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学人文导论阅读心得
醫學人文導論 閱讀心得-Part1
「每個血肉之軀都有可能生病,而全世界每年都有數百萬的人當不成病人,因為他們完全沒有機會接受到醫療照顧。」近世以來,資本主義蓬勃發展,在我眼中,這世界好像被劃了一道溝,這道溝,就好像一條n=1的數線,任何n>1,就像是有錢人;’而n<1就像是窮人……。
如果n=1.1
n平方=1.21
n十次方=2.5937424601
如果n=0.9
n平方=0.81
n十次方=0.3486784401
對窮人來說,那少得可憐的、分配不均的,是財富、是資源,而醫療資源,也不例外。在醫療技術先進、資源豐富的國家,醫藥衛生相關資訊唾手可得,但,在落後國家,一點輕微的病痛都可能因為耽擱治療、藥品不足或傷口感染而致命。
兩周前,我曾經參加了國防醫學院《築孟‧築夢》印度志工團的成果發表會。那時,有位學姊上台分享她在印度孟買十八天之中最深的印象,她說:「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大概就是那個腿裡面已經全部空掉,從皮裡面看進去就會看到骨頭的病人吧!那個病人的小腿已經潰爛,我問那邊的護士『為什麼不截肢?』護士說:『這裡沒有專業的醫師、沒有專業的設備,無法為他截肢,要維持他的生命,除了每天換藥,別無他法。』
我認為,在資本主義下,這是正常現象。首先,『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絕大多數的人都想賺錢、都想『爽爽過』、都想用最低的機會成本,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然而,這絕對不符「真善美」的至高原則;不符合正義;不符合耶和華的精神……只有銅臭,沒有愛,『猶當無一毫可論』。
而這世間所需要的,我想就是法默醫師這種人吧!為了愛,他去海地照顧窮病之人;為了愛,他到秘魯照顧結核病和瘧疾病人;為了愛,又到古巴協助促進公共衛生;為了愛,他協助確立了俄國人道的監獄管理─愛,無國界。
最後,我想,雖然法默醫師的善行令人感動,但仍為常人所不能及;不過,如果我們能夠因為他而有所感動;因為他而有所改變;因為他而有所行動,這個世界就可以更好。
醫學人文導論 閱讀心得-Part2
我對本書中第三百二十頁的一段文章特別有感受:
波士頓「健康夥伴」節約簡樸的習慣依然不變。他們只有大約百分之五的捐款用在行政方面,其餘全花在病人身上。他們收到蓋茲提供的經費後數月,法默寫了一封公開信給「健康夥伴」,表示擔心「健康夥伴」可能在面對「道德」取捨時迷失方向。除了一些其他的原因,還因為有些員工期待可以領到加班費。他在信中寫道:「為窮人工作絕對沒有超時的時候,我們現在只是勉強彌補不足。」奧菲麗原則上同意他的話。她不希望「健康夥伴」受到其他機構種種規定的束縛,可是她也可以接受妥協,畢竟與其他機構有連結,就可以治療更多病人。像他們與哈佛正式結盟,就得付加班費給部份薪水最低的職員。主其事的奧菲麗照章處理,只是沒有告訴法默。
我覺得,有時候,要達成一個遠大的目標,必須堅持自己的理想、原則;但還是得在某些時候適時地轉彎,採取折衷方案。幾乎沒有人可以抹去他自己的「本我」,一味地利他。
除此之外,我想一個團體中必須有不同特質的人,就像管弦樂團有各種樂器;人體有五臟六腑;細胞有各種胞器一樣:如果沒有粒線體,細胞哪來的能量?如果沒有法默醫師,「健康夥伴」哪來的精神號召?如果樂團都是提琴手,誰來奏出那磅礡的號角聲?如果「健康夥伴」每個人都固守某些原則,誰來維持它和其他機構的鍵結?
醫學人文導論 閱讀心得-Part3
第三百二十六頁到第三百二十七頁中金辰勇主動出擊,並贏得俄羅斯在座袞袞諸公的信任;打破場面的涇渭的這一段,是我認為自己應該學習;也值得學習的。
上次月會時,一位暑假參加「萬馬奔騰」短期留學計畫的學姊曾經分享了這麼一段:「當時,我想要修某一些學分,但那些學分的費用非常昂貴,想讓學分費更便宜,你必須是本國人─必須要有『社會通行碼』……或者請人幫你寫推薦函。所以我就送出了一百多封e-mail……但大多不是石沉大海就是委婉拒絕,最後有一位老師答應幫我,然後我就省了十幾萬;)。」
入伍訓時,有位班長說過:「爽,是自己找的。」常常,我們必須主動出擊─強者製造機會,弱者等待機會;弱者等待機會……,強者製造機會!
─Fine,謝謝老師─ 醫學人文導論 閱讀心得-以下為學生從網路書店、部落格、中學生網站所收錄參考之資料
擁有哈佛大學醫學與人類學雙料博士的法默醫師,每年有四個月在波士頓看病、教學,其他時間則都在海地照顧窮病之人,治過的疾病可能比美國大多數醫師一輩子看過的還多。
他也到秘魯照顧結核病和瘧疾病人,後來又到古巴協助促進公共衛生,還說服了世界衛生組織(WHO)及世界銀行提供大量金錢,改善了西伯利亞監獄結核病大量爆發的危機。
法默醫師不屈不撓地奔走世界各地籌募捐款,讓窮人也能接受醫療,有個愛滋病人形容得貼切:「這傢伙是個聖人。」他的生命光輝,常人雖不能及,但絕對會受到啟發和感動。
因為身為一個醫師,大多數的人都會希望到擁有最先進醫療科技的醫療機構,相反的,法默卻選擇在貧窮的地區為人提供醫療服務、防止疾病的擴散、幫助公共衛生的建立以及確立俄國人道的監獄管理,也積極的在國際會議中吸引國際社會的注意,甚至在海地政治動亂時期冒險行醫,法默醫師風塵僕僕、四處奔波的以行動來關懷世界各地的弱勢者,然而許多人都認為這些成就都是法默和他所創辦的「健康伙伴(Partners In Health)」所造就的,但事實上僅僅只靠這些人是無法應付那麼多病人的,如果少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捐款、援助,「健康伙伴」將會無法繼續運作下去,一旦少了「健康伙伴」的服務,這些貧窮地區可能又得回到救援之前的情況。
在這資本主義盛行的社會裡,人們做事情都講求效率,效率不及他人的終究都會被淘汰掉,也因為這樣,社會上許多人都認為與其花大錢去治療貧窮地區的病人,不如把這些錢留下來去治療其他更多的人,但他們都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這些貧窮地區的人所罹患的有大多數都是很棘手的病,例如文中所提到的MDR(multidrug-resistant TB—多重抗藥性結核病)及AIDS,這是法默醫師最直接也最令人震撼的觀點,的確,室內—戶外;寒冷—溫暖;他們的毒品—我們的藥;兩公升伏特加—六罐啤酒。這是法默醫師對海地貧窮病人在接受治療前後完全不同的情況所提出的強烈對比,雖然只是簡短的四句話,卻充分的顯示出這些貧窮地區所面臨的困境
能夠受到健康照顧是人權的一種,而人道對待的觀念在近幾年也有大幅的進步,不合人道的問題已經不再被忽視,像法默醫師就是人道對待最好的例子之一,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是像法默一樣傑出,但只要能發揮人道精神,把愛帶給弱勢者,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第二個法默,世上有許多關懷弱勢者的協會、基金會,我們可以做的是多多關注他們的動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透過自己的專業去服務較為不幸的人,一傳十,十傳百,只要能團結合作,帶動社會的風氣,相信我們能帶給弱勢者的不會僅僅只有充分的醫療,還有和平及安祥。
法默醫師 一位很特別的傳奇人物
他將他的想法付諸成為實際行動
多少人總是話說了就說了
然後卻沒有任何的實際行動
我也算其中的一員吧
幫助弱勢地區 是我們必須做的
有沒有這麼想過 當我們在享受的時候
是他們在幫我們受苦受難
而我們卻只顧自己享受
尤其是當他們沒有食物食用時
我們卻在實施減肥計劃
當他們沒有醫療資源時 我們卻在濫用等等的對比
結語:
當你靜下心
空出足夠時間閱讀這本書
認識了法默醫師 你會發現自己每天所做的
所汲汲營營的是 是多麼微不足道的
自己是多麼渺小
相關書訊:
本書作者季德為一九九三年普立茲文學獎得主,透過他細膩的觀察和描述,哈佛大學醫學院傳染病學教授法默醫師的精采故事躍然紙上,讀來欲罷不能。
擁有哈佛大學醫學與人類學雙料博士的法默醫師,每年有四個月在波士頓看病、教學,其他時間則都在海地照顧窮病之人,治過的疾病可能比美國大多數醫師一輩子看過的還多。
他也到秘魯照顧結核病和瘧疾病人,後來又到古巴協助促進公共衛生,還說服了世界衛生組織(WHO)及世界銀行提供大量金錢,改善了西伯利亞監獄結核病大量爆發的危機。
法默醫師不屈不撓地奔走世界各地籌募捐款,讓窮人也能接受醫療,有個愛滋病人形容得貼切:「這傢伙是個聖人。」他的生命光輝,常人雖不能及,但絕對會受到啟發和感動。
二●內容摘錄:
法默說到自己罹患肝炎:「我若是生病,就會是那種在鬼門關外徘徊的病。」他是拿自己和全世界的貧民相比。這個想法雖然寬厚,但他不把自己健康當一回事的習慣,似乎是他表達「務實的團結」的方式。以他為別人的生命負責的態度來說,他對自己的生命似乎沒有盡到責任。(P.204)
三●我的觀點:
在這資本主義盛行的社會裡,人們做事情都講求效率,效率不及他人的終究都會被淘汰掉,也因為這樣,社會上許多人都認為與其花大錢去治療貧窮地區的病人,不如把這些錢留下來去治療其他更多的人,但他們都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這些貧窮地區的人所罹患的有大多數都是很棘手的病,例如文中所提到的MDR(multidrug-resistant TB—多重抗藥性結核病)及AIDS,「每個血肉之軀都有可能生病,而全世界每年都有數百萬的人當不成病人,因為他們完全沒有機會接受到醫療照顧。」這是法默醫師最直接也最令人震撼的觀點,的確,儘管現在醫療科技非常的進步,全世界的醫療資源還是相當的不均,在醫療先進的國家,人們擁有充足的資訊來診斷病情,但相對的在醫療落後的國家,一點輕微的病痛都可能因為耽擱或誤診而致命。
室內—戶外;寒冷—溫暖;他們的毒品—我們的藥;兩公升伏特加—六罐啤酒。
這是法默醫師對海地貧窮病人在接受治療前後完全不同的情況所提出的強烈對比,雖然只是簡短的四句話,卻充分的顯示出這些貧窮地區所面臨的困境,我個人非常欣賞法默醫師,因為身為一個醫師,大多數的人都會希望到擁有最先進醫療科技的醫療機構,相反的,法默卻選擇在貧窮的地區為人提供醫療服務、防止疾病的擴散、幫助公共衛生的建立以及確立俄國人道的監獄管理,也積極的在國際會議中吸引國際社會的注意,甚至在海地政治動亂時期冒險行醫,法默醫師風塵僕僕、四處奔波的以行動來關懷世界各地的弱勢者,然而許多人都認為這些成就都是法默和他所創辦的「健康伙伴(Partners In Health)」所造就的,但事實上僅僅只靠這些人是無法應付那麼多病人的,如果少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捐款、援助,「健康伙伴」將會無法繼續運作下去,一旦少了「健康伙伴」的服務,這些貧窮地區可能又得回到救援之前的情況。
能夠受到健康照顧是人權的一種,而人道對待的觀念在近幾年也有大幅的進步,不合人道的問題已經不再被忽視,像法默醫師就是人道對待最好的例子之一,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是像法默一樣傑出,但只要能發揮人道精神,把愛帶給弱勢者,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第二個法默,世上有許多關懷弱勢者的協會、基金會,我們可以做的是多多關注他們的動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透過自己的專業去服務較為不幸的人,一傳十,十傳百,只要能團結合作,帶動社會的風氣,相信我們能帶給弱勢者的不會僅僅只有充分的醫療,還有和平及安祥。
四●討論議題:
除了關注關懷弱勢者的協會、基金會以外,我們還有什麼其他的管道可以幫助弱勢者呢?
法默醫師 一位很特別的傳奇人物
他將他的想法付諸成為實際行動
多少人總是話說了就說了
然後卻沒有任何的實際行動
我也算其中的一員吧
幫助弱勢地區 是我們必須做的
有沒有這麼想過 當我們在享受的時候
是他們在幫我們受苦受難
而我們卻只顧自己享受
尤其是當他們沒有食物食用時
我們卻在實施減肥計劃
當他們沒有醫療資源時
我們卻在濫用等等的對比
結語:
當你靜下心
空出足夠時間閱讀這本書
認識了法默醫師 你會發現自己每天所做的 所汲汲營營的是 是多麼微不足道的
自己是多麼渺小
内容简介
· · · · · ·
擁有哈佛大學醫學與人類學雙料博士的法默醫師,每年有四個月在波士頓看病、教學,其他時間則都在海地照顧窮病之人,治過的疾病可能比美國大多數醫師一輩子看過的還多。
他也到秘魯照顧結核病和瘧疾病人,後來又到古巴協助促進公共衛生,還說服了世界衛生組織(WHO)及世界銀行提供大量金錢,改善了西伯利亞監獄結核病大量爆發的危機。
法默醫師不屈不撓地奔走世界各地籌募捐款,讓窮人也能接受醫療,有個愛滋病人形容得貼切:「這傢伙是個聖人。」他的生命光輝,常人雖不能及,但絕對會受到啟發和感動。
法默醫師的從醫之路與投入健康人權領域的發展歷程,打破一般人對於醫學和服務等邊界的傳統想法。法默的成長過程非常地特別,父母近似嬉皮的生活態度與教養方式,讓他從小沒有像一般小孩一樣平穩充裕,反而過著顛沛流離且物資短缺的生活。不過,這些生活經驗給了他不同的視野與價值觀,更讓他能在關注與提倡理念的同時,能先以務實的相關工作經驗和生活體悟,來實際地落實具體的關懷行動、同時佐以不斷地反省與學習,這些都造就了他獨特的生活哲學與對理想堅持不懈的工作態度。
大學就讀杜克大學人類學系,法默開始對於多元文化下的健康問題產生了興趣,他在學生時代對於學校附近的外籍勞工產生興趣,並在基於好奇與了解的狀況下,進一步與當地的修女一起開始透過關懷與服務來了解問題,並被這些修女樂於代表這些外籍勞工爭取權益的精神所感動。法默說,其實驅使他的主要動力並不是政治或宗教(他一直否認自己有特殊的政治或宗教立場),而是他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大於憤愾。他認為,其實很多地方發生的事情真相如何,他相信大部分的人並不了解,他認為唯有認真去發掘並了解問題始末與影響脈絡,才能進一步透過相關的專業知識與能力,佐以相關資源,來逐漸地改善問題。
他好奇於不同疾病或健康處置方式在於不同族群或社群中的表現方式,但是更吸引他注意的是,在這些被隱性忽略的健康處置方式,其實更顯示了更多元與深層的社會結構問題,例如:有些社群在某些疾病高罹患率或低治癒率的數字背後,其實顯示的是身處於資源弱勢、甚至是種『(社會)結構暴力』下的無辜受害者。法默在大學時的多元學習(人類學、歷史、社會科學、政治科學等無所不念),還有他關心時事等的長時間努力,使得他對於人道關懷的關注與堅持,兼具行動、思考與持續學習的動力及能力。
學生時期,對於自我性向及興趣的了解,使得法默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自我修行及理想實踐之路,他並以去世近一世紀的德國博學多聞之士費爾克(Rudolf Virchow, 1921-1902)為心靈導師,對公共衛生產生了一種道德面的認識。費爾克的許多至理名言對法默有很深的影響,例如:『醫學是社會科學,政治只不過是大規模的醫學』、『人類會因為習慣而能容忍最可怕的環境,這是人類受到的詛咒』、『醫學教育的目的不是提供學生謀生方式,而是為了促進社區的健康』、『醫師是窮人天生的保護者,他們應該要試著去解決相關的社會問題』,最後這句名言,也是法默最喜歡的一句話。
畢業後,法默持續這些關注的興趣與行動,他去海地從事海外志工服務,在當地工作數年之後,他決定同時申請哈佛大學的人類學博士學位與醫學博士學位來攻讀,並以海地作為他在健康議題上的研究與參與服務的終生田野。他做這樣決定的背景其實很簡單,因為他在工作地點長期的經驗發現,他需要更多元的專業訓練背景,來增加自己在理解問題起源及後續相關影響的能力,同時更希望自己有務實的臨床專業技能來解決已發現的健康相關問題。
對於健康相關議題,法默認為:了解疾病與健康議題不能只是關注於疾病本身,更需要花更多時間去了解疾病的病源問題,因為許多疾病並非只是病毒感染原因與治療方式的問題,而是有其社會結構問題。法默醫師對於健康系統研究與服務的貢獻良多,著名的研究在於關注『健康人權不平等』、『結構暴力』、『TB與AIDS的病原探討與治療』等,並強調務實的志工參與經驗來落實關懷與改變不平等的現實。
關於『健康人權不平等』與『結構暴力』等問題,法默進一步以『肺結核』(tuberculosis)舉例說明。很多海地高原上的病人在TB的治療失敗問題往往在於是否有定期服藥(DOT)的問題,甚至還導致複雜的『MDRTB』(多重抗藥性結核病),他發現病人無法定期服藥的原因有數個:初層次是『病人的定期服藥狀況與個人健康問題』,他與同事發現,許多人沒有交通的資源能定期回診拿藥,沒有錢坐車、距離太遠、或是交通工具過少都是問題,而就算能服藥,但是病人的健康狀況很差,因為他們普遍性營養不足,所以就算能定期服藥,但也會因為營養問題而惡化,甚至週邊的人也因此而被感染。所以他們決定建構更多定點性的醫療中心,培訓部份當地人成為監督服藥和提供藥物的註點服務人員,同時,依不同地區的資源狀況來協助改善病人的營養狀況、家庭結構健康狀況、還有甚至提供相關工作機會來協助改善。
法默醫師提到第二個層次問題,在於什 原因造成疾病的發生、傳播、甚至惡化,他以MDRTB在海地高原的傳染與治療來說明。以MDRTB來說,他與同事發現的TB初層次問題雖然可以解釋疾病的發生與治療狀況,但是,『當地政府在於健康系統中所提供的資源』也是造成疾病蔓延與惡化的主因。因為海地政經均受美國政府的干涉影響,當政治議題受外力干擾導致國內政經動亂下,許多資源的持續性提供與運輸均受到很大的影響,這也包括醫療資源部份(如藥物和醫療物資等、還有醫護人員的薪資)。
這些醫療資源的短缺和不穩定,導致初層次問題的惡化,同時也讓相關醫療人員無法持續協助病人,這也讓MDRTB的問題產生與惡化。政經動亂所產生的變化,包括因美國政府所施壓下之高原水壩的開發,造成當地居民賴以維生的農業無法繼續,所以許多高原居民往大都市聚集求謀生,但是因為沒有農業技能外的謀生能力,所以只能從事低層次勞力工作。萬一還喪失勞力此工作能力,許多人往往淪為資產階級的奴隸或是從事與觀光客的性交易來謀生,這些因為政治經濟所造成的『結構暴力』問題,造成了窮人的健康問題,他們也因此而成為了長期性的『病人』。萬一生病後無法繼續在都市求生,於是這些人只好回到高原,這也是高原上這類疾病病人之病源主因,而這也是當地在於如TB、MDRTB、甚至AIDS傳染主因與治療上的難題。
其實,法默醫師所提到的觀念:健康議題的關注,需要從多元角度與專業切入了解,因為忽視多元因素下所造成的疾病問題,只會讓醫療僅能停留在被動介入,而後來的發展事實也證明,忽略了解病因與其政經結構的關連性,會進一步造成疾病在治療與預防上其成效的惡化。同時,因為現代交通與全球化發展的相互密切關係,每個人其實都是生活上的共同體,而各種影響也會透過這樣的關聯網絡而牽一髮更動全身。忽略這些弱勢團體的問題,其實終究會造成資源強勢團體的更大問題,因為疾病能透過許多的傳染而產生更多更為嚴重的變異;這些問題,在低度開發國家或地區,或許因為醫療資源與技術短缺『僅』造成病人大量死亡,但是在中高度開發國家或地區,這造成的問題可能會造成社會動亂或是國家安全問題,所以我們不能忽略這些疾病的關聯性影響與傷害。
後來,法默還成立了著名的國際性非政府組織『健康夥伴』(Health Partner),在海地與數個第三世界國家中,供製海內外的志工進行健康相關服務。他除了落實具體的臨床治療與服務等行動之外,他還著有許多醫療及人類學的相關著作,如:Pathology of Power等書與研究論文。在務實的行動之於,也以專業及利用傳播的影響力,來持續對於改變偏見、增加多元了解與促進健康平等的努力。
附:中文版序 by :保罗·法默 | 2005年7月 当我得知《爱无国界》(描述几个人如何以其棉薄之力将现代医学带给最需要的人)要出中文版时,觉得非常荣幸。我很感谢翻译此书的人,更感谢认同此书中心思想的人──我们认为健康照顾是一种人权,而且认为医师及其它医疗照顾者,能够促使大众改变对穷人的医疗照顾的观念──而我希望本书的中心思想将可在中文通行之处得到共鸣。我常说我们所做之事「微不足道」,不过在某些意义上,这些事其实再重要不过了。「健康伙伴」现在在海地乡间、卢安达、秘鲁、俄国、墨西哥和美国等国家运作,我们也在哈佛医学院及「布利根与妇女医院」办了许多训练课程。不管在上述哪个国家,都有很多人过着穷苦的生活,也因而受疾病折磨。更有甚者,贫穷不仅增加了他们生病的机会,而且罹病后,也很难得到现代医疗的照顾。尽管医师-人类学家(我就是其一)所受的训练,是要察觉每个地方的医疗状况有何差异,然而这种现象仍是普世存在的。
我们都知道全世界到处都有穷人(富国与穷国皆然),需要医师为他们争取医疗照顾的权利,我们既感欣慰又觉害怕。欣慰的是,一个医师(或护士)不管身在何处,说何种语言,都能发挥所长,因为每个血肉之躯都可能生病,而我们可施以援手。然而可怕的是,全世界大约有超过十亿人没有享受到任何现代医学的成果。每一年,传染病都会夺走千万条性命,而那些疾病原本是可以预防或治疗的。光是二○○○五年,就有大约六百万人死于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而这些人绝大部分都当不成病人,因为他们完全没有机会接受到医疗照顾。
第二篇:医学导论心得
医学导论心得
临床0905 黄圆圆
200909155154
【摘要】:《医学导论》的学习让我们对医学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医生这个角色有了更好的认识,知道了对于一名好医生,精湛的专业技能,崇高的医德素养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非常必不可少的。【关键字】:医学导论
专业素质
职业道德
人际交往
虽然对《医学导论》的学习只有短短的几个周,可是我们却获益匪浅,给我们授课的老师都是医院的各位领导和专家,他们以饱满的热情,丰富的临床经验向我们介绍了医学的起源与发展,医学教育与医学学习及卫生生人员与卫生服务工作等内容。让我们早期接触认识临床,对临床医学有个全面的了解,对本专业的学科有了大概的了解,让我对以后的发展方向有了模糊的概念,初步学会进入医生的角色,提高对医学的学习兴趣。总得说《医学导论》这门课程是连接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一条纽带,一座桥梁,对于我们这些将来的准医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导航。
首先这门课程最先向我们讲述了医学的起源和发展,了解到古代的东西方医学,近现代医学,这些让我感到了医学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也让我们为人类祖先在过去的岁月中与疾病的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和智慧而自豪。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莫过于希波拉克底的医学誓词了 “我愿以自身判断力所及,遵守这一誓约。凡教给我医术的人,我应像尊敬自己的父母一样,尊敬他。作为终身最终的对象及朋友,授给我医书的恩师一旦发发生危急情况,我一定接济他……我愿在我的判断力所及的范围内,尽我的能力,遵守为病人谋利益的道德原则,并杜绝一切堕落及害人的行为。我不得将有害的药品给予他人,也不指导他人服用有害的药品,更不答应他人使用有害药物的请求。……无论到了什么地方,也无论需诊治的人是男是女,是自由民还是奴婢,对他们我一视同仁,为他们谋幸福是我唯一的目的。我要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不做各种害人的劣行,尤其不做诱奸女病人或病人眷属的缺的事。在治病的过程中,凡我所见所闻,不论与行医业务有否直接关系,凡我认为要保密的事项坚决不予泄露…… ” , 很好的概括了医生的使命。还记得刚开学在崇实会堂,大家一起举着右拳念着铿锵有力的誓词,是多么的热血沸腾,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医生这个角色的神圣和肩负的重任。通过《医学导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医生角色的内涵。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以下三种能力则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质。医生应当具有渊博的包括医学理论在内的学科知识和科学的思想方法,要有扎实的临床技能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保证诊治的及时性、准确性、有效性,从而实现自己的医学价值。不仅仅要牢记医学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且更要注重临床实践技能。此外,我们不应该只局限于医学专业知识,还应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多阅读社会科学类的书籍,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向社会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使不同的知识相互交叉渗透融合,不断产生新的的知识和认识。
其次,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医学道德是医务人员在医疗卫生工作中形成的并依靠社会舆论监督和内心信念指导的,用以调整医务人员与服务对象以及医务人员相互关系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医乃仁术,无德不立;大医有魂,生生不息”,作为医生要有博爱、仁和的情怀、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思想,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必须以解决病人痛苦为己任,一切以服务病人为中心,视病人为亲人。最重要的是要严格遵循医德规范,对待病人不分身份、地位都应一视同仁,而且要文明礼貌,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落实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去。
最后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较强的沟通能力。人际交往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作为医务工作者则更应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医患之间良好的沟通人际关系对病程的治疗是相当重要的,而且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对医生来说掌握医患沟通技巧是非常必要的,医患关系是同等的、互助的,并且患者是中央,是主体,医师是效劳者。医生天天打仗的是病人,借必需富有怜悯古道热肠和爱心,才能实正做到以病报酬中间,急病人之所慢,痛病人之所痛,更好地为病人消除病痛。医生应尊重病人,积极诚恳的倾听病人的述说,在日常医护工作中多与病人接触,使患者感到被尊重被关心和重视,应让患者在每个小的细节上都能感得到同等,得到尊敬,以赢得患者的信任,才能让患者在心思上克服徐病并乐意与医生协作。此外医生应严格保护患者的隐私,理解患者的感受。只有当患者真正的信任你依赖你,才能理解医生的工作,为医疗过程创造和谐融洽的氛围,使医疗活动顺利有序地进行。
总之,作为临床医学的学生,我们应从现在起充分认识课程的重要性,脚踏实地的学好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强思想素质上的提升,学会与人沟通,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所谓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既然选着了临床这个专业,选择了医务工作者这个职业,就该坚定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努力学习,努力做一个有道德,医德高尚,心系患者,医术精湛的好医生。
【参考文献】:《医学导论》 文历阳
《论人际交往的社会作用》 李宁
《医学素质教育与人才全面发展》 李艳芬 马兆明.
第三篇:学《医学导论》心得
学《医学导论》心得
学《医学导论》心得
八周的学习这么快就结束了,我深深地意识到:作为一名将要走进临床阶段学习的医学生,清楚医生的使命,必要的素质,培养过程以及医生的标准是根本要求。医生的职业是特殊的职业,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涵了不可缺少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四个方面。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疗职业水平是成为医生的标准。
也许有的人会认为,这种标准是对医生过分的要求。但是,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指出:“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也就是说,选择医学可能是个偶然,但一旦做出选择,就必须甘愿奉献一生的忠诚和热情。
作为临床医学的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医德素质,医德就是医学道德与修养。医德素养则是指医务工作者从职业性质出发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素质和努力加强道德品质修养的问题。医德作为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是以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为基础并根据义务工作这个神圣职业而形成的它与医务人员能否做好自己神圣的工作有着内在联系。
学习了临床医学导论这门课程,我了解了医学的发展历史,医学模式的转换,临床医学的进展,病人的心里,医生的使命、素质及其标准,疾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医院的设置和管理,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内容及我国卫生组织机构的基本情况。认识到了学习基础医学课程的重要性,以及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以后的重大作用。
作为大一学生的我,虽然选择了行医这一行,但仍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迷惘。也许这一切仍将继续,但是现在都已经过去了。我已摆正了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目标,那就是努力完成医学生向医生角色的转化,做一名合格的医生。而这一切,归功于《临床医学导论》课。这门课程不但帮助我确立了目标,最重要的是它让我懂得如何才能完成医学生向医生角色的转化,做一名合格的医生。总之,医学生向合格医生的转化,就应具备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
学习了《医学导论》后,我才真正懂得:医务工作的责任是神圣而伟大的,作为一名医学生在大学阶段就应为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的具备打下坚实的基础,努力完成医学生向医生角色的转化,做一名合格的医生。
学号: 姓名: 班级:
第四篇:医学人文讲座心得
医学人文讲座心得
今天,我们听取了陈教授关于提升专业素养的讲座汇报。身为一名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医学生,今天的讲座令我反思颇深。
首先,陈教授跟我们谈了临床医学的真谛。学习临床医学,如果没有书本做导读来学习病人的临床症状,就好像没有航海图来导引海上的航行,但是,如果没有从病人身上来学习医学,而只读书本,就好像学习航海,却从来没有出海航行过。由此告诉我们学习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临床医学应当“由病人开始,自病人引申,于病人完成”。
要论及医学生最初的人文教育,其实在全中国几千万大学生里头只是平常,没有一点特殊。那么为什么选择从医? 在现如今这么惨烈的医疗环境之下,依然有很多人义务反顾地迈向了从医这扇大门。其原因,有三:第一,工作利益好。中国的医疗状况,几年前,医生的获益可谓令多少人羡慕,虽说工作强度大,但在有利益的前提下,许多希望出人头地的穷家孩子选择了从医。第二,国内医疗资源的严重缺乏,医生的缺少使得国内几亿人在就以方面遇到很大的阻拦,国家队医学生的招募也尤为重视,不断地增加,而真正心系医生的人又有多少。这一部分潜在人很大程度上成为了社会指责医学生的“先锋”。第三,医学生只是许多90后中的一员而已,他们在上大学之前没有受过之类的人文素质教育,只是上了一个专业而已。如果就因为成为了医学生就被批判,那未免也太过草率。所以总的来说,不是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迫不及待,而是全体青少年的人文素质教育迫不及待。社会的作用更多的不该是指责和批判,而是改变,是治疗。
社会每次在强调我们进行人文医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的时候,总是在往关怀患者取靠近,其实我们需要的不是和患者去多亲近,多快乐。我们的使命始终是治病救人,我们需要做的难道不就是更好的交流和沟通,所有的所有都应该是为了更好的让患者痊愈,减少痛苦。所以完全不需要把理由讲的那么高尚,医学生还是该把做好医学当做第一要务。而在医学人文教育方面,医学人文的熏陶,比单纯的理论说教更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医学院校应与医院合作,尝试以案例讨论或深入实践,使学生在临床工作中自觉地体会医学的人文价值。关爱病房让弥留之际患者享受人生最后的关怀,感受到人间最后的和谐的医患关系,每一个在这里工作的医护人员得到最深刻的教育与最深刻的感悟。医学生在步人工作岗位之前接受这种培训,能够切身感受到当医学无能为力的时候,人文医疗给予患者及其家属良心的安慰与伦理的慰藉。这样,不仅提高医学生的社会阅历,培养其人文情操,而且能够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陈教授还给我们放了一幅意味深长的漫画。漫画中的夫妻关于骑驴的四种不同做法,每次都会引来旁人指指点点。由此告诉我们,任何时候你都不可能满足所有人,不管你做得多好。所以在以后行医的道路上,我们也不能一味执着于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即便有人对你提出各种不满,你也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争取无愧于心。
以人为本,关爱生命是新时代对医务人员提出的新要求。作为一名普通医学院校的医学生,在谈到人文素质教育时必须慎重,由于现如今的医学状况,在没有好的人文素质的前提下一名医学生不可能会有一个较光明的前景。在医学人文精神的指引下,医学院校理应积极引导和教育医学生提高人文素质。医学生人文素养在学习的过程中健康长成,将为个人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今后艰巨的医疗实践中有所作为。医学生人文素养作为无形的医疗资源将转化为有形的医疗资本,从而以良好的职业素养赢得患者的信任和社会的尊重,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总之,医学生会把自己做好,会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把自己转型成新时代的医务人员。每个医学生都有这个职责,去做好自己,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在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优秀的医学技术条件下,还能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学会两者互补,更好的做好自己的工作,为国家和民族而努力。
第五篇:医学人文讲座心得
医学人文讲座感想
今天晚上,我有幸听了时玉舫教授的医学人文讲座,讲座主题为“Your Value,Your Career,Your Life”,时教授与我们分享了他对于人生观,价值观,职业与梦想的思考。时玉舫教授主要从事不同T细胞群体的AICD的过程、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免疫抑制和肿瘤免疫学等研究。作为知名免疫学家,时教授创导了细胞凋亡的重要理论,迄今为止,时教授已发表SCI收录的研究论文上百篇,包括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等,其研究成果对探讨干细胞调控、癌症、传染病、过敏及自身免疫病病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时教授从他的经历谈起,给我们分享了他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他说自己是一个幸运的“老头儿”,他经历过文革,是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另外,他也成为了改革后首批出国的留学生。当时,正赶上现代免疫研究高潮,他有幸发现了淋巴细胞凋亡机制,随后逐渐研究干细胞免疫到转化。时教授也给我们讲述了他的大学时光。他指出,大学教育是走向独立的过程、迈向成熟的标志,也是情商培养的过程。大学是人生中难得的美好时光,怎样去享受这一段时光,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价值,是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去思考的命题。同时,时教授告诉我们不要拘泥于刻板的学习,要多参加课外活动,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并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
接着,时教授又谈到了职业的选择。通过与同学们的互动,他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但经过学习和工作后,他发现是否喜欢自己的选择,取决于所从事的事业是否能带来成就感和心快感。时教授在硕士阶段原本不是研究免疫领域,硕士期间有关寄生虫免疫的文章发表在Nature,Science,Immunology等大杂志上。在博士期间,他得到了他后来的博导的邀请,于是放弃了原有的博士学位,重新从硕士开始攻读免疫学。时教授说,这是他做过最有勇气的一件事。时教授还谈到了怎样做一名优秀的学生。他强调,成绩绝不是决定一个人优秀与否的关键,综合素质才是最关键的。我们应该重视情商的培养,体会学习的力量,寻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同时感受生活的乐趣,享受生活的美妙,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目标、有追求的人。
讲座过程中,时教授的机智幽默、豁达阳光深深地感染了大家。我们在毫不吝啬地送出自己掌声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时教授用身边的事例耐心的解答了同学们的疑问,并且为大家树立信心鼓劲加油。
时教授的演讲也引起了我对于自己未来的思考。医生这个职业向来具有极大的特殊性,这项工作直接与人类最为宝贵的生命相联系。当人们遭遇病痛的折磨甚至危及生命,医生理应没有任何回避的理由。放眼当今社会环境,唯权唯钱的物质主义大有占上风的趋势,而作为医生这么一个可以用“特殊”来形容的群体,他们的内心便会受到空前的挑战。换句话说,当一个医生还只是一个医学生的时候,他就要为将来所可能遇见的各种诱惑和挑战做好充足的准备,而达到这一要求的前提无疑是对于社会的深入观察和思考。身处大学这座象牙塔,没有人回来逼迫我们去认真省视社会的种种现实,我们可以因为一时的社会风潮变得心系天下,也可以在一个月后再次两耳不闻天下事。要认真面对我们可能拥有的未来,就必须做好面对未来的思想准备。
作为大三的医学生,我们也许看不清我们即将来所面对的种种,我们也许会对未来继续抱有小时候那样纯真的幻想,但至少我们拥有去认清自己内心,同时了解这个世界的机会。价值观也许是个过于空洞的哲学词汇,但深藏于我们心中的那份梦想与执着终将引导我们。不论路在何方,不论此时此刻我们能明白多少,不论你我是否真正对未来做好准备,我们必须向前,去探寻属于自己的那份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