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星堆博物馆感受记录
三星堆博物馆感受记录
——广汉市三星堆博物馆实地考察
老师:耿纪朋 学生:黄舒蒽 学号:201101010244 在这个月的五月份我们去了一趟广汉市的三星堆博物馆,天气晴朗正像我们的心情那么的轻松自在。在火车上搭了一个多小时来到了广汉市,之后还乘了公交才到达三星堆博物馆。车上很多乘客都跟我们一样慕名而来的,熙熙攘攘的人们,灿烂的阳光把我们的行程渲染得无比欢快愉悦。
三星堆博物馆集文物收藏保护、学术研究和社会教育多种功能于一体,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实施管理,集中收藏和展示三星堆遗址及遗址内一、二号商代祭祀坑出土的青铜器、玉石器、金器以及陶器、骨器等千余件珍贵文物。
我们跟着人群走进了三星堆博物馆,博物馆里面有好几个展馆,馆里环境优美,大树成荫,绿幽幽的大树荫下行走十分清爽,我们一边行走一边欣赏着园里的景色,满眼新绿把我们置身在绿色的海洋里。
在馆里最大的是综合馆,我们就抱着兴奋和好奇的心情进入了综合馆,里面充满神秘与引人的魅力,馆内灯光比较柔和,我感觉是因为要好好保存文物才不能用过于亮的灯光。
馆内收藏了各式各样不同造型的文物,引人注目,让人惊叹不已。三星堆博物馆是来源于古蜀国的工具和各式的器皿,我们身处其中感觉仿佛回到了古蜀国,历历在目,让人无法忘怀。
额
我们一边看着满目的文物一边惊叹着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古代人民用他们的劳动智慧创造了那么多有用和美观的工具和器皿,为他们的生活做出不少的贡献,也为我们后人带来的惊叹和研究。我们更一步了解了历史理解了古蜀国的文化。
馆里的青铜馆也是一大特色,三星堆青铜器以大量的人物、禽、兽、虫蛇、植物造型为其特征。青铜的人头像、人面像和人面具代表被祭祀的祖先神灵;青铜的立人像和跪坐人像则代表祭祀祈祷者和主持祭祀的人;眼睛向前凸出的青铜兽面具和扁平的青铜兽面等可能是蜀人崇拜的自然神祇;以仿植物为造型特点的青铜神树,则反映了蜀人植物崇拜的宗教意识。以祖先崇拜和动、植物等自然神灵崇拜为主体的宗教观念,这是早期蜀人最主要的精神世界。在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上千件青铜器、金器、玉石器中,最具特色的首推三四百件青铜器。其中,一号坑出土青铜器的种类有人头像、人面像、人面具、跪坐人像、龙形饰、龙柱形器、虎形器、戈、环、戚形方孔璧,羊尊、瓿、器盖、盘等。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器有大型青铜立人像、跪坐人像、人头像、人面具、兽面具、兽面、神坛、神树、太阳形器、眼形器、眼泡、铜铃、铜挂饰、铜戈、铜戚形方孔璧、鸟、蛇、鸡、怪兽、水牛头、鹿、鲶鱼等。
去完了三星堆博物馆后,我们惊叹不已,感觉十分深刻,我们的传统历史是那么的博大精深,蕴涵着古代传统文化人们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智慧。这是值得尊重和鉴赏,是我们国家传统文化里面又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后我们会去更多的博物馆里看更多珍贵的文物来学习和欣赏,此行是有意义的。
第二篇:感受博物馆[模版]
因喜欢历史,便爱上了博物馆,于是,周末的大部分时间便泡在了各种展览里。京城的博物馆多,展览也多,这使我的选择有了很大的空间。对于博物馆中的常设展览,我的态度是来日方长,慢慢参观。我比较关注的是各博物馆的“临展”,这些展览,时间都不长,也就两三个月的时间,但展出内容往往非常精彩,于是,它们成了我参观的首选。
国家博物馆:湖北出土文物精粹展
2006年11月,为配合湖北省政府在北京举办的“湖北文化周”活动,湖北省博物馆和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了《湖北出土文物精粹展》,使我对楚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透过这些遗存,湖北地区久远的历史清晰地展现在我的面前。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中华文明仅指黄河流域的文明,其实,长江流域的文明同样恢弘灿烂,并对中华文明的形成起过重要作用,这是我参观后的最大感受。
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3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为鼎盛阶段,它跨越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夏、商、周三代,延续了近2000年。龙城遗址、战国曾侯乙墓等举世闻名的重大考古发现记录了湖北地区青铜时代的繁荣。
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器是中国青铜文化颠峰期的作品。展品中的青铜器不少,几乎个个精美绝伦,但最让我大开眼界的还是“曾侯乙尊盘”。(“尊”是盛酒器,盘则一般用作水器。)
尊盘共有饰龙84条,蟠螭80条,它们簇拥在一起,缠绕着扭动着,表现出十足的动感。其中尊盘口沿上的镂空蟠螭纹系采用失蜡法铸造而成,分为高低两层,内外两圈;每圈有16个花纹单位,每个花纹单位由形态不一的4对变形蟠螭组成,表面纹饰互不关联,彼此独立,仅凭内层铜梗支撑构成一个整体。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无论如何也不相信这是2000前的东西,它让我很自然地想起一个词:玲珑剔透,我觉得这是对“曾侯乙尊盘”最恰当的形容。
面对精美的“曾侯乙尊盘”,观众们议论纷纷,在如今这样一个浮华的世间,我们还能安静地坐下来,一笔笔一步步一刀刀地创造出同样的作品吗?
一把锋利的剑蓦然出现在我的面前,布满剑身的精美的菱形暗纹、剑格两面镶嵌的蓝色琉璃和绿宝石,让我赞叹不已,而当我的目光滑向展品的说明时,我不禁惊呼起来:“啊,越王勾践剑!”话音未落,周围已挤满了人,大家屏住呼吸,所有的目光都射向那千年古剑上。那一刻,时光仿佛凝固了,只有展柜中的剑带着2000年前逼人的寒光在熠熠闪烁。(据说,越王勾践剑刚出土时,人们将它轻轻在纸上一划,立刻就划破了19层纸)
寒光中,我看见了勾践的忍辱负重,夫差的得意忘形;看见了范蠡的忠贞坚毅、伍子胥的赤胆忠诚。这把剑,带着我穿越时空的隧道与古人对话与历史对话:勾践,你卧薪尝胆,终报灭国之仇,你是否已含笑九泉?夫差,你不听伍子胥的规劝,被勾践所迷,造成千古遗恨,你是否后悔万千?
两千年前的历史潮水般向我涌来,将我带到春秋时期那动荡的年代。我展开无边的想象,试图通过眼前的这把剑去还原那段久远的历史。在我深沉的目光注视下,“越王勾践剑”承载着千年的古老信息扑面而来,“卧薪尝胆”的经典故事,幻化成一个个鲜活的场景,演绎着两千年前的屈辱与自负、复仇与振兴。画面的更迭、时空的转换,让我沉迷其中物我两忘。我感慨,为勾践;我叹息,为夫差。谁说历史已被淹没?谁说历史已被尘封?就在这个展柜前,就在这把宝剑前,我再一次重读了历史。
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庞贝末日-源自火山喷发的故事
第一次听到“庞贝古城”,我几乎没有什么反应,因为它对我实在是太陌生了,我只知道它是个与火山有关的故事,却从没想到要进一步了解它。然而,2007年2月,《庞贝末日-源自火山喷发的故事》在中华世纪坛展出,“庞贝古城”就这样在我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来到了我的身边。
“庞贝古城”位于意大利那不勒斯海湾边,是个气候宜人的好地方。公元79年8月24日中午,坐落在庞贝以北10公里的维苏威火山忽然喷发,炽热的岩浆很快便充满整个庞贝城。次日凌晨,火山喷发形成的充满了火山灰和浮石的蘑菇云带着300度的余热使庞贝及其附近的城镇轰然崩塌,所有的一切瞬间被封存在这一历史时刻。这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灾难,然而,正是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却将公元79年8月24日的那一瞬间冻结在时间的长河中,使古城免遭历史的洗礼,并奇迹般地保存了许多鲜活的物证,向今天的人们传达着久远的讯息。
庞贝,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古罗马城市,在近200年来持续不断的考古发掘中,重见天日。随着庞贝大型建筑群遗址的发掘,珍宝、绘画和雕塑的发现,以及被火山灰塑形的罹难者遗骸的出土,这些掩埋在地下的荣华与历史一一重现在世人眼前。
489件来自意大利庞贝古城的文物,清楚地再现了发生在公元79年8月24日火山喷发时庞贝古城遭到埋没前最后片刻的故事。展览分为三个主题,第一部分的展品是从海底船舱和海岸边挖掘出来的文物,布展背景是象征大海的蓝色;第二部分的展品大都是从密室里挖掘出来的文物;第三部分的展品则来自被火山掩埋的庞贝古城,这是这个展览最主要的部分,背景是象征着火山岩浆般火热的红色。参观这个展览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要任何的解说,那些展品会带着你在“庞贝”走街串巷,进入一座座庄园、浴场、商店、斗兽场,展品本身提供了一幅关于庞贝末日古城被毁灭时的震撼图景。
眼前的这尊白色大理石雕刻的“赫拉像”,让我驻足了很久。这是一个女性立像,着古希腊式的披肩女装及外衣,她安静地站在那儿,从容地注视着眼前来来往往的人们,目光温和,表情安详。那飘逸的外衣,薄如蝉翼,隐隐约约可以看到衣内光洁的皮肤。垂感极强的衣褶一层叠一层,我甚至能够感到它在微微飘动。腰间细细的腰带轻轻一系,那样随意和自然。如果不是展牌上的说明,我无论如何也不相信它的材质居然是石头,这分明是件绸衣啊!
展品中最多的是各式各样的金银器物,项链、戒指、耳环、手镯一应俱全,其中一条金项链居然长达173厘米,这些饰品制作工艺之精美让人叹为观止!发掘时,这些东西大都集中在死者的身旁。可以想象得到,当灾难来临时,人们携带自己的财物仓皇出逃时的情景。在众多饰品中,一套完整的外科手术器械格外引人注目。观众中的一位医生很轻易地辨认出手术刀、镊子、止血钳等十余件器物,1900年前的器械仍被我们今人使用,这真是奇迹。当死亡降临,这位医生没有抢救自己的财物,却将手术器械抓在手里,那一刻,他还在想着尽医生的天职救死扶伤吗?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展览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罹难者死前一刻的石雕像,它们以各种姿势展示着被火山岩浆掩埋瞬间的场景:恐惧的表情、惊慌的神态、绝望的挣扎,都在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那个灭顶之灾的故事。据介绍,在庞贝古城发掘的初期,人们偶尔发现一些空洞,后来有人向这些空洞注入石膏,其结果呈现出的是一个个细节清晰的古庞贝人雕像。
现在,这些雕像就以最原始的姿态展现在观众面前。
短短的3个小时,我穿梭在1900年前的庞贝古城,感受着古罗马帝国的强盛与富有,既为那精美绝伦的壁画、雕像、工艺所吸引,又为灾难中的死者而悲伤。凝重的色调、昏暗的光线,为静谧、死寂的古城遗景涂抹上一层凄惨的光环,让观者久久地回味。
无需太多的语言,历史就摆在我们面前,庞贝自己复活了自己!
首都博物馆:我是志愿者
2005年12月,《北京晚报》的一条消息,成就了我和首博的缘分。那时,新首博刚刚在长安街落户,正在试营业。为更好地发挥其功能,首博决定面向社会招聘首批志愿讲解人员。酷爱博物馆的我没有丝毫的犹豫就报了名,经过激烈的考试竞争,我从3000多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为首博首批60名志愿者中的一员。
首博共有10个展厅,我被分到“北京通史展厅”,这对从小喜欢历史的我来说是个不错的结果,我非常满意。
尽管对北京的历史早有涉猎,但真正进入馆中才发现,要了解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自己知道的那些简直就是皮毛。身为北京人却对所居城市知之甚少,这着实让我感到汗颜。为了尽早熟悉展厅,熟悉文物,我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看书、查资料,与志愿者互相交流,努力去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忙忙碌碌间,我收获了许多知识,丰富了讲解内容,很顺利地通过了上岗前的考试,开始了正式讲解。
我从不曾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博物馆的一员,更不曾想过自己能站在文物前向观众传递、讲解北京古老的历史和文化,首博带给我的是能够享用一生的精神财富。因为首博,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
在我的眼中,博物馆就是一部浓缩了的历史书,它将书中的文字转化成一件件文物,让文物来诉说历史、还原历史、再现历史,走进博物馆就是走进了历史。
在首博的一年里,我贪婪地吸收着各种知识养分,感受着古都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丰富自己的同时,又将北京的历史文化传递给每一位参观者,每当参观者对北京的历史文化表现出由衷的赞叹和喜爱时,我都会感到十分高兴。凭着满腔的热情及对北京的热爱,首博的志愿者们创出了自己的品牌,为传播北京的历史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里,也有我的功劳!
一年的时间里,首博举办了许多大型展览:《世界文明珍宝展》、《阿拉伯文化艺术展》、《美洲豹崇拜-墨西哥古文明展》、《西天诸神-古代印度瑰宝展》、《万里长城百年回望-从玉门关到老龙头》、《历史的转折-纪念西安事变70周年》等等,这些展览使我大开眼界,既学到了历史,又欣赏到世界各地的艺术。其中,“西天诸神-古代印度瑰宝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一直以为,印度文明就是印度本土的文明,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所谓“印度文明”是一个地理概念,它是指以印度河与恒河流域为中心,包括周围地区以及印度半岛、斯里兰卡等整个南亚次大陆,这是此次展览带给我的第一个收获。展出的100件文物主要为印度古代宗教题材的雕塑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印度的雕塑艺术对亚洲、欧洲的雕塑艺术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宗教题材不仅赋予印度雕塑飘逸超凡的美,更启发人们去思辩生命的本真。
印度文明说到底是一种宗教文明,从最初的原始宗教到雅利安的婆罗门教,到列国时代诸子百家,到崛起于公元前6世纪的佛教,再到佛教在印度的衰落和印度教的全面胜利,我们看到的是印度人对宗教的一贯虔诚,这种“虔诚”从这些精美的雕像中看得一清二楚。伴随着印度音乐欢快的节奏,我穿梭在一件件或端庄或优美或怪诞或夸张的精美的塑像前,仿佛走进了古代印度艺术世界与精神世界的殿堂,尽情感受着古老而辉煌的异域文明,享受着这种文明带给我的精神愉悦。在欣赏印度佛教美术雕塑作品的同时,我还从这个展览中清晰地看到了佛教东传的足印,看到了印度佛教和中土佛教的传承关系及发展关系,并将印度佛教造像和中土佛教造像进行了比较,收获颇丰。这个展览,使原本对宗教毫无兴趣的我突然产生了要进一步了解、进一步探寻宗教的愿望。
我想,这就是博物馆的魅力吧。
第三篇:参观首都博物馆感受
“参观首都博物馆”活动感受 为了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的实践教育平台,11月17日,和四小开展了“参观首都博物馆”主题教育。
当11月16号得知这一消息时,我既为孩子们能有这样一次学习机会而高兴,同时内心又十分犹豫。因为最近两周我女儿张悦然一直在生病,我计划17号上午带她去北京中医院看专家门诊。尽管我在17号凌晨4点就赶到医院排队挂号,还是差一点就无法挂上专家号了。说实话,经过3个多小时的排队等侯尽管很累,但能为孩子挂上最后一个专家号,心里感到自己还是很庆幸的。当我匆忙从医院赶回家时,孩子却坚定地坚持要去参加参观博物馆的活动,她说这是和老师、同学一起的活动,跟爸妈带着去不一样!最后,我只得极其无奈地同意了。窗外一直下着小雨,整个上午我都一直坐立不安。学校原本通知下午2点接孩子回家,我12点多就跑到学校路口焦急等待返校的大巴车回来。终于,在1点50左右我见到了小悦然!我急切地问她消炎药吃了吗?得到她肯定的回答后,我才问都看到了什么?她缓慢而小声回答:‚青铜器,还有张大千的画。‛当我听到她的回答后,焦虑不安的心情瞬间如释重负。我带过很多从老家来的孩子去故宫参观,他们到故宫后只愿意看跟封建皇帝有关的建筑和物品,对青铜器、字画或书籍等没什么兴趣。每一次陪这些孩子参观后,我的心情都相当沉重。因为我知道青铜器和书籍字画的历史要远比封建皇帝的历史久远,在研究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起源和历史传承上,青铜器和书籍字画的作用要远比龙椅、龙袍重要得多。从家乡孩子的参观喜好上我知道那里依然十分落后,而且这种落后今后还会一代代传袭下去,因为他们落后的不仅仅是物质生活!
当我看到悦然所做的关于西周早期青铜器‘作宝尊’的笔记后,我知道她不仅认真看了、听了,还认真记了、想了。我也尽自己的所能给她解答了一些青铜器的问题。我觉得孩子这次能带病参加活动是十分值得的。和家乡的孩子相比,生活在古老而又现代的首都北京是多么的幸运,孩子们从小就有条件接受到正确的文明教育和心灵启迪,而这一点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和整个社会未来的进步都至关重要。进步需要文明,而文明本身也需要向前向上进步。希望学校能组织更多类似的活动,也祝愿家乡的孩子们能早日走进同样精彩纷呈的社会大课堂!
张悦然爸爸
2011年11月17日
第四篇:参观自然博物馆感受
参观自然博物馆感受
本校 四年级 赵佳
暑假期间,我参观了北京自然博物馆。我一直就对自然和动物充满了好奇心,所以刚一到那里,就急不可待地走进展馆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了。
自然博物馆里有动物、植物、古生物、人之由来、恐龙世界、水生生物等六个基本陈列馆。我们首先来到了古爬行动物厅。刚一进门,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恐龙化石。足足有两三层楼高,三、四十米长,这只恐龙是恐龙家族中最大的一种恐龙,被称作马门溪龙。这种恐龙成年后可以长到22米以上,重数十吨。生活在距今一亿三千万年前的侏罗纪晚期。我仰着头,围着它看了一圈,脖子都酸了。大厅中还展示了许多恐龙骨架,如称王称霸的霸王龙,小巧玲珑的恐爪龙,背上布满剑板的沱江龙,威风凛凛的永川龙,展翅翱翔的翼龙,称霸海洋的鱼龙等等,让人目不暇接。
最有趣的地方要数《动物——人类的朋友》展厅了。里面分为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保护动物、昆虫世界和动物之夜等7个主题单元。在一个叫做“动物之夜”厅里,我们伴随着自然界的风声、雨声、鸟鸣、兽叫,走进夜幕之中,体验到动物之夜的奇妙感觉。那里很像热带雨林,许多动物隐藏在茂密的树林里。我在里面走着走着,突然有一个东西碰了我的脑袋一下,吓了我一大跳。我捂着脑袋抬头看了看,原来是一只猴子挂在树上,全身毛茸茸的,正瞪着眼睛看着我们呢。
最后我们进入了水生生物馆。那里有许多稀有的鱼类在鱼缸里游来游去,非常好看。比如神仙鱼个头很小,全身呈现淡白色,鳍和尾巴好像是一片一片的,游起来很像在风中飘扬。还有珍贵的中华鲟大标本和食人鱼标本。
参观自然博物馆,使我们了解了许多神秘而宝贵大自然的知识。我们知道了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经历了几亿年的漫长岁月,通过六次生命大爆炸,才形成地球现在的样子。我们也知道了人类是由动物通过劳动进化来的。我们还深深体会到了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这样就不会有更多的动物灭绝了。我们带着对神奇大自然的无限感叹,同时又带着许许多多新的疑问走出了自然博物馆。
第五篇:参观农垦博物馆感受
参观农垦博物馆感受
5月19日下午,在辅导员的带领下我们育秀实验学校整个七年级一起来到了农垦博物馆参观,让学生们感受农垦的精神,了解农垦的艰辛。正当下午太阳尽情放射阳光时,我们所有同学步行45分钟来到了农垦博物馆。
这次活动共要参观3个主要场馆,在参观的过程中,学生们对“围垦岁月”场馆最感兴趣。在那里,让学生们了解了40年前发生在农场里的故事,也知道了40年前我们的先辈是怎样用自己积极的行动在这片土地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他们不怕累、不怕苦、坚决战斗到底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大家。最让大家感动的是:无论看哪幅照片,无论照片上的先辈们有多苦,但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此时此刻的学生们都为他们的这种肢体语言所感染,他们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用微笑来面对一切困难。在参观最后一馆时,学生们都为之所震惊,光明的一天终于到来了,无论是商业、农业,还是工业、旅游业等,一系列品牌由此诞生了,为今后更快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尤其在光明品牌的介绍中,使学生们了解到光明的由来,它是由一个火炬和56道光芒所组成的,象征着高举火炬,56个民族齐心协力共同走向光明。在另一个馆我还了解到以前的农民的工资十分的少,比如说:在1968年的工资只有仅仅的18元,对我们这些在温室里长大的小孩来说一星期都不够用;在1969年时只有24元:到了1973年也不过只涨了4元;直到1974年农民的工资涨到了36.8元(不低于33元)。另外知青不但要学农学工,还要参加民兵训练。参观农垦博物馆,感受农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