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国家司法考试重点法条数字记忆法总结
在司考复习中,常常会遇到许多法条中有期限的规定,而这些又极容易为司考命题老师所设定司考考点,下面是司考复习笔记中关于重点法条数字记忆的总结,希望对大家备考2011年的司法考试有所帮助。
一、(1年)
1.《民法通则》第136条,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2)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2.《海商法》第257条第一款,就海上货物运输向承运人要求赔偿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一年,自承运人交付或者应当交付货物之日起计算;在时效期间内或者时效期间届满后,被认定为负有责任的人向第三人提起追偿请求的,时效期间为九十日,自追偿请求人解决原赔偿请求之日起或者收到受理对其本人提起诉讼的法院的起诉状副本之日起计算。
3.《海商法》第260条 有关海上拖航合同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一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4.《海商法》第263条 有关共同海损分摊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一年,自理算结束之日起计算。
5.《拍卖法》第61条第3款 因拍卖标的存在瑕疵未声明的,请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
二、(2年)
1.《民法通则》第135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合同法解释(一)》第6条 技术合同争议当事人的权利受到侵害的事实发生在合同法实施之前,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至合同法实施之日超过一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尚未超过一年的,其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二年。
3.《专利法》第62条 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至专利权授予前使用该发明未支付适当使用费的,专利权人要求支付使用费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他人使用其发明之日起计算,但是,专利权人于专利权授予之日前即已得知或者应当得知的,自专利权授予之日起计算。
4.《国家赔偿法》第32条第1款 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两年,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但被羁押期间不计算在内。
5.《海商法》第257条第2款 有关航次租船合同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二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6.《海商法》第258条,就海上旅客运输向承运人要求赔偿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二年,分别依照下列规定计算:
(1)有关旅客人身伤害的请求权,自旅客离船或者应当离船之日起计算;
(2)有关旅客死亡的请求权,发生在运送期间的,自旅客应当离船之日起计算;因运送期间内的伤害而导致旅客离船后死亡的,自旅客死亡之日起计算,但是此期限自离船之日起不得超过三年;
(3)有关行李灭失或者损坏的请求权,自旅客离船或者应当离船之日起计算。
7.《海商法》第259条 有关船舶租用合同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二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8.《海商法》第261条 有关船舶碰撞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二年,自碰撞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本法第一百六十九条第三款规定的追偿请求权,时效期间一年,自当事人连带支付损害赔偿之日起计算。
9.《海商法》第262条 有关海难救助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二年,自救助作业终止之日起计算。
10.《海商法》第264条 根据海上保险合同向保险人要求保险赔偿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二年,自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
11.《产品质量法》第45条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请求权,在造成损害的缺陷产品交付最初消费者满十年丧失;但是,尚未超过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
三、(3年)
1.《海商法》第265条 有关船舶发生油污损害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三年,知损害发生之日起计算,但是,在任何情况下时效期间不得超过从造成损害的事故发生之日起六年。
2.《环境保护法》第42条 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
第二篇:国家司法考试各试卷重点总结及复习方法推荐
国家司法考试各试卷重点总结及复习方法推荐
分数下来的一刹那,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考了432分。因为我是在职生,所以每天我花在司法考试复习上的时间不是很多。又要工作,又要学习。但是我针对各个司考试卷总结了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非常适用,所以特意写下来给广大考生分享。
一、卷一
(一)卷一的复习——认真,仔细;对于一卷的复习其实我是花了最大的力气,可以说考到这个分数也算“高投入,高产出”了。法理学大家都认为很难,我也觉得很难。考前有朋友跟我聊起时说:“我书看的懂,题目全做错,怎么办?”其他一些同学也有这样的困惑。但是法理学的确不是靠突击可以获的高分的。在本科阶段,我就看了很多法理学的书,《国法大全》的一套我全看了,所以对于领会法理的基本精神和学习外法史的确比较轻松。但是很多同学都觉得很枯燥,没仔细看。但是对于应付司考我的想法就是:法理其实就是那么几个重点基本知识点,比如法的本质,法的发展等等只是因为比较抽象,导致我们作不对题。可以多看指定教材的法理,也可以把串讲整理的一些知识点在考前多背背,即使不懂也一定要背熟记熟;还有我觉得要反复研究真题,因为每个知识点都会有详细的解析,而解析中的一些内容往往会成为来年的考点,所以研究真题,分析真题至关重要,这对于从整体把握卷一获取高分是一条最明确的捷径。但是要拿全法理的分数这也不太可能,只能尽力而为。我记得自己卷一的单选拿了48分,扣掉的2分都是法理。
04修宪一经公布之后,我就买来了宪法自己做比较分析。而对于其他一些相关的选举法,立法法等我看的是重点法条,一些数字的确记忆起来很麻烦,如果时间不多的话可以多看几遍,尽量记熟但没必要死记硬背,会考到的概率太小了,没必要在这个上面浪费时间。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毕竟司考的每一分对于大家都重若千金。法制史我是按着串讲边看书边做整理补充开始复习的。其实学习法制史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它融合了中国文化五千年的精髓在里面,带着热情来学,法制史要拿到80%的分数绝非难事。总之,法制史主要是把握一条历史发展的主线,及各个朝代或各个国家主要成就就行了。三国法看似很难,因为没有直接的法条依据,但是考题不难,是整个卷一中我认为最容易得分的。所以千万不可以轻视也不可以放弃。国际公法每年就这些知识点,掌握了基本理论(这个需要大家好好看书,没有捷径)答题就轻松了。国际私法中有很大一块与民通意见相结合来考,所以不管是复习国际私法还是民通意见的涉外部分两者做个比较来复习来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经济法那部分就看法条了,没必要看书。书中的很多理论对于应付司考太多余了。熟记那些重点法条和分析历年试题绝对绰绰有余。
至于法律职业道德那一块,就多做题吧,因为基本要考的就那几个方面:有关任命,辞职,回避等,总是与这个职业的道德思想息息相关。在作了历年试题和大量模考题后,基本可以把握要考的方向了。所以对于这个部分就是多作题,多记忆。
(二)卷一的答题——仔细,直觉“仔细”是对于作答任何一张试卷的要求,我们都知道司法考试中有时往往不是考大家对于法律的掌握程度,而是考大家的语文能力和仔细程度。那些命题老师会设很多陷阱给已经作题一头雾水的考生。最普通的就是选择“不正确”的,现在可能大家都脑子很清楚说自己不会犯这么蠢的错误,可是到了考场真的什么都会发生。所以大家可以现在就训练起来,以避免自己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如果是因为这1分而被资格证拒之门外,那就太郁闷了。请相信自己的 “直觉”。司考中碰到不确定,或完全陌生的题目是太正常不过了。这个时候就需要冷静分析,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一旦得出一个结论就不要再犹豫了,请相信自己。遇到自己不确定的题目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己背到过但是考试遇到了突然犯糊涂了觉得两个答案都有点象,那么请选择你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答案。有些考生会在两个选项之间犹豫就是因为这两个概念都曾背到过,可是到了考试概念就模糊了。这个时候就需要相信自己,一旦自己选了一个,就不要再去考虑了。很多同学都觉得这样很冒险,可是以前一个朋友就跟我说过“考试的时候第一个感觉最重要,不要轻易改变。”试了几次,有点道理。
另外一种就是完全陌生的题目,我根本没背过,也没看到过,怎么办?千万不要晕,告诉自己冷静。因为这类题目对于大家都是陌生的,完全陌生的题目肯定不难,有些只要从常识来推理就可以了。比如碰到自己没有见过的题目时,这个时候就放手一博,猜吧,但是猜也不是盲目,而是用逻辑和平时积累的知识去思考。还有,在紧张复习之余,要多关心社会中的种种事件,一来丰富拓宽自己知识面,二来也增加自己的见地。
二、卷二与卷三
很惭愧,这两卷实在考的很差,我对了答案之后发觉自己在实体方面的分数丢了很多,但是程序上的拿了很多分。总结下来就是这么几点:
(一)刑法与民法:靠平时多看多练多分析对于实体法这一块,我考的很差,没有发言权。但是大多数朋友的意见就是要平时积累,多做题,多和大家讨论,尤其是刑法的很多观点本来就有很大的分歧,只能靠大家在积累中得到进步。我有看了你们站的卷二与卷三,大家都讨论的很热烈,很有学习的气氛,还有千万记得要看各类司法解释,刑法罪名的补充,民通意见等等这些甚至比刑法,民法通则来的更为重要。
(二)民诉与刑诉诉讼法是可以靠突击或短时间的记忆来取得高分的,但是很容易在复习和考试时混淆概念,日期,程序的前后。那该怎么办?这就需要花时间重复记忆,不断记忆。记忆不等于死记硬背,要动脑子,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在熟读重点法条之后看大串讲我觉得非常有用,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如果要想得高分,那么就拿全诉讼法的分数,完全不难。
(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因为我的研究生专业是行政法,所以复习这部分的内容没有花多少时间。但是司考毕竟不同于理论学习研究。所以我把自己的复习重点定位在多做题,多研究真题。这块内容的确很抽象,而且记忆起来也不轻松,对于非法本我建议需要看看教材,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法条;而对于法本,那么就配套习题来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其实,行政法的考试重点还是满集中的。但是要记得看行诉解释,证据规则这些在近几年会成为考试的重点,大家一定不要放弃这块,多看看,绝对有用!
(四)商法没必要看书了,看重点法条吧!然后做做白皮书的配套习题,多巩固多记忆,研究真题!要懂的安排时间!这部分在决定复习时可以先看一遍,在考前再突击背一下,让自己在心里有底。遇到不懂的题目千万别慌,把脑子里的知识点回顾一下背背,一定可以的。还是那句话:我不会大家也不会,而我会的就一定要得分,请相信自己!
三、卷四
今年卷四都说放水了,可能是为了平衡前三卷。我这个分数只能说一般,去年卷四我得了62分。其实说真的,每年大家都担心卷四,我最不怕的就是卷四,我觉得主观题最好做了,没有选择题的几种概念来让我模糊大脑,我只要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就行了。
(一)谈案例分析——多做真题和模拟考题请一定不要怕案例分析!其实就是考那么几个主要知识点。只是因为一下子分散了,要自己来整理归纳比较头痛。我个人认为考前做模拟题,研究真题,再加上平时对各科学习的复习,如果是对每个概念吃透了,那么来答案例分析题一点都不难,反而我觉得前三卷的选择题难。而且往往案例分析题的设置都是一步步有铺垫的,如果一开始回答不出来先看看下面几个小题会不会有启发?总之遇到不会的不要慌,把你印象里相关的概念知识点梳理一遍。总之对于要提高案例分析题千万来不得投机去压题,只有学习时踏踏实实复习不遗漏每个知识点才是关键。我在复习时就要求自己看真题解析和认真做模拟题,因为案例一定要自己动手写一遍,否则考试时会不知道如何写的。
(二)谈司法文书——多写各类文书。原本是送分题可是到了我们手里却变成了绊脚石,丢分最多。因为我们平时从未花时间去看过,去真正写过。想直接到到考试去发挥是不行的。复习时很多同学都是只看结构,可是一个过关的同学就跟我说你一定要写,各种重要文书写一遍,哪怕抄一遍也比看印象深刻。因为今年没考,我无从考证自己的水平到底怎样,但是通过模考对自己的测试,我觉得自己因为平时的多多积累还是可以拿到大部分分数的。所以我建议大家:对于司法文书,不要轻易放弃,让自己多写写,争取拿好卷四中最好拿的分数!
(三)谈论述题——多关心时事热点,多参与讨论论述题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所以要求会自圆其说,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能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可以说清楚一个法律问题或法律现象。但是如果谈的都是千篇一律,自己写不出新意,当然也赢不得老师的亲徕!因为我一直对各种热点都比较有兴趣,也经常会和大家讨论各种问题,这在无形之中帮我积累了很多观点和例子。写论述其实就是写一篇论点清晰的议论文。大家从小到大,写了这么多还怕什么!所以,论述要得高分就要平时积累,多看多讨论,这样才会有无形的进步!最后,谢谢大家耐心得看完我的长篇大论,浪费了各位的宝贵时间!祝愿参加和即将参加考试的朋友都能够圆了自己的一个司考之梦!
第三篇:国家司法考试重点法条解读—— 反不正当竞争法
国家司法考试重点法条解读—— 反不正当竞争法
概述
《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的地位在司法考试中基本相同,都处于末流位置。从年均分值看,都在2分左右。从题型看,基本上只限于选择题,但都是考查考生对法条的灵活运用能力,而绝少直接照搬照抄法条出题的。
从历届考试试题看,本法的重点非常突出。从1994年至今7年来共约考了14道题,其中有12道题集中于法典的第2章“不正当竞争行为”。可以说,本章的每一个条文(第5~15条)都被考过1次或1次以上,个别法条甚至已被考过4次以上。除本章之外,第1章中的第2条也是重点法条,曾被考过2次。对于以上法条,我们在下面要予以详细分析。
第一章 总则
「重点法条」
第二条第二、三款 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本法所称的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
「意思分解」
1了解第2款关于不正当竞争的定义,注意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损害其他经营者利益而非消费者利益的行为。
2注意本条第3款关于“经营者”的定义和范围,突出经营性、营利性。
第二章 不正当竞争行为
「重点法条」
第五条 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
(一)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四)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相关法条」 《刑法》第213~215条;《商标法》第38条;《民通》第99条。
「意思分解」
本条规定的是欺骗性交易行为,为司法考试常考法条,应予重视。
1关于假冒商标的具体情形及认定,可参考以上所引相关法条同时复习。
2第(二)项的保护范围包括知名商品的名称、包装、装潢,条件是足以使购买者误认。
3第(三)项保护对象是企业名称或姓名。
4第(四)项保护对象是质量标志和原产地;行为性质是“在商品上”、“虚假表示”。
总之,要特别注意识记各项条文的保护对象问题。
「重点法条」
第六条 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不得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
第七条 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
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
「相关法条」 本法第23、3条。
「意思分解」
1以上两个条文实质上是关于反垄断的规定,也称为限制竞争行为。
2第6条指向公用企业、独占经营者的限定购买行为,公用企业指煤气公司、自来水公司、电力公司等企业。
3第7条指向政府的三个行为:限定购买行为(第1款)、限制外地商品流入、限制本地商品流出行为(第2款)。如1994年律考中有一道题让考生判断下述行为是否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某市政府发文规定,由于最近本市连续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因此各单位必须统一使用本市煤气公司生产的煤气安全阀。”此系考查考生对本法第7条第1款的灵活运用能力。不管出于什么动机,市政府发文限制消费者购买某一家或几家的产品,即属第7条第1款规制的对象。
4注意本法第23条关于对第6条行为有权监督检查部门的规定(1997年律考曾考过):省级或设区的市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第23条)。
「重点法条」
第八条 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在账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账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
经营者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可以以明示方式给对方折扣,可以给中间人佣金。经营者给对方折扣、给中间人佣金的,必须如实入账。接受折扣、佣金的经营者必须如实入账。
「相关法条」 《刑法》第385条。
「意思分解」
本条规定了商业贿赂行为,注意这里区分了以下行为:
1禁止贿赂行为;
2禁止暗中回扣行为;
3允许明账折扣行为;
4允许佣金行为。
其中,明账折扣和佣金都是正当的促销行为,但必须如实入账。
「重点法条」
第九条 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广告的经营者不得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
「相关法条」 《刑法》第222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9条。
「意思分解」
1本条指向经营者的虚假宣传行为,应与第5条第1款第(四)项的虚假表示行为区别开来。后者行为是“在商品上”。
2广告经营者的违法行为是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才能构成。
3广告经营者发布虚假广告引起的对消费者的责任,应参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9条。
「重点法条」
第十条 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侵犯商业秘密:
(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本条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相关法条」 《刑法》第219条。
「意思分解」
1掌握商业秘密的4个构成要件:秘密性、经济性、实用性和保密性(第3款)。
2商业秘密包括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第3款)。
3第1款是本条之重点,它将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分为以下两大类:
(1)不正当获取(第(一)项);
(2)不正当披露、使用、允许他人使用(其中第(二)项指向侵权行为,第(三)项指向违约行为)。
4第1款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人包括获取人和第三人。
本条十分重要,应参考《刑法》第219条详细识记并力求能够灵活运用。
「重点法条」
第十一条 经营者不得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一)销售鲜活商品;
(二)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的商品;
(三)季节性降价;
(四)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意思分解」
本条的考试频率较高,应予重视。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的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原则上禁止,但应重点识记四个例外,此例外常被设置为迷惑项。
「重点法条」
第十二条 经营者销售商品,不得违背购买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条件。
「意思分解」
1行为主体是经营者,而非国家机关。
2行为方式是禁止强搭售;禁止附加不合理条件。
3该行为违背了购买者意愿,损害了竞争对手的利益。
「重点法条」
第十三条 经营者不得从事下列有奖销售:
(一)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
(二)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
(三)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五千元。
「意思分解」
本条的考试频率也较高,应予重视。有奖销售应予鼓励,但禁止本条所列三类不正当竞争行为。
「不要混淆」
本条的难点在于第(三)项,若抽奖式的有奖销售开两次奖,如何计算并判断“最高奖不得超过5000元”的禁令?如1997年律考曾出现这么一道单选题:
某商厦开展有奖销售活动,其公告中称:本次活动分两次抽奖,第一次一等奖8名,各奖彩电一台(价值4500元),第二次一等奖3名,各奖录像机一台(价值2300元);第一次获奖者还可参加第二次抽奖。对此事件的判断中,何者为正确?
A开奖不允许分两次进行,该商厦构成不正当有奖销售
B可以两次开奖,但最高奖的总值不得超过5000元,该商厦构成不正当有奖销售
C可以两次开奖,因每次的最高奖励额未超过5000元,属正当的有奖销售
D是不是正当有奖销售,应取决于最后抽奖后抽奖结果是否出现一人连续两次中一等奖
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项。分开两次抽奖是允许的,但二者之和的最高奖总值仍不得超过5000元(所以A、C项错误)。第13条第1款第(三)项所讲的“最高奖的金额超过5000元”是指一种可能性,而不是看现实抽奖结果。实际上,D项所述的结果一旦出现,虽可认定其为不正当竞争行为,却在法律上已经无可挽回了,因为抽奖是一项十分公众性的活动,涉及的利益面太广了。
「重点法条」
第十四条 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相关法条」 《刑法》第221条。
「意思分解」
1注意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行为的构成要件:(1)客观上有捏造、散布虚伪事实的行为。
(2)行为对象是竞争对手,而非针对竞争对手,则不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
(3)主观上是为了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故意)。
(4)客观上有损害了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行为,且为不特定的第三人所知道或可推知。
「不要混淆」
1本条虽内容极简单,但考试频率颇高。其难点在于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行为构成的认定,考生应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认定。
2行为不针对竞争对手,不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但仍可能构成损害他人商誉的行为。
「重点法条」
第十五条 投标者不得串通投标,抬高标价或者压低标价。
投标者和招标者不得相互勾结,以排挤竞争对手的公平竞争。
「相关法条」 《刑法》第223条;《合同法》第52条。
「意思分解」
本条也是限制竞争行为,禁止两类行为:
1投标者之间恶意串通投标行为;
2投标者与招标者之间恶意串通行为。
本法提示:
注意一下本法第29条,其行政复议期间应改为60日(《行政复议法》第9条)。
不正当竞争行为之研究
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主要有七种,这七种行为的具体内容及相应的法律责任都具有可考性。
法条原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五条 经营者不得采取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
(一)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四)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第六条 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不得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
第七条 政府及其他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
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
第八条 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帐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
经营者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可以以明示方式给对方折扣,可以给中间人佣金。经营者给对方折扣、给中间人佣金的,必须如实入帐。接受折扣、佣金的经营者必须如实入帐。
第九条 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份、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广告的经营者不得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
第十条 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侵犯商业秘密:
(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本条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第十一条 经营者不得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一)销售鲜活商品;
(二)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的商品;
(三)季节性降价;
(四)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第十二条 经营者销售商品,不得违背购买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条件。
第十三条 经营者不得从事下列有奖销售:
(一)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
(二)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
(三)抽奖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五千元。
第十四条 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第十五条 投标者不得串通投标,抬高标价或者压低标价。
投标者和招标者不得相互勾结,以排挤竞争对手的公平竞争。
试题解析:
1.甲酒厂生产的“太岁康”高梁酒,在本省市场上颇有名气。以后,乙酒厂推出“状元乐”高梁酒,其酒瓶形状和瓶贴标签的图样、色彩与“太岁康”几近一致,但使用的注册商标、商品名称以及厂名厂址均不同。对此,下列表述哪一个是正确的?[1997年单选题]
A.因注册商标、商品名称以及厂名厂址均不相同,乙厂对甲厂不构成侵权
B.“太岁康”商标仅属省内知名,其标识又未获得专利,甲厂不能起诉乙厂侵权
C.两种商品装潢外观近似,足以造成购买者发生误认,故乙厂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
D.两种商品装潢虽外观近似,但常喝“太岁康”的人仔细辨认可以加以区别,故乙厂的行为不受法律禁止
答案为:C
题中乙厂的行为虽不是假冒他人注册商标,但却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属于与知名商品相混淆的行为。
2.某啤酒厂在其产品的瓶颈上挂一标签,上印有“获1900年柏林国际啤酒博览会金奖”字样和一个带外文的徽章。此奖项和徽章均属子虚乌有。对这一行为应当如何认定?[1997年单选题]
A.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该行为构成虚假宣传行为
B.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该行为构成虚假表示行为
C.根据《民法通则》,该行为构成欺诈的民事行为
D.该行为违反商业道德,但不违反法律
答案为:B
依《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第9条规定,A不正确,因为该啤酒经营者未对其产品作虚假宣传,只是在啤酒上伪造了名优标志,不能认定为宣传,因而不构成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B正确,因为经营者伪造了名优标志(1990年柏林国际啤酒博览会金奖字样和一个徽章),对产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因此,属于欺诈性交易方法中的虚假表示。民事欺诈须具备四个条件:欺诈的故意,欺诈的行为,受害人因欺诈而陷入错误,受害人因错误而作出意思表示,故C错误。
3.某商厦开展有奖销售活动,其公告中称:本次活动分两次抽奖,第一次一等奖8名,各奖彩电一台(价值4500元),第二次一等奖3名,各奖录像机一台(价值2300元),第一次获奖者还可参加第二次抽奖。对此事的以下判断中,何者为正确的?[1997年单选题]
A.开奖不允许分两次进行,该商厦构成不正当有奖销售
B.可以两次开奖,但最高奖的总值不得超过5000元,该商厦构成不正当有奖销售
C.可以两次开奖,因每次的最高奖励额未超过 5000元,属正当的有奖销售
D.是不是正当有奖销售,应取决于最后抽奖结果是否出现一人连续两次中一等奖
答案为:B
《反不正当竞争法》未规定抽奖式有奖销售中抽奖的次数,但却规定最高奖不得超过5000元。该商场进行抽奖式有奖销售,分两次抽奖而且第一次中奖者还参加第二次抽奖,因此最高奖应为4500加2300元,共计6800元,已超过5000元的限额,所以该商场行为构成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中的巨奖销售行为,故选B.4.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包括:[1995年多选题]
A.第三人通过违反约定人公开披露而获悉加以使用的B.第三人通过违反约定人公开披露后再次披露的
C.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允许他人使用的D.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的答案为:C D
本题C和D与法条相符,自然正确,而对于A和B项,只有当“第三人明知或应知前款所列违法行为”时方为违法。如果第三人善意不知时则第三人不构成违法。
5.经营者()()()()时,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1995年多选题]
A.销售鲜活商品
B.销售积压商品
C.销售有效期限将到期的商品
D.因清偿债务降价销售商品
答案为:A B C D
本题考何种情形构成倾销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参见《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1条。
6.下列行为中,哪些属于法律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1994年多选题]
A.某市政府发文规定,由于最近本市连续发生多起煤气中毒事件,因此各单位必须统一使用本市煤气公司生产的煤气安全阀
B.某商场为促销,张贴海报,宣传在年底举办有奖销售,最高奖品为价值4000元的彩电1台
C.某市果品公司购进一批水果,由于不便保存,决定降价销售,致使本市水果价格大幅度下降
D.甲公司为提高本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通过座谈会的形式,向顾客宣传乙公司的商品不如甲公司
答案为:A D
A项属于政府限制竞争行为,属不正当竞争行为。B项最高奖金是4000元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正当有奖销售。C项是不正当竞争行为倾销的四种除外条款之一,因而是正当行为。D项属于诋毁商誉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
7.1999年冬季,前卫商场大量销售皮衣,谎称自己销售价是“跳楼价”,下列表述哪些是正确的?[2000年多选题]
A.前卫商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禁止低价倾销的规定
B.前卫商场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禁止欺诈经营的规定
C.前卫商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禁止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规定
D.前卫商场违反了《民法通则》和《合同法》规定的诚实信用原则
答案为:B C D
低价倾销是指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本题题干中并未交待前卫商场的销售价低于成本,故而不选A项。《反不正当竞争法》第9条第1款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份、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前卫商场已构成了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故选C项。
8.以下行为,哪些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1997年多选题]
A.甲厂产品发生质量事故,舆论误指为乙厂商品,乙厂公开说明事实真相
B.甲汽车厂不满乙钢铁厂起诉其拖欠货款,散布乙厂产品质量低的虚假事实
C.甲冰箱厂散布乙冰箱厂售后服务差的虚假事实,虽未指名,但一般人可以推知
D.甲灯具厂捏造乙灯具厂偷工减料的事实,但只告诉乙厂的几家客户
答案为:C D
A项行为是乙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合法行为。由于甲厂与乙厂不是竞争对手,故选项B错误,C项甲、乙属竞争对手,甲厂的行为是诋毁竞争对手商业信誉的行为;D项甲厂虽只捏造虚假事实告诉乙厂的几个客户,也属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品声誉,也是不正当竞争行为。
9.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对公用企业的限制竞争行为,应当由哪一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行政处罚?[1997年多选题]
A.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B.省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设区的市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D.县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答案为:B C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3条规定,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占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的,省级或设区的市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根据情节处以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第3条第2款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其他部门监督检查的,依照其规定。”故本题选B、C.
第四篇:国家司法考试
一、考试简介
国家司法考试是国家统一组织的从事特定法律职业的资格考试。具体说来,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资格以及律师资格、公证员资格的取得,必须以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为前提。同时,大部分公司的法务部门也会优先录用取得司法资格的应聘者。如果你羡慕他们在社会上得到大家尊重,取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较高的收入,也想成为他们中间的一员。那么,你所必须通过的入门考试就称之为“国家司法资格考试”。
二、报名条件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品行良好的中国公民,具有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并且没有因为故意犯罪受到过刑事处罚,也没有被国家机关开除过公职,也没有被吊销过律师执照,没有因为在司法考试中违反考试纪律而被禁考,都可以参加考试;应当注意的是,为了有效地选拔法律人才,凡是参加了司法考试并取得A类合格证或者取得B类合格证但尚未取得高等院校本科以上毕业学历的人员,都不得再次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法律职业资格证分为A、B、C三类)应当注意:上面所指的“本科以上学历”包括得到相关审批手续的民办学校颁发的本科学历文凭、成人高等教育系列的本科文凭、普通高等学校颁发的本科学历文凭、通过自学考试取得的本科文凭、得到教育部认可的远程教育文凭。为慎重起见,鉴于党校和军校所颁发本科文凭的性质比较复杂,种类较多,持此种文凭是否能够参加司法考试的问题,建议咨询当地司法局司法考试主管部门以确保无误。
持港澳台地区和外国高等院校学历的人员,其学历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后也可以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
关于自考生的单科成绩包括毕业论文答辩全部合格,但在报名时尚不能取得毕业证书的情况下是否能报名的问题。司法部规定“自学考试单科成绩全部合格的人员,持单科(全部科目)合格证书和主管自考报名的教育行政部门(自考办)开具的证明,可以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但在考试通过后申请法律职业资格证的时候必须持有正式毕业证件。同时,根据相关政策,对部分经济落后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报名条件适当放宽,法律专科也能报名参加考试。
三、报名方式
(1)国家司法考试报名程序中有一个“网上预报名”的程序,至于是否为必经程序则由省一级司法局确定,考生可以在每年五六月份的时候登录中国普法网以及其他法律网站查询相关信息,或者向当地司法局电话咨询。
(2)已经网上预报名的人员须在网上预报名后在报名地司法行政机关指定的时间和报名点进行确认;不实行网上预报名地区的报名人员应当在上述期间内,由本人到市(地)司法行政机关指定的报名点进行现场报名。
(3)在户籍所在地以外工作、学习的人员,可以在工作、学习地报名。户籍在放宽地区的法律专业专科毕业学历人员,在非放宽地区或其他放宽地区报名、考试的,考试成绩达到放宽合格分数线,应当在户籍所在地申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四、报名时间
2012年国家司法考试报名时间暂未公布,根据往年经验,2012年司法考试网上报名时间在6月初开始,现场确认时间于7月初开始,以下为2011年国家司法考试报名时间(供考生参考):
网上报名时间为6月5日至25日。
现场确认时间为7月1日至20日。
五、放宽政策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
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第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六条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继续在部分地方放宽担任法官检察官学历条件的通知》、《司法部关于继续在部分地方放宽担任律师学历条件的通知》精神,经研究,现就确定国家司法考试放宽报名学历条件地方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自2007年5月起至2011年12月31日,下列地方的国家司法考试报名学历条件可以放宽为高等院校法律专业专科毕业:
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辖的自治县、自治旗,各自治区所辖县、旗,各自治州所辖县;
二、国务院审批确定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级市、区);
三、西部地区(除西藏外)11省、自治区、直辖市所辖县(包括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级市、区和享受民族自治地方政策的县级市、区);
四、西藏自治区所辖市、地区、县、县级市、市辖区。
……详情
六、考试时间
2012年国家司法考试时间暂未公布,预计在9月中旬,以下为2011年国家司法考试时间(供参考):
试卷一:9月17日上午08:30--11:30,考试时间180分钟。
试卷二:9月17日下午14:00--17:00,考试时间180分钟。
试卷三:9月18日上午08:30--11:30,考试时间180分钟。
试卷四:9月18日下午14:00--17:30,考试时间210分钟。
第四卷考试的时间虽然也是在下午进行,但是比其他三卷用时稍长,为时三个半小时。主要原因在于第四卷考试中的书写量很大,时间太短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在此也提醒各位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除了对法律知识进行学习外,还要通过有针对性的锻炼提高书写速度和字迹的美观。
每年司法部也要对司法考试的时间发出明确公告,留意相关信息。
七、考试内容
国家司法考试的内容包括:理论法学、应用法学、现行法律规定、法律实务和法律职业道德。
各卷的具体科目为:
试卷一:综合知识。包括:法理学、宪法、法制史、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
试卷二:刑事与行政法律制度。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试卷三:民商事法律制度。包括: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含仲裁制度);
试卷四:实例(案例)分析。包括:法理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
从2009年开始,国家司法考试试卷
一、试卷四包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相关内容。
八、考试大纲
2012年国家司法考试大纲暂未公布:点击进入 2011年国家司法考试大纲(完整版)
九、各科分值
根据往年标准,各学科分值大约如下:
卷别
法理学 法制史 宪法 卷一 经济法 国际法 国际私法 国际经济法 法律职业道德 卷二 刑法 刑事诉讼法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民法 商法 民事诉讼法 科目 6 7 8 6 7 6 3 20 18 12 24 8 18 150
分值
单选
多选 12 4 12 24 6 6 8 8 30 28 22 38 20 22 240
不定项 6 2 2 8 6 6 12 60
小计 25 10 19 40 12 15 16 13 58 52 40 74 28 48 450
卷四 45 20 20 20 150
合计 70 10 19 40 12 15 16 13 80 72 40 97 48 68 600 卷三 总计
十、鉴定方式
国家司法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考试分为四份试卷,每份试卷分值为150分,四卷总分为600分。试卷
一、试卷
二、试卷三为机读式选择试题,试卷四为笔答式实例(案例)分析试题(含法律文书写作)。
十一、通过率
国家司法考试历年分数线分析
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合格分数线
240 360 360 360 360 360 360 360
放宽地区合格线
— 335 330 325 320 315 315 315
通过率 10.18% 11.22% 14.39% 15.00% 22.39% 27.00% 35% 14.29%
十二、成绩核查
通过司法部网站——中国普法网和声讯电话查询本人成绩,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等地区的应试人员使用声讯电话16839800,其他地区使用声讯电话16899800。
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办公室表示,应试人员如对考试成绩有异议的,可自考试成绩公布之日起15日内,向报名地司法行政机关提出分数核查的书面申请。香港、澳门考区应试人员可向原报名机构提出分数核查的书面申请。应试人员逾期申请的,司法行政机关不再受理。
十三、资格授予
国家司法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评卷。评卷工作结束后,考试成绩由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办公室公布。
根据《国家司法考试实施办法》的规定,2009年国家司法考试的合格分数线,待考试结束后,由司法部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公布。
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人员,由司法部授予法律职业资格,并统一颁发《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申请授予法律职业资格的程序和要求,另行通知。
户籍在放宽报名学历条件地方、享受放宽地方政策的人员,在非放宽地方或者其他放宽地方报名、考试,考试成绩达到合格分数线的,应当在户籍所在地申请授予法律职业资格。
参加国家司法考试成绩合格的普通高等学校2010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应当在2010年7月31日前,持考试合格成绩通知书和毕业证书向报名地司法行政机关申请授予法律职业资格。
考试合格并获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担任法官、检察官,申请律师执业和担任公证员,应当符合《法官法》、《检察官法》、《律师法》和《公证法》规定的其他条件。
十四、常见问题
1、如何进入国家司法考试网上预报名系统?
通过互联网,进入中国普法网主页http://www.xiexiebang.com,点击“司法考试”专栏进入考试中心主页,再点击“网上报名”即可预报名。
2、网上报名从什么时候开始,是24小时服务吗?
国家司法考试网上报名期间,网上预报名系统是24小时服务的。
3、填写信息注意事项?
凡栏目后有“*”的,都是必填项。
4、姓名填写注意事项?
姓名中不得有空格;不得出现大小写字母、数字;姓名中有生僻字,需在相应生僻字处输入“*”符号(在英文输入法状态输入该符号)。
5、出生日期填写注意事项?
必须按yyyy/mm/dd格式填写,否则系统检测通不过,导致注册失败。
6、身份证填写注意事项?
输入位数必须是15或18位;输入字符必须全是数字,若是18位时除最后一位可以是“X”外其它全是数字。军官证和士兵证必须严格按照证件编号填写。
7、如何选择毕业院校?
点击“选择”弹出“学校信息选择”窗口,点击“查询”弹出“学校信息查询”窗口,可在“学校名称”栏中输入要查询学校名称中任意一个或多个文字后点击“确定”,在显示结果列表上点中要选择学校左边小圆圈,再点击“选择”。同样,可在“所在城市”或“变更说明”栏输入要查询内容。当然,三栏也可组合查询。如果确实查询不到您所选学校,您可选择“其它”,点击尾页就可快速找到“其它”选项。
8、如何输入毕业证编号?
一般毕业证上有两个编号,需要输入的是教育部网上可核实的编号,最长可能达18位数字;编号中有汉字也一并输入;暂无毕业证编号请输入“无”,事后由现场报名机构工作人员修改。
9、电话填写注意事项?
移动电话:首位不能为0;共11位;13打头;所有为数字。
固定电话:所有为数字,且在英文输入法状态下输入。
10、邮政编码填写注意事项?
共输入6位;全数字。
11、证件号码已被注册怎么办?
当证件号码被占用导致不能报名时,请与当地考试机构联系。
第五篇:国家司法考试
国家司法考试,在总体上将试卷分为共四卷,具体内容如下:
试卷一:综合知识。包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理学、法制史、宪法、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
试卷二:刑事与行政法律制度。包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试卷三:民商事法律制度。包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含仲裁制度);
试卷四:实例(案例)分析。包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理学、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
:民法——民诉——商经——三国——刑法——刑诉——行政——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