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群众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切实解决民生(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11:57: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群众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切实解决民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群众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切实解决民生》。

第一篇:从群众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切实解决民生

从群众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切实解决民生

论文摘要: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决定着社会进步程度和政权兴亡。必须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尽快构建保障体系制度的骨架,建立社会救助体系,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着力加强技能培训、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始终坚持政府的指导和督查。强调解决民生问题重在走向全面的体制创新,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决杜绝花架子、形象工程。

论文关键词:民生 问题 解决 现实

专家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的特征是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而结构失衡在加剧。究其原因,是民生状态的改善滞后于经济总量的增长。而党的十六大全面彰显了我们党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走科学发展的和谐之路,以发展谋和谐、以和谐促发展,破解和谐社会难题的决心和信心。正是着眼于此,坚持以人为本,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的一系列民生政策,已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而备受关注。

一、解决民生的意义和作用

1、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决定着社会进步程度和政权兴亡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轻民生”,民生问题是立国之本,特别是改革发展走到今天,能否解决这个问题,关系到政权能不能巩固。更多地关注公平、重视民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国家顺应这种要求,关注和重视民生,是理念的更新,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表明我国的社会文明程度在提高。无数事实证明,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决定着社会进步程度和政权兴亡。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思想家管子说:“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翻开中国历史,民不聊生的时期必定产生社会**,只要一遇灾害必有大规模农民起义,因民生问题恶化而造成朝代更迭似乎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公例;而中国历史上少数重视民生问题的时期,如唐代“贞观之治”、汉代“文景之治”、清代“康乾盛世”以及其他朝代中的某个时期,都基于重视民生而采取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进步与政治稳定构成了这些强盛时期的共同特色。

2、公平、正义、和谐是民生之本

一是牢固树立起公平、正义、共享的发展理念。因为民生问题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升,生命价值、健康价值、尊严价值等越来越受到尊重。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解决发展中的民生问题,要忧民之忧、乐民之乐,要忧民之长忧、乐民之长乐。这样,持续不断地改善民生便很自然地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永恒主题。在持续改善民生问题的过程中,尤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阶段民生问题的突显与以往发展中公平、正义、共享理念的缺失密切相关,只有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起公平、正义、共享的发展理念,才能做到在保障民生的基础上持续不断地改善民生。

二是用公平、正义的标尺来评估现实制度安排与政策措施。反思改革以来的制度安排与政策取向,发现被忽略的往往是社会公平、正义,不能很好地兼顾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所以有违社会公平及突破正义底线的不良现象才会层出不穷,不同社会群体在改革发展中的损益状态亦有很大差异,有的人获益大,有的人代价高,有的人财富积累太快,有的人却是贫困积累过深。因此,用公平、正义的标尺来评估现实制度安排与政策措施,用合理分享的理念来指导国家、单位乃至个人的发展,即使暂时还不能完全实现公平、正义、共享的社会发展目标,但至少也要确保国家的发展持续不断地、更快捷地接近这个发展目标。

站到新的历史起点后,良好的教育、稳定的就业、公正的收入分配、安全的社会保障网、健康的生活环境、自由平等的发展空间,乃至民主的政治、文明的法制、个人的尊严与体面,就日益成为城乡人民的普遍追求,进而成为国家发展进程中必须考虑的重大民生问题。

二、目前我国民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汉代政论家王充有言:“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收入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依,稳定是民生之盾。而我国目前民生存在的问题是:教育作为民生之基并不牢靠,依然存在着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义务教育福利性保障不足、受教育机会尚不公平等问题;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形势相当严峻,就业岗位的增长并不能让大学生放心就业,农民工也不能安居乐业,城镇失业率更是在持续攀升,就业形势在未来十年都将相当严峻;收入分配作为民生之源同样存在着失衡、失范与不公的现象,初次分配格局依然是资本所有者回报畸形偏高、劳动者的劳动所得畸形偏低,再分配中的公共财政构架尚未完成,真正直接用于城乡居民福利的财政支出所占比重严重偏低,可以润滑社会关系并以捐献为特征的第三次分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安全网,更是城乡分割、漏洞巨大,大多数国民不能享受到应当享有的社会保障。还有环境问题尤其令人忧虑,污染在不分城乡扩散,环境保护与污染减排成为政府最难控制的治理指标;顽固的户籍壁垒与旧体制的障碍,仍然限制着个人自由平等的发展空间;人民对民主的政治、文明的法制以及个人尊严与体面的追求,还有待满足。虽达不到屈原所说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但还是需要诗人所要求的“吾将上下而求索”啊。

三、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做法

1、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

贵州省普安等地的以下做法就应该说是值得参考:即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加大教育投入,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普及高中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建立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使教育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认真实施好计生优生优育优惠政策和奖励扶助政策,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高度重视煤矿、交通、建筑、消防、危险化学品等领导的安全生产工作,坚决杜绝恶性安全事故的发生。着力构建“打、防、控”一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畅通信访渠道,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健全和完善救灾网络,巩固和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深入推进政务、村务、厂务公开。进一步转变作风,使广大干部树立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脚踏实地、扎实苦干,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求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解决关系全面的重大问题和影响民生的突出问题。

2、尽快构建保障体系制度的骨架

切实保障民生的落脚点要放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当务之急是尽快构建起这一制度的骨架,即“二免除一解除”:能够免除国民生存恐惧的社会救助制度、能够免除国民疾病恐惧的医疗保障体系、能够解除老年后顾之忧的老年保障制度

以今天中国的财力,构建一个城乡一体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的社会救助体系应该是能办得到的。国家正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础上,2007年在全国建立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越来越多的地区同时还在探索着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相关救助机制。一个健全的、城乡一体的具有综合功能的社会救助体系将真正免除全体国民的生存危机,每一个人都将不再因生活困难而陷入绝望的境地。

以今天中国的财力,虽然还不可能构建一个公平的、统一制度并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但完全可以构建一个相对公平的、多元制度组合的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国家已经建立了面向城镇劳动者的医疗保险制度,正在加快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并从2007年起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验,让全体人民免除疾病恐惧的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将极大地增进城乡居民生活的安全感,也完全可以切断疾病与贫困之间的链条。

老年保障虽然要复杂一些,要求的水平更高,但确保老年人不因年老而降低生活质量却是我们应当努力追求的目标,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到所有劳动者身上,为老年人提供相应的社会服务,不仅应当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而且应当尽快付诸行动。

3、建立社会救助体系,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工程,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增加财政对改善民生的投入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最近提出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必须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金等,都是非常重要的。造成目前民生问题的凸显与解决民生问题方面的制度短缺直接相关。比如,我们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健全、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已有的制度覆盖范围很小。随着社会的发展,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要面对城市的物价、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高收费,这就使这些弱势群体在客观上对国家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制度有了很高的依赖,而恰恰在这个时候,我们却不能给他们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

4、始终坚持政府的指导和督查

首先,实践证明,越是百姓经济发展好和快的地区,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越高,观念转变得也越快,反之,越是百姓经济发展差和慢的地区,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越存在差距,观念转变得也越慢。因此,基层政府的改革步伐应该加快。指导工作靠健全完善的政策法规。把主要精力放在政策法规的研究拟定、修改完善和实施落实上。用完善的政策指导民生工作,保证各项工作能够按照我们规划的方向发展、设计的思路推进,高质量地实现预期目标。

其次,事业发展的合力来源于协调配合。解决民生问题,需要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面作用。政府要有投入,职能要到位、企业要讲社会责任、要发挥民众的作用,让有条件创业的普通百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内都能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成为创造财富的主体。民生问题不是政府单方面的给予,而是千千万万老百姓的积极参与,政府要为老百姓谋生创造条件和环境,进一步加强系统内外相关部门的协调、协作和配合。通过协调促进相关制度间的衔接和制度各要素的配套,通过各种方式,引导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和参与民生工作,形成各种力量相互协调、共同推进民政事业发展的动力机制。

此外,督促检查有利于修正错误、完善做法、推进工作。一方面,要对照上级的工作安排,结合工作推进情况,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即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办法,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另一方面,对于基本完成的工作,要根据形势发展和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丰富和完善;对于即将完成的工作,要善始善终,绝不可功亏一篑;对于正在推进的工作,要加大力度,提高质量,加快速度;对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新增的工作,要认真应对,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四、感受和启示

1、解决民生问题重在走向全面的体制创新,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厚民”。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加快经济发展,解决就业发展教育,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真正让群众安居乐业。一是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民生问题体现在经济社会的具体问题上,但实质上是政治层面的问题,解决民生问题的保障在于制度化、法制化,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深化改革,改善民生要从国情出发,逐步进行。二是解决民生问题重在走向全面的体制创新,要树立共建、共享的改革观,把建立公共服务体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突破口,要建立面向民生的财政体制,加快以民生为导向的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就业和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能真正解决民众利益的诉求和表达机制,只有多方形成合力才能解决民生问题。三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要按照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完善公共治理结构,要强化改革决策机制和执行力的重要性、迫切性。

2、坚决杜绝花架子、形象工程

在指导思想上,要始终围绕让广大农民得益,坚持一切发展为了群众、一切发展依靠群众、一切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在工作重点上,要坚持不懈地推行竞争机制,要扎实推进乡村发展协会工作,要探索新做法、新路子;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从群众最急盼的问题入手,从现实最可能解决的事情起步,从打基础利长远的项目办起,决不搞群众不参与的事情,决不搞群众不愿意干的事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防止搞花架子、搞形象工程,确保民生工作最终成为民心工程和满意工程。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改善解决民生问题,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扩大就业,推进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体系等重点领域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转变政府职能,自觉关注民生,进一步完善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统筹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和利益要求,确保各项民生政策落实到位。把这些事情做好,广大群众就能共享更多的发展成果,共创和谐和幸福。

关于群众路线的论文:群众路线法制化的意义和路径选择

总书记在中央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课题,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经常抓、长期抓,特别是要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要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执行制度没有例外。”总书记的这一论述高屋建瓴,抓住了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关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如何贯彻执行群众路线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

一、群众路线法制化的重要意义

群众路线法制化就是把群众路线的基本观点转化为具体的法律制度,转化为群众的权利以及党员、干部的义务和责任,通过法律的规范作用和制裁功能的发挥,形成群众路线所追求的价值秩序。在新世纪、新阶段,将群众路线法制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党的群众路线是根植于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而产生的处理党群关系的准则,要实现十八大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把群众路线贯彻好、执行好,防止因执行不好而影响党群关系,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如何确保党员、干部执行好群众路线?光靠宣传教育不行,宣传教育只能起到一时之功效;光靠党员、干部的道德自觉也不行,因为每个人道德自觉的程度不一样。最主要的还是靠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通过制定良好的法律制度,把群众路线的理论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具体化为可操作性的工作程序和规范动作,这样,群众路线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就由政治道德上的要求转化为法律上的要求,对党员、干部的行为产生较强约束力,因而有助于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

其次,它是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群众对党的认同、支持是党执政最深厚的基础、最稳固的根基。为了巩固执政基础,群众路线理论要求党员、干部要树立群众观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保持同人民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然而,长期以来,群众路线的要求一直作为工作传统而存在,并没有上升为法律,对党员、干部的刚性约束不够,这导致有些党员、干部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淡化了群众路线的要求,在工作中养成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以及奢靡之风,败坏了党群关系,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公信力,削弱了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怎么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减少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各种不正之风?笔者认为,我们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党员、干部树立群众的观点,掌握联系群众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打破单纯依赖教育整治不正之风的思维定式,从制度入手,建立保障群众路线贯彻落实的长效机制,把党员、干部处理党群关系的行为纳入法制轨道。

二、群众路线法制化的主要内容

群众路线法制化需要通过法律规范把群众路线的要求规定下来,形成具体的法律制度。根据群众路线的要求,当前我们应建立、完善如下几个方面的法律制度:

1.建立、完善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法律制度。党的群众路线涉及党、党所领导的国家机关和群众之间的关系。群众路线理论并没有把党员、干部等精英人物视为唯一的知识主体,而是强调群众同样是知识的拥有者。因此,党委在作出决定、有关国家机关在进行立法和出台公共政策时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践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容易被解读为群众是被动听取意见的客体,忽视了群众的主体地位。建立、完善保障群众权利的法律制度,一方面,可以通过赋予群众权利的方式确认群众权利主体的法律地位,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国家机关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形成一种持久的外部压力。

2.出台《公众意见征询法》,规范国家机关征询群众意见的行为。1954年,毛泽东在谈到一九五四年宪法草案成功的经验时说:这个宪法草案之所以得人心,就是由于起草宪法采取了领导机关的意见和广大群众的意见相结合的方法,使中央的意见和全国人民的意见相结合。今后,一切重要的立法都要采用这个方法。出台《公众意见征询法》就是要把这个方法法定化,变成领导机关的义务,把领导机关征询群众意见的行为规范化、程序化。这样,可以避免有关机关把走群众路线口号化、形式化,从根本上杜绝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3.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法律制度。首先,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宪法的要求。宪法第27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努力为人民服务。过去由于受官僚主义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为民的宗旨和宪法要求并未完全落到实处。2004年生效的《行政许可法》开始把为民的理念体现在法律规定当中,一方面,通过行政许可设定权的限制性规定大大减少了行政许可事项,给市场主体较多的权利和自由;另一方面,通过“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创新方式,为群众办事提供了较多方便。从近十年《行政许可法》实施情况看,该法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建立健全便民的法律制度,就是要在这些具体的制度安排上下功夫,把为民的宗旨和宪法要求落到实处。

其次,务实。务实是党对党员、干部的一贯要求。古人云:“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建立务实的法律制度就是通过立法确保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脚踏实地、踏踏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好改革过程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当前,建立务实的法律制度,一是完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防止考核制度设计不合理导致领导干部热衷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劳民伤财;二是完善干部任期制。当前,有些地方,对干部的调任、转任、提拔使用过于频繁,每隔两三年就动一次干部,有些干部在现有的职位上对工作刚熟悉就被调到新的岗位上,这种状况不利于干部务实、踏实工作。建议有关部门出台规定,明确干部任现职的最低年限,这样可以督促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为群众办实事上。

第三,清廉。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但近年来,面对权力、利益、美色等各种诱惑,有些党员、干部失去了政治本色,背离了人民授权的初衷和党的宗旨,热衷于以权谋私,把党置于脱离群众的风险境地。从国际经验看,确保干部清廉,必须依靠严密的法律体系。一是建立完善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形成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二是制定政务公开法,确保所有党政机关权力都在阳光下运行。同时完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确保官员财产透明,群众能够有效监督,形成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三是加大职务犯罪的刑罚打击力度,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

第二篇: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

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2013年08月15日01 版)

叫停奢华晚会,狠刹奢靡之风,中宣部等五部门要求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的消息,引来公众热议好评。不求奢华求简洁大方,不讲排场讲惠民利民,文化部和山东省筹备十艺节,坚持节俭惠民理念,让群众共享艺术盛会,赢得普遍赞誉。这表明,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找到真问题、触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就能赢来群众的由衷信任。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很多地方和部门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仔细查摆问题。但也有一些地方、一些领导干部,避重就轻、避实就虚,绕开“四风”听意见,避开重点谈不足,或者不把自己摆进去,说自己轻轻带过,谈别人滔滔不绝;或者找的都是无关痛痒的“小问题”,闭门造车、自弹自唱,对于群众的呼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此缺少“问题意识”,找不准靶子,对不准焦距,如何能把问题解决好,又怎么能取得实效、取信于民?

看不到问题,本身就是问题;认为自己没问题,本身就是大问题。让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深入下去的有效办法就是,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紧迫就抓紧解决什么问题。奢华晚会,群众反映强烈,节俭办节庆、文化要惠民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文化诉求,从这一现实问题入手,就把准了群众脉搏、踏准了百姓的心理鼓点,教育实践活动就与广大群众实现了同频共振。

群众看整治“四风”,最怕的是形式主义,最盼的是解决真问题。五部门狠刹晚会奢靡之风和山东节俭筹办十艺节的实践充分证明,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即查即纠、立改立行,教育实践活动就会不断取得新进展,人民群众也会欣然参与进来。

第三篇:人民日报评论员: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

人民日报评论员: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2013年08月15日08:20来源:人民日报

叫停奢华晚会,狠刹奢靡之风,中宣部等五部门要求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的消息,引来公众热议好评。不求奢华求简洁大方,不讲排场讲惠民利民,文化部和山东省筹备十艺节,坚持节俭惠民理念,让群众共享艺术盛会,赢得普遍赞誉。这表明,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找到真问题、触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就能赢来群众的由衷信任。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很多地方和部门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仔细查摆问题。但也有一些地方、一些领导干部,避重就轻、避实就虚,绕开“四风”听意见,避开重点谈不足,或者不把自己摆进去,说自己轻轻带过,谈别人滔滔不绝;或者找的都是无关痛痒的“小问题”,闭门造车、自弹自唱,对于群众的呼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此缺少“问题意识”,找不准靶子,对不准焦距,如何能把问题解决好,又怎么能取得实效、取信于民?

看不到问题,本身就是问题;认为自己没问题,本身就是大问题。让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深入下去的有效办法就是,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紧迫就抓紧解决什么问题。奢华晚会,群众反映强烈,节俭办节庆、文化要惠民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文化诉求,从这一现实问题入手,就把准了群众脉搏、踏准了百姓的心理鼓点,教育实践活动就与广大群众实现了同频共振。

群众看整治“四风”,最怕的是形式主义,最盼的是解决真问题。五部门狠刹晚会奢靡之风和山东节俭筹办十艺节的实践充分证明,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即查即纠、立改立行,教育实践活动就会不断取得新进展,人民群众也会欣然参与进来。

《 人民日报 》(2013年08月15日 01 版)

第四篇:宝塔小学关于切实解决侵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普安镇宝塔小学

关于切实解决侵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自查报告

按照县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在全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化正风肃纪工作切实解决“四风”突出问题的通知》(开委群组发〔2014〕11号)和关于印发《教育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化正风肃纪工作切实解决“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方案》的通知(开教群组发〔2014〕35号),现结合学校实际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目标

解决教育发展中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加强对资金的拨付使用情况和各项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坚决查处“吃拿卡要”和以权谋私行为;严肃查处办事不公、优亲厚友、与民争利,截留、挤占、挪用、骗取惠民资金及教育“四乱”等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二、领导小组 组 长:周亚琼

副组长:谭吉福 曾德见

成 员:贺佳俊 郑荣 张兴兵 蒋培俊

三、工作要求

1、强化工作领导。学校成立切实解决侵害群众切身利益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

组长,成员负责协调指导专项治理工作。

2、加强思想教育。切实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切实增强干部职工的法纪意识。

3、开展专项自查。相关负责人要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明确目标任务,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4、狠抓建章立制。对活动的成效和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形成巩固和扩大活动成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狠抓建章立制、进一步完善体制,积极探索建立工作长效机制。

四、自查情况

1、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餐情况,我校实行的是“奶+N”模式,严格执行每天第一节下课由班主任教师签名领取发放。无违规克扣截流现象。

2、贫困生生活补助,小学阶段学生没有享受这项国家补助,我校不存在。

3、我校在“三儿” 等经费落实中成立了专人负责,一一核实,同时每名享受“三儿”自己提供银行卡,不存在问题。

4、我校无乱收费、乱办班、乱补课、乱定教辅资料的情况。

5、我校在“三公”经费及学校公用经费使用情况中无违纪违规现象。

6、我校在各种建设、维修项目中都是按照正规程序操作,同时有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管,不存在违规现象。

7、大宗物资采购方面,我校在购买物资不论金额大小必须有三人以上人员随同。

8、教材征订,严格按照上级部门联合行文的目录范围由学校推荐,学生自愿认购教辅资料;学校从没有统一代购公告外的教辅资料;更无私编乱印《单元测试》等各种教辅资料。

9、在校服订购方面,我校都是按照文件精神在指定地点购买,并且都是3年一换,不存在购买过于频繁的问题和私自协调购买现象。

10、在教师职称评定等工作中,我校历来讲究各环节公开、透明,能者上的原则,都是严格按照学校制度来办理的。而且结果予以公示,广大教职工无异议后,方可推荐报送相关材料。因此不存在违规现象。

普安镇宝塔小学

2014年7月10日

第五篇:用最朴实的情怀解决最现实的问题

用最朴实的情怀解决最现实的问题

(标题提炼得非常精准贴切,很见功力)

——重庆奉节县创新驻村帮扶“六个环节”工作法

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我们深学笃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行驻村帮扶到户看院子、抬眼看房子、进门开柜子、伸手开管子、走近问身子、坐下问孩子‘六个环节’,逐村逐户排查,逐个环节落实,精准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做到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坚决兑现脱贫奔小康的庄严承诺(引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毫不拖泥带水,短短几句话将思路、做法、目标囊括其中)。

一、到户看院子,全面改善人居环境

——改善人居环境是驻村帮扶的首要一环

(整篇发言的六个标题拟制很有新意,前一句是做法+目的,后一句是认识和体会,此类标题拟制方法很少见,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

重点关注地质安不安全、交通便不便利、设施配不配套、环境整不整洁、邻里和不和谐(使用排比手法,在增强文字节奏感的同时,用最少的字表达了应表述的意思),统筹推进农村畅通工程,村级公路提档升级,产业道路纵横阡陌,入户便道连接万家,成为全国首批“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推

行美丽乡村“六整齐”“六统一”“六不要”,改厨、改厕、改圈、改院坝,动员群众栽花种树美环境、望山看水留乡韵。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银行,健全集镇公约、村规民约,强引导、硬约束、可量化、重应用,村容村貌越来越美,乡风民风越来越正,乡里乡亲越来越亲(这部分的写法是,前几句陈述做法和措施,后一句陈述成效,简洁明快,一目了然)。

二、抬眼看房子,全面落实住房保障

——保障住房安全是驻村帮扶的重中之重

重点摸排建设年代、建筑结构、安全等级、政策享受、一房多房等情况,严守面积不超标、负债不超限“两条红线”,建设微型安置点103个、市级示范安置点3个,分类解决搬迁就业问题,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整合易地搬迁、宅基地复垦、农房收储等政策解决建房困难,特困群体由村集体兜底代建,拎包入住。坚持“小雨不停工、大雨撑雨棚、晚上点油灯、昼夜都要动”(很有画面感),抢抓工期,严控质量,危房改造、易地搬迁47598户,“满山都是土坯房”的局面彻底改变。

三、进门开柜子,全面实现吃穿不愁

——确保吃穿不愁是驻村帮扶的底线任务

明确橱柜中米面油、冰柜中肉蛋奶、衣柜中衣被鞋等配置标准,因户落实25种增收措施,发展小规模、多品种、高品质、好价钱的“4+3+X”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打造“一人一

亩高效田、一户一个标准园”。深入开展“三变”改革,围绕农民、农产品出农村和城市工商资本、“一懂两爱”人才进农村的“两出两进”,推进以确权到户、确股到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人口适当集中居住,农民转变身份、收入转变来源的“两确权两到位、两集中两转变”,实现集体经济全覆盖。推动农村淘宝进村入户,电商扶贫3.5万户,完善订单收购、股权分红、资金入股等利益链接方式,实现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家家收入达标、人人吃穿不愁。

四、伸手开管子,全面确保饮水安全

——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是驻村帮扶的基础工作

全面收集掌握群众家中是否有水、水质是否安全、管护是否到位、费用是否合理等情况,靶向施策。以工程性、季节性缺水为突破口,紧盯国家标准,新建供水工程5775处,铺设管网7718千米,75.56万人彻底告别“看天蓄水、靠挑吃水”的历史。落实镇村两级主体责任,建立“公司+协会+公益岗位+受益农户”管护机制,通过设立公益岗位、建立理事机构等措施,最大限度发挥饮水工程效益,让所有农村人口吃上干净安全放心水。

五、走近问身子,全面杜绝因病致贫

——杜绝因病致(返)贫是驻村帮扶的最大民生

深入排查群众家庭成员、健康状况、政策享受、报销比例等状况,统筹医疗资源,组建332支家庭医生巡访队伍。改造25所基层医疗机构、168个村卫生室,构建健康扶贫“六重保障”,贫困户住院自付比例控制在10%以内。(用数字说明,与措施及做法形成呼应,增强文稿说服力)搭建以互联网为纽带、分级诊疗为核心、实体医院为支撑的网络医院,建立县乡医联体,全面落实医疗政策,让群众小病少跑路、大病少花钱。

六、坐下问孩子,全面推进扶智树德

——阻断贫困传递、倡导守孝风尚是驻村帮扶的责任担当

动态监控儿童上学、子女就业、户籍关系、抚养赡养等情况,推行网格化管理,筛查收回贫困辍学适龄儿童,常态化家访13.45万名学生,定期为病残学生送教送育送爱上门,全覆盖落实教育资助政策,不让一人因贫辍学失学。开展就业培训,打造“扶贫车间”(比喻很形象),建成3个失能人员供养中心,开发公益性岗位8912个,提供扶贫小额信贷6.58亿,让群众就业有门路、脱贫有收入。倡导“厚养薄葬”风尚,依法打击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行为。

奉节脱贫攻坚,开局就是决战、出发就是冲锋(金句,直接可以引用)。一万余名干部驻村帮扶,1400多个日夜尽锐攻坚,每月开一次家庭会、干一天农家活、做一件贴心事、吃一顿家常饭、住一晚农家屋(五个一总结提炼得很到位),真正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谋福祉,让群众享公平,做群众贴心人,演绎了呼天抢地、顺天应地、战天斗地、改天换地、感天动地、欢天喜地(这五个“地”使用得很贴切传神)的攻坚历程,群众满意度跃居全市前列。

下载从群众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切实解决民生(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群众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切实解决民生(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