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很好的申论心得
公务员:七年
第七章:神形兼备,表达之道!
(一)好久未更新,同学们还在一直关注这篇帖子,很感动。今天就说说这几年在机关,我最有心得的一个部分――表达。
说是表达,其实就是两件事:写和说,由于职场新公务员‚说‛的机会实际较少(在省直的一般岗位,一年也不会超过10次吧),所以,文字材料的组织方法将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还有不少同学希望我说说考试经验,我已上岸7年,经验早已过时,但我相信,几千年中国公务员职场的文字方法不会改变。(这句话应该不会有错,如果有同学看过曾国藩、左宗堂的奏折,就知道那是真正的好文章;更早,诸葛孔明的隆中对也是最好的策论)
今天把我的心得写出来,希望对大家的申论和其他考试会有帮助。另外,这边有很多已经工作的同学,不少也从事文字工作,希望大家就此见仁见智,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升。
不少论坛的同学表扬了我的文字,坦白的说,我的机关文字之路比较独特。我自小对语文好,高考得分127/150,作文几乎得满,大学文科专业,还经常发表一些长短不一的文章。进机关前还有不少人告诉我,机关文字没什么,就是一个字‚抄‛。‚抄,谁不会?‛,带着这种心理,我刚刚到单位的时候,内心是有一点自信甚至傲气的。但很快,有两个人,将永远打消我的傲气,并将我带入痛苦磨砺的文字炼狱。
第一个是我原来单位的副处长。我永远记得考进单位,上班第一天晚上,他带处内同志对外接待,也附带迎接我。饭局上,他们很放的开,无论是主人客人,得知我是上班第一天,都会给一些善意的叮嘱;我当时只能小心谨慎、战战兢兢,酒不敢多喝,却把每个人的每句话都记在心里。千言万语,只有他的话我认为最重要、最正确、最符合机关年轻公务员的成长规律。那是宴席结束时,他带着一点点醉意和我说,‚小万,记得,机关里的能力,一要会写,二要会说!‛。
之后的四年,他带领我承担起处内绝大部分的文字工作,我的每篇稿子都将被他改得面目全非。我才明白,即使只是业务处室,文字工作的量也相当大,晚上和周末经常加班;一个人的文字能力,也直接影响他在机关的地位。我将不断承担起素材、通知、请示、函、简报、新闻、讲话,还有各种政策文件、调研报告和法律法规的拟稿任务;不断把稿子送到他的办公室,再拿出来,然后再送进去,再拿出来。。直到大家满意;我们也会讨论,甚至争论,即使他是处长,我是小兵,我也说出自己的看法,之后被他猛批,两人甚至面红耳赤。好在他是60年代的人,对我来说是长辈,且是真的长辈:不但有长辈的能力,也有长辈的雅量,现在还是我的好老师。
我这样干了四年多,写过的材料总有
一、两千篇吧。收获很大:基本了掌握机关语言文字的行文规范,能够实现简洁、规范、逻辑、条理的文字要求;熟悉了机关主要公文文体,知道不同体裁的重点所在;对处室的所有业务熟悉,处内材料基本手到擒来;甚至在行文时生出变化:不仅仅是 ‚四个新‛‚五个一‛‚六个发展‛或是‚一二三四五‛ 那种较为简单的花样,并且开始自发关注工作内容的变化:段首句、小标题出现了‚某某工作从某某阶段向某某阶段延伸‛这样的相对高质量的排比;还能够忙里偷闲,在业务刊物上发表些思考文章。
到这个时候,我又以为机关文字不过尔尔,常常对外说,我在处内是搞文字材料的,心里有些得意。结果,等我通过选调考试,转到新的工作,遇到现在的领导,我才明白,天外有天;才明白,之前甚至都没能踩到文字艺术殿堂的门槛。我将面对最严厉的批评,最痛苦的煎熬;公务员职场文字之路刚刚开始,真正的文字高手也才刚刚出现。
公务员:七年
第七章:神形兼备,表达之道!
(二)先说人再说事。
这位文字高手,就是我现在的领导。他20岁出头当公务员,这个起点看似普通,但实际上很重要。要说明的是,这不是当时意义的‚公务员‛,n年前的‚公务员‛是指工勤人员,工勤人员见不到文字;他不是,他一开始就进政研室、市委办这样的综合部门,搞文字、做秘书、跟着领导调研。30多岁就开始做区委书记、市委书记。之后调到省里,做秘书长,虽然是负全责的秘书长,但还是偏重文字。人是时间的函数,今天是昨天积累的结果;而公务员是需要积累的行业。他做了大半辈子的文字,到现在这个年纪,智慧、文字、历练都已经接近化境,在省内的威望特别是文声很高。当他第一次改好我的材料,我读完面目全非的几页纸,心中只有四个字――‚高山仰止‛。
再说说这份新工作,人事处的领导向我介绍这份工作时,我还挺高兴。因为还是我的老本行――文字。
该文字工作有如下特点:a、时间充裕,搞一份材料给几个月时间,这是罕见的;b、层次很高,写好后,省里的大领导都能看到,亦有批阅,搞文字的都知道,这是极高的荣誉;c、工作量小,我数了一下以前的字数,每次要弄两个分材料,一共只有10000多个字,算上两份之间还有些重复内容,真正写出来的也只有8000~9000字;d、保障极好,绝对不会有会议接待、群众来访、接听电话这样事情干扰,不会有小材料打叉;晚上加班,方便面和饼干保持供应(当然,我自己也经常买花生核桃吃),哈哈,绝对可以全心全意的干活。
此外,还有个对比:到职之前,正好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抽调在的传宣组,专门负责写简报,那就是打战啊。除了改的时候交给办公室,写、核、印、寄、发、上网站、做宣传栏,基本是我一个人挑大梁(当然,还是各有分工,中间也有其他同事帮不少忙)。以一天一到两篇的力度向外发,包括周六周日。标题列的漂亮,文字质量不错,在省直机关中绝对排第一方阵。我的一个同学在另一个省直部门搞宣传,大家比着干,那边一个简报小组光拟稿的就有四五个人,但最后两家成绩差不多。可见我当时有多累多忙。两相对比,我就不把这几千字放在眼里了,指望一两周之内解决战斗。结果,现在我干这个工作满两年了,只懂得了当初自己的幼稚,就目前的文字功力,弄这万把字还得要几个月时间,脑细胞死的前赴后继。。。更印证了文字工作中的一句老话,那句比较吊诡的老话――‚越短越难写‛。
前面的文字,同学们有人觉得虚,有人觉得短,还有人说我是高手,唉,高手也是辩证的,也是和大家一样,有过痛苦经历的,今天,就写个长的、实的、悲惨的吧。。。。
公务员:七年
第七章:神形兼备,表达之道!
(三)为什么短文难写呢?因为它需要高度的概括性。可能大部分人都觉得写一个材料的成绩部分都是抄来抄去吧?现在我就考考大家,交给你一个市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三年的常委会向全委会的汇报材料、三年的统计报表,其内容已经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作为素材应该已经足够。现在的问题是:你能否用1500字写出这个市三年的工作成绩汇报?第一个要求是全面,不能偏颇,不能该说的、重大的、有亮点的部分没说到。第二个要求是实在,要说出特色、写出特点,不许千人一面;其标准是:要求读的人(这种材料的阅读对像,要么中央要么省里,都只能是大领导)立刻明白你说的是哪个市,这个市和其他市到底有什么不一样,这三年的工作和前三年的工作到底有什么不同,三年来这个市取得了怎么样成绩,这样的成绩说明了这个市的同志做出了怎样的努力。刚才已经有了说明,这个材料是要给大领导看,他们都是行家,所以不要指望用类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样的空话、套话来搪塞过去。第三个要求是简练,这个不用说了,只有1500字,不简练绝对不行。其他的要求,如文字的规范、通顺、层次、结构、新颖,都是基本功,是必须达到的,这里就不用说了。
看到这里,应该已经有同学在开动脑筋。今天,我作个承诺,如果有同学愿意尝试,却没有常委会对全委会的汇报(因为涉密),可以用三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这个网上都有)作为基础,就某市经济、社会、文化工作做出1000字以内的成绩汇报,写好了,发e-mail给我(包括你选择的市的政府工作报告和你形成的文字),我一定会优先给予评点。当然,我的评点,仅是一家之言,但作为过来人,应该会对你的文字之路有一点点帮助。
就个人感受来说,这种概括是相当困难的,现在我也没有能做到完全的驾驭。举个例子,说成绩,为了实在,很多人都喜欢用数字,但面对一份经济统计报表,常用指标几十项,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额、三次产业比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甚至包括新增贷款额和用电量,等等等等。但你真的知道,什么指标说明了什么问题吗?哪些数字的引用是点到位了,而哪些仅仅是简单的‚充数‛和‚罗列‛?哪些领导会认可,哪些他心里会暗暗摇头?而且,说数字,不但要从静态的反映中,看到成绩一片大好;更重要的是从数字的对比和变化中,提炼出发展的态势、趋势和苗头。以上只是概括中很小的一个功夫,但真正练成,却需要许多次的学习和历练。
而我面对的概括难度,还远超于此。在互联网上,我必须考虑保点小密,不能说出自己的工作岗位,唯一能说的就是这是一份文字调研性质的工作,写的东西是一份调研报告(这点,请同学们理解,如果我的工作和身份暴露,唯一的结果只能是这个在工作之余,我在网上的思想整理和与大家交流的帖子永远关闭,再次请同学们理解!)。就这个调研报告,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其基础素材是以百万字计的,我要用这几百万字,提炼出一万字。这一万字,由于概括性太强,层次太高,基本不可能从任何材料上抄到,不可能从网上搜到(在网上,如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就算是很概括了,于我这里,远远不够),绝大部分只能是我一个字一个字的敲出来。(这也是为什么我常常在网上消失,主要因为脑细胞前赴后继,死伤不少,得多休息、多呼呼,呵呵。)
以上的概括性是我重点讲的内容,因为概括的高度往往代表了材料的层次。我们往往用敬意的语气说‚某人是搞大材料的‛,那是因为,用几千字写一个处室的工作和用几千字写一个市、一个省的工作的难度是大大不同的,高度概括性的背后意味着材料工作者抽象思维的高度和眼界的广阔度。如果一个年轻公务员,希望自己在文字综合能力上有所进步,或者希望在更高的、更核心的机关工作,那么在达到‚通顺、规范、条理‛,知道文字‚如何起,如何落‛这样的基本要求之后,‚概括‛将是一个可以用力的方向。
除了高度的概括性,还有其他几个困难:
一、保密。保密在公务员职场中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工作性质,却给我造成麻烦,费了我以前不少的武功。因为以前搞不保密的材料,接到任务后,我常干的事是到网上把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类似的材料搜个大差不差,也算是个前期调研吧,先看看别人怎么写,再形成总体思路。之后,要考虑的多是联系本省工作的实际和特点,结合、修正、创新,很多时候还能跟兄弟省市的同志们学上两招。这个方法虽然投机取巧,却挺实在管用。但现在遇到保密材料,得了,网上啥都没有,根本没得借鉴,全部要靠自己的脑子思考。
二、创新。有一些文字工作经验的同学可能会指出,概括和保密不算啥,这个工作不是第一年出现吧,总有了几十年历史了吧,你手上总有以前人家留下来的材料吧,‚年年岁岁花相似‛啊,把去年、前年、大前年的材料找到,改标题、改内容、改数字、改顺序、改词改句子改段落,把‚切实加强‛改成‚深入推进‛,把‚三个代表‛改成‚科学发展观‛,把‚先进性教育‛改成‚学习实践活动‛,诸如此类。反正遵循‚天下文章一般高,看你会抄不会抄‛的古训。我一开始也是这样想的,并且就这样实行了。
但是,我忽视了一点:我现在的领导是真正的文字和政治上的高人,他一眼就能看穿我‚模仿‛的小把戏,知道我这个的‚似是而非‛的东西不是出自于对信息的消化和内心的思考。而且,他的要求是‚变化‛和‚创新‛(相信不少专职于文字的同学,对这种要求也会头疼)--相比之前的材料,不单是简单个别词句、段落的调整,而是文章结构和思考角度的变化,思考和笔力层次的深入。所以,这种‚抄‛出来的文件,交上去只有一种可能:一字不用,推倒重来。
三、实在
写调研报告,大概有三个部分:A、情况和成绩;B、问题和分析;C、意见和建议。其中问题和分析是整个文章的关键和核心。写问题,浮光掠影、大而化之是公文中常见情况,但现在这个材料必须要写实、要分析透,这也是对笔力的要求。这也是我为什么推荐《改革内参》原因,因为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四、分寸。
当年,我认为分寸只是一种文字游戏,一种照顾面子的行文方法,但今天,我更倾向认为,把握‚度‛、掌握文字分寸是客观、公正和准确的表达方式。世事纷繁复杂,政府工作更是如此,作为一个决策思考者,在描绘问题、分析成因的时候,你真的了解真相了吗?不少同学把申论文章寄给我,其中,观点偏激,因局部问题而否定整体工作的情况比比皆是。
申论一般都是针对问题而发,从现象上看,确有问题,工作也确有也不到位或值得改进的地方,但是问题的严重程度、之前工作的成绩、客观情况条件的影响和局限、正在进行的改进工作等,一样需要在阐述问题时考虑。这就是‚度‛。没有‚度‛、‚度‛失当,甚至在行文时,出现问题就否定政府,那就显示了作者的偏激、浅薄和不成熟,我相信这样的申论,得分不会高。
我这个材料,比申论层次高、影响大,所以,度的把握也更费脑筋。
五、指导
大的文件,无论是调研还是讲话都有指导部分,就是告诉接受者,下一步该怎么办。这样的指导,需要有针对性,针对问题而发;有操作性,人家看了不会糊涂,不会觉得你说了等于没说,能够明确下一步怎么操作;要正确、业内,不能说外行话;要有高度,最好看到的是被指导者没看到的,要避免别人已经在干了,你又在一边重复的情况。打个比方,人家已经在扫地了,你还说,‚快把地扫扫‛,听的人肯定会不爽。
但是问题来了,还是拿一个市来举例子吧,这个市有市委班子、市政府班子,有人大、政协,有市直部门,还有很多从高校、北京甚至国外请的各类专家,这些人拿工资拿项目经费,天天就是研究这个市下一步怎么发展,已经形成了无数的调研报告和其他的材料。现在要求你,一个刚刚工作几年的小兵蛋子,针对他们的问题,对他们进行指导,对他们提要求,告诉他们下一步该干嘛,你怎么指导,怎么要求?(如果有同学愿意形成千把字左右,对本市发展的建议,e-mail给我,我一样欢迎)。
以上五个,加上概括性,一共是六个困难,将我陷入了一个综合文字材料的炼狱。虽然我生活很好,时间宽裕,没人打扰,还有花生、核桃和饼干的加餐,但是大脑和内心的消耗是巨大的,常常太阳升起开始写,太阳落下的时候没写出几百字,我也常常捕捉自己的灵感,夜里醒来打开电脑,记录思维。即使这样,也实在是距离领导要求相差太远。拼命了几十天,一篇充满心血的稿子送上去,最坏的结果并不是改的面目全非,而是一字不用。当看到领导将我的稿子废弃一边,自己拿了几张A4或16k纸,用个水笔,一个字一个字在那写的时候,我想哭的心都有。
公务员:七年
第七章:神形兼备,表达之道!
(四)大家可想而知,领导不喜欢我,我在新单位的日子有多难过,这种难过更多的来自于我的内心,心理压力大。很诚实的说,这种‚不喜欢‛是公正的、客观的、我能理解的;领导不是父母,没人能永远容忍你的无能,换在你在领导的位臵上,来了一个小伙子,专司文字,指望他顶起来,好吃好喝,弄了几个月,写出来的东西一个字都用不了,还得你自己去爬格子,你也不会对他有好脸色。
但是,转机很快就出现了。
从表面上看,转机是单位的一次内部会议,议题是讨论材料,现在看来,这个稿子的基础是要多差有多差。由于材料是我拟稿,按照民主集中、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规则,同事们先发言,我再发言,领导最后总结。大家都很理解我,虽然点到稿子的问题,但同时也肯定成绩,说我刚来需要学习,很照顾我的情绪。
然后我就发言了,现在还记得,我从两个大方面,说了稿子(也就是自己)的10几个具体问题,和几点下一步的打算。一口气说完,连续不断,然后,看着领导,等他发落。结果,他抬头看着我,居然笑了,然后说了一句很幽默但我终身难忘的话‚我非常同意小万的看法,我没什么要说的了,你就这么做吧‛。这是他在会上唯一的发言,字数不满30,但我永远记得,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得到他的肯定。领导肯定我,是因为他知道,这个小伙子,已经走上了能够好好写材料,而不是糊材料的第一步。
那么一个材料工作者,真正写材料的开端,走出的第一步到底是什么?我认为是明确‚标准‛。知道什么是好材料,知道如何衡量好材料,知道好材料好在哪,不好的材料不好在哪,知道如何改进。而且这种衡量文字的标准一定是明确的、理性的、具体的,而绝非感性的、含糊的、模糊的、随意的。这么多准备公考的同学,都可以问问自己,给你一篇上佳的申论,你能很明确的说出它好在哪,不好在哪吗?面对你自己的作品,你知道该如何改进吗?
好材料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我认为只有四个字――‚神形兼备‛。除了我的领导,还有两位好老师给了我绝佳的启发:其中,一个叫殷天正,江湖人称白眉鹰王;另一位叫莫声谷,武当七侠。
是的,你没有看错,我常常和我从事文字工作同学、同事,探讨文字方法;如果关系好、谈的深,我往往会引用查老在《倚天屠龙记》中的这段案件:张无忌走出密室,正遇六大派围攻光明顶,殷天正对决莫声谷。而且,绝大部分文字业内人士都会赞同我的看法。
现在,我们就重温一下这段经典。
‚殷天正叹了口气,脸上闪过一阵黯然之色,缓缓道:‘老夫自小女死后,不愿再动刀剑。但若和武当诸侠空手过招,却又未免托大不敬。’指着一个手执铁棍的教徒道:‘借你的铁棍一用。’那明教教徒双手横捧齐眉镔铁棍,走到殷天正身前,恭恭敬敬的躬身呈上。殷天正接过铁棍,双手一拗,拍的一声,那铁棍登时断为两截。旁观众人‘哦’的一声,都没有想到这老儿久战之后,仍具如此惊人神力。
莫声谷知他知他不会先行发招,长剑一起,使一招‘百鸟朝凤’,但见剑尖乱颤,霎时间便如化为数十个剑尖,罩住敌人中盘,这一招虽然厉害,但仍是彬彬有礼的剑法。殷天正左手断棍一封,说道:‘莫七侠不必客气。’右手断棍便斜砸过去。数招一过,旁观众人群情耸动,但见莫声谷剑走轻灵,光闪如虹,吞吐开阖之际,又飘逸,又凝重,端是名家风范。殷天正的两根断铁棍本已笨重,招数更是呆滞,东打一棍,西砸一棍,当真不成章法,但有识之士见了,却知他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实已臻武学中的极高境界。他脚步移动也极缓慢,莫声谷却纵高伏低、东奔西闪,只在一盏茶时分,已接连攻出六十余招凌厉无伦的杀手。再斗数十合后,莫声谷的剑招愈来愈快。昆仑、峨嵋诸派均以剑法见长,这几派的弟子见莫声谷一柄长剑上竟生出如许变化,心下都暗暗钦服:‘武当剑法果然名不虚传,今日里大开眼界。’可是不论他如何腾挪劈刺,总是攻不进殷天正两根铁棍所严守的门户之内。
当然,今天不是讲武侠,但说‚标准‛,就必须拿高手的东西来衡量。因为金庸的武侠故事仅仅是一个载体,其中蕴藏着他大半辈子的文字功力、思想智慧、人生历练。
殷、莫二侠均是当世一流高手,却风格迥异。而武风文风,一脉相通。我所见过的的一流材料,也如上面所言,在文风上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形式优美,词句新颖精到,分类准确,美感很强;更兼排比气势,意思错落,变化无穷,读起来让人眼前一亮,甚至会让人有心潮起伏,叹为观止的效果,就像莫七侠的剑法‚光闪如虹 吞吐开阖 飘逸凝重‛,引的大家‚群情耸动‛;另一类,文风内敛,咋看平常,朴实无华,但细嚼起来,却发现它稳重大方,字字珠玑,遣词造句虽然普通,但内容、分寸把握极为准确,句句直中要害,段段落在实处,内涵深刻,回味无穷,就如殷的棍法‚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 无懈可击‛,能看出门道的人就知道,‚功力深厚,已臻极高境界‛。以上说的,是第一流的武功,也是第一流的材料。
这里再问一句:‚这两类材料的共同点是什么?‛
第七章:神形兼备,表达之道!
(五)离上次发帖,过去了半个多月,对于我最后的问题,论坛和空间上已经有同学给出答案――‚神形兼备‛,甚至有好几个同学给出了更深入、更有偏向性的看法:‚神形兼备,更加偏重于实用性‛。对此,我非常赞同,的确如此,神形兼备的材料就是一流的材料。
什么是神形兼备?就是内容和形式,意思和表达都是到位的。
先说神。我觉得有两个层次:一是内容。就是对问题是有认识,文章有信息。每一篇文章,比如申论,都有它的主题,你能保证你对你的申论主题,在取得成绩、存在问题、问题原因、下一步打算、工作现状、中央政策、客观限制等等情况都了解的透彻吗?
以上过于抽象,给大家一个例子,正面的例子,我较欣赏的一篇调研报告的节选。‚
一、努力解决融资难问题,支持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占全市全部企业的90%以上,对全市经济发展、就业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产业转型、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认识,认真落实国务院和我省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要进一步给予高度重视,总结坚持已有的好做法,学习借鉴外地好经验,创新融资方式,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积极协调银企关系,改善金融服务,搭建融资平台,激活民间资本等多种途径,增加对中小企业资金供应,有效解决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同时,市有关部门要加强管理监督,督促中小企业建立健全有关制度,提高企业素质,完善信用条件。‛
这个段文字行文看上去很平常,段落也很短,就300来个字,但可以明确告诉你,这是一流的公文,为什么?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内容充实。有这一段,很多人就能写出一篇‚关于解决某市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建议‛的几千字的大块文章出来,因为骨架、框架、脉络都在这儿。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常见的经济问题,却不是很简单,因为成因上涉及到银行、企业、政府三方。以上的材料文字上能够虚实结合(虚的部分是讲意义、讲方法、讲重视,讲落实),思想上较为辩证(既针对政府又兼顾银行、企业,既说了扩大融资又考虑了金融风险和监管),但最关键是从‚创新融资方式‛到最后的130个字一句一个意思,字字落在实处。综合一下,有以下几层:
一是创新融资方式,探索搭建新的融资平台。
二是加大财政支持,提高担保机构担保能力。(因为担保公司大部分是政策性的,所以提高担保能力,实际上是财政支持)
三是协调银企关系,改善商业银行金融服务。
四是激活民间资本,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五是加强金融监管,降低贷款风险。
六是督促企业完善信用条件,提高企业素质。
这六个大点,展开来写,在具体的方法、措施上又能写出好几层意思,从而形成段落。所以,这几句话,就是文章的骨架。但是问题在于,当你拿到一篇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材料,对于下一步工作,你能有这样辩证、全面、有条理的认识吗,你能分门别类的说出这六点内涵吗?可以告诉大家的是,我曾经抱着写论文的态度,写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网上查阅关于这方面的各地的领导讲话和专家建议,最后发现,连学术期刊上的论文给出的建议,也没有超出这六点的范围。
下一个问题是:充实的内容来自于什么?我觉得还是来自于‚认真‛,qzzn上有一位我比较欣赏的‚若水‛同学(下一步还计划贴出和这位同学的一个关于文字的对话记录),提出了写公文要不要认真的问题,我现在的态度是:‚对待大文章,要拿出写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论坛上还有一位很不错的同学,发给我关于‚洋垃圾进口及其危害‛的申论文章,当时我给他改了一下发回去,现在回头想想,其实我能给出最好的建议就是:除了申论上给你的材料外(因为这个材料每个考生都能看到,若思想认识仅局限于此,就根本无法在考试上的超越别人),把‚洋垃圾‛这样的题目当作课题,多多搜集文章和信息,充分的认真的研究一下,尽可能多的吸收和消化内容,再按照申论的要求表达出来。我相信经过这样的环节,你写出的文章会比拿到卷子仅仅看了10分钟就写的文章要更有血有肉。
关于‚神‛的第二个层次,我认为是思想。思想区别于内容,在于其独创性。不同于他人、独特的看法或观点,想别人之未能想到或是深入到他人未能深入到的层面,具有前瞻性、操作性、符合实际、客观公正的看法(符合实际、客观公正尤为重要,年轻公务员可能常有些偏激的,不可行的,不了解实际或不切合实际的看法,有问题就诉诸潜规则,指责D和ZF,这实在算不得思想吧)。
一般说来,像请示、通知之类例行公事、上传下达、篇幅不长的公文可以发挥思想的余地不多(也并不是说不要,比如上传下达的通知,做好‚上下结合‛功夫,也是重要的本领);相比之下,调研报告、新闻内参、理论文章以及领导讲话这样的有深入分析的‚大文章‛就更需要思想。
独特的思想每个人都有,但不得不说,我们的教育制度、文化传统,以及机关‚抄‛公文的工作习惯扼杀了不少思想,更差劲的是扼杀了创造思想的思维方法。在大学学习法学的时候,我死记硬背不求理解,更别说思维创新了,做公务员前几年大部分的文字工作也是照搬照抄,很少发挥。但是,现在,我认识到一点,就是:无论从那个层面看,年轻公务员具有独特的思想,是利大于弊的。
从工作层面看,前面我说过,我们作为协助者,辅助领导开展工作,我们要做领导的眼、要做领导的手,但我们更要争取做领导的‚脑‛,一方面,领导需要会拿主意会写有思想的助手,另一方面,显而易见,做‚脑‛的价值更大,领导更会倚重。
从个人层面看,作为年轻公务员,可以一穷二白,没有资历、没有背景、没有关系(大家的爸爸都不是Mr Lee,呵呵),但思维能力则无人可以拿走,是绝对属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有这样的能力,在文字或其他工作,以及各种考试中容易脱颖而出。有一个比较夸张,但相传是真实的例子:n年前,某国有银行总行有一位主任科员(国有银行总行的主任科员,要么年纪轻资历浅,要么混的比较一般),平时喜欢写理论文章,后来在某个内参类的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关于金融改革的文章,正好被总理(没说是温总理还是朱镕基总理)看到了,并做了批示,给予了认可。之后就是该带批示的文章发至各大银行(包括他自己工作的银行),一是贯彻总理批示,二是组织学习文章。银行领导当然会对这小伙子刮目相看,他很快从主任科员被任命为副司长(正科、副处、正处、副司,加上虚职,大家可以算算一共跨越了几级),现在已经是司长了。这个故事是在北京部委工作的朋友告诉我的,还明确告诉我了这位年轻司长的姓名和职务,可惜级别相差太多,没有办法向他本人求证。虽不能至,心甚往之,以后只要有机会,我一定会向他请教和致敬。
以上是一个传说。其表面是机遇,是文章,是巧合,但内涵是能力,是思想,是必然。总理日理万机,肯定不会动笔批示千篇一律、人云亦云的东西,为什么单单批示他的文章?我认为只有一种可能性:他的文章所思考的是总理正在思考的事情,而且其思路和总理的较为契合,甚至对总理有所启示。在总理看来,他的想法是正确的、独特的、前沿的、有意义的,所以给予了认可,才会有他后来的好机遇。
这就是思想的价值。
关于思想的问题,我只能告诉大家方向,却无法指出路径,因为这个东西太独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和个人方法。就这方面,我比较喜欢诸葛孔明,当年在隆中,面对考官刘、关、张《论三国时期弱小的刘备势力生存和发展的对策》的面试题,他用‚天下三分,益州疲蔽,先占蜀中,联吴抗曹‛十几个字就说出了天下形势和下一步的战略战术,这是申论策论的经典,实在太牛。但问题是,他一个农村的年轻的读书人是怎么想出来这些的呢?(诸葛出道时好像才20来岁,正是考公务员的年龄。)
我想,诸葛同学还是依靠了我党一贯以来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方法。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博览群书,上看天文下看地理中看奇门遁甲,而且他的老师水镜也挺牛。二是扩大交流沟通。没事就和一帮朋友如徐庶等人聊天,纵论天下大事,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三是进行调查研究。三顾茅庐前两次不在,童子说他出去走亲访友,实际上是搞实地调研去了,最后还有研究成果--一些军事地图。当然,和家人的支持也分不开,相传他老婆不很好看,但也也很牛,木牛流马和八阵图都是诸葛夫人的专利。
呵呵,不扯了,以上‚神‛的部分也就结束了,大家看到了,说的是文章的内涵、言之有物的问题。往下,要讲‚形‛的部分,表达方式方法的问题。不少筒靴提出公文应该更加倚重于‚内涵、意思‛,这一点我是赞同的,而且据我所见,大部分的领导以及从事文字工作的公务员,对文章的内容是非常敏感的,能够一眼就看出空洞无物或是不切合实际的文章来。但是,我还是反对只考虑内涵而忽视文字形式的看法,因为二者相互无法替代,文章也不同于电报和法条,不能过于言简意赅,不可能硬梆梆的不考虑美感和起承转合。而且,对待写文章在思想上也要辩证一些,得避免倚轻倚重、以偏概全的情况,以免落入像《笑傲江湖》里华山派剑宗气宗之争的无味悖论中。
关于如何‚写‛,满大街都是机关公文和申论写作的书,我也看了一些,这里只能说说自己的观点,欢迎大家补充。一共是三条:
一是写文章。进机关后,我参加过一次‚处长论坛‛,就是由机关里的处长们给我们这些年轻人培训,有一位专司文字的办公室主任(每个单位这样的人,都绝对是文字上的老杆子),说了一句让我印像深刻的话:材料写的好不好,要看高中语文学的好不好。他说的很有道理,因为材料的本质还是作文,简洁、通顺、层次、详略、围绕中心组织材料,这些中学作文的知识同样是管用的,甚至小学学习的主谓宾定状补的准确搭配、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减少错别字等等都是重要的。可能这里我说的有点小儿科,但是仍然需要强调,因为这样的低级错误如果出现在公文里,给领导留下的印像会很不好,要么觉得文字能力太弱,要么觉得你不认真。(这种情况实在太多,我的QQ邮箱里收到了不少同学写的申论,请我帮忙看看,可惜大部分都有错别字、标点符号之类的低级语病,希望在真正的考试时不要有这样的错误。)
第七章:神形兼备,表达之道!
(六)关于如何‚写‛,满大街都是机关公文和申论写作的书,我也看了一些,这里只能说说自己的观点,欢迎大家补充。一共是三条:
一是写文章。进机关后,我参加过一次‚处长论坛‛,就是由机关里的处长们给我们这些年轻人培训,有一位专司文字的办公室主任(每个单位这样的人,都绝对是文字上的老杆子),说了一句让我印像深刻的话:材料写的好不好,要看高中语文学的好不好。他说的很有道理,因为材料的本质还是作文,简洁、通顺、过渡、层次、详略、避免重复、文章段落的相对平衡、围绕中心组织材料,这些中学作文的知识同样是管用的,甚至小学学习的主谓宾定状补的准确搭配、标点符号(特别是序号)的正确运用、减少错别字等等都是重要的。可能这里我说的有点小儿科,但是仍然需要强调,因为这样的低级错误如果出现在公文里,领导要么觉得文字能力太弱,要么觉得你不认真,会留下很不好的印像。(但这种情况实在太多,我的QQ邮箱里收到不少同学写的申论,请我帮忙看看的,可惜大部分都有错别字、标点符号之类的低级语病,希望在真正考试时不要有这样的错误。)
二是写机关文章。相对其他文体,机关文章有其自己的特点和规律,这个方面,有关的机关公文写作的书论述的最多,重复的部分不讲了,只说我认为最重要的四个方面:文体区别、全文布局、段落句式和字词分寸。
1、文体区别。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有通知、请示、报告、函(当然,还有领导讲话,虽然不算正式的公文,但也是材料中经常涉及的)等不同的文体,表面上不同的文体最大的区别在于有不同的格式,但这个很容易掌握。更重要的是,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行文目的,面对不同的阅读对像,所以得采取不同的语气和态度。写通知对下,是提要求,可以让对方‚一要怎么样二要怎么样‛,甚至‚要在某年某月前办好某事并报结果‛,没必要客气,顶多写个‚请‛字;写请示或报告是对上,是提请求,要客客气气、明明白白的把事情讲明白,把理由写充分,把请求提明确,最后还要说上‚妥否,请批示‛这样的客气话;写调研报告、申论这种是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分析事情,重在客观公正、深入透彻,要显示出思维的深度力度。其他的如,讲话、经验交流材料等等也都是这样。
2、全文布局。进入公务员队伍后,你会发现,稍长的公文大概都是三段式的,即‚成绩、问题、下一步‛,这就是基本的布局谋篇,人民日报评论这样的经典文章也是如此,除头去尾,一般是三段:第一段:务虚,某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第二段:阐述面临的形势或存在的问题,第三段,下一步如何去做。其实也是按照传统‚起承转合‛的行文方式。举个例子给大家看看,是2007年的《人民日报》社论: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过去5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深入分析了当前形势,安排部署了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主题,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指向明确、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新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必将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过去的5年,是农业发展最好、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干部群众心气最顺的时期之一。党中央、国务院顺应时代要求,遵循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加强‚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战略部署。在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粮食连续4年增产,农业生产全面发展。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多年期盼的统筹城乡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农村改革取得阶段性突破,农村各项事业实现历史性进步。农业农村形势始终保持良好态势,为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实践证明,中央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符合农村实际,符合农民心愿,是完全正确的。
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形势振奋人心,但我们切不可盲目乐观,必须清醒地看到,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农业农村正发生着深刻变化,面临着一系列新矛盾新挑战:农业资源环境和市场约束增强,保障农产品供求平衡难度加大;农产品贸易竞争加剧,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和适时适度调控进口难度加大;农业比较效益下降,保持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农村生产要素外流加剧,缩小城乡差距难度加大;农村社会结构深刻转型,兼顾各方利益和搞好社会管理难度加大,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中最薄弱的环节,农业农村发展仍处在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全党必须深刻认识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艰巨性,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紧迫感,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紧绷,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做好‚三农‛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我国人口众多,农产品消费需求大,农业劳动力数量多,保障主要农产品供求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质量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对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对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切实保持社会稳定,意义十分重大。目前,农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隐忧,基础脆弱是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我们必须下大决心、下真功夫把农业的基础夯实做强,全力促进农业生产不停滞不滑坡,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不脱销不断档,努力实现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不大涨不大落,积极争取农民增收势头不回落不放缓,务必做到新农村建设不松懈不走样。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必须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大幅度增加农业农村投入,集中力量办成几件大事。要按照适合国情、着眼长远、逐步增加、健全机制的原则,坚持和完善农业补贴制度,不断强化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强农惠农政策要向重点产区倾斜,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倾斜。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必须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要狠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抓紧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继续加强生态建设,尽快改善生产性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长期薄弱的局面。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必须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要根据农业生产需要,针对薄弱环节,加快推进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切实加大对公益性服务的支持力度,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必须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服务水平,繁荣农村公共文化,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扶贫开发水平,继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更多地将公共资源用于农村,加快缩小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差距。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必须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村发展提供体制保障。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不断完善以家庭经营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在依法自愿有偿基础上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动和适当集中。按照中央的部署,积极推进乡镇机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妥善处臵乡村债务,全面加强农民工权益保障。
做好明年农业和农村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保供给、促增收、强基础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切实转变作风,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不断增强对农业的认识,增加对农村的了解,增进对农民的感情,不折不扣地把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调动全社会参与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力争在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这篇是好文章,语言老到,布局经典,起承转合顺畅。我们只看布局:第一段说会议情况可以忽略。第二段讲成绩――中央采取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果。第三段话锋一转(如何转的,这句过渡也很好),开始说存在的问题,说了六层意思,自然而然引出了主题‚农业基础建设‛的重要意义(亦是过渡)。第四段到最后都是‚下一步‛该怎么做。其中虚实结合:第四段,务虚,讲意义、讲重视、讲目的;从第五段开始,用了五个‚切实。。必须‛实实在在的讲下一步的措施。
可以看出,布局上,这篇评论和其他公文一样,也是三个部分:成绩、问题、下一步,同时注意了承接。这是一个机关行文的普遍规律,特别越是大文章越如此,申论也是这样,只不过要在问题部分加强对原因的深入分析。所以,应该掌握这样的基本的布局谋篇方法。
3、段落句式。在这一方面,我觉得要重视的是文字的‚起落‛的问题,这不同于一般作文,就前面是讲了措施、后面就讲结果或是目的(这是普遍规律,但也非一概而论),让文字起了之后,有个着落。再随便找个例子: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必须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服务水平,繁荣农村公共文化,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扶贫开发水平,继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更多地将公共资源用于农村,加快缩小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差距。‛
这段的第一句是中心句,不管它;第二句从教育、医疗、文化、保障、扶贫、环境等几个方面讲‚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面‛的具体措施,属于‚起‛,最后一句就进行‚着落‛,说明以上的措施,目的就是‚将公共资源用于农村,加快缩小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差距‛,落在这。这就是机关文字的另一个基本规律:有起有落。
4、字词分寸。字词方面,年轻公务员,我觉得应该注意下分寸问题,分寸是准确的一个方面。机关文字有些常用的字词,虽然常见惯用,但也要重视,因为有些微言大义的味道,比如说,‚继续‛、‚进一步‛,这样的词的意思上是下一步还得继续做,同时又肯定了以前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时候,话不能说满,要留有余地,所以‚较好‛、‚比较‛、‚相对‛、‚较为‛这样的词也很常用,要揣摩一下。
(呵呵,以上部分太长,真是有些倚轻倚重,主要是例子占地方。)
三是写好的机关文章。在达到了写文章和写机关文章的基本要求之后,就可以向写好文章的方向努力,‚好文章‛突出在一个‚好‛字上,我觉得,公文和申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是雷同,就是大家都差不多,那么在形式如何创新值得考量,这方面,我是刚刚入门,不敢妄谈,只能说说现在的努力方向:
1、段首。段首是我起的名字,一般也称作小标题,或是段落中心句。起的作用是对某一部分提纲挈领的作用,这个句子是最容易做文章的,因为它概括性强,又非常醒目,还容易形成排比。很多人特别是领导看公文,首先就是看段首。
最常见的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三、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等等‛;还有就是‚六个加强‛、‚五个进一步‛等等;弄的再复杂一些,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一个中心、两项制度、三重保障、四项措施。。。‛。这些都是常见的段首兵法。
我现在倾向的是在段首句体现出工作的变化、发展的趋势和工作关系,这也是学来的。比如说用‚结合‛、‚延伸‛、‚发展‛这样的词来概括全段,实现排比。
如:用‚结合‛来写:一是以什么什么和什么什么相结合,实现了什么什么,二是以什么什么和什么什么相结合,强化了什么什么,这样概括性较好、对比性较强,体现了工作关系,让人印像深刻。举个例子:一是以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二是党员干部挑大梁和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相结合,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三是统筹推进和突出重点相结合,体现了什么特色;四是进行突击性监督检查和建立完善长效机制相结合,达到什么效果。倒不必刻意作文字文章,只要文辞规整、语义贴切,我觉得就可以。
2、角度。角度也是可以创新的方向,比如说年终工作总结,其实每年干的事情都差不多,都是那几项,而且前几年把该写的话都写尽了,似乎今年的总结只要改个年份、改个句子、改个数字,直接就可以用了。这样是能用,但是不好,只能叫例行公事。那么怎么才能实现变化呢,还是从写作角度来入手――想想今年的工作较以前到底有什么特点。今年面对的形势有什么不同,有没有开展什么新的工作,工作的重点和工作思路上有什么新的变化,工作措施上有什么样新的改进,最后取得了什么样的新的成效和进展。从变化的角度考虑和组织文字,可望形成不雷同的、让人耳目一新的材料。
3、分寸。在前面讲的内容上更进一步,对字词语义深入把握,区分细小差别,力求准确。套用游戏术语,属于‚微操‛层面,和游戏的‚微操‛一样,虽然麻烦,但是有效果,特别是遇到文字好的领导,他就会明白你能够行文准确,把握分寸。举几个小例子:‚衡量‛和‚评价‛有什么区别?‚不适应需要‛和‚仍存在不足‛有什么不同?‚了解‛和‚掌握‛有什么不一样?‚改善‛和‚解决‛程度的如何区别?‚明显成效‛和‚阶段性进展‛的区分在哪?等等。工作中我看到,一些重要材料,形成之后,大家字斟句酌,在文字的细节把握上也是很费脑劲的。
以上,‚神‛、‚形‛两个方面都写完了,我也长出一口气,本想速战速决,没想到居然写了这么多。再次说明,这是个人心得,绝非标准答案,仅供同学们借鉴参考,同时,我也刚刚入门,还在学习摸索中,对以上观点,欢迎交流、讨论和补充,尤其欢迎批评指正。公务员圈子有句笑话:‚互相吹捧、共同提高‛,但是,在网上咱们还是开诚布公的好,真诚希望:‚互相批评、共同提高‛。
第七章:神形兼备,表达之道!
(七)现在回到一句话,也是我被问的最多的问题。
‚万川,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文字能力,万川,如何提高申论水平?‛
对这个问题,一直有些回避,因为我没有完美的答案。虽然摸索出一些提高方法,但很难在短时间内见效(所以,即使放在公考之后说,对考试中的同学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如果真的要在短时间内实现文字能力的提高,大概只有一条众所周知的办法:大量的、高强度的练习。
针对神形兼备的标准:我们要实现的具体目标无非是两点:一是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基础阶段:对各知识点的掌握了解、融会贯通,解决‚写的实‛的问题;进阶阶段:出创新、出思想,解决‚写的好‛的问题。二是提高文字写作能力。基础阶段:实现行文规范;进阶阶段:实现文字美观。
不啰嗦了,说我的笨方法,五个字,看、背、格、写、改。
一、看,泛读。阅读一定的量,覆盖一定的面(这个面应该覆盖现有政治经济知识的80%以上吧),形成一定的知识沉淀。在面对申论题目时,心中有脉络,减少‚第一次面对‛而不知如何下笔的感觉。当然,考试本身就是出题人和做题人的博弈,出题者时常也会有些怪招,弄些耳目一新的题目(如今年的‚黄河精神‛),有了知识储备之后,才能减少慌乱,在真正无从下手的时候,也能依靠联系、联想、引申等方法,做到答题言之有物。这些基础的知识积累,只能靠日常的泛读,也就是‚看‛的功夫。
二、背,最笨的方法,但并非无效。我小时候背论语,现在还在受益;后来在法学院,背功也有所增强(都说法学院学生公考有优势,实际上,方法优势才是真正的优势)。我第一个月当公务员的时候,亟需突破‚一张白纸‛的问题――业务需要上手,一条有效的对策就是:从办公室找了几份以前的文件,觉得写的好的(当时也不知道什么是好,觉得都好,最后选了大领导的长讲话),放在包里,在路上看。从办公室到家(也是租的房子)走路20分钟,正好看一遍,加上中午回去睡觉,一天可以看四遍,不到一周参不多就会背了,其实还挺轻松。这篇材料很全面(好像是全省会议的领导讲话),很快就奠定了我的业务基础。
后来想一想,背其实是精读,方法是最蠢的方法,但总有‚背出门道、其义自现‛的时候。值得提醒是,一要找好榜样,二要尊重个人现状。背课文的前提看课文值得一背,但也不是材料越大越牛越好,也要看个人是否感兴趣,能否接受,是否急需,背了是否有用。五中全会的材料层次当然高,面当然全,当然该看,但篇幅太长内容太多,能否背下来就是个问题。我的经验是,每个省市都有传说中文声显赫的大笔杆子,或是领导或是秘书,他们的东西值得一学。尊重你自己的兴趣,先一个自己喜欢的,他的材料你能看得进去的,跟定他。我就有自己喜欢的文字榜样,几乎收藏了他所有的网上能找到的材料。多看多记了后,不但写作上有收益,文风上受影响,在工作和处世方法上也多有借鉴和模仿。(我没见过这个人,以后见面一定要好好行个拜师礼,这算是神交吧)。
第三是格,更进一步的精读。如果说背是靠无意识或潜意识来把握材料规律,那格就是有意识的解构材料。找到神形兼备的经典文章,像学习课文一样进行分析:提炼文章框架,思考布局谋篇,体会内容思想,研究文字技巧,推敲字词句段,等等。总之要做到庖丁解牛,不但眼无完牛,更要吃干榨尽。我个人在分析电子文档时,喜欢用word的颜色标记刷工具对文字进行分类;面对纸面文档则喜欢用荧光笔之类的颜色笔,进行划线区分。
其实领导们也会做类似的功课,我见过几位领导对上级文件或喜欢的文章开展学习,一般都是用水笔或铅笔在材料旁边或白纸上逐条逐条认认真真做笔记,没有我这样花哨。所以,具体方法要依个人喜好,但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把材料吃透。
第四是写,拳不离手,写是必经之路。我原来学过一种叫‚谭腿‛的功夫,教武术的师傅就说,‚自己练半年,不及师傅教半天;师傅教半年,不如找人打一架‛。文章也是如此,无论公文还是申论,模仿也好创新也罢,写的好或是不好,都只有下笔后才知道深浅。这里不多说了,相信大家都知道这是最重要的提升方法。
第五是改,自我否定和自我提升。在实际的文字工作中,尤其是大材料,改的时间往往超过写的时间。领导们常说,材料越改越好,很多大领导改材料精益求精、不厌其烦。从写提升作能力的角度看,改的收益也很明显。当然,改也会面临一个问题:需要老师。因为写的时候,我们一般都尽了全力,体现了个人的最高水平,自己看着满意。如何挑自己的毛病,做到跳出材料看材料,最好的办法还是利用他人智慧。办公室公文没有问题,领导会帮你把关。准备公考复习申论的筒靴怎么办?我给的建议是,找一个做公务员的亲朋好友(从事综合文字工作的更好),将你写好的申论奉上,请他们修改,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不要不好意思,也不要怕耽误别人时间,因为写难写,改好改,修改一篇文章快只需要几分钟,一般来说,人家都会满足你的要求。
至此,具体的方法就说完了。大家可以看出,这些都是非常笨的办法,所以,我也非常希望对此有心得的同学说说自己的好方法,尤其是巧妙的办法。总结七年的文字工作,我认为:除形成思想需要灵感,难以强求之外,文字工作的其他部分都可以称作技术活,还是讲究熟能生巧。提高文字能力,只要经过一定的时间、一定的过程,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就能实现目标。如果起点是白纸一张,从现在起,看500篇公文,背100篇公文,格100篇公文,写100篇申论,每篇改3~5遍,我相信,写作能力定会有大的提高。
第七章:神形兼备,表达之道!
(八)最后的内容是关于‚说‛。日常的说话,话多话少,由个人习惯而定,按照前面‚四少一多‛的建议,年轻人刚刚入行,我的建议还是谨言慎行。但谨言不是无言,有的时候,说话是机遇,需要抓住;有的时候,退无可退,不得不说。但说话难,因为话一出口就无可收回、无可挽回、无路可退,人家永远都会记得‚某某人在某某场合说过某某话‛。而且,我们说话不但代表了我们个人的能力,更代表了我们所在的单位和机关,甚至代表了党和政府以及公务员的整体形象,意义大责任也大。所以,到了需要开口的时候,既要说对更要说好。我想,比较重要的场合或需要注意的地方,主要是三个:A.正规场合、B.面对群众、C.应对记者。以下,结合我的自身经历,有经验,也有教训。
第一个重要的说话机会:正规场合。指的是对上汇报,对下指导,会议发言这样的情况。年轻人虽然在正规场合说话机会不多,会议时往往也要表示谦虚,发言位次靠后,但这往往是开展工作或面对领导的时候,是真正展现你工作能力的时候,所以,绝对不可马虎应对。虽然心情会紧张和激动,但说话还是要有说话的样子,怯场无语、含糊无序、重复啰嗦、语速过快之类的问题要尽量避免。这里的标准和文字一样,要神形兼备。一个好的方法还是事先写下来(现在很多领导的即席发言时也会预先写几句),因为一般年轻人不会说长话,所以略微写要点或提纲就好。
我现在讲话前,针对对像、场合和工作,结合前面同志的发言,略微写个提纲,大部分的情况也都ok。但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这绝不是最高的段位。我见到的最高段位的发言,是我的领导向他的领导进行正式的汇报(大家可以猜猜是什么级别),而且之前我们已经报送了非常完备的材料(我觉得是尽善尽美的),一般来说,只要汇报时读一遍就很好。作为小跟班,我参加了这次汇报工作,当时也就期待着我的领导读一遍(试想一下,向大领导汇报,你除了读材料,还能干什么?)。
但当他开口之后,我立刻惊呆了。因为他说出来的完完全全是另外一篇神形兼备的文章,这篇新文章和大领导手上的书面材料,如姊妹篇一般,相互辉映和印证:书面材料只提观点的,口头汇报中就举出例子;书面材料给出例子的,口头汇报就交待背景和全国面上情况;书面材料较为简略的,口头汇报就描绘现象和分析原因,等等。更重要的是,口头汇报完全避开了书面材料中的套话,仅围绕领导最关心的部分进行重点阐述。整个汇报20分钟,其间,大领导非常感兴趣,认真听也不断的问,我们这边准备充分应答自如。最后大领导对我们的工作给了高度的评价,这绝对是一次成功的汇报。
之后我认真反思了这件事,得到的启示是:到了他们这个‚超高‛的级别,汇报工作时一定要有‚信息量‛的概念。汇报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向领导传递信息。大领导时间极为有限(我们一次汇报只有10~20分钟,还排了好几次才排上),所以,最不能做的事情就是浪费领导的时间。他的信息渠道广,对情况也熟悉,他最不想听到的是什么?空话、套话、废话以及他已经知道的东西。而且,他也有眼睛,报上的书面材料事先看过,我们再去读一遍他能有什么兴趣,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汇报时要建立信息量的概念,就是要告诉领导他所不知道或不明确的东西,对已有的书面材料进行解释说明,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信息量的最大化。而这一点,我的领导做得实在太好,实际上他使汇报的效率翻了一番。(这种做法,的确少见,但我认为很有道理,欢迎筒靴们讨论)。
第二个重要的说话机会:面对群众。很多同学的公务员生涯都是从接待群众的岗位做起:服务、办事、接待、接电话,甚至直接做信访。我自己也是这样。我做过很长时间和群众面对面打交道的工作,也在信访岗位上做过。想必大部分人,在干了一段时间之后,都会有一个突出的感觉――‚烦‛,因为做的都是具体事情,同样的话要反复的说,繁琐且日复一日,有的时候群众提出的要求不符合政策规定,解释的时候又很难说的通,加上年轻人的急躁情绪,所以,有时候会出现态度不好的情况,甚至出现争执和争吵。
我虽然在省直工作,但也多次以群众的身份(也就是不找人不打招呼),去基层部门办一些政策以内事情,很多人态度不错,但也有一些人实在是很差:岗位没人办事拖拉,自己聊天把我晾在一边,不一次性告知让我一遍又一遍的跑,自己有错还强词夺理,等等。特别是话语间那种对老百姓的看不起、急躁和自我优越感(真不知这种优越感从何而来,他们也就是一般公务员或聘用人员,但他们肯定认为我是普通学生),让我感到,现在一些时候老百姓办事还是难!有一次我急了,只能把工作证拍在了服务窗口的桌子上,加上周围的群众也纷纷指责,具体办事员态度才有所缓和收敛,他们的领导最后出来打了圆场,批评了这个人。(当然,事后仍然怪我,说你怎么不事先说一下呢?唉,问题在于,我本来就是老百姓,你本来就应该好好服务,事情又是你职责所在,我干嘛要事先说自己的工作和身份?)
这样的经历,让我在公务员和群众的角色上进行了切换,也想明白一些道理,其实最简单不过:在接待群众时,群众和公务员发生争执或争吵,就是公务员的错。不但所有的群众都会认为是你的错,领导和上级也会认为是你的错,大了说叫宗旨意识不牢缺乏群众感情,小了说叫服务工作没有做好。不但在中国会认为是你的错(党和国家一直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到英国美国也会认为是你的错(西方政体建立在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群众是纳税人,公务员是服务者,好好服务是职责所在)。不但直接当事人会认为是你的错,广大网民也会认为是你的错(大家可以看看一边倒的网络言论)。所以,目前的状况就算到了天边,就是公务员的错,就是公务员需要改进。我见过不少刚刚起步的同学,没有把握好这个分寸,服务群众时态度不好,和群众吵架,最后结果还是自己吃亏,给职业生涯带来负面影响。
那么年轻公务员如何才能做好接待群众的工作?每个机关单位都在搞效能建设,其制度、方法和思想都很好,这里不必多说。在我看来,面对群众,年轻公务员实际上比领导们好做,因为年轻公务员只是政策的执行者和解释者,没有较大权限,就没有过多责任,所以年轻公务员接待群众只要做到两个词就足以应对。几年来(甚至在信访岗位上干了好几个月),我靠着这两个词,从来就没有和群众发生过冲突(当然争论还是有),也从来没有群众批评过我或到领导那告我的状,他们大部分都是感谢,偶尔也有人表扬我。这两个词就是‚礼貌‛和‚耐烦‛。
‚礼貌‛的基础是尊重,是把群众当家里的客人,要微笑放松,不要摆架子给冷脸(群众是不但是客人还是主人,所以我很非常反感公务员摆架子的行为);重视他的事情,请他坐下来(他不坐我就站),和他好好说话,天冷倒点热水,天热倒点茶,年纪大的送到电梯口,客客气气挥手告别,总之要像对待朋友或长辈那样对待他们。每个人来的人都有其利益诉求,政策范围内能办的尽快办,需要告知的一次性告知,不能办的和人慢慢说,帮人指指路子想想办法。就这么简单。我一直这么做,很多人带着火气来(可能是被气的),也有一些人的事情目前办不了(太多的原因:政策、立法、程序的因素,历史遗留和面上影响考虑等等),但他们都没有指责我(就应了领导们常常说的一句话‚群众的感情是朴素的,群众不是刁民,是讲理讲情的‛)。因为‚法‛和‚理‛之间的矛盾我的确管不了,但我可以管‚情‛。以礼待人、以情动人,儒家处人之道,无可指责之处。
耐烦,就更简单,不急、放缓、坚持。对待每个人就像对待第一个人一样。我当年做信访的时候开始也烦,但只能告诉自己,‚我拿一个月几千块钱的工资就是干这个事的‛。当年曾国藩很推崇这一点,说从政唯‚耐烦‛二字。我同样强调和风细雨温润如玉。接待群众的事,其实真很简单,但一直以来,有很多公务员,甚至是一定级别的领导,还在这方面栽跟头。现在网络监督,影响更大,栽跟头的人也更多。对此,我觉得是好事,是应该有些教训。
第三个要注意的场合:应对记者。如果说接待群众时,公务员吃了亏还情有可原,那么很多时候和记者打交道而栽跟头就很冤枉了。《硬球》中把记者称为政治家的敌人,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我在工作中也发现,大部分记者都很好,但也有一些记者的工作出发点就是吸引眼球、煽动情绪、夸大其词和以偏概全,而并非客观公正进行报道。
我刚刚工作时,有位师兄给我说了他的惨痛教训:领导让他接待一位记者,还是正规媒体的记者,主要是谈谈某一工作现状。他自然很重视,知无不言,用99%的时间,说了这项工作几年来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最后按照记者的要求,也说出了目前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按他原话关于这点,他‚一共只说了三句‛。结果,这位记者在报上刊出的文章(当然发稿前不会送来审定),标题是‚某某工作的问题不容忽视‛,正文一上来就是‚记者在某某单位采访时,某某处的工作人员介绍说‛,然后就围绕他那‚三句话‛写了一篇千把字的报道,全是问题不足,成绩一句没写,总之这项工作问题特严重,该单位的同志特失职。可以想像,这样一篇报道出现在报纸上和网络上,会给一个单位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从上到下,领导和同事,每个人都在问,‚某某单位某某处的工作人员‛到底是哪个人,说了这样的话。大家知道是他之后,纷纷提出批评,而他则百口莫辩,只能自认倒霉吃亏。
听了他的故事之后,我心中很是警醒,几年来,在应
第二篇:申论写作结构——很好
84分申论我之见解
我个人认为,在考前时最好是先放松,上会网要不干点别的,考前1小时时回想一下申论考试注意什么,也可以在看一点别人写的申论{只看精化和上下联接的地方就可以了},进入考场后还是放松,我认为给的时间是够用的不用着急!
在考试时先看一下出的题目(我是先看第一题)而后开始看材料,解答第一题,一题一题的做,(在答题时不要写在试卷上,先在纸上写,最后抄在试卷上)。前面的题写完后基本上还有1小时30分左右的样子(我个人认为如果先看材料在看题目的话时间有点不够,我用我自己的方法等写完前面的题时后面的论述也在脑子里出来了,时间还有的是),这时大家再写最后一题论!(注:申论评分标准答案都在材料中,除了最后一题,申论考试的其他几题很大程度上考的是阅读理解分析和提炼概括原文要点的能力,需要我们紧扣材料加以概括提炼。所以,第一、第二题一定要尽可能用材料中原句作答)
我个人认为,其实中间论述上面大家写的都差不多,主要是开头和结尾!大家在写好题目后,可以找出材料中给出的经点话语做为开头一针见血,这样可以对考官有一个很深的印象,下面就好些多了。可以根据平时自己写的路子进行论述了,最后就是结尾,这个比较重要,写时要将材料中给出的国家政策写进去,再加上现行的一些,最后用自己的语句写一些完事了就!
我就是这么写的!
还有就是平时写做时要多看多练,我时一天一练,我平时比较注重写开头和结尾,中间论述部分,我是结合别人给的写作方法,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的(有时就不写中间只是在脑子里想了一下,写的手痛啊),再有就时平时也要多看看别人的写作经验,结合自己的写作!
个人认为万能8条用处不是很大,因为考官看的多了,给不了好分!还是结合别人的写作方法,加上自己的语言是最好的(要做话当的改动)!
最后就是大家不要死记,还是多练一点好,练的多了自己的写作水平也就多少有点提高,将自己平的写作发挥好就可以!还有就是字一定要写好,要工整,就算写错意思了,死的也要写成活的,写开头时最好在脑子里想好后,写在纸上,抄的时候慢点有时更好的语句会出现在脑子里面!
下面是我平时看的二个材料,对我有不少的帮助也发给大家看看!
一、申论写作技巧
申论的最高境界就是抄
先借人骨架,再充以血肉。骨架就是前人总结出来的规范模式,像万能八条那些以及一些变种;血肉就是自己根据材料写的有自己特色的观点和对策。
申论可以大体分为两类,政策类和对策类。
把两类各准备一篇范文,熟背。
开头的一段好写
第二段是原因分析或者意义分析
第三段是具体对策,这个最好写,看我后面写的就知道
第四部分是总结和升华
每段都背2-3种经典过渡句
对策从12点入手: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首先政府应辨证地看待...问题,解决好有什么好处,解决不好什么影响。政府应将问题纳入重要议程方案,仔细审视..问题,建立计划和工作目标并向社会公布,切实解决..问题。
2、加强宣传。通过网络和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为国家出台相关领域的政策营造和谐的气氛,并对政府,社会和个人形成舆论压力,促进什么问题的解决..3、教育培训,提高素质,这点我懒得说,你们自己忽悠
4、健全法制,完善制度。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如制定什么什么的标准,为政府的解决什么问题的工作提供指导,使得开展工作时有良法可依有良章可循。并加大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采用什么什么的方法等,加大什么什么违法犯规的损失成本等等。
5、改革机制,依靠科技。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利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并通过财政税收、信贷价格等综合手段,调节和影响什么什么的行为,引导谁自觉建立什么什么的机制。
6、借鉴经验什么的。国外在解决此问题时肯定会产生好的经验,也会出现过什么问题,所以我们要抱着虚心的态度,耐心的考察他们的东西,在不断深入的比较鉴别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7、信息系统,试点,储备系统,利益协调系统,建立档案什么的还有5条,以及很多小技巧
二、申论写作经典结构
一套吃遍天下的写作模版,感觉好得实用得顶哈(申请加精)
本模版通过了多次验证,屡试不爽,得分绝对可观。
同时借鉴了前人的精华“简短实用措施”,作为事例,深表感谢。
写 作 套 路
[题目]
1、简明扼要,抓住材料的主旨
2、从小切入,切忌假、大、空
3、长短合适,最好不要加副标题
比较好的题目
[例] “处处留意皆民生”、“圆城市低收入家庭安居梦”、治理网吧既要治“吧”也要治“网”、“献礼工程”当休矣、网上扫黄要建立长效机制。
比较差的题目
[例] “加快县域经济创新步伐”、“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正文]
文章第一部分
★开头方法:开篇点题,陈述现象、阐明危害和解决好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问题日渐凸现出来,在社会经济和国家安全中的位置越来越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说问题时最好用分号间隔)目前产生的„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引起强烈反响,如果该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和妥善地解决,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影响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光辉形象,进而影响到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些套话要因情况而定)
文章第二部分
★第二段主要叙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一般从材料给出的现象从中分析就能得出结论,下面就近期热点问题为例加以说明,不外乎根据材料从以下角度进行展开分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深层次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政策体制不完善。(结合材料)
其次,国家财政投入力度不够。(结合材料)
再次,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结合材料)
最后,社会重视程度不够。。(结合材料)
医疗体制改革:医疗卫生服务特殊性和群众必需性,不同于其他服务行业;以药养医,药厂和医院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医疗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到位;医疗服务市场化,利益驱动;医风医德有待提高;群众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欠发达,投入不够,条件差,设备少,水平低,缺少专业人才,缺少重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
三农问题: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城乡二元化的历史原因;农民与城镇居民待遇不同;社会保障体系没有覆盖到农民;看病难,就业难,上学难,三难为题在农村体现尤为突出;农民工流动频繁,职业不稳定,收入相对较低,文化素质、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普遍不高;农村公共服务缺乏,农业受气候影响极大,收益难以实现保障,入不敷出;
贫富差距:区域性差异、行业性差异、城乡间差异、个体间差异;宏观政策、市场机制、法律体制不健全、制度不规范导致;不公平现象
安全生产: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监管工作不到位、安全监督工作不彻底、执法检查工作走形式;重效益轻安全;生产技术含量不高;生产设备落后;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钱权交易;权利寻租
房价调控:土地审批、调控政策失衡;政府操盘;地方政府以扩大建设为政绩,为开发商充当保护伞,开发商无规划搞开发;信贷体系松懈;住房供应结构不尽合理;房价上涨使一部分人以购房为投资导致房价上涨的恶性循环;炒房团
生态保护:水、大气污染;草皮、林区沙化;环境恶化,物种减少;淡水资源锐减;自然灾害造成巨大损失;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均资源不足;
节约型社会: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能源需求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高耗能、低效率、污染重;生产、建设、流通、消费领域浪费资源现象严重;资源对外依存度上升;
和谐社会:城乡不和谐;地域不和谐;阶层不和谐;城乡二元化;分配制度不健全;不公平现象;社会保障制度
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是资源与经济增速矛盾所决定的;生产力发展造成对生态破坏,大自然带给人类的灾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弱势群体:自身条件所致;社会条件限制;经济发展不平衡;分配制度欠合理;保障制度不健全;法律保障不到位;监督监管不落实
循环经济:经济快速持续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必然要求;节能降耗(可参照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依据材料进行分析)
文章第三部分
★第三段可参考以下方面提出解决方案,注意要以对应第二段提出的分析为主,以外再提出自己的观点
1、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站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高度,把„„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快推进。。建设,并建立和完善引咎辞职制度建立健全领导问责制度,严格责任落实。
2、要做好。文章,增加财政投入力度,确保。。机制的平稳运行
3、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法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对。。行为予以严厉的制裁和处罚,严重者追究其刑事责任。
4、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对于。。行为予以一票否决。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严厉查处和惩处责任人发现问题即使纠正,对顶风违纪的行为从严查处,绝不姑息。
5、广泛宣传,全民动员,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的作用和意义,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6、加强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设立举报热线、举报信箱
新闻媒体要对。。行为大胆揭露,公开曝光,使。。无藏身之地,要把。。工作置于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
医疗体制改革:医、药行业分开,降低药价;院务公开,采取监督、举报措施,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医疗卫生服务队伍专业素质提高与思想道德建设并重;加大政府投入,以农村为重点;建立一个覆盖全民,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加大卫生常识宣传力度,动员全民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三农问题:摆脱户籍制度束缚;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高农民收入,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心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加强包括劳动就业、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对在外谋生和生活的农民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更便利的条件,对满足一定条件的可以适时纳入城镇保障体系之中,贫富差距:分配制度改革;加大政府投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限高保低;税收杠杆调节; 公平分配;公平竞争;消除贪污腐败现象;消除不公平现象;完善监管制度;发挥舆论导向
作用
安全生产: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普及安全常识和技术知识;规范生产单位生产行为;规范相关行业(安全评价、咨询、检验检测等)行为;执法监督;定期与不定期检查、专项治理整顿;舆论监督;安全保障制度;安全纳入企业绩效评价标准;
房价调控:严格审批土地征用,控制土地一次性出让规模;提高信贷利率;增加经济适用房供给,抑制高价位住房开发;对房产开发、保有和交易环节提高税率;杜绝形象工程;提高房产市场准入门槛;加强房产市场整顿监管,清理建设相关乱收费项目;控制建筑成本;规范销售行为;信息引导;价格检测调控
生态保护:人口管理;资源管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严格控制高耗能、重污染行业上项目,提高行业准入标准;监督管理;退耕还林;畜牧业采取游牧方式;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节约型社会: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节约意识;抓住薄弱环节,依靠技术进步,推进系统优化,节能降耗和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严格控制高耗能、重污染行业上项目,提高行业准入标准;对不合格、超标行业加强清理整顿;加强监督管理;法律保障;建立完善的企业、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将能耗标准纳入其中;
和谐社会:制度创新;调整社会结构;利用社会组织实现社会和谐;实现阶层间和谐;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
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人口和资源管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经济兼顾环保;环保与个人利益冲突;倡导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弱势群体:劳动力市场;劳动保障;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机构;监督监管;法律保障;社区扶持作用;经济杠杆调整分配比例;缩小分配差距;建立稳定、发展、和谐的发展机制;
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宣传力度;相关知识普及;科技投入;全民动员;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文章第四部分
该问题的妥善解决与否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这个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彻底解决。(结合材料,表表决心)
第三篇:很好申论文章标准论述
第7篇、《申论一点通》:“改革文化体制”
一、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调整资源配置,逐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鼓励捐赠和赞助等各项政策,拓宽渠道,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入文化公益事业。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逐步解决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相对缺乏的问题,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完善城市社区文化设施,加强文物保护,扶持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续支持中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建设和改造文化服务网络。要改进和完善国家扶持方式,坚持和完善有关文化领域的重点扶持政策和措施。要以项目投入为手段,以激发活力为目标,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始终确保党和人民喉舌的性质。要优化组织结构,整合内部资源,转变经营方式。要深化文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改革,推进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不得相互混岗。
二、深化文化企业改革。转制企业要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产权归属,做好资产评估和产权登记等工作。确认出资人身份,明确出资人权利,建立资产经营责任制。要确保国有资产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转制企业自工商登记之日起,实行企业财政、税收、社会保障、劳动人事制度,重视职工权益保障,在一定期限内给予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要切实做好劳动人事、社会保障的政策衔接,妥善安排富余人员。要重塑文化市场主体,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推进国有文化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要着力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创新对外文化交流体制和机制。实行政府推动和企业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成为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主体。
三、加快文化领域结构调整。要合理配置文化资源,盘活存量,优化增量,解决国有文化资产结构失衡、效益不高、闲置浪费问题,科学规划和配置公益性文化事业资源、报刊及广播电视资源,促进文化资源配置向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倾斜。要大力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培育和建设一批出版、电子音像、影视和动漫制作、演艺、会展、文化产品分销等产业基地。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支持和鼓励大型国有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实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鼓励同一地区的媒体下属经营性公司之间互相参股。支持中小型文化单位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富有活力的优势产业群。要大力推进文化领域所有制结构调整,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升级,用先进科学技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四、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要加强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重点培育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等文化产品市场。加强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文化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培育和规范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兴文化市场,大力培育和开拓农村文化市场。要完善现代流通体制,深化国有发行企业改革,打破按行政级次、行政区划分配文化产品的旧体制,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形式。要建立健全市场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程度。推行知识产权代理、市场开发、市场调查、信息提供、法律咨询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建立依法经营、违法必究、公平交易、诚实守信的市场秩序,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五、加强和改进文化领域宏观管理。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职责,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所属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健全文化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文化立法,通过法定程序将党的文化政策逐步上升为法律法规。继续执行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文化经济政策,制定和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激励文化创新等方面的政策。各地可根据改革发展的需要,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相关政策。
六、切实加强对改革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大力支持、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行政主管部门具体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文化体制改革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着力培养文化领域的领军人物和专业人才、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把深化改革与加快发展结合起来,把加强宏观管理与增强微观活力结合起来,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同时,要完善配套政策,使文化体制改革与劳动、人事、分配、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等各方面的改革相衔接。
1.“
第8篇、《申论一点通》:“严格安全生产”
“严格安全生产”的对策:
一、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以遏制重特大事故为目标,强化对煤矿的定期监察、重点监察和专项监察。严格安全生产准入,严厉打击违法开工建设、违法组织生产的行为。加大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和对停产整顿矿井的监管力度。推动煤矿资源整合,规范矿山开发秩序,调整改造中小煤矿,促进煤炭企业改造重组和大型煤炭基地建设。
二、深化重点行业和领域专项整治与监督管理。进一步深化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的专项整治。加强道路、水上、铁路、民航和城市轨道等交通安全监管,坚持开展专项整治。开展对工业设施安全距离不足问题的治理。严格执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用爆破器材等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淘汰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的工艺、设备,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
三、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能力建设。加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执法队伍和执法能力建设,保障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机构设置及人员、设施和装备等配备到位。建立各级安全生产专家队伍,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专家的作用。
四、开展安全生产科技研发及成果推广应用。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资源整合,建立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创新、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基地,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安全生产科技创新机制。开展安全生产监督监察技术的研究,创新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手段。鼓励和支持先进、适用安全技术的推广应用,实施安全技术示范工程,提升安全生产科技水平。
五、强化安全生产培训。加强对各级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各行业安全管理及执法人员和煤矿安全监察员的培训。强化煤矿等危险性较大行业和领域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加强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安全培训的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重点抓好矿山、危险化学品和建筑等行业农民工的安全培训。
六、推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制订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体系规划,逐步建立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体系,形成覆盖全国的宣传教育网络。倡导安全文化,鼓励和支持编制出版安全科普读物和音像制品等安全文化产品。将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纳入全民普法计划范围,将安全知识纳入中小学校教学内容。强化安全生产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企业教育和社会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安全素质。
七、对瞒报行为予以严厉处理。加大对瞒报行为的处罚力度,让矿主和责任单位不敢铤而走险,同时进一步加强舆论监督和引导,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坚决遏制事故瞒报行为,对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举报的事故瞒报信息,要多线索、多方面及时认真核查,情况属实的,要依法严肃处理。
第9篇、《申论一点通》:“建设人才强国”
一、要破除妨碍人才队伍建设的思想观念。要创造有利于发挥各类人才作用的环境,首先就要破除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落后人才观。倡导不拘一格,破除人才歧视。倡导唯才是举,破除嫉贤妒能。倡导用当其时,破除论资排辈。倡导任人唯贤,破除任人唯亲。倡导用当其能,破除官本位。
二、要把培养造就青年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事业的希望,要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制度,采取及早选苗、重点扶持、跟踪培养等特殊措施,使大批青年人才持续不断涌现出来,要教育和引导青年人才自觉把实现个人人生价值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紧密结合起来,在全社会形成爱护青年、关心青年和鼓励青年成才、支持青年干事业的良好氛围。
三、要突出人才工作的重点,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抓紧培养造就一批复合型、高层次、通晓国际规则的适应对外开放的人才。要坚持扩大人才工作对外开放,做好人才“引进来”和“走出去”工作,坚持人才自主培养开发和引进海外人才相结合,加强人才和人才开发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和海外智力。
四、要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坚决破除一切不利于人才成长、人才流动、人才使用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性障碍,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人才发展体制和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任用体制机制。人才的选拔任用要努力做到人岗相适,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在合适的位置用合适的人才,在合适的时机用合适的人才。二是要建立健全流动渠道畅通的人才配置体制机制。人才工作不仅要为人才使用提供岗位,还要为人才流动铺设通道,让各类人才在良好的人才市场体系中选定适合的岗位,从而更好地发挥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资源,同样要根据人才市场的供求状况,在流动中发挥作用,在选择中用好用活。三是要建立健全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激发人才活力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维护人才合法权益的激励保障机制,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特别是建立国家荣誉制度,表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才。要实施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创新的政策,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企业建立符合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不同特点的职业发展途径,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在创新实践中成就事业并享有
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切实克服人才管理中的官本位、行政化倾向。
第11篇、《申论一点通》:“保障食品安全”
“
“保障食品安全”的对策:
一、要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监管体系,强化对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和环境安全管理;建立国家农兽药残留监控制度;建立和规范食品召回监督管理制度。完善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抽查和例行监测制度;加快质量电子监管网建设,不断改进监管手段。建立严密的食品监管网络,对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各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二、集中整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严厉打击“黑窝点”,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加工企业。
三、构建食品安全评估评价体系和食品安全信息体系。以国家级食品质检机构和食品安全专家为专业技术支持,对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估,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对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预测,及时发布预警公告;同时基于评估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作为预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决策的技术依据,提高国内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分析与风险预警的能力和水平。
四、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和相关认证。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的力度;推动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进程;根据我国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领域具体情况,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过渡标准或分级标准;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食品认证体系,完善认证制度;加快我国食品认证的国际互认进程。
五、加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应急体系建设。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反应机制,建立实施食品安全快速反应联动机制;全面加大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督查督办力度,健全食品安全事故查处机制,建立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回访督查制度和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六、继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行为,重点开展高风险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继续整顿和规范食品广告,重点整治中小城市食品广告;全面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全面提升农村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七、加强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建立和完善进口食品质量安全准入制度,制订科学合理、与国际接轨的准入程序;提高进口食品检验检疫的有效性;完善进口食品查验制度;建立完善的进出口食品安全技术法规体系;制定进出口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规范,制
订、修订与食品检测相关的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此外,还要提高食品安全科技支撑能力;完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
第12篇、《申论一点通》:“提高自主创新”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
一、要更新教育观念,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鼓励个性发展,贯彻因材施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创新思维和创造发明,着力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努力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尊重人,依靠人,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而宏大的人才基础。
二、必须完善鼓励和保障创新的法律体系,创造公平诚信、创新友好的市场环境。将鼓励和保护创新列为重要立法原则之一,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健全的法律体系激励、规范、协调、保护创新创业行为。着力创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竞争环境,促使企业自觉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形成官产学研紧密结合、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创新生态,有效实现技术创新的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社会共创共享。
三、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尊重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与氛围。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倡导和树立追求卓越、自主创新的勇气和自信,鼓励提出新的科学思想、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创造新的知识、知识的创造性应用和技术发明。鼓励竞争,促进合作,宽容失败。尊重和鼓励好奇心、创造性。崇尚理性质疑,尊重学术自由,创造科学民主、和谐合作的创新环境和学术生态。坚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不受传统束缚,不受利益干扰,坚持严谨缜密的科学态度,任何研究工作都应接受实践、同行、市场和历史的检验。鼓励知识、技术的传播和转化,鼓励创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努力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形成结构合理的创新队伍。
四、必须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进一步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五、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全面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关键技术是无法通过引进得到的。要把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下决心解
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抓住信息科技更新换代和新材料科技迅猛发展的难得机遇,把掌握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把生物科技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迎头赶上的重点,加强生物科技在农业、工业、人口和健康等领域的应用。加快发展空天和海洋科技,和平利用太空和海洋资源。加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特别是交叉学科的研究,加强我国科技创新的基础和后劲。
1.第14篇、《申论一点通》:“依法征地拆迁”
“依法征地拆迁”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做好征地拆迁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征地拆迁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端正城乡建设的指导思想,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征地拆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严格履行有关程序,坚决制止和纠正违法违规强制征地拆迁行为。
二、严格执行农村征地程序,做好征地补偿工作。征收集体土地,必须在政府的统一组织和领导下依法规范有序开展。征地前要及时进行公告,征求群众意见;对于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必须妥善予以解决,不得强行实施征地。同时严格执行征地补偿标准。要加强对征地实施过程的监管,确保征地补偿费用及时足额支付到位,防止出现拖欠、截留、挪用等问题。征地涉及拆迁农民住房的,必须先安置后拆迁,妥善解决好被征地农户的居住问题,切实做到被征地拆迁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三、控制城镇房屋拆迁规模,依法依规拆迁。城镇房屋拆迁,必须严格依法规范进行,必须充分尊重被拆迁人选择产权调换、货币补偿等方面的意愿。立项前要组织专家论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特别是被拆迁人的意见,并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要控制拆迁规模,严格控制强制拆迁的数量。程序不合法、补偿不到位、被拆迁人居住条件未得到保障以及未制定应急预案的,不得实施强制拆迁。
四、健全工作机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当地政府部门应及时掌握和化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防止矛盾积累激化。要健全征地拆迁信访工作责任制,加快建立上下贯通的信访信息系统,积极探索征地拆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做好群众思想工作,防止简单粗暴压制群众,避免因征地拆迁问题引发新的上访事件,一旦发生恶性事件,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做好稳控工作,防止事态扩大。
五、强化监督管理,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监督部门应认真检查当地政府部门征地程序是否合法、拆迁行为是否规范,补偿安置是否合理、保障政策是否落实等情况,对采取停水、停电、阻断交通等野蛮手段逼迫搬迁,以及采取“株连式拆迁”和“突击拆迁”等方式违法强制拆迁的,要严格追究有关责任,对因工作不力引发征地拆迁恶性事件、大规模群体性上访事件,以及存在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直
接责任人的责任。
第15篇、《申论一点通》:“扩大消费需求”
“扩大消费需求”的对策:
一、增强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消费能力。提高农民收入,将新农村建设与推动农民增产增收有效结合。确定合理的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部分优抚对象待遇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大收入再分配力度。
二、巩固扩大传统消费。积极培育信息、旅游、文化、健身、培训、养老、家庭服务等消费热点,引导人们充分认识新型消费的重大作用,不断提高消费中的文化、科技含量,提高消费层次和质量,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三、扩大消费信贷。一方面,在合理范围内进一步降低利率水平,降低贴现率,促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居民转变传统的消费观念,从无债消费转变为适度负债消费,从滞后型消费转变为适当超前型消费,逐步提高居民的消费信用水平。
四、创新和规范消费模式。整顿市场秩序,加强商贸流通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通过创新模式降低消费成本,促进消费行为效率的提高,努力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五、继续实施和完善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幅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增加品种和型号,扩大补贴范围,完善补贴标准和办法,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完善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和汽车、摩托车下乡等税收政策。
第16篇、《申论一点通》:“促进农民工就业”
“促进农民工就业”的对策:
一、强化就业服务,让农民工就业有门路,求职有信息。针对农民工节前返乡时间提前的情况,一方面,要求各地加强信息搜集和发布工作,在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各地要大力开发本地岗位,促进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二、开展大规模的农民工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储备技术人才。针对金融危机对企业用工需求带来冲击的影响,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组织因失去工作返乡的农民工和尚在城镇继续找工作的农民工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并按规定给予
相应补贴。
三、落实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稳定在岗农民工就业岗位,促进就业形势稳定。针对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的情况,允许困难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缓缴社会保险费、允许阶段性降低四项社会保险费率、允许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等等,鼓励困难企业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实现保就业、保增长、保稳定。
四、制定落实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创业政策扶持范围,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对有资金技术和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组织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各种创业服务。
五、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保障农民工求职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以职业中介领域内的违法犯罪活动,依法取缔“黑中介”和加强对职业中介的监管,规范用人单位招工行为,为广大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创造公平有序的就业环境。
六、切实保障返乡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农民工是流动在城乡之间的特殊群体,耕地仍然是他们的基本保障。违法流转的农民工承包地,农民工要求退还的要坚决退还;因长期占用不能退还的,要负责安排返乡农民工就业。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农村土地流转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制或限制,也不得截留、扣缴或以其他方式侵占返乡农民工的土地流转收益。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工作,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1.“
第17篇、《申论一点通》:“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的对策:
一、建设生态文明,观念要先行。要使生态文明观深入人心,在全体公民中强化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少、环境形势严峻的国情意识;强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效益意识;强化经济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人文指标全面发展的政绩意识;强化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资本,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环保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了解国情、珍爱环境、保护生态、崇尚自然、节约资源、造福后代的共识,使生态文明观念成为13亿中国人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自觉行动。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键。要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上来,树立保住绿水青山也是政绩的理念,把产业结构调整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逐步改变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三、坚定不移地抓好节能减排工作是核心。实现经糜趾糜挚旆⒄梗?amp;;好”是基础,“好”的体现之一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做到节能减排。要让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成为两根“高压线”,加快利用先进技术改造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力,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四、实行严格的制度是保障。完成硬指标要出硬招数,不动真格的换不来蓝天碧水。要像控制人口、保护耕地一样,实行严格的环境资源保护制度,严肃法律制度、环境标准、执法纪律、执法手段,建立健全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将能耗降低和污染减排完成情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实行政绩督察制和行政问责制,对那些我行我素、无视法纪、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人要坚决惩处,杜绝一切环境违法行为,绝不允许“少数人发财、人民群众受害、全社会买单”的情况再出现。
第25篇、《申论一点通》:“促进教育公平”
“促进教育公平”的对策:
一、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着重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让优秀教师流动到薄弱校、流动到农村去,通过教师流动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城市教育经费附加应优先用于薄弱学校改造,切实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
二、加大对优质教育资源分配的宏观调节力度,逐步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禁止以任何名义将学校分为重点和非重点,坚持实行小学和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加强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促进师资力量的均衡发展。积极推行将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公平分配到初中的办法。
三、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对符合规定的进城农民工子女,在实行“两个为主”的基础上(流入地政府为主、公办中小学为主),同时进一步采取措施,让进城的农民工子女,都能够在当地公办的中小学进行学习。
四、健全教育资助制度和助学体系,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公平配置。要完善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国家助学金、奖学金制度,积极推行学生贷款制度,建立各种形式的奖学金制度,实施勤工助学制度,开展特殊困难补助,实行学费减、免制度,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助学。
五、规范管理,从严治教。大力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建立健全有教育系统特点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规范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依法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发扬勤俭办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加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术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继续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实现招生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
第26篇、《申论一点通》:“打官司难问题”
“打官司难问题”的对策:
一、要继续大力普及法律知识,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可以采取专家说法、案例讲解、模拟审判等各种方式,利用报纸、电视和网络等媒体,进行广泛的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让群众明确法定权利与义务,了解法律条文及程序,更好地使用法律武器。在各级司法工作人员中,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落实司法为民的要求,贯彻落实《2006―2010年全国法院教育培训规划》,积极宣传法院系统中的劳动模范和杰出群体,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司法队伍,更好地维护法律的权威和诉讼当事人的利益。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司法体制机制是司法公正的保障,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制度保障之一。要按照公正司法的要求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加快执行工作信息化步伐,推进建立国家执行威慑机制。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保障法院能够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改革司法机关的机制和人财物管理体制,健全法官职业保障和福利待遇,逐步实现法官的专业化、职业化以及司法审判同司法行政事务相分离。
三、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惩治司法领域中的腐败。完善现有监督制约机制,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进一步强化对法官的有效监督,保障司法公正。同时,法院加强内部监督和廉政建设,按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不断完善符合法官职业特点的惩戒制度;切实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从最容易发生侵犯当事人诉讼权利、实体权利的环节和最容易发生徇私枉法、权钱交易的岗位入手,加强对执行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跟踪问责。
四、充分发挥调解的积极作用。调解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适合我国国情,通过把讲理与讲法相结合,在解决群众纠纷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分流群众的诉讼需求,减轻各级法院的审判压力,节约司法资源。在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纠纷、促进和谐社会构建方面,调解具有其他方式所无法替代的作用。目前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在解决群众纠纷中的作用,争取使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要在诉讼过程中进一步拓宽司法调解的适用范围,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调解在纠纷解决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将会有力地缓解“打官司难”的问题。
第28篇、《申论一点通》:“中华民族精神”
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伟大的事业需要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推动着伟大的事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共同愿望和庄严使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全民动员。我们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着力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各个行业、各个阶层都要重视并为此努力。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不仅是学校等教育部门及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的循循善诱,而应是关乎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全民总动员。要让13亿中华儿女都清醒地意识到,增强民族意识,弘扬民族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肩负的历史使命。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要与时俱进。时代在前进,形势在发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充实其深刻内涵,以适应时代发展之需要。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抗雪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这些都是中华儿女弘扬民族精神的英雄壮举,是我们民族的自豪与骄傲,也将给民族精神注入时代新的血液,是激励我们不断向前的精神食粮和动力源泉。这也要求我们要多研究时势,多结合实际,多以发展的眼光和求实的态度来诠释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而不是教条式的肤浅理解。
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要注重树立先进典型。充分发挥英雄模范人物的带动、示范作用,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在实践中要善于发现和推广先进典型,大力宣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使人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第29篇、《申论一点通》:“节约能源资源”
“节约能源资源”的对策:
一、推进以节能降耗为主要目标的技术改造。抓好诸如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强制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产品,降低这些行业的资源消耗水平。
二、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在重点行业、领域、产业园区和城市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三、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政策引导。制定和修订有关促进能源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同时运用财税、价格等政策手段,促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形成全社会自觉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加快能源资源价格改革,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作用,健全矿产资源消耗补偿机制。
四、推行“节能型”消费政策,为企业节能减排“添动力”。通过制定实施“节能型”消费政策,大力倡导节能消费、绿色消费。扩大实施强制性能效标识管理范围,加强节能产品认证,引导用户和消费者购买节能型产品,同时研究试行强制政府采购节能产品的办法。
五、积极开发资源节约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资源综合利用、资源节约、资源替代等先进技术,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积极开发水能资源,加快发展核电,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
六、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广泛开展能源资源节约宣传教育,表彰先进典型,大力倡导节约风尚,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逐步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第31篇、《申论一点通》:“严格耕地保护”
“严格耕地保护”的对策:
一、增强保护耕地的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耕地是保障粮食生产能力的根本。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不仅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耕地保护问题上,要立足于全民族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立足于国家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耕地保护的目标绝不能动摇。
二、要落实坚守红线、严格监管的责任。发展是硬道理,保护耕地也是硬道理。要落实中央关于土地调控的宏观政策,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的严肃性,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占用土地的行为。要科学编制一个既保护耕地又保障发展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防止借规划修编减少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的倾向。
三、坚持节流与开源并举。我国城镇和农村建设用地的潜力很大,保障发展的国土空间潜力也很大。建设用地当中闲置土地、空闲土地、批而未供土地大约有400万亩,我们国家还有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废弃地2亿亩,未利用地39亿亩。各项建设尽量不要去占耕地,必须占的就要少占,能用“劣地”的不要去用“好地”,占用的土地要高效利用好。
四、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一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布局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土地资源。二是要科学安排城镇建设和相关行业规划的用地规模及标准。应按照节约集约的原则,优化用地结构,压缩占地规模,控制城市盲目扩张,合理安排基础设施建设。
五、拓展城乡建设用地新空间。鼓励通过整理、复垦和开发补充耕地,提高现有建
设用地利用效率。优先开发利用城市建设用地中空闲、闲置和批而未供的土地。在尊重农民意愿和民风民俗的前提下,按规划逐步实施迁村并点,治理“空心村”。三是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规划布局,城镇发展尽可能使用未利用地和山坡地,尽量少占耕地。
第34篇、《申论一点通》:“推进垄断改革”
“推进垄断改革”的对策:
一、深化电力、邮政、电信、铁路等行业改革。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政企分开、厂网分开基本实现,发电领域竞争态势已经形成,新型电力监管体制初步建立。当前应巩固已有改革成果,把电力体制改革继续推向深入,重点解决电源结构不合理、电网建设相对滞后、市场在电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够等突出问题。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主要任务是:一是抓紧处理厂网分开遗留问题,逐步推进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二是加快电力市场建设,着力构建符合国情的统一开放的电力市场体系,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电价机制,实行有利于节能环保的电价政策。三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坚持政企分开,健全电力市场监管体制。2005年国务院印发邮政体制改革方案并付诸实施,主要包括:重组邮政监管机构,组建国家邮政管理局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改革邮政主业和邮政储蓄;完善普遍服务机制、特殊服务机制、安全保障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下一步重点是继续贯彻落实好邮政体制改革方案,进一步完善邮政监管体系。通过改革重组,电信市场初步建立了不同规模、不同业务、不同所有制企业相互竞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目前,基础电信领域有六家全国性运营商,增值电信领域有17000多家经营者,其中97%以上含有民营资本。要根据当前电信领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继续落实电信体制改革措施。铁路行业改革重点是研究制定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和铁路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二、稳步推进供水、供气、供热等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目前,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普遍引入竞争机制,市政公用事业投资、建设、运营市场全方位开放,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下一步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应以维护公共利益为前提、以分类改革为原则。改革的重点:一是培育规范竞争的市场主体。加快对传统国有企业的改造,使之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同时,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非国有市场主体进入。二是营造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实现这一目标模式,就必须打破行政垄断、管制自然垄断、反对经济垄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进程,建立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体制,真正实现政企分开。三是形成科学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价格形成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是市场发挥作用的最基本、最有效的形式。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必须把形成科学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纳入其中。四是构建与市场化相适应的监管体系。主要包括市场准入与退出的监管、价格监管、产品与服务质量监管、运行安全监管、竞争秩序监管,并建立相对独立、专业的监管机构。通过有效监管,既确保市政公用事业的运行安全,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
三、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一是进一步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必须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加快构造垄断行业的有效竞争格局,加快垄断行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加快推动相关行业的法制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的垄断行业监管体系。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竞争性行业一般不要建立国有独资企业,同时尽可能消除非国有经济准入的障碍,以确保能够充分竞争,防止经济垄断的形成。对于由于竞争形成的经济垄断,则按照反垄断法的规定进行处理。对于部分基础设施和自然垄断行业,在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的前提下,应当允许非公有投资者以参股形式进行投资,并尽可能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对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作用的领域和环节,则从各方面加强政府监管,以防止历史上曾经出现的“铁老大”、“电老虎”现象的发生。对于一些公益性的行业,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投资,同时加强政府规制,既要保证投资者能够取得合理的收益,又要防止造成垄断,损害社会和消费者利益。二是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对一些盈利性的运输、通信、能源等垄断行业,应根据条件成熟程度,逐步地、普遍地进行股份制改造。对于能够改造为规范股份公司的,应争取早日上市。对不能整体改制的企业,应采取分类、分解的办法,逐步实现股份制改造。对条件暂不成熟的企业应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方式,分阶段实现股份制改造。在条件成熟时,应扩大社会债券发行的范围,以多种形式实现垄断行业投资的社会化,为垄断行业的股份制改革创造条件。推行股份合作制。它主要是由一家或几家企业(或个人)与政府授权的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联合成立项目公司对项目进行投资建设,并按协定比例出资和占有股份。此种形式,由于有政府的参与,可以提高投资者对投资的信心,由于有私人资本的参与可以提高资金效率和经营服务水平。
第35篇、《申论一点通》:“发展现代农业”
“
“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
一、要建立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投入保障机制。增加农业投入,是建设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的迫切需要。必须不断开辟新的农业投入渠道,逐步形成农民积极筹资投劳、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特别要抓住当前经济发展较快和财政增收较多的时机,继续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
一是建立“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尽快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2007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建设用地税费提高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加快制定农村金融整体改革方案;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健全农业支持补贴制度。要逐步形成目标清晰、受益直接、类型多样、操作简便的农业补贴制度。各地用于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资金要达到粮食风险基金的50%以上;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和品种。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补贴机型和范围。加大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力度;中央财政要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力度,增加对财政困难县乡增收节支的补助。同时,继续对重点地区、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逐步完善办法、健全制度。
三是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要加强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预警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各级财政对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给予保费补贴。
四是鼓励农民和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综合运用税收、补助、参股、贴息、担保等手段,为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现代农业创造良好环境。企业捐款和投资建设农村公益设施,可以按规定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二、是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其主要包括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加快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发展新型农业工业;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多项工作。
“十一五”时期,要解决1.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争取到2015年基本实现农村人口安全饮水目标;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公路筹资建设和养护机制;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和建设,落实城乡同网同价政策;鼓励农民在政府支持下,自愿筹资筹劳开展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治理农村人居环境,继续发展小城镇和县域经济,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三、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国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必须着眼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促进农业集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一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入,逐步提高农业科研院所的人均事业费水平,对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企业和科研院所提供税收优惠等;二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形成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三是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使用效率;四是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走符合国情、符合各地实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五是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信息网络互联中心。
四、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建设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具体包括: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积极发展健康养殖业,调整养殖模式,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而专、新而奇、精而美的各种物质、非物质产品和产业;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以生物能源、生物基产品和生物质原料为主要内容的生物质产业发展,拓展农业功能、促进资源高效利用。
五、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物流产业。发达的物流产业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必须强化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一是采取优惠财税措施,支持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企业发展;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市场服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三是加强对大宗农产品进口的调控和管理,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国内生产和市场稳定;四是积极发展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
六、培养新型农民,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普遍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扩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规模,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努力把广大农户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积极发展种养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和集体经济组织等各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采取各类支持政策,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带头人。支持工商企业、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乡土人才创办现代农业企业。
七、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有条件的地方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乡镇机构改革试点,暂不具备条件的省份要进一步扩大市、县试点范围,从乡村实际出发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完善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措施,搞好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基层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安排一定资金,对地方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给予奖励补助。
第36篇、《申论一点通》:“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组织城市中小学教师定期到农村任教。要严格控制城镇中小学教师的编制,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中的比例,积极促进城镇学校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定期地选派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交流任教,并且统筹安排好其他层次的教师到当地农村执教的工作。对于继续补充的新教师,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的原则,严格实行公开招聘的制度,优先满足农村中小学的需要。
二、积极地探索实施农村教师特色岗位计划。有一些地方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工作,比如云南省的红河州,是政府由上一级财政来设置在农村边远贫困地区设置特色岗
位,由上一级别财政直接支付教师的工资,吸引优秀的人才到边远地区任教取得很好的效果。我们积极鼓励各地适应人口变化跟农村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新情况,抓住建立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契机,探索新机制。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在农村边远地区师资紧缺的学校设置一定数量的岗位,公开招募优秀的大学生到农村学校任教。
三、积极鼓励并且组织落实高校毕业生支援农村教育。按照18号文件,就是关于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任教的意见,采取得力措施,实现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计划跟大学生支援西部志愿计划,各级行政部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实现好这两个计划。同时积极引导、组织、促进高校毕业生服务农村教育。同时要选派一定数量的高校尤其是师范学校新聘的教师到西部任教,把这个同时作为锻炼高校青年教师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组织师范生实习执教。师范学校要组织高年级的师范生到农村实习执教,在农村建立实习机制,积极探索实习执教多种有效途径。在这方面西南大学先走一步,做出了表率,江西师大等等也做得很好,他们的做法值得推广。
五、积极开展多种途径的执教活动,组织开展短期执教等多种形式灵活有效的执教活动。包括特色活动讲师团,城镇骨干教师到农村代教、执教等等,还有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的手段把优秀教师师范课的课件送到农村学校。
第四篇:申论心得
我只是根据自己的的 实际情况来答题,希望我的这个办法对大家会有一定的帮助,既然是心得,那就从卷子发下来开始吧
首先卷子发下来,我第一件事做的是看后面提出的问题,然后在读申论所给的资料,第一遍读题不仅要 带着问题去读,而且一定要用心去体会句子里说的每一句关键的话语!然后划出你 认为关键的句子,读玩整个申论材料后你一定要把这些材料贯穿起来,掌握和理解整个材料突出的问题和所谓的中心点,这个你做到后,看第一题,第一题大多都是问你整个材料体现了什么问题!你答题的时候切记一定从整个材料所体现的问题去答,不要片面的就某一点答!政治上讲看问题要从实际出发,全面的观点看 问题,申论也是一样!而且我觉得有时候材料里凡是国家重要文件,重大会议u,重要领导人讲话,可能就是第一题的答案,所以大家做答时一定要注意!让你回答反应问题时分点答,如1,2,3,4.用一些词把问题贯穿起来写成一段话,每一分点用逗号隔开!
第二题分析问题的原因,原因一定要答主观和客观的,或者内部的和外部的,总之一句话不能片面!我所强调的重点就是答题要全面,申论这个东西,你答多了他不扣分,但是答少了一定要扣分!所以你多答几点不 受影响的!
第三题一般都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我是就前面的问题给出
对策,但前提,你一定要切合实际,而且还要紧贴材料所体现的!更重要的是在你切合实际贴紧材料的同时你还要有你自己的想法和亮点在里面,如果大家都是千篇一律没有新意,那就完全被平时练习申论时所给的答案套住,提出对策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在里面,但一定要是客观的,符合材料实际的,还要具有可行性,要不然就是空话,在怎么漂亮也没有用!可能有的时候这一题会考你让你写意见或者是讲话稿什么的,这时大家要注意,他考的不单单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他还考你对写公文的这些格式的掌握程度,所以我建议大家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方法和那些讲话稿什么的的 格式大家一定要看!毕竟你要是考上了,以后你一定得写公文,所以这个有时候会考,今年不就考了么
最后一题写申论,申论申论即申而论之,不可以有自己的主观性观点在里面,体现的观点必须以事实材料为依据!如果你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好,可以用所给的材料去写!我个人认为这最后一题就是对整篇材料的高度概括,同样强调的是,不要有个人飞主观意见,不要用疑问句,用 叙述的方式写,实例一定要列举材料里的,尽量也不要引用别人说的话!还有就是申论第一段一定写的宏观大气一点,要想写好申论,必须要答好前三道题,因为写申论和她们都是相关联的,资料也都是相关联的,所以一定要总体把握整个申论所给的材料!
还有写申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词,有些词语虽然看上去意义是相近的,但是当你写出来的时候表达的东西就不一样了,所以大家平时练习写申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点!最后,我的总结就是,阅读材料时一定用心,认真!答题的时候一定要紧密结合材料,不要有总结的主观观点,一定要切合实际,其实做到这一点,主要的问题就在于,你对整个申论材料把握和理解的程度如何!不管答哪一题都要紧扣材料,把握真个材料的方向去答,千万别就某一点不停的说还有,大家做几套真题你就会弄清答题的大体思路了!反正我一共做了四套到五套题那样!还有就是那几次YY里讲的申论答题技巧,还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你不能完全引用,因为有些东西不是适用所有人
这就是我答题的大体思路,这些东西都是我总结个人认为的,所以并不一定对,每个人都适用,大家还是 要结合总结的情况来答!
当然这么说大家都懂,有些人也会觉得我说的都是废话,但是你虽然懂了,做题的时候你真正用到了么,真正的体会了么!如果你认真的去体会,你就会寻找出属于总结的答申论的方法和技巧!
我所写的这些都是结合老师给我讲的还有群里分享的那些,然后结合总结的实际情况和理解能力所总结出来的。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希望大家早日上岸!
第五篇:申论心得
申论85分之道
我是一名2011年毕业的应届生,在2010年9月18日参加了河南省公务员考试,也就是9.18联考,以笔试第一的成绩进入面试,11月21日面试同样第一进入体检名单,因为省考报的是地级市的政府部门,同时是以本科学历报的,所以还期待国考,当时国考办的是中央部委的,所以一直还想试一把,12月5日参加国考,无奈几日后便接到人事局通知省考体检已经通过,需要调档案政审,这时候我最终做出决定珍惜省考的机会,1月16日下午查询国考成绩,彻底杯具了,进入面试了,但当时档案已经调往市人事局,无奈放弃国考。
那么顺利通过两次考试,并且准备时间并不长,我感慨很多,总结了一下自己的经验:
1、行测:对于这门的复习,很多人提倡题海战术,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正确的,我在准备行测的过程中先说下9.18,当时省考8月份报名,之后一个月中准备了大概半个月,但是这半个月来我全部是高强度练题,每天练题平均在近300题,培养了题感,在省考中,我之前没有参加过公考,所以并不知道到底题目难度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当时唯一的感觉是题目看问题答案直接就出现了那种样子,当然最后涂卡时发现漏做了二十道题,当时急的要疯,还是稳住神,当时还有十分左右交卷,大概看下题直接答案,每道题不超过30秒。最终成绩不是特别高,但在我报考的区域仍然是最高的,76分.到国考的时候我已经确定考上了公务员了,所以一来是有信心,二来也没有压力,这期间由于要准备面试、体检,有限复习时间不超过半个月,但是这半个月,我每天坚持大量做题,我算了下,从开始准备到考试,我总共做了有一万三千多道题。国考那天是我生病的日子,全身无力,以为无望了,结果却让人兴奋,但无奈省考这边已经政审通过,无法放弃,只能放弃国考。所以对于行测,我的经验就是多做题,多总结,别相信别人那些不用复习的话,那些也许适合某些人,也许只是某些人运气好,但对于我们大部分人而言,还是需要认认真真对待的,公考的竞争难度大家都知道,如果只想凭运气的话,还不如回家摸彩票中的几率大点,大家加油,我一个尚无多少经验的人都能顺利通过,相信大家一定也行,对于资料,我用的是党史的,我觉得行测的资料都差不多,只要选择正规的出版机构,没错误印刷基本差不多,关键靠自己
2、申论:对于申论的复习我一直很害怕,我以前是学理科的,又从来不关注国家大事,之前参加过一个申论测评,我才考了41分,一直很郁闷,我当时从八月份复习到9月4、5号那样子吧,还是没有任何进展,当时勉强把党史那本申论的教材看完,基本上处于云里雾里的感觉,不过由于在家,每天和父母坚持看新闻联播,对于一些政策,有了一点的了解,在大概9月4、5号的样子,我淘宝网给小妹买高考资料,无意发现了《申论王中王》这本书,顺手买了,回家看了几页,就发现买书买对了,太棒了,简直太厉害了,真的,我觉得我简直在上免费的公务员申论培训,而这培训我敢保证,真是字字珠玑,超级棒,当时我的情绪一下子好了很多,看完《申论王中王》,彻底改变了我对申论的看法,但我觉得这本书可能比培训更值,对于每种题型的答法,对于主旨的把握、书中都有精彩的讲述,我后来发现买这本书的人并不多,当然有很多都是高手,可能不需要看这样的教材,但对于我一个申论门外汉,真的无意是雪中送炭啊,省考申论是材料是关于煤炭产业升级的,由于准备比较充分我写的很顺手,国考是考的黄
河精神,加之我是河南的,对黄河有一定感情,写起来更顺手,不得不提的是,今年国考申论不少朋友偏题了,或者说被套路所害,虽然准备很久,但由于不能正确理解申论,不能摆脱套路,许多苦苦准备的朋友考的很不如意,相反,一些没有准备的却不拘一格考的还不错,我当然算准备的一族了,我省考看了党史的教材、接下来把《申论王中王》看了大概有四五遍,国考时看了时事政策、又重新看了《申论王中王》,准备的相对比较充分,考试成绩也算对得起我的付出。今年国考的情况让许多朋友有了这样的想法,就是放弃准备申论,我认为这是大错特错,别人不准备能考上,我们一定能考上吗?不打无准备之仗,这话对于公考的准备绝对适合,放弃申论和行测任何一门,公考都不可能胜利。所以我建议大家没有看过的朋友去看下这本书,许多书店可能还没有,如果时间来不及,有些网店还有电子版的,不需要邮寄,费用很低,更省时省力。
河南的效率超低,还有正式上班,最近要参加初任培训了,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加我的QQ17197268,我们一起探讨,由于培训,也许不能及时回答大家的问题,不过还是愿大家早日考上理想的岗位,加油吧,一起为理想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