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利工程地质学习心得
水利工程地质学习总结心得
姓名: 张 虎 承 班级: 二
班
学号:20132941
心得:
学习《水利工程地质》这门课已经快两个月了,刚开始认为这门课没有意义,一上课就玩手机、睡觉,但是,通过这一两个月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工程地质学在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凡是重视工程地质工作,事先了解和掌握了环境地质条件的规律性,则修建的工程会是成功的,反之,忽视工程地质工作,则必然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导致整个工程发生灾难性的毁坏。例如,近代震惊世界的两起最大的水利工程法国马儿帕塞坝和意大利的瓦伊昂水库事故,都是因地质问题造成的。因此,学好《水利工程地质》这门课对于以后的水利工程建设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水利工程地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学好这门课程不仅需要上课认真听讲,熟记各个知识点,而且需要多观察、多思考,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得,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熟练地运用。当今社会需要的是知识复合型人才,我相信,通过学习《水里工程地质》结合我们所学的其他专业课,我们的专业知识将更加丰富,专业技能将更加娴熟。在今后的工作中,才会更大的发挥我们的专业优势,以及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的水利水电事业,让祖国的水更清、天更蓝。
学习总结:
一、工程地质学及其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工程地质学——调查、研究、解决与各种工程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它是以地学学科的理论为基础,应用数学、力学的知识和工程学科的技术与方法来解决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有关的地质问题。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课程中研究、讨论的各种工程地质问题都是围绕工程地质条件来进行。自然地质环境与建设工程的矛盾性。工程地质学的目的:
查明各类工程建筑区的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在工程建筑物作用下,地质条件可能出现的变化;对建筑区各种地质问题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解决不良地质问题的方法、措施,保证建筑物的选址正确、设计合理、施工顺利、经济节约及工程完工后运行安全。不同的地区,(工程)地质条件不同,工程类型各不相同,在设计阶段工程地质条件的各方面并不是等同的,而且要有主有次,其中岩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器主导作用。但在一些情况下,地形地貌或水文地质条件也可能是主要因素。水利工程地质——研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各种工程地质问题。所谓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了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作用2个方面:
(1)工程地质条件 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及天然建筑材料共六个方面。工程地质条件对工程建筑有制约影响因素,反之工程建筑又改变了建筑区的地质条件,二者是相互制约的。建筑物完工之后,地质条件的改变对建筑物产生的影响必须要考虑、研究、进行预测。(2)工程地质作用——地质条件的变化
建筑物建成之后,地质条件发生了改变,对建筑物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如水库诱发地震、不均匀沉降对楼房的危害等。无论是工程地质条件还是工程地质作用研究解决的问题都是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和经济效益。
(1)工程岩土学(2)工程动力地质学(3)工程地质勘察(4)区域工程地质学(5)环境工程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关系密切的主要学科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地质学——地学学科的分支。
二、工程地质学的任务和在工程建设中的意义
工程地质学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公路、铁路、桥梁建设、工民建都要应用到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的基本任务是:(1)评价工程建设区的工程地质条件;(2)预测、分析在工程建设及完工之后可能发生的环境变化;(3)选择最佳场地和克服不良现象采取的工程措施,包括环境的保护等;(4)提供工程规划、设计、施工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工程地质学在水利水电建设中的主要任务:(1)选择最优良的建筑地址;
(2)查明建筑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可能发生的物理地质作用;(3)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建筑物的结构类型、施工方法既注意事项等;
(4)提出防治、改善不良地质现象的方案措施。
三、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成就与发展
人类修建水利工程可以追索到公元前。我国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公元前250年就开始修建,著名的京杭大运河是公元前485年修建。这些工程都需要一定的地质知识。到20世纪20年代工程地质学才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它位于长江西陵峡中段,坝址在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设计正常蓄水位l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建成后,它不仅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将为世界水利水电技术和有关科技的发展作出有益的贡献。在我国,工程地质学科是在建国之后得到飞速发展,在各项工程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第一章
地球是一个旋转的椭球体,平均半径6371km。在地球表面向下30---40km和2900 km有两个分界面,称之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两个界面把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
地核——古登堡面以下至地心部分。厚度约3470km,主要由铁镍物质等组成。
地幔——介于古登堡面和莫霍面之间的部分,依据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又分为上、下地幔。组成物质上地幔为多含Fe、Mg的硅酸盐矿物组成,下地幔为FeO、MgO的含量更高。地壳——地球的表层的固体部分,厚度变化很大。海洋地壳厚度较薄,平均厚度5~6km,陆地地壳平均厚度约33km。最厚的地壳是在我国的喜马拉雅山其厚度70~80km。地
球
地球是一个特殊的物理化学系统,它有别于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不但有生物圈和生命的长期作用,有液态水圈和氮-----氧形成的大气圈,还有岩石圈的板块运动。从而决定了地球系统特有的物质运动与元素行为特征。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有100多种,各元素含量极其不均匀,其中最主要的有10种,占地壳总质量的99.96%。美国化学家克拉克应用陨石类比法的分析统计,它们是
氧>硅>铝>铁>钙>钠>钾>镁>钛>氢。
地壳中的化学元素是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组成矿物,矿物的集合体就是岩石。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叫做造岩矿物。按成因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从分布上地球表面沉积岩和变质岩约占75%,岩浆岩占25%,从质量上沉积岩占地壳质量的5%,变质岩占6%,岩浆岩占89%。不同的成因是岩石形成的条件不同,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各不相同,就是岩石的特征各不相同,表现的力学性质、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性质也各不相同。
第一节
造 岩 矿 物
矿物是各种地质作用的天然产物,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矿物可以是单质元素或者是化合物。矿物的物理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如金、石油、天然气。人们发现的矿物已有3000多种,常见的主要矿物有100多种,重要的造岩矿物仅30多种。我们把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称之为造岩矿物。常见的造岩矿物如 长石、石英、角闪石、橄榄石、方解石、白云石、辉石、石膏、绿泥石、石榴子石等。如花岗岩其组成的主要矿物为石英、长石、云母等。
一、矿物的形态
(一)矿物的单体形态
1、结晶质和非结晶质矿物
造岩矿物绝大部分是结晶质------组成矿物元素质点在矿物内部按一 定的规律重复排列,形成稳定的结晶格子构造。我们把具有一定的结晶格子构造的物质叫做结晶质。结晶常形成固定的几何形态,称之为晶体。非结晶体就是元素在矿物内部质点排列没有一的规律性。
2、矿物的结晶习性
简单的说,矿物晶体在三度空间的发育程不同,形成单向、二向、三向延长。
(二)矿物集合体的形态
矿物集合体——同种矿物多个单体聚集在一起整体,其集合体的形态取决于单体的形态和它们的集合方式。矿物集合体的形态有粒状、片状、板状、纤维状、针状、柱状、晶簇状等。
二、矿物的物理性质
每一种矿物都有自己的物理性质。任何地质工作都要和各种岩石接触,要对岩石进行研究,首先,必须研究矿物,矿物的物理性质是鉴定矿物的主要依据。矿物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解理和断口、硬度等。
第二节
岩 浆 岩
一、岩浆岩的成因与产状
成因:岩浆岩又称火成岩,其形成是由于地壳深部和地幔中高温、高压的岩浆侵入地壳之内或喷出地表经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岩石。
产状:指岩浆岩体的大小、空间形态与周围岩石的关系。高温高压状态下的岩浆是熔融体。其成分以硅酸盐为主,含有大量的挥发性物质,且具有一定的黏度,在地壳运动过程中,沿着地壳的软弱带或深大断裂向压力小的地方移动,侵入到地壳之内或喷出地表,岩浆经过冷却凝固,形成各种不同的岩浆岩。整个过程称为岩浆作用,岩浆岩又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常见的花岗岩、玄武岩是侵入岩和喷出岩。
(一)侵入岩的产状
侵入岩依据位置分为深层岩和浅层岩。常见的产状有:岩基、岩株、岩墙和岩脉、岩盘、岩床。
岩基:大规模的深层侵入形成的岩浆岩,分布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
岩株:分布面积小于100平方公里的深层岩浆岩。
岩墙和岩脉:岩浆侵入形成板状的岩体。宽度几厘米至几十米,长度几米到几十公里。直立的或近似直立叫岩墙,倾斜或不规则的叫岩脉。岩盘:底部较平,中心厚度较大,顶部隆起的层间侵入体。
岩床:沿原有的岩层层面侵入。
(二)喷出岩的产状
如我们见到的流纹岩、玄武岩、安山岩都是喷出岩。喷出岩的产状有熔岩流、溶岩被、火山锥等。
二、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岩浆岩的矿物成分较复杂,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在岩浆岩中都能见到,但主要是以氧化物的形式出现。如SiO2 AI2 O3 Fe2O3 FeO MgO
CaO
Na2O K2O
等。但其中SiO2的含量最多,岩浆岩实质也是硅酸盐岩石。依据SiO2含量的多少岩浆岩划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
超基性岩
SiO2含量
<45% 基性岩
SiO2含量
45~52% 中性岩
SiO2含量
52~65% 酸性岩
SiO2含量
>65% 岩浆岩的矿物成分既可反映岩石的化学成分和生成条件,也是岩浆岩命名的主要依据之一。矿物成分也反映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鉴别岩石必须鉴定矿物成分。组成岩浆岩的矿物有30多种,长石、石英、白云母、黑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等是主要的矿物。
三、岩浆岩的结构
1、岩浆岩的结构是指岩浆岩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的大小、形状,以及它们的组合关系。这也是区分和鉴定岩浆岩的重要标志之一。岩浆岩的结构分类如下:
(1)按岩石中矿物结晶程度划分
全晶质结构——岩石全部由结晶质矿物组成,多见于深层岩,如花岗岩。
(2)半晶质结构——由结晶矿物和非结晶的玻璃所组成,多见于喷出岩,如流纹岩。
(3)玻璃质结构——全部由玻璃质所组成,矿物来不及结晶,多见于喷出岩。
2、按岩石中矿物颗粒的绝对大小划分
(1)显晶质结构——岩石中的矿物颗粒,平肉眼或借助放大镜能分辨出矿物颗粒。岩浆岩的结构
粗颗粒结构
颗粒直径
>5mm
中颗粒结构
颗粒直径
5~1mm 细颗粒结构
颗粒直径
1~0.1mm
(2)隐晶质结构——岩石中的矿物颗粒非常细小,要用显微镜才能分辨晶粒特征的结构。
3、按岩石中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划分
(1)等粒结构——岩石中主要矿物的颗粒粗细大致相等。(2)不等粒结构——岩石中主要矿物的颗粒粗细大小相等。(3)斑状结构——指岩石由两组直径相差甚大的矿物颗粒组成,大的叫斑晶,小的叫基质,基质分为隐晶质和玻璃质。大晶粒散布在小晶粒中。还有视斑状结构。岩浆岩的结构
四、岩浆岩的构造
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浆岩中的矿物在空间的排列、配置和充填方式所形成的特征。
1、块状构造----矿物分布比较均匀,无定向排列,是岩浆岩中最常见的一种构造。
2、流纹构造----由不同颜色的矿物、玻璃质和拉长的气孔等,沿熔岩流动方向作平行排列所形成的一种流动构造。
3、气孔构造----在岩石中形成众多大小不
一、互不联通的孔洞。
4、杏仁构造----熔岩中的气孔被次生矿物充填,形似杏仁。
五、岩浆岩的分类及简易鉴定方法
六、主要岩浆岩的特征
岩浆岩的特征就是岩浆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特征。辉长岩(基性深成岩)闪长岩(中性深成岩)花岗岩(酸性深成岩)
第三节
沉 积 岩
沉积岩是地球表面出露最多的岩石,地球表面75%被沉积岩覆盖,但其质量所占比例很小。沉积岩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成层状。
一、沉积岩的形成
沉积岩的形成是漫长又复杂的地质作用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风化阶段
搬运阶段
沉积阶段
胶结成岩阶段
1、风化阶段-----也称为原岩破坏阶段,地表或接近地表以形成的岩石,在长期的温度变化、水、氧、生物因素的作用,在原地发生机械崩解或化学分解,变成松散的碎屑物质、新的矿物或溶解物质。
2、搬运阶段----部分碎屑物质被水流、风、冰川、生物等搬运到其他地方。一部分留于原地。
3、沉积阶段----被搬运的碎屑物质在适当的地点沉积下来,包括了机械沉积、化学沉积、生物化学沉积等方式。
4、胶结成岩阶段----经过压实(上覆沉积物的重力压固,空隙减少,谁被挤出)、胶结(胶结变硬)、重新结晶作用,形成的岩石叫做沉积岩。
二、沉积岩的矿物组成
沉积岩常见的矿物仅有20多种,可分为
1、碎屑矿物----也称原生矿物,原岩中一些抗风化能力较强的矿物残存下来,如长石、石英等矿物。
2、粘土矿物----原岩风化破碎后生成的次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等。
3、化学沉积矿物----生物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的矿物,如方解石、白云母、石膏、岩盐。
4、有机质及生物残骸----生物残骸或经过有机化学变化形成的矿物,如贝壳、泥炭、石油。
3、化学沉积矿物----生物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的矿物,如方解石、白云母、石膏、岩盐。
4、有机质及生物残骸----生物残骸或经过有机化学变化形成的矿物,如贝壳、泥炭、石油。
三、沉积物的结构
沉积物的结构主要有以下四种
1、碎屑结构----碎屑物质被胶结粘结起来形成的一种结构。(1)、按碎屑粒径碎屑结构
分为 砾状结构----碎屑粒径>2mm
砂质结构 包括
粗砂结构
碎屑粒径为
2.0-----0.5mm
中砂结构
碎屑粒径为
0.5-----0.25mm 细砂结构
碎屑粒径为
0.25-----0.05mm
粉砂质结构
碎屑粒径为0.05------0.005mm(2)按碎屑颗粒的磨圆程度
分为尖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和圆状
(3)胶结物及胶结类型
常见的胶结物有
硅质---------胶结物为SiO。颜色浅,岩型坚固,强度高,抗水性及抗风化性强。
铁质---------胶结物为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常呈红色或棕色,岩石强度次于硅质胶结。
钙质---------胶结物为Ca Mg 的碳酸盐,呈白灰色、青灰色。岩石较坚固,强度较大,具有脆性、可溶性,遇盐酸起泡。
泥质---------胶结物成分为粘土。多呈黄褐色,性质较松易破碎,遇水易软松散。
石膏质--------胶结物成分为CaSO
。硬度小,胶结不紧密。
胶结类型 基底胶结------胶结物含量较多,碎屑物孤立地分布于胶结物中,彼此互不接触。
孔隙胶结------碎屑物颗粒紧密接触,胶结物充填与粒间孔隙中。接触胶结------胶结物含量极少,碎屑颗粒互相接触,胶结物近存在于颗粒的接触处。
2、泥质结构------粘土结构
50%以上的粒径小于0.005mm的粘土颗粒组成,质地均一。这种结构是粘土岩的主要特征。
3、晶粒结构
岩石中的颗粒在溶液中结晶或呈胶体形态凝结沉淀而成的。由鲕状、结核状、致密块状等。
4、生物结构
4、由30%以上的生物残骸碎片组成的岩石结构,如生物碎屑结构、贝壳结构等。
四、沉积岩的构造
沉积岩的构造是沉积岩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
(一)层理构造
层理构造是沉积岩垂向的“成层”现象,是区别其他类岩石的显著标志。
1、水平层理
2、单斜层理
3、交错层理
(二)层面构造
岩层层面上由于水流、风、生物活动等作用留下的痕迹,如波痕、泥裂、雨痕等。
(三)结核
沉积岩与围岩成分有明显的区别是矿物质团块.(四)生物成因构造 沉积岩中具有生物残骸或生物活动的迹象。典型沉积岩、砂岩、典型沉积岩、页岩 第四节
变 质 岩
地壳中原有的岩石,由于受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内动力影响造成物理、化学环境的改变,在其高温、高压及其它化学因素的作用下,原来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一系列变化,形成新的岩石叫做变质岩,这种改变岩石作用叫做变质作用。虽然岩浆岩和变质岩都是内力地质作用的产物,但两者的相成机制和特征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主要是从流体相(岩浆)结晶转变成固相(岩石)的降温过程;后者主要经历了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是从一种固相转变为另一种固相的结晶过程。
一、变质作用的因素及类型
变质作用的因素有:高温度、高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
变质作用的类型: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动力变质作用
1、接触变质作用
发生在侵入岩与围岩之间的接触带上,由温度和挥发性物质所引起的变质作用,高温使得岩石发生矿物的重结晶、脱水、脱碳以及物质的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矿物与变晶结构。岩浆分异出来的挥发性物质会使岩石化学成分发生显著的变化,产生新矿物。
2、区域变质作用
大的范围内由于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因素引起的变质作用。
3、混合岩化作用 原有的变质岩体与岩浆流体互相混合交代而形成新岩石的作用。
4、动力变质作用
在地壳构造运动时产生的定向压力使岩石发生的变质作用。其特点是与断层带相伴生,原岩被挤压破碎、变形并有重新结晶现象,形成特有的糜棱岩、角砾岩及蛇纹石、绿泥石等变质矿物。
二、变质岩的矿物成分
变质岩的矿物成分有两部分 一部分是原岩中的抗风化、变质能力较强的矿物,如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方解石等。另一部分是变质作用后产生的变质矿物。如红柱石、绿泥石、滑石、石榴子石、蛇纹石等。
三、变质岩的结构
1、变余结构---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由于重结晶、变质结晶作用不完全,原岩的结构特征被部分保留下来,称为变余结构。
2、变晶结构-----岩石在固体状态下发生重结晶或变质结晶所形成的结果-------变晶结构。是变质岩最常见的结构。
3、碎裂结构----岩石受定向压力后发生破裂,形成的碎块或粉末后又被胶结在一起的结构。
四、变质岩的构造
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形成一些新的构造特征。
1、板状构造-----岩石具有平行、较密集而平坦的破裂面,沿破裂面岩石容易分裂成板状体。
2、千枚状构造-----岩石呈薄板状,基本是重新结晶并呈定向排列,但结晶程度较低。
3、片状构造-----在定向挤压力的长期作用下,岩石中的矿物成分都呈平行定向排列,岩石中个组分全部重新结晶。
4、片麻状构造------以粒状变晶矿物为主,其间夹以鳞片状、柱状变晶矿物。结晶程度较高,在片麻岩中常见的构造。
5、块状构造-----岩石中的矿物均匀分布,结构均一,无定向排列。关于三大类岩石,形成的地质条件、地质环境是完全不同的,但岩石形成之后三大类岩石是可以互相转变的,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随地质条件地质环境的变化都可以转变为沉积岩、变质岩,也可以转变为岩浆岩。人们研究地质的作用过程是通过地质作用遗留下来的地质遗迹,通常称之为将今论古,也可以预测未来,讲古论今。
五、变质岩的分类及主要变质岩的特征
一、岩石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一)岩石的主要物理性质指标
1密度和重度 2相对密度 3空隙率 4吸水率和饱和吸水率
第五节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风化岩石
(二)岩石的主要力学性质指标 1单轴抗压强度 2岩石的变形参数3抗剪强度
二、岩石的风化作用
岩石的风化作用------分布在地表或地表附近的岩石,经受太阳辐射、大气、水溶液及生物等侵袭,逐渐破碎、松散或矿物成分发生化学变化,甚至生成新的矿物的现象。
(一)风化作用的类型
岩石的风化作用主要的是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其他还有生物风化。物理风化----温度的变化、水的冻融等使岩石破碎。
化学风化------是指在氧、水溶液等风化因素影响下,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发生化学变化,改变或破坏岩石的性状并形成此生矿物的过程。其形式有(1)氧化作用(2)溶解作用(3)水化作用(4)水解作用(5)软化、泥化作用
(二)影响岩石的风化的因素
岩石风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影响因素众多。主要有:1气候、地形和地下水的影响2岩石的性质3断层、裂隙的影响 第二章
地质构造及区域构造稳定性 概
述
地球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46亿年是地球复杂的演变、变化的历史.地球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我们看到的是地壳表面的变化,这种变化是长期的缓慢的,有些甚至不为人们所察觉。在山脉的隆起、地壳的升降、火山的喷发、地震、海啸的突然来临、长期的风化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都会引起地球内部的结构变化和地壳表面的变化,这些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壳结构和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通称地质作用,地质作用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两种类型。内动力地质作用---------地球内部放射元素的蜕变、地球自转、重力均衡所引起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火山喷发、变质作用等,其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外动力地质作用----------太阳的辐射、流水的作用所引起的岩石的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及成岩作用等。
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内外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动力地质作用起主导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起装饰、美化的作用。
地壳运动又叫做地质构造,是内动力地质作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其结果是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壳的结构发生变化,造成地壳的隆起或下降;岩层受挤压力发生弯曲、错断或张开,形成褶皱、断层、裂隙,其过程常常伴随地震、火山喷发及变质作用的发生。残留在岩层中变形、变位的现象称为地质构造形迹或构造形迹。人们将今论古,就是根据地壳运动后遗留下来的地质形迹推断不同的历史时期发生的地质过程。
地壳运动有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基本形式。
垂直运动也叫做升降运动,指地壳的运动方向垂直于地球表面,主要的表现就是大面积的地壳上升或下降。也称造陆运动。
水平运动是指地壳岩层平行地球表面的运动,表现为地壳岩层的水平位移。称造山运动。
地壳上升形成山岳、高原,下降形成湖海、盆地。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地壳的上升、下降可以交替进行,造成海陆变迁。沧海桑田是祖先对地壳变化的形象描述。
大陆漂移的证据有: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大西洋两岸进行拼合地质构造带对比
古生物与冰川、气候证据 古地磁极移轨迹拟合大陆的外形 地壳的水平运动往往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又称为造山运动。垂直运动常常表现为大规模的隆起或凹陷,造成地势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又称为造陆运动。
区域构造稳定性是区域地壳稳定性的简称。是指现代地壳活动性对工程安全的影响程度。现代地壳活动是指地表形变、活断层、地震、火山喷发等。这些都会造成建筑工程的破坏,同时还会引发一些地质灾害。大的建筑工程必须考虑区域稳定性。第一节
地 史 概 要
一、地质年代的划分
地史就是地质历史,是地壳发展演变的历史,人们根据地质构造遗留的遗迹推断地壳的历史和变化过程。地球形成至今有46亿年,在这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地壳发生了多次强烈的构造运动,每一次构造运动都改变了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的地质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岩层、产生了不同的地质构造、留下了不同的构造遗迹,不同的历史时期造就了不同的生物。地质学家根据这些特征讲地质历史划分为若干级别不等的时间段落。
地质历史按时间的长短依次为
宙、代、纪、世、期,每个赋予不同的名称,如新生代、中生代等,每个代又有二至三个纪,纪又划分为二至三个世,世又划分为期,其中代、纪、世的划分方法、表示的符号国际上是统一的。
地球上生物的演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不可逆过程,同时生物界能十分灵敏地反映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地理环境及其演变特征,这又与行星地球个圈层自身的运动机制以及相互间的联系制约密切有关。因此,生物演化史能够详尽而有效地反映地球历史的客观自然阶段。
地质年代表就是根据地壳运动和生物演化的巨型阶段,将46亿年地球演化史划分为两个最高级别的地质年代单位:隐生宙和显生宙。在显生宙中,根据生物界的总体面貌划分出3个二级地质单位:古生代(含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最常用的三级地质年代单位是
纪,纪的下一级地质年代单位是
世,世又分为 期。在每个纪中生物界面貌各有特色,如泥盆纪的生物登陆,侏罗纪的恐龙、第四纪的人类演化等。见地质年代表
表中有地质时代的名称、相对年代、绝对年代、主要构造运动、我国地史的简要特征。
如:隐生宙分为:太古代和元古代,大的构造运动有五台运动、吕梁运动、晋宁运动。
显生宙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大的地质构造有加里东运动、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不同的地质时代我国地质历史的简要特征:
如中生代:构造运动频繁、火山活动强烈,有大规模的岩浆侵入和火山喷发。生物进化明显,爬行类恐龙繁盛。
新生代:我国大陆基本形成,大部分地区为陆相沉积。地表形成现代地貌、具有多次冰川活动,人类开始出现。
二、地层年代及其确定方法
地层是一定地质时期形成的岩石的总称,岩石有层状的,也有非层状。地层具有时间的概念,岩层没有时间的概念。一个地层单位可以包含几种岩性不同的岩层。
地质历史的划分依据是对地层的观察、研究,岩石的特征说明了该岩层形成时的自然地理环境,岩层中的构造痕迹记录着地壳运动的情况,岩石中的化石说明生物的进化、气候、环境等自然条件。
地层单位对应地质时代,地质时代用
宙
代
纪
世
期 来表示,对应的地层单位是 宇
界
系
统
阶
来表示。
确定地层的时代是地质工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有以下几种工作方法:
1、地层层位法-------在沉积岩层中,未经剧烈构造变动,上部的地层较新,下部的较老。
2、古生物化石法-------生物进化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自然环境的改变会使一些生物消亡,并形成化石。地质学家确定了地质时代的标准化石,根据化石的对比确定地层时代。
3、岩性对比法-----通过以知地质时代的地层岩性,对比未知地质时代的岩性。
4、岩性接触关系法 岩性的接触关系有以下几种
(1)整合接触----上、下两种岩性产状一致,互相平行,连续沉积形成的,其间不缺失某个时代的岩层。强调的是时间上的连续性。反映的是没有大的构造运动,故地理环境变化不大。
(2)平行不整合接触上、下两套岩性彼此近似平行,但中间缺失某时代的岩层。说明的是缺失岩层的时代过剧烈的构造运动,然后是地壳下降,接受沉积,形成上部的岩层。
沉积接触和侵入接触。前者是先有岩浆岩,后有沉积岩。后者是指先有沉积岩或变质岩,岩浆侵入后形成岩浆岩。(3)角度不整合接触
上、下两套岩性呈角度接触,但中间缺失某时代的岩层。说明的是缺失岩层的地质时代地壳处于上升阶段。
该阶段没有接受沉积。不整合指的是具有时间的间断、时间的不连续。第二节
褶
皱
构
造
地质构造有两种基本类型,褶皱
和
断层。
褶皱构造-----是指水平岩层在构造运动中受力后产生的一系列弯曲,单个的弯曲叫做褶曲。褶皱是最常见的地质构造痕迹,存在于层状岩层中。
一、岩层的产状
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在空间位置的展布状态。是分析研究各种地质构造形态的最基本依据。岩层的产状可分为水平的、倾斜的和直立的三种类型。岩层的产状用岩层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来表示,称为岩层产状三要素。
1、走向
岩层层面与任一水平面的交线称为走向,交线称为走向线。用方位角来表示,两个方向相处180度。表示岩层的延伸方向。
2、倾向就是岩层的倾斜方向,是倾斜线水平投影所指的方向。倾向与走向相差90度。但只有一个方向。
3、倾角:岩层层面与水平面所夹的最大锐角。
二、褶皱的基本类型和褶曲要素
褶皱的规模大小不一,大的延伸几百 km,小的只有几 cm。其基本类型是向斜褶曲和背斜褶曲。
1、背斜
岩层向上弯曲,两侧岩层相背倾斜,核心部分岩层时代较老,两侧岩层时代依次变新,积岩性呈对称分布。
2、向斜
岩层向下弯曲,两侧岩层相向倾斜,核心部分岩层时代较新,两侧较老,岩性呈对称分布。褶曲要素
核部------褶曲的中心部位。
翼部------核部两侧的岩层。
轴面------平分两翼的假想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轴---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也叫轴线。表示的是褶曲的延伸方向。3 褶皱分类
3.1按轴面和两翼岩层产状分类:直立褶皱,倾斜褶皱,倒转褶皱,平卧褶皱,翻卷褶皱
3.2按枢纽的产状分类:水平,倾伏褶皱
3.2按岩层弯曲形态分类:圆弧,尖棱,箱形,扇形褶皱,绕曲,穹隆和盆地构造 3.3按褶皱的组合分类:复向斜,背向斜
三、褶皱的形态分类及示意图 第三节
构
造
解
理
节理和裂隙是相同的概念,二者通常不加区别。
裂隙------是指岩石受力之后产生破裂,但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按成因裂隙有
原生裂隙------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裂隙。
构造裂隙-------地壳运动所形成的裂隙,是伴生断层的产物。次生裂隙-------风化裂隙,风化、人工爆破震动产生的岩石裂隙。原生、风化裂隙一般规模较小,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意义不大,本教科书或其教材对原生、风化裂隙讨论的并不多,主要研究构造裂隙。
一、剪切裂隙(节理)
剪切节理是岩石受剪应力所形成的岩石破裂。剪切节理具有的主要特征
(1)节理面平直光滑,产状稳定延伸较长;
(2)呈闭合状,解理的宽度很小;
(3)成组成对出现,很多节理平行分布,排列间距大致相等;
(4)呈羽状排列;
(5)沿剪切节理面抗剪强度很低,容易形成滑动破坏面。
二、张节理
张节理是由拉应力所形成的破裂面。
张节理具有的主要特征(1)节理面起伏不平,弯曲粗糙,产状不稳定,延伸较短;(2)多为张开的裂隙。三 解理与褶皱的关系 3.1平面X形共轭剪切解理 3.2剖面X形共轭剪切解理 3.3横张解理和纵张解理 3.4顺层解理和层间解理
第四节
断
层
构
造
岩层受力之后发生破裂,沿破裂面具有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构造称为断层。他是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之一。断层与节理称为断裂。断层的规模大小不一,大的可达数千km,小的可以托于手掌之上。位移宽度具有很大差别,几m、几十m、几百m都可见到。是各种工程必须考虑的地质问题。
一、断层的几何要素
断层的几何要素包括了断层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了:断层面、断层线、断层带、断盘等。
(1)断层面-------岩层发生错动位移的破裂面称为断层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断层面有倾向、倾角和走向。
(2)断层线-------断层面和地面的交线。表示的是断层的延伸方向。(3)断层带-------是断层面的中间部分,常称破碎带,充填物为断层角砾、断层泥等。
(4)断盘----------断层面两侧相对位移的岩体。断层面上(下)部的称为上(下)盘。断层直立没有上、下盘。
(5)断距----------两盘错开的相对位移,有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
二、断层的基本类型和特征
(一)按断层的形态分类
1、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多个正断层可组成地堑、地垒、阶梯式断层。
2、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逆断层分为冲断层、逆掩断层等。
3、平移断层------两盘相对发生水平位移。
(二)按断层力学成因性质分类
地壳运动形成的地应力有压应力、张应力、扭应力。压性断层、张性断层、扭性断层、压扭性断层、张扭性断层。第五节
地
质
图
地质图是反映地质条件和各种地质现象的图件,是根据地质勘测资料编制而成。各种地质条件、地质现象用规定的符号展示在图件上。
一、地质图的类型与规格
地质图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工程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地质图。
1、普通地质图表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的基本图件。
2、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
根据地貌形态、成因类型和第四系沉积物的成因类型、岩性、生成时代综合编制的图件。
3、水文地质图 表示水文地质条件的图件,包括地下水的类型、流向、埋藏深度、水力坡度、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图等。
4、工程地质图
表示工程地质条件的图件,表示岩性、地质构造、岩石的力学特征 等。潜水等水位线图地质剖面图
四、地质图的阅读分析
(一)阅读地质图的方法;)
读图名、比例尺;2)
阅读图例;3)
分析地形地貌;4)
阅读地层岩性;
5)
阅读地质构造----断层、褶皱、区域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 6)
各种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了解地质发展的简史和规律; 7)
结合工程建设的具体要求,综合评价各种地质条件及注意的问题。
第六节
活断层的工程地质研究
一、活断层的定义
关于断层的概念我们已经介绍了,是地壳受到地应力后产生破裂并发生位移。但有些断层形成之后位移并没有停止,一直在移动,如美国的圣安德烈斯断层。据今1.5亿年以来,圣安德烈斯断层在整体上一直保持左行剪切的趋势。断层两盘相对滑移了560km,具有每年5cm的平均滑移速率。我们把在近期有过移动、正在移动甚至不久的将来可能移动的断层都称之为活断层。活断层可以使岩层错动位移甚至发生地震,对建筑工程的危害是很大的,有些也是无法抗拒的,有些危害甚至是灾难性的。因此,查明断层、活断层对工程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一些大型的建设工程。
二、活断层的分类
(一)按两盘相对的错动方向分类
平移断层、正断层、逆断层
(二)按活断层性质分类
蠕变形活断层、突发型活断层
三、活断层的特征
(一)活断层的继承性
绝大多数活断层都是沿着已有的老断层发生新的错动位移。
(二)活断层的长度和断距
活断层的长度相差的较悬殊。长度可有几km到几百km,断距一般小于10m.(三)活断层的错动速率
突发的活断层的错动速率较快,老的活断层的错动速率较慢。第七节 地震危险性的工程地质研究
一、地震的基本知识
地震-------由于地球的内应力所引起的地壳的震动、颤抖、抖动。地质构造运动、火山活动都会引起地震。人类的工程技术活动也会引起地震。这里讨论的是天然地震。
一、地震波
二、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
全世界每年发生的地震约5万次,多数是不为人们所察觉,有些造成巨大的破坏,这是地震在发生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大小的区别。因此人们将地震分为不同的级别。用震级M来表示 地震烈度----是任一地区的地面和建筑物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地震烈度不仅与震级有关,还与震源深度、距震中距离等因素有关。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有多个地震烈度。
第二篇:工程地质学习心得
工程地质论文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工程地质初步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了关于工程地质中的基本知识,老师在课堂上已经向我们介绍了很多有关地质的知识,但这些知识是平面的、抽象的我们还需要理论结合实践,亲自去观察这些现象,更好点的认识地质现象,加深对其了解通过实践,知识才变得具体了.我觉得,在这学期我们所学的课程中,工程地质这门课程应该是最接近实际的。工程地质就在在我们周围,我们触手可得的石头、水都在地质的范围之内,工程地质是天天都在我们身边的——不论何时,不论何地,我们总是与她亲密接触的!只要我们能认真观察,吧我们所看到的与书上的联系起来,我们总会有一些发现的,这也会让我们有一种成就感,一种收获感,一种满足感!这学期的工程地质课程我感觉收获还是挺大的。至少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的一些主要任务,基本要求;工程地质的主要任务等。了解到地壳及其物质组成,矿物,岩石的基本概念,成分地质年代的发展。还有褶皱,节理和断层是最基本的地质构造;和褶皱,节理断层的一些基本概念,要素等。地下水的基本概念,类型,补给,径流与排泄。风化作用,河流的侵蚀、搬运与沉积作用,岩溶作用,斜坡与边坡地质作用等。地质灾害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岩土的地质分级比较多,而且各自的参照也不同。总之,学了工程地质这门课程,我还是有很大的收获的!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址问题的科学,把地址科学的基础知识应用到工程实践中,通过勘察手段获得各种地质数据,为各类工程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在安全、质量及功能方面保证工程建筑在安全可靠、保证质量的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实际上又是一部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和相互影响的壮丽史诗。以前我们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当成是与天斗与地斗的斗争关系,实践证明,人与大自然斗争的结果,虽然取得了一些局部性的小胜利,而大自然反过来对人类的惩罚却是灾难性的。人类的每一次产业革命,无不与工程建设有直接关系,与地质环境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建国以来,我国的基本建设此起彼伏,新一轮的建设高潮正在兴起。尽管工程地质学科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工程地质工作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难题,然而这更是机遇。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顺应自然,保护环境,防止灾害,造福人类。它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地质学科。工程地质学研究内容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岩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动力地质作用、工程稳定性、岩土工程设计理论或方法、区域工程地质、环境工程地质、工程地质勘查理论和技术等。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地球的表层称为地壳。我们的矿产资源、工程建设的所在地、建设材料的主要来源地都是地壳。所以研究工程地质学首先要对地壳有一个系统成熟的了解,也要对我们的地球内外结构、理化性质有较深的了解。本书简单的介绍了地球概况和详细介绍地壳的有关知识,给我们一个整体的认识和基础知识巩固。本书也系统地介绍了工程地质有关知识,重点在土体的工程地质特征、岩体的工程特性、地下水等,还介绍了常见地质灾害,对我们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是最后两章,工程地质环境和岩土工程勘察。工程地质学研究内容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岩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动力地质作用、工程稳定性、岩土工程设计理论或方法、区域工程地质、环境工程地质、工程地质勘查理论和技术等。工程地质考虑的三个因素为:安全、经济、正常使用。安全主要是指工程地质条件方面,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设与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这厮二因素包括沿途的工程地质特征、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不良地质现象和天然建设材料等方面,它是一个综合概念。它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安全的主要地质问题是地基承载力和变形问题。
我们生活离不开工程建设,而工程地质学是工程建设的专门研究学科,所以工程地质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从工程地质的角度上讲,工程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将工程岩土作为地基利用的工程,如各种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等,保证该类工程的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所要解决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地基承载力和变形问题;第二类是将边坡岩土作为利用对象的工程,如露天采矿工程、港口工程、坝体工程等,保证该类工程的施工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所需要解决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边坡岩土的重力稳定性问题;第三类是将地下洞是作为利用对象的工程,如人防工程、交通隧道工程等,保证该类工程的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所要解决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则是整个洞室环境的稳定性问题。所以,工程地质问题是复杂多样的,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具体工程的建设要求两个方面紧密的联系起来,有针对性的开展工程地质工作,切不可在未查清建设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或对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不充分的情况下进行工程建设活动,以免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
这门课程我们的周围相息,主要是土体、岩体的工程特性,地下水在水文地质学又有详细介绍,地质灾害等等,总体上虽内容广泛但内容丰富,但个别内容比较难懂。但它对我们知识的联接,形成知识结构很有帮助,还让我们了解工程建设的基础知识,学好它很重要。还有老师讲解得很好,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对我们生活的工程问题也有很多涉及,提高了学习兴趣,用增加了它的实用性。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习的方法也有很多,主要有理解记忆法,快速诵读法,提纲挈领法,求同存异法,图表背诵法等。兴趣是最好的方法,培养兴趣很重要。你自己是你过去的累积形成的,你的成功是你的过去点滴累积的,所以平时要注意积累,要养成正确的思维模式。要重视积累,才能学好这门课程。认真安排时间,学前预习,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学习要有合理的规律,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学习,不能情绪波动的时候学习,树立正确的考试观是很重要的。
工程地质学与我们本专业的联系也很紧密,学好它对以后就业也很有帮助。同时,工程地质学提高了我们的见识,丰富了知识。但它对我们知识的联接,形成知识结构很有帮助,还让我们了解工程建设的基础知识,学好它很重要。还有老师你讲解得很好,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对我们生活的工程问题也有很多涉及,提高了学习兴趣,用增加了它的实用性。工程地质学与我们本专业的联系也很紧密,是我们工程管理专业的一个重要延伸吧,学好它对以后就业也很有帮助。同时,工程地质学提高了我们的见识,丰富了知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这就是我学习工程地质学的心得体会。最后,我想对工程地质课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我觉得,工程地质课应该增加实践内容,通过实践可以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以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地质请况,理解工程地质学科在建筑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第三篇:水利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巩固课堂学的基本理论,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扩宽视
野,培养实际工作的能力。
2.通过野外的实地实习,认识王快库区的概况。
3.通过实际考察,了解一些典型的地质现象,掌握地质地貌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实践技能。
4.学习运用罗盘仪测岩层的走向、倾向、倾角。
5.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和集体观念。
二、实习时间:
2012年5月7日至2012年5月8日
三、实习工具:
罗盘仪、地质锤等
四、实习内容:
1.认识王快水库的坝体情况,一些岩石特征,库区修建后的问题及解
决措施。
2.实地了解一些泉水的特征。
3.考察燕川水库的泄漏问题,并学习使用罗盘仪测量附近岩层的产状。
4.实际观察并学习了灵山聚龙洞一带的岩溶地貌。
五、具体情况:
1.王快水库:
1)水库选址:最初由于海河流域洪水泛滥,尤其是在1917、1938、1949分别发生了较大的洪水灾害,同时在下游地
区也面临着土地盐碱化,土质贫瘠等问题,于是在建国
后提出了根治海河的理念,修建了王快水库。最初选择
坝址时,有三个比较适合:一个位于阜平,但是库容较
小;一个即是现在坝址,面临着河宽较大,投资大的问
题;最后一个位于下游九公里处的卧阳沟,经过具体考
察后,发现此地断面虽然小,但是节理不利于修建水库,尤其是褶皱顺向河流走向,容易造成大量泄漏。最终选
择了现在地。此外当初修建水库时,是边勘察边设计边
施工的,而这种三边工程是我们所要摒弃的。
2)工程地质:水库坝体采用土石坝设计,特点是坝体坡度
平缓,体积庞大,底宽较大,对地基底压应力较小,土
石坝缺点是不许坝端宣泄洪水,因此往往需要有利于布
置侧槽式溢洪道的地形地质条件。然而在当初修建水库
时,现在的溢洪道位置地势较高,于是在当时的条件下
采用了人工开凿溢洪道的方法。观察溢洪道的两侧,发
现其产状黑白平行相间,并呈带状分布,初步判定为片
麻岩,还发现有深色裂隙,老师介绍说这是辉绿岩侵入。
在山体的另一侧,经过老师讲解,了解到在坝肩处岩体
有岩墙分布,而岩墙可以有效的降低水流渗透。
3)建设运行:当初修建水库时,条件恶劣,人工强度很大,日上工人数最高达12万,平均人数9-10万,遵循百年
设计,千年校核的理念,在68年曾续建,76、79-80经
过处理,02-05加固。基础底层为23米沙层,采用粘土
水库铺盖,后来发生管涌,于是在75-76年进行了基础
防渗,其技术来源于龙门水库,采用连锁井法,在后续
中发现渗漏加重。在78年进行了接触灌浆,成功降低了
80%的渗流量。坝厚坡最初不符要求,后来进行了扩宽溢
洪道等措施,将滑坡问题基本解决。
目前水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现代技术在管理上的应用,例如在水情和观测方面,以及水库的自动化建设等。
2.泉水:
参观完王快水库,我们又到附近灵山的村子中,看了看当地的泉水。如图一。泉水温度较低,泉眼处有沙上下翻滚。泉往往是地下水的一种排泄方式。课本上提到过,泉有潜水形成的下降泉和承压水形成的上升泉。根据老师的介绍,这里的泉水常年保持在17-18度左右。而上升泉的温度一般保持不变,因此,初步判断这里的泉水应该是属于承压水形成的上升泉。
3.燕川水库:
1)分析水库无法蓄水的原因:燕川水库三面环山,有适
合的溢洪道,但是自建成后始终无法蓄水。经过老师的讲解,我们知道了在水库位置南北向有个大断层分
布,在水库下方有岩溶发育。结合课本上所学到的知
识,断层和岩溶都很有可能造成水库的严重泄漏。另
外,老师提示我们在东西向还有个断层分布,并要求
我们能够判断出来。如图二、三。通过远处观看,我们发现在两个山体中间有沟谷,而课本上介绍说,在山区因断层破碎带易受风化剥蚀,常沿断层形成沟谷,地质人员常称为“十沟九断”。不过老师告诉我们这
只是种经验性说法,只能作为一种参考,真正确认是
否有断层存在,还需要具体测量两个山体的岩层产状。
经过与另一侧的山体岩层比较,发现另一侧山体岩层
平缓,两个山体岩层的倾角相差很大,可以说明两个
山体间的确存在着断层。
2)实践用罗盘仪确定岩层产状:①测量走向时,使罗盘的长边(即南北边)紧贴层面,将罗盘放平,水准泡
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走向。②
测量倾向时,将罗盘的短边紧贴层面,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倾向。由于岩层的倾向只有一个,所以在测岩层的倾向时,要注意将
罗盘的北端朝向岩层的倾斜方向。③测倾角时,需将
罗盘横着竖起来,使长边与岩层的走向垂直,紧贴层
面,待倾斜器上的水准泡居中后,读悬锤所示的角度,即为倾角倾向走向。
实际选择位于断层一侧的山体,测得
4.灵山聚龙洞:最后我们参观了曲阳县灵山镇莲花山脚下的灵山聚龙
洞,聚龙洞一带是典型的北方喀斯特地貌,属上亿年来地壳变迁形成的裂隙式天然溶洞群。该洞洞体酷似一条长龙,总长2800米,洞内景观也多为龙状。如图四。洞内气温冬暖夏凉,恒温17℃~18℃。通过实地的观察,我感到对岩溶地貌有了更加深刻更加直观的认识,例如关于岩溶形成的条件:岩石的可溶性,裂隙发育,水的侵蚀性,循环流动。其中在溶洞内看到,有水的地方石钟乳会逐渐成长,岩溶会继续发育,而没有水分的部位岩石会被风化。
六、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为期两天的地质实习,我确实的感受到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才会得到更深刻的认识与真正的提高。在这两天中我学会了在野外考察时该如何使用罗盘仪测量岩层的产状,如何认识一个地方的地形地貌,对水利库区、岩溶地貌也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
同时,经过这次实习,我感到锻炼了自己吃苦耐劳以及和别人团结协作的能力。
最后,我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都受益匪浅,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
第四篇:水利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水利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姓名:柯剑锋
学号:2009102279
专业班级:理学系09级大土木类教学实验班
题目:《玉山县七一水库实习报告》
指导老师:陈书记
南昌工程学院 二O一O年十一月
0
一、实习概述1、2、3、实习日期:2010年10月31日——2010年11月14日 实习地点:上饶市玉山县七一水库 实习目的:
①了解在国家拉动内需的大政方针下的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以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趋势;
②通过对三峡大坝,水电站,三峡展览馆等的参观和现场人员的讲解以及专家的讲座,增强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感性认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加工程概念,丰富生产知识,对将要从事的工作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和切身感受,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继续深造打下基础;
③熟悉水利枢纽的组成与总体布置,各种水工建筑物的作用,水电站的典型布置方式,组成建筑物及运行管理;
④了解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的基本步骤,加深对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和施工管理知识的理解,为毕业设计做好准备。
二、实习要求
1.通过报告、现场参观和讲解,了解各种水利工程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布置施工方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建筑物的设计特点、形式及布置合理性进行分析;
2.了解和掌握水库各部分的组成、形式及其功能,各建筑物的形式选择和特点;
3.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参观和与工程技术人员及专家的交流,熟悉施 1 工技术、施工方法、工程管理以及工程监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并对其合理性作出自己的判断;
4.了解水利工程建设的一般过程和工程设计报告编写的主要过程,了解三峡工程中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三、实习地区概况
玉山县七一水库位于县城东北,信江上游主要支流之一金沙溪中游,距城16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18度16分,北纬28度49分。东为少华乡棠梨山、茗坞村、东坑村,南与双明乡大徐村毗邻,西为陶家山,北临紫湖乡。实习地区为低山区和中部平原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上游接近北部怀玉山,三清山区,低湿多雾,昼夜温差大,高山气候较突出。中游一带气候温凉湿润,下游与中部平原丘陵区相接,气候温和,光热充足。
降水以亚热带锋面气旋雨为主,为典型的江南梅雨季节。
七一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24平方公里,流域地形多山,东北高,西南低,山区性气候显著。库区地质:老虎滩以上为奥陶纪、志留纪不透水岩石组成,其下分水岭两侧虽有卡斯特(石灰岩)现象,但多被不透水砂、页岩截断联系,成为库水向邻谷渗透的屏障,地下水均高于库水位。
金沙溪源于三清山东北麓平家源,属于山溪性河流,上、中游两岸崇山峻岭,溪流纵横,坡陡流急,河床多为卵石和砂,少数河段有岩石出露,河床较稳定,为峡谷河道,少有开阔的河谷滩地。坝址以下河床较平缓,两岸广有开阔平原,是玉山主要粮食地区之一。七一水库管理局坐落棠梨山脚,具体管理水库运行、生产、经营和职工生活。
四、实习地区工程地质条件
1、主坝地条件 坝址处于西峡谷最后段两岸地形较对称,且覆盖物不厚。2 组成岩石为下石炭纪砂砾岩与紫红色泥质砂质页岩互层及中石炭纪砂砾岩,石英砂岩与泥质,炭质页岩为互层出现。其中砂砾岩,砾岩为硅质胶结,性坚硬,力学性佳,而下中石炭纪之页岩性软,劈理发育,岩石多呈片状剥落。露于地表之页岩性更差,在河床及河漫滩部位之坝基址由5—7米之砂卵砾石组成,左岸面地段上部为粘土及砂卵砾石充填粘土,下部为砂砾石层,为该坝段的主要持力层。
在地质构造上,坝址处于倒转向翼次一级褶皱之核部及扇形褶曲之南翼,岩层倾向垂直河流,因受强烈挤压,小型平卧及倒转褶皱相随伴生。断裂发育,在坝基中较大断层有河中平滩—正断层及垂直河流的F28及F40逆断层通过,破碎带宽4—10米,加之火成岩侵入活动影响,岩层遭到破坏,造成区内岩层破碎,风化层积较厚。
在水文地质上,基岩倾向上游,岩性又为砂页岩互层。据河床漫滩,台地段各钻孔压水试验资料,W值小于0.01公升/分,为不透水层;F28断层也倾向上游,河中断层破碎带已胶结,透水性弱,不致造成集中渗流通过。河床及漫滩上砂卵砾石层,颗粒组成极不均匀,不均匀系数为39.5—54.3,为强烈透水层。岩层因受构造及火成岩体之影响,节理裂陷发育,尤以平行岸边一组的张节理最发育,且有破碎带通过,透水性较强,为强透水段。
2、坝基地质构造 虽有卡斯特现象,然岩石之抗压强度能满足土坝要求。同时,地层中无软弱夹层,而岩基之页岩,也因其与坚硬砂岩互层,被砂岩所阻,且倾向上游,风化层较薄,压缩系数少,不会形成软弱滑动面。因此,主坝基础是稳定的。
3、副坝地质条件 坝址地层因F逆掩断层影响,使之倒超复在中石炭系地层之上,地基组成岩石,主要为志留系灰白,微红色砂岩,粉砂岩,页岩及中石炭系砂砾岩,页岩,部分坝段落于2-3米厚有淤泥粘土层土。坝基和坝肩岩性软弱,风化破碎极为严重,风化层厚,力学性差。在构造上,位于倒转向斜南翼中,次一级为背斜之转折端稍偏南翼,岩层倾向下游,坝址落在F在逆掩层上段,且沿垭口有断层通过,并延伸至库内少华山左侧。
据钻孔压水试验,左岸至基面以下单位吸水量0.03-0.08升/分,为微透水 层,垭口鞍部处基岩面以下14米单位吸水量0.03-0.0712升/分,基岩面以下2.3-5.5米处的砾岩中发现承压含水层,承压水高出顶板21米(顶板高程69.42米)。区内岩层浓度褶皱断层及火成岩广泛活动影响,导致岩石极其破碎,是建坝不利条件。
4、发电隧洞地质条件 隧洞通过地段身桩号0+000-0+355,出露岩石为下石炭系砂岩,砂砾岩,砂质页岩及泥质页岩,0+355—出口中石炭系泥质岩夹砂岩及炭质页岩夹砂砾岩。表部见有正长斑岩侵入,泥质页岩和炭质页岩岩性软弱,砂岩和砂砾岩岩性坚硬。0+170—0+240地段,岩层强烈褶曲,为一扇形褶曲带,隧洞从褶曲的核部通过。0+170至进口段,为褶曲带的北翼,0+240至出口段,为褶曲带的南翼。整个地段有F3,F4,F5和F28等断层通过,其中尤以F28逆断层对隧洞的影响较大。
裂隙主要有两组,第一组走向N50度—60度W,倾向NE,倾角85度以上,与隧洞轴线夹角较小,对隧洞影响较大,第二组走向N30度—40度E,倾向SE,倾角30度—80度,对隧洞影响较小。隧洞闸门井,位于0+092桩号处,出露岩石为下石炭系砂岩,砂砾岩和紫红色页岩。地表至井深6米处为强风化,6—27.9米处为弱风化,27.9米以下为微新岩石,页岩性软,砂岩和砂砾岩性坚硬。整个闸门井岩石,裂隙发育,比较破碎。
5、电站厂房地质条件 基础岩石为中石炭系炭质岩与石英砂岩互层组成,岩层与发电机轴线相互垂直,且恰位于厂房背斜部及褶皱带内,岩石遭受挤压,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循环活跃且丰富,促使弱页岩软化,有产生不均匀沉陷的可能。
7、溢洪道地质条件
闸室基础岩石主要由坚硬的石英砂砾岩及石英砂岩组成,偶夹断续的页岩及少量正长斑岩。岩层倾向向下游,走向多于中心线近于正交,对边坡稳定有利。基础筑于弱风化的岩层上,岩层坚硬,胶结较好,力学性佳,基础中有少量软弱之页岩及正长斑岩分布,基石因受构造影响,在86—97米高程间,裂隙极为发育,岩石较破碎,单位较破碎,单位吸水率达3.08—3.4公分/升。
五、实习计划
1.日程安排:这次野外实习同工程地质实习在一起的,主要是唐老师和陈书记带队叫我们识别主坝、副坝、溢洪道、引水发电隧洞、引水灌溉隧洞以及七一水库发电厂房。陈书记带我们实习的时间只有两天之内,在陈书记的带领下我们在两天之内基本上就看完了七一水库的主要水利设施。十月三十一日,上午观看了溢洪道、副坝、引水灌溉隧洞,下午观看了七一水库发电厂;十一月一号,观看了主坝、引水发电隧洞。
2.实习方式:听陈书记讲解主坝和副坝、现场参观、现场阅读资料、工地现场参观、讨论及考查、编写实习报告等。
六、实习过程
2010年10月31日
一、前往溢洪道、副坝
二、了解溢洪道、副坝、引水灌溉隧洞的构造和主要功能
三、过程
这是实习的第一天,早上八点钟我们一同集合,大家已经完全忘记了昨天坐了一天火车的疲惫,开开心心的来到了溢洪道,我们几乎从来没有来过这种地方,即使来过,我们也不会用专业知识去分析它,因为我问你不懂得用专业的眼光去看、去观赏。刚一来到溢洪道我们就看到壮观的大坝稳稳树立在哪里,陈书记就开始给我们详细的作介绍,我们都听得非常认真。七一水库是由于修建于1958年七月一日而得名,属于二级建筑物,根据库容可划分为大二型水库,刚开始我们不懂得大二型水库是什么概念,直到后来我们为你坐车参观溶洞的时候车子走了十五分钟还没有到尽头我们才能理解。水库库容达到了二点四五亿平方米。溢洪道分为三段,控制段、连接段,如图 一左图。
控制段主要是控制水的大小,通过闸门来控制水的流量;连接段主要是连接控制端和消力池的较平整的地方,给水一个缓冲的地方;消力池则就是较少水的 冲击力,因为水从闸门流向消力池出有一个高差会有巨大的能量,并且溢洪道是在洪水期起作用的,洪水会携带大量的石块等杂物,会给下游房屋带来巨大伤害,消力池就相当于给了石块一个沉淀的时间,这样可以让水平稳的流到下游河道。而消力池的面积、深度必须经过复杂的计算。在溢洪道下方的边坡有许多比较坡度很大的边坡,很可能会产生滑坡和坍塌现象,所以施工的时候用了水泥作为挡土墙,这样就比较安全。溢洪道的闸门是钢制的宽12米,高160.9米(吴淞高程),在洪水期开闸主要是为了坝水位挡到正常水位不至于对人们生命财产造成威胁。我们沿着溢洪道走来到了副坝的所在地。副坝是属于土坝,使用土石一层层的堆积起来的,显然这样的坝可以降低造价可是土石坝必须考虑到渗漏问题和边坡稳定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到很多细节问题,当然施工员在施工的时候采取了许多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对于边坡稳定性问题,施工员利用混凝土墙,先用特定机器打孔达到不透水层一下,然后采取用水泥灌浆,也只有深入到不透水层以下才有保护作用,如果在不透水层以上反而会影响边坡的稳定,水渗入到下面混凝土墙反而会加重边坡重量。对于渗漏问题就比较难解决,必须在建坝的时候每一层都要注意到都要做到逐步加强,并且要及时注意水的流向时刻关注渗漏情况。另外对于土石坝通常采用的是“工”字形砖相互契合,刚开始我们很奇怪为什么不用水泥直接糊上去,这样既费时又费资金,后来这样做是有很大好处的,在暴雨期水通过“工”
图一
字形砖之间的缝隙中渗入,从而减少雨水对大坝的冲刷,在雨后有会让水通过缝隙透出,这样可以很有效地防止滑坡。在参观溢洪道和副坝的过程中我们一直有一个非常幼稚的疑问,建副坝和溢洪道有什么用呀,就建在哪里,坝不是挡水的吗?这里一点水都没有,是摆设吗?再后来老师的讲解中我们才真正的意识到这就相当于国家给人命买了一份洪水保险,副坝是建在天然的河道中的,当洪水来时水就必须从这里经过,而副坝的下游住的人非常少,听老师介绍这也是一种措施,因为副坝有时会做为非常溢洪道,在溢洪道完全排出最大水量时水还不能达到正常水位时,这时候为了保护主坝就要炸掉副坝,而这是谁就要沿着副坝下游流下,所以那里绝对不能住人,所以坝址的选择可是个非常大的学问。在副坝的前方左岸有一个好高的圆柱状物体,那就是灌溉引水隧洞的竖井,这是属于隧洞宽2米,高1.7米,陈书记说原本灌溉饮水隧洞根本不需要这么大的,之所以做这么大是为了防止气蚀,并且为了防止这点在坝体还有通气孔,气蚀就是水在流动过程中会带走水中的空气从而使得隧洞中形成真空,这是水所产生的气泡在流动过程中会破裂产生巨大的压强,对修建隧洞的混凝土产生巨大的压力,当这 个压力超过混凝土所能承受的做大压强时,混凝土墙就会破裂而使得隧洞垮塌。在陈书记介绍完之后唐老师就要去我们带着锤子到副坝两岸去取样把石头敲下来,要是微风化并且有端口的石头拿回去分析,由于这种敲石头的事情我们自然很少干,所以大部分人都是满载而归呀。经过分析知道了这里的石头主要是有早石炭期和中石炭期的灰白色、络红色的砂岩、砾岩、页岩组成的。
下午,在陈书记和唐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我们来到了七一水电站刚一到水电站映入眼帘的就是在一个约有七八米高的大门上面写着“七一水电站”几个大字,在哪个大门的顶上都长了一棵枯黄草,显然这水电站已经建立很久了,屋顶已经被风化了,刚进门的右侧就写着水电站的简介,于是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了简介,“七一水库位于鄱阳湖水系信江支流金沙溪中游棠梨山西侧,距玉山县城16.0km,工程于1956年开始查勘和规划设计,1958年经上级部门批准于7月1日动工兴建,定名为七一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324.0km2(本次复核,下同),总库容22800万m3。水库灌溉面积10.51万亩,电站装机9250kw,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大(2)型水库。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包括:主坝、副坝、溢洪道、灌溉发电引水隧洞及电站等。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水库枢纽工程等级为II等,主要永久性建筑物为2级。正常蓄水位为160.40m(黄海高程,本工程以前各阶段均采用假设高程,黄海高程=假设高程+66.399m,下同),相应库容为20100万m3;设计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为161.61m,相应库容为21325万m3;校核洪水标准为20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为163.02m,相应库容22800万m3。
主坝原设计为大体积心墙坝,现状坝顶高程167.40m(大体积心墙顶高程165.60m),坝顶长420.0m,坝顶宽12.0m,最大坝高53.10m。大坝上、下游分别为块石和草皮护坡,上游坝坡坡率自下而上分别为1:3.0、1:4.0、1:3.75和1: 2.78;下游坝坡坡率自下而上分别为1:3.0、1:2.75、1:2.75和1: 2.75。上游坝脚粘土铺盖总厚约6.3~9.0m,分新、老两层,老铺盖于1960年建坝时施工完成,新铺盖于1974年扩建加固时施工完成。下游坝脚排水棱体顶高程120.40m。
2010年主坝坝体防渗加固采用C20常态混凝土防渗墙,墙体材料防渗标号为W6。防渗墙厚0.60m的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底深入强风化层中、下限。左岸绕渗采用帷幕灌浆防渗加固。
上游坡采用预制混凝土块护面,厚0.14m。下游坡进行整坡处理,布置草皮护坡,新建纵横向排水沟。坝顶改建为C25混凝土路面。
副坝位于主坝左侧约2.2km的垭口处,原设计为宽心墙坝,坝顶高程为166.20m~168.00m,坝顶长135.0m,坝顶宽8.0~12.0m,最大坝高23.5m。上游坝坡为块石护坡,坡率为1:2.45~1:3.48,下游坝坡为草皮护坡,坡率为1:2.15~1:2.20。下游坝脚排水棱体顶高程148.40m。
2010年副坝防渗加固在心墙位置加设防渗墙,防渗墙轴线位于坝轴线,墙厚0.40m,墙体材料采用防渗标号为W6的C20常态混凝土,防渗墙体需穿透砂卵石层、全风化岩石层,进入强风化岩石中、下限部位。上游坡采用预制混凝土块护面,厚0.12m,下游坡进行整坡处理,布置草皮护坡,新建纵横向排水沟。坝顶改建为C25混凝土路面。”陈书记和唐老师邀请了毛站长给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首先是带我们参观发电机厂房,在里面看到了一辆黑色轿车,刚开始还纳闷这不是发电机厂房重地怎么能随便停车呢,后来听了毛站长的介绍这辆车可是有很大用处的,这是用来安装发电机的,在扯得上方有一个吊车,这是用来吊发电机的。在厂房的一层是一个卧式发电机组,二楼是立式发电机组,中控室在最高层。在我们所看的发电机中大都比较老旧但是都在正常的运作着,我们都知道发电机是通过水冲击涡轮转动线圈切割磁感线形成的,这样看了真正的发电机更让我们有更深的理解,我们还到了最底层的地下层,在哪里看到了一个蝴蝶阀,这是一个紧急开关。在出厂房的右边我们看到了一个变压器是用来把电升压,这样在传输过程中可以减少电量的损耗。在毛站长带我们参观完水电站之后唐老师带我们参观了横穿大坝的一个断层,在发电厂房右边的平台中可以明显看到靠近断层那一段塌了下去,并且塌下去的那一段距离正是渗漏的地方,并且断层里面的水都比较清澈,由此可以判断断层里面的水已经渗漏很久了,本来断层破碎带之间有许多泥质的胶结物的可是在水流的冲刷下已经完全被带走现在只剩些坚硬的石头了,所以水流出来比较清澈。并且断层渗漏还在进行当中,所以施工人 员也认识到了也在进行修补当中,当然开挖清除是不可能的,现在正在进行水泥灌浆。从水电厂房出门左边的一条小河就是尾水渠,这是发过电的水,能量比较低,所以非常平缓的河流,出来水电站我们同样也看到了几道闸门,这是一种取水平面闸,这不太与溢洪道的那个曲面闸,这种平面闸门具有槽。参观完了这些水利建筑的我们疲惫不堪,当然也是非常的兴奋,回去的晚上在老师的要求下拿着上午从溢洪道取样的石头进行分析。就这样过完了实习的第一天。
2010年11月1日
一、前往主坝和引水发电隧洞
二、了解主坝和引水发电隧洞
三、过程
第二天又是相同的时间我们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七一水库,看到了主坝,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高、大。并且比较漂亮。昨天在七一水库发电厂房看过关于主坝和副坝的介绍再加上陈书记的介绍,所以今天对大坝又有了一个新的理解。有三百多级台阶,大坝台阶上有些许平台的地方叫做马道,这是为了方便修建大坝而建的,为了美化效果大坝是草皮护坡,也可不用,当然用草皮护坡必须要选取含糖分低或者不含糖的草皮,因为土石坝最怕白蚁,一旦有含糖分高的草皮吸引来白蚁就会蛀空大坝形成很好的渗漏通道。另外在理论上大坝附近的树都必须要砍掉,因为树根会深入到坝体里面形成渗漏通道。在大坝的右岸有一个圆柱状的调压井(如图一),里面是空心的,这是为了防止发电机产生故障时,蝴蝶阀紧急关闭,水倒流同流进去的水产生巨大的压力。同时在坝体周围有许多观测设施主要是渗流观测和坝体浸润线观测,这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坝体的稳定性。在去参观引水发电隧洞的路上,唐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右岸的边坡岩性,是典型的砂岩、页岩复层。并且在引水发电隧洞上方有一断层,所以在开挖饮水隧洞的同时要做到边开挖边支护。在引水发电隧洞上方有一根非常大的钢管,这是通气管目的主要是防止气蚀作用,一旦气蚀作用发生得比较强 烈,严重的甚至会引起发电隧洞的倒塌。所以这个钢管时必不可少的。
随后在陈书记的带领下我们重新来到了主坝,在主坝的坝体上有着许多通水的渠道,有纵向排水管,还有横向排水管,这主要是为了防止把体内水分再多,是的超过正常的浸润线对大坝的安全产生威胁,这个功能和“工”字形混凝土砖差不多。
2010年11月2号
一、水利实习结束
二、整理笔记并准备地质实习、三、任务:写水利实习报告
七、实习感想及其结束语
作为我们班对于这次实习可以说我们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因为我们开的课程又很少同水利相关的,所以到了实习场地听到陈书记的讲解我们根本听不懂他讲的,在我们眼中只知道大坝就是用来当水用来蓄水,使水产生一定的落差从而 11 有能量去发电。陈书记听了我们的抱怨之后,用了非常通俗的语言向我们解释大坝的各种构造以及建造打坝的注意事项,以及大坝建成后的各种防护措施。是我们很清楚大坝的构造、功能以及性质。幡然醒悟,原来大坝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发电程序也根本不想我们物理课上老师教的用线圈切割磁感线那么简单,相比而言,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区别。
通过陈书记带队的这次水利实习让我深深的了解到,我们根本就是井底之蛙,课堂知识如果不联系实际那就是完全的纸上谈兵。如果在大学四年里面我们只满足于书本知识,而不懂得去实践,我们的学习将毫无用处。可是在学习书本中知识的同时如何去实践便成了我们必须去思考的问题,光是天天认认真真的上课是不可能达到这一点的,这次实践也会就给了我们警醒。警告我们在日常生活要懂得观察,要勇于提问。
在这里非常感谢陈书记的带队,本来陈书记是没有义务去带领我们的,可是难得抽空去带我们,让我们增长了许多见识。也感谢学校在安排地质实习的同时安排了水利实习,让我受益颇多。
玉山县七一水库实习结束 2010年11月14日 南昌工工程学院
第五篇:水利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水利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专业:水利水电工程
班级:07级 01班 姓名:朱海岩 学号:070290115成绩: 河北工程大学水电学院 2008-11-4 目录
一、前言„„„„„„„„„1
二、实习区概况„„„„„„2
三、地层岩性„„„„„„„4
四、岩石„„„„„„„„„5
五、地质构造„„„„„„„6
六、岩浆作用„„„„„„„7
七、河流地质作用„„„„„8
八、矿产资源„„„„„„„9
九、结束语„„„„„„„„9
一、前言
1、目的和任务
本次实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岩性及其构造、去武安的沿途出现的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沉积岩构造等, 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与书本上的内容 结合,加深对一些地质构造的认识与理解,为将来的工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时间、地点与路线安排
08年 10月 31日 早八点---------室内的讲解及分配实习任务 08年 11月 1日 早七点---------水电学院——古武当山 08年 11月 2日 早七点---------水电学院——京娘湖 08年 11月 3日 早七点---------武安活水村西—莲花洞 08年 11月 4日 早八点---------进行内业的实习报告的书写
3、实习队伍的组成
由老师及几位辅导员带队讲解,以班级为单位,共同完成地质实习任务。
二、实习区概况
地形地貌
区域位于太行山东麓南段, 西连太行山地, 东接华北平原, 为太行山与华北平原过渡带。西部、西北部和中部鼓山为陡峻的断块山地,山峦起伏,向东逐渐 过渡为丘陵、平原。总的地势是西北、西部高,东南、东部低。
一 地理位置及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
1、古武当山
古武当山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北处,距邯郸市 70公里,是一座道教历史名山。山 顶一唐代古碑上记载有“古武当山”字样, 经专家考证认定是久为国内道教界寻 找的著名的北方武当山,其历史早于国内其他武当山。
古武当山自然风光秀美,文物古迹众多,山势奇特,五峰相望,顶顶有庙,峰峰 插天,杆被繁茂,满山葱郁。进入景区,您可先乘缆车直达山顶,上庙主峰海拔 1437.7米,真武庙建在山顶处,庙内供着道大神 真武大帝 和太极宗师 张三丰。北顶老爷顶,南顶奶奶顶,中间有一天桥连接。置身山顶,极目远望,遍山水云 水,如入仙境,真是“神在庙中坐,庙在云中行”。
2、京娘湖
京娘湖位于河北 武安 市西北部, 距 邯郸 约 60公里, 现为 AAAA 级风景区。因宋太 祖 赵匡胤 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发生在这一带, 故得此名。京娘湖亦称口上水库, 位 于武安市西北部山区的口上村北,距武安城 30公里,现凭借其中山川水色开辟 成为旅游风景区和避暑胜地。
这里层峦叠嶂,川谷深幽,其风景各具特色。有的为人工造就,气魄雄伟,巧夺 天工;有的受自然造化千姿百态, 栩栩如生;有的同神话故事和历史故事相交融, 赋情于景,使人触景生情。据史料记载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此外,京娘湖水库大坝,大坝横阻于门道川与常社川入口处。为浆砌石重力坝, 高 81米,长 185米,坝顶宽 10.5米,水库容量 3200万立方米,在溢流段上建 有交通桥。一坝雄踞,宛如银壁,雄伟壮观。还有京娘峡,原名三层门,后因此 处所传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而改称现名。这里峭壁高悬, 若乘舟入谷, 仰望 蓝天一线,俯视碧水一带,大有“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之感。
3、莲花洞
莲花洞位于东太行山武安活水村向南, 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这里的岩石以石灰 岩为主,加上降雨量比较丰富,形成了奇特的喀斯特的地貌。已开发出长约 300多米的水旱二洞,旱洞有亿万年形成的钟石乳、石竹、石笋、石花、石幔、石瀑 布,琳琅满目,包罗万象。水洞之内一汪甘泉清澈见底,汩汩不绝。登山的过程 回看到溶洞,山上裸露的灰岩面上可见到溶蚀的沟槽,洞内可见石钟乳,石柱, 在山顶可看到竹叶状灰石、鲕粒灰岩,在山下又有地下暗河。
三、地层岩性 古武当山
地层自老致新依次为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第三 系、第四系。其中震旦系、三叠系地层分布面积小, 出露不全。石炭系、二叠系、第三系地层多被第四系地层覆盖, 只有零星露头出露。其他各时代地层出露良好。
京娘湖附近的主要岩性
长城系大红峪组 :为本地区最古老的地层。岩性为紫红或粉红色中厚层中粗粒石 英砂岩及长石英砂岩,含铁质及海绿石。层面清楚,交错层里和波痕发育,与上 覆寒武系地层为假整合接触,平均厚度为 18m。
莲花洞附近主要岩性: 火成岩(闪长玢岩:闪长玢岩属中性浅成岩,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角闪 石,次要矿物为黑云母、黑云母、辉石及石英。呈斑状结构,斑晶以斜长石和角 闪石为主。常为灰色,如有次生变化,则多为灰绿色,块状构造。常以岩脉或在 闪长岩体边部产出。
沉积岩:长城系大红峪组:为本地区最古老的地层。岩性为紫红或粉红色中厚层 中粗粒石英砂岩及长石砂岩, 含铁质和海绿石。层面清楚, 交错层里和波痕发育, 与上覆寒武系地层为加整合接触,平均厚度为 18米。我们在去莲花洞的路上可 以看到震旦砂岩与寒武砂岩假整合接触。
四、岩石
能够看到的岩石:闪长玢岩、矽卡岩、闪长岩、片麻岩、正长岩、页岩、泥岩 1.闪长玢岩 是中性浅成岩, 其矿物成分与深成岩闪长岩相同。主要矿物为中性斜 长石和普通角闪石。具明显斑状结构, 其斑晶多为斜长石和普通角闪石, 偶见黑
云母。岩石整体颜色多为灰及灰绿色,块状构造。常呈岩脉产状,或为闪长岩体 边部产出。
2.闪长岩 为中性深成岩的代表岩石, 也是花岗石石材中主要岩石类型之一。其化 学成分介于酸性、基性岩之间。
3.片麻岩(变质岩 一般具片麻状构造, 中粗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主要由长石、石英和各种暗色矿物(云母、角闪石、辉石等组成。根据岩石的物质成分可分 为富铝片麻岩、斜长片麻岩、碱长(二长片麻岩和钙质片麻岩等。还可依所含 矿物种类进一步分为角闪石斜长片麻岩、石榴子石斜长片麻岩、黑云母斜长片麻 岩等。其原岩类型比较复杂,可以是正常沉积岩(粘土岩、粉砂岩等,也可以
是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或各种侵入岩。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 可由区域变 质作用或接触变质作用形成。
4.页岩 是由粘土脱水胶结而成,大部分有明显的薄层理,能沿层理分成薄片, 这种特征也称作页理,风化后多成碎片状或泥土状。成分复杂,除粘土矿物(如 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拜来石等 外, 还含有许多碎屑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和自生矿物(如铁、铝、锰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等。具页状或薄片状 层理。
5.石英石英是一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均十分稳定的矿产资源, 晶体属三方晶系 的氧化物矿物, 即低温石英(a-石英 , 是石英族矿物中分布最广的一个矿物种。广义的石英还包括高温石英(b-石英。石英块又名硅石, 主要是生产石英砂(又 称硅砂 的原料,也是石英耐火材料和烧制硅铁的原料。
五、地质构造(1断裂构造
在地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 岩石因所受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破裂, 使岩 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象称为断裂。基本类型是节理和断层。
①节理裂隙:
岩层发生了裂开但两盘岩石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变动。按其形成的力 学性质, 节理可分为张节理和剪切节理和劈理。节理常成组出现, 如“X”-形的 共轭节理。在京娘湖南侧、漳河北岸,可见到不同形状的节理构造。构造
理是各种裂隙中分布最广泛的裂隙,所有大型水电工程都会遇到。②断层: 如果断裂两侧的岩石已发生了明显的相对位移,则称断层。(2褶皱构造: 在地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 岩层在侧向压力作用下发生弯曲, 但仍保持连 续性和完整性, 这种地质构造形态叫褶皱。褶皱中单个的弯曲也称褶曲。褶皱的 面向上弯曲﹐两侧相背倾斜﹐称为背形﹔褶皱面向下弯曲﹐两侧相向倾斜﹐称 为向形。如组成褶皱的各岩层间的时代顺序清楚﹐则较老岩层位於核心的褶皱称 为背斜﹔较新岩层位於核心的褶皱称为向斜。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
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单个褶皱大者可延伸数十公里﹐小者可见於手标 本或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向斜与背斜(3)沉积岩层理构造及层面构造:(京娘湖)层理是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沉积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沉积物质的成 分,颗粒大小、形状或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变化而显示成层的现象。层理是沉积 岩中最重要的一种构造特征,是沉积岩区别于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最主要标志。水平层理: 是由平直且与层面平行的一系列细层组成的层理。它是在比较稳定的 水动力条件下(如河流的堤岸带、闭塞海湾、海和湖的深水带),从悬浮或溶液 中缓慢沉积而成的。单斜层理: 是由一系列与层面斜交的细层组成的层理。细层的层理向同一方向倾 斜并大致平行。它与上下层面斜交,上下层面互相平行。它是由单向水流所造成 的,多见于河床或滨海三角洲沉积中。交错层理: 是由多组不同方向的斜层理互相交错重叠而成的,是由水流的运动方 向频繁发生变化所造成的,多见于河流沉积层中。层面构造:指岩层层面上由于水流、风、生物活动等留下的痕迹,如波痕、泥裂、雨痕、流痕等。
六、岩浆作用 岩浆岩是由
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约占地壳总体积的 65%。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 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是形成各种岩 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岩浆作用主要有两种方式: 1.岩浆侵入活动→侵入岩。岩浆岩主要有侵入和喷出两种产出情况。侵入在地 壳一定深度上的岩浆经缓慢冷却而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2.火山活动或喷出活动→喷出岩(火山岩)在岩浆从上地幔或地壳深处沿着一定的通道上升到地壳形成侵入岩或喷出到地 表形成喷出岩的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岩浆的性质、化学成分、矿物成分也随之不断地变化,因此,在自然界中形成的岩浆岩是多种 多样、千变万化的,如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还有碱性岩、碳酸盐岩等岩类,也充分说明了岩浆成分的复杂
多样性。根据产状,也就是根据岩石侵入到地下还是喷出到地表,岩浆岩又可以分为侵入 岩和喷出岩。侵入岩根据形成深度的不同,又细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每个大类 的侵入岩和喷出岩在化学成分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形成环境不同,它们的结构 和构造有明显的差别。深成岩位于地下深处,岩浆冷凝速度慢,岩石多为全晶质、矿物结晶颗粒也比较大,常常形成大的斑晶;浅成岩靠近地表,常具细粒结构和 斑状结构;而喷出岩由于冷凝速度快,矿物来不及结晶,常形成隐晶质和玻璃质 的岩石。
七、河流地质作用 河流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河流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河流入海、入湖和支流入干流处,或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河曲的凸岸。但大部分都沉积在海洋和湖泊里。河谷沉积只占搬运物质的少 部分,而且多是暂时性沉积,很容易被再次侵蚀和搬运。①侵蚀作用: 河流的侵蚀作用包括机械侵蚀和化学侵蚀两种。河流侵蚀一方面向 下冲刷切割河床,称为下蚀作用。另一方面,河水以自身动力以及挟带的砂石对 河床两侧的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称为侧向侵蚀,而河流化学侵蚀只是在可溶岩地 区比较明显,没有机械侵蚀那么普遍。②搬运作用:河水在流动过程中,搬运着河流自身侵蚀的和谷坡上崩塌、冲刷下 来的物质。其中,大部分是机械碎屑物,少部分为溶解于水中的各种化合物。前 者称为机械搬运,后者称为化学搬运。河流机械搬运量与河流的流量、流速有关,还与流域内自然地理——地质条件有关。
③沉积作用:当河床的坡度减小,或搬运物质增加,而引起流速变慢时,则使河 流的搬运能力降低,河水挟带的碎屑物便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层状的冲积物,称 为沉积作用。
八、矿产资源 武安市资源丰富,矿产 5 大类、23 个矿种。其中煤炭总储量 23 亿吨、石灰岩总 量达 70 多亿吨。沿途乘车可见到许多水泥厂依山而建。
九、结束语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在诸多地质构造性质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沿途我们见到了许多地质构造,捡了许多卵石。
实习的日子我们虽然有些累,但收获了大学的课堂里没有的许多东西,不仅 学到了地质方面的许许多多的知识,也学到了为人处世的许多道理与方法,学会 了怎样学习,也学会了把书本的知识与实际结合,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关心 地质情况,继续学习,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期一周的实习很快过去了,在老师的耐心讲解下我们学到了很多,基本的 认识并能清晰判断以地质构造,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都会对我大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