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有感

时间:2019-05-12 12:46: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有感》。

第一篇: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有感

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有感

现如今,社会飞速发展,我们已基本步入了小康社会。为了更加了解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我读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感受颇深。

这是江泽民同志二0 0二年十一月八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会议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尽管如今时代已经不同了,但作为一名大学生,文章中所提到的很多内容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正如江泽民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正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中国的教育制度是导致我们缺乏创新精神的主要原因,我们的思想大多被书本和老师所束缚。尽管我们是在和真理和知识打交道,但是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对知识和书本都具有一定的质疑态度,不应该盲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与时俱进,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

报告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全面分析了新世纪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进一步阐明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明确提出了党在新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和推进各方面工作的方针政策,深刻的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阶段的政治宣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纲领。

邓小平古为今用,给“小康”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他用“小康”这个词来表达“中国式的现代化”,由此进行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根本性调整。

这个报告分为十个部分: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三年的基本经验;

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四、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

五、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

六、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

七、国防和军队建设;

八、“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九、国际形势和对外工作;

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十三年的实践,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党对军队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次大会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意义十分重大。

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式的能力;必须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善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必须加强法制观念,善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必须立足于全国全党工作大局,坚定不移的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

当我读完这篇报告,思绪很多,感到身边发生的任何进步的变化都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息息相关。经过读了这篇报告,我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了更加准确、深刻的理解。在这篇报告中,江泽民确定了切合实际、可望可及的目标。将“小康”社会分为三步走的目标。经过全党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达到了小康水平,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江泽民确立的目标步步登高,使我们不会盲目发展,再次出现像历史上的“大跃进”运动,使我们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均衡发展,缩小两极分化,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此外,对于历史研究方面,许多同学认为并不重要,但是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中获得有用的知识,来弥补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学习历史,可以使我们更加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让我们更加了解国家政治。江泽民就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他对历史的分析总结,对未来的规划,才使我国 有了今天的繁荣昌盛。

第二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江泽民同志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

五年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回顾党的十五大以来的工作时说,五年来,我们走过了很不平凡的历程,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江泽民在报告中阐述了过去五年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适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波动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保持了经济较快增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成效,农业的基础地位继续加强,传统产业得到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建设了一大批水利、交通、通信、能源和环保等基础设施工程。西部大开发取得重要进展。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不断增长。“九五”计划胜利完成,“十五”计划开局良好。

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壮大,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较快发展。市场体系建设全面展开,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财税、金融、流通、住房和政府机构等改革继续深化。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商品和服务贸易、资本流动规模显著扩大。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民主法制建设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新成效。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计划生育等事业全面进步。宣传舆论工作和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继续加强,国防实力和军队防卫作战能力进一步提高。军队、武警和民兵在保卫和建设祖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市场繁荣,商品供应充裕,居民生活质量提高,衣食住用行都有较大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基本完成。

祖国统一大业取得新进展。我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坚持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严格执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和澳门社会经济稳定。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反对“台独”等各种分裂图谋的斗争深入开展。

对外工作开创新局面。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坚持正确的对外方针和政策,广泛开展双边和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我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全党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不断深入。我们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讲”集中教育和“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卓有成效。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全面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加强。干部制度改革迈出新步伐。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取得新的明显成效。

江泽民说,实践证明,十五大和十五大以来中央作出的各项重大决策是正确的,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取得的成就,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为今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江泽民在报告中指出,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农民和城镇部分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失业人员增多,有些群众的生活还很困难;收入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市场经济秩序有待继续整顿和规范;有些地方社会治安状况不好;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和弄虚作假、铺张浪费行为相当严重,有些腐败现象仍然突出;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有的党组织软弱涣散。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总结概括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

江泽民在回顾了十五大以来我国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后说,五年来的成就,是在改革开放特别是****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实践基础上取得的。十三年来,我们思想统一,目标明确,工作扎实,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成就。人们公认,这十三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我们党和我国人民作出的艰辛努力和取得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必将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史册。他说,十三年来的实践,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江泽民阐述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的旗帜,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是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风险,都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动摇。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是硬道理。必须抓住一切机遇加快发展。发展要有新思路。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各方面改革。改革要从实际出发,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健全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必须立足中国现实,继承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人民军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着眼于打得赢、不变质,注重科技强军,全面推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确保军队永远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旗帜,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做好民族工作、宗教工作和侨务工作,坚持“一国两制”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按照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的方针和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处理国际事务,尊重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

———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团结统一。江泽民指出,以上十条,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这些经验,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坚持“四个必须”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他特别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坚持“四个必须”。

江泽民在报告中说,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他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他说,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江泽民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他说,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发展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发展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要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江泽民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他说,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对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人们都要团结,对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江泽民说,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海内外各类投资者在我国建设中的创业活动都应该受到鼓励。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

江泽民强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和内部矛盾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调节。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基本着眼点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我们要保护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和通过辛勤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人们的发展活力,鼓励他们积极创造社会财富,更要高度重视和关心欠发达地区以及比较困难的行业和群众,特别要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并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和改善生活条件,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

江泽民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他说,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这是我们党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永不脱离群众和具有蓬勃活力的根本保证。必须既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又善于记取失误的教训;既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路线带领群众前进,又善于从群众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既善于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又善于组织引导干部和党员在实践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要按照这样的要求,实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推进理论创新相统一,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坚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相统一,使党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团结奋进的坚强领导核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江泽民的报告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江泽民在报告中说,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二〇一〇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江泽民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二〇二〇年力争比二〇〇〇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江泽民强调,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这个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各地各部门都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实现这个目标。可以肯定,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并指出,胜利完成这些任务,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江泽民在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前十年要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和二〇一〇年的奋斗目标,使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大台阶,为后十年的更大发展打好基础。

江泽民在报告中提出了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八个方面的任务: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江泽民说,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他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江泽民强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江泽民说,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他强调,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江泽民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关系全国发展的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要打好基础,扎实推进,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争取十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引导外资和国内资本参与西部开发。加强东、中、西部经济交流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江泽民在报告中提出,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江泽民强调,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江泽民说,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江泽民提出,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江泽民说,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他提出,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江泽民提出,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江泽民说,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江泽民说,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广开就业门路,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提供新就业岗位和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

江泽民说,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发展社区服务,方便群众生活。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发展残疾人事业。继续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巩固扶贫成果,尽快使尚未脱贫的农村人口解决温饱问题,并逐步过上小康生活。

《市场报》(2002年11月09日第二版)

第三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后来儒家把比大同社会较低级的一种社会称之为小康。按《礼记》的描述,所谓大同社会就是“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而所谓小康社会则是人们能维持中等生活水准的社会。对历朝历代广大贫苦农民来说,“大同”只是美好而无法实现的梦想,过上小康日子,才是他们现实可行的奋斗目标。由此看来,小康概念源远流长。那么,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什么新的含义呢?

切合实际可望可及

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古为今用,给“小康”赋以新的时代内涵。他用“小康”这个词来表述“中国式的现代化”,由此引发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根本性调整。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至1000美元、低于发达国家现代化标准的“中国式的现代化”称之为“小康之家”、“小康的国家”。1984年3月21日,他在会见另一位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又把这种“中国式的现代化”称之为“小康社会”。后来邓小平又提出“三步走”的战略设想,即以1980年为基点,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再经过50年,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四大又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发展,提出提前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到20世纪末使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迈上一个新台阶,人民生活由温饱进入小康。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步步登高鼓舞人心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开始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新的基础。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在21世纪的头20年,集中力量,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一个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

所谓更高水平,就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用大体20年的时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超过3000美元;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谓更全面,就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化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所谓发展比较均衡,就是使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周密部署全面推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我们必须在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并使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们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一定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

可以肯定,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第四篇:吕祖善: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局面

实施六大行动计划 推动又好又快发展

吕祖善: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局面

改革开放30年,浙江实现了由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由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惠。在我国新的发展阶段,如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浙江面临的艰巨任务和重大课题。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过程中,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按照“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总体战略,实施“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局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举措

党的十七大明确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对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同时强调:在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由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重大项目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低收入群众增收、公民权益依法保障六项计划构成,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领域。实施“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是浙江省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具体举措。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同全国一样,当前浙江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既注重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又注重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既注重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又注重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

再创浙江发展新优势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之间不平衡、不协调;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制约着

浙江的科学发展,影响浙江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着眼于增强浙江的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和政策措施,必将有力地推动浙江增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抓手。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浙江各级政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特别需要各级政府加快转变职能,创新理念、改进作风、提高效率,着力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廉洁政府。实施“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将促使各级政府既高度重视“硬件”建设、又高度重视“软件”建设,努力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努力建设得民心、顺民意、谋民利的惠民工程

“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事关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全省人民福祉。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努力把这六大行动计划建设成为得民心、顺民意、谋民利的惠民工程,是当前浙江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务。

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进一步健全区域创新体系。围绕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努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标准化战略和品牌战略,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推进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加强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培育一批国内一流的科研机构,搭建更多的公共创新平台。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力争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改革创新科技人才绩效评价、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和收益分配制度,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创新人才队伍。通过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切实改变创新人才不足、科研基础条件薄弱和高新技术发展滞后的局面,使科技投入、科技活动人员、发明专利、新产品销售收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今后5年实现“五个翻番”。

实施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增强发展后劲。实施基础网络工程,重点构建比较完备的能源、交通、水利和信息网络,努力形成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实施惠民安康工程,推进一批强塘固房、社会事业、保障救助、帮扶致富、防灾减灾等重大项目,努力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实施产业提升工程,推进一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项目,努力形成技术先进、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实施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积极建设生态文明。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充分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整体推进节能降耗、节约集约用地和环境保护,基本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初步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确保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主要指标继续居全国领先水平。坚持把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抓好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和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建立健全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审核制度;进一步严把市场准入关,切实把节能减排总量指标作为项目审批的前提条件,严格执行强制性能效标准和环保标准,坚决从源头上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盲目扩张;进一步推进节能环保技术进步,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强化激励约束机制,使节约与环保成为每个企业、每个单位和每个家庭的自觉行为。

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完善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建立健全配置公平、发展均衡的社会事业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基本公共需求。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城乡共享的公用设施体系,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改善欠发达地区和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保障困难群众的生存和发展,加快构建配置合理、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城乡、全民共享。

实施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让困难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浙江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指标已连续多年居全国各省(区、市)首位,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仍然突出存在的贫困问题。如果大多数低收入群众的生活得不到显著改善,即使人均收入指标增长得再快,也难以真正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施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就是以提高低收入群众致富能力和收入水平为中心,把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区域发展结合起来,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区域联动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增收工程”,进一

步加强政府扶持、区域协作、结对帮扶和社会援助,力争基本消除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乡镇,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实施公民权益依法保障行动计划,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在满足人民群众衣食住用行等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在更高层次上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实施公民权益依法保障行动计划,就是立足国情、省情,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全面推进政府工作法治化,加强经济社会管理,健全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利救济机制,确保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劳动权以及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各项权利得到依法维护,群众在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等领域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影响社会治安等违法犯罪行为得到严厉打击,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

以改革创新精神实施好“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

实施“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局面,任务繁重而艰巨,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浙江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和求真务实作风,努力把各项工作抓紧抓细、抓实抓好,确保实现预期目标。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落实责任。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把行动计划的各项任务细化落实到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乃至每一个人,同时加强督查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上下同心协力、彼此密切合作的良好氛围。

加强要素保障,统筹协调推进。按照统筹兼顾、量力而行、逐步推进的原则,搞好资金、土地等各种要素的保障工作。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继续强化“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的财政性资金管理制度,着力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注重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完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制度,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在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优先安排行动计划实施项目的建设用地指标,并搞好占补平衡,确保重点项目合理的用地需求。

加强制度创新,力求重点突破。进一步创新行政管理体制,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切实将政府的精力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进一步创新投融资体制,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拓宽重大项目融资等渠道,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有效方式,引导更多的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创新公共政策体系,加快制定或修订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改变那些不利于推进行动计划的做法。

(作者为浙江省省长)

第五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怎样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11秋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711961480015 代士杰

摘要:本文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建设目标的确立,进一步阐述小康社会对我国人民的深远影响,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我国现实发展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小康社会

目标

经济

发展

富强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结合20实际中后期世界的发展状态及其趋势,反思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并吸取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因子的基础上,根据“三步走”战略和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经验等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构想。

中国共产党在十六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进一步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制定出了在21世纪头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蓝图,并且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在新世纪的前进方向。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正确实施这一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什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在谈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小康”。所谓“小康”,是与“大同”对应的社会发展状态,意味着居民生活无忧,安居乐业。小康生活,是中国老百姓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小康社会是一个历史范畴。指的是财产丰富、生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宽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讲究礼仪的社会状态。尽管这种社会理想从来没有实现过,但在中国老百姓中却影响深远,成为普通百姓对富裕生活追求的目标是中国共产党苦苦奋斗、孜孜追求、一心想为老百姓创造的一种幸福社会。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等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色和中国特色,并包含着丰富的时代内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催人奋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强国富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现强国富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但是这一美好的愿望实现起来并不是那么轻易而举,特别是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国家而言就更加困难,我国目前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等等。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在现有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客观需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制度上、体制方面的特色主要是:公有制为主体多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代表大会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及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基层民主等基本政治制度与社会主义的法制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与全民共享的国民教育体系。这些特殊存在于小康社会的全过程,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和发展,这些制度和体制也随之日臻完善,达到成熟。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求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目前这种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推进到更高水平、更全面和发展更平衡的小康,无疑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质上就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历史的、逻辑的统一。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

回顾我们党的奋斗历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根据人民的意愿和事业发展的需要,提出具有感召力的目标,从而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为之奋斗并取得胜利,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无疑也是一个符合国情而又顺应时代,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又体现了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业发展的需要,实事求是而又充满创新精神的奋斗目标,它必将起到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作用。

总之,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是思想新世纪阶段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可以肯定,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下载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浅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小康,曾是多少代人追求的梦想,今天人们在衣食住行中感受到小康生活的到来。人们实现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跨越,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丰衣足食的梦想变成......

    201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战略机遇期及其政策选择 1.判断战略机遇期的依据 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不能赢得主动和优势的关键所在。 我们对我国目前所处......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这一论断用八个字概括“举世瞩目,意义深远”。 首先,这一论断直接丰富和完善了邓小平同志“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思想,为我们国家未来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我国为什么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2、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3、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4、发展才是硬道理,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11级市场开发与营销1班Bocker20号 内容摘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三课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㈠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 2、教学目标 ⑴正确认识我国的小康水平; ⑵了解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的目标; ㈡学生......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2年1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作了报告,报告中明确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