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学习考察报告
在学习反思,在反思提高
————“领雁工程”县级小学校长培训班上海考察报告
南雁镇中心小学 林来金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由县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的“领雁工程”县小学校长培训班,并于12月8日至13日进行了为期一周上海考察学习,培训时间虽短,但是能够近距离聆听那么多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和名师大家们解读校园文化内涵,面对面、零距离的交流剖析学校管理真谛,共同体验成功校长的成功之路,并且参观了四所学校,实地领略了名校风采,感悟了名校的办学思想及其特色,感受了名校浓厚的文化氛围,收获很多,感受颇深,让我深深的感到这是一次启迪智慧、涤荡心灵、增强信心、终生难忘的学习之旅。
参加这次培训是对我办学理念的一次洗礼,是对我教育及管理行为的一次鞭策、规范。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在欣喜、激动、充实之余,更多的是切实的感受和深深的思考,从而对这次学习和今后的学校管理工作产生了一些想法。
关键词之一:思想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成功的学校管理,不是停留在制度管理的层面上,而是校长个人素养和人格魅力的一种引领。在为期一周的学习考察中,不管是聆听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还是到名校去实地考察,我们都可以真切感觉到每一位成功的校长,都对教育工作有着深深情结和执着追求,把对教育工作的理解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我们一次次惊叹于清晰明朗的办学理念,又一次一次折服于高深前端的教育思想。如七宝中学校长仇中海在素质教育实践中,学校提出了“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思想。“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人文见长”是学校教育的特色,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学校风格,构成了独特的学校管理文化。学校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养育,树立充满人文精神的培养目标,营造充满人文精神的校园环境,建立充满人文精神的师生关系.学校业已形成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感恩教育为核心,以学校课程开发、学生社团活动、学生自主管理、学生志愿者行动、社会实践、科技艺术教育为途径的整体联动教育模式。基于文化立校的理念,把学校八大主题文化节——感恩节、读书节、爱生节、班主任节、狂欢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纳入人文教育的体系,使校园文化的“人文”特色更加鲜明,成效更为显著。我也切实体会到在办学实践中,校长须通过充分展现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影响领导集体,影响师生员工,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引导全体成员共同进取的意向行为,就会创建出富有特色的名校。
关键词之二:课改
现在各地各校都在轰轰烈烈地搞课改,有些人在课改尝到了些许甜头,但大多数学校在课改中不是被搞了没底气(双基都不能保证),就是照旧(举素质教育之名,行应试教育之实),而到了上海静安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特别是接触到张人利校长办学理念以后,你可能才会真正体验到什么叫做课改。“减负校长”张人利的做法总是看上去有些“怪”,附校提出的一系列教改新举措,一次次地颠覆传统,令人“瞠目”。一怪:一年级不上数学课。
一、二年级的语文为每周10课时,英语为每周6课时,一年级没有开设数学课,只有一节用英语上课的“英数活动”课,解决幼小衔接和数形概念的前期渗透问题。二年级开始开设数学必修课,每周4课时。在缩减数学课的同时,增加英语、语文的课时,增加识字量和扩大阅读量。“这样的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两个重心移位的思想。”张校长介绍,将形象思维比较强的学科重心“下移”,将抽象思维比较强的学科重心“上移”。二怪:不订教辅书中考拿高分。不知何时,教辅材料已像教科书一样,成为老师手中、学生书包里的必备物品。而在静教院附校,不仅小学生不用教辅书,连即将中考的初三毕业生也不用。“减负校长”张人利用事实告诉大家,没有一本教辅书,同样也能创造神话——秘诀就是请老师下题海,自己编写习题。三怪:德育课拿身边大事当教材。在附校,还有一件奇怪事,该校的德育课程没有固定的教材,而是动态资料包。“我们倡导关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在小学部的课表上,附校的德育课程叫做“新德育”,到底新在哪里?德育课程没有固定教材,基于三个理由:第一,编了教材,就无法保证时效性,比如神七升空、汶川地震等内容就可以随时增补;第二,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效果最好;第三,编了教材解决不了针对性问题。简言之,就是以现有教材为资源,从社会发展,学生发展的实际出发,自主开发德育课程。但“怪”的背后往往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创新,是追求建立高效能学校的体现,更是对新课改的独特理解。
关键词之三:育德
走进上海西南模范中学,走近汪劲松校长,我就被汪校长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对教育四十年如一日的执着追求,在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中撞击出思维的火花。《校长寄语》和《校园心语》都能体现出汪校长在学生德育方面所倾注的心血,也是他对学校德育的独特理解吧。
从2002年起汪校长就每周一篇以校长寄语的形式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感悟和启示,亲切自然地与学生进行零距离的交流,尽可能使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校长寄语是校园文化的一种载体,应该反映学校的向往和追求,体现师生的精神和情操。既要符合教育规律具有教育特色,又必须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因此,撰写“校长寄语”总是结合时事政治、社会风尚、校园新事,选取恰当的切入口,与学生谈理想,谈情操,谈道德,谈品行;把深刻的教育理论,常见的政治术语,化为自己从心里流淌出来的激情语言,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感染教师。“校长寄语”议论范围很广,爱国、做人、成才、竞争、榜样、人生、情感、爱好、学习方法等等都会有涉及,师生的反响也很好。但后来汪校长觉得既然是校园文化,应该让全校师生甚至各位家长共同参与,搭建师生、家校交流互动的平台,让大家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促进。这样,既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氛围、环境主流意识,更能潜移默化地转变成师生出自内心认同的思想、精神、情操、价值观。所以后来将“校长寄语”改为“校园心语”,并写了这样一段文字:“人生路上,有人登攀,也有人滑落。如果群体中的人们能互相鼓励,互相搀扶,经常交流登攀中的有益启示,那么,追求升攀就会成为他们的主流意识。作为前行者,我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以‘校长寄语’形式奉献给大家,也算抛砖引玉。可喜的是,全校师生在登攀成才高峰历程中,感悟到的许多真知灼见尤为令人感奋;及时交流,相互学习,对继续登攀前行很有帮助。所以将‘校长寄语’改为‘校园心语’。”实践证明,“校园心语”已经成为全校师生的良师益友,成为西南模人精神和追求的旗帜。
关键词之四:评价
以往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往往停留在教育教学工作上,而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很少顾及,而新课程改革恰恰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教师的评价不仅是对现有教师队伍的进行排序,或是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化自主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上海市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在反思传统评价弊端的基础上,感到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状况的鉴定,更重要的是为促进教师成长和提高教学水平服务。教师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师工作进行管理的方式与途径,更是让教师从评价反馈中获悉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建立教师工作卷宗评价制度旨在努力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加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注重教师教育教学过程的评价和多方面收集信息,以期尽可能使对教师的评价科学、公全面。从而建立了“教师工作卷宗评价模式”是以教师个人直接参与与选择、分析与自评为前提,按照评价内容要求,将自己的工作实绩记录整理的相关文字资料或音像资料,不仅能全面反映教师工作的成果,还能反映他为此付出的努力以及明显进步,展示一学年里教师在教育教学、专业发展上的成绩。教师工作卷宗评价就是教师个人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自评,年级组教师之间根据教师工作卷宗进行互评,学校教育委员会根据教师工作卷宗,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专业化发展进行考评。通过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价的整合,从外部主管评价转向内部客观自我评价,形成教师在不间断的专业发展过程中不间断的自我评价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能把评价理解为最终结果的测评,而应视之为对通往结果的过程的评价。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多维度的评价,是对其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师德修养等各方面全面的评价。运用多种评价的方法和手段,通过自评、互评、他评、考评等评价形式,对教师实行比较客观科学地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以工作量为评价的基础,注重工作实绩的评价,鼓励教师的创新举措。
为期一个星期的考察学习圆满结束,学到了不少新的理念、方法、经验,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值得思考的问题,它需要我们去反思,更需要我们反思后去实践。
与上海地区的几所学校相比,我们的学校除办学条件有较大差距外,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理念,教学质量,社会影响的差距。今天我们的学习已不再是照搬别人的教育实践,与这相反我们学的是立足校情,建立谋求学校发展与创新的科学思维方式,我们思考的是如何立足校情求发展,如何将我们所学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办学经验,融入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反思是学习,反思是成就的过程,反思也是一种能力,我们需要高质量的反思,作为校长我们要善反思,重实践。
校长培训已经结束,但我们的学习才开始,做为校长的我们,要清楚自己的角色以及肩负的责任,把自己的学校带向发展之路,带向成功之路,把学校办成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学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站在未来的高度,站在现实的角度,不断地为学校寻找新的起点,我们有责任做好“教育必须做好的事”,我们有决心做好我们应该做的事。为学生的发展,为教师的发展,为学校的发展努力去实践吧!
第二篇:上海学习考察报告
第八期教育干部提升素质高级研修班
赴上海考察学习报告
2012年4月,满载着对教学知识的渴望与希求,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开始了为期七天的培训。现在想想,去的时候貌似是轻松的,但如今归来,心里却觉得沉甸甸的,“任重而道远”原来是这种滋味„„通过几天的培训、考察,我的思想受到很大的触动,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经验,找到了差距,明确了教学方向。就像漫步海边捡贝壳的小孩,挑挑拣拣,现在我把自己最喜欢的那颗“贝壳”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在报告中,专家们从教育思想,办学特色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情况等方面为我们做了详尽的介绍,使我们惊叹上海的教育不愧为中国教育的前沿阵地,正如璀璨的东方明珠震撼人心,令人钦佩,令人神往。这次考察,对我的影响和启示是无法估量的,我强烈按捺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将自己的感受付诸笔端,报告如下:
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引领
在倾听上海市市西中学校长、党委书记、中学高级教师顾正卿的报告中,“好学力行,立德树人”的观念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深知,一个学校的崛起,理念先导是至关重要的。上海市市西中学始终坚持“办学育人为本,发展以校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好学力行”的文化传统引领学校的教育改革发展;学校始终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始终坚持走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特色创建之路,以“三格引领”、“三课联动”、“三名并举”的实践探索,推动学校德育、课程和教学的特色发展,促进学校优质教育跃上新的台阶。尤其是具体的分年级目标,更是让我眼前一 1
亮:高一的四J——静、净、敬、竞;高二的四Z——自理、自律、自信、自强;高三的四X——信仰、信念、信任、信心,无一不令人感叹,教育管理从细处入手,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教育教学质量焉有不提高之说?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打造 杨敏毅老师的讲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令我感慨良多,一直以来,传承文化、培育人才,教师被赋予了崇高的地位。然而,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教师的工作越来越繁忙,工作强度和压力也越来越大,以至于部分教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身心疲惫状态。杨敏毅老师首创“杨敏毅工作室”,在对待教师的职业倦怠上无疑是提供了一种良好的途径。
据调查:学生有心事、苦闷苦恼时,在倾诉对象选择上,父母强于老师,同学多于老师,愿意向父母倾诉的占45.3%,向同学倾诉的占37.3%,愿意向老师的仅占4%,并且大多数是关于学习方面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老师,不能成为学生能讲真心话的“朋友”,这是教师的悲哀。而学生能否向老师敞开心扉,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因为,学生不讲心里话,教育工作就无法展开,学生的心理问题就无法解决。因此找到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是老师成功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前提条件之一。杨敏毅老师本着一切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不计报酬,不计得失地投入与奉献,以最大的热情、接纳和服务于学生,以“接纳每个人”的胸怀,追求“教育无痕”的境界和“互赖、双赢”的实效,将心理教育这一功德无量的事业作为自己终身的追求。
听完杨教授的报告,我掩卷深思。作为教师,我们的微笑拥有着无穷的教育魅力。教师微笑着面对学生,能给学生一种宽松的师生交往人际环境,能使
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理解、关心、宽容和激励。教师的微笑是腼腆学生的兴奋剂,使他们得到大胆的鼓励,敢于去表达自己;教师的微笑是外向好动学生的镇静剂,使他们得到及时的提醒,意识到自己的言行需要控制和自律。教学工作中教师的微笑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活跃学生思维,活跃学生的情绪;教师的微笑和严厉同样重要,但二者相比,微笑更平和、温和,更可亲、可爱。严厉的教师令学生敬畏,微笑的教师令学生喜爱,善于在严厉中不时渗透会意微笑的教师,则令学生敬爱。
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课堂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激情与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思考、一起欢乐,就会少了许多焦虑和烦恼。学会“有教无类”地接纳身边的每一个学生,对孩子多一份宽容,让学生学会做自己人生舞台上的主角,我们作为教师,就会从学生幸福成长中获得幸福!
三、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的创造
在聆听到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育研究所所长,“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学科带头人谢利民教授的报告——《课堂教学艺术与教师能力的发展》时,我更是感到自身学习的紧迫感。
课堂教学艺术是优秀教师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所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它是教师遵循课堂教学特有规律,科学地运用各类教学手段、方法,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综合创造性活动。课堂教学艺术风格是教师独特的教学风貌的集中体现,是教师教学工作个性化进入稳定状态的标志。课堂教学艺术是课堂教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明显标志是出现一大批形成课堂教学艺术风格的教师。目前实施素质教育,当务之急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这不仅需要在理论上提高认识,更需要在实践中使课堂教学向更高的阶段发展。
因此,时代呼唤课堂教学艺术,呼唤形成课堂教学艺术风格的教师尽快地成批地涌现。课堂教学艺术既具有一般艺术的共性特点,又具有教学艺术的个性特点,它是两者的有机统一体。就共性而言,一是形象性。艺术是以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情感的。课堂教学以它丰富、灵活的形象表现手段和方法,给学生以可听、可视、可感的生动明快的美感。优秀教师的形象演讲,本身就是独具教学魅力的教学艺术家的表演。
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我们有很大的必要掌握现代课堂教学艺术,从教学艺术到课堂教学设计艺术、导入与结束艺术、讲授艺术、举例和提示艺术、提问艺术等等,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提升自身的个人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乡之水,可借清源。如何将我在考察中领悟到的先进的教育思想,看到的崭新的校本教研方法应用到我的学校管理之中;如何将所听到的崭新教育理论演变为我的教学行为,是我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工作重点。这次考察活动所带给我的影响是深远的,意义是重大的,它不但开阔了我的视野,拓展了我的思路,激活了我的理念,同时也提醒我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奋斗和进取是永无止境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不断充实自己,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毕生精力!
第三篇:上海学习考察报告
在学习反思,在反思提高
————“领雁工程”县级小学校长培训班上海考察报告
南雁镇中心小学林来金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由县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的“领雁工程”县小学校长培训班,并于12月8日至13日进行了为期一周上海考察学习,培训时间虽短,但是能够近距离聆听那么多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和名师大家们解读校园文化内涵,面对面、零距离的交流剖析学校管理真谛,共同体验成功校长的成功之路,并且参观了四所学校,实地领略了名校风采,感悟了名校的办学思想及其特色,感受了名校浓厚的文化氛围,收获很多,感受颇深,让我深深的感到这是一次启迪智慧、涤荡心灵、增强信心、终生难忘的学习之旅。
参加这次培训是对我办学理念的一次洗礼,是对我教育及管理行为的一次鞭策、规范。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在欣喜、激动、充实之余,更多的是切实的感受和深深的思考,从而对这次学习和今后的学校管理工作产生了一些想法。关键词之一:思想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成功的学校管理,不是停留在制度管理的层面上,而是校长个人素养和人格魅力的一种引领。在为期一周的学习考察中,不管是聆听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还是到名校去实地考察,我们都可以真切感觉到每一位成功的校长,都对教育工作有着深深情结和执着追求,把对教育工作的理解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我们一次次惊叹于清晰明朗的办学理念,又一次一次折服于高深前端的教育思想。如七宝中学校长仇中海在素质教育实践中,学校提出了“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思想。“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人文见长”是学校教育的特色,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学校风格,构成了独特的学校管理文化。学校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养育,树立充满人文精神的培养目标,营造充满人文精神的校园环境,建立充满人文精神的师生关系.学校业已形成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感恩教育为核心,以学校课程开发、学生社团活动、学生自主管理、学
生志愿者行动、社会实践、科技艺术教育为途径的整体联动教育模式。基于文化立校的理念,把学校八大主题文化节——感恩节、读书节、爱生节、班主任节、狂欢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纳入人文教育的体系,使校园文化的“人文”特色更加鲜明,成效更为显著。我也切实体会到在办学实践中,校长须通过充分展现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影响领导集体,影响师生员工,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引导全体成员共同进取的意向行为,就会创建出富有特色的名校。
关键词之二:课改
现在各地各校都在轰轰烈烈地搞课改,有些人在课改尝到了些许甜头,但大多
数学校在课改中不是被搞了没底气(双基都不能保证),就是照旧(举素质教育之名,行应试教育之实),而到了上海静安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特别是接触到张人利校长办学理念以后,你可能才会真正体验到什么叫做课改。“减负校长”张人利的做法总是看上去有些“怪”,附校提出的一系列教改新举措,一次次地颠覆传统,令人“瞠目”。一怪:一年级不上数学课。
一、二年级的语文为每周10课时,英语为每周6课时,一年级没有开设数学课,只有一节用英语上课的“英数活动”课,解决幼小衔接和数形概念的前期渗透问题。二年级开始开设数学必修课,每周4课时。在缩减数学课的同时,增加英语、语文的课时,增加识字量和扩大阅读量。“这样的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两个重心移位的思想。”张校长介绍,将形象思维比较强的学科重心“下移”,将抽象思维比较强的学科重心“上移”。二怪:不订教辅书中考拿高分。不知何时,教辅材料已像教科书一样,成为老师手中、学生书包里的必备物品。而在静教院附校,不仅小学生不用教辅书,连即将中考的初三毕业生也不用。“减负校长”张人利用事实告诉大家,没有一本教辅书,同样也能创造神话——秘诀就是请老师下题海,自己编写习题。三怪:德育课拿身边大事当教材。在附校,还有一件奇怪事,该校的德育课程没有固定的教材,而是动态资料包。“我们倡导关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在小学部的课表上,附校的德育课程叫做“新德育”,到底新在哪里?德育课程没有固定教材,基于三个理由:第一,编了教材,就无法保证时效性,比如神七升空、汶川地震等内容就可以随时增补;第二,用身边的事
教育身边的人效果最好;第三,编了教材解决不了针对性问题。简言之,就是以现有教材为资源,从社会发展,学生发展的实际出发,自主开发德育课程。但“怪”的背后往往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创新,是追求建立高效能学校的体现,更是对新课改的独特理解。
关键词之三:育德
走进上海西南模范中学,走近汪劲松校长,我就被汪校长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对教育四十年如一日的执着追求,在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中撞击出思维的火花。《校长寄语》和《校园心语》都能体现出汪校长在学生德育方面所倾注的心血,也是他对学校德育的独特理解吧。
从2002年起汪校长就每周一篇以校长寄语的形式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感悟
和启示,亲切自然地与学生进行零距离的交流,尽可能使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校长寄语是校园文化的一种载体,应该反映学校的向往和追求,体现师生的精神和情操。既要符合教育规律具有教育特色,又必须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因此,撰写“校长寄语”总是结合时事政治、社会风尚、校园新事,选取恰当的切入口,与学生谈理想,谈情操,谈道德,谈品行;把深刻的教育理论,常见的政治术语,化为自己从心里流淌出来的激情语言,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感染教师。“校长寄语”议论范围很广,爱国、做人、成才、竞争、榜样、人生、情感、爱好、学习方法等等都会有涉及,师生的反响也很好。但后来汪校长觉得既然是校园文化,应该让全校师生甚至各位家长共同参与,搭建师生、家校交流互动的平台,让大家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促进。这样,既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氛围、环境主流意识,更能潜移默化地转变成师生出自内心认同的思想、精神、情操、价值观。所以后来将“校长寄语”改为“校园心语”,并写了这样一段文字:“人生路上,有人登攀,也有人滑落。如果群体中的人们能互相鼓励,互相搀扶,经常交流登攀中的有益启示,那么,追求升攀就会成为他们的主流意识。作为前行者,我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以‘校长寄语’形式奉献给大家,也算抛砖引玉。可喜的是,全校师生在登攀成才高峰历程中,感悟到的许多真知灼见
尤为令人感奋;及时交流,相互学习,对继续登攀前行很有帮助。所以将‘校长寄语’改为‘校园心语’。”实践证明,“校园心语”已经成为全校师生的良师益友,成为西南模人精神和追求的旗帜。
关键词之四:评价
以往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往往停留在教育教学工作上,而对教师自身的专业
化发展,很少顾及,而新课程改革恰恰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教师的评价不仅是对现有教师队伍的进行排序,或是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化自主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上海市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在反思传统评价弊端的基础上,感到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状况的鉴定,更重要的是为促进教师成长和提高教学水平服务。教师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师工作进行管理的方式与途径,更是让教师从评价反馈中获悉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建立教师工作卷宗评价制度旨在努力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加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注重教师教育教学过程的评价和多方面收集信息,以期尽可能使对教师的评价科学、公全面。从而建立了“教师工作卷宗评价模式”是以教师个人直接参与与选择、分析与自评为前提,按照评价内容要求,将自己的工作实绩记录整理的相关文字资料或音像资料,不仅能全面反映教师工作的成果,还能反映他为此付出的努力以及明显进步,展示一学年里教师在教育教学、专业发展上的成绩。教师工作卷宗评价就是教师个人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自评,年级组教师之间根据教师工作卷宗进行互评,学校教育委员会根据教师工作卷宗,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专业化发展进行考评。通过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价的整合,从外部主管评价转向内部客观自我评价,形成教师在不间断的专业发展过程中不间断的自我评价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能把评价理解为最终结果的测评,而应视之为对通往结果的过程的评价。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多维度的评价,是对其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师德修养等各方面全面的评价。运用多种评价的方法和手段,通过自评、互评、他评、考评等评价形式,对教师实行比较客观科学地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以工作量为评价的基础,注重工作实绩的评价,鼓励教师的创新举措。
为期一个星期的考察学习圆满结束,学到了不少新的理念、方法、经验,同时
也给我们留下了值得思考的问题,它需要我们去反思,更需要我们反思后去实践。
与上海地区的几所学校相比,我们的学校除办学条件有较大差距外,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理念,教学质量,社会影响的差距。今天我们的学习已不再是照搬别人的教育实践,与这相反我们学的是立足校情,建立谋求学校发展与创新的科学思维方式,我们思考的是如何立足校情求发展,如何将我们所学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办学经验,融入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反思是学习,反思是成就的过程,反思也是一种能力,我们需要高质量的反思,作为校长我们要善反思,重实践。
校长培训已经结束,但我们的学习才开始,做为校长的我们,要清楚自己的角
色以及肩负的责任,把自己的学校带向发展之路,带向成功之路,把学校办成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学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站在未来的高度,站在现实的角度,不断地为学校寻找新的起点,我们有责任做好“教育必须做好的事”,我们有决心做好我们应该做的事。为学生的发展,为教师的发展,为学校的发展努力去实践吧!
第四篇:赴上海学习考察报告(模版)
赴上海学习考察报告
我有幸参加校长培训班去上海考察学习。这次考察给我很大启发,令我耳目一新,使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的认识。此次考察培训,内容丰富,既有超前性、理论性、又有实践性。通过与教育专家的直接交流对话,使我亲身感受到上海各名牌学校的优势和前卫意识。他们思想深刻,见解独到的专题报告,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制度都给我很深的印象。学习期间我们在上海市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上海市宝山区实验小学、上海市阳浦小学等知名学校听课、学习。在与专家、学者的思想碰撞中,学到了新的教育理念,提升了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同时,在共同的学习和生活中,进一步加深了认识和了解,为今后工作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下有我个人考察的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精致化”
校园文化建设有显性文化和隐形文化。显性文化主要体现校园环境的布置,让学校里的每一面墙都在“说话”。有的是学生的手工作品展示,有的是主题教育文化墙,有的是学校“礼仪”教育特色的介绍。每个班级门口都有一块班级展示板,上面有集体照、班级口号、学生寄语等等。班级里面,围绕班级确立的主题活动,可以定期的更换墙面的内容。每一面墙壁都在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得教育。每一面墙壁都是精心设计和布置得。隐形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积淀,要以故事来打造学校文化,围绕学校的历史故事积累沉淀将其丰富起来,教师和学生的作品就是隐形文化的一种积累。
二、课堂教学的常态化和开放化
学校对每一位前来考察的教师承诺:每一间教室随时向每一个人开放。他们经常要接受上海教研室的考核检查很严格的,教研室会在学校里安排听一天课,部分人员会对学生和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及时指出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学校设立家长办公室,开展知心爸爸、妈妈活动,允许知心家长携带着照相机随时听课,将其课堂中存在不满意之处都可用相机记录下来向学校投诉,减少了许多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同时也推进了学校课堂教学的常态化,我们在参观学习中也充分感受到了这一点。在与学校老师的交流中了解到,在这一承诺刚开始的时候,很多老师都感受到了压力。课堂上老师紧张,学生更加紧张。不过,现在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了,开放程度高了,老师的动力也被充分的发挥了。
三、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俗话说“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上海的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德育教育的特色,当德育教育抓实深入到每一位学生心中时,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品格,例如静安区万航渡路小学德育特色是开展“五个小主人”活动,做学习的小主人,活动的小主人(让学生自己设计班队活动来开展),集体的小主人(学会合作),生活的小主人(学会自理),社会的小主人(参加各种社区活动),培养学生一种主人翁的精神。重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和生命教育,分年段进行教学,低段是感恩父母,中段是感恩教师,高段是感恩国家,生命教育低段是认识生命,中段是珍惜生命,高段是赞美生命。在教育中让学生逐步学生感恩和珍惜自己的生命。闵行区梅陇实验学校从对人的态度培养开始,倡导学校好,教师好,学生好的观点,以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态度为培养的目标。
四、要重视学生的才艺培养
陈局长在报告讲座中提到了这样一句话:“人无特长不自信”,确实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特长开始,可以针对学生兴趣爱好进行深入挖掘,要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个性差异,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支持,阳浦小学就很重视对学生的才艺的培养,上一次我们去参观考察时正好是他们学校的才艺展示周,每天中午都安排一个年级部分学生进行才艺表演。虽然有很多学生的才艺不是很精湛,但是却可以看到学生的脸上洋溢着快乐的微笑。整个才艺展示出原汁原味,才艺表演也多种多样,书法、古筝、二胡、剪纸等等丰富多彩,每一位学生走上舞台都是充满着自信,也许将来自己爱好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得来说,这次外出参观考察确实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也认识到了在许多方面都有待努力,虽然我们地区和上海存在的很大差异,但是我们可以借鉴他们好办法来运用到我们教育教学管理中来。只要肯付出一定会有美好的明天的。
第五篇:赴上海学习考察报告
赴上海学习考察报告
20xx年10月8日――10月13日在徐校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20人去XX市XX区市东中学进行以“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为主题的学习考察活动,在一周的学习考察过程中,通过听取四名校长,主任的汇报,听课,与教师学生座谈,参观等环节活动,觉得此次行程受益匪浅,感触很深.现将此次活动的感触汇报如下: 优美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师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以上海XX区市东中学,市教科院附属中学为代表的校园环境建设,绿色植被品种繁多,高低搭配错落有致,各种建筑既有古朴典雅的一面又有高贵气派的一面,且颜色搭配合理自然,运动场所齐全,现代,象征校园精的雕塑形态各异,寓意深刻,橱窗内呈现着各校具有特色的活动照片和警世名言,在这样优美,健康,充满文化氛围的环境里,必然使师生的心情愉悦健康,也必然使师生产生一种积极工作,主动学习,不断进取创新的内驱力,即所谓的环境影响人,环境造就人.二,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 在XX区中原中学听完课后,同教师,学生进行了短时间的时间交谈,从教师和学生的话语中,我深深的感触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是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忠实的倾听者,学生在课堂上是活动的主人,是活动的主宰者,在教师的诱导下去主动的探求知识,并且教师用自己的高尚人格不断进取的精神感染着周围的学生,据高三两位同学讲,三年来,班内几乎没有因生活学习琐事而弄的面红耳赤,关系僵硬的,同学之间关系很亲近,很融洽的现象.众所周知,愉悦的心情会产生强大的动力,在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的氛围下,教与学的质量不提高是不可能的.这也使我想起我校正在进行的“构建新型的师生,生生关系”这一活动的高瞻远瞩性和极其重要性.三,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研究型课程和学科课堂内研究性学习将教育教学质量推向更高层次.这一轮课改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使课程结构的改革.对我们来说最陌生,最具挑战性的部分是“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课程.目前来讲,我们应以学科课堂的研究性学习为主,以课堂外的研究型可称为辅,应为课堂外的研究性学习需要花费大量的课外时间,学生到校外去调查,安全问题是一个大问题,其次如果各科均告这一学习活动,恐怕学生是无法招架,力不从心的.创建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教育教学模式,重要的着眼点就是要改变学生那种单纯的被动接受教师只是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和指导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技能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这一学习方式,应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培养符合21世纪需要的有用人才.在学科课堂内,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就应考虑以下问题: 1,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研究而不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怎样做到既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不使学生活动停留在低水平的,无序的摸索上.2,作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的身份深入到学生中去,及时了解学生的要求,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必须由老师才能解决的问题.3,作为学生活动的指导者,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想,教师指导可有以下四个方面:(1)思路指导(2)方法指导(3)信息资料来源指导
(4)及时发现,化解学生由于独立学习而不适应的心理负担.这种指导一方面要抓住学生思想的火花给予鼓励,引导,另一方面则是运用老师的知识积累和智慧,给学生适时适度的点拨.其次,开展研究性学习,从所参观的四所中学来看均有健全的领导组织机构,严密的评价标准,前期的辅导有序有致,后期的检查,评比有条有理.再次,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意几个问题
1,研究性学习应防止科研化倾向.研究性学习开设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习,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知识,养成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并非使学生学会科研,更不应期待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取得重大成就.2,研究性学习要防止教师主导学习活动的倾向.教师囿于固有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观念,习惯于为学生安排好一切,常常会情不自禁的为学生排忧解难,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影响,干扰甚至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如在学习过程中,把对学生的点拨指导变成了教师的传授,在学习活动的后期把学生的主流活动变成了教师的讲评,甚至有些教师总要把学生的丰富多彩的,多种多样的意见统一到教师的预设的结论上来,这些都是应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努力避免的.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生事物,它等待着我们去积极主动地探索,并在探索中不断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