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知识培训心得体会(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12:0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震知识培训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震知识培训心得体会》。

第一篇:地震知识培训心得体会

地震知识培训心得体会

地震知识>培训>心得体会

这次培训收获颇丰,简单概述如下:

一、地震的危害

地震是地球上所有自然灾害中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地质灾害。破坏性地震,往往在没有什么预兆的情况下突然来临,大地震撼、地裂房塌,甚至摧毁整座城市,并且在地震之后,火灾、水灾、瘟疫等严重次生灾害更是雪上加霜,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据统计,全球每年要发生500万次左右地震,虽然大部分地震因为发生在海洋或地壳深处或是由于震级太小而不被人感觉到,但每年仍有不少地震给震区人民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仅上个世纪以来,全世界就有120多万人死于地震,几乎每个地方都受到过地震的侵扰。

二、地震基础知识

震源:发生地震的地方。由于地震的发生,往往是地震发生处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岩石突然破裂引起的,所以实际上震源是一个区,但在我们进行研究时,为了方便起见,理论上常把震源看成一点。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地震时,在地面上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称极震区。

震源深度:震源与震中之间的直线距离。

震中距离:在地面上,震中到观测点(如地震台)的距离。

发震时刻:发生地震的时刻。

地震波:发生于震源,并在地球表面或内部传播的弹性波称为震波。地震波包括纵波P和横波S,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大,因此在一次大震发生时,稍远处的人们会先感到上下颠,然后是左右晃。

地震能量:指发生地震时释放出来的弹性波能量。

震级:按一定的微观标准,根据地震图上所记录的最大振幅,考虑到地震波随距离和深度的衰减情况所得到的表示地震大小的量度。

烈度:按一定的宏观标准,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种量度。我国使用十二度烈度表。

三、地震前兆现象

地震前兆异常是地震预报的基础,根据震例经验总结,地震前兆异常现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大小动物,惊恐不安。

较强的地震发生之前,在震区的一定的范围内的各种动物都会发生反常的行为叫做动物异常。这是由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保留了一些对地震非常敏感的器官,如蛇对外界红外线非常灵敏,能够分辨0.1℃变化,狗和猪的嗅觉非常灵敏等。震前在震中区会溢出热量、红外线和各种气体,因此有很多动物对地震有反应。

2、井水升降、翻花打旋。

因为井水与地下构造相连,震前在地应力作用下会产生翻花冒泡打旋等异常现象;此外在断裂面的磨擦下,使岩石中一部分元素溶解于水,因而使水变色为味,如Fe2O3离子能使水变红(铁锈),Fe2O3的离子使水变黑,Cu离子使水变绿等。

3、地裂崩塌、地气地雾。

地裂缝、地气、地雾也是地震宏观前兆之一。由于地岩石断裂应力的作用影响到地表,会在地面上形成较大较多的裂缝,地下岩层中赋存的气体上溢至地表所致。

4、地声隆隆、地光闪闪。

在较大地震发生时,在震源附近的断裂由于磨擦和压电效应而产生声音和火光叫作地声地光。地声较普遍,而地光一般发生在≥5.0级地震的情况下,如唐山地震时,人们看到3—4米高火状地光,持续约10分钟之久。

5、八月飞霜、严冬花艳。

在地震之前,植物也会出现异常,如唐山地震前,犁树开了两次花,海城地震前冬天杏树也有开花的现象,说明植物对地震也有很强烈的反应。形成原因主要有:(1)在断裂附近的树木,由于构造的应力和热量,温度升高使树开花,一般呈带状片状;(2)电磁效应与生物机理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电磁效应能够促使植物生长;(3)由于暖冬现象,气候变暖,使树木二次开花,植物异常对应地震,一般要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属中长异常期。

四、防震减灾常识

实际上,地震本身所造成的震动、地裂缝等对人类的威胁并不大,灾害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主要是因为建筑物倒塌造成有。根据科学家对世界上130次破坏性地震的调查表明,95%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由各类建筑物倒塌及生命线工程的破坏和地震引发的各种次生灾害造成的,但由于我们现在科学技术水平及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把各类建筑无限度地加固,并且由于现阶段地震预报水平还远远达不到人们希望的准确程度,因此灾害地震往往在人们没有准备的时候,令我们猝不及防,惊慌失措而错失躲避地震的良机,甚至可能会因采取了错误的行动而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因此,因此,掌握科学的应急避震、自救互救等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根据对以往地震的研究,人们发现在大震发生前的瞬间会出现轻微振动、地声、地光等异常现象,我们称这些现象为“自然预警现象”。从开始出现自然预警现象到建筑物倒埸有个短暂过程,这个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称为“自然预警时间”。经验表明,自然预警时间往往只有短短的几秒至十几秒,最多也只有二十几秒时间,如何正确利用这短暂的大自然留给人类最后的生存机会,甚至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够幸存下来。那么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我们该怎么去做呢?一旦感觉到发生了地震,首先要保持头脑冷静,切忌不能盲目跑向阳台准备跳楼,因为阳台是悬空建筑,最不稳定,极有可能最先坍塌;而跳楼也是极不明智的,容易摔成骨折甚至死亡,可能是楼并没有塌,人却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另外也不要盲目通过门窗外逃,因为在地震的作用下,楼层晃动,往往造成门框、窗框严重变形而很难打开,在试图打开门窗时反而会失去了宝贵的逃生机会,甚至可能被埋在这些承压能力小的建筑部位下。这时更不能去乘电梯,因为楼内的电力系统很可能会被破坏,而使人困在电梯内。正确的避震方法是迅速躲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的地方,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相对比较安全。如果情况太紧急,也可就近躲在没开门、窗的墙解下、结实的家俱旁,用柔软物体保护要害部位。在躲避时最好抱住管道之类的固定物,这样一是可以抵御抗震时不断的振动,二是多层砖混房屋塌落时,楼板或屋盖有时会呈倾斜状态,抱住固定物可以防止顺着楼板滑下而被埋压。

总之,不管在何时何地,遇到地震时都不要惊慌失措,一定要保持镇静,根据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采取相应的措施,利用震前极为短暂的“自然预警时间”进行最有效的防护,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所造成的损失。

第二篇:地震知识

一、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当地球内部在运动中积累的能量对地壳产生的巨大压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积累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就形成了地震。一次强烈地震过后往往伴随着一系列较小的余震。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出去,在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

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二、我国地震带分布情况

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20世纪以来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

三、汶川地震为啥特别“凶”?

据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介绍,这次汶川发生地震是我国大陆内部地震,属于浅源地震,其破坏力度较大。张国民说,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范围内,而深源地震最深的可以达到650公里左右。其中,浅源地震的发震频率高,占地震总数的70%以上,所释放的地震能占总释放能量的85%,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对人类影响最大。专家表示,全球7级以上地震每年18次,8级以上1~2次。我国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推挤,地震活动比较频繁。张国民说,从大的方面来说,汶川地震处于我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中部地区的中轴地震带位于经度100度到105度之间,涉及地区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属于我国的地震密集带。从小的方面说,汶川又在四川的龙门山地震带上。因此,这里发生地震的几率较高。

四、大地震后如何自救与互救?

大震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是震时人们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一定准备,震时又能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望。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1.学校的避震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2.家庭的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注意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

3.公共场所的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

4.户外的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在行驶的电(汽)车内要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5.遇到特殊危险时的自救方法

燃气泄漏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毒气泄漏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绕到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遇到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

应注意避开的危险场所:生产危险品的工厂;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仓库等。

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

6.如果被埋压如何处理

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你要尽量改善自已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搬开身边可搬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7.积极参加自救互救

救人方法:挖掘被埋压人员时应保护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使伤者先暴露头部,清除其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受伤;脊椎损伤者,搬运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当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应立下标记,以待救援。

为了最大限度地营救遇险者,应遵循以下原则: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也就是“先多后少”;先救近处被压埋人员,也就是“先近后远”;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员,也就是“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扩大营救队伍,也就是“先轻后重”;如果有医务人员被压埋,应优先营救,增加抢救力量;找寻被压埋的人。

8.灾后特殊情况下的生活小常识

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搭建和居住防震棚要注意防火;积极投入恢复重建工作

一、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当地球内部在运动中积累的能量对地壳产生的巨大压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积累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就形成了地震。一次强烈地震过后往往伴随着一系列较小的余震。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出去,在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

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二、我国地震带分布情况

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20世纪以来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

三、汶川地震为啥特别“凶”?

据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介绍,这次汶川发生地震是我国大陆内部地震,属于浅源地震,其破坏力度较大。张国民说,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范围内,而深源地震最深的可以达到650公里左右。其中,浅源地震的发震频率高,占地震总数的70%以上,所释放的地震能占总释放能量的85%,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对人类影响最大。专家表示,全球7级以上地震每年18次,8级以上1~2次。我国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推挤,地震活动比较频繁。张国民说,从大的方面来说,汶川地震处于我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中部地区的中轴地震带位于经度100度到105度之间,涉及地区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属于我国的地震密集带。从小的方面说,汶川又在四川的龙门山地震带上。因此,这里发生地震的几率较高。

四、大地震后如何自救与互救?

大震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是震时人们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一定准备,震时又能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望。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1.学校的避震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2.家庭的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注意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

3.公共场所的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

4.户外的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在行驶的电(汽)车内要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5.遇到特殊危险时的自救方法

燃气泄漏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毒气泄漏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绕到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遇到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

应注意避开的危险场所:生产危险品的工厂;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仓库等。

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

6.如果被埋压如何处理

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你要尽量改善自已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搬开身边可搬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7.积极参加自救互救

救人方法:挖掘被埋压人员时应保护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使伤者先暴露头部,清除其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受伤;脊椎损伤者,搬运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当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应立下标记,以待救援。

为了最大限度地营救遇险者,应遵循以下原则: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也就是“先多后少”;先救近处被压埋人员,也就是“先近后远”;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员,也就是“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扩大营救队伍,也就是“先轻后重”;如果有医务人员被压埋,应优先营救,增加抢救力量;找寻被压埋的人。

8.灾后特殊情况下的生活小常识

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搭建和居住防震棚要注意防火;积极投入恢复重建工作

第三篇:地震相关知识

地震前兆

水异常: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无雨水质浑,天旱井水冒。”“水位变化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1]。”

生物异常: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的侵入等等。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的反应。如一个地区的重力发生变异,某些动物可能能通过它的平衡器官感觉到;一种振动异常,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也许能够察觉出来。地震前地下岩层早已在逐日缓慢活动,呈现出蠕动状态,而断层面之间又具有强大的摩擦力,于是有人认为在摩擦的断层面上会产生一种每秒钟仅几次至十多次、低于人的听觉所能感觉到的低频声波。人只能感觉得到每秒20次以上的声波,而动物则不然。那些感觉十分灵敏的动物,在感触到这种声波时,便会惊恐万分、狂躁不安,以致出现冬蛇出洞,鱼跃水面,猪牛跳圈,在浅海处见到深水鱼或陌生鱼群。鸡飞狗跳等异常现象。动物异常的种类很多,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动物、冬眠动物、鱼类等等。

地震前动物反应以及动物的异常表现:

牛、马、驴、骡:惊慌不安、不进厩[jiù]、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猪: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拱圈、越圈外逃。羊: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越圈逃跑、闹圈。

狗:狂吠不休、哭泣、嗅地扒地、咬人、乱跑乱闹、叼着狗崽搬家、警犬不听指令。猫:惊慌不安、叼着猫崽搬家上树。兔:不吃草、在窝内乱闹乱叫、惊逃出窝。

鸭、鹅:白天不下水、晚上不进架、不吃食、紧跟主人、惊叫、高飞。鸡:不进架、撞架、在架内闹、上树。鸽:不进巢、栖于屋外、突然惊起倾巢而飞。

鼠:白天成群出洞、像醉酒似的发呆、不怕人、惊恐乱窜、叼着小鼠搬家。蛇:冬眠蛇出洞在雪地里冻僵、冻死、数量增加、集聚一团。

鱼:成群漂浮、狂游、跳出水面、缸养的鱼乱跳、头尾碰出血、跳出缸外、发出叫声、呆滞、死亡。蟾蜍(癞蛤蟆):成群出洞。

古语动物反常的情形,也有几句顺口溜: 震前动物有预兆,密切监视最重要。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如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与异常繁茂等。

气象异常:人们常形容地震预报科技人员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这的确有道理。地震之前,气象也常常出现反常。主要有震前闷热,人焦灼烦躁,久旱不雨或阴雨绵绵,黄雾四散,日光晦暗,怪风狂起,六月冰雹(飞雪)等等。

如:

射线云:浮云在天空会呈极长的射线状,射线中心指向的位置就是中心地震的位置,这样的射线云很容易被人们观察到。地震云:地震云是非气象学中云体分类的一种预示地震的云体,在地震发生前云体的颜色为:白色、灰色、橙色或者橘红色。地震云的特点:大风不易改变其形态,天空和云有明显的分界线,多出现波状。

地光异常:地光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光亮,其颜色多种多样,可见到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混合色,如银蓝色、白紫色等,但以红色与白色为主;其形态也各异,有带状、球状、柱状、弥漫状等。一般地光出现的范围较大,多在震前几小时到几分钟内出现,持续几秒钟。中国海城、龙陵、唐山、松潘等地震时及地震前后都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发光现象。地光多伴随地震、山崩、滑坡、塌陷或喷沙冒水、喷气等自然现象同时出现,常沿断裂带或一个区域作有规律的迁移,且与其他宏观微观异常同步,其成因总是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且受地质条件及地表和大气状态控制,能对人或动、植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异常报告,都在震前几秒钟至1分钟左右目前我们所掌握的地光。如海城地震,澜沧、耿马地震等都搜集到了类似的报告。

地气异常:地气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雾气,又称地气雾或地雾。这种雾气,具有白、黑、黄等多种颜色,有时无色,常在震前几天至几分钟内出现,常伴随怪味,有时伴有声响或带有高温。

地动异常:地动异常是指地震前地面出现的晃动。地震时地面剧烈振动,是众所周知的现象。但地震尚未发生之前,有时感到地面也晃动,这种晃动与地震时不同,摆动得十分缓慢,地震仪常记录不到,但很多人可以感觉得到。最为显著的地动异常出现于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之前,从1974年12月下旬到1975年1月末,在丹东、宽甸、凤城、沈阳、岫[xiù]岩等地出现过17次地动。

地鼓异常:地鼓异常指地震前地面上出现鼓包。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霍7.9级地震前约半年,甘孜县拖坝区一草坪上出现一地鼓,形状如倒扣的铁锅,高20厘米左右,四周断续出现裂缝,鼓起几天后消失,反复多次,直到发生地震。与地鼓类似的异常还有地裂缝、地陷等。

电磁异常:电磁异常指地震前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的异常。最为常见的电磁异常是收音机失灵,在北方地区日光灯在震前自明也较为常见。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前几天,唐山及其邻区很多收音机失灵,声音忽大忽小,时有时无,调频不准,有时连续出现噪音。同样是唐山地震前,市内有人见到关闭的荧光灯夜间先发红后亮起来,北京有人睡前关闭了日光灯,但灯仍亮着不息。

经验诗歌

一.地下水异常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无雨水质浑,天旱井水冒。水位变化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二.生物异常

骡马牛羊不进圈,鸭不下水狗狂叫。老鼠搬家往外逃,鸽子惊飞不回巢。冰天雪地蛇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三.其他

临震前,一瞬间,地声隆隆地光闪。大震将至要果断,迅速行动快避险。

地震如何正确避险?

发布时间:2012-12-19 17:00:38 信息来源:中国地震信息网

应对地震策略一:第一时间关闭明火、电源

地震到来的时候,如果您的厨房里正在烧水或者做饭,可千万要记住必须在第一时间关掉火和电源。

地震时发生剧烈摇晃,如果家里有明火存在,或有开着的电源,就很容易发生火灾。关闭火源和电源是把地震损失降低的重要因素。

应对地震策略二:寻找合适的躲避位置

比较安全的空间有:承重墙的墙根、墙角,卫生间等小房间。暖气管道旁是理想的躲避场所。一来暖气的承载力较大,二来管道内的水能延长人的存活期。

应对地震策略三:保护好头部

人蹲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这样的姿势可以在地震时保护好头部,当然,如果您有条件,还应该拿软靠垫护住头部,有条件的话,还要尽可能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灰土和毒气。

应对地震策略四:努力呼救

地震时如果不幸被压在了废墟里,身边如果有水管和暖气管的话,就非常方便求救。您可以用力敲击管道,声音就能够传出去,这样的求救信号在危急的时刻也是至关重要。地震时自己呼救的声音很难被外界听到,但管道的声音较容易被外界发觉。

我们介绍的这些防震攻略您可要记牢了,虽然平时我们可能觉得地震离自己挺遥远,但一旦到关键时刻,这些办法也许就能帮助人们保住生命。这些都是地震来临时的具体措施,不过,地震局的专家说,还有一点比这些具体措施更重要,那就是面对灾难时良好的心理素质。一定要保持冷静沉着,尤其在公共场合,恐慌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混乱,要学会理智地面对灾难。

其实不只是面对地震,当面对各种灾难的时候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听从指挥都是最重要的。希望我们教您的这几招您都能记住了,让它们在关键时刻给您带来安全和平安。

误区一:发生地震马上往户外逃

地震到来的时候,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赶快逃到空旷的地方去。可是有研究表明,在地震发生的短暂的时间里,人在出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概率最大。

在以楼房为主的都市里,地震时逃往户外就存在更大危险。因为屋顶的砖瓦、广告牌、玻璃墙等都有倒塌的危险。另外,住在高层的人如果都同时往户外逃,容易发生混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误区二:躲入大衣柜或其他大型家具里

很多人可能觉得,一些大块头的家具能给人安全感,地震的时候它们没准能是个庇护所,但真要到了地震的时候,您可千万要离它们远一点。

地震时千万不能躲到大衣柜里或者其他柜子里。大衣柜虽然结实,但是重心太高容易倾斜,而且人一旦柜子里就会视野受阻,四肢受到束缚,不仅会错过逃生机,还不利于被救。

误区三:趴在地上或躺着以节省体力,等待救援

地震发生时躺卧或趴着的姿势都是很危险的,因为这时身体的平面面积就加大了,这样被废墟等物体击中的几率比站着时要大五倍,而且躺卧也不利于身体灵活活动,所以地震时保持正确的姿势至关重要。

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原来这些做法竟然这么危险。您可千万要记住了,万一遭遇了地震,可千万不要着急往外面跑,也不要躲进家具里,而且千万不能躺着。以上这些是误区,那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

第四篇:地震应急知识

地震应急知识

一、地震前兆

大地震发生前总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人们把观察到的那些与地震发生有密切联系的异常现象称为地震前兆。

地下水异常: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无雨水质浑,天旱井水冒。

水位变化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动物异常:

震前动物有预兆,密切监视最重要。

骡马牛羊不进圈,鸭不下水狗狂叫。

老鼠搬家往外跑,鸽子惊飞不回巢。

冰天雪地蛇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

地光和地声:

地光和地声是地震前或地震时从地下或地面发出的光亮及声音,是重要的临震预报。

临震前,一瞬间,地声隆隆地光闪。

大震将至要果断,迅速行动快避险。

二、地震时如何避险

从发生地震到房屋倒塌,-般只有十几秒的时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瞬间冷静地作出正确的抉择。强震袭来时人往往站立不稳。如

果一时逃不出去,最好就近找个相对安全的地方蹲下或着趴下,同时,尽可能找个枕头、坐垫、书包、脸盆或厚书本等护住头、颈部,待地震过后再迅速撤离到室外开阔地带。

应急要点:

在住宅(楼房和平房):要远离外墙及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等房间小、不易塌落的地方,躲藏的具体位置可选择桌子或床下,也可选择坚固的家具旁或紧挨墙根的地方。

住楼房的千万不要跳楼!

在教室:学生应用书包护头躲在课桌下或课桌旁,地震过后由老师指挥有秩序地撤出教室。

在工作间:迅速关掉电源和气源,就近躲藏在坚固的机器、设备或者办公家

在商场、展厅等公共场所:躲在坚固的立柱或墙角下,避开玻璃橱窗、广告灯箱、高大货架、大型吊灯等危险物。地震过后听从工作指挥有序撤离。

在车辆中:司机要立即驾车离立交桥、高楼下、陡崖边等危险地段,在开阔路面停车避震;乘客不要跳车,地震过后再下车疏散。

在开阔地:尽量避开拥挤的人流,-

家人要集中在一起。

地震时,许多习以为常的东西都可能成为致命“杀手”,必须予以高度提防。注意远离高层建筑、烟囱、高大古树等,特别要避开有玻璃幕墙的建筑物。躲开变压器、电线杆、路灯、高压线、广告牌等高处的危险物。

躲开危房、危墙、狭窄的弄堂、修有高门脸和女儿墙的房屋、堆放得很高的建筑材料等易坍塌的危险物。

不要使用电梯。

三、震后的自救与互救

大地震后,在最短时间内展开自救互救,尤其是家庭、邻里间的自救互救,是减少地震伤亡的有准备措施之一。.自救要点:

被埋压人员要坚定自己的求生意志,消除恐惧心理,能自己离开险境的,应尽快想办法脱离险境。

提醒:坚定求生意志可创造奇迹!

被埋压人员不能自我脱险时,应设法先将手脚挣脱出来,清除压在自己身上特别是腹部以上的物体,等待救援。可用毛巾、衣服等捂住口、鼻,防止因吸入烟尘而引起窒息。

被埋压人员要头脑清醒,不可大声呼救,尽量减少体力消耗,等待救援。应尽一切可能与外界联系,如用砖石敲击物体,或在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救。

被埋压人员应设法支撑可能坠落的重物,确保安全的生存空间,最好向有光线和空气流通的方向移动。若无力脱险,在可活动的空间,设法寻找食品、水或代用品,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营救。

四、注意:

遇到地震要保持镇静,不能拥挤乱跑,震后应有序撤离。

已经脱险的人员,震后不要急于回屋,以防余震。

对于震动不明显的地震,不必外逃。

遭遇震动较强烈的地震时,是逃是躲,要因地制宜。

第五篇:地震安全知识

地震安全知识

地震造成的损失要比大火、洪水大得多,往往会使整座城市处于瘫痪,大地震可使整个城市顷刻之间化为废墟;因此,一旦发生了强烈地震,很难立刻得到救援。地震时的伤亡,主要是地震引起的火灾和房屋崩塌造成的。

地震的预防

要避免地震的灾害,最有效的办法是依靠自己,以自己的力量做好预防灾害的准备。一般家庭常备的东西有粮食和饮水,以每人平均保存5天的份量为佳。另外再准备一些防灾用品,如防灾头巾、手电筒、急救药品、蜡烛、半导体收音机等以及一些逃生用具,如毛毯、便携式炊具、固体燃料等。

由于住宅不宽裕,人们总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如棚、架、搁板)。不过,由于地震的震动,搁板上放置的重物是很容易掉下来的。因此,平时放置东西要多加考虑。

人们对黑暗很难适应,这不仅仅是看不见,还在心理上增加了压力。因地震而停电是不奇怪的,黑暗中就是在自己的房间也很难分辨东西南北,所以手电筒随时带在身边,就不会有太多的恐惧了。

地震发生后,电视中断,电话不通,报纸停刊,信息来源完全被断绝。此时,只有小型的收音机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重要情报,从而可以更好地应付不断变化的情况。

当大地震平息后,首先感到困惑的是饮用水的问题。这种场合,水道断水是经常的事,城市中井水很少,所以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地震的情况下,有必要每晚睡前准备一些应急的饮用水。

考虑到地震后的混乱情况,准备好三个月的现金花销是必要的。因为地震之后,银行、邮局等处往往取不出款。

人们总喜欢把急救用具藏在某一角落,或不起眼的地方。可是,这些东西在地震中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平时要把它们放在某一固定并且容易拿到的地方。

地震时,穿高跟鞋对避难百害而无一利。平时应穿或备用跑得快、耐用、平跟的棉鞋或运动鞋。拖鞋和草鞋都不合适,高跟鞋绝对不行。

如何逃生

地震具有突发性,使人措手不及,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切勿试图冲出房屋,这样砸死的可能性极大。权宜之计是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倘若没有坚实的家具,应站在门口,门框多少有点保护作用。应远离窗户,因为窗玻璃可能震碎。

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尽可能远离高大建筑物,跑到空地上去。为免地震时失去平衡,应躺在地上。倘若附近没有空地,应该暂时在门口躲避。

切勿躲在地窑、隧道或地下通道内,因为地震产生的碎石瓦砾会填满或堵塞出口。除非它们十分坚固,否则地道等本身也会震塌陷。

地震时,木结构的房子容易倾斜而致使房门打不开,这时就会眼睁睁地把命丢掉。所以,不管出不出门,首先打开房门是明智之举。

发生大地震时,搁板上的东西及书架上的书等可能往下掉。这时,保护头部是极其重要的。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身边的棉坐垫、毛毯、枕头等物盖住头部,以免被砸伤。

即使在盛夏发生地震,裸体逃出房间也是不雅的,而且赤裸裸的身体容易被四处飞溅的火星、玻璃及金属碎片伤害。因此,外出避难时要穿上尽可能厚的棉衣和棉制的鞋袜,并且要避免穿上易着火的化纤制品。

如在医院住院时碰到地震,钻进床下才是最好的策略。这样,可防止从天窗或头顶掉下物品而砸伤。地震时,不要在道路上奔跑,这时所到之处都是飞泻而下的招牌、门窗等物品。因此,此时到危险场合最好能戴上一顶安全帽子之类的东西。

地震时,大桥也会震塌坠落河中,此时停车于桥上或躲避于桥下均是十分危险的。因此,如在桥上遇到地震,就应迅速离开桥身。

大地震有时发生在海底,这时会出现海啸。掀起的海浪,会急剧升高,靠近岸边的小舟就十分危险。此时,最好是迅速离开沙滩,远离浪高的海面,才算是安全的。

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里面的人会因惊恐而导致拥挤,这是由于惊恐的人们找不到逃生的出口的缘故。这时需要的是镇静,定下心来寻找出口,不要乱跑乱窜。

防止次生灾害

要注意防止地震次生灾害。所谓地震次生灾害,主要是指地震后引起的水灾、火灾以及有毒气体蔓延等等。很多经验表明:次生灾害往往比地震本身造成的损失大得多。如何防止次生危害呢?

对工矿企业中的易燃、易爆、剧毒品,要严密监视,地震时,一旦发现剧毒品或易燃气体溢出,应立即组织抢救。

对于大型水库、堤坝等,要预先做好防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加固。水库下游的居民,在地震发生时,要严密注视堤坝的安全,遇有险情,除组织力量抢救外,要迅速向安全地带转移。

大地震发生在山区,由于山崩塌方等,可能堵塞河道,遇到此种情况,要立即组织人员疏通,以免造成水灾。

在接到关于地震的预报以后,要立即有秩序地疏散,尽快离开房屋。人员疏散时,要避开高楼房、烟囱、高门脸、女儿墙、高围墙等,更不要在狭窄的胡同中停留。要避开高压电线、变压器,以防电杆或电线震断触电伤人。

在山区,还要远离悬崖陡壁,以免山崩、塌方时伤人。还应离开大水渠、河堤两岸,这些地方容易发生较大的地滑或塌陷。

逃生不忘灭火

由于地震带来的火灾而致死亡人数增至10倍以上。比起地震本身,地震后的火灾更可怕。因此,一旦发现稍有震动,首先要关掉液化气开关,消除火源。但经验告诉我们,当大地震发生时,人们往往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去顾及火源。

尽管如此,只要有可能的话,避难之际要设法关掉煤气总开关。由于强烈震动,煤气管有可能脱落。所以我们不得不考虑室内其它配管破损情况。

在工厂作业时,如遇上地震,危险性很大,在冲出工作场所避难前,首先要切断电源,消除火源,停止机器运转。否则,还在运转的机器连同工作人员会成为火灾的牺牲品。

因地震发生的火灾,当火势变强时,在空中可能会形成漩涡形,风向会千变万化。但火源总是固定不变的。看清火的源头,辨明火的燃烧方向后,再逆风而跑是最明智的。另外,地震过后外出时,切勿走近不大坚固的楼房,因为建筑物受地震摇撼后,随时可能倒塌。

地震火灾的预防

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

生产、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应该与居民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为防止地震时发生火灾,凡性质互相抵触的易燃易爆物品,都要分别贮存。放在架子上的易燃易爆物品,应将容器和架子固定,以防震时倾倒。凡遇到震动、撞击、摩擦就会起火的易燃物品,应当单独处理,放在稳固的容器内,用沙子围护起来,放到安全的地方。对贮存大量易燃液体的贮罐,应当采取加固措施,防止震倒、震裂、倾斜。地上油罐,不要设在太高的地方,也不要设在沿近河岸的地方,要在油罐附近筑砌护堤,以防油罐震裂后,石油溢出引起大面积火灾。

对煤气站、液化石油气站、加油站,要加强检修,发现跑、冒、滴、漏以及支架不牢等情形,要及时采取加固和封闭措施。

接到地震预报后,应及时将易燃气体钢瓶运到安全地点,来不及运走的要卧放,并要采取防震措施。

加强对火源的控制

平时养成习惯,不要在火炉附近存放易燃物品。夜间封火的生活用火炉,最好坐上一锅水,在接到地震预报后,要尽快把火熄灭,使用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灶具的要立即关闭阀门。凡有特殊要求,震时不能停火的生产用炉,要有抗震措施,确保震时不发生火灾。

防震棚尤应注意防火。不要随便吸烟、乱扔烟头,尽量不用油灯、蜡烛照明,需用时,得放在盛有沙土的盆内或桶内。

加强对电气设备的检修

电杆杆基要牢固、夯实,拉线埋深一些,严防震时倒杆,高压线下、变压器下不要支搭防震棚,不要堆放易燃物品,大型的浸油式变压器最好不架在柱上,设在室内的浸油式变压器应设置事故油池,万一地震时变压器被砸毁,保证流出的油安全泄入油池,不致随处燃烧,造成严重后果。

在接到地震预报时,要及时将电气开关的电源切断,尤其是电炉、电熨斗、电烙铁等电热工具一定要及时拔下插销,切不可慌张离去。凡震时不能切断的电源,确保震时不致发生火灾。

做好灭火准备工作 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灭火方案,要尽量多的准备一些灭火工具,如水缸、水桶、铁锹、沙土等,要注意天然水源(如水井、水池、湖、泉、河)的保护和利用,地震时,万一人工水源遭到破坏,这些简易灭火工具和天然水源,对于扑灭火灾是十分重要的。

支搭防震棚要考虑到灭火的需要,不要覆盖住消防水源(如消火拴等),不要挡住消防车通道。地震逃难法

在经常会发生地震的地方,人们都积累了一些预防地震的经验。当然,有预报地震的健全设备和机构是可以避免巨大的损害的。对一般家庭来说,当发生地震时,该怎么办呢?现列出九条注意事项,供参考:

1、不要惊慌地奔出室外,首先暂时躲在坚固的家具或桌子底,最好躲在体积小的房间,如卫生间、厨房。

2、一次强震过后,不应安心下来,要准备应付余震的发生。

3、震后首先将大火扑灭。

4、尽量步行到避震所,携带物应尽量减至最少。

5、不要走过狭窄的道路、沟渠边缘、悬崖或河边,以免发生意外。

6、注意不要靠近山体、悬崖,以免崩裂发生意外。

7、靠近海岸时,必须注意海啸的发生。在低洼地则应防止水淹。

8、不要害怕余震,也不要乱听谣言。

9、遵守秩序,注意卫生。

在平时,预先准备好各种避难的工具和装备:

1、水;

2、五日左右的粮食(准备好即使一天不生火也足够食用的粮食);

3、贵重物品(现金、银行存款薄,各种证件以及必要的印鉴等);

4、手电筒、蜡烛、火柴等;

5、收音机;

6、毛毯;

7、手巾、绳、草纸等日用品以及洗漱用品;

8、急救药品;

9、背囊等用品。

这些用具应平时整理好,以便需要时可以马上携带走。

如果有婴儿或幼儿的家庭,要准备好婴儿用的尿布、奶粉、伞、席子等其他小孩子用品、最重要是根据家庭的需要,随时准备好可以足够两至三天生活的各种应急日用品或食物。

下载地震知识培训心得体会(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震知识培训心得体会(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震应急知识

    【科目】地震安全教育 【主要内容】了解地震的成因及地震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之一地震,明白自然灾害存在的极大危险,提高地震防护知识,将伤害......

    知识培训心得体会

    培训学习心得体会陈丽丽:转眼间培训班的课程已经接近结束,经过十一天的学习,我想我们每一位学员都有不同的但很大的收获。对于我个人,我认为这次培训班举办的非常有意义,非常有......

    小学生地震自救知识

    小学生地震自救知识 所谓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对策。 学校避震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

    地震安全逃生知识

    地震安全逃生知识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知道地震的原因,以及预防地震伤 害的方法。 教学重点: 地震的成因. 教学难点: 地震时如何求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地震知识竞赛答案

    地震知识竞赛答案1 1、防震减灾公益服务热线是__A___。 A、12322 B、12315 C、12312 2、地震三要素是指地震发生时间、地震发生地点和__ C _。 A、地震发生经度 B、地震发生......

    地震知识集[推荐5篇]

    地震知识集 地震自救两个最佳原则 能形成“生命三角空间”的地方才是最佳躲避地点。 日本9级地震、中国云南5.9级地震、新西兰6.3级地震,短短20天内,三场地震灾难牵动了全球人......

    地震预防知识2

    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六) 第二篇 地震科普知识竞答题答案一、单选题 1、地震是地球( D )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 B、地壳 C、地幔D、内部2、烈度和震级的区别( A ) A、烈度:地......

    地震防灾避险知识

    前 言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 震感波及半个亚洲,这次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截至5月30日12时,已造成68858人遇难,366586人受伤, 1861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