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名师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2 12:50: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相约名师学习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相约名师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篇:相约名师学习心得体会

“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学习汇报

泉港区界山小学 陈月琼

有幸能去厦门参加第十六届“相约名师.聚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为期两天半的观摩课一共听了9位名师的演示课。这次观摩活动,专家们主要围绕着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专家们用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风采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诠释了数学核心素养,虽然他们切入点虽然不一样,但都有共同点:

1、课题引入都是通过游戏或质疑开始,而且这些游戏和质疑都源于实际生活,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如许卫兵专家通过数学魔术——猜牌引发学生探索兴趣,通过故事《狄青百钱定居心》引发生对钱币的两面可能性的思考,成功地引入可能性,再通过分析抽奖中奖项设置,让生充分理解可能性的大小,最后引导生运用可能性解释数学魔术的奥秘。

2、他们都能给予学生充分时间探索,每一个新知识点的形成大部分都是学生思考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师呈现的过程,师只是在必要时给予巧妙点击。这就是我们说得把课堂还给学生。

3、他们都非常重视第一课概念的理解,概念的学习都有一个探索过程,正如吴老师说的:第一课会在学生心目中起第一印象作用,所以这一课要讲透。

4、他们的课堂探索都是由遇到问题——联系旧知识——转化成新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强球震专家引入课题时让生体验到旧知识表达方式的不方便性,从而引入分数的表达,让生感觉学习分数的必要,提高积极性;在引导生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时,他让生从小猴分饼例题中总结出分数每部分名称,这样从分析过程中认识概念性东西,使生印象更深刻,记忆更牢固;在引申几分之一大小比较时,他是 让生通过折同样大小纸来表示分数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然后再直观比较,接着让生观察思考总结发现规律。

通过这次观摩活动,我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总结如下:

1、以往教学按节备课,不能把握教材的总体性。

2、经常为了赶时间,每一章第一课概念性知识经常只是一带而过,没有给生足够探索过程。

3、以往新知识内容总是我呈现得多,而生自主探索交流汇报的较少。

4、课堂引入模式往往采用教材情境图课件引入,模式单一而又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5、素材准备不够,巩固练习往往取自于教材,而非根据生情况设计。6备学生环节做得不够,往往较难预料突发情况。

这次厦门之行,虽然很辛苦,但让我大开眼界,在今后教育生涯中我要放宽眼界,放眼未来,不要将自己局限在狭小的教育领域,只有多学习、多研究、多探索,时不时让自己充电、升级,让自己在学习中求进步,在经验中求创新,才能谱写出辉煌的篇章。

第二篇:相约名师南昌学习心得体会

好课——教得有效,学得愉快

好课,是每一位教师梦寐以求的目标,从教以来,也一直为之不懈努力,可越教越迷茫了。什么是好课?怎样的课才能戴上好课的桂冠呢?心里挺纠结的。直到有幸参加全国第五届“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观摩研讨会后,我对它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那就是好课必须要教的有效,使学生学的愉快!

纵观吴正宪、徐斌、张齐华、黄爱华等名师的课堂,聆听他们的讲座,发现他们的课堂之所以那么有效是因为他们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 1.用心钻研所教知识。

这点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张齐华老师在讲述做不一样的自己中提到的他为了上出与众不同的《圆的认知》,翻阅了所有关圆的书籍。《墨经》、《九章算术》、《周髀算经》、《圆的历史》等,深入地挖掘了圆的文化内涵,从而让自己的本课教学如鱼得水,脱颖而出。后来在别人的质疑声中为了证明自己他又花了很长的时间再上了一堂《圆的认识》,脱胎换骨的这堂课再一次深深地折服了所有的听众。是啊,张老师的课,就是这么用心钻研,把知识诠释得淋漓尽致。

2.巧妙设计教学环节

如吴正宪老师在上二年级的搭配问题时,先出示一个小女孩起床穿衣的情境,女孩的床上摆着:长衣、短衣、长裤、短裤、裙子各一时,问:她可以怎么穿?围绕这一生活问题展开了本课的教学,且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搭配原理,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悟搭配的方法。再如张齐华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老师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表示运算式,而且还表示结果这一环节时,他是这样设计的:先出示2个储蓄罐(一个有硬币在里头,一个没硬币),往空的里面投入5个一元的硬币问:如果要知道里面有多少钱,该怎么办?生:贴上便签,且写上5。随后老师拿起另一个装了钱的储蓄罐摇一摇,猜猜里面有多少钱?生猜想,师问:如果也写上一张便签,该写什么?生:写a(因为里面的钱是未知数),让学生体会到字母a可以表示未知数。师接着问:2罐的钱合起来是多少?学生:现在储蓄罐里一共有a+5元,师:a+5是一个算式,不是结果,如果非得弄个结果出来呢?学生陷入沉思中,此时老师动态地将投入5个硬币的储蓄罐打开,将5枚硬币放入第2个储蓄罐里,然后摇一摇。老师随即板书,a+5= a+5,说:长得一样可内涵却不一样啊,左边的a+5表示的是加法的运算,右边的a+5是一个得数。师: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结果。之后让学生读a+5= a+5问应该怎么读?生:前一个a+5要读慢,因为它表示的是一种运算过程,后一个a+5要读快因为它表示的是结果,是一个整体。最后贴上a+5的便签,就这样处理好了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结果这一重要的知识点,可谓巧妙至极!

3.精心设计问题

问题总是贯穿于数学课的始终,数学课总是在解决一个个问题时展现它独特的魅力。名师们的课堂上的每个问题都是精心设计的,常常起来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张齐华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这样的: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张老师问: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好处?这一问题让学生领悟到,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的好处。再如他在教学《平均数》时,给出一组数据3、7、2算出他们的平均数是4后,马上问:为什么原来的数据中没有4?这一问题的提出就提示出: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它有时在原数据中是找不到的。如果不结合当时的课堂这样精心地设计问题,而单独地告诉学生,这么抽象的特点,学生理解起来就更不容易了。

4.灵活设计练习

练习的设计也很关键,它起到了对本课所学知识的巩固与总结的作用。如徐斌老师的《倒推策略》最后就设计了二题对比练习题,从二题的对比中总结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用倒信策略解决,只有当知道现在,和变化情况,求原来是多少才能用倒推思想。还有张老师的平均数那一节课,也是通过有趣味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地掌握平均数的特点。

二、科学合理地把握课堂 1.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

他们的课,学生参与面广,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整堂课都感觉他们没有干什么?只是在一个劲地问一些问题,所有的答案都是学生自己找出来的,老师只是一个引路人。

2.关注错误,直面错误,不离不弃

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索“一件长衣,一件短衣,一条长裤,一条短裤和一条短裙”进行搭配有多少种配法时,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7种的,1种的,5种的、3种的。面对这么多的答案,老师先是分别展示,然后进行比较,最后问问出错的孩子,为什么你的只有1种,2种,而你的有7种?学生的回答是:因为我没找全,因为我找乱了。老师适时追问我们怎样才能从乱到全呢?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分类,从而找到解决搭配问题的一般做法与思路。吴老师一再强调,课堂上要善于关注错误,关注错误就是进一步关注后进生。是啊,课堂是孩子们出错的地方,在课堂上不要害怕学生出错,错误会引出新的生成,作为老师要欣赏学生的差错。最好的学习是在差错中学生,导误导出真探求。学生的自我否定过程要以内在的观念冲突作为必要的前提,帮助学生纠错的过程能让学生恍然大悟,相信我们只要善于引导,学生的错误会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3.进行归类,触类旁通

吴老师在交流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学生没有分类的思想,怎样学数学呢?数学问题错宗复杂,可如果我们能将问题进行分类,学生学习起来就更显轻松。徐老师的倒推策略就让学生懂得了哪种类型的问题能用倒推思想去解决,哪种的不能用倒推策略。

三、注重好习惯的养成

俗话说好习惯成就一个人,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受用终生。后进生之所以学习起来有困难,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仔细聆听名师的课堂发现他们非常注重对学生以下习惯养成的培养:

1.有序思考的习惯

如吴老师的课是这样引导学生有序思考的,先想谁不能和谁搭配,把其中的一个先藏起来,等另一个和别的搭配完了,再把它拿出来和别的进行搭配。如上衣不能和上衣搭配,就把其中的一个藏起来,等其中的一件上衣和下衣搭配完后,再把藏起来的那件上衣请出来和下衣搭配,这就很好地渗透了有序思考的思想。我想我们的课堂如果能持之以恒地这样去做,学生久而久之在解决问题时思路一定会很清晰。

2.独立思考的习惯

只有会思考的人才真正地会学习,机械地接受别人的观点与想法只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愚笨。吴老师也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是当务之急。在她的课上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句话,那就是“不许讨论,独立思考”。

3.关于倾听的习惯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似乎经常听到自己这样抱怨:“哎,这课太难上了,学生一点都不听,明明觉得自己这样上一堂课效果应该可以呀,可就是还有那么一大部分人没弄懂”追其根源,其实就是学生没听。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老师再会上课都无济于事。吴老师的课上这样一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当一个问题提出,留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后,还有学生在忙碌着。她说:“孩子们,把笔停下来,不论你写到了什么程度,听一听同学的,或许你有新的想法”。这样一句话意在提醒学生倾听别人的发言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我们学习的一中渠道。

名师们不仅善于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也呼吁我们老师也要善于倾听,做一个主动的倾听者。

四、使学生学得愉快

我们都知道,人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才能把自己完全释放,人的思维才能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需要这样的氛围,名师们的课堂简短的课前交流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为学生创设了愉悦的学习环境,正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教学中他们对待学生是那样的平和,跟学生上课就像跟朋友交谈那样让人感觉没有压力,学生在他们的课堂上活力四射,大胆设想。他们很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游戏比赛的形式展开教学,寓教于玩,学生在他们的课堂上得到了一种满足感、成功感与幸福感。特别是在张老师的课上,一阵阵发自内心的笑声不绝于耳,他那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机智灵敏的教学反映,让学生下课后还不肯离开教学现场。这一幕幕的画面无不给我们传达着这样的信息——学生们学得很愉快!

名师们的课堂是真实的,真实到我们可以触摸,可以效仿,他们的课堂没有复杂的设计,没有好看的课件,更多的是看到他们从容地游走在课堂之间,用他们自身的魅力感染着学生,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探究,学会解决问题。

当然名师们的风采不是一日铸就的,也许不是每个老师都能成为所有人心中的名师。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注意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用心钻研,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真正走进孩子,读懂他们的心。我们一定能上出自己心目中的好课,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展示的舞台,成为他们心目中的那个名师!

第三篇:“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学习心得

近日,我有幸到南昌参加了全国第六届“相约名师,聚焦课堂”语文观摩研讨会。通过此次活动,让我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对生活那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语文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听完课后,确实是“受益匪浅”。

倾听了小语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的《走近李白》。我不禁感叹,名师就是名师,课堂内容丰富多彩,课堂气氛活跃轻松。孙双金老师“潇洒不失严谨,灵活而又扎实”的教学风格深受广大师生的喜欢。

《走近李白》是一个专题教学,“走近李白”中李白的诗及其有关内容,学生在教材中学习过,但并非都是教材中的;即使在教材中学习过,也并非在同一个年级或同一个学期。这些如今在“走近李白”的“召唤”下走到一起来了,一起走进了“走近李白”这一专题。《走近李白》是一节古诗欣赏课,分两课时,第一课时的主题是:李白是仙(李白作为诗仙酒仙的风骨);第二课时的主题是:李白是人(李白作为常人的情思)。孙老师在教学《李白是仙》这一部分时花费的时间精力最多,这部分也最精彩。大致的教学过程是这样:

一、由李白是诗仙、酒仙引出本课主题“李白是仙”

二、由杜甫《饮中八仙》及诗中所蕴藏的故事,让学生认识李白作为酒仙的一面。

三、在与徐凝诗《庐山瀑布》的对比中,以及苏东坡《戏徐凝瀑布诗》,学习《望庐山瀑布》,体会李白诗的极度夸张和浪漫想象。后又补充学习《秋浦歌》和《夜宿山寺》。

四、通过李白以诗答湖州司马的故事,总结李白诗仙的特点。这次听课让我感受比较深的有三点:

一是他那入情入境的范读。以其字正腔圆、激情澎湃、入情入境的吟诵感染学生,加上精心配置的背景古乐,或慷慨激昂,或深沉万分,读得很有诗味,更是韵味十足,让人深深地陶醉在他的朗读中,陶醉在诗的意境中,感受到了李白的豪迈奔放。尤其是孙老师还当堂给学生唱诵诗歌,更让我感到很意外,也让我感到孙老师的自信与豪迈,仿佛他已经化身为李白站在我们的面前。

二是他那幽默自然的评价语。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又引导学生懂得了如何读出古诗的韵味。他创造性的评价语言是每个学生都如浴春风,比如他表扬一个语言表达能力很强的女生,说:“你要是我的女儿多好啊。”而我们的评价。往往显得有些生硬、呆板,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致。在孙双金老师的课堂中,他肯定了每一个学生,使他们乘兴而来,开心而归。

三是他创造性的课堂。老师创造性地教,让学生创造性地学,师生共同创造教学过程,是这堂课最主要的优点,也是情智语文之魂。“走近李白”中李白的诗及其有关内容,学生在教材中学习过,但并非都是教材中的;即使在教材中学习过,也并非在同一个年级或同一个学期。这些如今在“走近李白”的“召唤”下走到一起来了,一起走进“走近李白”这一专题。

名师课堂的魅力和其个人的风采让我至今意犹未尽。而提到观摩课不得不提到王文丽老师的那节高年级阅读课——《迎接绿色》。

一、“自然主义”的诠释。

王老师给人的感觉非常随和,褪去了老师那高高在上的形象,却在她亲切地举手投足间见到一种威严,那可能是知识的神圣与教师的人格魅力显现出来的一种不可抗拒的尊重吧?总之,正如王老师自己所说的,自然就是美的。她的课如同她的人,带有她的品味和魅力。一切显得那么随意却又是那么严谨,那么轻松愉悦却又那么中规中矩。她自然的教态使每一个环节都显得那么理所应当,丝毫不露雕琢的痕迹。也正如她所说,自然的就是合理的,这样的课堂学生不用费劲心思揣度“老师到底想要什么?”,不用附和老师的思想,真正甩开思想的束缚和教师无形权威的压迫,发表自己最真实也最真诚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和大胆的创造,只有这样才是一节阅读课所要达到的目标,也就是实现学习主体与文本本身的对话。教师不再是文本的传声筒,学生该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并通过完整清晰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这样的课就是舒服的,自然而流畅,将“教师的教”不露声色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中去,顺着思想的交织和碰撞,不断前进。这样一节课,不光是学生,就是在后面的老师,又有几个敢说自己没有被这和谐而奇妙的气氛所吸引呢?

二、无处不见的“语文”特色

王老师的课上得很“语文”,即使是枯燥的“读词”环节都充满了语文的韵味。王老师巧夺天工地将描写丝瓜与表现作者感情的词汇分别提炼出来,使生活的平淡灰暗与这株绿色所带来的惊喜形成鲜明对比。一组词语使人窒息压抑,而另一组词语则使人愉悦,温暖,从词汇开始,课堂就开始有了生命的色彩和情感的基调,为学生理解文本做语言和情感的双重铺垫。这使“读词语”这个原本枯燥乏味的环节变得鲜活而充满语言的魅力与教育的力量。

三、文本思想的深度剖析

我原来一直认为,一节语文课不可能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同时体现。但听了王老师的课后,却改变了之前的看法。一节《迎接绿色》,王老师不仅使学生从语言文字本身感受到文本的美,而且更深刻地挖掘了其内在的含义,给学生春风化雨般的精神的充实。《迎接绿色》,讲述的是在嘈杂的都市生活中,邻里之间各自忙于生计,少有来往,而一株丝瓜却在这样的环境中与他们不期而遇,这株象征生命的绿色渐渐成为纽带,成为打开“心锁”的钥匙,将这些走在平行线上的人们牵连到一起。从对这样情节的这之中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这株绿色的顽强生命力,还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心与心碰撞的需要,甚至是对别人命运的关怀等等。当学生的思想被激活,无数的火花闪现,无数的感悟流淌,学生的这种状态有时常常会让我激动不已,因为那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正借助文本与自己心灵对话。这也是让给无数教育者燃起希望,充满力量的精神源泉。

走近名师,感受名师,更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们一生的事业,三尺讲台是我们的舞台,学习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想真正拥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须勤奋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识的甘露,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莲湖小学 张敏 2011年11月

第四篇:相约名师心得体会

口语交际及习作,终生有用的语文能力

赣县城关小学 戚秋莲

2014年3月15—16日,我有幸来到了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参加“第十一相届“全国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虽然那几天气温骤降,但是我仍然热情高涨,满怀期待地走进了厦门六中大礼堂的观摩现场。虽然只有短短两天,但我的收获却是满满的。

本次课堂观摩研讨的重点是“口语交际及习作”,一共邀请到赵志祥、王文丽、高林生等七位老师带来的课与讲座,这些专家名师的课简约而不简单,扎实而又前卫。如果让我用什么话语来形容此次的课堂,我想这三个词来形容再适合不过了,分别是“基础”“交际”“成长”。

一、基础

在这两天的培训中,听的最多的一个词语,应当是“基础”二字。的确,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而且是基础中的基础。著名特级教师赵志祥在第一天的讲座中就为我们重申了这一观点。他站在一个前辈的角度,告诉我们小学语文老师的重要性,我们要培养对语文充满热情,热爱母语的学生,我们要为孩子打下结实的语文功底。我们需要用现代、开放、开阔的“大语文观”,强调和突出它的基础性,而不是将语文课狭隘为解剖课。这引起全场老师的共鸣,热烈的掌声表示赞同。打基础,不易做,需要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夯实每一个孩子人生的基础!

两天的精神食粮给我在挑起这“基础的重担”增添了一股力量!“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二、交际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反观我们的语文教学,重读写,轻听说,重书面表达,轻能力评价,关注一时的分数,忽略一辈子有用的东西。王文丽老师提出:“对于口语交际来说,教材有时候只是提供一个话题,需要教师有强烈的一时,良好的示范,合适的策略引发开来,朝向口语交际训练的目标。”赵志祥老师说:“失去尊重和自信,口语交际就变得狂妄。没有语言积累,口语交际无从谈起。”因此口语交际应把握住“言之有物、言之有礼、言之有序、言之有洁”这十六个字。

在当今社会,口才是人才的重要标志。会说话的人常春风得意,让听的人也如沐春风。因此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小学语文的脊梁柱,也是衡量一个人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三、成长

人,一直处于一个“成长”的状态。高林生老师说:“实现成长教育,落脚点在课堂”。因为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而课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的课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我们更应该关注课堂的主体——学生,这些需要在课堂上获得成长的主体。然而每个学生的成长水平不同,成长的状态、成长的心情、成长的困惑等都不相同。因此,为了更好地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课堂中,不应该“单边预设、单项讲析、单定提问、单一步骤”,而应该根据学生成长的需求来教学,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成长的活力”!

我想,每一次的培训,每一次的思索,每一次的反思,都是一种成长。正如王文丽老师所说“成长”和“生长”虽只有一字之差,但蕴意大异,只有我们教师的成长,才能带动课堂的成长,而我们的学生,也只有在“成”的指导下“长”;在“长”的基础上“成”这样的学生才能更好的发展。

总之,这次活动,我们走进了名师课堂,执教教师以丰富的人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向所有听课教师展示了语文教学的崇高境界,使大家如沐春风,如饮甘露!

第五篇:相约名师

追随名师,改进课堂

“和美课堂”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张北县马场坊小学 席满江

5月21、22日,我有幸赴省城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和美课堂”第七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的学习,让我们近距离地真实感受到名师的教学智慧。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我们聆听了多种课型教学,如江苏省特级教师吴勇的作文教学《我身边的小能人》,有全国著名优秀特级教师虞大明执教的《树上的那只鸟》,还有两位名师吉春亚和姚月华分别执教《秋天的雨》和《遥远的恐龙世界》,也有张龙老师执教的唐词《渔歌子》,更有从未接触过的上海市全国新生代名师戴建荣的古诗“吟唱”《静夜思》,最后听了无锡市特级教师魏星的《牛郎织女》。活动为期两天中,共观摩了7节名师课堂,聆听了他们讲座。这些课虽然课型有别,风格迥异,却是各有千秋,精彩纷呈。置身于课堂教学中,名师们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或浅唱低呤,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无一不让我们深深地为之折服,如饮甘霖,如沐春风。名师不愧为名师,听他们的课就是一种享受。名师们充满智慧、激情高昂、诙谐幽默而又朴实无华的无痕课堂教学及高效点评让我收获庞多。

下面就虞大明老师的《树上的那只鸟》一课,和大家分享:

虞大明老师的课堂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魅力之源,来自他那幽默机智、内涵丰富、个性鲜明、让人回味无穷的课堂语言和高超的教学水平,听他的课,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是一次灵魂的洗礼。课堂上.虞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循循善诱,润物无声,犹如一个个路标,在看似随意的语言训练中,可以使学生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显示出了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回想虞老师的课堂,让我感受到了教师特有的睿智、幽默、清晰、简洁,感觉他有时像魔术师,制造悬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时又像指挥家,用精湛的艺术点燃学生对语文的激情,整节课就在他谈笑风声间悄悄溜走,真是让我叹为观止。

1、猜读与比较验证相结合,激起学生对阅读的期待

上课伊始,虞老师没有直接揭示课题,而是出示课文开头:夜晚,父亲和儿子在院子里散步。儿子已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好不容易回一趟家。让学生猜想会聊些什么内容?并且老师当儿子,学生扮父亲进行情境对话。当兴致勃勃地互动之后,点明本课学习的故事跟这对父子的谈话有关。有了前面的猜测铺垫,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课文内容了,这时虞老师才点击课件,出示阅读文本。这时每一位孩子的注意力都高度集中,每一双眼睛里都充满了学习的欲望。接下来的自由朗读的效果可想而知了。

2、圈划批注,关注重点词句及标点,读中感悟的授业策略,使孩子体会父爱如山

其实“父爱”不要说是孩子们说不清道不明,连二、三十岁的人也恍恍惚惚。可是虞老师却让孩子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父爱的深沉、博大、隽秀。

虞老师先出示课文的前半部分让学生试演儿子,等学生在几次试演儿子之后,他让学生注意标点的使用:

“一只乌鸦。”

“一只乌鸦,”(声音比上次大)。“是只乌鸦!”

“爸爸,那是只乌鸦,听到没有,是只乌—鸦!”

老师扮父亲,学生扮儿子,在趣味盎然的模拟对话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标点特别是破折号在文中的作用,进一步感受儿子的“不耐烦”。

今天,我带着乖儿子到院子里走了走。我俩坐下后,儿子看见树枝上停着一只鸟,问我:“爸爸,那是什么呀?”我告诉儿子,那是只乌鸦。过了一会儿,儿子又问我那只鸟,我说那是只乌鸦……

儿子反复问那只鸟的名字,一共问了25次,每次我都耐心地重复一遍。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我知道儿子很好奇。希望他能记住那只鸟的名字。

当屏幕上出现后半部分后,对25年前的一页日记,再次进行情境模拟对话、补写对话(儿子问了25次,父亲高兴的一次次回答)后。前后比较,孩子们的情感被虞老师推到了顶峰,实实在在感受到父爱的伟大。

3、以“父爱”为主题,立体构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情理中想象写话,学以至用,读写有机结合

当孩子们激情奔放,热泪盈眶之时,虞老师抓住契机,让学生通过想象将父亲日记本上的其他日记呈现出来,进行写话练习:今天,我

这时,孩子们一定会想起自己的父亲,回想起父亲对自己的点点滴滴,父亲的形象在自己的心中累累在目,父爱得到进一步升华,如何去表达就不再困难了。

4、童趣,让学生的学习乐此不疲

虞老师的课堂魅力在于他不需要许多的语言,学生情不自禁地就进入感受体会文本中。他利用让学生表演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感悟,更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丢掉了课堂的束缚,夸张地表演,课堂也赢得了阵阵掌声与笑声。更有趣的是,学生与虞老师同堂表演,一会儿父亲,一会儿儿子,十足过了把当父亲的瘾。这样的课堂,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让学生喜欢?

一堂课就这样在学生和听课老师的笑声与掌声中结束了,但虞老师带给我们的思考却远远没有结束。

文本补白:当父亲读完这页日记后,儿子已经泪流满面了。“爸爸。”

最后的提问:儿子一下子懂了很多,到底懂了什么?父亲仅仅是希望儿子能回报父爱吗?

如果我们的课堂也能这样充满轻松、有趣的氛围,还愁我们的孩子会不喜欢上语文课吗?感谢虞老师带给我们的快乐与思考。

听完专家们的课,一直在思考自己课应该怎么上,应该向他们学习哪些地方,哪些地方是我学得来,哪些地方是我们现在无法企及而需要自己克服困难努力去攻克的,自己应该怎样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好多问题在困扰着自己,但是,我觉得“教学”永远在路上,听课也好,学习也罢,给我们的是一个方向指引,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但是更多的细节问题需要自己多琢磨,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也就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过程。

没有学习就没有进步,所以非常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光说不练假把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自己在学习的基础上,好好研究,多多努力,快点成长。

2016年5月30日

下载相约名师学习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相约名师学习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聚焦名师,相约课堂心得体会

    9月20号听课心得 突如其来的听课,让人猝不及防,以往有公开课的经验,但是会提前准备许久,晚上准备第二天早上讲课还是头一回。学校布置的杂活很多:摄像,广播系统学习,医保信息录入,......

    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心得体会

    第七届“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学习体会 王母渡镇中心小学 董小慧 2012年3月17日至18日,我很荣幸参加了由北京盛典文华教育科技中心组织的全国第七届“相约名师 聚......

    相约名师学习体会

    “相约名师,聚焦课堂”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漫川关镇中心学校 阮芳 2014年3月8日—9日,我很荣幸参加了“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这对于我......

    2011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学习汇报

    “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总结 2011年9月17-18号,我有幸到西安参加“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会议在东仪厂职工培训活动中......

    “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学习汇报

    尊敬的领导、老师: 下午好! 10月21日——10月23日我到南昌参加了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首先感谢学校给了我这个好的学习机会。在这次活动上,我见到了......

    2014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学习汇报

    “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五力提升培训会 学习汇报 城关二小:冯仕梅 2014年3月15—16日我们一行四人在教务处刘主任的带领下有幸到西安参加了为期两天的“相约......

    别具慧眼教语文——相约名师心得体会范文合集

    独具慧眼教语文 ——第五届“相约名师聚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心得体会 赣县白石中心小学 邹金发 2011年5月7日、8日,在领导的关心下,我有幸到南昌参加全国第五届“相约名师,聚......

    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培训心得体会

    “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培训心得体会 西岩坊中学 卢沛 2014年3月8、9日,我有幸参加了“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中学语文高效课堂“备课攻略”培训会,既领略了名师风采、强化课改......