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蚀》与《子夜》的比较分析[五篇]

时间:2019-05-12 11:31: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蚀》与《子夜》的比较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蚀》与《子夜》的比较分析》。

第一篇:《蚀》与《子夜》的比较分析

《蚀》与《子夜》的比较分析

摘要: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中,出现了一批又一批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作家,在这些众多的作家中我们不得不提及茅盾。茅盾对我们来说是一位耳熟能详的作家,他的作品往往会出现在中小学的语文课本中,对我们的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作用。茅盾是一个敢于探索的人,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作品风格。因此即便都是他写的文章,但是两篇文章在总会人物形象、艺术结构、语言特色等方面有所不同。本文就《蚀》和《子夜》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蚀》;《子夜》;人物形象;艺术表现

I

ABSTRACT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literature, the emergence of a batch after batch of great influence on later writers, many of these writers, we have to mention Mao Dun.Mao Dun familiar to us is a writer, his works often appear in the language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xtbooks, our education has an important role.Mao Dun is a person who dared to explore his character determines his work style.So even if all he wrote the article, but the two articles differ in the Federation of characters, artistic structure, language features and other aspects.This article on the “Eclipse” and “Midnight” were compared.Key words:“Eclipse”;“Midnight”;characters;artistic expression II

目 录

摘要...............................................................I 关键词.............................................................I ABSTRACT..........................................................II Key words.........................................................II

一、写作背景......................................................2

(一)《蚀》的写作背景...........................................2

(二)《子夜》的写作背景.........................................2

(三)分析......................................................2

二、人物形象.......................................................3

(一)《蚀》的人物形象...........................................3

(二)《子夜》的人物形象.........................................4

(三)分析......................................................4

三、艺术表现技巧...................................................5

(一)构思过程不同导致艺术结构不同..............................5

1、《蚀》的构思过程..........................................5

2、《子夜》的构思过程........................................5

3、比较分析.................................................5

(二)心理描写..................................................5

1、《蚀》的心理描写..........................................5

2、《子夜》的心理描写........................................5

3、对比分析.................................................6

(三)间接描写..................................................6

1、《蚀》的间接描写..........................................6

2、《子夜》的间接描写........................................6

3、对比分析.................................................6

四、语言特色.......................................................6

(一)《蚀》的语言特色...........................................6

(二)《子夜》的语言特色.........................................6

五、总结...........................................................7 参考文献...........................................................8 致 谢.............................................................9

一、写作背景

朱自清对茅盾的作品评价是比较高的,他认为茅盾的两部作品《蚀》和《子夜》最能表现时代。但是二者又是有所区别的。《蚀》是作者在经历了人生之后再进行创作出来的,而《子夜》是作者为了创作出新作品去经历人生的。

(一)《蚀》的写作背景

在茅盾创作出《蚀》之前,他就已经经历中国**的那段时期,这一段经历成为他人生中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在这段经历中他接触到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也让他记忆犹新,因此这也就激发出了茅盾的创作激情。在众多的人物形象中,茅盾最为关注的是几个“时代女性”,这几个女性的思想意识引发了茅盾的注意力。在革命期间,出身于小资产阶级的女学生或者女性知识分子对革命事业充满了激情与向往,这些女性知识分子对革命的幻想给了茅盾创作的灵感,正是由于现实生活中存在这些人物形象,所以,茅盾创作起来也就文思泉涌,造就了《蚀》中“时代女性”的典型形象。提到这个“时代女性”形象,我们可以将这种形象大致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静女士、方太太这种。一种是:慧女士、孙舞阳、章秋柳这种。这两种类型的人物形象生动的展示了时代和生活的情况,为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因此,《蚀》这部作品的创作并不是作者苦心冥想出来的,而是通过生活中的经历总结并进行艺术加工而出的。

(二)《子夜》的写作背景

在1929年之后,也就是在创作《子夜》的那段时期,茅盾已经不再拘泥于曾经写作素材了,他乐于探索的性格使得他开始去追求改变。由于茅盾已经成为一名职业性的作家,因此在创作中会出现素材重复或者枯竭的情况。所以茅盾就开始去刻意的搜集写作素材,带着目的去研究生活,观察人物。通过这些目的性的观察和研究所得来的写作素材在作者的加工下形成了一部新的作品,也就是《子夜》。《子夜》中所写的生活,和《蚀》有所不同,它不是作者通过亲身体验生活得出感受所创作出来的,而是通过作者去观察研究生活得来并创作出的。

所以说,《子夜》是作者为了创作而去体验人生。尽管如此,但是《子夜》创造出来的人物形象也是十分成功的,它所描绘的中华民族资本家的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是一大亮点。

(三)分析

通过这两个作品的比较,我们可以这么认为,通过写自身的生活经历,并进行艺术加工是可以写出优秀的作品,然而写自己没有经历过的生活,但是通过目的性、计划性的调查研究也是可以写出优秀的作品的。虽然在我们普遍的认知当中还是认为作家应当写自己所熟悉的、亲身经历过的生活,但是毕竟我们能够亲身经历的是有限的,所以我们的眼界

也是有限的,当我们的思维被局限了,写出来的作品就会脱离现实,无法使读者产生共鸣。因此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不断扩大知识范围,去接触新的事物,研究新的情况。茅盾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放弃了自己熟知的题材,开拓了新的创作思维,这种敢于创新的行为使得他的创作造了新的历史,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榜样。

二、人物形象

在《蚀》中,作者强调最真实的反映生活,不在作品中掺杂个人情感。而在《子夜》中,作者则是明显的加入了目的去进行创作,主要对中国的社会性质进行了讨论,这种具有目的性的写作更容易激发作者的创作兴趣。因此在《子夜》中作者根据自己的主观认识进行发挥,将吴孙甫这个原本塑造得很成功的人物形象越来越被作者概念化了,成为某种社会性质的缩影。而《蚀》的创作则是作者客观的反映现实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中并未表现出作者的主观情感,是一部客观性的、自然性的作品。对于这两部作品,有人认为《子夜》是概念化的作品,不如《蚀》来得真实,艺术技巧等方面也不如《蚀》;有人认为《子夜》的创作也是十分有价值的,经历了作者的逻辑思维的改造的作品相比客观性的作品更有阅读价值。正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孰是孰非我们也难以分辨,暂且通过具体作品的具体分析来进行对比讨论一番吧!

(一)《蚀》的人物形象

茅盾在创作《蚀》的时候曾表示写这部作品的目的就是要写一些平凡人物的悲剧性的结局,因此《蚀》并不是一部毫无目的性的写实作品。作者并没有完全做到不在作品中加入个人的主观情感,相反的是作者在这部作品中强烈的表达出了自己的主观感受。比如对于孙舞阳和章秋柳这类“时代女性”作者更为偏爱。虽然在作品中作者多次表明这类人物过于放纵浮躁,但是作者也表现出她们拥有一颗细腻温柔的心灵和一个高尚洁白的灵魂。这类女性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敢于冒险,追求真相,她们也乐于为别人牺牲自己,但是她们也并不是纯粹的拥有高尚的一面,她们也会有自私利己,追求享乐的一面。在面对革命的背叛的时候,她们难以接受这一现实,于是她们开始放纵自己,追求快感和刺激。尽管革命失败了,但是她们依旧没有向黑暗社会妥协,她们在黑暗中挣扎着,试图挣脱枷锁,获得自由。在作者眼中,慧女士,孙舞阳和章秋柳都不是革命的女子,她们也不是浅薄的,追求浪漫的女子,她们是可爱的,可怜的。之所以说她们可爱又可怜,那是因为她们在不断努力的挣脱封建道德,伦理纲常的束缚,虽然她们将这种反抗曲解为性的解放。但是她们本身存在的一些弱点和革命的失败使得她们最终又陷入生活的沼泽中,无法自拔,但是她们这种奋斗反抗精神是值得我们所赞赏与同情的,这远远胜于苟活于世,向黑暗社会屈服,甚至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在作品的结尾,作者并没有为这群挣扎着的女性指出希望之路,那是因为在那个时代,对于这类“时代女性”来说,找不到希望之路,一直在黑暗

中迷茫才是最真实的,最本质的。除此之外,《蚀》的结尾没有为“时代女性”指明出路也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作者的消极情绪,试想如果在《蚀》这部作品所刻画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一位指明前路的人,让人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与憧憬,这就和那个时代的氛围所违背,就影响了作品的真实性。

(二)《子夜》的人物形象

在《子夜》中,作者创造出了吴孙甫这个人物形象,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作者并没有把吴孙甫作为一个反动的工业资本家形象来写。作者反而是在塑造一个失败的英雄,吴孙甫的悲剧性不是纯粹的由于他个人原因,大部分是由于历史和社会条件所造成的必然结局。作者为这个人物的命运感到遗憾和叹息,这也往往勾起读者的共鸣。我们暂且不看吴孙甫的出发动机是什么,但是不管怎样,他的愿望也是希望能够抵抗帝国主义和官僚主义,实现国家的工业化。这一愿望与我们民族的愿望是相符合的。再看看吴孙甫的个人魅力,他满腹才能,具有先见,刚毅顽强,做事效率高。和赵伯韬相比,吴孙甫远胜于他,但是最终吴孙甫却惨败在了赵伯韬的手上。其实这并不是吴孙甫的过失,这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对于吴孙甫这个人物形象我们更多的是一种赞赏和惋惜。根据种种分析,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作者并没有以“反动的工业资本家”形象概念来刻画吴孙甫形象,作者反而是根据自己对生活的主观感受来刻画出吴孙甫这个人物,这就使得吴孙甫这个形象更加鲜活真实。此外,吴孙甫的性格因素也是导致他失败的一个因素。作者曾经表示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出路是投降帝国主义和向封建势力妥协这两条路。但是在《子夜》中吴孙甫并没有按照作者设定的路线来走,吴孙甫并没有向投靠帝国主义或者向封建势力低头,他并没有将自己全部的财产卖给日本公司,而是将全部资金用来和赵伯韬决一死战,即使到最后一步他也没有屈服,而是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因此,吴孙甫这个形象是作者在头脑中经过美学加工,利用艺术手段表现出来的客观存在的人物。

(三)分析

在《蚀》中,作者刻画出了孙舞阳、章秋柳和慧女士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她们拥有强烈的反抗意识,是那个时代的新女性的代表,而作者也在文中加入了自己的喜爱之情,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她们的偏爱。但是她们由于自身以及社会的原因,始终摆脱不了悲剧性结局。《子夜》中塑造的吴孙甫形象和《蚀》中的几个女性形象是不同的,吴孙甫这一形象是出现在中国被帝国主义和官僚主义压迫的大背景下的工业资本家形象。

但是从根本上来讲,这两部作品的人物形象却又存在着一些微妙的联系。比如说,这两部作品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都具有一定的反抗反动意识,前者是反抗封建道德,后者是反抗帝国主义和官僚主义。除此之外,两部作品的人物形象的结局都是悲剧性的,他们的悲剧性结局都是受到自身性格和社会背景的影响的。

因此,《蚀》和《子夜》这两部作品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可以说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对于上文对于两部作品在写实性与形象化方面的讨论,我们可以这么总结,在创作过程中并没有脱离了思维逻辑、艺术加工的纯写实性的作品,也没有完全依靠思维逻辑进行创作的形象化作品,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各类作品中这二者只存在主次关系,并不能完全脱离。一旦脱离即便创作出作品,相比也不会是很优秀的作品。

三、艺术表现技巧

(一)构思过程不同导致艺术结构不同

1、《蚀》的构思过程

在进行《蚀》的创作过程中,由于作者是在体验过生活之后再进行写作的,所以作者创作的时候文思汹涌,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作者并未进行全篇的结构思考,因此《蚀》的创作是比较自然流畅的,但是在结构上却是比较松散粗制的。《蚀》的三部作品在人物的安排上以及情节的发展上都缺乏一定的筹划。

2、《子夜》的构思过程

和《蚀》的创作过程不同,《子夜》的创作是经过作者的深思熟虑的。作者在进行创作之前已经将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发展,故事的大纲等等拟定好了,作者进行了精心的规划和安排,在结构上更为有序,井井有条。

3、比较分析

通过精心的结构构思,在结构上《子夜》明显的略胜《蚀》一筹。经过精心的结构构思有两点好处,一是能够从不同角度对人物进行描写塑造,使人物形象更为饱满立体,接近生活,使作品展示出真实性;二是能够将矛盾一一呈现,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便于发现矛盾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从而表现出时代的整体的面貌。

(二)心理描写

1、《蚀》的心理描写

《蚀》的心理描写一般是通过作者来直接叙述人物的心理状态,其中也有通过联想比如静女士由阳台上的女衫想到了自己的身世和未来,有时也通过人物的精神分裂来进行心理描写,还有精神幻想也是作者常用的手法。因此在《蚀》的创作中,作者是花了心思来进行深度的心理描写的,这在那个时代的创作当中还是很独特的。

2、《子夜》的心理描写

在《子夜》的创作当中,作者已经不再运用像《蚀》那般比较单纯的心理描写手法了,作者通过多种方式融汇到多种矛盾当中,让故事情节安排由人物的心理和精神能力构成。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来推动故事发展的进程。除此之外,作者还通过对动作和环境的描写来展示心理感受。

3、对比分析

在心理描写手法上,《子夜》运用的手法相比《蚀》的运用手法来说更会纯熟深入一点。《子夜》在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同时又加入其它方面的描写,通过多种方法的结合,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复杂多变的人物内心,使得人物形象更为立体和饱满。

(三)间接描写

1、《蚀》的间接描写

在《蚀》的创作当中作者对间接描写的运用已经初具规模,比如在描写陆梅丽的客厅的同时也描写了孙舞阳的房间格局,听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现出孙舞阳浮躁轻率而又浪漫的性格特征,这与陆梅丽端庄文雅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比如描写静女士烦恼的时候并未直接描写静女士的状态动作,而是对一只苍蝇进行了细节描写,通过苍蝇的一举一动,这些细节烘托出静女士的内心状态。这些间接描写的手法在《蚀》中是很常见的。

2、《子夜》的间接描写

和《蚀》相同的一点就是《子夜》中也大量的运用了间接描写的艺术表现技巧,但是和《蚀》不同的是《子夜》在运用间接描写的时候更为成功。《子夜》中多运用细腻的心理刻画,也多采用对照的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变化,而且还多利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得人物的塑造更具有一丝神秘感。而且在《子夜》中,作者在细节方面做到面面俱到,连细微之处也进行了精心的安排,所以说《子夜》在间接描写上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3、对比分析

茅盾的作品中对人物的间接描写应用得是比较广泛的,他对于人物的动作、环境等的描写是相当细致,而且又大量采用对照、烘托、反衬等手法来描写人物,这些手法在《蚀》中已经广泛运用,但是在《子夜》中的运用更为成熟。

四、语言特色

(一)《蚀》的语言特色

在《蚀》的语言描写中,作者多用动态和拟人的描写,通过视觉和听觉以及心理上的感受来形成立体的感官体验。但是《蚀》在语言上也存在一些缺陷,不少人物的说话腔调都和一般知识分子的腔调一般,没有鲜明的个性。

(二)《子夜》的语言特色

和《蚀》相比,《子夜》在叙述语言和人物的语言上都有所改进。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就有意将作品的语言更能为大众所接收。所以《子夜》的叙述语言明快有力,感情色彩鲜明,而人物语言也更加突出人物的性格。虽然《子夜》的语言并没有达到大众所接收的程度,但是整篇文章和《蚀》相比确实更为明快清晰,有所进步了。

五、总结

本文通过对茅盾的两部作品《蚀》、《子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别从写作背景、人物形象、艺术表现技巧以及语言特色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对两部作品在这几个方面的优势和劣势有了具体的了解,对茅盾的作品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思考。

参考文献

[1]江腊生.论《子夜》的三个话语世界[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04:70-78.[2]董世辉.浅析《蚀》和《子夜》艺术表现的技巧[J].语文天地,2007,16:59-60.[3]唐澜,晏青.茅盾小说《蚀》的研究述评[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6:63-66.[4]王建中,陆文采.吴荪甫:民族资产阶级的巨子——茅盾《子夜》的人物分析之一[J].社会科学辑刊,1992,06:139-145.[5]乐黛云.《蚀》和《子夜》的比较分析[J].文学评论,1981,01:110-120+137.[6]邱文治.试论茅盾小说创作的时代性[J].昆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02:30-37.[7]张明亮.茅盾创作与左拉[J].中国文学研究,1986,01:55-65+35.[8]张柏林.“客厅文化”——《子夜》的独特视角[J].枣庄学院学报,2013,04:29-30.[9]钟新良.论茅盾文学创作中的颓废色彩[D].湖南师范大学,2012.[10]邱文治.论茅盾小说的时代性[J].中国社会科学,1985,01:189-208.[11]黄继持.在茅盾研究的边缘[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03:62-69.8

致 谢

论文的完成要感谢XXX老师在论文的开题、修改上给予我的提示和指导。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我对于如何写论文有了认识上的提高,对论文的层次、应当具备的内容等有了更多的注意,也发现了自己论文写作中许多不足之处,为今后论文的写作积累了经验。感谢XXX老师为本文的完成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还要感谢所有在我四年学业中教导过我的老师,感谢你们在我的专业学习过程里的传道、授业、解惑。

第二篇:《子夜》分析

<子夜>读书笔记

分析《子夜》的思想内容

茅盾《子夜》的主要思想成就有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

1、对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悲剧命运的描写。作品中描写的吴荪甫是上海工业界的巨头,他开办了规模很大的丝厂。作品还写出一些中小工业资本家,但他们的公司、工厂最后都以经济破产结局。破产的原因是帝国主义、买办资本家、国民党政权的压迫。各种压迫使得民族工业举步维艰。再加上军阀大战,农村经济破产,更加深了民族工业的恐慌。吴荪甫等的失败结局,说明了实业救国道路是不行的,表现了中华民族工业资本家的悲剧命运。

2、表现了30年代的时代特征。民族资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等的压迫下为求出路,而加剧对工人的剥削和工人起而反抗的时代特征。吴荪甫等使用各种手段压迫工人,使得无法生活,只得被迫罢工。

对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深刻揭示。小说中矛盾的焦点是中华民族工业的命运。资本主义列强的在中国大肆倾销剩余产品危及民族工业,而国民党政府也以苛捐杂税来排挤民族工业,买办资本家操纵中国的金融、公债市场破坏民族工业,以吴荪甫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工业资本家在这重重压迫下一步步走向破产结局。

分析《子夜》里吴荪甫的形象

吴荪甫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

吴荪甫具有两个方面的性格

一、果敢、自信。他的理想是发展民族工业,摆脱帝国主义及买办阶级的束缚,最终实现资本主义。因此,在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斗争中,他表现出果敢、自信的性格。在与赵伯韬的斗法中,确实显示了他沉着干练、刚愎自用。

动摇、悲观。公司的连连失败,沉重的一击之下,他那的动摇、悲观就暴露出来了。当吴荪甫与赵伯韬的斗争中惨败时,他的悲剧命运也达到了高潮。

二、吴荪甫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

1、一方面对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不满;另一方面对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极端恐惧与仇视。

2、一方面对统治阶级的腐败制度与军阀混战的局面不满;另一方面又依靠反动势力镇压工人农民运动。

两重性使得他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夹缝中,同时也决定了他命运的必然悲剧结局。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帝反封建反官僚军阀政治的可能性,然而由于当时政治和经济上的种种关系,其反革命的一面又随着革命的深入而暴露出来。

简析《子夜》里赵伯韬的性格特征和形象意义

《子夜》里的赵伯韬是个买办资产阶级的形象:

1、他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走狗,并且与反动统治阶级有关系,后台的撑腰,他完全主宰着上海滩的金融市场。他的目的是消灭和吞并中国的民族工业。他是个心狠手辣的大魔王。在赵吴斗法中,他设下了个大陷阱,不遗余力地要把民族工业置于死地。

2、作者还用他荒淫的生活方式来揭示他骄奢的性格特征,他玩弄各种女人,并以此为豪。在他带有兽行的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带有流氓习气的洋奴精神。

简析《子夜》的艺术特色

一、宏大严谨的结构。

作品以吴荪甫为矛盾冲突的轴心,辐射出各种人物和事件。几条线索错落有致地进行铺叙,其中以吴赵斗法为整个作品的主线,以此带动其他几条线索的展开,使之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十分紧凑,时间跨度小人物众多。径纬交汇地建成了《子夜》这部作品的“网状结构”。

二、心理描写

1、采用传统的肖像描写、人物语言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

2、对人物下意识和幻觉的描写增强了整个作品心理分析的色彩。

3、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吴老太爷的一切言行总是围绕着一个总体象征展开。

分析评价《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子夜》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主要有两点:

1、成功地塑造了中华民族资本家的艺术典型吴荪甫形象。吴荪甫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吴荪甫具有两个方面的性格果敢、自信和动摇、悲观。吴荪甫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一方面对帝国主义等不满;另一方面对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极端恐惧与仇视。一方面对统治阶级的腐败制度与军阀混战的局面不满;另一方面又依靠反动势力镇压工人农民运动。

两重性使得他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夹缝中,同时也决定了他命运的必然悲剧结局。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帝反封建反官僚军阀政治的可能性,然而由于当时政治和经济上的种种关系,其反革命的一面又随着革命的深入而暴露出来。

2、《子夜》是一部规模宏大的对中国第一大都市上海作全方位描写的文学作品。《子夜》是现代都市生活的广阔画卷,它描写了工厂生活和工人运动,描写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奋斗,买办资产阶级的活动,金融、公债市场的**,都市各阶层人物的面貌。它为中国现代都市文学开拓了广阔的天地。

第三篇:《子夜》 读后感

《子夜》读后感

《子夜》标志着茅盾的创作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它从一九三一年十月写起,至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完稿。在动笔以前,还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准备和构思的过程。

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的矛盾和斗争,是贯串《子夜》全书的主线。环绕这条主线,《子夜》反映了一九三零年左右革命深入发展、星火燎原的中国社会的面貌。

《子夜》中的人物就是活动在这样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上;而且透过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的发展,鲜明有力地显示了整个时代的发展趋向和壮阔波澜。它以上海为中心,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全貌;写的是一九三零年两个月(五月至七月)中的事件,而这些事件里又隐伏着中国社会过去和未来的脉络。将纷纭复杂而具有重大历史社会意义的生活现象通过谨严宏大的艺术结构表现出来,这是茅盾作为我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最值得重视和学习的地方。

在吴荪甫这个典型人物的塑造上,作家缜密的艺术构思和卓越的创作才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家笔下的工业资本家吴荪甫,不是庸碌卑琐的人物。他曾经热心于发展故乡双桥镇的实业,打算以一个发电厂为基础建筑起他的“双桥王国”来。但是仅仅十万人口的双桥镇不是“英雄用武”的地方,他要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他的“目的是发展企业,增加烟囱的数目,扩大销售的市场”。他有这样的野心,把一些“半死不活的所谓企业家”全部打倒,“把企业拿到他的铁腕里来”。不仅这样,他还知道如果要发展民族工业,首先需要“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因此他除了永不倦怠地注视着企业上的利害关系而外,还“用一只眼睛望着政治”。他具有游历欧美得来的管理现代工业的知识,有魄力,有手腕,炯炯有神的眼光常常能够煽起别人勃勃的事业雄心,愿意和他合作。但是吴荪甫这个工业界的骑士却是生不逢辰的。他不是生活在十八、九世纪的欧美,而是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帝国主义侵略的魔手紧紧扼住了中华民族工业的咽喉,因而他的发展民族工业的雄心不能不成为一个无法实现的幻想。他不能不过一种“简直是打仗的生活”,而且是在几条战线上同时作战:他要与美帝国主义的掮客——金融资本家赵伯韬进行勾心斗角的斗争;他熄灭不了工厂里风起云涌的罢工运动;他用尽心机收买过来的许多小厂都成了自己脱不下的“湿布衫”,他和孙吉人、王和甫所苦心经营的益中信托公司不得不在军阀混战、农村破产、工厂生产过剩、赵伯韬的大规模经济封锁之下一败涂地。他们发起组织益中信托公司,时未两月,“雄图”已成为泡影。野心勃勃、刚愎自信的吴荪甫,也只剩下了一条“投降的出路”。通过上述这些描写,《子夜》揭示出了作为民族工业资本家的吴荪甫的两面的性质:他和帝国主义及其卵翼下的买办金融资本家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劳动人民,特别是工人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在帝国主义统治下,中华民族工业是永远得不到发展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是永远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这是历史的必然的法则,谁也不能够改变或者动摇它。当时在有关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中,托派分子曾竭力散播帝国主义的入侵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中国社会性质已是资本主义的反动论调。他们抹煞华洋资本之间的差别,掩盖帝国主义扼杀中华民族工业这样一个铁的事实,企图用“左”的词句来反对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以达到他们的不可告人的目的。《子夜》关于吴荪甫这个典型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的刻划,给了托派这种谬论以有力的回答。

《子夜》从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来突出吴荪甫的性格特征。作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吴荪甫的性格是一个鲜明的矛盾的统一体。他一方面有“站在民族工业立场的义愤”,但另一方面,压倒他的一切的却是“个人利害的筹虑”。他是“办实业”的,他以发展民族工业为己任,他向来反对拥有大资本的杜竹斋一类人专做地皮、金子、公债的买卖;但是他也不能不钻在疯狂的公债投机活动里。他希望实现他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理想,盼望国民党反蒋派与地方军阀的联盟“北方扩大会议”的军事行动赶快成功,然而当北方的军事进展不利于他的公债活动的时候,他又“惟恐北方的军事势力发展得太快了”。他精明强悍,但又不能不表现出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先天的软弱性。他有时果决专断,有时狐疑惶惑,有时满怀信心,有时又垂头丧气;表面上好象是遇事成竹在胸,而实质上则是举措乖张。这一切,都是如此矛盾而又很自然地统一在吴荪甫的性格里。

《子夜》不仅从吴荪甫同赵伯韬在益中信托公司和公债投机市场上的矛盾和斗争来描写他的性格和命运,它还写出了吴荪甫同农村封建经济之间的密切联系和他对农民武装起义的势不两立的态度,而在对待工人运动的态度上,更显露了他拚命压榨工人、仇视革命的反动面貌。当他从报纸上知道双桥镇被起义农民占领的时候,“他狞起眼睛望着天空,忽然转为贫怒:‘我恨极了,那班混帐东西!他们干什么的?有一营人呢,两架机关枪!他们都是不开杀戒的吗?嘿!„„’”字里行间仿佛传出了他的咬牙切齿的声音。他也有时不满意国民党反动政府,那是因为它不能有效地镇压革命,“因为他的权力的铁腕不能直接达到那负责者”。他企图从工人身上挽回因外货倾销和军阀混战所造成的企业的不振,想吸尽工人血汗弥补他在投机市场上所受到的损失,他利用工贼、特务和反动军警破坏工人罢工运动。这些地方,作品成功地揭示了一个仇视劳动人民、喝血自肥的反动工业资本家的形象。作品还从吴荪甫的家庭生活和周围人物的描写烘托出了资产阶级由贪心和利欲所形成的冷酷无情的灵魂。他无法抗拒历史的必然法则为他安排下的失败的命运。他只能用伪装的镇静来掩饰内心的惶惧和不安,从来不让人家看见他也有苦闷沮丧的时候,即使是他的妻子林佩瑶。他依靠强烈的刺激来暂忘“那叫他们抖到骨髓里的时局前途的暗淡和私人事业的危机”,只能用“死的跳舞”来排遣失败时的苦痛,并几乎用自杀来结束自己悲剧性的命运。吴荪甫是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

除吴荪甫外,茅盾在《子夜》中还创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的思想面貌、精神状态都打上了时代和阶级的深刻印记。屠维岳是吴荪甫手下得力的鹰犬,正像作者着意渲染吴荪甫的才干和魄力一样,他也用不少笔墨渲染了屠维岳的“机警、镇定、胆量”。吴荪甫不能改变自己的失败命运,屠维岳的阴谋诡计也终于破坏不了排山倒海的工人运动。赵伯韬是美帝国主义所拳养的买办金融资本家,是半殖民地的特有产物。他凭借蒋介石的法西斯政权的力量,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具有压倒吴荪甫的优势。他不仅操纵了上海的公债投机市场,而且还一手扼住了民族工业的咽喉。他狡狯、阴狠而剽悍,玩弄女性,荒淫无耻。作品虽然对这个人物的政治社会关系揭示得还不够充分,但从篇幅不算很多的描写中,已经淋漓尽致地刻划与暴露了他的流氓本性。冯云卿是在土地革命风暴下逃亡上海的“吃田地的土蜘蛛”。他把农民的血汗拿来换取大都会里的“寓公”生活,同时在公债市场上进行投机活动。通过他用自己女儿作“美人计”的一幕丑剧,作品一方面尖锐地揭示了走向灭亡路上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无耻的精神面貌,另一方面也突出地刻划了赵伯韬的卑鄙的形象。冯云卿的活动所占篇幅虽然不多,但却是全书不可缺少的部分。此外,如卖身权门、依靠资本家钱袋过活的李玉亭、范博文等一类所谓的“教授”、“诗人”,也都写得各具有特色。作者曾说,他打算把一九三零年的“新儒林外史”“连锁到现在本书的总结构之内”,这个打算虽然没有全部实现,但从李玉亭、范博文等人物身上也多少显示了当时某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堕落、空虚的精神面貌。

第四篇:子夜读后感

时代的悲剧

——《子夜》读后感

《子夜》是茅盾的长篇小说之一。文章通过对主人公吴荪甫的事业兴衰与性格变化、周边人物的交错事件的叙述,还原了中国30年代上海的大致原貌。

文章的一开头,写的是主人公吴荪甫的父亲吴老爷子因为在家乡的农村革命运动躲到上海,却被上海都市与乡村生活截然不同的繁华和光怪陆离所吓坏猝死。

这里就交代了文章的背景——中国的30年代,一个繁华至极又黑暗不安动荡的时代。而吴老爷子这个“封建主义的僵尸”的死,众人对吴老爷子的死不以为然,正是象征着封建地主阶级被挤出历史舞台,以及资产阶级的兴起

吴荪甫是一位民族企业家,经营着一家丝厂。因为当时正值经济危机,所以吴荪甫和一干人建立了益中信托公司便于资金运转。但不久吴荪甫的家乡双桥镇发生变故,引起了大量农民罢工反抗。于是吴荪甫雇佣了屠维岳,指使他通过蒙骗分裂工人平息工潮。

在这里,工人罢工反抗资本家的残酷剥削,最终却被欺骗并毫无改变的结束了工潮的事件,表现了吴荪甫唯利是图的阶级本性和工人阶级的生活悲惨和被动地位,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不安和资本阶级对工农民的压迫。

之后吴荪甫因为企图扩大民族企业,与依仗外国的金融资本的赵伯韬产生了矛盾,而且竞争愈演愈烈形成对立局面。赵伯韬野心极大,企图吞并吴荪甫的益中信托公司。几次较量下来,益中信托公司量亏损,吴荪甫变卖资产希望力挽狂澜改变局面,但在赵伯韬操纵局势刻意的为难和同伙的叛变下,最终吴荪甫彻底破产。

吴荪甫代表着中国的民族企业,在当时世界经济危机、军阀混战、农村经济严重破坏的背景下崛起,又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动荡、企图改变现状。虽然最终覆灭,但表现了吴荪甫敢于反抗帝国势力控制的一面,也就预示着中国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支持下的资本主义只会导致国家更加殖民化。

《子夜》的语言简洁细腻,文中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如在吴老爷子进城时的所见是“汽车发疯似的向前飞跑。”“几百个亮着灯光的窗洞像几百只怪眼睛。”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吴老爷子这个封建主义看见资本主义的取代时的惊讶和惶恐。

《子夜》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揭露了阶级之间的斗争,社会的黑暗残酷,和人们心中的不安苦闷抑郁。它是我国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中出现的第一部成功的长篇小说,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记载了一个时代悲剧的过程。

第五篇:子夜读书笔记

子夜读书笔记

这一次将《子夜》完完整整的过了一遍,说到“过”,想来想去也只能用这个字。因为很少有人能真真正正的读它。

《子夜》是矛盾最有成就的一部长篇小说,是扛鼎之作。看过的人,也包括看不懂的人,无一不拍手称赞。书里塑造的人物有出场较多的“巨人”吴荪甫,将他的性格心理活动从两个月前果断狠辣到两个月后犹豫不绝、担惊害怕,这一过程刻画的淋漓尽致。也有鲜少出场的赵伯韬,将他一步步打败吴荪甫的过程也描写的很详尽。

说到我个人,我较多的偏向吴荪甫的,但这种偏向也仅仅局限于两个月前的荪甫。我喜爱他的狠辣,还有他经常狞笑。有时我常常想,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做,想得好,可一定没有他厉害。

只有两个月的时间,荪甫从风光的地位变到众叛亲离的下场,太太心里有别人,妹妹从他身边逃走了,姐夫投靠了赵伯韬,他表侄女刘玉英随风飘。

我是越看越清楚,造成这一切的却是他自己,如果不是他的刚愎自用,也许会挽回一些些结局。他不会用人,当他用屠维岳的时候,就应该放些权给他,可他不是,紧紧抓住不放松一点。结果弄到屠一点办法也没有。

这个资本家想救国却无力。可悲的是他救过不了的原因却是国人不让他救,这个国人就是赵伯韬也有别人,中国自古就是喜欢窝里斗。真是可悲。

有关读书笔记的延伸阅读

读书笔记的格式

读书笔记主要有三大类:1.摘要式笔记摘要式笔记是一种在阅读中把同自己的学习、工作或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的笔记形式。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

摘要式笔记又可分为:

(1)索引索引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

(2)抄录原文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

(3)摘要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按照原文的顺序,扼要的地把书中的观点、结论摘抄下来。

2.评注式笔记这是一种在阅读中写出自己对读物内容的看法的笔记形式。

评注式笔记又可分为

(1)书头批注这是一种最简易的笔记作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和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

(2)提纲就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挈领地叙述出来。

(3)提要提纲和提要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

(4)评注就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解。

(5)补充原文就是在读完原文或文章之后,对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进行补充。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3.心得式笔记心得式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

心得式笔记可以分为:

(1)札记读书时把摘记的要点和心得结合起来写成的,称札记。

(2)心得也叫读后感。读书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

(3)综合综合笔记是读了几本或几篇论述同一问题的书文后,抓住中心评论它们的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的笔记。

怎样写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

(一)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二)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三)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

(四)评论式。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五)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即随感。

(六)存疑式。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

(七)简缩式。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以上各种形式,可由浅入深逐步掌握。

子夜读书笔记之外的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 作文网校 读书笔记大全

下载《蚀》与《子夜》的比较分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蚀》与《子夜》的比较分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子夜》读后感

    子夜的曙光民族的春天 ——茅盾《子夜》读后感《子夜》——“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瞿秋白语),从20世纪30年代中国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和社会矛盾的典型环境中......

    子夜读后感

    《子夜》读后感1933年,一部“应用真正的社会科学,在文艺上表现中国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扛鼎之作———《子夜》出版了,几十年过去了,《子夜》里所描写的黑暗的中国,已经一去......

    《子夜》读后感

    读《子夜》有感《子夜》的命名蕴涵着深刻的寓意。“子夜”即半夜,即已半夜,离黎明就不远了,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反映出小说的故事发生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旧中国社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

    子夜读后感

    子夜读后感 仔细阅读了《子夜》有感,发现矛盾的这部小说描写的是1930年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事,我便兴趣十足地阅读起来,这本书主要讲了吴家大少爷吴荪甫在大都市建造了一座从外......

    《子夜》读后感

    《子夜》读后感 往往最难以忍受的,不是漫长的深夜,而是微露朝意却依旧遥遥无期的子夜。 子夜,黑夜与凌晨的交界。处在这一时期的所有事物,都面临着黑暗与光明的选择。而那时中华......

    《子夜》读后感

    《子夜》标志着茅盾的创作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它从一九三一年十月写起,至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完稿。在动笔以前,还经历了一......

    子夜读后感

    往往最难以忍受的不是漫长的深夜,而是微露朝意却依旧遥遥无期的子夜。子夜,黑夜与凌晨的交界。处在这一时期的所有事务都面临着黑暗或光明的选择。而那是的中华大地,列强鞑虏,,......

    子夜读后感

    子夜读后感 子夜读后感1 《子夜》之于我是一位老友。就拿小说里的那位叫李玉亭的博士来说,他的名字和我的同音,每每有他的出场,我都要睁大了眼睛仔细瞧瞧他的言行。这本书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