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营造独具特色的金融企业文化心得体会
免费
分享
创新
营造独具特色的金融企业文化心得体会
企业文化的培育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大趋势。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它渗透于商业银行的一切活动之中,又涵容了金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商业银行的灵魂。国内外金融业的变革、发展实践证明,现代金融管理科学只能从不同侧面揭示金融企业运行的规律;而要全方位窥测、深入阐明并有效策动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必须构建良好的金融企业文化。构建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当引起每一位银行家的高度重视。
一、企业文化概述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的指导思想、经营哲学和管理风貌,包括价值标准、经营哲学、管理制度、思想教育、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典礼仪式以及企业形象等。其中不仅有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内容,也包含社会心理、技能、方法和企业自我成长的特殊方式等因素。
企业文化是管理思想发展的新阶段,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产物。国外企业管理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即经验管理阶段(或称传统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和现代化管理阶段。目前正值现代化管理阶段。如何对待人,是这几个管理阶段的重要区别之一。
进入8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学者从一些先进的企业管理实践中概括出新的经验,这就是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他们把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去认识、去实践。可见,企业文化战略就是要建立共同价值观,用精神激励的方法调动企业成员积极性,规范企业成员的行为,并自觉遵守,形成一种作风和精神,从而获得企业长远发展的精神动力。企业文化是一种物质和精神因素的综合体,包括表层的硬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等几个层次。表层的硬文化是指企业文化的物质的外在表现,包括企业的建筑、设施、环境等。企业的这种有形财富,是企业文化发展水平的体现。制度文化是指企业的各种组织机构、组织制度、规章制度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等管理文化的体现。观念文化即精神文化,亦称企业精神,是指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目标、经营哲学等无形的文化部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免费
分享
创新
(二)企业文化的特点
⒈柔软性
相对于企业的设备和产品等具有刚性的特点而言,企业文化具有柔软性的特点。所谓刚性,是指企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等不因外力作用而改变其形态的属性,人们称它们为“硬件”。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上的东西,它是在企业长期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人们的共同价值观、企业成员行为的准则,对每个成员都能形成自我约束。长期以来,这种共同的行为准则与每个成员个人的行为逐渐合拍,逐步形成企业的作风和精神。这种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行为准则,虽然不具有像“硬件”那样的“不可塑性”,却有自己柔中带刚的特点。也就是说,它的柔软性只是形式上的,它具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使人们内心感到有一种紧迫感、柔性压力感。尤其是在企业文化初创阶段,企业文化更具有强制性与自觉性的两重性——柔性与刚性的两重性。
⒉渐进性
企业文化的创立和发展是一个过程,是经过多年的培育逐渐形成的。美国国际商用机器(IBM)公司是美国的大公司之一,在世界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IBM 公司逐渐形成了独具特点的企业文化。该公司的价值观是:①必须尊重每一个人;②必须为用户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③追求卓越,即必须追求最优秀、最出色的成绩。由于有这样的企业文化,该公司的年销售额逐步从2.5 亿美元增加到500亿美元。在近五十年中,公司从未解雇过工人,40 万职工也从未发生过罢工,这在西方世界是不多见的。
⒊潜移默化性
企业文化一旦形成,便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通过各种形式,“无孔不入”地渗透到职工的思想中去,逐步形成企业的共同价值观,激励企业广大职工,象无声的命令,潜移默化地促使职工朝着同一目标前进。
⒋延续性
延续性也称继承性。好的企业文化一旦产生,便会世代相传。特别是企业创始人的价值观、创业精神,会极大地影响企业文化。企业创始人所创立的企业文化会绵延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容。
(三)企业文化战略
免费
分享
创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间,日本在经济崩溃、满目疮痍的困境中奇迹般地崛起,并实现了国民经济现代化,成为超过英国、法国、原西德,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行列。80年代初,大批美国学者、专家开始对日本经济腾飞的奥秘进行考察、研究。通过考察研究发现,日本企业注重的不仅仅是厂房、机器和设备,更注重的是人。一些在大战中成为废墟的企业,只要原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还在,这个企业就可以很快地建设起来。许多都有自己明确的信念和价值观。一些优秀企业的领导人都十分强调人的作用和精神的作用,追求和创造一种文化精神,引导员工为企业的兴衰而努力工作。可见,日本企业的崛起,除了经济资源、技术资金、利润指标以及严格的制度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具有能够凝聚企业员工的精神力量,即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理论产生后,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成为最流行的管理新理论。企业文化能作为一种企业竞争战略兴起和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具体表现在:
⒈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从某种角度讲,精神比物质更重要,思想比金钱更重要。日本本田技研公司总经理本田宗一郎说:“思想比金钱更多地主宰着世界。好的思想可以产生钱。当代人的格言应当是:思想比金钱更厉害。”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也说明,单靠物质刺激是不能成功的。一些优秀的企业家都深知精神因素的重要,并能巧妙地利用精神因素去激励企业员工。
⒉追求社会价值是人的高层次需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物质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不再为温饱而奔波。资料表明,美国企业的职工,其精神需要和满足是第一位的,物质要求已经不是首要的。职工想得到这样一种满足:工作称心、效率高、受人尊重、被人承认。
⒊做好人的工作是企业第一位的工作
应该说,企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职工积极性的充分发挥。现代企业正从传统技术向高新技术转化,从以生产为中心向以技术开发为中心转化。一个企业的技术开发状况,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因而,调动人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现代企业的产品结构也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并向企业管理提出新的挑战。新技术、新学科、新产品不断涌现,不断向更深的层次发展,促使企业产品形成新的格局,免费
分享
创新
即由大批量、少品种向小批量、多品种发展,产品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发展,产品开发由长周期向短周期发展。由于信息工具的发达、电子计算机的普遍采用,更多的企业采取弹性工作时间,有的工作甚至在家里上班、在家里设计。这些新特点,促使企业的管理工作由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
二、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功能
(一)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内涵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金融企业文化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经营目标、行为规范、行风行貌、商业银行企业精神及干部职工共同意识的总和。其核心是商业银行企业精神;其本质在于注重职工的共同意识及价值观等。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⒈企业信誉
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其信用与声誉是极为重要的。无论是金融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还是业务经营活动,都必须树立良好的信誉。
⒉服务质量
商业银行工作的出发点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即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产、服务于群众。这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责,也是商业银行寻求发展的根本所在。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
⒊经营思想
商业银行的经营指导思想,实际上是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在管理工作中,经营思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职工主人翁意识及行为方式、内部各方面的有效调节、职工需求与愿望的满足、商业银行自身形象等。
⒋企业道德
企业道德是企业行为的规范,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企业价值观功能发挥的必然结果。企业道德不具有法律的强制约束力,但它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和强烈的感染力。商业银行道德必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有在员工不断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大家能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才能保证企业行为的端正。如果商业银行缺乏良好的企业道德,必然会在同业竞争中出现“犯规”行动,将自己的利益建立在牺牲其他金融企业利益的基础上,最终危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免费
分享
创新
⒌企业精神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精神。一个民族应该有一个民族的精神,它是民族的灵魂。同理,一个商业银行也应该有它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在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可和接受的一种群体意识。它是企业素质的综合反映,是全体员工意志的提炼和集中,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作为一种客观存在,金融企业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染力和影响力。金融企业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存在,虽然是无形的,却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和员工言行中得到具体的、有形的体现。
⒍企业目标
企业目标是商业银行要达到的目的和标准,是全体员工努力争取的期望值。商业银行目标体现了银行的执着追求,同时又是员工理想和信念的具体化。商业银行目标是银行企业文化追求的动力源。一个科学的、合理的银行目标,可以激励员工坚持不懈地努力创造卓越业绩。商业银行构建自身优秀的企业文化,若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企业文化必然先天不足。商业银行要构建自身的企业文化,就必须结合实际,体现银行的具体目标。不同的商业银行应该有不同的企业目标;即使同一银行,在不同时期也应当有不同的企业目标。
⒎企业规范
如果说前六项内容是商业银行文化中的“软件”,那么,企业规范就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硬件”部分。商业银行规范主要包括商业银行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以及工作、管理程序和标准等用文字表达的内容。它是商业银行在一定时期内的“定格”,并为维护相应的企业文化软件服务。例如,银行制度是一种主要的企业规范,是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带有强制性的义务和保障一定的权利的规定,是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
⒏企业环境
商业银行的各项工作,业务性、政策性极强,这是与其它行业的本质区别。特别是在当前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中,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工作环境,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开展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各项工作就能更好地进行,经营目标就能更好地实现。
(二)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功能
免费
分享
创新
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里,企业文化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兴衰和胜败。企业文化作为管理软件,是企业战略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
⒈传播认同感,增强企业凝聚力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在商业银行长期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是有着共同价值观、共同理想、共同行为准则、共同价值取向的一种微观文化体系。它使商业银行成为全体员工的利益共同体,使干部职工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很自然地用共同行为准则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以此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企业文化能使员工自我约束,强调自觉行为,变被动为主动,变外力推动为内力推动。它能排除阻碍企业发展的人为摩擦,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使人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彼此尊重、互相学习。这种凝聚力的产生,使得银行上下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为实现银行的目标而奋斗。
⒉调动职工积极性,激发职工首创精神
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企业就会努力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发挥职工的首创精神。银行领导人都应当有意识、有目的地在工作中努力创造一种环境,使银行职工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
⒊树立良好的商业银行形象,增强在竞争中的实力
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使商业银行在与社会的联系中逐步树立良好形象,提高社会声誉。
⒋有效地促进商业银行两个文明建设
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要,是社会主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商业银行的精神文明建设。
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优化方略
(一)培育和建设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原则
建设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商业银行参与同业竞争,寻求自身更大发展的需要。构建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⒈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则
无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商业银行,都有其共同遵循的客观规律,亦即
免费
分享
创新
企业文化必有共性的一面。而另一方面,由于民族文化和所处的环境不同,企业文化又有个性的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构成企业的共性,内部环境构成企业的个性。因此,商业银行要构建企业文化,必须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则,把握时代脉搏,突出本企业特点,把内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
⒉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
不同的商业银行,必然会形成各自不同的企业历史传统,并概括形成企业文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客观条件会向企业提出新的任务和要
求。不同的历史时期,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经营战略所包含的因素总是不同的,因而,不同时期的企业文化的目标指向也必然会随之发生变化。这就是说,商业银行构建企业文化时,应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融汇外国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去粗取精,使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具有现代化、丰富化、多样化的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时效性。
⒊先进性与群众性相统一的原则
个人的工作成绩,取决于本人的能力和动力。能力强的人,工作易于取得成绩。但能力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动力。处理好先进性与群众性的关系,也就是处理好能力与动力的关系。先进性决定动力的大小;群众性是能力的基础。
(二)如何建设商业银行企业文化
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和方法,培育和建设企业文化,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和银行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⒈培育银行家精神,建立银行家群体
要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较高素质、较强能力和较为成熟的银行家,让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最大的管理效率,创造性地实现银行总体战略目标指导下的各自的经营目标。特别是在当前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的过程中,更要特别注重挑选、培养、引进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员工,把他们放到业务第一线去锻炼,这对银行的长远发展十分重要。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靠银行家创立、倡导和培养的。商业银行企业文化
免费
分享
创新
是银行家精神的集体化、企业化,是银行家个性的充分体现,是其人格向组织人格的转化。银行家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决策者,对各项工作有着决策、指挥和支配权。这种决策权必然使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管理特色、经营方式等受个人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作为商业银行的负责人,银行家个人的理想、道德和信念,决定着企业的行为方式和取向。而作为商业银行的形象和代表,不论多么高明的银行家,总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如果这种缺陷反映在企业文化建设上,那将是十分危险的。为了弥补这种缺陷,就必须刻意培育银行家群体,让银行家群体来管理金融企业,推动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⒉培育员工的“主人翁意识”,造就一支训练有素的职工队伍员工“主人翁意识”主要包括:员工的敬业奉献精神、职业道德观念、自我发展意识和拼搏创新风格等。这就需要提倡一种精神,创造一种环境,提供一种氛围,形成一种机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打破原有的组织分工,对现有有关部门实行职能归位,不能各行其是,追求形式,要注意整体效果。当前,要重点研究“企业文化发展战略”,对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要进行总体和战略上的考虑和规划。同时要考虑银行企业精神的提炼和概括、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的制定等。所有这些,都要通过口号、准则、规范、标准、制度等确定下来,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⒊增强“客户观念”,提高服务质量 可以说,银行家的“企业家精神”和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最终都体现在“客户观念”之中;也可以说,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是“客户观念”。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真正树立起“客户至上、客户第一”的观念;真正树立起“高效地、最优地满足客户的需求”的观念;真正树立起“不断创造新的需求,寻求新的客户”的观念。离开“客户观念”谈“企业家精神”和“主人翁意识”,就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这种客户观念,不仅要体现在组织目标和经营方针中,体现在金融产品设计上,更要体现在服务上,甚至体现在组织结构上。
⒋抓住时代特点,体现银行个性
建设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孤立地进行。一方面,企业文化要反映社会的本质特征和时代精神,用大文化指导小文化;另一方面,又要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即企业的特征。如果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只反映共性
免费
分享
创新 的一面,而忽视了突出个性的一面,就会变成空洞、平淡的口号,失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有个性才有针对性,有针对性才能产生效果。建设商业银行企业文化,要选择具有明显个性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应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要求,找出不同的侧重点。
⒌抓好五项工作,培育五种精神
五项工作包括:一是企业文化的理论工程建设,包括技术、伦理道德、信念等。二是企业文化的物质工程建设,重点是不断开拓业务领域,创造新的金融工具,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三是企业文化的制度工程建设,这是降低经营风险,规范员工工作行为的重要保证。四是企业文化的精神工程建设,如职业道德教育等。五是企业文化的行为工程建设,如公关、语言、仪表等,这对商业银行树立社会形象、吸引客户也是至关重要的。
五种精神包括:一是培养员工的主人翁精神;二是培养员工的群体精神;三是培养员工的竞争精神;四是培养员工的开创精神;五是培养员工的艰苦创业精神。
资料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data/xdth/
第二篇:营造独具特色的金融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培育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大趋势。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它渗透于商业银行的一切活动之中,又涵容了金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商业银行的灵魂。国内外金融业的变革、发展实践证明,现代金融管理科学只能从不同侧面揭示金融企业运行的规律;而要全方位窥测、深入阐明并有效策动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必须构建良好的金融企业
文化。构建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当引起每一位银行家的高度重视。
一、企业文化概述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的指导思想、经营哲学和管理风貌,包括价值标准、经营哲学、管理制度、思想教育、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典礼仪式以及企业形象等。其中不仅有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内容,也包含社会心理、技能、方法和企业自我成长的特殊方式等因素。企业文化是管理思想发展的新阶段,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产物。国外企业管理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即经验管理阶段(或称传统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和现代化管理阶段。目前正值现代化管理阶段。如何对待人,是这几个管理阶段的重要区别之一。进入8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学者从一些先进的企业管理实践中概括出新的经验,这就是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他们把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去认识、去实践。可见,企业文化战略就是要建立共同价值观,用精神激励的方法调动企业成员积极性,规范企业成员的行为,并自觉遵守,形成一种作风和精神,从而获得企业长远发展的精神动力。企业文化是一种物质和精神因素的综合体,包括表层的硬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等几个层次。表层的硬文化是指企业文化的物质的外在表现,包括企业的建筑、设施、环境等。企业的这种有形财富,是企业文化发展水平的体现。制度文化是指企业的各种组织机构、组织制度、规章制度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等管理文化的体现。观念文化即精神文化,亦称企业精神,是指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目标、经营哲学等无形的文化部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二)企业文化的特点⒈柔软性相对于企业的设备和产品等具有刚性的特点而言,企业文化具有柔软性的特点。所谓刚性,是指企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等不因外力作用而改变其形态的属性,人们称它们为“硬件”。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上的东西,它是在企业长期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人们的共同价值观、企业成员行为的准则,对每个成员都能形成自我约束。长期以来,这种共同的行为准则与每个成员个人的行为逐渐合拍,逐步形成企业的作风和精神。这种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行为准则,虽然不具有像“硬件”那样的“不可塑性”,却有自己柔中带刚的特点。也就是说,它的柔软性只是形式上的,它具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使人们内心感到有一种紧迫感、柔性压力感。尤其是在企业文化初创阶段,企业文化更具有强制性与自觉性的两重性——柔性与刚性的两重性。⒉渐进性企业文化的创立和发展是一个过程,是经过多年的培育逐渐形成的。美国国际商用机器(IBM)公司是美国的大公司之一,在世界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IBM公司逐渐形成了独具特点的企业文化。该公司的价值观是:①必须尊重每一个人;②必须为用户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③追求卓越,即必须追求最优秀、最出色的成绩。由于有这样的企业文化,该公司的年销售额逐步从2.5亿美元增加到500亿美元。在近五十年中,公司从未解雇过工人,40万职工也从未发生过罢工,这在西方世界是不多见的。⒊潜移默化性企业文化一旦形成,便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通过各种形式,“无孔不入”地渗透到职工的思想中去,逐步形成企业的共同价值观,激励企业广大职工,象无声的命令,潜移默化地促使职工朝着同一目标前进。⒋延续性延续性也称继承性。好的企业文化一旦产生,便会世代相传。特别是企业创始人的价值观、创业精神,会极大地影响企业文化。企业创始人所创立的企业文化会绵延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容。
(三)企业文化战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间,日本在经济崩溃、满目疮痍的困境中奇迹般地崛起,并实现了国民经济现代化,成为超过英国、法国、原西德,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行列。80年代初,大批美国学者、专家开始对日本经济腾飞的奥秘进行考察、研究。通过考察研究发现,日本企业注重的不仅仅是厂房、机器和设备,更注重的是人。一些在大战中成为废墟的企业,只要原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还在,这个企业就可以很快地建设起来。许多都有自己明确的信念和价值观。一些优秀企业的领导人都十分强调人的作用和精神的作用,追求和创造一种文化精神,引导员工为企业的兴衰而努力工作。可见,日本企业的崛起,除了经济资源、技术资金、利润指标以及严格的制度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具有能够凝聚企业员工的精神力量,即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理论产生后,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成为最流行的管理新理论。企业文化能作为一种企业竞争战略兴起和发展,有其
第三篇:独具特色的中国企业文化
[摘要] 企业文化主要是研究如何发挥、调动、激发人的潜能和创造性、积极性,是民族文化和社会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企业在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时,受到本民族文化的影响,吸取了本民族文化的精华,传承了本民族文化的特点,使企业文化带有深厚的民族特征。中国的传统文化有许多值得流传和发扬的精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重德、守信、开拓创新的独特企业文化。
[关键词] 企业文化中国文化诚信德
企业文化是美国人在20世纪80年代初总结日本管理经验和美国管理教训才提出来的,是一种文化与经济结合的产物,又称公司文化、组织行为、组织文化和管理文化。我国学者魏杰总结指出: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由此可见,企业文化现象都是以人为载体的现象,而不是以物质为中心的现象,由一个企业的全体成员共同接受,普遍享用,而不是企业某些人特有,并且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同时,企业文化也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企业文化的形成,一方面是构建在传统的民族文化基础之上,另一方面是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归纳创造,形成企业自身独特的文化要素和精髓,创造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
作为东方文明的发源地,中国的传统文化有许多值得流传和发扬的精华,对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企业文化的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的企业文化。这一企业文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简单商品经济下的手工作坊文化,它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完善;第二阶段是在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时期的中国企业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当代中国企业文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创新。
一、以德治企
企业文化的精髓是德。孔子认为,人要讲高尚的道德品格修养,守信于德,古代皇帝用“仁德”来教育他的臣民,陶冶修炼,塑造美德,以德服人,当今提倡“以德治国”,并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行各业都在提倡职业道德,教师讲师德,医生讲医德,企业讲“企德”,就是以德治企,把德熔铸到企业管理中,并在企业行为中加以提倡和应用,成为企业的行为准则。
德是商之本,无德不成商。创建于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拥有境内外两家上市公司,海内外四百多家药店,以其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闻名于世。自创办至今,同仁堂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不敢减物力”的古训,秉诚“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信条,历经风雨,阅尽沧桑,铸就了一块享誉中外的金字招牌。同仁堂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作为企业精神,以“德、诚、信”作为企业的职业道德,以堂训、古训为企业的基本内涵,以“诚信为本,药德为魂”作为企业的经营宗旨,以“以义正,义利共存”作为企业的经营哲学。个性鲜明的企业文化在同仁堂的发展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以德治企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企业在管理中要实行以“德”服人,实行人性化的管理,使企业充满和谐的氛围。太极集团有限公司曾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中药作坊式加工厂,如今已是拥有资产上100亿元的国有大型企业,拥有“太极集团”、“桐君阁”和“西南药业”三家上市公司。靠的就是“忠诚、团结、努力、责任”的太极理念。太极集团实行以“德”服人,成功地开创了哑铃型发展格局下的“全员营销”模式。以“德”治企业,持续推动企业资本优势快速扩张。
二、重视人才
企业最重要的财富不是拥有多少资产,而是拥有多少人才。人才是企业成功的第一要素,得人才者得天下,得人才者得企业,得人才者得未来。企业家艾科卡说:“你可以取走我企业的所有存款,拆去我工厂里所有设备,但务必请你留下我们所有的员工,因为他们才是我们企业的真正财富”。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认为“人的素质是海尔过去成功的根本,今后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
人的素质问题,你能把许多人的力量聚合起来,这个企业就成功了”。美的集团董事局主席有一句口头禅:“我宁可放弃可赚100万元利润的生意,也不放弃一个有能力的人才”。在美的海纳百川的胸襟下,美的吸引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他们在企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美的公司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思想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深远。重视人才表现在企业要用好人才,为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企业给做出成就的员工给予奖励,给有才华的员工提供升迁的机会。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你能翻多大的跟斗,我就给你搭建多大的舞台”,海尔集团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等竞争方式选拔人才,惟才是用,而不是讲资历,所以在海尔管理人员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几岁,实现企业管理人员的年轻化,使整个企业充满生机与活力。太极集团的董事长白礼西说:“能够经营管理好人才的企业,才有可能成为最终的赢家”。太极集团选拔人才从不论资排辈,而是采用“德才兼备为上用,先德后才为中用,先才后德为下用,无德无才为不用”的思想,使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从而加速了企业的发展。烟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隋元柏常说:“我们对待员工要像五星级宾馆对待客人那样,特别是我们的科技人员”可见企业对人才的重视。
当今世界的竞争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人才的竞争,一些企业利用各种方法争夺人才。烟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史上永远记载着这样一个例子:某名牌大学的一位博士想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去发展,东方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听到此消息后,认为他是企业所需的人才,就给他发去了任命书,并给他配置了专车和安排了一套住房,这位博士来到公司不到一年就主持开发了一套大型电子自动控制系统,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价值,这就是得人才者得企业的鲜活的例子。烟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由不足百万元的小厂一跃成为拥有18亿资产的大型企业,靠的就是人才的引进。
三、诚信经营
诚信是一个企业的道德和行为规范,诚信是一个企业的立业之本。一个人讲究诚信,其它人才会相信他;一个企业讲究诚信,消费者才会信赖它,才会去购买它的产品,企业才能获得利润,企业才能发展、壮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立于不败之地。
诚信作为道德化理,千百年一直贯穿于企业的管理之中。伟志集团是一家成立于1987年的民营企业,由一个由5000元贷款起家的服装作坊发展成为了一个拥有400多家服装专卖店的集团公司,伟志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向炳伟先生在《我的财富——善诚智勤》一书说:“谁的资本和谁来经营资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抱着什么样的目的来经营,在经营的过程中我们为社会做了些什么?为国家做了些什么?为他人做了些什么?”。向炳伟先生制定了“善诚智勤”的企业理念,遵循“不满意就退货”的服务承诺,推出“你穿衣我洗衣我烫衣”的服务理念。为顾客着想,有时公司遇到能赢利但对公司信誉有影响的业务,公司为了长远发展和对顾客负责都给以拒绝。
诚信铸造信誉,信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海尔集团认为公司销售的不是产品而是信誉。在海尔公司有这样一个故事,公司有一位销售员为潮州的一位用户送洗衣机,当车开到离潮州还有2公里地方时出现了故障。怎么办,是明天再送,还是再等车修好再送?为了公司的诚信,为了顾客,这位销售员背着75公斤重的洗衣机,走了2公里路把洗衣机送到用户家里,有如此员工维护企业形象,海尔“真诚到永远”的理念就能真正地实现。
诚和信是中华民族最美好的东西,国家提倡诚信,企业用诚信来铸造辉煌,用诚信来教育员工,用诚信和以义取利精神来善待顾客,企业只有在诚信中才能发展壮大。
四、追求创新
创新是企业的动力。任何企业要发展,都必须要不断创新,超越自己,追求卓越,才能获取更大的利润。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创新需要以知识和技术为基础,需要以人力和物力为后盾,所以创新的程度取决于一个企业学习知识和技术的能力,以及将知识和技术迅速转化为行动的能力。海尔集团,用了二十的时间,把一个亏损147万的小厂把它变成了中国的第一品牌,其年销售额达到1000亿元,是什么原因使海尔获得如此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创新,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海尔的竞争优势在于创新,创新是海尔公司的灵魂”。海尔公司所倡导的海尔文化是: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基础,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海尔的创新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吸取别人的精华,创造性的学习和借鉴。太极集团在准备销售“曲美”产品时,太极集团高层就决定在销售模式上进行创新,于是成立第一个产品经理组,对市场进行的调研和上市论证,制订营销模式。在短短几个月内,他们就完成了从产品论证到上市,并取得了令人惊奇的效果。太极在业内首创中国第一个药品经销权拍卖会,第一次用法律程序来选择经销商,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效果出奇的好,也提高了太极集团的知名度。可见,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企业的创新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不断推出新的技术和新的产品,企业才能获取更大的利润,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创新的成果都是相对的、暂时的,今天的成果到明天就不一定是成果,所以你这个成果在别人推倒你之前,自己要先否定自己,只有自己不断推倒自己,才能永远不被别人打倒。1995年,当海尔的研发部门对整个市场调研之后发现每年的6月~10月是销售洗衣机的淡季,其原因是整个洗衣机市场只有大洗衣机,人们无处买到洗少量的衣服能节约水和节约电的小洗衣机。海尔公司的员工经过200天的奋斗,终于生产出了这种小洗衣机——小小神童洗衣机,一个多月就销售了10多万台,小小神童问世后不久,海尔又推出第二代、第三代,到如今已开发了第八代小小神童洗衣机。此后,还成功地生产出能洗水果、削土豆皮等独具功能的洗衣机。可见,海尔集团把技术创新放在首位,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新技术。
中国的企业文化传承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许多优秀品质,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企业文化,推动着企业向前展,但也应看到,中国传统企业文化也有一些不足,如人情大于制度,“自给自足”生活方式使企业有小生产经济的印痕,不过,这些不足已得到了改善,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得到完善,从而形成灿烂的中国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赵建平:企业文化——管理的灵魂.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2
[2]王成荣:企业文化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刘俊心等:企业文化学—企业现代管理致胜宝典.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1
[4]赵文明:中外企业文化经典案例.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5]黎群编:企业文化建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7
第四篇:构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构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徐磐石
企业文化的价值在于它的独特性。企业由于其历史渊源、区域环境、行业特点、经营规模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的企业文化特征和风格。一个成熟的企业文化应该具备不可复制和不可模仿的特质,企业文化贵在具有特色。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条件下,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既要体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更要注重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着力构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一、深化认识,确立构建独特企业文化的地位
构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不断提高企业文化软实力,对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要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
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科学发展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基石,独特的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发展,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把全体员工的精神和意志凝聚到深化改革、跨越发展上来,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提升影响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运行质量,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 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价值观则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企业文化所具有的导向、凝聚、激励和辐射功能,无不植根于企业文化独具个性的核心价值观。独特的企业文化是深层次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具有诚实守信的经营宗旨、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科学规范的管理风格、开拓创新的团队精神、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等等,因此,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内在需求。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企业文化建设以企业经营管理为基础,企业经营管理以企业文化为动力,企业文化为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功能十分显著,企业的经营理念、信誉、形象、品牌和知名度等文化因素,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企业文化是经营管理创新的理念基础,优秀的企业文化使企业从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转变,管理要素由硬件向软件移位,企业管理从传统管理、现代管理向文化管理升华。
提升员工整体素质的重要措施。企业发展的根本是人的全面发展,企业职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员工的素质状况,直接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兴衰。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正确引导员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学习和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技术素质。培育和倡导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推崇爱岗敬业、积极上进、埋头苦干、善良宽容 的工作作风,促进广大员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与时俱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形成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统筹协调,把握构建独特企业文化的原则
构建独特企业文化必须统筹协调,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改革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组织实施中的各种关系,把握好构建独特企业文化的原则。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相匹配。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战略的思想和文化保障。企业文化的独特功能,成为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企业战略的制定不能脱离长期形成的企业文化,必须充分考虑本企业价值理念、经营理念,并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形成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建设不可能脱离企业战略目标的实施,必须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战略,既体现先进性和导向性,又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只有将企业文化管理与战略管理紧密结合,相互匹配,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有不竭的动力和明确的方向。
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相融合。在现代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管理互相渗透、融为一体。企业文化以无形的精神内容为主,通过协调、凝聚、激励、规范、导向、塑造,以间接影响的方式发挥作用;企业经营管理以有形的物质内容为主,通过计划、组织、监督、控制、挖潜、创新,以直接指挥的方式发挥作用。因此,企业文化必须坚持与企业经营管理相融合的原则,文化与管理一体,内化与固化 结合,把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之中,融入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之中,融入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行为中,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统筹规划与分步渐进相协调。企业文化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科学的方法和务实的作风,做好整体规划和制定好具体实施细则,做到文化设计有针对性,制度建设有可操作性,文化推进有可控制性。主要从三个方面着眼:一要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科学合理、便于操作、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的规划。根据总体目标,有序推进,分段落实。二要全面推进,重点突出。要形成领导牵头、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突出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重点,强化宣贯,典型示范,加强分类指导,切实抓出成效。三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坚持与时俱进,常抓不懈、点滴入手,始终保持和增强企业文化建设旺盛的激情,为企业文化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使之生生不息。
注重实践和培育特色相结合。企业文化要注重实践性,深入浅出,一看就懂,坚持“好识、好记、好用、好传播”的建设方略。把企业所倡导的价值理念、行为规范贯彻到企业全体员工的言行中,入耳、入脑、入心,让员工认同、信奉和实践,使其落地生根。企业文化应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优秀企业文化的个性都是十分鲜亮、耀眼的,这是企业文化的精华所在,活力源泉所在。在企业文化理念、经营行为、品牌形象和广告推广中突出个性,就会产生文化感召力、亲和力、吸引力和冲击力,能给人以强烈印象,带来良好感受。这就要求企业文 化必须从企业精神、价值理念、行为规范等各方面反映出自身特点,进而形成文化特色。
领导推动与全员参与相统一。企业文化是企业家文化与员工文化的有机统一。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领导是关键。要把建设企业文化作为对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不懈追求,“一把手”要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系统思考,谋思路、出对策、定规划,抓落实,提炼企业理念,升华企业精神;班子领导要带头实践和推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实践企业文化理念,引导企业风尚;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全员广泛参与,上下共同努力。使全体员工成为企业文化的积极推行者、自觉实践者,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主体作用。
继承传统和勇于创新相并重。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思想文化博大精深,人们比较熟悉的有吴越文化、齐鲁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岭南文化等。企业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中,形成和积累了许多优秀文化传统,这是企业的根。企业既要传承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挖掘其优良传统和文化精华。又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文化传承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基础。企业都应该努力成为创新型企业、学习型企业,以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企业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与科技创新。做到历史与现实结合,传承与创新并重,使企业文化一脉相承、发扬光大。
三、实践创新,丰富构建独特企业文化的内涵
构建独特企业文化,需要企业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长期的总结、提炼、倡导和强化,重在实践创新,在实践中发展、创新 和升华,丰富构建独特企业文化的内涵。
培育企业的核心价值。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反映企业的社会追求和远大理想,是企业经营理念、行为准则的根基。确立企业的价值观念,要考虑到企业的属性、历史特点、行业特长、员工状况等因素。一要挖掘培育。挖掘本企业长期形成的宝贵的文化资源,培育具有时代特征又独具魅力的价值观念。二要博采众长。以开放、学习、兼容、整合的态度,学习借鉴先进企业的优秀文化成果,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创新、自成一家。三要付诸实践。把企业核心价值融入企业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行为规范之中,化为广大职工看得见、摸得着、人人都在做的事情,真正使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四要长期熏陶。注重正面教育,潜移默化,通过持续不断的教育培养,形成独特的核心价值。
提炼独特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一要总结提炼体现企业优良传统与时代特征的企业精神,文字简洁,朗朗上口,为员工所认同,鲜明地体现企业的价值观念和企业的独特性。二要开展形式多样的企业精神的主题活动,在实践中保持和发扬企业精神。三要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制定反映企业精神的管理制度,寓文化理念于制度之中,规范员工行为,提高管理效能。四要培养体现企业精神的先进典型,弘扬先进,凝聚人心,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奋发有为、充满活力的氛围。
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企业文化氛围体现了企业所推崇的特定传 统、思想境界及行为方式的精神格调。一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员工教育培训,鼓励员工求知上进,激发广大员工学文化、学知识、学技术的热情,营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二要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建立文化活动室、宣传画廊,利用文化墙、电子屏、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企业文化理念,突出思想创意和视觉效果,立体打造文化宣传的硬环境。三要丰富文化生活。举办员工摄影、书法、美术、文学作品展览,组织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读书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提高文化品位,寓教于乐,陶冶情操。四是培育团队精神。确立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从思想上、事业上关心员工,从生活上关爱员工,营造人际关系融洽、充满友爱、精诚团结、蓬勃向上的氛围。
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综合反映和外在表现,是增强职工归属感、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的重要途径。要建立和完善核心理念体系、行为规范体系、视觉识别体系,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一是塑造好企业核心品牌。打造企业产品形象,为市场提供优质、可靠、安全、符合标准的产品。二是塑造好服务形象。制订统一的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诚实守信、依法经营,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三是塑造好企业队伍形象。重在建设,完善机制,打造一支有理想、讲大局、能吃苦、乐奉献的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是塑造好企业环境形象。加强企业文化设施建设,做到企业生产和生活环境整洁优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
构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坚 7 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新的视野、新的思维和新的举措,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力度,打造一种具有传统民族风格、体现时代特点、融合中西文化理念、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进一步增强企业整体素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让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步入跨越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松江区商业联合会
2010年8月15日
第五篇:如何营造企业文化
如何营造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
我们的企业文化作为我们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形成包含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的意识形态,发挥着调节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创造员工工作气氛、辅助企业发展决策等方面的重要功能。营造企业文化要有有我们自己特点的价值体系和研究方法,从把握好计划、组织、实施、协调、控制五方面的管理因素着手,重视企业成员在不同层次上的需求,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员工认同企业、关心企业与企业的利益保持一致的目标。
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一种创造性的群体劳动。我们企业只有形成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才能合理而科学地架设企业文化的内部结构,处理好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各层上的关系。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模式,使企业的外在形象和内部凝聚力得到迅速提升,为企业的拓展再造空间。
一.企业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生活是我们人人所必须的,工作场所、生产资料、生产技术、生产设备和产品质量、服务内容等等都是企业文化中的物质层。在企业文化中,人是主体,承载精神和意识,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物质是客体,是人活动的对象。我们一般谈起企业文化,想到的只是人的精神风貌而忽视工作的条件对象,这是一种错觉。其实企业文化的建设不是以人的思想和心理活动的规则为依据的,而是以生产资料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的,从而能使企业更好的发展,使员工有更好的物质基础保障。
我们要提高物质生活,对企业进行物质文化建设要形成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1.企业的效益主要是控制企业物质性的生产成本产生的;
2.企业的行为规范是建立在对物质存在研究的基础上的;
3.企业物质文化的建设是以提高企业成员对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审美能力为目的的。
二.企业行为文化建设
企业行为文化建设,就是对我们企业成员行为的规范。人的行为,总是交互作用着的,就象一个情绪不好的人遇到另一个人难免要流露出不高兴,而被他遇上的这个人一看他这样,也难免会受影响。我们企业之
所以要规范行为,其目的就是不想让工作情绪稳定者受到工作情绪不好者的影响,更不想让工作情绪不好者去影响企业的客户或关系对象,以使企业形象受损。然而企业行为文化的建设光重视行为的交互作用和企业的形象还是不够的,而下面几个问题也是应该考虑到的:
1.在企业行为文化建设中应侧重于企业员工相互之间或企业员工对外关系行为的哪一个方面?
2.有没有把握好“自我控制—自由”之间的关系?或者说,企业在给其员工约束的同时有没有考虑到其员工还需要什么样以及何种程度上的自由?
3.如何消除员工对制度和规范的抵触情绪?(员工对制度和规范的抵触情绪最好的来源是制度和规范自身的不稳定)
4.企业的制度和规范有没有一点人情味?能不能加入一点人情味?
5.在大部分人的意识里,制度和规范都是其制定者维护自身利益约束他人的工具,在“以人为本”的知识经济时代,如何不让制度和规范延续传统的冷铁和不良形象呢?
三.企业精神文化建设
企业精神文化的建设在于在多少程度上考虑到了员工的价值和社会的需求,而不是在多少程度上考虑到了企业的利益和团体的需求。精神是心理活动的参考,是行为举止的座标。企业精神文化的建设要以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导向,重视企业成员对企业活动的参与和协作能力,既要考虑到内在的环境要素,也要考虑到外在的环境要素,才能形成企业创新、奋进、团结、奉献的企业精神风貌。
我们努力创建企业的精神文化,使之能对企业员工起到一个潜移默化作用主要依赖于:
1.企业的精神与社会所倡导的精神风貌相适应;
2.企业的精神与个人和企业发展的价值观念相适应;
3.企业的精神在领导层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并且,在基层中有可被其他人效仿的具体典型。
四.企业文化与品牌战略
品牌是企业文化的外层,一个企业的品牌战略体现出该企业企业文化的外在张力。同理,一个企业的品牌是该企业企业文化的外延。品牌战略的制定,往往是以企业文化的现状为参考依据的。实施品牌战略,就不得不考虑向外界展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因为一个企业要让外界了解自己以及外界了解自己的介质、外界评判自己的依据就是企业文化,这对不管是实施品牌战略还是实施名牌战略都是一样的。相应地,实施品牌战略有助于我们企业文化的巩固和发展。另外,企业文化在实施品牌战略中的体现不止是公关宣传上的,也是产品质量、销售和服务上的;不止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不止是体现在外界,更体现在企业内部。我们企业,在已做好经营管理上的总体规划实施品牌战略时还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1.实施品牌战略要与企业文化相互兼容补充、相互调整促进;
2.实施品牌战略要首先要在企业内部加强企业文化的发展力度;
3.实施品牌战略要在企业内部先行开展“企业品牌战略文化”活动。
最后,我们的企业文化是我们企业中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我们企业管理软硬件的结合,是以物质为载体的各种精神现象的具体反映。我们要营造富于个性的企业文化,就必须充分认识到只有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对企业的认同与融合才对企业文化起到支撑和发展作用。员工需要的不再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大棒和香蕉,而是企业在多少程度上考虑到了人的价值、需要和自由。如同我们企业文化是我们员工耳濡目染企业领导的行为作风和风采形成的,我们企业领导者也要明白管理是以影响为手段的,协调是以发展为目的的。而从事企业文化的工作者,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最大限度地使企业与员工的利益时刻保持一致。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创造性的全员运动,只有企业领导层的表率作用才能影响我们员工的工作和思维方式,也只有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对企业的认同才对我们企业文化起到支撑和发展作用。
如何营造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
项目二部
2007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