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后总结
读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后总结
(一)健康档案建档率=建档人数/辖区内常住居民数×100%。
注:建档指完成健康档案封面和个人基本信息表,其中0~6岁儿童不需要填写个人基本信息表,其基本信息填写在“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上。
(二)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人数/辖区内常住居民数×100%。
(三)健康档案使用率=档案中有动态记录的档案份数/档案总份数×100%。
注:有动态记录的档案是指1年内与患者的医疗记录相关联和(或)有符合对应服务规范要求的相关服务记录的健康档案。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
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指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以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肺结核患者等人群为重点。
一、个人基本信息表
本表用于居民首次建立健康档案时填写。如果居民的个人信息有所变动,可在原条 目处修改,并注明修改时间或重新填写。若失访,在空白处写明失访原因;若死亡,写明死亡日期和死亡原因。若迁出,记录迁往地点基本情况、档案交接记录。0-6岁儿童无须填写该表。
二、体检表
1.本表用于老年人、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的年度健康检查。一般居民的健康检查可参考使用,肺结核患者、孕产妇和0-6岁儿童无须填写该表。2.表中带有*号的项目,在为一般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时不作为免费检查项目,不同重点人群的免费检查项目按照各专项服务规范的具体说明和要求执行。对于不同的人群,完整的 健康体检表指按照相应服务规范要求做完相关检查并记录的表格。3.足背动脉搏动:糖尿病患者必须进行此项检查。
4.辅助检查该项目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及不同人群情况,有选择地开展。老年人,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免费辅助检查项目按照各项规范要求执行。尿常规中的“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潜血”可以填写定性检查结果,阴性填“-”,阳性根据检查结果填写“+”、“++”、“+++”或“++++”,也可以填写定量检查结果,定量结果需写明计量单位。65岁及以上老年人腹部B超为免费检查项目。其他:表中列出的检查项目以外的辅助检查结果填写在“其他”一栏。5.现存主要健康问题:指曾经出现或一直存在,并影响目前身体健康状况的疾病。可以多选。若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现患疾病或者新增的疾病需同时填写在个人基本信息表既往史一栏。
6.住院治疗情况:指最近1年内的住院治疗情况。
7.主要用药情况:对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了解其最近1年内的主要用药情况,西药填写化学名及商品名,中药填写药品名称或中药汤剂,用法、用量按医生医嘱填写,用法指 给药途径,如:口服、皮下注射等。用量指用药频次和剂量,如:每日三次,每次5mg等。用药时间指在此时间段内一共服用此药的时间,单位为年、月或天。服药依从性是指对此药的依从情况,“规律”为按医嘱服药,“间断”为未按医嘱服药,频次或数量不足,“不服药” 即为医生开了处方,但患者未使用此药。8.健康评价:无异常是指无新发疾病原有疾病控制良好无加重或进展,否则为有异常,填写具体异常情况,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生活能力,情感筛查等身体和心理的异常情况。
9.健康指导:纳入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是指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定期随访和健康体检。减体重的目标是指根据居民或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下次体检之前需要减重的目标值。
三、填表基本要求
1、档案填写一律用钢笔或圆珠笔,不得用铅笔或红色笔书写。字迹要清楚,书写要工整。数字或代码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数字和编码不要填出格外,如果数字填错,用双横线将整笔数码划去,并在原数码上方工整填写正确的数码,切勿在原数码上涂改。
2、居民健康档案编码统一为居民健康档案进行编码,采用17位编码制,以国家统一的行政区划编码为基础,村(居)委会为单位,编制居民健康档案唯一编码。在填写健康档案的其他表格时,必须填写居民健康档案编号,但只需填写后8位编码。
3、其他各类表单中涉及的日期类项目,如体检日期、访视日期、会诊日期等,按照年(4位)、月(2位)、日(2位)顺序填写。
健康教育服务规范
一、健康教育内容
1、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2、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控烟、限酒、科学就医、合理用药、戒毒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
3、开展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肿瘤、精神疾病等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等重点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
4、开展食品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学校卫生和计划生育等公共卫生问题的健康教育。
5、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
6、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二、提供健康教育资料
1、发放印刷资料印刷资料包括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手册等。每个机构每年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料,并及时更新补充,保障使用。
2、播放音像资料音像资料为视听传播资料,每个机构每年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
3、健康教育宣传栏村卫生室宣传栏不少于1个,每个宣传栏的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每个机构每2个月最少更换1次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
4、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利用各种健康主题日或针对辖区重点健康问题,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并发放宣传资料。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至少开展9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5、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每个乡镇卫生院每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村卫生室每两个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
6、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在提供门诊医疗、上门访视等医疗卫生服务时,要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的教育。
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服务对象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1、每年为老年人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
2、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血清谷草转氨酶、血清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肾功能(血清肌酐和血尿素)、空腹血糖、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电图和腹部B超(肝胆胰脾)检查。
3、进行健康生活方式以及疫苗接种、骨质疏松预防、防跌倒措施、意外伤害预防和自救、认知和情感等健康指导。对于已纳入相应慢病健康管理的老年人,本次健康体检管理服务可作为一次随访服务。
4、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年内接受健康管理人数/年内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数×100%。注:接受健康管理是指建立了健康档案、接受了健康体检、健康指导、健康体检表填写完整。
5、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表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服务对象 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1、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为其免费测量一次血压(非同日三次测量)。
2、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均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
3、随访评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4、分类干预
(1)对血压控制满意(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65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150/90mmHg以下,如果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40/90mmHg以下;一般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压目标可以在140/90mmHg基础上再适当降低)、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下一次随访时间。
(2)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2周内随访。(3)对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4)、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急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5、健康体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进行判断。具体内容参照《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健康体检表。
6、工作指标
(一)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人数/年内已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人数×100%。
(二)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年内最近一次随访血压达标人数/年内已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人数×100%。注:最近一次随访血压指的是按照规范要求最近一次随访的血压,若失访则判断为未达标,血压控制是指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65岁及以上患者收缩压<15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即收缩压和舒张压同时达标。
7、高血压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1)、若失访,在随访日期处写明失访原因;若死亡,写明死亡日期和死亡原因。(2)、体征:如果是超重或是肥胖的高血压患者,要求每次随访时测量体重并指导患者控制体重;正常体重人群可每年测量一次体重及体质指数。如有其他阳性体征,请填写在“其他”一栏。(3)、此次随访分类:根据此次随访时的分类结果,由随访医生在4种分类结果中选择一项在“□”中填上相应的数字。“控制满意”是指血压控制满意,无其他异常、“控制不满意”是指血压控制不满意,无其他异常、“不良反应”是指存在药物不良反应、“并发症”是指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并发症出现异常。如果患者同时并存几种情况,填写最严重的一种情况,同时结合上次随访情况确定患者下次随访时间,并告知患者。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1、服务对象 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2型糖尿病患者。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4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4次面对面随访。
2、分类干预
(1)对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 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下一次随访。(2)对第一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情况进行指导,必要时增加现有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糖药物,2 周时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4)测量空腹血糖和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血糖≥16.7mmol/L或血糖≤3.9mmol/L;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或行为改变、呼气有烂苹果样丙酮味、心悸、出汗、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多饮、多尿、腹痛、有深大呼吸、皮肤潮红;持续性心动过速(心率超过100次/分钟);体温超过39摄氏度或有其他的突发异常情况,如视力突然骤降、妊娠期及哺乳期血糖高于正常值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3、健康体检
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体检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空腹血糖、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进行判断。具体内容参照《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健康体检表。
4、工作指标
(1)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按照规范要求进行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人数/年内已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100%。
(2)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年内最近一次随访空腹血糖达标人数/年内已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100%。注:最近一次随访血糖指的是按照规范要求最近一次随访的血糖,若失访则判断为未达标,空腹血糖达标是指空腹血糖<7mmol/L。5、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
(1)若失访,在随访日期处写明失访原因;若死亡,写明死亡日期和死亡原因。
(2)体征:如果是超重或是肥胖的患者,要求每次随访时测量体重并指导患者控制体重;正常体重人群可每年测量一次体重及体质指数。如有其他阳性体征,请填写在“其他”一栏。(3)主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估算主食(米饭、面食、饼干等淀粉类食物)的摄入量。为每天各餐的合计量。
(4)此次随访分类:根据此次随访时的分类结果,由责任医生在4种分类结果中选择一项在“□”中填上相应的数字。“控制满意”是指血糖控制满意,无其他异常、“控制不满意” 是指血糖控制不满意,无其他异常、“不良反应”是指存在药物不良反应、“并发症”是指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并发症出现异常。如果患者同时并存几种情况,填写最严重的一种情况,同时结合上次随访情况确定患者下次随访时间,并告知患者。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1、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中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2、随访评估对应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和评估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用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 查结果等。其中,危险性评估分为6级。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 括自伤、自杀)。5级: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3、分类干预根据患者的危险性评估分级、社会功能状况、精神症状评估、自知力判断,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1)病情不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3~5级或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2周内了解其治疗情况。对于未能住院或转诊的患者,联系精神专科医师进行相应处臵,并在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2周内随访。
(2)病情基本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67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2周时随访,若处理后病情趋于稳定者,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未达到稳定者,应请精神专科医师进行技术指导,1个月时随访。
(3)病情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0级,且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无其他异常,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4)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4、健康体检 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征得监护人与(或)患者本人同意后,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血压、体重、血常规(含白细胞分类)、转氨酶、血糖、心电图。
5、工作指标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年内辖区内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数/年内辖区内登记在册的确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数×100%。
6、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
(1)自知力:是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自知力完全:患者精神症状消失,真正认识到自己有病,能透彻认识到哪些是病态表现,并认为需要治疗。自知力不全:患者承认有病,但缺乏正确认识和分析自己病态表现的能力。自知力缺失:患者否认自己有病。(2)危险行为:根据患者从第一次发病到填写此表之时的情况,若未发生过,填写“0”; 若发生过,填写相应的次数。轻度滋事:是指公安机关出警但仅作一般教育等处理的案情,例如患者打、骂他人或者扰乱秩序,但没有造成生命财产损害的,属于此类。肇事:是指患者的行为触犯了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但未触犯《刑法》,例如患者有行凶伤人毁物等,但未导致被害人轻、重伤的。肇祸:是指患者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的。
(3)本次随访分类:根据从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患者的总体情况进行选择。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1、服务对象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2、服务内容每年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
(一)中医体质辨识按照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前33项问题采集信息,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并将辨识结果告知服务对象。
(二)中医药保健指导根据不同体质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
3、工作指标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年内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65岁及以上居民数/年内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数×100%。注: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是指建立了健康档案、接受了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药保健指导、服务记录表填写完整。0~36 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1、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的0~36个月常住儿童
2、服务内容在儿童6、12、18、24、30、36月龄时,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具体内容包括:
(一)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
(二)在儿童6、12月龄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3、工作指标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年度辖区内按照月龄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0~36月儿童数/年度辖区内应管理的0~36个月儿童数×100%。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
1、服务对象辖区内居民。
2、服务内容
(一)食源性疾病及相关信息报告发现或怀疑有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或可能造成危害的线索和事件,及时报告。
(二)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协助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机构对农村集中式供水、城市二次供水和学校供水进行巡查,协助开展饮用水水质抽检服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协助有关专业机构对供水单位从业人员开展业务培训。
(三)学校卫生服务 协助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机构定期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开展巡访,发现问题隐患及时报告;指导学校设立卫生宣传栏,协助开展学生健康教育。协助有关专业机构对校医(保健教师)开展业务培训。
(四)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协助定期对辖区内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开展巡访,发现相关信息及时向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机构报告。
(五)计划生育相关信息报告。协助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机构定期对辖区内计划生育机构计划生育工作进行巡查,协助对辖区内与计划生育相关的活动开展巡访,发现相关信息及时报告。
第二篇: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自查自纠范文
公共卫生科自查总结
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及相关医疗法律法规,对公共卫生工作进行了自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遵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开展各项工作。
2、部分居民健康档案有逻辑性错误,有空项、漏项,需要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纸质档与电子档案进度不一致。
3、部分重点人群管理不规范,纸质档与电子档案不一致,健康体检与随访不
及时,体检表和随访记录上有逻辑性错误,有空项、漏项,需要进一步充实
和完善。
4、只重视健康档案基本信息的建立和健康体检,忽视了健康指导和健康促进。
5、个体化健康教育工作做的不到位,居民健康教育知晓率有待提高。
6、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项目的满意率和知晓率有待提高
整改方案:
1、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责任,按照规范要求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我科实行责任医生包村制,要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
年版)》的要求,细化实施方案,规范有序、保质保量地开展各项工作,切实
让居民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组织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实行绩效考核,村责任医生负责村级业务指导及监督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情
况,包括健康档案、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患者管理、妇女、儿童项目等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的数量、质量以及真实性等。对各村督查中发现的问
题要及时整改。
3、加强管理,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
进一步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的各项制度,明确职责,加强
对项目的统筹和统一领导,保质保量完成项目任务目标,要根据卫生行政部
门下达的工作任务,建立、健全机构内部考核制度,进一步明确分工,分解
任务、落实到人,确保项目任务的落实。
4、要加强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业务培训,加大对基本公共
卫生服务项目的宣传力度,使居民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政策及内
容。
***卫生院公共卫生科
2012-8-2
第三篇: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知识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知识
1.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公共卫生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2009年启动以来,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了普遍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2011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每年15元提高至25元。
4.《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简称《规范》),《规范》包括11项内容,即: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
5.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服务对象是指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以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人群为重点。
6.在为居民提供诊疗服务过程中,涉及到疾病诊断名称时,疾病名称应遵循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填写。
7.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至少开展9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8.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两个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
9.重性精神疾病是指临床表现有幻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且患者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10.通过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组织医务人员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应记录。
11.统一为居民健康档案进行编码,采用17位编码制,以国家统一的行政区划编码为基础,以村(居)委会为单位,编制居民健康档案唯一编码。同时将建档居民的身份证号作为身份识别码,为在信息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12.体质指数=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
13.每年为老年人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
14.孕12周前为孕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并进行第1次产前随访。
15.加强宣传,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示免费服务内容,使更多的育龄妇女愿意接受服务,提高早孕建册率。
16.满月后的随访服务均应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偏远地区可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时间分别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共8次。
17.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次血压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如有必要,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
18.对血压控制满意(收缩压<140且舒张压<90mmHg)、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
19.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即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2周内随访。20.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对象是指辖区内3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
21.对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
22.对第一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情况进行指导,必要时增加现有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糖药物,2周内随访。
2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4.定期对辖区内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开展巡访,发现相关信息及时向卫生监督机构报告。
第四篇:公共卫生服务总结
金斗营卫生院
2011年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我院在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认真贯彻落实县市卫生局各类文件精神,加强内部管理,严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充分调动全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我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总结汇报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落实情况
(一)、居民健康档案工作
根据《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项目工作方案》要求,在区卫生局统一部署下,我院于2011年3月份开展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
一是争取领导重视,搞好综合协调。为迅速落实建档工作,我院多次向乡镇府、村居会等基层管理组织单位进行协调与沟通,得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分管领导亲自组织召开协调会,亲自安排部署,使居委会对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十分重视,每个辖区都安排专人负责协助建档工作。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确保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我院专门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的居民健康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整个街道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组织领导,制定了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成立专门建档工作小组和居民健康体检小组相互积极配合采取进入村入户调查统一体检服务的方式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建档工作。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主动建档意识。为提高我镇居民主动参与建档意识,我院大力宣传发放各类宣传材料让每一名社区居民了解居民健康档案,积极主动配合我院建档工作小组顺利完成居民建档工作。
四、加强人员培训,强化服务意识。为确保居民健康档案保质保量完成,我院对42位乡村医师人员进行了多次业务培训,让每一名村医熟悉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熟练掌握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建档程序。
截止2011年12月底,我院共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档案26454份,(二)、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
根据卫生局要求,我院开展了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
一、结合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我街道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并对所有登记管理的老年人免费进行一次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及空腹血糖测试,并提供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
二、开展老年人健康干预。对发现已确诊的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进行管理;对存在危险因素且未纳入其他疾病管理的老年居民进行定期随访,并告知该居民一年后进行下一次免费健康检查。
截止2011年11月,我院共登记管理65岁及以上老年4420人。
(三)、慢性病管理工作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根据县卫生局要求,我院对我社区居民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建立健康档案,开展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随访管理、康复指导工作,掌握我街道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死亡和现患情况。
1、高血压患者管理
一是通过开展居民首诊测血压;居民诊疗过程测血压;健康体检测血压;和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高血压患者。
二是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询问病情、测量血压,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三是对已经登记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一次免费的健康体检(含一般体格检查和随机血糖测试)。
截止2011年11月,我院共登记管理并提供随访高血压患者为1863人。
2、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
一是通过健康体检和高危人群筛查检测血糖;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患者。
二是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空腹血糖和血压测量等检查,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三是对已经登记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含一般体格检查和空腹血糖测试)。
截止2011年12月,我院共登记管理并提供随访的糖尿病患者为253人。
(四)、健康教育工作
一是严格按照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县卫生局及上级部门的各项健康教育项目工作。采取了发放宣传材料、开展健康宣教、设置宣传栏的各种方式,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和我乡主要卫生问题和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今年共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和健康咨询活动12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2200余份,更换宣传栏内容12次。
(五)、传染病报告与处理工作
一是依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以及传染病报告与处理规范要求,建立健全了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二是定期对本单位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对我街道社区居民进行传染病防制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了社区居民传染病防制知识的知晓率。
三是依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
(六)、预防接种:按标准四室建设布置。2011年计免门诊接种达9455人次,1-12月份累计上卡346人,上卡率100%
(七)、儿童保健工作:0~3岁儿童保健手册每人一册。专人负责新生儿访视工作,访视率为95%。0~36个月儿童应系统工程管理1020人。现管理998人,管理率为97.0%。
(八)、孕产妇保健:2011年每位孕产妇人手一册保健手册。产前应管理346人,现管理340人,管理率为99.2%。孕产妇应访视346人,现访视320人,访视率为97.0%。
(九)、重性精神病管理:共确诊病例31人,纳入重症精神病管理31人。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如下困难: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基本卫生服务的发展。
(二)、人才缺乏,全科医师人员不足,影响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进度。
(三)、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降低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工作热情。
(四)、居民基本卫生服务认识存有距离,上门建档和随访主动配合存在一定困难。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强化职能,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投入。
(二)、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通过宣传—吸引—再宣传,以逐步改变社区居民的陈旧观念,促使其自愿参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来。
(三)、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四)、配套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热情。
(五)、落实各项服务规范、强化各项规章制度,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可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篇:2011公共卫生服务总结
2011公共卫生服务总结
我院在上级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以及省、市卫生局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内部管理,严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充分调动全院职工和乡村医生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我院201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落实情况
(一)、居民健康档案工作
我院在2011年初就开始参照2010的公共卫生项目要求进行宣传发动,在六月份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增加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两类内容,我们相应为本院职工和乡村医生进行培训,严格按照方案和内容进行开展各项工作。为了更好开展工作我们做到了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争取领导重视,搞好综合协调。为迅速落实建档工作,我院多次镇分管的宣传委员进行沟通,亲自组织召开协调会,亲自安排部署,使村委会对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十分重视,使我们下乡工作人员能够顺利开展建档工作。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确保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我院专门成立了民健康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健康档案工作组织领导,制定了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成立专门建档工作小组和居民健康体检小组相互积极配合,组建社区服务团队,采取“五统一”,“五公开”进行入户服务的方式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建档工作。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主动建档意识。为提高我辖区居民主动参与建档意识,我院大力宣传发放各类宣传材料让广大群众了解居民健康档案,积极主动配合我院建档工作小组顺利完成居民建档工作。
四、加强人员培训,强化服务意识。为确保居民健康档案保质保量完成,我院对每一名参与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多次业
务培训,让每一名工作人员熟悉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熟练掌握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建档程序。
截止2011年12月底,我院共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纸质档案82152份,录入电子档案79653份。
(二)、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工作方案》及省市卫生局要求,我院开展了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
一、结合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我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并对所有登记管理的老年人免费进行一次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及空腹血糖测试,并提供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
二、开展老年人健康干预。对发现已确诊的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进行管理;对存在危险因素且未纳入其他疾病管理的老年居民进行定期随访,并告知该居民一年后进行下一次免费健康检查。
截止2011年12月,我院为8003位老年人建立了纸质和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三)、慢性病管理工作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根据《国家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项目工作方案》及省市卫生局要求,我院对我区5940位居民的高血压患者、1743位2型糖尿病患者等慢性病建立健康档案,开展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随访管理、康复指导工作,掌握我区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死亡和现患情况。
1、高血压患者管理
一是通过开展35岁及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居民诊疗过程测血压;健康体检测血压;和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高血压患者。
二是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询问病情、测量血压,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三是对已经登记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一次免费的健康体检(含一般体格检查和随机血糖测试)。
2、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
一是通过健康体检和高危人群筛查检测血糖;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患者。
二是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空腹血糖和血压测量等检查,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三是对已经登记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含一般体格检查和空腹血糖测试)。
(四)、健康教育工作
一是严格按照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区社会事务局及上级部门的各项健康教育项目工作。采取了发放宣传材料、开展健康宣教、设置宣传栏的各种方式,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和我区主要卫生问题和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今年共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和健康咨询活动21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2万余份,更换宣传栏内容12次。
(五)、传染病报告与处理工作
一是依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以及传染病报告与处理规范要求,建立健全了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二是定期对本单位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对我区居民进行传染病防制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了社区居民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三是依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如下困难:
(一)、人才缺乏,全科医师人员不足,影响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进度。
(二)、居民基本卫生服务认识存有距离,上门建档和随访主动配合存在一定困难。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强化职能,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投入。
(二)、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通过宣传—吸引—再宣传,以逐步改变乡村人民群众的陈旧观念,促使其自愿参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来。
(三)、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四)、配套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热情。
(五)、落实各项服务规范、强化各项规章制度,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可持续健康发展。
在上级各部门的指导下,全院职工在以后的工作中将更加积极努力、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不断的创新思维,精心组织力争将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