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位卖报老汉的营销故事(经典)
一个卖报老汉的营销故事
每天坐35路车上下班,车站总有一个卖报纸的老汉。老汉穿着整洁,看上去精神矍烁。看起来每天的生意都不错。
有一天下班时间不算晚,买了他一份杂志,便和他闲聊了起来。
“老师傅,生意不错吧!” “嗯,还可以,过得去吧!”
“看您成天忙忙碌碌的,收成一定不错吧!”
“呵呵,还不错吧!反正养老婆和供孩子读书基本没问题了!朋友,别看我普普通通,我家女儿可是在南大读书哩!学费贵哩!”
“哟,老师傅,你真行啊!一般人可没您这么大能耐呢!”
“呵呵,朋友你可真会说话。不过你倒没说错,我吧,不动不摇,一个月4000块是没有问题的!”
老汉打开了话匣子,和我聊了起来。两年前,老汉在工厂下岗了。
下岗工资就那么少,生活的压力,使得老汉开始打算卖报挣钱。(制定工作目标)
几经挑选,发现35路车总店人流量大,车次多,于是选定在35路车总站卖报。(经初步市场分析,选择终端销售点)
但是,经过几天蹲点发现,车站固定的卖报人已经有了两个。(营销环境论证)
其中一个卖了很长的时间了,另一个好象是车站一位驾驶员的熟人。(对竞争对手进行初步分析)
如果不做任何准备就直接进场卖报,一定会被人家赶出来的。于是老汉打算从车站的管理人员下手。(制定公关策略)
开始,老汉每天给几位管理人员每人送份报纸,刚开始人家跟他不熟,不要他的报纸。他就说这是在附近卖报多余的,车站管理员也不是什么大官,一来二去也就熟了。老汉这时就开始大倒苦水,说现在下岗了,在附近卖报销量也不好,一天卖不了几份,而马上女儿就要参加高考了,高昂的学费实在是无力负担,女儿学习成绩那么好,如果让她不读了真的对不起她了……。(与公关对象接触,并博取同情)
人心都是肉做的,车站管理员就热心帮他出主意:那你就要我们车站来卖报嘛。我们这边生意蛮好的,他们每天都能卖几百份呢。(大功告成了!)
有了车站管理员的许可,老汉光明正大的进场了。当然,老汉不会忘记每天孝敬管理员每人一份报纸。(公共关系维护)
可是,这场是进了,可一共三个卖报人,卖的可是同样的报纸。老汉冥思苦想一番(进行营销策略分析)
有了!另两个卖报的都是各有一个小摊点,在车站的一左一右。老汉决定,不摆摊,带报纸到等车的人群中和进车厢里卖。(差异化营销,渠道创新,变店铺销售为直销)
卖一段时间下来,老汉还总结了一些门道:等车的人中一般中青年男的喜欢买报纸、上车的人中一般有座位的人喜欢买报纸并喜欢一边吃早点一边看(消费者分析)、有重大新闻时报纸卖的特别多(销售数据分析)。
于是,老汉又有了新创意。每天叫卖报纸时,不再叫唤:快报、晨报、金陵晚报,三毛一份,五毛两份。而是换了叫法,根据新闻来叫。什么伏明霞嫁给53岁的梁锦松啦、汤山投毒案告破啦、一个女检查长的堕落啦、非典疫情新进展,病毒研究有重大突破啦什么的(对产品进行分析,挖掘USP独特的销售主张)。
果然,这一招十分见效!原先许多没打算买的人都纷纷买报纸。几天下来,老汉发现,每天卖的报纸居然比平时多了一半!
同时,老汉还凭借和车站管理员的良好关系,让同样下岗的老婆在车站摆了个小摊,卖豆浆。旁边卖早点的摊点已经有十来个了,带卖豆浆的也有4、5家。而老汉不同,老汉只卖豆浆,而且老汉的豆浆是用封口机封装的那种,拿在手上不会洒出去。比人家多花了500多块买的一台封口机,豆浆价格比别人贵一毛钱。因为座车吃早点的人通常没法拿饮料,因为怕洒。有了这个封口豆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针对目标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开发边缘产品)结果,老汉老婆的豆浆摊生意出奇地好!
这样做了大约半年左右,车站的一家报摊由于生意不太好就不卖了,于是老汉就接下这个地方支起了自己的报摊。但老汉又有不同:买了政府统一制作的报亭,气派又美观。(有统一的VI,有助于提升形象)。
老汉的经营品种也从单一的卖报纸发展到卖一些畅销杂志(产品线延伸)。
销量更上一层楼了。老汉还会根据什么杂志好卖搞一些优惠,比如说买一本《读者》送一份《快报》什么的,因为杂志赚的比较多。(促销策略,用利润空间较大的产品做买赠促销,并选择受欢迎的赠品)。
老汉的女儿周末在肯德基打工,经常带回来一些优惠券,于是,这又成了老汉促销的独特武器!买报纸杂志一份,赠送肯德基优惠券一份。(整合资源,创造差异化)
同时,由于老汉这个报亭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销量,很快就被可口可乐公司发现了,他们安排业务人员上门,在老汉的报亭里张贴了可口可乐的宣传画,安放了小冰箱,于是,老汉的报亭不仅变得更漂亮更醒目,还能收一些宣传费,而且增加了卖饮料的收入(开发新的盈利项目成功)
就这样一直做了两年,老汉的卖报生意有声有色。每月的收入都不低于4000元。现在,老汉又有了新的目标,就是附近的有线电厂小区。老汉打算在小区出口的小胡同里再开一家新的报亭(利用成型的管理和共享的资源,走连锁经营路线),把女儿将来读研的钱也挣到手!
和老汉的一席谈话,收获颇多。卖报卖出这样的经营哲学,这位老汉可才是真正的实战派营销人。
第二篇:卖报老汉的营销策略
卖报老汉的营销策略
卖报老汉在经营中运用了哪些营销学原理,请结合相关内容一一指出:
每天坐35路车上下班,车站总有一个卖报纸的老汉。老汉穿着整洁,看上去精神矍烁。看起来每天的生意都不错。有一天下班时间不算晚,买了他一份杂志,便和他闲聊了起来。“老师傅,生意不错吧!”
“呵呵,还不错!反正养老婆和供孩子读书基本没问题了!孩子,别看我普普通通,我家女儿可是在南京大学读书,学费贵着哩!”“哟,老师傅,你真行啊!一般人可没您这么大能耐呢!”
“呵呵,姑娘你可真会说话。不过你倒没说错,我吧,不动不摇,一个月4000块钱是没有问题的!”
老汉打开了话匣子,和我聊了起来。事后想想,老汉的闲谈,真是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市场营销课!
两年前,老汉在工厂下岗了。下岗工资就那么少,生活的压力,使得老汉开始打算卖报挣钱。
几经挑选,发现35路车总站人流量大,车次多,于是选定在这里卖报(经初步市场分析,选择终端销售点)。
但是,经过几天蹲点发现,车站固定的卖报人已经有了两个。其中一个卖了很长的时间了,另一个好象是车站一位驾驶员的熟人。自己如果不做任何准备就直接进场卖报,一定会被人家赶出来的。
于是,老汉打算从车站的管理人员下手。开始,老汉每天给几位 管理人员每人送份报纸,刚开始人家跟他不熟,不要他的报纸。他就说这是在附近卖报剩余的,一来二去也就熟了。老汉这时就开始大倒苦水,说现在下岗了,在附近卖报销量也不好,一天卖不了几份,而马上女儿就要参加高考了,高昂的学费实在是无力负担,女儿学习成绩那么好,如果让她不读了真的对不起她了……人心都是肉做的,车站管理员就热心帮他出主意:那你就要我们车站来卖报嘛。我们这边生意蛮好的,他们每天都能卖几百份呢。
大功告成了!有了车站管理员的许可,老汉光明正大的进场了。当然,老汉不会忘记每天给管理员每人一份报纸。
这场是进了,可一共三个卖报人,卖的可是同样的报纸。怎么取胜?老汉冥思苦想一番,有了!另两个卖报的都是各有一个小摊点,在车站的一 左一右。老汉决定,不摆摊,带报纸到等车的人群中和进车厢里卖。
卖一段时间下来,老汉还总结了一些门道:等车的人中一般中青年男的喜欢买报纸;上车的人中一般有座位的人喜欢买报纸,并喜欢一边吃早点一边看;有重大新闻时报纸卖的特别多。
于是,老汉又有了新创意。每天叫卖报纸时,他不再叫唤“快报、晨报、晚报,三毛一份,五毛两份”,而是换了叫法,根据新闻来叫。什么“伏明霞嫁给53岁的梁锦松”啦,“汤山投毒案告破”啦,“刘翔夺得奥运金牌”啦,等等。
果然,这一招十分见效!原先许多没打算买的人都纷纷买报纸。几天下来,老汉发现,每天卖的报纸居然比平时多了一半!
同时,老汉还凭借和车站管理员的良好关系,让同样下岗的老婆在车站摆了个小摊,卖豆浆。旁边卖早点的摊点已经有十来个了,带卖豆浆的也有四五家。而老汉不同,老汉只卖豆浆,而且老汉的豆浆是用封口机封装的那种,拿在手上不会洒出去。他比人家多花了500多块买的一台封口机,豆浆价格比别人贵一毛钱。因为座车吃早点的人通常没法拿饮料,因为怕洒。有了这个封口豆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结果,老汉老婆的豆浆摊生意出 奇地好!
这样做了大约半年左右,车站的一家报摊由于生意不太好就不卖了,于是老 汉就接下这个地方支起了自己的报摊。但老汉又有不同:买了统一制作的报亭,气派 又美观。老汉的经营品种也从单一的卖报纸发展到卖一些畅销杂志,还根据什么杂志好卖搞一些优惠,比如说买一本《读者》送一份小报什么的,因为杂志赚的比较多。
老汉的女儿周末在肯德基打工,经常带回来一些优惠券,于是,这又成了老汉促销的独特武器——买报纸杂志一份,赠送肯德基优惠券一份。
老汉这个报亭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销量,很快就被可口可乐公司发现了。他们安排业务人员上门,在老汉的报亭里张帖了可口可乐的宣传画,安放了小冰箱,于是,老汉的报亭不仅变得更漂亮更醒目,还能收一些宣传费,而且增加了卖饮料的收入。
就这样,一直做了两年,每月的收入都不低于4000元。现在,他又有了新的目标,打算在附近的一个生活小区里再开一家新报亭,把女儿将来读研的钱也挣到手!
和老汉的一席谈话,收获颇多。卖报卖出这样的经营哲学,这位老汉可才是真正的实战派营销人。
第三篇:市场营销典型案例 一个卖报老汉的营销
市场营销典型案例
一个卖报老汉的营销
两年前,老汉在工厂下岗了。下岗工资就那么少,生活的压力,使得老汉开始打算卖报挣钱(制定工作目标)。几经挑选,发现35W车总店人流量大,车次多,于是选定在35W车总站卖报(经初步市场分析,选择终端销售点)。
但是,经过几天蹲点发现,车站固定的卖报人已经有了两个(营销环境论证),其中一个卖了很长的时间了,另一个好像是车站一位驾驶员的熟人(对竞争对手进行初步分析)。
如果不做任何准备就直接进场卖报,一定会被人家赶出来的。于是老汉打算从车站的管理人员下手(制定公关策略)。
开始,老汉每天给几位管理人员每人送份报纸,刚开始人家跟他不熟,不要他的报纸。他就说这是在附近卖报多余的,车站管理员也不是什么大官,一来二去也就熟了。老汉这时就开始大倒苦水,说现在下岗了,在附近卖报销量也不好,一天卖不了几份,而马上女儿就要参加高考了,高昂的学费实在是无力负担,女儿学习成绩那么好,如果让她不读了真的对不起她了……(与公关对象接触,并博取同情)。
人心都是肉做的,车站管理员就热心帮他出主意:那你就到我们车站来卖报嘛。我们这边生意蛮好的,他们每天都能卖几百份呢。
大功告成了!有了车站管理员的许可,老汉光明正大的进场了。当然,老汉不会忘记每天孝敬管理员每人一份报纸(公共关系维护)。
可是,这场是进了,可一共三个卖报人,卖的可是同样的报纸。老汉冥思苦想一番(进行营销策略分析),有了!另两个卖报的都是各有一个小摊点,在车站的一左一右。老汉决定,不摆摊,带报纸到等车的人群中和进车厢里卖(差异化营销,渠道创新,变店铺销售为直销)。卖一段时间下来,老汉还总结了一些门道:
等车的人中一般中青年男的喜欢买报纸、上车的人中一般有座位的人喜欢买报纸并喜欢一边吃早点一边看(消费者分析)、有重大新闻时报纸卖的特别多(销售数据分析)。
于是,老汉又有了新创意。每天叫卖报纸时,不再叫唤:快报、晨报、金陵晚报,三毛一份,五毛两份。而是换了叫法,根据新闻来叫。什么伏明霞嫁给53岁的梁锦松啦、汤山投毒案告破啦、一个女检察长的堕落啦、非典疫情新进展,病毒研究有重大突破啦什么的(对产品进行分析,挖掘USP独特的销售主张)。果然,这一招十分见效!原先许多没打算买的人都纷纷买报纸。几天下来,老汉发现,每天卖的报纸居然比平时多了一半!
同时,老汉还凭借和车站管理员的良好关系,让同样下岗的老婆在车站摆了个小摊,卖豆浆。旁边卖早点的摊点已经有十来个了,带卖豆浆的也有4、5家。而老汉不同,老汉只卖豆浆,而且老汉的豆浆是用封口机封装的那种,拿在手上不会洒出去。比人家多花了500多块买的一台封口机,豆浆价格比别人贵一毛钱。因为坐车吃早点的人通常没法拿饮料,因为怕洒。有了这个封口豆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针对目标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开发边缘产品)。结果,老汉老婆的豆浆摊生意出奇地好!
这样做了大约半年左右,车站的一家报摊由于生意不太好就不卖了,于是老汉就接下这个地方支起了自己的报摊。但老汉又有不同:买了政府统一制作的报亭,气派又美观(有统一的VI,有助于提升形象)。老汉的经营品种也从单一的卖报纸发展到卖一些畅销杂志(产品线延伸)。销量更上一层楼了。老汉还会根据什么杂志好卖搞一些优惠,比如说买一本《读者》送一份《快报》什么的,因为杂志赚的比较多(促销策略,用利润空间较大的产品做买赠促销,并选择受欢迎的赠品)。老汉的女儿周末在肯德基打工,经常带回来一些优惠券,于是,这又成了老汉促销的独特武器!买报纸杂志一份,赠送肯德基优惠券一份(整合资源,创造差异化)。
同时,由于老汉这个报亭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销量,很快就被可口可乐公司发现了,他们安排业务人员上门,在老汉的报亭里张贴了可口可乐的宣传画,安放了小冰箱,于是,老汉的报亭不仅变得更漂亮更醒目,还能收一些宣传费,而且增加了卖饮料的收入(开发新的盈利项目成功)。
就这样一直做了两年,老汉的卖报生意有声有色。每月的收入都不低于4000元。现在,老汉又有了新的目标,就是附近的有线电厂小区。老汉打算在小区出口的小胡同里再开一家新的报亭(利用成型的管理和共享的资源,走连锁经营路线),把女儿将来读研的钱也挣到手!
第四篇:五年级语文故事稿《“多管闲事”的英雄老汉》
“多管闲事的”的英雄老汉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我是来自铺庄小学五年级的吴依萍,今天我要讲的故事是《“多管闲事的”的英雄老汉》。
“不得了啦,有人掉到河里去啦!”4月18日19时许,正在市区南门大转盘清溪河畔散步的苏道友爷爷,突然听到有人在大声地呼喊。循着声音,苏爷爷转身向离自己约两百米的出事点快速跑去,边跑边脱掉外套、甩掉鞋子。在离河岸五米多远的地方,他看见一个女子在水中挣扎,时浮时沉。苏爷爷见状,纵身跳进水里,快速游向挣扎的女子,一个猛子扎下去,用力将女子托起,随后一手拽住女子,一手划水奋力游向岸边。
春天的夜晚,清溪河河水仍然冰冷,苏爷爷体力逐渐不支,他使尽全身最后一点力气将女子向岸边推近、再推近……闻声赶来的群众合力将女子拽上岸,筋疲力尽的苏爷爷也被拉了上来。由于救助及时,落水女子脱离了生命危险,此时浑身发抖的苏爷爷却拿起衣服悄悄地离开了现场。
69岁高龄的苏爷爷勇救落水群众的事最终还是传开了,家里的亲戚责怪他傻,万一送了命咋办,他却笑着说:“我不救,对得起我‘优秀党员’的称号吗?”原来苏爷爷1971年从部队退伍后到池州港工作,曾七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先后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双文明建设标兵、治安积极分子,他的先进事迹曾被交通部在全国交通系统广泛宣传。
因为妻子没有工作,还要赡养87岁高龄的老母亲,苏爷爷的晚年生活过得很清贫。但苏爷爷却很知足,每天除了陪老母亲说话聊天,帮忙料理家务外,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多管闲事”。他曾两次勇斗歹徒;也曾为了邻里之间的小事忙上忙下;也曾去河里捞那些他看不惯的白色垃圾。
知晓他的人一提起他无不称赞。可苏老爷爷却总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做的一切都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作为一个退休老党员,我只想像现在这样快乐地坚持下去,因为给别人带去快乐,自己也能快乐,所以要尽己所能来帮助他人,一辈子坚持做好事,堂堂正正做人。”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鞠躬)
铺庄小学五年级
女 吴依萍
第五篇:《卖报歌》的故事
《卖报歌》的故事
大约在1933年秋天,一个傍晚,聂耳约朋友周伯勋到霞飞路上走走,他边走边对朋友说:“这条路上有一位卖报的小姑娘,她把所卖报纸的名字喊得很动听,他早已注意到了,让周伯勋也听一听。”
他们走到吕班路(重庆南路)口,在有轨电车站附近,果然看到一个小姑娘跑来跑去、忙忙碌碌地卖晚报。她不过十来岁,瘦小的身躯上穿着打补丁的破衣服,但洗得很干净。她声音清脆、响亮,有顺序地叫卖报名,还同时报出每种报纸的价钱,走路的人们都由不得回过头来望她笑笑。聂耳他们走过去买了几份报纸,并和小姑娘聊起了家常,知道她名叫“小毛头”,父亲有病,家庭生活困难。在回去的路上,聂耳沉重地说:“很想把卖报儿童的悲惨生活写出来,要请田汉或者安娥写词。”
过了几天,安娥把词写好,聂耳又找到卖报的小毛头,把歌词念给她听,然后问她有没有不合适的地方。小姑娘想了想说:“都挺好,但如果能把几个铜板能买几份报的话也写在里边,我就可以边唱边卖了。”聂耳回去立即和安娥商量,在歌词中添上了“七个铜板能买两份报”的句子。后来那位小姑娘还真的边唱边卖,自然她的报也就好卖得多了。这就是《卖报歌》的由来。聂耳早已去世,但那位名叫“小毛头”的小姑娘还活着,已成为白发斑斑的老奶奶了。人总要离开人世的,但聂耳的《卖报歌》将长存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