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三残儿童”及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入学保障实施意见
加强“三残儿童”及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入学保障实施意见 一、一年级新生根据上级有关招生规定,按就读年龄报到入学。招生范围是保平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学龄残疾儿童、少年。原则上实行秋季入学。
二、学校对新入学残疾儿童、少年的残疾类别、原因、程度和身心发展状况等进行必要的了解和评估。
三、学校根据残疾学生的类别、残疾程度和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原则确定编班。
四、因病或其他原因无法继续学习的学生(须持有县级以上医疗单位出具的证明),须向教导处呈交休学申请,经学校研究批准,准予休学。休学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如需继续休学的,须重新申请。休学时间超过3个月,复学时可根据其实际情况并征求本人及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意见后编入相应年级。
五、对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不适合继续在普通学校就读,申请停学的残疾儿童、少年,学校准予停学。
学校接受外地申请转入的三残儿童,并根据情况编入相应的年级。
六、对修完规定课程且成绩合格者,发给义务教育合格证书,对不合格者发给结业证书;对修满义务教育年限但未修满规定课程者,发给肄业证书;对未修满义务教育年限者,视情况出具学业证明。学校原则上不实行留级制度。
七、学校贯彻执行《仪陇县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实施办法》,根据实际,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树立讲仪表、有礼貌、守纪律、辨美丑的健康形象。
八、学校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表彰,对犯有错误的学生给予帮助,必要时进行批评教育,对极少数错误严重的学生,视情况分别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和记过处分。学校一般不开除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学生。
复安小学
第二篇: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帮扶总结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总结
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护、家庭的亲情温暖和良好的家庭教育,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成长存在诸多问题,为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网络教育模式,弥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空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放心在外打工,本学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经商,有许多成功人士已在经济发达地区购置房产安家落户,使大量生源外流,但仍有一部分的农民在外过着低收入的打工生活,无力支付高额的异地借读费用,只好将子女留在本乡由长辈或其他亲戚帮助看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成长存在诸多问题。
二、采取的措施
1、积极开展各种活动。
为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等。并利用重大节日开展“感恩”“理想”等主题教育,带领学生外出实践考查。
2、形成关爱合力。
在原来的家访制度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不定期的家访,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远在外地的家长定期电话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3、加强对这些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自尊、自信、自强,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我始终关注这些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咨询服务、专题讲座等,从学业指导、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自信心的培养、青春期的心理保健等方面进行教育引导。
三、成绩和困难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作为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到学生的成长,需加强对家长的帮助和培训。总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教师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教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探索使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
第三篇: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大批农村劳动力纷纷涌入城市和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他们在为城市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跟随父母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据调查,中国进城农民工数量已经超过了2亿人,在这2亿人的背后,有7000多万他们的孩子,这其中包括1400多万随迁子女。另据中国儿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流动儿童的失学率高达9.3%,一直为上学的占6.85%,失学的占
2.45%。由此可见,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已是刻不容缓。
一、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分析
1、“低收入”“高学费”困扰就读
受户籍的限制,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上学要额外支付高额的“借读费”和“赞助费”,而他们本身的经济收入并不高。所以不少家长选择退学或者上“便宜”点的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
2、就学过程不公平
公办学校不太愿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一视同仁”的义务教育,甚至一些素质不高的老师歧视农民工子女。由于他们没有学籍,也享受不到一些优惠政策。此外,由于他们在农村长大,与城市子女存在差别,使得他们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他们的心理健康同样存在隐患。
3、教育经费不足
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教育经费不足,且不少学校以盈利为目的,教学资源匮乏,比如设备短缺、师资力量匮乏、管理不善、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二、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
1、农民工自身经济状况较差,收入较低
在我国农民工主要从事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运输业以及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行业,他们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理应得到公平、公正待遇,但农民工却经常遭遇工资偏低或拖欠的不公正待遇,收入普遍微薄。而城市学校昂贵的费用和高额的赞助费和借读费,使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2、农民工自身观念落后,文化素质低
虽说“望子成龙”,但相信上学没有什么用的大有人在,不少农民工觉得城里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工人纷纷下岗,他们的孩子即使上了学也不一定找到好工作,与其这样浪费钱财,还不如早点让孩子出来做买卖或打工赚钱,也就此阻碍了子女的上学路。
3、农民工子女巨大的心理压力
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使农民工子女感到强烈不公平,从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以至于产生厌学、排外的不良情绪。
(二)客观原因
1、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
现行户籍制度与人口流动需求不相适应、不够协调,导致农民工子女就地教育需要支付高昂的借读费和赞助费。
2、义务教育体制的弊端
长期形成和执行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义务教育体制,致使地方政府职责不明确,管理不到位,办学经费不落实。一方面,他们享受不到流出地政府的财政补贴;另一方面,他们又没有资格享受流入地政府的优待。在流入地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下,那些外来的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问题就更难以解决。
3、教育资源浪费严重
教育资源的地区性差异十分明显,有的城市的学校已经饱和,入学机会很小;而有的学校却因为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不多而招生不足,产生浪费现象。
三、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途径
1、改革户籍制度,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吻合的户籍制度,逐步削弱户籍制的身份定位功能,解除教育体制与户籍制度挂钩的传统模式,取消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限制,加快我国现行义务教育体制改革,逐步实现城乡公平。
2、义务教育制度创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经费应由政府财政负责,不管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子女,都应得到免费教育,同时取消高额的“赞助费”“借读费”。
3、加大公办学校的投资力度,适当放宽条件,招收更多的农民工子女;加快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建设,规范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降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门槛;在人口流动频繁的经济发达城市增设学校,采取“公办为主、私办为辅、私校公助”的办学策略,4、政府需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并对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问责。
5、合理配置国有公共教育资源,完善社会捐赠机制,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如:建立“农民工子女教育基金”“希望工程助学计划”等。
6、通过设立助学金、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
7、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报酬,公平公正的对待农民工,不克扣和拖欠农民工工资,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8、正确引导舆论,消除市民对农民工及其子女的误解和歧视,促进农民工子女身心健康成长。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教育也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因此,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重要性,在国家、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愿他们早日走进校园,和城市同龄人一起学习成长!
第四篇:保障务工子女入学措施
沙河乡明德小学
保障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实施办法
为切实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根据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 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 定《沙河乡明德小学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办法》 本《实施办法》所称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是指随同务工就 业父母或监护人在流入地合法居住,应依法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 儿童少年。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应按流入地政府规定,依法送与其在流入 地共同居住的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入学,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义 务教育。依法保障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合法权利,并确保其与城镇居民子女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权利。我校要将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纳入当地普 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范畴和重要工作内容,认真做好接收就学和 教育教学工作。学校负责动员、组织、督促本社区外来务工就业农民依法送 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对未按规定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父母或监 护人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其尽快送子女入学。充分发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的接收主渠道作用。尽可能多地 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流入地学位不足的,要通过新 建或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满足教育需求。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费用。
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子女要求在流入地就学,其父母或监护人 在流入地要有稳定的务工单位和稳定的住所,并由其父母和监护 人持户籍所在地户籍证明、身份证、从业证明、在流入地的暂住 证、房屋证或租房备案登记资料及学生原就读学校出具的学籍证 明向流入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凡符合条件的,我校必须在 接到申请之日起5 个工作日内统筹安排入学,原则上不得跨区就 读,由教育行政部门实行学籍单列管理。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完善教学管理办法,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规范办理入学手续,为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建立学籍,并 实行学籍单列管理。在评优奖励、入队入团、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到进城务工就 业农民子女与城市学生一视同仁。加强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学生家庭的联系,及时了解学 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积极探索对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 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等教育教学管理方法,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建立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经费筹措保障 机制。减轻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教育费用负担。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在我校就读与当地学生实行零收 费标准。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名义向学生家长收取“借读费”和 与就学挂钩的“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共建费”等。通过设立助学金、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帮助 家庭经济困难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外出务工就业农民子女返回原籍就学,学校在5 个工作日之 内办理学生入学等有关手续,禁止收取任何费用。加强对以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为主的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扶持和管理。
沙河乡明德小学 2011年9月
第五篇:教育局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及留守儿童工作总结报告
教育局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及留守儿童工作总结报告
大部分农民工随迁子女和留守学生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护、缺少家庭温暖的亲情、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教育模式,弥补农民工随迁子女和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的不足,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我们做了很多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区现有义务教育学校27所,其中小学20所,初中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在校留守儿童262名,在校进城务工随迁子女104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义务教育巩固率100%。
二、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各中小学校都成立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和留守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具体的工作方案,并实施了“留守学生及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这些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阵地。三、精确的统计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人数,形成关爱网络。我们要求学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情况,为每个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建立了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监护人的联系,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四、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我区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让这些学生就近免试入学。
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各校组建一支“关爱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志愿者服务队;发放一份“关爱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倡议书。让全校师生共同关心、关注、关爱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努力为他们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针对留守儿童及随迁子女开展一次作业辅导、一次兴趣活动、一次两地书亲子情活动。与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与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远在外地的家长定期电话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
六、加强对这些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让他们自尊、自信、自强,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关注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为他们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专题讲座等,从学业指导、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自信心的培养到青春期的心理保健等方面进行教育引导,让孩子们健康的成长。几年来,我局关爱“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