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解读[范文]

时间:2019-05-14 23:02: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子夜》解读[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子夜》解读[范文]》。

第一篇:《子夜》解读[范文]

《子夜》解读

《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是“社会剖析小说”的典范之作。所谓“社会剖析小说”,是指以理性分析的创作方法,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纬度,从典型环境中解释并塑造典型人物,在戏剧性的情节中突现人物性格及其成长史的一类小说。茅盾无疑是此类小说的第一人和杰出代表。他的《子夜》使左翼文学“左而不作”的批评不攻而破,极大地壮大了无产阶级文学的声势和威望。他是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里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中外文坛公认的现实主义文学巨匠。

《子夜》全书共19章。小说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与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的斗争为主线,第17章为二人面对面斗争的高潮;第4、13、14、15、16章为工农斗争;其余各副线则以吴荪甫为中心展开广阔的社会生活的描写。《子夜》试图在囊括城乡、工商、军政、劳资以及新青年儒林人物、家庭主仆关系等各个层面的社会生活图景的描绘中,对中国30年代的社会进行整体关照和全方位的揭示,表现了规模宏大的史诗的特点,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鲜明独特的品格。

《子夜》中的精彩章节很多,这里节选的是第一章。作品描写了1930年春末夏初蒋冯阎军阀混战、帝国主义转移经济危机、工农革命风起云涌的背景下,吴荪甫的地主老爹吴老太爷逃离乡下,避难到大都市上海,因禁不起灯红酒绿的强刺激而一命呜呼。接着第二章由吴公馆隆重的葬礼而引出大上海的“群英会”,各色人等粉墨登场,大型的葬礼变成了“战云密布”的五花八门的交易会。

《子夜》描写的社会生活纷繁复杂;精心构制的蛛网式的密集结构起落分明、杂而不乱;几条故事线索交错发展、跌宕起伏、浑然一体。小说的第一章就显示出茅盾精于驾驭繁复事件和众多人物的高超能力,以乡巴佬吴老太爷仓皇出逃、避难上海,巧妙地展现出与乡村截然不同的都市生活图景,进而开始讲述一个置身于中国土地革命背景下的民族资本家的故事。吴老太爷进城和刘姥姥进大观园不同,刘姥姥是“欣然前往”,吴老太爷是“坚决的拒绝”,“他早就说过,与其目击儿子那样的‘离经叛道’的生活,倒不如死了好!”结果这个冥顽不化的老地主竟不幸言中:在目睹了上海这“魔窟”的种种光怪陆离的景象后气绝身亡。有关吴老太爷的“都市感觉”的描写是这一章的精彩片段。吴老太爷乘车去吴公馆途中的所见所闻,凸现了城乡强烈的反差,表现了吴老太爷对现代都市深深的隔膜、震惊、畏惧与厌恶。“汽车发疯似的向前飞跑„„”一段,写的是吴老太爷的主观感觉:摩天大楼“扑”他,电线杆子“打”他,目眩的强光“吼”他、“冲”他。所有的一切都给他那颗老朽而脆弱的心脏以沉重而致命的打击。其实吴老太爷以及他随身不离的护身法宝《太上感应篇》正是中国封建道德传统的象征,而沿途的“一切梦靥似的都市的精怪”则是西方物质文化的的象征。吴老太爷终于因不堪忍受“邪魔”的上海而“脑壳里梆的一响,两眼一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他的猝死,代表着封建地主阶级旧的一章业已结束,象征着中国新兴资产阶级新的历史的开始。范博文的那段感慨:“老太爷在乡下已经是‘古老的僵尸’,但乡下实际就等于幽暗的‘坟墓’,僵尸在坟墓里是不会‘风化’的。现在既到了现代大都市的上海,自然立刻就要‘风化’。去罢!你这古老社会的僵尸!去罢!我已经看见五千年老僵尸的旧中国也已经在新时代的暴风雨中间很快的很快的在那里风化了!”恰是作者通过人物之口所要表达的题旨。

这一章在全书的结构上起到了序幕的作用,为小说的主要人物登场提供了事由和舞台。此后,作者从吴家的父子冲突、家族矛盾中淡出(以此作为一条副线贯穿全书),转而集中笔力去再现更为广阔而复杂的阶级关系和社会矛盾,并由此形成“三大主线”交错发展。由

小家而“大家”,由副线而主线,自然紧凑,水到渠成。接着的第2、3章通过吴公馆为吴老太爷举办葬礼,大上海有头有脸的人都来吊唁,使小说各条线索、各种矛盾全面铺开,演绎了一曲民族资本家崛起、奋斗、挣扎、破产、失败的社会命运的悲剧。

这是一部鸿篇巨制的大手笔,结构宏伟、布局严密。特别是第1章和第19章的对照,开头大上海的喧嚣眩目与结尾书房的惘然寂静的反衬;吴荪甫一出场的气宇轩昂、不可一世与结尾的灰心丧气、异样落寞的对比,一起一落、一闹一静、一扬一抑,首尾相应成趣,耐人寻味,颇见作者的独特匠心。

第二篇:《子夜》 读后感

《子夜》读后感

《子夜》标志着茅盾的创作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它从一九三一年十月写起,至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完稿。在动笔以前,还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准备和构思的过程。

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的矛盾和斗争,是贯串《子夜》全书的主线。环绕这条主线,《子夜》反映了一九三零年左右革命深入发展、星火燎原的中国社会的面貌。

《子夜》中的人物就是活动在这样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上;而且透过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的发展,鲜明有力地显示了整个时代的发展趋向和壮阔波澜。它以上海为中心,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全貌;写的是一九三零年两个月(五月至七月)中的事件,而这些事件里又隐伏着中国社会过去和未来的脉络。将纷纭复杂而具有重大历史社会意义的生活现象通过谨严宏大的艺术结构表现出来,这是茅盾作为我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最值得重视和学习的地方。

在吴荪甫这个典型人物的塑造上,作家缜密的艺术构思和卓越的创作才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家笔下的工业资本家吴荪甫,不是庸碌卑琐的人物。他曾经热心于发展故乡双桥镇的实业,打算以一个发电厂为基础建筑起他的“双桥王国”来。但是仅仅十万人口的双桥镇不是“英雄用武”的地方,他要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他的“目的是发展企业,增加烟囱的数目,扩大销售的市场”。他有这样的野心,把一些“半死不活的所谓企业家”全部打倒,“把企业拿到他的铁腕里来”。不仅这样,他还知道如果要发展民族工业,首先需要“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因此他除了永不倦怠地注视着企业上的利害关系而外,还“用一只眼睛望着政治”。他具有游历欧美得来的管理现代工业的知识,有魄力,有手腕,炯炯有神的眼光常常能够煽起别人勃勃的事业雄心,愿意和他合作。但是吴荪甫这个工业界的骑士却是生不逢辰的。他不是生活在十八、九世纪的欧美,而是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帝国主义侵略的魔手紧紧扼住了中华民族工业的咽喉,因而他的发展民族工业的雄心不能不成为一个无法实现的幻想。他不能不过一种“简直是打仗的生活”,而且是在几条战线上同时作战:他要与美帝国主义的掮客——金融资本家赵伯韬进行勾心斗角的斗争;他熄灭不了工厂里风起云涌的罢工运动;他用尽心机收买过来的许多小厂都成了自己脱不下的“湿布衫”,他和孙吉人、王和甫所苦心经营的益中信托公司不得不在军阀混战、农村破产、工厂生产过剩、赵伯韬的大规模经济封锁之下一败涂地。他们发起组织益中信托公司,时未两月,“雄图”已成为泡影。野心勃勃、刚愎自信的吴荪甫,也只剩下了一条“投降的出路”。通过上述这些描写,《子夜》揭示出了作为民族工业资本家的吴荪甫的两面的性质:他和帝国主义及其卵翼下的买办金融资本家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劳动人民,特别是工人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在帝国主义统治下,中华民族工业是永远得不到发展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是永远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这是历史的必然的法则,谁也不能够改变或者动摇它。当时在有关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中,托派分子曾竭力散播帝国主义的入侵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中国社会性质已是资本主义的反动论调。他们抹煞华洋资本之间的差别,掩盖帝国主义扼杀中华民族工业这样一个铁的事实,企图用“左”的词句来反对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以达到他们的不可告人的目的。《子夜》关于吴荪甫这个典型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的刻划,给了托派这种谬论以有力的回答。

《子夜》从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来突出吴荪甫的性格特征。作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吴荪甫的性格是一个鲜明的矛盾的统一体。他一方面有“站在民族工业立场的义愤”,但另一方面,压倒他的一切的却是“个人利害的筹虑”。他是“办实业”的,他以发展民族工业为己任,他向来反对拥有大资本的杜竹斋一类人专做地皮、金子、公债的买卖;但是他也不能不钻在疯狂的公债投机活动里。他希望实现他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理想,盼望国民党反蒋派与地方军阀的联盟“北方扩大会议”的军事行动赶快成功,然而当北方的军事进展不利于他的公债活动的时候,他又“惟恐北方的军事势力发展得太快了”。他精明强悍,但又不能不表现出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先天的软弱性。他有时果决专断,有时狐疑惶惑,有时满怀信心,有时又垂头丧气;表面上好象是遇事成竹在胸,而实质上则是举措乖张。这一切,都是如此矛盾而又很自然地统一在吴荪甫的性格里。

《子夜》不仅从吴荪甫同赵伯韬在益中信托公司和公债投机市场上的矛盾和斗争来描写他的性格和命运,它还写出了吴荪甫同农村封建经济之间的密切联系和他对农民武装起义的势不两立的态度,而在对待工人运动的态度上,更显露了他拚命压榨工人、仇视革命的反动面貌。当他从报纸上知道双桥镇被起义农民占领的时候,“他狞起眼睛望着天空,忽然转为贫怒:‘我恨极了,那班混帐东西!他们干什么的?有一营人呢,两架机关枪!他们都是不开杀戒的吗?嘿!„„’”字里行间仿佛传出了他的咬牙切齿的声音。他也有时不满意国民党反动政府,那是因为它不能有效地镇压革命,“因为他的权力的铁腕不能直接达到那负责者”。他企图从工人身上挽回因外货倾销和军阀混战所造成的企业的不振,想吸尽工人血汗弥补他在投机市场上所受到的损失,他利用工贼、特务和反动军警破坏工人罢工运动。这些地方,作品成功地揭示了一个仇视劳动人民、喝血自肥的反动工业资本家的形象。作品还从吴荪甫的家庭生活和周围人物的描写烘托出了资产阶级由贪心和利欲所形成的冷酷无情的灵魂。他无法抗拒历史的必然法则为他安排下的失败的命运。他只能用伪装的镇静来掩饰内心的惶惧和不安,从来不让人家看见他也有苦闷沮丧的时候,即使是他的妻子林佩瑶。他依靠强烈的刺激来暂忘“那叫他们抖到骨髓里的时局前途的暗淡和私人事业的危机”,只能用“死的跳舞”来排遣失败时的苦痛,并几乎用自杀来结束自己悲剧性的命运。吴荪甫是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

除吴荪甫外,茅盾在《子夜》中还创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的思想面貌、精神状态都打上了时代和阶级的深刻印记。屠维岳是吴荪甫手下得力的鹰犬,正像作者着意渲染吴荪甫的才干和魄力一样,他也用不少笔墨渲染了屠维岳的“机警、镇定、胆量”。吴荪甫不能改变自己的失败命运,屠维岳的阴谋诡计也终于破坏不了排山倒海的工人运动。赵伯韬是美帝国主义所拳养的买办金融资本家,是半殖民地的特有产物。他凭借蒋介石的法西斯政权的力量,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具有压倒吴荪甫的优势。他不仅操纵了上海的公债投机市场,而且还一手扼住了民族工业的咽喉。他狡狯、阴狠而剽悍,玩弄女性,荒淫无耻。作品虽然对这个人物的政治社会关系揭示得还不够充分,但从篇幅不算很多的描写中,已经淋漓尽致地刻划与暴露了他的流氓本性。冯云卿是在土地革命风暴下逃亡上海的“吃田地的土蜘蛛”。他把农民的血汗拿来换取大都会里的“寓公”生活,同时在公债市场上进行投机活动。通过他用自己女儿作“美人计”的一幕丑剧,作品一方面尖锐地揭示了走向灭亡路上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无耻的精神面貌,另一方面也突出地刻划了赵伯韬的卑鄙的形象。冯云卿的活动所占篇幅虽然不多,但却是全书不可缺少的部分。此外,如卖身权门、依靠资本家钱袋过活的李玉亭、范博文等一类所谓的“教授”、“诗人”,也都写得各具有特色。作者曾说,他打算把一九三零年的“新儒林外史”“连锁到现在本书的总结构之内”,这个打算虽然没有全部实现,但从李玉亭、范博文等人物身上也多少显示了当时某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堕落、空虚的精神面貌。

第三篇:子夜读后感

时代的悲剧

——《子夜》读后感

《子夜》是茅盾的长篇小说之一。文章通过对主人公吴荪甫的事业兴衰与性格变化、周边人物的交错事件的叙述,还原了中国30年代上海的大致原貌。

文章的一开头,写的是主人公吴荪甫的父亲吴老爷子因为在家乡的农村革命运动躲到上海,却被上海都市与乡村生活截然不同的繁华和光怪陆离所吓坏猝死。

这里就交代了文章的背景——中国的30年代,一个繁华至极又黑暗不安动荡的时代。而吴老爷子这个“封建主义的僵尸”的死,众人对吴老爷子的死不以为然,正是象征着封建地主阶级被挤出历史舞台,以及资产阶级的兴起

吴荪甫是一位民族企业家,经营着一家丝厂。因为当时正值经济危机,所以吴荪甫和一干人建立了益中信托公司便于资金运转。但不久吴荪甫的家乡双桥镇发生变故,引起了大量农民罢工反抗。于是吴荪甫雇佣了屠维岳,指使他通过蒙骗分裂工人平息工潮。

在这里,工人罢工反抗资本家的残酷剥削,最终却被欺骗并毫无改变的结束了工潮的事件,表现了吴荪甫唯利是图的阶级本性和工人阶级的生活悲惨和被动地位,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不安和资本阶级对工农民的压迫。

之后吴荪甫因为企图扩大民族企业,与依仗外国的金融资本的赵伯韬产生了矛盾,而且竞争愈演愈烈形成对立局面。赵伯韬野心极大,企图吞并吴荪甫的益中信托公司。几次较量下来,益中信托公司量亏损,吴荪甫变卖资产希望力挽狂澜改变局面,但在赵伯韬操纵局势刻意的为难和同伙的叛变下,最终吴荪甫彻底破产。

吴荪甫代表着中国的民族企业,在当时世界经济危机、军阀混战、农村经济严重破坏的背景下崛起,又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动荡、企图改变现状。虽然最终覆灭,但表现了吴荪甫敢于反抗帝国势力控制的一面,也就预示着中国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支持下的资本主义只会导致国家更加殖民化。

《子夜》的语言简洁细腻,文中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如在吴老爷子进城时的所见是“汽车发疯似的向前飞跑。”“几百个亮着灯光的窗洞像几百只怪眼睛。”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吴老爷子这个封建主义看见资本主义的取代时的惊讶和惶恐。

《子夜》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揭露了阶级之间的斗争,社会的黑暗残酷,和人们心中的不安苦闷抑郁。它是我国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中出现的第一部成功的长篇小说,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记载了一个时代悲剧的过程。

第四篇:子夜读书笔记

子夜读书笔记

这一次将《子夜》完完整整的过了一遍,说到“过”,想来想去也只能用这个字。因为很少有人能真真正正的读它。

《子夜》是矛盾最有成就的一部长篇小说,是扛鼎之作。看过的人,也包括看不懂的人,无一不拍手称赞。书里塑造的人物有出场较多的“巨人”吴荪甫,将他的性格心理活动从两个月前果断狠辣到两个月后犹豫不绝、担惊害怕,这一过程刻画的淋漓尽致。也有鲜少出场的赵伯韬,将他一步步打败吴荪甫的过程也描写的很详尽。

说到我个人,我较多的偏向吴荪甫的,但这种偏向也仅仅局限于两个月前的荪甫。我喜爱他的狠辣,还有他经常狞笑。有时我常常想,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做,想得好,可一定没有他厉害。

只有两个月的时间,荪甫从风光的地位变到众叛亲离的下场,太太心里有别人,妹妹从他身边逃走了,姐夫投靠了赵伯韬,他表侄女刘玉英随风飘。

我是越看越清楚,造成这一切的却是他自己,如果不是他的刚愎自用,也许会挽回一些些结局。他不会用人,当他用屠维岳的时候,就应该放些权给他,可他不是,紧紧抓住不放松一点。结果弄到屠一点办法也没有。

这个资本家想救国却无力。可悲的是他救过不了的原因却是国人不让他救,这个国人就是赵伯韬也有别人,中国自古就是喜欢窝里斗。真是可悲。

有关读书笔记的延伸阅读

读书笔记的格式

读书笔记主要有三大类:1.摘要式笔记摘要式笔记是一种在阅读中把同自己的学习、工作或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的笔记形式。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

摘要式笔记又可分为:

(1)索引索引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

(2)抄录原文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

(3)摘要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按照原文的顺序,扼要的地把书中的观点、结论摘抄下来。

2.评注式笔记这是一种在阅读中写出自己对读物内容的看法的笔记形式。

评注式笔记又可分为

(1)书头批注这是一种最简易的笔记作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和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

(2)提纲就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挈领地叙述出来。

(3)提要提纲和提要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

(4)评注就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解。

(5)补充原文就是在读完原文或文章之后,对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进行补充。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3.心得式笔记心得式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

心得式笔记可以分为:

(1)札记读书时把摘记的要点和心得结合起来写成的,称札记。

(2)心得也叫读后感。读书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

(3)综合综合笔记是读了几本或几篇论述同一问题的书文后,抓住中心评论它们的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的笔记。

怎样写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

(一)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二)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三)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

(四)评论式。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五)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即随感。

(六)存疑式。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

(七)简缩式。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以上各种形式,可由浅入深逐步掌握。

子夜读书笔记之外的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 作文网校 读书笔记大全

第五篇:《子夜》读后感

子夜的曙光民族的春天

——茅盾《子夜》读后感

《子夜》——“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瞿秋白语),从20世纪30年代中国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和社会矛盾的典型环境中——上海,解释并塑造了一个民族资本家的典型——吴荪甫。在一连串戏剧性极强的情节中鲜活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贯串《子夜》全书的主线。环绕这条主线,《子夜》反映了1930年左右革命深入发展、星火燎原的中国社会的全貌。年代上海的畸形发达已在社会学界成为定论, 它是个危机四伏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城市, 买办资本主义日益发达, 民族的现代化、工业化只能是吴荪甫的雄心壮志的梦想。封建社会固有的传统和东西搀杂的殖民地文化不能给女性提供一个自主的空间, 倒是制造了靠色相谋生的徐曼丽、刘玉英、冯眉卿一类的特殊人物。她们引领时代潮流的表象的特征缺乏确实的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作基础, 和当时畸形的商业一样的浮躁虚幻。周作人在评价上海时曾经直截了当地说“上海气”的基调是中国固有的“恶化”, 上海只有买办流氓与妓女的文化, 压根没有一点理性与风致, 而在“上海气”的人们看来, 女人是娱乐的器具。吴荪甫是个民族工业资本家,也是《子夜》的主人公。他机智果断,抱负远大,在上海那个灯红酒绿拜金的大城市中占有一席之地。他精明强干,为自己的梦想雄心勃勃地拼搏。他一口气吞并了八个小厂,想成为工业界领袖;他与大兴煤矿公司总经理王和甫等人创建了益中信托公司;也曾在公债市场上狠赚一笔。但生不逢时,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能让他施展自己的才略。双桥镇的农民暴动摧毁了他在家乡经营的产业;他苦心经营的丝厂工潮迭起;处心积虑组建起来的益中公司又因为产品滞销而成为箍在身上的“湿布衫”;在公债市场上又饱受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打压。但当他想放弃时,他仍对自己说:“不!我还是要干下去的!中华民族工业就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项了!丝业关系中华民族的前提犹大!只要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中国工业一定有希望的!”这是《子夜》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尽管吴荪甫最后终因为在公债市场与赵伯韬的角逐失败而破产,他的这一句话,还是给我留下了无数的感动与钦佩。

除此之外,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有环境的描写。例如它用“天空张着一望无际的灰色的幕,只有西边的天空像是破了一个洞,露出小小的一块紫云。太阳仓皇的面孔在这紫云后面向下没落。”这种平淡的环境描写,以及其他一些恶劣的环境描写暗示人物的命运或喜或悲。茅盾先生还在很多地方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情绪的变化,来鲜明显示人物性格。“他绝不为写景而写景,写景即为写人。有时是因情取景,有时是借景写情,情景交融,文无虚笔。”著名评论家冯雪峰在谈到吴荪甫这一人物形象的时候,他明确指出:“这是茅盾对我们文学的一个贡献,这个贡献是别人不曾提供过的。”的确,在《子夜》问世之前的文学史上还没有人塑造过像吴荪甫这样成功的民族资本家典型,可以说吴荪甫的出现为中国文学史的人物画廊增添了新的艺术元素。

在《子夜》中,茅盾先生自觉地展开了对于自己所处时代的“全方位”的正面描绘,向世人展示了30年代初中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在帝国主义侵略下和经济大崩溃中的买办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殊死搏斗,农民的破产与暴动,中小城镇商业的凋敝,市民阶层的破产,知识分子的苦闷与毫无出路,以及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所造成的民族意识的逐渐觉醒与爱国抗日运动的最初发动。吴荪甫作为一个生活在30年代的上海以经营产丝业为主的民族资本家,他无法摆脱内外交困的险恶环境。第一,他无法改变中国丝在国际市场上受日本丝排挤打压的被动局面,而当他把损失转嫁给工人时,必然引起工人的不满和反抗。

这对于30年代上海急于恢复的工人运动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第二,1929年底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农村的破产促使了农民运动的兴起,吴荪甫与双桥镇农民矛盾的激化,宣告了他的“双桥王国”理想破灭,这又使他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第三,1930年4月爆发的南北军阀间的中原大混战以及红军和苏维埃运动的迅速发展,加剧了上海工业和金融界的波动,使买办资本家与民族资本家的斗争愈发白炽化。

吴荪甫所处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他性格上的两重性,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性。一方面,吴荪甫年轻时曾去过欧美,他的留洋经历使他积累了管理现代工业的知识,掌握了一套剥削工人、经营企业、与同行竞争的经验和手腕。吴荪甫有着远大的抱负,他热心于发展家乡双桥镇的实业并打算以拥有十万人口的双桥镇为基地构筑起他的“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的“双桥王国”来。这种强烈的事业心正是吴荪甫个人独特的魅力之所在,也是我们容易对其萌生同情感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吴荪甫又因其阶级局限而无法摆脱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所共有的先天性缺陷。他必须面对两组矛盾,一是与帝国主义走狗——金融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的生死角逐;二是他虽精明能干,但其法兰西式的资产阶级性格使得他与工人的对立日益尖锐。他拼命地榨取工人的血汗,尤其是当他受到赵伯韬不断升级的威胁,感到资金捉襟见肘、生存近乎危险的时候,更是从工人身上蚕食资本。他置身于冲突的中心,事件的进程使他性格的各个侧面暴露无遗:他时而果敢专断,时而犹疑惶惑;时而信心坚定,时而颓废恐惧;遇事好像胸有成竹,实则往往举措乖张。吴荪甫性格的丰富性、复杂性,正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真实写照。吴荪甫的悲剧,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历史法则,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更加的殖民地化了。

时过境迁,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个成熟的企业家阶层——民营企业家快速崛起。他们既是这个时代的先行者和“弄潮儿”,又是推动时代变革、刷新中国面貌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党和政府相继制定出台了许多扶持民营企业的政策方针和法律法规,并提出对民营企业实行政治平等。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打破企业“出身成分论”,消除对民营企业的政治歧视,努力营造“政治上认同,社会上尊重,政策上支持,经济上保障”的良好发展氛围,为民营企业的继续前进扫除思想认识上的障碍。当前,我国政治清明廉洁,社会安定繁荣,经济健康发展,这也为民营企业的创业和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现今的民营企业家,与小说《子夜》中的主人公吴荪甫存在着不少的相似之处。他们大都白手起家,后来通过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取得成功,得以在商界占据一定地位,蔑视那些倚仗强大后台而有所成就的专横跋扈者。他们喜欢挑战,情况越是艰难刺激,他们越是热情高涨。吴荪甫瞧不起美帝国主义豢养的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再加上赵伯韬有意要摧毁他的“双桥王国”,迫使他俯首称臣,这些都坚定了他要和赵伯韬决一雌雄的信念。然而,当危险严重威胁到自身利益的时候,他们又会一反过去的坚决果断、满怀信心,变得焦躁不安、优柔寡断,通常欲以孤注一掷挽救失败。与赵伯韬明争暗斗了几个回合,益中信托公司因亏损八万元栽了跟头而停业。赵伯韬欲向吴荪甫的银行投资控股,吴荪甫不合作的态度强硬。为了不被赵伯韬吃掉,在公债市场的最后决斗中,他把丝厂、住宅以及八个日用品工厂的资本全部拿来押做“空头”,但由于杜竹斋,这个他一度推心置腹的合股人的倒戈相向,把资金秘密地投到了赵伯韬的名下,吴荪甫彻底破产了。

但毕竟时代环境迥然不同,今天的民营企业家与吴荪甫在某些方面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吴荪甫曾留学欧美,有很高的知识文化修养,精通企业经营管理,注重规模生产,而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富起来的民营企业家一般个人文化素质较低,缺乏高新科学技术知识和现代企业管理能力,立足于家族式管理,小作坊式生产经营,产业升级慢,发展后劲不足。此外,吴荪甫创办实业的目的是为了振兴发展民族工业,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和买办阶级的束缚,最终实现资本主义,表现了他强烈的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而现今的民营企业家创业的初衷是为了生计,他们思想守旧,本着“小富即安”的传统观念不愿继续壮大自己,并且不够

关心政治,只一个劲地盯着企业经营的好坏看。在对待工农群众的态度上,吴荪甫有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一面,又有残酷压榨剥削工人、农民和仇视工农革命运动的一面。当工人为争取自己的生存生活权利而进行罢工时,他不仅收买“忠实而能干的部下”和蒋汪两派的黄色工会,在工人中安插工贼,拉拢、分化工人队伍,还勾结反动势力,动用大批军警特务,进行血腥的镇压,甚至亲自出马,坐镇指挥。而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工农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民营企业家也均被改造成无产阶级,老板与员工之间地位平等,阶级矛盾与剥削关系已不复存在,各阶层团结友善,共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奉献力量。

《子夜》透过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的发展,鲜明有力地显示了整个时代复杂的发展趋势: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以及中国企业的封锁、侵略吴荪甫的悲剧是民族危机深重时期的产物,它是不可避免的;而民营企业家的喜剧是民族崛起强大时期的产物,它亦是大势所趋的。倘若将吴荪甫和民营企业家相互调换生活时代,结果依旧如此,只是悲喜剧的主角变了而已。茅盾先生的《子夜》写出了30年代初期中华民族工业资本家们生存的困境。外有连连的战事,内有帝国主义所豢养的买办金融资本家们的打压。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像吴荪甫一类想以工业振兴中华的宏伟梦想只得是幻像,像肥皂泡泡一样,飞得再高,也终究逃不过破碎的命运。

下载《子夜》解读[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子夜》解读[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子夜读后感

    《子夜》读后感1933年,一部“应用真正的社会科学,在文艺上表现中国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扛鼎之作———《子夜》出版了,几十年过去了,《子夜》里所描写的黑暗的中国,已经一去......

    《子夜》读后感

    读《子夜》有感《子夜》的命名蕴涵着深刻的寓意。“子夜”即半夜,即已半夜,离黎明就不远了,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反映出小说的故事发生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旧中国社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

    子夜读后感

    子夜读后感 仔细阅读了《子夜》有感,发现矛盾的这部小说描写的是1930年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事,我便兴趣十足地阅读起来,这本书主要讲了吴家大少爷吴荪甫在大都市建造了一座从外......

    《子夜》读后感

    《子夜》读后感 往往最难以忍受的,不是漫长的深夜,而是微露朝意却依旧遥遥无期的子夜。 子夜,黑夜与凌晨的交界。处在这一时期的所有事物,都面临着黑暗与光明的选择。而那时中华......

    《子夜》读后感

    《子夜》标志着茅盾的创作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它从一九三一年十月写起,至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完稿。在动笔以前,还经历了一......

    子夜读后感

    往往最难以忍受的不是漫长的深夜,而是微露朝意却依旧遥遥无期的子夜。子夜,黑夜与凌晨的交界。处在这一时期的所有事务都面临着黑暗或光明的选择。而那是的中华大地,列强鞑虏,,......

    子夜读后感

    子夜读后感 子夜读后感1 《子夜》之于我是一位老友。就拿小说里的那位叫李玉亭的博士来说,他的名字和我的同音,每每有他的出场,我都要睁大了眼睛仔细瞧瞧他的言行。这本书时常......

    《子夜》导读

    吴老太爷进城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及《子夜》的思想内容。 2、理解并掌握吴老太爷的心理感受。 3、鉴赏本文独特的景物描写,概括当时的社会环境。 过程与方法: 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