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记者采编播培训学习心得总结
一直以来都这样觉得,能够找到一份自己喜欢、又和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靠的是运气,能在工作岗位中体现自我价值靠的是努力,而能将这份努力效力于浙江广电集团,成为浙广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那更是一种荣幸,尽管在其中的位置或许微不足道,但能够始终尽着自己的一份力,还是让人感到非常骄傲的。在浙江广电集团下属的交通之声频道工作已经有6个年头了,从进台至今一直从事的是新闻记者这门职业,而在大学里我的专业就是编播,所以我很热爱这份工作并为之努力着。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当年在学校里所学到的东西似乎已经无法更好的运用到工作当中,知识结构的匮乏时不时让自己感到,一定要不断的充实自己才能更好的完善自己。因为我深深意识到“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以及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10月6日,我非常有幸参加了浙江广电集团第二轮采编播人员培训班,来到学校里的感觉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回到了似曾相识的大学校园。这种感觉既熟悉又陌生,对于我来说,以前学的就是播音主持,现在又要重新回到课堂强化训练很是熟悉,陌生的是新落成的传媒学院和为期一周系统化的培训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所以对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我格外珍惜。但与此同时在我心中还有一些小小的顾虑,那就是所培训的内容似乎和主持人有很大的关联,和我现在从事的记者这行又有什么关系呢?但培训结束了,我的顾虑早已在学习的过程中被逐渐打消,因为我实实在在体会到受益非浅四个字的真正含义。在第一天的开班仪式中,浙江广电集团的领导赵力平书记的一番话至今记忆犹新,“珍惜机会、集中精力、认真学习、遵守纪律”16字精神始终铭记在心并在一周的培训日子里时刻提醒自己,人要有危机意识,形势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提高自己。一周的课程被安排的非常紧凑,每一堂课都让我有机会聆听专家教授的讲座,面对面的和讲师交流,接受指导,在访谈类节目主持技巧这一课中,廖炎老师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自己的岗位上你为事业做出了什么?”联想自我,还真不是马上脱口而出就能回答的问题,值得深思,紧接着廖老师的另一句“清楚自己的职场位置,要把自己的岗位当事业来做”对我也起到了鞭笞作用,让人发省。在课堂上,廖老师用许多vcr视频生动讲述了一个又一个节目案例,让我们从中了解到原来语言类节目也有很多高深的学问,访谈、谈话、对话、辩论、聊侃等节目形式也各不相同,提问题同样很讲究,要把问号作为一个小结式作为陈述后再提下一个问号,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合记者的工作我发现,自己平时在发现场报道的时候,往往对采访对象事先设置了很多个问题,而被采访者在回答完上一个问题后,作为记者的我并没有先对此小结甚至没有仔细倾听而是将下一个问题马上抛了出去,这是非常不得当的。通过培训,会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对采访者的提问尤为注重,把自己的报道发的精致,更有可听性。如果说廖老师的讲座让我回味无穷的话,那么戚老师的讲座——播音员、主持人的形象塑造让我真正感到什么叫学以至用。作为一名记者,除了要有新闻业务,知识框架之外还有一点也显得非常重要,那就是形象塑造,记者经常要外出采访,言谈举止,沟通交流的前提是必须要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这样才会使得采访过程进展顺利,我个人认为,好的第一印象是从初见对方的礼仪开始的。应该说我们每个人都懂得最基本的礼仪礼节,但碰到具体问题的时候,还是会淡忘了礼仪礼节,或者是礼仪礼节做不到位,或者无法明显地表达出来,在这次培训中我学会了仪表塑造,用良好的仪容仪表和精神面貌来塑造个人形象,展示良好个人修养,因为个人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就代表着整个台的形象。
第二篇:采编播心得
采编播心得
一、确认选题
谈到我们这次的选题,灵感还是来源于我和妈妈的一次通话。妈妈说家里那边的报纸刊登了一条“两名女大学生搭黑车被暗杀”的新闻,让我以后不要撘黑车,不安全。于是乎,我想到了学校门口每天停着的那些黑车,尤其是在周末节假日的时候更是猖狂,不停的吆喝着拉拢着生意,而乘坐得最多的就是我们这些下山的学生了。
二、采访准备
明确了此次报道的主题,我们就开始选择报道的角度,鉴于实际条件的限制,我们将报道的范围放在了重庆邮电大学老校门口。在采访前,我们作了比较全面的准备。
首先是理论准备和政策准备。我们通过报纸、网络等相关媒介,全方位地搜集关于黑车非法运营的等一系列相关信息。掌握了这些与我们的报道选题相关的理论、政策,是为了让我们在随后的报道中能更客观、准确地反映新闻事实。其次是情况准备和知识准备。我们走访了重庆邮电大学老校门口的346公交总站、在校学生、重庆邮电大学老校门值班室以及黑车车主,了解并熟悉了一些有关情况,为我们接下来的报道提供了基础。
最后同样重要的,是事务准备和心理准备。我们此次深度报道总共采取镜前采访、录音、非正常拍摄等多种方式,访问前我们对所有的硬件设备、器材(包括高清摄像机、话筒、录音笔等)的完备和正常与否进行了严格检查。同时,对可能遇到的障碍(如采访对象因顾及其他方面而不予配合等)都进行了预先估计,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三、采访心得
我们的采访对象确定为346工作总站调度人员及在校学生(镜前采访),并对重庆邮电大学老校门值班室人员及黑车车主进行了录音采访。这个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了几条经验:
1、首先要清楚——需要从对方口中得到哪些要点;
2、对于镜前采访,我们的问题设计要准确具体,表达要简洁、口语化;并且一定要抓住问题的关键。例如:
采访学生:① 你是否有过坐黑车的经历?
② 你对黑车的安全方面有什么看法?
3、对于镜后采访,我们先要将想到的问题一一列出;问题要有针对性、有深度;同时提问时要讲求逻辑性,将问题的信息点准确地传达给采访对象。
4、前期采访方案以及具体摄制方案的拟定。在报道形式上,要选择好拍摄地点、确定拍摄时间和拍摄内容,做到井井有条;同时,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事先“预演”——一来可以消除紧张,二则在正式采访时更加的得心应手。同时,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为具体的摄制设计2套方案,以备方案一临时行不通可以马上“改其道而行之”。
四、新闻稿写作的体会
本学期我们除了学习《新闻学概论》这一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还通过学习《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来指导实践。对于此次的深度报道,在我们拍摄之前,新闻稿的框架就已经初具皱形了。在写作新闻稿的过程中我得出了如下体会:
1、为眼睛而写。新闻稿就是我们深度报道的解说词,为了遵循视觉逻辑,最基本的要求是做到声画对位;其次,解说要适度、少而精,在画面能够将信息准确清晰地传达给受众时,解说词应点到为止。
2、为耳朵而写。新闻稿的语言应该口语化、少用书面语,做到通俗易懂;同时,注意用语朴实自然、简单明晰、形象生动(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3、标题的拟定。为了既表达主要内容,又做到吸引观众,我们对此次报道的核心内容进行进一步提炼,认为“黑出租为何屡禁不止”更能准确的概括我们的主题,而且同样简明精炼。
4、主体部分按照逻辑顺序来展开;结尾我们采取了“评论式”、“呼吁式”来提出我们在进行深度报道后的思考,评论结合了调查的结果;最后的呼吁虽带有记者的个人主观观点,但整体上是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上来评论的。
通过此次采编播实习,我们真正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实践中。虽然这个过程中有过困难,但终究都能在我们小组成员的齐心协力下一一克服。我也切身体会到了一点: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前提和基础;而以之来指导实践、并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才是关键,将书本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经验,这才是我们进行理论学习的真正意义和目的之所在!
杜天娇
2009213179
第三篇:广播电视采编播业务培训班方案
广播电视采编播业务培训班方案
主办单位:中共茂名市委宣传部
茂名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茂名市广播电视台
协办单位:
赞助单位:
活动主题:DV视野中的当代茂名
宣传语:美丽家园和谐茂名
我的视野我的世界
关注社会关注民生
活动宗旨: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迅速普及,DV已进入日常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并逐渐进入家庭,成为工作生活的新亮点和新的大众娱乐方式。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建设文化大市的号召,巩固文明城市成果,进一步丰富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全面展现广大干部群众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凸显城市魅力,发掘和培养茂名市DV影像艺术创作人才,壮大茂名市广播电视台DV采编通讯员队伍。中共茂名市委宣传部、茂名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茂名市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茂名市首届DV影像艺术大赛。
一、作品征集
1.征集时间:2007年10月1日——2008年1月20日
2.征集内容:城乡风景、民风民俗、家庭温情、校园生活、新闻视点等。作品要求:充分运用DV影像的特点,纪录、讲述一个完整的新闻事件或生活故事,具有原创性,有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法,内容健康向上。
3.体裁形式:纪录片、新闻专题片、剧情片,时间不超过45分钟。
4.参赛报名条件:除主办方外的所有热爱视频创作的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群众。
5.参赛方式:参赛者制作好的DVD光盘,送交或邮寄至茂名市广播电视台总编办公室,注明“DV影像大赛作品”字样。
6.参赛作品必须是原创作品,不许抄袭,一经举报查实,即取消其参赛资格。
7.每位参赛者最多只能送评两件作品。
8.参赛作品恕不退还,请参赛者自行备份。
二、作品评选
1.由主办方组织成立评委会,邀请市高校、文化、艺术界权威专家组成。作品初选2008年1月21日至25日,由茂名市广播电视台筛选。
2.集中评审:(2008年1月底),由评委会对参赛作品集中评审,从初选作品中评选出特等奖作品一件,最佳影像作品奖一等奖2件,二等奖3件、三等奖5件;并设最佳导演奖一名、最佳摄像奖一名、最佳编辑奖一名。
三、作品展播:2008年1月27日起至2008年2月26日,茂名电视台开设特别专栏“我爱我家”分期播出。
四、为了搞好这次大赛,茂名市广播电视台将举办DV影像艺术培训班,邀请专家讲座,系统介绍摄像构图、编辑要领、配音技巧等;
组织DV业务研讨。茂名市广播电视具备DV设备的通讯员集体记者可由单位选派参加培训,同时接受社会参赛选手报名。
报名时间:2007年10月1日~10月31日,报名费:元 培训班开班时间:2007年11月5日,地点另行通知
五、开展主题拍摄活动:组织参赛选手到天马山、中国第一滩、根子镇等地就“城乡风景、民风民俗、家庭温情、校园生活”开展主题拍摄活动,制作DV作品。
六、颁奖时间:2008年3月
大赛获奖作品和个人可获得一定的奖金或奖品外,由主办方发给相应证书,入围作品选手视实际情况聘为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发给带有徽志的采访话筒等设备,提供采访工作便利,部分将特聘为社区记者,稿件优先采用,稿费丰厚。特别优秀人员将聘入茂名电视台工作。
七、经费:向社会征集冠名赞助。
八、本次大赛解释权归主办方。
第四篇:记者培训
文学社活动资料小记者培训内容
一、什么叫记者?
记者就是指采访新闻事件和写新闻报道的专职人员。包括编辑、采访、评论人员。记者可以归类成很多种,下面给大家举几个常用的分类标准:从采访和报道的对象上划分,记者可以分为新闻记者、体育记者、娱乐记者等许多种。从采访和报道的形式上划分,记者可以分为文字记者、摄影记者。从采访和报道的范围上划分,记者可分为国内记者和国际记者。……在做采访和报道的过程中,记者应该始终坚持四个字:“客观拷贝”。简单地说,就是要坚持“三忠”原则——第一要忠于事实,第二要忠于历史,第三要忠于公众。这样,才能够能做到原汁、原味、原样地拷贝事实真相,完全真实地报道被访内容。
二、什么叫新闻?
顾名思义,新闻就是能引起人们重视的新鲜事。但既然身为小记者,我们可就得学会以“专业”的眼光来看待“新闻”哟,因此请大家记住这个目前最权威的定义——“新闻”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我们先来举个例子吧。比方说,昨天,我们班级的张小红同学不怕脏不怕累把厕所打扫干净,得到老师的表扬。那么,张小红同学打扫厕所的事不就是“新近”发生的“真实”的“新鲜事”嘛?!因此,大家不难总结出,“新闻”这个概念包含了“新近”、“事实”和“报道”三个最主体内容,这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三、消息是最常见的新闻体裁。这里作个简单介绍。
消息是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一种写作形式,何谓“消息”,简单说,它是以简洁的文字迅速传播新近发生的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实(包括某些将要变动的事实)。它是目前最广泛、最经常应用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消息的结构一般分五个部分:
1、标题。标题包括主标、引标、副标。并非所有消息的标题都如此,可根据消息情况灵活运用。引标,用来说明意义,引出主标;副标,则是对主标作阐述和补充。
2、导语。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提示消息的核心内容。导语应该有以下作用:读者一看导语就知道这条消息写的是什么。读者看了你的导语愿意继续读完这条消息。有适当气氛的导语可以使读者身临其境。简单地说就是新闻要素齐全——五“W”和一个“H”,即who(谁),what(什么事),when(时间),where(地点),why(为什么)和how(怎么样)。这是记者写导语准备回答的问题,其中哪一个是重要和应该突出的,应由记者或编辑根据情况确定。有经验的记者在写作导语时并不需要考虑这个公式,而对初学者来说,考虑五个“W”和一个“H”是非常重要的.(一)人物导语。例如:【华盛顿电】美国总统克林顿今天宣布,美国将对海地动武,以解决那里的政权危机。但是,在人物导语中,如果不是名人,那么导语中可以不出现名字。例如:一个过门才6个月的19岁的新娘今天承认,她想毒死其丈夫,因为他批评她做的菜不好吃。而这个新娘的名字可以留到后面去交待。
(二)事情导语。在讲完人物导语之后,事情导语就比较容易了解了。实际上只要把什么事(what)放到什么人的位置考虑就行了。例如:【新华社赫尔辛基9月28日电】一艘载有867人的爱沙尼亚客轮28日凌晨因遇风暴在芬兰附近的波罗的海水域沉没。到目前为止,只有29人获救,其他人下落不明。上面是一条纯事情导语,新闻要素很齐全。
(三)时间导语。例如:今天是抗日战争胜利××周年……
(四)地点导语。同时间导语一样,地点导语是很少用的。通常地点只是作为导语中一种要素而存在,除非这一地点有特殊意义。
(五)原因导语。为什么(why)有时是新闻中最有意思的角度,可能是读者最想了解的问题。例如:由于股票和地产问题,日本首相细川今天宣布辞职。
(六)方式导语。从怎么样(how)的角度写经常能提供一条有兴趣的导语。如:一条带有奇怪的牙齿痕迹的铅笔,使一位30岁的看门人今天被捕。他承认上星期撬了一所中学的校长办公室行窃。
3、主体。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提问技巧: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辞,加以敷衍。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细节。
3、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在诱导性提问中,采访对象得有较好的敏感性,并肯于争辩,而记者则需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声调或措辞来引诱对方作肯定性回答。诱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程度。因为诱导性提问容易使谈话达到互不相让的地步,但只要融洽关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话。
4、适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聪明的记者一般不会打断采访对象的话,这样可能得到直接询问得不到的情况。故意地不露声色,有时同样有效。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说:“我发现,在电视采访中最有趣的做法就是问一个漂亮的问题,等对方回答完毕你再沉默三、四秒钟,仿佛你还在期待着他更多的回答。你知道会怎样吗?对方会感到有点窘促而向你谈出更多的东西。”
5、善于观察与倾听,捕捉采访问答中所不能显现的事实。艾丰提醒所有的记者“在采访时别忘了带上眼睛和耳朵”。我们强调观察和倾听是因为深度报道采访需要记者全身心地投入,许多鲜为人知的原因和珍贵的新闻事实,都是记者调动所有感官包括心灵去感知到的。
(1)选择正确的视角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这个视角可能是指宏观的,把握事物相互关联的全局视角;也可能是指记者个人情感、思想的视角;还可能是指在现场观察时的微观视角。总之,正确的视角加上细致的观察,会让记者获得准确的、直接的、富有特征的资料。
(2)做一个有心的听众,邝云妙在《当代新闻采访学》中提出:一名记者,特别是一名老练的记者,应该是最善于倾听的人,而不是喋喋不休的人。的确,善于倾听的记者往往更容易有丰厚的收获,也更容易与采访对象沟通。稍纵即逝的新闻线索,谈话对象的弦外之音,都会因为你的有心倾听而被发掘,对新闻事实的领悟或许就会更接近其本来面目 小记者去采访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采访,就是了解情况,采集材料,调查访问。怎样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呢?
首先,要掌握采访线索。要知道你去采访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掌握采访线索的方法很多;可以从学校或班级的黑板报和墙报上寻找;可以从同学、家长或社会一些人的闲谈中发现;还可以从一些材料中获得,等等。掌握了采访线索,才能有目的地采访。
其次,要熟悉有关材料。你有了采访线索,知道采访对象以后,就要尽可能地找些有关的参考材料。例如,你去采访一位优秀学生,要尽可能知道这位学生的年龄、学习情况、思想情况,大概有些什么事迹等。有了这些材料,采访时才能顺利进行。
还有,要制订采访提纲。也就是要有一个采访的计划,包括;需要了解什么情况,提些什么问题,什么地方要追问或详细了解;先谈什么,后谈什么;还要找哪些人谈话,等等。对这些问题,尽可能拟得细一点,到采访时,可以不断变动,随机应变。
以上的准备工作做好了,采访时就心中有数,采访效率就会提高。怎样做采访笔记
我们每次去采访的内容都会很丰富,在没有录音机的情况下(就是有录音机也要做简要的笔记),光凭自己的脑子是不可能全记得住的。因此,采访的主要内容必须当场用笔记下来。做采访笔记要注意做到--记具体
所谓记具体,不是把采访对象所说的话,原原本本像录音机似的记下来,而是要记下他所说的具体内容。譬如人名、地名、数字和事实经过等等。有的内容要当场问清楚,如人名和地名不仅要问音而且要问字,避免写出同音不同字来。有些数 字,对方口头谈了,还要反复核对准确。对有关的事情经过也尽可能记具体些。特别是对一些重要的事实千万不要只记个概况,印象,要不,写成文章就容易出问题。
记原话
采访对象所说的能反映他思想的关键语言,要原原本本记录下来,不要经过自己改造、概括后再写上笔记本。因为人物的语言大都是有生活气息、有个性的,比我们概括的要精彩得多。记下原话还有助于事后对人物谈话内容的分析和判断。人物谈话时的姿态、口吻和气氛也要注意观察,必要的也可以记录下来,以备写作时参考。记疑难点
采访中,总会有疑难之处,这些疑难往往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要向读者说明的重点,首先要问明白,然后记清楚,事后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如果疑难问题一晃而过,待到写稿时,才发现没有弄清楚,不得不又要去补充采访,这就费时费力了。
另外,采访要做到口到、耳到、眼到、手到、脑到、边问、边听、边看、边记、边想。特别是要边记边思考,不能只顾记录,不开动脑筋。一般在采访时就要开始考虑写作的问题。哪些材料要深挖?哪些细节要多问?哪些数字要核实?哪些观点要反复问证?这些都要在采访时,边记边思考,才能心中有数。
采访笔记要及时整理,时间久了,感觉和记忆就会打折扣,有些当场漏记的,及时通过回忆还可作补充。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采访作用,写好稿子。.新闻有哪些特点?
答:新闻有四个基本特点。下面,我们具体谈一下。
第一,新闻报道最近发生的事情。就是说,新闻必须报道最新鲜的事情,而不是讲已经过去的事情。譬如,中国向南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女排夺得世界冠军等事情一发生,马上报道出来,就是新闻。如果当时不马上报道,事隔很久才写出来,那就不是新闻了。
二,新闻是对重要事情的报道或评述。什么是重要的事情呢?就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事情。比方说,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或者某人研制出治癌新药,等等。因为这些都与人们的利益有密切的关系,记者报道或评述这些事情,就会受到欢迎。如果你写“张三和李四今天打了一架”,这虽然是新发生的事情,但不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事,就不是重要的事情,没有报道或评述的必要。第三,新闻应当让事实说话。记者的任务,是把已经发生的重要事实,准确地、简单明了地、完整地报道出来,让读者或听众自己去看、去听、去想,而不是由记者大发议论,或者添油加醋地描写。比如,你晚上坐在电视机旁,听播音员报道南非当局迫害黑人的消息,播音员只是客观地告诉你事实,则不是说:“我非常讨厌南非当局,他们坏透了。”等等。为什么呢?因为事实是最有力量的。
第四,新闻报道的目的是为了有利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不是相反。围绕这个中心目的,新闻应当担负起影响舆论的重任。
掌新闻的特点,对小记者是很重要的。13.新闻必须写真人真事吗?
答:对。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这一点,不能有半点含糊。
你可以想一想,大家为什么愿意看报纸、听广播?人们为什么相信记者?就是因为,记者能够通过报纸和电台,将各种最新的最真实的消息,报告给千家万户。如果人们一旦发现,这个记者在撒谎、造谣,谁还会相信记者呢?决不会的。
新闻界有个很有名的词“客里空”。它出自苏联作家柯涅楚克的名剧《前线》。作家在剧中成功地塑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名叫客里空的记者形象。这个记者常常瞎编乱造,能从电话里亲眼看见戈尔洛夫将军泪流满面,而且活灵活现地把这写进新闻。从此,客里空就成为一切写假报道的记者的代名词。我们小记者可千万别成为“客里空”
有人说,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记者是撰写历史的人。这更说明了新闻工作的严肃性。所以,许多记者都把坚持新闻真实,当做一条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我们小记者初学写新闻,也应当继承这个良好的传统。
14.怎样才能做到新闻真实呢?
答:有时候,写出了假新闻,并不出于记者的本意,而是因为偏听偏信等原因。所以,做到新闻真实,确实要讲究一些方法。
第一,新闻必须具备“六要素”,即:什么事情?谁参与这件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这件事是怎样发生的?等等。
每一个“要素”,都需要记者采访清楚。例如,这件事明明是去年发生的,无论它怎么美好动人,也决不能说成是今年发生的。再例如,报道一次小队活动,其实,队员们对这次活动并不喜欢,尽管记者认为好,也不能说队员们多么高兴。否则,就容易写出假新闻。
第二,采访新闻不能只听一个人说,要多找几个人。一个人的记性再好,也不会记住所有的事。如果你采访的时候,只听一个人说说,就写了新闻稿,是很不保险的。因为,万一他(她)记错了哪一点,你不也就跟着错了么?再说他(她)认为对的事情,其他小伙伴不一定认为对,你把他(她)一个人的意见,当成大家的意见,是片面的。
第三,你写完新闻稿后,应交当事人审阅,并请学校有关老师或辅导员过目。有时候,尽管你写的事是真事,但是宣扬得过分了也不符合新闻真实的原则。这样交当事人和老师看看,就容易避免这个毛病。当然,最关键的不是别人,而是你---小记者。只要你认真负责,耐心细致调查研究,就可以做到新闻真实 新闻与作文有什么不同?
答:按照人们的习惯,把写新闻与做作文统称做写文章,但实际上,这两者之间有很大的不同。作文多指学生练习写作,新闻则是指对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的报道。
新闻与作文的不同有很多,这里讲四点:
第一,选材的标准不同。
新闻写作只能选择最近发生的既新鲜又重要的事实作材料。作文写作选择材料的方面却宽得多,它可以选一件发生很久但难以忘却的旧事,也可以选写一个有特点的人物,还可以借写一棵树或一种花抒情,而一般说来,这些都不适宜作新闻材料。
第二,时效的观念不同。
讲究时效性,这是新闻绝对不可缺少的条件,甚至可以说是第一位的条件。但是,时效性对作文来说,几乎算不上重要。许多新闻,不仅要写明某年某月某日,而且要写明几时几分。作文则只需点明大概时间,例如“今年秋天”或者“有一年秋天”就行了,关键是写出特定时间的特征。
第三,结构的方式不同。
作文的写作是很讲究结构的,要求有“凤头猪肚豹尾”,注意起承转合等等。新闻则要求“倒金字塔”形结构。这几年报上常出现“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等等,这些极短的新闻几乎没有结构可言,但写好了仍不失为一条好新闻。这更显出新闻与作文的不同。
第四,感情的表达不同。作文带有一定的文艺性,可以充分地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甚至可以调动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段,烘托气氛,动人心魄。新闻写作则不然,它要求记者靠事实说话,不可夸大,也不可缩小,必须字字求准。当然,这并非说写新闻不需要感情,而是强调写新闻要着重写事实,让读者在客观事实面前得到启迪。有些很让读者激动的新闻,都是靠了事实的力量。
这样讲,你清楚了吗?建议你在上写作课的那天早晨或晚上,听听“新闻联播”节目,留心比较一下,会更具体地理解新闻与作文有哪些不同的。
19.听说当记者要消息灵通,可我消息不灵通怎么办?
答:当记者,的确需要消息灵通,因为新闻姓“新”不姓“旧”。人们看报是为了得到一些新的消息,尤其是一些自己不容易知道的消息。如果你这个当记者的,比别人获得新消息慢,登在报上的尽是些旧闻,谁还愿意看报呢?所以,你既然想当记者,就必须变消息不灵人士为消息灵通人士。
怎样才能消息灵通呢?
第一,小记者应当养成读报和听广播的好习惯。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宣传工具,每天都向人民报告许多重要新闻,这些内容常常就是国内外大事。
当然,小记者既然以采写儿童新闻为主,更应当多看少年儿童报,例如《中国少年报》、《中国儿童报》等等。这些报纸,一般会把党对少年儿童的要求,以及少先队开发各种活动的最新消息,及时刊登出来,你经常读报,知道的事情多,消息自然就灵通起来了。
第二,小记者应当及时了解本校包括本区的动态。什么叫动态呢?就是最近发生了和将要发生什么事,这些事情将会怎样发展。经常读报,你会得到许多启发,但那是别人写的新闻给你的启发。你要写出好新闻来,必须掌握自己周围的动态。怎么去掌握呢,你可以访问少先大队辅导员,也可以访问校长,还可以访问本地区团委学少部或少工委的负责人,他们会告诉你一些最新消息的。
第三,小记者应当热心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成为同学们的亲密朋友。大家愿意跟你在一起玩,愿意把心里话讲给你听,这是你写好新闻的重要条件。相反,如果你以为自己是个小记者了,骄傲得谁都不理,同学们就会对你敬而远之,不向你说心里话。这样,你就写不出真正反映大家思想感情的新闻报道。也不知道同学们当中有什么秘密,消息自然也就不灵通了。因此,小记者一定要成为同学们的好朋友。
我相信,做到这三条,你就会变成一个消息灵通人士的。
20.消息灵通了,可我去采访的时候,没有话问人家怎么办?
答:我想,恐怕不是没有话,而是不知道问什么和怎么问人家吧?如果真没有话,你干吗来采访呢?
这里,着重谈谈采访前的准备。
记者在每次采访之前,一定要有准备,准备得越充分,采访成功的把握越大。
首先,你应当弄清楚采访对象的事迹特点是什么,你报道的重点又是什么。譬如,采访一位优秀少先队员,不能把他(她)各方面的情况,都详细采访,而应当选择其事迹最突出的一点,或者以此为重点,其它事迹简略地采访一下即可。抓住采访对象的事迹特点后,你还必须弄清楚,宣传这个事迹特点,对广大少先队员有什么意义?或者再细分一下,哪一点对少先队员更有启发和鼓舞作用?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采访的重点。
其次,你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情况,也就是有关采访对象的材料。例如,采访对象是个小发明家,你就要了解清楚,他(她)发明了什么?这项发明有什么价值?得了什么奖?他(她)的经历是什么?为什么要搞这项 发明?等等。另外,同学们想知道这位小发明家哪些事情,也要了解清楚。
再次,你可以了解一下采访对象的性格爱好,找出一些他(她)感兴趣的话题。这样,采访的时候,他(她)会觉得你很理解他(她),就愿意同你说心里话,这是很重要的。
你不妨试试看。做好了采访前的准备,就会有许多话问采访对象的。没有话问,那就是没有做好采访前的准备。
21.我做好了采访准备,来找采访对象,可他很紧张,说不出话来怎么办?
答:这种情况是有的,咱们一起来分析分析原因。
在大多数同学的心目中,记者的形象是很神圣的,记者采访谁,就有可能将谁的事儿登在报纸上,让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说,一个第一次接受记者采访的小学生,能不紧张吗?
另外,如果你提的问题,非常生硬或抽象难懂,被采访的人不知该怎样回答,也会紧张的。例如,采访一个犯过错误的同学,我开头就问:“你都干过什么坏事?”他(她)就很难张口。因为,一般人都怕别人揭自己的短处,你刚见面,就揭人家的短,人家除了紧张以外,还会对你产生反感甚至对立的情绪,使你的采访无法进行。
应当怎么办呢?
采访任何一个人,第一件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取得对方的信任和好感。做不到这一点,你很难采访到最有价值的材料。因为,这些材料都在采访对象的心灵大门之内,他锁着呢,钥匙在他手里,是打开还是锁闭,要由他来决定,而他的决定往往是根据记者的态度做出的。
因此,采访的时候,小记者必须像知心朋友似的,与采访对象交谈。你要尊重他(她)、关心他(她)、理解他(她)。像前面提到的采访犯错误的同学,更要热情、细心,千万不能再伤害他(她)的自尊心。你可以先问问他(她)喜欢干什么?班里的同学好不好?等等,使他(她)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再谈主要的事。当然,谈主要的事,也要和蔼可亲。譬如不要问“你都干过什么坏事?”可以说:“听说你犯了错误,我们真替你着急,你本来是个好学生,怎么会这样呢?一定有什么原因吧,你说出来,我们大家帮助你。”你如果这样说,他(她)就不会紧张了。
有的同学,一听“口才”两个字,马上就警觉起来、害怕起来。口才?!那么难啊!我的口才真是一塌糊涂!我哪能当小记者呀?
其实,每个人的话语中都有闪光的词句,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只要同学们略加注意,你的口才就会发出光彩来的。
要想有好的口才,你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刚开始学习采访的时候,你的准备应该做得多一些、再多一些。
准备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主题准备。首先要搞清楚这次采访的主要目的,并且查清楚有关的资料,做到最熟悉自己要采访的话题;尽可能地了解被采访对象的情况,对采访地点、采访时间,最好能事先约定。
二、仪表准备。小记者外出采访,应以合身朴素的衣着为宜,注意仪表的干净整洁,千万不要穿着奇装异服或不修边幅地去采访,那样只会导致“失败”。内在的“仪表”——情感、心理素质方面也要做好准备,一切应以达到采访目的为重,千万不能感情用事,更不可有其他失态的言行。那么,在采访前,你就要忘记其他杂务,做一点心理调节,把自己调整到最好的状态。
三、物质准备。文字记者,一般只需准备纸笔即可;摄影记者当然要准备好照相机或摄象机;广播记者当然要准备好录音机了。一般来说,物质上的条件越好,采访就越方便。
在具体的采访交流活动中,你还要注意一些相关的因素,如“礼貌、坐姿、视点”等。在无人引领的情况下,应先敲门并得到允许后进入对方的房间;进门后应轻轻地合上门,轻轻坐下并尽快进入采访活动;采访结束离开时,停一步说句“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后再开门退出。在采访过程中,小记者应有较好的坐姿,全身放松、端正地坐在椅子上,挺直腰板并微微地将身体向前倾一点点,用平视的目光去面对采访对象。在对话交流之中,小记者的目光应该落在对方的额头上,这样的视点最亲切;你要是老是看着人家的眼睛或跟着别人的目光移动,人家会认为你要向其挑战或你要看穿人家的心思;当然,小记者的目光更不能东张西望,打探什么的样子;如果你想了解主人的房间陈设,应该得到主人的同意,并由主人领着你四处观察,在观察时能够适时给予赞叹的话,你的采访也许会更加顺利。小记者要有一双慧眼、一张巧嘴和一双灵耳。
小记者应当培养一双能明察秋毫的慧眼。一般情况下,如果讲话人看着听讲人,则显示说话人此时是十分自信的;如果听讲的人认真地听并看着说话的人,则表明听讲的人对其所讲的话题有浓厚的兴趣;如果说话人讲着讲着顿了一下或者呷了一口茶之类的,则表示让听讲人插话,看有没有对前面内容不明白之处;如果说话人把眼光从听讲人身上移开,则显示他在此后说的话有可能不大可靠;如果听讲人把目光从说话人身上移开,则显示他对刚听到的那几句话表示怀疑。所以,小记者在实际采访活动,应该认真仔细地用眼睛捕捉对方的真实意图,挖出最有味的“独家”新闻爆料来。
小记者应当培养一双能准确倾听各类讯息的灵耳。在放松心情后,你应认真聆听采访对象的交谈,一定要把自己认真蜻蜓的感觉反馈给对方。因为,任何人都讨厌自己说了一大通后,你却压根儿就没有认真听。聆听是一门艺术:一是要善于用面部等体态语言来配合听的效果。如睁圆双眼、眉毛上扬,表示对谈话内容颇感新鲜;再如你屏住呼吸或轻声呼吸,说明你被对方的谈话气氛所感染。二是要善于捕捉对方讲话中的“金子”。小记者不是一般地随意去听,而是采访!对你所需要而又一次没有听清楚的,可以礼貌地请对方再讲一遍,千万不要不懂装懂,更不可以回去后胡编乱猜、揣度着写下大段对方的“话”。小记者应该拥有一张黄鹂般动听达意的巧嘴。巧的关键是,要在谈话时自如地掌握语言、语气、语势的技巧。刘勰在《文心雕龙·定势》中说:一切有形的事物都是有“势”的。所谓“形生势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认为,人说话也是有“势”的,是有语势的。也就是说,人嘴一张开,进行交流时总会夹杂着讲话人的一些特有的东西在里面(如语气、语调、情感、态度、手势、表情等)。小记者在与采访对象交谈时,也应该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语势进行沟通。要讲究语句的抑扬顿挫,借助语速的快慢高低断续等控制语势。要讲究语调的气势变化,多用有同一韵脚的字来作停顿的间隙字,以便使出口的话语产生出音节美和音韵美的效果。要学会多用丰富的口语、俗语,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综合运用语言的技巧,以达到完成采访任务的目的。
小记者在采访中,要消灭影响口才发挥的“四大天敌”。第一,消灭莫名其妙的恐惧感。第二,消灭不由自主的紧张感。第三,消灭说不出口的羞怯感。第四,消灭难以名状的自卑感。
怎样做自我介绍?一般地,如:“您好!您能接受我的采访,这是我的荣幸。请允许我先做一个简要的自我介绍。我叫×××,是××学校×年级的学生,十分高兴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与您进行交流和沟通。”当然,这只是一个自我介绍的样子,你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自创“有个性特色的短介绍”。一般应注意:
1、态度谦恭,以诚为本。
2、有的放矢,实话实说。
3、声音响亮,充满自信。
4、简明扼要,高度概括。
5、体态自然,落落大方。
在采访中,你要问个清清楚楚,回来后,你才能写个明明白白。回来以后的整理工作要及时,只有这样,有些地方才能凭记忆加以补充。每次采访后,你也许有点儿累,特别是出远门儿采访,你不要回家就睡,而要把草稿拉起来以后再休息。不然,到了第二天,头天的采访热点已全部“冷却”下来了,许多细节,你再也想不起来了 采访礼仪
第一、见面。
1、介绍礼仪。由高到低,位尊者有优先知情权;由近及远,根据位置远近;顺时针方向;、握手礼仪。位尊者先伸手;女士先伸手。同尊者握手,双手或右手,积极伸手,握手要有力;同级者伸右手,握手也要用力。
3、索要名片。有时候是采访前,有时候是采访后,看情况而定。我们都是学生,一般来说都只是索要,而不是交换名片,对方知道你是学生,如果对方愿意会主动把名片给你;有的时候,如果对方忘了,你可以说,“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跟您请教,不知道怎么联系您方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请赐名片。第二、采访中、体姿。行为学家认为,正确的站立姿势应该是身体直立、挺胸、收腹、抬头、目光平视,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交叉时右手置于左手之上,站累时一只腿可向后撤半步,但上体仍须保持正直。若两腿交叉站立,双手叉于腰间或放在衣裤袋中的姿势都传递着某种轻浮不雅、不严肃的信息。这样的姿态,会被采访对象感到不被尊重,便有意识地拉大了与记者的情感距离,甚至会让记者吃闭门羹,给采访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体语学家认为,给人以良好感觉的坐姿,应该是平稳落座后人体重心垂直向下,腰部挺起上身要直,手自然置于双膝或椅子扶手上,头部保持平稳,目光平视,需要侧坐时,应上体与腿同时转向一侧,头部应向前略倾。
一般情况下,特别是进行人物专访时,记者大多采取坐着交谈的方式,所以要有意识地保持正确的坐姿,向对方传递一种知书达理、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良好信息,并注意信息传递时的分寸,以免给人以矫揉造作之感。若记者过于随便,不拘礼节,或将整个身子瘫倒在椅子里,或翘二郎腿,或呈 “4” 子型叠腿并用手将叠起的腿扣住,甚至既叠腿又不停地晃动脚尖,并不时地扭动身体交换坐姿,这种体姿会让被采访对象感到记者无礼,从而滋生抵触情绪,直接影响采访效应。、言谈。从语言学角度看,音频、音速、音量的不同,会表达出不同的信息,这些都于采访效应紧密相关。提问时宜多用平等商讨性的祈使句为佳,诸如 “ 请您谈谈„„好吗? ”、“ 您能不能告诉我您对此事有什么看法 ” 等,这样,能缓解对方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使采访进入积极活泼的境地,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使用那种生硬、尖厉、粗暴的语气音调,必然不能使被采访对象敞开心扉,甚至对记者产生抵触情绪。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前要做好充分的采访准备,方能在采访时保持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并在提问和交流上直接表现出来。语无伦次、词不达意或信口开河都会影响采访对象与记者的配合,同时记者也要避免过多重复或解释并不深奥的问题或观点,要相信采访对象的理解力和判断力,要尊重被采访对象。
当然,要获得最佳采访效果,不可一味采取尖锐泼辣的提问方式,而应刚柔相济、彬彬有礼,否则,会弄得不欢而散。最佳采访效应的获得需要双方的密切合作,提问尽管尖锐,但不能伤害对方的感情,不能损害现场访问谈话的融洽气氛,应该是 “ 二人台 ”,而不是 “ 独角戏 ”。尖锐的提问必须尖锐到点子上,并且控制在适当的气氛中,必要时,还要精心设计一个富有人情味的见面方式。、致谢
第五篇:新闻部采编播人员工作操作规范手册(终结版)
新闻部采编播人员工作操作规范手册
我们是武汉教育电视台的新闻部,每一份子都应永远铭记我们与其他媒体和栏目在关注点和报道主体上的些许差异,那就是我们姓“教”,要时刻以宣传全国、省、市教育政策、法规、条例、事件、先进学校、优秀师生和教育发展改革的成果为己任,做到客观、敏锐、专业、权威、真实、准确、快速、全面、新颖、思辨,力求不断创新报道形式和内容,敬业爱岗、追求卓越,最终把我们这个集体历练成一支高素质、能战斗、善思考、勇创新的教育新闻专业团队。
新闻采编播的方式方法五花八门,题材成千上万,形式与时俱进,但操作规程和原则万变不离其中,如果脱离了基本的原则和操作规范,我们的报道工作将错误和漏洞百出,无法做到让领导放心,让观众满意。因此,以下内容非常重要,它是衡量记者、编辑、主持人及制作人员是否到达和胜任武汉教育电视台新闻部基本工作要求的标准,也是保障新闻采编播工作顺利进行,规范化、精细化操作的根本准则,希望各位在平时工作中时刻对照执行:
一、新闻部记者操作规范
1、选题的报送
A、和教育密切相关或蕴含“大教育”的概念。
1)国家、省、市教育新政及相关单位的学习、贯彻情况。2)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每个月度、每个季度、每个的重大决策、事件、目标和完成情况的追踪和综合报道。3)春秋季开学的相关工作及各区各校的新人、新事、新风尚。4)每年两考及招生、组考的变化以及考试、评卷、招生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发布及与之相关各区各考点的新人、新事、新风气。5)有关教师节的各类选题,特别是国家、省、市级先模教师、十大名师、十大魅力教师、功勋班主任等。
6)在平常的实际工作中,教育系统涌现的先进学校、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学生、特长学生。
7)各级各类学校在管理、课改等方面的新做法和经验。8)寒暑假期间的各种夏令营、教师培训等师生丰富多彩的活动。9)聚焦贫困生、弱势群体以及社会各界对他们的资助。10)各个阶段,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教育热难点问题的讨论。11)主体是学生、教师等教育人口的新闻题材。
12)有社会广泛教育意义的新闻事件,如公共卫生、交通、国防、公德等。
B、报送一般选题,需口头向编辑部申请,凡遇重大选题,须出具一份详尽的采访提纲,写明事由、主题、对象、采写计划及意义,获得编辑部认可后方能实施采访计划。
2、采访前的准备 A、心理及身体的准备。
明确自己是一名新闻工作者,按部就班、朝九晚
五、节假日照常休息的工作和作息与我们从来无缘,我们必须让自己处在一个随时待命、随时出击、随时观察、随时思考的紧张状态,承诺不论身在何处、身有何事,采访命令就是出征号角,不得以任何不真实、不正当、不合理的理由推诿;新闻采访是体力更是脑力活,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和作息习惯,严禁熬夜、酗酒,特别是次日早上有重大采访活动,一定要在前一天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充沛的体力应对采访工作。每次采访活动,记者必须至少提前10分钟到达现场,凡有重要领导出席的会议或活动,记者必须提前15分钟到场,为此,出发时间必须有足够的预留。B、资料的准备。
做好新闻策划,重大题材必须列出采访提纲,寻找新闻背景和人物资料,做到有备而“战”!同时,主动联系与采访相关的接待单位或对象,把采访意图、主题和需要配合的事宜提前告知,让对方有所准备,而不至于等到了现场后才与对方沟通,导致慌乱不堪,丢三落四,降低工作效率。涉及重大会议或活动,文字和摄像记者都应尽量提前拿到或知晓议程,做到心中有数。C、设备的准备。
出发前,仔细检查摄像机的各种功能是否运行良好,采访话筒、随机话筒、话筒线、三脚架、电池、新闻灯是否完备。提前预约采访用车,应提前知晓办公室是否派车,哪位司机出车等,并在约好的出车时间前5分钟在台大门口等待。
3、现场采访
新闻部通常采访的选题,大致可分为5大类。每一类的采访规程如下:
1)省市重大会议及活动的报道。如“两会”、各种大型启动仪式、纪念活动等。规范要求: 摄像:
● 拍摄前必须校对白平衡,就算是使用自动白平衡档,也必须对白,特别是在台下台上使用的是不同光源的情况下;
● 拍摄前必须校检随机话筒是否工作正常,是否通过一声道录制现场声。
● 录制采访同期声前,必须校检采访话筒是否工作正常,且必须检查是否通过二声道录制。音量大小是否合适、有无电流声等杂音。采访结束,最好倒回重新听一遍效果。
● 拍摄时,必须要有完整而清晰的会议、活动会标的大场景(远景),且必须拍摄两次,镜头中切勿显得凌乱,不得有人来人往等穿帮情况;
● 每个国家及省、市主要领导(常委一级)单独的近景必须拍摄两次,且必须是正襟危坐或翻看材料、做笔记等镜头,而不得选取拍摄其交谈、打手机、喝茶等体现随意表情和动作的镜头; ● 必须有主席台全体领导的中景(与领导近景剪辑时切勿越轴);对于涉及到会议或活动主题的发言,以及常委一级领导的讲话必须选取重要的部分予以录制画面及同期声;揭牌、颁奖、签字、宣布活动启动或会议开幕(闭幕)等特殊环节必须完整录制阶段性画面并附带现场同期声。
● 必须站在会议或活动主席台上,对台下代表或观众的全景进行拍摄(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均匀摇动镜头);同时,要拍摄充足的台下观众、会议代表三个三个一起或两个两个一起的固定镜头; 剪辑:
● 原则上,第一个画面必须是在会场正后方拍摄的带有会标或活动条幅的全景画面。
● 第二个画面必须是主席台或前排全体出席领导的中景。● 其后,按照领导职务大小依次出单人近景。如有大量省市领导参会,则只出常委一级的单独近景,非常委一级的领导两人一组或三人一组画面。如只有少数领导参会(既有个别常委又有非常委,或者只有人大副主任、副市长、政协副主席等),则可依据稿件需要或长度灵活处理。但切不可漏拍、漏编或厚此薄彼,出现这个给了镜头,那个没给镜头的情况。
● 国家及省市常委一级的领导,单人镜头的长度原则上不得少于5秒,其他领导依据稿件需要,长度原则上不少于4秒。剪辑时必须画面和配音高度同步。
● 穿插编辑台下观众镜头时,注意不可与主席台的镜头产生越轴的效果。
● 领导讲话的同期声的编辑必须画面和声音流畅、干净,如有断点必须用台下观众聆听或会场大景的画面插入。
● 如需在会议报道的新闻中穿插相关的资料画面,该组画面必须是和该会议主题相关的镜头,必须声画对位,有条理的呈现,不得一会儿用零星的资料画面后,又一会儿跳到会场上的镜头。原则上,资料画面中人物的衣着需和会议召开时的季节保持一致。● 依据该新闻的长度,有必要在中间、或靠后三分之二的位置,再次把参加会议或活动的主要领导镜头再次呈现一组。
● 新闻的最后一幅画面必须以在会场正后方所拍摄的会场全景作为结束。采写:
● 提前到达会场后,必须事先拿到会议或活动的流程安排,观察并核对出席领导的名单和座次。
● 快速浏览会议或活动的情况介绍,勾勒出重点内容,明确报道主题或方向。
● 针对新闻通稿或材料中不太详尽的内容或有新闻价值的部分,可寻找联系人采访有关情况,如有采访会议或活动嘉宾的要求,请求该联系人予以协调和联系。
● 根据事前明确的采访主题,把相关问题准备好。采访提问时,应对采访对象表示足够的尊重和礼貌,不能居高临下、卑躬屈膝,而要不卑不亢,平等对待。如果是答记者问环节,记者必须站立、自报家门,然后提出自己的问题,最后以“谢谢”结束。嘉宾回答问题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或认真做笔记,而不能左顾右盼,更不能离开座位做其他事情。
● 采访结束,应留下每位被采访者的姓名和工作单位、职务,并告知节目播出的时间。
● 写稿时,可以提炼会议或活动的最重要的信息作为导语,但大多数情况下只在导语中交代什么活动、会议,在什么时间、地点、举行,有什么人参加等等。
● 在正文中,必须首先将领导职位从大到小依次列出,必须把会议的主题、内容、最重要的信息展现。
● 领导最后的讲话精神可稍加适当提炼,本着准确、客观的原则进行引述。全文(全片)的时长原则上不得少于3分钟。2)全市有关教育的重大活动、会议及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的重要会议及活动的报道。如每年一度的全市教育工作会、市区教育局长联席会、全市教育工作座谈会、全市教师节表彰大会、各种和教育相关的活动启动仪式、揭牌仪式、奠基仪式、纪念活动、座谈会、报告会等。规范要求: 摄像:
● 拍摄前必须校对白平衡,就算是使用自动白平衡档,也必须对白,特别是在台下台上使用的是不同光源的情况下;
● 拍摄前必须校检随机话筒是否工作正常,是否通过一声道录制现场声。
● 录制采访同期声前,必须校检采访话筒是否工作正常,且必须检查是否通过二声道录制。音量大小是否合适、有无电流声等杂音。采访结束,最好倒回重新听一遍效果。
● 拍摄时,必须要有完整而清晰的会议、活动会标的大场景(远景),切必须拍摄两次,镜头中切勿显得凌乱,不得有人来人往等穿帮情况。
● 参加该类会议或活动的最高领导一般是市委常委、副市长以及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的主要领导,要求必须至少拍摄两次内容不同的镜头,其中,建议一次是做笔记或聆听汇报的画面,一次是讲话做指示、提要求的画面。
● 必须有主席台全体领导的中景画面,对于涉及到会议或活动主题的发言,以及省市级领导和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主要领导的讲话必须选取重要的部分予以录制画面及同期声;揭牌、颁奖、签字、宣布活动启动或会议开幕(闭幕)等特殊环节必须完整录制阶段性画面并附带现场同期声。
● 必须站在会议或活动主席台上,对台下代表或观众的全景进行拍摄(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摇);同时,要有充足的台下观众、会议代表的固定镜头;
● 这类会议有的时候会选择在中小会议室举行,可能参与者不多,因此摄影者有必要将领导之外的每个参会人都两两、或三三为一组拍摄一次,适当还可多拍摄一些摇、移的长镜头!编辑:
● 参会主要领导的画面,长度原则上须达5秒钟以上,且依据稿片的总体长度,运用两至三次。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领导两个一把手和一位正局级领导必须给单独镜头,其他副局级领导干部可按两人一组或三人一组,依据职务大小给镜头。
● 同期声截选完整,如有断点必须用台下观众聆听或会场大景的画面插入。如果会议有重要议题、要求、政策出台,必须录制两个一把手的同期声,或会后单独采访分管相关工作的委局领导。● 如会议内容较多,忌大篇幅的运用枯燥的会场画面,而是要选取相关的、画质较高的资料画面予以补充。切忌选用校舍不美观、校园周边环境杂乱、信号质量不好、有脚标和马赛克等资料画面。另外,资料画面必须声画对位,有条理、有选取的呈现,不得一下用零星的资料画面后,又一下跳到会场上的镜头。原则上,资料画面中人物的衣着需和会议召开时的季节保持一致。采写:(要求基本同上)
●抓住会议或活动的主题,仔细研读会议材料,有不清楚之处必须询问相关部门负责人或工作人员。
●由于教育工作有着很强的连续性,因此写作时,最好查阅新政出台的背景、史料,与以往的政策法规做理性而科学的分析,以更全面、更权威的角度反映教育改革发展的突出变化和成绩。●全文(全片)时长原则上不少于5分钟。
3)重点策划的开学、招考、教师节、寒暑假、岁末年初等战役性的报道,唱歌好四季歌。规范要求:
●主动联系战线上的通讯员,寻找和挖掘战线上的学校、师生有无新 人、新事、新气象。
●主动结合当前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和老百姓最关心、最关注、最想说、最想做、最想办的事情,策划相关报道和记者调查,还原各种政策本 真,搭建起教育行政部门与老百姓的沟通之桥。
●勤于出击,针对当前社会关注的教育热难点,主动前往各校走访、调查、了解,采访资深教育界专家学者、行政部门领导,把教育话题 做得有深度、有厚度、有广度、有水平。
●拍摄方面,力求展现鲜活的画面,拍摄有感染力的情节,提倡亲临 现场拍摄,原则上不用或少用资料画面,必须做到声画对位,义务段 学生、高中生、大学生、职业教育、校容校貌等必须同步呈现,不能 张冠李戴、季节错乱。
●采写方面,提前与被采访者做良好而充分的沟通,准确向对方表达 自己的采访意图,不得逐字逐句地教采访对象说言不由衷的话,不得 要求对方表达自己不想表达的话语。寻找的采访对象必须是具有很强 代表性的人物,比如亲身参与、有切身体会、亲眼目睹、自身受益(害),这样的人物才能有感而发,真实自然,而不是矫揉造作,虚情假意。●写作方面,抓住最能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的关键内容浓墨重彩,而不要写大而全、说空话套话的宣传材料式的文章。4)教育系统的先模人物、特殊人物的小专题、特写。
●新闻特写的写作,要准确把握其“新”字的属性和本质,努力在“闻”字上挖潜力,不断在“特”字上下工夫, 刻苦在“写”字上做文章。通常有以下几种:
●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杂记性特写: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的生动再现。5)对教育新政、重大事件进行的评论。
●新闻评论的写法如同中学作文中的议论文的写法,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而且一个都不能少。新闻评论的论点就是你要表达的观点,新闻评论的论据就是特定的新闻事件,新闻评论的论证就是你要佐证你的观点而引用的旁证和佐证观点的过程。
●新闻评论必须具备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达到“三性俱全”的新闻评论才是一篇优秀的新闻评论作品。政策性指的是思想性和政治性,是新闻评论的高度和深度;针对性指的是新闻评论最好做到一事一议,不要过于散发;准确性指的是新闻评论的论点、论据、论证必须“三论皆准”。
●新闻评论的写法中最关键的是立意立论。新闻评论的“论点”也就是“观点”,是新闻评论的灵魂,必须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时代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新闻事件、新闻现象有高超的见解和不凡的命意,起码论点要新鲜。
●新闻评论的写法重在说理难在论辩。新闻评论是说理的文章,必须侧重于思考和论述,“述而不作”是新闻评论的大忌。新闻评论又评又论,必然有论辩对象,因此心中要有“假想敌”,文中要对“假想敌”开足火力展开战斗。
●新闻评论风格和新闻评论语言。新闻评论风格多种多样,不求一致,更无需一统。鲁迅的杂文风格当然犀利,但也有时代局限性。或许,“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就是最好的新闻评论风格。新闻评论语言最必须注意的是分寸和准确。
6、针对新闻部记者最常见的报道对象及体裁的几点操作建议:
1、会议报道 1)表彰会报道
有必要提前拿到受表彰者的事迹材料,从中甄选出事迹突出、个性突出、成绩突出的典型予以报道,尽力挖掘人物背后不为人所知的感人故事。2)汇报会报道
必须搞清楚向谁汇报,汇报的内容以及所涉及工作的开展情况和 成效。最后,忠实记录听取汇报者对于所汇报的工作的评价和要求。3)学习和座谈会的报道
要知道学习和座谈是针对什么文件、什么会议精神、什么讲话而 组织的,参加者是什么人,关注每个人的发言中有亮点的观点,最后需要关注参加会议的领导讲话,特别是他所提出的要求必须在稿片中有所反映。4)现场会的报道
召开现场的地点一般都选取在在该项工作中做出了成果的单位,因此,记者必须针对该单位的这项工作进行详细了解,并着重宣传。5)报告会的报道
必须对在报告会上做主题发言的人的同期声进行录制,特别要选取发人深省、感人至深、动人肺腑的段落。另外,如果报告者背后有一些特别出彩,但没有在报告中详细描述的故事,也可以待报告会结束后单独做人物采访。6)总结会的报道
要对所总结的工作进行全面性回顾,起至于什么时候,有哪些 阶段性的做法和成果,最终所希望达到的目标的完成情况。最好能将过去和现在的状况进行对比,反衬出工作的成绩。7)工作部署会的报道
必须了解该项工作所开展的背景、意义、方式,所预期的成效。8)经验交流会的报道
必须对做经验报道的个人或单位进行相关工作的报道,特别是工 作中非常出彩、异于常人或常态的内容,另外,还要采访与会者(代表、专家)的评价。
2、活动报道 1)领导检查
必须了解相关领导对于什么工作进行检查,被查单位的迎检情况,领导对被查对象工作完成情况的评价,以及对工作的开展提出的进一步要求。
2)揭牌或启动仪式
了解参加仪式的领导,揭的什么牌或者启动的是什么工作,揭牌或启动的意义,另外,揭牌和启动后,该单位较之以往将会有什么变化也是必须关注的内容。3)校庆仪式
学校的历史,办学成绩,校友中的著名人物,以及他们和母校之间的故事都是采访中缺一不可的内容。4)运动会
关注有多少项目,参加人数,历史最好成绩,本届最好成绩,并看是否能从中找到规律性、发人深省的东西。5)晚会
留意有哪些脍炙人口或新奇的节目,演员阵容,节目有无曾获得什么奖项,录制现场表演的精彩画面及同期声,最后观众的反映和评价。对于特别有名的演职人员可进行后台单独采访。
3、经验性报道 1)先进人物报道
A 运用客观报道的手法,掌握好分寸,说话切忌过满过绝,要把“典型”当人来写。
B 以事带人,用“事实”说话,让先进身边的人出来说真心话。2)典型人物的报道
首先要从人性化角度捕捉提炼典型细节。细节,是展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要有几个富有个性的细节作支撑,才会使全文活跃。而以人为本,从人性化的角度去发现、捕捉、提炼最能打动人的典型细节更是当下典型人物报道的最突出的特征。其次,成功的典型人物宣传要真正深入生活,把典型人物还原于真实,还原于生活。在写典型人物时,要矫正“典型非常人”的误区,要看到典型人物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平民化”气息,这正是典型人物内在世界本质的真实反映。
4、政策的报道(解读)
1)首推重要文件的“诞生记”“起草经过”等报道。这种报道通过介绍回顾党和国家重要文件从中央主要决策人构思,一直到布置任务、具体调研、听取汇报、修改讨论、征求党内外高级干部和知名人士意见,最终延及重要决策会议审议讨论、表决通过等的全过程。采写这类重要稿件的核心能力,主要在于“还原”政策的全过程。2)政策解读报道中,还有一种类型就是在政策公布后,收集新政策在社会上的反应,把不同群体对政策的共同的、不同的评价都加以报道,开掘出一种新的解读报道方法。
3)若从展望预测的角度着眼,也有这几个层面的报道可以做: ——“算账性解读”
比如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政策后,平均每个小学生每年减负约140元,初中生减负约180元。这笔账是怎么算出来的?如何保证减负到位?从这一有可能减出的数字着眼,会写出很有兴味的数字新闻。——“服务性解读”
比如说农村孩子、农村教师如何从政策中得到相关实惠,应把具体实施方法通俗地告知大家。——“预警性解读”
对政策实施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所提醒、有所警示,会是深度报道的好题材。
5、突发事件的报道 要在突发事件发生和妥善处理的几个阶段组织好相应的报道。一个突发事件发生后,人们首先关心的、要问的是:“发生了什么事?”这时如果不及时准确报道事件发生的情况,那就难以回应人们此时的焦虑心理,也难以止住可能会带来不稳定、不和谐的谣言。接下来,人们还要进一步知道,“这事对我们的安全、生活、生产(工作)有何影响?”“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事是如何发生的、有些什么背景、有些什么经验教训需要总结吸取?”我们应该根据事物发展规律和人们的心理期盼,组织好对应报道。要通过这一系列有准备、有目的、有组织、有选择、把好关、把好度的报道,消除受众的恐惧与疑虑,把受众朝正确的认知方向上引,真正发挥舆论支持、舆论导向正确、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6、调查评论性报道 1)叙事的完整性
一般来说,调查性报道的叙事包括这些部分:故事的开头或者起因,故事的发展,在故事发展过程中哪些事实被掩盖或者忽视,事实的真实面目怎样以及故事最后的结果。和一般新闻报道不同,调查性报道更注重哪些事实被掩盖和记者对此的追踪和剖析。2)逻辑的缜密性
调查性报道的主要对象是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行为人由于是既得利益者,他们会千方百计掩盖自己的行径,给调查记者制造种种假象,需要调查记者运用逻辑思维考量采访对象,并且在文章中严密、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3)语言的平实性
调查性报道的语言讲究朴实无华,报道不宜过分渲染情感,记者要通过对事实全面、细致、准确的叙述,运用事实本身的力量去感染和打动读者。4)展现调查过程
调查记者的作品就是其调查采访过程的展览。调查记者在写作调查性报道时不但要把被掩盖的内幕揭示出来,还要注意表现记者的调查采访过程,因为记者根据自己的调查采访过程安排作品结构比较合理顺畅,方便受众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记者的调查过程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调查记者像侦探一样拨开层层迷雾,和采访对象斗智斗勇,一步步接近事实真相,这一过程会强烈地吸引受众眼球。
4、记者职责要求:
1)每日上午外出的采访(主要指动态消息),必须于当日下午5点半前截稿,重要内容须迅速报请当班编辑安排当日播出,且最迟必须于下午4点前截稿;每日下午的采访(主要指动态消息),要求于次日上午9点前截稿。如有违反,当条稿片做零分处理,且必须保质保量完成稿片的采写、编辑任务,如有违反,扣除当月一半奖金。2)当日安排播出的稿件,编辑工作须于下午4点45分之前完成(当日新闻或特稿可适当放宽)。如有违反,扣除稿片一半得分(如有特殊情况,可报请编辑是否准许编辑毛片)。当天稿片未剪辑完成者,严禁从事其他采访活动,如有违反,两条稿片均以无分处理。3)稿件中的同期声,要求注明被访者的职务和名字以及同期声的长度和内容,且内容须和采访的实际内容一致。如有违反,扣除该条稿件分数的一半得分。
4)记者的月度量化考核分为140分, 连续两个月未能完成任务或排名最后一名,提出警告一次,连续三个月或一年当中有三个月未能完成任务或排名最后一名,则停薪留职,工作关系转到办公室,接受采编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决定是否回部门继续工作。
5)周一到周五工作日的上班时间为8点30分,中午休息时间无特殊原因不得晚于1点半到岗工作,如有违反,每次扣除奖金10元。一个月内累计迟到达5次又不到10次者,扣除奖金100元;一个月内累计迟到达10次不到15次者,扣除奖金300元。一个月内累计迟到达15次及以上者,扣除全月奖金。严禁采访迟到,迟到者扣除当事人量化考核10分,若造成严重后果者,则扣除当月一半奖金,特别严重者予以辞退。
6)必须参加每周编前会,如在未说明理由的情况下无故缺席,扣除当事人量化考核10分;当日有稿片播发的记者必须参加当日审片,如有违反,当条新闻以零分计。
7)上班不得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如聚众闲聊、看和新闻无关的电视、打牌、上网聊天、玩游戏、炒股等。如有违反,并不听劝阻者,每次扣奖金20元。
5、记者稿片评分标准:
1)新闻选题(5分):与栏目风格和特点非常吻合,且市民高度关注、政府高度重视的选题为优秀,等级分为5分;一般选题为2—4分。选题未被批准,擅自外采或造成采访撞车的情况,稿件倒扣量化10分。
2)采制难度(5分):指完成采访过程的难易程度。特难为5分,较难为2—4分,一般选题视情况酌情给分。
3)线索来源(8分):战线上通讯员提供的具有价值的新闻1—3分;从网络、报纸等其他渠道获取为2分,自采的4—8分。如记者遗漏了所属战线上的重大信息,视稿件重要性扣除相应分值。遗漏的标准为: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或武汉电视台等两家及以上的主流媒体同时播发,且通讯员一栏署名确为该战线之通讯员。4)新闻独家:重大新闻事件的独家报道5—8分。
5)成片质量(12分):稿件无大的修改,文笔流畅、主题鲜明可得1—5分;有叙事情节可加6分——10分;现场同期声及采访运用合理可加2—4分,画面有表现力可加2—4分。反之,逐项扣除相应之分数。6)特别任务加分制:经由编辑部商议,由编辑部策划的重点报道、系列报道以及临时分派的重大活动的任务,可获得2—10分的加分;如策划的选题由于记者本人除能力之外的个人原因导致流产和夭折,或不服从编辑安排者,扣除量化10—20分。7)加班(2分):深夜或双休加班2—5分。8)上了内容提要的新闻稿片可加3分。
9)创新分:只要具有创新思维并取得实际效果的,在原有分数的基础上给予相应奖励。
●标题表达准确,标新立异,可加2分; ●导语写作新颖,可加2分;
●正文结构巧妙、文体新颖,可给予5——8分的加分; ●拍摄、编辑及同期声的运用有创新元素,可给予双倍加分。●节目的包装、剪辑以及主持人的出镜有创新成分,都可以给予5——10分的加分。
(注:原则上,记者采制会议及活动类稿片,如敷衍了事,以“以会报会、以活动报活动”的形式呈现,单条稿片的分值不得超过4分;有故事情节的叙事类稿件起评分原则上不少于12分。)
二、新闻部主持人操作规范和评分标准
1、操作规范:
1)要求每日上午9点半前到岗,在拿到当日须播发的稿件后,应立即开展配音工作,做到语速适中、流利无误、断句准确、情感拿捏得当,整体感觉和效果应契合我台一贯的讲述新闻的要求。
2)配音工作结束后,应及时进行上镜前的化妆工作,在拿到当日出镜词后,充分熟悉,立即出镜。要求做到服装得体大方、发型端庄规整、妆容亲切秀丽、出镜和蔼可亲,流利程度及发音、语速、断句拿捏准确无误,效果和感觉应契合我台一贯的讲述新闻的要求。3)必须参加每日审片,对出现的播音、主持方面的问题应及时、准确地予以修改,得到当班编辑的许可后方能离岗。4)高质量地完成周末版的出镜工作。
2、评分标准:(140分基本分)1)如无故推延配音、化妆、出镜时间或造成当日节目制作整体滞后,扣除量化4分。如稿件的配音和出镜在流利程度、发音、语速、断句、情感拿捏、发型、服装方面存在明显问题,整体感觉和效果没有契合我台一贯的讲述新闻的要求,每一项可扣除量化1—4分。反之,如果配音和出镜准确无误,可获2—4分的加分。
2)自觉、巧妙、有创造性地将当日播发的新闻进行串联,取得良好效果的,可获1—3加分。
3)无故不参加审片,并对出现的播音、主持方面的问题没有及时、准确地予以修改,扣除奖金100元,造成误播等严重后果的,扣除当月奖金。
4)周末版节目出镜5分。
三、新闻部后期编辑的操作规范和评分标准
1、职责要求:
1)要求每日上午9点半前到岗,及时做好所有已播发新闻的文字稿存档工作,及时登记每条稿件的评分,并及时更新目录。
2)及时、准确地完成每月新闻部工作人员的量化考核总分和奖金核 算工作,并及时交由部门主任审阅。
3)配合当班主持人及时完成当天出镜工作。出镜时,要对主持人的 出镜形态、精神状态进行严格把关。
4)高效率、准确无误、有创造性地对每天记者的稿片进行精剪和串 编、包装。5)辅助编辑部,负责稿片的档案清理、查找、编辑、刻碟等工作。6)负责每周六的一周要闻选取和制作工作。
7)努力学习,熟练掌握和运用平面设计、二维、三维动画等技术为新闻节目的包装服务。
2、评分标准:
1)节目串编(9分/期):当班编辑的当期节目制作必须至少在6点半前完成(除有特殊原因外,比如有2条以上当天上午采拍的新闻;有1条当天下午采拍的新闻;只有一个人担任后期编辑任务等),超出规定时间,扣除量化考核分一半;如找出超时理由与本人无关,则扣除相关责任人等额分数。如当期新闻在5点半钟前完成,后期编辑工作给予4分加分!(当班后期编辑该项目评分,每天以0。4收视率为起评点,每上升或下降0。1个点,增加或减扣1分)。2)快乐秀包装:见快乐秀后期编辑评分细则。3)周末专题包装:(4分/期)
4)登分、更新目录及档案管理:(15/月/人)要求每天上午做好前一天的稿件分数登记及公布工作,贴出收视率数据(8分);及时更新当月记者、主持人及后期编辑的分数统计(3分),并对所有稿片进行严格管理(4分)。如因为工作失误而造成严重后果(如一期稿件或播出带失踪)则实施倒扣分。5)飞字及图文处理(5/人/月)
6)中教台传送:(30分/月/人)要求当天及时把头一天的新闻播出节目及目录稿件全部传送到中教台共享平台,并通知对方知晓。如有遗漏,不给分,造成严重后果倒扣分。
7)视频转录或刻碟: 5分/月/人。每人每月总量超出5次按次另加1分。
8)如协助记者编辑稿片或寻找视频、音乐、特效等素材,可分享该条记者稿件得分,从一半到1/5不等。
2010新闻部 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