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千课万人数学学习心得二
千课万人数学学习心得二:
4月15日,我们一行四人有幸参加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举行“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数学“新课标课堂”研讨观摩活动。
关于本次活动:“扎实而精彩”
本次研讨观摩活动共安排了《小学教学参考》《教学月刊》《小学数学教师》等八大著名杂志主编、编辑部主任现场论坛;11场高校教授学术报告,23节著名特级教师(最新设计)示范课;6节全国赛课一等奖获得者示范课;5节浙江、湖南两省的新生代名师示范课及省级教研员、名师的互动评点。时间跨度从早上8:00直至晚上22:00。内容充实精彩,来自全国各地四千多名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们参加了本次活动,可以说本次活动是今年国内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一次小学数学教学研讨学术盛宴。活动中,徐长青、吴正宪、张齐华 老师等二十多位全国名师为大家带来精彩课堂,有注重经历知识形成过程,有注重探索教学方式变革,有新授课,有练习课,有概念教学,有自编教材,风格不一,思考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十多位专家学术报告以及互动点评,都有自己的理念和对于新课标的独到见解。活动设有现场互动和短信互动环节,以便听课老师们交流,为老师们实现高效课堂解惑答疑,引领大家实现课堂转型,皈依主体地位。正如会场的楹联所述: 春日春风春相伴,两会落幕北京刚尝盛世开杯酒;
新课新貌新情缘,千课荟萃杭州又赋春风得意诗。
又如:春去春来春不老,课标课改课常青;
课改妙笔生花聚十年翰墨,改课前程锦绣写万里江山;
八方宾客东南西北年年来,多彩课堂春夏秋冬季季新。
关于新课标的研读:提倡“理论的实践性解读”
2011年颁布的新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旧课标相比,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描述的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作为一线教师该如何去解读新课标,并真正领会其精神,指导于日常教学。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孔凡哲教授的《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的十个核心词与“四基”解读》;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著名特级教师曹培英《数学课程标准若干“核心词的实践解读”》;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郑毓信教授《数学课程标准若干“核心词的“另类”解读”》等专家的报告给我们以很好的启迪:就“新课标”的学习与贯彻而言,教育工作者应特别重视“理论的实践性解读”和“教学实践的理论性反思”,它们可被看成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辩证关系的具体体现。“理论的实践性解读”就是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教学建议等运用于实际教学,在日常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去经历、体会、感悟新课标。特级教师徐长青的《重叠问题》、吴正宪的《乘法分配律》、朱乐平的 《分数基本性质》、张齐华的《用数对确定位置》等课,无不展示了他们如何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深入解读课标,真正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核心概念;探索学教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从而落实课标精神。
关于教师专业成长:提倡“教学实践的理论性反思”
过去十几年的课改实践给予我们一个重要启示或教训:应当彻底改变那种单一的“由上至下”包括由专家到一线教师、由理论到实践)的改革模式,将其转变成了对于一线教师也同样平等性立场的课改模式。过去相对于一线教师而言,课程改革(课改研究者)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了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例如由所谓的“专家引领”这一提法就可清楚地看出)。但当前课改研究者常常强调他们的研究是与教师一起做出的,而不是关于教师的研究;强调走进教室倾听教师并与教师一起思考,而不是告诉教师去做什么;强调支持教师与学习者发展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力图去改变他们。”更为一般地说,课改更加倾向于所谓的“反思性实践”,即认为与单纯强调理论的指导作用相比,应当更加重视切实立足于实践活动,并通过及时地总结与深入反思以获得新的进展。显然,按照这样的立场,一线教师自然就应被看成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因此,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既不应盲目地去追逐各种时髦的潮流,也不应迷信“专家”,而应切实立足于自己的专业成长,同时,又应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关注基本问题”。就当前而言,尤其要关注数学教学方法、数学教学思想以及数学教育思想等方面的基本问题。聚焦教学方法,要坚持教学工作的创造性,反对观点的简单化与极端化的作法,积极实践,认真总结,深入反思,不断前进; 聚焦数学教学思想,要将“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同“知识为重”和 “教师主导”有效融合,既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同时又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数学教师要善于举例、善于提问、善于优化;聚焦数学教育思想,要注重数学思维的教学,充分发挥数学的文化价值,突出数学课自身的文化韵味。
“理论的实践性解读”和“教学实践的理论性反思”相结合,便产生了属于教师自身的“实践性智慧”。对于教师“实践性智慧”的高度重视是数学教育现代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可看成是世界范围内对于新一轮课程改革进行认真总结与深入反思的一个直接结果。它集中地反映了关于理论与实践之间关系的一种新的认识,从而也就为我们深入理解“学科内容教学法知识”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这主要地应被看成一种实践性知识、一种创造性地进行工作的能力。发展“实践性智慧”的基本途径是:第一,加强“问题意识”;第二,努力做到“小中见大”;第三,从案例着手;第四,充分发挥社会互动的积极作用;第五,重视理论学习;第六,坚持独立思考。
关于课堂与学生:从“大问题教学”说起„„
本次活动,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研究中心特级教师黄爱华给我们上一节《圆的认识》。教学时,黄 老师通过设问“见过圆吗?在哪里见过?” 引出本课探究 “下水道的窨井盖为什么是圆的?”“为什么井盖怎么放都陷不下去?”这基于生活实际的题材,真实而有趣,让学生兴奋起来了,情绪高涨,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原来井盖的宽度都一样”,之后再反例(椭圆形)中进一步强化了对圆的宽度一样(也就是直径一样)的认识。黄 老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时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自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梳理这几个重要概念的核心词,获得对数学概念本质的理解。而表述这些概念的核心词过程中,让学生上台来讲述,争当“小老师”,使课堂充满着自主学习与发展的情趣,让学生在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的答案的过程中提升概念的习得,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极体验,自己产生问题意识,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主动获取知识,在探究中使学生获得了发展。
课后,黄爱华 老师还专门就自己工作室如何开展“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做了专题报告。大问题”教学模式,是旨在通过特定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经验以及学习困惑点,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对课程关系、问题引导、学习方式等多方面进行系统处理,以求能够最大程度突破教学中的主要矛盾的质量高、外延大、问域宽、数量精并且挑战性强的问题教学模式。其基本策略是通过提供1—3个教师精心设计的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等自主方式提出猜想和推论(让学生自己把想法写在黑板上),然后逐一编号,让学生(提出者)自己组织同伴讨论交流、辨析、验证(其基本模式是“我认为„„;我是这样想的„„;还有不明白的吗„„),从而理解掌握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有利结合了哲学、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理论,能够最大化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最深入地指向学生学习与思考数学本质的过程,最强烈地让学生感受自我生命在场感,最直接地传递数学学习的正能量。它是一种生命化的数学教育新思维,是在生命化教育背景下的鲜活数学教学模式。
“生命化教育的大问题教学”给我们最多的收获是:提大问题,长大智慧,做大气的数学教师!
第二篇:“千课万人”学习心得
“千课万人”学习心得
毕业之初的懵懂,憧憬至今日的碌碌无为,每天都重复着相同的教学,真可谓千篇一律。此次有幸赴杭州参加为期四天的“千课万人”观摩活动。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了人间天堂——美丽的西子湖畔。在这里我邂逅一场流光溢彩的文化盛宴,逢上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化之旅。驻足在“千课万人”的会场上,我被这恢弘的气势所震撼和折服,在这魅力无限的课堂里,我不但欣赏着小语名师的教学风采和精彩,更是在接受新课程,新理念的洗礼。
短短两天的学习,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什么是实效课堂?什么是生态课堂?名师们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设计,亲切自然的教态,幽默风趣的语言,张弛有度,那些经典的话语,我都来不及细细品味,只是一味贪婪地吸收着,感觉内心富足而美丽。
现就本次活动浅谈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对于绘本阅读,我一直有着很大困惑,那就是到底“阅读的兴趣”和“阅读后的知识累积”哪个更重要?在阅读中,教师该不该穿插一些语言训练或者写话练习。很高兴,在这次的“千课万人”活动中竟然有“小学语文低年段教学研讨会”这一环节。两天的活动下来,我逐渐对低段的绘本教学有了些许思路。平时,读绘本是囫囵吞枣为完成文字内容而讲故事,连自己都搞不懂意图,而通过本次的聆听,才知道原来可以这样读绘本。下面,我说说觉得很不错的两节绘本阅读课《纸马》《100万只猫》。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许嫣娜执教的《纸马》及李玉贵老师执教的《100万只猫》都让人有余犹未尽之感。由于紧张,都无法完整的记录整节课,但并不会破坏整节课给人印象深刻之感。教师总是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之后展示出来的仿写句子也很精彩。然后,师生愉快地读完后面的环节。回顾课堂,有师生快乐的阅读,有教师精心的设计,也有后面情感的升华。整节课,并没有听到教师传授写作技巧的术语,但却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浅潜易懂地明白了什么叫写作的具体,条理性及生动感,不枯燥、不乏味,彰显了教师教学的功底及魅力。师生完全在绘本的世界里边阅读边猜想,或者边表达自己的阅读想法。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保证了孩子的阅读,达到了低年段阅读教学的语言表达,这样的阅读,多么快乐,多么有效。
低年级学生正是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要让他们敢说,爱说,能够大胆说;教师要少说,让学生多说。说的多了,自然就会对写话,对以后高段的写作感兴趣了。不要一开始就写写,那阅读也就没兴趣了。让我们一起在绘本阅读的路上带给孩子更多的快乐吧!因为阅读,所以快乐!因为阅读,所以成长!
王海燕
第三篇:千课万人学习心得
杭州“千课万人”学习心得
上周末, 我有幸到杭州参加“千课万人”全国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研讨观摩会,第一次参加这种大型的研讨会,跟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学语文教师一起,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聆听大师的声音,欣赏小语名师们的智慧和风采。能够有这么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我真的很激动,真的有一种井底之蛙将要跳出井沿,看到辽阔天空的感觉。这次的研讨活动分为两部分:一是专家的专题讲座,二是名师的教学示范课。
广东名师李虎开场给我们做了《简单快乐,自主高效的语文教学》报告。重点向我们介绍了“小学低年级自主识字,同步读写”的一项实验研究。这个项目在香港和内地50多所学校实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他主要就我们国家的孩子“识字慢,阅读晚”的现状,编发了一套拼音游戏卡,游戏卡可以折叠拼读、识字,让孩子能够在课堂、课后、甚至出游时学习。等孩子把游戏卡上的生字词语都会读了之后,达到一定的星级以后,他还有一本配套的同步阅读,叫做《追赶天边的彩虹》,奖励给学生,用以巩固生字的学习。本来我想买一套他的自主识字教材的,可惜他只带了5套,没有抢到。
15号晚上,广西特级教师黄亢美和福建的金文伟教授的讲座,我觉得很实用。他们都是倡导“字理识字”的,倡导“学汉字科学,教科学汉字”。其实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不科学的语文知识,特别是我们低段的识字教学,很多时候我们老师都没有搞清楚一个字的字源字义,没有弄明白字的正解,我们就在那里教学生。这种识字教学是“高耗低效”的,说严重一点就是误人子弟。那么,黄亢美老师和金文伟老师认为我们应该掌握汉字科学,遵循汉字规律,语文知识科学第一性,语文教学方法第二性。了解了这些之后,再去进行识字教学,就能更科学,更高效。
名师的教学示范课,星期
六、星期天两天时间共有12节,每堂课都精彩纷呈,给予了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最前沿的引领,最智慧的启迪。两天的学习让我近距离感受着大师们独特的教学魅力,耳闻目睹他们在课堂上的精彩演绎,让我充分感受到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课堂是学堂,学生是主人,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做课的特级教师从教材的选择与再创造、教学策略的运用、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得、等方面处处体现出追求活力与高效的课堂。我特别喜欢的是08年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获得者许嫣娜老师的课,她的声音甜美,教态自然,应变能力强,她的课堂灵动、活泼,焕发着勃勃的生命活力,她也被孩子们称为“糖果老师”。
还有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嵊州的高级教师如茉莉老师的课,她上的是一年级下册第二十课《司马光》,课前她先自我介绍,通过自己的姓名入手给孩子介绍司马这个复姓。她的教学设计也很新颖,让我记忆犹新的是这样一个环节:当教学“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我翻看了百度上很多老师的教案,大多数是让孩子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或者让孩子来当一当别的小朋友,根据这句话来演一演。而如茉莉老师是抓住了几个助词:的、了、着,引导学生读好轻声,帮孩子治好读课文拖音的毛病。
当然,精彩的课例还有很多很多,我也不做一一阐述了。有兴趣的老师可以自己上网去搜索千课万人的相关信息和学习资源。这次我很幸运,获得活动的全程光盘一份,感兴趣的老师到时可以拿去看看。
我觉得别人的长处就好像是我们自己短处的一面镜子,我每听一节专家的课,就好像用镜子照见了自己的不足,用尺子量到了自己的短处。所以我觉得这样的学习机会对我们的专业成长来说,真的很有帮助。通过这次外出学习我也看到了那么多人,不管年轻的还是年长的,对教育事业那么执着,对语文教学那么执着,我被深深地感动着,“活到老,学到老。”我们一直在学习的路上!
第四篇:千课万人学习心得
点亮心灯
——听千课万人有感
“人生最大的喜悦,就是,遇见一盏灯,他点燃你的梦想,激活你的能量,照亮你的前程,指引你走过黑暗的旅途。”
当遇到一盏明灯,带来万分温暖,我的心中会充满感恩,因为光明使我不再茫然消沉。即使前路艰难坎坷,荆棘丛生,我也会相信繁星如许,明月如初。我愿以莹莹之光,簇拥梦想。
这次来到杭州“千课万人”,有幸聆听各位名师的精彩报告和示范课,就仿佛遇见一盏盏灯,它将指引我在小语路上不断前行。
孙双金老师儒雅、幽默。在《找春天》这节课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孙老师的魅力不在于能指挥着学生、引领着学生,而在于陪伴学生用心、用情去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孙老师俯下身子,站在儿童视角启发式的朗读,让孩子们不仅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建立概念,更让语言文字充满温度、充满灵性。我想,孙老师才是春天,因为,只有在春天的气息中,我们才能看到小草的嫩芽儿、小花的骨朵儿、小树的新枝儿、小河的新流、小山的新绿„„
倾听王崧舟老师的《爸爸的花儿落了》,王老师以“插叙”为线,层层深入。在王老师步步深入,层层递进中,“插叙”这种写作方式已深深的植入到学生心中。听王老师的课,是一种美的享受,如诗句般的语言,萦绕耳际,滋润心田。几个场景片段教学,语言结构上显而易见的十分相似课堂上,没有字斟句酌的肢解剖析,有的是充满诗情的轻声叩问。情感上却层层递进,通过以读代讲,以读促思的方式,使学生的心灵一次又一次的感受到“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意境。
在张学伟老师所执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中,张老师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张老师训练孩子们用多种语气在朗读课文很讲究方法,让学生们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一起去感受这对了具有人性大“爱”的父与子!
„„
在落英缤纷、美丽的西子湖畔,正是有幸遇见这一盏盏明灯,我相信在小语教学这条路上,我会越走越远!
第五篇:千课万人学习心得
千课万人学习心得
我有幸参加了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举行的“千课万人”新课标课堂研讨观摩活动。这是“万人磨一课,千课磨万人”的盛会!此次观摩活动专家云集,名师荟萃,不仅有小学语文界的泰斗,更有目前活跃在小学语文界的知名特级教师,一位位大师的精彩讲座,学导课堂的精彩演绎,如同灿烂的阳光温暖着我,如同清澈的甘泉滋润着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我再次聆听于永正老师的课,倍感亲切,于老师《祖父的园子》的教学体现“一切从学生起点、发展做好准备”的观点,倡导“自学、共学、研究”的教学模式,交流后生成新问题,又解决问题,再生成,师生共同进步。精彩至极!
吉春亚老师的《绝对小孩》作文指导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教坛常青树的扎扎实实的风采,他的课没有复杂的课件,只有简单的板书;没有华丽的赞美,只有有效的评价与批评;没有夸张的表演,只有真实的写作。这才是真正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才是一线教师学以致用的课堂。而孙双金老师用“站着读书”的观点教学《匆匆》,又让我们眼前一亮。他在文章细节上挑战,在结构处挑战,对原文观点挑战,旨在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和自己的思想去读书,读出自己不一般的看法,练就学生高贵、独特的读书方式,这是多么高明的引导啊!他对文本深刻独到的解读,独具匠心的批判阅读尝试,是我追求的境界。
如何把握学导课堂,“千课万人”的专家们给我们作出了最好的引领,他们告诉我们,学导课堂要重学善导,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学。教师要心有学生,真正把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首位,甘心“让学”。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渗透学习方法,教师还要善于引导点拨,要捕捉导的时机,讲究导的方法,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千课万人”带给我的,是思想的碰撞,理念的更新,我会将“千课万人”的学导课堂教学理念带进我的课堂,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