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联网工程设计押题总结
物联网工程设计押题总结
1选填大空(题号加粗为大概率考点)
01)物联网的三层分层体系结构包括:(感知层)通过无处不在的末端感知网络搜集信息;(网络层)通过融合化的网络基础通信基础设施传输信息;(应用层)通过智能化的应用服务体系实现智能处理和服务; 2)3)可行性研究目的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物联网工程应用的特性:
可扩展性(网络性能不受规模的影响);可伸缩性(不因为物联网功能实体的失效而导致应用性能急剧劣化)。一致性(要求可以跨越不同网络的互操作特性);透明性(物联网应用不依赖于特定的物理网络); 4)常用的软件需求分析方法包括:功能分解方法(将一个系统看成是由若干功能构成的一个集合,每个功能又可划分为若干个自功能,一个子功能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若干个更小的子功能。体现了“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思想。);结构化分析方法(是一种从问题空间到某种表示的映射方法。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构成系统的逻辑模型。);信息建模方法(从数据的角度来对现实世界建模。)和面向对象方法。
05)按作用距离分为密耦合标签(作用距离小于1厘米)、近耦合标签(作用距离大约为15厘米)、疏耦合标签(作用距离大约为1米)和远距离标签(作用距离为1~10米甚至更远)。
06)按主动性分为只读被动标签(该类标签只能编码一次,编好的信息不会改变,但无须提供电源,只能被RFID阅读器读取,而不主动发送消息)、读写被动标签(嵌入标签中的已编码信息必要时可以被阅读器修改,其他特征同只读被动标签)、半主动标签(该类标签能使用被嵌入的专用电池提供的能量来向标签写入数据)和主动标签(基于被嵌入电池提供的能量可以实现向另外的主动标签或阅读器发送数据)。7)I 物联网工程的安全性主要从六方面考虑。
数据机密性(要求所有敏感信息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都要保证其机密性,不得向任何非授权用户泄漏信息的内容,是网络重要的安全需求;提供机密性有多种方法,包括从物理保护到让非授权者无法理解的数学算法等;); II III IV V VI 数据完整性(数据完整性鉴别,指的是保证在网络中传输、存储的完整,数据没有被修改、插入或删数据新鲜性(强调每次接收的数据都是发送方最新发送的数据,以此杜绝接收重复的信息,目的是防可用性(指尽管存在可能的突发事件(如停电、自然灾害、事故或攻击等),计算机网络仍然处于正鲁棒性(无线传感器网络对各种安全性攻击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即使某次攻击行为得逞,该性能也访问控制(要求能够对访问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用户进行身份确认,确保其合法性,防止非授权用户读除,目的是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没有任何改变;); 止重放攻击;);
常运转状态,用户可以使用各种网络服务。); 能保障其影响最小化;); 取、写入和删除数据;)
2.选填小空(题号加粗为大概率考点)
01)物联网的主要特征包括: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
02)物联网工程系统(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的八个阶段可分为:可行性论证与分析、工程需求分析、总体方案设计、系统功能设计、设备选型、系统集成、单元与系统测试、管理与维护等。3)列举物联网工程开发生存周期的相应开发文档:可行性研究报告;系统开发说明书;用户需求分析说明书(含需求规格说明);总体方案说明书(整体设计规格说明);系统功能说明书(系统功能设计规格说明);单元测试分析报告;组装测试说明;用户手册、操作手册与维护手册。04)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操作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5)物联网工程需求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市场需求分析;技术需求分析;安全需求分析; 06)结构化分析方法主要采用(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来构建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
07)C/S软件体系结构是基于资源不对等,且为实现共享而提出来的,C/S体系结构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数据库服务器)、(客户应用程序)和(网络)。三层C/S体系结构将应用功能分成表示层、功能层和数据层三个部分。浏览器/服务器(B/S)风格就是上述三层应用结构的一种实现方式,其具体结构为:(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
08)提高模块质量在于提高模块独立性。模块的独立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定性度量,(耦合)和(内聚)。耦合衡量不同模块彼此间相互依赖的紧密程度。耦合要尽可能低。内聚衡量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之间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内聚要尽可能高。
09)设备选型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扩展性)、(可靠性)、(可管理性)、(安全性)、(QoS控制能力)、(标准性和开放性)、(厂商的选择)等方面。
10)设备选型的基本思路: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扩展上有余。11)电子标签选型的考虑因素有哪几个?
在设备选型中,对于电子标签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1)工作频率;(2)作用距离;(3)安全要求;(4)系统发射功率;(5)存储容量;(6)多标签同时识读性;(7)标签的封装形式。012)ZigBee主要技术特点
(1)低功耗(2)低成本(3)时延短(4)传输范围小(5)数据传输速率低(6)数据传输的可靠性(7)安全性好
13)物联网工程逻辑网络设计过程主要由以下三个步骤组成:
(1)确定逻辑设计目标(合适的应用运行环境;成熟而稳定的技术选型;合理的网络结构;合适的运营成本;逻辑网络的可扩充性能;逻辑网络的易用性;逻辑网络的可管理性;逻辑网络的安全性等;);(2)网络服务评价(涉及服务质量和安全);(3)技术选项评价(包括通信带宽、技术成熟型、连接服务类型、可扩充性、高投资产出等).014)物联网工程逻辑网络设计中,典型的三层分层结构包括: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 15)物联网工程物理网络设计阶段中,物理层技术选择原则包括: 可扩展性与可伸缩性;可靠性;可用性和可恢复性;安全性;节约成本; 016)物联网工程中数据处理的特点包括:海量、多态、动态、关联。
017)关于数据中心的等级,在国内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2)中主要从机房选址、建筑结构、机房环境、安全管理及对供电电源质量要求等方面对机房分级,可分为 A(容错型)、B(冗余型)、C(基本型)三个级别。
美国标准TIA-942《数据中心的通信基础设施标准》中主要是根据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可用性(Availability)”、“稳定性(Stability)”和“安全性(Security)”分为四个等级:TierI(基本数据中心),TierII(基础设施部件冗余), TierIII(基础设施同时可维修), TierIV(基础设施故障容错)。18)海量数据处理技术中的数据挖掘技术主要包括
(1)数据预处理;(2)数据挖掘;(3)挖掘结果的评估与表示。
几种常见数据挖掘功能包括:① 关联规则;② 分类和预测;③ 聚类分析;④ 离群点分析; 19)应用软件体系结构设计原则:合适性、结构稳定性、可复用性、可扩展性等;
20)用户界面设计中用于提高易用性的8个界面设计原则是:用户界面适合于软件的功能;容易理解;风格一致;及时反馈信息;出错处理;适应各种用户;国际化;个性化。
21)用户界面设计中用于提高美观程度的设计原则有:合理的布局、和谐的色彩; 022)评价模块设计优劣的三个特征因素:
“信息隐藏”、“内聚与耦合”和“封闭——开放性”。其中“内聚与耦合”是评价模块独立性的重要依据。23)物联网产业链主要包括芯片与技术提供商、应用设备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网络提供商、系统集成商、运营与服务商、用户等7个环节。24)系统集成项目的特点
①多学科合作。②具有创造性。③质量不可控因素增多。
25)物联网工程系统测试的过程包括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组装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等; 3.名词解释(红色为大概率考点【押】,小概率出现名词在第五章51,54,57)
3.1物联网:物:硬件感知,用于信息获取;联:媒介传输,保障信息交互;网:软件服务,用于信息融合智能计算。
3.2两化融合: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国家“物联网十二五规划”中强调“企业信息化,信息条码化”。
3.3 物联网工程:是对各种物联网技术进行综合集成与创新研究及应用的一个整体框架与应用规范。3.4系统测试(System Testing)是将已经确认的软件、计算机硬件、外设、网络等其他元素结合在一起,进行信息系统的各种组装测试和确认测试。
3.5模块化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软件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模块化的目的是将系统“分而治之”。
3.66LoWPAN:IPv6 over Low-power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s,基于IPv6的低功耗无线嵌入式网络,特点:全球唯一的IPv6的地址,低功耗、可休眠、无路由、组网自由等等。
3.7数据融合技术:利用计算机对按时序获得的若干观测信息,在一定准则下加以自动分析、综合,以完成所需的决策和评估任务而进行的信息处理技术。
3.8数据挖掘与智能决策技术:数据挖掘采用人工智能和统计的方法从大型数据仓库中找出普通数据查询中隐含的趋势性信息,供决策参考。
3.9数据中心:数据中心通常是指可以实现信息的集中处理、存储、传输、交换和管理等功能的基础设施,一般含有计算机设备、服务器、网络设备、通信设备和存储设备等关键设备。
3.10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工作原理就像人脑综合处理信息一样,充分利用多个传感器资源,通过对多传感器及其观测信息的合理支配和使用,把多传感器在空间或时间上冗余或互补信息依据某种准则来进行组合,从而获得被测对象的一致性解释或描述。3.11系统集成(System Integration,简称SI)就是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如个人电脑)、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的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资源达到充分共享,实现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3.12系统集成商(System Integrator)是指具备系统资质,能对行业用户实施系统集成的企业。
3.13 Bluetooth是一种低成本、低功率、近距离无线连接技术标准,是实现数据与话音无线传输的开放性规范。
3.14 ZigBee是一种低功率、低数据传输速率、低复杂度、低成本的双向无线网络通信标准,是专为远程监视和控制应用而设计的。主要用于近距离无线连接,适合于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领域,可以嵌入各种设备中,同时支持地理定位功能。
4.其他大概率小题(只看重)
4.1“中国制造2025” 实现制造业升级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 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建立在物联网和务(服务)联网基础上,同时叠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突破而引发的新一轮产业变革,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等10大领域,打造中国制造业升级版。
4.2物联网从应用的角度可以分为(监控型)如视频监控、环境监测;(查询型)如远程抄表、物流查询;(控制型)如智能交通、路灯控制;(扫描型)如手机钱包等类型。
4.3物联网工程的目标是以工程的管理方法为指导,集成已有应用平台,建设相关领域的物联网应用; 4.4 微波射频标签 写入距离要小于识读距离,因为写入要求更大的能量;
4.5物联网应用层共性的安全需求包括:对操作用户的身份验证、访问控制;对行业敏感信息的信源加密及完整性保护;利用数字证书实现身份鉴别;利用数字签名技术防止抵赖;安全审计等;
4.6软件结构模式有C/S(客户/服务器)、B/S(BROWSE/SERVER)、层次结构(上下级层次结构、顺序相邻的层次结构、含中间件的层次结构)4,7 5,简答
5.1 物联网总体设计的五层体系结构
业务层(包括管理应用程序,相关的商业模式和其他业务。);
应用层(在处理层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处理过程层,并使物联网的发展广应用); 处理层(处理层主要存储,分析和处理从传输层接收到的对象的信息); 传输层(负责传导通过各种网络的加工中心从感知层接收到的数据);
感知层(通过各种传感器感知对象的物理性质并转换为数字信号,这些信息这是更方便的网络传输。)。5.2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工作过程
①
n个不同的传感器收集观测目标的数据;
②
对传感器的输出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变换,得到相应的特征矢量;
③
对特征矢量进行模式识别和处理,完成各传感器关于目标的说明,用到的识别方法可以是聚类算法、自适应神经网络方法,或者其他能将特征矢量变换成目标属性判决的统计模式识别法等; ④
将各传感器关于目标的说明数据按同一目标进行分组;
⑤
利用融合算法将每一目标的各传感器数据进行合成,得到该目标的一致性解释与描述。
利用多个传感器获取关于对象和环境全面完整的信息的关键主要在于融合算法,因此,多传感器融合系统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选择合适的融合算法。
5.3 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异同:互联网与物联网的本质都是控制,从对信息源到信息发布的控制,再到信息加工计算。差异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数据获取方式,互联网是(由人工方式获取),物联网是(通过自动感知方式获取);第二,互联的对象,互联网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互联,物联网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互联;第三,实质,互联网实现(信息的共享),物联网实现(信息的智能处理)。5.4物联网工程逻辑网络设计过程主要由以下三个步骤组成:
(1)确定逻辑设计目标(合适的应用运行环境;成熟而稳定的技术选型;合理的网络结构;合适的运营成本;逻辑网络的可扩充性能;逻辑网络的易用性;逻辑网络的可管理性;逻辑网络的安全性等;);(2)网络服务评价(涉及服务质量和安全);(3)技术选项评价(包括通信带宽、技术成熟型、连接服务类型、可扩充性、高投资产出等)
5.5.系统集成的本质与关键:系统集成的本质就是最优化的综合统筹设计,一个大型的综合计算机网络系统,系统集成包括计算机软件、硬件、操作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的集成及不同厂家产品选型、搭配的集成,系统集成所要达到的目标整体性能最优,即所有部件合在一起后不但能工作,而且全系统是低成本的、高效率的、性能匀称的、可扩充性和可维护的系统。系统集成实现的关键是解决系统之间互连和互操作性问题,这是一个多厂商、多协议和面向各种应用的体系结构,需要解决各类设备、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协议、系统平台、应用软件等与子系统、建筑环境、施工配合、组织管理和人员配备相关的一切面向集成的问题。
6.应用论述(题目答案自己找)1)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如何进行应用软件系统设计(20%)
2)结合生活实际,试阐述什么是物联网安全,以及其与传统网络(互联网)安全的关系(80%)
第二篇:物联网
组成:宇宙空间部分:由24颗人造卫星构成,其中21颗工作,3颗备用。24颗卫星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使地球表面任何地方在任一时刻都有至少6颗卫星在视线之内,可达到准确定位和跟踪。4
地面监控系统:由1个主控站、6个监测站、4个地面天线组成。负责收集由卫星传回的信息,并计算卫星星历、相对距离,大气校正等数据。
用户设备部分:即用户GPS信号接收机,主要功能是接收GPS卫星发射的信号,以获得必要的导航和定位信息,经数据处理,完成导航和定位工作
原理:GPS使用24颗人造卫星所形成的网络来三角定位接受器的位置,并提供经纬度坐标,可以达到准确定位。但GPS定位的位置需要在可看见人造卫星或轨道所经过的地方,因此只用于室外定位。
组成:GPS手机+网络基站+位置服务器+GPS
原理:1)AGPS手机将其的基站地址通过网络传输到位置服务器; 位置服务器将与该位置相关的GPS辅助信息(包含GPS的星历和方位俯仰角等)传输到手机;2)手机的AGPS模块根据辅助信息(以提升GPS信号的第一锁定时间能力)接收GPS原始信号; 3)手机解调GPS原始信号并计算手机到卫星的距离,通过网络传输到位置服务器;4)位置服务器据此完成对GPS信息的处理,估算手机的位置,并通过网络传输到定位网关或应用平台,完成手机用户的定位。
特点: 低功耗、成本低、时延短、网络容量大、可靠、安全
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有三种,星型网、网状(mesh)网和混合网。星型网是由一个PAN协调点和一个或多个终端节点组成的。
PAN协调点必须是FFD,它负责发起建立和管理整个网络,其它的节点(终端节点)一般为RFD,分布在PAN协调点的覆盖范围内,直接与PAN协调点进行通信。星型网通常用于节点数量较少的场合。
结构:Zigbee的体系结构由称为层的各模块组成。每一层为其上一层提供特定的服务:即由于数据服务实体提供数据传输服务;管理实体提供所有的其他管理服务。每个服务实体通过相应的服务接入点(SAP)为其上层提供一个接口,每个服务接入点通过服务原语来完成所对应的功能。
4.物联网概念及层次结构:
定义:把任何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 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共享,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层次结构:物联网应用层(行业应用系统、行业应用平台),物联网网络层(业务支撑平台、核心网络、接入网络),物联网感知层(定位授时、摄像监控、传感器网、M2M终端、RFID读写)
RFID的结构:从结构上讲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只有两个基本器件,该系统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系统由一个询问器和很多应答器组成。
RFID的组成::由天线,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一般来说都是用签作为应答器,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阅读器:由天线,耦合元件,芯片组成,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rfid读写器(如:C5000W)或固定式读写器。
应用软件系统 :是应用层软件,主要是把收集的数据进一步处理,并为人们所使用。
原理: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或者由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6.三要素:传感器、感知对象、观察者
特征:传感器网络是集成了监测、控制以及无线通信的网络系统,节点数目更为庞大(上千甚至上万),节点分布更为密集;由于环境影响和能量耗尽,节点更容易出现故障;环境干扰和节点故障易造成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传感器节点是固定不动的。另外,传感器节点具有的能量、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通信能力等都十分有限。传统无线网络的首要设计目标是提供高服务质量和高效带宽利用,其次才考虑节约能源;而传感器网络的首要设计目标是能源的高效利用,这也是传感器网络和传统网络最重要的区别之一。
关键技术:节点自定位技术、时间同步技术、(3)数据融合技术、(4)网络安全技术
概念:M2M是machine-to-machine的简称,即“机器对机器”的缩写,也有人理解为人对机器(man-to-machine)、机器对人(machine-to-man)等,旨在通过通信技术来实现人、机器和系统三者之问的智能化、交互式无缝连接
特点:(1)M2M通信与人和人之间的通信有本质的区别,因为M2M通信是面向机器的通信,它将遍布在日常生活中的机器设备连接起来,组成网络,所以具有常规通信所没有的特点。(2)M2M表达的是多种不同类型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包括机器之间通信、机器控制通信、人机交互通信以及移动互联通信。
3)M2M让机器、设备在应用处理过程中与后台信息处理系统建立无线连接、共享信息,并与操作者共享信息。(4)M2M技术综合了数据采集、远程监控、GPS等系统,能够使业务流程自动化,集成公司的IT设备和非IT设备,并创造相关增值服务。
8.定义:云计算是一种动态的、易扩展的、通过互联网提供虚拟化的资源计算方式。狭义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云” 是指由成千上万台计算机和服务器集群,通过互联网实现网络服务的“电脑云”。
特点:以免费或付费使用的形式向用户提供各种计算服务的,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和软件即服务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
9.古迹、古树实时监测,数字图书馆和数字档案馆
数字家庭,定位导航,现代物流管理,食品安全控制零售,数字医疗,防入侵系统
10.2009年8月,“感知中国”的讲话把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推向了高潮,无锡市率先建立了“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运营商、多所大学在无锡建立了物联网研究院,无锡市江南大学还建立了全国首家实体物联网工厂学院。自温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的。[1]
物联网的概念已经是一个“中国制造”的概念,它的覆盖范围与时俱进,已经超越了1999年Ashton教授和2005年ITU报告所指的范围,物联网已被贴上“中国式”标签。截至2010年,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一些新政策措施,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物联网作为一个新经济增长点的战略新兴产业,具有良好的市场效益,《2013-2017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表明,2010年物联网在安防、交通、电力和物流领域的市场规模分别为600亿元、300亿元、280亿元和150亿元。2011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2600多亿元。
物联网本身的结构复杂,主要包括三大部分:首先是感知层,承担信息的采集,可以应用的技术包括智能卡、RFID电子标签、识别码、传感器等;其次是网络层,承担信息的传输,借用现有的无线网、移动网、固联网、互联网、广电网等即可实现;第三是应用层,实现物与物之间,人与物之间的识别与感知,发挥智能作用。
第三篇:物联网总结
物联网培训总结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它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3个重要特征。
物联网将开启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对此,许多发达国家投入巨资深入研究该技术并将知识产权专利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随着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在世界传感网领域,我国是标准主导国之一,专利拥有量高。因此,中国应该利用物联网发展优势,争取早日在全球范围内以知识产权支撑中国物联网全球化。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可以有力地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在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还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物联网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面临着如下问题:
1、国家安全问题
中国大型企业、政府机构,如果与国外机构,进行项目合作,如何确保企业商业机密、国家机密不被泄漏?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还涉及到国家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隐私问题
在物联网中,射频识别技术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在射频识别系统中,标签有可能预先被嵌入任何物品中,比如人们的日常生活物品中,但由于该物品(比如衣物)的拥有者,不一定能够觉察该物品预先已嵌入有电子标签以及自身可能不受控制地被扫描、定位和追踪,这势必会使个人的隐私问题受到侵犯。因此,如何确保标签物的拥有者个人隐私不受侵犯便成为射频识别技术以至物联网推广的关键问题。
3、物联网的政策和法规
物联网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而且牵涉到各个行业,各个产业,需要多种力量的整合。这就需要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立法上要走在前面,制定出适合这个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保证行业的正常发展。
4、技术标准的统一与协调
物联网发展过程中,传感、传输、应用各个层面会有大量的技术出现,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如果各行其是,就不能形成规模经济,不能形成整合的商业模式,也不能降低研发成本。因此,尽快统一技术标准,形成一个管理机制,这是物联网急需面对的问题。
5、安全体系的建立与形成
物联网目前的传感技术主要是RFID,植入这个芯片的产品,是有可能被任何人进行感知的,比如产品的竞争对手,那么如何做到在感知、传输、应用过程中,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为我所用,却不被别人所用,这就需要在安全上下功夫,形成一套强大的安全体系。此外,物联网的健康发展与知识产权制度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联网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物联网的健康发展涉及到物联网核心技术信息的保护问题,而知识产权制度是保护信息的一种法律工具。知识产权属于一种“信息产权”,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对符合法定条件的、处于专有领域的一些“信息”提供的法律保护。作为构建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信息是可以作为“商业秘密”直接得到知识产权法的保护的,当然,物联网中进行的商业竞争也要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制约和限制。不仅如此,现在知识产权的版权保护,已经延伸到网络环境中,对作品(也是一种信息)的传播、利用进行保护,这对物联网的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物联网的经营模式可以成为专利保护的一种客体
物联网产业的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到标准及知识产权问题。如没有远见卓识,不提早布局,必受制于人。而强调创新能力,进行知识产权布局也与我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思路相吻合。
在未来“物联网”时代的竞争中,要想赢得这一场科技战争,除了改变现有互联网及通信领域受制于人的格局,我们在做好研发和产业推动的前提下必须做好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工作。
1.掌握物联网核心技术标准,提前布局知识产权
物联网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不同于传统的通信和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都掌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我们每生产出一台手机或设备都需要向持有专利公司缴纳专利转让费。所以在物联网的起步阶段,我们应投入较大的精力进行基础和应用方面的研究,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不受制于人。除了进行核心技术储备,我们还应该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只有将自己掌握的核心技术纳入国际标准,才可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几乎都涉及到标准及知识产权问题,我们必须提早布局,重视整个产业链的知识产权创新保护。
2.强化知识产权国家战略,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制度 随着世界范围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在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现。我国2008年制定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目标。
在物联网时代即将到来的时刻,国家相关部门和企业应结合物联网的发展尽快落实具体策略,尽快达成这一战略目标。知识产权保护部门应及时修订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专门法律及有关法规,以应对新时期知识产权保护的新特点。适时做好物联网相关遗传资源、传统知识、民间文艺和地理标志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加强物联网知识产权立法的衔接配套,增强法律法规可操作性。
3.充分利用知识产权资源
企业在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过程中,对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又符合其专利申请条件的技术或产品,要及时申请专利,使科研成果获得法律保护。同时,企业要在申请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完善技术秘密保护制度.对在研项目和尚未形成成果的项目加强技术保密。要明确企业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同时签订保密协议,以更好地维护企业的权益,避免因技术秘密的泄露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
“物联网产业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培训班”的学习开拓了我的眼界,有利于我更好地认识不断发展的世界。物联网的内涵即为凡是有传感器和传感技术而感知物体的特性来按照固定的协议实现任何时候物与物之间、人和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互联互通,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管理的网络。物联网还是互联网的一个延伸,互联网是一个人文世界,它提供了人与人的交流;物联网则把人文世界向物理世界延伸。
物联网“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战略,对国家电子产业、物流、乃至于电力、交通、安防等相关领域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当物联网技术完全融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时,人类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智能化时代,那时人类社会呈现出的面貌将是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这也必将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改革提出新的课题和挑战!
因此,作为一名知识产权相关工作人员,除了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紧跟时代的潮流,不断学习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帮助企业逐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其在科技、经济领域夺取和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
第四篇:物联网培训总结
物联网技术培训总结
虽然为期四周的物联网培训已经结束,但是心情却难以平静,在这四周中,我感受到了物联网的飞速发展,也深刻体会到了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通过这次学习,我发现原来物联网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随着2009年8 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迅速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感知中国’中心”的重要指示;随着感知中国战略的启动及逐步展开,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面临巨大机遇。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物联网将会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十大领域重点部署。据有关消息称,其中智能电网总投资预计达2万亿元,居十大领域之首,预计到2015年物联网的产业规模2000亿元。
这四周的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物联网基础、物联网应用、嵌入式开发基础、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搭建、嵌入式开发基础及Ubuntu使用、嵌入式Linux内核裁剪与编译等内容,通过开发板与程序烧写器套件分别实现SINK节点、传感器节点和ROUTER节点,然后与PC机相结合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当然传感器可以是光照传感器、振动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等等多种类型的传感器。通过这些具体的实验,我对物联网应用才有了理解基础。通过学习后,我才了解到,原来物联网并不是以技术为先导的产业,早期已经在应用、在创新,目前仍处于初创阶段,一些相关的配套政策需要根据物联网的发展而逐渐完善。曾经有一位教授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科学家发现世界,工程师创造世界。无疑,我们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理应是创造世界的工程师。互联网、嵌入式系统、物联网这三个名词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互联网(Internet),实质上就是Internet of Machines,用于将PC机、手机、智能TV、数码相机等连接起来的网络;嵌入式系统(Embeded System)实质上就是“devices used to control, monitor, or assist the operation equipment, machinery or plants”,即嵌入到对象体系中的专用计算机系统;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中 用到的设备就是“嵌入式系统”和“传感器”,涉及的技术包含“嵌入式系统设计”、“传感器技术”和“通信技术”。
所以,从技术上理解,物联网就是指物体通过智能感应装置,经过传输网络,到达指定的信息处理中心,最终实现物与物、人与人之间的自动化信息交互与处理的智能网络;从应用上理解,物联网是指把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连接到一个网络中,形成“物联网”,然后“物联网”又与现有的互联网结合,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达到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
式管理生产和生活。简单的说,我们可以实现比如说对猪肉的溯源,从而知道这块猪肉有没有被打过瘦肉精;又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对五粮液酒的溯源,了解到这瓶酒是否是真酒,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对物联网的应用来实现。不过,我个人认为,目前这些技术还是存在一定的漏洞,尚需进一步研究讨论实现。
物联网由3个核心体系组成: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可靠传递(即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控制)。而目前全国各高校关于物联网专业的建设仍然属于摸索期,有些学校偏向于信息传递方面,而有些学校则更偏向于数据处理方面。
物联网涉及的技术包括信息感知技术、信号处理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微机电技术和信息安全等;而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在于信息感知部件的开发、大量信息源的组网和传输、海量数据的有效融合和使用等方面;而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则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环保、军事、交通、家居生活等几乎所有领域。
高职学生可以参与的物联网技术领域包括核心技术研发、应用研发、产品化设计、生产制造、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使用维护等多个方面,当然最主要的是面向物联网应用的三类人才:市场营销人才(进行市场营销、客户沟通、实现客户对产品与系统的理解等工作)、工程技术人才(进行工程设计、应用软件开发、工程施工、现场调试、维护等工作)、应用研发人才(进行文档写作及阅读、电子产品设计、实物改造等工作)。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学院领导和系领导能够给我这次让我受益匪浅的学习机会,同时也非常感谢来自企业一线的老师们,你们的讲课方式和内容非常精彩,让我学到了在学校无法获得的知识与实践经验,期待着以后会有更多类似的培训机会。
第五篇:2016物联网竞赛总结
总结
我们小组经过认真分析讨论任务书依据组员各自特长确定分工如下:A为队长负责全系统协调分工并处理竞赛中的问题。BC为队员听从队长指挥,相互配合,协助队长完成任务。AB负责任务一,C负责任务二,ABC负责任务三、四,AC负责任务五,B负责赛场卫生。任务一、二完成良好,任务三、四完成良好,任务五部分未完成。
我们小组团队成员密切合作,配合默契,在变化的环境中担任各种角色,充分发挥出了团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