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五章促进转岗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xiexiebang推荐)
第五章促进转岗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关于如何促进转岗教师专业发展,已有学者做了初步的探索。转岗教师在入
职前需通过短期集中培训和网络培训,合格者方可进入幼儿园工作。从培训的角 度关注转岗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比如有学者提出要做好转岗教师的 入职培训,应制定“两个制度”,创设“两个平台”,即实行“跟班”观察制、开 展“导师”带教制、创设多元培训平台、自我展示平台。幼儿教师与中小学教师 之间存在着文化背景的差异、专业发展需求的差异和角色定位差异。这两种群体 是否能够很好的融合,以什么样的途径融合更加和谐,也是学者关注的重点。有 学者提出除做好转岗教师的业务培训工作外,幼儿园应创设积极互动、双向沟通 的良好工作氛围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升转岗教师对幼儿园的归属感。此外,教 育管理部门和幼儿园领导层应选择适合的中小学教师转岗,应从生活上、工作上 对已转过来的教师给予更多关怀、关照和关注,通过多种途径调整他们的心态, 通过多种培训渠道和模式来提升转岗教师的专业素养。事物的发展,外因只是一 种条件,内因才是根本,转岗教师自身因素在其专业发展中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此,转岗教师应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迅速审视自身定位,转变角色,积极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通过分析文献,可以得到这样三个结论:①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富余出的部分教师择优转入当地幼儿园工作这一举措已在全国各地实施。②转岗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和教育界的关注。③已有学者针对转岗教师入职培训、入职后的专业发展途径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本研究结合影响因素分析的结果,从转岗教师自身、幼儿园、政府三个层面提出建议,希望能帮助转岗教师获得更好的专业发展。
一、教师:重视自身专业发展
(一)调整情绪心态,投身新的工作岗位。
访谈中,被问到“你怎样看待自己转岗的身份? ”谈及较多的是“遮她”“无 奈”“失落”“没办法”“走一步算一步”等这些关键词。不难看出,一部分教师对 自己转岗没有做好心理准备。通过对一些访谈笔记的整理,我们追溯到造成转岗 教师无奈、失落情绪的原因主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认为自己的社会 地位下降。在农村地区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较低,与中小学教师相差甚远。社会 对这一职业的了解较粗浅,不够尊重。转岗教师体验不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反而 深感“处于夹缝中”的悲凉与不甘。二是不适应工作环境的突然转变。面对与中 小学差异很大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等,无所适从而心生烦乱。三 是过重的工作负担。许多转岗教师反映:“自从从事幼儿园工作以来,晚上回到家 连管管家庭、孩子的精力都没有”,“工作忙起来家里许多事都顾不上,还是当小 学教师轻松”,“准备教具、照顾孩子,一天都要耗在单位,即使这样很多琐碎的 事还是做不完”。如此重的工作负荷量,转岗教师难免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很难适 应新的工作岗位,产生职业倦怠感。然而,不良的情绪和心态,不仅会影响自身 日常的生活和工作,降低自身的工作价值感和生活幸福感,而且会将这种情绪和 心态蔓延到幼儿、同事和家人的身上。因此,调整消极的工作情绪,是转岗教师适 应新的工作岗位的首要任务。
(二)转变角色定位,树立新的职业理想。
许多中小学教师从事幼儿教育后,教学方式并没有转变,依然用中小学的那 套方法教学,没有游戏、没有玩教具,有的只是“加减乘除”和汉语拼音以及一 遍一遍的跟读和摇头背诵。当教师被问到:“为何不使用玩教具开展游戏教学时/ 总是听到这样的声音:“家长要求幼儿园开设小学课程”、“农村园,没有玩教具和 游戏环境”等等。这样的现状,在专任幼儿教师课堂上依然常见,更何况是刚从 中小学转入的教师。“转岗”,好转的是岗位,难调的却是角色。转岗教师在岗位 适应期,首先自己先要认同幼儿教师,并认识到从事幼儿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其 次,详细解读《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教师专业发處 标准》等文件,了解幼儿教育职业的工作规范和原则。最后,定位角色,树立职 业理想,在农村幼儿教育职业上,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创造性 地开展工作”,使农村幼儿的童年充满快乐,充满探索和发现,充满惊讶、惊喜、兴奋和成功的体验,充满秩序感。
(三)找准自身特长,形成新的教学风格。
问卷中,“您觉得在幼儿园工作中,让你最难适应的是什么? ”选择“技能技 巧”的比例占总数的67.8%。“你最希望自身得到提高的方面是什么? ”选择“技 能技巧”的占总数72.4%。由此可知,转岗教师虽然有丰富的中小学教学经验,把 握课堂能力,观察学生能力,专业化学习能力比较强,但是幼儿教育基本技能比较 缺乏。幼儿教育专业基本技能,比如铅笔画、钢琴、舞蹈创编、手工等,不是短 时间能学成的,甚至有天赋的限制,因此,转岗教师面对这方面的需要,觉得束 手无策。笔者认为,针对技能方面的限制,可以通过以下二个方面来克服:第一, 转岗教师将自身特长转化为技能。在与转岗教师一起培训期间,发现她们各有特 长,有嗓音好的、字漂亮的、会跳各种民族舞的、会编排话剧的、会写诗歌的等 等。转岗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特长,恰当地与幼儿园课堂教学相结合,形成自己 独具特色的教学形式。第二,转岗教师可将民间独具特色的工艺(剪纸)、风俗特 色、游戏等,规整编排并变成技能,运用到幼儿园活动组织中,形成自己独特的 教学风格。总之,针对专业基本技能需要,转岗教师要转变思路,独辟踢径,快速 形成独具自身特色的技能,也能增进幼儿园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四)补充专业知识,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转岗教师对专业知识的需要,因素符合量达0.703,在整体专业发展需要中占重要地位,也是转岗教师适应幼儿园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转岗教师的知识结构具有以下特征:⑴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实践知识不足。⑵幼儿教育方面的一般教学 法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积累不够。⑶普通文化知识和教学经验比较丰富,但需 要转化成为幼儿教育职业服务的知识。幼儿教育基础专业知识的缺乏,常使转岗教师倍受“中小学教学习惯” “思维定式” “理论一套,实践一套”的困扰,在实际教学中,也极易产生较多的无效行为、低效行为和无关行为以及小学化教学行为。补充专业知识,特别是实践性知识,建构新的知识结构应是转岗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笔者认为,专业知识体系的建构有三种途径:⑴增强专业知识的需要,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不断积累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⑵积极参与幼儿园教学 探讨活动,与有经验的专任幼儿教师交流与研讨,将获取的专业知识建构成体系。⑶将自身以往的知识和经验有选择性地整合,纳入新的知识体系中。
二、幼儿园: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_)建学习共同体,唤醒职业热情。一名转岗教师能否实现从最初的新手成长到合格的幼儿教师的转变,关键在
于唤醒转岗教师从事幼儿教育职业的热情。幼儿园应创设积极互动、双向沟通的 良好工作氛围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升转岗教师在幼儿园工作的归属感。组建学习共同体,无疑对转岗教师融入幼儿园工作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萨乔万尼 曾这样描绘“共同体”:一个共享专业理念和理想抱负,负有义务的个人的集合体。幼儿园可以将转岗教师分层次、分领域与园内经验丰富的专任幼儿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也可以请一些幼教专家学者参与其中。在学习共同体中,彼此之间经常 沟通、交流、分享心得体会,吸收新知识,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 能激发转岗教师从事幼教职业的热情,唤醒转岗教师在幼教职业上新的职业理想 和抱负,增强转岗教师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二)予以人文关怀,营造和谐氛围。
调研发现,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通常面临着非常大的职业压力和社会压力, 这会影响转岗教师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同,进而影响转岗教师对幼儿教育专业价 值理念的认同。幼儿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善转岗教师的职业心态:⑴尽可 能改善办公条件,营造宽松平等的氛围,协调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让愉快的工作环境给转岗教师带来愉快的心理体验。⑵幼儿园应积极帮助转岗教师自我调整, 疏导职业压力。帮助转岗教师提高心理自主能力,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建立对 自己的合理期望,正确认识幼儿教师职业,积极“悦纳”幼儿教师角色,从而形 成坦荡面对职业压力和心理困扰的能力。⑶幼儿园通过各种方式激励转岗教师对 专业生活的热爱,不仅包括对幼儿的爱,而且包括对生活和生命本身的热爱,只 有爱生活、爱生命,才能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也才能迸发出蓬勃的工作热情。(三)组织园本教研,积累实践智慧
就转岗教师专业发展而言,其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获取和提升,并不能完全_ 赖于自己,还需要有他人的帮助和指导。实践证明,一个有着不同背景、经验、? 才能和观点的成员所组成的研究共同体,对教学问题共同探讨,是可以为教师专 业发展提供一个较之单个教师努力更为可靠、更为有效的平台的。因此,园本教 研对转岗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幼儿园在组织园本教研中要注意以下问 题:⑴在业务管理过程中,多注意倾听转岗教师的职业困惑。⑵引导转岗教师^^ 实践中,不断发现并提出问题。一方面让转岗教师在追问自我实践中提出问题。另一方面让转岗教师在观摩学习中寻找问题。⑶依据转岗教师专业发展特点,矣 其安排适宜的园本教研方式。多组织现场体验式教研和分析讨论式教研,调动转 岗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⑷搭建对话平台。园本教研的深入开展,可促进 转岗教师自身、教师群体、专业引领者对话与交流。(四)改革评价制度,激励专业发展
对教师进行评价是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促使教师专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研究发现,在幼儿园内部环境因素中,教师评价制度、激励措施因子的路径系数 分别为0.27、0.18,即幼儿园内部环境中的27%来源于教师评价制度,18%来源于 激励措施。虽然幼儿园教师评价制度、激励措施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但其对教 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依据数据分析结果提出以下三方面建议:⑴幼 儿园应对转岗教师实施客观、公正、民主的教学考核及激励机制,为转岗教师制 定出有别于专任教师的合理科学的评价指标。转岗教师可以依据评价指标确定自 身专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因此,评价指标应细化到每个教学环节和保育环节。⑵评价形式多元化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综合运用园长评价、教师评价、幼儿评 价、家长评价、自我评价等多种形式的评价,在维护转岗教师自尊心和自信心的 前提下,指出工作的不足和改进之处,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转岗教师在每次评 价的基础上自我反思并制定新的专业发展规划。⑶评价要以促进转岗教师专业发 展为目的,将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
三、社会:构建支持专业发展的服务体系
近年来,国家对“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 投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力度。《意见》等相关政策的出台,国培项目的实施,.为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支持。(一)建立人才档案,确保分流到位
当地教育部门应根据各个转岗教师的能力、兴趣、特长、年龄等情况建立档 案,引导转岗教师结合自身优势主动选择幼儿园岗位,尽量做到合理的统筹调配, 使岗位和能力相匹配。首先,各地在中小学教师转岗工作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应 优先让起始学历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转入其次,幼儿园在安置转岗教师过 程中,应考虑班级的选择和教师配备。在班级选择上,可以先让转岗教师担任幼 儿园大班的教学。大班的幼儿心智、学习能力与小学生比较接近,给予时间让转 岗教师建构适合幼儿、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在教师配置上,充分发挥转岗教师 原有教学优势,并与现有的教师取长补短,如语言能力好、文字写作能力强的转 岗教师可以搭配音乐、美术特长的幼儿教师。此外,幼儿园应将转岗教师年龄作 为岗位分配的重要依据。对于年龄小于40岁的转岗教师应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通过多种形式的引导和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40岁以上的转岗教师由于适应新工作、新环境的能力有限,可以安排从事后勤服务类岗位。最后,当地教育行政部 门应及时出台转岗分流方案以及配套政策。(二)维护合法权益,解除后顾之忧。
通过调研发现,转岗教师多数存在这样的顾虑,即因为转岗而取消其“编制” “职称”,以及降低曾享受的“工资待遇”和“社会福利”。受该顾虑的困扰,部 分转岗教师工作消极懈怠,影响正常的教学管理和专业发展。笔者认为,这些经 验丰富、学历较高的中小学教师是农村宝贵的教育资源,安排转岗并不意味着淘 汰或者抛弃,而是一种结构调整,资源优化。当地教育部门应保障转岗教师的合 法权益,将其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待遇、社会福利按相等条件转换,并享受同等 的评聘机会,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其安心从事学前教育工作。(三)创新培训模式,提升培训效果
《意见》中指出,“创新培训方式,为有志于从事学前教育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提供培训” “中小学富余教师经培训合格后可转入学前教育”。培训无疑是转岗 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自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 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1)5号)文件下达以来,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对转岗教 师开展了 14期大规模的集中培训和网络培训。如聘请省级示范园骨干教师、园长进行案例分析,请学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等等。这些培训虽然注重转岗教师“下 园观摩”、“跟岗实践”、“顶岗实习”,但是许多环节仍流于形式,使转岗教师处于 被动接受状态。而且实践基地指导教师并未真正了解农村幼儿园实际,只是针对 基地园的情况谈自己的教学经验,大部分转岗教师感觉所学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 不会用,实效性不大。因此,建议培训部门尝试“参与式”培训,培训基地可选 择做的比较好的农村幼儿园。“参与式”培训中,通常使用的方法有: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观看录像f、看课、评课、角色扮演、相互访谈、辩论、小讲座以及根据培训内容而设计6?戏和练习。对转岗教师采用参与式培训,可以在培训者和转岗教师之间创造一个平等对话的机制,使学习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自主、合作、探宄的过程;可以使教师的不同意见在培训成员之间、培训成员与专家之间相互交锋,产生思想上的火花,生成新的知识,让转岗教师通过思考与同行进行交i、选择并形成对自己有意义的知识。在进行“参与式”培训时,培训部门要基y转岗教师面临的实际情况和专业发展需要,关注幼儿教师应知应会,帮助转岗&师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树立学前教育专业思想,掌握学前教育常规,提高教育能力和水平,尽快适应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培训者在“参与式”培训的基础上,要进行及时地总结和提升,帮助培训成员从感性的经验中升华为理性的认识。(四)搭建网络平台,增进教师互动
随着农村网络覆盖面的逐渐扩大,网络逐渐成为人与人之间重要的沟通交流平台。教育行政部门应针对农村幼儿教师 发一种网络学习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平台观看优秀教学视频,下载优秀教学设计方案以及音乐文件、舞蹈视频、美术 作品图片、手工制作教程等等。使转岗教师在从事幼儿园工作之初与优秀幼儿教 师一起分享更多的教育资源。同时,转岗教师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倾诉工作中的 困惑和问题,与其他教师一起讨论解决方案,也可就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进行研 讨。转岗教师在幼儿教育专业知识的不足,也可以通过远程学习进行弥补。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一个需要持续
努力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共同起作用形成一个合力,才能有效促进转岗教 师专业发展。本研宄存在着对影响因素复杂性估计不足的缺陷。中小学在编教师 转入幼儿园工作,心理上存在一定落差,出现抵触情绪,这种心理状态会影响转 岗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此外,由于严峻的就业压力,部分非 学前专业毕业生无奈而从事幼教工作,不免受失落情绪困扰,影响其专业发展。这些隐形的、个性化的情绪因素在本研究中关注不足。有关转岗教师现状的分析、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策略的完善还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第二篇:促进教师发展十大策略
促进教师发展十大策略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我校之所以能快速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坚持以教师、学生、学校发展为本,全面实施教师教育工程,打造学习型师资队伍,让我们的教师成为“师德的表率、教学的专家、育人的典范”。经过几年的努力,一支德才兼备、爱岗敬业、一专多能、功底扎实、身心健康、善于合作、乐于学习、勇于创新、结构合理、适应素质教育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已经初步形成。
一、不断完善师德修养,爱岗敬业不断进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合格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师德的升华在于高尚的人格。我们要求教师在心理、性格、气质和能力等方面从严律己,以身垂范。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落实各项教育法规的学习制度,依法治教、依法治学,弘扬敬业爱岗精神,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使全体教师都能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要树立起教师正确的教育思想,懂得新时期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首先是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近年来,我校围绕专题研究,认真进行学教活动。学习十六大以来历次重大会议精神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领会党的方针、政策,进一步端正办学方向和教育观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全校教师切实将教育职业与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坚定政治信仰,提高思想觉悟,明确个人价值取向;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坚定教师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增强师德修养,提高执教水平。学习先进教师群体的英雄事迹,组织教师观看八集专题片《师德启思录》、观看名师录象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来激发教职工奉献教育事业的激情。我们举办了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展了“修身立德,做人民满意的教师”的演讲比赛。坚持文明处室的评选活动,这些活动对促进教师形成敬业爱岗、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促进学校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二、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做专家学者型教师
教师教育科研的意义在于:发现规律,获得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改进工作,获得教育质量提高的成果;提高自我,获得教师专业发展的成果。进行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策略。时代要求教师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学者型、专家型。广大教师不仅应该掌握教育规律,教育教学技巧,还应通过教育科研实践,不断取得新知识,探索新领域,在教育科研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课题研究使我校的教育科研走向科学化规范化规模化。近年来,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加强教研工作的10多个文件,使教育、教研、教改走上了规范化的管理道路,大大地推动了我校教育、教研、教改工作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全校科研教研蔚然成风,广大教师坚持研教结合,以研促教,大胆创新,努力实践,写出了很多质量高的研究论文,制作了许多有学术价值的课件、教案,并在各级各类学术团体中频频获大奖。
我校的课题,正如专家组在成果鉴定意见中指出的那样“该课题主研究人员务实工作,付出了艰辛劳动,研究带动了一批教师投身教育科研,增强了教师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参研人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水平。”“研究方法切实可行,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撰写了一批优秀论文,开发了一批优秀课件,培养了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其成果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三、落实校本教研制度,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它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三大要素。
自我反思:教师对自己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及教研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同伴互助: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以教师或学生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专业引领:一方面聘请校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教师素质提高,形成“优势专家群体”。
为了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我们十分重视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使校本教研活动成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策略。在全校教师中广泛开展“五个一”活动。
教师每课有一次教学反思(教学后记); 每周参加一次教研组或备课组活动; 每学年上一节校级研讨课;
每学期完成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或典型案例); 每学期编制一份试卷或制作一个课件。教师们在研讨过程中深有体会:
学会了等待,能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不指望一次活动、一学期课改就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学会了分享,即师生间的双向沟通、彼此给予,是引领不是强制,是欣赏关怀,不是训斥和指责;
学会了宽容,胸襟变得开阔,气度变得豁达,更加珍视个性,尊重多样化; 学会了合作,与领导、与家长、与同事、与学生;
更重要的是有了一定的创新理念,知道了课改,课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不断的创新。校本教研,让教师们发现了个人专业成长的可能,为教师们施展才华提供了宽广的舞台。
我校校本教研以新课程为导向,改进和加强教研工作,立足学校,建立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和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为重点,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以校为本教研制度,使学校成为学习化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努力实现出名师、出质量、出特色、出理论的奋斗目标。
建立了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课改沙龙、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论坛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日、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操作方式,不断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素质全面提高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其落脚点在于知识的综合与应用;教学资源不局限于课堂,而向社会开放;教师在其中处于指导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这门课程要求教师具备的知识与以往各位老师从事学科教学所需要的知识是有显著区别的。以往学科教学所要求教师拥有的知识,主要由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要素组成,其中专业知识居于首要地位。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除了要拥有原有知识以外,还要有针对性地充电,这些急需补充的知识主要有:与研究性学习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理念;常用的信息技术;常用的科研知识;学生心理知识等。
研究性学习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设计者、合作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这种角色的转变,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性学习需要教师具备多方面的教学能力,而这些能力只有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才能得到提高。这些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教学设计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学预见的能力、新知汲取的能力、理性思维能力、应用信息的能力、创造性反思能力、合作性教学的能力、综合评价的能力。
总之,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因此,不断提高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近年来,研究性学习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头戏在我校得到了有效实施,我们十分重视提高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能力,广大教师通过学习和实践,确立了与研究性学习相适应的鼓励创新和实践、学会欣赏学生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了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应用技术等教育技术手段,掌握了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等教育科研方法并能指导学生有效运用,能认真研究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心理特点,提高研究性学习指导的有效性。
五、不断开发校本教材,促进教师观念转变
就本质而言,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有三方面: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的成长、学校特色的形成。这就是说,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就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指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必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为介入课程开发以后,教师会面临新的教学观念、材料和策略的挑战。让教师参与课程发展,从理论上讲,能增进教师对学校课程乃至整个学校的归属感,可以提高教师的士气,提高教师的工作满足感和责任感,使教师对教学工作有更多的投入。有研究表明,参与课程开发的教师发现自己比原来能够教给学生更多的东西,而且教得更好,在课堂教学中更能指导学生使用学习材料和指导小组学习,对学生的期望有所变化。另有研究显示,教师参与课程发展与实施其参与发展的课程纲要之间存在正相关;教师参与课程发展,可令教师对所教内容有更多的准备,也更为自信。可见“课程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也是变革人。”课程开发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变革过程,因为课程帮助教师在课堂上重建他们的知识观及他们与学生之间的教育关系。课程开发意味着对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协作阐述知识的方式所进行的不断的重组,同时对他们的教学进行再思考。这样课堂就不仅是课程的实施场所,而且也是进行教育学实验的实验室。教师也就自然地成为这个实验的主要参与者或者说是主持者。总之,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使教师具有一个更开放的思维系统,能够改变教师不合时宜的观念,使教师具有更强的批判性反思能力,更多地去发现和探寻他人的信念和思维方式,并能增加教师的探究性活动等等。
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研究者认为,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在精神领域、知识领域、技能领域三个方面为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在精神领域,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给教师带来了一系列新的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主动地使自己走向“专家型教师”、合作精神、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在知识领域,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使教师改变了对知识本质的看法,而且为教师知识结构的改变提供了可能。在技能领域,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教师的技能发展,具体地说能提高教师的课程能力、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不会自动发生。借助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转换角色。
(1)从“消费者”到“生产者”,校本课程开发赋予教师一部分课程开发的权利,从而使课程开发不仅仅是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的专利,而形成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开发课程的态势,教师也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
(2)从“教书匠”到“研究员”,校本课程开发是基于学生的需要、社区的需求,这就迫使教师或多或少地要从事实践研究。
(3)从“点菜者”到“菜单提供者”,在校本课程开发环境下,学生可以参照校方提供的校本课程“菜单”,圈点自己喜欢吃的“菜”,教师不再是“点菜者”而成为“菜单提供者”,点菜的权利则交还给了学生。学生还可以修改“菜单”,与教师一起对“菜”的配料、制作工艺等进行改造。
(4)从“教师”到“导师”。
(4)从“独奏者”到“伴奏者”。
为了切实有效地开发和管理校本课程,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校本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学校课程管理指南》的有关精神,我校建立了完善的课程管理机制。制定了《重庆万州高级中学校本课程实施纲要》,成立了由专家、校长、骨干教师、学生代表组成的学校课程委员会,并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学校办学理念制定学校课程发展规划,定期对学校课程进行评估,促进课程不断更新。充分调动学生、教师、家长参与学校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包括调查论证、制定计划、开发校本课程、开发课程资源等,不断提高学校课程的教学水平。初步建立和完善了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与高中新课程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要求相一致,为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立足本校,在学校层面为教学管理制度和重建提供经验。
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方案,高质量实施包括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英语以及艺术、体育在内的必修课程。提供近100种以上能基本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选修课程,开发20多种体现本地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如①三峡工程系列课程:三峡工程建设、三峡工程与旅游、三峡工程与移民、三峡工程与环保、三峡工程与新城镇建设、三峡工程与我校发展、三峡工程与五桥移民新城,②校园系列:校园植物漫谈、校园建筑欣赏、校园文化建设与欣赏、校园绿化设计与欣赏。学校还不断创造条件,使全体学生都能参加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努力探索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质量的管理制度。学校还加强了对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其开设选修课、活动课等的能力,使他们能根据本地条件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校内外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六、开展读书报告活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为了提高我校教师的专业水平,我们提出了“创建学习型学校”的新举措,每学期要求每位教师利用空余时间至少读一本好书,从而丰富每位教师的理念、知识、价值观等方面的内涵。每学年,学校还在全校或教研组举行了“读书报告会”,每位教师都积极参与了该项活动,将自己的所读、所思、所感进行了全面的交流,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大家受益匪浅,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不断地读书、学习、交流,这样才能不断地完善教育思想和行为。为了将读书活动引向深入,突出重点,增强针对性,学以致用,我们还以骨干教师为中心,有计划有系统地安排骨干教师的读书内容,在促进他们快速成长的同时,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
七、建立教学督导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为了进一步整合我校的教育资源,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毕业年级的出口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每年都要组织骨干教师在毕业年级开展教学督导工作。督导的内容主要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及相关情况。相关情况包括备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考试、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兴趣及学习方法等。督导的主要方式有查阅资料、随堂听课、调查访问、开座谈会等。要求学科督导组在充分了解每位教师教学情况的基础上,认真研究问题,为每位教师写出不少于500字的督导报告,在报告中要多提希望和建议,以促进教师的发展。
八、组织教师外出考察,不断拓展学习视野
为了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研组长的业务能力,学校组织教研组长等赴外考察学习。考察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这些学校教学管理,特别是毕业年级教学管理的情况;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情况,如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选修课的设置、校本课程的建设、课堂教学改革、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等;校本教研、教育科研及教师教育的情况;教研组在学校教学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示范性学校建设的经验和体会;办学条件的改善情况,如教育技术的运用、图书馆建设、科技活动及文体活动设施的建设等。在考察学习期间,老师们采取听课、听介绍、索要资料、参观等形式,在考察学习过程中,老师们虚心学习,边看边问,收获良多。既开阔了眼界,又受到诸多启发。
近年来,我们在安排骨干教师参加各种考察培训的同时,还组织全校教师先后到各校进行了参观学习,就课程改革、毕业年级的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关问题与兄弟学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九、开展教育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信息素养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促进了教育观、教学理念变革,现代化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为教育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教学媒体与学科教学实践相整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标志,同时也是教师培养主要内容和策略。
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总目标是:实现全校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全校教育行政管理自动化;加快教育资源库建设,满足深化教育改革的需求;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全面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加强教育研究和实验,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学和应用水平;加强领导,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把万州中学建设成为重庆市及全国信息化技术教育的示范性学校。教师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主要有:(1)电教设备使用培训(常规电教仪器的维护及使用);(2)电脑基础知识培训(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DOS操作系统、WPS和WORD文字编辑系统、数据库、操作等);(3)课堂设计培训(开展怎样说课、怎样上好一堂课、怎样评课、怎样设计网络教学课等多项培训);(4)网络运用培训(上网操作,收发电子邮件,资料搜索,校园网内部系统使用);(5)课件设计制作培训(PowerPoint、几何画板、Authorware、Frontp Page、Flash等,鼓励教师个人CAI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培训教师,也为大容量课件库作充分的资料准备);(6)教师计算机等级考核;(7)选送教师参加省市级培训、国家级培训及培训者培训。(8)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培训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培养了一支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明显增强,教育技术论文、课件、网站、优质课等不但量大,而且获奖层次高。我校在运用信息技术,创建现代名校的过程中,教育理念新,认识水平高,工作落实好,做到了硬件建设硬,软件建设有特色和亮点,在打造数字化校园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路和方法。校园网络建设符合要求,做到了经济、实用、好用;信息技术教育科研成果突出,研究水平高,在普通中学中名列前茅;教师学习和运用教育技术的积极性高,校园网使用频率高,绝大部分教师会用且较熟练,教师培训提高有成效。
十、严格教师调入制度,用导师制助其成长
近年来,随着学校规模的发展,我校新调入应届大学毕业生,为了迅速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我们除了把住进口关选取德才兼备的优秀者之外,还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导师制”活动,通过导师导思想,带业务,传作风,为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们对导师提出的主要要求有:
1.指导青年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及学校教学方面的规章制度。
2.指导青年教师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做好备课工作,重要章节的教案要审核、提出修改意见;每学年指导青年教师至少在校内上两次公开汇报课。
3.指导青年教师掌握教学常规,尽可能安排青年教师听自己的课;同时,指导老师每学期听5--10节青年教师的课,做好听课记录,并及时反馈听课意见。
4.指导青年教师做好学生课外作业的布置、批改、评讲工作。
5.指导青年教师开展课外兴趣小组、科技小组及学科竞赛、专题讲座等“第二课堂”活动。6.指导青年教师编写单元、阶段练习等试卷及做好试卷的批改、评讲、统计工作。7.指导青年教师参加教学科研活动。
8.指导青年教师做好期中、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9.指导教师隔周对青年教师就备课、教学、辅导、作业及班级管理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检查,以帮助新教师尽快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做好“传、帮、带”工作。同时,将活动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务处,与教务处经常保持联系。
10.对青年教师在师徒结对期间的表现作出书面鉴定。
青年教师的转正定级将依据指导教师提供的文字材料,并广泛征求学生、家长、班主任及有关教师意见,对青年教师的工作情况做出认真客观的评价。
我们对青年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有:
1.每学年要拟定自己的发展计划,经指导教师和教务处同意后,认真落实。2.认真虚心地接受指导老师的指导,经常地主动地向指导老师请教。3.有计划地听指导老师的课,一般情况下,每周听课1--2节。并认真记好听课笔记,写好受益体会。
4.主动邀请指导老师审核自己的教案,听自己的课,邀请指导老师听课每学期5--10节。
5.认真做好学生课外作业的布置、批改、评讲工作;认真做好单元练习、阶段练习等试卷的编写、批改、评讲、统计工作。
6.认真组织参加课外兴趣小组、科技小组及学科竞赛、专题讲座等“第二课堂”活动。7.青年教师每学年至少在校内上两次公开汇报课。8.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科研活动。
9、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提高教学效率。10.认真写好拜师学习的心得体会和总结
第三篇:优化校本研修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优化校本研修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红丰小学高效研培结合的行动策略
“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每天的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苦差,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
——苏霍姆林斯基
红丰小学现有在校任教专任教师
10人。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4人,大专学历6人;中教高级教师职称1人,小教高级职称7人,小学一级职称2人。全校教师平均年龄43岁,结构总体合理。但由于学校地处农村,教师大多来自于农村民办教师,交往圈较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接触不多,长期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处于自然散养状态。绝大部分教师的发展历程基本是从一个充满着理想与激情的青年教师发展成为经验老道的教书匠。具体表现为:一是省、地级骨干教师比例很小;二是我们教师的教育智慧、教育境界及教科研水平需要整体跃升;三是我们的队伍中还有薄弱者。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尤其是要解决好体现学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教师教育智慧、教师教育境界的问题,需要学校有一套系统、规范、科学和可行的校本研修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机制。
社会的转型与进步,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使每一位教师几乎时时刻刻都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教师清楚认识到:我们只有不断学 1习、不断提高、不断发展才能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与需要,也才能真正享受幸福的教育人生。
学校,广大教师事业发展承载的地方,就应为每位教师的成长给力,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为学校办学品质的提升提供有力的保证。
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
一直以来,红丰小学把校本研修工作作为整个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把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工作的重点,坚持把培养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纳入学校的办学规划和工作计划之中。提出了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走科研兴校之路的办学思路。为了加强对校本研修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各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校本研修管理制度与政策,如《红丰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红丰小学教学常规与管理规范》、《红丰小学校本培训教与学管理制度》、《红丰小学继续教育考核制度》、《红丰小学继续教育奖惩细则》等,使校本研修工作能按章有序地进行。
校本研修中学校坚持的原则:
●坚持依法规划与组织、规范管理的原则。要求自己的每一项、每一次培训都符合上级规定,都有利于教师的发展。
●坚持基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问题引领原则。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立足于学校的实际需要。哪里薄弱,哪里就是学校组织重点研修的方向;针对教师们的需求,教师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教师 缺少什么,我们就研修什么。
●坚持坚持促进改革创新与引领教师发展的原则。学校把扎实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工作与教师的校本研修结合起来,以校本研修促进教师教学改革意识的更新、方法的更新、手段的更新,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能,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校本研修内容的选择上,根据教育部师范司提出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标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态度),基于校本研修的特点(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重点放在教师专业能力和专业态度上上。
●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校本研修的特点,结合学校的实际,我们确定的校本研修工作目标是:优化两个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提升两个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实现两个转变(由“单一专业型”向“专业特长型”转变;由实践经验型到实践研究型转变)。
为达成目标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培训是校本研修的重要形式。培训的内容主要围绕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来组织。
(一)、依据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有计划地组织培训。
1.引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树立发展目标。
开始学校要求每位在职教师根据自身条件,参照《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树立发展目标。分析自己达成目 标的因素和达成的途径。
从阶段上:每位教师制定自己近期目标(1年)、中期目标(3年)、长期目标(5年)。
从层次上分为:
合格教师。对象:新教师:完成优秀大学生到合格教师的转变。基本熟悉本校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有教育责任0感,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工作1年后能评为小学一级教师。
成熟教师。对象:教龄2~6年的青年教师。完成合格教师到成熟教师的转变。掌握初中各年级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学科专业知识扎实,能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基础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工作5年后能评为小学高级教师。
骨干教师。对象:教龄6~12年的中青年教师。完成成熟教师到骨干教师的转变。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形成自己风格,实绩明显;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和相应的研究成果;有较强的带教青年教师能力,被带教者成长迅速。工作15年后能评为中学高级教师。
区级名教师。对象:教龄6~25年的优秀中青年教师。完成骨干教师到区级名师的转变。形成学科教育特色;在区内有一定知名度。届时能评为区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
品牌教师:在一定的周期内,从骨干教师和区、市名师中,依据教育实绩和相关考核产生学校品牌教师。
资深教师。对象:教龄20年以上的中老年教师。完成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指导青年教师成长。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在青年教师身 上得到延续,留下一批宝贵的资料(课堂教学实录、教育教学论文或总结、回忆录等)。
2.依据教师个体差异,突出重点,分层培训。
一直以来,学校把新教师和中青年教师的培训作为培训的重点,把教研组的建设作为教师发展的助推器。
(1)做好新教师的培训、指导及考核工作。
新教师上岗前要参加由校长主持学校新教师培训,对新教师要提出努力方向并充分听取新教师的意见,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每学期听老教师或指导老师的课不少于20节,学期结束将听课笔记上交学校备查。第一学年备课要求写出详案,且有教后记,学期结束将备课笔记上学校备查。每学期第一周开一节见面课,一个月后开一节诊断课,学期结束时开一节汇报课。“三课”,由学校给出评价意见后备查。学年结束时独立完成一份试卷的命题。能熟练使用各种现代教育手段,并通过相应的考核。学年选读一本相关学科教学理论专著,并写出学习心得体会交教科室备查。
(2)力促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提升。
中青年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是学校最具战斗力的教师队伍,同时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阶段。学校以“师徒带教、导师带教”等形式,力促其发展。使其尽快成为成熟教师、骨干教师、区优秀青年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以评选学科带头人契机,学校评选校级学科带头人,和校级优秀教师。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和高级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指导青年教 师学习、备课、上课、评课等,与结对教师进行学习心得交流,帮助青年教师学习理论等。区、校级学科带头人,参加各级各类业务比赛。区、校级学科带头人每学期上一次示范课;每学期上交学校一篇较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或案例等,每学年至少有一篇文章公开发表或市级以上获奖。根据需要为学校教师开设讲座。区、校级学科带头人每年必须参加校级以上课题研究,没有参加的要申报个人课题。
(二)、围绕教师专业态度、专业能力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及时组织培训。
专业态度培育即师德教育,一直以来是我校的一个特色。每学年我校教师要填写师德承诺书,每学期采用不记名学生、家长问卷调查形式,对每位任课教师进行测评。自校长到普通老师人人参与,然后以一封信的形式反馈给教师。对问卷中得满分的教师给予奖励,得分低的教师要个别谈心。常抓不懈师德建设,是我校培训的重点内容。
我们的基本做法是:底线内容反复说(“三要八不准”内容,开学讲要求时说,月总结时说,学期总结时说)、重要内容重点做(教师礼仪培育,教师行为规范宣讲,国家及地区社会发展情况介绍,国家和地方重要政策解读、时政讲座等要召开专门培训会议来培训)高标准内容倡导做(向教师推荐阅读内容、教师誓词的重温、教师每日十问等)。
教师能力和课程改革的培训是校本培训的主线。
这个培训要重在实效,基于问题引领最重要(从学生问卷看我们近期努力的方向真正引起老师注意),检查考核鼓励是途径(读书之 后的读后感交流发表等)。
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近几年的我们主要开展过的有:培训会议、讲座、校内沙龙、推荐阅读(书和编制的内部读物)、“走出去、请进来”。
“走出去、请进来”能让教师紧盯教学研究和学科教学的最前沿,能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动机,端正教师专业态度,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走出去”:近几年就派出15人次去外校观摩学习;派12人次位参加“高效课堂研究”活动。
“请进来”:邀请专家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每年都纳入校本计划之中。
二、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我校一直以来重视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除“教学常规”里要求的“规定动作”外,还要求教师集思广益,扬长避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每周活动一次,备课时做到“三分析”(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水平,分析课程标准的普适性要求、分析教材的基础与能力要求);“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五统一”(统一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统一复习考核)。学校为了加强考核,备课活动均做记录,有案可查。
重抓教研建设,是促进教师发展的又一渠道。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开展教研活动是常规的一项工作,每次活动都要认真记录,每月不少于1次。学习新课标,教学理论,交流教学经验,及时了解上级的各种有关教育教学信息。结合实际每学期要确立研究的课题,依据研究 的课题,组内每位教师定好研究课。任课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次校级公开课。在上课、听课、评课活动中,取长补短,互相促进,让每位教师在专业素养上与时俱进,共同提高。
三、坚持抓好根植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教科研工作,我校教科研坚持“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方向;坚持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研与教研相结合的研究道路。主要工作有:
1、狠抓课题的研究与课题管理。
课题是教科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催化剂。学校制定有教科研管理制度和奖励制度,挑选思想觉悟高、组织协调能力强、业务能力强的老师负责。目前我校的已有两个省级规划课题《校本课程实践研究》和《生本课堂的研究》顺利结题。
2.狠抓教科研论文和案例的撰写与评比。
近几年我校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撰写论文、案例的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省、市、区三级论文评比无论是获奖率、还是论文档次,我校均位于区前列,特别是省级论文获奖面大幅提升。每年都有一批教师的论文在省市获奖。
由于教科研工作开展的好,我校目前是省教科研先进单位;省教科研基地。
有耕耘,就有收获。扎实有效的校本研修工作,有效地推进了教师专业的成长。
目前学校区级以上骨干教师达2人。占专任教师的20%。省级 骨干教师2人。
近年在各级各类教学基本功比赛中,有4人在区级以上比赛中获奖。其中孙金花老师获全国一等奖。
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带动了学校事业的进步。近几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德育工作:文明礼仪教育、班级文化建设、德育队伍建设。步);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体育、艺术、卫生、科普工作成绩显著);学校办学品质得到提升(先进单位,平安校园,社会满意度高等等)。
第四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体措施
织金县绮陌中学
促
进
教
师
专
业
发
展
政
策
2014年3月修订
织金县绮陌中学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政策
为了打造一支符合二期课改要求,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教师队伍,学校努力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设条件、搭设舞台、提供机会、营造氛围,特制定以下具体措施以保障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提升。
一、师德
1、通过多种形式引导教师对学校文化、学校精神的内涵作深层次的理解,并努力将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中。
2、学校组织开展师德系列教育活动,通过评选、宣讲、展示等形式弘扬师德风范良好的教师,提升我校教师整体的师德素养。
3、创建学习型班组、教研组,在创建过程中求得教师个人、团队的双重发展,每一年评比一次。
二、学识
1、鼓励教师参加本科或硕士课程班进修。
2、为教师订阅《读者》《人民教育》杂志。每学期进行读书沙龙活动。
三、能力
1、形成校级骨干教师、校级后备骨干教师的梯队,每两年进行申报、评选、考核。骨干教师(含后备)能在本学科或本教研组中发挥引领作用,促进团队中老师共同成长。
2、有机会尽可能多的组织教师参加市区级的教学观摩活动。
3、不放弃市、区级组织的各项教学比赛活动,对于参赛老师,不管是否获奖,设立参与奖。学校或者所在团队积极帮助该教师出谋划策,体现团队智慧。
4、学校每学年组织校级教学比赛,鼓励教师在比赛中提高教学能力。
5、积极争取机会,多与教研员沟通,请区教研员来校听课指导,让老师在区一级层面能够进行公开教学。
6、聘请资深退休教师带教骨干教师,来校听课,指导学校中青年教师。
7、每年进行一次教学案例或论文的评选,学校编写案例或论文集,并鼓励教师参与区评奖及向杂志投稿。
8、为个别岗位的教师提供到齐一小学轮岗学习的机会。
9、积极参与学校的项目管理,成为管理者或参与者,在项目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潜能,提升自己的管理、研究各方面的能力,学校定期对各项目进行考核。
10、督促教师认真按计划完成师资培训工作,评选校本培训积极分子。
11、学校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进行中期及末期的考核,对于完成规划较好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
四、个性品质
1、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升育人能力:心理辅导能力、与家长沟通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等等。
2、适时地进行心理辅导讲座,进行心理辅导游戏,以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缓减教师职业倦怠感。
在教师中增设单项奖的评比,以弘扬教师中良好的个性品质。
第五篇: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指出:“如果没有把主要的重点放到教师培养或不断地培训上来,那么也没有任何教育改革会取得成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育界广泛聚焦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为教师的成长培训搭台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具有更加突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校要尝试建立“教师学堂”,把它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首先是,“教师学堂”教学可以分为“专家讲坛”、“校长讲座”、“骨干报告”和“教科沙龙”循环进行。其中,“专家讲坛” 主要聘请专家、学者和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就当前教育科学前沿理论进行辅导讲座;“校长讲座”主要由学校正、副校长对当前学校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专题辅导;“骨干报告”由学校获得过或聘请兄弟学校的优秀教师作事迹报告或经验交流;“教科沙龙”由教师交流自己了解和掌握的外地先进教育科研信息和教改成果。其次是要坚持开展,务求实效。“教师学堂”坚持每周利用一次下午开课一次,每次一个栏目进行学习;所有专任教师都要参加相关内容的培训;参加学习的人员要作好听课笔记,并写出心得体会。“教师学堂”管理坚持做到“六落实”。一是组织落实。成立校务班子,确定一名分管继续教育工作的副校长具体负责“教师学堂”管理;二是制度落实。建立相关制度,明确了教师在入学、考勤、考核、登记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三是计划落实。分制定“教师学堂”办学计划,对全年的培训工作作出切合实际的详细安排;四是工作落实。严格按照计划设计和办学要求开课,不随意调整或挤占教学时间。五是考核落实。教科室专门确定1人负责教师学习的出勤、笔记、心得等项检查,并将检查情况作为继续教育学时登记的重要依据,与教师考核挂钩;六是经费落实。学校每年预算校本培训支出以保证了“教师学堂”正常开展。
二、打造学习型团队
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书籍是创造力的源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不竭动力。提倡教师研读教育名著,不断为大脑充电,不仅是传承教育文明的需要,更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必然要求。学校开展“名著主题读书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要精读教育理论书籍2本以上。活动坚持做到组织有序:学校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学习要求,分确定实施意见。保障有力:坚持每学期为每位教师至少配发1本必读书籍,编发选读书目,为青年骨干教师每人订一本教育期刊,不定期为教师编印学习材料,丰富阅读内容;充实图书室阅读资料,建设电子图书馆,为教师阅读提供条件:通过建立“周周读书日”制度,开展寒暑假集中读书活动,落实“天天自学”活动,提倡“日日上网”浏览学习等形式,阅读教育名著,吟诵教育经典,掌握教改动态,养成阅读习惯。措施具体:组织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季度举行一次读书辅导讲座;每学期进行一次读书心得评比;每学期开展一次读书讲演比赛;每期开展一次读书笔记展评。使读书活动成为教师为大脑充电,实现知识更新的重要载体,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以课堂为实践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磨课教学,构建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又符合学校实际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是校本教研的核心任务。磨课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按照“重心前移到备课、中心落实在课堂、针对目标抓辅导”的策略重建课堂教学,推进课堂教学规范化和特色化进程。“重心前移到备课”是指课堂教学要从备课抓起。教师备课要经过“三个环节”。一是寒暑假的个人谋划性备课:要求教师在假期中要精读本册教材和课标,浏览与本册相关学段的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对全学期的教学进行谋划设计,并起草学期教学计划。二是分单元的集体框架性备课:单元教学前,学科备课组组织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求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在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框架性教案,框架性教案要体现“四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结构、统一多媒体课件、统一课堂练习和达标检测。三是分课时的个人针对性备课:在小组框架性教案设计基础上,教师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在不改变框架结构的前提下,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形成课时教案。“中心落实在课堂”是指将课堂教学建模作为校本教研的中心。课堂教学研究主要通过“一六一”活动来实现。“一”是指每年举行一轮青年教师大讲赛;“六”是指“上六课”活动,即:新教师上汇报课、青年教师上竞赛课、实验教师上研究课、高级教师上观摩课、骨干教师上优质课、学科带头人上示范课,上“六课”活动每年一个轮回,分说课和讲课进行,“六个一”活动成为了建构合格课、打造优质课的有效途径;“一”是指每年召开一次教学经验交流会,交流推广教研组、备课组及教师个人的先进经验。“针对目标抓辅导”是指按教学目标要求抓好分层辅导。分层辅导按分类要求,递进达标的原则,以“当日清”为目标,以责任承包为主要形式,通过个别的、小组的辅导,使学生养成“当日事当日毕”的良好习惯。
四、以反思促成长
反思是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较强的教师,其发展欲望就越强,专业发展就越快。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反思能力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凸现为教师必备的素质要求。依靠教师的自省力,推进教学反思,有利于及时解决课改实践中的诸多实践问题。一方面,学校要教师将自我反思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课前通过反思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充分的预测和分析,制定解决问题的预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反思自我监控教学过程,随机应变,处理好师生互动中出现的新问题;课后通过反思对自身课堂教学进行批判和总结。另一方面,积极引导教师主动关注他人的教育实践,联系自身实际进行全面的比较和思考,主动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要求教师养成每天写《教学反思日记》的良好习惯,通过《教学反思日记》记录教学反思中的收获和体会,总结成功经验。学校可以在教案右侧开辟“反思专栏”,用于教师记录反思体会,将教学反思纳入教学常规检查范围,及时总结和表彰在教学反思中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