪些方面去辨识危险源?(4)危险源的风险怎样准确描述?(5)危险源的风险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6)科队级领导及风险小组人员还应掌握危险源分类、整理、补充、完善;以及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的作用和意义,并能指导本单位职工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三.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范围确定不准,前期准备不充分,基础工作调查统计不认真,缺失相关单元及元素;

(1)单元划分要全面、准确,战线(专业)、区队(劳动组织)、班组(工作空间);

(2)工作场所、活动区域(包括井上和井下);(3)所辖设备、设施、材料物质、工具及器具;(4)工艺流程、职业健康、环境因素、危险场所;(5)工作任务及工序;(6)岗位、工种、所有员工;

(7)对矿井还有生产系统、生产工艺流程等。

四.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不结合基础调查统计进行,随心所欲,危险源辨识五化把门;

(1)全员危险源辨识没有结合员工自己的岗位、工种、工作及工序、操作的设备、使用的工具、材料和所处的环境;

(2)没有结合“人、机、环、管”四个方面;(3)没有考虑“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4)没有考虑危险源辨识的全面性和时效性;

(5)没有统计本单位及其他相关的事故案例,无法从事故中吸取教训和找出导致事故的危险源;

(6)没有全员参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而是以班组或找几个人在一起商议填卡;

(7)班组、区队汇总时,缺失内容没有得到补充和完善。五.区队干部及职工对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工作,有应付差事的思想,不管全面与否,准确与否,交了完事,不能保证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准确及全面;

(1)干部职工没有学明白,不明白怎么做(也是培训问题);(2)危险源辨识不认真,填辨识卡应付3—5条;(3)没有让职工有充分时间去讨论和探讨,没有充分去认真思考;

(4)危险源辨识卡填的是隐患而非危险源;

(5)危险源辨识卡填写相互抄袭,一人填完全组抄,没有真实反映职工对岗位及过程中的危险源的认识,交完就忘;

(6)个别管理人员让技术员或职工代填,给职工造成不良影响,导致该单位工作被动、滞后。

六.基础调查统计中,概念模糊、张冠李戴、相互交叉、条理不清;

(1)工作任务中划分的工序与工作任务不对应;(2)一项工作任务的工序划分顺序颠倒;

(3)条理不清,让你看不明白那道工序与哪项工作任务相对应,像记流水账式的。

七.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概念模糊,交叉使用;

(1)措施中有标准,标准中有措施;(管理标准是一种标尺,是把管理对象管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消除或控制危险源的风险的最低要求;管理措施是指达到管理标准的具体方法、手段。)

(2)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没有对应管理对象;

(3)管理对象不同,但出现管理标准和管理对象却一样。八.矿未制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考核奖惩机制,不能调动全矿干部职工对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和重视,好坏一个样,工作无法开展;

(1)预控办的同志督办不力,不及时下基层去区队督导和指导,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纠正,使基层做无用功,而影响进度;

(2)矿级对区、队、科室及相关人员的没有考核和责任追究;(3)区队、科室对职工没有考核及追究。

(4)风险预控办公室人员的职责和工作任务不清。

九.不结合本单位实际,比葫芦画瓢抄袭神华宁煤资料,一味追求进度,而忽视基础工作和实际效果,最后形成“两张皮”,无法向职工贯彻和实施,写非所干。

十.注重了井下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而忽视了地面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工作;

(1)地面办公场所、工厂、材料库;(2)交通运输;

(3)两堂一舍,地面环境;

(4)地面灌浆站及偏远地点,特别是人员不常去,而人员又少,易被忽略的地方和工作;

(5)地面供电、通讯线路,高空作业及悬空设施等。十一.忽视了员工档案建立的全面性;(1)所有在岗员工档案不齐全;(2)档案信息不完整,缺内容;

(3)没对档案分析,未确定重点管控对象;(4)没有档案管理保密制度,员工信息外泄。

十二.文件、资料汇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安全条例、规范等)方面;

(1)没有层次、主次不分;

(2)胡乱收集,有用没用,适合不适合的都收集;(3)不适合企业安全生产的需要,应保留有用的。十三.与其他试点单位沟通交流少,没有汲取先进工作方法

和经验,只闭门工作,多走了弯路,影响了进度和质量;

(1)矿与矿之间缺乏交流和相互学习;(安全矿长不带队去学习交流,效果欠佳)

(2)矿内部战线之间,队与队之间缺乏交流和相互学习;战线领导未组织战线专业会议,没督促体系建设工作;

(3)不能自以为是,要知山外有山;

(4)交流沟通前,要自查不足和差距,带着问题去交流、学习,才能提高,然后全面了解。

十四.战线对所辖区、队体系建设不指导,放任行事,对专业内容、基层上报资料审核不认真;

(1)汇总不认真,不细致,没有分类、分级、归类;(2)汇总后没有按程序去进行补充、完善和纠错;(3)没有组织战线、区队两级风险小组成员审核,而是由内审员一人完成;

要求:各专业战线是初稿、审稿的完成者,也是最终定稿完成者,并由战线领导、参与人员签字,对终审稿负责。

十五.可试点先行,重点带动,完善体系,全面运行;有的单位人多、面广、战线长,基层单位多,可找出试点单位先行,探索经验,掌握方法,正确引导,其他单位跟进;但存在后续单位多,工作量大,体系建设任务后翘;但是,只要试点单位做好,后续单位少走弯路,也会迎头赶上;“时间服从质量”,但不是无限期推后,各单位应制定详细、切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实施方案

和计划安排,并有科学的考核,认真落实,稳步推进。

十六.理清各部门职责,做到“干什么写什么”,“写你要干的,干你所写的”;

(1)危险源辨识目的是让每个职工真正了解自己的岗位有多少危险源,每个危险源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是什么,并熟记,变不知为先知;

(2)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最终达到所有危险源是可控的,采取措施、达到标准,杜绝危险源处于失控状态,以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3)避免单位部门之间管理交叉,任务重叠,考核重复,政出多门,文件打架等。

十七.“时间服从质量”,但不是没有时间要求;

(1)各单位(含基层区队)要根据自己的计划,逐月、逐周去落实,结合实际开展工作;

(2)按照省政府、集团公司的要求,按时间节点抓落实;(3)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遵循:边培训,边创建,边运行,边完善;

(4)省政府、集团公司将按照要求进行考核,奖惩兑现。十八.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的重点应放在:(1)全员分层次(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有针对性培训;

(2)全员参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尽可能力求全面、完

善、准确、术语标准;

(3)风险管理对象提取,风险管理标准和风险管理措施的制定和执行;

(4)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

(5)其他资料的收集、整理、汇编逐步进行,逐步完善。十九.省政府、集团公司要求所有工业企业全面建立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时间是2015年以前。这就要求集团公司所有单位必须全面开展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不是可建不可建的问题,而是必须建成体系、结合本单位实际去建体系并常态运行。

二十.基本知识:

@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它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

@危险源辨识:是认识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风险:指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或:危险源可能导致的损失、伤害或其他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评估:指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

@风险预控:指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预先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的过程。(分为:事先控制措施、接触控制措施、事后控制措施)。

@不安全行为:指可能产生风险或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3)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特点:

@以风险预控为核心;(按风险预控管理流程,顺序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对象确定、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危险源监测、风险预警和控制);

@以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为重点; @以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为基础; @以PDCA循环方法为运行模式;

@依靠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推动体系有效运行。

领导重视,培训全面;思路清晰,方案可行;方法适宜,试点先行;切合实际,按标实施;保障有力,全面推进;体系建设,按期完成;抓手选准,考评到位;反复贯标,注重实效;全员学习,素质提高;落实现场,安全可靠。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办公室

张永灿

***

2014年2月28日

第五篇: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316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梯子的制作及安装应符合《移动式轻金属折梯安全标准》、《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的要求 行人台阶的设计和施工符合《行人台阶设计要求》规定 爬梯有编号,并有《爬梯使用管理台账》 有登高或高空作业检查制度,并有检查记录

固定梯至少每月检查一次,移动式爬梯、脚手架除使用前要检查外,至少每旬检查一次

高空作业人员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 起重作业

新购或维修的所有起吊机具均经检验,并有出厂合格证 所有起吊机具均需编号,建党登记,明确管理单位和职责 起重机械需按国家相关规定定期检验 所有起吊机具上均标明了最大起重载荷 安全闩有效、可靠 有《起重设备操作规程》

定期对起重设备及吊具按《起重机具和吊具完好标准》进行检查,并有记录 高空起重作业时,安全通道畅通,无非作业人员进入现场 固定起重作业场所张贴了起重指挥手势示意图 爆破管理(6个元素)爆炸材料库

永久性地面爆炸材料库建筑结构及各种防护措施,总库区的内外部安全距离等,必须符合《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 50089—2007)、《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6号)、《爆破安全规程》)(GB 6722--2003)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库房外必须有防静电、防雷装置和消防器材 地面临时性爆炸材料库周围,必须设围墙或铁刺网距库房的距离不应小于5m。地面临时性爆炸材料库的内外部安全距离、照明、防火和防雷电措施、管理制度与永久性地面爆炸材料库相同

井下爆炸材料库应采用硐室式会壁槽式,其布置、库内硐室设置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三百零三、三百零四条,照明符合第三百零八条规定。必须砌碹或用非金属不燃性材料支护,不得渗漏水,并应采取防潮措施。爆炸材料库出口两旁的巷道,必须砌碹或用不燃性材料支护,支护长度不得小于5m。库房必须备有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 317页

井下爆破材料库必须高于外部巷道的地面,库房和通道应设置水沟

开凿平硐或利用旧平硐作为爆炸材料库时,必须符合《每款安全规程》第二百九十七条规定,必须有发放爆炸材料的专用套间或单独房间

每个爆炸材料库必须有2个出口,一个出口供发放爆炸材料及行人,出口的一端必须装有能自动关闭的抗冲击波活门;另一个出口布置在爆炸材料库回风侧,可铺设轨道运送爆炸材料,该出口与库房连接处必须装有1道抗冲击波密闭门 警示牌设置位置明显,库区警示牌内容应有防火、禁止烟火等标志;库房警示牌的内容应有危险等级、最大库存、危险品种名称等 爆炸材料贮存

发爆器必须有合格证和煤矿安全标志证书,统一管理、统一发放。爆炸材料三证(生产许可证、合格证、煤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必须齐全

爆破材料和爆破设备由物资供应部门购置,入矿检验由供应、安监、保安和矿生产管理等部门共同检验

各种爆炸材料的每一品种都应专库储存;受条件限制时,可按国家的有关同库储存规定储存。存放爆炸材料的木架每格只准放1层爆炸材料箱。井下爆炸材料库的炸药和电雷管必须分开储存

地面爆炸材料库储存爆炸材料的总库量:炸药不得超过75t,雷管不得超过25万发。单个库房的炸药最大容量不得超过25t。地面爆炸材料库储存各种爆炸材料的数量,还不得超过由该库所供应的矿井3个月的计划需要量

井下爆炸材料库的最大储存量,不得超过该矿井3天的炸药需要量的10天的电雷管需要量

井上、下接触爆炸材料的人员必须穿棉布或其他抗静电衣服,不准穿带静电的化纤衣服 爆炸材料运输

电雷管和炸药必须分装运送

不在交接班时间内或人员出入井集中时段运送爆炸材料

爆炸材料的井下(包括井筒)运输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三百一是一、三百一十二、三百一十三、三百一十四条的相关规定 运输爆炸材料要严格按规定路线和时间行驶 爆破技术要求 318页

爆破作业必须编制爆破作业说明书,其内容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井下爆破作业安全规程》要求,爆破工必须依照说明书进行爆破作业。特殊情况下爆破作业,必须严格执行经矿技术负责人批准的专项措施

井下爆破作业,必须使用煤矿许用炸药和煤矿许用电雷管。其选用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第三百二十、三百二十一条规定

在有瓦斯或煤尘爆炸危险的采掘工作面,应采用毫秒爆破。在掘进工作面应全断面一次起爆,不能全断面一次起爆的,必须采取安全措施;在采煤工作面,可分组装药,但一组装药必须一次起爆

突出矿井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爆破必须执行停送电制度 爆破作业 爆破作业必须

下载学习《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心得体会MicrosoftOff.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心得体会MicrosoftOff..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基础知识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基础知识 一、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PDCA管理为模式,体现了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特点。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做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考试题

    开拓准备中心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知识考试题 一.填空题 1.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出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五篇材料)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汇报与经验交流***队按照矿上的整体部署,积极主动落实贯彻相关要求,圆满地完成了《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的各项基础工......

    构建一套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构建一套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的指导下,神华集团从2005年开始组织国内许多知名专家,专题研究煤矿安全管理问题。经过6年多的艰苦探索和实践,形......

    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学习资料(合集)

    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学习资料 1、根据《关于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通知》(豫政办„2013‟18号)、《关于印发河南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主要内容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通过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标准和措施,达到“人、......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主要内容 神华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个流程、两个理论、五个部分。 (一)一个流程 一个流程即风险预控管理流程,是实现煤矿“人、机......

    AQT1093-2011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

    安全风险预控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AQ/T/1093-201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术语和定义、管理要素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井工煤矿的安全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