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梅雨洪水工作总结
2018年梅雨洪水工作总结
2014年梅雨洪水工作总结
市防指办
6月17日入梅以来,我市出现了两轮强降雨过程,***江出现了20年来最大洪水;兰江三次出现超危急水位洪水;东阳江、义乌江、武义江等主要江河水位超过警戒,全市受灾严重。面对流域性大洪水灾害,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领导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防指的部署要求,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落实上级指示精神,主要领导深入抗洪抢险一线靠前指挥,市防指紧急启动应急响应,驻金部队主
动请战支援地方抢险,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协力抗灾,经过全市上下的连续奋战,实现了“不死人、少伤人,确保主干堤不决口、不溃堤”的目标,把洪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取得了抗洪抢险工作胜利。
“MsoNormal” style=““>
一、汛情和灾情
“MsoNormal” style=““> 雨情
“MsoNormal” style=““>
1、降雨量大于常年。6月17日入梅以来,全市累计平均降雨量351.4毫米,比常年偏多38.9%。各县梅雨量大小依次为:兰溪市397.5毫米、婺城区391.1毫米、金东区363.3毫米、武义县351.3毫米、东阳市336.7毫米、永康市332.4毫米、义乌市329.1毫米、磐安县324.1毫米、浦江县316.5毫米。全市梅雨量超过450毫米的站点14个,400~450毫米的站点56个,其中雨量最大的兰溪高潮、上湖垅分别为496毫米、494毫米。
“MsoNormal” style=““>
2、出现了两轮
强降雨过程。6月17日入梅以来,我市出现了两轮强降雨过程,19日14时~25日14时出现第一轮大范围降雨,过程降雨量244.7毫米; 26日14时开始出现第二轮强降雨,主要集中在婺城、兰溪和武义境内,全市累计降雨量94.3毫米。“MsoNormal” style=““>
3、短历时暴雨频发。梅雨期间短历时暴雨频发,其中较大的有6月27日6~7时野猫垅1小时雨量84.0毫米、6月19日15~16时婺城箬阳1小时雨量79.5毫米,6月27日8~11时兰溪高潮3小时雨量137.5毫米、兰溪上湖垅122.5毫米。“MsoNormal” style=““> 水情
“MsoNormal” style=““>
1、江河水情。强降雨导致全市江河、水库水位全线上涨,***江出现了20年来最大洪水;兰江三次出现超危急水位洪水;东阳江、义乌江、武义江等主要江河水位超过警戒。目前全市主要江河水位正在回落。“MsoNormal” style=““>“6.23洪水”:兰江兰溪站23日2:30出现第一次洪峰,洪
峰水位29.91米,超保证水位洪水0.78米,洪峰流量9610立方米/秒;23日18:00出现第二次洪峰,洪峰水位29.87米,超保证水位洪水0.74米,洪峰流量9220立方米/秒;***江***站23日2:30出现洪峰,洪峰水位36.53米,超警戒水位1.86米,洪峰流量4400立方米/秒。“MsoNormal” style=““>“6.27洪水”:由于“6.23”洪水尚未完全退却,全市主要江河起涨水位普遍较高,且土壤含水饱和,径流系数较高,受26日下午开始的第二轮强降雨影响,27日全市主要江河水位再次大幅上涨,兰江出现了第三次超保证水位的洪水,***江也发生了超警戒水位的洪水。兰江兰溪站28日5时出现第三次洪峰,洪峰水位29.27米,超保证水位洪水0.14米,洪峰流量6420立方米/秒;***江***站28日5时出现洪峰,洪峰水位35.23米,超警戒水位0.56米,洪峰流量3140立方米/秒。
“MsoNormal” style=““>
2、水库水情。截至6月30日8时,全市29座大中型
水库蓄水总量10.2303亿方,蓄水率99.96%,比6月17日8时入梅时增加蓄水量2.6617亿方。受强降雨影响,6月29日10时29座大中型水库梅控蓄水率100.07%,为梅汛期最高,19座水库相继开闸泄洪。
“MsoNormal” style=““>
3、灾情
“MsoBodyTextIndent” style=““>受“6.23”和“6.27”洪水的连续侵袭,全市普遍受灾。38.61公里,损坏护岸474处,损坏灌溉设施82处,直接经济损失6.1386亿元。截至29日11时“6.27”洪水造成婺城、金东、东阳、永康、浦江、武义、磐安7个县56个乡镇,16.98万人受灾,倒塌房屋243间,农作物受灾10.06万亩,公路中断7条次,损坏堤防11.18公里,损坏护岸129处,损坏灌溉设施185处,直接经济损失2.5亿元。无人员因灾伤亡。
“MsoBodyTextIndent” style=““>
二、水库防洪减灾效益
“MsoBodyTextIndent” style=““>我市水
库众多,全市共建有水库821座,占全省五分之一,水库总库容约19.5亿立方米。截至6月30日8时,全市水库集雨范围内来水超过5亿立方米。为确保水库安全度汛,市、县两级水利部门加强水库科学调度工作,成立专家组,连续13天24小时值班,严格执行经批准的控制运用计划,采取预泄、发电等措施降低库水位,及时腾出防洪库容。同时,考虑下游河道过流能力,对大中型水库泄洪进行错峰调度,防洪作用显著,部分水库降雨量、进库流量超过10年一遇,但全市大中型水库下泄流量均不超过5年一遇,削峰作用显著。据统计,本次梅雨期洪水全市水库弃水量约1.8亿立方米,拦蓄洪水超过3.2亿立方米。“MsoNormal” style=““>
三、主要防御工作
“MsoNormal” style=““>
1、严密监测,及时预警。6月17日入梅后,市、县两级防指即发出了《关于切实做好梅汛期防汛工作的通知》,各级防汛责任人迅速
进岗到位,水利、防汛、气象、国土资源等部门领导带班值班,相关岗位24小时值班加强监测、预警,及时掌握实时水雨情信息。根据汛情发展态势,22日16时市防指再次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全面做好梅雨强降雨防范工作,26日15时下发《关于做好新一轮强降雨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先后启动了防汛IV级、Ⅲ级应急响应,29日早上9时解除防汛IV级应急响应。各级各部门利用短信平台和农民信箱等方式及时发出防汛、气象、洪涝、道路预警信息,广播、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滚动播报气象和水雨情信息,提醒广大市民群众防范洪水灾害,注意自身安全。
“MsoNormal” style=““>
2、领导重视,全力抢险。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梅雨洪水防御工作,暨军民市长三次来到市防指了解汛情灾情,两次召开梅雨洪水防御工作紧急会商会议,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市防指指挥、张伟亚副市长多次来到市防指,指挥部署,市领导
带领10余支技术服务小组,赴抢险现场指导抢险。水利、国土、建设、民政、交通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迅速组织抢险力量赶赴受灾一线,做好抗洪抢险工作。6月22日以来,全市成功处置多起山塘堤防险情,仅市本级就累计处理8890便民服务平台及110平台转发的各类内涝险情百余起。基本做到一般险情当天排除,重要险情当天控制,如市区武义江2处堤防滑坡险情7小时排除,兰溪上源垅山塘滑坡险情12小时控制、48小时排除。全市共投入抗洪抢险4.33万人次,出动冲锋舟和车辆1122台次,投入编织袋、麻袋数量16.15万只,转移群众1.64万人,避免人员伤亡11起226人,减少受灾人口4.18万人,减灾效益8000余万元,最大程度保障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MsoNormal” style=““>
4、突出重点,全面防范。一是严格山塘水库安全管理,22日市防指下发了《关于开展水库山塘大排查的紧急通知》,部署开展水库山塘
安全隐患大排查,25日10时又下发了《关于加强当前水库调度的紧急通知》,要求各水库严格执行经批准的控运计划,超蓄水库按防指调度要求降低水位至汛限水位以下。水库安全监管责任人和巡查管理员实行24小时驻库巡查。市防指防洪调度组专家24小时待命,科学调度。全市5000余名农民水务员、2000余名水库山塘巡查员、600余名地质灾害巡查预警人员均进岗到位。二是加强小流域山洪、泥石流等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查力度,对发现有异常情况的,采取拉警戒线、紧急撤离等简易防范手段予以警示,并组织应急专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对发生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迅速组织人员安全撤离,尽力降低灾毁程度。三是做好城镇防涝工作。加强城镇低洼处、地下车库、商场、桥涵等设施的防涝工作。及时疏清排水管网,对上一轮强降雨中出现的易涝点,制定有效的应急排涝措施。全面排查易造成人员伤亡的危房、工棚,及
时转移群众,确保人员安全。四是落实防汛物资和抢险队伍。及时补充在上一轮洪灾中消耗的麻袋、水泵等抢险物资,查漏补缺,备齐备足抢险物料。***、兰溪等防汛专业抢险队伍全员集合,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抢险。加强与驻金部队沟通联系,及时请求部队支援地方抢险,充分发挥部队抗洪抢险中的主力军作用。
“MsoNormal” style=““>
四、下一步工作 “MsoNormal” style=““>
1、发扬连续作战精神,毫不松懈。目前江河水位虽退,但堤防经高水位浸泡、水库也普遍高水位运行,山体土壤已经饱和,山洪地质灾害易发,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我们还是要继续做好当前防灾和救灾工作,采取一切有效措施,确保人员安全,尽最大的努力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MsoNormal” style=““>
2、加强以水库为重点的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加强水库洪水预报和实时调度,及时降低超汛限水库水位,严格执行水库控运计划和
上级调度指令;继续加强水库巡查。“MsoNormal” style=““>
3、重点防范小流域山洪和地质灾害。我市不少山区已发生了山洪与地质灾害,随着降雨持续,受灾区域会进一步扩大。继续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范工作,预警员和有关责任人要继续密切监测,加强巡查,及时预警,并按预案及时转移人员。
“MsoNormal” style=““>
4、全力开展各项救助和受灾群众的安置工作。全力保障受灾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民政、粮食、供销、财政、经委等系统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医疗卫生、防疫、食品药品监管等系统加强灾区疾病防疫。
“MsoNormal” style=““>
5、积极修复水毁工程。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部门,下一步将组织力量积极帮助灾区抢修受损的重要水利、交通、电力、通信等设施,使灾区尽快恢复基础设施功能和工农业生产。
“MsoNormal” style=““>
第二篇:梅雨作文600字
梅雨作文600字
1梅雨
南方的梅雨时节一到,那种闷热而压抑的气氛就随之而来了。天空既不爽朗,也似乎没有要下雨的意思,只是一个劲地散发越来越闷的空气,真是叫人急坏了。梅雨,似乎是在考验大家的耐心,它等到大家都实在受不了这闷闷的空气时,才姗姗来迟。梅雨,就像个顽皮的孩子,有时它慢悠悠地来到,稀稀拉拉地下一点小雨,又“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地走了;有时它似乎生气了,于是突然而至,哗啦啦地泼下来,把仍在楼下玩耍的孩子们浇成了落汤鸡,然后又如同它来时那样突然地走了。
梅雨对于南方的影响是毋庸置疑 的。有时一家人看到太阳高照,刚刚准备出去郊游,一场大雨却排空而至,真让人无奈。有时,连续多日下雨,这可憋坏了在家呆不住的小狗们,他们一个劲地朝着我叫唤,恳求我带它们到外面去玩。好吧,居然不知雨滋味,就让你们自己尝尝吧。我刚把单元门打开,它们就欢快地冲了出去,但紧接着就跑回楼洞,外面还在密密地下着雨呢。于是,它们只能呆呆地看着这一层雨帘。更糟糕的是,一连半天的倾盆大雨,让地下水系统连连告急。人们忙碌着从地下车库开出自己的爱车,小区的道路上、广场上于是立即停满了车辆,真是一个“乱”字了得。
然而梅雨也时不时地带给人们欣喜的感受。瞧,一阵大雨过后,树叶被清洗得青翠欲滴,让原先阴沉沉的好像只是挂在路灯上的天空变得又高又远。今天下午的一场小雨,更是让小区对面的紫金山缭绕起团团白雾,久久不去。
乍一看,真有珠穆朗玛峰那千年不化的雪山的气势!稍后,那些雾团分散在了紫金山上各处,于是整个山体就显得朦朦胧胧。
现在,一场雨又结束了。短暂的凉爽随之到来。然后又会慢慢闷热。谁知道,下一场及时雨又在哪里呢!梅雨,就是这般神秘,这般可爱!
2梅雨季节
不知几时,又下起小雨,天气阴霾,独自走在柏油马路上,伤心的事又涌上了心头,那种感觉,不知何时曾有过。太阳没有了炙热,地球是否还能自由转动;没有了月亮,地球是否还在皎洁,还在明朗。没有了繁星,地球是否还在快乐?还有微笑吗?没有了……
热带雨林中,植物在开花,动物在树上玩耍。哦!热带雨林中,绿色还是一片。那遥远的海南岛,还在赤道附近吗?椰子是否在这个季节成熟,甜甜的
味道是否还在,如果椰子不再开花,不再结果,椰树上是否还会残留那以前甜甜的味道,谁又能知道呢?
雨还在下,举着小花伞,还在徘徊那一条小道,雨水顺着伞尖慢慢滑落,滑落在水泥地上。瞬间,晶莹的雨水滴落了,化在了水泥地上。在这时,你还能找到曾经那颗晶莹的雨水吗?圣母玛利亚告诉我,那颗雨水,化了就永久化了,太阳是雨水的母亲,在一个晴朗的天气,她会把雨水接到天堂,雨水的故事,就在此终结了吗?没有人能知道。也许阿波罗会让雨水像白雪公主那样,有一个完美终结吧。
雨水的故事告一段落,不禁让我想起那不会笑的乌云。此时乌云还在上苍的脚下吗?还在飘摇那没有目的地码头。也许会在几个世纪之后,一次盛大的舞会中,上苍被乌云的忠诚所感动。将会赋予乌云一张会笑的脸。那张脸上
会写满什么,又有谁能知道……
梦,梦一个完美的梦,快乐吗?悲伤吗?快乐的梦一个完美的梦,而醒来,完美会化为空气。摸不到也看不到。悲伤,为一个完美梦,而在做梦,一个完美而实现不了的梦。醒来,眼睛会湿润吗?都无从知道……
而在这时,太阳出来,晒干了小花伞上残留下的雨水。雨水?对,太阳把雨水带走了,梦也就醒来了。刚才我在干什么,记不起来了。只知道我的刚才在做一个梅雨季节的梦。
3梅雨.弄堂
春雨是淅淅沥沥的下,这个时候应该是梅子的季节了吧。那时的我曾撑着黄色的油伞漫步的走过那充满青苔绿和潮湿的弄堂。以为自己会安静的走完这幽静的弄堂,可另一把婆娑的伞却赫然出现在眼前,那是拥有着缭乱花色的伞,在这单一的弄堂里显得突兀而又张扬。
我毫无感觉的走过,终究是要擦肩的,只因我们不是同一个方向。伞下的她穿着的是一件老旧却依然美丽的旗服,一把乌黑的青丝随意的披在肩上。这样的女子有着淡然的表情。但这确实理所应当,我想,在这迷茫的弄堂里,潮湿和幽静永远是这里的常客。她走近,我也撑着伞向她靠近。弄堂不宽,却刚好可以让两把伞通过。我们的距离在缩小,雨也开始变小,春雨就是这样,来得安静,去得也那吗了无声息。
我拿着伞,轻轻的擦过她那把不和谐的伞,安静的弄堂里顿时充斥着雨伞摩擦的声音。我闻到她身上淡淡的梅子香,和她的伞不一样,淡然得和她的伞相矛盾。擦肩的时间就是那吗的短,擦肩过后便是毫无瓜葛。她向左,我向右。弄堂不长,大步的人四五步便走完了。我瞬间有些舍不得,在最后一转身看来她一眼,她依旧那吗淡然,撑着一把和自己不搭调的伞走出这弄堂。
恩,我想,梅子快熟了吧,雨也快
停了。我又继续走着我的路,弄堂也依然潮湿,青苔也依靠这潮湿的雾肆无忌惮的生长。我走了,但我记得春天的雨和这条弄堂!
第三篇:梅雨优美散文范文
雨,一会儿下,一会儿停。蛙与蝉,这两位民间歌手,不知疲倦地唱着亿万年前的调子,在午后的秧田和山坡。
山坡上的梅子熟了,胀满浆汁,黄色的,红色的,紫色的,缀在叶间,一阵风过,沙沙,落一地水珠儿,也落一地玛瑙珠儿。
秧田与山坡间的小河已涨得满满,青色的和白色的河石不见了,绿色的水草也不见了。河水席卷了一切。河水流得有声有势,转弯的地方直冲岩壁,掀起浪头。水面上旋着碎叶,旋着枯枝,旋着芦花。芦花刚刚吐穗便被南风送上云端,又从云端飘入河水,然后,流去一个不知道的地方。
六月里南风发大水。爷说。爷把秧田的田埂掏开一个水口,通往路沟。一些蛙声便也从水口里淌了出来,淌进沟,淌进河。
孙儿正在山坡上摘梅子,一边摘一边往嘴里塞。爷,梅子好甜哩,快过来吃吧。
你爷早就吃够啦,六十年前就吃够啦,知道它有多甜。爷弯腰在田里应道。爷的声音有点闷,像飘得低低的湿云。
爷,这梅子树是你栽的吗?
不是你爷栽的,是老天爷栽的,这山上的树,这田里的庄稼,这看管树和庄稼的人,都是老天爷栽下的,栽一季收一季,收一茬又栽一茬。
爷,老天爷长的什么样子?
老天爷么,长着雷公的眼,雨婆的嘴,日神的面孔,风神的腿。
你——看——到——过——吗?孙儿吃饱梅子,骑到另一棵油茶树上,荡起了秋千。
当然看过,而且,越来越看得清,老天爷的模样每天都在变,不过变来变去,也就三百多种样子。
老天爷是好人还是坏蛋?孙儿又问。
老天爷是天上的神明,你敬他,他就对你好,保你风调雨顺,无病无灾,你不敬他,他就会难为你,让你白受辛苦,秋后一粒谷子也不给你。
爷直起身来,说话的声儿也高了起来,不像是对着一个孙儿说话,更像是对着一群孙儿说话。
雨,又下起来了,金线与银线,交织成太阳雨,落在青碧的秧田里,溅起更为茂盛的蛙声。
第四篇:梅雨知识资料
梅雨知识资料
梅雨的定义:
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的初夏,我国长江中、下游两岸(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一狭长区域内往往有一段连续阴雨时段,出现频繁的降水过程,常有大到暴雨。这时,正是江南梅子成熟时期,故称“梅雨”。古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生动地描绘了当地梅雨季节的自然景象。因为梅雨季节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因此也有称之为“霉雨”的。
除了我国以外,朝鲜最南部、日本中南部也都有梅雨季节,但世界同纬度其它地区却没有,因此,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
我国梅雨区的范围,北起淮河,南至闽、赣、湘三省中部,大致在110°e以东的27—34°n之间。梅雨期长度以梅雨区中部最长,上海平均6月15日入梅,7月9日出梅,长25天。梅雨区南北界附近一般只有20天左右。但这是气候平均情况,每年可以相差很大。例如,入梅期迟早可以相差40天,出梅期可相差45天;最长梅雨期可以长达60天甚至更长,而有些年份甚至更长,而有些年份基本上没有梅雨,称为“空梅”。梅雨期雨量最多的年份要数1954年,该年梅雨期总雨量超过多年平均值的两倍以上。
梅雨的划分
划定梅雨期以大气环流季节性的转折、调整为主要依据。在分析环流调整时,以暖湿气流的稳定北上,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东经120度处脊线的北移位置为主,以西风带环流的调整为辅。根据以上原则,先确定入、出梅的环流调整日,然后再结合大范围降水现象的起始和终止日期,具体划分梅期。
一、上海梅雨指标 入梅标准:
入梅前五天副高脊线在18°n以北;且5天中日平均气温至少有3天≥22℃,入梅后头5天中,须有大于等于4天雨日(包括各区县气象站);若梅雨有分段现象,则每段梅雨结束后的气温均≥22℃。出梅标准:
梅雨结束前后,120-130°e间副热带高压脊线北跳至26°n或以北,日平均气温≥27 ℃,最高气温≥30℃,且6天以上无雨。以后如再出现连阴雨,则属夏雨,而非梅雨。
二、江苏省梅雨指标
入梅环流调整日指标:5-6月份,当加尔各答500hpa稳定西风结束,出现东、西风相间之后,以下指标同时连续3天达到:
(1)120°e副高脊线≥20°n。
(2)115°e、120°e、125°e经度上588线平均位置≥25°n(或115°e、120°e、125°e经度上584线平均位置,满足≥30°n,≤35°n)。(3)120°e上,-8℃等温线位置≥35°n。出梅环流调整日指标:
入梅后,持续3天同时出现:(1)120°e副高脊线≥27°n。(或115°e、120°e、125°e经度上588线平均位置≥31°n)。
(2)120°e上,-8℃等温线位置≥40°n。
三、浙江梅雨指标:
(一)入梅指标
连续出现5天以上的天气(日雨量≥0.1mm,允许其中有两天日雨量≤1.0mm或有一天无雨),以后出现多阴雨天气,无连续5天或5天以上的无雨天气出现,以日雨量≥1mm为梅雨开始。参考指标:同时,副高脊线北跳到北纬20°,并稳定在10天以上。
(二)出梅指标
5天以上的连阴雨天气(日雨量≥0.1mm)结束,出现5天以上的无雨天气
(允许出现1天有雨)以后不再5天以上的阴雨天气,以最后日雨量≥0.1mm的日期为出梅日期。参考指标:副高脊线北跳到北纬25°,且稳定二个侯,在这段时间内连续出现5天日雨量不大于1mm的阴雨天气,以最后日雨量≥1mm的日期为出梅日期。
四、安徽梅雨指标:
(一)入梅
(1)东经120°副高脊线至少连续4天≥北纬18°,有台风时不考虑副高压脊线的位置。(2)日平均气温连续4天以上≥22℃(江淮之间以合肥为代表,沿江江南以安庆为代表)。入梅后,气温允许低于此值。
(3)日平均气温与日平均绝对湿度的差值连续4天以上出现负值,梅雨中断时允许出现正值(北片合肥站,南片安庆、芜湖、屯溪三站中至少有两站达此规定)。
(4)满足上述三条件标准后出现的连阴雨开始日即作为入梅日(若连阴雨开始日比满足上述三条标准的日期超前时,则以超前的连阴雨开始日为入梅日)。(二)出梅
(1)东经120°副高脊线连续4天以上≥北纬27°(个别年份南部只需北纬26°)。(2)588线开始稳定控制淮河以南地区≥4天。(3)日平均气温连续4天以上稳定≥28℃。
满足上述三条之一开始日期附近的一场连阴雨或明显降水过程结束日即定为梅雨结束日,次日作为出梅日。
(三)梅雨期
入梅日至出梅日前一天为梅雨期。梅雨期中若连阴雨分段,则梅雨出分段。(四)全省梅雨期
南北两区中最早的入梅日为本省入梅日,两片中取迟的出梅日为本省出梅日,入梅至出梅日前一天为本省梅雨期
五、江西降雨集中期划分标准:
梅雨期连续暴雨与洪涝
长江中下游梅雨来到的迟早和梅雨量的丰歉,直接影响着这些地区的夏收夏种和防汛抗洪以及抗旱蓄水。
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期除了热带气旋影响造成的短时间的洪涝外,旱涝总趋势主要决定于梅雨量的丰歉。解放以来最大洪涝如1954、1991年均是由于梅雨期的持续性暴雨造成。而解放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年如1978、1994年均是由于梅期过短,梅雨量特少而形成。
一般年份梅雨量占总降雨量的25%左右。但典型的丰梅年,以南京为例,1954年雨量为1561mm,梅雨量为623mm。又如1991年年雨量为1828mm,梅雨量为840mm,占年降水总量40%左右。所以丰梅年,如梅汛期出现大涝,则全年降水易偏多,大涝年的格局大致已定。丰梅年主要灾害影响是江湖的防汛抗洪,城市防洪和农业上的排涝。
入梅后,雨量陡增,暴雨频繁,这是梅雨期的主要气候特点,尤其是连续暴雨过程的出现是梅雨期暴雨的特色。据江苏省降水资料统计,只有1963、1974年入梅前各出现过一次连续性暴雨,其余年份连续暴雨均频繁出现在梅雨期。出现概率最大的时段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在此期间出现连续暴雨过程占梅期暴雨日总数的80-90%,所以,可以认为连续暴雨过程是梅期的天气特点。
梅期总雨量的多少,除了与梅长有关外,还决定于梅期中暴雨过程的多寡。梅期暴雨过程总雨量所占梅雨总量的百分比,平均为65%,最多年份占75至76%,最少年份为42%。通常情况下,入梅后,如6月下旬到7月初,长江水位不高,汛情不紧张,则该年防汛任务不会很吃紧。如入梅后6月下旬沿江地区已是连续暴雨,则极易造成江淮并涨严峻的防汛局面。枯梅与干旱
典型枯梅年的梅雨量只占年降水量的5%至8%。但枯梅年虽然梅雨量特少,并不完全决定全年的旱涝总趋势。有的年份尽管梅雨量很少,但年总降雨量仍接近常年值,如1965年。梅雨量的多少通常是决定当年汛期旱涝的关键因素。枯梅年主要灾害是6月份的农业用水和大运河的航运困难。尤其是前期降水连续偏少的年份,上游来水少,水库、湖泊蓄水将严重不足,到了水稻插秧和秋播时节,农田用水就会出现严重短缺,甚至会影响到全年的农业收成。同时,苏北部门大运河甚至断航。梅雨间断与“二度梅”
由于天气过程的更迭,绝大多数年份,梅期会出现一度晴好天气,称梅期间断,它与出梅后的天气转晴在成因上有本质的不同。
要特别注意梅雨间断和两断梅雨引发的旱涝急转形势。历史上二段梅雨往往是第一段梅期暴雨不多,梅雨量也偏少。但到第二段则连续暴雨频发,梅雨量陡增,常造成旱涝急转的局面,所以,当尚未具备出梅条件,而发生梅雨间断时,服务决不可掉以轻心。“二段梅雨”具有如下天气特征:
1.前段梅雨期以阴雨天气为主,出现区域暴雨的频数不大,分别为1962年3/11(指前段梅雨期天数中有几个暴雨日),1970年4/16,1982年2/12,1989年5/12,1991年4/22,且除1991年外,均未出现连续暴雨过程。
2.绝大多数年份(除1989年外)第二段梅雨期暴雨频繁,降水集中,其暴雨日概率分别为1962年5/
7、1970年7/
12、1982年14/22,1989年7/18,1991年14/18,且均出现连续暴雨过程。而第二段暴雨过程所造成的总降雨量往往占梅期总雨量的70-80%。
3.造成二段梅雨的主要环流特征是副高脊线一度南压,或在东经120度附近的断裂。出梅与盛夏
根据40年南京资料统计(以南京出梅后10天内连续出现三天以上>=35度的高温作为出梅后转高温盛夏的标准),出梅后40年中有21年(即近乎一半的年份)在出梅后出现了盛夏高温过程。
有的年份出梅后仅有1-2个好天,复又出现一段阴雨过程--即梅雨接夏雨,且大部分年份在这一多阴雨时段内伴有大-暴雨。这种年份较典型的有12年,尤其是1956、1970、1974、1975、1987这几年出梅后都紧接有显著夏雨。如1975年7月17日出梅,其后只维持2个左右无雨日,紧接着7月20日至8月初,苏、皖淮河以南地区出现连续阴雨和暴雨过程。该年出梅前后副高脊线一度增强北上达北纬32度环流调整,以致造成三次区域性大-暴雨。这种情况一般称为倒黄梅,对农业生产危害重,水稻棉花等秋熟作物在梅雨、倒黄梅连续阴湿危害下,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受阻。
出梅后遇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且持续稳定控制大陆,热带气旋影响少的年份易出现伏旱,1960年以来,全省性伏旱有1966、1967、1978、1994年。如遇枯梅年、梅期很短的年份、或伏秋连旱的年份旱灾的危害更重,如1966、1978、1988、1994年。淮北区域性伏旱有1985、1988、1999。淮北、宁镇丘陵区伏旱偏重。在伏旱期,各种作物正处于旺盛生长期,单季晚稻正处于移栽和幼苗期,常因缺水而不能移栽或旱死;中稻、玉米、棉花等会因伏旱伴随的高温受到影响;中稻的拔节、孕穗受阻,抽穗开花和灌浆也受到影响,可能会出现穗形成小秕粒减产;棉花蕾、花、铃会大量脱落;玉米无法抽穗或授粉不良等等。梅雨与夏收、夏种
梅雨季节正是南方水稻生长迫切需水的时期,因此,正常的梅雨对水稻生育是有益的。但梅雨期如果雨量过大,则会引起洪涝,过迟又会引起干旱。所以梅雨的迟早、长短和雨量的多少,对梅雨区的农业生产影响很大。
如江苏省,由于夏熟作物集中收获期在6月上旬,因而入梅期在6月上旬(6月12日)之前的早梅年,梅雨与夏收相遇,会严重影响夏熟作物的丰产、丰收和秋熟作物的夏播、夏种。典型的如1991年6月8日入梅,1999年6月6日入梅,由于梅雨来得早,雨水多而集中造成大面积的烂麦场,严重影响了夏熟作物的及时收割、晾晒入库。
入梅偏晚或梅期过短或梅雨量偏少,则会造成农业用水紧张,特别是春旱严重的年份,河湖干涸,水稻移栽用水紧缺,影响水稻正常的移栽,棉花等在田作物的生长也会受到抑制。人畜生活用水得不到保证,大运河航运困难甚至断航。最典型的是1978、1994年。
第五篇:洪水
洪水
洪水是由于暴雨、融雪、融冰和水库溃坝等引起河川、湖泊及海洋的水流增大或水位急剧上涨的现象。洪水超过了一定的限度,给人类正常生活、生产活动带来的损失与祸患,简称洪水灾害。
洪水灾害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洪水往往分布在人口稠密、农业垦殖度高、江河湖泊集中、降雨充沛的地方,如北半球暖温带、亚热带。中国、孟加拉国是世界上洪水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地区,美国、日本、印度和欧洲的洪水灾害也较严重。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季风气候显著,是世界上水灾频发且影响范围较广泛的国家之一,全国约有35%的耕地、40%的人口和70%的工农业生产经常受到江河洪水的威胁,因洪水灾害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居各种灾害之首。
根据洪水形成的水源和发生时间,一般可将洪水分为春季融雪洪水和暴雨洪水两类。
按成因和地理位置的不同,常分为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山洪以及溃坝洪水等。海啸、风暴潮等也可以引起洪水灾害。
从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来看,洪水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区域性和可重复性。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洪水灾害易发生在下半年,我国的洪水灾害主要发生在4—9月。洪水灾害与降水时空分布及地形有关,世界上洪水灾害较重的地区多在大河两岸及沿海地区。对于我国来说,洪涝一般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平原地区多,高原和山地少。洪水灾害同气候变化一样,有其自身的变化规律,这种变化由各种长短周期组成,使洪水灾害循环往复发生。另外,洪水的形成也受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
一、洪水来临前的准备措施
严重的水灾通常发生在河谷、沿海地区及低洼地带,暴雨时节,这些地方的人们就必须格外小心,以防洪水泛滥。
1.在雨季要多收听洪水警报,多了解水面可能上涨到的高度和可能影响的区域。
2.发生洪水时,通常有充分的警戒时间,与暴雨之后的激流相比,洪水流动是比较缓慢的。面对可能的汛情,首先应在门槛外(如预料洪水会涨得很高,还应在底层窗槛外)垒起一道防水墙,最好的材料是沙袋,也就是用麻袋、塑料编织袋或米袋、面袋装入沙石、碎石、泥土、煤渣等,然后再用旧地毯、旧毛毯、旧棉絮等塞堵门窗的缝隙。
3.洪水即将来临时,要作必要的物资准备,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避险的成功率。
准备可以用作通信联络的物品,如手电筒、蜡烛、打火机等,准备颜色鲜艳的衣物及旗帜、哨子等,以防不测时当做信号;准备一台无线电收音机,随时收听、了解各种相关信息;洪水高发期,要储备好饮用水、保暖衣物和烧火用具等,多备罐装果汁和保质期长的食品,并捆扎密封,以防发霉变质;准备保暖的衣物及治疗感冒、痢疾、皮肤感染的药品;汽车加满油,保证随时可以开动。偏僻山区一定要做好自力自救的准备,收集绳子或床单等东西,以备不时之用。
4.平时要学会自制简易木筏的技能,用身边任何入水可浮的东西,如床、木梁、箱子、圆木、衣柜等绑扎而成。挑选体积大的容器,如油桶、储水桶等。迅速倒出原有液体后,重新将盖盖紧、密封;空的饮料瓶、木酒桶或塑料桶都具有一定的漂浮力,可以捆扎在一起应急;足球、篮球、排球的浮力都很好;树木、桌椅板凳、箱柜等木质家具都有漂浮力。
如果出现持续不断的大雨和大风暴,应提高警惕,远离水道和低洼地区,在高地驻扎会更加安全。如果水位上升,就转移到更高的地域,因为动物也会躲向高处,无论是食肉动物还是弱小的动物都会集中到安全地带,所以洪水来临时,最初的食物来源不会成问题。小心水中受惊的动物,避免受到伤害。水可能已经受污染,所以饮用水会比较紧张,可以接聚雨水,在饮用前最好煮一煮。
二、洪水来临时的注意事项
遭遇洪水时首先要往地势高的地方跑,并避免接触洪水,即使只有15厘水深的洪水,它的流动也是非常快的,并且很容易就把你冲倒。同时,避难者还要认清路标,在洪水多发地区,政府修筑有避难道路(一般来说,这种道路应是单行线,以减少交通混乱和阻塞)。在避难道路上,设有指示前进方向的路标,避难人群应很好地识别路标,避免盲目地走错路,再往回折返,与其他人群产生碰撞、拥挤等不必要的混乱。
在洪灾中,由于自身的苦痛、家庭的巨大损失,避难者已经是人心惶惶,如果再受到流言飞语的蛊惑、避难队伍中突然发出的喊叫、警车和救护车警笛的乱鸣这些外来的干扰,更容易产生不必要的惊恐和混乱。因此,避难过程中必须保持镇定的情绪,掌握“灾害心理学”实际上也是一种学问。在一个拥有150万人口的滞洪区,曾做过一次避难演习,而这次演习竟因为人多混乱而挤塌了一座桥,发生死伤事故。
避灾专家认为,避难场所的选择不容忽视。避难所一般应选择在距家最近、地势较高、交通较为方便的地方,应有上、下水设施,卫生条件较好,与外界可保持良好的通信、交通联系。在城市中大多是高层建筑的平坦楼顶,地势较高或有牢固楼房的学校、医院,以及地势高、条件较好的公园等。
另外,如果在山区旅游时遇到暴雨,少则十几分钟、多则半小时,就有山洪暴发的可能。缺少经验的城里人往往在大雨来临后,还在山沟里游玩、在河水中游泳,旅游车仍在危险地段行进,以致遭遇危险。近年,在张家界、黄山、嶂石岩、崂山等著名景点,都发生过此类伤亡事故。
在下雨时或雨后,突发的暴雨水流将冲向山谷和河床。洪水常常携带着泥沙和能置人于死地的树木及岩石的残渣碎块,所以不要待在山脚下,否则会被冲下来的洪水淹没。
因此,在山区遇雨,一定要马上寻找较高处避灾,同时要听从管理人员的指挥。作为旅游部门,也有责任在易发生山洪、滑坡处设置警示牌,并向游客发放关于景点内何处可能发生危险的说明材料。
三、被洪水困在建筑物上怎么办
如果水面上涨的时候你在一座坚固的建筑物里,待在里面别跑,即使水位迅速涨高,危险也比你赤脚逃出要小些。关闭煤气和电路,准备应急的食物、保暖衣服和饮用水。饮用水要储存在可拧紧瓶盖的塑料瓶和其他密闭性好的容器中。所有的盛水容器都要密封,避免漏水或被污染。如果可能的话,收集手电、口哨、镜子、色彩艳丽的衣服或旗子,它们可以作信号之用,将其放进工具箱。一个野营炉很有价值,可以用来加热食物、饮水和取暖。蜡烛也有用,但也不要忘记火柴。
在建筑物尚未淹没时可先转移到上层房间,如是平房就上屋顶,如果屋顶是倒斜的,则可将自己系在烟囱或别的坚固的物体上。如水位看起来持续上升,应就地取材准备小木筏,如果没有绳子捆扎物体,就用床单。但是,除非大水可能冲垮建筑物,或水面没过屋顶迫使你撤离,否则待着别动,等水停止上涨。
四、遭遇突发山洪的自救与脱险
山洪最常见的是由暴雨引起的,通常指在山区沿河流及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及伴随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拦洪设施的溃决也可引发山洪。山洪灾害是指山洪暴发而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毁坏及环境资源破坏等。山洪灾害分为泥石流灾害、滑坡灾害和洪水灾害。
居住在山洪易发区或冲沟、峡谷、溪岸的居民,每遇连降大暴雨时,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特别是晚上,如有异常,应立即组织人员迅速逃离现场,就近选择安全地方落脚,并设法与外界联系,做好下一步救援工作。切不可心存侥幸或救捞财物而耽误避灾时机,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
遭遇突发山洪应采取如下措施:
(1)一定要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周边环境,尽快向山上或较高地方转移;如一时躲避不了,应选择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避洪。
(2)山洪暴发时,不要沿着行洪道方向跑,而要向两侧快速躲避。
(3)山洪暴发时,千万不要轻易涉水过河。
(4)被山洪困在山中,应及时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寻求救援。当洪水来临的时候,一定要听从有关人员的安排,千万不可随意下水游动。无论你遇到何种情形,都不要慌,要学会发出求救信号,如晃动衣服或树枝,大声呼救等。
五、洪水灾害过后各种疾病的预防
洪涝灾害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具有持续性和滞后性。洪水灾害后应该注意:
1.粪便和垃圾要定时清理
发生水灾后,灾民的聚居地环境卫生往往较差,如果水源污染或者粪便、垃圾和腐烂变质的有机物质(包括牲畜尸体)得不到恰当处理,蚊蝇便会孳生,加上人们不注意个人卫生和食品卫生,就会得肠道传染病,如霍乱、痢疾、肠炎、伤寒、副伤寒、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
(1)伤寒
伤寒是经消化道传染而发生的恶性传染病。主要因进食被细菌及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和水源引起,常为全家或群体发病。起病徐缓,体温呈阶梯形上升,4—5天后高热,持续1—2周以上,继而面色苍白,腹泻或便秘,肝脾肿大,部分病人可并发肠出血、肠穿孔,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常危及生命。当患者或带菌者将伤寒杆菌排出后,如果经过苍蝇等媒介,直接或间接地污染食物、水、食具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就会将疾病传染给其他人。因此,伤寒病人最好住院隔离治疗,没有条件时也可在家隔离治疗。
(2)霍乱 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潜伏期为3小时至7天,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腹泻和呕吐,吐泻物为米泔水样,一般无腹痛、无发热,重者可发生失水性休克。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救治,可死于多器官衰竭,且传播快,可大规模流行。当霍乱弧菌随病人的粪便排出体外,会污染水源和食物,人喝了被污染的水,或吃了被污染的食物,1~2天甚至几小时后便会得病,苍蝇、蟑螂等也都会传播霍乱弧菌。
(3)细菌性痢疾
这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大多是进食不洁食品后感染痢疾杆菌所致,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并伴恶心、呕吐、口干等表现。
为预防这些肠道传染病,要及时发现、诊断、治疗和隔离病人;要搞好环境卫生,经常清扫;建立并管好厕所,不要随地大小便,粪便和垃圾定时清理(掩埋或焚烧);要消灭蚊蝇孳生场所,病人的粪便和呕吐物最好加入漂白粉处理。淹死、病死的禽畜不能食用,应掩埋或焚烧,饭前便后要洗手,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净水片)消毒生活用水,不喝生水,食物尽量煮熟再吃,不吃不干净和变质的食物。
2.别用脏手揉眼睛
红眼病早期症状与急性卡他性结膜炎相似,但传染性强,传播快,如接触病人用过的东西,往往在12—24小时内发病。一部分“红眼病”是过敏性的,但大部分“红眼病”是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结膜造成的。水灾后,环境卫生条件差,如果再不注意个人卫生,红眼病就容易蔓延。感染性的红眼病有传染性,病人的手、毛巾、手帕、脸盆以及病人用过的洗脸水、衣服、被褥上都会含有病原菌,病菌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健康人的眼睛(包括病人自己另一只没患病的眼),便把红眼病传播开来。
为预防红眼病,应当把病人隔离,病人也不要去公共场所。平时人人都应注意手部清洁,不用手尤其是脏手揉眼睛。各人的毛巾、脸盆、手帕应当单用。如果不得不与病人共用脸盆,则应让健康人先用,病人后用,用完以后再用肥皂将脸盆洗净。
3.当心钩端螺旋体病
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简称钩体病。专家告诉记者,这种病多发生于夏秋汛期的抗洪救灾和在田间作业的人员。主要传染源是老鼠和猪、狗、牛,带有这种病菌的鼠和猪排出的尿液中含有大量钩端螺旋体,洪涝期间,人接触了被这种尿液污染的水就会受到传染。此病起病急骤,常有畏寒、发热、眼结膜充血和淋巴结肿大。治疗不及时,常因肾、肝衰竭而死亡。
预防钩端螺旋体病应该尽量减少或避免与被污染过的水接触的机会,不在可疑疫水中游泳、洗衣物等;人们要管好猪、狗等动物,猪要圈养,不让其尿液直接流入水中,猪粪等要发酵后再施用;要大力开展防鼠灭鼠工作,尤其是洪灾期间人群较集中的地方,也是鼠类密度较高的地方;要注意个人卫生,禁止随地小便;人们下水作业时要尽量穿长统胶鞋等,保护皮肤不受钩体侵袭;有条件的地方,人们可接种钩体菌苗,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强力霉素等药物预防发病;病人粪尿要用石灰或漂白粉消毒。
4.污染水源易引发甲肝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这是一种大家都熟悉的病,它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消化道急性传染病。病人和无症状的甲肝病毒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即甲肝病毒由病人粪便排出后,直接或间接污染人们的手、水、食物和餐具,健康人吃进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后就会感染。甲肝通常为散发,但在水源和蛤蜊、牡蛎等生食的水产品受到严重污染时可造成暴发流行。甲、戊型肝炎的流行,主要是由于水源被带有肝炎病毒的粪便污染造成。甲肝和戊肝病毒感染潜伏期约为半个月到一个月。发病特点相似,多数病人起病时类似感冒或胃病,有发热、怕冷、呕吐等现象。甲肝患者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病程一般为1至2月,极少转为慢性或重症肝炎。戊肝患者以青壮年和老人为多,其中孕妇和老年人发病病情严重且病死率高
水灾期间,市民要注意饮食卫生;注意病人的隔离消毒,病人用过的食具要煮沸20分钟后再洗涤,生活用品用l%漂白粉水擦洗,被单、衣物等如不能用开水煮的,要在日光下多次曝晒;管理好病人的粪便和排泄物、垃圾等污物;保护好水源;消灭苍蝇;在接触病人后,应注意手和物品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防止把疾病传染给自己或其他人。
5.注意防蚊预防乙脑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它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人和动物,特别是家畜如猪、马、牛等,家禽如鸡、鸭等都可以成为传染源。在流行地区、流行季节,猪是主要传染源。
这种疾病往往在人类流行前2~4周,先在猪中广泛传播,而蚊子是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蚊虫叮咬感染乙脑病毒的家畜后再叮咬人,病毒即侵入人体,使人受感染。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出现典型乙脑症状的只占少数,大多数为隐性感染。
水灾期间,积水地容易孳生蚊子,因此,专家们建议,灾区要做好灭蚊与防蚊的工作,控制和管理传染源。家畜家禽圈棚要经常洒灭蚊药,病人要隔离,人们可预防接种,按时打预防针。
6.血吸虫病
本病曾在我国长江两岸及其以南地区十分猖獗,解放后虽然已基本控制,但近几年来,部分地区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如果人们在洪水期间不注意保护,接触了含有尾蚴的疫水,可造成血吸虫病的急性感染。
洪水期间,除了因抗洪排涝必须接触疫水外,严禁在江河湖中打鱼捞虾、游泳戏水。不要直接饮用疫水,饮水一定要消毒。凡接触疫水的人群应及时登记服药,进行早期预防治疗。必须接触疫水者,提倡穿长统靴和戴橡皮手套,保护皮肤不受病原侵入。如发现有发热、出大汗、肝脾肿大、肝疼痛、腹痛、腹泻,而且又接触过疫水的,要尽快到医院诊断治疗。退水期间,尽量避免非生产人员接触疫水。消毒饮用水、饮用水源取水点应在卫生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定点采用。
7.食物中毒
灾区气候潮热,卫生状况差,细菌易繁殖,人群吃进了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均可发病,潜伏期短,一般为数小时至2天,最短为1小时,主要表现为畏寒、发热、恶心、腹泻等,严重者可引起脱水、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据了解,食物中毒的种类很多,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细菌性食物中毒。这类食物中毒主要是由于以下的原因引起的:病死的家禽家畜,其内脏和肌肉有大量细菌繁殖;食品制作人员患有皮肤病,其脓性分泌物污染了食物;饮具、食具和水源被细菌污染;凉拌食品、熟食品被污染而变质;腐烂的鱼肉、蔬菜,变质的罐头,馊饭馊菜;不干净的牛奶,变质的鸡蛋;贮存不当的风干肉或咸肉被污染或发霉;豆腐、豆豉或臭豆腐在制作过程中被污染;发酵的米面被污染等。
霉变食物中毒。霉变的食物含有大量毒素,高温都难以除去,易引起中毒。小麦、大米、花生、玉米、棉籽、稻谷受潮后发霉,其中玉米、花生霉变产生的黄曲霉毒素量最多。
植物性食物中毒。可由毒蘑菇、发芽的土豆、蓖麻籽油、加工不当的粗棉油、鲜黄花菜、未腌透的咸菜等引起。
动物性食物中毒。如河豚鱼、鱼胆、猪、牛、羊的甲状腺等引起的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因管理不善造成化学污染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如农药污染造成的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的种类虽然很多,但预防并不难,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如下几点:一是不要吃病死和死因不明的畜、禽及水产品或有异味的食品;二是食物要烧熟煮透;三是饭后感觉身体不适时,应及时找医生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