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采后总结
左0工作面采后总结
左0工作面回采8号煤层,单一煤层开采,下平均厚度2.2米,全区稳定可采。
该工作面为首采工作面,我矿于2013年10月至11月为期一个月的联合试运转后,处于停工状态,2015年5月,通过6个半月生产,左0回采工作面于2015年12月18日停采,现将工作面采后总结如下:
一、工作面基本情况:
1、工作面位置:该工作面位于西南采区,距井西侧边界,周围无采空区,走向650米,倾向100米。
2、巷道布置与联系形式:
左0工作面由一条运输巷、一条回风巷和切眼构成采煤系统,运输巷与西主运联通,为工作面进风巷,回风巷与西主回风巷联通,肩负另一安全出口。
3、巷道支护情况:
工作面上下两巷采用锚杆、锚索支护,顶板破碎段采用15kgU型钢棚架支护,切眼全部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π型钢梁支护,三、四排管理,排距800cm,柱距1米。
二、劳动组织:
1、工作制度:工作面采用两班制作业制度,每班作业8h,一个圆班由2个班生产(8点班、16点班)组成。边采边准。
2、作业方式:爆破工单独作业,其它工种平行或交叉作业。
三、停采情况分析:
1、根据初步设计及上下顺遭掘进所揭露的地质资料,左0工作面回采方案确定为:
(1)、采用长避后退式采煤方式;爆破落煤,人工攉煤,矿车亲嘴方式装煤,电机车运煤。
(2)、初次放顶时严格竞规作业,并掌握该采面周期压规律。、该工作面回采止线距西主回风巷不小于40米。
四、现场生产管理工作:
在整个停采末采工序工作中,我队领导班子,超前指挥,一线管理,是这次回采工作面回撤工作取得胜利的关键。大胆管理,敢于管理,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志学习,他们在末采工作中树立了榜样,不讲报酬,埋头苦干,在苦、累、脏、险工作中敢为人先,勇挑重担,为全矿职工树立了楷模。
五、生产技术:
由于该工作面顶板结构完整,周期压来压规律,我队采取在工作面压力最小时对工作面进行回撤,回撤工作非常顺利、彻底。生产过程中证实,生产技术科制定的采煤规程非常适合本采面。
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由于本工作面内有一F2正断层与工作面走向成46度夹角,落差0.5米,给顶板管理工作带来较大困难。
(2)工作面进料比较困难。
(3)工作面材料浪费太多,需加强管理。
三、生产过程中好的方面:
1、我们积极利用每天班前会强化安全知识学习,着重抓好了《作业规程》、《停采措施》等安全知识的学习,使职工正确全面掌握安全知识,明确怎样做是安全的,怎样做是违章的,进一步强化了职工的安全质量意识。
2、质量标准化工作是安全的基础,虽然停采的工程量很大,但通过我队职工的努力,加班加点工作,最终顺利达到停采回收的标准。
3、由于过上分层停采线,我队领导考虑较周全(停采材料、停采应对的措施)都使停采回收顺利。
四、几点建议:
1、运料队下料及时,尽量提前几天所有料运送到位。
2、掘进二队打帮锚要按措施作业。
3、工作面走向尽量沿断层走面置。
4、停采检修工作:(1)、包工形式的安排工作的效果不理想,工作效率低、工作质量差,具体工作没有人去验收把关,干成什么算什么。(2)、检修工作所需材料、配件、工具等准备的不到位,影响检修质量。
5、对工作面所有的设备、材料、配件必须定专人负责管理,建立台帐,明确职责,做到工作面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干的效果。
6、及时对工作面所消耗的材料进行统计总结,什么消耗量大、什么用的少,提高备用件的利用率,减少成本。
通过努力,该面于12月18日正式停采。为了保证停采末回顺利进行,由生产科牵头,队组技术员负责提前一个月编制停采末回安全技术措施,并由总工程师主持,生产矿长及相关部门参加进行会审,对回收方案进行修订,确定最佳方案。通过全队上下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左0回采工作面的回采任务,现我队进入左一工作面,停采位置与左0工作面停采相仿,一定改进不足之处发挥左0工作面停采的长处,确保 左一工作面顺利回收。
采煤队
2015.12.20
第二篇:采后总结样板
一、工作面概况:
该工作面位于一采区中部,南临11607工作面(设计工作面),北临11611工作面(正在准备),西临11609内工作面(已回采)。工作面设计走向长为813m,面宽为165.45 m,于2009年8月份开始回采至2011年8月份停采。工作面实际回采长度轨顺为825m、运顺为830m,平均采高3.35m,回采面积为147853㎡,动用储量74.4万t,实际采出量55.92万t,损失量18.48万t,工作面实际回采率为75%,损失率为25%。
二、煤层及顶底板情况
该工作面所采煤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16煤,回采期间煤层厚度 为3.1~3.4m,平均厚3.35m,煤层较稳定,结构相对复杂,以亮~半亮型为主,条带状构造,粉粒状~块状构造。煤层中上部含1~3层泥岩夹矸(厚约0.2~1.0 m),靠近11609外运顺切眼侧煤层中上部含3层泥岩夹矸(厚约1.6~2.0m)。靠近11609切眼附近16煤层相对较薄,由西向东煤层逐渐增厚,绝大部分煤层厚度在3.0m以上。老顶为L7灰岩、灰~深灰色,含泥质,具水平~波状层理,局部垂直裂隙发育,岩石破碎f=8。直接顶为深灰色,泥质粉砂岩,以石英为主,泥质胶结具水平层理,夹粉砂岩条带f=4~6。直接底为泥岩,深灰色~黑色,富含植物化石,稍含粉砂岩,遇水易膨胀底鼓f=3~4。老底部分区域为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互层,灰色~灰黑色,以泥岩为主,质细均一稍具滑感,底部含粉砂岩具水平层理,裂隙发育,呈闭合状,夹薄层状细砂岩,较致密、坚硬F=4~6。
三、地质构造及水文情况
1、地质构造:工作面煤岩层总体趋势(沿倾斜方向)呈现西南高东北低,为一单斜构造,煤层倾角为4~15o下行。该工作面在两顺槽及切
眼施工中共揭露9条断层,其中对回采过程中有影响的断层有6条,分别为SF65、SF69、SF80、SF82、SF75、SF76;其余3条断层SF3、SF45、SF48由于在回采工作面外侧,对工作面回采无影响。原预测的隐伏断层KF8 为三维物探断层,物探资料不可靠,在回采过程中未揭露。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新增断层4条,分别为SF609-01、SF609-02、SF609-03、SF609-04,断层落差分别为5.0m、1.5m、1.5m、3.0m,因此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共揭露断层10条,对回采影响较大的断层为SF82、SF609-01,两断层的落差大,延展长度长,对工作面回采影响较大。断层情况见下表:
回采地质明书(预计)回采揭露情况(实际)
2、水文地质:工作面直接充水含水层为16煤顶板砂岩及L7灰岩,间接充水含水层为16煤顶部长兴灰岩。16煤顶板为灰~深灰色粉砂岩,泥质胶结,厚层状,平均厚度3.44m,含裂隙水,富水性弱,补给条件差,以静储量为主,充水途径为裂隙。L7灰岩厚度平均为3.48m,富水性中等,以静储量为主,充水途径为裂隙。长兴灰岩底界距16煤顶距约34~42m,平均厚度30.38m,岩溶裂隙发育,富水性中等。该工作面16煤层顶板距L7灰岩间距较小,回采地质说明书预计工作面正常涌水量为15~45m/h,最大涌水量为100m/h。11609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发生两次突水事故,第一次突水在2009年11月10日凌晨4:10,11609外工作面在运顺推进70m,轨顺推进68m处,在溜头侧的1#、2#,3#架移架后发生顶板突水事故,瞬间涌水量约4900 m3/h,截止2009年11月11日早8:00点涌水量稳定在22.5 m3/h左右,突水总量达7153m3。本次突水的特点是瞬间突水量大,来势凶猛,衰减快,突水前没有突水征兆,以静储量为主,这是其他含水层所不具备的;从突水水样来看,水较黄,含大量黄色悬浮物,属于“老陈水”,本次突水为16煤层“三带”裂隙导通上部长兴灰岩岩溶溶洞所致。第二次突水在2010年进入6月份以来,由于连续降中到大雨,大气降水通过采空区地表裂隙渗透补给,致使11609外采空区涌水量增大,2010年6月16日采空区涌水量由45 m/h增至56m/h,2010年6月29日工作面涌水量达90 m/h,2010年7月13日工作面涌水量达到150 m/h,且持续时间较长,由于及时对11609外工作面采空区大的地表裂缝进行水泥充填封堵,工作面涌水量未继续增大,这次突水虽未造成淹面事故,但长时间排水对工作面生产影响较大。
四、预测与回采情况对比 1、11709工作面设计运、轨顺走向长为813m,面宽为165.45m,煤层平均厚度3.4m,回采面积为134613㎡,动用储量为67.7万t,可采储量为64.4万t。工作面实际回采运顺走向长为830 m、轨顺为825 m,面宽分别为164.45m,平均采高3.35m,回采面积为147853㎡,动用储量74.4万t,实际采出量55.92万t,损失量18.48万t,工作面实际回采率为75%,损失率为25%。工作面实际回采长度比设计长度运顺增加了17m、轨顺增加了12 m,回采煤厚比设计煤厚低于0.5m,两顺槽实际揭露煤厚不能真实反映整个工作面的平均煤厚。由于回采平均煤厚、面积、地质构造等与回采说明书预计的有一定的变化,所以无论是实际动用储量、采出量、损失量、回采率等均与设计出入较大。
2、回采地质说明书预计工作面回采时的最大涌水量为100m/h,正常涌水量15~45m/h。11609外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发生两次突水事故,第一次突水在2009年11月10日凌晨4:10,11609外工作面在运顺推进70m,轨顺推进68m处,在溜头侧的1#、2#,3#架移架后发生顶板突水事故,瞬间涌水量约4900 m3/h,截止2009年11月11日早8:00点涌水量稳定在22.5 m3/h左右,突水总量达7153m3。本次突水的特点是瞬间突水量大,来势凶猛,衰减快,突水前没有突水征兆,以静储量为主,这是其他含水层所不具备的;从突水水样来看,水较黄,含大量黄色悬浮物,属于“老陈水”,本次突水为16煤层“三带”裂隙导通上部长兴灰岩岩溶溶洞所致。第二次突水在2010年进入6月份以来,由于连续降中到大雨,大气降水通过采空区地表裂隙渗透补给,致使11609外采空区涌水量增大,2010年6月16日采空区涌水量由45 m/h增至56m/h,2010年6月29日工作面涌水量达90 m/h,2010年7月13日工作面涌水量达到150 m3/h,且持续时间较长,由于及时对11609外工作面采空区大的地表裂缝进行水泥充填封堵,工作面涌水量未继续增大,这次突水虽未造成淹面事故,但长时间排水对工作面生产影响较大。除工作面两次突水外,333在工作面回采期间无持续较大的涌水发生,其平均最大涌水量为60~80m/h,正常涌水量为20~60m/h,局部区段工作面无水,最大涌水量与预计的出入较大,正常涌水量基本相符,主要原因是该工作面发生长兴灰岩岩溶(溶洞)突水和大气降水沿采空区地表裂缝渗透补给,致使工作面最大涌水量增大,在以往几个16煤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从未出现类似现象,采用相关比拟法预计工作面涌水量出入较大。今后要加大水文地质分析预测,提高对16煤上部长兴灰岩岩溶水的认识,采用物探手段对长兴灰岩富水性进行探测;同时要加大对采空区地表裂缝的充填处理,预防大气降水沿地表裂缝渗透补给采空区,尽可能避开雨季回采16煤工作面。
五、回采率分析与总结
11609外工作面的设计回采率为95%,损失率为5%,动用储量为67.7万 t,可采储量为64.4万t,损失量3.3万t。工作面实际动用储量为74.4万t,采出量55.92万t,损失量18.48万t,实际回采率为75%,损失率为25%,工作面实际回采率比设计回采率低出20%。主要原因为工作面内过SF82正断层(∠50H=5.5 m),该断层自切眼揭露,沿工作面推进方向延展435m(平距),在工作面内延展长度约450m(斜距),断层落差增大到5.5m 左右;SF609-01逆断层(∠15~25H=0~5m)断层沿推进方向延伸180m(平距),工作面内延展210m(斜距)。两断层的落差大,延展长度长,影响范围大,造成割岩石较多,导致工作面的实际回采率比设计回采率低。今后需加强煤层探测,掌握工作面断层等构造的分布,并加强煤层等厚线的分析,找出煤层厚度变化规律,得出相近工作面的平均采高,以便核对回采率的变化原因,为今后回采16煤层工作面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第三篇:2013采矿厂总结
缅甸项目部采矿分部2013总结
1、基本情况(截止2013年底)
1.1、人员配置情况
采矿分部现有采掘、破碎、维修三个生产工段,生产技术部、物资设备部、综合部、经营部、财务部、人事部及安环部七个部门和一个调度室。现有人员共299人,中方员工45人,缅方员工254人。具体明细见下表:
1.2、设备配置情况
2、生产情况
2.1、采矿区勘探储量情况)2013年底境界外各区块矿石信息
采矿生产自2011年3月27日投产以来,主要围绕A块和C块采场组织采矿和配矿工作,截止目前两采场开采情况简介如下:
A块采场原始地形山坡最高处标高为742m,目前形成710m、705m两作业平台,已剥离废石33.3万吨,采出矿石44.8万吨;本采区平均还要开采到680m标高,局部更深达650m。
C块采场原始地形山包最高点标高为757m,目前形成735m和740m两个作业平台,为形成安全平台;已完成废石剥离64万吨,矿石采掘78万吨。本采区在735m
平台已见底板基岩,平均开采725m标高,局部到720m采空。
根据2014年的生产计划和2013年采矿情况分析,加之冶炼厂对矿石指标严格要求,2014年采矿需开D区,现D区正在进行勘探加密工作,争取在雨季来临之前基本完成清表清障工作。
2.2、产量情况
2013年生产情况统计表:
生产统计表单位:吨
2013年生产计划为:采剥总量为162万t,其中剥岩量为72万t,采矿量为90万t,矿石输送量为66万t(干基),矿石质量指标由月度生产计划下发。根据冶炼厂生产情况及矿石需求,我部2013年完成采剥总量为:1273714t,其中剥岩量为339585t,低品位矿量为:114914t,采矿量为:819215t(测量量为:采剥总量:1226232 t,其中剥岩量为:441478t,采矿量为:784755t)。剥采比为:0.56。采剥总量完成计划的78.6%,采矿量完成计划量的91%。2013年采掘剥离生产工作主要在A区720m、715m、710m、705m平台和C区745m、740m、735m平台进行。2013年矿石输送量为734630t,折合干矿量为512534t,完成年计划量的77.66%。消耗燃油904431L,电耗为1496557Kwh,用水量102828t。
我部生产计划任务没有完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冶炼厂上半年为单台电炉投产,2#电炉投产推迟近半年,原矿需求量降低。
2、原料厂料条储存空间有限,制约我部下矿生产,矿山预存矿石约30万t。
3、由于冶炼厂生产不顺,生产计划部雨季期间下发停止矿山剥离生产作业通知书,造成我部上半年采场剥离工作停止,影响了下半年旱季生产组织。
4、2013年下半年随着冶炼厂由试生产转入达产,矿石需求量急剧增加,设备的严重不足影响了采剥总量及采矿量。
5、设备出勤率不高,铰卡轮胎滞后严重影响了设备的出勤率,此问题到11月底才得到缓解。
6、矿石指标的变化,造成前期预存矿石不能满足质量要求。
2.3、生产物资消耗情况
2013年矿山物资成本汇总
2.4、生产线技术改造情况
生产线的技术改造主要集中在破碎筛分矿石运输系统,主要改造项目见下表
3、经营情况
2013年矿山生产承包价款合同:办理完成1-12月份矿石量计算书,结算值为:4462.8万元。
合同外内容结算三份,合计费用694.46万元(已列入项目部单列费用结算中),其中:矿山四栋宿舍费用180万元,矿山树木砍伐500多万元[结算值80195.96万ks缅币],矿山设备组装14.46万元)。
完成矿山技改签证结算编制、审核工作,编审签证结算10份,结算值63.85万元(此费用已列入工程竣工结算费用中)。
截止12月份,已上报矿山生产48万吨干矿,产值4203万元。其中:四季度上报矿山生产24万吨干矿,产值2102万元。
4、2014年的工作重点
4.1、积极配合甲方进行破碎筛分系统工艺设备改造,以提高设备产能。4.2、加大采掘生产紧缺设备的催购力度,督促设备尽早到位,以提高日产量。4.3、细化完善中、缅方员工的薪酬分配管理办法,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稳定人心。
4.4、认真组织、合理安排,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保质保量完成镍业
下发生产计划。
采矿分部2014年1月
第四篇:103工作面采后总结
玉溪市东方煤业有限公司
华盖山煤矿 103工作面采后总结
玉溪市东方煤业有限公司
2013年
会 审 意 见
编 制: 施工 单位: 生产技术部: 机 电 部: 调 度 室: 安全管理部: 总工程师: 矿 长:
一、概况:
103工作面位于1采区,西距Ⅵ’勘探线的ZK6-3钻孔86米,所属煤层为Ⅱ#煤层,工作面下巷标高为+1577m,下巷标高为+1591m;该面西侧是保安煤柱20m,北侧和东侧为拟布置104工作面,南侧为1采区102回采工作面。工作面平均走向长299.9m,倾斜长57.4m,总面积为17221.21㎡,始采于2012年4月20日,终采于2013年6月30日;工作面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
本工作面西为同一水平、同一煤层的102工作面,已于2011年9月回采结束,该面运输顺槽与本面回风顺槽相隔13m煤柱,对本面无影响;本面东北为拟布置104工作面。
本面主要受Ⅵ’勘探线上ZK6-3号钻孔控制,该钻孔在工作面西部,距工作面切眼86米。
本面对应地面无重要建筑物,地面最高标高+1790m,最底标高+1700m,与本面最小高差110m。本面对应地表无山涧、小溪等季节性水流。
二、煤层情况:
Ⅱ号煤层厚16.99-32.65m,平均15m,夹矸数随煤层厚度增大而变多,常含0~13层夹矸(炭质泥土岩),厚0.1—0.61m;煤层根据实测煤层倾角及勘探线钻孔机煤标高计算,本面范围内煤层倾角15~17°,平均16°。
本面Ⅱ#煤层原煤水分在8.64%~16.64%之间,平均12.69%;煤
层灰分均在18%以下,以中灰煤为主,兼有少量富灰煤;分析基弹筒发热量在3459~4728卡,可燃基弹筒发热量在6090~6554卡,较其他地区褐煤略为偏高;干燥基全硫平均1.37%,属中—低硫。
三、Ⅱ号煤层顶底板情况
顶板:直接顶为灰白、绿灰、灰褐、灰黑色粘土岩、炭质粘土岩或粉砂质粘土岩。粘土岩厚2—14.23米,炭质粘土岩厚0.6—2.98米,粉砂质粘土岩厚2.71—9.02米,粉细砂岩厚6.77米。
底板:底板分下列三种情况:灰岩为直接底板;粘土岩、炭质粘土岩、粉砂质粘土岩为直接底板;粘土岩、粉砂质黏土岩为直接底板和间接底板。粘土岩厚0.3—9.54米,炭质粘土岩厚1.2—9.05米,粉砂质粘土岩厚2.15—19.61米,粉细砂岩厚1.1—11.36米。
四、工作面内地质构造情况
至工作面回采结束,未揭露明显断层,仅有次级褶曲分布。
五、水文地质情况:
本矿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本面是第一个回采工作面,周边无窑水、采空区积水等威胁,主要是以大气降水为补给的通过煤层顶底板沿有利岩性段和裂隙带渗出的孔隙水,日排水量在40-85m³。矿井主要涌水为含水层的静储量,地下水通过相对隔水层自身的裂隙和导水裂隙带进入采空区。
六、其它地质情况:
回采期间,工作面未再揭露新断层及瓦斯涌出异常等现象,地
温、地压等情况正常。
七、采出量和损失量:
1、工作面计算采出煤量:224363吨。
2、工作面总损失煤量:95951.5吨。
3、损失分析:工作面损失主要是因为控制采高,煤层实际厚度基本在15m左右,为避免全煤厚开采导致地面塌陷,造成灌水等危害,煤层采高厚度平均为10.5米;并且,由于煤层含夹矸数量多、厚度厚,而且岩性为炭质泥土岩,持水性强而给水性弱,回采后难以运输、难以利用,会损坏运输机电设备,费时费力且无经济效益,并且会造成回采工作面后帮堵塞,阻止回采更高的煤层,造成工作面全丢煤;总损失率达29.95%。
4、储量注销、增减及其它原因:工作面保护煤柱总量为59888.8吨;准备巷道保护煤柱量为47763.4吨;防水安全煤柱量为36907.2吨;④工作面实际采高为15米,与勘探资料的18.82米不符,期内煤厚减少约3.82米,期内注销总煤量为131575.4吨。
由于工作面采用放顶煤开采,除受构造影响、地损和永久煤柱注销外,工作面回收率为70.05%。
八、对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进行评价:
在回采过程中,由于巷压大,致使运输巷与回风巷刚性支护变形严重,需要及时进行翻修、维护,对回采过程中的运输、行人及通风造成困扰,此项未在回采地质说明书中提及。
除以上内容外,其余均与103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提供的资
料基本相符。
九、对勘探、补堪资料进行评价:
根据白龙河井田第一期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中指出,白龙河井区分布有9条大的断层分布及9条大的褶曲分布,其中只有4条褶皱构造穿过华盖山煤矿,距离最近的褶曲为7号背斜,在工作面的西部,向北北东倾伏。由于褶曲影响,工作面实际煤厚在15米左右,并无18.82米的煤层厚度,致使期内煤厚减少约3.82米,期内煤量注销约131575.4吨,除此外,其他方面与资料基本相符。
十、附图:
1、Ⅱ#煤层储量计算图
1:2000;
2、开采煤层实际综合柱状图
1:200;
第五篇:101工作面采后总结
玉溪市东方煤业有限公司
华盖山煤矿 101工作面采后总结
玉溪市东方煤业有限公司
2009年
会 审 意 见
编 制: 施工 单位: 生产技术部: 机 电 部: 调 度 室: 安全管理部: 总工程师: 矿 长:
一、概况:
101工作面位于1采区井筒西侧,本矿首采工作面,所属煤层为2#煤层,工作面下巷标高为+1613m,下巷标高为+1622m;该面西侧是保安煤柱20m,北侧和东侧为拟布置102工作面,南侧为1采区回风巷。工作面平均走向长120m,倾斜长47m,总面积为4900.87㎡,始采于2008年10月30日,终采于2009年4月30日;工作面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
本面为本矿首采工作面,布置在本矿1采区西侧,该面运输顺槽西距总回风巷26米,南距1采区总回风巷25米,向东依次为后期拟布置102、103、104工作面。
本面主要受Ⅵ’勘探线上ZK6-3号钻孔控制,该钻孔在工作面西部,距工作面切眼46米。
本面对应地面无重要建筑物,地面最高标高+1790m,最底标高+1740m,与本面最小高差130m。本面对应地表无山涧、小溪等季节性水流。
二、煤层情况:
Ⅱ号煤层厚16.99-32.65m,平均21.55m,夹矸数随煤层厚度增大而变多,常含0—13层夹矸(炭质泥土岩),厚0.1—0.61m;煤层倾角18~26°,平均22°。
本面Ⅱ#煤层原煤水分在0.87%-12.72%之间,平均2.22%,较一般浅变质褐煤低,说明本面煤岩变质较一般浅变质褐煤高;煤层干燥基灰分均在18%以下,以中灰煤为主,兼有少量富灰煤;分析基
弹筒发热量在3489~4728卡,可燃基弹筒发热量在6090~6554卡,较其他地区褐煤略为偏高;干燥基。
三、Ⅱ号煤层顶底板情况
顶板:直接顶为灰白、绿灰、灰褐、灰黑色粘土岩、炭质粘土岩或粉砂质粘土岩。粘土岩厚2—14.23米,炭质粘土岩厚0.6—2.98米,粉砂质粘土岩厚2.71—9.02米,粉细砂岩厚6.77米。
底板:底板分下列三种情况:灰岩为直接底板;粘土岩、炭质粘土岩粉砂质粘土岩为直接底板;粘土岩、粉砂质黏土岩为直接底板和间接底板。粘土岩厚0.3—9.54米,炭质粘土岩厚1.2—9.05米,粉砂质粘土岩厚2.15—19.61米,粉细砂岩厚1.1—11.36米。
四、工作面内地质构造情况
至工作面回采结束,未揭露明显断层,仅有次级褶曲分布。
五、水文地质情况:
本矿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本面是第一个回采工作面,周边无窑水、采空区积水等威胁,主要是以大气降水为补给的通过煤层顶底板沿有利岩性段和裂隙带渗出的孔隙水,日排水量在38-75m³。矿井主要涌水为含水层的静储量,地下水通过相对隔水层自身的裂隙和导水裂隙带进入采空区。
六、其它地质情况:
回采期间,工作面未再揭露新断层及瓦斯涌出异常等现象,地温、地压等情况正常。
七、采出量和损失量:
1、工作面计算采出煤量:86677吨。
2、工作面总损失煤量:36675.7吨。
3、损失分析:工作面损失主要是因为控制采高,煤层厚度高达18.82m,为避免全煤厚开采导致地面塌陷,造成灌水等危害,特控制采高在13.2米左右;并且,由于煤层含夹矸数量多、厚度厚,而且岩性为炭质泥土岩,持水性强而给水性弱,回采后难以运输、难以利用,会损坏运输机电设备,费时费力且无经济效益,并且会造成回采工作面后帮堵塞,阻止回采更高的煤层,造成工作面全丢煤;总损失率达29.73%。
4、储量注销、增减及其它原因:巷道总保护煤柱量为 214896.4吨;防水安全煤柱为34083.68吨。
由于工作面采用放顶煤开采,除受构造影响、地损和永久煤柱注销外,工作面回收率为70.27%。
八、对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进行评价:
回采地质说明说未提及回采过程中对总回风巷的影响,实际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造成总回风巷压力增大,巷道支护变形等现象,需要对其及时进行维修、保养。
除此以上内容外,其余均与101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提供的资料基本相符。
九、对勘探、补堪资料进行评价: 根据白龙河井田第一期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中指出,白龙河
井区分布有9条大的断层分布及9条大的褶曲分布,其中只有4条褶皱构造穿过华盖山煤矿,距离最近的褶曲为7号背斜,在工作面的西部,向北北东倾伏,与资料基本相符。
十、附图:
1、Ⅱ#煤层储量计算图
1:2000;
2、开采煤层实际综合柱状图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