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培正学院团建试点工作总结
广东培正学院团建试点工作总结
根据《广东培正学院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试点工作中期自评报告》中提出的方案和拟解决的问题,我委制定详细实施方案,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内容等方面统一部署,围绕“一二三四”开展工作。各项工作已按照计划完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全院广大团员青年中产生了积极地影响。现将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学院基本情况
我院(广东培正学院,原培正商学院)创办于1993年,1996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1998年3月教育部正式备案;2005年3月,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招收国家任务生的非营利性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学校。1999年被全国民办教育委员会评为“全国民办高校先进单位”。2005年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广东省先进民办学校”。
(二)学院团委基本情况
1、组织架构
学院团委与学生处合署办公,原设团委书记(由学生处处长兼任)1名,团委副书记1名(专职),团委干部1名(专职)。被确定为基层团建试点单位后,我委进行了大力改革,于今年五月召开第五次团代会,对机构人员进行了调整,调整后设团委书记(由学生处处长兼任)1名,团委常务副书记1名(专职)、团委副书记4名(1名专职、3名兼职,其中1名为优秀学生干部)。设立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文体部、学术科技部、志愿实践部。
2、团员、教师团干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截止目前,我院共有10个分团委(团总支)、314个团支部、10397名注册团员,团青比例为78.4%。
要求进步的团员多,有70%左右的团员申请加入党组织;问题多,主要是目前团员政治觉悟、思想意识不高,发展不平衡,一些班级团支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软弱涣散现象,团员不起先锋模范作用,使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不够宽,留下了一些盲区、盲点。
教师团干共为15人,为书记团5人,其中3人兼职。分团委书记10人,均为兼职,由辅导员兼任。其中男性10人、女性5人,研究生(含在读)学历12人、本科学历3人,平均年龄30岁左右。
目前,我院党建带团建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尚未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没有建立团组织定期向党组织汇报制度,团的发展不平衡。学院相关体制尚未完全理顺。
团员人数多,要求进步的团员多,这说明现代高校青年学生已把追求进步的着力点转移到更高层次的追求上来,转移到政治的要求上来。存在的问题多,我们需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加强与学院党委的沟通和学院其他部门的协调,理顺机制,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来加强团的自身建设,提高团员意识,加强团员模范作用。
3、学院团委职能定位
学院团委定位于服务广大青年团员,加强团员教育,加强团干作风建设。这就是发挥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作用。这四个作用,在我们团的工作中都有体现,但要整体把握好,有的需要改进,有的需要加强。教育引导青年是共青团最基本的职能,是团不同于其他群众组织的地方,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肩负的教育引导青年的责任。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青年,坚定青年的理想信念,打牢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实现这一职能,很重要的是要适应新形势,改进教育方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增强亲和力和感染力,体现科学教育青年的要求。组织青年投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是我们服务大局、服务中心的重要体现。我们要全面地把握团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职能定位,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积极探索实现这些基本职能的方式方法,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党的青年群众工作。如何在新形势下推动共青团工作思路、工作方式、自身建设上的创新。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团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谈时提出,共青团在工作思路上要创新,在工作方式上要创新,在自身建设上要创新。这三个创新是共青团在新形势下推动事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4、学院团委工作主线 我院团委工作围绕“一体两翼”来具体开展,一体指院团委,两翼分别是学生联合会(下辖11个学生会)和社团联合会(下辖35个学生社团)。
(1)基层团支部工作主线。基层团支部工作主要围绕“六个一(开一次主题教育会议、过一次支部组织生活、读一本红色革命书籍、写一篇心得体会、开展一次支部评优、树立一个典型)”来开展。
(2)组织部工作主线。“求真、求实、求细”的“三求”标准,在学生干部、学生组织(社团)人事、考核、团费收缴、团员资料整理、关系转接、档案收集等方面认真执行。
(3)宣传部工作主线。“造氛围、抓特色、出亮点”做为我院团委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落到实处。通过树立精品网站(培正梦飞翔等),打造特色报刊,如学生通讯社主办的大学生原创杂志《NEWE》、英语特快列车主办的英文报纸《E--SHOW》,心理学会主办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报纸《培心园》、职业发展协会主办的《职涯道》来全方位宣传团学工作。
5、学院团委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 主要分为以下六类:
(1)组织培训类活动:主要为“院—系—班”的三层团学干部培训活动(腾飞工程),用来提升团学干部素质,培养“五事(要想事、能做事、做成事、可共事、敢担事)”的团学干部。学生党课培训,团内推优评优活动。(2)主题教育类活动:主要为安全教育、挫折教育、感恩教育、“一二.九”“五四”爱国教育、重大节日或历史事件等其他方面的教育活动。
(3)学术竞赛类活动:如辩论赛、网页设计大赛、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就业创业设计大赛、语言艺术大赛、其他知识竞赛。
(4)文娱体育类活动:如迎新晚会、校庆晚会、毕业晚会、篮球赛、足球 赛、羽毛球赛等。
(5)公益志愿类活动:如“市场林”活动,爱心慈善捐助活动(以支部、宿舍、分团委、社团、组织、个人为单位对云南贫困山区的贫困失学儿童进行捐资助学的“彩虹工程”)。酒店管理协会成立的爱心1+1基金会。
(6)特色亮点类活动:如“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双英活动”(英语早读、英语角)、模拟商业街、模拟拍卖会、模拟法庭、调酒之夜、书画联展等活动。
(三)团建试点工作基本情况
我委为学校试点单位,根据试点单位要达到的目标,我委单项工作开展情况较好。
1、试点工作方向、工作重点及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1)进一步提高意识,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 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两个全体青年”的目标,认真学习共青团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学院党委、学院行政的指示精神,围绕学院中心工作,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担负起组织青年、服务青年、引导青年、代表和维护青年利益的重任。强化和推动团的思想工作,继续规范团组织整体化建设和团员教育评议制度,加大团干部培养、选拔、考核、培训力度,努力做好推优工作,同时深入开展基层团组织建设工作、团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展现我院共青团员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扎实推进团委工作。
工作思路:坚持以共青团四项基本职能为根本,以“思想建团、管理建团、活动建团”为工作理念,以引导青年为前提,以组织建设为主线,以服务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不断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建设、素质拓展和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工作,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严格管理,努力提升团委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2)工作重点及做法
团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的生力军,我们要不断适应改革发展的新情况和青年学生的新变化,紧紧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领导和推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帮助共青团探索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模式、新思路、新举措。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团建工作的意义,高度重视基层团建工作,从而强化整体意识,形成整体合力,使团建工作有新发展。提出“四建”思想,即建思想、建组织、建班子、建队伍、不断探索,努力创新,突出重点,全面带动,不断开拓我院团建工作的新局面。相继制定《共青团广东培正学院委员会团建创新工作实施方案》,修订《共青团广东培正学院委员会工作手册》、《广东培正学院学生干部管理办法(试行)》、《广东培正学院社团管理办法(试行)》、《广东培正学院社团挂靠管理办法(试行)》。
根据《共青团广东培正学院委员会团建创新工作实施方案》,按照按照“一二三四”的整体工作部署,稳步有序的推进各项工作。强化组织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管理建团、思想建团、活动建团”,认真落实“一二三四”
根据《广东培正学院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试点工作中期自评报告》中提出的问题,管理体制存在问题、思想观念存在问题、团的活动存在问题,我们认为团建工作要想“能深入、有实效、可坚持”,必须坚持“管理建团、思想建团、活动建团”。
A、管理建团
以召开我院共青团第五次代表大会为契机,深入推进团委改革工作。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团组织活动,是促进团组织发展。
根据民办高校的特点及我院实际情况,我们从各分团委书记钟挑选优秀的团干部担任团委负责人,并大胆启用优秀团学干部担任团委重要职位。建立完备的内部组织、考核和激励机制,规范的管理和健全的组织机构。从而从体制上改变过去那种各自为战,各立山头,职权不分的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
同时,加大对各级团干部的培养力度,开展各类培训。将法学系分团委的具有法学专业特色的“一二三四” 团建创新工作思路推广并融入到培训中,培训中,我们注重能力建设。通过培训,端正团学干部思想,创新团学干部观念,培养团学干部素质。
围绕管理建团,我们: a、完成一项机制
主动借鉴党建经验创新团的工作模式的同时,及时关注党建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部分重点领域积极开展团建创新工作,为重点领域的党建工作积累经验、提供参考,形成“团建促党建”的工作机制。
b、培养两支队伍
坚持选优配强的原则,始终把各级团组织班子建设作为团建工作的重要问题来抓。及时指导团组织选配好各级团组织的负责人,对分团委书记、副书记、专兼职团干部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等作出了明确规定,确保选拔优秀的年轻干部充实到团的干部队伍中。注重强化团干部的教育培训和管理,积极为团干部进修学习创造条件,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加强团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为团干部的健康成长、快速发展提供条件、创造机会。分团委坚持定期召开常委会、工作例会、民主生活会,鼓励团干部经常深入青年学生中,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团员青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倾听青年团员的真实想法、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学生团干部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成为学生工作的一支强有力的队伍,团结带领同学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的建设发展。
培养一支模范的团员队伍。坚持标准,严格程序,把好入口关,进一步加大发展团员工作力度。如会计学系分团委组织“团员重宣誓大会”活动。让团员学生重温入团誓词,唤起团员学生的责任感与爱国思想。
培养一支精良的团干队伍。通过完善相关制度,明确职责,加大对团干部的使用、管理和考核。同时大力加强团干部培训工作。按照“分级培训、分类实施”的原则,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各级团干部服务和谐社会建设进行团建创新的能力。使得团干部政治素质好,支部书记能力较强。
B、思想建团
我们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自身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的优势,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把教育引导工作和大学生的自身教育结合起来,强化共青团的思想教育功能。在组织学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抓好主题团日等活动的基础上,在全院团员中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坚持用科学理论构筑广大团员的精神支柱,坚持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意识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大局观教育和团史团情教育,引导和帮助广大团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在学习和工作中自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团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了使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更好地结合起来,各团组织注重创新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如围绕12.9、5.4、7.1等重要节日开展各类爱国主义教育,提高了团员的组织纪律性以及自豪感、归属感,增强了团员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通过开展“校园文化节”、“学术科技节”、“社团文化节”等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院的社会美誉度,助推学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我们大力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把“三下乡”活动和志愿者活动作为培养青年团员的重要载体,开展了扶危济困、敬老助残、无偿献血、法律咨询、环保宣传等活动,涌现出了大量的立足校园、面向社会的志愿者服务体系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
围绕思想建团,我们实现三个突破
在吸引大学生上有新突破。充分利用各级团组织开通的团属网站、贴吧、论坛、博客等互联网,建立网上团组织,通过吸引大学生注册网上团支部的形式,实行多重组织覆盖。重点加强了宿舍建团的团建创新模式尝试。
在凝聚大学生上有新突破。以学习和遵守团章为重点,切实加强团员意识教育,建立团员意识教育的长效机制。要扎实做好“推优”入党工作,不断提高“推优”数量和质量。
在服务大学生上有新突破。作好志愿服务工作、市场林、彩虹工程,加大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力度,通过加强职业规划、职业培训、职场助跑等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综合能力。
C、活动建团
有效开展凝聚青年活动是巩固和扩大基层团建成果的根本途径。活动是团工作的主要载体,是检验组织活力的试金石。评判一个基层团组织是否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主要是看团员青年对该组织的向心力、吸引力,认同感和归属感。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每个人群在其精神领域都有自我归属感。因此,开展活动不求大而多,而在乎是否能凝聚青年。如果不能激发青年参与热情的活动,也如同隔靴搔痒,起不到作用。要通过有效聚集、影响青年的团活动证明建立团组织的作用,提高团组织在青年心目中的地位。因此,要紧扣不同类别、不同阶段青年成长发展需求点切入团活动,真正把团工作覆盖和影响到基层普通青年中去。在大力开展的凝聚青年的活动中让青年深切感受到组织的存在和温暖,求得青年对建立组织内心的认同和共鸣,从而提升巩固已有的团建成果,并激发青年的建团积极性,扩大团建覆盖面,实现组织对青年有规划、有目的的引导。
围绕“两个全体青年”,我们丰富形式,创建品牌活动,加强文化建设。根据以往团的活动缺少统筹、缺少内涵、缺少品牌的现象,我们提出团的活动“八化”理念,即活动价值—理念化、活动目标—战略化、活动组织—科学化、活动管理—规范化、活动内容—品牌化、活动队伍—人本化、活动实践—社会化、活动形象—系统化。通过活动建团,我们完成了四项活动:团建创新示范点创建活动,团建创新活动月,团建创新主题团日竞赛活动,团建创新工作经验交流会。
我们坚持通过“管理建团、思想建团、活动建团”来深化我院基层团组织创新工作,通过认真组织、实施,我们加强了团的制度建设,规范了团组织活动;注重了团干部能力建设,提高团干部素质;坚持了育人功能,提升了团员意识;创建了品牌活动,加强文化建设,提出学生活动“八化”建设。也对中期总结提出的问题予以积极解决。(3)取得的成效
我委制定详细实施方案,统一部署,围绕“一二三四”开展工作。经过各项工作的认真开展和落实,我们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我们得到了学院党政领导的支持、得到了团员的配合,强化了团组织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全院广大团员青年中产生了积极地影响。
首先,强化团的组织作用。开展群体心理和素质拓展活动。围绕“阶段性、系统性、针对性”的思路,通过开展群体心理活动,引导团员形成正确的人际关系,认识人生、生命的价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提升团组织凝聚力、向心力。如法学系分团委在2009级团支部中开展心理活动、破冰活动和团队训练,在2008级团支部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将所有活动以团组织生活的方式开展,针对性强,通过自我教育,提升团组织活动的科学性和延展度,建造科学化的基层团组织队伍。
其次,强化团的引导作用。开展面向基层的主题团日活动。团组织引导青年,就是要以学习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内容,在广大团员青年中形成牢固的思想道德基础。我们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积极带领民办高校团组织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文化体育活动来加强民办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如法学系分团委在基层团组织中开展的主题团日活动“欣赏电影,思考人生”,通过对电影的观赏和体会,增强团员之间的互动性、感染力和创造性,提升团员的理性思维能力。开展立足专业、辐射社区及周边学校的青志(青年志愿者)活动。通过与当地政府、各中小学的深度合作,开放学院优势资源,深入本地社区、学校、村镇。在政府的支持下,由普通团员去组织开展志愿活动。结合12.9、5.4、7.1等重要节日开展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团员的主体意识,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团员的政治敏感度。
再次,强化团的凝聚作用,开展专业团组织活动。为了使团组织的活动更好的覆盖和影响全体青年,各分团委积极组织开展与专业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注重反哺专业知识,以“四重(重指导、重流程、重沟通、重实施)”的原则,将专业获活动的开展落到实处。如法学系分团委开展的司考讲座、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管理学系分团委开展的就业指导、面试大赛等;会计学系分团委开展的点钞大赛等;经济学系分团委开展的经济论坛等;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分团委开展的电脑节等。
最后,强化团的服务作用,开展心理类活动。基层团组织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构建援助机制。如团组织的心理二级辅导站的建立,支部党团员对口帮扶,学生自强社的“诸子讲坛”活动等。
(4)试点工作特色(宿舍建团)
在新阶段新形势下不断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团组织对广大青年的吸引和凝聚,是共青团组织始终坚持不懈、狠抓落实的重要工作。共青团组织凝聚力的增强,需要借助于能够发挥凝聚作用的物质载体。一直以来,班级、团支部都是高校学生工作和共青团工作的组织基础。但面对高校当前普遍存在的“班团一体化”、“同班不同学”等现象,单纯表征为特定人际关系的班级、团支部出现了对青年的影响力不强、凝聚力不高、战斗力不足等现象,这给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
学生宿舍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课堂之外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它对大学生的成才、人格的形成和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具有很大影响。根据团中央基层团建试点工作的要求和团省委的工作部署,我委主动适应新时期大学生群体的新变化,将宿舍建团工作作为纵向打通团组织脉络的有效抓手,努力实现“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切实增强团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我院团委于去年正式启动“宿舍建团”的基层团组织建设试点工作,主要思路为以宿舍区为单位,按“楼栋团总支――楼层团支部――宿舍团小组”的构建模式予以搭建学生宿舍基层团组织。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探索与推进,宿舍团小组已逐渐成为我院共青团组织的基础单元,实现了对我院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为我院共青团组织凝聚青年、提供贴心服务开辟了新的阵地。主要做法及成效如下:
A、健全组织建设,工作服务青年
a、制定《宿舍团支部总则》,从人员配置、目的意义、工作职责、选举产生、权利义务、活动内容等方面予以规范:
b、宿舍建团小组,以宿舍为单位,建立团小组,每个团小组推选出一位组长,负责这个团小组的日常事务。
c、在宿舍团小组的基础上,建立楼层团支部。楼层团支部负责团员的思想教育,组织各种有利于团员身心健康发展的公共活动,同时负责日常宿舍管理工作。
d、在楼层团支部的基础上,建立楼栋团总支。宿舍团组织的建立,进一步夯实了团的组织基础,延伸了工作手臂,拓展了工作领域,有力地增强了共青团组织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依托宿舍团组织这一崭新的工作载体,基层团委充分发挥贴近青年的优势,紧密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创新工作内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有效地拓展了宿舍团组织的工作职能。
B、思想引领,分层教育青年学生 我院团委始终紧扣青年学生群体特征,坚持“活动引导,团队一体,分层教育”的工作思路,结合宿舍团建,着力强化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取得了良好效果:
a、创新载体。在宿舍团组织中举行“树榜样,立典型”五四红旗十佳团员青年评选活动、评选优秀五星级宿舍团小组和五星级楼层团支部,以及举办以宿舍团小组为基本参赛单位的第三届电脑节等活动。
b、团队一体。在我院大力推行团队一体化分层思想教育体系,对团员青年采取不同的学习教育方式,深入持久地开展团员意识教育活动,努力做到 “ 四个一 ”(过一次组织生活、举办一次团日活动、读一本红色经典、开展一次民主测评)。明确每个宿舍团小组的学习方向,根据不同宿舍团小组的兴趣方向,组建了时政学习组、计算机技术学习组、英语学习备考组、文学爱好组等等兴趣组。同学们集中阅读学术名著、时政杂志等,并围绕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宿舍团小组组长还不定期地将宿舍集体学习心得、思想汇报以及学习记录等资料提交给楼层团支部,以便楼层团支部及时掌握情况、提供支持。通过以上措施,我院已将宿舍团小组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c、拓展媒介。主动适应网络时代青年群体的特征,不断加强我院共青团网站的建设和管理,通过建立博客、QQ群、培正梦飞翔网络论坛等新的媒体形式,不断加强对我院青年的凝聚和引领,增强其归属感。每个楼层团支部都建立一个飞信群,一个微博,一个qq群,一个通信录,方便于成员的交流。
C、拓宽志愿服务,活动影响青年
我院团委将宿舍团小组建设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团结引导我院广大青年学生投身志愿服务,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理念,组织开展一系列特色鲜明、作用突出的志愿服务活动。宿舍团小组每月第一个周末开展爱心义务服务活动,每月帮教师义务清洁办公室,塑造出“月月有光彩”品牌。2010广州亚运会召开在即,我院紧急招募近3000名青年志愿者,其中以宿舍团小组为基本单位共有126个组参加了志愿者工作,参与到亚运会城市志愿者和赛会志愿者工作中去。
D、打造品牌活动,活动凝聚青年
我院团委以宿舍团组织为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打造宿舍团组织的品牌活动,通过活动吸引青年、服务青年、覆盖青年、凝聚青年。我院开展了以第三届电脑节为载体团小组活动,举行了11项计算机比赛,共有200组次宿舍团小组参与此次电脑节活动。此外,在楼层团支部和楼栋团总支中,开展“学生宿舍文化节”活动。其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文明宿舍评比”、“舍标设计大赛”、“宿舍生活摄影作品及DV剧制作征集”、“我爱我家”创美好宿舍征文大赛”、“宿舍文化报设计比赛”和“团歌学唱”等活动。
实践表明,“楼栋团总支――楼层团支部――宿舍团小组”的团建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新型团的组织方式提高了团组织服务团员青年成长成才的能力。新型团组织的设置,丰富了组织生活,拓展了工作领域,提高了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二是新型团组织的建设,增强了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新型团组织建设突破原有组织形式对团的活动的时间、空间限制,使团的活动更加适应青年学生特点和需求,更加灵活多样;三是新型团组织的建设,扩大了共青团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在高校扩招和学分制、选课制、弹性学制等实施的新形势下,新型团组织建设解决了高校团的基层组织活动内容和方式单
一、活动缺乏吸引力和创造性、团员青年参与积极性不高、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通过学生宿舍建团,让团员根据自己的时间、兴趣、特长,有选择性地参与团的活动,接受团的教育。
二、综合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学院的体制。
2、学院党政领导的重视程度。
3、资源配置较少,经费来源及使用受局限。
4、团员、团干的思想高度不够、意识不强。
5、团组织的工作理念、定位及方法。
6、团的专职干部人数少、地位不高。
(二)影响的因素
1、单位因素
我院为民办高校,民办高校自身“重经营管理、轻党团建设”的现实仍制约着团组织的发展。与普通高校相比,民办高校更加追求经济效益,目前,在思想上还存在不重视团组织建设的现象。
我院党委2008年才正式建立,目前,我院党建带团建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尚未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没有建立团组织定期向党组织汇报制度,党建带团建的作用没有得到体现。
2、团组织因素
(1)团员因素。目前团员政治觉悟、思想意识不高,入团积极性不高,团员起不到先锋模范作用。
(2)团干因素。团干业务素质较低,兼职现象严重;团干地位不高,没有职级和相应待遇。
3、自身工作方式因素
(1)思想观念。团委的观念上有待改变。自我不够重视共青团工作,没有围绕学院中心工作来开张各项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得工作未能有所作为。
(2)工作理念。工作理念不明晰,很多时候为了工作而工作,没有细化工作流程,使得工作未能有条不紊。
(3)业务水平。自身欠缺理论学习,缺少对共青团工作的思考和调研,使得工作未能有的放矢。
(4)管理方法。管理方法单一,使得工作未能有声有色
4、偶发因素
人员变动大,使得工作未能很好的延续。
三、结论
(一)关键因素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一年来的探索与实践,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民办高校共青团工作只有紧紧依托党建带团建,才能求得了民办高校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只有以作为求地位,在维护学校发展和稳定上发挥团学组织的积极作用,才能赢得学校党政和各界的理解与支持;只有围绕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抓住学生关注焦点,才能准确找准定位,突出重点,取得实效。
解决的办法
1、出台政策文件,加强组织建设。希望上级团组织联合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出台了相关政策,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规范团组织的设置和团干部的配备,明确团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职责,为民办高校团的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
2.理顺隶属关系,畅通工作渠道。根据民办高校团建的实际情况,从有利于加强领导,有利于开展工作的角度,理顺民办高校团组织的隶属关系。明确民办高校党委对团委的指导作用,加强党建带团建,把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整体格局。明确民办高校团委为独立职能部门,畅通工作渠道。
(二)提炼经验
经过一年来的团建试点工作,完善了团委架构,加强了团组织建设。在宿舍建团方面取得了成效,紧紧围绕“两个全体青年”,宿舍团组织的建立,增强了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团员意识,使得更多的团员青年能团结在共青团周围,通过组织活动,推进思想教育,营造和谐校园文化。
(三)团组织的定位、发展趋势及工作调整
明确团组织定位,改过去重点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为围绕学院党政中心工作来开展共青团工作。
1、抓住新的发展机遇,以思想建设为首位,构筑思想育人体系,进一步推进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核心、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开展青年思想调查研究。
2、把握新的发展规律,以“三服务”为原则,完善服务育人体系,进一步提高共青团的服务能力。我院共青团工作要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加强资源的开发管理和有效配置,以有限的资源服务最多的青年,不断提高服务能力,特别是把竭诚服务团员青年作为我院共青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热情帮助团员青年解决学习、工作、生活、情感中的实际困难。
(1)要服务学院中心工作。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动员和组织广大团员青年的力量,进一步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地把个人的成长成才融入到学校的建设发展事业之中,创建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为最终实现一流民办高校的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2)要服务团员青年维护合法权益的需求。要结合我院团员青年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维权的指导。要广泛听取意见,多层面地保持同学与学校沟通渠道的畅通,倾听团员青年呼声,反映团员青年愿望。要根据团员青年的自身特点和利益需求,开展教育、科技、文化、娱乐活动。要在团员青年中普及法制教育,运用法律、舆论、道德等手段保护青年的合法权益。
(3)要服务团员青年择业就业创业的需求。要在广大团员学生中开展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教育,鼓励他们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创业,做好西部计划志愿者和服务基层计划志愿者招募工作。要扎实开展素质拓展的各项工作,开展人生发展导航和就业力训练,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要为有意参加劳动部门的各种技能类考级考证的学生提供帮助。要建设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搭建创业实践的服务平台,邀请校友、创业成功人士给大学生传送经验,引导学生成为创业者。
(4)要服务贫困团员青年群体的需求。共青团应积极创造条件,为贫困团员青年排忧解难,要充分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为贫困学生联系勤工助学岗位,培养贫困生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要利用共青团活动阵地,宣传贫困学生自立自强的优秀品格,树立贫困生自强自立的典型,把物质资助与精神关怀相结合,帮助他们解决思想认识与心理问题,为贫困生的成长成才搭建丰富平台。
此外,还要特别做好心理健康方面的服务,时刻关心青年学生在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遇到的问题。要搭建网络平台、创新联络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网络服务工作。
3、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以“党建带团建”为核心,加强共青团的自身建设,进一步推进团的各项事业长足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党建带团建”为核心,既不断夯实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促使共青团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又不断探索新时期团的组织建设的新模式、新思路,不断提高团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
(1)要创新共青团的组织建设。各级团组织要创新思路,大力推进社会化、项目化等运行机制,以改革的精神不断夯实共青团的组织基础。要按照“有利于联系团员青年、有利于增强内在活力、有利于整合工作资源”的原则,重点探索团组织进公寓、进网络、进社团等领域的团建模式,努力构建与青年大学生群体变化相适应的组织体系。通过对团工作的项目化设计,运用有效的方法对项目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提升团的合作能力,提升团的服务能力。坚持科学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团内议事、用人、考核、评比、管理等各项制度,公开团情团务,推动团内决策的科学化。
(2)要努力加强共青团的阵地建设。要巩固以各类团属刊物和网络为载体的理论研究阵地、思想教育阵地和舆论宣传阵地,发挥阵地建设的优势,增强我院共青团的影响力。要紧扣时代脉搏,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深入建设学习型组织和服务型组织,在全力推动组织和个人共同发展的同时,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贡献力量。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把共青团网站建设成为集工作平台、信息平台、交流平台和服务平台等为一体的综合阵地。
(3)要以开放的视野加强共青团的能力建设。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要增强创造性,善于思考,敢于担当责任。要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从实践中提炼出新经验、新办法,使团的工作不断充满生机和活力。除了要提升共青团的服务能力外,还要提升共青团的凝聚能力,充分发挥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用共同理想凝聚青年,用先进文化凝聚青年,用事业凝聚青年,用组织凝聚青年,努力把广大团员青年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要提升共青团的合作能力,面向团内、面向青年、面向社会,树立开放共赢的意识,实现资源共享、工作联通,有限条件、无限发展,以合作求活力,以合作求突破。
(4)要培养和造就优秀的团干部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是实现新形势下共青团事业健康发展、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关键。团干部要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竭诚服务青年”的要求,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态势,锐意创新,团结协作,开拓进取。
(5)要加强对学生会和学生社团联合会的指导。学生会和学生社团联合会是党领导下的学生群众组织,是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依靠力量,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我们要积极引导他们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打造特色品牌,充分发挥“三自”功能,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院的民主管理,投身于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中。
4、立足新的发展形势,以文化建设为目标,打造文化育人品牌,进一步营造积极健康、高雅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共青团要正确引导广大团员青年,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学风为核心,以增强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为重点,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努力建设具有我院特色的校园文化,全面提高广大团员学生的文化素养。要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要提升校园文化的科技含量、要提高校园文化的高雅品味、要创新校园文化的运行机制、要打造一批校园文化精品。
5、拓宽新的发展空间,以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为依托,搭建实践育人平台,进一步引领团员青年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要积极探索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模式、要优化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要积极推进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基地建设、要拓宽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新载体和新渠道。
(四)个人体会
1、争取学院董事会及党委等决策层支持,是基层团建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
2、找准团委工作与学院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结合点,是基层团建工作有效进行的关键环节;
3、提高团务工作者尤其是团组织负责人的整体素质,是提升基层团建工作水平的核心要素;
4、创新团的组织建设尤其是团组织面对基层覆盖,是确保基层团建工作取得效果的扎实基础;
5、切实开展团员青年活动,赋予活动内涵,是基层团建工作创新的有力保证。
6、上级团组织联合教育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是基层团建工作开展的有力支持。
一年以来,我院团委对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工作进行了探索,也取得了成效,我委将按照团省委的工作部署,在学院党委的指导下,团结带领全院广大团员青年,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院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和上级团组织的工作要求,以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先导,以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线,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依托,全面活跃基层,全力夯实基础,为广大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广阔的舞台,形成新形势下具有时代特征、学院特色、青年特点的共青团工作格局。
第二篇:团南海区委网络团建试点工作总结
团南海区委网络团建试点工作总结
佛山市南海区地处广东省珠三角腹地,经济发达、社会稳定,信息化发展程度较高,曾荣获“国家信息化示范城市”称号。南海区的团员青年,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一代。为探索利用互联网加强团工作的方法与规律,2009年6月,团南海区委成为团中央互联网试点工作单位之一,开始了新一轮对互联网与青年工作有机结合的探索-——打造名为“Young·地带”的南海青年网络社区团建平台(以下称为“Young·地带”)。现就有关试点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试点工作类别
佛山市南海区团委网络团建平台属于第10类(互联网试点工作)
(二)试点工作成效判断
对照团中央《关于开展共青团、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工作的通知》(中青发〔2009〕9号)中有关互联网试点工作推荐方案的要求,团南海区委判定试点工作成效为综合工作发展较好:
1、大胆探索,小心求证,加强团的组织建设。“Young·地带”规划建设内容包括个人家园、青年论坛、资讯平台、网络电台四个部分。四个部分联动,不仅打造团的组织生活网上阵地,满足青年补充知识、社交、维权、就业创业实习见习等需求,而且创设网络申报系统(青年文明号、活力在基层等的申报),推动团工作信息化,使团的组织建设能力进一步增强。
2、探索实现“网络青年组织化”。“Young·地带”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但吸引了大量团员青年参与,而且还吸引了一些游离在团组织周围的青年参与其中,形成一定的自组织。我们让他们成立自己的“圈子”,通过丰富的活动资源吸引他们之余,以网站的各项要求规范他们的行动,使这些自组织最终能接受团的引导和影响。
(三)团南海区委基本情况
团南海区委是县区级的基层团组织,受南海区委与团佛山市委的双重领导,下辖2个街道团委、6个镇团委、区直机关团工委及区直学校团工委各1个。所在的南海区面积1073.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18万人,流动人口92.6万。辖区内团员约67600多人,基层团委95个,团(总)支部2482个。
(四)团南海区委团工作的基本情况
南海区委区政府及团佛山市委一直重视与支持团南海区委的工作,给予了我委众多政策、资金保障,促进了我委工作全面开花,收效丰硕。
近年来,我委着力夯实团建基础、推动团建创新,重点开展了“团籍双管理”工作制度、“村(居)团(总)支部副书记公选”工作、区域联合团工委建设等工作,以及依托“党建带团建”、“园区+村居”等模式推动了两新组织团建工作,进一步激发了基层团组织的活力,做到“组织有团员,团员有归属,青年有领队”,建构了蓬勃发展的团建新格局。
(五)试点工作的措施与成效
为提高“Young·地带”的知名度与实效性,我委有的放矢、多管齐下,通过以下措施推动试点工作顺利完成:
1、广泛宣传。我委通过下发文件、媒体报道等形式,在区直机关、各镇(街道)、各学校、村(居)等重点区域大力宣传,并将参与“Young·地带”建设的表现与评先评优挂钩,吸引了大量的团员青年实名注册。
2、多重覆盖。团员青年除了在所在团组织接受管理、参与活动以外,还可以参加镇(街道)、村(居)的活动,甚至可以根据喜好参与各类青年自组织的特色社团活动,使团活动能在团员青年群体中实现多重覆盖。
3、优化服务。“Young·地带”始终坚持共青团工作信息化的方向,把最新资讯、活动组织发布分享、评优、申报、实习见习报名、维护青少年权益等工作在“Young·地带”全面实现,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提高了服务水平,一举两得。
4、多方共建。通过吸引热心服务青年、关心青少年成长的企业、各类社会团体等组织加盟Young·地带,使其在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践行社会责任,借助网络媒体的力量,树立品牌形象,为Young·地带用户提供形式多样的活动与体验。
经过近1年的试点工作,网络团建平台成效丰硕。据统计,自2010年1月改版以来,至6月19日为止,共有注册用户27980人,通过实名验证近80%。建立群组635个,发表日志4099篇,上传图片15972张,评论、留言18807次,发起话题938个,回帖数2777个,发起活动423场次,参与的团员青年超过1.6万人次,反映出各级团组织、团员青年参与网络社区建设的热情。另外,我区已整理建立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近40个,短短几个月时间网络社区的英才版块已引入各类就业见习岗位57类,为本地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见习空间。
(五)试点工作与预期目标的差距
试点工作在依托互联网加强团的组织建设和工作、建立实体性团组织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开局,但与预期目标仍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如下:
1、青年网络骨干人才培训力度有待加强。目前,Young地带上已形成了稳定的高人气会员群体,但如何将这些群体打造成青年网络骨干人才,使其担任起青年版主、青年网络评论员等角色,需要完善团组织与高人气会员群体的交流沟通制度,加大培训指导力度,使高人气会员能发挥其辐射作用,更好地宣传团组织的活动与工作,吸引更多的青年加入Young地带、参与线上线下团活动,进而引导青年更好地成长成才。
2、依托互联网建立实体性团组织的步伐有待加快。目前,Young地带初步实现统计汇总用户资料的功能,但由于用户人数众多,且注册资料时有虚假,依照传统建团方式组织站内用户举行团员大会或代表大会的难度极大。要破解这种困局,探索符合网络实际情况的团员(代表)大会召开方式、网络团组织的运作方式,团南海区委将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分析考证,努力加快依托互联网建立实体团组织的步伐。
二、综合分析
“Young·地带”的成功与否,与党政领导的关心、团干团员的支持、优良传统的传承、敢于创新的勇气、高瞻远瞩的规划密不可分,归纳起来体现为以下六个“有效”:
(一)紧密围绕中心工作,有效争取领导支持。我委紧扣区委“勇敢学习,勇敢创新,勇敢实践”的要求和区政府“敢于求变,善于求进,产业升级,区域升值”的工作主题,提出“建活动中心,聚南海英才”的工作思路。我们以互联网为载体,搭建一个互联网络平台,既能让团员青年自娱自乐,又能为造材选材用材提供展示舞台,为南海储备后备人才,维护青少年群体的稳定起到积极作用。为此,该项目得到主管领导的充分肯定,协调相关部门支持网站全面铺开的各项工作,使网站在建设、备案、监控等方面都畅通无阻,焕发勃然生机。
(二)有机整合传统资源,有效提升工作成效。本次试点工作以门户网站、短信和飞信平台、QQ群等为网络基础,以全区各镇(街道)、村(居)活动为主要载体,以“团籍双管理”制度为制度保障,将团区委多年来的团建创新成果有机整合,既保证了参与对象的广泛性与积极性,使试点工作起步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又保证了开展工作投入资源的确切性,使试点工作顺利铺开具有强大的资源后盾。
(三)着重培养骨干力量,有效支撑网络运作。立场坚定、业务素质过硬的骨干队伍是网络社区成功的关键要素。网络社区运行一段时间后,我委编写了《用户使用手册》、《管理员使用手册》给相关人员研读,并对一线管理人员实施岗前培训,网络社区的注册人数、相关应用使用量迅速增长,各项活动在网络社区中组织、发布、分享明显上升,体现了骨干队伍强大的战斗力。
(四)善于捕捉青年需求,有效获得群众基础。我委通过对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的分析及对互联网用户使用习惯的研究,结合南海本地信息化的基础,针对南海青年多元需求以及他们对个性化时尚化的追逐,选择了在今后几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期内成长性高、凝聚力强的SNS网站模式搭建南海青年网络社区。同时,我们选择了在活动、就业、各项优惠等方面率先满足青年需求,使用户的忠诚度、黏度有效提高,为今后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五)勇于创新工作模式,有效铺开全面工作。团员青年是网络团建的主体,我委在通过镇(街道)、村(居)广泛开展活动的同时,不忘充分激发团员青年开展活动的自主性,让他们成为网络社区真正的“主人”。我委始终贯彻“团委主导,青年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开展活动”的分针,将不同的青年自组织引入社区,使团员青年在参与官方活动之余,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参与不同的活动,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全方位增大团员青年对网络社区的参与度,最大限度的发挥自主管理能力,让整个网络社区洋溢青春气息,各类特色活动层出不穷。
(六)精心设计发展蓝图,有效规避不利因素。试点工作虽然是阶段性的,但网络社区的发展却必须是长期的、可持续的。因此,我委在网络社区开展之初,根据市场规律,设计好整个网络社区的发展规划,包括方向引导、技术支撑、市场运营等问题,皆通过班子扩大会议(中层以上人员参与)逐一明确。无论是单位发生组织变动、人员调整等不可预期的因素,都不会对网络社区的发展造成重大冲击。
三、结论
(一)试点工作成功的关键因素
1、正确选择载体事半功倍
SNS社区是现今互联网中有效联系青年的工具,“Young·地带”通过这种运作模式,在团组织与团员青年之间开拓了有效沟通交流的渠道,是履行好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工作职能的有效手段。归纳起来体现出四个“更”。一是组织更有力,以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团工作、团活动,引起广大青年的兴趣与共鸣,实现高速度、高效率、高覆盖的组织态势。二是引导更有效,通过团组织自身以及团组织对自组织的渗透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少年”的活动,以SNS社区为载体,以活动为抓手潜移默化的影响团员青年的思想,更好更有效地发挥网上引导的作用。三是服务更贴心,SNS社区及时、全面地反映了青年身心健康、个人成长、事业发展、社会参与和权利表达的不同需求,我们根据这些需求能够找准团工作的切入点,协调团内资源,丰富服务项目,把服务青年的工作做深做实。四是维权更到位。通过SNS社区深入青少年,倾听呼声,了解意愿,把握青少年较为普遍的利益诉求,及时有效反映青少年关注的问题和要求,引入专业的司法机构,努力使青少年的利益通过互联网在社会总体利益格局中得到充分尊重和体现。
2、充分利用互联网特点,打造新型“活动阵地”。互联网具有传递速度快、信息容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使“活动”有了更多的延展性与表现形式,形成的新型的“活动阵地”——“网络化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其特点是:
(1)信息及时,沟通便捷。注册登记、活动报名、信息反馈、精彩分享等在SNS社区的环境下能快速完成,瞬息之间传遍世界。“信息无延迟,沟通零距离”,既为组织者与参与者搭建快速、便捷的沟通桥梁,也使活动的影响实时传递给每个团员青年。
(2)区域有疆,网络无界。在现实的团组织中,有着明确的地域界限,团员青年难以获得、参与其他团组织举办的活动。但在SNS社区里,团员青年不但能实时了解各团组织开展的活动,而且还能打破地域界限,参与自己喜欢的活动,从而增强广大团员青年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如桂城街道东部片区团工委举办的“„爱家,爱桂城‟浓情三月——外工关怀月活动”,大圩社区团支部、东平社区团支部、东区村团支部、中区村团支部、夏东村团支部等多个团支部携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南海分公司联合开展,打破原有的区域限制,大大的提高了活动的覆盖面。
(3)虚实结合,涵盖全面。线上线下互动是整个SNS社区建设的核心。线上可举办各种电子竞技、多媒体评选等活动,无论在任何地方,只要能登录SNS社区,就能参与;线下的活动可通过线上发布、报名、统计、分享,线下的具体开展运作,让团员青年有机会在同一的时空中交流互动。线上线下的活动相互补充,全面涵盖青年活动,是对胡总书记“两个全体”的有力践行。通过线上的火热报名。
3、立足青年需求,充实社区内容,实现对全体青年的持续影响。任何一种互联网工具的要适应团工作的发展,吸引凝聚团员青年,就必须有相应的特色功能。SNS社区不但功能上完备,还具有很强的延展性与扩充性,满足团员青年不同层次的需要:(1)满足团员青年交友、娱乐的需要。SNS社区采取实名制登记,个人资料信息经过重重关卡验证,保证用户信息的真实度,实现健康的交友,降低交流成本和背叛损失。SNS社区里同时也提供如现在比较流行的高清电影、偷菜钓鱼等悠闲娱乐的免费应用程序,在交友之余还能与好友一起共同娱乐,加深感情。
(2)满足团员青年互助服务的需要。团员青年在学习、工作、生活、情感等方面的困惑和疑问,需要寻求一定的帮助。在SNS社区里,“求助与心情”都可以即时反映在好友的好友动态之中。团组织及“好友”们都会本着“人人帮我,我帮人人”理念,尽力为当事人提供帮助。团员青年在社区里能充分感受组织的关怀和“好友”的关爱,增强了他们对团组织的归属感。
(3)满足团员青年思想交流的需要。团员青年可运用SNS社区为交流工具,通过日志、心情、留言等将自己的思想意念、情感世界、成长体验等与其他团员青年分享,同时也可以通过与团组织沟通交流,向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在交流过程中,团组织能及时把握青年的思想动态,提前介入,有效与青年沟通,扩大共青团对青年的影响力。
(二)成功经验与做法
1、创新工作模式,有效覆盖全体青年
团员青年的诉求是形式多样的,开展工作的模式更不能停留在一种模式之上。因此,我们结合了当前团工作的实际,充分利用各方资源,探索建立有效的工作开展模式,在整个互联网团建工作中效果显著。
(1)村居、学校联动模式。通过团委发动,各团员学生在网络社区中进行实名登记,该团员所在的学校、居住地所在的村(居)共同对其在参加团活动、开展社会实践等内容进行双重管理,南海籍大学生以及村居团员青年均可以通过青年网络社区的平台组织或参与活动。这一模式有效推动了“组织青年网络化”的进程,同时,使多个基层团组织共同覆盖团员青年,降低了团员的流失,有效的组织青年,更有利于团组织发掘人才。
(2)就业见习信息化互动模式。我们充分利用网络社区这个平台,团委牵线,发动可信企业提供就业见习实习岗位形成岗位信息库,发动团员青年踊跃填写简历并进行归档整理形成电子人才库。两个数据库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储备后备人才,为用人单位提供崭新的选才渠道,实现推才工作和推才渠道的“双轮驱动,同步发展”,更好地服务青年。
(3)自组织网络化引领模式。通过团委的引导和培育,让各种青年自组织在南海青年网络社区“落地生根”;同时,团委通过引进社会力量,将引入的资源有计划的分配到各自组织,他们能在掌握一定资源的条件下,能自主发展。该模式能将游离在团组织外,但与特定的团内青年有联系的网络青年,找到适合自己的组织,从而实现“网络青年组织化”。
2、贴近团员需求,使“Young·地带”成为有效载体。(1)各级团组织开展活动的载体。各级团组织通过网络社区组织发布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其脉络涵盖至村(居)一级团组织,形成发达的活动覆盖网。
(2)团员青年参与、分享活动的载体。青年参与活动后可在网络社区记录参与过程,发表活动感受,反馈改善意见,借此方式将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青年参与社区活动,增强交流和互动性,扩大团活动对全体青年的影响力。
(3)团员青年交流、沟通、联络的载体。网络社区中的各大版块栏目,都不同范围地为青年提供了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联络的空间,以青年之间的维系吸引和凝聚更多的青年。
(三)几点启示
我委建立青年网络社区的做法,为促进全区共青团工作有序发展,将团工作的桥头堡前移到镇(街道)甚至是村(居)一级有着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并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启示一:通过有效的方法,基层团组织可以“找回”团员,做到名存实存。“团籍双管理”制度的落实,是Young·地带成功的基础,它使全区所有基层团组织“找回”了团员,能有效的号召全体在校团员参与Young·地带的建设。Young·地带的兴盛与发展,是团组织吸引留住团员的有力保障。组织、发布、参与活动在Young·地带中轻松完成,团员可以轻松便捷掌握各类活动资讯,更容易参与。
启示二: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团组织的覆盖与团员的参与可超越时空的限制。互联网不但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还使各类组织能突破地域的界限,在虚拟空间中促成各成员的沟通交流。在网络社区中,即便是远在他乡的大学生,也能方便的找到家乡的基层团组织,关心、了解甚至参与家乡的团活动,使团组织真正意义上覆盖了全体团员,并有效提高团员对团活动的参与度。
启示三:通过可靠的平台,团组织不但能覆盖全体青年,还能影响全体青年。Young·地带作为区级团委建设的网络社区,对全体团员除现实团组织的覆盖以外,还进行虚拟空间的全覆盖甚至多重覆盖(一个团员参与多个团组织的活动)。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众多团组织以外的个人及“自组织”参与Young·地带的建设,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维系将团组织的信息渗透到组织以外,使各类“自组织”自觉跟随团组织的引导。
启示四:遵循市场规律,团建网络平台可以持续发展。Young·地带既有团属网络平台的烙印,也有一般互联网网站的痕迹。要让一个网络平台持续发展,就必须按照市场规则,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投入资本改造,与时俱进。因此,按照运行法则运作,以微利补贴运作成本,减少公共财政的投入,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及团工作原则的前提下,将主动权交给用户及和资格的运营商,Young·地带将更有持久的生命力。
第三篇:宁波市北仑区统筹城乡团建试点工作总结
宁波市北仑区统筹城乡团建试点工作总结
一、统筹城乡基层组织设置方式
根据北仑全面推进全域城市化的实际,北仑团区委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以系统化为核心的区域化团建新模式,并在全区有针对性地选择了10余个各具代表性的社区(片区),鼓励基层大胆创新传统的组织设置方式,打破人为限制,实现组织扁平化、资源整合化、工作协同化。
在团的基层组织设置方式上,将符合条件的社区(片区)团支部全部升格为团总支或团委,在社区(片区)内发挥枢纽作用;设立综合团支部,实现对没有单独建立团组织的团员的覆盖;组建社区共青团共建组织,采取轮流坐庄、联合结盟等形式,实现不同类型、不同层级、不同行业团组织之间的协作共赢。
在新的团基层组织格局下,区域覆盖程度发生了新变化,表现为:通过成立社区(片区)综合团支部,实现了对社区(片区)那些没有单建团组织的企事业单位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通过成立社区(片区)共青团共建组织,实现了对社区(片区)几乎全部各级各类团组织的有效覆盖。
在“两新”组织团建方面,目前全区共建成215家,占符合建团条件的“两新”组织总数的75%左右。针对部分外资企业因意识形态问题暂时无法建团的实际,因地制宜地探索青年工作联络人模式,目前已覆盖60余家外资企业,三星、台塑等大企业也初步实现了青年工作的
1柔性覆盖和实质影响。
二、统筹城乡基层团的组织格局
在乡镇、街道团委班子调整和增配方面,全区6个街道、3个乡镇已全部完成了组织格局创新试点工作,通过比较广泛地民主推荐,结合乡镇团代会召开,增配了副书记、委员,委员总数一般为7—9人;总体来看,增配的副书记或委员均为辖区内重点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团组织负责人,基本上采取民主推选的方式产生,具有比较强的代表性,而且增配的书记、委员都有比较明确具体的分工,较好地激发了编制外副书记、委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统筹团内基层民主建设
在推进团内基层民主建设方面,积极推行以海推直选、公开竞聘等为主要形式的基层民主建设模式,特别是在社区和众多非公有制企业中,探索实行“民主选人、民主议事、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新型团内民主模式,宁波钢铁、龙星物流、怡人玩具、天亚服装等单位开展了团工作负责人公开竞聘、招考和海推直选,极大地激发了普通团员青年参与团组织建设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2010年开始,新组建的基层团组织中,除少数条件不符合的以外,90%以上的都采取了海推直选或者公开竞聘的方式民主产生团的领导班子。
四、统筹团的队伍建设
在团的队伍建设方面,通过专题业务培训、以会代训、以考促学等各类方式,进一步加强了对全区团干部的培训,启动团干部读书计划,在建设学习型团组织、培养学习型团干部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2010年来累计培训团干部1200余人次。积极整合农村、社区年轻党员、大学生社会工作者、青年自组织负责人、青年志愿者等活跃群体,配齐配强基层团干部队伍,全区70%以上的大学生社会工作者基本兼任所在村、社区的团组织负责人。
五、统筹城乡基层团建工作整体推进面临的困境
统筹城乡基层团建工作整体推进面临的主要困难有:一是少部分基层单位党政负责人对于团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于推行基层团建的民主化、现代化理解不深,领导力度不够强;二是基层所能依靠和掌握的资源相对有限,工作经费紧张,活动场地有限,负责人兼职较多、精力无法保证;三是基层面临的压力较大,“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疲于应付较多,缺乏理论指导和创新精神。四是队伍不够稳定,基层团干部的流动性较大,对工作的延续性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基层普遍希望上级团组织能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帮助,从政策上、体制上给予基层更多的倾斜,争取更多的资源。
六、统筹城乡基层团建的下一步工作设想和打算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团干部的培训指导,通过组织各种形式、各个类别的培训、座谈、经验交流,经常下基层调研等,让广大基层团干部更好地理解开展统筹城乡基层团建的重要性、必要性,学习先进经验、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的资源倾斜,帮助基层争取更多的政策、资金等支持,帮助基层解决困扰基层团建发展的瓶颈问题。
第四篇:中山沙溪镇服装商会团建试点工作总结
中山沙溪镇服装商会团建试点工作总结
2009年,沙溪镇服装商会被团中央定为行业团建试点工作单位。试点工作得到团市委、镇党政领导、商会领导的大力支持。通过大半年的努力,试点工作在团组织配备、工作机制、资源利用、增强团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归纳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介绍
沙溪镇服装商会试点工作类别为行业团建试点工作,通过积极的努力和探索综合工作开展较好。
沙溪镇服装商会现有企业会员60间,其中规模企业24家,占40%;工人约1.8万,绝大多数属35岁以下青年。沙溪镇服装商会团总支部成立于2009年12月,团支部书记由沙溪镇服装商会高嘉莹兼任。结合商会实际情况,我们把试点工作的重点定为“两个抓”,第一是抓会员企业团组织建设,则建立团组织;第二是以龙头企业为代表,抓典型。服装商会团总支部成立至今,共鼓励、支持会员企业发展团组织20个,团员、青年约8000人;培育了以沙溪镇通伟服装贸易有限公司、霞湖世家服装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机制较完善、资源较丰富、团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较强的团支部。
二、主要工作情况
接团中央《关于开展共青团、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工作的通知》(中青发„2009‟9号)后,试点工作在团市委、沙溪镇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镇团委、商会共同努力,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多次与镇党委、镇商会、服装商会领导联系沟通,争取得到领导的支持;二是深入企业,发放《企业团建调查表》、《企业团员登记表》进行“大调研”;三是下到厂企,引导企业主正确认识团建与企业发展的关系,从而理解、支持和参与团建工作;四是强化宣传发动,营造工作氛围。通过努力,我们在2009年10月份成立了团建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委组织人事办、“两新”党建办、镇团委成员组成,主抓各企业团组织建设。2009年12月份成立了沙溪镇服装商会团总支部,并认真制定了《沙溪镇服装商会团建试点工作方案》,把试点工作的重点定为“两个抓”,一是抓会员企业团组织建设,则成立团组织;二是以龙头企业为代表,抓典型。
(一)企业团建工作采取创立型、挂靠型、预备型三种模式。针对各企业团建工作的实际情况,采取创立型、挂靠型、预备型三种模式,在服装行业全面开展建团工作。创立型就是在已建党支部,但未建团支部的企业,创造条件指导它们成立团组织。这是团建工作的重心和主要内容。这类企业我们已建团组织10家。挂靠型就是在自愿的原则下将一些还不具备建团条件的企业纳入辖区团支部的管理范围,接受镇团委的工作指导,参与辖区团支部的活动。预备型就是对有待建立团组织且对团的活动有一定认同的企业,但在场地与人员力量上还有欠缺的,将其作为我们的工作对象、预备成员,邀请其参与全镇团的活动。
(二)企业团组织的建立,坚持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的建团原则,坚持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稳步推进服装行业团建工作。一是走访企业主,并通过服装商会的力量做通企业主的思想工作,这是能否成立团组织的关键;二是深入企业中去调查,发放《企业团建调查表》、《企业团员登记表》等,对企业员工的团员身份进行确认,通过有效证明和本人申请并由团组织考察确认,寻找青年团员;三是与企
业工会、志愿者协会等联动,联动多方资源,不断丰富企业团组织生活。
(三)主要机制。一是借助服装行业主管部门力量,进行纵向联动。我们在20家服装企业建立团组织的同时,在企业的主管部门镇商会和服装商会也建立了商会团总支,利用这层关系,把商会的年轻同志吸收为镇团委委员,协助镇团委做好服装企业的团建工作,逐步发展到商会团总支直接领导服装企业团支部开展团的工作。二是统筹学校、农村、企业文化阵地,进行横向互动。推动区域共建,实现优势互补。鼓励企业团组织积极参与农村、社区团的建设,积极为农村、社区团组织开展工作,整合资源、创造条件,与农村、社区团组织共同抓好流动团员和外来务工青年的联系和管理。
(四)主要措施。一是争取企业主支持,使得服装行业建团经济来源有保障。经过前期的调研、下厂、走访,大部分企业主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业主们开始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有部分企业主愿意出资金、出场地,这为团建带来有力的物质保障。二是服务青年所需,使行业建团的主体意识得以体现。企业的大部门团员青年多数来自外地,有着非常旺盛的求知、交友、婚恋、维权等多种需求,团委将紧密围绕青年需求,多开展一些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丰富团员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并做好维权工作。
三、行业团建中所遇到的困难
一是沙溪镇服装商会团总支部没有专职工作人员,难以发挥组织的向心力作用,导致工作开展困难,现行业团建工作主要联合镇团委及村(社区)团支部下企业发动;
二是全镇服装企业规模不大,可建立团组织的企业不多,能
建团的重点的企业,大中企业也不突出,影响力不大。到目前为止,合符建团条件的服装企业只有50多家,而且有部份企业团建存在不固定性,譬如:团支部书记换岗、计划搬迁等;
三是大部分企业主或负责人对团的认识不足,认为共青团组织是一个政治组织,然而办企业是以取得经济效益为目的,并不是搞政治,因而产生消极情绪。在现况下,没有利益的驱动,要得到企业主的支持是相对困难。
四是团组织在企业中地位还没有完全确立。要在服装行业中建立团组织,若该企业没有成立有党组织机构,没有一定的保障,而完全依赖于青年的热情或对企业主的说服,服装行业建团是相当艰难的,而且对共青团认识不足的情况下,单凭兴趣建团,团组织在企业中将发挥不了真正作用。
五是团干部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待遇未能得到很好的明确和体现。在机关、学校等单位,可以落实团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但在企业中,团组织没有保障机制,单靠团干部的热情,在企业员工流动性较大的因素影响下,很容易导致企业团建工作出现“昙花一观”的不良现象。
四、加强服装行业团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做好宣传教育,为服装企业团建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在服装行业中开展团建工作,必须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为此,当前必须把宣传发动工作,营造良好服装行业建团氛围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方面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提高青年对科学发展观和共青团组织的认识;另一方面,组织服装企业主和广大务工青年进行培训学习,耐心细致做好各方面的思想工作,为服装行业开展团建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坚持党建带团建,为服装行业团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要做好服装行业团建工作,必须紧密依靠党组织的领导,积极争取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把行业团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中去。同时赋予团组织一定工作职能,帮助团组织在企业中找到立足点,提高企业团组织工作地位,此外,还需要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互相配合、齐抓共管。积极争取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商会、工商、工会等管理和执法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加强企业团建的领导,并制定有关的政策文件,为服装行业团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不断创新,推动服装行业团组织的建设
行业团建工作是我们团工作的难点,也是我们团工作发展潜力所在。开展行业团建工作,没有更多的现成经验可借鉴,也没有统一模式可遵循,一切都在摸索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改革创新的精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走出单一直线式的惯性思维定势,摆脱传统经验和方法的束缚,以务实创新的精神研究和推动行业团组织的建设。
(四)服务为主,推动服装行业团建工作的深入
行业团组织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贯彻实施“三服务”(即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主线。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紧密结合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形象塑造和企业精神的培养,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深受企业经营者和广大团员青年欢迎的特色活动。如创建青年文明号、青年文明生产线、青年岗位能手、青年业务技能竞赛等活动,通过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既能服务企业的发展,也能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在社会中营造良好工作氛围,推动服装行业团建工作的深入发展。
第五篇:基层团建试点自检自查报告
基层团建试点自检自查报告
—会计学院财务09-2团支部
我支部自2010被校团委确定为基层团建试点以来,本着“团结一致、奋发拼搏”的精神,一年多来在校院领导、老师、班主任及其他兄弟同仁的关心与爱护下,在班团两委的带领下,通过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我支部得以茁壮成长,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
我支部现有团员67人,一名民主党派同学,团员率达到99%,除这名同学外,全部团员都已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目前,我支部共有预备党员6人,预备党员率达到9%,另有13人已经参加过党校培训班并全部顺利结业,其中周立文同学获“优秀学员”称号。此外还有11名同学即将参加第49期党校培训班。
我支部按照计划实行了定期检查、考核制度。每月最后一周的班会时间,我们让全体团员对团支部的工作和团员参与活动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或考核。借此鞭策鼓励了全体团员。与此同时,我团支委还与我支部班委合作,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指定了相关的班规班纪,为我们班的班风建设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
在学习方面,我支部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很多同学正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得到各种证书,包括国家计算机二、三级、大学英语四、六级、普通话等级、会计从业资格证、珠算等级等等各类证书,部分同学还获得如国家励志等各类奖学金。
在活动开展方面,我支部每周积极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如“金秋十月,收获与期盼同在”活动、“防火于未燃——我们在行动”活动、“捕捉美好春色,献礼财大六十华诞”活动。同时我支部协办了会计学院团委主办的“顾复跪母情·深情颂母恩”感恩活动;大部分团员参与了会计学院青协主办的夕阳温情·青春作伴”重阳节敬老院送温情活动。我支部就节水问题开展了多次主题团日和讨论,达到了宣传节水的目的。我支部还成功举办了特色主题团日之“迎校庆·秀风采”手工DIY大赛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班级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中,我们还存在一些不足,如:预想的“真我青春,会计年华”会计知识竞赛活动和“拒绝毒品、珍爱生命”参观戒毒所活动因为时间和资源的问题,没有如期按时开展。这让我支委认识到在进行班级活动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方案,以达到预期的设想。同时同学们对参加包括学校活动和院里的活动这方面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在这方面,我支委以后一定会督促大家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在能够顺利毕业的同时还能够真正享受到大学生活的乐趣。
以上就是我支部对这一学年以来工作的总结和一些看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借鉴过去的经验,吸取曾经的教训,争取将支部工作做的更好、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